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路线

2024-10-22

建设路线(共11篇)

建设路线 篇1

群众路线是党的核心任务以及主要的工作脉络。群众路线的理论构架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宰, 是社会改革的核心,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主要理念。因此若要深化社会主义全面建设, 那么就一定要遵循党的群众路线这一基本原则。

一、群众路线和法治建设之间的联系

(一) 群众路线和法治建设的目标相近

法治建设和党的群众路线其具有相统一的目的, 因为两者均为人民群众;同时其相关要求一致, 理念相同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两者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那就是将人民的权益以及利益当作首要任务。构建法治国家, 要以人民为本;人民是党要依靠的核心力量, 是党所要服务的目标。若想构建法治国家, 就要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可以被人民所用。若要构建法治国家, 就要让人民做主等, 让群众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二) 遵循群众路线是深化法治构建的先决条件

群众路线和法治是相辅相成的, 是构建法治国家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而且, 构建依法治国也是群众路线的依托。宪法与法律, 其根本内容是确保人民群众基本利益, 按照法律治理国家,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人民群众相关利益。我们所提到的小康社会是依法治理的社会, 同样小康社会的构建要依靠人民, 构建的主要原则是为了人民可以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三) 深化群众路线需要依靠法治保障

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缩写, 是和人治相对应的一种治国手段。法治的价值取向, 主要是对公民的权益以及人权的保障, 同样是对国家权力的有效制约。法治的主要理念在于有效约束国家权力, 避免公权力的失衡, 进而导致对群众利益的影响。公权力不受法治制约, 不作为以及滥用等情况, 是损害群众权益核心因素。维持人民的合法利益, 一定要采取法治手段。政府按照法治行政, 人民按照法治维权。法治是从根源上确保群众路线的一种方式, 现阶段我们国家坚守法治,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贯彻群众路线。

二、遵循群众路线, 深化法治的构建

现阶段, 国内的法治构建存在较多不足, 主要问题包括下述几点:1.立法质量偏低;2.一些官员法治理念匮乏;3.执法存在漏洞;4.违法不究;5.和人民群众利益有关的执法司法弊病丛生;6.一些公职人员滥用权利、知法犯法。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性, 同时也遏制了人民合法利益。相关学者说过:“人民的幸福要凌驾于法律之上。”若想构建法治国家, 那么我们就要肩负起维护人民利益的责任, 同时要认可以及推动法治构建, 要敬畏群众, 遵循群众路线这一基本理念。

(一) 遵循群众路线, 深化法治思维以及法治措施的运用

党的十八大表明“深化领导干部利用法治手段完善改革、促进发展、缓解矛盾”。这不仅是执政党依法治国方针的彰显, 同时还是对实际情况的客观认识, 不可否认, 现阶段党群以及干群关系中所凸显的问题, 这和社会转型阶段利益繁琐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不过也与个别领导干部处理群众利益问题中法治思维不足有根本的联系。法治思维以及法治手段是领导干部达成法治共识的先决条件。通过多年完善, 具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机制的形成, 这样就促使有法可依变为现阶段较为显著的特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 使国内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等很多建设都可以纳入到法治化路线。从此层面来分析, 革新的成效会彰显在执政党服务群众以及社会管理的能力上。所以, 通过法治思维以及法治手段治理现阶段的社会问题, 应该是相关领导干部深化自身能力的主要因素。

(二) 遵循群众路线理念, 深化立法品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立法工作只有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 反映群众的所思、所想, 满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 体现为群众服务的宗旨, 才能被群众所接受, 也容易得到贯彻落实。因此, 群众是党的力量的源泉, 也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智慧源泉。

(三) 坚持群众路线, 保障司法公正

公正执法是法治的核心目标, 同样亦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阶段, 国内社会处于转型阶段, 涉法涉诉等相关案件的问题较多,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司法系统还无法完全处理此类纷争。一些难解的案件不是经司法系统予以解决的, 而是经党委与政府的多层次协调, 在司法外得到处理。这就削弱了群众对法律的信任, 增强了人们对行政手段以及“人治”的依赖。要实现长治久安, 一定要及时在实际生活中树立司法的权威性以及公信力, 用以保证司法裁判在法律问题解决中的有效性, 所以坚持群众路线对促进司法活动具有十分深远的作用。只有坚持和践行“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 并作为人民法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能确保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不偏离“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 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为此, 人民法官必须要用群众认同的态度倾听诉求、用群众认可的方式查清事实、用群众接受的语言诠释法理、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培育群众的法治信仰, 我们的法治建设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摘要:群众路线是党的事业得意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群众路线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将群众的利益作为核心。法律是严肃的, 而法的出发点与归结点都在于人, 在于人的合理需求, 因此, 文章通过分析群众路线和法治建设之间的联系提出了贯彻群众路线, 深化法治构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群众路线,法治,建设

参考文献

[1]康总江.聚焦“四风”抓整改、建章立制为民务实办实事——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A].2014年优秀论文研究成果集[C].2014年, 16 (02) :261-268.

[2]水利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座谈会交流总结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情况安排部署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任务[A].中国水文化 (2013年第5期) [C].2013, 19 (05) :524-527.

[3]曹青阳.毛泽东同志教育实践的若干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 (2) ——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02) :214-218.

[4]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 (2009) 论文集[C].2009年, 02 (01) :144-148.

[5]谢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 13 (05) :512-516.

特色学校建设的路线图 篇2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它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但与学校日常工作不同的是,它需要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这根主线,就要靠路线图来把握,来体现。在实践工作中,这个路线图可以分为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不是相互分隔的,每一步都须瞻前顾后,做第一步要想到第二步,做第二步须想到第三步,还须承第一步而来。因此我以象限图来表示,下面逐一阐述之。

第一象限,选择学校的优势项目,这是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切入口。

特色学校建设不仅仅是做学校的特色项目,但是特色学校建设却必须从学校的特色项目开始。有许多专家正确地指出了特色学校建设与特色项目工作的区别,但简单地否定学校做特色项目的意义,则是典型的教条主义。学校特色项目的意义在于,它是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起点。有许多学校认识到了学校特色与学校特色项目的不同,就放弃了做学校特色项目,致使学校特色工作凌空蹈虚。实际上,学校特色项目,是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基础。学校的特色项目越是做得扎实,持久,特色学校建设工作越是走得顺畅,越是能达到更高境界。为了强调学校特色项目的这种基础作用,也为了避免读者重陷教条式思维窠臼,我用“优势项目”称呼之。

那么,如何选择学校的优势项目呢?如果选择学校的优势项目不仅仅是一个做学校特色的项目,而是做特色学校建设的起步,那么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第一,如果学校还没有形成优势项目,则根据现有的条件重新选择,这相对比较简单。如果学校已经形成了相对优势的项目,则需重新考虑在新的条件下它能否做大做强做新做特。第二,选择学校优势项目只是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要从这个优势项目中提炼出学校的精神内涵,因此这第一步的决策必须考虑到这个项目在内涵上的可提升空间。有些学校办学历史比较长,已经初步形成学校的精神内涵,则这第一步选择的优势项目还必须考虑到它与学校已经形成的精神内涵的吻合度。许多学校在特色学校建设工作起步的时候,就陷入这种纠结中,原因就在于此。学校优势项目与学校精神内涵的契合度,是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第一步的关键。

