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蔬菜

2024-12-13

药食两用蔬菜(精选4篇)

药食两用蔬菜 篇1

1 引言

药食两用蔬菜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类特色蔬菜, 适量食用可去病健身, 亦可作蔬菜副食品食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 药食两用蔬菜在日常饮食中需求量更加迫切。我国卫生部首批颁布的60种药食同源植物就包括紫苏、藿香等植物, 可见国内已开始重视药食两用蔬菜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1,2]。种植药用蔬菜效益是普通粮食作物的3~5倍,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3]。目前, 国内外对药用蔬菜的研究多侧重于成分及功能分析, 对栽培技术的研究受限于种类、品种以及资金的投入, 生产中对关键技术研究不够深入, 导致药用蔬菜产量偏低, 发展力度不大, 上市量偏少, 产品供不应求。因此, 以贵州丰富的药用蔬菜资源为基础, 合理引进国内外已经普遍被应用的品种, 对其传统种植技术进行提升和改进, 形成产业化生产中操作简便易行, 管理科学, 高产优质的技术规程, 推动对贵州药用特色蔬菜产业化发展。本试验以紫苏、叶用枸杞、芦巴子、蒲公英、红广菜、苜蓿、藿香等药食两用蔬菜为材料, 研究引种栽培的田间管理技术和适宜生长条件, 对实验材料的植物学性状以及产量和品质进行研究比较, 以期筛选出适合贵阳花溪本地引种栽培的药食两用蔬菜品种。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材料:本试验的材料为紫苏、叶用枸杞、蒲公英、红广菜、苜蓿、藿香、芦巴子7种药食两用蔬菜 (种子购于北京拓新逸达科技有限公司) 。

2.2 种植方法

7个品种的种子于2013年1月15日以直播方式温室种植 (畦宽80cm, 畦长3m) , 出苗后定苗株行距为10cm×50cm, 统一田间种植管理。

2.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在采收期对各个品种的产量、植物学性状 (株高、株重、单株叶片数、叶宽、株幅) 和品质 (纤维素含量[4], 干物质含量[5], 含水量, 维生素C含量[6], 可溶性糖含量 (手持式折糖仪) , N、P、K含量[7], 叶绿素含量[8]) 等分别进行测定和记录, 具体见参考文献技术操作。

2.4 数据处理

各项数据分析采用Excel软件和DPS软件处理, 显著性检验采用邓肯式新复极差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药食两用蔬菜品种植物学性状分析

红广菜、藿香、芦巴子、苜蓿、蒲公英、叶用枸杞、紫苏等7种药食两用蔬菜的各个植物学性状中, 叶用枸杞的株高最高, 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性极显著, 苜蓿株高最低;蒲公英株幅最大, 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性极显著, 芦巴子株幅最小;芦巴子的叶片数最多, 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极显著, 苜蓿与蒲公英差异不明显, 藿香与紫苏差异不明显, 红广菜最少;红广菜叶宽最大, 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性极显著, 芦巴子叶宽度最小;红广菜单株重最重, 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性极显著, 苜蓿单株重最小 (表1) 。

注:大写字母表示“极显著性”, 小写字母表示“显著性”

3.2 不同药食两用蔬菜品种产量与维生素含量分析

产量是衡量蔬菜品质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由图1结果可知, 叶用枸杞、红广菜、芦巴子、藿香、蒲公英、紫苏、苜蓿等7种药食两用蔬菜品种的亩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486.2kg/亩、347.2kg/亩、326.8kg/亩、116.2kg/亩、108.9kg/亩、109.6kg/亩。叶用枸杞亩产量最高、苜蓿产量最低, 红广菜和芦巴子产量相近, 藿香、芦巴子、苜蓿、蒲公英、紫苏产量相近。

维生素C含量是鉴定蔬菜重要内在品质指标之一。由图2结果可见, 试验中紫苏维生素C含量最高 (116.43mg/100g) 、藿香维生素C含量最低 (0.89mg/100g) ;紫苏、苜蓿的维生素C含量与其他5种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

3.3 不同药食两用蔬菜品种可溶性糖与叶绿素含量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苜蓿的可溶性糖含量水平与其他6个相比差异性极显著, 苜蓿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18.63%) , 紫苏最低 (0.85%) ;芦巴子与叶用枸杞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差异。

