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诊断

2024-10-21

经颅多普勒诊断(精选9篇)

经颅多普勒诊断 篇1

脑血管疾病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现阶段, 此类疾病由于高病死、高致残等特点已经严重威胁到国人的身体健康。脑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根据病变原因此类疾病可分为两种类型, 其中缺血性疾病所占比重最多, 病患总数能达到脑血管疾病患者总数的80%。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包括椎动脉狭窄, 经DSA证实, 脑梗死患者中第一次患病的人存在血管狭窄现象的占总患者的75%以上, 因此, 积极采取措施发现患者动脉狭窄现象并认真进行治疗对于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病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对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评估对于用药或手术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作为无创诊断的超声技术, 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彩色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一直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它们共同具有安全, 经济, 方便, 快速等诸多优点。该研究对该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 0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结合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彩色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椎动脉狭窄,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 0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就有344例患者属于ICA单侧或双侧的狭窄 (狭窄率>50%) 或闭塞的情况。而男性患者占了265例, 女性患者79例, 年龄在45~77岁之间, 平均年龄66.0岁。其中, 脑梗死182例 (52.9%) :男146例, 女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39例 (40.4%) :男108例, 女31例;头晕23例 (6.7%) :男11例, 女12例。经临床检验查看, 排除病例患有颈椎病或其它心脑疾病, 排除禁忌症。

1.2 治疗方法

1.2.1 标准DSA检测

标准的DSA检测使用了国际多项高端技术, 其中融合了LCE十型C型臂、欧乃源克对比剂, 前者生产于美国的GE公司。采用sedingep’S技术, 4-SF导鞘, 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在导丝的辅助下, 把猪尾造影导管的顶端植人主动脉弓行主动脉弓的造影, 接着选择性的进行颈动脉和椎动脉造影, 后期的动作用普通造影管就可以完成。

1.2.2 CDFI、TCD检查

CDFI使用西门子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对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进行常规性的检查, 同时, 外双侧颈总、颈外、锁骨下及椎动脉的病变进行切除。检测时患者颈下垫枕, 暴露颈部, 检测呈现颈总动脉图像, 外移探头和上移探头时, 则分别显示椎动脉段及颈椎椎骨截断。通过横图扫描, 掌握患者的VFO、Vm相关情况。

经颅多普勒超声使用L1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这个诊断仪是由德国DWL公司生产的。接受检查的患者只需要保持坐姿便可, 颈部前屈, 探头发射脉冲 (功率>80%) , 分别对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等进行探测, 观察不同时期的血液流速, 同时, 还要对多个部位进行检查, 其中包括双侧ICA颅外段、ICA终末段, 还有大脑中的各个动脉, 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及椎一基底动脉。

1.2.3 联合检查

针对不同的患者差异性的复查, 例如TCD结果中有流速增快且颈动脉存在狭窄的患者, 要对颅内血管进行复查而对TCD结果中CDFI正常但流速减慢的患者要对颈动脉进行复查。以弥补使用一种检测方法可能存在的不足。对于代偿性流速增快的血管及高流速的侧支循环血流要求最终得出阳性的结果, 在处理方式上要看做阴性处理[1]。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χ2值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DSA检测结果:对258位患者的检查结果为双侧共计狭窄301支, 其中闭塞有86支, 检测正常的为301支。这258为患者中, 单侧椎动脉闭塞的有65例, 双侧椎动脉狭窄的有22例, 两侧椎动脉一侧狭窄一侧闭塞的患者有21例。

(2) CDFI检测结果:在所有检测的双侧锥动脉中, 正常226支, 假阳性65支, 假阴性54支、闭塞43支、狭窄301支。根据实际对比分析得出, 检查结果与DSA的符合率为82%。

(3) TCD检测结果:双侧锥动脉共计狭窄280支, 闭塞32支, 假阳性86支, 假阴性32支。根据实际对比分析得出, 检查结果与DSA的符合率为77%。

(4) 联合诊断结果:狭窄258支, 闭塞65支, 正常280支, 根据实际对比分析得出, 检查及国与DSA符合率为93%。

通过上述诊断结果并结合诊断较单纯CDFI、TC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高等方面, 从整体来看, 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等参照值均比单独使用CDFI或TCD要高, P<0.05, 这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表示与CDFI比较P<0.05;#表示与TCD比较P<0.05。

