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析临床治疗(精选8篇)
颌骨骨析临床治疗 篇1
下颌骨在面部位置突出, 易受损伤而导致骨折, 目前成人多采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儿童下颌骨与成人下颌骨相比有所不同, 其内含有众多恒牙胚, 且骨皮质较薄, 采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儿童下颌骨骨折时容易损伤恒牙胚, 且因骨皮质薄使固定不易牢靠, 儿童处于乳恒牙交替期, 乳牙冠短小, 牙根吸收牙齿不稳定, 不宜采用传统的颌间为了探讨儿童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牵引复位固定, 因此儿童下颌骨骨折宜采用正确、保守的治疗。现将该科2001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儿童下颌骨骨折37例在受伤原因、骨折类型和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上分进行分析、总结,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儿童下颌骨骨折37例, 其中男性30例, 女性7例, 男女比例4.3:1;年龄:3~13岁, 平均7.8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5例 (67.6%) , 运动伤5例 (13.5%) , 跌伤5例 (13.5%) , 坠落伤2例 (5.4%) 。骨折部位:下颌骨正中骨折14例 (37.8%) , 下颌骨正中骨折伴髁状突骨折7例 (18.9%) , 下颌骨体部骨折8例 (21.6%) , 其中有2例为开放性骨折, 下颌骨体部骨折伴髁状突骨折2例 (5.4%) , 下颌角区骨折6例 (16.2%) 。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摄曲面体层X线片, 下颌骨CT三维重建检查。除2 例下颌骨体部开放性骨折且移位大者, 采用全麻下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 余均采用保守治疗, 详见表1。
1.3疗效评价
通过临床检查, X线、CT检查, 术后1年内随访, 在咬合关系、开口情况、开口型、骨折愈合情况方面进行疗效平价。
2 结果
37例患者, 术后1年定期随访, 优:33例, 开口度>30 mm, 开口型正常, 咬合关系良好, X线片见骨折对位、愈合佳。良好:4例, 其中下颌骨正中骨折伴有髁状突骨折者2例, 下颌骨体部骨折移位明显伴髁状突骨折无明显移位者2例, 开口度>25 mm, <30 mm, 开口型轻度异常, 咬合关系轻度错乱, X线片见骨折愈合佳, 稍有错位。良好4例中有2例继续随访3年, 咬合关系恢复正常, 开口型正常, 另外2例失访。详见表2。
3 讨论
本组病例中, 交通事故伤为首发致伤原因, 运动伤为10岁以上儿童, 跌伤、坠落伤儿童年龄较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车辆急剧增长, 交通事故增多, 外伤随之增多, 其中下颌骨骨折约占颌面部骨折的50%[1], 同时很多驾驶员缺乏儿童乘坐的安全知识, 致使儿童受伤随之增多。10岁以上儿童多自行活动, 一般无家长陪同, 特别是男童体育运动时, 自控性差, 容易受伤。较小儿童多因家长看护不利, 儿童活泼好动, 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 自我保护能力差, 造成受伤[1]。
儿童下颌骨骨质柔而富于弹性, 骨折时一般移位不大, 有时为青枝骨折和不完全骨折。儿童下颌骨内含有众多恒牙胚, 内固定时稍有不慎容易损伤恒牙胚, 从而造成恒牙萌出异常, 严重者导致恒牙列的合关系异常、牙列异常。而且儿童下颌骨骨皮质薄, 不易固定牢靠[3]。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 内固定手术有可能干扰下颌骨正常发育, 导致功能异常、面型异常。
儿童的乳牙列的牙冠短小, 乳恒牙交替时, 乳牙根吸收导致乳牙不稳固, 恒牙部分萌出, 牙冠短, 儿童4岁后下颌骨发育加快, 牙齿间距离增大, 难于做牙间或颌间结扎固定。因此易采用保守治疗。
本组病例中, 对于下颌骨正中骨折, 无移位或移位较小者采用颅颌弹性绷带固定或采用凝塑胶夹板固定。下颌骨正中骨折伴有髁状突骨折者因患儿乳、恒牙均稳固, 牙间隙不大, 且髁状突骨折均无较大移位, 采用小环颌间结扎后, 髁状突骨折侧磨牙区加合垫治疗。2例下颌骨体部骨折伴髁状突骨折因下颌骨体部骨折移位明显, 手法复位后效果较好, 且髁状突骨折无明显移位, 予下颌骨单颌牙弓夹板固定后配合颅颌弹性绷带固定, 术后注意开口训练, 功能训练, 可有效避免骨折后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4]。余骨折患儿因牙齿间隙较大, 但乳恒牙稳定, 采用牙面正畸带钩托槽粘结弹性牵引固定, 利于口腔清洁, 便于检查[5]。另外2例患儿因坠落伤, 开放性骨折, 移位大, 排除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后全麻下予微型钛板内固定[6], 有条件者可采用可吸收钉进行内固定。各种治疗方法经术后1年的定期随访, 均取得满意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选用保守治疗方法时要充分考虑骨折部位, 骨折移位情况, 患儿牙齿间隙, 乳、恒牙稳固情况, 恒牙萌出情况, 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混合牙列期骨折, 不必强求合关系完全复位, 因恒牙萌出后合关系还可自行调整。对于采用牙面正畸带钩托槽粘结弹性牵引固定的患儿, 注意防止托槽脱落。小环颌间结扎时, 小环是否松脱、断裂。下颌骨多发骨折注意术后开口训练, 咬合训练。
本组病例中除2例坠落伤外, 余骨折均无较大移位, 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 骨质富于弹性, 除极大的瞬间暴力外, 移位均较小。对于开放性、骨折移位较大患儿, 要对患儿全身状况做出综合评估,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请相关科室协同治疗, 局部伤情临时处理, 详细排除重要脏器损伤, 病情平稳后方可治疗。
治疗过程中注意骨折线周围粘膜肿胀情况, 注意有无口底粘膜肿胀, 及时予对症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治疗期间可不用或适当使用抗生素。
所有治疗方法均需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并要求患儿家长积极配合, 督促、帮助患儿保持口腔卫生, 及时检查固定物, 防止脱落后误吸、误咽。
综上所述, 儿童下颌骨骨折选用适宜的保守治疗, 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振康, 俞光岩.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225.
[2]谢树理, 廖怀章.115例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回顾分析[J].口腔医学, 2008, 28 (11) :604.