第二象限,是从学校优势项目中提炼学校的精神内涵。这是对第一象限工作的提升,也是从具体的工作向精神境界的转向。

所谓学校的精神内涵,就是指学校的办学思想、价值追求。它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校训、校风之中。为什么学校精神内涵必须从学校已有的优势项目中提炼出来?原因只有一个:任何学校精神内涵都只能从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内在地生成与发展。现在许多学校或者没有办学的灵魂,没有办学的思想,或者这种所谓办学的思想总是悬空于学校实际工作之外,总是不能落地,只是挂在学校的墙壁上,挂在校长的嘴巴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不是从学校办学实践中提升出来的,而是从外部加于学校的。

显然,这一步首先决定于学校优势项目做得是否充分。有些学校今天确定了学校优势项目,明天就开始从这个优势项目中找微言大义。许多学校精神建设呈现出一种虚妄之症,原因就在这里。学校优势项目做得越扎实,学校精神建设就越厚实。所以我提倡真正想做特色学校的同志,一旦选定了学校的优势项目,就心无旁骛,把它做实做精做细做透。

这时需要特别提出这一步由谁来做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许多有经验的校长都曾指出,这一步不要让校长或者专家来做,要让老师们、学生们来做。这一主张在理念上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在实践中又很难做到,那些已经做成功的学校,实际上也不完全是这样来做的。原因很简单,从学校优势项目中提炼出学校的精神,需要对学校有一个全局的把握,需要站在学校过去、现在、未来这样的高度来俯瞰,更重要的是,提炼出来的学校精神,隐含着学校未来的发展路向。实事求是地说,在一个学校里,有这个胸襟、能耐的,恐怕还是学校校长。在实践中,真正比较稳妥的做法,是校长、老师、学生、家长、专家一起来做,其中,校长处在核心的位置上,同时他又处在隐性的位置上。既是核心的,又是隐性的,这是校长在做这一步时的一种特殊安排。校长的作用是推动、引导,老师、学生、家长的作用是思考、讨论,专家的作用是审议、建议。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关系,考验着校长的智慧与胸襟。

第三象限,是让这种从学校优势项目中提炼出的学校精神,获取校园人的深度认同。这一步是从“事”向“人”的转向。前两项,基点还是事,即项目,这一步,核心在人,人的思想、人的理念、人的情感、人的意志。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由事转到人,这进入到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难点。因为人是复杂的,不是说我们从学校的优势项目中提炼出了学校精神内涵,老师们、学生们、家长们就接受了这种学校精神。这里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掺入着许多复杂的因素。人是一个思想自足体,每一个人都有一套思想体系,不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思想体系,就它的结构而言,它是一个自足自洽的体系存在。因此,当校园里的每一个人接入一个外在的思想观念或思想体系的时候,都本能地出现“排异反应”。要想让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接受学校精神,让学校的精神成为他们的信念,从而形成学校共同的价值观,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尤其重要。一是校长的领导力,一是学校的评价标准。

nlc202309041050

对于形成学校共同的价值观来说,校长的领导力的作用要高于校长的管理能力。管理与领导的区别在于,管理指向人财物这些比较实的东西,领导指向价值观这些比较虚的东西。管理的标准是制度,领导的标准是信念,管理靠的是权力,领导靠的是人格、目标感、情商、资历与背景这些非权力因素,管理的效应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领导的效应是长远的,深远的。在引导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接受、认同学校的共同价值观上,校长的领导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每时每刻都有一种评价机制在起作用。一个学校,评价好像是一架机器中的齿轮,又好像是搅动一缸水的那根木棒。学校精神是一种意识层面的东西,但它却在现实东西的搅动下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变化。一般来说,学校的评价有三种形式,一是分配,即工资福利;二是奖惩,即表扬或批评,甚至处分;三是用人,包括提拔、给机会、推荐等等。在引导学校师生员工接受、认同学校精神上,分配这种评价方式起的作用不大,有时甚至起的是负面效应。奖惩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其作用短效。最有作用的是用人。一个学校用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风向标,标明这个学校在提倡什么、看重什么,自然就将一定的价值观标示于全校。

第四象限,是将学校精神推广到学校的每一项工作中。这一步是从精神转向实践,毫无疑问是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重点。

表面上看,所有学校每一天所做的事大致上都是一样的,老师备课上课,学生听课做作业。但实际上,内行人走进一所学校,走进一间教室,听不了五分钟就可以感受到这所学校的不同。学校工作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涵。任何一件事,这所学校为什么要这样来做,为什么这么认真地来做,是有教育教学考量的。另一些事情,别的学校做得很多,很大,但这所学校为什么偏偏不做,或不特别重视地做,也是有原因的。一句话,同样一件事,在这所学校里,它是这样的意义,在另一所学校里,它可能意义不一样,起的作用也不一样。原因就在于,它在不同的价值结构中,内涵不一样。

我曾到过一所学校,他们的优势项目是篮球,几十年来,一直在当地占据着绝对优势,而且与省队、国家队都有密切的联系,当地政府也非常支持他们的篮球项目,学校里的篮球气氛也非常浓,一走进他们学校就能感受到。他们从这个优势项目中提炼出来的学校精神是“拼搏”、“合作”、“规则”,并作了充分阐释。全校师生员工,深刻接受、认同这一学校精神,所以不管是在学校管理,还是课程与学校,还是在教师专业发展、后勤、学校公共关系所有方面,都是这三条准则:讲拼搏、讲合作、讲规则。这是他们学校做任何事的三项最高原则。讨论任何问题,这三点是基本,既是出发点,又是最后的归宿。到了这一步,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就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了。

在这个象限图的中央,是学校文化建设。之所以把学校文化放在中央,是想说明,以上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每一步,都有一个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存在。一方面,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每一步,都会受到学校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每一步,都会对学校文化建设产生实质性影响。

这个象限图的纵坐标将这个象限图划分为左右两个区域,右边区域包括A、D两个象限,统属于特色学校建设的工作层面,左边区域包括B、C两个象限,统属于特色学校建设的精神层面。这一划分告诉我们,特色学校建设同时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工作层面,一是精神层面,二者缺一不可。横坐标将这个象限图划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上面这个区域包括A、B两个象限,涉及的是特色学校建设中的局部,下面这个区域包括C、D两个象限,涉及的是特色学校建设中的整体。这一划分告诉我们,特色学校建设是由局部到整体,再在新的层面上回到局部,如此循环往复,螺旋式发展。

浅谈道路桥梁建设路线线形规划 篇3

在公路建设中, 桥梁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同时也是影响公路线形, 影响行车速度、舒适度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公路桥梁的几何布置, 是公路设计者较为棘手的问题。在早期的公路建设中, 由于技术落后、资金短缺以及车辆行驶速度较低等原因, 大部分桥梁基本上是与河流正交布置。这样的布置可以缩短桥梁的长度, 流水较为通畅, 技术较为简单, 资金也较为节省。

但经常与路线线形的配合不好, 线形较差, 影响行车舒适度和行车安全。而在早期的公路建设中, 由于车辆的行驶速度较低, 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通过的问题, 加上资金不足等原因, 路线线形问题并不是主要矛盾。

1 斜交桥 (涵)

现在, 桥 (涵) 的斜交布置在公路建设中已极为常见, 并已有大量的标准图在应用, 如图1 (a) 所示。同时, 斜交正做的方法也大量地应用于中高等级道路的较大涵洞、通道建设中, 如图1 (b) 所示。斜交正做方法从表面上看是浪费了一些板表面, 但由于斜交正做减小了梁的跨径即减小了梁板的厚度, 水泥混凝土和圬工体积虽然增加一些, 但设计、计算极为简单。

