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鉴别

2024-10-14

X线鉴别(共12篇)

X线鉴别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结有益经验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糖尿病足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全30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以及X线影像学表现, 总结X线对糖尿病足的诊断及鉴别价值。结果 全30例患者中, 共检出骨质疏松30例, 软组织病变29例, 骨干变细12例, 骨膜反应增生16例, 退行性骨关节病8例, 骨质吸收与破坏18例, 神经性营养关节病3例, 骨骼重建5例。结论在糖尿病足诊断中, X线影像学检查可显示患者的骨质损害情况,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病理改变情况进行反映, 且操作简便、成本较低, 具有糖尿病足临床诊断意义, 但诊断时必须密切结合临床。

关键词:糖尿病足,X线影像,鉴别与诊断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很可能诱发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反复感染等并发症, 糖尿病足就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比较严重的一种[1]。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为 :糖尿病性血管或神经病变引起的患者下肢异常改变 (如感染、溃疡组织破坏) , 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伤害, 严重者甚至会残疾、昏迷和过早死亡[2]。该研究将该院诊治的30例糖尿病足患者纳为研究对象, 进行X限诊断及鉴别, 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对象选取:选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该院收诊治的3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 男性患者18例 , 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54~72岁分布不等, 平均年龄 (58.5±3.5) 岁。2病程、病情分布:全30例研究对象中, 糖尿病病程最短5年, 最长22年, 平均病程 (8.9±2.4) 年, 皆为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病程最短3个月, 最长38个月, 平均足部病程 (12.8±2.4) 个月。3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足临床诊断标准, 30例患者皆有不同程度的足部麻木、感觉迟钝、局部感染肿胀或溃疡等临床表现。

1.2 检 查方法

1诊断器材:在本次研究中, 全30例研究对象皆采用友通E-com3000直接数字化X线摄像机 ;2检查操作 :全30例患者皆采取常规足正斜位X片拍摄, 为更有效的观察患者软组织改变, 该院对X线影像予以组织均衡技术后期处理。

1.3 统计方法

在该研究中, 患者X线检查结果中共检出骨质疏松、骨干变细、骨膜反应增生、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吸收与破坏、神经性营养关节病、骨骼重建、软组织例数记为原始记录, 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分析价值。

2 结果

在检查对象中, X线影像显示:骨质疏松30例, 表现为为足跗骨、趾骨骨质疏松;软组织病变29例, 表现为足趾软组织的肿胀现象;骨干变细12例, 表现为为足趾骨骨干、跖骨骨干较正常者变细;骨膜反应增生16例, 表现为为跖骨或 (和) 趾骨存有一定程度的平滑型骨膜反应;退行性骨关节病8例, 表现为跖趾骨关节的间隙变小, 关节面出现骨赘;吸收与破坏18例, 关节面的骨质损坏或凸起;神经性营养关节病3例, 表现为跖趾关节面轮廓不规则;骨骼重建5例, 主要表现为吸收损坏区域的修复和重建。

3 讨论

3.1 X 线 表现与 糖尿病 足 临床的关 系

从整体而言, X线对糖尿病足的诊断主要体现两大方面:一是患者足部骨骼的表现;二是患者足部软组织的表现。其中, 骨骼表现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干萎缩、骨质破坏、骨质吸收、退行性骨关节炎以及神经性营养关节病等几大方面[3]。1在该组3例患者中, X线检查显示, 有骨质疏松30例, 所有患者皆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表现为患者的单足或双足跗骨、趾骨骨质疏松, 表现为骨小梁纤细, 皮质变薄。2骨质吸收与破坏18例, 主要为关节面的骨质吸收损坏, 骨质吸收患者关节面向凸起锥状发展, 骨质破坏者表现为骨关节出现骨质缺损区域, 较严重者跖趾关节破坏不 可见。3骨干变细12例 , 主要表现为 患者左足 和 (或 ) 右足趾骨骨干、跖骨骨干较正常者变细 , 最为明显的变化区为近节趾骨。4退行性骨关节病8例, 主要表现为患者单个或多个跖趾骨关节的间隙变小, 关节面出现唇状、刺状骨赘。5神经性营养关节病3例, 主要表现为第一或第二跖趾关节面轮廓不规则严重者可观察到关节面区域存在碎裂的骨片。6骨膜增生反应例, 主要表现为跖骨或 (和) 趾骨存有一定程度的平滑型骨膜反应。7骨骼重建4例, 4例患者皆为经治疗控制后, 本已被破坏和吸收的骨区的修复和好转。其次, 软组织病变。本组患者中软组织病变29例, 主要表现为检测对象的左足和 (或) 右足部软组织的肿胀现象, 表现最为明显区域为足趾, 部分患者的X线影响能够观察到含气征, 少数患者表现出双管征足部血管钙化现象。

3.2 X 线 鉴别 诊断

在疾病的诊断中, 需诊断人员严格观察以区分其他原因所致的足部病变, 为接下来的针对性、有效性治疗提供参考[4]。临床上需要与糖尿病足鉴别的骨关节病变主要有足坏疽或神经性骨关节病变, 糖尿病足主要合并感染及湿性坏疽为主, 而非干性坏疽非糖尿病足 如梅毒麻风 等的骨部病 变一般先从关 节的破坏开始, 而该病引发的骨部病变则先从骨端进行, 对患者的骨破坏也更为严重。此外, 对于风湿性、痛风性关节炎以及化脓性骨髓炎等骨部病变而言, 其临床表现与糖尿病足的差异非常明显, 此外还可考虑患者既往病史等进行鉴别。综上所述, 在糖尿病足诊断中, X线影像学检查可显示患者的骨质损害情况,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病理改变情况进行反应, 且操作简便、成本较低, 具有糖尿病足临床诊断意义, 但诊断时必须密切结合临床。

参考文献

[1]任忠怀.29例糖尿病足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J].重庆医学, 2009 (14) :1455-1456.

[2]周鹏.糖尿病足的X线诊断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 (7) :778-779.

[3]许宏伟.糖尿病足X线诊断及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 2011 (1) :148, 151.

[4]张富军, 郑雷, 杨东奎.糖尿病足的X线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1) :115-116.

X线鉴别 篇2

规范的x线诊断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般项目、标题及副标、叙述、诊断意见或印象、签名。

1、一般项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线号、检查和报告日期、住院或门诊号、申请科室、病案号、床位号等;

2、标题及副标:投照部位及位置、检查方法;照片序列、×线片尺寸张数;

3、叙述:应在全面观察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重要性次序描述x线所见,与诊断有关的阴性结果应加以说明,复查时应与原片进行对比,必要时附简明示意图;

4、诊断意见:应以X线表现为依据,结合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合乎客观的诊断结论。一般分为肯定性诊断、否定性诊断、可能性诊断及征像性诊断。对后两种诊断,可以建议行其它方法进一步检查;

5、签名,签名必须清晰工整,实习、进修人员需经带教老师签审后方可发报告。书写报告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字迹端正,对少见或疑难病例可进行集体阅片,并作好登记及追踪手术病理结果。

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

1、在科主任领导下,科室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2、建立设备档案,对各种设备的原始资料(包括说明书、线路图、数据等)必须妥善保管,严格执行“三定两严”,3、每日工作前,用干布对机器进行一次清洁工作;

4、要经常注意控制台面的各调节器位置是否松动、移位:

5、曝光时应密切注意各仪表的指示、显示情况,注意有无异常响声;

6、检查床要保持清洁干燥,在胃肠检查、摄片、血管造影时,如有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渍要及时清除,以免对机器造成损害;

7、经常检查机器各部件间固定螺丝、螺母、销钉有无松动现象,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8、机房要保持清洁、干燥。有特殊要求的机房要保持恒温。每日下班前打扫室内卫生,关闭机器电源,关好机房门窗;

9、定期对机房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血管造影机房。患者常接触的部件或传染病患者接触的部件,应在检查后作清洁消毒处理;

10、严禁在机房吸烟、进食、打手机,禁止将水杯放于操作台;

11、发现机器故障要及时向上级技师及科主任汇报。

X线投照步骤及注意事项

1、仔细阅读申请单,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明确检查部位和目的要求;

2、确定投照位置,放置好照片标记;

3、做好投照前的准备,除去影响投照部位的衣物,腹部摄影应当清洁灌肠;

4、摆好投照位置,病人肢体放置力求稳定舒适,选择适当的焦——片距,对好中心线;

5、根据投照肢体厚度及患者的年龄、体重情况,选择适当的投照条件;

6、根据投照部位合理选择滤线器和其它滤线设备。

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放射性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护病人与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内发生的放射事故控制工作。

三、本预案引用的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放射事故管理条理》

4、《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

5、《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四、基本情况

我院放射科有放射线装置3台,主要用于医院医疗照射,放射性泄漏是相当危险的,重要的。一定照射剂量会直接造成人体的严重伤害甚至死亡。因此对放射源的管理是非常重要

五、放射事故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1、医院成立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医院院长 副组长:分管医技、安全的副院长 小组成员:医务科、后勤部、工会、财务信息部、放射科等部门的负责人。

2、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小组职责:

(1)批准现场抢救方案;(2)组织协调现场的抢救工作;(3)向上级组织汇报事故抢救进展情况;(4)与其他单位联系抢救需求;(5)组织医院放射事故应急救援演练;(6)监督检查二及单位应急救援演练情况。

六、建立现场事故应急处理专业组及其职责

1、放射事故控制组:由医务科、后勤保障部、院办、放射科相关人员组成。放射事故的控制,指导放射事故现场调查和处理、放射防护和防护管理等。全面掌握放射事故的概况、经过、原因、处理情况,起草放射事故预防、控制的相关文件督导落实。

2、放射伤害治疗组:由医院相关人员组成。负责组织放射事故的人员抢救治疗工作,组织协调医疗机构收治放射事故病人。

3、放射事故专家组:由医务科、内科、皮肤科、环保部门等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对放射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等进行评估,判定放射事故的级别。

七、放射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1、接警

(1)放射事故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我院放射科为责任报告单位,其科室主任和设备使用人为责任报告人。

(2)放射事故的报告时限和程序:发生或发现放射事故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要立即向医院办公室报告,院办在30分钟内向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小组汇报,小组根据情况向区、市卫生局汇报。

(3)放射事故必须报告的内容:事故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影响、报告联系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尽可能报告的内容:事故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等。

2、响应级别确定

医院放射事故专家组根据放射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判定放射事故的级别,并向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小组提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的意见。放射事故预警分级:一般事故、严重事故、重大事故。(判断标准略)。

3、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启动

经放射事故专家组判断属于一般事故的,由事故发生单位启动放射事故应急预案。经专家组建议,事故应急处理小组批准启动本预案时,各相关人员根据职责进入应急工作状态。

4、救援行动

应急处理工作应根据本预案规定的程序,科学有序地进行,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及时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1)放射事故单位的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采取措施,控制危害蔓延扩大。

(2)立即停止事故现场人员的作业行为,并撤离到安全地点。(3)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小组、专家组到达现场后,根据事故情况,研究、制定、批准事故抢救方案,明确现场指挥员,开展事故抢救工作。

(4)放射事故控制组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划定安全范围,指导、协助事故单位人员控制放射源,防止继续危害。