3 讨论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 椎动脉可分成4个部分, 分别为: (1) 起始处———C横突孔; (2) C6横突孔———C1横突孔; (3) 出C1———颅前; (4) 颅内段———基底动脉。使用彩色多普勒彩超检测椎动脉时, 高频探头可以很好的作用于 (1) 和 (2) 椎动脉部分, 特别使其内径和附壁斑块情况, 从而掌握患者的椎动脉狭窄比率。在这一点上多普勒频谱也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它主要是通过检测血流情况来评价动脉狭窄问题。经研究指出, (1) 、 (2) 量部分椎动脉PSV在80 cm/s以内时视为正常, 如高于100 cm/s, 则判定椎动脉狭窄。在这一基础上PSV<180 cm/s, 即狭窄比<75%时, 视为中轻度狭窄;PSV>180 cm/s时则为重度狭窄。当检测不到血流数据或PSV低于10 cm/s时, 则为血管闭塞。但是, 尽管CDFI具有临床疗效, 但是它在椎动脉第一部分检测中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 这一方面是由于高频远场衰减缘故, 另一方面是由于椎动脉起始位置的特殊性, 因此即便其能直观显示管腔结构并检测血流动力, 但是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 使得CDFI无法全程检测椎动脉。特别是椎骨遮挡处, 检测结果会呈现出节段性。加之受仪器、检测条件、技术手法的影响和制约, 使得该项仪器对椎动脉内斑块的检测不足。这也是该文结合CDFI与TCD联合治疗并证明其应用可行性的原因之一。

该研究以DSA为标准, CDFI病变符合率为82%, 敏感性为83.9%, 特异性为80.9%, 阳性预测值为85.6%, 隐性预测值为77.7%, 准确率为82.4%;TCD病变符合率为77%, 敏感性为77.9%, 另外, 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75.1%、80.1%、71.9%、76.4%。在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 在ICA分叉位置高或走行弯曲, 的情况下, 会致使血流速度异常升高并误认为狭窄, 以及没有完全显示ICA颅外段全程并认为闭塞, 这两种情况都会得出假阳性的结论。在ICA闭塞的情况下, 侧支循环开放会使颈外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增粗, 这样很容易被认定为颈动脉分叉, 并且分别把代偿血流升高和相对血管阻力减低的颈外动脉血流当成ICA, 从而会没有对ICA诊断, 得出假阴性的结论。[2]而采用联合治疗则实现了检查方式间的优势互补, 结果也表明联合诊断病变符合率为93%, 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3.9%、100%、100%、93%、95.2%。与其它同类研究报道[3,5,6,7]结果相比, 具有相似性。所以综合来看, 该研究证明了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彩色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椎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光瑜, 管敏, 赵亚男,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谱勒超声联合应用对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31) :171-172.

[2]陈盈, 冯加纯, 刘影, 等.颈动脉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并随访双侧椎动脉夹层1例[J].中国卒中杂志, 2014 (3) :215-219.

[3]郝豪皓.双频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 2013:1.

[4]韩秋, 刘彦丽, 陈晓旭.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1) :101-102.

[5]王洪科.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 2014.

[6]王洪科, 张小宁, 刘培琴, 等.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4 (1) :31-34.

[7]罗燕娜, 陈文志, 黄宏.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对鼻咽癌放射性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17) :86-87.

[8]傅光平.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12) :97-98.

[9]郭佳, 汪军, 赵蕾, 等.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时眼动脉血流改变[J].眼科新进展, 2015 (2) :171-173.

[10]曾祥富, 尹向娟, 林武壮, 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评价颈动脉狭窄和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 (1) :97-98.

经颅多普勒诊断 篇2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33-0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高血压可导致动脉壁粥样硬化,平滑肌细胞增生,间质胶原纤维以及蛋白多糖沉积,经颅多普勒对高血压的诊断无直接临床意义,但结果能帮助我们了解高血压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利于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现将27例高血压患者血流频谱分析如下,希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1 对象和方法

2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男14例,女13例,年龄42-89岁。平均年龄61岁。

选用CDS-9000ⅢPLUS型,2MHz宽频探头,患者取仰卧位,在颞窗分别探测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患者取俯卧位,在枕窗分别探测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1]。取样深度46 mm -70mm,根据血流频谱的峰值流速来分析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病变程度。

2 结果

经颅多普勒检查27例患者,血流速度增高5例,PI、RI、SD均正常;血流速度减低22例,其中PI、RI、SD增高16例。

5例血流速度增高者:中动脉收缩峰值流速(Vp)在120cm/s以上,最高180cm/s;前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p)在95cm/s以上;最高120cm/s;其中有2例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p)在75cm/s以上,最高155cm/s;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p)在90cm/s以上,最高170cms。

22例血流速度减低者: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p)低于50cm/s,最低39cm/s;前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p)低于40cm/s,最低25cm/s;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p)低于39cm/s,最低28cm/s;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p)低于40cm/s,最低24cm/s;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p)低于38cm/s,最低26cm/s。其中16例搏动指数(PI)>1.05,阻力指数(RI)>0.08,收缩舒张比(SD)>3。

3 讨论

脑血管管径的大小和血流速度呈显著的负相关(2)。5例高血压患者的血流速度增高的,血管管径变小了,收缩了,阻力指数正常,诊断为痉挛, 22血流速度减低的,6例阻力指数正常的可能是血管扩张,16例阻力指数异常的可能是血管硬化加上远端小血管硬化。脑底动脉环血管痉挛阶段(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第一期),在临床上采用降压药和能解除血管痉挛的药物;如果检测到低流速的脑供血不足的表现,表明高血压的血管病变已有形态学上的改变,小血管产生了动脉硬化,导致脑血流供应减少(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第二期);如果搏动指数(PI)>1.05,阻力指数(RI)>0.08,收缩舒张比(SD)>3,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已达到较为广泛的脑动脉硬化(第三期,高血压脑病期),除采用降压药外,还必须采用扩张血管的药物,增加脑血流量,并应用改善大脑代谢,改善脑动脉硬化的药物,阻止脑血管破裂的发生。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观点:高血压患者经颅多普勒血流速度的异常程度能够反应高血压患者的脑部血管的病理程度,高血压最怕的就是脑血管破裂,随时跟踪脑部各支血管血流速度的变化和阻力指数是很重要的。