由图4结果可知, 蒲公英、苜蓿、藿香、红广菜、紫苏、叶用枸杞和芦巴子的叶绿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5.24mg/g、4.45mg/g、3.30mg/g、3.29mg/g、3.11mg/g、2.59mg/g、2.30mg/g, 蒲公英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为4.45mg/g, 红广菜、藿香、紫苏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大。

3.4 不同药食两用蔬菜品种氮、磷、钾及纤维素含量分析

图5显示蒲公英的氮含量最高达5.47mg/g, 与其他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 红广菜与芦巴子, 藿香与苜蓿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叶用枸杞氮含量最低, 仅2.53mg/g。

图6的结果表明, 蒲公英磷含量高于其他品种, 红广菜、紫苏磷含量次之, 但与藿香、芦巴子、叶用枸杞、苜蓿的磷含量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 叶用枸杞磷含量最低。

图7的结果表明, 蒲公英、红广菜、芦巴子、紫苏、藿香、叶用枸杞、苜蓿的钾含量依次为:3.47 mg/g、2.38mg/g、3.00mg/g、2.06mg/g、1.59mg/g、1.43 mg/g、0.88mg/g。蒲公英的钾含量最高, 芦巴子钾含量最低。各个品种的钾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即不同药食两用蔬菜的钾含量水平明显不同。

图8的结果表明红广菜、苜蓿和紫苏的纤维素含量最高, 与植物学性状结果一致。蒲公英的纤维素含量最低, 在药用植物中属于肉质茎叶类。

4 结论与讨论

药食两用植物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本试验结果表明由植物特性决定产量和株型生长情况。紫苏维生素C含量最高、藿香维生素C含量最低;紫苏、苜蓿的维生素C含量与其他5种材料的维生素C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因此, 紫苏、苜蓿为高维C药食两用蔬菜。苜蓿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与其他6种药食两用蔬菜相比差异性极显著, 而蒲公英、紫苏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低。蒲公英的叶绿素含量最高, 与其他品种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平, 芦巴子的叶绿素含量最低。蒲公英氮、磷、钾含量在7个品种中均为最高, 是综合性状最为理想的药食两用蔬菜。

摘要:以紫苏、叶用枸杞、芦巴子、蒲公英、红广菜、苜蓿、藿香7种药食两用蔬菜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这些蔬菜在贵阳市的适应性, 为开拓该地区蔬菜多样化生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叶用枸杞、红广菜产量较高, 适合引种栽培;蒲公英综合性状较好, 适合推广栽培。

关键词:药食两用蔬菜,引种栽培,品质

参考文献

[1]Muller-Waldeck F, Sitzmann J, Schnitzler W H, et al.Determination of toxic perilla ketone, secondary plant metabolites and antioxidative capacity in five Perilla frutescens L varieties[J].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0, 48:264~270.

[2]张志军, 张鑫, 李会珍, 等.发育紫苏种子营养累积与脂肪酸组分变化[J].中国粮油学报, 2011, 26 (5) :30~32.

[3]Nitta M, Kobayashi H, Ohnishi-Kameyama M, et al.Essential oilvariation of cultivated and wild perilla analyzed by GC/MS[J].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2006, 34:25~37.

[4]熊素敏, 左秀凤, 朱永义.稻壳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测定[J].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5 (8) :40~41.

[5]张殿忠, 汪沛洪, 席连喜.干物质累积和脯氨酸累积的水势闭值与小麦抗旱性的关系[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0 (2) :66~72.

[6]苏淑贞, 缪应庭, 高玉红, 等.66种植物维生素C含量的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9 (3) :67~72.

[7]刘长娥, 杨永兴, 杨杨.九段沙上沙湿地植物N、P、K的分布特征与季节动态术[J].生态学杂志, 2008, 27 (11) :1876~1882.

[8]杨敏文.快速测定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方法的探讨[J].光谱实验室, 2002, 19 (4) :478~481.

