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疗效

2024-12-24

内固定疗效(共10篇)

内固定疗效 篇1

四肢骨折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外科症状, 往往会对患者血管及内脏带来一定影响, 所以对其治疗具有紧迫性[1]。只有及时治疗, 患者的痛苦才能得以减轻, 生活质量才能提高[2]。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 患者的伤口难以有效愈合, 甚至会导致感染[3]。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部分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 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经过影像学检测, 确诊为四肢骨折。观察组中男27例, 女23例, 年龄为21~62岁, 平均 (39.4±2.4) 岁, 其中5例尺桡骨骨折、13例股骨骨折、17例胫腓骨干骨折、5例为肱骨骨折、10例为其他骨折;对照组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20~61岁, 平均 (40.1±2.5) 岁, 其中6例尺桡骨骨折、14例股骨骨折、16例胫腓骨干骨折、7例为肱骨骨折、7例为其他骨折。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先对患者骨折处进行复位, 将患者局部骨膜分离, 在骨折部位后部安装骨折固定器, 在骨面设置钢板, 做好骨头钻孔工作, 拧紧螺钉, 手术之后为患者服用抗生素等抗感染药物, 另外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首先采用石膏做好患者骨折外固定工作, 充分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 如果患者符合手术治疗条件, 可以给予手术治疗, 患者全麻后, 在骨折远近端皮肤切长度为3 cm的切口, 分离骨膜, 形成软组织隧道, 应用X线进行透视, 植入钢板, 在远近端各植入螺钉, 并检查患者骨折复位情况, 如果效果良好, 可以在远近端放入3枚左右的锁定螺钉, 完成之后将皮肤缝合, 并和对照组一样, 服用抗骨质疏松及防感染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出血量、愈合率以及骨不连、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手术后六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 采用Johner-Wruh功能分级对所有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等级共有优、良、中、差四个标准:患者没有出现骨折畸形和血管神经损伤情况, 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丝毫不产生影响, 没有疼痛感和感染情况出现为优;患者存在轻度血管神经损伤, 其外翻和内翻的角度为2~5°, 日常生活、工作的自主能力受到限制, 虽然存在轻微疼痛感, 但没有出现感染情况为良;患者存在中度血管神经损伤, 其外翻和内翻的角度为6~10°, 日常生活、工作自主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存在中度疼痛但并没有出现感染为中;患者血管神经存在重度损伤, 其内翻和外翻的程度大于10°,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 疼痛感剧烈, 并出现感染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临床治疗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率为1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 并发症发生率为2.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四肢骨折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有一定经济性[4], 且治疗简捷, 但是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缓慢, 在愈合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感染及骨不连等并发症[5], 患者难以有效恢复。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能让骨头、钢板及螺钉在一个固定系统中, 骨折端很难暴露, 不仅不会损伤患者神经系统[6], 而且螺钉的可塑性会给予患者软组织及骨膜充分的保护, 能够尽可能的在手术过程中保证骨折端血流充分供应[7], 达到有效愈合的效果;钢板与锁定钉充分固定, 骨不连情况极少出现, 有效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临床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骨折愈合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的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骨折愈合, 手术时间及恢复时间更短, 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出血量较少,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戴涟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J].中外医疗, 2014 (31) :18-19, 22.

[2]古群, 胡志伟, 李洵, 等.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PilonⅢ型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 (5) :58-59.

[3]冷彦飞, 杨震, 张学军, 等.观察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7) :91, 93.

[4]兰文正.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 28 (8) :116-117.

[5]黄武全, 徐景良, 郭军, 等.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 2015, 10 (5) :635-637.

[6]何少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0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9) :64-65, 77.

[7]蓝国湖, 杨兴桃, 陈明铮.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34) :62-63.

内固定疗效 篇2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PFNA骨折内固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727-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股骨近端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全球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髋部骨折患者约166万,预计2050年可能达到626万,老年(69岁)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病死率高,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死亡率高达15%-20%[1]。近年来多主张行早期内固定治疗,随着手术治疗的发展,当今微创手术在骨科中应用广泛,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i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专门适用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治疗。本院于2010-03/2013-03间对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52-78岁,平均65岁。左侧17例,右侧19例。其中摔伤27例,车祸伤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按Evans分型[2]:Ⅰ型Ⅰ类4例,Ⅱ类6例,Ⅲ类18例,Ⅳ类6例;Ⅱ型2例。本组部分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其中脑血管意外后遗症2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感染3例、高血压11例、糖尿病7例,于伤后7日内手术。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在完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进行手术,如有原发病影响手术,积极请相关科室会诊给予治疗,病情允许后安排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连续阻滞麻醉,平卧位,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牵引复位,C臂X线机透视正侧位,复位满意后,消毒铺巾,在大转子顶端以上做3~5cm外侧小切口,大转子顶点或稍偏外侧作为进针点,插入导针。沿导针充分扩髓,透视下测定入口深度,选定合适髓内钉连接打入器械,顺导针旋入髓内钉,尾端剩余部分可轻轻打入,切忌暴力,以免骨折移位或发生骨折。近端螺旋刀片锁定髓内钉,放置导针确定螺旋刀片位于股骨颈的中下半部分,调整主钉的插入深度,透视观察骨折对位及主钉位置满意后,连接侧方瞄准器,经过近端瞄准器内插入保护套筒,顺套筒钻入股骨颈内导针,至关节面下5~10mm,测深,测量所需螺旋刀片锁定的长度,扩外侧皮质,将选好长度的螺旋刀片置于解锁状态后直接打入标记好的深度,锁定螺旋刀片。然后打入远端锁定螺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静态或动态锁定。拆除瞄准器,顺导针拧入尾帽,再次透视证实位置满意,固定牢固后,冲洗切口并逐层关闭伤口,包扎伤口。对于骨折闭合复位不良,切口自股骨大转子顶点向远端适当延伸,显露骨折断端,直视下行骨折复位,尽量达到近解剖位置,用复位钳维持骨折固定,或用克氏针临时固定,临时固定不要影响髓内钉插入,C臂X线机下确认复位良好,再行PFNA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抗炎,预防血栓治疗,同时继续治疗合并症,手术后小重量皮牵引制动,静脉应用抗生素5天,术后1~3天疼痛缓解后,即早期进行肌肉及关节功能锻炼,术后5~7天开始坐起,1周后,不负重下地活动。每月门诊摄X线片复查1次,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待X线片示骨痂形成后允许患肢部分负重,X线片显示骨折端愈合后方可完全负重。

