化工创新

2024-06-27

化工创新(通用12篇)

化工创新 篇1

从绿色产品、绿色产业再到绿色消费, 无不渗透着绿色经营的理念, 且绿色经营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 因而, 在绿色革命的不断冲击下, 化工企业如何顺应潮流, 做好绿色经营便成为业界普遍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围绕化工企业绿色经营创新的研究, 有着较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化工企业绿色经营现状及原因

我国属发展中国家, 1绿色经营的起步较晚, 最早的实践为仪器行业, 而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发展, 绿色经营获得了长足发展, 但其与我国日渐增多的化工企业而言, 数量仍较少, 且有诸多企业尚未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造成此状况的原因如下。

1.1 内部因素

首先, 部分化工企业绿色经营意识薄弱, 因经营者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较深, 过度重视企业运营中的成本与利益, 而忽略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生态效应, 因而对绿色技术与绿色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其次, 关于绿色经营方面的投入过少, 当前, 新改造资金排污收费、基建资金、国外环保贷款以及国家环保补助等为我国企业绿色资金的主要来源, 其较之于企业绿色资金 (尤其是绿色技术创新资金) 的数量要多, 且有数据显示, 我国企业基建投资中仅有4.5%用于绿色技术创新, 改造投资中仅有1.3%用于绿色技术创新, 且绿色技术创新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 较之于国家标准远远要低;最后, 当前我国的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高投入、低产出、高能耗现象显著, 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化工行业急需发展绿色经营。

1.2 外部因素

首先, 我国环境法规尚不完善, 虽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持, 但缺乏完善性, 细节方面并不明确, 再加上实施力较低, 大多通过经济与行政手段来实现环保目标, 导致执法不力、政企不分、以权代法等现象凸显, 化工企业绿色经营便缺乏法律层面的规范;其次, 绿色经营并未受到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 地方政府并未认识到环境产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因而并未化工企业未来的发展与绿色经营二者有机结合;最后, 人们对绿色经营缺乏系统的认识, 绿色消费意识不强, 因而对化工企业在环境破坏方面缺乏一定的监督。

2 化工企业绿色经营创新对策

为进一步适应来自于国际市场的绿色冲击, 提升化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充分考虑到当前化工行业绿色经营现象的情况下, 有必要做出创新, 以提高绿色经营水平, 可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2.1 社会公众方面

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尚存在较低层次, 主要源于其对日常生活中环境的环保意识强, 但对日常生活外的生态环保注意力欠缺。首先应加大对化工企业绿色经营的宣传力度, 使其意识到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次应开展环保知识普及活动, 使其充分认识到化工企业绿色经营与之息息相关, 进而参与到绿色经营中来。

2.2 企业自身方面

首先应提高企业经营者与员工对绿色经营的认识, 促使企业利益取向更加正确化, 生产过程中应不断对经营者与员工的环保意识进行强化, 使绿色经营日渐深入人心;其次应加大绿色技术创新与环保投入力度, 以强化绿色科技的成果转化, 提高自身竞争力, 与此同时还应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 落实义务与责任, 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导作用;最后强化生态文化建设, 树立生态文化价值观念, 形成属于化工企业的绿色形象, 以充分发挥其在绿色经营中的主体地位, 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

2.3 政府方面

首先应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建设, 并提高其可操作性, 如在环境税费制中, 可提高污染处罚,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 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 并加大化工企业对污染治理的补贴力度;其次应逐渐建立起一整套的绿色经济制度, 如绿色生产、激励、考核、会计制度等, 并将资源环境核算制度纳入其中, 以对率先行低污染、低消耗的经济行进行鼓励, 并以绿色经济技术取代传统高污染、高消耗的生产经营行为;最后应当增加宏观调控, 以帮助企业发挥好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主体地位, 积极推广绿色经营。

3 结语

绿色经营伴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等而逐渐发展成为化工行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化工行业绿色经营创新中, 社会公众、企业自身以及政府方面均应做出改进, 以提高我国化工行业绿色经营水平, 进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者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 绿色企业便应运而生, 掀起了企业的绿色经营风。就化工企业而言, 其作为污染大户, 伴随着绿色经营的不断深化, 绿色经营创新迫在眉睫。本文以此为背景, 对化工企业绿色经营创新进行了研究, 旨在促进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化工企业,绿色经营,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文辉.企业绿色经营创新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11, 10 (03) :120-122.

[2]刘晓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11, 3 (02) :57-59.

[3]黄嘉婷.基于DEA的化工行业绿色绩效评价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3, 11 (05) :1006-1007.

[4]刘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中小企业绿色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2, 3 (01) :307-309.

化工创新 篇2

来源:期货日报

甲醇期货合约定于本周五在郑商所挂牌交易。日前,郑商所相关负责人在回答期货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甲醇期货的上市对于帮助相关企业规避价格风险、提升我国对全球甲醇定价的影响力、推动我国甲醇产业结构调整等将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请简单介绍郑商所甲醇期货的研发历程。

负责人:郑商所早在2006年研究PTA品种时,就开始跟踪研究包括甲醇在内的多种化工产品。通过大量比较和充分筛选,认为甲醇是较理想的期货交易品种,并于2007年将其确定为研究重点。

自2008年开始,郑商所对甲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仓储物流、质检机构、信息网站及电子交易市场等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研。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郑商所于2009年完成甲醇期货合约及制度规则设计初稿,此后通过专题调研、制度规则座谈会和参会交流等形式反复论证,修改完善。

2010年10月郑商所正式向中国证监会申请甲醇期货立项,证监会于2011年10月20日同意上市甲醇期货合约,郑商所定于10月28日挂牌交易。

记者:为什么选择甲醇作为上市期货品种?

负责人:甲醇上游原料为能源、下游产品为化工,甲醇处于能源化工的中间环节。

甲醇本身的消费中,约三分之一为能源、三分之一为化工、三分之一为其他。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性化工原料,在化工行业和替代能源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从品种自身特性看,是较理想的期货交易品种。

首先,甲醇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

我国甲醇的供求由市场调节,价格完全放开,企业购销随行就市。

其次,甲醇产业链长,跨度大,保值及投资群体多。

以甲醇为原料的一次加工产品近30种,以甲醇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的产品可达上百种,涉及化工、能源、建材、医药、农药和纺织等多个行业。

再次,甲醇标准化程度高、易于检验和交割。

郑商所采用甲醇现行国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用甲醇》(GB338-2004)的优等品作为交割品,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现货市场中,甲醇检验机构众多,国家对相关检验机构均有严格的资质认证和管理制度,检验机构设备齐全,检验规范。

甲醇的仓储依托专业的液体化工仓库进行,仓库规模普遍较大,安全消防设施齐备,经营运作专业规范,能确保甲醇期货的顺利交割。

第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和消费国,2010年甲醇产量1,575万吨,占全球的30%以上;表观消费量2,093万吨,占全球的40%以上。

甲醇现货商品率高,物流顺畅,贸易活跃,可供交割量充足。

最后,市场对甲醇期货有现实的需求。

甲醇现货价格波动频繁、波幅较大,广大生产、贸易及消费企业避险需求强烈,希望尽快上市甲醇期货,为其生产经营提供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手段及工具。

记者:上市甲醇期货对于服务行业及企业,服务国民经济有何意义?

负责人:上市甲醇期货对促进相关行业及企业的健康发展,服务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完善我国能源化工期货品种体系,拓展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广大甲醇生产、加工和贸易企业通过甲醇期货平台,开展套期保值交易,能够有效地规避现货价格不利变动的风险,锁定成本及利润,实现企业乃至行业的稳健发展。

三是依托我国甲醇生产和消费实力,通过甲醇期市,扩大我国对全球甲醇定价的影响力,有助于我国争夺甲醇国际定价权。

四是郑商所通过规定高品级的甲醇用于期货交割,指定大型甲醇生产企业作为交割厂库等手段,从产品质量、厂库资格等方面,扶持和鼓励相关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做大做强,加快淘汰技术及产能落后的企业,有助于推动我国甲醇产业结构调整。

记者:甲醇期货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负责人:甲醇期货发展前景广阔:

第一,甲醇产业链长,跨度大,应用范围广。

甲醇的上游是煤炭、天然气和焦炉气等能源品种,下游是甲醛、二甲醚(DME)、醋酸、甲基叔丁基醚(MTBE)、二甲基甲酰胺(DMF)、甲胺、氯甲烷等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

近年来,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甲醇燃料、甲醇制烯烃等新兴下游产品发展前景看好,不但拓展了甲醇的用途,而且将大大增加甲醇的消费,推动甲醇行业的发展。

第二,甲醇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化工产品,涉及化工、能源、建材、医药、农药、纺织等多个行业,生产、贸易、消费等企业遍及全国,潜在的套期保值及投资群体众多。

第三,甲醇的上游涉及煤炭、天然气,下游涉及二甲醚、甲醇燃料,与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等能源关系密切,是一个很好的能源化工期货品种,具有很好的投资属性。

记者:作为郑商所上市的又一个工业品种,甲醇期货对于郑商所发展意义如何?

负责人:甲醇期货上市,对于郑商所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

第一,甲醇是郑商所在工业品领域开发的又一个新产品,兼具能源及化工产品属性,对于郑商所进一步完善化工品种体系,拓展能源品种领域,巩固其综合性交易所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甲醇期货是证监会实施“期货交易所新品种研发和上市工作指导意见”以来,郑商所依照新指引的规定及要求上市的第一个新品种,其研究开发、材料撰写、报批上市等工作流程及业务规范为后续品种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第三,近年来,证监会针对原有的制度规则进行了一系列大的修改和调整,例如扩大期货合约交易单位、采用新的套期保值管理规定、采用新的风险控制措施等,以甲醇期货推出为契机,郑商所完善了原有的制度规则,可以说,甲醇期货是新制度规则的体验者。

第四,甲醇作为一种液体化工产品,上市其期货品种,为郑商所研发及上市后续的液体化工产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了合约及制度规则方面的借鉴。

第五,甲醇是一种危险化学品,甲醇期货是我国期货市场第一个危险化学品期货品种,甲醇期货对于危险化学品交易、交割、仓储等方面的制度规则设计及管理实践,相信能为我国期货市场今后推出类似的危险化学品期货品种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六,甲醇期货采用“标准仓单指定交割仓库+厂库”交割方式,这是郑商所历史上首次采用厂库交割方式。通过甲醇期货引入厂库交割方式,不但丰富了郑商所的交割方式,而且充实完善了郑商所的制度规则体系。

第七,顺应甲醇仓储特性,甲醇期货采用期现货混罐存放方式,这对于期货市场传统的期货专用货位(罐)的管理方式,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是一个改变交割管理模式,创新交割管理机制的契机。

甲醇期货上市后,我们将继续做好投资者教育,吸引更多产业客户参与,确保市场平稳运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

