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建议论文

2024-09-20

治疗建议论文(精选8篇)

治疗建议论文 篇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 (以柯萨奇A组16型 (Cox A16) 、肠道病毒71型 (EV71) 多见) 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1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急性起病, 发热, 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 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 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 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少数病例 (尤其是小于3岁者) 病情进展迅速, 在发病1~5天出现脑膜炎、脑炎 (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 、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 可致死亡, 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具有以下特征, 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 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症病例, 应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1) 持续高热不退, (2)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 呼吸、心率增快, (4)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 高血压, (6)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 高血糖。

2治疗

2.1普通病例首先进行隔离, 避免交叉感染;嘱适当休息, 清淡饮食, 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加强中西药物对症治疗。

2.2重症病例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 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控制颅内高压;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 同时给降温、镇静、止惊等对症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护。2.3中医治疗

2.3.1普通病例:肺脾湿热证。主症:发热, 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 咽红、流涎, 神情倦怠, 舌淡红或红, 苔腻, 脉数, 指纹红紫。

治法:清热解毒, 化湿透邪。基本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组成:连翘、金银花、黄芩、青蒿、牛蒡子、藿香、佩兰、通草、生薏米、滑石 (包煎) 、生甘草、白茅根。便秘加大黄;咽喉肿痛加元参、板蓝根。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水煎100~150ml, 分3~4次口服。中成药: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抗病毒口服液等。

2.3.2普通病例:湿热郁蒸证。主症:高热, 疹色不泽, 口腔溃疡, 精神萎顿, 舌红或绛、少津, 苔黄腻, 脉细数, 指纹紫暗。

治法:清气凉营, 解毒化湿。基本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组成:连翘、栀子、黄芩、黄连、生石膏、知母、丹皮、赤芍、生薏米、川萆薢、水牛角。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 日一剂, 水煎100~150ml, 分3~4次口服, 或结肠滴注。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2.3.3重型病例:毒热动风证。主症:高热不退, 易惊, 呕吐, 肌肉瞤动, 或见肢体痿软, 甚则昏矇, 舌暗红或红绛, 苔黄腻或黄燥, 脉弦细数, 指纹紫滞。

治法:解毒清热, 熄风定惊。基本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组成:羚羊角粉 (冲服) 、钩藤、天麻、生石膏、黄连、生栀子、大黄、菊花、生薏米、全蝎、白僵蚕、生牡蛎。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 水煎100~150ml, 分3~4次口服, 或结肠滴注。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2.3.4危重型病例:心阳式微、肺气欲脱证。主症:壮热不退, 神昏喘促, 手足厥冷, 面色苍白晦暗, 口唇紫绀, 可见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 (痰) , 舌质紫暗, 脉细数或沉迟, 或脉微欲绝, 指纹紫暗。

治法:回阳救逆。基本方药:参附汤加味。组成:人参、炮附子、山萸肉。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 浓煎鼻饲或结肠滴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2.3.5恢复期:气阴不足、余邪未尽。主症:低热, 乏力, 或伴肢体痿软, 纳差, 舌淡红, 苔薄腻, 脉细。

治法:益气养阴, 化湿通络。基本方药:生脉散加味。组成:人参、五味子、麦冬、玉竹、青蒿、木瓜、威灵仙、当归、丝瓜络、炙甘草。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每日一剂, 水煎分3~4次口服。针灸按摩:手足口病合并弛缓型瘫痪者, 进入恢复期应尽早开展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

2.3.6外治法。口咽部疱疹可选用青黛散、双料喉风散、冰硼散等, 每日2~3次。

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年版) 》

治疗建议论文 篇2

二、孩子的发育情况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就不要为宝宝不爱喝奶而着急。你家孩子同时也在吃母乳,母乳的量是不好衡量的,所以你就无法计算出孩子应该吃多少奶粉。只要宝宝不因为饥饿哭闹就不要着急,宝宝知道饥饱,饿了自然会找奶吃。

三、另外,如果孩子一直喝奶都挺好,突然不爱喝奶了,那就很有可能是进入了厌奶期: 随着时间的流逝,婴儿的生理发育及感官功能愈来愈成熟,开始对周遭的环境产生好奇并喜欢探索,自然就容易对“吃”分心,这该是厌奶的主要原因。厌奶的发生并非就代表着宝宝会营养不良,如果宝宝的成长曲线属于正常,且活动力一如往昔,无其他异常的现象发生,就像有些生理的不适症状会导致宝宝厌奶(如:刚打完预防针、长牙期间、胀气等),这种情形通常持续几天后即恢复正常,父母就毋须过于担忧。

四、然而如果宝宝食欲仍然不振,且出现活动力变差的情形,则有必要察觉是否有其他的生理疾病了。 宝宝四个月后,可以开始尝试果汁/果泥(如苹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或米麦糊(原味、蔬菜水果类),那时候营养的来源会更丰富,可以进一步解除妈妈的担忧。

五、哪些迹象表明可以给宝宝添加辅食了?

