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情感化

2024-10-09

人性情感化(精选6篇)

人性情感化 篇1

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社会转变成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其间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大大丰富,而曾经只满足质量功能的产品却已不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正如自助餐给人带来进餐乐趣一样,人们在享受功能的同时,还需要享受其使用过程。但现在社会上还存在着不少人们选择产品的误区:不少人只为追求显示个人的品位或地位盲目选择名牌产品而不考虑其是否适合自己。这一问题令人心寒,人们买贵的好的产品却不是找适合自己的产品,好的产品固然吸引人,而人们的心灵却没有被那些产品所真正感动。所以在这里,研究基于情感心理的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

一、背景

在产品设计之初,人们总是疲于奔命地去解决产品的功能问题,千方百计地让产品在改造大自然的战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至于忽略了人们的本质需求,且人性化的概念更是不被许多设计师和厂家所重视,以至于走了许多的弯路。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流行一种“高技术”风格的设计,此风格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而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一些设计师过分陶醉于设计的表象,完全忽视了人性化设计的本质[1]。因而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必须对人性化设计有更好的定义。

在现代社会产品可大量复制生产的体制背景之下,消费、市场和技术的变迁使得这个社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虽然大众社会阶层被更加明显地分化了,但普通的消费者真正得到的仍然只是对基本物质的满足。然而人们免不了要进一步去追求那些本属于富裕阶层的精神生活。要知道,在经历了物质生活充分满足的时期后,精神生活必然会成为构筑人类生活环境的发展方向。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对物质的情感性有着十分睿智的见解。他认为情感性是可以外化于物质的商品之中的,人与物质世界的感性关系对于这个世界而言具有重要意义[2]。未来学家奈斯比特也说过:我们的社会中技术越多,变化越快,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产品或技术软性的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3]。可见,我们在设计和制造产品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首要的条件来考虑。

二、情感心理与人性化设计的关系

所谓的“情感心理创意”概念,并不是只注重表面的视觉形态表现,而是基于自然主义的人性价值观,对现代商业主义所主张的非自然主义的、反人性化的各种表现形式所提出的强烈抗议行为。设计可以用来表达思想,体现感情,也能够激发人心的美妙语言。商品的设计本身并非只是针对消费者或是使用者的需求,它更想表达的是设计师与消费者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4]。今后将是一个消费者逐渐倾向隐形化和追求模糊化的商品时代,企业需要借助产品来表达这种自我理念,寻求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共同理想,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并在此前提下不断发展创新。

人性化设计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这是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虽然工业产品的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高度舒适的功能性,要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即人机工程学,但是从情感心理和人性化设计的概念来看,它们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它们的中心点都是“以人为本”,突显出设计师及厂家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人性化设计需要符合人的需要,但人的需要并不仅仅是物质需要,更重要的也包括精神需要。一个优秀的设计就是要把人的价值放在设计的首位,符合人的心理需求。此外,人性化设计的产品也更进一步地细分了人群,关心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更关心人的生存环境。这些无不说明对人的情感心理的关注将会是设计师设计产品的出发点,设计只有处处紧扣情感,方能脱颖而出。

三、人性化设计中情感因素的探讨

(一)特殊的产品形态与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

产品要激发人们的情感就要先了解人们的情感需求。人的情感非常丰富,例如:骄傲、寂寞、天真以及童趣等,这些情感都非常容易引起人的共鸣,而设计师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把它们注入自己的设计当中,这样当消费者看到这些产品的时候就会激发他们的情感。现在,就有很多设计师设计出许多幽默的产品,这些产品新奇又富有幽默色彩,使人耳目一新。比如说那些风趣幽默的小设计,它们以欢乐自然的状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使产品自身与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这样使人们有更大的乐趣去接受它们(图1)。另外还有青蛙公司设计的儿童鼠标(图2),它的外表看上去可爱逗趣,时时让小朋友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二)运用不同的色彩方案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对同一产品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是许多设计师以及商家惯用的方法,虽然你会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这一小小的设计方案却体现了设计师及商家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的人不同喜好的关怀,你不会因为喜欢某一款产品的型号却又不喜欢它的颜色而踌躇,多种选择的色彩方案总能让人的审美心理得到大大的满足。就如以理念设计著称的苹果公司推出的iMac在全世界掀起的产品色彩浪潮。苹果电脑iMac G3(图3)五彩缤纷的色彩使消费者对它趋之若鹜,这很大一方面也是由于苹果公司一直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人们心理需求的分析,从而受到了无数消费者的认同。