4 预防

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一)合理膳食;(二)适量运动;(三)戒烟限酒;(四)心理平衡;(五)自我管理;(六)按时就医。预防脑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杰 沈键 宋淼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头痛患者的血流频谱分析《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1,3:42

经颅多普勒诊断脑萎缩的应用价值 篇3

关键词:TCD,脑萎缩,血流动力学

脑萎缩与老年痴呆症密切相关。因此, 对脑萎缩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TCD在脑萎缩诊断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06年2月~2007年4月期间的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经CT确诊脑萎缩患者40例, 其中男28例, 女12例, 年龄40~78岁。

1.2 检测仪器

使用CBS系列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 探头频率2MHz、能量输出300%, 取样容积16mm, 深度基底动脉是70mm, 其余动脉血管均是56mm, 其结果以Doppler频谱显示。

1.3 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患者仰卧位, 采用经颞窗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 和大脑前动脉 (ACA) ;患者取侧卧位, 经枕窗检测椎动脉 (VA) 、基底动脉 (BA) 、观察血流速度和频谱形态, 记录每条血管平均血流速度 (VM) 进行判断分析。

1.4 诊断标准

MCA、ACA、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 (VM) 分别<50cm/s, 40cm/s, 23cm/s, 30cm/s为脑供血不足, 平均血流速度 (VM) 分别>100cm/s, 90cm/s, 50cm/s, 63cm/s为脑血管痉挛。频谱图形改变, 博动指数增高, 为脑动脉硬化。

2结果

本组40例脑萎缩患者全部脑动脉硬化占100%, 血流速度异常38例, 脑供血不足32例, 占84%, 有6例脑血管痉挛, 占15%。脑动脉硬化表现在频谱图形的改变, 波峰圆钝;少数患者收缩期流速增高, 舒张期流速降低, 两峰值比值>1/2;博动指数与阻力指数均增高。脑供血不足表现在所有脑血管血流速度均低于标准值, 少数患者VA、BA血管血流速度增快。脑血管痉挛表现在1条或多条血管流速增快, 伴有湍流或涡流, 有杂音。

3讨论

脑萎缩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内增高的剪应力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 内膜坏死, 破裂出血, 形成血栓。破裂后血栓进入颅内远端血管, 斑块增大即引起动脉狭窄, 当达到一定程度再加上脑血液循环因素, 可造成脑软化, 内有许多棒状小胶质细胞增生, 后期萎缩成胶质疤痕, 此类改变逐渐增多, 弥漫遍及整个皮层, 就形成脑萎缩, 因慢性脑缺氧而智力衰退成为脑动脉硬化的痴呆 (老年性痴呆) 。本组40例脑萎缩患者全部脑动脉硬化, 大部分患者脑供血不足。动脉粥样斑块沉着和管壁增厚使血管弹性减退, 阻力增高, 导致脑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少数患者脑动脉血管痉挛也是由于脑动脉硬化及狭窄改变所致。

脑萎缩在过去的专业书上并没有作为独立的疾病, 而只是视作大脑生理退化的结果, 它的变化在大脑解剖上才能显示出来。自从有了CT、核磁共振即可观察到脑沟增宽, 脑回变平, 皮质萎缩, 体积变小等现象, 这就是脑萎缩。大凡有老年性痴呆的人, 都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预防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就要早期发现脑萎缩。TCD具有无创伤、无放射性且操作简便, 价格低, 可重复检查, 并能观察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动态观察病变的发生等优点, 可为临床早期诊断脑萎缩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焦明德.实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学 (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5.118.

经颅超声在帕金森病中的诊断价值 篇4

关键词 经颅超声 帕金森病 诊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5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行性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变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反射障碍为核心症状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当PD患者按照目前的临床标准确诊时,已有30%~70%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了变性,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已减少了80%[1]。通过对PD患者及对照组中脑黑质(SN)行TCS检查,了解PD患者SN回声增强表现及其与正常对照组有无统计学差异,以及TCS诊断P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初步评价该技术对PD患者临床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8月收治帕金森病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7~78岁,平均54.3±7.9岁。纳入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3岁,平均53.9±8.7岁。对照组中排除帕金森综合征及其他锥体外系疾病,同时排除PD阳性家族史。

方法:采用双盲检查,由同一名超声检查者运用DWLX2型超声检查仪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行TCS检查,记录双侧SN强回声区域,测量面积,取其平均值,作为检查结果。检查结果参照文献的评定依据进行分析,回声面积≤0.19cm2为正常回声(SN-),回声面积≥0.20cm2为强回声(SN+)。