(5)放射伤害治疗组全力抢救医治遭受或可能遭受放射危害人员,并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应急健康检查或医疗观察。

(6)放射事故控制组要组织放射卫生监督人员深入事故现场调查事故发生情况,查明事故原因,提出防治对策;组织放射卫生检验技术人员深入事故现场,对现场的放射强度进行检测,查明原因,为处理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7)普及防护知识。针对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开展心理应急和危机干预工作。

5、扩大应急

对重大事故要立即申请地方政府或上级机关给予帮助或增援。

6、应急恢复

根据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进展和放射事故专家组的评估建议,事故得到控制,事故条件消失,可以解除警戒。

7、应急结束。

八、应急保障。(略)

放射科非医疗安全事故处理预案

为了保证科室日常工作正常运行,保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人身安全,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我科实际,现特制定放射科非医疗安全事故处理预案,内容如下:

1、我科各岗位人员上班前,应仔细检查室内所有电源开关、机器设备运行情况,并判断是否满足病人检诊要求,并作好相关记录。

2、当发现工作场所内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以便安排相关人员及时排除隐患。

3、工作人员在检查过程中,若出现病人触电、机器部件脱落压伤等情况时,工作人员应沉着冷静,迅速切断电源、停止检查操作,去除危害因素,对患者进行相关医学初步处理,同时将情况上报科主任、医院办公室,以便安排相关医务人员对受伤害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处理。

4、在进行事故处理的同时,科室客户管理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维护现场次序,对患者家属及周围病员做好解释、安慰等相关思想工作,以便科室工作能尽快恢复正常运行,减少事故影响。

5、科主任积极与处理患者的医务人员、上级领导沟通交流,掌握患者治疗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检查服务,与医务科一起作好事故后处理工作。

6、科主任组织科室人员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与后勤相关人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提出持续改进、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

对特殊阳性及阴性的审核及更正报告制度

1、科内各人员在病例(包括各种影像检查)的影像诊断中,若见到特殊的阳性及阴性发现,应作好登记,并经早上读片或其他集体读片后,由科主任或主管医师审核或更正后方可签发报告。

2、夜间或节假日值班时发现特殊的阳性及阴性结果可由本科诊断医师出临时报告,并留下患者的联系电话及地址,第二天由上级医师审核后联系患者收回临时报告并发正式报告。

关于认真书写规范合格的x线诊断报告的要求

X线诊断报告是X线检查工作的全部资料和意见的慨括,也是X线会诊者向临床医师的回答,系医学的重要记载,对病员诊治起重要作用。

报告书的任务是如实的提出某个部位经某种X线检查所揭示的病理现象,并对它作适当解释,使病情清楚,以利于进一步处理。

x线诊断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如下:

一、一般记载: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X线片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胶片规格大小,必须认真填明,注意核对。

二、检查部位、范围、方法与过程:检查部位应为解剖部位,范围列出。选择的方法是平片或造影,各种检查程序(如造影时间选择、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注射方法等)应详细记录。

三、x线发现:经过全面观察所描述的内容,如病变的形状、数目、大小、位置、密度、结构、边缘与周围的关系、以及形态、机能、结构的变化等,用文字来构成疾病的形象图案。对于x线发现需作正确解释,把异常影像翻成病理现象,并要综合分析判断与推理,将各个个别病理现象统一成一一整体,成一病理全貌’要与其他临床资料如病史、体征等作综合分析,最后作出判断,在这一认识过程中,应严守客观事实本身的发现,避免主观臆断、牵强附会。

四、结论与讨论:结论是报告者对整个检查的总结,即X线诊断意见应包括疾病的名称、解剖部位、病变范围、病变的主要 阶段、并发与加杂症,同时要说明重要的正常部份。X线诊断一般需分三种情况:

1、肯定性诊断,经过X线检查,发现有特征性的病症,如骨折或胸等。

2、否定性诊断,经过X线检查,排除了某些疾病,如心肺正常。

3、可能性诊断,经过X线检查,发现某些异常病症,但目前根 据X线综合分析尚不能判断其性质,需写出其可能性供临床参考。讨论是指在结论之后对于某些X线发现或全部资料作病原问题的探讨,在某些疑难病例上有责任提出讨论,但必须以本专业事实为依据。

五、建议:对本病诊断上欲求进一步确定或排除某些情况,可作诊断方法的建议,其办法必须了解其具体特征,适宜采用。如查痰、随访、复查、病理检查等。

六、解与索引:诊断报告一般不作要求。

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

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的标准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人体各部位影像 质量标准,二是标准照片遵守的一般准则。一.人体各部位影像质量标准(一)诊断质量要求

1.影像标准:影像标准系指在X线照片上能看到一些主要的解剖结构和细节,并且用可见程度来表征其性质。可见程度分为三级,定义如下:

(1)隐约可见:解剖学结构可探知,但细节未显示,即特征可见。(2)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可见,但不能清晰地辨认,即为细节显示。

(3)清晰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能清晰的辨认,即为细节清晰。以上规定的解剖学结构和细节能在照片上看到,其条件取决于两个方面:有些标准内容由病人与检查医生相互合作和正确的体位设计所决定;另一是,此标准内容反映影像设备的技术性能及其质量。对于这些标准的判断,采用放射学者的主观视觉方法进行。2.重要的影像细节:最小可辨认细节的极限尺寸,作为影像质量定量的评价。这些细节可能是正常的解剖学细节,亦可能是病理性的。

(二)体位显示标准

以相应的标准摄影体位的影像质量标准为依据。(三)技术条件

摄影技术参数要求,是符合合理的组合。

(四)受检者剂量水平每一种选定摄影部位和体位的受检者剂量水平。

该指标是以成年健康人标准型所需的体表人射剂量参考值。(五)照片特定点的密度范围

密度是构成影像的基础,对比度是影像形成的本质。设定的不同部位特定点的密度范围,作为定量评价照片质量标准的参考值。

二.标准照片必须遵守的一般准则

该准则适用于对人体各部位影像质量的评价。1.照片能够满足临床的诊断(学)要求。

2.照片影像中的注释完整、齐全、无误。包括检查日期、影像序号、定位标志及单位名称等。

3.无任何技术操作缺陷。包括无划伤、无污染、无粘片、无脱膜、无指痕、无漏光、无静电及伪影等。

4.用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四周略小于暗盒尺寸5 mm)。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6.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加以屏蔽。7.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之间。

放射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 疑难病例讨论是医院、科室在职教育、科内学习的重要形式和内容,进修、实习人员必须参加。

2.科室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疑难病例讨论会,科内人员必须 参加,也可以邀请临床及相关辅助科室人员参加。

3.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应充分发表意见,全面分析,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4.凡疑难病例讨论时,必须事先作好准备,由主治医师将有关材料收集并加与整理后,作出讨论摘要,尽可能发给参加讨论人员,预做发言准备。

5.有争议、原因不明的特殊病例,由科主任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视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

6.疑难病例讨论的记录应该做到及时,意见及结论应在专册中记录,应妥善保管以备查。

放射科值班、交接班制度

1、本科人员轮流值班、交接班,实行24小时值班 制度。

2、值班人员每天应按时交接班,坚守岗位,不得离岗。

3、值班人员负责急诊检查和书写报告,对急诊病人随到随诊,不得延误或推诿。

4、出湿片报告应注明时间,对危重病人的检查应主动与临床医生商量配合,待病情经抢救稳定后才能进行检查。

5、值班人员负责全科的安全保卫,物资管理、清洁卫生和等,待交接班后方可离科休息。

放射科科教管理制度

一、全科人员应在科主任的主持下,=积极参加科内、院内举行的继教培训,“三基三严”培训,参学率应达90%以上。

二、科内人员参加继教、三基三严培训,按参加次数与考核情况给予了一定的学分,作用年终考核、评优的指标之一。

三、科室积极支持,鼓励科内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对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评估,给予主研人员及协同人员一定的奖励。

四、科内人员应团结协作,做好本科内的教学、科研工作,鼓励发表有价值的论文,按发表级别,给予不同的奖励。

放射科临床随访与影像诊断符合率登记制度

l、为了不断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我科对具有教学价值和特殊疑难的病例,指定专人(客户管理组成员)进行登记及临床随访追踪工作。

2、密切配合临床对手术或经临床证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提高业务水平。

3、对手术或经病理证实,具有科学价值的病例实行分系统、分类登记,以便教学科研等使用。

4、对放射诊断医师的影像报告,由客户管理组成员轮流、定期、主动到各临床科室了解与临床诊断符合情况,并作好分析讨论及登记工作,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科室人员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放射科与临床沟通、征求意见的制度

1、为了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影像检查服务,及时了解临床对放射科工作的满意程度和业务需求,放射科建立临床沟通、征求意见制度。

2、科主任利用院周会或定期到临床科室与临床科室主任、医师接触沟通交流,了解临床对放射科工作的满意程度和业务需求,将发现的问题带回到科内研究解决。

3、放射科各专业组组长要经常与临床联系,互相沟通,及时了解临床对影像技术与诊断工作的需求,以及临床对影像科工作内容、工作质量的满意程度。对工作中出现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改进。

4、放射科各诊断医师对疑难、少见病例要与临床相关医师讨论、沟通,并作好临床随访追踪工作。

放射科影像资料使用流程:

当前住院患者借片:(1)由经管医师填写借片单;

(2)由医师亲自或患者家属持借片单到放射科登记室借片;(3)资料管理员根据借片单,将相应X线片借给医师/患者家属;(4)资料管理员做好借片登记,并保管好借片单;

(5)医师使用完X线片后,亲自到放射科登记室归还胶片,并注销登记记录,取会借片单;

(6)资料管理员将归还的X线片放回原位。

门诊或既往住院患者借片:

(1)借片人(患者或家属)持身份证或相关单位的公函/证明到放射科登记室申请借片;

(2)资料管理员检查证件;

(3)借片人填写借片条,并交纳50-100元/张的押金:将借片条与押金交于资料管理员;

(4)资料管理员写好押金收条后交于借片人,并做好借片登记;(6)借片人使用完X线片后,按规定期限到放射科归还胶片,领回押金,注销借片登记。

(7)资料管理员将归还的X线片放回原位。

放射科与临床科室联系与交流渠道 放射科要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与交流,只有密切联系临床,才

能作出更准确的影像诊断报告。具体联系与交流渠道有:

一、院周会交流。可将有关意见与建议提到定期召开的院周会上,由主管临床或医技的副院长向全院中层干部传达说明。

二、医务科组织的临床医技科主任联系会交流,是与临床各科室联系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既方便直接又容易快速显效。

三、临床医技病理讨论会。着重加强业务水平的提高,通过病例讨论弄清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影像的病理基础。

四、与临床科室随时沟通,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向专业组长及科主任汇报,随时与临床科室有关人员(主管医师)取得联系,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放射科病人转诊制度

1、病员在我科检诊时,若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而因设备条件因素我科不能提供相应服务时,经病人家属同意,可以转诊到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或市中心医院检查。

2、因科内设备故障、检查维修、停电等原因无法正常工作,病人急需放射检查时,可以转诊到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或市中心医院检查。