甲醇期货今日上市 危险化学品首贴金融标签

甲醇期货今日将在郑商所挂牌交易。昨日,郑商所发布通告,即将上市的甲醇期货合约上市挂牌基准价均为3,050元/吨。

据了解,甲醇是一种危险化学品,而甲醇期货是我国期货市场第一个危险化学品期货品种。业内人士表示,甲醇期货对于危险化学品交易、交割、仓储等方面的制度规则设计及管理实践,相信能为我国期货市场今后推出类似的危险化学品期货品种提供有力的借鉴。

期货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微博)》记者韩喆采访时表示,此挂牌基准价比较正常,只略微偏低,也跟前日江苏现货市场价格相同,基本属于“稳字当头”。

首日冲高可能性较大

据悉,今日上市的甲醇期货是郑商所继PTA之后的第二个化工品种,二者都是国际期货市场上还没有的品种。目前,郑商所的PTA期货逐渐在国内国际市场发挥了定价功能。

据郑商所公布的消息,甲醇期货上市后,交易代码为ME,上市首日涨跌停板为±8%,初期最低交易保证金为8%。据通知,首批上市交易的8个甲醇期货合约为ME203、ME204、ME205、ME206、ME207、ME208、ME209和ME210。

华泰长城期货研究员胡佳鹏对本报记者表示,首日期货价格行情的走势一般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挂牌基准价、上市时期、投资者结构、流动性以及相应电子盘价格走势等。通常交易所希望新品种上市能开门红,开盘基准价多偏低,盘后做多的可能性较大,若没有新的利空因素影响,首日甲醇期货价格冲高的可能性较大。另外,考虑到上市后将有较多的社会资金进入,甲醇期货价格的金融属性也有所增强,首日的波动将将会比较大,投资者需要注意好风险,谨慎操作。

正式公布的甲醇期货合约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未作修改,其中交易单位为50吨/手,最小变动价位为1元/吨,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6%,合约交割月份为1—12月,最后交易日为合约交割月份的第10个交易日。

据郑商所发布的《关于甲醇期货交割业务有关事项的通告》,甲醇品种标准仓单为通用仓单,仓储费为1.5元/吨/天,交割手续费、仓单转让手续费和期转现手续费均为1元/吨。

据悉,郑商所已于10月25日和10月27日闭市后进行了上市甲醇期货品种的系统测试。其目的是测试场内席位机和远程席位在增加甲醇期货品种后的下单、撤单、成交回报、品种查询和行情显示等功能的正确性。

合约设计更优 费用更低

期货分析师认为,甲醇期货合约的设计上要优于目前的中远期交易市场合约,且费用更低,资金占用少,安全性更好,市场更规范,因此甲醇期货上市后,必将有部分中远期交易客户转战甲醇期货市场。

郑商所公布的甲醇期货合约显示,甲醇的交易单位为50吨每手,最小变动价位为1元/吨,以目前甲醇市场价格为每吨3,200元计算,单位甲醇合约价值为16万元,小于铅、焦炭期货30万元左右的单位合约价值。

胡佳鹏表示,甲醇期货合约的设计方面,首先考虑了合约的流动性,交易单位为50吨/手,保证金为6%,其合约价值和保证金数量都要低于焦炭和铅期货,其上市后的活跃性或有一定保障,也有利于套期保值的多次多价位减仓。

其次是更加充分发挥了甲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目前的现货和电子盘的最小变动价位都是5元/吨,不利于体现对甲醇价格发现的准确性。

第三,交割品级规定中仅保留了《工业用甲醇国标》(GB338-2004)的确定条款,减少了协商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甲醇的交割更加顺畅,有利于甲醇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

冠通期货分析师周平表示,从这个交易单位来看,基本延续了今年新推品种的特征,主要在大合约上。甲醇每手是50吨,其他几个设置变化并不大。而在甲醇具体实物交割环节可能会比其他品种复杂一些,包括入库检验等。毕竟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个液体化工期货品种。

增加厂库交割新方式

按照郑商所公布的价格细则,甲醇期货上市后,将采用“标准仓单指定交割仓库+厂库”的交割方式,这是郑商所历史上首次采用厂库交割方式。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甲醇期货首次采用了“标准仓单指定交割仓库+厂库”的交割方式,既方便控制风险,又便于大企业参与。指定交割库是以前的期货品种普遍采用的方式,这次增加厂库主要是为了方便大企业的参与。

增加了厂库之后,生产厂家可以作为交割点来参与市场,这是郑商所品种里第一次,更便利与大企业的参与,也有利于控制风险。因为没有交割运输距离的时间的限制,对风险控制是有利的,而对于想逼仓的人是不利的。

据郑商所公布的消息,甲醇指定交割仓库为:太仓阳鸿石化有限公司、常熟汇海化工仓储有限公司、南通千红石化港储有限公司、南通诚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江苏东华能源仓储有限公司(11.80,-0.20,-1.67%)、江阴华西化工码头有限公司、江苏海企化工仓储有限公司、江苏金翔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甲醇指定交割厂库为: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兖矿煤化供销有限公司、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甲醇指定质检机构为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胡佳鹏表示,目前甲醇的交割库和厂库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地区,但随着市场的成熟,交割范围将逐渐扩大。

甲醇企业对期货“不感冒”

来源:中国化工报 日期:2011年10月27日 10:56

甲醇期货初步拟定于10月28日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继铅、焦炭之后,本年度获批的第三个期货新品种。根据证监会的公告,甲醇期货的推出将有利于优化甲醇的价格形成机制,指导甲醇上下游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但在甲醇期货推出前夕,记者对多家企业采访却发现,多数企业对期货的作用并不抱乐观态度。

相关文件显示,甲醇期货的交易单位为50吨/手,最小变动价位是1元/吨,合约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6%,合约交易月份为1~12月份,交割单位为50吨。

河南心连心化肥公司每年有30万吨的甲醇产量,面对开在自家门前如此方便的业务,心连心却明确表示不参与期货交易。

心连心甲醇销售部负责人张庆成坦言,公司董事会不允许参与甲醇期货是出于对风险的考虑。虽然最近有不少期货公司与其联系,但由于对期货市场的功能和操作手法并不了解,因此只是观望。甲醇销售部李琳也表示:“之前炒作的的焦炭期货现在就僵住了,根本没有成交量。甲醇期货难免又成为下一个焦炭。另外,甲醇属于危险品,在仓储、运输方面要求严苛,期货交易也不能解决这诸多限制,这种手段并没有什么优势。”

山东微山同泰焦化有限公司经理李德银以对甲醇期货不了解为由,表示该公司不会参与甲醇期货。

据和讯网在郑州商品交易所网站上做的一项调查显示,50%的被调查者选择甲醇期货上市后,暂时不会考虑交易。业内人士分析,甲醇期货交易过程中,交割问题难以回避。

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煤化工项目50万吨甲醇工程,中原大化销售部负责人牛立波称,甲醇期货交割的物流成本会比较高,考虑到甲醇的化学特性,厂库交割可能更为适合。据牛立波透露,中原大化目前正在积极申请厂库交割业务。

据福建相关人士介绍,去年我国61%的甲醇产量来自西北、华北、华中等地,而当年超过56%的消费量来自华东和华南。以福建省为例,该省去年甲醇的产量还不足20万吨,但消费量在80万吨左右。对于产销区距离不远、交通又很便利的中部来说,建立交割仓库比较容易,但对于东南地区来讲,交割就成了他们参与期货市场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了。由于福建本地一些现货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主要是为了长期采购,而非投机,因此对在福建设立甲醇交割仓库的需求比较强烈。

山东盛隆煤焦化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建兵告诉记者,焦炭期货形成现在的局面主要是焦炭生产企业对焦炭期货不了解。焦炭目前属于严重过剩的产品,买方需求焦炭直接到焦炭生产企业进行议价购买就行,到期货平台上交易多此一举。场下交易方便快捷,无任何费用,焦炭产品本来已经是微利,谁会去多一道环节,再交一部分期货费用。甲醇企业及下游用户对期货“不感冒”,也是这个道理。

但是,部分企业对甲醇期货的积极作用还是给予了肯定。山东兖矿国拓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辉认为,期货市场的一大功能是为生产者提供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的途径,交易所应更鼓励企业多做套期保值而非投机交易。

兖矿集团是山东省内最大的甲醇生产企业,甲醇产能分布在下属10多家化工类子公司。其中鲁南化肥厂20万吨、国泰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国际焦化有限公司20万吨、国宏化工有限公司50万吨等,该集团通过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的需求迫切。因此,早在今年4月份,兖矿集团便邀请上海中期期货对其煤化工企业100余位代表进行了培训,以充分利用即将推出的甲醇期货工具。

智能创新平台与数字化工厂 篇3

2015年3月11日,Siemens PLMSoftware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huckGrindstaff在2015年大中华区用户大会上发布了Siemens PLM Software智能创新产品组合。显然,随着新部门的出现和进一步整合,在同一个新的“数字化工厂”的研发机构支持下,Siemens PLM Software推出“智能创新产品组合”不仅仅是在表明一种针对工业企业软硬件结合的极大关注,同时,也是在向业界再次强调了西门子所理解的未来工业企业的现实趋势。

那么,“智能创新产品组合”将会如何更进一步地影响工业企业的效率和未来的工业现实?

笔者日前采访了Siemens PLM Software的Digital EnterpriseRealization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制造官Helmuth Ludwig和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梁乃明。

Helmnuth Ludwig,1990年加入西门子,首先在企业发展部门负责制定区域战略,6年后加入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A&D),负责Process Instrumentation Systems业务。随后,他历任西门子能源与工业业务领域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负责人,软件与系统业务领域总裁,自动化与驱动集团(A&D)旗下的系统工程部门总裁。直到2007年至2012年期间,他担任Siemens PLM Software总裁,随后转任工业业务领域美国区首席执行官,直至出任现在的职位。

智能制造:智能创新产品组合的构想是从何而来?

Helmuth Ludwig:如果你看一下我们数字化企业的模型就会发现,它基本是基于西门子10年前开发的愿景。而这个愿景最核心的部分,是要把虚拟化的仿真和物理的产品结合起来,解决诸如:如何创造一个数字化仿真的产品?如何在工厂车间把它转化成物理的产品等问题。而要实现我们这样的愿景,当然不单单需要自动化,还要把设计集成起来,也就是需要有一个工具,贯穿PLM和SCM,这个工具不仅要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也要贯穿供应链管理。

智能制造:西门子的智能创新平台是如何构成的?能为工业企业提供怎样不同的价值?

Helmuth Ludwig:虽然今天的工业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发生着变化,但是成功的驱动力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由三个重要的要素构成;第一,市场推广的速度仍然要非常快。第二,企业的业务仍然要非常灵活。第三,仍然要非常的高效。对于西门子来讲,我们如何帮助企业实现这些目标呢?首先,我们要把他们脑子中想的产品概念转化到系统当中,使用CAE、CAD这样的工具,完成产品的规划、设计、测试和仿真等。第二步,通过MES系统,把信息放到制造的流程当中。第三步,通过自动化设备将其高效生产出来。如果要真正的做到把这三个业务步骤无缝地连接起来,就需要一个信息系统来提供支撑,这就是我们称之为的智慧或者智能创新平台。具体来说,智能创新平台由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是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第二部分是自动化解决方案,在西门子我们把它叫作集成的生产自动化(IPA);第三个组成部分是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制造、运营和管理(MOM),用以联接PLM和IPA。

智能制造:用户如何才能体验到智能创新平台所带来的价值?要完整全面地使用西门子数字化工厂部门提供的解决方案吗?