药食两用蔬菜 篇2

关键词:救心菜,葛三七,柳蒿,叶用枸杞,药食两用蔬菜,食用价值,经济效益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黔东南州地区周年栽培的药食兼用蔬菜品种, 2014年春季和秋季, 分别从山东省济南市购买的10个药食兼用蔬菜品种为研究对象。经过将近1的引种试验观察, 发现最具发展前景表现较好的4个品种, 分别是藤三七、柳蒿、救心菜和叶用枸杞。笔者现将这4个药食兼用蔬菜的药用价值[1]初步探讨, 分析其经济效益, 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特征特性

救心菜 (Coral dealbatus) , 学名费菜, 又名景天三七、土三七、养心菜、养心草等, 属蔷薇目景天科多年生宿根肉质草本植物, 食用部为幼苗及嫩叶, 滑润可口, 经干燥加工成救心茶, 久饮能有效防治和控制高血压, 高血脂及心脏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 是从传统野菜中培育出来的新型菜药两用的珍稀蔬菜。

藤三七的根系肥大, 定植1 a后, 在根部生长出大量的茎块。生长期的嫩茎蔓为绿色, 老茎蔓变成棕褐色, 节上易生出不定根。叶互生, 呈心形, 长8~15 cm, 宽9~16 cm, 厚0.2 cm, 肉质肥厚光滑、无毛, 有短柄;叶腋处可长出块状珠芽, 直径2~4 cm;秋天自叶腋处抽生出白绿色穗状花序。

柳蒿又名水蒿、芦蒿、驴蒿等。学名Artemisia integrifolia Linn.。菊科, 蒿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 种子、根、茎均可繁殖。我国东北、华北、华中, 日本, 朝鲜均有野生种分布。

叶用枸杞, 别称大叶枸杞、枸杞菜、枸牙菜, 是枸杞中的一个叶片较大型的品种, 以嫩茎尖和叶片供蔬食, 学名Lycium chinense Mill., 为茄科枸杞属多年生灌木, 多作一年生绿叶蔬菜栽培。

2 食用价值

药食兼用蔬菜基本不施用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 食用安全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维生素、胡萝卜素及矿质元素含量一般高于普通栽培蔬菜。表1列出了4种药食兼用蔬菜与常见蔬菜白菜营养成分的比较。

由表1可知, 每100 g鲜质量;救心菜嫩芽中的蛋白质含量为2.00 g, 是白菜的7.7倍;救心菜芽中钙、铁、的含量远远高于白菜, 分别是白菜的350、320倍。可以看出, 救心菜是矿质元素的绝佳补给食物;救心菜中的粗纤维含量丰富, 均高于白菜。

3 药用价值

藤三七、柳蒿、救心菜和叶用枸杞根、果实、叶子等器官均可以人药, 是传统的中药药材, 在《神农百草经》《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这4种药食蔬菜的药用价值 (见表2) 。

4 经济效益

早春藤三七芽、柳蒿芽、救心菜及叶用枸杞非常紧俏, 价格较高。种植药食兼用蔬菜的成本主要有苗木、管理费、肥料等。以幼苗为例, 按照每667 m2种1 500株树苗计算, 分析这4种药食兼用蔬菜的投入成本及收益情况, 并与常见农作物玉米进行比较 (见表3) 。由表3可知, 种植藤三七、柳蒿、救心菜及叶用枸杞的成本均高于玉米, 分别是玉米的13.4, 11.5, 29.6, 6.9倍;获得的净收益依次是救心菜>藤三七>柳蒿>叶用枸杞>玉米, 救心菜是玉米的29.6倍。从收益率上来看 (收益率即净收益与总成本的比值) , 种植救心菜、藤三七、柳蒿、叶用枸杞及玉米的收益率分别是698%、247%、225%、132%、48%, 救心菜和藤三七较高, 玉米最低。

667 m2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种植救心菜、藤三七、柳蒿、叶用枸杞获得的经济效益比玉米高得多, 在成本或大棚设施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周年栽培救心菜, 其他药食兼用蔬菜可以安排茬口, 种一些常规蔬菜。

5 发展前景

藤三七、柳蒿、救心菜和叶用枸杞这4种药食两用蔬菜, 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 且种植经济效益显著。这药食两用蔬菜只需在元旦或春节前后采摘、病虫害害较较少少、、管管理理方方便便, , 目目前前在在南南京京市市、、上上海海市市以以及及山山东东省的某些餐厅中已经出现了救心菜、叶用枸杞、藤三七芽做的特色菜, 很受人欢迎。因此, 将救心菜、叶用枸杞、藤三七在南方农村进行推广种植, 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药食两用中药薏苡仁研究进展 篇3