2 治疗结果

本组36例,术后有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1例在术后2周,另2例均在术后1个月形成,经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溶栓及对症治疗逐渐好转。随访6个月~18个月,均在术后6个月内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无伤口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无股骨头坏死,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屈髋正常,无跛行,无疼痛者为优;稍见跛行,无疼痛者为良;跛行明显,有轻度疼痛者为可;无法行走,中、重度疼痛者为差。优25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1.6%。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肢体不灵活,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或使大粗隆直接触地,甚易造成骨折。近年来本院对粗隆间骨折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PFNA内固定。PFNA使用头颈部一枚抗旋转髋螺钉代替了PFN的近端股骨颈螺钉和髋螺钉。PFNA螺旋刀片一个部件即完成了抗旋转及成角稳定性,PFNA固定技术手术创伤小、程序步骤简化,缩短了手术时间、出血量更少,放置螺旋刀片时不需要长阶段丝攻,仅需要从外侧小切口将外侧皮质钻开后直接打入,减少了手术步骤,打入后螺旋刀片自动锁定,末端宽大的刀面尽可能多的压缩周围骨质,尤其是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抓持力,和骨质贴合紧密,增强了稳定性,防止旋转和内翻畸形,具有显著抗拔出能力。PFNA的近端十字螺旋刀片,插入骨组织后,松质骨被压紧,更好地为螺旋刀片提供锚合力,稳定性提高,能很好地防止旋转及塌陷,和传统的螺钉固定系统相比抗切割力明显提高,具有内固定“骨增强技术”。可以早期功能锻炼,PFNA主钉具有6°的外偏角,方便从大粗隆顶部插入,尽可能长的尖端及凹槽设计,插入方便,且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3],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院对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均在术后6个月内达到骨折临床愈合,并逐渐恢复至骨折前的活动能力,并发症少,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尤其是老年患者. 本组临床资料显示,应用PFNA来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确实,创伤小,下床活动早,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方便,术后可更早下床活动,有利于术后康复,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为理想器械。

参考文献:

[1] Bansal R,Luscombe J, Cooper JP.Post-operative mortalily relatedtowaiting time for hip fracture surgery .Injury, 2004,35:114-120.

[2] 夏军.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中华骨科杂志,2005,25:591-594.

树脂栓牙冠内固定疗效观察 篇3

关键词:完全性折裂牙,树脂栓,冠內固定,冠修复

完全性折裂牙临床处理较为棘手, 以往通常拔除[1], 自1998年10月起至今, 我们经治126人, 计131颗患牙, 全部采用冠外冠内固定等方法, 随访3个月~8年,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

1.1 资料收集

除外根折或折裂时间久而感染致牙槽骨吸收达根长1/2以上者, 也不包括斜折位于龈上而保留的患牙, 我们共收集病例126人, 131颗患牙。牙位分布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检查折裂类型及折裂情况, 牙槽骨及牙根情况, 彻底清创 (清理裂隙异物) 和根管治疗, 活髓牙麻醉拔髓 (尽可能一次完成根管治疗) , 折裂复位, 在患牙牙冠颈1/3处备环形浅沟、深约0.6~0.8mm, 用0.3mm正畸结扎丝置于浅沟内, 血管钳夹紧折裂牙持针器拧紧结扎丝完成外固定并调 。常规完成牙髓及根管治疗, 髓室用抗生素或碘仿氢氧化钙糊剂覆盖裂隙[2], 聚羧作基, 自面向龈方制备垂直于折裂牙两对半并且细而深约2.5~3mm的沟, 用0.3mm正畸结扎丝做双股麻花丝取适当长 (以不超过患牙颊舌径或近远中径为宜) , 置于患牙合面沟内, 光固化树脂充填, 光固化形成树脂栓, 完成内固定, 去外固定备牙完成冠修复。

2 结果

2.1 冠内固定有效标准

(1) 能赖受牙体预备, 制做暂冠, 印模等操作而不移位脱落。 (2) 能承担咀嚼压力, 行使正常生理功能, 而不出现牙冠折断。

2.2 结果

治疗131颗患牙, 备牙取模未发生折裂片松动移位, 制暂冠时松动脱落3颗, 随访3月~8年无1颗牙冠折断, 总有效率为97.7%。裂隙宽度与治疗情况见表2, 折裂类型与治疗情况见表3。

3 讨论

牙折裂与患牙的发育状况, 即牙齿的牙尖形态、窝沟状况、钙化程度、牙周支持能力和牙髓状况等密切相关, 也与咀嚼习惯有关。完全性牙折按牙折裂线是否与牙齿长轴平行, 可分为纵折 (近远中向、颊舌向) 和斜折, 斜折的牙折线与长轴不平行, 有龈上和龈下之分[3]。其主要症状是患牙不能咬合, 牙有伸长感 , 咬合时患牙疼痛, 活髓牙有冷热刺激痛等。检查时患牙可有折裂线或缝隙, 多有牙片松动移位, 缝隙中可有食物嵌塞, X线片可见牙周膜增宽, 牙折裂时间长者可有牙槽骨吸收等牙周或尖周病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 以往拔除完全性折裂牙的方法已不能满足病人爱牙保牙的需要, 尤其是患有全身系统疾病的病人更是如此。因此, 我们尝试对本组病例进行保存治疗。我们认为只要治疗及时, 病例选择得当并做好每个环节的治疗, 其效果是满意的。

