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左布比卡因

2024-09-07

盐酸左布比卡因(精选7篇)

盐酸左布比卡因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产妇在分娩时选用麻醉镇痛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目前临床在对产妇进行无痛分娩时所采取的麻醉方法最常见的是盐酸左布比卡因加芬太尼的硬膜外麻醉, 在临床具有并发症少的特点, 并且孕妇在接受麻醉后, 镇痛效果良好, 对母婴影响小。但是临床在使用时要严格操作过程以及正确使用药物的剂量, 以免对产妇造成影响, 延长产程, 增加胎儿娩出的危险性。经过临床研究发现低浓度的左布比卡因具有麻醉起效快的特点, 临床使用量小, 孕妇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小, 对观察产妇运动过程中并没有影响因素, 而且对母婴不会造成危险, 现根据临床孕妇无痛分娩时选择盐酸左布比卡因麻醉方法进行分析, 汇报具体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足月的产妇, 经检查为健康单胎, 初次生产, 无阴道分娩禁忌因素的产妇60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为22~34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28岁。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0例。产妇自愿选择生产时是否选择麻醉方法。将其中一组设置为研究组, 另一组设为对照组。两组进行观察。

1.2 麻醉方法

研究组产妇在宫口开至2~3cm时立刻开放静脉通路, 选择患者的L2~3的位置进行穿刺, 成功后插入腰麻针, 0.75%盐酸左布比卡因1 m L加20μg的芬太尼1 m L在回抽脑脊液后注入, 注药结束后医护人员帮助产妇恢复平卧位, 对其进行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胎心监护, 80 min后给产妇连接镇痛泵, 泵入0.123%盐酸左比卡因加芬太尼2μg/m L, 时间剂量控制在4 m L/h, 自控量为5 m L, 时间锁定为25 min, 等到产妇宫口开全后停止硬膜外腔给药;对照组根据产科的常规处理临床手术时不使用任何麻醉药物;产妇的分娩镇痛时间为第一产程活跃期开始, 给予患者此时间内进行临床生命体征以及症状的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发对两组产妇无痛分娩中镇痛效果进行比较发现, 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具体数据详见表1。

根据无痛分娩中麻醉效果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影响进行比较以及对新生儿p H、PCO2、PO2进行比较分析发现, 两组均表现不明显,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研究数据见表2。

3 讨论

产妇在分娩早期镇痛能够使子宫收缩能力加强, 改善子宫的活性, 有利于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生活水平与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 大部分的产妇在生产时都会主动要求医生对其进行麻醉方法, 而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必须要对母婴临床影响效果小, 麻醉时起效效果快, 药品用量小, 能够支撑产妇整个生产过程, 并且不能影响产妇运动以及子宫收缩的情况, 在无痛分娩中要保证产妇在一个清醒的状态[1], 能够完整的参与整个生产过程。盐酸左布比卡因属于局麻药, 具有麻醉和镇痛的效果[2], 低浓度使用时患者会有感觉阻碍的情况发生, 而大剂量的高浓度会造成外科麻醉效果, 因为盐酸左布比卡因容易通过胎盘流出, 与胎儿的血浆蛋白结合程度很低, 所以在临床使用时并不会造成胎儿不良影响。本文根据产妇无痛分娩中使用0.75%盐酸左布比卡因1m L加20μg芬太尼1m L进行效果观察[3], 由于小剂量的芬太尼有镇痛的效果, 并且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 且不易通过胎盘, 所以对新生的呼吸以及其他方面不会造成抑制与影响, 并且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正常, 并无不良表现, 适合在临床中使用, 是目前无痛分娩中最有效的也是最理想的镇痛麻醉药物。

腰-硬联合会临床使用具有起效快、效果好的特点, 对运动神经阻碍作用轻, 可以有效的解除疼痛, 不影响孕妇的宫缩情况, 将母婴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与影响降到最低。临床应用中弥补了一次性过量使用麻醉药物的缺点, 可以有效的控制临床麻醉药物的用量, 给予产妇0.75%盐酸左布比卡因1m L加20μg芬太尼1m L, 与对照组相比, 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实验结果观察分析表明盐酸左布比卡因在无痛分娩中能够有效的减轻产妇的宫缩疼痛情况, 对产妇产后身体状况的恢复有稳定的作用, 因为产妇在生产时精神会出现紧张的表现, 从而疼痛刺激导致产妇接受剖宫产, 而使用盐酸左布比卡因麻醉方法可以有效的限制此情况发生, 减少产妇剖宫产的几率[4]。