1、首先要看宝宝体重增长的情况。一般来说,当宝宝每顿还能喝足量的奶,可是体重却长得比较少甚至不长的时候,可能就要添加辅食了。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7条饮食建议 篇3

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

脂肪产热大,应严格控制。每天的脂肪摄入量应在总热量的25%以下,这是指所有食物的脂肪含量,除了要控制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每天烹调油也只能用20克左右(约2调羹)。最好不吃动物内脏、肥肉、鱼子、蟹黄等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一个鸡蛋黄约含300毫克胆固醇)。含反式脂肪酸较多的食物,如人造黄油、起酥类食品,有明显增加高脂血症的危险,应尽量少吃。平时宜适量摄入海鱼、鱼油类食物,这些食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等功能。

控制精制糖类摄入

平时冠心病患者吃得比较清淡,少油,但如果摄入含精制糖的食物(如蛋糕、点心、含糖饮料)过多,也会造成热量过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引起肥胖,使血脂升高。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比例应控制在总热量的60%,约为250克(粮食约300克)。

增加膳食纤维素摄入

在冠心病患者的膳食中,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以降低胆固醇,与此同时,也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大便干燥用力屏气而加重对心脏的负担,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一般每天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应保持在25克左右。这里所指的膳食纤维是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燕麦麸、大麦和蔬菜中。

膳食补充各种维生素

维生素C: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降低血胆固醇,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管壁。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鲜枣、青椒、柑橘等,每天的推荐摄入量为100毫克。

烟酸:又名尼克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三酰甘油。富含烟酸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全麦制品、糙米、绿豆、芝麻、花生、香菇、紫菜等,牛奶和鸡蛋含有丰富的色氨酸,在体内也可转化为烟酸。每天的适宜摄入量男性为14毫克,女性为13毫克。

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心肌并改善心肌缺氧,预防血栓发生。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鱼、蛋类、乳制品、杏仁、花生、核桃等。每天的适宜摄入量为14毫克。

叶酸:有预防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减少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坚果、豆类、酵母发酵食物及绿叶蔬菜和水果等。每天的适宜摄入量为60微克。

适当摄入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精氨酸有补肾益精的作用,有助于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这类食物有海参、泥鳅、鳝鱼、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和葵花籽等。 但是精氨酸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可以合成,所以只需要适量补充含量丰富的食物就可以了。

适当摄食天然抗凝食物

富含吡嗪类物质的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肌梗死与中风的发生率。具有抗凝作用的食物有黑木耳、大蒜、洋葱、青葱、茼蒿、香菇、龙须菜、草莓、菠萝等,每天可选一两种食物作为菜的配料,或以水果适当补充。

控制钠盐的摄入

钠盐摄入过多,会使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平时食盐摄入应控制在5克左右,不但应控制食盐、酱油、味精等各种含钠调味料的摄入量,还要尽可能少吃咸菜、咸蛋、皮蛋、火腿等含钠高的腌制品。

此外,冠心病患者平时应禁烟酒、浓茶、咖啡、碳酸饮料,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进食不宜过饱,尽量少食多餐。至于烹调,应选择清蒸、水煮等用油少的方法。

带着“支架” 的健康生活准则

冠心病患者应尽量使自己的体重保持在理想体重的+10%之间,肥胖者应该减肥。否则会造成血容量增多,增加心脏负担。

生活要有规律,可以做些轻微适度的运动,不论是工作还是家务都要量力而行,不要过度劳累。

保证睡眠充足。睡觉时,枕头稍微高一点,可略微减少下身的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情绪激动等各种诱因。

治疗建议论文 篇4

关键词:痛经,生物学分析,运动锻炼

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 是指女性在经期及其前后, 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 甚至痛及腰骶部、外阴、肛门及大腿内侧。此病随月经周期而发, 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 甚至发生昏厥,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工作与生活。有关临床资料表明, 痛经的发病率约33.19%左右[1]。

1 痛经的临床分型

目前临床上常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 故又称功能性痛经。通常于月经前1~2d就出现症状, 持续时间可长可短。一般在经血流畅后, 疼痛会随之缓解与消失。原发性痛经常见于未生育过的年轻女性, 在体质衰弱或对疼痛敏感的人群中更易发生。此种痛经在受孕分娩后一般多可缓解或消失。

继发性痛经则常发生于己生育过的妇女或中年妇女, 其原因多由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 如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疾病。月经期间因血不能外流而引起疼痛, 并因与周围临近组织器官粘连, 而使痛经逐渐加重。但一般原发疾病治愈后, 痛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2 痛经的发病因素

2.1 原发性痛经

2.1.1 内分泌因素

据临床资料统计, 由内分泌因素导致的痛经症状较为多发, 常见于下列五种情况:

2.1.1. 1 前列腺素

早在1961年, Pickle等即在经血中找到了能使子宫肌纤维收缩的有活性的脂类物质, 即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s, PGs) 。PGs在子宫内膜中含量最高, 对子宫内膜血管有重要影响, 主要有PGE2和PGF2α。前者能抑制子宫收缩, 并使子宫颈松弛, 后者则刺激子宫肌肉, 引起收缩, 导致子宫张力升高。PGF2α与PGE2比值在月经的不同时期表现亦不同, 增生期较低, 排卵期升高, 分泌期最高。PGF2α可引起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收缩而导致内膜月经期改变, 最后内膜剥脱和排出;而PGE2却起血管扩张作用。前列环素2 (prostacyclin 2, PGI2) 是一强有力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和血管扩张剂, 提示它可涉及子宫血液动力学的调控, 并能控制妊娠子宫肌肉的自律性收缩, 降低PGF2α诱导的肌紧张度。血栓烷 (TXA2) 主要来自血小板, 有较强的子宫收缩作用, 月经期间TXA2含量极高, 以加强子宫收缩, 防止月经过多。因此, 月经期PGF2α与PGE2、PGI2、TXA2的平衡决定了月经量的多少和痛经的严重程度。