从表2、表3看治疗中冠内固定失败3例, 松动移位2例, 重新冠内固定完成治疗;另1例腭侧半完全脱位, 经牙齦切除完成治疗。失败病例均为折裂片明显松动和裂缝大于2mm的斜折类型者, 并且全部发生在暂冠制做过程中, 因此制做暂冠时应当特别细心。完全性折裂牙保存治疗复杂, 是一个系统工程, 折裂牙固定是治疗的重要环节。自制树脂栓用于完全性折裂牙冠内固定, 其操作简单, 固定可靠, 能进行完善的牙体预备, 耗时少, 效果好。 良好的固定可恢复患牙的外形, 消除裂隙, 以便下一步更好的治疗, 在备牙之前完成内固定, 拆除外固定可顺利地完成牙体预备、取印模制做暂冠等操作, 本组内固定以往曾用根管钉内固定[4]和两折裂片穿孔结扎及结扎内固定, 但觉费时, 操作繁琐,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面磨细深沟槽置麻花丝 (0.3mm正畸结扎双股) 和光固树脂, 形成树脂栓冠内固定。在备牙时未发现折裂牙松动, 可确保备牙准确到位。未发现治疗后冠折病例, 关于内固定方法对折裂牙长远疗效的影响需要临床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杨卫红.纵折后牙保存治疗的观察 (J) .牙体牙髓牙周病杂志, 2005, 15 (7) :398-399.

[2]史俊南.牙髓治疗临床疗效评定 (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85, 1 (1) :49-53.

[3]刘英志.37例牙折裂的观察 (J) .上海口腔医学, 1997, 6 (1) :57.

内固定疗效 篇4

关键词 锁骨骨折 肩锁钩钢板 重建钢板 克氏针张力带 内固定

资料与方法

1999年8月~2005年5月锁骨远端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76例,男62例,女14例,年龄14~65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合并锁骨下动脉断裂3例,臂丛神经损伤5例,肋骨骨折8例。骑摩托车摔伤46例,车祸伤28例,挤伤2例,高处坠落伤2例。骨折大多发生在锁骨中外1/3;51例粉碎性骨折,25例横形或斜形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在10天内。

手术方法:颈丛麻醉或全麻。患者仰卧位。沿患侧锁骨外1/3切口,显露锁骨远端、肩峰、喙突尖,找出断裂的喙锁韧带,然后用可吸收线褥式缝合喙锁韧带,预留线不打结。将骨折复位并用复位固定钳临时固定。一般对于横形或斜形骨折,选用重建钢板;如为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肩锁关节脱位,多选用AO锁骨钩钢板;如为一般粉碎性骨折,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中臂线机透视证实复位满意,逐层关闭切口。术后用颈腕吊带保护3周后开始逐渐功能锻炼。

AO锁骨钩内固定组31例(40.79%):骨折为粉碎性,复位肩锁关节,将钢板的尖端从肩锁关节后方插入肩峰下,钢板的其余部分压在锁骨上,拧入相应的皮质骨螺钉,修复肩锁关节囊,吸收缝合线修复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术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1周后开始做患肢前后方向钟摆样功能锻炼,3周后可以进行抬举活动。6~9个月后取出内固定。

重建钢板内固定组17例(22.37%):先将碎骨块复位后用钢丝捆绑,根据骨折的程度选择不同长度的钢板置于骨折处,检查钢板与骨贴敷是否良好,如贴敷不理想,可用折板器把钢板折成与锁骨相应的弯度,用导引器保护钻孔,测量深度,旋入螺钉。如骨折碎骨块与喙锁韧带相连,最好不要将其剥下,可用复位钳将骨块复位,钢丝捆绑后置入钢板固定,术后悬吊3周。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组28例(36.84%):沿皮肤切口一直切到锁骨外端骨膜,并显露出肩锁关节上部。如锁骨外端侵犯肩锁关节,需将骨折片妥善复位,并采用张力带钢丝结合用克氏针作内固定。先用2枚克氏针固定小骨片,将针尾弯曲成钩状,以供张力带钢丝挂住,然后在锁骨外端骨折处的内侧侧钻小骨孔,用不锈钢丝交叉扎紧。最后在肩关节极度外展情况下缝合喙锁韧带的锥状韧带;再在肩极度内收情况下缝合喙锁韧带的斜方韧带[1]

结 果

本组病例随访4~12个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27例(96.4%)5个月骨性愈合,其中1例(3.57%)4个月畸形愈合,肩关节活动受限;2例(7.14%)针尾顶破皮肤,出现炎性反应,拔针换药后皮肤愈合。重建钢板内固定组17例(100.0%),AO锁骨钩内固定组31例(100.0%)均在术后3个月摄X线片检查,全部愈合,肩关节活动正常。

讨 论

有学者应用喙肩韧带移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锁骨远端伴肩锁关节损伤的治疗应满足以下要求[2]:①肩锁关节必须暴露清楚;②喙锁和肩锁韧带修复十分重要;③肩锁关节必须获得稳定的复位。

AO锁骨钩钢板内固定:适用于锁骨远端骨折、粉碎性骨折,尤其是伴肩锁关节脱位的内固定。优点:通过锁骨近端的钉板固定和穿过肩峰的钩形成杠杆作用。利用杠杆原理维持其垂直稳定性,为肩锁、喙锁韧带和软组织愈合提供一个稳定无张力的环境。钢板固定后允许肩锁关节有一定的微动,有利于功能的恢复。钩板结合处向后偏斜,使钢板不直接覆盖肩锁关节,既为肩锁关节囊修复预留了空间,又减少了直接压迫导致的肩锁关节退变和创伤性关节炎,符合肩锁关节的生物力学要求,可以较好地处理锁骨外侧端骨折。由于其固定牢靠,术后即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避免了长时间固定造成的关节废用和关节僵硬。缺点:价格昂贵,需相关配套器械。