关键词:薏苡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 (Coix lacryma-jobi L.) 的干燥成熟种仁,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其性甘味淡凉,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功效[1], 为卫生部2002年公布的87种药食两用的药物之一。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薏苡仁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现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1.1 脂肪酸及酯

1961年, 日本学者U kita等首次从薏苡仁中分离出薏苡仁酯, 它是薏苡仁的抗癌活性成分, 为黄色油状物, 是由一分子2, 3-丁二醇与两分子不饱和脂肪酸 (顺式十六烯酸和反式十八烯酸) 缩合而成的酯[2]。

1.2 甾醇类化合物

薏苡仁中含有多种甾醇类化合物, 目前报道过的有阿魏酰豆甾醇、阿魏酰菜子甾醇、芸苔甾醇、α、β-谷甾醇及豆甾醇[3]。

1.3 茚类化合物

Haruki Y[4]用制备HPLC分离纯化法从薏苡仁甲醇室温冷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indene类化合物。

1.4 三萜类化合物

Haruki Y[4]从薏苡仁中分离得到2个三萜类化合物:Friedelin和Isoarborinol。

1.5 多糖类化合物

目前从薏苡仁中得到的多糖类化合物有薏苡多糖A、B、C (Coixan A、B、C) , 中性葡聚糖1~7及酸性多糖CA-1和CA-2[5]。

1.6 营养成分

薏苡仁营养丰富, 含有钙、磷、镁、锌、锰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还含有丰富的精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2 药理活性

2.1 抗肿瘤作用

大量学者研究表明, 薏苡仁丙酮提取物有明显的抗小鼠H22腹水癌、肝癌HepG2、SMMC-7721[6]等作用。薏苡仁提取物现已广泛应用于胃癌、肺癌、肝癌、胰腺癌、鼻咽癌、乳腺癌等的治疗或辅助治疗。

2.2 免疫增强作用

从薏苡仁热水提取物分离得到的中性多糖葡聚糖混合物及酸性多糖Ⅱa-1, 2, 3, Ⅱb部分均显示有抗补体活性。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抗补体多糖CA-1和CA-2, 其分子中含8%~11%的蛋白质, 分子量分别为160 000和70 000。在低剂量时, CA-2比CA-1显示更强的抗补体活性。

2.3 降血糖作用

徐梓辉[7]从薏苡仁中分离提取得到薏苡多糖, 观察其对多种模型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 研究显示口服薏苡仁多糖对正常小鼠无明显降血糖作用。腹腔给予小鼠薏苡多糖, 当剂量为50mg·kg-1和100mg·kg-1时, 其能降低正常小鼠、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和肾上腺素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 且呈量效关系。

2.4 诱发排卵作用

顽固性无排卵症患者服用薏苡仁为主药的方剂后, 其下丘脑的机能显著改善。薏苡仁的提取物也可诱发金仓鼠排卵, 其促排卵的活性物质是阿魏酰豆甾醇和阿魏酰菜子甾醇。9∶1反式阿魏酰豆甾醇和反式阿魏酰菜子甾醇在200μg·d-1剂量时显示诱发金仓鼠排卵的作用[8]。

2.5 抗溃疡、止泻作用

薏苡仁75%醇提物能够抑制水浸应激性小鼠溃疡、盐酸性小鼠溃疡的形成, 但不抑制吲哚美辛-乙醇性小鼠溃疡的形成;可抑制番泻叶性小鼠腹泻, 但不抑制蓖麻油性小鼠腹泻;不抑制胃肠推进运动, 但能缓慢促进大鼠胆汁分泌[9]。

2.6 镇痛消炎作用

谭煌英[10]研究表明, 以薏苡仁油为主要成分的康莱特注射液具有镇痛作用, 可对疼痛相关细胞因子产生影响。

2.7 抗重度功能性痛经

张水恪[11]将100g薏苡仁洗净, 加水适量煎熬为稀汤, 给予痛经患者, 1日1次, 于月经前3天开始服用, 服到本周期痛经消失为止。用该法治疗重度功能性痛经26例, 观察其镇痛效果, 经序贯试验证明, 其显效率达90.0%, 显著优于消炎痛加皮下注射阿托品的治疗效果。