2 弯道宽桥 (长涵)

当布置的桥梁跨径较短, 并且桥梁 (涵洞) 设在弯道上时, 可采用增加桥梁宽度 (涵洞长度) 的方法, 来解决公路弯道加宽及弯道处的矢距问题, 以满足公路曲线展布的要求。此方法极为简单, 仍可采用标准图, 较适宜用于山区道路的跨沟回头展线等处 (图2) 。

3 U台侧墙处理

U台侧墙在一定意义上的作用是与路基接线。如果桥梁设置在弯道处且侧墙位于曲线上时, 桥台的侧墙可顺弯道外侧路基边缘走向打开, 或者在桥梁与另1条路线丁字相接时喇叭形打开, 可较大地提高和改善行车条件, 又不增加工程量和投资, 如图3所示。此方法可与第2章所述方法配合应用, 较适宜用于山区跨沟回头路线或者桥梁跨河 (跨沟) 与另1条路线丁字相交等处, 如图3 (b) 所示。

4 C型桥面直板折线布置

当山区路线跨河有一定的宽度时, 如采用直线布置, 2个桥头的曲线半径较小, 将影响路线线形。此时, 可将两岸线形与桥梁统筹考虑, 布置成曲线桥梁, 沿曲线的中线以单跨为单元直板折线布置桥梁, 将桥头的2个小半径曲线通过折线弯桥连成1个大半径曲线。这种布置的变化较多。

(1) 墩台顺水流平行布置, 桥梁单跨轴线依路线中线 (曲线) 依次偏转, 每个单跨是1个相对半独立的斜交桥梁并通过中墩相连, 如图4 (a) 所示。这样布置的桥梁, 每个单跨的梁板是一样的, 相互平行, 但相邻跨的梁板斜度不同, 错一个偏角。2跨交接处的接面有一个宽度差, 可增加小角度板的板间距, 接口对齐, 或两端各多出少许, 在将来安全带施工时再做处理。这种方法较适宜两岸接线较高且两侧河岸相对平行的河、沟 (壕) , 且桥长不宜很长, 同时跨径不宜过大。

(2) 桥台、墩轴线沿曲线的法线方向布置, 每个墩的轴线与水流的交角都不一样。这种布置较适宜干沟、漫滩, 宽滩河床水流不是很急的河流, 以及两岸中、高填方接线的桥梁。这样的布置有2种方式:

(1) 每个墩是标准墩, 弯道外侧的桥面板比内侧的桥面板要长一些, 同一跨的每一块梁板长度都不一样, 而各相临跨同样位置的梁板是一样的, 如图4 (b) 所示, 这种桥面板的接口面较好处理, 墩台帽的设计、制作较为简单, 但梁板制作时需考虑到不同位置的梁板长度也不一样。

(2) 每一个墩的外截面比内截面要宽一些, 是一个扇形墩 (盖梁) , 所以, 每一块梁板可以制作成一样的, 如图4 (c) 所示, 但由于是折线布梁, 所以每2跨的交接处有1个楔形空挡, 这个空挡可以加入1个楔形砌块来解决。方式 (2) 的梁板制作统一, 但墩帽的设计、制作较为繁琐。

(3) C型布置由于所适用的地形、路线走向等, 又可变异成C型对称型 (图4 (a) ) 、C型不对称型 (图4 (d) ) 和S型 (图4 (e) ) 等。由于现在标准图的普遍应用, C型布置可采用斜交标准图, 以减少梁板设计计算量, 较适宜板式结构桥梁。

5 桥头异型板布置

对于跨河与另1条路线丁字相接、河床又不可压缩的情况, 可将接线端桥头边跨的桥台加宽, 桥面板制作成梯形异型板, 跨径也可与主桥不一致 (图5) 。异型板可以预制 (要有较大的吊装能力) , 也可以现浇制作。适宜于板式结构桥梁。

6 桥头异型板配合Y型分道桥布置

对于桥头异型板布置的特殊情况, 如交通量较大、正线接口又有障碍的情况, 可将接线端2跨或3跨做成异型板, 1跨做成2个独立的引桥, Y型与主桥相连, 如同高速公路的上、下线引桥, 如图6所示。此桥型在地形复杂的地段尤其适合, 但计算较为复杂。

7 梁板现浇

在浅滩河床处修建曲线桥梁时, 可采用现浇梁板的方法施工。墩台施工的位置要放线准确, 施工中墩台的横向尺寸可略放宽余, 以便支模时曲线模板的位置调整。较适宜板式结构桥梁。

8 安全带和人行道布置

在桥梁建成后因原测量数据和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所以要根据初成桥梁的情况在桥面板 (裸板) 上重新测量布线, 即重新布置并调整交点位置及曲线半径, 并在桥面裸板上标出公路中线, 依照桥面裸板上的公路中线布置安全带和人行道。为充分利用桥面板、增加桥面车道净宽并满足美观的要求, 安全带和人行道的施工应适当外悬, 并依照公路中线做成曲线。个别处外悬可能会超出安全带、人行道带宽的1/2, 但总体的平均外悬面积不应超过带宽面积的1/4~1/3, 并且要与桥面板连接结实, 桥面边板位置要预埋连接件。

结语

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地形等, 应用现有的技术, 合理地布置桥梁的几何形状, 对于改善公路路线线形、提高行车舒适度和保障行车安全有着积极的作用。介绍的这些理念大部分已在实际中应用, 其中许多应用是几个方法联合起来同时用于一座桥梁, 处理的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马东晖.公路路线线形设计[J].河北企业, 2004-04-20.

[2]沈坚, 樊涛.利用遗传算法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公路路线线形的优化设计[J].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 2005-12-01.

[3]贵阳至新寨公路勘察设计技术.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2006-01-01.

群众路线教育,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篇4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新兴镇每个村屯都是一番忙碌的景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活动载体推行了“村集体主导、保洁员负责、党员分区包干”的常态制度;持续开展了以“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为内容的“五化达标”工程,农村的生态环境、农民的居住环境、农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为建设让群众满意的美好乡村,从规划到设计,镇党委政府多次深入村庄,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听取村民意见,最终确定因地制宜的实施方案。美好乡村建设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急,得到了广大群众支持和拥护。

只有真正将活动化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具体实践,路平、水清、灯亮、村净、景美、民富,全镇所有村屯达到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要求,真正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

建设路线 篇5

关键词:作风建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当前,以党的群众路线为基础,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能促进相关部门落实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建设党的优良作风,另一方面能确保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此外,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相关问题,不仅能更好地完善相应机制,还能在某种意义上保证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就作风建设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谈一些浅显的体会。

一、作风建设与群众路线紧密相连

党的作风建设应紧密结合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一方面是政治立场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主要方式。因此,为建设党的优良作风,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根本路线。反之则不然。倘若干部领导只根据个人利益思考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作风的建立,从而失去党的公信力,减弱党的影响力。