重建钢板内固定:适用于横行或斜行骨折,如粉碎性骨折需先用钢丝捆绑再置入钢板,钢板的形状可以随锁骨的弯度进行折曲调整,使钢板紧贴骨面,并起到张力带固定效应,以对抗弯曲压力和抗旋转力,固定可靠。如骨折粉碎严重,且骨折段较长,应注意螺丝钉不要打到骨折线上,以免影响骨折愈合。术后患肢悬吊7~14天。肩关节早期活动,避免了肩关节并发症,收到良好效果。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对骨折远端起到纵向挤压的作用,使之更利于复位固定及愈合。固定于针尾的钢丝可防止因肩部运动所致的克氏针滑脱、旋转等。但因张力带的拉力沿克氏针轴向分布,主要作用于肩锁关节两侧面压缩关节,加重关节损伤,因而易发生肩锁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此外,由于以上两种剪力的影响致骨折松动、克氏针退出及钢丝疲劳性折断,对维持肩锁关节的稳定性效果欠佳。

參考文献

1 孙贺,陈铭锐,赵卫东,等.喙肩韧带移位重建喙锁韧带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20(4):303-305.

肋骨骨折内固定28例疗效分析 篇5

关键词: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前肋骨折,疼痛,记忆合金肋骨接骨器

胸部创伤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遇到, 血胸、气胸、肺挫伤、肋骨骨折等创伤常并发存在, 影响患者的生活, 更有甚者, 危及患者生命。肋骨骨折直接影响患者病情恢复。其中多根多处骨折所产生的后果最严重。手术内固定降低了病死率, 减少了并发症, 加速心肺功能及运动系统功能康复, 是临床治疗严重胸部外伤后的一个发展方向。随着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知识的丰富, 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 尤其是连枷胸的治疗, 已开始受到关注]。由于手术固定器械与内固定材料的发展, 采用内固定器械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多根及多段肋骨骨折, 已成为治疗胸外伤的主要措施, 并越来越倾向于操作简单和微创化。

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12月对2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 经记忆合金肋骨接骨器固定,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外伤性多发肋骨骨折并同意行肋骨切开内固定的患者共28例, 并通过X线、C T及肋骨三维重建检查确诊。男21例, 女7例, 年龄24~65岁, 平均年龄 (45.6±9.5) 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6例, 交通伤10例, 撞击伤2例。开放性骨折2例, 闭合性骨折26例;右侧骨折15例, 左侧骨折13例, 伴有双侧骨折3例;肋骨骨折数3~9根, 平均 (4.5±1.5) 根, 部分肋骨呈粉碎性骨折患者5例;合并创伤性湿肺3例, 血气胸18例, 严重呼吸功能障碍2例, 胸壁塌陷、畸形3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 肺部湿啰音, 胸部C T证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液气胸。其中伴有中等程度病情以上的血气胸15例, 伴有肺叶不张5例。全部采用记忆合金肋骨接骨器固定。

1.2手术方法

肋骨接骨器为记忆合金材料制造的肋骨接骨板 (苏州康力骨科器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标准号Y ZB /国00102010) 。常规行全麻双腔气管插管, 单侧骨折患者取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上抬并固定于支架上;双侧骨折患者先对损伤严重的一侧胸部行手术治疗。手术切口根据肋骨骨折部位而定 (上下各能够暴露2处骨折最为理想) , 切口长短根据骨折部位及骨折数量而定, 如骨折部位距离太远, 可选择2个或更多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组织, 注意尽量沿肌纤维走向进行切开解剖, 避免切断肌肉, 在骨折断端充分暴露后清除周围失活及挫伤组织。如发现胸膜破裂者应以此进入胸腔探查有无肺脏损伤或胸腔积血等情况, 并给予相应处理。在距骨折断端2~3cm处切开骨膜, 在清除嵌入的组织后给予解剖复位, 接着撑开周围肌肉组织, 将记忆合金接骨板浸泡在冰盐水中塑形, 用撑开钳将其形状与骨折局部肋骨形态相吻合, 迅速置于复位好的骨折处, 接骨器覆在断端, 敷上浸泡有40℃左右热水的纱布垫, 接骨板即自动咬合固定, 检查无松动后进行下一步操作。其他骨折采用相同手法治疗。前肋骨折尽可能全部固定, 后肋骨折可根据局部对胸廓支撑作用, 酌情固定。术后根据胸膜破损情况决定是否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规放置胸腔引流管, 术后加强引流管管理和呼吸道管理, 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本组28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 能够忍受疼痛, 不影响咳嗽, 咳痰。呼吸状况明显改善, 胸廓恢复正常形态, 术后胸片显示接骨板稳定, 未发生肺不张和脓胸, 2例伴发肺部感染, 经抗感染等治疗, 痊愈出院, 平均住院时间8天。疗效满意。

3 讨论

肋骨骨折是胸部创伤的常见损伤, 约占闭合性胸部外伤的80% ~90% , 尤以4~7肋多发性骨折居多。所有肋骨共同构成胸廓, 并支撑其固定形态, 是胸腔保持负压状态的基础, 多发性骨折可导致胸壁坍塌, 损伤胸腔内重要组织、器官, 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因此,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一经确诊即应进行积极治疗, 采取各种方法保持骨折肋骨稳定, 以恢复胸廓的稳定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肋骨骨折治疗的理念不断创新,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逐渐用于肋骨骨折的治疗, 并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推崇。肋骨接骨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 其用于肋骨骨折的内固定具有损伤小、固定稳妥等优点。有学者认为, 肋骨接骨板内固定安全、可靠, 其爪形部分有良好的抗扭曲作用, 术后极少有旋转移位的情况发生, 加之厚度较薄能够与肋骨表面紧密贴合, 有利于恢复胸廓正常形态, 对外观及骨髓腔的影响小。考虑所使用的接骨板与组织相容性好, 术后可永远不取出, 能够达到长期固定作用, 所以对凝血块及坏死组织不必完全清除。