2.1.1. 2 催产素

以往认为催产素与痛经关系不大, 但近年来研究证实, 非孕子宫也存在催产素受体。给痛经妇女输入高张盐水后血中催产素水平也会升高。催产素可直接作用于子宫肌细胞, 引起子宫收缩, 同时刺激内膜细胞释放前列腺素。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期血浆催产素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且血浆催产素含量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这一结果提示, 原发性痛经发病与催产素有关。

2.1.1. 3 血管加压素

血管加压素能引起子宫肌层及动脉壁平滑肌收缩加强, 子宫血流减少。实验表明, 静脉输入高张盐水, 可使血管加压素分泌增加, 更增强子宫收缩, 加重痛经症状。雌激素能刺激垂体后叶释放血管加压素, 此作用可以被孕激素抵消。原发性痛经患者晚黄体期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 在月经期第一天血管加压素水平会高于正常人2~5倍, 造成子宫过度收缩及缺血, 从而引发疼痛。血管加压素也可能影响非孕子宫的催产素受体, 用催产素拮抗剂, 竞争性抑制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受体, 可以有效缓解痛经 (44%) [2]。

2.1.1. 4 β-内啡肽

β-内啡肽是一种与疼痛有关的神经内分泌激素, 子宫是其作用的靶器官之一, β-内啡肽参与子宫功能活动的调节。据报道, β-内啡肽具有内源性镇痛作用, 在血浆β-内啡肽水平升高时, 疼痛会明显减轻。故可以认定β-内啡肽水平过低也是痛经的原因之一。

2.1.1. 5 其他肽类

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也可造成子宫肌肉及子宫血管收缩, 导致痛经。

2.1.2 子宫因素

子宫发育不良、宫颈口或子宫颈管狭窄、子宫过度屈曲等均可使经血血流不畅, 造成经血滞留, 从而刺激子宫收缩, 引起痛经。过去也有研究认为未产妇宫颈痉挛, 可导致宫内压力升高, 经血逆流进入盆腔, 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 现在已知经期经血逆流现象较常见, 但不一定会引起痛经。

2.1.3 自主神经系统

妊娠近足月时, 子宫支配平滑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几乎全部消失, 子宫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下, 产后, 这些神经末梢仅有部分再生, 子宫去甲上腺素水平也不能恢复到孕前水平, 所以痛经的症状因此减轻或消失。Chen等报道, 通过腹腔镜行骶前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痛经, 效果良好, 其原理是切断了来自于子宫颈、子宫及输卵管近端向脊柱的神经传导。此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神经与神经传递在原发性痛经中的作用[3]。肽能神经能影响子宫及血管骶前神经, 切除之可以治疗痛经;足月妊娠产后痛经减少, 也与子宫的自主神经纤维明显减少有关。

2.1.4 钙离子及镁离子

现代临床试验研究发现,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平滑肌收缩需要钙离子参与。痛经时, 子宫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 使钙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 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引起细胞的能量耗竭、细胞膜受损, 导致子宫肌挛缩, 使痛经加重。临床上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原发性痛经, 如尼卡地平, 收效较好, 即是例证。但钙离子与原发性痛经的联系, 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另有研究认为, 镁离子也与子宫肌收缩有关。镁离子有活化ATP酶的作用, ATP经ATP酶水解释放出的能量是子宫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因而镁离子通过活化ATP酶而消耗ATP, 可使子宫肌松弛, 减轻疼痛, 相反, 镁离子不足则可能导致痛经。

2.1.5 免疫系统

近来有学者研究了痛经患者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反应的改变, 发现周期26d有丝分裂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下降, 认为痛经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 形成了一种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 从而导致了免疫反应的改变。关于痛经与免疫之间的关系, 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和探讨。

2.1.6 精神因素

临床研究表明, 抑郁和焦虑是导致原发性痛经最多的两个情绪因素。痛经者抑郁和焦虑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远大于非痛经者。大量临床研究数据表明, 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因素常会影响到痛觉。

2.1.7 心理因素

对月经现象有羞涩、恐惧、厌恶等心理的年轻女性, 发生痛经的机率可能更多。另外, 经期过度紧张、焦躁, 情绪抑郁, 以及对疼痛过分敏感者也会引发痛经。临床数据统计结果表明, 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因素会影响痛觉, 使患者的疼痛阈值降低。因而痛经患者抑郁和焦虑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大于非痛经患者, 但心理因素如何参与痛经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2.1.8 饮食等其他因素

血液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顺畅流通, 故女性在月经期间不宜贪食冰冷食物。一旦食用冰冷食物, 血液受到温度改变的刺激, 就会致使血液流通度变差, 容易产生血液凝块, 造成痛经。吸烟、饮酒也会增加引发原发性痛经的危险性。每天吸烟10~30支, 发生痛经的危险性将显著高于每天吸食少于10支或不吸食者。此外, 原发性痛经可能还会与遗传有一定关系。母亲有痛经史者, 女儿痛经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反之亦然;另据观察统计, 经济收入低也是原发性痛经的高危因素之一。

2.2 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并不是某种临床疾病, 而是多种盆腔器质性疾病, 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感染、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宫颈狭窄、子宫畸形、盆腔瘀血综合征、宫内放置节育器、处女膜闭锁、阴道横膈等的典型症状之一, 多于月经初潮数年后发生, 以育龄期女性多见。