党的作风建设一直贯彻于党的群众路线中,因此才能在历史发展中长期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戴。比如,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充分发挥群众力量,依靠群众获得最后的革命胜利。他强调说,在实际工作中,应收集群众的意见,然后转化成指导意见,从而将其落实到群众工作中。另外他还说,正确的领导方式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再比如,新中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既是党内规章制度,也是凝聚群众力量,同时还是治理国家的有效方式。毛泽东反复指出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在会议中多次宣讲群众路线的含义与特点。此外,邓小平也指出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与意义,说群众路线是党在组织工作时的基本路线。江泽民也曾说,群众路线应贯彻于党的群众工作中,而加强群众路线的建设,能有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关系。党的十八大过后,胡锦涛同样强调群众路线在党的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并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此外,习近平提出脱离群众的危害性,并强调坚持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他说,党的坚如磐石是以群众的支持为基础,他指出,群众路线是符合时代发展,关系到党群关系的重要指导路线。

在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始终坚持群众路线,避免出现脱离群众的不良现象。不可否认,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理念、方式、思维和情感的根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主要途径,更是中国共产党成长茁壮的源泉。

二、严重作风问题是群众路线的脱离

当前,群众路线不仅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还提出新的内容。因此,领导干部应更加联系群众,融入群众,凝聚群众力量,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从而有效继承党的优良作风。需要强调的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群众路线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一方面是社会不同阶层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作环境的变化。这两方面因素使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现脱离群众的现象。

为解决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脱离群众这一问题,需建立起党与群众的良好互动机制,形成有效的党群关系。与此同时,领导干部也要在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从而更好地改善党群关系。另外,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际活动中,应时刻坚持群众路线,弘扬优良作风,从而更好地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比如,我们基层三防工作,手里“攥着群众的命”,对于大局的稳定和群众的安危起着“摸不着、看不见”的不可忽视作用,所以,作风建设尤其重要。

新形势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是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路线的主要原因。形式主义主要指“假、大、空”。表现在弄虚作假,不办实事说大话等方面。官僚主义则是指领导干部运用手中的权力凌驾于群众之上。表现在独断专行,价值观扭曲等方面。享乐主义和奢靡主义主要指领导部门在物质上过分享受,甚至出现不讲原则、不讲奉献的情况。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与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有所出入。我们应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从而建设良好的工作作风。一方面,我们要客观分析原因,另一方面,也要从主观因素中了解问题的本质。因此,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能让领导干部认识到工作作风问题,还能有效改善党与群众的关系,使党的执政基础得以巩固。

三、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建设工作作风

推进良好工作作风的建设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在此过程中,不仅能从思想上重温党的群众路线,还能在灌输群众路线的观念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也能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加强落实党的群众路线。

在教育实际活动中,应先解决有关思想理论的问题,主要包括: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等。与此同时,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将群众路线与党的工作作风紧密结合,从而有效解决当前的理论困惑。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已不是农民阶级、工人阶级以及知识分子阶级。群众的内涵日益丰富,概念越来越宽泛,所以重新塑造群众这一观念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容易诱使突发事件出现,从而使利益冲突越发尖锐。因此,做好群众路线工作,满足群众在时代发展中的实际需求,能更好地推动工作作风的建设,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发展。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首先要确定其活动要求。即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和自我革新这四个方面,另外,还要紧抓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不仅从思想上根除,还要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其次是确定其活动内容。在此活动中,“为民务实清廉”是党中央提出的主要教育内容。为民是指落实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务实是指落实群众路线的根本途径;清廉是落实群众路线的有效保障。“为民务实清廉”这六个字即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衡量此次活动是否科学有效的重要标准。所以,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这六个字,确保此次活动的有效性。接着是将教育实践活动与群众的突出问题相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进而更好地凝聚群众力量。因此,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围绕社会民生及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等问题展开讨论,以便群众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最后,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应建立相应的措施方案以及针对性强的专业队伍。比如,成立专业的管理人员,为教育实践活动做好指导和组织工作,并安排相关人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提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再比如,建立完善的测评体系,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监督力度。

综上所述,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长期性和动态性,一方面,需要党的不断调整,在自我审视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一方面,也能及时提醒领导干部注意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另一方面,还能有助于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间接提高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总而言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不仅要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党的工作作风建设,还要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落实到群众工作中,进而取信于民。

参考文献:

[1]刘娜. 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15-19.

[2]何克亮.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J]. 理论学习,2013,10:19-23.

[3]郭垚均. 浅谈如何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J]. 青春岁月,2013,22:367.

建设路线 篇6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哲学理念的创新和飞跃。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强文化建设, 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也必须要求建立新型的企业文化与之相对应。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 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 是党的科学领导方法, 是党的根本路线。

昊华西南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家2006年新组建的企业,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突破“常规”, 抛弃花大价钱聘请专业公司“粉饰”的套路, 结合自身实际, 通过走“群众路线”, 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树立起了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愿景, 实现了企业体制和管理的有机整合, 对于统一员工思想, 凝聚人心, 集聚人气, 促进企业的全面整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追根溯源, 形成企业文化“群众路线”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 劳动创造了人类, 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文化。文化与人类共生, 是人类存在和历史发展的表现。企业文化如同文化一样, 存在于一定劳动活动之中, 文化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就形成了企业文化。

说起企业文化的由来, 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但是作为一种有意识的企业实践, 则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理论体系, 则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 而我国正式提出“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在1986年。

这一概念引入我国都20多年了, 但如何定义, 目前各方对此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但大家相对倾向于这一定义:所谓企业文化, 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 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 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精神道德、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凝聚力。

而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文化“心的呼唤”, 是文化本质和人的本质的统一。而企业文化的特征从我国企业文化的实践和国外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以及结合下步发展趋势来看, 企业文化具有社会性、民族性、融合性、人本性、过程性、渗透性、自觉性、实践性、传统性、创造性等普遍性特征。

从上述的企业文化基本概念、本质、特征中可以分析出:人的因素, 在企业文化中举足轻重。首先从定义分析, 概念里面有几句重要的描述“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体现了企业及成员的价值准则……”;其次从本质分析, “两个本质”中, 文化是人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活动的成果, 这是文化的本质。因此, “两个本质”实际上都是人在当中起决定因素;最后从特征分析, 其中的“人本性”, 就是指人是企业文化的主体, 企业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功能是对人的价值观、精神、道德的引导和控制。

追本溯源, 从企业文化本源内涵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是整个体系中最关键的因素,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以文化人。

再来分析一下群众路线。它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

企业文化怎样做?当前最流行、最便捷的做法就是高薪聘请专业咨询公司进驻, 然后对他们了解认识到的企业文化素材进行全方位整理、包装, 这样动辄十几万上百万“粉饰”出来的“企业文化”也确实“好看”。但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所在, 在于它的切合企业实际、凸现企业个性、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力。而只有这种具有鲜明个性的理念可在企业的管理干部与员工中形成一种统一的价值观, 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而恰恰这种个性是没有长期在企业感同身受的咨询公司根本不可能“包装”出来的, 这样的“快餐文化”当然也就更谈不上起到文化整合、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 才能少走弯路, 事半功倍, 收效明显。否则,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就无从谈起。这是因为, 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 在他们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素材, 特别是他们中间的先进模范人物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集中地反映了先进的企业价值观, 而这些先进的思想和主体意识, 正是提炼总结优秀企业文化的源泉。因此, 企业文化要植根“基层”, 必须充分重视和尊重基层员工的“文化话语权”, 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使企业的目标、信念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中, 形成共识, 变成他们的共同信仰, 这样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 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如此坚持下去, 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脱颖而出。

所以, 企业文化走“群众路线”, 由员工自己提炼出自己企业的文化,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更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以及约束功能, 更能得到员工的支持, 使员工更有认同感。