有作者提出不用对所有肋骨骨折进行固定, 减少异物存留, 我们经验认为, 术后疼痛, 影响呼吸运动, 患者拒咳, 使痰液滞留肺内, 发生坠积性肺炎, 全部固定骨折效果最为理想, 考虑患者经济原因, 可选择性固定肋骨, 对发生在不同部位的骨折有选择性对待, 因为肋骨活动是以肋骨头为支点运动, 带动整个胸廓运动, 所以前肋活动幅度最大, 对局部软组织及神经刺激最为明显, 这就要求尽可能对前肋骨折全部固定, 可减少减少疼痛。

4 结论

1) 肋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 缩短住院时间。

2) 前肋骨折固定能够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刘青春, 吴光航, 邵松林, 等.抓握式接骨板治疗肋骨骨折71例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3]王义胜.肋骨骨折的外科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4]陆熠, 郝永强.纯钛爪型肋骨内固定板在多发肋骨骨折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 2013.

锁骨骨折内固定方法与疗效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非手术组12例, 男8例, 女4例, 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43岁;车祸伤8例, 摔伤4例, 受伤至固定时间最短1.5d, 最长10d。手术组48例, 男35例, 女13例;年龄15~60岁, 平均40岁。车祸伤20例, 摔伤18例, 直接暴力伤10例。根据X线片对锁骨骨折的分型, 其中锁骨中段骨折30例, 中外1/3骨折15例, 近1/3骨折5例, 伴肩锁关节脱位10例, 均无神经、血管损伤。

1.2 治疗方法

1.2.1 保守治疗

患者取双手叉腰位, 术者站于背后, 膝盖顶住患者后背, 双手向后牵拉双侧肩关节, 助手整复锁骨折端, 予8字肩锁固定带固定, 患者予三角巾悬吊8周。

1.2.2 手术治疗

1.2.2. 1 髓内针固定法

臂丛或局麻, 以骨折为中心沿锁骨做3~5cm横行切口, 显露骨折端, 将直径 (D=2.0~2.5mm) 头部带螺纹的克氏针逆行钻入远折端髓腔, 直至钻出锁骨至肩后, 整复骨折, 复位后由外向内顺行钻入近折端髓腔, 剪除尾端折弯后埋于皮下。本法应用10例。

1.2.2. 2 解剖型钢板固定法

臂丛或全麻, 仰卧位, 患肩稍垫高, 切口以骨折端为中心, 沿锁骨切开皮肤、皮下, 长约7~10cm, 将折端复位后, 根据锁骨的形状选用解剖钢板, 最少需在骨折断端两侧各放置3枚螺钉。对于粉碎严重者术后患肢悬吊7~10d。

1.2.2. 3 钩钢板固定法

臂丛或全麻, 仰卧位, 患肩垫高。沿锁骨或肩锁关节前下缘做弧形切口入路, 以肩锁关节为标志向外沿肩峰下缘向后延长, 切开各层组织, 暴露锁骨远端及肩锁关节, 复位满意后, 将锁骨钩状钢板放于锁骨肩峰端, 调整好钢板位置后固定, 活动肩关节, 探查肩锁关节, 对能做缝合的断裂肩锁、喙锁韧带修复, 冲洗切口, 逐层缝合。患肢三角巾悬吊一周后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 术后6~8个月取出内固定, 1.2.2.4记忆合金治疗方法

术前按骨折部位、程度、骨形、尺寸选择适当型号、规格的形状记忆合金接骨板。采用沿锁骨切口, 显露骨折端, 以一枚克氏针穿针搭桥复位固定, 使折端达到解剖复位。再次测量骨直径, 选择合适的记忆合金接骨板, 在冰盐水中用撑开钳均匀撑开各环抱臂, 使每对环抱臂撑开距离略大于骨干直径, 将撑开的接骨板正确卡在已复位的骨折段, 然后用45℃消毒盐水均匀地热敷接骨板及各环抱臂, 接骨板恢复原状, 并抱紧患骨, 取出克氏针, 检查松紧度固定可靠后, 缝合。

1.2.3 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3~7d下地活动, 髓内针法用三角巾保护6周, 3种钢板法用三角巾保护3周, 练习握拳, 肘关节屈伸活动, 4~8周后用健手协助患肢逐步加大肩关节活动, 3个月内禁止患肢持重。

2 结果

非手术组复位后摄X线片, 解剖复位率40%, 随诊6~12个月, 每周调节肩锁固定带的松紧度, 每个月复查X线片, 一般1.2个月骨折处有少量连续骨痂, 3个月骨折线消失, 但其中2例因无法耐受锁骨固定带的固定, 行手术治疗, 3例3个月后骨折端明显移位, 无骨痂生长, 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组术后摄X线片, 解剖复位率98.1%, 术后随访6~10个月, 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 髓内针固定组一般1.5个月骨折处有明显骨痂, 2.5个月骨折线消失, 内固定平均取出时间为3.7个月, 解剖钢板固定组一般3个月骨折处有明显骨痂, 5个月骨折线消失, 内固定平均取出时间为10个月, 钩钢板组患者恢复日常活动时间平均为术后6.5周, 4个月骨折端愈合良好, 平均取出时间为8个月, 记忆合金环抱器组术后3个月骨折线消失, 平均取出时间10个月。

3 讨论

锁骨骨折发生率较高, 约占全身骨折的6%, 以中1/3及中外1/3最为多见, 而直接暴力的所致的粉碎骨折日益增多。随着医用新材料的普及应用以及人们对骨折治疗的期望值增多, 近年来多数学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手法整复不能达到功能复位的不稳定锁骨骨折。并且通过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比较, 改变了人们以往认为仅少数病历需要手术疗法, 如开放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骨不连等的观点[1]。现代研究发现, 保守疗法有72%的畸形愈合率, 30%的延迟愈合率, 骨不连并发症[2]。因此我们通过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中, 只要术中良好复位, 坚强内固定,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骨折愈合到禁止体力活动, 大部分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恢复。下面将术者体会总结如下。