通过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观察分析表明使用盐酸左布比卡因对新生儿呼吸抑制、心率以及反射能力方面并没有影响, 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但是在无痛分娩过程中对产妇实施麻醉方法必须由专业的麻醉师进行, 避免因为临床失误而造成严重后果, 以最小的剂量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降低对母婴的负面不良影响。

盐酸左布比卡因在临床无痛分娩中具有起效快的特点, 并且在分娩镇痛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 产妇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属于正常范围, 而且可以抑制产妇因疼痛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对新生儿并无生命体征上的影响, 能够保证产妇与胎儿的安全, 产妇产后无不良影响, 临床使用安全可行, 值得日后的临床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根据临床对产妇无痛分娩手术的观察, 分析盐酸左布比卡因在临床的作用效果以及对新生儿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60例足月的产妇,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0例, 将其中一组设置为研究组, 手术时产妇宫口开至2~3cm时给予0.75%盐酸左布比卡因1mL加20μg芬太尼1mL进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另一组设为对照组, 临床手术时根据产科要求进行常规处理方法。根据两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并对新生儿进行Apgar进行评分。结果 通过两组产妇在手术中使用的麻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 研究组接受盐酸左布比卡因麻醉方法临床镇痛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产妇。根据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发现, 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低浓度的盐酸左布比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具有显著的麻醉效果, 并且对新生儿血气无影响。值得日后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盐酸左布比卡因,无痛分娩,新生儿血气

参考文献

[1]刘楠, 闻良珍.分娩期镇痛方法的选择及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 5 (21) :272-274.

[2]单丽华, 张晓华, 陈晓冬.硬膜外腔阻滞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学, 2008 (10) .

[3]王锁良, 吴施慧, 卜志英.连续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737例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7 (6) .

[4]鲜玉兰, 陈蓉.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100例临床报告[J].地方病通报, 2006 (3) .

[6]王华, 陈文玲, 王玮.硬膜外阻滞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J].中原医刊, 2004 (17) .

盐酸左布比卡因 篇2

关键词:盐酸氯普氯卡因,盐酸左布比卡因,合剂,连续硬膜外麻醉

盐酸氯普氯卡因是一类新型的短效酯类局麻药, 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其起效快, 麻醉效能好, 镇痛与肌松完全, 代谢快, 安全性高等特点。盐酸左布比卡因是从布比卡因消旋混合物中单独提取而制成的新一代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其麻醉效能与布比卡因相似, 但神经和心脏毒性均明显降低, 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已经得到实验证明。本研究的目的, 是将3%盐酸氯普氯卡因与0.5%盐酸左布比卡因1:1的混合液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 使短效酯类局麻药和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的起效快但维持时间短和起效慢但维持时间长, 肌松良好和肌松欠佳的药理互相补充, 以达到起效快, 肌松良好和维持时间长的目的, 与传统的盐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布比卡因合剂相比较, 观察氯-左合剂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0例ASAI-III级择期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 男28例, 女32例, 年龄28-64岁, 随机均分为氯-左组 (A组) 和利-布组 (B组) , 其中合并有高血压, 冠心病者12例, 糖尿病10例, 排出有局麻药过敏史及使用肝素类药物或凝血机制障碍患者。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BP, HR, ECG, Sp O2, 建立静脉通

道, 两组均选T7-8或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穿刺成功后, A组 (试验组n=30) 给予3%盐酸氯普氯卡因 (晋城海斯制药, 国药准字H20020079) 3m L, 5min后给予3%盐酸氯普氯卡因与0.5%盐酸左布比卡因 (珠海润都民彤制药, 国药准字20050403) 合剂 (1:1混合) 12-15m L。B组 (对照组n=30) 给予2%利多卡因 (山东华鲁制药, 国药准字H37022147) 3m L, 5min后给予2%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 (上海禾丰制药, 国药准字H31022839) 合剂 (1:1混合) 12-15m L, 以后根据需要追加维持量为首量的1/2-1/3, 直到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