(三)材料的巧妙运用

每一种产品材料运用的不同会大大影响其消费者的选择和应用。如老年人的浴室用品要做防滑处理,儿童用品需要用充满各种色彩的有机绿色材料,青年人的用品需要以光感强的材料来体现自己的时尚及酷感,可见,消费者对于产品设计的情感需求中的材料需求也很重要。

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写到,有一家医院将育婴房门外的标志材质做成一个白色的布面小枕头,然后再在上边写上“育婴房”的字样,这样做既起到导视的作用又具一定的暗示性,而且这让整个育婴房看起来更加温馨。看来,设计师只有用心去感知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才能让使用产品的人感到这个设计的温馨之处。

(四)对特殊人群进行人文关怀

现在,许多人都忙于工作而忽略了生活的乐趣,更少了对于特殊人群的关怀。尤其是到了信息时代,设计的对象应该更进一步细分,这样才能体现社会的人文关怀。例如老年人用品的设计。现在社会已渐渐趋于老龄化,比起年轻人,老年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而且他们也有着一定的购买能力,经济发展使老年人在心理上都趋于“年轻化”。但是作为特殊人群,他们在生理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不方便,所以他们需要特殊的产品来辅助他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在产品的帮助下再一次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感。在这一方面,日本及欧美国家都做得比较出色,例如记步器、老年人药盒、随身警报等富有情感心理的产品设计。中北欧的设计也是个很好的典范。它不同于意大利偏重于设计的艺术性,也不同于美国仅视设计为商业手段,更不同于德国仅视设计为理性的工具、秩序的工具,北欧的设计中更多地体现了尊重人、关爱人、追求设计为人服务的本质特征[5]。可见,北欧设计理念是值得我们设计者参考的以情感心理为基础的人性化设计中的好典范。而除了老年人之外,社会中还有儿童、孕妇及残障人等,这些特殊身份的人群都是需要社会特别关怀的。所以,设计师们更应怀着温暖的心去体谅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更具有感动人的品质。

四、结束语

今天的商品开发之所以会关注到情感意义上来,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强烈的竞争环境使人们感受到强烈的孤寂。而网络通讯所带来的信息革命,或许会将未来更深入地引入到一个“充满孤寂感的时代”。我们说,设计既可以表达思想、体现情感,也能够激发人心的美妙语言,所以未来的设计师就应该承担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更好地开发充满情感的人性化设计,让未来的人们生活在温馨的产品世界中。

参考文献

[1]朱岩岳.浅议人性化设计[J].皖西学院学报, 2004 (03)

[2]亚科布松著.孟昭兰译.情感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8.45-46页

[3]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98-99页

[4]中西元男、王超鹰主编.张迎星、谢时新译.21世纪顶级产品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5]凌继尧等.艺术设计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222页

[6]Donald A.Norman著.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7]原研哉著.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8]曾庆抒.产品的情感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 2005

[9]方兴、杜鹃.日常用品设计中的情感表达[J].包装工程, 2006 (02)

人性情感化 篇2

很多理论家,对感性都不抱太大的希望,甚至是极力压制的,但是在这样的高压之下,感性也还是没有销声匿迹,总是会不知不觉地爆发。这也是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它如此强悍的生命力究竟是如何获得的呢?答案很简单,人们永远无法真正压抑住自己的天性,感情是人们天然具备的能力,与之相关的感性自然也是人原始的冲动之一,是无法完全抑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是感性的冲动,往往会不计后果的去行动,而这样不计后果的行动有往往会引发人们无法控制的事物出现,甚至是威胁人的生存的事物,所以那些惧怕这样事物的人往往绞尽脑汁去给挖掘感性的阴暗面,以使之暴露于世人的面前,以此来劝诫人们要“存天理,灭人欲”,极力地戕害原始的冲动,极尽可能抹杀感性的作用,就其为了每个个体生存着想的目的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在这样的穷追猛打下就使得很多人谈感性而色变——这就似乎有些过了,这不是在否定人的本性吗?当然仅仅是贬低感性,没有构建一种新的替代产品来占据感性的阵地,压抑感性的战争是无法胜利的,于是人们就构建了莫须有的理性,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发现了理性,而理性本身也是人的天性之一。但是不管怎样,理性就作为与感性对抗的工具之一——慢慢的,感性与理性就成了两个对立的概念。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人们在这两个概念中徘徊,经常做出非此即彼的判断。