Helmuth Ludwig:如果一个客户实施了Teamcenter,他自然地会获得与Teamcenter相关的智能创新平台的价值;如果实施的是NX设计工具,他自然也会得到智能创新平台相关的价值。我们比较推崇的基本概念是要使产品能够很好地、不出故障地运作,所以我们的智能创新平台是基于开放的标准。在这里,有一个现实:如果所有的组成部分都是西门子提供的,肯定运作起来会最顺畅和高效,但是我们也能接纳基于标准的其他的软件产品——其他公司开发的软件。

智能制造:不同行业的自动化程度和数字化程度都不尽相同,那么针对不同行业,西门子的智能创新平台如何发挥其最大能效呢?

Helmuth Ludwig:不同的行业自动化的水平不一样,数字化企业的进程也不一样,而且,他们各自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应该如何更好地支持来自不同行业的客户呢?在区域的市场,比如在中国市场,SiemensPLM Software一个成功的做法就是将我们的团队按行业进行了划分:有团队专注于航天行业,有团队专门关注汽车行业……他们对每一个具体行业不同的需求都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比如我们现在航天团队是由一位在航天业工作30年的人来领导。很显然,他对这个行业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他知道对哪些业务需求的支持是最重要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向这部分用户集中提供更强大的、具有针对性和可定制化的支持。

智能制造:西门子的智能创新平台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价值和意义如何体现?

梁乃明:国内的制造业企业,不管国防军工或者是汽车,或者是重型机械,改革开放30年以来,是先从劳动密集型开始的,经过这么多年,随着人力成本竞争力的降低,中国的制造业必须实现转型。今天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就要考虑未来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或者方式来争取更多的竞争优势。西门子希望通过提供的智能创新平台来帮助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实现转型,来帮助我们的用户和合作伙伴来加强他们在市场的竞争实力。

Helmuth Ludwig:谈到变革的技术,每个国家给它起的名字不一样,有的人把它叫做工业4.0,有的人把它叫做物联网……不管什么名字,有一点最重要,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公司抓住这当中的机会。我需要强调几点:第一,西门子致力于通过我们的技术,我们的资源,帮助制造行业的客户、伙伴和公司来更好的抓住技术变革的机会,来帮助他们实现数字化企业的转型。第二,西门子十分关注中国的发展,我们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140年的历史了,即便是我们的软件部门进入中国市场比较晚,但是也有30年时间了。我们在工业4.0的规划下建的第一个工厂就是德国安贝格工厂,第二个我们就选择建在中国的成都,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的用心。我们非常重视和享受我们在中国市场和中国客户的合作关系,我讲的这种关系不仅仅是生意伙伴的关系,包括个人之间的友谊——我们都非常看重和享受。

记者手记

化工创新 篇4

回顾过去,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到开放引进, 再到自主创新,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已内化为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部分, 不断驱动中国发展。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 创新驱动结构转型也将成为化工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规划, 到2015年行业力争实现如下目标:行业科技投入达销售收入的1%以上;行业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率提高到45%;全行业突破30~50项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 自行研制8~10套大型成套石油和化工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取得突破, 在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发一批新技术和新产品等。

行业愿景:占领科技发展制高点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的新的重大论断, 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也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根本指针。其中, 在加快转方式这一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中, 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赋予了发展新动力和新的历史使命, 放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为行业科技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为此, 我们应该努力做好今后行业的科技工作,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包括加大协同攻关力度, 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推动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之间的深入合作, 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在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高端石油和化工装备、现代煤化工、生物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大力实施技术改造, 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循环经济技术,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还要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交流和推广,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邓雅俐:要实施创新驱动, 实现绿色轮胎产业化是当务之急。推动中国的绿色轮胎产业化, 当前有两项重点, 一是绿色轮胎的标准, 二是建设轮胎试验场。

提高我国轮胎行业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轮胎试验场非常十分紧迫。没有试验场, 缺少实测数据, 对轮胎新产品的研发和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制约, 更不可能实现绿色轮胎的发展, 极大地影响了轮胎企业的转型升级。为此, 推动绿色轮胎产业化、制定中国绿色轮胎自律标准和建设轮胎试验场是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 也是企业目前实施创新驱动最迫切的要求。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文雷: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给氯碱行业提出了新要求。

今后氯碱行业应加强自主创新,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 加强国产离子膜、干法乙炔发生技术、新型干法水泥制造技术和低汞触媒在全行业的推广, 加快研发新型固汞触媒和无汞触媒, 大力推动烧碱离子膜电解槽氧阴极技术、新型制氯工艺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装备。不断开发高附加值耗碱、耗氯产品, 开发精细化、专用化和系列化的PVC产品, 进一步拓宽产品应用领域。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蔡杰:实施创新驱动, 首先, 战略新兴产业一定要突破技术瓶颈, 解决好技术来源的问题。由于战略新兴产业完全靠技术引进不太可能, 因此不仅要进行原创技术的研发, 还要加强与国内的科研单位共同开发, 实现技术集成的创新。其次, 需要企业的管理及观念都要创新。目前一些企业更愿意跟随别人的脚步, 都想等有了工业化装置了再跟进, 在创新及研发上比较谨慎, 不愿冒风险。创新的确多多少少要带有一定风险, 但企业一定要明白, 现在不创新就难以生存, 因此要在观念上进行创新, 同时管理必须跟上, 要把事先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考虑到, 从而将创新落到实处。

企业方略:坚定不移走创新之路

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民:我们公司在2011年底提出的战略是“稳中求进、创新促进”, 其中的创新促进与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相一致。我们的创新主要是针对海外资源, 在国外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相对较好情况下, 实现对国外技术和资源的引进以及资源在国外运用和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首先在技术引进上, 近期由于国外市场需求疲软, 创新驱动要求我们要在此时抓住机会有所突破。因此我们进一步加强、加快了对需求增长放缓的国家和市场的先进技术成果、产品、工艺甚至过程设备的引进吸收消化及创新, 用更低的成本引入了更好的技术及人才, 为我所用。其次是原料来源的创新。我们目前进口乙烯做环氧乙烷, 就是一种创新的实践, 可以打破国内没有商品乙烯, 民营企业就不能发展乙烯产业链的限制, 实现了原料路线的突破。最后是海外经营模式的创新。即针对国外比较丰富且进口运输成本比较高的资源, 通过并购相关企业或合资合作加以利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营思路、理念上的创新比技术创新还要重要, 思路即出路。我们创新了国内经营思路, 借助资本运作等方式, 整合上下游及同行的优势资源, 与其形成伙伴关系, 从而有利于共同做大。

河北凯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文飞: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立16年来, 凯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正是按照这样的路径往前走。如果没有创新驱动, 决不可能有凯瑞化工的今天。

创新驱动也给我们提出了新课题, 现在公司技术人员考虑更多的是, 技术如何更好地面向客户, 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技术研发, 我们现在不仅要卖产品, 还要卖服务, 要不断从增值服务中去提升效益。这不仅是一种技术创新, 更是一种经营理念上的创新。创新驱动的路, 我们还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技术革新日新月异, 不换脑袋就要换人。

宁波阿里山胶粘制品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先科: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 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 很多人都认为是说到心坎里去了。创新已成为化工企业的生命线, 目前很多企业正面临生存问题, 有限的市场正被拥有最先进技术和最好管理能力的企业所占领。企业要想生存下去, 必须要去创新, 否则根本参与不了残酷的竞争。现在国外市场疲软, 国内需求低迷, 使得大家一下子就感到拥有技术确实非常重要, 创新才是最根本的。据我了解, 目前的已有很多化工企业组团到高校去商谈合作, 因为他们已理解了创新对企业的含义, 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创新热正在化工企业中形成。

四川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佳才:在重化工行业, 产能过剩的问题都非常严重, 我认为解决问题最重要的突破口就在于技术创新。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必须实施创新。在十八大提倡的创新驱动建设中, 只要应用新技术加以改造和提升, 我认为传统的重化工行业中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搞好创新我们注重三点:一是人才队伍的建设;二是平台的建设;三是作为民营企业, 我们已经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在制度保证上已经走在了前面。

员工心声:提升自己适应新需要

吉林石化研究院有机催化研究所崔龙:党的十八大, 再次将创新摆在了突出位置, 为科技创新描绘了一幅更加宏伟的蓝图, 也明确了我们化工科研人员的责任和使命。十八大提出“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落实新要求, 实现新目标, 需要在创新上实现突破, 我认为重点应当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产业升级上做文章, 力求原创上突破, 在差别化产品上实现大发展;二是在结构优化上做文章, 做精做细下游产品, 为上游找出路, 为民生走新路;三是在挖潜上做文章, 将前些年庞大的引进装置和技术, 消化好、吸收好、利用好。

江苏苏化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丁小兵:我的本职工作是新产品研发, 应该说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跟我所做的工作最为密切。十八大把创新提到新的高度, 既让所有科技人员感到了责任感, 更是让科技人员感到紧迫感, 在本职工作上应该围绕企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多做思考研究, 挖掘潜力。一是抓紧对现有产品进行工艺技术改造, 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 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快对现有产品的衍生开发, 围绕产品链做研究开发, 为老产品挖掘新的利润来源;三是加快新品开发步伐, 积极调整新产品研发思路和方向,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确保产品结构调整与市场紧密结合, 新产品的研发与市场实现了无缝对接。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秘书王轶皓:十八大报告把创新驱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体现出了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决心。另外报告还提到了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建设美丽中国, 创新驱动是一个重要的抓手。

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 应如何在本职岗位上把创新驱动落到实处, 我有三点想法。一是树立、培养、强化个人的创新意识。让创新思维贯穿到具体的工作当中, 体现出巨大效果。二是要培育创新能力。我们公司每月都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都是围绕创新开展的, 员工们踊跃参与, 涌现出了很多创新的典型, 我要向这些榜样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三是深刻领会领导的创新意图。作为化工企业, 公司领导一直提倡科技创新, 他们个人也荣获了许多国家级科技创新的荣誉。我要认认真真把领导提出的创新思路具体落实下去, 让其在工作中不断巩固和强化。

化工创新 篇5

一、推行创新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实训教学中,都是首先由教师给学生讲授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之后学生按笔记或教材去操作,整个过程显得机械呆板,学生没有多少思考的空间,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导致实训原理难以经过思考而理解消化。因此,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推行项目式教学法。该法分两个步骤:首先,将实训的名称作为一个项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项目名称去寻找相关的实训资料,将不同的实训资料经过思考、整理、归纳综合写出实训步骤内容,并合成自己的产品,完成自己得到的项目,写出自己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写成实训报告上交;其次,教师将标准的实训内容讲解一遍,在讲解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操作时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再让学生将实训内容操作一遍,解决出现的问题。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办法、解决问题过程之后,专业实训技能得到提高。