(1) 记录麻醉前, 麻醉后5min, 10min, 15min, 20min, 30min。BP, HR, SpO2; (2) 记录麻醉起效时间:第二次给药到T4-12水平酒精棉签测的冷觉消失时间; (3) 痛觉消失时间:第二次给药到T4-12水平针刺不痛的时间; (4) 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连续三次 (间隔5m in) 测试均在同一平面为最高平面, 第二次给药到出现最高平面的时间为最高阻滞平面时间; (5) 手术肌松评价:优:上腹部腹壁松弛无抵抗, 患者无牵拉痛。良:上腹部腹壁松弛无抵抗, 患者有牵拉痛。差:上腹部腹壁松弛不足, 肌肉抵抗, 患者牵拉痛明显, 需大量的镇静, 镇痛或复合静脉麻醉; (6) 记录麻黄碱用量 (术中BP下降超过20%时, 间断静脉注射麻黄碱6mg/每次) ; (7) 记录有无局麻药不良反应。

1.3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 性别, 体重, 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前, 麻醉后5min, 10min, 15min, 20min, 30min的BP, HR, SpO2无明显差异。 (见表1)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 痛觉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最高阻滞平面相当, 达到时间无差异。 (见表2, 表3)

两组间手术肌松效果总体满意度高, 无差异。 (见表4)

两组间麻黄碱用量无差异。 (见表5)

A组1例, B组2例患者出现恶心, 呕吐, 两组患者无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盐酸氯普氯卡因作为一种新型的酯类局麻药, 其在体内的代谢, 麻醉效能与盐酸普鲁卡因相似, 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其起效快, 麻醉效能好, 镇痛与肌松完全, 代谢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西方各国已将其作为临床硬膜外的首选局麻药之一[1]。单纯盐酸氯普氯卡因应用于硬膜外的报道较多。临床上常用的利多卡因经常发生耐药现象, 反复使用易出现药效减退, 而盐酸氯普氯卡因几乎不产生快速耐药性, 临床限量为800-1000mg, 而利多卡因为400mg.盐酸左布比卡因是从布比卡因消旋混合物中单独提取而制成的新一代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其麻醉效能与布比卡因相似, 但感觉阻滞时间更长, 运动阻滞时间更短, 且神经和心脏毒性均明显降低, 只有布比卡因的1/2, 可取代布比卡因。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已经得到实验证明[2]。盐酸氯普氯卡因是短效酯类局麻药, 有起效快, 肌松完全但麻醉维持时间短的药理特点[3]。盐酸左布比卡因是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有起效较慢, 肌松明显弱于布比卡因[4], 但维持时间长的药理特点。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为腹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要求痛觉阻滞完善, 腹肌松弛满意, 对呼吸, 循环, 肝, 肾功能影响小, 麻醉作用不受手术时间限制, 可控性强。所以局麻药的选择就显得尤关重要。本研究中, 将3%盐酸氯普氯卡因与0.5%盐酸左布比卡因1:1的混合液, 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 使短效酯类局麻药和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的起效快但维持时间短和起效慢但维持时间长, 肌松良好和肌松欠佳的药理互相补充, 提供了良好的麻醉效果, 且达到起效快, 肌松良好和维持时间长的目的。

在我们的研究中, 虽然麻醉前组间BP, HR, SpO2相比较无差异, 但个别患者麻醉后10min左右血压下降明显, 静脉使用多次麻黄碱。分析主要是因为我们都是根据临床经验一次注入预定量 (12-15mL) , 没个体化用药。对于年老体弱病人可以采用5min注射3-5mL氯-左合剂, , 直到阻滞范围能满足手术要求为止, 这样可以个体化用药, 减少局麻药用量, 避免循环的大幅度波动。也可以采用将氯-左合剂稀释的办法。A组1例, B组2例患者出现恶心, 呕吐。有1例是因为血压下降幅度过大引起, 2例是由于牵拉反应引起。可于麻醉前输注500mL晶体液补充血容量, 预防或降低血压下降幅度。也可以在麻醉后静脉给予镇静, 止吐药预防恶心呕吐反应。

本研究表明, 盐酸氯普氯卡因与盐酸左布比卡因合剂起效快, 阻滞效果好, 肌松满意, 无明显不良反应, 能安全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 其在腹部手术中麻醉优点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傅润乔, 田玉科, 徐建国.认识氯普氯卡因[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5) :437-438.