3.1 克氏针内固定组

克氏针内固定组手术切口小, 骨膜剥离少, 内固定物取出简便, 适合单纯横行、短斜行骨折。连学全等[3]研究证明, 一枚直径2mm克氏针力学强度完全符合锁骨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但克氏针内固定的缺点是其对抗轴向应力不够, 容易出现钢针滑动, 针眼感染。

3.2 解剖钢板组

该组具有: (1) 操作简单, 手术时间短, 出血少。 (2) 钢板形状符合锁骨自然生理形态, 术中不需塑形, 不仅具有重建钢板的优点, 而且避免反复折弯造成钢板强度下降。稳定了骨折端, 为骨折愈合提供了条件。保证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减少并发症。

3.3 钩钢板

局部解剖型设计, 完全符合锁骨“~”的外形, 肩峰下关节外放置钢板, 钩部位于肩峰后下方, 对肩峰影响小。并利用杠杆原理将锁骨维持复位, 在锁骨远端, 骨折两端产生持续稳定的压力, 同时肩锁关节下有一定的微动, 避免长时间固定造成关节废用和关节僵硬, 符合肩锁关节的生物力学原理。

3.4 记忆合金组

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具有形状记忆效应, 重量轻, 耐腐蚀, 耐疲劳, 抗剪切性高, 生物兼容性好, 而且操作简便。但记忆合金在我们治疗过程中发现有如下缺点:骨折部位的骨膜需充分剥离, 甚至骨折块亦需游离, 而且在取出内固定过程中不易取出, 需截断后分段取出。尤其该材料价格昂贵, 并非所有患者均可负担。

4 结论

综上所述, 对于锁骨骨折, 非手术治疗优点在于创伤小, 操作简单, 缺点是复位不确切及容易再移位, 随着各种内固定材料的不断问世, 是骨折稳定性有了不断的提高, 其中有克氏针、解剖钢板、钩钢板、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具有固定可靠, 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至于选用何种治疗方法, 要根据骨折类型、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 因此对于锁骨骨折是否处理妥当, 方法正确, 恰当的掌握手术适应证, 术中保护断端周围血运, 遵循内固定操作原则, 患者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2100.

[2]程国林, 李继春, 邓建.锁骨骨折3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 2001, 7 (5) :387.

内固定疗效 篇7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微创内固定系统,动力髁螺钉

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损伤,占股骨骨折的4%~7%[1],处理较为困难,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目前治疗方法以内固定术为主,形式较多,我科2005年2月~2008年3月共收治成人股骨远端骨折120例,分别以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手术治疗,现对使用LISS、DCS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的58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股骨远端骨折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LISS组和DCS组。(1)LISS组:28例,男22例,女6例;平均34.5岁;交通伤16例,高处坠落伤9例,打击伤3例;按王亦璁的分型方法进行分型(AO分型):A1型2例,A3型4例,C1型4例,C2型8例,C3型10例。(2)DCS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平均40.6岁;交通伤18例,高处坠落伤5例,其他伤7例;AO分型:A1型2例,A2型1例,A3型4例,C1型5例,C2型7例,C3型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分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LISS组 手术采用膝关节外侧弧形切口,约作6 cm长切口。关节内骨折应适当延长切口达到暴露胫骨近端关节面为宜,关节内骨折块应予解剖复位并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部分患者加用螺钉固定;干骺端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透视下确认复位成功。钢板顺行插入小腿前外侧肌群与胫骨外侧骨膜之间,钢板长度应使骨折远端能打入4~5枚螺钉为宜。同时在骨折近端作一个辅助切口,长约5 cm,直视下确认钢板与股骨的接触是否严密,再次透视确定无过度后伸、外翻从B孔取下钻套和锁定螺栓,在接骨板最近端的孔(第5或第9)通过钻套插入穿刺器。通过插入导向手柄的外侧螺丝拧紧钻套,用固定螺栓替换穿刺器。将固定螺栓拧入LISS接骨板闭合固定框架。近端和远端各上4~5枚锁钉。术后无需外固定,次日可做肌肉收缩锻炼,1周后可进行膝关节主动、被动屈伸活动,可于CPM机上行功能锻炼。2~3周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达到90°,6周在双拐保护下开始轻负重活动,定期复查。根据骨痂生长和愈合情况决定弃拐时间。

1.2.2 DCS组 取股骨远端外侧,绕髌骨切开,显露骨折端,伴有髁间骨折者,直视下将骨折解剖复位,临时用2枚克氏针固定,注意不影响DCS螺钉和钢板的最后位置。髁螺钉入点选在外髁最长径上3/4处,距关节面2 cm处,安置导引针,C型臂X线正侧位透视确保导针不进入关节腔且与关节面平行,并扩孔和攻丝预切螺纹,选用比扩孔短5 mm髁螺钉,拧入髁螺钉后,再安置DCS钢板,用加压螺钉将钢板锁定在髁螺钉上,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股骨髁远端,DCS钢板在术中可根据需要预弯,尽量使钢板紧贴股骨外侧骨皮质,并保持膝关节5°~7°外翻角,依次上螺丝钉固定骨折远端。对股骨髁间骨折加用松质骨螺钉加强;对髁上粉碎性骨折,在DCS内固定支撑起骨性支架的基础上,将大骨块用螺钉固定,将小碎骨块充填摆于骨折处。术后予加压包扎,不用任何外固定。