2.2.1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

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 (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常见而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常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 而从某一个时期起开始出现痛经。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均有可能发生, 并且疼痛常随着月经周期呈进行性加重, 重者疼痛难忍, 需卧床休息或服用药物止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高峰在30~40岁, 子宫腺肌症则在40~50岁左右发生。月经前, 由于雌激素水平不断升高, 使异位的子宫内膜增生、肿胀, 如再受孕激素影响则会出血, 刺激局部组织, 引发疼痛。如系子宫腺肌症, 更可促使子宫肌肉挛缩, 痛经症状势必更为显著。如异位组织无出血, 其痛经可能由血管充血引起。月经过后, 异位内膜逐渐萎缩而痛经消失。此外, 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 可查出许多炎症过程, 患者可能因局部炎症过程伴有活跃的腹膜病变, 从而产生前列腺素、激肽和其他肽类物质引起疼痛或触痛[4]。

2.2.2 盆腔感染

盆腔感染是引发痛经的重要原因之一。女性因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妇科手术后感染、月经期卫生不洁等原因, 均可使病原体入侵而导致内生殖器及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炎症发生。盆腔感染一旦发生, 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 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常在劳累、性生活后、月经前后有疼痛明显加重倾向。

3 运动锻炼治疗痛经的生物学分析

临床上治疗痛经常采用药物、针灸、心理疏导、饮食调节等措施。但药物治疗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甚至会出现少许不规则阴道出血;针灸治疗由于疗效缓慢, 人们往往不能长期坚持而影响疗效;心理和饮食治疗也因个体差异而疗效并不显著。因此, 目前临床上根据痛经的致病原因与机理, 从生物学角度而言, 对于那些症状尚不急剧者, 多主张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 采用运动锻炼的方法治疗或缓解痛经, 可以获得较药物治疗方法更为理想的疗效。

3.1 运动锻炼与缓解痛经的关系

3.1.1 运动锻炼可以改善微循环

运动锻炼能使人体血浆容量相对增加, 白蛋白总量增多, 使胶体渗透压升高, 促使更多的血液水分贮留在血液循环中, 通过改善微循环, 使子宫动脉血流量增加, 血流速度加快, 从而很好地缓解子宫缺血情况, 以缩短子宫收缩的时间, 达到解除与缓解痛经症状的目的。通过改善子宫血流指标来缓解原发性痛经, 这可能是有氧体育锻炼缓解痛经的主要机理。

3.1.2 运动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和韧带力量

长期坚持运动可以增强腹部、骨盆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与柔韧性等身体基础条件, 使之在月经期因子宫收缩节律失调, 收缩时间过长而引发疼痛的状况得到改善, 降低子宫压力, 帮助经血更为容易地排出体外, 以减轻疼痛。患有原发性痛经的女性在锻炼过程中, 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形体练习, 能有效地纠正由于身体不良姿势对子宫周围神经的挤压, 对缓解痛经症状具有积极意义。因此, 形体锻炼对缓解痛经症状有益, 而且这种变化相对较为有效而稳定。

3.1.3 运动锻炼可以改变人的精神状态

由于人的心理因素和精神素质对疼痛感受的影响很大, 因此不良心理与情绪紧张与原发性痛经的发病率及痛经程度均存在着较大关系, 使之成为原发性痛经的影响因素之一。基于这一发病机理, 适宜锻炼可以放松心情、分散人的注意力、愉悦身心、缓解压力, 具有改变人的精神状态的功能, 自然对缓解痛经症状有所帮助。

3.2 治疗痛经的运动处方

在各种类型的运动中, 以瑜伽运动对痛经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与健美操及健身走相比, 瑜伽运动对腰腹部肌群的锻炼频率较多, 它通过对腰腹的扭、转、绕、前屈和后伸等运动牵拉腰腹各肌群, 对腰腹部肌群的锻炼频率较多, 动作更为柔和。其次, 瑜伽练习运用冥想意念结合姿势法, 注重用意念引导动作中运动者身体的感受, 能帮助人建立一个健康的神经系统, 缓解来自社会、工作、家庭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精神压力, 消除紧张心理。此外, 瑜伽运动可以间接地给予某些腺体以按摩与刺激, 有助于消除疲劳, 建立良好的周身血液循环与重新调整静态血液分配的条件反射, 有效地减轻月经期子宫充血程度和缩短子宫收缩的时间, 从而解除与缓解痛经症状[5]。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痛经是由多种因素产生的, 当然治疗痛经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当今比较流行的治疗手段中, 大部分方法并不能真正达到根治的目的, 通过资料分析等方法进行生物学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运动锻炼方法, 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缓解紧张心理, 增强新陈代谢, 促进盆腔血液循环, 防止子宫瘀血, 从而达到治疗或缓解痛经的目的。因此, 长期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是目前比较合理、有效治疗或缓解痛经的方法。当然, 运动的具体实施、措施要科学, 最好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这样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4.2 建议

4.2.1 注意运动形式与运动量

避免参加可能引起腹内压增加或者导致腹部震感剧烈的运动, 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不宜进行游泳运动。控制运动量, 不主张采用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方式。

4.2.2 注意运动时的身体反应

若在运动过程中感到头晕、心慌、恶心, 则应立即停止运动, 不要勉为其难, 以免适得其反。

4.2.3 注意运动时环境温度

选择在较为适宜的环境温度下进行运动锻炼;同时, 运动后应注意保暖, 避免因运动后大量出汗而受凉。

4.2.4 注意辅以其它支持疗法

除了单纯进行运动锻炼以外, 还可配合心理疗法, 建立起生理和心理的良性循环机制, 从而达到有效治疗或缓解痛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娜.痛经及其发病原因[J].中国临床医生, 2010 (2) :352.

[2]孙艳明, 等.1800名女大学生痛经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天津中医药, 2009 (5) :9.