3、符合以上及其他转诊条件的病人,报告科主任同意后方可转诊。

4、对转诊的病人,科内客户管理员应做好病人一般情况、转诊原因、转诊检查结果的登记工作。

放射科

2006年3月

常规摄片操作与机器保养规则

一、作好摄片前准备工作。

二、合上电闸,调节电源电压在220伏以上。

三、呼唤病员进入摄片室。

四、仔细阅读摄片会诊单,核对病员姓名、.年龄、性别、科别、x片号、检查目的,摄片部位与投照位置,上述各点准确无误后,患者作好一切检查前的准备,包括脱去外衣,取出衣袋内各种物品清除发夹、膏钓等。

五、选择合适大小的片闸,置于检查台上或托盘上,贴上铅号码,摆好体位,选用合适的遮线筒,对准中心线。

六、选用最佳摄片条件,包括毫安、时间、千伏、滤线器、焦点,然后曝光(注意胸腹部器时摄片时,应嘱病人闭住气,再曝光)。

七、每个患者摄片完毕,操作人员应签名和记录摄片条件,对特检或重要摄片,应嘱患者等待片刻,待观察湿片合格后方可叫病人离开。

八、下班时,将各旋钮退到最低档位,然后关掉电闸。

仪器设备使用、保管、维修制度

1、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由有关领导指定专人保管使用。未经批准使用人员,不得擅自动用仪器设备。

2、使用者必须了解仪器设备情况,熟悉该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操作步骤和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使用记录。

3、在使用中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科主任,查找原因,排除故障,听候处置。

4、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妥善保管好使用说明和有关资料。

5、对仪器设备定期校验和维护。保存好校检证书,作好维修记录,以备查考。

6、仪器设备应设有“合格”、“准用“、“停用”、等状态标志。

7、仪器设备应固定位置存放,不得随意搬动。

8、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白动用仪器设备。

X线放射卫生防护安全制度

为了加强X射线(放射诊断设备、模拟定位机和放射治疗的直线加速器)卫生防护管理工作,确保病人、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防止发生放射性事故,特制定如下制度:

1.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证,才能从事放射性工作。2.从事放射线的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工作技能、操作技术及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和法规。熟悉所管辖的机器、设备的性能,经常保养维修,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在进行放射性诊断,放射性治疗前,必须检查机房门口的连锁安全指示灯亮不亮,X线管头窗口处装有的铝过滤板、投照指示灯是否齐全,如有缺失,应立即补换。

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核对被照射病员的姓名、部位、剂量,防止超剂量照射所造成的事故,对被照射病员的敏感部位(如眼睛、甲状腺、性腺等)及正常组织,使用含铅的胶衣服、围裙、胶板、眼罩等进行屏障。

5.从事放射线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问应按规定穿戴含铅的防护用品。

放射科医学影像报告审核签字制度

一、日常报告签发制度:日常报告均需要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进行签发。

二、部分疑难病例(包括各种影像检查)的影像诊断,需经早上读片或其他集体读片后,由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最终确定方可签发报告。

三、夜间的急诊报告可由本科诊断医师出临时报告,并留下患者的联系电话及地址,第二天由上级医师审核后联系患者收回临时报告并发正式报告。

四、进修医师及实习医师无单独发报告的资格。

放射科紧急医疗意外事件处理流程

当患者或其他人员在放射科工作区内发生诸如心脏骤停等紧急医疗意外时,我科在班工作人员应积极采取必要措施,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1、根据患者病情实施相关医疗处置。

2、立即通知急诊科医护人员到现场实施救助;

3、如遇呼吸困难需气管插管者,立即通知麻醉科医务人员到现场实施操作;

4、当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主持实施急救时,我科在班人员应密切配合、积极协调,给予必要的帮助,同时报知科室负责人;

5、当患者病情稳定时,协助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将患者移送至相关科室继续观察治疗;

6、做好事件过程记录,分析事件发生原因,积极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不足之处。

医学影像报告二级审核制度

一、日常报告签发制度:日常报告均需要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进行签发。

二、部分疑难病历(包括各种影像检查)图像诊断,需经早读片或其他集体读片后,由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最终确定方可签发报告。

三、夜间的急诊报告可由本院住院医师单独发出,但需要留下患者的联系电话及地址,第二天由上级医师审核如有遗漏则联系患者收回原报告再发更正报告。

四、进修医师及实习医师无单独发报告的资格。

放射防护和保健制度

l、放射科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防护规定,避免不必要的照射。防护的基本规则是:缩短时间、增加距离和使用屏蔽;

2、防护物(如基础建筑、铅玻璃、铅屏、铅围裙、铅领、铅手套、铅玻璃眼镜等)应具有所使用射线能量相适应的防护性能。易损坏防护物,应及时检查更新;

3、透视下肠套叠复位、骨折复位、示教、插管、取异物等,超过允许剂量的操作,须慎重执行,尽量减少曝光时间;

4、不必要的×线检查应尽量避免;

5、对婴幼儿的透视或摄片,应尽量减少使用;

6、孕妇,特别是妊娠3个月以内,不得轻易使用×线检查;

7、年龄不足18岁者,不应参加放射工作;

8、准备参加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体检,不适应者不得参加放射工作;

9、对放射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建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档案,随工作调动转移;

10、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劳保措施,应按照劳动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现行规定执行。

(九)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工作人员:

l、工作时,必须穿着工作衣、帽、佩带胸牌。接触病人和进行呼吸道感染标本检验,分离接种细菌时,必须戴口罩。

2、工作衣袋内不许放食物、香烟、手帕等个人用物。不得穿着工作衣、帽进入手术室,食堂或上街、工作衣、帽、口罩应与私人衣服分开放置。

3、工作帽、口罩洗涤前必须先煮沸消毒20一30分钟,或用7‰消洗灵浸泡20分钟后再行洗涤。工作衣统一送洗浆房消毒处理。

4、凡遇下列情况时,双手须浸泡在5%。消洗灵中消毒3--5分钟后,再用肥皂,流水仔细洗刷。

①检验标本污染手时;

②日常工作告一一段落时;

③在传染病区或对病人,实验动物采集 标本后;

④工作结束离室前。

5、工作人员在进行检验工作时间内,不可吸烟,进食或用手擦摸面部。

6、工作人员私人用物,如笔、笔记本、书报杂志等不可任意放置于检验工作台上。

环境消毒:

l、室内经常保持卫生,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

2、检验桌每日工作结束后用l%消洗灵揩洗,如揩布污染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3、室内地面每日用7%消洗灵擦一次。门窗每周须揩擦一次。

4、细菌培养无菌室,不得无故进入,室内清洁换气后,紫外光灯消毒30--60分钟后使用,每周必须用加热乳酸烟雾消毒一次,每月甲醛熏气消毒一次。

检验用具消毒:

1、手指采血针严格作到“一人一针”,用后集中于消毒容器内,高压灭菌后方可洗涤及消毒备用。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后应集中销毁。

2、注射器采静脉血严格作到一律采用“一次性空针”,用后以7%消洗灵浸泡后统一处理。

3、一般吸管、标本、瓶、玻片、试管等检验用具使用后以7%消洗灵浸泡5分钟或煮沸30分钟后方可洗涤,干燥备用。

4、细菌培养用过的玻璃器具,须经高压15磅30分钟灭菌后方可洗涤,灭菌备用。

5、凡疑为梭状芽胞杆菌污染的标本及检验用物,只能采用高压灭菌15磅30分钟处理。

6、孵育箱、冰箱、水箱、离心机、试管架、铁筐及动物用品,每周用1%消洗灵擦试一次。如被标本污染,立即用7%消洗灵消毒10分钟。

7、检验用冰箱内不能存放任何食物,并注意疫苗以及治疗药物等的分开存放。

污物处理:

1、检验后的标本,如粪、痰等集中于消毒桶内然后焚烧处理。

2、液体标本:如尿、血等以10%消洗灵消毒10分钟后再处理。

(十)检验药品保管制度

1、检验室所用的药品,应由熟悉药品性能的工作人员或各室负责人进行药品请购、领用、登记、保管等工作。

2、强氧化剂、易燃品、爆炸品,腐蚀剂等必须集中上锁保管,剧毒药放入保险柜中,由专人负责,用后记录,使用人与保管人双签字。

3、药品柜附近放置CO2灭火机等防火设备。

4、药品柜定期检查,注意门锁是否牢固,药瓶有无破损,药品是否变质等,如有上述问题发生,则调查原因,检查责任,吸取教训从速采取措施改进。

5、检验室常用的有害药品:毒药:氰化钾、氰化钠、升汞、草酸钠、亚砷酸、a萘胺、萘胺、溴及亚砷钠等。爆炸品:苦味酸、苦味酸钠、乙炔银、乙炔汞、三硝基苯、硝酸银、过氯酸等。易烧品:乙醚、二甲苯、火棉胶、甲醇、丙酮、乙酸乙脂、乙酸戊脂、丁醇、戊醇、水杨醛、辛醇、糖醛、吡啶、乙醇、酚、甲苯、呋嗝、石油醚、二氧六环等。固体易燃品:金属钠、金属钾、金属钙、电石、锌粉、乙醇钠、五氧化磷、三氧化锑、樟脑、萘胺、低压硫酸钠。能形成爆炸性的氧化剂:发烟硝酸、过氧化氢、苯甲酸、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钙、过氧化镁、过氯酸、过氧酸钾、录酸钾、氯酸钠、铬酸硝酸钾、臭氧、过硫酸甲等。能助燃的氧化剂:硝酸、发烟硫酸、次氯酸钠、铬酸钠、铬酸钾、硝酸汞、硝酸钴、硝酸铅、次氯酸钙、过硫酸钠、亚硝酸钾、过碘酸、硫酸、碘酸、重铬酸钾、重铬酸钠等。腐蚀品: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硝酸银、三氯醛酸、醋酐、苯粉等。

(十一)检验科意外伤害

处理制度 l、触电:

(1)切断电源; .