二、突破常规, 进行企业文化“群众路线”探索实践

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 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人。运用理念、加强管理、落实制度, 归根到底是要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挥管理中人力资源的作用, 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此, 昊华西南公司决定突破“常规”, 抛弃花大价钱聘请专业公司“粉饰”的套路, 结合自身实际, 通过走“群众路线”, 探索新型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公司组建之初, 就明确地提出了“争创一流企业”的目标和“突出发展材料化工, 积极发展精细化工, 巩固发展基础化工, 建设中国材料化工基地”发展远景, 以此凝聚人心、积聚力量, 培育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将员工个人的思想感情、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 对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6年, 昊华西南公司成立伊始, 公司党工部、工会就联合发出通知, 采取二下二上的方法, 在公司员工中征集司徽、司旗的设计方案。新公司如此看重员工意愿, 在员工中得到了积极回应, 短短二个月时间内, 就收到15名公司员工设计精美的作品30余件。为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公开, 最大限度体现员工的意愿, 公司党工部还专门增发一期企业报, 将这些候选作品全部刊载出来, 供广大员工投票评选。公司各基层的党和工会组织在听取本单位员工意见基础上, 积极统计员工的倾向意见, 向中意的作品投了票, 最终, 公司参考员工投票最多的设计作品确定了公司司徽、司旗。

2007年, 为了提炼、挖掘能代表广大员工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的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 公司又在员工中开展了企业精神和企业核心理念征集活动。有了去年的参与经验, 公司员工参与更加积极、踊跃, 共提交参选意见500余篇条。在经过反复讨论、广泛征集员工意见的基础上, 公司正式确立了代表企业共同理想、历史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鹤征八表, 止于至善”的企业核心理念和“管理至精, 效益至上, 务实创新, 持续发展”的企业精神以及“人性化管理, 市场化运作”的企业管理观、“人人是才, 适用即才”的人才观、“满足顾客期望, 质量创造价值”的质量观、“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经营观、“创新发展、做优做强”的发展观等系列理念。

2007年底, 公司开始筹备司歌的创作工作, 在员工中征集词曲作品成为筹备部门不二的工作方法。征集通知一发出, 就得到广大员工的积极响应, 短短数月, 就征集到词曲作品数十篇, 投稿的有意气风发的在职员工, 也有鹤发童颜的退休员工, 作品都饱含员工对企业无尽的爱戴和希望。最终, 公司筹备部门综合了众多歌词作品精华, 由社会作曲家谱曲, 创作出了琅琅上口、积极向上的《昊华西南之歌》。因歌曲有员工们的切实参与, 真切地写出了公司员工的心声, 司歌一经传唱, 已逐渐成为公司经久不息的“流行歌曲”。

2008年, 公司决定确定“职工行为规范”, 同样征集活动采用“两上两下”原则, 在第一阶段的征集活动中, 共收到基层单位和个人的征集稿件60余篇。通过认真整理、归纳, 初步形成了两篇各具特色的职工行为规范讨论稿, 再次下发讨论, 在第二阶段的征集活动中, 共收到30个基层单位通过职工认真讨论后的回复。根据第二阶段基层反馈情况, 经公司工会、党委工作部研究并提请公司办公会审议通过, 最终确定了“忠诚敬业守纪勤学文明至善”的公司职工行为规范。

三、“一箭三雕”, 提炼企业文化“群众路线”经验效果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理念, 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 能激发员工的士气, 充分发掘企业的创新潜能。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 引导员工的自我管理。

昊华西南公司在充分尊重广大员工意愿, 深入挖掘企业的文化精髓, 让员工自己提炼、自己总结, 制定出员工自己的“行为规范”、司徽、司旗、司歌以及公司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后, 由于这一系列理念的形成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因而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广泛的群众支持和认可, 并逐渐成为企业全体员工广泛认同和自觉遵从的群体意识, 成为企业统一员工思想, 凝聚员工智慧和力量的精神支柱。

事实上, 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内容就是在企业领导人自觉领导下, 广大员工积极参与下, 培育优良的企业文化、克服不良企业文化的管理活动。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坚持“走群众路线”,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是节约了“建设经费”。根据“行情”, 聘请专业咨询公司“包装”企业文化, 少则几十万, 多则上百万, 在当今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在企业安全运行资金都“捉襟见肘”的客观现实下, 这样的“豪华”企业文化显然跟企业的科学发展背道而驰。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走“群众路线”后, 就此一项就节省了大量建设“经费”, 大大提高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性价比”;二是缩短了“建设周期”。首先, 专业公司“包装”企业文化, 也需要对公司的历史和现状、人员和环境进行全方位熟知, 需要对企业文化底蕴进行深深感知和认真挖掘, 这一过程, 少则数月, 多则数年, 而通过走“群众路线”建设的企业文化, 不仅完全减少了这个“时间成本”, 而且因早就具备的历史积淀, 从而大大缩短了员工“领悟”文化精髓的时间;其次, 通过走“群众路线”, 让员工从开始构建企业文化体系时就介入, 这也让员工更早就体会到公司的企业文化, 从而缩短了企业文化宣传、贯彻的时间, 让企业文化边构建、边建设、边宣传、边贯彻, 使建设与贯彻得以同步实施;三是增强了“建设效果”。企业文化建设通过走“群众路线”, 使员工从源头开始就全面参与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这样广泛而深入的参与, 切实增强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 员工的切身参与, 更能使员工真正领悟企业文化精髓, 从而将其转化为了实际工作更大的动力源泉。

建设路线 篇7

关键词:群众路线,党风廉政,制度约束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保障, 是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新时期下, 如何加强党员党风廉政建设, 是摆在党建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 所以我们必须要不失时机地抓紧解决党风廉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

一、提高认识, 坚定信念

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以来,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教学仪器设备供应中心 ( 以下简称中心) 按照教育两委廉政工作总体部署, 将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文件列入学习计划, 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及《八项规定》、《论群众路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重要会议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明确目标, 创新思路, 强化措施, 保障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通过学习, 党员干部认识到想要切实担负起“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神圣职责, 坚持做到廉洁从政, 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必须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必须模范遵守党纪国法, 清正廉洁, 忠于职守, 正确行使权力, 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求真务实, 艰苦奋斗, 密切联系群众。

二、健全制度, 廉洁从政

贪如水, 不遏则滔天; 欲如火, 不遏则自焚。人人都有贪欲, 党员干部也不例外。但是, 党员干部由于有着“人民公仆”这一特殊的身份要求, 就必须克制自己心中的贪欲、贪念、贪婪。要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每个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八个禁止”, 在任何环境、任何情况、任何时候都要牢记“两个务必”, 严于律己, 洁身自好, 廉洁奉公, 用准则规范自己的从政行为, 决不“开口子”、“留空子”, 决不放松要求, 切实做到廉政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力度, 必须不断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 有效发挥制度的“防火墙”作用。一是要在健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中心围绕建立干部廉洁从政长效机制的目标, 建立完善了《廉洁自律规定》、《部门集中采购从业人员管理细则》等干部廉政教育、规范性文件和重点领域等岗位制度建设, 把制度贯穿于教育、监督、预防、惩治等环节, 使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能做到用制度管事、管人, 决心不断加大源头治理和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 将反腐倡廉工作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以实际行动将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在制度落实上下功夫。制度重在落实, 没有落实的制度只是一纸空文。落实制度, 就是要以权力制约权力, 以权力监督权力, 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必须加强组织领导, 破除利益壁垒, 强化制度意识、扫清执行障碍, 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对此, 中心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原理运用于政务公开的各个环节, 并实行流程化管理, 保证每一件事项都有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公开运作流程、质量记录和程序控制, 促进中心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 切实提高中心软实力建设。