情感在这个拉锯战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因为人们把情感和感情混淆,于是情感就沦为了感性的帮凶,也遭到了理性的排斥。的确,我们不能保障,也不能证明情感的原始发生的瞬间是否是出于感性的冲动,但是把情感等同于感性是绝对错误的,情感既不处于感性的同盟,也不是理性的伙伴。出于感性冲动的行动不是感情用事,而只是凭借情绪行动,情绪是情感的一种形式,但是并不是情感,因此情感不是冲动的同盟。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情感与感性的相似性,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一些联系:首先,就其发生而言,可能都是人的原始冲动的瞬间爆发,因此其产生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或是经历偶然的经历偶然发生,没有太多的价值考量,也没有太多的利益得失算计;其次,就其行动方式而言,都意味着满腔热血的投入,有一种一往无前的豪气与干劲;最后,就其后果而言,基本都有一锤定音的倾向,朝着特定的目标前进,永不回头——就此而言,人们把情感和感性联系在一起,也并不是空穴来风,的确有其合理性。

而在拉锯战的另一边,理性对情感则是完全没有好感。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在人们的印象中,理性更像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法官,沉着、冷静、公正、稳定,更重要的是具有自足的可能,这样的存在不需要同盟就可以坚持一场长久的拉锯战,就算是同盟,也是固执己见的,以自以为是的高傲,孤军奋战。在任何事情发生之前,都会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希望以此获得的最有利的结果;经常以“应当”的口吻去评判,总给人一种先知先觉的印象,虽然其目的也是想指向现实的事实,但是往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理性的目的也是为了每个个体乃至整个人的更好的生活。也许,我们会认为,这样的理性是注定与情感无缘的,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有一种情感叫做情怀,当情感达到情怀的时候,并不是一时冲动的产物,其中也有价值的判断和理性利益得失的计算,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满怀激情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更好的生活,这个目的与理性是不谋而合的。这并不是什么偶然,而是有其必然性的——尼采将理性的光辉类比为太阳神阿波罗的光辉,而把感性比作酒神狄奥尼索斯,但是在太阳神光辉的照耀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假象,都是光彩照人的假象,这种光辉下包裹的恰恰是酒神,太阳神是外衣,酒神是肉身,因此酒神更接近于灵魂。这样的类比同样可以适用于,理性与情感,因此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其中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因为理性的自负,排斥了这位潜在的盟友。

情感不是感性,也不是理性,但是同时它与感性关系密切,与理性也有本质上的联系。它不与感性融为一体,也不与理性结成同盟,而是两者之间的广阔空间,有了这个空间的存在,才得以维系理性与感性的相对平衡,否则世界将变成一个感性泛滥的世界,或者就会变成一个冷冰冰的理性的天国,而这两个极端都是不能被接受的。

人性情感化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感;互动

新课改呼唤情感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的能力发展。”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对认知指向的发动起导向作用。因此,重情感、关注人性是新一轮课改的一个重要的亮点。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角色的不同,往往会导致师生间的矛盾和冲突,而缓解冲突、成功教学的关键是关注师生情感交流与沟通,增加了解和理解,实现目标认同和情感上的融洽,也离不开教师的真情付出。教育者必须要仔细揣摩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心换心,以情动情,真心坦诚,竭诚相待,讲究心灵沟通,掌握情感交流的艺术性和原则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侧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展示思想品德课的学科魅力。

一、课外储情,课内生辉

因为中考思想品德是属于考查科,而且是开卷考。很多学生不重视,认为考试时只要翻翻书就能对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感受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苦恼,教学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教学的效果也受到影响。对此,笔者把课堂教学的情感交流模式延伸到课外,教育的秘诀就是“爱”,要把学生时刻放在心上,经常利用课外时间找他们谈心、拉家常,了解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关注他们,平时还通过家访、QQ聊天等方式与他们互动,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的情感交流教学环境奠定了基础。在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还通过班主任具体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对那些成长环境比较特殊的学生,如单亲家庭、留守孩子等都做了特别的了解和记录,这样在上课时,特别是提问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坚持尊重他们的隐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是真诚的,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的表现也很活跃。