(2)用木棍挑开电线。

(3)站在木板或木凳上拉触电者的干衣服,使迅速脱离电源。

2、创伤

受伤处不可用手接触或水洗。应立即到治疗室或急诊室处理。

3、火焰灼伤

(1)衣服着火,切勿奔跑,应立即卧地滚转压火。(2)伤处不能用水洗。应立即到急诊室处理。

4、化学灼伤

(1)皮肤灼伤——①如马强酸溴,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50%氢氧化铵液洗涤,必要时以凡士林纱布包裹。②如为强矸,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5%硼酸洗涤,必要时以凡士林纱布包裹。③如马酚类化合物(煤酚皂,碳酸等)立即以50%乙醇洗涤,必要时以凡士林纱布包裹。

(2)眼睛灼伤:处理原则同上,然后滴人橄榄油,液体石腊或可的松眼膏滋润。

(3)吸入刺激性气体:如吸入氨、则吸人醋酸蒸气少许解除。如吸入酸类或溴气体,可吸入淡氨蒸气解除。

(4)误服氰化物:立即吐出,以大量清水漱口,必要时服3%H2 O2溶液,继以洗胃,并静脉注射1%美兰溶液及吸人亚硝酸异戊脂。凡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5)误服强酸:立即以大量0.1 m01NaOH漱口,再内服氧化镁、镁乳或牛奶,生鸡蛋等连续内服多次。不得服用碳酸氢钠,因可产生大量气体。

放射科方便病人检查措施

为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原则,结合我科实际,现 现定以下措施,为广大患者提供快捷、优质的医学影像检查服务:

1、我科实行24小时值班制,病人随到随检查,不论急诊与平诊。

2、努力减少检查流程,科学分工,提高工作效率。

3、普通X线检查10分钟内出X光片,一或二日内出诊断报告。疑难病例应讨论后及时出诊断意见。

4、科室在登记员的基础上,再设置导检员,专门负责病人检查的咨询、划价、交费、检查导向、报告发送等,以减少病人往返、侯检时间。

5、科内设置侯诊区,提供足够的座椅,免费提供开水,为病员提供舒适的检查、侯诊环境。

放射科错误诊断报告更改程序及制度

一、夜班急诊,特殊及疑难报告须留下患者的联系方式并与患者或其家属说明情况,第二天诊断组早读片时集体对影像及诊断报告进行讨论,如有漏诊、误诊等其他需要改动,需及时通知相应临床科室,同进通知患者来取更正报告。

二、日常报告均需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审核,如已保存在网络服务器中而尚未打印者,须与网络管理员及时联系、修改。如已打印或发出报告,须由当事人追回已发出诊断报告,并负责向患者的解释工作及报告重发工作。

三、修改已打印报告或书写报告时,需将原报告收回并在报告上注明需要修改的内容,由原报告签发人重写并签名。

四、对漏诊及误诊病例定期总结,并定期进行漏诊、误诊读片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漏误诊。

检验科及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制度

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4、无菌物口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消毒或灭菌后进行焚烧)。

6、报告单必须消毒后发放。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9、菌种、毒种由专人严格管理、定期。

10、在出具检验报告时发现鼠疫、霍乱及肺炭疽、艾滋病、非典型性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等重要传染病时应电话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

11、实验动物应严格管理,防止逃逸或造成人与实验动物的交叉感染;实验后的动物必须焚化或进行无害化处理。

放射科防止医疗差错及事故的措施

1、坚持有效检查签字制度:患者检查前,负责检查医师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检查所需准备工作,注意事项,待准备确认无误后,患者方可离开。

2、坚持夜班特殊,疑难急诊报告复审制度,夜班急诊医生对特殊,疑难病例书写完报告后,记录患者的联系电话于申请单上,次日由主管医师负责重新阅片,发现错误后负责发出更正报告。周六、周日的报告,照此办理。

3、技师或医生与患者发生争执后,由技术组长或主管医师出面向患者作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谅解,并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避免争吵。

4、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重改善服务态度,多做解释工作,体谅病人的痛苦及难处。缺陷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抓好业务学习,促进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到高质量目的。

2、加强信息反馈,充分听取临床医师意见,并做好登记,以利于改善和提高医技的诊断水平。

3、对差错、缺陷应执行登记制度,对所发生的差错,缺陷应定期讨论,总结经验。

4、发生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医务科、院领导,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

5、X线由专人登记,借阅保管。本院及院外借片,应办理借阅片手续,并作好登记。

6、对已发生的事故应严肃处理。

缺陷防范办法

1、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总结经验,科室每周集体阅一次片,提高对疾病和影像的认识。

2、每天早上8-9点为阅片时间,当班者要复查前一天所摄X线照片,并进行缺陷登记,以便月总结进行改进。

3、X线诊断质量监督具体由文玲主任负责。投照技术质量由黄云川、李新负责,每月总结一次。

4、投照工作人员要注意X光机的保养,并做好投照时的对姓名、对部位和所用胶片尺寸的设计,以保证摄片部位的完全显示,X片号、日期要正确,做好暗室洗片工作,对显定影药影响洗片质量时,要及时更换,保证质量。

5、书写报告要字迹工整,语言精炼、描述准确、重点突出、结论正确。

财物管理制度

1、科室所需物品原则上由科主任到医院相关部门领取,做好登记,科主任不在时由科主任指定专人领取,事后由科主任查验,杜绝无绪领取。

2、所需物品由当班人员或专用人员提前报告科主任,以保证物品衔接,保障工作正常运行。

3、贵重物品投入使用时,交接人员各自做帐,定期核对,做到帐物相符。

4、对光胶片,定影剂等做好避光,通风防潮工作,避免损失。

5、加强工作责任心,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工作,对设备运行状况及科内物品做好交接班工作,以便分清责任。

放射线工作防护保健制度

一、为了提高全科同志对放射线的防护保健意识,加强对防护保健工作的管理,制定制度。

二、加强对放射线周围环境的防护并增加设施,经防疫部门监测符合要求。

三、各X线机房曝光时关好铅铁门,避免对工作人员和来往行人的放射性损伤。

四、工作人员在操作X光机时要穿戴好防护用具。

五、对照光照片病人注意尽量减少曝射量,严格执行防护操作规程。

X线鉴别 篇3

关键词 膈下肋骨 技术改进 诊断准确率

资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5年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膈下肋骨折病例共52例。男44例,女8例;年龄18~62岁,平均41岁;交通事故32例,直接暴力击伤24例。全部病例均常规摄膈下肋骨仰卧前后位片和前后斜位片,疑似病例和不明确诊断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症,加摄反向大角度斜位片及小角度斜位片。

使用NEU/ILPINE800MA数字遥控X光机摄影、美国GE centricitg CR数字摄影系统进行图像处理。

方法:患者在首次检查中,先摄取仰卧前后位片和立式前后斜位片;对疑似骨折病例和临床症状明显(如触诊局部压痛或明显骨擦感者)但X线片显示不明确的,将患骨分为3等份,考虑骨折位于外1/3段者,加摄患侧小角度前后斜位片,考虑骨折位于中、内1/3段者,加摄对侧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片。

小角度前后摄影要点及体位摆放:被检者直立背靠检查床,身体矢状面问患侧旋转约15°~20°,被检部位置胶片中心,中心线对准胶片中心水平投照。

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摄影要点及体位摆放:被检者直立于检查床前,对侧前胸壁紧贴床面,身体矢状面向对侧旋转70°~80°角,患侧被检处置于胶片中心,中心线对准患处水平投照。以上两方法均用滤线器投照为佳。

结 果

52例膈下肋骨骨折病例中,常规正斜位摄影明确诊断36例,疑似骨折13例,未见骨折3例。

根据疑似骨折部位和临床体征,采用小角度前后斜位及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摄影。13例疑似病例中,11例明确诊断有骨折,3例未见骨折病例中,2例明确显示骨折。其余3例经双层螺旋CT扫描图像重建后明确诊断骨折。

讨 论

肋骨骨折较常见,骨折多数由于胸部受到直接暴力的打击导致,部分病例可由于间接暴力或胸部肌肉的强烈收缩所致[1]。在常规X线片上,有时肋骨骨折不易发现,其原因很多,诸如胸部结构重叠较多,细微的骨折线缺乏对比而易遗漏[1]。膈下肋骨骨折诊断在此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骨折的数量、对位情况在伤害的程度及伤残等级鉴定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

由于肋骨的解剖特点和传统X线检查方法存在着局限性,经常会遇到肋骨骨折的漏诊,特别是腋下部位与横膈下方肋骨[3]。膈下肋骨与上腹部脏器重叠较多,缺乏天然对比,采用小角度前后斜位和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等改进后的摄影方法,通过体轴旋转合适的角度,最大限度减少组织器官重叠,使膈下肋骨在X线片上的分辨率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膈下肋骨骨折的X线诊断准确率。

目前利用数字化摄影及多轴透视点片及CT扫描图像重建等先进技术,使膈下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漏诊率下降,但在大多数基层医院,由于条件所限,利用改进后的摄影技术,对诊断膈下肋骨骨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11:471.

2 李在明,游继平,於维鸣,等.三维X线摄影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附228例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11:1224-1225.

3 张文昌.肋骨骨折的CT诊断.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5,9:73-74.

三部委将考核评估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进展

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决定对各地落实《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进展情况开展以自查为主的中期考核评估,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按期实现《规划》目标。

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国家发改委、财政厅(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自查工作,并于8月15日前将自查报告及相关资料报送卫生部。

内蒙古、辽宁、福建、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4个省(区、市)要根据自查结果,于8月30日前向卫生部申报省级实现消除和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X线鉴别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6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良性骨肿瘤40例, 恶性骨肿瘤36例。40例良性骨肿瘤患者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在16岁~66岁, 平均 (38.6±2.3) 岁, 其中骨囊肿2例, 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 软骨黏液纤维瘤3例, 软骨瘤6例, 骨样骨瘤8例, 骨巨细胞瘤16例;3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中男19例, 女17例, 年龄7岁~69岁, 平均 (38.3±3.1) 岁, 其中多发骨髓瘤1例, 纤维肉瘤3例, 滑膜肉瘤6例, 尤文肉瘤5例, 成纤维型肉瘤6例, 成软骨肉瘤5例, 成骨肉瘤1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 均使用数字X线机 (CR) (FCR5 000型) 进行检查, 均常规摄斜位平片、正侧位平片, 必要时还要行磁共振成像 (MRI) 或CT检查。对76例患者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

2 结果

经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76例患者中良性骨肿瘤40例, 恶性骨肿瘤36例。经X线检查, 诊断出良性骨肿瘤38例, 恶性骨肿瘤32例, 6例诊断为其他性质。其中1例恶性骨肿瘤诊断为良性, 2例良性骨肿瘤诊断为恶性, 诊断正确率为88.16% (67/76) 。

2.1 骨肿瘤好发部位

本组患者的肿瘤好发部位分布, 见表1。

2.2 良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

40例良性骨肿瘤, 主要分布于松质骨内、皮质内及髓内, 外壳表现完整, 肿瘤外壁均十分完整。X线表现特点:肿瘤轮廓清晰、完整, 大部分骨壳完整, 没有骨膜反应, 少数病例的骨囊肿因病理骨折而导致骨膜反应增加, 但骨膜仍光滑、完整, 未见Cadman三角。绝大多数的良性骨肿瘤病例都没有软组织肿块, 少数病例的肿瘤壳完整性欠佳, 可见少量软组织肿块, 肿块边缘光滑、清晰,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 未发生浸润改变。

2.3 恶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

36例恶性骨肿瘤, 有18例表现为筛孔浸润样、虫蛀样或溶骨性破坏, 其中多发骨髓瘤1例, 纤维肉瘤3例, 滑膜肉瘤6例, 尤文肉瘤5例。X线表现:大部分病例的骨质破坏模糊不清, 边界呈浸润状, 局部骨小梁、骨皮质消失, 可见大片低密度影, 部分纤维肉瘤、骨肉瘤可见软组织肿块, 少数病例可见局部囊状膨胀性或囊状低密度破坏区, 边界为不完整骨硬化边缘或边界较清晰。在病情的不断发展下, 囊状破坏区会快速扩张, 浸润样边缘变模糊。

3 讨论

由于骨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临床上在鉴别骨肿瘤良、恶性时, 应先了解患者的家族史、病史。疑为恶性肿瘤者, 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肿瘤病史, 然后要对脊柱骨肿瘤与脊柱结核、早期尤文肉瘤与骨髓炎、转移瘤与骨髓瘤加以鉴别[3];良性肿瘤者, 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过创伤病史, 在必要情况下, 还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体征及症状进行判定, 同时还需明确肿物大小、肿瘤组织来源。不同来源的肿瘤组织, 在X线片中的表现也有较大差异[4]。在本次研究中, 经X线检查, 诊断出溶骨性破坏18例, 其中多发骨髓瘤1例。在恶性骨肿瘤中, 多源自骨髓, 如骨髓瘤、尤文肉瘤, 同时源自骨膜的肿瘤也多为恶性肿瘤。通常情况下, 良性骨肿瘤的长径小于6 cm, 恶性骨肿瘤的长径大于6 cm。