[2]Fostor RH, MarkhmA.Levobupivacaine:a review of its pharmacologyand use as a local anaesthetic[J].Drugs, 2000, 59:551-579.

[3]朱波, 龚志毅, 叶铁虎, 等.国产0.5%盐酸左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4, 24 (8) :582-584.

盐酸左布比卡因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下腹部手术50例, 年龄18~58岁, 体重40~75kg, ASAⅠ级或Ⅱ级。无麻醉药过敏史, 无心、肝、肾脏器功能异常, 随机分为两组, 各25例。1组为1.192%的甲磺酸罗哌卡因组, 2组为0.5%的盐酸左布比卡因组。两组均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两组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比、失血量及输液量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 麻醉方法

均未用术前药, 入室后连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选择L1~2或L2~3间隙穿刺, 向头侧置管4~5cm, 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4ml, 5min后测麻醉平面, 确认导管未误入蛛网膜下腔或血管内。1组注入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 (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 , 2组注入0.5%盐酸左布比卡因10~15ml (珠海润都民彤制药有限公司) 2h追加药物5~8ml, 术中输注平衡液。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给药前、后5min、10min、20min、30min、45min、60min、75min、90min、120min测定HR、NBP、SPO2及RR。给药后5min、10min、20min、30min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 此后每20min测定一次, 1h后每30min测一次。术中测定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腹部肌肉张力由手术医师评定: (1) 非常满意:无腹肌紧张; (2) 满意:有腹肌紧张, 但可接受; (3) 不满意:疼痛不能忍受。术后2h、4h、8h以VAS评分评定病人的疼痛程度, 并评价麻醉满意度。麻醉满意度分为3级: (1) 非常满意:无痛, 不需另加止痛药; (2) 疼痛轻微:可忍受, 无需追加镇痛药; (3) 不满意:疼痛不能接受, 需要追加镇痛药或改全身麻醉。记录术后低血压 (BP≤80mm Hg) , 心动过缓 (HR≤55次/min) , 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记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感觉阻滞情况的比较

1、2组局麻药初次量分别为 (14±2) ml、 (13±1) ml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感觉阻滞的最高平面, 达最高平面时间及最高阻滞平面维持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2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见表3。

注:与1组相比, P<0.05。

2.3 两组注药前后不同时点HR、SP及DP的比较

见表4。

3 讨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化学结构为1-丙基-2’, 6’-哌啶酰胺, 其理化性介于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之间, 血浆蛋白结合率95%。甲磺酸罗哌卡因经肝脏代谢, 半衰期为4h。甲磺酸罗哌卡因起效快, 作用时间长, 麻醉作用确切, 心脏毒性小, 具有感觉和运动神经分离的特点, 适合硬膜外麻醉。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5%盐酸左布比卡因作为对照, 结果表明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左布比卡因初次用量, 感觉阻滞的最高平面, 达最高平面时间及最高阻滞平面维持时间相似, 两者均能很好地满足手术要求。

两组中甲磺酸罗哌卡因组血液动力学相对平稳,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表明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是安全的。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最低血浆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为0.6mg/L, 本研究两组中均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症状和其他局麻药中毒症状, 说明在该浓度下, 两种药物均是安全有效的。

硬膜外麻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恶心、呕吐及心动过缓等。甲磺酸罗哌卡因组发生率较低。

盐酸左布比卡因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2012年ASA分级I、II级行下腹或下肢手术患者96例, 年龄22~74岁, 体重48~74kg, 随机分为两组, 罗哌卡因组 (A组) 与左布比卡因组 (B组) , 其中A组48例, 男32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 (43.8±10.9) 岁, 平均体重 (65.8±5.6) kg, ASA分级I级患者36例, II级患者12例;B组患者48例, 男29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 (45.7±10.4) 岁, 平均体重 (65.9±5.8) kg, ASA分级I级患者33例, II级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无肝、肾、心、肺功能障碍, 以及凝血功能障碍,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以及手术级别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进行比较。