[3]吴滨.内固定加单颌结扎治疗儿童下颌骨折的临床评价[J].华夏医学, 2008, 21 (3) :500.
[4]胡敏, 王燕一.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0, 24 (12) :1443.
[5]刁胜启.儿童下颌颌骨骨折的保守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9) :1443.
[6]罗启雄, 罗启德.72例儿童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探讨[J].口腔医学, 2010, 30 (10) :599.
颌骨骨析临床治疗 篇2
关键词: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颌骨骨折;颌间牵引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69-01
颌骨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形态,咀嚼?呼吸以及语言等功能,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伤害?因此,如何对颌骨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选取了96例颌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47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32±5.42)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均经过CT诊断确诊为颌骨骨折,其中上颌骨骨折56例,下颌骨骨折4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未表现出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均进行常规检查,确定骨折线位置,给予气管内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并根据颌骨骨折的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只使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完成后两组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治疗一周,防止术后感染?
1.3疗效评定标准
在手术完成后的3-12個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观察骨折线对位愈合情况,检查患者开口度和咬口恢复情况?根据治疗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即患者在治疗后,颌骨恢复到正常解剖学状态,颜面无明显畸形发生;有效,即患者术后颌骨基本恢复到正常解剖学状态,颜面无显著畸形发生;无效,患者在术后颌骨解剖关系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甚至严重,颜面发生严重畸形[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本组研究数据,以百分表示一般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根据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显效为25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达到93.75%,对照组患者显效为20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仅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过计算得出 =6.78,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另外,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无感染?牙齿损伤以及面部畸形等并发症发生?
3.讨论
颌骨骨折,可以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主要是由于各种外力致伤所导致的,随着近年来交通事业的发展进步,由于交通事故所导致的颌骨骨折比例也在逐年上升[3]?颌骨骨折除了一般的临床症状外,还会出现牙齿咬合错乱?骨折段移位或者异常活动?张口受限?呼吸和吞咽困难等情况,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对颌骨骨折患者应及时的进行治疗,避免由于治疗不及时给患者的生活和面部形象造成损害,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压力?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坚强内固定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坚强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以及康复速度快的优势,而微型钛板由于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有效克服骨折断端的不稳定性和愈合时间长等问题,促进骨折的愈合,操作简单而且没有较为明显的副作用,容易被患者所接受[4]?颌间牵引术主要是通过弹性牵引来实现患者骨折的复位和咬合关系的恢复,如果将微型钛板内固定术与颌间牵引术联合,用于治疗颌骨骨折,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中,通过对我院收治的96例颌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的同时,还采用颌间牵引术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为16例,显效为2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而观察组患者显效有25例,有效为2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与颌间牵引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只使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而且治疗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韦玉洁.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3,(02):188-190.
[2] 史振怡.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2):3593-3594.
[3] 陈业坚.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01):42-44.
