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设计中的自然形态

2024-10-03

构成设计中的自然形态(精选6篇)

构成设计中的自然形态 篇1

摘要: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 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图形、图像和色彩在信息传播中带来的视觉化感受与体验, 在设计领域中插画设计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 其应用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比如促销品海报、杂志、产品包装、服装等。因此, 对插画设计中的视觉形态构成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重点以视觉形态语言为出发点, 探索如何把握插画设计的中的视觉形态构成语言。

关键词:插画设计,视觉形态,形态构成

一、插画设计概述

(一) 插画设计的定义

插画一词源于拉丁文“illustaio”, 意指照亮, 他可以使文字变的更加清晰, 也就是说插画是为文字服务的。插画还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一种视觉交流形式和一种社会评论手段或新闻手段。《辞海》中的解释为:“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日趋加快, 审美意识发生很大变化, 插画的作用远远超出了文字陪衬的地位。插画设计为什么如此受欢迎, 是因为他把想象力、创造力、创作技巧和工艺结合起来, 以视觉的形式来讲述故事、创造新的世界。

插画设计与绘画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 这种关系可能是指他们的创作技法。其实不然, 插画设计与绘画艺术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最大区别就是商业性强, 插画设计有着明确的目的, 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 是为了传达某种信息, 而不像绘画艺术那样是为了传达创作者的某种情感, 或者是创作者情绪的宣泄。插画设计是讲故事, 而绘画艺术是让你联想作品背后的故事。如何讲好故事, 将信息明确的传递给读者, 这就需要把握好视觉形态构成语言。

(二) 插画设计的应用

插画设计的应用范围很广阔, 在出版物、商业宣传、商业形象设计、商品包装设计、影视多媒体以及游戏设计中均有涉及。出版物:报纸、杂志等编辑上所使用的插画。商业宣传: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招牌、海报、宣传单、电视广告中所使用的插画;商业形象设计:商品标志与企业形象 (吉祥物) 、商品包装设计、消费指导、商品说明、使用说明书、图表、目录等;影视多媒体:影视剧、广告片、网络等方面的角色及环境美术设定或介面设计;游戏设计:游戏宣传插画、游戏人物设定、场景设定。

二、视觉形态构成概述

(一) 形态构成的内涵

所谓形态构成是根据分析综合的方法研究造型的物理规律和知觉形态的心理规律, 在已知成因的情况下去寻求造型的可能性, 它以视觉为主并超越视觉范围。构成分为具象构成、抽象构成, 以摹拟对象外形为组合原则的是为具象形态;以情感运动、会意、功能结构为组合原则的是为抽象形态。具象构成与抽象构成难以划分, 康德说:“没有抽象的视觉谓之盲, 没有视觉形象的抽象谓之空。”所以, 在插画设计中要把握好整个画面的视觉形态构成要素。

视觉形态构成要素有:造型要素、纯粹形态和构成思维。

(二) 视觉形态构成中造型要素的特征

插画的主要任务是讲故事, 如何将故事讲好的主体就在于视觉造型要素的叙述性。造型要素可以分为两大类:有形的要素 (物质性因素) 和无形的要素 (关系性要素) 。

物质性因素分为:空间限定因素, 条件因素和形态因素。下面从形态因素分析插画设计中造型元素。形态因素包括形状 (开闭性、曲直性、凹凸性、贯通性) 、色彩 (色相、明度、彩度) 、肌理 (触觉肌理、视觉肌理) 。例如Annor mashon为BBQ设计的海报, 从形态因素上来看, 整幅作品以各种烤肉为主题, BBQ的建筑为主题, 以鲜艳的亮色调为主。插画师麻三斤为小说《钢琴家》创作的插画, 作品主体是一位正在演奏的钢琴家, 创作者选只运用了简单的线条、大的色块、夸张的人体结构就将钢琴师的形象描绘的惟妙惟肖, 画面左上角只露出部分腿的图形, 将画面的纵深感体现出来。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 造型要素在插画设计中的重要性。

三、视觉形态构成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形态构成实质上是开发潜在创造力的造型方法。爱因斯坦给创造力下得定义式:“创造力等于以往的知识与想象力的乘积。”“以往的知识”就是指造型要素的分析;想象力则是指打乱记忆中的表象、重新组织造型要素, 并从多方向去思考和探索某种创造性的形态。构成思维的重要环节就是创造性想象。

插画的创造过程就是一个寻宝过程, 首先你要对这个宝藏有所了解, 日本艺术家村上隆说:“打开历史的抽屉, 你会看到不一样的未来。”创造力是建立在“以往知识之上的”, 所以你必须先了解他的历史, 才能创造新事物。了解了历史你就好比拿到了寻宝地图。拿到宝藏的地图之后, 你还要事先预想到通往这条路上会遇到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平时的创意累积。创意积累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