二、创境激情,引心导课

震撼人心的精彩导课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善教者往往是情境开路、情感引领,人的认知活动总是在导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引情者”“激情者”和“煽情者”,要创设精彩动人的情境,让学生去品尝、体味、经历及感受,用它去感染学生心灵的深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课时通常运用讲述故事、案例分析、小品表演等方式进行导入。例如:在教八年级“我爱我家”时,运用讲述故事进行导入,即由学生回忆小时候被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学生听,讲述父母对家庭的贡献、父母的优秀品质,学生情绪很激动。

三、互动生成,以情促教

如果说精彩的导课是情感导学,那么,“情感引领,认知相随”是课堂教学引向纵深发展的途径。新课标倡导互动生成的教学方式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情感生成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自己情感生成的主体。这种情感互动不仅表现为情感交流、沟通,而且表现为师生情感由“冲突”“对抗”向“协调”“融洽”转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善言语、美体语、佳教态等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思维、情感等因素介入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导课之后,关注学生的动态,帮助学生消除胆小和依赖心理,教励学生积极思考。有一部分学生很想自我展示,但因为种种原因,欲望与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课堂上生怕被教师“请”到。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必须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使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参与。第一,教师板书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课堂上分组原则是前后四人,有时学生自由组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这种交流有利于解决特困生的问题,使他们能在小组讨论中踊跃发言。第二,教师将巡视中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展示出来之后,进行师生角色互换,由学生代表上台进行归纳整理,教师补充,师生互动,平等交流。在角色交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感受,一些简单的问题则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并予以肯定。

四、情感升华,彰显人性

一堂好课必定是真情涌动,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令人感动的课。课堂教学目的要让学生感受到真、善、美的洗礼和陶冶。让学生体验到真:“真情”感染,“真爱”的博大和“真心”的可贵;领悟到“善”,引导学生广生“善心”,萌发善意、行善举、做善事;感悟“美”的熏陶,在欣赏人性美、心灵美、道德美、理性美和艺术美中,陶冶出自身美德和完善的人格。一个造诣高的教师,往往能以高超的教学艺术,驾驭学生情感的缰绳,像琴师一样弹奏学生心灵的和弦,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回缠绵,时而激越振奋,时而怅然悲鸣,错落有致地激起学生思想的涟漪,思维的漩涡,情感的浪潮。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心弦的共振和情感共鸣。

总之,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用审慎的眼光细察课改的“时代潮痕”和“岁月的印记”,立足现在,着眼未来,让教育彰显个性化、人性化的魅力,闪耀思想智慧的光辉。

参考文献:

[1]成平.让思想品德课程奏响生命之歌[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8).

人性情感化 篇4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人类情感问题,设计要素

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无论何处都需要有补偿性的高情感。我们的社会里高技术越多, 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 用技术的软件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随着现代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 这种说法很快被证实了。高科技在展示人类开拓创新能力的同时, 愈发让人们敏感。人情的淡漠和情感的失衡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加以慰藉的重任。

在符合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 强调精神与情感需求的设计会人性得以充分的释放与满足。人的心理更加健康、情感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善, 达到人物和谐。人性化设计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心, 营造舒适、高雅的居住空间, 使人们享受空间的使用趣味和快感。它抓住人性的特点, 针对特定的人或人群, 以适当的设计表现手法, 满足他们的人生需求。

一、人性化设计可以让年轻的消费者张扬个性、展示蓬勃的青春

年轻, 就应该朝气蓬勃, 就应该激情迸发, 如果自己身边的产品跟不上自己的理念又如何展示青春的风采?人性化设计考虑年轻者的需求, 为广大年轻消费者提供张扬个性的资本。

现在的年轻消费者愈发离不开动感的音乐, 科勒Moxie花洒配有可拆卸式的磁性吸附蓝牙喇叭, 如果用户在洗澡时想要听一些音乐的话, 只需将其与智能手机、MP3播放器或其它支持蓝牙的音乐播放装置相连, 然后把它吸附在花洒中央, 就可以享受自己的浴室演唱会了。这样的设计让年轻人随时随地享受时尚青春的梦想进一步实现。

对于年轻者来说, 既可健身又能环保的自行车越炫才越好, 于是一辆自行车轮胎上安有LED车灯的自行车绚烂登场, 在照明、识别度以及科技含量方面可谓遥遥领先, 24块LED条形灯夹在前后轮轮胎上, 但只有当它们进入合适的位置时才会发光, 形成一条1/3圆弧的光带, 前轮为白色照明灯, 后轮为红色警示灯, 十分抢眼。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年轻者追求个性的心理, 赢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二、人性化设计可以让年老的消费者感到受人尊重受人关心的温暖