1.2 麻醉方法

将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进行静脉开放, 并且进行心电监护。监测Sp O2、HR、BP, 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选取侧卧位, 进行硬膜外穿刺, 平卧后使用利多卡因5ml硬膜外注射, 在穿刺确定成功后, A组患者进行0.5%罗哌卡因, 硬脊膜外给药, 连续给药两次, B组患者给予0.5%左布比卡因, 硬膜外给药, 连续给药两次, 记录两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中HR、Sp O2、BP的平均值, 两组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两组之间差异比较使用方差分析χ2检验, 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两组之间比较左布比卡因起效更快,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罗哌卡因恢复时间更快,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罗哌卡因阻滞程度低于左布比卡因, 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注: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 具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出现不良反应, 其不良反应情况均较轻, 对患者无明显影响。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不明显, 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3 术中血液动力学情况

两组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比较无明显差异, 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并且均属于较安全, 趋势平稳, 详见表3。

3 讨论

临床上麻醉镇痛非常重要的是麻醉效果高、不良反应少, 且可以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等影响小, 是麻醉工作者研究的共同话题[3]。临床上常用的硬膜外麻醉药物是布比卡因, 因其起效快, 并且作用时间较长, 能够有效对运动神经进行阻滞, 妇产科使用也较安全, 但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心脏系统具有较强的毒性。罗哌卡因与左布比卡因是新型长效局麻药, 它们的问世解决了布比卡因等局麻长效药物对心脏与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 均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 并且作用时间较长, 对神经系统和心脏系统的毒副作用较小, 通过本实验两组患者均出现不良反应, 但是不良反应发生较轻, 对患者无明显影响, 两组之间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明显,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罗哌卡因是纯左旋式异构, 较右旋式异构毒性更低, 作用时间更长, 左布比卡因是酰胺类局麻药物, 其主要原理是将神经电刺激阈值增加[4], 阻断刺激的传播, 使动作电位的升高率降低, 进而对将神经刺激的产生和传导进行阻滞, 通过本实验研究发现, 同等浓度的左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比较, 左布比卡因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作用比罗哌卡因作用更快, 但其恢复的时间较罗哌卡因慢, 但罗哌卡因阻滞程度低于左布比卡因, 而在术中对HR、Sp O2、BP进行监测, 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浮动, 但其均在正常范围内, 且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其差异均不明显,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药物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但左布比卡因麻醉效果更好。综上, 左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两者均安全可靠, 但在同等浓度作用下, 左布比卡因麻醉阻滞效果更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对罗哌卡因和左布比卡因的硬膜外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ASA分级I、II级患者96例, 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 (A组) 与左布比卡因组 (B组) , 进行硬膜外麻醉镇痛, 比较两组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之间比较左布比卡因感觉阻滞时间与运动阻滞时间明显快于罗哌卡因组, 并且阻滞程度好于罗哌卡因组,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感觉与运动恢复时间慢于罗哌卡因组, 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较少, 并且较轻, 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血液动力学变化差异不明显,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罗哌卡因与左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镇痛均没有不良反应, 血液动力学趋于平稳, 左布比卡因起效更快, 阻滞程度更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罗哌卡因,左布比卡因,硬外膜,麻醉镇痛

参考文献

[1]谷秋寒, 杨丽芳, 罗明焰, 等.罗哌卡因与左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在肾移植手术的效果比较[J].实用医药杂志, 2012, 29 (09) :785-786.

[2]邵克剑.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在下腹部手术中硬膜外阻滞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 12 (07) :37-39.

[3]吴雪梅, 陈余南, 林德珠.左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60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 2009, 31 (01) :43-44.

盐酸左布比卡因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行下肢骨科手术, 主要是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髋关节置换及股骨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88例, ASAI~II, 男40例, 女48例, 年龄72~95岁, 平均78.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44例。男20例, 女24例;年龄72~94岁, 平均78.3岁。对照组:44例, 男23例, 女21例;年龄72~95岁, 平均78.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SA评级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入室后均采用鼻式给氧、上肢建立静脉通道, 输入8~10 m L/kg左右复方氯化钠夜后, 取患侧在上体, 经L2~L3或者L3~L4椎间隙穿刺, 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后拔针芯, 见脑脊液流出后, 视患者体质量A组注入0.5%左布比卡因2~3 m L (0.75%左旋布比卡因2 m L与0.9%生理盐水1 m L) , B组注入0.5%布比卡因2~3 m L (0.75%布比卡因2 m L、0.9%生理盐水1 m L) , 以0.1 m L/s的速度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 控制麻醉所需平面, 使其不超过T10平面。