图像、资料及数据分析: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超声科、神经内科主治以上医师双盲分析,临床随访资料至少大于半年以上。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两组间SN强回声面积统计分析:病例组30例,右侧SN区强回声面积0.238±0.041cm2,左侧0.237±0.039cm2,病例组双侧SN区强回声面积平均值0.237±0.040;对照组30例,右侧SN区强回声面积0.156±0.036cm2,左侧0.157±0.040cm2,对照组双侧SN区强回声面积平均值0.157±0.038。两组间面积进行t检验(t=11.252,P<0.05),两组病例在黑质强回声区面积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TCS在PD诊断中的准确度及灵敏度:本研究发现TCS在PD患者中的诊断准确度86.7%,灵敏度83.3%,特异度90.0%,阳性预测值89.3%。见表1。

讨论

帕金森病(PD)即原发性帕金森病(IPD),是一种常见的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为临床特征的慢性神经变性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SN)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脱失,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1%~2%,晚期PD诊断主要根据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等临床症状。PD发病早期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仅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很难确诊。运动系统症状出现前黑质纹状体系功能性神经影像检查结果表明运动前期已经持续数年。至今,神经保护治疗仍不能被证明可延缓PD的临床进展,主要原因可能是未能尽早治疗,如果在运动前期大多数神经元未发生变性时治疗可能起到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前PD的诊断尚无特异性的方法,仍以临床诊断为主,最终确诊依靠病理诊断,对PD的诊断即便是最有经验的神经科医生也有至少15%的误诊率。常规的颅脑CT、MRI对PD诊断没有帮助,但能用于检查帕金森综合征相关的脑内异常结构,有助于帮助与PD的鉴别诊断;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利用不同配体可以显示纹状体DAT和D2受体,可发现PD患者壳核多巴胺转运载体(DAT)放射性摄取减少及D2受体活性增强,在PD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不能确诊所有的病例,并且耗时长,费用高,技术要求精湛,患者需要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存在一定的風险,因此,临床尚未能广泛使用。

经颅超声是一种无创、便携、经济和可重复的检查手段,它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的认可。在研究中病例组与对照组SN强回声面积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在我国PD患者中同样有SN回声增强这一特征性的表现。国外1项针对TCS在震颤麻痹患者诊断中作用的前瞻性双盲研究发现,TCS在PD诊断中的灵敏度90.7%,特异度82.4%,阳性预测值92.9%,准确性88.3%。而国内亦有报道TCS在我国PD患者诊断中灵敏度91.2%,特异度89.5%,阳性预测值88.6%,准确度90.3%[2]。在研究中发现TCS在PD患者中的诊断准确度86.7%、灵敏度83.3%、特异度90.0%、阳性预测值89.3%,与国内外的报道基本相符。

TCS检查作为一种可提供脑干的形态学改变的可靠、无创、应用广泛、易操作、廉价的检查方法,在PD诊断中敏感性及特异性高,在PD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尽早进行神经保护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怡,陈彪.帕金森病诊断技术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25(8):697-702.

2 王荣,蒋银花,林宏,等.经颅超声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7):822-825.

经颅多普勒诊断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72例头痛患者, 男324例, 女648例, 年龄10~79岁, 其中以30~47岁居多, 共512例, 占52.7%。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德国EME公司生产的TC-2000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2.0MHz, 按常规经颞窗一侧探测大脑中动脉 (MCA) , 大脑前动脉 (ACA) , 大脑后动脉 (PCA) , 颈内动脉末端 (ICA) ;经枕骨大孔透声窗探测双侧椎动脉 (VA) , 小脑后下动脉 (PICA) 及基底动脉 (BA) 。分段记录各动脉血管血流速度及搏指数。

2 结果

经TCD检查972例头痛患者结果: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 各种病因引起的头痛患者的颅底动脉血管的功能状态为狭窄、痉挛、扩张及正常。972例头痛患者中异常742例, 占76.4%, 其中表现为痉挛者621例, 占63.9%, 狭窄11例, 占1.1%, 扩张109例, 占11.2%, 经统计学处理, 头痛患者颅底动脉血管功能状态痉挛者与狭窄、扩张者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 。不同年龄段亦有一定差异,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血管性头痛患者年龄偏低, 平均年龄在 (38.2±9.61) 岁;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脑供血不足患者平均年龄 (57.5±6.13) 岁;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平均年龄 (59.8±11.2) 岁;年龄偏高。