二、自编具备自身特色的实训教材

对于实训教材方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化工教师目前已自编一套适合该学院化工类高职生使用的专业实训教材。教材内容对与专业相关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内容进行精简,删除重复性的验证性实验,增加能增强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训内容,并根据当地化工类行业的发展及学生生产实习,增加与之相对应的实训,实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生产,这样就能使高职教育为当地经济服务。例如,广西河池金兴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为2-甲基-5-硝基咪唑,而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常在该厂进行生产实习,那么在精细化工实训中可增加“2-甲基-5-硝基咪唑的合成”实训。首先在校内实训室中安排学生合成2-甲基-5-硝基咪唑,通过合成实验理解和掌握生产的基本原理,然后带学生到该厂实习,安排不同的操作岗位,让学生轮换岗位操作,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化工产品的合成原理,同时对化工实际生产过程特别是单元操作有感性的认识,也认识到实训室试验与化工生产的区别,提高学生在实训操作过程或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有些专业课程实训的教材,由于设备本身是根据尺寸订购的.,故实训教材也应根据设备性能参数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如针对化工原理实训购买的指导书与实训室现有设备在参数、构造方面有一些出入,故对于此类实训指导书,应在购买指导书的基础上作相应修改,或根据现有设备自编校内实训指导书。

三、采取“双考核”的实训考核方式

在过去的实训考核中,大多是实训任课教师依据学生所上交的实训报告结果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这样得出的成绩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难以对该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鉴定,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实训的考核不仅应涉及学生,也应涉及该门课程的指导教师。根据这一实训改革思想,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结合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双考核”的考核方式。第一,对教师进行考核。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正在实施以抽查教师所教学生的技能的方式来考核教师教学工作是否达标。具体形式是:每个班随机抽取20%的学生,若所抽取学生实训90%能够正确地完成整个实训操作,则该指导教师合格,否则不合格。这种考核方式可提高教师对实训教学的责任心,从而提高学生在实训操作方面的能力。第二,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对实训操作掌握与否,除根据实训报告的数据进行评定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考察及成果的鉴定。学生考核成绩分为操作考核(约占总成绩的50%)和产品考核(约占总成绩的50%)。操作考核是把实训项目分解为具体若干个操作步骤并设置评分标准,学生边熟悉操作内容边操作,反复进行直至操作考核合格;产品考核是指对学生实训操作得到的产品进行鉴定并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不合格等级的学生需要重新进行考试至合格为止,最后由操作考核成绩和产品考核成绩综合计算得出学生实训总成绩。此外,学生的考核不一定得在课堂上进行,可以在课后或者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这样既有充足的考核时间,又对学生有一定的压力,使得他们在实训前能主动预习,在实训过程中能积极主动也请教教师,还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考核能够真正全面反映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训教学管理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水平

化工创新 篇6

一、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精细化工工艺》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内容。所以,学校是在学习了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这门课程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的前后联系能力又较弱,对《无机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掌握不够深入,所以对于该课程内容的理解比较困难。学生反映内容太多、太复杂,一下子掌握不了所有知识。所以,教学时,笔者并没有按照专业课的教学步骤讲解,而是先利用课堂的一部分时间,复习课程学习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再讲解学生未学的专业知识,之后进行课程专业知识的讲授。例如,对于硼氢化钠、钛酸钡、六偏磷酸钠等产品的学习内容,先复习B2O3、H3BO3、HPO3、BaO2等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式,再增加NBH4、NaH、BaTiO3、(NaPO3)6等物质的无机化学知识。然后,按照书本的步骤和内容,讲解产品的生产、用途、性质等专业知识。虽然课堂讲课时间变长,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减少,但学生知识点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这不失为一种针对中技生学好专业课程知识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增加了与学生互动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自a觉性和自学能力。笔者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做好下次课相关知识点的复习、资料查阅工作,并做好记录;由课代表在课余时间做好检查工作,务必保证每位学生在上课前都做好预习和复习准备。上课时,笔者安排一部分时间进行提问、纠正、讲解所需的基础知识,然后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例如,在讲授增味剂、酸味剂时,笔者让学生复习氨基酸、羟基酸等物质的结构、性质,要求熟记和记录,并查阅味精、乳酸等资料;教学时,先提问学生写出结构通式,简单概括其性质。又如,在讲解味精、柠檬酸、乳酸等物质的结构、性质、应用时,学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了课堂内容。通过对已学知识及必需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补充,使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得到巩固。

总之,将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有层次的教学,学生思路清晰,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温故而知新,既复习巩固了专业基础知识,又掌握了具有实际应用性能的专业理论知识,加强了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分组制作产品工艺流程图,增加課堂知识容量

《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每章节都包括多个同种类产品的内容。例如,“调味剂”一节中就包括了味精、柠檬酸、乳酸、苹果酸等产品。每一产品的生产包括原料预处理、反应生成产物、产品后处理等工序,工艺条件和流程复杂,有的产品还有多种生产方法。所以,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多,课时比较紧张。如果教师对于每一个产品都采用教学挂图讲授的话,势必会使教师讲得费神、费力,学生听得糊里糊涂,对不同产品的内容也易发生混淆,教学效率不高。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将学生分组,指导他们按照书本分工画出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图。每组学生共同努力完成如下任务:了解产品生产所用的设备及其用途;基本弄清楚流入、流出的物料;查找所需的相关资料,及时记录好知识点;认真画好工艺流程图。笔者做好指导、检查和纠正工作。每组学生完成任务后,要将知识点抄给其他同学,说明工艺流程图的注意事项和画图心得。每一名学生都要及时记录,观看和了解产品的工艺流程图。上课时,学生因为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复习准备,对讲授内容就易于理解,能很好地完成课堂任务。经过学生分工画图和准备,做到了知识的共享,也减轻了学生的预习负担,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学生在画图和记录时发现问题,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想办法解决。带着问题听课,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氛围更加浓厚。笔者可以偏重于重点和难点内容讲解,偏重于解决学生的疑问。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同样多的讲课内容,笔者的课堂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也锻炼了学生画图能力,提高了学生理解工艺流程的能力。

讲完流程后,笔者会安排学生上台复述工艺流程及条件,由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进行讨论、评判。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复习巩固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也提供了专业知识表现的机会。这对学生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很有帮助。另外,虽然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画图、复习、找资料,增加了作业时间,但学生对亲自动手画工艺流程图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学生戏称:“把生产车间搬到教室里来了”。这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比教师直接用教学挂图讲授专业知识,教学效果好很多。这也帮助教师扩大了教学的课堂容量,延长了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时间。笔者认为,这对学生以后去工厂实习和工作都很有帮助,学生能很快熟悉车间设备、产品生产过程及工艺条件。

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加知识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笔者经常把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现象和问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讲解表面活性剂时,笔者从应用开始讲课,并提问:“饭碗上油腻腻的,洗不干净怎么办?”每个学生都能回答。笔者又提问:“衣服带有静电,穿得不挺怎么办?”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了,每个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回答完以上问题后,笔者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与表面活性剂有关的实例,然后开始讲授表面活性剂的概念、性质、应用及生产方法等书本知识。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不觉得书本知识是枯燥无味的,而是觉得有所用,内心有一种渴求知识的欲望,教学效果当然就很好了。另外,笔者还以洗衣服为例:洗衣粉是由直链烷基苯磺酸钠、三聚磷酸钠、无水硫酸钠、偏硅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物质复配而成,说明各物质在配方中的作用,以及说明条件、用量对产品的影响。然后,笔者又介绍了雪花膏、液体洗涤剂等日用化学品的配方。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头脑中产生了创业想法,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萌生出渴望和紧迫感来,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鲜味剂的学习中,笔者提问学生:“市场上味精有哪些品牌?”有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笔者讲授了味精的发明史,又说明电视广告上“99.9%的味精鲜!鲜!鲜!”的具体意思,使学生恍然大悟。笔者顺势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本、图书、网络等资源写出味精的发展现状、味精的利与弊等内容的调查报告,之后进行评比,并挑选内容全面、正确、新颖的调查报告,在班上进行交流。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方式的作业。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这种方式不仅扩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加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更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

针对社会上关于食品的“吊白块事件”“瘦肉精事件”“毒奶粉事件”“染色馒头”等的热点报道,笔者作了一份调查报告,并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学生理解了食品添加剂只要按规定使用是合理、合法的。如今发生的种种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不当、违规使用引起的,有的甚至是非法添加剂。食品工业要重视添加剂的滥用危害问题,提高行业本身道德标准,严格自我监控,及时做出调整。这样,课本知识的学习与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也更新了观念,培养了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教学实例还有很多,只要平时注意积累,经常读书、看报、听新闻,总会发现很多现象、问题是能与书本的专业知识相联系的。教师要将它们应用于课堂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校要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配制出相应的产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能转化为具体产品,能创造出经济效益来。

另外,学校也要安排学生到化工企业参观实习,更紧密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增加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学习了味精、农药的专业知识后,可组织学生去江苏省南通市天字味精有限公司、南通宝灵化工、南通江山农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实习。这对学生在课程的理论学习方面,会有很大的帮助。

社会在发展,学生在进步,课程知识不断更新,学校教学条件也不断好转,适合于中技生学习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必然不断变化。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一如既往地不断摸索、总结,以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化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篇7

一、化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 外部环境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 一些国有企业和世界各国之间的交际日益频繁,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 化工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 因此也产生了各种新的理念和思想, 逐渐呈现出一种多元化思想格局。化工企业员工的思想也千变万化,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2. 内部环境

化工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角色,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化工企业员工的福利待遇比较好, 因此在工资待遇上具有很强的优越感。而且化工企业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小, 很多员工并没有必要的危机意识, 导致企业内部竞争意识不强, 工作态度比较散漫。这种内部环境需要化工企业积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转变员工的思想, 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增强化工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化工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的几点误区

1. 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滞后

很多化工企业目前并没有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及其重要意义, 错误的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只是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 为了加强企业管理, 国家实施的一种手段。然而新时期下, 我国已经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自然也就不是非常重要。持有这种观念的领导者, 错误的将思想政治工作非常狭小的局限在计划经济条件背景, 然而却疏忽了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管理主流是“以人为本”。因此, 其实思想政治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的作用更大, 对于企业的稳定、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 思想政治工作应收缩

有的化工企业领导者认为, 目前企业已经开始向市场化运行模式转型, 而且在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激励机制方面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觉得员工管理已经比较稳定, 并不需要再花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仍然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造成经营资金浪费, 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这些认识误区主要是企业管理者, 并没有意识到企业员工的思想日趋多元化、复杂化, 如果化工企业仅仅依靠那些强制性的管理制度约束、规范员工的行为, 而没有统一员工的观念, 整个员工队伍都有可能会涣散, 企业凝聚力较差。久而久之, 员工也会产生厌倦、排斥心理, 不利于企业发展。