1.2.2 观察方法:

术中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心率 (HR) 和血氧饱和度 (Sp O2) 。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0、20、30 min的SBP、DBP、HR和Sp O2。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和不良反应 (低血压、慢心率) , 感觉阻滞用针刺法确定感觉阻滞和恢复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包, 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麻醉前, 两组患者SBP、DBP、HR和Sp O2等生命体征比较, 无明显差异。麻醉后两组患者SBP、DBP、HR与麻醉前比较有明显降低, 但除A组1例、B组2例SBP降低>20%, 静脉给麻黄碱6~12 mg血压维持正常, A组2例、B组3例HR<60次/分静脉给阿托品后维持正常, 其余均在正常范围, 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两组患者Sp O2与麻醉前比较差异不明显,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 麻醉作用时间见表2。两组患者麻醉完善度、不良反应比较情况见表3。

两组麻醉效果均较好, 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作用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下肢骨科疾患, 由于老年患者组织器官结构和生理功能的退行性改变, 心血管代偿功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对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调节能力差[2]。老年人肺功能明显减低、肝肾代谢能力较差, 对药物代谢减慢, 从而导致药物蓄积, 易致使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波动大、苏醒延迟、麻醉后不易脱机等并发症[3]。选择正确、恰当麻醉方法和麻醉药是老年人手术成功又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的关键, 布比卡因作为一种强效酰胺类局麻药广泛应用于临床, 见于在手术中有引起心肌抑制、顽固性心律失常等付作用, 有研究表明;左布比卡因作为布比卡因的异构体具有和布比卡因极其相似的麻醉作用, 而布比卡因毒性是由其右旋体引起, 左布比卡因其安全性优于布比卡因[4], 本研究通过对相同浓度0.5%轻比重左布比卡因、0.5%布比卡因腰麻在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的观察, 两种布比卡因在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作用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都具有麻醉效果确切、起效快、局麻药用量少、保持呼吸循环稳定、镇痛和肌松效果好, 而且患侧在上避免患肢受压, 以及因搬动体位而引起血压波动, 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 对于布比卡因, 因腰麻用量小、且不易入血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很小, 因此相同浓度轻比重的左布比卡因、布比卡因腰麻在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轶英, 巩孝文.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在高龄患者麻醉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 43 (4) :480-481.

[2]韦成凡, 许朝山, 赖一民.腰-硬联合麻醉两种穿刺针临床应用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16) :2778-2779.

[3]陆松虹, 李勇.左布比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股骨手术的应用[J].淮海医药, 2011, 29 (6) :500-501.

盐酸左布比卡因 篇6

关键词: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手术患者

人体衰老过程中脏器功能退行性老化, 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稳定性低, 术中易出现低血压和心律失常, 因此老年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差, 麻醉风险高。腰硬联合麻醉 (CSEA) 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老年患者手术麻醉方式, 此法麻醉用药量较少且起效快, 患者术后疼痛轻, 呼吸循环障碍发生率低[1]。为了探讨分析老年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可行性, 我们对在我院行下腹及下肢手术的35例老年患者采用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 阻滞效果较好, 且不良反应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行下腹及下肢手术的7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血压、血糖控制良好, ASA级别为I~Ⅲ级, 无麻醉禁忌证, 且患者能够配合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术前合并心电图异常29例 (41.4%) , 高血压病20例 (28.6%) , 糖尿病16例 (22.9%) , 术前血糖、血压经药物控制良好。其中阑尾切除22例 (31.4%) , 子宫切除12例 (17.1%) , 股骨骨折固定13例 (18.6%) , 胫腓骨骨折固定术8例 (11.4%)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1例 (15.7%) , 腹股沟斜疝修补4例 (5.7%) 。按麻醉方法不同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 (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 3 5例, 其中男2 1例, 女1 4例, 年龄6 3~8 2岁, 平均 (7 4.4±2.5) 岁, 体重指数2 0~2 7 k g/m 2;观察组 (采用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 35例, 其中男20例, 女15例, 年龄65~83岁, 平均 (75.1±2.6) 岁, 体重指数21~27kg/m2。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大体一致。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常规禁食8~1 2h, 术前30min肌内注射0.1g苯巴比妥钠+0.5mg阿托品。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患者血压 (BP) 、心率 (HR) 、血氧饱和度 (SO2) 等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后, 补充复方氯化钠注射平衡液, 避免下腔神经阻滞可能引起的心动过缓、低血压等。对照组采取单纯硬膜外麻醉, 进行L2~3间隙的常规消毒、铺孔巾, 硬膜外穿刺, 头向置管3~4cm;注入2~4ml的2%利多卡因, 后续根据术中需要追加麻醉。观察组侧卧位行腰硬联合麻醉, 于L3~4间隙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针内针法将25G腰穿针置入穿刺针内进行蛛网膜下隙穿刺, 见脑脊液回流后缓慢匀速注入0.5%的左布比卡因1.5ml, 拔出腰穿针, 头向置管3~4cm, 固定导管;患者改取平卧位, 10min内调节至所需麻醉平面, 控制在T6以下阻滞平面。给药后连续监测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变化, 控制给液速度;血压过低时静脉注射麻黄碱, 心率过低时静脉注射阿托品。术中持续给氧3L/min, 并依据患者麻醉平面的消退情况追加麻醉。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及给药后1 0、3 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 同时记录统计两组牵拉反应、阻滞不完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 SS 1 9.0统计软件, 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 计量资料间差异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 (表1)