3 讨论

TCD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简便、可靠的检查手段, 能够直观检测脑底动脉血管的舒缩功能状态和脑血流量的变化, 客观反映头痛的发病机制[3]。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患者血管功能状态以痉挛居多。TCD表现为脑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快, 搏动指数降低。多位功能改变, 这与颅内血管运动障碍的发病机制有关;神经性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TCD表现以正常偏多, 表现为轻度痉挛者较少, 其发病机制与颅内血管神经递质5-羟色胺、儿茶酚胺增高等变化有关。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TCD主要表现为扩张, 梗死和出血使脑组织受压, 血管内血流阻力增大而致使血流速度减慢;脑外伤患者多为近期受伤, 血管发生应激反应, TCD表现以痉挛为主;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脑供血不足患者病程较长, 病情易出现波动, TCD表现为痉挛、狭窄、扩张。病史较短者多表现为代偿性的血流速度增高, 病程长者或长期高血压, 使序贯外周阻力增大, 血管痉挛, 脂蛋白等堆积导致颅内血管狭窄, 此为器质性改变, 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对于扩张者可用缩血管药物治疗, 而狭窄、痉挛者主张用扩张性药物治疗。因此, TCD对于血管性头痛来说, 是一种简便、安全、易重复、吴创伤性的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手段, 可指导临床对头痛患者的准确用药治疗。

摘要:目的 对972例头痛患者经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 探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头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972例头痛患者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 , 颈内动脉末端 (ICA) , 大脑前动脉 (ACA) , 大脑后动脉 (PCA) , 椎动脉 (VA) , 小脑后下动脉 (PICA) 及基底动脉 (BA) , 分段记录各动脉血管血流速度及搏指数。结果 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 972例头痛患者中异常742例, 占76.4%, 其中表现为痉挛者621例, 占63.9%, 狭窄11例, 占1.1%, 扩张109例, 占11.2%。结论 彩色经颅多普勒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简便、可靠的检查手段, 应用可直观检测脑底动脉血管的舒缩功能状态和脑血流量的变化, 准确反映头痛病因学, 可指导临床对头痛患者的准确用药治疗。

关键词: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头痛,诊断

参考文献

[1]焦明德, 田家伟, 任卫东, 等.临床多普勒超声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75-77.

[2]孙现印, 曲华.偏头痛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0, 23 (5) :63.

经颅多普勒诊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07年4月~2009年12月间我院住院患者中CT检查无异常发现而临床症状明显的2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7例,女性患者113例;年龄7~80岁,平均年龄为(60.8±7.35)岁。所有患者均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病史,通过系统的神经科查体、眼底检查、MRI检查等确诊为脑血管疾病。

1.2 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Envisor HD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电子扇扫探头的频率为1.7~2.2mHz。检测的颅内各主要动脉包括有颈内动脉颅内段(ICA)、双侧眼动脉(O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基底动脉(BA)、小脑后下动脉(PICA)及椎动脉(VA)等。常用的血流动态参数包括:血管的形态、走行及内径、血流流向、采样深度、平均流速(Vm)、收缩期最大流速(Vp)、舒张末期最大流速(Vd)、阻力指数(RJ)、搏动指数(PI)及血流量等。经颅两颞窗定位于颧弓之上、耳屏和眶外缘之间,取样深度为45~70mm,可探查两侧大脑前、中及后动脉(ACA、MCA、PCA)以及前、后交通动脉(ACOA、PCOA)。眼窗置于闭合的眼睑上,声束对准眶上裂,取样深度45~65mm,可探查双侧眼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内段(OA、ICA)。枕窗探头置于颈项中线,声束对准枕大孔区,取样深度45~65mm,可探查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及椎动脉(BA、PICA、VA)。检测过程中根据所需探测的血管,选择有利于超声穿透的部位作为超声窗,适当调节声束角度与取样探度,以获得最佳的多普勒信号。

2 结果

240例患者中,219例患者检出脑血管及血流异常,诊断阳性率为91.25%。141例脑供血不足及动脉硬化患者中,共检测出133例,检测阳性率为94.33%。45例偏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中,共检测出39例,检测阳性率为86.67%。4例脑动脉内膜炎性改变患者中,共检测出3例,检测阳性率为75.00%。50例眩晕患者中,共检测出46例,检测阳性率为92.00%。

3 讨论

挪威物理学家鲁恩·艾斯里德于1982年成功创立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与德国EME公司联合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并应用于临床诊断,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创性检测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新方法[1]。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具有无创伤、操作简便、快速、实用性强、重复性好以及无射线辐射等多种优点。TCD诊断仪于1987年开始在我国大型医院应用,近年来技术迅速发展、更新,在临床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研究及实践表明,TCD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组成部分以及研究脑血流生理学和病理生理状态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

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的适应证包括颅内脑动脉狭窄和闭塞、颅内动静脉畸形、脑血管痉挛、血管性头痛、颅内动脉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内压增高、脑血管栓子监测、危重病人术中和术后脑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脑死亡等多种疾病。脑部血液主要由双侧颈动脉与椎动脉入颅供应,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分为大脑前、中动脉及眼动脉等;椎动脉进入颅内分为分为大脑后动脉及后下小脑动脉等。大脑中动脉的正常声像表现为双峰、正向层流,平均流速大于60cm/s;大脑前动脉的正常声像表现为双峰、负向流,平均流速大于45cm/s;大脑后动脉的正常声像表现为正向或负向层流,平均流速大于40cm/s;基底动脉的正常声像表现为负向层流,平均流速大于30cm/s;椎动脉的正常声像表现为负向层流,平均流速大于25cm/s。