三、强化监督, 推进落实

防治腐败, 监督是关键, 有效的监督可以规范权力运行, 约束干部从政行为, 打造“群众明白, 干部清白”的和谐干群关系。一是要加强内部监督。领导班子成员要主动接受监督, 切实纠正把上级监督看作是对自己不信任, 把同级监督看作是和自己过不去, 把下级监督看作是对自己不尊重的错误思想, 全面贯彻党内监督条例, 做到上下监督、左右监督, 形成监督体系, 提高监督效果。二是要加强党外监督。在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 要通过党外监督来推动党内监督工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强化权力监督的实质是让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让权力时时、处处在严格的监督制约之下, 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信访举报, 大力推进办事公开制度, 进一步推行和完善政务公开、党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办事公开制度, 着力完善规范任前公示制度、健全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把领导干部的行为置于制度的规范约束之下。

总之,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 必须从理论高度和深刻现实中去认识、把握、落实、施行, 必须长期、科学、有效地抓好、抓实、抓牢。由于工作性质决定, 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组织高校实施招投标工作, 要求每时每刻每个同志都站在反腐倡廉的最前沿, 必须时刻牢记党风廉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求每位干部职工时刻要提醒自己, 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思想意识, 发现问题要及时提醒和警示, 不断完善中心的廉政建设制度, 不断加大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紧迫性的教育, 使党风廉政建设成为中心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于喜廷.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哲学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1 (5) .

建设路线 篇8

14年夏天, 笔者以一名骑者的身份骑行了川藏线, 历时一个月的时间, 终经七险八难以顽强之躯到达了拉萨。川藏线以其一路的秀丽山河与最原始的圣土引得国内外旅行者、摄影家纷行至此。近年来随着骑行热、背包客和徒搭一族的火热兴起, 他们也陆续开启了挑战自我的川藏线之旅。14年国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文件, 并且后奥运时期全民健身之花在全国各地竞相开放, 这使得作者有感而发。笔者认为, 川藏线如果得以恰当开发, 打造成一支集体育与旅游于一体的精品线路, 定能惠及大众并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并带动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

2 川藏线与体育

318国道是川藏南线, 此线路从四川出发共经2142千米到达拉萨。其中, 它一路要穿越5千米以上的高山两座, 4千米以上的高山12座, 并且一路不仅要绕悬崖、临峭壁还要穿江河、过险途, 可谓是一路上坡曲折艰难, 下坡危险重重。在这样环境恶劣的条件下骑行与徒步旅行绝对是对人生理与心理的极大挑战。在这样一个跌宕起伏的山路环境中, 骑者或者驴友不仅需要应对随时可能突如其来的高原反应, 更要做好“预险”准备与醉氧准备。笔者认为, 正是因其艰难的环境给体育爱好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对于骑者心目中一生必须完成的一次梦想, 川藏线318国道于2015年已完成大部分隧道的修建, 难度系数由“登天难”缓和到了更适于普通大众去挑战自我。因此现在的川藏线更接近大多数体育爱好者的心理预期。笔者认为, 行走川藏线不仅是对体育爱好者体力的考验, 亦是对其意志力耐力以及心理防线的考验。这样一个好的平台绝对是不容忽视与错过的。青藏高原这一特殊的环境可能会为运动员的训练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效, 因此自青藏地区建立相应的体育训练场地与设施亦是对体育爱好者的厚爱。当然, 现在的马拉松赛事已经红遍我国的大江南北, 那么西藏是否也可以举办这样的赛事呢?其实, 笔者是非常期待的。

3 川藏线与旅游

关于旅游大家并不陌生。世界这么大, 美景何其多!然而, 川藏线却拥有着不同于其他旅游地区的世界之最。这里是世界最高高原青藏高原, 是世界最原始的藏传佛教发源地, 有着世界最高城理塘, 有着世界上最圣洁的至今都无人踏足的神山冈仁波齐, 有着世界上最淳朴最原始的民族中华民族之藏族。这里是一个让人称之为“身在地狱, 眼在天堂, 灵魂归故乡”的地方。他不仅用洁白的雪山, 圣洁的湖水, 气势磅礴的山峦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他还用他最诚挚的信仰感动着四方游客。你见过衣衫褴褛的信徒那五步一跪拜十步一叩首的场景吗?你见过一人一石所累积成的嘛尼石山吗?你听过在高山之上在水泗之间那因风诵经的风马旗吗?笔者经历了这一切感受到了这里的自然风景所给我视觉上所带来的冲击, 同时也感受到了这里虔诚的信仰所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人们说, 旅行不仅仅是去看风景, 更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修炼。西藏这片圣土让我看到了简单的幸福, 那是一种虔诚的信仰所激发出的人们内心最本真最善良的微笑。来到这片土地, 你收获的不仅仅是旅行的一路美景, 更是内心的自然与纯净!

4 川藏线之318国道现状

从四川到西藏拉萨, 途中除高山峻岭很少有村落乡镇的踪影。行走在川藏线上会让人有种“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的感觉。2142公里的路程中仅有24个比较大的落脚点, 离拉萨近的地方村落尚且多些, 有的村与村间隔能有上百公里之远。若是在此期间遇到突发事件, 除了向队友求助或者千里邀车之外只能采取自备安全措施。这一点, 也让人们多了一份对于生命安全的担忧。除此之外, 川藏线一路有很多急弯处都有“此处伤亡XX人”的标牌, 以示警告, 令骑友可以减速慢行注意路况变化。笔者认为,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做些相应的修缮, 在急弯处设置更多的护栏是非常有必要的。318国道虽然给予了人们更多美景的盛宴, 但食宿资源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匮乏的。川藏相关部门亦可以借助“川藏线”之机引进投资, 以此来丰富川藏地区的物资,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5 后记

西藏之行已然结束, 但是生活还在继续。从西藏回来之后, 笔者除了带走一片思念, 一种洒脱, 一分感动, 一张自信的脸庞什么也没带走。笔者亲身入藏真正体会到了川藏线对人身体和心灵的洗礼, 不敢独自享受天堂时光的恩赐, 特撰此文希望有更多体育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开启自己的新生之旅。当然, 笔者也期待国家相关部门关注川藏线的发展, 完善川藏线, 给川藏线更多的投资建设, 让其成为我国最精品的集体育与旅游于一体的线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很多人以旅游的形式来缓解压力释放自我。随着“健康与体育”成为社会的新宠, 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更是受到许多人士的热捧。我国地大物博拥有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近年来, 许多骑者开启了川藏之旅, 并一度热满全国。笔者认为, 青海湖可以打造成世界环湖自行车大赛的精品赛场, 川藏线凭其大自然特赐的锦绣河山与其高原的特殊性, 经恰当开发必然也能够打造一条中国乃至世界的集体育与旅游于一体的精品线路。

建设路线 篇9

基层党组织, 作为党的工作基础, 为我党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 一直以来都是党建的一个核心工作。由于基层党组织直接与广大人民群众正面联系, 因而基层党组织已然成为展示我党风采的一扇窗户, 唯有通过各种联系群众的措施, 才能有效进行基层党的建设, 这就要求我们处处以坚持群众路线为重心。