由表1可见, 术中观察组血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 (表2)

由表2可见, 观察组患者牵拉反应率、阻滞不完全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不良反应病例及时增加静脉麻醉或更改穿刺间隙等处理, 顺利完成手术。

注:1、2、3分别为两组麻醉前、给药后10min和给药后30min比较

3 讨论

依据老年人的特点, 老年患者手术麻醉及其效果应引起关注和重视。术前需要常规禁食, 导致老年患者进行有效循环的血容量相对较少;加之机体组织与脏器生理功能退行性老化, 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血管功能障碍, 术中易出现严重的低血压, 致使心脑血管及肝肾脏器供血不足[2], 选择一种安全性高、便于术中控制且麻醉效果好的麻醉方式尤为重要。CSEA同时具备以下优点:起效快, 麻醉效果显著;易于控制麻醉平面, 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状况稳定;用药量少, 术后并发症少, 尤其适合老年患者;相较于全麻术,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3]。

左布比卡因作为布比卡因的左旋体提取物, 相对于其镜像右旋体, 左旋体在体内分布广, 代谢慢, 因而作用时间持久;游离血药浓度低, 因而对中枢神经和心血管毒性小。左布比卡因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与布比卡因相仿, 但药物毒性更低[4]。左布比卡因硬腰联合麻醉可大大降低心脏毒性, 避免麻醉平面过大带来的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应用于老年患者的腹部、下肢手术中, 可有效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平稳[5]。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 采取单纯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阻滞不完全率为37.1%, 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高;应用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观察组神经阻滞较为完全, 无牵拉反应, 麻醉效果好。观察组术中血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维持患者术中呼吸循环系统稳定。

综上所述, 腰硬联合麻醉和新型局麻药左布比卡因的联合应用, 阻滞效果好, 不良反应小。

参考文献

[1]夏玉正.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效果比较[J].安徽医药, 2011, 15 (2) :219.

[2]姜志军.老年下肢手术左布比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 2010, 38 (9) :35-37.

[3]张轶英, 巩孝文.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在高龄患者麻醉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 43 (4) :480-481.

[4]朱允涛.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 22 (7) :1891-1892.

盐酸左布比卡因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资料为2010年1-9月笔者所在医院择期行妇科经腹手术的42例老年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年龄68~85岁,平均(76.23±2.78)岁,ASA分级为I~Ⅲ级,体重指数为22~27 kg/m2;观察组年龄为69~86岁,平均(77.09±2.56)岁,ASA分级为I~Ⅲ级,体重指数为21~27 kg/m2。本次入选病例排除:高血压且血压不稳定患者、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期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前近期发生过心梗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腰麻禁忌者以及无法或不愿配合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于术前常规给予0.1 g苯巴比妥钠及0.5 mg阿托品,肌肉注射。入室后常规监测SBP、DBP、HR、ECG及Sp02,开放静脉通道,补充晶体复方林格氏液4~6 ml/kg。对照组采取单纯硬膜外麻醉,经L2~3椎间隙向硬膜外腔穿刺;头向置管3~4㎝;注入2%的利多卡因2~4 ml(试验量),观察5 min后,如无腰麻征象,则再注入2~10 ml的0.75%罗哌卡因;视术中需要与患者情况追加麻醉。