低流速型脑供血不足及动脉硬化超声声像表现为:血流流速减慢、峰值延长时间增长,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增高,频谱形态失常、呈三角形,血管内未见明显狭窄或分流,血流量一般小于100/min为阳性表现。高流速型脑供血不足及动脉硬化超声声像表现为:血流流速在正常范围内,谱形态失常、呈三角形,搏动指数明显增高,椎基底动脉搏动指数大于0.7者提示供血不足[2]。偏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见于年轻患者,其超声声像表现为:血流流速正常或增高,频谱形态呈尖锐型,搏动指数增高明显,搏动指数大于1.0多有头痛等症状。脑动脉内膜炎性改变患者多为儿童,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其超声声像表现为:脑动脉流速明显增高,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增高,大脑中动脉流速多大于120cm/s,血流量明显增多。眩晕症是人体的平衡系统(如视觉、本体感觉、前庭系统等)发生功能障碍时,所出现的一类以空间、体位定位障碍的运动错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3];其超声声像表现为:血管血流流速改变、脑血管供血功能异常,与VBI系统血供异常关系密切。

为提高TCD检测的准确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4]:探头位置的选择应使注意使探头声束中心穿过血管管径的最大方位;探头角度的选择同样重要,探头的声束方向应尽量与血流方向平行;耦合剂应选择声阻抗适宜、衰减较小的产品,耦合剂涂抹需足够多,操作时保持适当的压力;探测深度需依据头围和颅腔的大小认真确定,探测深度与血管走行需相吻合。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脑内血管病变的检查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也是一种可无创伤性显示脑血管形态的影像学方法,与TCD联合使用可提高检测的准确率[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对脑血管及血流病变做出明确的定性诊断,尤其对脑供血不足、动脉硬化可做出更好的诊断,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弥补临床症状推测性诊断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是脑血管病变临床诊断必要的辅助检查项目。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

参考文献

[1] 赵树元.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要点[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4;11(4) :231~238

[2] 吴永梅,姜丽娟.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6;15(1) :14

[3] 李倩.200例眩晕患者的经颅多普勒分析[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5;12(2) :77~78

[4] 陈卫国,闫广晖.提高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查准确性的几点体会[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11) :42~43

经颅多普勒诊断 篇7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06至2016年06月期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男27例,女20例,平均年龄68.7(42~73)岁。患者于发病后一周内入院检查治疗,所以患者均经TCD及CTA检查,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并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

1.2方法

1.2.1 TCD检查

采用标准快速方案进行TCD检查,约15分钟。常规使用2MHz探头检测颅内动脉狭窄及各种血流信号的变化。观测患者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所有探查的血管需要检测血管血流平均速度(Vm)、收缩期峰流速(Vs)、搏动指数(PI)、频谱形态等指标。

1.2.2 CTA检查

采用东芝AQUILION 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患者头部保持不动,平扫后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以3.5~4ml/s的速度注射碘普罗胺(优维显370)注射液80ml,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至颅顶部,机器转速0.38s/转,螺距为0.984,层厚0.625mm,层距0.625mm,管电压120k V,管电流300m A,将所有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减影处理、重建图像。

1.2.3 DSA检查

采用飞利浦FD-20悬吊式数字化C型臂进行血管造影,明确颅内血管狭窄部位。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TCD、CTA的检查结果,47例患者中经DSA检查出共有67支颅内动脉狭窄,TCD检出53支颅内动脉狭窄(图1),CTA检出52支颅内动脉狭窄(图2、3),TCD与CTA联合诊断检出64支颅内动脉狭窄。联合诊断明显高于TCD(χ2=8.152,P=0.004,P<0.05),也高于CTA(χ2=9.241,P=0.002,P<0.05)。

图1患者为女性,56岁,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方向相反,舒张期血流方向正常。

图2、3为同一患者,男,46岁,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

3.讨论

在我国颅内动脉狭窄引发脑卒中逐年增多,DSA为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4],但由于辐射量大、检查费用高等原因限制了其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TCD作为一种无创、廉价的检查颅内血管狭窄的方法已经成为临床的首选检查方法,但由于部分患者颞骨较厚,造成检查效果不良,并且操作者的依赖性也非常大,导致检出率一直较低[5]。联合CTA检查后,检查率明显提高,为临床评估预后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TCD与CTA联合诊断对于判断大脑中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意义,TCD可以探测到狭窄段血管血流流速增快,声频粗糙,并且越是狭窄流速越快,声频越是粗糙[6]。但TCD检查不能检测颅内血流情况,不能准确定位狭窄的位置,判断已经闭塞的血管时临床医生容易误诊,因此要格外小心。这是需要结合CTA检查结果,CTA可以显示狭窄的具体部位,为临床做出准确的判断。TCD具有微栓子检测的作用,当微栓子检测中出现了强烈的信号时,提示该血管狭窄部分的斑块不是十分的稳定[7],非常容易引发脑梗死,值得临床医生重点观察。有文献报道,TCD在评价大脑中动脉的狭窄情况较CTA低,可能是由于两种检查手段时间间隔较长(2周)有关,在此过程中栓子出现纤溶、移位等原因[8],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本文为了避免此现象,将两种检查手段时间间隔缩短到3天之内;也可能由于颅内动脉解剖复杂探测难度较大有关。TCD检查可以通过多方位重建图像,了解狭窄血管是否因肿瘤压迫而形成,狭窄处是否形成了软斑或硬斑。