关爱老人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人类进步科学发展的前提。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老年人愈发因跟不上生活节奏而倍感孤独, 人性化设计出于关爱老年人的目的, 分析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调节老年人被社会忽略的心。

意大利——新加坡设计师Lanzavecchia Wai最近为老年了设计了一组辅助设施, 不同于以往辅助设施及工具的医疗及冰冷感, 这款用具更增添了一份装饰和居家的气息。这套名为“老有所依”的老年人辅助用具包括带托盘的手杖, ipad封套和支架, 一个可以轻松携带外出的椅子和一盏可以放大屏幕的灯具。这样的设计让老人们笑逐颜开, 展现最美的夕阳红

三、人性化设计可以让年幼的孩童客服对世界的恐惧, 让其对未来充满期待

研究资料表明:儿童与成年人一样有很多的情感需要。只有满足了孩子的各种哦情感需要才能使其生理和心理得到健康的成长。儿童需要被保护和被爱, 需要得到被别人的肯定此外还有归属的需求自主性, 勇敢精神的追求儿童以自己的所有感觉、坦诚的胸怀认知环境的方方面面。许多东西给孩子留下深刻的、永久的印象。孩子迈向成长的道路上, 大脑可塑性神经极为敏感, 亦易受到外界的伤害, 产品设计的人性化在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一款儿童组合桌椅的介绍也许会给设计师们带来一些启迪:此套桌椅在形态上具有互补性, 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合并成一个整体, 节省空间, 为儿童室内活动提供更大的场地。桌子部分采用原木色, 椅子部分采用色彩系列化的第二种方法, 该设计符合年龄段的儿童人际要求, 采用适宜的尺寸, 触感良好的材料, 并具有圆滑的细节处理, 可以让儿童自己整理房间, 让儿童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去, 使儿童积累生活经验, 培养自信心。

四、人性化设计可以让都市烦躁的人们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安乐

现在某些都市的生活节奏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上班族人在享受高薪待遇的同时也正丧失这内心的平静与安乐, 他们一方面希望放慢步伐, 一方面又迫于环境的压力而不能自已。设计有义务关注这一方面, 为疲劳奋战的人们送去宁静与温情。

你是否希望有人在上班时刻提醒你饮水?一个专为上班族设计的提醒水杯专门针对办公室上班族健康饮水而设计, 通过水杯与勺子的标记配合, 提醒上班族养成健康的饮水习惯。她, 关注你的饮水健康;她, 让你轻松形成健康饮水好习惯;她, 让你的健康饮水习惯融入你的潜意识;她, 让健康陪伴你左右。

人性化设计之情感设计能够引发消费者动情之中接受产品, 激发人们的购买行为。情感设计语言自然流畅, 让人有所感触, 令你着迷, 使你产生“幻想”, 使你从靠近它到对它产生好感, 最后从情感上被它征服。情感设计从消费者的情感角度出发去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寻找能够激发他们情感的元素, 寻找他们喜爱的形式风格, 让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

设计师为了使设计物情趣化、个性化, 往往在产品形式和功能的设计中注入人性化元素。设计人性化的表达就在于把无形的“精神态”通过有形的“物质态”反映和传达出来。

何为有形的“物质态”下面简要介绍:

1. 形态。

形态是产品最直接的造型语言。“形”是产品的物质形体指产品的外形“态”则指产品外观所传递出的感情和情绪, 也可理解为产品外观的情感状态。产品形态作为传递产品信息的第一要素, 其尺寸、形状及空间关系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使人产生或轻松或趣味或夸张的心理情绪。如1990年荷兰飞利浦公司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发现者”头盔式电视巧妙地把产品设计成“头盔”式样, 可以打开的半球型罩有效防止了灰尘污染, 保护了电视屏幕。流畅的现代造型中带有几份神秘感, 极大地迎合了儿童的好奇心。