观察组行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经L3~4椎间隙向硬膜外腔穿刺,确定穿刺针已经进入至硬膜外的间隙后,使用25 G腰穿针从硬膜外穿刺针置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时,以0.1 ml/s速度缓慢注入2 ml的0.375%左布比卡因,迅速将腰穿针拔出,头向置硬膜外导管,固定导管;使患者取平卧位,在5~10 min内调节麻醉所需平面,将阻滞平面控制于T6以下。给药后连续监测并记录血压、心率变化,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6~8 ml/(kg·h),根据血压、心率及麻醉平面合理控制液体速度,收缩压下降超过30%或<90 mm Hg时,给予麻黄碱10㎎静脉注射,如果心率<50次/min,给予阿托品0.5㎎静脉注射。手术开始后,视麻醉平面的消退情况向硬膜外腔注入2~4 ml的2%利多卡因。术中持续吸氧3 L/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给局麻药前,给药后5、10、15、30 min的SBP、DBP、HR、ECG及Sp02,同时统计两组术中牵拉反应、阻滞不完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B组)术中血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2.2 观察组术中牵拉反应、阻滞不完全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例(%)

3 讨论

随着手术技术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日渐加深,老年手术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老年患者常伴有神经功能衰退,全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较高。麻醉方式、麻醉用药均可对记忆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如无腰麻禁忌证的老年患者,应尽量选择椎管内麻醉,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且有助于预防深静脉栓塞等高危围术期并发症。但老年患者大多伴有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退,压力反射、刺激致血管收缩反应以及改变体位后的血压自我调控功能均有明显下降,因此,老年人应用快速阻滞交感神经类的麻醉技术,例如硬脊膜外腔麻醉及蛛网膜下腔麻醉等,都可能导致低血压的发生,因而引起争议。但术前对患者病情及并发症作出正确评估,选择无严重心肺疾病者,麻醉前适量补液扩容及控制适宜麻醉平面(低于T6),CSEA对老年患者仍能保持呼吸循环稳定,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并发症,是一种适合老年患者的麻醉方法[3]。适当的椎管内麻醉技术可有效改善椎管内麻醉的阻滞效果,降低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对于老年患者的临床麻醉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左布比卡因是布比卡因的左旋体,与布比卡因相比,药效和持久性相近,但左布比卡因的毒性较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只有布比卡因的1/3,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布比卡因[4]。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多组研究将不同浓度、比重、剂量的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应用在下肢下腹部的手术,均未出现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5,6]。左布比卡因硬腰联合麻醉可明显降低心脏的毒性,减少椎管内麻醉平面过大导致的各类不适感、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7]。应用于腹部、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当中,可有效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平稳[8]。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硬膜外麻醉无法完全阻滞盆腔神经丛,术中常出现牵拉反应,腰硬联合麻醉的平面固定迅速,并且神经阻滞更为充分,于麻醉前充分扩容,循环更加稳定,麻醉效果确切,肌松良好。硬腰联合麻醉采取针内针的操作方式,使得操作更加简便,易于推广。使用25 G较细的腰穿针实施穿刺,极大降低了腰麻后易出现的头痛反应。

对于无法配合麻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稳定的患者、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期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前近期发生过心梗者、有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腰麻禁忌者,应避免应用腰硬联合麻醉。

总之,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可为行妇科经腹手术的老年患者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并且具有起效快、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轻微、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于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轶英,巩孝文.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在高龄患者麻醉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4):480-481.

[2]周子戎,汪春英.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1):40-41.

[3]姜志军.老年下肢手术左布比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0,9(38):35-37.

[4]曾因明,邓小明.麻醉学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02.

[5]刘向荣,王祖良.轻比重左布比卡因单侧腰-硬联合阻滞在患者下肢手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8):638-639.

[6]Alley EA,kopacz D J,McDonald SB,et al.Hyperbaric spinal levobupivacaine:a comparison to racemic bupivacaine in vdunteers[J].Anesth analg,2002,94(1):188-193.

[7]杨少秋,黄秋力.盐酸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0,31(4):332-334.

上一篇:民营部门论文下一篇:大学生从众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