综上所述,TCD与CTA的结合优势在于能够为临床提供良好的依据,如颅内动脉狭窄的部位、斑块是否稳定、血流动力学数据等,有利于临床医生早期评价脑卒中的风险,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

摘要:目的:探讨单独及联合应用计算机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对颅内动脉狭窄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06至2016年06月期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以患者均经TCD及CTA检查,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TCD、CTA的检查结果,47例患者中经DSA检查出共有67支颅内动脉狭窄,TCD检出53支颅内动脉狭窄,CTA检出52支颅内动脉狭窄,TCD与CTA联合诊断检出64支颅内动脉狭窄。CTA与TCD联合诊断明显高于单独一种检查手段(χ2=8.152,P=0.004;χ2=9.241,P=0.002)。结论:TCD与CTA联合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疾病可避免漏诊,能够为临床提供良好的依据,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计算机血管成像,颅内动脉狭窄

参考文献

[1]邢英琦,张洁.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4,9(3):171-182.

[2]徐平,肖波,向绪林,等.TCD与脑卒中预后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1):15-16.

[3]陶中海,张清秀,付家亮,等.TCD联合DSA在分水岭脑梗死颅内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1):33-36.

[4]王炎林,李云华.探讨TCD、MRA在颅内动脉闭塞或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2013,20(5):313-314.

[5]陈莉,莫雪安,陈娅,等.TCD与CTA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闭塞的对比分析[J].2013,39(6):359-361.

[6]王丽英,李艳君,钟震亚.64排CT、CTA及1.5T MRA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J].2012.33(6):707-709.

[7]范晓东.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应用CTA、TCD与DSA的临床价值评估[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74-75.

经颅多普勒诊断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此研究中的4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10月一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早期患者,按照其人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2:8,年龄区间为47-65岁,经计算后平均年龄为(52.3±8.7)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3:7,年龄区间为45-64岁,经计算后平均年龄为(50.6±9.2)岁,组间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分析后可知,P值在0.05以上,统计学意义未出现,数据之间临床可比性加强。

1.2 方法

此研究中纳入的40例患者均为自愿参与调查,并且均在发病24小时内到院进行诊断,均为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CT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TCD进行检查。患者采用平卧位置以及左侧卧位,并告知其确保安静状态,1.6MHz设置为脉冲多普勒探头频率,并通过枕窗及两侧位置的颞窗对ACA(大脑前动脉)、PCA(大脑后动脉)、MCA(大脑中动脉)、BA(基底动脉)和VA(两侧椎动脉)进行检测,同时对其Vs(收缩期血流速度)、Vd(舒张期血流速度)、Vm(均血流速度)以及PI(搏动指数)进行测定。

1.3 异常诊断标准[2]

①节段性收缩期以及舒张期均血流速度显著增快;②频谱形态改变,特别是在重度狭窄时,会出现非常紊乱的血流信号,表现为上界显示不清,并伴有涡流及粗糙或乐音样杂音;③狭窄位置两端处的流速及频谱形态有所改变,当狭窄出现严重时,其远端位置的回声信号和正常范围相比呈低流速低搏动指数及峰时延迟改变,而狭窄前的回声信号呈低流速高搏动指数改变;④病变血管的收缩期流速,结合其他相关参数,可以判断出血管狭窄的程度。

1.4 统计学数据计算

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相关数据均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整理和计算,研究结果则选择计数资料或者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数据之间经过对比后统计学意义产生的标准为P值在0.05以下。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

观察组患者的MCA血流速度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的ACA血流速度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上升趋势,数据之间经过对比分析后可知,P值在0.05以下,统计学意义产生,数据详见表1。

2.2 分析两组患者异常情况

观察组患者经过TCD检查后,18例患者出现异常现象,其异常率经计算后为90%,对照组患者经过CT检查后,4例患者出现异常现象,其异常率经计算后为20%,数据之间经过对比分析后可知,P值在0.05以下,统计学意义产生,数据详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如果不能对此病进行早期诊断以及治疗,会对患者造成一种不可逆损伤,例如语言以及运动功能出血障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早期对患者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临床中以往均选择CT对患者予以检查,即使脑梗死具有较多的临床表现,但是少数患者依旧无显著的体征,因此采用CT对其脑部血流病变情况不易检查,从而耽误了患者的治疗时机,产生了一种不可逆损伤。与此同时CT不能将患者的脑部组织缺血情况进行有效的呈现[4]。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患者未产生严重损伤,能够对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查,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对其进行临床诊断以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将其血管阶段性流速升高的位置进行充分呈现,将脑动脉狭窄以及缺血现象进行反应,其检查结果和CT相比较而言,较为显著。除此之外CT对患者需要进行多次检查,因此将诊断用时延长,同时加重了病情蔓延,而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对患者进行准确定位,同时可一次性完成,缓解了患者的痛苦[5]。

经过上述研究可知,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操作较为简单,同时能够直接了解到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参数,具有早期诊断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4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早期患者,按照其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检查,其对照组患者采用CT进行检查,分析其两组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采用TCD扣CT检查后可知,其异常率经计算后分别为90%以及20%,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MCA血流速度和ACA血流速度,差异性显著加强,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早期患者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观察其脑血流动力变化。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脑梗死,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敏,段枫,雷霞等.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9):102-104.