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临床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颌骨骨折患者35例, 年龄18~68 (平均42.33±16.04) 岁, 男16例, 女19例。原因:交通伤14例, 摔伤6例, 斗殴5例, 砸伤10例。单纯性骨折20例, 多发性骨折15例;其中单纯上颌骨骨折7例, 单纯下颌骨折13例;合并颧骨颧弓骨折8例, 合并眶壁骨折5例, 合并鼻骨骨折2例。单侧骨折21例, 双侧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 治疗组18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择全麻, 术前X片检查, 制定手术方案。术前、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组选择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 对照组选择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治疗。
1.2.1 治疗组
根据不同的情况, 选择手术入路, 开放性骨折选择伤口入路, 闭合性骨折选择口内入路, 开放性骨折术前严格清创消毒。首先手法复位, 根据骨折断端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钛板, 调整钛板弯曲度, 使与骨折端更好贴合, 钻孔进行螺钉固定, 关闭切口或伤口, 术毕。
1.2.2 对照组
骨折复位后选择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治疗, 其余同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于12个月复查X片, 观察骨折线愈合、对位等情况, 询问患者疼痛、咀嚼、张口受限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测量所得数据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临床效果
两种术式后疗效对比, 差异不明显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随访结果
通过12个月随访观察, 治疗组出现张口受限和疼痛各1例, 总不良反应率为11.11%;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为35.29%。两组对比, 差异明显 (P<0.05) 。其中咀嚼障碍患者经X片检查, 出现明显错位, 原因为钢丝断裂。详见表2。
3 讨论
颌骨骨折是颅面部最常见骨折, 治疗方法较多, 以往治疗主要以克氏针内固定、颌间固定、骨间钢丝结扎固定等方法[2], 随着钛板的诞生, 以其相容性好、韧性强、固定牢固等优点, 受到外科医生的青睐, 治疗颌骨骨折效果良好, 相比其它术式疗效更佳[3]。
颌骨骨折多为多发性复合骨折, 手术空间狭小, 导致手术难度增大, 且咀嚼肌力度大, 对固定材料要求比其它部位相对较高, 必须有强度大、韧性大和贴合性强等优点[4]。骨间钢丝内固定虽然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但其脆性大, 在咀嚼肌强大的收缩力下容易出现断裂和错位愈合[5]。其它术式也有相应问题出现, 且有二次损伤情况, 留下永久疤痕等缺点, 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损伤、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 贴合性好, 韧性大、固定牢固, 且不需要再次手术取出, 因此, 受到患者和医生的欢迎。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运用两种不同的术式固定治疗, 进一步观察现代治疗颌骨骨折中, 运用钛板固定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不良反应。术后观察,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无效例数差异不大, 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两种手术疗效相当, 与其它报道不符, 可能由于例数差异所致。
通过12个月随访观察发现, 治疗组出现张口受限和疼痛各1例, 总不良反应率为11.11%;而对照组出现咀嚼障碍1例, 张口受限和疼痛各2例,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29%。明显高于治疗组。可见, 运用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远期疗效优于骨间钢丝内固定治疗。
综上, 运用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 具有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满意、无需二次手术等优点, 更符合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要求, 值得广泛运用。
摘要:35例颌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17例, 治疗组18例。治疗组采用钛板内固定治疗, 对照组采用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治疗。随访12个月, 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 总不良反应率为11.11%;对照组分别为88.24%、35.29%。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明显。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具有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满意、无需二次手术等优点, 值得广泛运用。
关键词:颌骨骨折,钛板固定,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
参考文献
[1]甘莉芸, 海宏斌, 青格勒.对180例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10 (1) :210-211.
[2]高晓娟.颌骨骨折69例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0) :109-110.
[3]徐昕, 钱磊, 单一旦, 等.上下颌骨骨折合并纵隔气肿一例[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1, 46 (6) :325.