[3]chen fp, snang yk.the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 of laparoseopic pre_sacral nenrectomy in pelvic pain obstet gynecol, 1997, 90 (6) :974.

[4]曹玉梅, 等.采用健身运动处方治疗高校女生痛经的实验[J].科技信息, 2009 (24) :16.

治疗建议论文 篇5

为了了解病情, 研究猪病的防治方法, 根据兽医站化验中心对近期就诊的病例进行化验分析, 以及我们对多个猪场的病猪跟踪治疗, 初步明确出当前猪的主要疾病情况和防治方法。

1 当前的猪病情况

根据化验结果分析, 当前的猪病比较复杂。主要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瘟 (HC) 、蓝耳病 (PRRS) 、伪狂犬病 (PR) 、圆环病毒病 (PCV—2) 、日本乙型脑炎 (JE) 、渗出性皮炎 (葡萄球菌病) 、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病、霉玉米中毒、附红细胞体病、寄生虫病, 并且往往是混合感染。有的猪同时感染3~4种病原。

支原体肺炎感染后,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 其他病原很容易侵入, 尤其是与PRRSV合并感染。PRRS具有传播快, 持续感染的特性。有报道称, 通过母源抗体获得被动免疫的仔猪, 一旦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到保护水平以下, PRRSV就会表现抗体依赖增强作用, 从而增强仔猪的易感性。另外疫苗毒诱导的抗体可能会增强野毒株在猪体内的复制。公猪接种后, 公猪的精液向外排毒, 可传给易感猪群。PRRSV阴性带毒猪在应激时会排出病毒感染敏感猪。PRRSV的侵入和繁殖, 使巨噬细胞破裂、溶解, 肺泡功能发生障碍出现呼吸道病, 同时降低了肺泡巨噬细胞对其他细菌或病毒的免疫力, 使猪副嗜血杆菌病、PRV、PCV—2、HCV、JEV、E.suis、链球菌病易感。

在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下, 仅根据临床症状判断是哪种疾病非常困难。进行化验室诊断尽管准确, 但由于化验费用贵养猪户的成本太高, 化验诊断时间长也往往贻误病情。所以要在搞好防疫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症状进行治疗。

2 流行特点

2.1 副猪发病机理及特点

猪副嗜血杆菌为健康猪鼻腔里的常在菌, 也是典型的条件性致病菌。当条件适宜时, 首先在猪鼻窦中繁殖, 然后移生至气管, 通过肺内毛细血管或破损粘膜而感染全身。

猪发病初期, 即可造成败血症, 并且血浆中存在高水平的内毒素, 使许多器官出现微循环障碍, 出现纤维蛋白血栓。随后在多种浆膜表面复制产生典型的纤维素性渗出物。

2.2 副猪诱发因素

2.2.1 猪自身健康因素

很多资料及临床病例证明, 副猪很难以原发病的形式出现, 多为继发感染。临床发现猪在感染繁殖呼吸障碍综合症、圆环病毒、支原体、地方性肺炎时多激发副猪。由于仔猪免疫功能低下, 容易感染病毒及呼吸道疾病, 使副猪有机可乘, 所以副猪多发于保育猪及3~4月龄架子猪。

2.2.2 环境因素

潮湿的圈舍环境能促进粪便的发酵, 产生大量的刺激性气体, 造成鼻腔及气管的卡它性炎症, 而副猪恰恰善于通过破损的粘膜而感染全身。潮湿的环境也适宜各种病原菌的滋生, 为副猪感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临床剖检出典型的副猪病例多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

3 副猪的临床诊断

(1) 病猪侧卧, 腹式呼吸及其微弱, 不仔细观察很难看出有呼吸动作, 因副猪可导致心脏衰竭, 多在深夜死亡, 所以经常在早晨发现死猪。

(2) 多发性纤维素渗出性浆膜炎, 在所有脏器浆膜表面均有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尤其“绒毛心”可作为特征性诊断。

(3) 胸腔、腹腔、心包内多有大量浑浊积液。

(4) 关节不一定肿胀多为整条腿肿胀, 剖开可见皮下水肿。个别猪关节囊内渗出严重, 有时刺破关节囊, 囊内液体可喷射而出。

(5) 与副猪最易混淆的疾病: (1) 猪鼻支原体, 不通过实验室诊断, 肉眼无法与副猪区分, 很多资料显示仔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可能与猪鼻支原体关系更密切一些。 (2) 链球菌, 是仅次于猪鼻支原体与副猪相似的疾病, 但是仔细观察, 不难发现链球菌与副猪的区别。

(6) 关节型副猪嗜血杆菌是关节面出现浆液纤维素性或纤维素性化脓性炎症, 关节纤维素渗出, 润滑液增多。主要区分办法是:关节型副猪嗜血杆菌关节腔积液为清亮或微黄, 而关节型链球菌关节腔积液是化脓型, 比较浓稠, 色泽深。用手一捏, 疼得尖叫;剖检关节腔内有浆液性纤维蛋白渗出物。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关节肿大, 初期坚硬、温度升高, 后期变软, 触之有波动感, 针刺流脓;少数变硬、皮肤增厚;剖检滑液浑浊, 有黄白色奶酪样块状物, 关节周围皮下胶样水肿, 有化脓性坏死灶, 严重者关节软骨坏死。

(7) 猪副嗜血杆菌病引起的关节炎, 表现为关节处的浆膜炎症。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常常为关节及相关部位的组织 (肌肉) 炎症。