坚持群众路线为重心, 可以使基层党组织更加紧密地与群众联系, 一方面可以及时向上反映出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使我党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政策法规, 更好的满足群众需要, 另一方面又能以最快的速度施行这些政策法规, 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若是基层党组织无法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 必然会导致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进而导致基层党员干部的群众骨干作用丧失, 影响党的先锋性与模范性, 对党和国家的发展造成各种不利影响。

可见, 坚持群众路线为重心, 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性, 还能从整体上提升党的先进性、模范性, 具有重要意义。

二、如何在基层党建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

在基层党的建设过程中, 坚持群众路线, 要求我们严格按照马克思列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群众观要求来进行党的建设工作。具体而言, 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 一切工作以群众为中心, 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需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民心向背是影响一个党和国家长期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党的纲领中也明确指出, 党的工作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中心, 处处代表其根本利益, 因而, 在实际党建工作中, 依靠群众, 坚持民主集中制, 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 尊重每一位群众的需求, 进行合理集中、汇报, 使党的每一项政策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 坚决杜绝一言堂情况的出现。

(二) 深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进行调研, 发挥党组织的爱民作用

“爱民”一直都是基层党建设的重要工作, 然而要真正去“爱”, 基层党员干部就必须深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一方面从中攫取无穷的智慧与创造力, 一方面深入了解其根本需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最深层的疾苦, 从而保证党和国家的每一项政策都能反映出我们“爱民”这一点。这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走入群众生活, 在倾听的基础上, 用敏锐的目光捕捉那些人民群众并未谈及的“隐形”困扰, 整理好第一手资料, 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三) 创新群众服务机制, 使每一项工作为民而行

党的工作, 其本质还是要提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 老一辈革命家要求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创新群众服务机制。首先, 大力开展亲情服务, 是党员干部心理上愿意, 行为上积极, 主动去服务人民群众;其次, 建立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 使得群众能够主动说出自身的需求;再次, 还应该合理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做到工作不重复不矛盾无缺口。

(四) 严格自律, 确保党员干部自身不受坏风气影响

党员干部自身作风直接影响着党的作风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评价。站在群众的角度, 自然是难以看到党这一整体的形象, 人民群众主要还是从离他们最近的党员干部的行为中, 归纳出党建效果的, 这虽然不太科学, 但却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作为党员干部, 我们必须处处自律, 工作上两袖清风, 生活上戒骄戒奢,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道德法律修养, 杜绝任何坏风气的影响, 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信任力, 保证群众路线的顺利推进, 确保党建方向的正确性。

三、结束语

总之, 坚持群众路线为重心, 是基层党组织进行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仅能保障人民群众爱党、护党, 还能确保党的每一项政策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 切实成为人名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 这两方面综合作用, 必然能使我党永葆青春, 促进国家的整体进步。要做到这一点, 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尊重群众需求、爱护人名群众、为人民工作, 并严肃律己, 当达到了这些要求的时候, 基层党的建设, 就自然实现了以坚持群众路线为重心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永兵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现, 积极拓展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途径[J].高校后勤研究, 2009 (3) .

[2]曾林.广西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创新研究[J].桂海论丛, 2011 (1) .

[3]陈成才.基层党组织如何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之我见[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9 (3) .

建设路线 篇10

关键词 无线电管理 体系建设 技术路线 分析

中图分类号:TN01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无线电管理的“四个体系”即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完整、先进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健全有力、高水平的技术支撑体系以及建立健全高效、权威的行政管理体系。本文通过研究无线电管理“四个体系”技术路线和关键环节,提出了基于“四个体系”下的无线电管理的发展方向,对无线电管理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

1技术路线需服从“四个体系”的战略目标

无线电的管理的技术路线是指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研究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来实现无线电的体系建设目标。但任何技术路线的有效实施都是基于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上进行的。所以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开端是明确其发展目标。以工信部提出的加快“四个体系”建设的技术路线为依据,并通过对现有无线电管理系统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更有效地推动我国无线电的管理工作。

基于“四个体系”战略目标的无线电管理技术路线需要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加强管理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并加快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工作。

2建立健全无线电管理技术路线的措施

2.1提高设备的基础技术水平

无线电的相关设备在其管理技术路线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范围内无线电领域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我国需要提高与无线电管理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的相关性能,并通过优化先有的无线电管理技术有针对性地弥补无线电管理中设备上的缺陷。另外,无线电管理中需要根据现阶段的管理技术方法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进行分析,不断完善无线电管理信息化过程中设备的处理事故能力,使得基于“四个体系”的无线电管理技术路线在管理初期就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2.2建立完备的“四个体系”运行机制

相关管理部门和领导层需要对无线电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挖掘,同时通过加强相关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从而增加无线电管理中的各个部门的合作性。另外以“四个体系”为基础的完备机制需要加强无线电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不断挖掘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使得无线电管理在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得以完善和创新。其次,相关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需要加强预防管理工作中系统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并对可能导致突发性的事件的环节进行分析,真正做到管理上的未雨绸缪,从而完善以“四个体系”为基础的无线电管理机制。

2.3加强基于“四个体系”机制的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使得相关企业提高其管理能力,同时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对现有管理技术的完善和创新。

通过设置无线电管理的相关机构以及高校、企业的研究机构,使得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层次性和衔接性。另外需要加强人才之间的相关技术交流并培养有力的师资队伍,加大人才投入,确保人才的管理经验可以互相共享,从而有效地服务于无线电的管理建设工作。

3无线电管理技术路线的发展方向

3.1完善国内外无线电信息

坚持以“四个体系”为战略方针无线电管理的核心技术要求是:尽快地完善无线电信息接受、存储、融合以及挖掘和分析等技术,同时需要根据已经具备的无线电监测系统来对未来无线电的发展方向进行重点把握。通过收集和完善国内外无线电信息,并对其加以分析,可以直观呈现出无线电管理的实时信息以及无线电的信息和频率等数据,从而实现对无线电管理的整体态势分析。

3.2引入云计算管理办法

无线电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是一项庞大的工作,管理人员必须通过相关的数据从而对无线电进行有效管理。云计算的实时性及其可伸缩的计算能力、智能化等特点完全符合无线电管理技术路线的发展要求,通过引入云计算,可以有效地对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因此在无线电管理“四个体系”的技术路线实施过程中,采用云计算作为其核心技术可以高效地解决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难题。

4结论

本文以“四个体系”战略目标为基础,通过引入“四个体系”的相关内容,从无线电的管理机制、设备的基础水平、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建立健全无线电管理技术路线的措施,从而提出了未来无线电管理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基于“四个体系”的无线电管理技术路线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郑晓明.试论无线电管理“四个体系”的创新与逻辑关系[J].中国无线电,2012,10(23):31-33.

[2] 推进无线电管理“四个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无线电管理支撑能力[J].中国无线电,2012,11(14):18-20.

[3] 何廷润.无线电管理“四个体系”的基础架构研究[J].中国无线电,2012,12(21):15-17.

[4] 马子健.对有力、高水平的无线电管理技术支撑体系的思考[J].中国无线电,2013,03(04):14-15.

[5] 刘磊,陈荣梅.无线电管理后“十二五”时期的体系建设思考[J].中国无线电,2013,10(18):26-28.