术后两组患者均按照常规应用抗生素5~7 d,预防感染,将患肢抬高有利于消除肿胀,1周后可进行膝关节主动、被动屈伸活动,可于CPM机上行功能锻炼。2~3周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可达90°,每4~6周复查X线片,直至骨折愈合,6周后在双拐保护下开始轻负重活动。根据骨痂生长和愈合情况决定弃拐时间,做完全负重练习。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2个月,平均14个月。DCS组出现1例骨折不愈合,第2次手术后愈合;1例出现内翻畸形,行松解术后矫正。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按照Kolment疗效评定标准[2]评分,结果见表1。两种内固定方法在膝关节功能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5个月和7.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

与DCS组比较,*P<0.05

3讨论

上述结果表明LISS组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在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DCS组。动力髁螺钉(DCS)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Neer等最早推荐应用的,并经多次改进而逐渐推广应用于临床,它由动力加压螺钉、钢板和加压锁钉3部分组成。本组采用DCS内固定优良率为73.3%,效果满意,与文献报道相近[3,4],但是此内固定手术时切口长、创伤大,需要广泛剥离软组织及骨膜,对骨折端血供有一定影响,对A3和C3型骨折无法有效的保证肢体长度,而且极不稳定,钢板弯曲处压力大,固定力线上存在缺陷,骨折两端任何折弯力与扭曲力易使螺钉松动或钢板断裂出现畸形,DCS组1例发生膝内翻畸形。

LISS板内固定发是一种治疗长骨干骺端骨折的新方法,其植入物是由接骨板状装置和锁定螺钉一起组成的内固定器。在内固定器结构中作为传递应力的螺钉被锁扣于接骨板上,应力从骨经螺钉的颈部传递至内固定器。不仅符合生物力学的特点,而且是微创固定,固定牢靠。由于基本上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接骨板与骨接触,因此在接骨板下方的骨血运可以得到很好地保留还可早期负重进行功能锻炼,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Schutz等[5]认为,掌握了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和严密的手术计划,LISS几乎可以治疗所有类型股骨远端骨折,但是因其价格昂贵,目前难以普及[6]。

参考文献

[1]侯树勋.现代创伤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

[2]Kolment I,Wulff K.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in adults[J].Acta Orthop Scand,2002,53(6):957-962.

[3]王志烈.股骨远端骨折常见内固定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6):423.

[4]吕夫新,仲崇昆,胡义明,等.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中华刨伤骨科杂志,2002,4:313-314.

[5]Schutz M,Muller M,Krettek C,et al.Minimally invasive fracture stabi-lization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with the LISS: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results of a clinical study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difficultcase[J].Injury,2001,32(Suppl3):48-54.

内固定疗效 篇8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效果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临床一种多发与常见的骨折疾病, 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及质量。因此, 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治疗[1]。相关研究显示, 采用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 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使患者尽早恢复, 在临床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2]。本研究中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 效果明显,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治疗的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 将患者完全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中, 男16例, 女24例, 年龄25~60岁, 平均 (33±4) 岁;对照组患者40例中, 男21例, 女19例, 年龄21~58岁, 平均 (33±5)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 具体步骤:选择硬膜外麻醉的方式, 其中单侧骨折患者保持侧卧位, 双侧骨折患者保持俯卧位, 在止血带的有效控制下实施手术治疗。选择外侧L形的手术切口, 切开全层至跟骨外侧壁, 经骨膜向下剥离皮瓣, 尽可能地对患者腓肠神经进行保护, 确保患者距下关节完全暴露。对患者关节内骨折部位处理完后实施复位, 选择克氏针实施固定, 患者完成骨折复位后, 依照患者的骨折类型与骨折粉碎程度等对骨肽钢板进行选择, 确保其完成塑性后, 将其放置在跟骨外侧实施固定。此外, 还应换药治疗远端边缘的外表坏死部位。

1.3 疗效判定

通过跟骨关节评分体系的评价方式, 对患者的跟骨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实施评价, 痊愈:经有效治疗后, 总评分超过90分;显效:经有效治疗后, 总评分超过75分, 但低于90分;有效:经有效治疗后, 总评分超过50分, 但低于75分;无效:经有效治疗后, 总评分低于50分。总有效率 (%) =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有效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5.0%,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跟骨是人体最大的足部跗骨, 在人体负重与行走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常见与多发的足部损伤疾病, 其发生骨折的原因主要是高处坠伤引发跟骨出现纵向或者前冲力压缩[3]。在临床中, 为能有效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基本病情进行控制, 使患者日常生活水平与质量得到改善, 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4]。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经有效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金雄, 廖湘波, 尚光禄, 等.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治疗四肢开放骨折[J].中国医师杂志, 2013, 15 (11) :66-69.

[2]厉国定, 张俊, 沈燕国, 等.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11, 5 (10) :73-74.

[3]易祖强, 袁同乐, 杨更光, 等.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78例疗效分析与对策[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 12 (25) :97-99.

内固定疗效 篇9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疗效比较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64-02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指胫骨内髁骨折、双髁骨折同时伴有干骺端和骨干分离的胫骨平台骨折[1]。此类骨折通常是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粉碎较重,稳定性欠佳,软组织损伤多,血管神经损伤大,所以此类骨折是骨科治疗上的难题。临床上对于普通解剖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比较鲜有报道。本研究从固定力学的稳定性、膝关节的功能及活动度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归纳总结了笔者所在医院于2007~2010年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7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2010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37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普通解剖钢板治疗19例,锁定钢板治疗18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22~71岁,平均(45.3±5.5)岁;开放性骨折21例,闭合性骨折16例,合并同侧腓骨骨折10例,外侧半月板受损5例,同侧股骨骨折5例,前交叉韧带受损4例,外侧副韧带受损4例,同侧腓总神经受损3例,其他部位的多发骨折6例;按照AO/OTA分型:B型20例,C型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软组织分级、骨折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均先行清创缝合术,并予以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术前,所有患者均给予抬高患肢及消肿,石膏外固定和牵引等治疗,消除明显地移位、成角和旋转畸形。