在对骨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时, 还应结合X线片特点[5]。恶性骨肿瘤多表现出形态各异的骨膜反应 (如花边样、放射针状、梳状、葱皮样等) ;肿瘤发展较快的情况下, 肿瘤常会突破骨膜反应, 在X线片上, 表现为骨膜反应残缺不全、中断、破坏, 在骨膜反应中断处可出现部分软组织肿块;Cadman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一种重要征象, 但并不是恶性骨肿瘤都具备。良性骨肿瘤的骨包壳被肿瘤侵蚀, 有软组织肿块突出于骨外时, 应考虑肿瘤恶性变的可能。大部分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 骨质极易被突破, 并侵入四周软组织内, 形成肿瘤性软组织肿块, 与四周组织界限不清。

总之, 临床鉴别骨肿瘤的良、恶性, 除了要根据肿瘤组织来源和患者病史判定, 还需进行X线检查, 结合X线片表现加以确诊。

摘要:目的 探讨X线检查在鉴别骨肿瘤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6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行X线摄片检查, 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经X线检查, 诊断出良性骨肿瘤38例, 恶性骨肿瘤32例, 6例诊断为其他性质。其中1例恶性骨肿瘤诊断为良性, 2例良性骨肿瘤诊断为恶性, 诊断正确率为88.16% (67/76) 。良性骨肿瘤的X线片表现主要为骨壳完整, 肿瘤轮廓完整清晰等;恶性骨肿瘤的X线片表现主要为边界浸润、局部骨小梁及骨皮质消失、大片低密度影, 边界模糊等。结论 临床鉴别骨肿瘤的良、恶性, 除了要根据肿瘤组织来源和患者病史判定, 还需进行X线检查, 结合X线片表现加以鉴别。

关键词:骨肿瘤,良、恶性,X线,鉴别

参考文献

[1]张哲, 崔凤珍, 石静, 等.良恶性病理性骨折的影像鉴别诊断 (附87例报告) [J].临床误诊误治, 2013, 26 (1) :98-100.

[2]王联营, 张博.X线和CT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应用价值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 (20) :1651-1652.

[3]彭月儿.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X线与CT表现[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14) :116-119.

[4]阚冰.良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鉴别[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2, 6 (1) :66-67.

乳腺X线诊断标准解读 篇5

粗糙不均质钙化:多大于0.5mm , 形态不规则可能为恶性改变, 也可出现在良性的纤维化、纤维腺瘤和外伤后的乳腺中,需结合分布情况考虑。

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也有两种表现形式, 细小的多形性钙化(颗粒点状钙化)和线样或线样分支状钙化(铸形钙化)。

颗粒点状钙化较不定形钙化更可疑, 大小形态不一, 直径常小于0.5mm。线样分支状钙化表现为细而不规则的线样,常不连续,直径小于0.5mm ,这些征象提示钙化是从被乳腺癌侵犯的导管腔内形成的。高度恶性可能钙化的特征就是不均质性, 包括形态、大小和密度。

钙化分布常对提示乳腺病变的病理类型有帮助,包括以下五种分布方式。

弥漫或散在分布指钙化随意分散在整个乳腺, 这样分布的点样和多形性钙化多为良性改变, 常为双侧性;区域状分布是指较大范围内(> 2cm ×2cm ×2cm)分布的钙化,但又不能用导管样分布来描写,常超过一个象限的范围,这种钙化分布的性质需结合形态综合考虑;簇状分布是指至少有5 枚钙化占据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 2cm ×2cm ×2cm),良恶性病变都可以有这样的表现;线样分布的钙化排列成线形, 可见分支点, 提示源于一支导管, 多为恶性改变;段样分布常提示病变来源于一个导管及其分支,也可能发生在一叶或一个段叶上的多灶性癌, 尽管良性分泌性病变也会有段样分布的钙化, 但如果钙化的形态不是特征性良性时,首先考虑其为恶性钙化。

(三)结构扭曲: 是指正常结构被扭曲但无明确的肿块可见,包括从一点发出的放射状影和局灶性收缩,或者在实质的边缘扭曲。结构扭曲也可以是一种伴随征象,可为肿块、不对称致密或钙化的伴随征象。如果没有局部的手术和外伤史, 结构扭曲可能是恶性或放射状疤痕的征象,应提请临床切除活检。

二、特殊征象

(一)非对称性管状结构/ 单个扩张的导管:管状或分支样结构可能代表扩张或增粗的导管。如果不同时伴有其他可疑的临床或影像征象,其意义不大。

(二)乳腺内淋巴结:典型表现为肾形,可见有淋巴结门脂肪所致的透亮切迹, 常小于1cm。当淋巴结较大,但其大部分为脂肪替代时,仍为良性改变。可以是多个, 也可能是一个淋巴结由于明显的脂肪替代看上去像多个圆形结节影。对于乳腺外上部的特征性改变可以做出正确诊断。偶尔也可出现在其他区域。

(三)团状不对称: 与对侧乳腺组织比较方能做出判断, 范围较大至少达一个象限。包括一个较大的乳腺组织, 密度较正常乳腺组织为高或有较明显的导管可见, 无局灶性肿块形成, 无结构扭曲, 无伴随钙化。常代表了正常变异, 或为替代性激素治疗的结果。但当与临床触及的不对称相吻合时, 则可能有临床意义。

(四)局灶性不对称: 不能用其他形状精确描述的致密改变。两个投照位置均显示, 但缺少真性肿块特有的边缘改变, 较团状不对称范围要小。它可能代表的是一个正常的乳腺岛, 尤其当其中含有脂肪时。但由于其缺乏特征性的良性征象, 往往需要对其作进一步检查, 由此可能会显示一个真性肿块或明显的结构扭曲改变。

三、合并征象

常与肿块或钙化征象合并, 或为不伴有其他异常征象的单独改变。包括皮肤凹陷、乳头凹陷、皮肤增厚、小梁增粗、皮肤病变投照在乳腺组织中、腋淋巴结肿大、结构扭曲和钙化。总体评估

一、评估是不完全的

0 级: 需要其他影像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前片比较。常在普查情况下应用, 在完全的影像学检查后以及与前片比较后则很少用。推荐的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包括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特殊投照体位摄影、超声等。

二、评估是完全的

(一)1 级:阴性。无异常发现。

(二)2 级:良性发现。包括钙化的纤维腺瘤、多发的分泌性钙化、含脂肪的病变(脂性囊肿、脂肪瘤、输乳管囊肿及混合密度的错构瘤)、乳腺内淋巴结、血管钙化、植入体、有手术史的结构扭曲等等。但总的来说并无恶性的X 线征象。(三)3 级:可能是良性发现,建议短期随访。有很高的良性可能性, 期望此病变在短期(小于1 年, 一般为6 个月)随访中稳定或缩小来证实判断。这一级的恶性率一般小于2 %。无钙化边界清晰的肿块、局灶性的不对称、簇状圆形或/ 和点状钙化这三种征象被认为良性改变可能大。对这一级的处理,首先X 线片短期随访(6 个月),再6 个月、再12 个月随访至2 年甚至更长稳定来证实他的判断。2 年或3 年的稳定可将原先的3 级判读(可能良性)定为2 级判读(良性)。这一分级用在完全的影像评价之后, 一般不建议用在首次的普查中;对临床扪及肿块的评价用这一分级也不合适;对可能是良性的病变在随访中出现增大,应建议活检而不是继续随访。(四)4 级:可疑异常,要考虑活检。这一级包括了一大类需临床干预的病变, 此类病变无特征性的乳腺癌形态学改变, 但有恶性的可能性, 总的恶性率约为30 %。再继续分成4A、4B、4C ,临床医生和患者可根据其不同的恶性可能性对病变的处理做出最后决定。

1.4A : 包括了一组需活检但恶性可能性较低的病变。对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的结果比较可以信赖,可以常规随访或半年后随访。将可扪及的X 线表现边缘清晰而B 超提示可能为纤维腺瘤的实质性肿块、可扪及的复杂囊肿和可扪及的脓肿均归在这一亚级。2.4B : 中度恶性可能。对这组病变穿刺活检结果可信度的认识, 放射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达成共识很重要。对边界部分清晰、部分浸润的肿块穿刺为纤维腺瘤或脂肪坏死的可以接受, 并予随访。而对穿刺结果为乳头状瘤的则需要进一步切除活检予以证实。3.4C : 更进一步怀疑为恶性, 但还未达到5 级那样典型的一组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浸润的实质性肿块和簇状分布的细小多形性钙化可归在这一亚级中。对影像判读为4 级的,不管哪个亚级,在有良性的病理结果后均应定期随访。而对影像为4C 级、病理穿刺为良性结果的, 则应对病理结果作进一步的评价以明确诊断。

(五)5 级: 高度怀疑恶性, 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几乎肯定的恶性)。这一类病变有高度的恶性可能性。检出恶性的可能性大于等于95 %。形态不规则星芒状边缘的高密度肿块、段样和线样分布的细小线样和分支状钙化、不规则星芒状边缘肿块伴多形性钙化均应归在这一级中。

(六)6 级:已活检证实为恶性,应采取适当措施。这一分级用在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评价上。主要是评价先前活检后的影像改变, 或监测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影像改变。

增生报2级。有结节就报3级,良性可能95%。

不知道良性还是恶性报4级,说明还是有恶性可能的。(需要做活检)5级是恶性95%。6级有病理证实。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股骨头无菌坏死X线表现 篇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44-01

股骨头坏死全称股骨头无菌坏死或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无菌坏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髋关节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进一步缺血坏死致骨小梁斷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股骨头坏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及35—65岁最多,男女比例4:1,股骨头坏死以髋关节疼痛、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多呈渐进性,早期可以没有任何临床表现,拍CT、X光线时被发现。也可最先出现髋关节或膝关节疼痛,在髋部又以内收肌(大腿根痛)出现较早,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如双侧病变可出现交替性疼痛,患者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和内旋受限为主,所以患者表现为不能盘腿,上下自行车困难,严重的患者髋关节屈伸受限表现为不能下蹲,弯腰不便,大便时需借助大便器。

现将我院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5例,结合文献对其X 线表现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25例中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龄35岁。双侧发病10例,单侧发病15例,主要症状为:髋关节疼痛15例;间歇性跛行6例;下肢酸痛4例。其中7例有外伤史,5例有服用激素史,17例有饮酒习惯,但量不一,其余原因不明。