[4]王科, 彭国光, 吴俊伟, 等, 2461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临床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1, 46 (3) :139-142.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治疗观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0例下颌髁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 对照组中男17例, 女18例, 年龄5~67岁, 平均年龄 (49±4.3) 岁, 受伤原因:自己摔伤6例, 交通事故18例, 重物打击3例, 高处坠落2例, 其他1例;治疗组中男15例, 女15例, 年龄7~71岁, 平均年龄48.7岁, 受伤原因:自己摔伤5例, 交通事故20例, 重物打击4例, 高处坠落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了CT检查, 确诊髁状突左侧骨折23例, 右侧骨折28例, 双侧骨折19例, 共89侧髁状突骨折, 对照组患者髁状突骨折程度较轻或没有明显移位。两组患者的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没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根据患的实际受伤情况和CT检查结果, 明确患者骨折部位、类型并制定相应手术方案, 骨折轻微移位且没有明显的咬合关系错位的11例患者进行手法复位颌间结扎固定的传统治疗方法, 并进行弹力牵引固定;骨折部位发现明显移位现象及陈旧性、粉碎性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切开伤口进行复位, 具体方法是:进行插管麻醉, 作切口显现髁状突骨折部位, 尽量下拉下颌升支使髁状突复位, 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及骨折程度选择是摘除还是钛板固定, 本次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中单板固定36侧, 双板固定28侧, 冲洗创口确定髁状突骨折部位复位, 咬合关系恢复, 缝合创口包扎, 术后辅助颌间牵引治疗, 24 h后可解除。
1.2.2 术后护理
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后常规抗炎治疗, 根据患者自身恢复情况可在术后1~2周进行张口训练。
1.3 评价标准
骨折复位良好, 咬合关系正常, 术后3个月可以正常说话为优;骨折复位良好, 咬合关系基本正常, 术后3个月可以小口径说话为良;骨折部位有明显间隙, 术后3个月说话不清为差。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 对照组患者优17例, 良11例, 差2例, 优良率达到80%;治疗组患者优25例, 良10例, 优良率100%。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2例患者骨折处没有准确复位, 重新手法复位后愈合, 1例患者术后1周伤处有轻微感染, 经过清洁护理后愈合;治疗组4例患者面部神经受损, 服用营养神经类药物后2个月恢复正常。
3 讨论
3.1 治疗方法
下颌骨髁状突是骨折易发部位, 其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在治疗效果和适应患者上两组患者各有优缺。髁状突的再生和改建能力较为薄弱, 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有自行复位的能力, 因此如果患者的骨折部位没有明显移位, 或只是轻微移位可选择保守治疗, 通过手法复位、牵引固定及关节的自行恢复能力, 骨折部位也能很好的复位, 但是保守治疗容易引发关节紊乱症等并发症。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一般是重度移位或粉碎性、陈旧性骨折的患者, 它能准确的看到髁状突骨折部位和脱位程度, 最先限度的进行复位, 钛板固定并发症少, 安全可靠, 手术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 加速愈合, 最大程度的恢复面形和关节功能的正常, 但是手术治疗是在患者骨折部位消肿后, 此时骨折部位已发生粘连, 复位前需要先进行骨块分离, 可能造成骨坏死, 且手术治疗容易损坏患者的面部神经, 影响术后面形的恢复。
3.2 并发症的发生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手术区域内涉及的神经组织较多, 特别是面部神经, 因术中有牵拉, 必然会造成面部神经的损伤, 但这种症状在术后药物治疗后会消失, 并不会造成永久性损伤。另手术治疗引发的并发症还有很多, 髁状突不能准确复位会造成关节错位或粘连, 加重患者的疼痛, 不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因此发生此种现象后患者需及时到医院治疗, 防止骨折部位畸形生长;张口受限, 原因可能是术后患者没有进行及时的训练[1,2]。
3.3 术后功能锻炼
不论采用哪种手法方法进行治疗, 术后应积极进行功能训练, 进一步提高恢复速度, 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功能训练一般在骨折部位固定后进行, 一般是术后1周, 根据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决定, 功能锻炼一般持续3~6个月, 最大限度的稳定患者的恢复状态, 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两组患者术后1周均进行了功能训练, 6个月后的定期复查中张口度均达到了30 mm以上[3]。
本文研究的两组患者属于骨折程度不同的患者, 两组数据并不具有可比性,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在操作正常的情况下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无论是选择哪种治疗方法, 术后患者都要定期到医院复检, 并按照医师嘱咐进行功能训练, 以达到尽快恢复的目的。
摘要:目的 观察下颌髁状突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0例下颌髁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因治疗方式不同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 治疗组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都比较高, 各项数据对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根据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其的恢复。
关键词: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童永清.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 2008, 13 (6) :485.
[2]李宏.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1) :141.