1.2.2 手术方法 普通解剖钢板组首先用拉力螺钉加压固定关节面,然后用C型臂X射线机观察并选择尺寸适宜的钢板,然后在解剖钢板最远端孔处暴露骨质,于骨膜外和肌肉下中间造一潜行隧道,插入普通钢板,外侧用L型支撑钢板,内侧用T型支撑钢板;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与普通解剖钢板组的不同在于锁定螺钉的固定顺序。伴随损伤的处理予以韧带缝合修补或者留待二期处理。

1.2.3 术后处理 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须抬高患肢,并给予负压引流,当负压引流量<30 mL时拔除引流管,给予抗生素预防抗感染,嘱患者早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拔管后行患肢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锻炼。术后随访18个月,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临床功能评分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表示;两两比较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普通解剖钢板组与锁定钢板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因其表现复杂,常伴有其他部位的骨折以及血管、神经、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成为创伤骨科治疗的难点,也是对骨科医生的巨大挑战。如果处理稍有闪失,将会严重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故治疗的目的是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任何形式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都应该正确的详细分析评价。解剖型钢板的特点是与骨折部位解剖关系贴合紧密,质轻薄而坚韧,而锁定钢板的特点是锁定螺钉可以对内侧平台提供有力支撑,从而较少剥离损伤部位的软组织[2]。

目前,从胫骨平台普通解剖钢板的应用,到最近锁定钢板的临床应用,治疗方法长足进步,大多数患者获得良好疗效,但通过本研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均有少部分出现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皮肤坏死、骨折延迟愈合以及感染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随访、影像学比较,根据纠正移位、旋转及成角畸形的判断,结合有用骨痴的生长量、骨折线的对比情况从而得出骨折愈合判定,患者部分负重时间、膝关节功能锻炼的时间与方法、正确的弃拐时间。两组患者在部分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钢板内固定后骨折都能牢固固定,均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刺激滑液的分泌增多,更有效营养关节腔,而且早期的功能锻炼具有加速恢复效果,有效降低骨关节炎的发生率[3]。本研究显示两组术式患者在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两种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均较满意,骨折愈合较快,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二术式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翟科斌,贾全忠,钟英.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10(15):39-41.

[2] 陈远,林宇春,邹玉英,等.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4):2273.

[3] 姜锐,罗从风,胡承方,等.改良双钢板法与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对照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9):820-824.

(收稿日期:2012-02-10)

内固定疗效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 (92处骨折) 患者, 男41例, 女15例。年龄18岁~49岁, 平均年龄34.1岁。单发骨折32例, 多发骨折24例。致伤原因:砸伤41例, 摔伤6例, 机器绞伤2例, 挤压伤7例。闭合性骨折43例 (57处骨折) , 开放性骨折13例 (35处骨折) 。骨折部位:掌骨颈骨折44处, 掌骨干骨折31处, 基底部骨折17处。

1.2 手术方法

(1)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妥后, 以骨折端为中心, 取掌骨背侧纵切口, 暴露骨折端, 清理骨折端的瘀血及软组织, 复位骨折, 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择掌骨微型钛板塑形后置于掌骨背侧固定, 掌骨干长斜形骨折用单纯螺钉固定, 掌骨干横形骨折及严重粉碎性骨折用微型钛板固定。术中注意保护指侧动静脉。 (2)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七叶皂甙钠消肿, 悬吊抬高术肢。术后指导患者适量手部功能锻炼, 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 以观察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情况。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5个月~12个月, 平均9个月, 53例患者伤口Ⅰ期愈合, 3例患者发生感染, 经过换药治疗后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0周 (8周~12周) 。功能评定采用TAM系统评定法, 优41例 (69处) , 良10例 (15处) , 中3例 (5处) , 差2例 (3处) , 优良率为91.2%。微型螺钉、微型接骨板固定者骨愈合后继续功能锻炼, 直至认为手指功能恢复无明显进展即行微型螺钉、微型接骨板取出术。术后继续主、被动手指功能康复锻炼数周后, 认为无明显功能进展则行TAM系统评分。

3 讨论

掌骨骨折除具有长管状骨骨折所共有的特点外, 还有其特殊性, 即掌骨短小, 近关节肌肉、肌腱附着点多, 结构复杂, 功能精细, 骨折后较小的移位、成角都会影响手的功能[1]。早期良好复位和可靠固定对最终恢复手部功能至关重要, 因此对掌骨骨折治疗要求较高。掌骨成角畸形以及所有的旋转畸形都会造成对应手指的功能障碍[2]。顾玉东[3]提出手部骨折的治疗应达到:力求解剖复位、轻便又牢靠的固定、早期活动与功能锻炼。而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虽然治疗方法简便, 但是不能满足良好的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 经常造成骨折错位或关节功能障碍。微型钛板、螺钉内固定具有解剖复位, 钛板固定不经过关节, 操作简单, 固定确实可靠, 术后早期即可进行手指的伸屈活动练习, 有效防止肌腱粘连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特点, 对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意义重大。同时, 微型钛板厚度小, 占用空间小, 并且有一定的可塑性, 对周围软组织的影响较小, 术后又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这些特点均优于克氏针、普通钢板等内固定材料。因而微型钛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具有骨折固定牢靠, 愈合时间短, 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微型钛板、微型螺钉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微型钛板、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移位掌骨骨折56例 (92处) 。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5个月12个月, 平均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周 (8周12周) 。功能评定采用TAM系统评定法并参考手指总主动屈曲度的评级标准[张长青, 田光磊, 胡琪, 等.AO微型螺钉内固定术在手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 2007, 27 (11) :828-831.], 优41例 (69处) , 良10例 (15处) , 中3例 (5处) , 差2例 (3处) 。优良率为91.2%。结论 微型钛板或单纯微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掌骨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 具有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关键词:掌骨骨折,微型钛板,微型螺钉,内固定术

参考文献

[1]张伟宏.微型钛板治疗掌骨干骨折[J].医学文选, 2005, 24 (3) :377-378.

[2]王树寰.手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83.

上一篇:多目标多变量优化下一篇: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