2. 色彩。

在设计中, 色彩往往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它一经与具体的形相结合, 便具有极强的感情色彩和表现特征。所以色彩成为设计情感化表达的重要因素。色作为产品的色彩外观, 同时具备审美性、装饰性及象征意义。作为视觉审美的核心色彩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感觉, 由此而产生的丰富的经验联想和生理联想, 从而产生复杂的心理反映。不同的色彩及组合会让人感受不同。红色热烈、蓝色宁静、紫色神秘、白色单纯、黑色庄重。色彩设计应依据产品表达的主题去表现。1988年意大利设计师埃索特萨斯设计的电话机时, 一改以往电话机单一的色调, 采用红、蓝、黄色彩, 将现代设计的观念发展到极致。也使人们脑海中原本毫无情致的设计物变得生动起来。

3. 材质。

材料的纹理质感会对人的视觉和触觉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心理联想进而产生象征意义。当产品材质能够引发人们对其内在意蕴进行肯定时, 产品将迸发出更迷人的艺术气息。不同的纹理质感令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如玻璃、钢材可以表达产品的科技气息, 木材、竹材可以表达自然、古朴、人情意味等。现代设计师常在工业设计中采用或加进自然材料, 通过材料的调整和改变以增加自然野趣或温情脉脉的情调。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 提示了设计人性化的实质。他将人类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 (归属与爱情) 、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协调、平衡情感方面, 注重产品开发的文化价值, 力争使用价值, 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一体化, 突出设计人性化将是设计师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话题。

参考文献

[1]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102.

[2]胡国卿.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工业设计中的剖析和运用[M].2012.

[3]赵江洪.设计心理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88.

[4]吴琨.情感化设计与品牌情感识别[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人性情感化 篇5

——胡宪

(出自“有方空间”栏目“建筑师在做什么”)

1. 蛇形画廊铝板展区 (图 1、2、3)

项目地点:英国

项目功能:展览建筑

建成时间:2009

蛇形画廊的夏亭位于一片林间的草地上。 东临车道西路( West Carriage Drive) ,南、北、 西三面为肯辛顿公园 ( Kensington Gardens) 所环绕,东面一路之隔是著名的海德公园 (Hyde Park) 。肯辛顿公园占地111公顷,公园内树木参天、茂密,相比海德公园,更多几分乡村的自然与幽深。

夏亭是一块漂浮的铝板,铝展馆如烟一样在公园树木之间自由“浮动”。反射性面材的顶棚如波浪般地越过场地,延展着公园与天空。它的外观随着天气的改变而变化, 与周边环境融于一体,低调谦逊的体现着建筑与环境的共生关系。

行走在挡雨但不挡视线的亭子里,你会不自觉地感受到建筑与周围景色持续不断的变化中。在凝神的刹那,你会捕捉到一个与日常经验相悖的景象 : 飞向 " 天空 " 的雨滴一一这是一个由抛光铝板天花产生的镜像。

在前几年蛇形夏亭的设计中,无论是建筑师阿尔瓦·西扎、伊东丰雄,还是艺术家欧拉弗·依里亚森, 都是将肯辛顿公园作为建筑的背景 . 一个被 " 看 " 的景观对象。而SANAA的夏亭却采用了不同的策略一一 " 融入 "。

夏亭设计中,对镜面覆材的使用采取的恰恰是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的策略。从表面上看,反射性的抛光材料是 " 被动 " 的,因为它必须倚赖其他物体的存在而呈现,并由此产生建筑没入周围环境的 " 错觉 " 。然而,也正是在这一点,它使亭子与周围的环境和人形成了独特的互动关系,使建筑物扮演了 - 个积极的 " 放大 " 的角色,正如SANAA的西泽立卫所说,这个亭子的设计是为了放大各种事物看上去的样子。"

2. 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洛桑分校劳力士学习中 心(图 4、5)

项目地点:瑞士

项目功能:教育建筑

建成时间:2010

SANAA一直致力于创造开放的建筑,他们的作品是研究自发性活动空间的重要实例。 妹岛和世在201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奖感言中说道:“我们尝试为使用者创造不同的体验,并提供一种探索的自由(We try to create different experiences for the visitor and generate a freedom to explore)。” 这种“探索的自由”即是自发性活动展开的自由。

劳力士学习中心,坐落于瑞士洛桑理工大学(EPFL)校园内,主要功能包含学习实验室、图书馆和会议中心。此建筑是一个2200m2的连续单层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功能无缝连接的系统,有服务台、图书馆、 社交空间、学习空间、饮食场所和多样的室外庭院。