颌骨骨析临床治疗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本院就诊98例颌骨骨折患者, 男71例, 女27例;年龄10~71岁, 平均38.7岁;骨折部位:下颌骨正中骨折33例, 下颌骨颏孔骨折34例, 下颌角部骨折25例, 颧骨颧弓骨折6例;单发骨折60例, 多发骨折29例, 粉碎骨折或伴骨缺损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9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基础疾病等差异无显著性, 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术前根据X线片检查明确颌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 确定手术方式。以恢复原有咬合关系为原则, 使骨折断端复位, 选择口内或口外入路, 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颌骨骨折固定术。治疗组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显露骨折部位后, 行颌骨骨折复位, 选择适当规格的钛板并给予适当弯曲以与骨面贴合, 骨钻钻空, 钛钉固定, 并分层对位缝合创口。对照组采用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 同时行颌间结扎4~6周。两组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分别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 观察骨折线对位愈合情况, 检查咬合关系及开口度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内即可进食流质及软食, 咬合关系大致正常, 张口不受限或轻微受限, 个别轻度错颌, 需颌间弹性牵引及调颌。4~6周以后, 患者张口度正常, 咬合关系正常, 咀嚼无明显障碍, 无错颌。对照组术后4~6周患者张口受限, 不能咀嚼, 只能进食流质。大多口感不适, 拆除钢丝后患者有部分出现张口受限, 颞颌关节区不适, 轻中度错颌, 需理疗及调颌。6个月以后随访, 治疗组患者张口度正常, 咬合关系正常, 咀嚼无明显障碍, 颞颌关节区不适1例。对照组张口受限5例, 咀嚼障碍4例, 颞颌关节区不适3例。治疗组患者创口均I期愈合, 对照组延期愈合5例, 二次手术3例。治疗组治愈率97.96%, 对照组治愈率75.51%,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3讨论
颌骨骨折以往多采用钢丝单颌结扎及颌间结扎固定方法治疗,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营养摄取和咀嚼功能, 造成患者营养不良, 还可以引起颞下颌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不锈钢丝可引起机体致炎、致敏, 或异物反应, 有的还需要后期取出, 给患者造成再次手术的创伤和痛苦。钢丝结扎内固定,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结扎部位在结扎方向上的移动度, 但不足以提供骨性愈合所要求的稳定性, 临床愈合期延长, 特别是下颌骨多发性粉碎性骨折, 效果欠佳, 故现已逐步被钛板内固定所取代, 或仅作为内固定的辅助手段。微型钛板固定技术应用于颌骨骨折的治疗是近年来骨折治疗领域中取得的最显著进步之一[1]。
微型钛板固定使骨折的复位固定更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从而有利于I期愈合。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克服了钢丝固定或闭合复位辅以颌间牵引固定骨折断端的不稳定性, 骨折愈合时间长, 限制张口及咀嚼, 导致口腔卫生差[2]等缺点, 从而使患者能迅速恢复上下颌骨的咬合功能。纯钛具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 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极易与氧反应, 其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氧化膜能长期抵御各种体液的腐蚀, 故纯钛小型夹板骨间固定后, 可永久滞留于体内而不需取出[3]。钛强度适中、硬度较低, 其弹性模量和人骨、牙的弹性模量接近,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愈合后期的骨重建及功能改建, 无明显的毒副反应。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微型钛板固定是一种科学、安全、高效治疗措施, 可以推广应用临床。
参考文献
[1]黄兰柱, 陈斌, 张炳新, 等.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口腔医学研究, 2003, 19 (5) :404-405.
[2]林野.下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0, 35 (2) :85-87.
颌骨骨析临床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46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其中男28例,女18例,男女比为1.6:1;年龄15~68岁,平均(34.5±4.3)岁;病程2 h~5 d,平均(36.4±7.5) h。致病原因:交通事故31例,摔伤15例。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咬合错乱和颜面畸形。所有患者未出现外耳道流血、脑脊液流出等情况。所有患者均经X线确诊为下颌骨骨折。
1.2 辅助检查
拍摄X线下颌骨侧位片、后前位片和全景片。X线显示34例为单发性下颌骨骨折,12例为多发性或粉碎性下颌骨骨折。
1.3 方法
所有46例患者均使用钛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手术采用局部麻醉,术中应先确认和恢复患者咬合关系,行临时颌间结扎,然后固定小型钛板。小型钛板应与下颌骨表面无张力密合。完成小型钛板固定后,打开颌间结扎。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0.05%洗必泰液漱口,每日1次,术后第1天进半流食,术后第3天进软食。
1.4 疗效标准
(1)优:骨折复位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度4 cm。(2)良:骨折复位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欠佳,前后牙部分开颌1 mm,左右或个别牙错颌,张口轻度受限2指左右。。(3)差:骨折未复位,错位畸形愈合,明显咬合关系紊乱,张口受限1指左右。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优26例(56.52%),良17例(36.96%),差3例(6.52%),优良率为93.48%。所有患者均为一期愈合,无一例切口感染,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半年以上。骨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4±1.1)个月。住院时间12~15 d,平均(12.4±1.3) d。
3 讨论
下颌骨是颅面部最大骨骼,也是面部唯一可活动的骨,位置在面部较突出,缺少保护,遭受外力打击时容易造成骨折。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1)正中联合,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连接处,并处于面部突出部位;(2)颏孔区,位于下颌牙弓弯曲部;(3)颌角,下颌骨体和下颌支交界处;(4)髁突颈部,此处较细脆,无论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均有可能在此处产生骨折[2]。
治疗时,应首先处理休克、失血、颅脑损伤、防止窒息,作简单复位后,待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后应尽早作骨折层复位固定。复位同时应注意抗感染,加强营养补充,食物由软逐渐加硬,一般两个月内不应吃过硬食物。注意口腔卫生。目前认为下颌骨骨折的治愈标准是恢复颌骨功能、重建骨折前的咬合关系、保持颜面对称。
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避免了口外皮肤入路的手术瘢痕及面神经损伤的风险,避免了颌间结扎所带来的许多不良反应,使患者在术后能及时恢复语言和摄食功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有利于促使伤口的愈合[3,4]。本组资料显示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优26例(56.52%),良17例(36.96%),差3例(6.52%),优良率为93.48%。证明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肯定,且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
钛合金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骨折愈合快,相同时间内所达到的骨强度较钢丝栓结的要高。钛的生物相容性好,耐腐蚀性高,质轻。钛板及钛钉留置体内不需取出,避免再次手术并减轻其经济负担,避免了栓丝固定发生的骨折延期愈合现象[4]。
综上所述,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卜寿山,尹林,徐杨,等.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中华创伤杂志,2003,19(9):566—567.