(8) 用抗生素治疗辨别, 链球菌感染用一般抗生素就能看到效果, 副猪不行。

(9) 简便易行, 切开肿大处, 淌水大多是副猪, 淌脓大多是链球菌。

(10) 副猪的关节肿大是对称的, 链球菌不一定对称, 再就是从剖检判断。

4 治疗副猪所要考虑的问题

(1) 不能只针对副猪给药, 以头孢类抗生素为主, 属杀菌剂, 可有效将猪副嗜血杆菌杀灭, 要联合用药。副猪是猪体内的常在菌, 自身对其有极强的免疫力, 只有在免疫力极度低下的时候多以继发或原发病形式出现。

(2) 要选择分布广, 比如穿透力强的杀菌剂, 20%恩诺沙星 (商品名普诺康) , 属喹诺酮类杀菌剂, 体内分布广可渗透入骨髓和关节腔内, 资料介绍恩诺沙星对支原体效果显著, 并且和头孢类有增效的作用。副猪可引起败血症, 导致微循环障碍, 病变器官多被渗出物覆盖, 使药物很难到达靶器官杀灭病原, 所以应该多选用杀菌剂彻底清除病原。

(3) 副猪病原死亡后可产生大量内毒素。药物虽可以杀灭病菌, 但是没办法清除内毒素, 资料显示, 内毒素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首要元凶。金胞肽为胞壁酰二肽, 有强心健脑改善微循环, 促进肝细胞活性加强肝脏代谢, 增强淋巴系统分泌能力等功能, 有助于提高猪体抗病能力及内毒素的排除。

治疗建议论文 篇6

我国残疾人口众多, 康复医学治疗对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和必要性。2002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卫生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因此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现代医学已经不仅仅是为病患者治病救命那么简单, 还要考虑存活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及整体能力。以功能障碍为中心的康复医学应成为所有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 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语言种类较多, 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因此, 要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整体康复类工作, 首先要培养和大力提高少数民族治疗师的业务素质, 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康复工作、实现人人享有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康复服务落后的有效途径。由于少数民族语言及风俗习惯都与汉族有很大不同, 在此条件下少数民族治疗师将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发挥良好的沟通与民俗优势, 为少数民族患者的康复起到切实有效的综合治疗作用。为了使新疆地区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能享受到康复治疗, 培养少数民族治疗师已经刻不容缓。

由于新疆经济比较落后,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存在康复医学起步晚、康复人员少的情况, 如何根据新疆实际条件, 选择适当的模式进行运作, 为功能障碍患者提供真正经济有效的康复服务, 确保完成2015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调查目前新疆康复人员不足的情况下, 与内地康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找出存在问题, 确定优势之处, 探讨开展路径, 促进新疆康复事业的发展。

康复治疗师是康复团队中重要的成员之一, 其康复知识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康复小组效率的发挥。新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 各类康复基础知识很欠缺, 只有少部分医疗工作者了解康复治疗的主旨与作用;少数民族治疗师的整体业务素质较低, 其康复医学知识水平普遍较差。少数民族地区治疗师缺乏系统性、整体性、长期性的业务培训。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言语及风俗习惯, 使得少数民族治疗师在康复健康宣教工作中能起到关键作用。因此, 加强少数民族治疗师康复理论知识培训, 让康复治疗师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康复事业跨越式发展。

综上所述, 建议针对新疆独特的地域性征, 应该重视并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康复治疗师的培养, 并将培养基层康复人才作为重中之重,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少数民族康复治疗师进行各类康复医学知识的综合教育。

2. 实际措施

少数民族康复医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建议采取以下方式方法进行。

(1) 送出去。

鉴于新疆康复落后于内地发达省区的基本现实, 自身康复科培训教学能力有限, 教学力量薄弱, 可采取将优秀的少数民族教师送至内地相关医科大学进行综合培养的方法, 在新疆形成稳定的少数民族康复医学师资力量;并以此为契机, 进行民族语言类康复医学教材的编译工作, 达到扩大教学辐射范围的目标, 通过这批由内地培训归来的少数民族康复治疗师, 使更多的少数民族病人受益, 提高新疆少数民族病人的康复能力。

(2) 请进来。

加强医科学校学科教育, 可通过在大学设置康复医学科目, 招收、培养少数民族康复医学人才;对条件尚不成熟的学校, 加大民族班康复医学课程授课力度, 增加理论及实践课时数。最后再通过将内地优秀康复教学师资力量每年按时按计划请进来的方式, 在新疆本地授课推广, 由此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强化实习基地建设, 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康复治疗师人才实践能力。

(3) 强化继续教育。

研究并逐步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康复治疗师培养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 对基层社区人才的培养和提高要制定相关的政策, 建立符合新疆实际的继续教育模式, 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和形式。利用网络、现代化远程医学教育平台和各类卫生机构力量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编译各类简单易学的适宜技术培训教材和教学视频资料, 利用各种培训渠道, 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治疗师康复服务的能力。

(4) 深化岗位培训。

加强少数民族康复治疗师的岗位培训力度, 在南、北疆少数民族聚集区域, 通过开展各类有的放矢的系统专业培训及继续教育方式, 提高少数民族康复治疗师的从业水平和学历, 从而提高康复治疗技能, 惠及更多的基层少数民族群众享受到完善的康复医疗服务。

面对新疆少数民族康复医学面临的种种制约条件, 改变以往“授人以鱼”的方式为“授人以渔”的全新医疗援疆模式。通过加大帮助扶持新疆民族、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康复工作的力度, 提高基层少数民族康复治疗师的业务综合水平, 对改变新疆少数民族病患者的康复水平、预防各类医学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有效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各类负担, 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卫生医疗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及社会长治久安将起到十分积极及深远的影响。

摘要:文章结合目前新疆地区康复人员不足的现实情况, 提出少数民族康复医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建议。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治疗师,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琴苗.关于加强康复医学教育的几点建议[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5) :843-844.