建筑平面是一个长方形,建筑底面上下起伏,将大小形状不同的13个庭院联系起来, 并在建筑的4个方向的边上抬起,让使用者可以从建筑中心的一个主要入口进入建筑。

对于劳力士学习中心这个项目,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以“把建筑作为公园”(Make architecture like a park)作为空间概念。他们提到这个概念来源于在日本的体验:“在日本,我们有一个公园,空间是非常开放的。因此,在那里,不同年龄的人,有时是一大群人,可以共同享有那个空间。与此同时,在他们旁边,我可以独自度过我宁静的时光。”这种“公园建筑”的概念的提出基于SANAA对自发性活动空间的持久关注。

1. 蛇形画廊透视

2. 蛇形画廊融于环境

3. 铝板的“错觉”

4. 劳力士学习中心鸟瞰

5. 劳力士学习中心局部

6. 东京美术馆 图 / 黄锦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

7. 东京美术馆 "V"

3. 东京美术馆项目(图 6、7)

项目地点:日本

项目功能:公建设计

建成时间:2014施工中

该美术馆项目位于东京市中心,周边建筑密度较高,且都为高低错落的住宅建筑。美术馆业主为一个很有特色的浮世绘画家,内部空间主要陈列其作品。

该博物馆是在城市背景下,在一个公园的周边。 为了协调与周围环境和投影博物馆建筑物被理解为公园和城市的一部分,将其划分为更小的尺寸。博物馆所需空间被划分成更小的体积,这些较小体积被在同一水平拼合。

该方案包括常规和特殊的展览空间,存储空间, 一馆多用,咖啡厅,图书馆等等,有比较全面的功能体系。

建筑以保持艺术感知的条件,外部关系是通过各种开放裂缝空间之间的连接,通过这些缝隙与外界进行连接,这些缝隙也均是三维的,透过这些缝隙的体量错动周边的景观,城市,街道生活将不仅会被投射到抛光铝板上,同时也会用进入室内。通过缝隙及外部材质反应使得外部城市,园区和天空融解与博物馆相融合,进而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4. 项目名称:金泽 21 世纪美术馆设计分析 ( 图 8)

地点:日本

项目功能:公建设计

建成时间:2009

金泽21世纪美术馆位于金泽市中心,基地三面临街,周边地块用地属性多样,城市建筑多以背面相向。面对这样城市环境,建筑师并没有根据周边道路的等级或城市轴线来确定建筑形态的主次关系,而是考虑到从城市多个方向来到场地的流线,在设计的开始便选择了直径112.5m、无正面、无侧面的圆形作为室内空间的边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错落布置其中。

没有唯一正面的圆形平面,具有均质、连续的开放界面,使得城市的各方向人流对美术馆的可达性均等,市民可以自由地从城市的各个方面进入美术馆,而“矩形和方形平面不可能使得整个外立面都成为正面”。

于是,场地上的一片树林,一个传统的日本茶室,一条小运河与一个连续、没有接缝的硕大圆饼形并置在一起,呈现出异质的、连续而变化的景观。它们作为形态策略,定义了新建建筑与场地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并展现出场地设计的独特意向。作为一种应对高度密集的城市环境的策略,SANAA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形态设计,一方面强调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独立,又与城市环境建立起紧张而模糊的关系。

消解了明确的功能分区。金泽21世纪美术馆的设计关注点不在处理空间功能属性上的差异,以及相关的空间等级秩序关系上, 空间组织要素被简化为“房间”“通道”两种,除库存、设备间等特殊空间设置在地下一层外,其他如展览、创作、多媒体、管理、 研究等各种不同功能空间被同一布置在地上一层,它们的功能分区消隐于系统整体结构分区之后,“房间”“通道”也并不因为功能、 位置归属的不同而呈现出性质的不同。人们在建筑中获得更高的自由度和多样的活动体验。

在这里,空间的均质化并不意味着空间的单调与乏味,等级秩序的消失,界面的均一化,反而使空间成为其中人的活动的最好背景,凸显出人活动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而纵横交织的通道将“房间”包裹、环绕,从而为到达某一目标“房间”提供了多种路径, 极大地增大了使用中的自由度和可能性,使得美术馆获得了公园式的、容纳多种活动、 蕴含多种可能性的开放空间与灵活性。

5. 犬岛艺廊(图 9、10)