1.2检查方法 使用X线机为500mA,摄双髋关节正、蛙式位。

1.3分期标准 目前国际上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方法很多。本组病例采用可Ficat的标准进行分期。Ficat(1980年)根据X线表现和股骨的功能性检查(包括测量股骨转子间的髓内压、髓内静脉造影和髓芯活检),提出了完善的四分期体系。1985年该体系又进行了改良。0期:患者无症状,X线片正常;Ⅰ期:X线片表现正常,或有轻度弥漫性骨质疏松,患者有疼痛和髋关节活动受限症状,股的功能性检查可能检测出阳性结果;Ⅱ期:X线片示广泛的骨质疏松,有股硬化或囊性变,股骨头的轮廓正常,髓芯活检有组织病理学的改变,临床症状明显;Ⅲ期:X线片示股骨头内硬化、囊变,股骨头塌陷,有新月征,关节间隙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加重。

Ⅳ期:骨关节炎期,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变窄,临床症状疼痛明显,髋关节各项活动明显受限。

2.结论

X线平片经济简便,掌握其病变特征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对高危病人群复查,早期诊断是可以做到的。X线平片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基本方法。常规要拍摄骨盆正位和蛙式位片,在X线片上股骨头坏死早期骨质正常或仅见骨小梁模糊和散在骨质疏松,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局部囊性变,骨纹理稀疏,骨小梁中断紊乱或见小块骨密度增高的死骨块,之后可见股骨头中心大块密度增高阴影,坏死范围小于全股骨头1/3为局部坏死;大于1/3小于2/3为大部分坏死;大于2/3为全骨坏死。股骨头坏死在X线片上可见“新月征”、“雪杯征”、“鸟嘴征”改变及关节出现半脱位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X线平片检查是诊断该病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谭伟,苏煜,简纪华,高志华,张杰.股骨头骨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李卫哲.降脂、抗凝药物预防激素所致股骨头骨细胞坏死、凋亡及对Bcl-2表达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X线鉴别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自2010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具有完整病案记录的34例尘肺并存肺结核患者纳入到本次调查当中, 本次调查对象均为男性, 这可能与男性较多从事生产性粉尘的职业有关, 统计年龄 (45.3±11.4) 岁, 平均工龄19.8年,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短促、低热、盗汗、疲倦、无食欲、胸痛、干咳、呼吸衰退等, 偶见患者出现肾脏损害。其中既往有肺结核病史的患者有4例。所有患者均做痰结核杆菌实验, 结核菌素试验, 并且行X线检查。

1.2 X线检查标准

本文中对于尘肺的阅片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GB5906-865《尘肺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2], 主要内容为:根据患者详细可靠的职业史、技术质量合格的后前位胸片、必要的动态观察资料以及患者所在单位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方可做出X线诊断和矽肺的确诊和分期, 另外, 还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病史以及临床各项化验结果进行综合鉴别诊断。对于肺结核的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中华结合医学分会制定的结核病分类法。

2 结果

2.1 诊断分型

34例尘肺并存肺结核患者中, 包括18例尘肺并存继发性结核, 13例尘肺并存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3例尘肺误诊并存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2.2 病灶部位以及X线表现

本文中的34例尘肺并存肺结核患者, Ⅰ期尘肺患者4例, 占总数的11.8%;Ⅱ期尘肺患者9例, 总数的26.5%;Ⅲ期尘肺患者21例, 总数的61.8%, 4例Ⅰ期尘肺患者以及5例Ⅱ期尘肺患者并发的结核病灶局限于单侧或者双侧肺尖以及锁骨下区域。4例Ⅱ期尘肺患者以及21例Ⅲ期尘肺患者并发的结核病灶布满两侧肺叶, 肺尖部位散布有明显的矽结节, 其中15例患者的结核灶与矽结节相互融合。X线表现为单纯粟粒状改变10例, 粟粒状合并增殖性改变24例。

3 讨论

3.1 尘肺与肺结核的发病机制

尘肺主要是由于在工作和生活中长时间吸入大量粉尘颗粒并且在肺部存留而引发的以肺组织纤维化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患者的肺组织被大量侵害, 造成患者呼吸功能下降, 免疫力降低, 易被结核杆菌或其他肺部易感细菌感染, 最终表现为胸闷、气短以及咳嗽等症状。肺结核主要是由于肺部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造成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是肺组织渗出、恶性增殖以及干酪样坏死等,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全身乏力、咳嗽、咳痰等, 严重的甚至出现咯血等症。尘肺以及肺结核均会造成肺部进行性损伤, 进而发展为全身性疾病。本次研究显示, 34例尘肺并存肺结核患者, Ⅰ期尘肺者4例, 占总数的11.8%;Ⅱ期尘肺者9例, 总数的26.5%;Ⅲ期尘肺者21例, 总数的61.8%, 由此可见, 随着尘肺分期的升高, 患者并发肺结核的几率也逐渐增加。

3.2 尘肺导致肺结核机制

肺结核是尘肺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二者并存的原因可能有: (1) 造成尘肺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硅可以增加结核杆菌的毒性, 加快肺结核的发展进程。 (2) 尘肺发生过程中的矽结节可能会破坏患者结核病的获得性免疫力, 促使结核杆菌的恶性增殖。 (3) 尘肺会破坏肺部正常的血液和淋巴循环, 导致具有自身免疫力的淋巴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免疫功能, 不能抵挡侵袭机体的结核杆菌, 易造成原有的潜在的结核杆菌或者肺结核的陈旧病灶“死灰复燃”。

3.3 胸部平片X线表现

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胸部平片在形态上表现为多样性。一般而言, 当患者是Ⅰ、Ⅱ期尘肺合并早期肺结核时, 结核病的特异性形态并未受到尘肺影响, 结核病灶仍按照肺结核的好发部位存在, 即存在于肺部上叶尖后段以及下叶背段。此时, 尘肺与肺结核这两种病变在X线片上尚可区分开来。但是, 当患者尘肺发展到Ⅲ期时, 结核病灶受到尘肺影响较大, 肺组织的破坏面积增加, 尘肺病灶大多与肺结核病灶相互融合, 此时明确区分二者病灶较为困难。通过本文分析, 笔者发现, 当患者胸部平片X线表现为以下几点时, 要高度怀疑是否是尘肺合并肺结核。 (1) 患者胸部平片上出现边界模糊, 周围有卫星灶的小结节影, 且小结节影快速发展增大, 肺纤维化明显, 出现胸膜增厚以及肺气肿进展迅速。 (2) 患者胸部平片肺尖部出现较多的斑点状致密影和纤维条索状。 (3) 如果怀疑尘肺患者合并有肺结核时, 可进行抗涝诊断以及治疗, 一般经过1个周期的抗涝治疗后, 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变小阴影可变模糊, 原来边界模糊的小阴影转为边界清晰的结节影。

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胸部平片X线表现均无明显特异性, 如果没有详细阅片或者未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职业史、原有病史以及临床各项化验结果进行综合鉴别诊断, 很容易造成误诊, 延误患者治疗, 从尘肺以及肺结核的发病机制上来看, 大多数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均是首先出现尘肺, 之后并发肺结核, 因此, 对于尘肺患者要定期随访观察, 一旦出现肺结核典型症状时, 及早检查和治疗, 争取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摘要:目的:探讨尘肺与肺结核疾病特征, 分析尘肺并存肺结核患者的X线表现, 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具有完整病案记录的34例尘肺并存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34例尘肺并存肺结核患者中, 包括18例尘肺并存继发性结核, 13例尘肺并存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3例尘肺误诊并存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其X线表现分别为:单纯粟粒状改变10例, 粟粒状合并增殖性改变24例。结论:尘肺并存肺结核患者的X线表现相类似, 容易造成误诊, 因此, 必须联合职业史、既往患病史、家族史等进行综合评价, 方能做出最终判断。

关键词:尘肺,肺结核,X线

参考文献

[1]聂云峰.2006-2010年湖南省尘肺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 2012.

X线影像诊断活动性肺结核之鉴别 篇8

活动性肺结核是指新涂阳、复治涂阳和新涂阴患者,也是指痰涂片阳性者,说明有结核分枝杆菌排出,病灶属于活动期或传染期,X线胸片上常有斑片状阴影或是结核空洞,或者播散病灶,也证明结核分枝杆菌繁殖活跃,毒力强。分析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能提高其影像学诊断水平。临床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多为CT扫描诊断与X线成像胸片诊断[1,2],可出现多种影像表现。CT扫描能够呈现出多种异常影像。如有研究发现84.01%的患者呈现树芽征20.07%的患者呈现出空洞影;22.78%的患者呈现出肺实质病变影;54.76%的患者呈现出密度影;78.91%的患者呈现出结节影;3.74%的患者呈现出胸膜异常;7.48%的患者呈现出肺肿大。胸部X线平片观察到的影像:57.48%的患者呈现树芽征;10.88%的患者呈现出空洞影;14.29%的患者呈现出肺实质病变影;36.74%的患者呈现出密度影,58.84%的患者呈现出结节影;1.70%的患者呈现出胸膜异常;3.06%的患呈现出肺肿大。我们的研究同该作者类似,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胸部X线检查是评价肺结核的主要和常用方法[3]。在与其他疾病鉴别方面应考虑以下疾病。

1 肺韦格氏肉芽肿

该病胸部X线平片:两肺多发或单发结节或肿块,边界多清楚,结节内可形成空洞,多为厚壁,内壁可不规则毛糙。部分肿块中心可见液平面,部分患者可伴肺梗死、水肿或因合并细菌性肺炎而形成肺内斑片状阴影。

2 结节病

X线平片:结节病影像学表现可分为三期,Ⅰ期仅表现两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Ⅱ期同时伴有肺实质异常,胸片上出现肺部网结影;Ⅲ期出现广泛肺间质纤维化。多为两肺广泛网状影,晚期出现蜂窝肺。

3 肺泡蛋白沉积症

该病依病程长短可分不同的X线表现:(1)弥漫分布的非肿瘤性腺泡结节[4]。该种结节直径5~6mm以上,边界较模糊。以往文献报道该征象多见于CT扫描,而在胸片上少见。儿童多见这种表现,而较少出现融合片状影。作者认为胸部平片与CT扫描均可出现这一征象,且单独出现该征象可能提示病程短,属较早期表现;(2)弥漫性斑片状阴影或磨玻璃影,呈中央性或周围性分布,且病灶多为双侧性,偶见呈不对称性与单侧分布。病理上该表现为融合性腺泡性实变;(3)支气管充气相:文献报道本病该征象少见,可表现为细小支气管充气相,也可仅见近端较大支气管充气相,存在于斑片状影或蝶翼状影之中。该征象的出现提示腺泡实变;(4)蝶翼征:X线表现两侧肺门旁广泛模糊片状影,呈蝶翼状分布;(5)肺间质纹理增粗与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网状影,与斑片影、磨玻璃影或蝶翼征并存,且这种网状影只见于肺组织实变区。但X线胸片常因前后重叠而不能显示其中的间质阴影。

4 淀粉样变性

该病按病变部分可分为气管支气管型、肺内结节型、弥漫性肺泡隔型、纵隔型和胸膜型。实质结节型影像学表现为周围胸膜下的结节或肿块,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中心密度较外围高,50%可见钙化,偶尔可见空洞,结节发展缓慢。淋巴结受累不常见。

5 干燥综合征

该病胸部X线多呈普通间质性肺炎的典型表现,少数呈淋巴细胞间质型肺炎表现,即显示广泛囊状与结节状影,囊状影多发且钙化。其他改变可有支气管扩张、肺动脉高压、胸水等,无特异性。