[2]卓大宏.关于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4 (16) :406-410.

[3]蔡海鸥.康复医学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0 (5) :305-306.

治疗建议论文 篇7

美术治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是指美术治疗师与被治疗者在建立一定信任关系的前提下, 利用绘画、黏土雕塑、拼贴等各种美术活动, 帮助被治疗者表现自我、描绘梦想、宣泄烦恼、交流情感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美术治疗在欧美先进国家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医疗与教育界之中, 但在我国的发展相对缓慢, 特别是以幼儿为对象开展美术治疗的研究尚未引起充分的重视。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中, 形式主要是集体活动的形式, 对于幼儿来说, 跟小伙伴在一起游戏画画, 心情会很愉快放松。幼儿园的环境安静、清爽, 不受外界干扰, 教室里色彩协调、造型可爱的墙饰, 都能让孩子最大限度地放松身心。幼儿园里还具有丰富的工具和材料, 例如绘画工具、手工材料、游戏玩具, 这些是开展心理治疗的物质条件。对孩子来说, 幼儿教师具有多重身份:老师、榜样、最依恋的人, 她们具有的与孩子亲密信任的关系、专业知识和长期的幼儿园工作经验, 都有利于美术治疗工作的长期开展。虽然幼儿教师也是受灾者, 心理也受到了创伤, 如果在幼儿园里开展长期师生互动的美术治疗活动, 也有利于幼儿教师的心灵重塑。但灾区幼儿园长期开展美术治疗还面临许多的问题, 就如何开展美术治疗, 我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 四川地震灾区幼儿园的心理重建工作应该长期广泛地开展。

有研究表明, 非重灾区的民众心理创伤的程度不亚于重灾区的灾民, 更何况幼儿还处于身心不完善阶段, 更需要长期的心理康复。灾区幼儿园可以长期在小、中、大班的日常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美术治疗内容, 例如小班的孩子可以开展无命题的涂鸦活动, 让孩子在各种自由的涂鸦线条中抒发情感, 培养自我控制和自信的品质。鼓励中、大班的孩子运用油画棒、各种纸材、黏土等美术材料开展命题绘画和手工活动, 如命题画“我的表情”、“我的3个愿望”, 通过教师设定的美术治疗方案有目的地引导孩子抒发情感;开展折纸和黏土手工活动, 通过对手工材料的切割和组合, 排解不愉快心情, 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得到情感宣泄和情感表达。

2. 地震后很多幼儿园的建筑垮塌或者成了危房已被拆除,

幼儿园在新址搭建了临时板房, 新的环境会给幼儿造成不安全感, 不利于美术治疗的开展。幼儿园可制作造型可爱、色彩温馨协调的墙饰, 布置幼儿熟悉的环境, 营造一种幼儿熟悉温馨的具有安全感的环境。社会各界捐赠的美术材料, 需要幼儿教师加以合理安排和运用, 如油画棒、各种纸张、剪刀、黏土及各种综合材料, 开展丰富的美术活动。

3. 虽然幼儿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的教育知识, 但将心理治疗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却是一个难题。

在我国, 美术治疗还不为许多人知道了解, 很少有学校开展美术治疗的教学活动。所以, 幼儿教师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较欠缺, 可以由心理专家和美术教育专家开办专业辅导班进行美术治疗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 例如1999年9月21日台湾中部地区发生地震后, 台湾省教育部针对儿童制定了美术治疗计划, 由陆雅青等专家对教师进行美术治疗专业知识的培训, 幼儿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自学美术治疗知识。即使教师无法做到美术心理治疗或治疗效果不明显, 也可以通过美术活动本身缓解幼儿的心理阴影, 因为美术活动本身就具有情感宣泄的特点。

4. 美术治疗是一个系统而又专业的工作, 对于受灾程度不同的幼儿应该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和内容。

对于受到惊吓的一般灾区的幼儿, 可以在幼儿园开展集体治疗方案, 因为在集体美术活动中, 幼儿与同伴的相互交流, 积极的创作欲望都能使幼儿沉浸在愉快的情绪中。美术治疗内容可以设计正确认识地震灾难的美术活动, 开展一系列的以抒发快乐情感为题材的美术活动, 让他们能正确面对灾难, 及早建立起健康快乐的情绪。

极重灾区的幼儿面对亲人和小伙伴的死亡, 目睹了地震时惨烈的情景, 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对于这部分幼儿, 教师应谨慎设计循序渐进的美术治疗方案。初期治疗, 应暂时避免谈论灾难, 以免对幼儿造成二次伤害, 多开展快乐题材的美术活动, 让幼儿暂时忘却伤痛。一段时间后, 邀请幼儿的亲人共同进行美术治疗, 让幼儿在有安全感的情景下大胆地面对自己的痛苦, 释放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同时, 这部分幼儿还特别需要心理专家的专业心理治疗, 以求达到心理重建的最佳效果。