3.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不佳

有的化工企业管理者认为, 思想政治工作仅仅是一种形式化的管理措施, 并没有实际作用和效果。在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相关机制的过程中, 也只是组织几个员工随便应付而开展的一些思想教育活动, 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以及企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帮助。这种观点显然是没有认清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具有一定的向导功能、宣传功能、培养功能, 同时也具有咨询作用、化解作用、教育作用。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可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及实效性, 因此不应该应付对待思想政治工作, 应有机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开展一系列活动。

三、化工企业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1. 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化工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南

企业想要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应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战略目标, 这是企业完成各项任务的主要动力。为了确保能够充分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必须使企业员工能够全面了解、掌握企业发展目标, 正确认识企业改革、经营管理及国家和党的基本路线、政策方针等。这样的话, 才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能动性以及工作积极性, 使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配合, 共同为企业目标奋斗、努力。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和工作中, 可有效引导员工建立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追求, 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确保安全生产, 提高企业的生产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尽早实现。

2. 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企业内部和谐、稳定的氛围对于企业经营生产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确保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 才可以使员工之间、领导和员工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上下一心, 提高企业内部向心力和凝聚力, 进而提高企业的战斗力, 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企业内部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可以向员工渗透正确的价值观, 统一工作目标, 达成“企兴我荣, 企衰我耻”的观念。

3. 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我国化工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现代化工企业不想要被市场淘汰, 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就必须不断改革、完善现有的企业管理机制, 不断出台新的发展方案。因此, 企业员工也肯定会产生新的思想, 不利于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有利于打开企业员工的思想, 为企业员工思想注入新的元素, 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 使员工能够尽快适应新的企业管理制度, 继续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创新化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措施

1. 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观念

思想决定意识, 意识引导行为, 因此想要实现化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首先第一步应创新化工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观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3个方面努力, 首先应建立“求实”意识, 也即是不能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 应认真观察落实该项工作, 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达到企业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应建立“主动服务”意识, 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 应秉着切实为广大职工群众办实事, 办好事, 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 全面了解每一个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深入分析员工内心的思想, 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员工养成一种“无私奉献, 爱岗敬业”的精神。其次, 应建立“利益”观念, 也即是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和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想结合, 并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问题, 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安全意识融入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确保企业生产的安全性, 提高企业效益。

2. 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在新时期下, 如果化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仍然采用过去传统的工作方法, 不仅和现代化工企业发展需求出现较大偏差, 也会使人们感到厌倦, 降低其效果。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 化工企业应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法。笔者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渠道和途径开展更多的教育模式, 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便捷性、信息传播快速性加强网络宣传,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效果。同时, 企业也可以组织大课、大会等一些教育形式, 或者是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 更加乐意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果。

3. 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化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调整员工的工作状态, 使员工每天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进行工作,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过程中, 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不仅应该教育、引导员工, 同时还应该关心、鼓励员工。若员工在实际生活中碰到任何困难, 或者是思想上有难以缓解的压力, 应该帮助员工仔细分析这些问题的症结, 从源头上帮助员工解决问题,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以及依赖感, 将自己的生存和企业的生存、发展联系在一起, 全力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应有机结合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多增加一些富有时代气息、鲜活元素的内容作为教育素材, 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能力,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 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机制

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是企业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笔者认为管理应该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各环节, 应在企业目标责任制中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及任务, 目标应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同时应尽可能将目标细化、具体化, 使每一个责任单位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及任务, 尽可能做到奖罚分明, 分工明确。同时应充分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进行创新, 在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渗透思想政治工作, 有机结合思想指导以及行为规范, 使企业行政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 做到管理、教育并驾齐驱,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总之, 新时期下,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工企业实际发展需求,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化工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向导, 应引起各化工企业的高度重视。明确目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纠正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认识, 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内容及管理机制, 开创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局面, 为企业稳定、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摘要:新时期下, 我国化工企业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向导及重要保障。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化工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几点创新对策。

关键词:化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要性,问题,创新对策

参考文献

[1]刁树森.浅谈新时期化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中国科技纵横》.2012 (15) .

[2]顾苛娟.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商场现代化》.2013 (08) .

化工油气储运技术及其创新分析 篇8

1 技术问题分析

(1) 存在严重的损耗现阶段, 我国许多化工原料在储运的时候, 往往有许多油气发生挥发的现象, 这样就导致蒸发损耗。蒸发虽说非常缓慢, 但是持续进行, 非常不易察觉, 然而损耗却非常大, 早在2005年时, 相关人员统计了我国11个石油公司的蒸发状况, 发现该方面的损耗所占比例达到3%。一方面导致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 其中含有易燃易爆气体, 其浓度足够在遇到火源时发生爆炸, 这非常容易带来危险。

(2) 管道腐蚀问题石油运输管道基本上为碳素钢无缝钢管制成, 一般通过埋入地下或架空进行布设。然而无论哪个模式, 它们在接触某些介质时, 将有诸多化学反应发生, 最终导致腐蚀。当发生腐蚀时, 将影响到其性能、寿限等, 如果情况严重, 甚至会发生泄漏, 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

(3) 运输技术滞后现阶段, 尽管我国油气储运技术在许多方面处于全球先进水平, 然而, 其理论探讨与国外仍具有不小的差距。我国不同油田制造出的原油物性有所不同, 基本上均使用加热输送工艺。同时大型油气管网相关技术也具有不小的距离, 到现在尚未构建起良好的集成网络系统, 尽管我国早就自行设计了优良的自动化监控系统, 然而采用的软硬件均必须从其他国家进口, 总体上仍然停留在初期。

(4) 相对较低的安全性油气的危险性较高, 具有易爆、易燃等诸多方面特征, 同时运输的时候处在特殊运动状态下, 所以, 非常有可能导致发生事故。

2 创新对策

(1) 切实加强管道及其设备的巡检为充分保障管道等安全, 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出现的几率, 应当逐渐创新管道及有关设备的巡检工作, 积极进行养护, 避免发生腐蚀, 应当明确各个关键指标控制区间, 在这里, 对于丙烯回收球罐来说, 其巡检流程如下所示:操作室→自立式压力调节阀→回收管线沿线→尾气回收缓冲罐→丙烯储槽→操作室。详细内容见表1。

(2) 不断创新自动化技术通过自动化技术, 不断优化油气储运有关参数, 如:油温太高, 能够进行自行调节。运输的时候既可以改善有关参数, 提升储运效率, 又能够实时监控管线状况, 假如觉察参数脱离正常区间, 则能够立即报警, 提醒操作者选择相关方法进行处理。

(3) 切实加强技术钻研①加强海洋油气储存技术的研究。据统计, 我国海洋油气储存量非常丰富, 大约占总数的30%, 同时陆地油气在日益下降, 所以, 今后应该切实强化对海洋油气储存技术的探讨。现阶段, 国内基本上构建起一套相关技术, 同时还获得一些经验。然而, 关于海洋油气储运技术尚未达到较高的水平, 尤其涉及到深水领域, 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例如, 海底中长途输送管道及其设备的研究比较落后。

②加强冻土地带油气储存技术的研究。东北与西部具有一些冻土地理环境, 因此, 在储运的时候必须要提前将冻土问题处理好, 否则就会阻碍油气储运的实现。例如, 格拉输油管道恰恰由于未妥善解决该问题而导致管道出现明显变形。为此, 必须切实加强对冻土问题的探讨。

③加强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的研究。该技术基本上在收集边远和零散气源中使用, 其优势非常明显,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储运体积。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起探讨该技术, 现阶段, 其应用依旧明显比全球先进水平落后, 究其原因, 为水合物高速连续制成技术和低成本储存和释放技术的研究滞后所致。

④加强油气混输技术的研究。该技术属于国际热点。当前, 国际上在以下几方面使用该方法:第一, 海底混输增压技术。第二, 长途管道混输技术。我国在具体的实践中, 该方法的应用与国际同样具有不小的差距, 表现在大型多相混输泵技术、多相流动态计算机软件、大型段塞流捕集器技术的利用上。如果攻克以上3个难关, 那么我国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效益则能够增加大约50%。

3 结语

在今后的化工油气储运技术创新过程中, 一是应当切实强化管道及其相关设施的维护;二是应当切实强化自动化的探讨;三是应当切实加强技术钻研, 尽可能地降低成本, 最终使效益不断提升。

摘要:近年来, 在石油化工急速发展的过程中, 油气储运技术的应用功不可没。然而现阶段, 我国化工油气储运技术仍然具有诸多不足之处。鉴于这一原因, 本文探讨了其技术中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 提出创新发展对策。

关键词:化工油气,储运技术,问题,创新

参考文献

[1]葛道明.油气储运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J].科技与企业, 2014, 08:139.

[2]杨辉.化工油气储运技术现状及改进创新[J].科技资讯, 2014, 24:66-67.

浅析新时期化工企业的管理创新 篇9

国外的企业管理起步较早, 经过几代人的管理创新, 现如今已经成功地将管理学与心理学进行了融合, 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 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总的来说, 其企业管理技术已经相当先进。相比较, 国内企业管理开展至今也不过30多年的时间, 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与国外管理水平相比, 依然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我国的化工企业也迫切需要进行管理创新, 虽然这是一种无形的投资, 但它所带来的效益将是难以估计的。

一、目前我国化工企业的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 国内化工企业的水平差异较大, 有的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有的企业却即将面临倒闭。虽然这种现象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下看似非常正常, 但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 所需要思考的就是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表明上看, 一个企业的落后必然是因为其科学技术落后, 但究其根源, 我们会发现幕后的推手其实是因为企业的管理不善。管理的落后造成科学技术的落后, 科学技术的落后就直接导致生产力跟不上去。这也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化工企业所面临的现状。为此, 要想使企业重回发展上升之路, 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如何才能提高化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在于管理创新。这里的创新并不是指毫无根据的瞎想, 只有以化工企业的现实状况为基础, 对现有的管理机制进行稳定的创新, 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 才能不断地提高化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最终才能使化工企业在巨大的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国化工企业的管理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化工企业的创新相比其它类型企业而言, 要更复杂, 难度也要更大一些。因为它有两个条件需要遵守。一般的企业进行创新, 只需要遵循一个条件, 那就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无论企业管理者的能力有多强、思维有多么敏捷, 他在进行主观创造的时候都必须要结合市场, 只有在充分调查、分析市场的基础之上, 他才能有效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管理方面的知识来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而化工企业在进行创新的时候除了要遵循这个条件之外, 还必须遵循化学的规律。化学作为一门科学, 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就, 但科学的发展史永无止境的, 因此化工企业的创新还必须以现有的化学技术为基础, 即任何创新都不能超过现有化学技术能够实现的范围, 否则创新不但无法带来进步, 还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通过这样的分析, 我们就应当明白化工企业的创新其实就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即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这两个方面并不是毫不相关的, 它们既有相融合的一面, 也有相互分离的一面。融合是指技术的创新会带来生产率的提高, 进而造成生产规模的扩大, 所需要的管理也就需要加强。因此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不竭动力。同样也只有管理不断成熟才能更好地将资金应用于技术创新, 使得技术不断发展进步,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至于两者相分离的方面就在于两者的根本出发点不同, 管理创新是管理方面的内容, 而技术创新则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提高。目前, 我国大多数的化工企业之所以发展缓慢,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们只重视了技术创新而忽视了管理创新。这主要是因为管理者思维太过狭隘, 无法从过去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们忽视了化工市场的作用, 也就懒得去对市场进行调查思考, 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不了解现代企业比较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更不用说熟练运用这些方式方法来进行资本经营了。他们只知道一味地强调科技创新, 从事科研的人员一定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但他们却不明白市场是在不断扩大的道理, 他们每年要将一大笔钱用于生产投入, 名义上是用于新的技术研发, 但实质上因为离开了管理的帮助, 投入的钱都只能用于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真正倡导的技术创新也只能成为一张空头支票。经过调查显示我国化工企业的科技贡献率要比发达国家低的多, 这其实也是因为忽视了管理创新所致。长此以往, 企业就只能被卷进强大的市场之中, 而自身无论是管理方面还是技术方面都无法取得明显的提高, 最终只能在强大的市场竞争面前败下阵来。因此我国化工企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因为管理落后, 要想提高化工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 当务之急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市场尤其是要对国外市场展开深入调查, 加强营销管理, 倡导管理创新。这样才能在不断增强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