建设路线 篇11

党的思想路线, 又称党的认识路线, 它是多位一体, 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其逻辑起点。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上, 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一切要从学生思想实际、教师思想实际出发, 要充分认识和掌握这些实际, 而不可忽视或脱离这些实际, 否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就失去了根基, 偏离了出发点, 必然会因为“基础不牢”, 而出现“地动山摇”的后果。所以, 只有从实际出发, 以实际为出发点, 才能不断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增强其效果。

一切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主要表现在, 一是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的思想特点。时代发展在大学生身上打上烙印, 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都有着鲜明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历史地、发展地看待和把握当代学生的特征。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他们胸怀理想, 思想活跃, 自我张扬, 个性突出, 求真务实, 自立自强, 善于接受新生事物, 也存在“政治参与热情不够高, 心理不够成熟, 处事方法仍显青涩, 思想作风行为养成不够平衡”[1]等思想特点。高校和教师要正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以此为起点,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工作。二是正视学生的思想“存在”。大学生的思想不是“白板”一块, 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存在”, 他们的思想或是系统的或是零散的、或是连续的或是离散的、或是保守性的或是进取性的、或是激进的或是渐进的等等, 这对我们批判当前日益受到诟病但仍大行其道的教育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要了解学生个体思想“先入之见”的状态。“我们必须认识我们自己的先入之见, 使得文本可以表现自身在其另一种存在中, 并因而有可能去肯定它实际的真理以反对我们自己的前见解。”[2]了解学生个体的“先入之见”, 有利于我们掌握学生个体思想的原初境界, 这有利于我们对分层施教、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进一步落实。

一切从教师思想实际出发。一要了解教师思想的纯正度。传播马克思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是思想理论课教师的神圣天职。既然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教师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信、真爱、真传播, 否则, 如果思想、行为“两张皮”, 会严重损害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光辉形象, 势必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二要了解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思想理论课教师只有练就过硬的思想理论基本功,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课程体系, 从而有利于提升思想理论课的学效果。三是了解教师的教育理想。只有那些具有远大教育理想的教师, 才能专注于教育思想的传播, 也只有具有远大教育理想的教师, 才会把其教育思想理论付诸实践转化为教育行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用理论回应、解读、解决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大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传统的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方式总是倾向于先从高深的理论讲起, 反复的教学实践表明, 这种从理论切入的教学模式, 不利于学生掌握理论, 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入手, 需要做到, 一要具有从问题切入的理念。实践为理论的讲授提供了分析对象, 要在理论回应实践中提升理论魅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走进学生内心, 必须从学生最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入手, 否则,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回应, 那么他们只能在课堂上保持沉默, 课堂也自然成为老师“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竞技场”, 老师孤单寂寞, 学生痛苦难熬, 课堂了无生趣。二要抓住关键问题寻求突破。对于这些重大而紧迫的关键问题, 国家有明确要求, “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 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 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这些重大课题都是学生面对的重大问题, 都应当给与关注回应, 促进理解, 凝聚共识, 达成认同。三要抓住重要契机回应问题。思想理论课教师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中剥离出学生关注的重要问题, 抓住学生思想困惑、百思不得其解的契机, 做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迅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回应, 从而达到既解决学生思想疑惑实现“授业解惑”之目的, 又达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方法论实现“传道”之目标。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主阵地与主渠道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这需要做到, 一要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专长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不能简单地认为对大学生的生活指导只应属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范畴, 不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责范围, 忽视对大学生生活的指导, 从而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脱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这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而,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走近学生生活, 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二要从学生生活中取材。大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的这些问题和困惑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要善于挖掘那些学生生活中的实际,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阐释, 从而达到既答疑, 又促进理论武装的双重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 探索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

何谓实事求是?毛泽东指出,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5]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全党要坚持, 党的领导机关要坚持, 每个党员也要坚持。邓小平指出, “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 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 都要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6], 作为个人来说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 就是实事求是”。[7]高校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这一过程中, 关键是要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 按照规律办事。

要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一要认识到实践是大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重要基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 要重视、指导和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二要认识到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关键步骤。自我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 其知情意信行等认知要素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 即朝良性方向发展, 但是, 其各种要素的发展程度又是不平衡的, 即使有正确的认识, 也不必然产生高尚行为。这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学生在其内心开展思想斗争, 积极进行自我教育, 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思想品德水平。三要认识到螺旋上升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总体趋势。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大学生思想实际总是与国家要求之间保持着张力, 大学生自身新旧思想之间也存在着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 这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不竭动力, 也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重要表征。对此, 我们要有明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研究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构成了多对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关系。”[8]一要认识到人的自我实现程度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者, 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核心因素, 发挥好前者的主导作用和后者的主体作用对提升教学效果意义重大。对人而言, 特别是对知识群体, 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就是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均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人, 高校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创设环境, 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促进师生自我实现的重要的思想交流提高的场所。二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各要素内聚程度影响其效果。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度量模块内联系的量度, 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 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构成了多元关系, 形成了多种结构, 各要素之间的内聚程度影响整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效能的发挥, 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实效, 需要各要素之间形成高度紧密联系, 需要高内聚水平的整体德育功能发挥。三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课外教育载体之间的耦合程度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相互依赖于对方的一个量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外, 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重要补充的其它教育载体, 都各自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负有不同职责。“主渠道”与“主阵地”、重要补充的耦合水平强弱,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发挥。当前, 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 就要处理好与其它教育载体的耦合关系, 既不可以过强, 太强则相互依赖、职责不清;又不可太弱, 太弱则不能互补、难有合力, 而是应该探索其结合点, 把握好其间耦合度。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就是要坚持实践育人, 弘扬、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正确而颠扑不破的真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它在指引着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的同时, 又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不断发展。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著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 也要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本质, 坚持实践育人, 真正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 使得大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弘扬、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主要体现在, 一是要认同真理, 弘扬真理。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体系, 无论是对革命还是对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 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的建设理念, 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 信仰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 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用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力折服学生, 用独到精深的观点透析现实吸引学生, 用理直气壮饱含激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感染学生, 用诲人不倦行为世范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要修正错误, 捍卫真理。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阵地, 是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的主要场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过程中, 不乏错误的思想与言论出现, 当这些不符合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思想、理论出现时, 要敢于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错误的观点、思想和言论, 抓住此契机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魅力, 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 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中提升其感召力。三是要坚持真理, 勇于实践。理论的魅力不仅在于知识的博大精深, 论证的严谨缜密和观点的鲜明独到, 还在于它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理论品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使学生坚持真理, 就要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 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 到基层去, 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9]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的魅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由于客观事物的变动不居和人们认识的局限, 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发展真理不能靠主观冥想, 只有通过主观建之于客观之上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毛泽东指出,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 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统一观。”[10]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主要表现为, 一要在课堂教学中发展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 是思想理论课教学的主导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 向学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社会现实。真理是有条件的, 真理是具体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 真理必然会发生变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也要关注真理的发展性问题。二要在理论研究中发展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 还负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理论研究的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扎根生活实践中, 又身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前沿, 既有理论功底, 又有教学经验,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理应在发展真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努力成为教学能手, 又要努力成为理论专家。事实上, 一些来自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理论研究实践中发展真理, 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三要在实践教学中发展真理。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才会彰显理论魅力, 增强理论吸引力。要通过实践教学, 使得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学生, 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运用理论改造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实践出真知, 要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坚持真理、发展真理,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龙兴跃.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及教育方法创新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7) .

[2][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3]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001/xxgk_80415.html.

[5]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6]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7]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8]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9]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第二版)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创新营销的力量下一篇:多项式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