[2]田玉岭,赵灿,宋绍华,等.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中的应用.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17(2):108.
[3]孙刚.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颔骨骨折127例回顾分析.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28(2):149—150.
颌骨骨析临床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 年9 月—2014 年9 月收治的62 例颌骨骨折患者, 男57 例, 女5 例;年龄13 岁~76 岁;骨折部位:下颌体部25 例占40.3%, 下颌角8 例占12.9%, 颏联合部19 例占30.6%, 下颌支2 例占3.2%, 髁状突颈部3 例占4.8%, 牙槽突5 例占8%。
1.2 材料 所用材料均为MEDICON公司生产, 钛板厚度规格为0.6 mm、1 mm, 配套的钛钉直径为1.5 mm、2 mm, 钛钉长度为5 mm~8 mm, 钛板形状有直形、L形、T形、Y形。
1.3 方法 颌骨三维CT及曲面断层片的广泛应用, 能够很直观地明确颌骨骨折的部位和骨折移位情况, 提前制定手术方案。较常用的手术入路有:口内入路、下颌下及颌后入路、耳屏前入路、眶周小切口入路及头皮冠状位入路, 对于开放性骨折, 尽量选用原伤口入路。因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 为了防止误吸误呛, 保护知名神经血管的同时须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 笔者建议手术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原则为恢复患者正常的咬关系和解剖外形, 且咬关系的恢复应视为颌骨骨折手术恢复的第一准则, 一切可能影响咬关系的颌骨骨折, 都应该先做颌间牵引固定, 在咬关系恢复正常后再给以钛板钛钉坚强固定术。根据骨折断端的形状, 挑选恰当的钛板, 先将钛板适当弯曲后再紧密贴合骨面, 然后在骨断端附近打孔, 用钛钉固定, 并对伤口进行分层对位缝合,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若手术后存在多处骨折线或者轻度咬异常, 则给予颌间牵引及颅颌弹性绷带固定1 周~2 周, 3 个月后摄X线片复查。
2 结果
本组62 例给予坚强内固定术的颌骨骨折患者中除了2 例伤口Ⅱ期愈合外, 其余60 例伤口均Ⅰ期愈合, Ⅰ期愈合率达96.8%;张口度仅1 例<37 mm, 其余61 例均在术后3 周~4 周达到正常;面部外形恢复良好, 面部瘢痕不明显;咬关系正常, 口腔卫生状况良好。分别于术后3 个月、6 个月复查曲面断层片或者下颌骨正侧位片, 所有钛板均无断裂和移位, 骨折对位均良好;所有病例骨折线6 个月时都消失, 同时可见接近于正常骨小梁排列结构, 骨痂生长均匀, 而且骨折周围无骨质吸收或疏松的表现, 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3 讨论
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即骨折的解剖复位, 功能稳定性固定, 无创外科, 早期功能性锻炼。其中稳定固定减少了手术创伤, 保持骨及软组织的血供, 是达到Ⅰ期骨愈合的关键。钛无毒性、无致敏性、无致癌性、无致畸性, 对机体无刺激性, 并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亲和性, 机械性能好;同时钛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 较低的弹性模量, 容易被弯曲成型, 极不易被腐蚀, 故不需要通过二次手术将植入物取出[3,4,5], 从而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并避免了再次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 与其他手术方式相比具有更佳的临床疗效。因为直接骨愈合不形成外骨痂, 是直接骨化连接改建, 因此骨化速度快, 较少发生并发症, 愈合后骨的质量优于间接骨化的质量, 所以是最理想的愈合形式。