6 癌性淋巴管炎

胸部X线平片:两肺网状、网结状或结节状阴影,出现Kerley's线及叶间裂胸膜增厚,30%~40%患者可见单侧或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近30%的患者伴单或双侧胸腔积液。

7 肺淋巴管肌瘤病

胸片上可见以呈网状影、网结影、粟粒状影,弥漫分布,后期表现两肺囊状改变。壁≥1mm的透光区称为囊状影,而网状影为直线和曲线结构围成,中央无过度透明区。常见胸水及胸膜增厚,伴发气胸者占80%。严重者呈蜂窝肺及肺心病改变。肺体积增大后膈位置下降,胸廓前、后径增大。在正常肺野所见或肺体积增加的背影上有弥漫性间质病变表现可能提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但胸片也可无异常发现。

8 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CP)

影像学:该病主要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如经典型、弥散型、慢性型和破坏型。整个病程中,10%的胸片无明显改变,经典型达30%。经典型PCP胸片30%为正常。侧位胸片唯一的诊断依据为吸气深度降低,但须事先拍片对比。因此在诊断HIV时要求以前的胸片。明显的胸片改变为间质性结节状和网状改变。经典型PCP的肺上野和肺周围清晰,肺基底阴影明显增强,膈肋窦清晰。细颗粒状和网状影分布在肺实质毛玻璃样模糊区内,肺血管分界不清。严重病例及未及时治疗者致密浸润灶逐渐增多,最终发展为“白肺”,大部分病例只能在卧位拍片。

9 肺泡微石症

胸部平片,其基本表现为弥漫分布的肺内微细结节,直径多为0.3~1mm,密度较高,超过肋骨,其边缘锐利,不融合,中下肺野尤以肺底部和近心缘区密集。X线表现有如下几种变化:(1)病变较轻者,可仅表现两肺散在分布的微小结节,其表现类似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或尘肺等,易致误诊;(2)“鱼子样”或“暴风沙样”改变,病例从上至下逐渐密集,尤以两肺底部呈一片致密状,心缘及膈面被掩盖;(3)“白肺”样表现,两肺中、下肺野甚至全肺呈一片白实,肺结构及纵隔缘甚至肋骨均被完全掩盖,见于病情较重者;(4)两肺(尤以中、下肺野为著)呈高密度网状影伴散在高密度点状阴影,使整个肺野呈“面纱样”改变,此型系微结石沉积于小叶间隔等肺间质内较多所致。后三种征象对本病有特征性诊断价值。该病的下列诊断要点有助于与尘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粟粒性肺结核等弥漫分布的间质结节病变鉴别:(1)多无明显症状及体征,无既往病史及粉尘接触史,血液钙、磷代谢检查无异常改变;(2)典型的影像学表现;(3)肺内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不符,且病变进展缓慢,随访影像学检查变化不大。

1 0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影像学:本病肺部表现主要是肺出血,发生率60%~90%,但胸片表现异常者只有20%左右。

1 1 脂肪栓塞综合征

影像学:早期可无异常,或表现两肺散在性斑片状阴影。严重者两肺广泛分布斑片状或融合性大片状阴影,呈典型暴风雪样改变。两肺外侧带病变密集,而肺尖稀少或缺如。肺部病变的病理基础是肺出血、水肿、小叶不张、大多在2~7d内消失。

参考文献

[1] 陈天昱,余映霞,李恩锋.浅谈X线检查在诊断肺结核病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3,33(3):79-80.

[2] 张红.少见部位肺结核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外医学研究,2009,32(8):215-216.

[3] 吕梅林.可疑者查痰和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结核患者比较[J].中国防痨杂志,1984,17(2):56-57.

X线鉴别 篇9

医院X线床边摄影, 在基层医院多见, 它以简便、快捷、高效的优点为广大患者或不宜搬动的患者带来福音, 也为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提供了一些方便, 深受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自X线发现以来, 以X线诊断为主的放射学的形成, 进而发展成为诊断和治疗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 开创了本学科的新纪元[1]。笔者从事综合性医院放射科X线床边摄影并从中摸索总结出的一些经验与技巧, 在此与同道们进行学术交流探讨。

1 X线床边摄影

X线床边摄影, 主要服务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或称重症监护室 (ICU) 、以及其他科监护室里的危重患者以及在骨科接受牵引的患者, 这些患者一般都不能走动, 要求到床边做X线检查, 以提供给临床医师及时可靠的医疗信息。这项工作表面看来挺简单, 但要求要有高成功率、高标准地完成并非容易事, 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如衡量一张优质床边X线片的标准是: (1) 投照部位与临床申请要一致; (2) 摆位端正, 所照部位完全成像于胶片上面, 且上下、左右对称; (3) 照片的对比度、清晰度、锐利度良好; (4) 铅号标贴准确且可辨左右。这仅仅是一个方面的要求。

床边X线机一般为日本岛律公司出产的125kV, 32mAs床边机和美国GE公司出产的125kV, 25mAs床边机, 功能优良可靠。开展的床边检查项目多是:头颅正侧位、颈椎正侧位、肩关节正位、肱骨正侧位、肘关节正侧位、尺桡骨正侧位、腕关节正侧位、手正斜位、胸部正位、腹部正位、骨盆正位、髋关节正位、股骨正侧位、膝关节正侧位、胫腓骨正侧位、踝关节正侧位、足正斜位、跟骨侧轴位等;但常见的床边检查有胸部正位、骨盆正位、颈椎及四肢关节正侧位。片子大小依据所照肢体大小而定。要发挥其作用还要做到:床边X线检查首先要求临床医师开出检查申请单, 由护送人员送至放射科登记台查号收费, 除急诊抢救者需立即去检查外, 一般病情的床边检查都集中在下午进行, 检查前, 当班技师应从登记台将所有床边申请单取走, 同一科室的单子放在一起, 不同科室的单子按床边检查路线及毗邻关系前后排列, 一般按由远到近, 由楼上至楼下的顺序排列, 以免在检查过程中走冤枉路或回头路, 也影响工作效率, 再在每张单子的左上角空白处编上各异的简易X线号, 以区别每张片子属于那位患者, 然后统计所需投照的部位及人数, 确定所要携带片子的大小和数量。这样可以保证床边检查准确、快捷、有条不紊地进行。技师携带床边X线机在等或乘电梯时, 可对各申请单上患者的简要病史及临床症状作一了解, 便于对每位待查患者的适宜摄影体位做到心中有数, 以免仓促投照, 片子体位不合诊断要求, 如胸腔积液的患者, 胸片应采用坐位投照, 若躺着水平位投照便不能显示气液平面, 以至片子不合要求。投照时应注意:一是对于较胖的, 打石膏的或上夹板的患者, 需根据其肥胖或上石膏、夹板的厚度提高kV值, 而较瘦的患者应适当减小kV值;二是对于好动的婴幼儿或骚动不安的成年患者, 要摆好体位, 选好条件, 对好光, 观察中抓拍, 以避免因体位变动、运动模糊或异物遮挡致投照失败。适当的解释和了解患者的心理也是不可缺少的。

2 X线透视

X线透视是医院放射科的传统检查项目之一, 有迅速、简捷等特点, 许多医院目前都购置了高档的放射影像设备如计算机, X线摄影技术数字设备, X线摄影技术数字化胃肠点片机等, 疾病的诊断有了质的飞跃。使得透视技术这一传统放射诊断手段倍受冷落, 甚至部分医院已取消了这一检查项目, 但广大的基层医院不少仍是健康检查, X线诊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浅谈透视在辅助其他放射诊断技术中的价值, 特别是在肺部诊断中的辅助作用。

2.1 肺部诊断

首先应注意肺部透视中的几个易漏诊区, 如肺尖区、心后区及横膈后等区域的肺部病变易漏诊。应将患者的肩胛骨旋出和转动患者多方位观察肺, 对鉴别肺门阴影增大有重要的补充作用。X线平片中表现的肺门增大病例有时即使加摄了侧位片, 重叠的肺门血管还是癌性表现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性的块状表现, 所致动态观察增大的肺门影的变化可见树状血管支从肺门团块影发出, 并且在患者转至某一角度时血管团块影会分散开来, 而肺门的癌肿或肿大的肺门淋巴结所致的肺门块影无论患者如何转动, 肺门团块影始终存在, 且不变化, 分散在区别肺部阴影来源方面的辅助作用胸壁胸膜的病变及增多增粗的肺纹可重叠于肺内, 形成阴影, 确定阴影来源于肺内或肺外。X线诊断中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透视下多方位转动患者并辅以深呼吸作连续动态观察, 对此有确切的帮助。病变来源于胸壁、胸膜及肋骨的阴影时, 阴影的边缘与胸膜相交成钝角, 且在深呼吸时阴影无移动或即是有移动其移动方向与肋骨移动方向一致, 肺部的病变阴影在深呼吸动作时运动方向与肋骨方向相反, 由于增粗增多的肺纹理所致病变在深呼吸时会散开来不成片状阴影, 且可以用不同体位观察获得。

肺底积液是指胸膜腔积液局限在肺底与横膈之间, 在立位片上表现为正常膈面消失, 肺底被液体抬高而形成一假膈影。卧位投照, 肺底积液流至胸背肋胸膜腔, 使患侧肺野透亮度降低, 视床的运动作连续透视观察可见上述立位平片上的影像表现, 可看见肺底积液从肺底向胸背部肋胸膜腔游离往返的全过程, 从而更加肯定肺底积液的诊断, 在作食管吞钡透视检查时当稠钡大部分已通过食管全程, 腔内表面仅存少许钡吞下的空气与食管内残存的钡剂, 共同形成食管腔内黏膜的气钡双对比影像, 利于早期病变的发现, 在对肠梗阻患者的腹部透视中, 肠伴内液面的升降是确定肠管张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在确定肠伴内液面有无升降时, 先必须排除正常呼吸运动致膈肌位置变化, 所导致的肠伴内液面的上下移动的移动特点是有充气肠伴内的液面出现方向一致的同步升降幅度小, 频率与膈肌运动一致。

2.2 在胸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作用

常规正斜位肋骨片检查中, 易将无明显移位性肋骨骨折与肺纹理和肋骨重叠的影像误诊为骨折, 透视更能直接看移位性肋骨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数量及骨折的类型, 由于透视是动态多角度下观察患处, 能避开因患者体位处的生命影缘而分离出来, 并能在最佳体位的骨折处清楚地显示出来, 提高了诊断率与阳性率, 明显地优于常规的肋骨正斜片及投照方法。同时也是对诊断肋骨骨折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2.3 在四肢骨骨折诊断中的辅助作用

四肢关节及骨两端的部位由于骨的重叠或体位的关系, 极易造成骨折的漏诊, 透视下能见重叠的骨尽量分散开来, 体位的动态观察骨质结构, 直接明确地显示骨皮质的连续性, 确定有无骨折。

2.4 在儿童肠套叠诊断中的作用

儿童肠套叠拍腹部平片的诊断价值小, 但在透视下通过稀钡灌肠及时观察到肠套叠的部位, 在一定压力下套叠部位肠管退缩的程度及在手动复位中整复情况的观察和判断有利于诊断。