2.8 治疗扁平疣

于燕莉[12]用鲜生薏苡仁治疗扁平疣, 成人每日50~60g, 水煎服, 同时取薏苡仁粗粉用食醋调和成糊状敷患处, 治疗扁平疣44例, 总有效率96.0%。

2.9 治疗痤疮

赖乾兮[13]采用黄莲薏苡仁汤治疗青年痤疮200例, 一般服6~12剂后皮疹消退, 连服30剂, 基本治愈。

3 薏苡仁在食品中的应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薏米能“健脾益胃, 补肺清热, 去风渗湿。炊饭食, 治冷气。煎饮, 利小便热淋。”薏苡仁含蛋白质16.2%、脂肪4.6%、糖类79.2%, 自古就是补身药用佳品。近年来, 随着食疗保健观念的推广, 薏苡仁作为抗癌、美容食物, 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重视, 常用于制作各种粥类或养生滋补汤。

4 结语

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刺五加 篇4

刺五加入药最早见于我国古代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此书将五加列为上品。所谓上品是指无毒、无害, 久服可以轻身、延年益寿的中药。民间更有“宁得五加一把, 不用金玉满车”之说, 足见其口碑之盛。刺五加自古即被视为具有添精补髓及抗衰老作用的良药。在日本被称为虾夷五加, 在前苏联被称为西伯利亚人参。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称刺五加:以五叶交加者良, 故名五加, 又名五花;五加治风湿, 壮筋骨, 其功良深。又有“文章作酒, 能成其味, 以金买草, 不言其贵”之说, 对刺五加给予了很高的赞誉。

刺五加性温、味辛, 微苦, 无毒, 入脾、肾、心经。近代医学研究证明, 刺五加的药理作用特点与百草之王的人参基本相同, 具有调节机体紊乱, 使之趋于正常的功能。具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 较人参显著, 并能明显地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补中、益精、强意志、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化瘀、健胃利尿等功能。久服可轻身耐劳、益寿延年。在人类漫游太空的行动中, 有一种中药伴随着宇航员登上了月球, 这种中药便是刺五加。据报道, 1979年9月, 前苏联在丘拉坦地区发射了“礼炮六号”宇宙飞船, 二名宇航员奇迹般地创造了连续飞行175天的最高纪录, 这使得美国宇航员创造的84天纪录相形见绌。事后据可靠人士透露, 苏联宇航员创造奇迹的秘密就在于, 工作人员除了享有70多种专用食品外, 每天早晨还要加服4毫升“棕红流浸膏”, 这种流浸膏有显著增加人体对各种信号的识别能力, 提高身体耐受能力, 保持清晰思维的作用。而这种“棕红流浸膏”就是刺五加制剂。

刺五加之所以有这样神奇的功效, 就在于它含有重要的有效成分——刺五加苷, 能够刺激精神, 激发身体活力。大量的关于刺五加的科学实验已经证明, 其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 增强持久力, 提高机敏度和学习能力。除了刺五加苷之外, 刺五加的茎皮中还含有类黄酮, 是刺五加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能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并有轻度减慢心率, 抑制心脏收缩力的作用。叶柄中含有多糖, 是刺五加中另一类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药理实验证明, 刺五加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等作用。刺五加叶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的7种, 其中亮氨酸和缬氨酸含量较高。另外还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其中铁和锰含量最高。刺五加的养生保健功效已经被大量的科学实验所证实。刺五加是病后康复, 工作紧张或生活压力大, 慢性疾病导致身体虚弱的人群,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 以及那些需要达到生理和心理机能高峰的人群中非常受欢迎的自我康复保健药物。目前, 有相当数量的报道指出, 其具有显著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恢复非正常低血压, 改善循环系统, 使紊乱的糖脂代谢正常化, 改善肝部、睾丸、骨密度和人体其他重要器官的合成代谢的功效。

刺五加是辽东山区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 混身都是宝, 除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之外, 其嫩茎叶还可以食用, 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 同时兼有一定保健功效。可凉拌、可炒食、可煲汤, 每年春季5月山野菜大量上市时, 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品尝。