而微型钛合金夹板坚固内固定, 从组织学上看, 能达到直接骨愈合;而且钛板内固定术中骨折断端的解剖及功能状态复位只是通过单皮质固定便可行, 同时稳定性良好, 故颌间固定时间明显的缩短。应特别强调早期功能锻炼方法, 其能帮助患者最大程度降低因创伤所造成的痛苦和功能损失, 有利于促进患者自主功能恢复, 从而可有效防止由于长时间颌间固定而引起的不良现象发生[6]。从目前临床实践来看, 钢丝内固定及颌间牵引固定这些方法因为不能保持骨折部位的充分稳定, 故而旋转成角, 使骨间处于微动状态下;而且这种不稳定固定因为不良应力的存在, 阻碍了新生血管生长, 干扰成骨活动, 由于骨膜软组织的伸入是早期骨折间隙的血供来源, 因为骨内血供恢复较慢, 于是愈合速度就比微型夹板内固定慢2 周~3 周[7], 继而造成骨折畸形愈合。自1958 年AO/ASIF研究机构的成立, 骨折治疗技术迅猛发展, 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往都是通过颌间牵引固定和钢丝结扎来治疗颌骨骨折, 因不宜早期功能锻炼, 导致患者进食困难、营养摄入不足、语言困难、颞下颌关节强直、肌肉废用性、口腔卫生不良等一系列弊端。从本组62 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来看, 微型钛板内固定是促进骨折Ⅰ期骨愈合的最佳方法, 其能使骨折达到准确的解剖复位, 具有良好的功能性稳定固定, 可减少创伤、缩短颌间固定时间, 避免发生颌骨畸形, 加速骨段间骨愈合, 术后有利于进行早期无痛性功能训练, 且恢复咬关系良好。同时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颌骨骨折患者的病痛, 又满足了患者对外观的需求, 对患者日常生活方面的不良影响也明显降低,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治疗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比较理想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摘要: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4年9月收治并进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颌骨骨折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62例中60例伤口Ⅰ期愈合 (96.8%) ;2例伤口Ⅱ期愈合 (3.2%) 。术后2例咬关系轻度紊乱伴I度张口受限, 余60例疗效满意。结论 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临床疗效确切, 术后面颌畸形得以改善, 咬功能恢复良好。
关键词:颌骨骨折,内固定,微型钛板,面颌畸形,咬,功能
参考文献
[1]MICHELET F X.Ostosynthesls With miniatur ier plates in maxillofacail surgery[J].J Maxillofac Surg, 1973, 1 (1) :79.
[2]CHAMPY M.Mandibular ostedynthesls by miniature sarewesd plates vla buccal approach[J].J Max Illofacsurg, 1978, 6 (1) :14.
[3]谢志坚, 葛魏立, 王慧明, 等.口内切口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评价[J].口腔医学, 2003, 23 (1) :39-40.
[4]跳咏芳, 孟今秋, 通长平.下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临床总结[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3, 13 (3) :266.
[5]张益, 吴江, 章魁华.髁状突骨折微型接骨板固定及其临床对比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3, 3 (4) :193-195.
[6]崔永霞, 杨丽萍, 潘明华.颜面部隐蔽小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 2007, 27 (10) :557-558.