项目地点:日本

项目功能:公建设计

建成时间:施工阶段

犬岛项目不同于其他项目,它属于村落改造,这要求设计师更多地关注村落环境, 注重环境融合。

小岛犬岛,横穿只需大约两小时,如果走遍整个小村子只需要20分钟左右。岛上现在只有50人左右,老龄化现象严重,从而岛上出现大量空屋。妹岛和世先生希望对犬岛上的一些建筑进行改造,使其成为一个活动式的艺术馆,运用岛上的空屋和几处分散的基地,设计成展览场域。

“这是一个很难的项目,但同时也很具有挑战性。它不像其他有明确任务去做设计的项目,最初不知道怎么做,而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所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项目。”

8. 金泽美术馆鸟瞰 图 / 杨兰慕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08 级本科生

9. 犬岛画廊局部

10. 犬岛画廊局部鸟瞰 图 / 朱雨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

妹岛先生的设计就像是给蹒跚的老人服下一剂返老还童丹。项目散落的创意,更像是一个规划,在原有村落肌理不变的基础上植入艺术的创意,与此同时除了希望将艺术元素融入小岛, 建筑师也希望保留其当地文化。在岛上的诸多改造项目中,团队实行了保护性改造——在原有的架构上进行加固,尽量保留原有的结构,同时材料多是就地取材。

人性情感化 篇6

现对我院一年来因人为因素行剖宫产术的调查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剖宫产的产妇共266例, 其中有效调查256例。

1.2 方法

设计剖宫产原因调查表, 内容包括产妇的一般情况、B超及胎心监测情况、剖宫产原因等。本次共调查266例, 有效调查256例, 经过调查将剖宫产原因概括为产妇及家属的要求, 医源性因素、病理因素 (具有剖宫产指征) 。

1.3 调查结果

1.3.1 产妇及家属要求

产妇及家属要求剖宫产的占50%, 其理由是为了产妇及胎儿安全, 惧怕分娩痛苦, 担心自然分娩失败的, 所以要求剖宫产。

1.3.2 医源性因素

其比例占30%, 原因是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绕颈、羊水过少、头盆不称、巨大儿等, 医护人员怕麻烦、图省事, 或怕惹医疗纠纷, 为确保母婴安全而行剖宫产术。

1.3.3 病理因素

具有明确的剖宫产指征占20%, 主要原因是骨盆、产道狭窄、中央性前置胎盘等。

2 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 人为因素所致剖宫产率占80%, 其原因为:

2.1 产妇及家属缺乏对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认识

自然分娩是人类的本能, 是一个生理过程, 而剖宫产是一种病理现象, 产妇及家属缺乏科学知识, 认为剖宫产能母婴平安, 减少分娩的痛苦, 还有的家属比较迷信, 为婴儿选择了出生日期和时间, 本可自然分娩的产妇, 不得不用剖宫产来结束妊娠, 所以, 医护人员不可应家属要求而盲目手术, 要考虑剖宫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手术或麻醉意外。

2.2医护人员因图省事, 搞创收及避免医疗纠纷等原因, 而不能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仅凭B超检查, 如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巨大儿等, 没有结合临床综合评价, 认真观察产程, 采取助产措施, 而盲目实施不必要的剖宫产术。

2.3 缺乏产前健康教育, 使孕妇及其家属没有正确掌握自然分娩的好处和剖宫产的副作用及并发症, 产前宣教和临产监护均不到位。

3 护理对策

3.1 做好产前宣教工作

向孕妇宣传自然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及剖宫产的一些副作用, 帮助她们克服恐惧心理, 树立正确的生育观, 引导并协助他们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

3.2 做好产前检查, 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孕期监护

对高危因素,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胎位异常及时纠正, 全面衡量高危因素对产妇的检查程度, 结合医技检查和临床指标综合评价, 选择对母婴最有利的分娩方式, 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3.3 转变护理模式, 提倡人性化的整体护理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其目的是使产妇在生理、心理、精神上处于满足和舒适的状态, 护士针对产妇的生理和心理情况进行宣教、指导和情感支持, 提倡一对一和全程陪伴分娩, 使产妇顺利度过分娩过程, 降低难产率及剖宫产率。

3.4 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症, 提高自然分娩率

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消除认为剖宫产简单、方便, 或迁就产妇家属要求等错误倾向, 积极采取措施减少产妇分娩的痛苦, 确保母婴平安, 提高自然分娩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54 ̄69.

上一篇:隧道变形下一篇:胃肠道手术的舒适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