参考文献

X线鉴别 篇10

X线检查是儿科疾病诊断中的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在临床工作中, 婴幼儿因年龄小, 对检查存在恐惧不安的情绪而不予配合[1]。笔者通过自制儿童X线防护床相似的模型, 使接受检查的婴幼儿在检查前对儿童X线防护装置充分的适应并能愉快接受和配合使用防护装置, 减轻了婴幼儿对陌生环境紧张、不安的心理与接受检查的痛苦, 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和婴幼儿放射检查工作的效率, 现介绍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12月在我院影像医学科就诊行X线检查 (DR) 的婴幼儿200例, 年龄0~1岁, 男105例, 女95例。检查部位包括:胸部、腹部、脊柱、骨盆。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每组100例。2组性别、年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干预组患儿在进行X线检查前躺在自制儿童X线防护床模型内尽情玩耍, 待到完全适应或熟睡后再进行X线检查;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按照正常程序进行X线检查。

1.2 儿童X线防护床及儿童X线防护床模型的组成

儿童X线防护床装置由以下部件组成:倒U形有机铅玻璃罩a、倒U形有机铅玻璃罩b、倒U形有机铅玻璃罩c、头托、粘带、床、轨道、垂直铅挡板a、垂直铅挡板b、垂直铅挡板c。具体内容参照文献[2]。

儿童X线防护床模型所用材料除不含铅外, 其余与儿童X线防护床相同 (如图1所示) 。

1.3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进行X线检查前, 将婴幼儿放在儿童X线防护床模型内, 头部放置在头托上, 并配合使用粘带固定。模型上方可悬吊玩具, 令患儿尽情玩耍。患儿充分适应, 躺在模型内自由玩耍, 无哭闹、抗拒。然后, 再到影像科检查室接受X线检查。

将婴幼儿头部放置在儿童X线防护床的头托上, 并使用粘带固定, 再加上患儿家属的帮助, 可有效地固定患儿头部减少或避免患儿头部非指令性运动, 从而降低检查失败及重复拍摄的几率。本装置的中间部分主要由倒U形有机铅玻璃罩和垂直铅挡板组成, 其中近端垂直铅挡板的凹陷与患儿颈部大小相匹配, 远端2块垂直铅挡板的凹陷与患儿身体大小相匹配。可根据投照部位需要, 通过调整3块倒U形有机铅玻璃罩之间的相对位置, 暴露出婴幼儿身体的相应部位, 同时在投照部位远、近端放置带凹陷的垂直铅挡板, 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X线投照空间, 以有效保护受检婴幼儿的性腺、甲状腺、晶状体等重要器官, 以免接受非必要的辐射。垂直铅挡板能同时对患儿起到固定作用, 明显提高投照成功率, 减少重复拍摄次数, 同时可明显减少患儿X线检查过程中家属陪伴的数量。

1.有机玻璃罩a;2.有机玻璃罩b;3.有机玻璃罩c;4.头托;5.粘带;6.床;7.轨道;8.铅皮

1.4 评价指标

(1) 观察2组患儿在X线检查中保持有效制动 (遵嘱保持体位完成检查, 中途无自主翻身和移位) 的情况, 记录一次性投照顺利完成检查的例数以及需要2次以上投照的例数 (2) 观察完成一次成功投照所需要的时间 (需要2次以上投照才能完成的要合计总共投照时间) ; (3) 患儿家属对完成一次成功投照的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婴幼儿接受X线检查 (DR) 的一次性检查成功例数一次成功投照所需平均时间和患儿家属满意例数的统计结果见表1。

注:2组比较均P<0.0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干预组婴幼儿X线检查一次性成功率 (97%) 和患儿家属满意度 (98%)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干预组一次成功投照所需平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 。

3 讨论

由于婴幼儿本身的发育特点, 其心理与行为受外界刺激和自身主观情绪的支配性很大, 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进行检查时易出现紧张、恐惧、反抗、不安等心理反应, 这些反应来自于保护自身安全的需求[1]。因此, 在进行X线检查时往往不能有效的配合, 作为医护人员, 应予以一定的理解。护理人员可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 让其先适应防护装置并熟悉投照室周围的环境, 可减少情绪的不稳定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干预组在投照摄影前让患儿充分适应X线检查时的投照环境, 使其进入检查室犹如进入了童话乐园, 躺在检查床上时看见的是鲜艳动感的玩具, 听到的是清脆悦耳的乐曲声, 这样可分散其注意力, 减轻其恐惧心理, 提高检查配合度。

目前, 婴幼儿的放射防护问题已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3,4,5,6,7,8,9]。对婴幼儿施行X线诊断检查时, 因其身躯较小, 体位不易控制, 且因运动可造成检查失败以及再次照射, 以至于使受检婴幼儿接受非必要的X线照射。婴幼儿辐射敏感度较高, 且放射损伤具有遗传效应, 给患儿检查时X线检查的生物效应、照射野面积、屏蔽防护、X线剂量的容许范围以及常规操作规程等都不容忽视, 否则将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放射反应及损害[3,5]。

因此, 对婴幼儿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 应严格遵守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儿童X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标准中规定:X线机应配备供不同检查类型、不同年龄儿童使用的固定体位的辅助设备, 除非特殊病例, 不应由工作人员或陪伴者扶持患儿。

作为一名放射工作者, 应有高度的责任心, 充分认识辐射给婴幼儿带来的潜在危险, 必须严格遵守以上防护标准, 强化对患儿辐射的防护意识, 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和固定装置, 给予患儿严格的遮挡和有效防护[9]。目前, 国内鲜有专门针对儿童X线防护的专用装置。按照儿童X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 结合我国放射科的实际情况, 我们设计了儿童X线防护床。它能够满足上述要求, 在各种普通X线摄影检查过程中能很好地保护婴幼儿健康, 是将固定和X线防护2种功能结合在一起的操作简单快捷、安全舒适的放射投照检查辅助装置。然而, 儿童X线防护床由含铅的有机玻璃组成, 其造价较高。因此, 我们又设计了用非含铅的有机玻璃做成的儿童X线防护床模型, 除不含铅外, 其他与儿童X线防护床完全相同, 起到了节约成本的作用。

2组患儿X线检查结果表明, 在进行放射投照前应用X线防护床模型可使患儿适应X线投照环境, 明显缩短成功完成一次投照所需要的时间, 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照的次数, 大大提高一次性投照成功率, 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患儿受辐射剂量和对周围人群的照射, 减少放射线对婴幼儿和其他人员的损害, 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同时, 还起到节约成本、提高放射科工作效率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因此, X线防护床模型非常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崔伊薇.妇幼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28-35.

[2]王兴宏, 陈金栋, 郭志军, 等.婴幼儿放射检查防护和固定装置设计与临床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 (9) :35-36.

[3]丁国良.浅谈婴幼儿X线防护[J].实用医技杂志, 2004, 11 (12A) :2 619-2 620.

[4]尉可道, 蒋学祥.CT中的放射防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 25 (11) :2 135-2 139.

[5]刘昌盛, 魏文洲, 郑晓华, 等.低剂量CT扫描对婴幼儿颅脑病变检查的防护价值[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4, 24 (3) :270-271.

[6]Bajoghli M, Bajoghli F, Tayari N, et al.Children, CT Scan and Radiation[J].Int J Prev Med, 2010, 1 (4) :220-222.

[7]Gaca A M.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safety in pediatric imaging[J].Pediatr Ann, 2008, 37 (6) :383-387.

[8]Furlow B.Radiation protection in pediatric imaging[J].Radiol Technol, 2011, 82 (5) :421-439.

新生儿肺炎X线诊断分析 篇1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新生儿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出生1~5天13例,6~13天12例,12~28天8例;临床表现症状轻10例,重23例;19例体温正常,14例高烧;咳嗽、气喘25例。

体格检查:肺部可闻及撵发音5例,少量水泡音4例;腹胀2例,肝大2例;无肺部体症8例。

临床表现:新生儿表现多数体温正常,只有少数患儿发热,极少数患儿体温不升;全部患儿均有咳嗽,呼吸困难;患儿口吐白沫;反应差,精神萎靡;不吃不哭或哭声低;重症患儿鼻翼煽动甚至潮式呼吸,抽搐,口唇青紫等。本組患儿未出现呼吸停止。

检查方法:所有新生儿患者均摄CR前后位胸片,放射诊断均能符合临床。

结 果

X线片显示,两肺有炎性渗出病变12例;单侧肺有炎性渗出病变19例,其中右肺炎性渗出病变14例,左肺炎性渗出病变8例。两肺纹理增粗、增多边缘模糊26例;两肺下野斑点状阴影或小片状阴影24例;两肺其他部位小片状阴影6例,大片状阴影5例;肺气肿表现14例;支气管充气征12例;胸膜反应渗出症状10例;肺门影模糊8例。

X线表现:新生儿肺炎典型表现,肺纹理增多,两肺出现点状、斑点状、片状阴影,部分融合成大片状,边缘模糊,密度均。两肺下野较多见。阴影背景下的树枝状的支气管充气征,以充气支气管影达到心影轮廓之外为特点。

讨 论

病因分析:出生1~5天患儿多数在出生时胎膜早破,产程延长。产前产后感染,羊水污染,或者吸入分泌物而引起的。出生1周后发病的患儿,可能接触呼吸道疾病患者或其他途经而感染,比如室内污染,还有可能是新生儿室通气不良。

根据上述X线表现,不难作诊断。呼吸困难患儿影响X线胶片的质量,有的呼气相影响胶片质量。应把握在吸气后停顿时短毫秒摄片。分析新生儿胸片时应该注意以下情况:①两肺纹理增粗,边缘模糊,并有肺气肿时多考虑新生儿肺炎。②呼气相胸片要多注意肺纹理边缘清晰程度,边缘模糊应该考虑新生儿肺炎。③两肺中下野呈毛玻璃状阴影应该考虑新生儿肺炎,两肺外带有无肺纹理有助于做出诊断。④肺门及心脏缘的血管应与肺部炎症鉴别。⑤胸片中肺纹理增多、增粗时,注意是否有肺气肿征象,然后结合临床诊断新生儿肺炎。只有肺纹理增多、增粗时,不能诊断新生儿肺炎。⑥要注意观察心影后方,此处的左下肺感染在新生儿相当常见。⑦胶片调节以能显示心后肺中带为宜。

参考文献

1 阴怀清,主编.新生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102.

肋骨骨折X线检查特点 篇12

X线检查造成漏诊的原因有:由于肋骨分膈下两部分, 同一摄影条件缺乏良好的对比。肋骨形态、走行在X线片重叠交织影响观片。肺纹理和伪影的干扰, 造成部分肋骨不完全性骨折漏诊。血胸掩盖骨折线, 胶片摆位及照片条件不当均影响照片质量。

为使漏诊率降至最低, 现总结日常实际工作中体会如下:

1 放射技师应详细阅读申请单, 明确检查部位如侧别、膈上、膈下, 适当查体核实临床资料, 选择适当投照体位。

2 放射技师应按一定观片顺序详尽、仔细阅片, 避免遗漏。可疑之处应采取透视下转动体位观察、定位点片。善于应用X线机多种功能如正位、斜位、切线位、广角位等观察, 必要时CT检查。对血胸外伤等难以确定的疑诊病例, 应在报告伤注明1~2周后复查, 以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

上一篇:校园体育教育下一篇:学校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