[2]高山,黄家星主编.2004.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3]马冲.用MRI弥散成像及灌注成像对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3):45-46.

[4]刘德智.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1):3-4.

经颅多普勒诊断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43~72岁,平均(54.6±7.3)岁,病程<24h,所有患者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其中大脑前动脉梗死11例,大脑中动脉梗死21例,大脑后动脉梗死6例,多发性脑梗死10例,本研究排除神经精神疾病患者、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或中毒的患者。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者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43~72岁,平均(54.4±7.6)岁。两组参检者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检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所有参检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检查前1d嘱参检者洗头,检查前,参检者取仰卧位,参检者的颅脑置于头颅表面线圈内,探头频率2MHz,设置横断、冠状或者矢状切面扫描,分别由双侧颞窗、枕窗检查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与终末段以及基底动椎动脉,观察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的走行,依次观察收缩期与舒张期的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以判断整个管腔和血流动力学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受检者的血流速度、频谱形态,有无涡流或血管杂音。并依据CT、MRI对病灶位置的诊断结果对比脑梗死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血流动力学特点

48例梗死组受检者,有12例血流速度不同程度增快,占该组人数的25%,其中大部分伴涡流和(或)血管杂音;19例受检者出现血流减慢,占该组人数的39.6%,表现为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血流动力学改变;2例受检者表现为血流信号消失,占该组人数的4.2%,另15例受检者的血流速正常,占该组人数的31.2%。48例健康体检组受检者中,4例受检者出现血流速度增快,4例受检者出现血流速度减低,各占该组人数的8.3%,而40例为正常流速,占该组人数的83.4%。对比两组被检者血流异常率,梗死组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经颅多普勒与CT、MRI对梗死组受检者病灶位置的诊断

48例梗死组受检者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与CT、MRI结果的符合率为85.4%(41/48)。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出现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当血流通过病灶区域时阻力增加,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CT、MRI,CT和MRI能准确显示病灶的位置及大小,但若想查看病灶部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此方法不能胜任。

经颅多普勒(TCD)能无创伤地穿透颅骨,是一种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各个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反映血管的狭窄、痉挛、缺血的新型检查手段[3],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对所检血管的血流速度、方向、频谱形态等进行连续、长期的动态观察,弥补了MRI、PET、SPECT等影像技术不能检测血液动力学的缺点,为CT、MRI等现代影像技术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佐证,反应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为脑血管病的诊断、监测、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4]。通过经颅多普勒对血流速度的观测,可以了解患者脑动脉管腔大小及血流量,血流速度增快是动脉狭窄部位最直接的改变,但若患者管腔出现严重狭窄或完全梗阻时,血流速度则会下降,做经颅多普勒检查时应结合频谱、杂音、压颈试验等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判断,以增加其准确性,一般左右两侧基本对称,血流不应有显著差异,如两侧相差很大,应仔细寻找成因[5],加之颅骨较厚等其他原因,进行经颅多普勒诊断时应细心、正确的操作和分析。脉冲指数反映脑血管外周阻力的大小,其值与脑血管外周阻力呈正相关[6]。

综上所述,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与健康人群具有显著差异,经颅多普勒超声能动态呈现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具有无创性,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对脑梗死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48例,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者48例,对所有参检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的走行,依次观察收缩期与舒张期的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以判断整个管腔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依据CT、MRI对病灶位置的诊断结果对比脑梗死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48例梗死组受检者,25%的被检者血流速度不同程度增快,其中大部分伴涡流和(或)血管杂音;39.6%受检者出现血流减慢;4.2%受检者表现为血流信号消失,31.2%受检者的血流速正常。48例健康体检组受检者中,8.3%受检者出现血流速度增快,8.3%受检者出现血流速度减低,83.4%受检者血流速度为正常。对比两组被检者血流异常率,梗死组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梗死组受检者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与CT、MRI结果的符合率为85.4%(41/48)。结论: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与健康人群具有显著差异,经颅多普勒能动态呈现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具有无创性,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对脑梗死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脑梗死早期,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包红辉,刘宁,鲁雅琴,等.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的经颅多普勒的血流动力学分型与预后[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2):174-177.

[2]刘淑萍,刘淑敏,李英,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的血流评估[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6):648-650.

[3]樊萍,曾付霞,潘琳娜,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溶栓治疗的预后评估研究[J].江西医药,2015,50(12):1427-1429.

[4]余成芳.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梗塞病中的应用探讨[J].医药前沿,2016,6(11):227-228.

[5]武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6):1776.

上一篇:临床成果下一篇:初中生物启蒙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