三、我国化工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

我国化工企业的管理创新一定要以我国现有的化工企业水平为基础, 在加强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上进行。总体来说化工企业的管理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思想创新、组织创新及管理技术创新。

思想创新主要是指企业上下员工观念上的转变。通过引进新的管理方面的人才来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 同时管理者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 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鼓励员工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 培育员工要敢于创新的意识。总之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兴起一股思想解放之风。同时创新并总是一帆风顺的, 要明白创新的长期性, 培育员工敢于面对挫折的勇气, 同时管理者也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观念上的转变是进行创新的基础。

组织创新是要求对现有的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进行改变。要精简管理机构即分成若干管理小组, 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 同时还要加强研发、销售等管理机构的人员配置, 提高研发销售等工作的工作质量。

管理的技术创新是指管理者要学会运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时刻了解市场的变化行情, 提高自身快速做出决策的能力, 因为这往往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及时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来让企业取得发展。

要协调好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注意两者之间的资金投入一定要满足合适的比例, 使得两者一定要齐头并进坚决不能出现一头大的情况。

最后企业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管理者要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 了解每一位员工的特长, 然后将他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 这样才能让他的能力可以充分发挥, 为企业的效益作出贡献。

四、我国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式

(一) 营造企业自发学习的氛围

俗话说“活到老, 学到老”, 人如此, 企业更是需要如此。因此管理者需要在企业内部大兴学习之风, 建立开放式图书馆, 鼓励员工在工作之余多去阅读一些有用书籍。除此以外, 企业还可以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 让企业员工可以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总之, 就是要将企业组织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 要让每位员工都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因为只有不断学习, 员工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 只有每位员工的素质都提高了, 整个企业才会不断的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发展。

(二)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主观创造性

首先要结合员工自身的特长将他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 然后根据岗位的具体情况为每位员工都制定出严格的激励机制, 提前完成任务或提出有建设性意见者可根据贡献大小给与合适的奖励。反之, 对于那些不用心工作导致超出规定期限尚不能完成任务者将根据损失大小给予相应的惩罚。同时为了激励员工的创新意识, 可激励员工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对于那些比较好的想法积极给与肯定, 即使有言过其实者, 也要给与相应鼓励。

(三) 积极推进企业管理者的创新思维, 使管理者成为创新的推动者

企业的管理者拥有最后的决定权。一个优秀的建议最终能否被采纳, 取决于管理者。一个突然出现难得的且会转瞬即逝的发展机遇, 企业最终能否把握, 也取决于管理者。因此, 管理者的决定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任重而道远, 他不但要随时加强自身的学习及知识积累, 要培养出长远的战略性眼光, 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灵活的创新思维。只有一个具备以上特质的管理者才有潜力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才有可能将企业带到高速发展之路。

(四) 加大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

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 面对转瞬即逝的发展机遇, 除了管理者要快速敏捷的把握住机遇并作出决定外, 企业自身还必须有能力可以对管理者的决定快速做出反应。这就需要企业能够采用新的管理技术, 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来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及质量。

创新就一定是要进行别人所没有进行过的创造性试探。它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及优势, 从而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面对一个不断快速变化的市场,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企业就需要始终保持创造的活力, 作为化工企业更需要如此, 因为它还是技术不断取得发展的源泉。当今时代, 只有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的化工企业才能真正取得创新所带来的成果,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管理创新是一个企业活的灵魂, 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化工企业也不例外, 化工企业要取得发展, 要想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加强管理创新。本文将针对目前我国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管理创新,化工企业

参考文献

[1]薛海山.浅析新时期化工企业的管理创新[J].大众商务.2011.9[1]薛海山.浅析新时期化工企业的管理创新[J].大众商务.2011.9

化工设备的创新安全管理办法 篇10

关键词:化工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管理

化工企业由于其本身的生产危险性要大于一般的企业, 所以化工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是化工企业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 而且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的前提。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本身就是化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工企业的化工设备安全情况不仅仅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安全, 还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危及到职工的生命安全。

1 当前的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现状

1.1 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问题

通过对绝大多数的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分析后发现, 不少的安全事故最后的根源都是因为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 主要是方法的不科学和不严谨。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 很多的化工设备也都在不断地应用新科技而推出新的设备, 新的科技运用加上生产节奏的不断加快都给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而且相应的任务量也会有所增加。在新的形势下, 传统的化工设备管理办法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新的生产需要, 在管理上的漏洞以及不完善的方面也都逐渐的显现出来, 这一切都使得问题和事故频频发生, 而且这些安全隐患在很大的程度上也都是由于传统的化工设备的落后而造成的, 这也就成为了现代化工设备的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2 专业化的化工管理不达标

以往的化工生产设备在现在看来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简陋的特点, 不仅不能很好地对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 而且其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专业性方面也都是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的。人员专业性不足的问题也在不断地阻碍着化工设备的管理能力的提升。目前使用的化工设备中涵盖了各种新的技术, 而且设备操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了化工设备的管理人员除了要很好地掌握设备运行的各种数据之外, 也要更多的与管理方面联系起来。

2 创新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办法

2.1 对于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系统进行优化

要想最大的促进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水平, 最好的办法就是应用先进的化工设备的管理办法来取代传统的办法。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改造:第一, 建立企业的信息管理体系。第二, 建立信息的共享机制, 做到设备资产的动态监控管理, 对设备进行必要的保养修护, 以期提高工作效率。第三, 积极进行规范化管理工作, 最大的节省运行成本, 保证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2.2 提高设备管理的专业化水准

设备管理专业水平的提高是化工企业设备管理能力的提升的必然要求。在这项工作之前我们首先要积极地对于风险进行有效地评估工作, 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目前来说主要就是压力容器还有管道的风险评估系统这两个部分, 而且通过技术的实现也采用了发声发射的办法来对于油罐的安全性进行必要的检测。还有重要的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监与爆炸预防装置及应急抢险预案技术, 都是化工企业应当通过不断学习和研发, 引进和掌握的相关化工设备管理技术。

2.3 全员的化工设备安全管理意识的提高

在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中, 专业知识还有公司的管理机制方面也都不能够完全的使得化工设备的安全能够做到百分之百的保证, 仍旧存在着管理上的死角, 而且这些死角的话对于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认识到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其中, 所以培养所有人的安全管理意识也就变得很有必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认识到来自于一线的工人对于设备的情况有着最深的了解, 而且他们也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但是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现场的工作人员由于其本身的素质也都参差不齐, 并不是所有的操作人员都会做到最好, 所以我们就要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意识, 把各方面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 以便可以全面的保证化工设备的安全运行使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要认识到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化工企业能够维持其本身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 而且也是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管理的重要保证, 从这个角度来说优化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系统也是必须的, 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全面加强化工企业管理能力, 运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促进化工企业设备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双明.设备管理是比工生产管理的墓础[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3.

[2]刘林.化工设备备安全俭修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

[3]吴永昌.化工设备常见腐蚀与防腐[J].经营管理者, 2012.

化工创新 篇11

摘要:石油化工类专业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该类专业学生培养的重中之重。本文重点研究通过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整合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资源,聘请专业教师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从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弥补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短板,改善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的现状。

关键词:课外科技活动 石油化工 创新能力 大学生

目前,石油化工类专业学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许多挑战,存在着人才的培养模式过于死板,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作为石油化工类高校,如何弥补人才培养方式上存在的短板,继而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现阶段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1 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石油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1.1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有利于巩固化工类专业学生知识基础。课外科技活动与扎实的知识基础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是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前提要求。与此同时,课外科技活动对大学生学习也有促进作用,可激发大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主动扩充知识范围、整合知识结构。总之,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有助于石油化工类专业学生巩固知识基础,培养其吸收新知识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1.2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有利于培养化工类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课外科技活动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已成为培养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主要渠道。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可使大学生勇于打破常规思维,激发创新的灵感,学生有机会运用综合知识,探索科研课题,并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培养了他们追求新知、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1.3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提高化工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课外科技活动的集体氛围熏陶了大学生的协作精神;在课题的探讨过程中,锻炼了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完成课题的过程培养了大学生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课题结束后的数据整理和论文形成过程又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

2 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培养石油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2.1 成立石油化工类专业“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学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团委书记)组成,负责选拔课外科技团队成员、遴选指导教师等重大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和文件、落实经费、组织立项等工作。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培养方法、模式、管理与激励机制、管理办法等进行系统研究,为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2.2 通过调研全面了解学校石油化工类专业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现状。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石油化工类专业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展开调研。随机抽取样本200份,回收问卷194份,有效回收率为97%,调查数据对研究石油化工类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问卷涵盖了石油化工类专业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2.3 选拔优秀师生组建课外科技活动团队。对全院师生进行宣传动员,以提高其对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选聘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认真负责、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现指导教师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团队的对接。定期组织课外科技活动团队成员交流经验及汇报活动开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等。

2.4 建立课外科技活动管理、保障机制,健全评价体系。为激励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本学院制定了一些保证政策,比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团队选拔工作实施方案》等。依据以上保障政策,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评奖评优、发展党员等多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以激发青年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

2.5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①组织学术报告,增加课外科技活动普及程度。通过调研,了解到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通过参加科技竞赛,但科技竞赛开展的频率、以及对专业的要求都使学生参与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且低年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院在2011-2013年间,将第一课堂知识与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有机融合,组织课外组织科技讲座,有效的提升了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度。②以各类科技竞赛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2011-2013年中,组织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挑战杯”科技竞赛、第三届全国创意创业大赛、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4项,省级以上奖励71项。③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大学生到企业实习。我院在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推荐课外科技团队成员到企业实习,队员们在企业参与社会调查、课题研发,亲手操作企业大型仪器设备,这样的实习经历使队员们结合所学专业为企业服务,也在实习中得到锻炼。部分学生毕业后签约实习单位。④各类科技社团的成立也有效的推动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比如2009年成立的院级科技协会“纳米协会”,开展了一系列多彩而有意义的科技活动,因为表现突出2011年被评为校级精品社团,2012年升级为校级社团等。