关于刺五加的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典籍和民间都有大量记述, 这里不妨选取一些比较简单实用的效方, 供大家参考。

1.汤剂

取刺五加9~15克, 水煎服。具有补气、健脾、安神、强筋骨、缓解疲劳等功效。每日一剂, 常服可益气强身, 延缓衰老。为改善口感, 煎好后可加入冰糖适量。

2.刺五加茶

取刺五加10~15克, 用开水冲泡, 加盖焖1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每日1~2次, 饭后代茶饮, 有益气健脾、增强记忆, 提高学习能力, 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

3.刺五加五味茶

刺五加10克, 五味子5克。将刺五加、五味子放入茶杯内, 冲入沸水, 加盖焖15分钟即可, 每天晚饭后代茶饮, 随冲随饮。可反复冲泡2~3次。其功效:补肾强志, 养心安神。适用于腰膝酸痛, 神疲乏力, 失眠健忘, 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经现代研究发现, 刺五加含有刺五加苷、左旋芝麻素、多糖等。有较好的抗疲劳及滋补强壮作用。能增强体力或智力, 提高工作效率, 并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用。该茶配以具有养心益智的五味子, 有较好的益智强心, 养心安神之功效。

4.刺五加红枣茶

刺五加10克, 红枣2个, 用刀切开, 倒入沸水后, 加盖焖15分钟, 每日饭后代茶饮。此茶能调整脏腑气血功能, 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使皮肤获得充足的营养, 从而达到润五脏、悦颜色之目的。经常饮用此茶, 能使人面色红润, 有显著的美容养颜功效。

5.刺五加酒

刺五加50克, 枸杞15克, 冰糖适量, 纯粮酒500克, 用玻璃瓶盛装, 加盖封严, 浸泡15天后即可饮用, 每日1次, 每次饮20克左右。此酒无副作用, 久服而不伤人, 具有舒经活血、驱寒除湿、轻身益气、延缓衰老的作用。

6.刺五加泡脚

刺五加根或茎15~20克, 水适量, 煎煮10分钟后, 温度适宜时泡脚。具有舒经通络, 驱风除湿, 补肾安眠的功效。本法老少皆宜, 四季可用, 无任何付作用, 须长期坚持才有效果。

当今时代,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对刺五加药理作用的研究已经到了细胞和分子水平。除了上面介绍的一些医家和民间常用方法外, 像刺五加片、刺五加注射液、脑心血通、养生素等许多以刺五加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已经上市, 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衰弱、糖尿病、动脉硬化、风湿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更广泛地用于滋补强壮及营养预防药物。小小刺五加, 必将为调整人们的亚健康状态, 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

链接

本溪县成为“中国刺五加之乡”

近年来在刺五加种植及生产上所具备的规模、技术、品牌、效益等方面的显赫声名, 今年8月, 中国经济林协会专家经过实地考察, 最终命名本溪满族自治县为“中国刺五加之乡”。

刺五加是“北药”的重要品种之一。现在刺五加的种植已遍布该县各个乡镇, 有的发展林地刺五加, 有的发展平地刺五加, 还有的农民利用庭院栽植刺五加, 更有的致力于发展复合林地经济, 探索出了林药、果药、药菜间作等多种栽种模式。在全县400多万亩有林地上, 已有60万亩生长着刺五加, 年产量达2万吨。随着刺五加生产在农民致富过程中作用的突显, 本溪县委、县政府也因势利导, 从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出发, 每年都整合涉农资金1000多万元, 对发展刺五加等林下经济项目给予扶持和补贴。同时, 在林业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 县里还相继成立了兴连、永和、万利、森桦等6家刺五加种植专业合作社, 吸收了400多名会员, 辐射带动农户1.1万户。仅去年, 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就达到1.3万元, 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32%。

为强大刺五加产业的“生命力”, 扩大产业影响力, 近年来本溪县又着重引导刺五加产业走向深加工。以刺五加为主导的产业链已创下年产值10.2亿元的佳绩, 并打造出了“华本”、“怡香碧”、“燕宝”等一批深受市场欢迎、消费者认可的刺五加品牌。

上一篇:新时期林业发展的建议下一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