5. 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 老师可以做一些指导, 但指导不

是将成人的美术技巧和想法强加于幼儿, 而是在创作过程中帮助幼儿表达情感。在创作中, 老师应鼓励幼儿讲述美术作品, 通过讲述, 他们的情感得以宣泄, 以达到美术治疗的效果。幼儿教师不需要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过分重视或评价, 而应该更多关注幼儿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 钱初熹教授就认为:“由于美术治疗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审美经验, 而是治愈心理疾病, 解放身体痛苦, 因此与结果相比, 过程更为重要。”

6. 在幼儿园实施美术治疗的美术教学活动时, 还可以将

音乐、游戏等方式引入美术治疗活动, 因为音乐使人心灵净化, 游戏使心情放松, 美术、音乐和游戏在专业的心理治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和游戏作为美术治疗的辅助手段, 可以设计在美术治疗的导入和结束部分, 也可以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进行美术创作。这些丰富的形式可以充实美术治疗的内容, 以求达到美术治疗的最佳效果。

治疗建议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41 份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成药说明书来自于课题组成员所在地区的医院和药店所用中成药, 其中非处方药24 份, 处方药17 份;口服药普通片剂10 份, 口服液1 份, 胶囊剂3 份, 丸剂16 份, 颗粒剂7份, 注射剂1 份, 外用药制剂1 份, 其他制剂2 份。

1.2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成药说明书进行整理和分析, 主要对药品名称等方面进行统计, 并用excel进行分析。

2 结果

通用名称、汉语拼音、成分、性状、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贮存、包装、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各项在所调查的说明书中没有缺失, 比较规范。多数药品说明书中, 虽然不良反应、禁忌少有空缺, 但大都以“尚不明确”、“请遵从医生嘱托用药”来进行表述, 说明药品生产企业对这两项研究不够。核准日期、特殊人群用药 (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用药) , 药物相互作用、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缺失较为严重 (表1) 。

3 讨论

3.1 药品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

3.1.1 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包括药品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后遗效应和停药反应等。调查结果显示92.7%的中成药的说明书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 但仅有19.5%的药品说明书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了一定描述, 大多数药品生产企业未对不良反应进行研究, 在说明书对不良反应的描述仅是“尚不明确”。目前, 仍有许多人错误地认为中成药制剂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但事实证明, 近些年来中成药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鱼腥草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1]、壮骨关节丸引起的肝损害、龙胆泻肝丸致肾损害[2]等就是例证。建议厂家应加强对中成药, 特别是中成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收集工作, 重视中成药新药上市后的再评价和持续的质量改进, 这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3.1.2 禁忌

禁忌须注明禁忌范围, 如不宜服用的疾病、症状、既往史、家族史和体质等, 尤其是按中医药理论属于妊娠禁忌、饮食禁忌或其他禁忌事宜。被调查的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虽然90.4%的说明书包含此项, 但是只有53.7%的药品说明书对此项进行了一定描述, 其余仅描述为“尚不明确”。如此多的药品说明书中禁忌项目缺失或内容不详, 说明生产企业对药品禁忌研究不够, 势必给临床用药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建议生产企业完善此方面药物信息。

3.1.3 特殊人群用药

孕期、哺乳期妇女, 儿童和老年人是三类特殊的人群, 因其各自特殊的生理特征, 体内药物处置也有别于青壮年。调查研究表明仅有17.1%的药品说明书中包括特殊人群用药的内容, 而只有9.8%对该内容进行了一定描述。2006 年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在《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中指出, 如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用药未进行过相关研究, 可不列该项[3]。但如此众多的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成药的说明书均无相关研究, 必然导致临床无法对特殊人群安全用药进行保护, 严重影响中成药使用的安全性。笔者认为, SFDA应该要求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中成药特殊人群适用性研究, 加强中成药的安全性管理。

3.1.4 药物相互作用

在所调查的中成药说明书中, 65.9%的说明书包含此项, 小部分包含此项的说明书通常简单的注明“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在所调查的中成药说明书中, 仅有48.8%的说明书描述比较详实, 建议生产企业加强信息收集工作。

3.1.5核准日期、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

所调查的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 仅有22.0%包含核准日期项目, 17.1%包含药理毒理项目, 0%包含药代动力学项目。药理毒理的缺失与药品有效成分模糊、种类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直接相关, 相关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也可能因此难以展开。在此种情况下, 医务人员临床使用中成药品种时, 对药效出现时间、作用途径和作用机制都不能十分确定, 从而不能从药品说明书中直接获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信息。

3.2 建议

3.2.1 药监部门

SFDA应加强管理, 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成药的说明书的审核及审批要严格, 对药品说明书中核准日期、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要进行重点检查。对于相同药品的说明书国家应作统一规定, 不断适应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 督促药品生产企业及时对药品说明书进行修订及完善。

3.2.2 生产企业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成药的生产企业应加强药品知识的学习, 确保药品说明书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中成药使用的安全、有效、合理与否不仅体现在药品的质量上, 药品说明书的撰写也非常重要。药品生产企业应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 完善药品说明书缺失和不详尽的相关内容, 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对本企业生产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材料进行定期汇总分析, 及时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修改说明书。

3.2.3 信息反馈

医务人员及消费者应在使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成药时遇到问题应提出合理化建议。医务人员和患者是直接接触药品说明书的群体, 说明书是否科学、规范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指导用药和患者的正确使用。医务人员和患者最易发现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的问题, 最能提出合理化修改意见。应加强医务人员、患者与药监部门、药品生产企业之间的沟通, 对完善、规范药品说明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惠霞, 陈建玉, 宋成.341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 2006, 3 (4) :232.

[2]李忠芬.药品说明书与安全用药[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1, 3 (1) :30.

上一篇: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点滴下一篇:电子招投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