3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

3.1 师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提高、热情高涨。通过实施激励政策和开放实验室等方法积极调动广大师生参加省级科技竞赛的积极性。指导教师们指导学生发表科技论文9篇,其中部分优秀篇目刊登在SCI、EI等国际核心期刊中。

3.2 学术科技竞赛硕果累累。以挑战杯为例,在2011-

2013年期间,石油化工类专业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总数为64项,占全校获奖总数的29.5%,遥遥领先于其他专业类别学生。此外,课外科技团队成员在外语、计算机程序设计、节能减排等其他省和国家级的各类学科竞赛中,每年获得奖项数量均名列学校前茅。

3.3 组织课外科技活动并丰富活动载体。通过拓展和丰富科技创新活动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仅在项目研究期间,邀请校内外专家26位,举办各类科技讲座32场,受众人数达7300人。组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各类知识竞赛6次,报名参与人数1345人,获奖人数178人。

3.4 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师生取得共同进步。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实践,总结经验公开发表论文9篇,指导大学生在各类科技期刊发表论文9篇。与此同时,课外科技团队成员通过参与活动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在2012年10月,课外科技团队指导教师张静荣获“第一届中国催化新秀奖”。学生成为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最大受益者,其科技能力、综合素质都不断提高,多人多次受到省级以上表彰,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典型代表。

3.5 促进了石油化工类大学生群体整体精神风貌的提高,考研率就业率名列前茅。课外科技活动团队通过树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典型”,形成“学有榜样、追有目标、赶有动力”的科技创新氛围,从而培养了更多的石油化工类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品质、综合能力,促进了石油化工类大学生群体整体精神风貌的提高。在课外科技活动带动的学术氛围下,学生的考研率一直名列学校前三名;2012年石油化工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5.7%,2013年就业率为93.3%。

许多获奖的集体和获奖的个人感言:正是参与了课外科技活动使他们具有了一种创新思维、一种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和一种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在参与课外科技活动中不仅仅获取了知识更培养了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辛立章,张学洪等.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桂林理工大学的实践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

5(7):129-130.

[2]耿健,王文生等.新时期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9,23(10):250.

[3]杨震.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96-100.

教改项目: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产业创新理论在煤化工的实践 篇12

1.1 产业创新的理论

产业创新 (Industrial Innovation) 是指某一项技术创新成果导致形成一个新的产业, 或对一个产业进行彻底改造。

创新理论的奠基人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 是奥地利裔美籍经济学家, 曾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著有《经济发展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经济分析史》等, 其中《经济发展理论》是他的成名作。

1912年, 熊彼特在他的专著《经济发展理论》中开创性地提出“创新理论”, 并将创新与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周期、企业家紧密相连, 由此轰动西方经济学界, 至今享有盛誉[1]。

熊彼特把创新比作生物遗传上的突变, “这类似于生物学上的突变, 即不断从体系内部革新经济结构, 不断地破坏旧的并创造新的结构的产业突变, 构成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

此时重温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途中期, 是在经过一段高速发展后仍然要稳定高速发展的时期。也就是说, 当代中国的经济正处在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 通过创新来强大是一条不可避免的道路。据专家分析[2], “过去三十余年,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大规模的资本及人力投入, 只有30%的经济增长基于创新和生产力的提升”。

中国经济必须以创新驱动发展, 在改革中创新, 在发展中创新, 在创新中强大, 在创新中实现产业突变, 在创新中建立新的发展机制。

以煤化工为例, 近期我国煤化工的发展呈现出强大新产业旭日东升的现象, 以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为主导的五大煤化工, 逐步形成了以“工艺技术国产化”为主的创新产业。中国的煤化工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突变, 在创新中建立领先世界的产业。

1.2 产业创新理论的精粹

产业创新理论的精粹在于将创新与发展紧密结合, 认为发展是创新的结果, 是创新的函数, 是经济生活中的内生现象。

创新诞生新的产业, 打破旧有的均衡, 然后又有新的创新, 再打破已有的均衡, 这个过程没有穷尽, 并由此使产业不断升级, 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不同于发明, 创新要实际应用, 是一种市场行为, 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要遵循投入和产出的规律。

那么创新的动力又来自何处呢?

从创新理论我们可以看出, 产业创新的动力来源于三大要素, 即需求、新技术、企业家。

(1) 需求是产业创新的思想来源和动力源泉

一个产业必定为社会提供一种或一类产品或服务。正是由于这些产品和服务符合社会的消费习惯, 满足社会需求, 这些产业才能成长壮大。

(2) 技术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发动机

科技突破是产业创新思想第一位的外部动力, 科技突破不仅仅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发现, 还包括能用于生产的科研成果问世。

(3) 企业家创新精神是产业创新的不竭动力

《经济发展理论》中独到地把企业家看成是“革新者”, 强调与日常工作和单纯的管理不同, “创新”是企业家的真正职能和必须具备的素质。

按熊彼特的创新模式, 只有对经济环境作出创造性反应以推进生产增长的经理才能被称为企业家, 产业革命本质上是企业家革命,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产业创新的不竭动力。

1.3 创新理论的伟大实践

从历史上看, 新产业的形成都是由技术创新引起的, 如蒸汽机的出现、电的发明、计算机的诞生都带动了一大批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 技术创新是产业创新的起点。当今的创新技术不只是在个别技术领域得到发展, 而是导致出现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高新技术。这些高新技术互为条件, 构成新兴技术群。某一专业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并逐步扩散、渗透, 从而使原有技术系统得到改造, 导致新兴产业的出现。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便是一个典型。它从小小的实验室开始, 成为遍布世界每一角落的IT产业, 可以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是产业创新的样板, 是科学家到企业家的典范。

让我们回顾一下比尔·盖茨做了什么。

比尔·盖茨 (1955-) 出生于美国西雅图的一个上层家庭, 父亲是当地的著名律师。盖茨13岁开始编程, 并预言自己将在25岁成为百万富翁。

在1970年代, 哈佛学生盖茨与伙伴保罗·艾伦一起为第一台商业上的个人电脑Altair8800设计Altair BASIC解译器。BASIC语言是一种易用易学的计算机程序语言, 盖茨与艾伦所开发的BASIC系统就是后来的Microsoft BAS-IC, 也是MS-DOS操作系统的基础。Microsoft Basic后来成了Microsoft QuickBasic, 并逐渐演变成为今天依然流行的Visual Basic。

后来, 盖茨离开校园创办了微软公司, 并亲手编写了MS-DOS系统, 是微软公司成功的关键, 后来软件逐渐产业化。

IBM在1981年正式推出了IBM个人电脑 (PC) 。IBM需要寻找适用于英特尔X86系列处理器的操作系统, 微软授权IBM使用PC-DOS操作系统, 后又形成MS-DOS系统。

后来, 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公司创建了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 即为方便用户使用而开发的图形界面视窗操作系统, 使电脑实用化, 从此电脑操作系统成为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 对世界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都有很大的贡献。

盖茨准确看到了IT产业的未来, 其独特的管理手段使微软不断壮大并保持活力。他39岁便成为世界首富, 并连续13年荣登福布斯榜首。盖茨现象的精髓在于他走了一条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道路。

比尔盖茨模式是终端产品的行业, 大众产品的煤化工是不能与他类比的。但是工作模式是一样的, 即可以从科学家到企业家。

2 产业创新理论在中国的实践

2.1“产学研”体系的建立

创新理论在中国运用, 不能完全按照西方的模式, 要因地制宜。

改革开放后, 有关产业创新问题得到了我国政府和各产业行业的重视, 大家都有意识推进产业创新的进程, 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上世纪80年代起, “产学研”结合就作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被写进党的十五大工作报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探索, 我国“产学研”结合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10年我国第12个五年规划制定时, 对“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寄予厚望。国家层面的多个十二五发展规划, 对产业创新都提出具体方针, 要求建立和健全“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

例如, 在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3]中, 提出了要健全产业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 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联盟。整合资源, 鼓励联合开展关键的共性和核心技术研发。加强专业石化化工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创新人才。”其他规划, 如国务院关于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2011~2015年) [4]、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5]、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3]、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3]、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6]、“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7]等, 都有相似的叙述。

2.2 国内“产学研”体系的成就与不足

事实上, 二十年来“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的运作, 在各行各业中产生较大影响, 取得了不少成绩。这里只列举几个例子。

据报道[8], 上海商业 (集团) 投资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共组的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现已发展成拥有众多关联公司的股份制上市公司。

又例如[9], 东莞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联手高校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实现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

在煤气化技术领域[10], 兖矿集团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 形成了以水煤浆气化技术为基础, 以现有企业为依托,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十五”期间完成了“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等多项煤化工关键技术的开发。

这样的例子很多, 成绩不容否定。

但是我们还是要说一说不足。在我们见到的例子里, 还没有一个可以与比尔·盖茨相比一样伟大的产业创业家和事业,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突出例子很少, 都是企业家作了主体。

2.3 我们缺乏的是什么?