颌骨骨析临床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10~36岁,平均21岁。经病理检查证实含牙囊肿5例,牙源性角化囊肿3例,成釉细胞瘤1例。囊腔最小直径2.5 cm,最大直径7.0 cm。
1.2 手术方法
给予患者常规术前准备后,局麻下进行开窗手术。开窗部位在口腔前庭最膨隆最薄弱的区域,切除0.5~1.5 cm直径的牙龈黏骨膜,以咬骨钳或骨凿去除暴露的薄骨片进行开窗。有时选择靠近牙槽突的区域,比如肿物表面牙齿有明显松动或为乳牙,可将患牙拔除,去除牙槽间隔,扩大拔牙创,以此为开窗口,显露囊壁,切取同样大小外露的囊壁组织送病理检查,并检查囊腔是否有间隔,如有间隔用弯血管钳或弯刮匙将间隔全部穿通。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囊腔,最后用略粗于开窗口的碘仿油纱卷塞于窗口处,露在窗口外的纱卷缝合一针固定在牙龈黏膜上。术后给予口服抗炎药3 d,适当对症治疗,5~7 d撤除碘仿纱条,立刻取模、制作囊肿塞戴于开窗处以保持创口不愈合。嘱患者三餐后或每天早晚至少两次冲洗嚢腔数遍,术后每间隔3个月复诊一次,复诊时拍摄曲面断层片与术前对比。
2 结果
本组9例囊性肿瘤患者经开窗减压术治疗1.5~2年后,囊腔全部消失,面部形态正常,X线片显示,原颌骨密度减低阴影均消失,而为正常骨密度影代替,恒牙中位埋伏的患者治疗后牙冠已长到牙槽嵴顶处(图1~2)。在术后3~6个月,触诊发现下颌骨膨起开始缩小,X线上囊腔体积缩小,嚢腔内牙齿轻度移位,但影像学上未见明显新骨形成;术后6~9个月时,X线可见囊肿明显缩小,嚢腔内牙齿向牙槽嵴顶方向移位明显,在原囊肿部位可见有呈放射状的骨小梁形成,下颌神经管距囊肿距离增大;术后1.5~2年时,9例患者原膨起的面部均恢复正常,开窗部位仅留小的凹陷,X线可见囊肿完全消失,被骨小梁所占据,新生骨小梁较其他部位略稀疏。
3 讨论
随着外科微创观念的提出,以及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学者提出采用开窗术对较大颌骨囊性肿瘤进行保守治疗[1,2],兼顾功能的同时,也减少了手术创伤。因此囊肿开窗保守治疗有其独到的优势。对于下颌骨囊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肿瘤刮治术或节段性截骨术。这些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下颌骨病理性骨折或骨质的缺损,以及下唇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采用囊肿开窗治疗术通过口内小切口入路,创伤小,术后不宜复发,患者容易接受,不仅达到了微创治疗的目的,还可以保证口外无瘢痕,不会影响颌面部的美观,更重要的是通过开窗术保留了下颌骨的完整性,并避免了下颌血管神经束的损伤,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3],而且避免了囊肿所涉及牙齿拔除、根尖切除或术前行根管治疗,造成牙齿活力丧失的情况,大大减低了术中术后不良后果及治疗费用。开窗减压术的机制:颌骨囊肿的囊壁上皮细胞不断坏死脱落于囊液中并且分解,使囊液渗透压增高,吸收周围的水分,囊腔内压力增大,又压迫囊壁引起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如此循环不止,渗透压逐渐增高,压迫吸收周围骨质,破骨细胞吸收骨质,囊腔不断增大。开窗减压术通过在囊性病变表面开窗,局部打开骨质及囊壁,引流出囊液,并制作囊肿塞保持引流口通畅。释放了囊腔内压力,中断颌骨囊肿的膨胀性生长机制,囊壁的纤维结缔组织在囊腔内压力释放后呈向心性收缩,在囊壁向心性收缩的牵引作用下,成骨细胞活动生成修复性新骨,颌骨形态改建,囊腔逐渐缩小,外形得以恢复[4]。
通过本组病例的分析研究,认为开窗术减压术对于下颌骨囊性病变均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对本组病例总结发现:(1)要有合适直径及长度的囊肿塞。在治疗中笔者发现,囊肿塞比窗口直径细,开窗口就会逐渐变小、引流不畅,而随着骨质的不断生长,囊肿塞长度也要随时磨改。(2)患者必须有依从性。该方法疗程长,冲洗繁琐,需要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必须按时按次冲洗,而且要按医嘱定期到医院检查。
4 结论
采用开窗减压保守疗法治疗颌骨囊性肿瘤,手术简单,在门诊和局麻条件下即可进行;损伤小,保留了恒牙,牙齿可以正常萌出并建立牙合关系,从而维持了牙颌系统的完整性;同时可压缩骨腔,使面部畸形得以改善[5,6],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容易接受。因此,其作为保存治疗的方法,较适合处理下颌骨的大型颌骨囊肿,能有效保持患者术后的口颌功能。总之,开窗术作为治疗颌骨囊性肿瘤的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摘要:目的:分析开窗术对下颌骨囊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例下颌骨囊性肿瘤患者采用开窗术进行治疗,并跟踪随访调查6个月~2年。结果:9例患者术后3~6个月肿瘤开始逐渐缩小;至术后1.5~2年时,原膨起的面部均恢复正常,X线可见囊肿完全消失。结论:开窗术是治疗下颌骨囊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开窗术,治疗,下颌骨,囊性肿瘤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张震康,张志愿.口腔颌面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9.
[2]俞焕苗,陈瑾,黄剑奇.下颌骨囊肿保守治疗9例总结[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6,16(4):342-345.
[3]Martinez Perez D,Varela Morales M.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dentigerous cysts in children:a report of4cases[J].J Oral Maxill of Surg,2001,59(3):331-333.
[4]牛红儒,牛广.开窗减压术在颌骨囊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4):2951-2952.
[5]王能安,黄继贤.大型或多发颌骨囊肿的保存治疗[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14(3):27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