产业创新理论告诉我们, 创新的主体是科学家, 科学家要有冒险精神、危机感、个人奋斗欲望和永无止境的追求。

但是, “产学研”理论不是这样的,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这里以煤化工行业为例, 创新主体是企业家, “产学研”的主体是企业家,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先积累财富或者在国企中先提干掌握国企的财权, 然后与“学研”结合, 把“学研”的成果收归企业所有, 或者办一个企业的研究所, 其成果可以形成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

可以看出, 我们的绝大部分成绩是在以企业家为主体的前提下, 与科学家“结合”, 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 而不是科学家从最基本的研究开始, 形成技术成果, 然后自己逐步走向市场, 最后成为全国人民认知的企业家。

我们的许多企业家忙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自己不是一线研究者, 把外来或自己管理的研究人员的创造归企业所有, 而没有自己从头开始去研究和创新技术并形成产业, 自己没有新的思维, 没有自始至终带领同伴从实验室走向工厂、走向市场、走向社会, 走向世界。

我们的科学家把研究成果转让给企业, 变成企业的知识产权, 其结果不是被封死, 就是被修改成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 失去传播的动力。

这就是我们与比尔·盖茨的区别。

3 对“产学研”理论的改进

在化工行业, 早有知名学者对“产学研”理论提出异议, 化工行业设计大师伍宏业在其“试论李永旺现象及设计体制改革”的论文[11]中, 提出了两个建议。

(1) 改变对设计的认识

他认为, “改变设计这支重要的科技力量隶属于住房及城乡建设部管理这一不合理的安排, 加强对设计力量的前瞻性领导, 使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综合国力的‘科研’和‘设计’两个车轮转动得更平衡有效, 必然会对发明过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和火药等对世界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中华民族复兴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他还认为:“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要靠‘科研’和‘设计’两个车轮平衡转动才能奏效。只有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及设备的成套装置设计建成, 达到预期并用来装备各行各业, 才能实现综合国力提高, 但遗憾的是设计的重要性长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2) 重视科学家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他提出了一个“李永旺现象”, 介绍李永旺从科学家到企业家转变的过程, 说明其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进而论述推进我国设计体制改革的思路。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李永旺的情况。

李永旺生于1963年, 是中科院彭少逸院士的学生, 1994年获中科院物化专业理学博士, 曾留学比利时Gent和Louvain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获得德国洪堡基金, 1996年获得比利时V.A.N基金会“高级化学工程奖”。1997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归国, 任山西煤化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后分别担任该所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煤基合成油”首席科学家。

在科技部和中科院的组织领导下, 依托山西煤化所费托合成油三十年研发的积累, 以他为首的科研团队从实验室开始, 不断研究, 直至完成700t/a油品工业试验, 并通过国家863计划和中科院组织的验收。

李永旺领导的科研设计团队, 不断得到国家、省、国企、私企的资助, 从而有资金和实力进一步突破并实现煤基费托合成油产业化、大型工程化以及技术集成化。

2006年11月以该团队为主体, 扩大组建成“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 李永旺担任总经理。现在该团队已经有800人之多。

2006年末, 李永旺领导的团队, 在两个设计院的协助下, 根据自己开发的F-T合成技术, 设计了160kt/a伊泰合成油示范厂。2009年开车运行, 2012年达到年设计能力, 生产171.6kt油品, 2013年生产182.0kt油品。该装置是“十一五”投产的现代煤化工项目中仅有的达到年设计能力的装置。现在“中科”已经具备扩大设计的能力, 正在设计几个百万吨级的大厂。

李永旺现象的特点在于尽管有不少投资者, 特别是有伊泰集团等的投入, 但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在李的团队 (实际上属于中科院) ;出资方拥有的是优先接受装置建设的许可, 装置的产能和运行后的利润。

李永旺现象的本质就是从科学家走向企业家。

2006年, 李的团队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后来他被授予山西省特级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他曾公开发表意见:“成就是大家的, 是合作团队、事业伙伴、同事共同努力的结果”, 他还说:“对于我, 最大的乐趣还是在实验室、在企业搞我的研究”。

伍大师认为:“李永旺现象的出现, 说明我国‘科研’这个轮子在体制改革、激励创新机制和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等方面已初见成效, 但相比之下, ‘设计’这个车轮还相对落后。”

伍大师提出“产学研设”理论, 也就是在“产学研”中加入“设”, 从而推动我国产业化的发展。

伍大师的这篇论文, 值得我国经济学家和化工行业从事经济工作的朋友仔细品读和研究。

4 走“产学研设商”五位一体下创新之路

笔者认为, 要使我国煤化工行业出现从科研到产业化高速发展的业绩, 必须改变现有的产业创新体系, 形成以“研”为主体的“产学研设商”五位一体的创新体系, 让科学家变成企业家。见图1。

“学”是指教学, 是指培养学生。

学校中大学生的科研活动, 大都是为了论文, 不能与产业化大军中的科研相比。此处, “学”是培养大批技术后备军, 是为未来投入到产业化大军中作准备的。

“研”是技术开发的个人或团体。

“研”包括科研机构和学校中以科研任务为核心的教授所承担的重大产业化科研课题, 他掌握着技术核心秘密和几代人研究过程的成功与失败信息。

化工过程的核心往往是催化剂, 它的配方和配置过程就是技术的核心秘密。在研究过程中, 科学家掌握着试验的进程。在工业化试验中, 对试验流程、设备、控制方案起到决定作用。

在有效的保密措施下, 这种以配方为核心的成果不容易被复制, 但是以工艺为核心的技术很容易被复制。

“研”中的科学家是运作技术发展资金的人, 他主宰这项技术产业化的命运。因此, “研”是产业化的主体和核心。

“设”是设计院或工程公司。

在产业化过程中, “设”是不可缺少的, 大型化装置需要设计院进行流程、设备、控制、公用工程等一系列的设计。这与“研”的试验装置不一样, 大型化要按设计规范来进行, 要“一气呵成”, 不是乘一个倍数简单放大, 不可以“边生产边改”。“研”成功的情况下, “设”不一定成功。从这个角度说, “设”也是开发和创新。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来讲, “研”和“设”要捆绑在一起。

“产”是实现商业化的生产企业。

生产企业通过上述产业化的活动, 组织项目的建设和建成后的生产运行和管理, 最终实现商业化。商业化成功的标志是产品销售以后得到的利润, 增加的GDP、固定资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他掌握技术而不是拥有技术。也就是说, 一项成功的产业创新技术, 产能属于“产”, 知识产权属于“研”。

“商”是投资者及其商业运作。

产业化需要大量资金, 资金应该来自于社会而不仅仅是单一的企业。可以由国家、企业、个人合作投资, 由一个机构来运作, 企业可以, 投资公司也可以。

出资的投资方, 往往想控制技术, 这不是一个好的想法。如果科学家把成功的技术完全卖给一个企业, 这项技术不可能再推广, 而是被这个企业封死。有的企业打算买断技术, 再转手由自己的研究所来继续开发。这个想法非常天真, 一项重大的科技成果, 往往是几代人的研究积累, 有大量成功和失败的信息, 不可能全部买到手, 接手的人不可能全部理解, 换人后换不来创新思维, 其结果是难以前进和发展, 一锅夹生饭。

从国家的利益出发, 企业买断创新技术就是摧毁创新。

5“产”与“研”的地位剖析

5.1“产”不能成为产业创新主体的原因

“产”不能成为产业创新主体是许多企业家想不通的事情, 企业家认为企业出了钱, 建了工业装置, 应该是产业创新的主体。

“产”为什么不能成为主体, 要从知识产权说起。

近期国内一些生产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十分看重, 认为这是一种显示实力的标志。但是, 从经济角度来看, 企业要的是利润, 企业是不愿意把新技术推向企业外的, 不愿意培养对手的, 不愿意看到其他企业与自己一样拥有新技术, 因此, 企业要“自主知识产权”没有用。

显然, 问题在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定义是什么?他对于企业究竟有什么作用。让我们来看一下, 什么是“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

“专利技术”是公开的技术, 是可以推广的技术, 因此科研单位开发的新技术可以去申请国家专利, 目的是在推广过程中保护自己, 不被别人无偿复制。科研单位在推广的过程中获取经济利益, 成为延续开发的资本。专利技术受相关法律的保护。

“专有技术”是不公开的技术, 是不向企业外部推广的技术。往往是企业内部的科研院所做的工作, 不去申请国家专利, 目的是用“不允许推广”来保护自己, 不被别人赶超。企业内部的科研单位靠本企业投资在本企业内部推广来获取经济利益, 延续开发。

很明显, 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 就是专有技术, 它不受法律保护。生产企业拥有“专有技术”已足够, 没必要拥有“专利技术”。

产业创新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技术, “研”有“专利技术”去积极推广, 可以成为产业创新主体;“产”有“专利技术”不去推广, 是对产业创新的否定。这就是“产”不能成为产业创新主体的原因。

5.2“研”没有成为主体的结果

在目前的“产学研”体系中, “研”没有成为主角, 科学家把多年的成果转让给生产企业, 其结果是生产企业建成装置后, 不在全国推广, 不愿形成竞争对手, 没有形成全国性的新产业。

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成果容易被其他企业复制或攻克, 一时全国遍地开花, 大家搞成一个水平, 都说成功了, 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都离开成功一寸距离。也许这个成果本身尚未成熟, 科学家离开了, 接受者没有前面几十年的研究信息, 不知道怎么去解决, 科研成果推广可能夭折。

这就是“研”没有成为主体的悲哀。

6 政府是维护产业创新秩序的裁判员

在产业创新的道路上, 政府起什么作用?

笔者认为, 政府应该是裁判员, 维护产业创新秩序。特别是保护好知识产权, 支持推广产业创新技术, 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技术水平, 让企业实现真正的竞争。

一些财大气粗的国企钟情国外技术, 对国内科研单位开发的技术不支持, 或采用种种办法无偿复制, 或引进国外同类水平的技术, 借口国外技术先进来排挤国内技术, 使国内技术几十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维护好知识产权秩序, 让科学家们积累的经验、信息、思维得到稳定和发展, 让科学家成为企业家, 我国的经济大船才能够扬帆起航。

7 提倡推科学家上产业创新舞台

产业创新中“研”要成为主体的关键问题是要有一个融资过程, 也就是说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从实验室、小试、中试, 到工业化试验、示范厂验证的投资越来越大, 不可能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 国家给企业投入上百亿资金搞研究, 这就要求科学家去联手高瞻远瞩的优秀企业家, 说服他们为了国家和企业的长远利益投入大量资金, 把产业创新的路子走到底。

这可能吗?有可能, 优秀的企业家有可能走这一步, 他不要“自主知识产权”, 他要产能和利润, 他要在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他要成为行业的领路人。上述李永旺现象中的伊泰合成油厂等投资者就是这个行为的典范。

这就是提倡优秀的企业家出资把杰出的科学家推上产业创新的舞台。

8 结论

学习西方的创新思想, 走科学家-企业家的创新道路, 是一项伟大的实践。我国提出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 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这个体系有缺陷, 需要改进。在国内学者提出的“产学研设”基础上, 建立以“研”为主体的“产学研设商”产业创新体系, 让科学家变成企业家, 建议优秀的企业家出资把杰出的科学家推上产业创新的舞台, 有望开创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李义平:创新、发展与改革[N/OL].中国经济时报, 2013-02-28.http://biz.xinmin.cn/2013/02/28/18906068.html

[2]经济不会重演花钱买速度[N/OL].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05-30.http://news.qq.com/a/20140530/005314.htm

[3]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中国网, 2012-02-03.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2-02/03/content_24543396_4.htm

[4]国务院关于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2011—2015年) [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 2012-01-18.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3095885/14438281.html

[5]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EB/OL].中国农业信息网, 2012-02-21.http://www.agri.gov.cn/cszy/BJ/whsh/ncwh/201202/t20120221_2486222.htm

[6]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中国经济网, 2012-03-22.http://net.ce.cn/mt/index.shtml

[7]“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EB/OL].信息化部规划司, 2011-11-14.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1368223/14319098.html

[8]14年复旦风雨路, 产学研成就中国芯[EB/OL].东方网, 2012-09-24.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2-09/23/content_16346809.htm

[9]迈科:产学研合作成就“高富帅”[EB/OL].东莞时间网, 2014-01-08.http://epaper.timedg.com/html/2014-01/08/content_1235063.htm?div=-1

[10]我公司被授予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终身成就奖[EB/OL].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网, 2012-09-28.http://www.yccc.cn/Index.aspx

上一篇:接线端子下一篇:市政污水管道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