(一) 建立创意库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我们收集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 越来越方便, 杂志、刊物、报纸、网络, 但是多途径会造成混乱, 所以就需要把我们把平时感兴趣的东西收集整理, 建立自己的创意库, 比如平时看杂志、看刊物、看网络上有好的创意插画就剪下来或打印出来, 将其粘贴在空白本子上, 并记载下为什么收集这张图, 日积月累这将会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每当思维混沌时便可打开创意库寻找灵感。

(二) 创意日记

创意日记可以记录你生活的任何事物, 比如心情、感动、电影、音乐甚至是梦。艺术创作源于生活, 这就需要我们细微的观察生活, 记录下创意的点滴, 每当遇到能够让自己感动的东西便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当需要创作作品时, 可以打开自己的创意日记, 寻找与创作主题相符的记录。

(三) 模仿和再创造

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全新的过去未曾有的形态。多临摹、模仿其他插画师的作品, 有利于丰富自己的创作手法。建立自己的创作体系。

总之, 插画设计是一种较为活跃、实用的的传播信息手段, 要掌握好视觉造型元素与其他构成元素的应用结合才能更好的表述插画的立意, 如何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完美的结合是需要靠长期创作的积累才能够实现的, 所以, 想成为一位出色的插画家就要时刻洞察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做好资料库的积累。

构成设计中的自然形态 篇2

【关键词】形态构成 书籍设计课程

形态构成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其理论经包豪斯学院实践,同时受各种现代艺术流派的影响,如荷兰风格派、构成主义、达达派、抽象主义等,逐渐成为符合当今时代需求的设计艺术理论与应用原则。几十年来,包豪斯设计理念与系统在西方影响极为广泛,因此其构成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包豪斯正统性。以点、线、面为主,运用线的黑白对比使视觉形成胀缩感。在东方,日本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受其影响,利用线条、基本形态等,在分割与填色上设计出独具东方特色的元素图案。总而言之,构成是研究视觉语言及其构成规律的学科,是各类设计学科的共性设计语言。把它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重要门类之一书籍设计课程中,从点线面运用、色彩、空间、质感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能更好地体现书籍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结构。本论文立足于形态构成的应用研究,重点研究在教学上三大构成影响书籍设计的方式及其风格上的关联性,从而展望书籍设计未来的功能与形态。

1 点、线、面展现书籍页面功能

点、线、面是书籍课程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也是组成书籍版式中的重要元素。众所周知,“点”不具备长度与宽度的概念,它是构成元素中最小的因子,是一切自然形态的基础。巧妙地利用点,可以在书籍设计中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效果。“线”则是点的运动轨迹,它有长度但不具备宽度。线在书籍设计中发挥着连接的作用。“面”相对于“点”而存在,它面积大且形态多样。不同种类的面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所形成的效果也各不相同。点线面是组成书籍页面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图像、文字的重要表达。点线面的整合往往影响书籍整体的版式编排,体现书籍页面的功能。深受包豪斯影响的设计师奇措德于上世纪20年代发表其专著《新版面设计》,对旧字体旧版式进行了强烈抨击,并阐述了现代构成风格对书籍版式的影响。他的众多书籍设计作品被书籍设计课程作为范例进行讲解。其作品深受包豪斯、构成主义及风格派的影响,书籍版式中往往采用非对称式的纵横编排,多采用几何图案,利用字体大小的不同创造视觉流程,形成强烈的构成韵律感。他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设计界不小的震撼。又例如《版面元素》一书中,字母形成的点、几何的线,以及由字母群形成的面形成了简洁鲜明的点、线、面构成形式,具有强烈的功能主义特点。

2 色彩与空间体现书籍整体形态。

书籍设计语言的组成元素除文字与图像之外,色彩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之一。图与文的体现正是前文所阐述的点线面综合运用,而色彩则是表达书籍含义与传递感受的多棱镜。在构成要素之中,色彩的表达有着不同的情感倾向。例如色彩之间的冷暖差异,红色显得活跃、豪爽;蓝色则抑郁、沉重。黄色代表愉悦、耀眼;绿色则自然、宁静。每种颜色不同的视觉感受也给书籍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强调,设计书籍时要根据书籍的主题来准确选择颜色,以达到和谐的效果。然而色彩的选择取决于它自身的饱和度与亮度,也取决于它在版式中所占据的位置与面积。例如吕敬人先生设计的《中国文化通志》,这是一百部系列的套书设计,既要把握统一的色调又要突出本书的内容。此书的设计以三种渐变色条为一个分割单位划出10个部分,为查阅方便,每卷以色相的冷暖演化为每卷的色彩基调来区分卷名。又如《敦煌全集》一书,其色彩把握取决于敦煌艺术最典型的色彩特征——敦煌红。把敦煌红与敦煌青石壁画中的色彩变成本书的色彩基调,以体现该书鲜明的民族内容与地域特色。色彩的运用是一门学问,需要敏锐的色彩感知能力和理性的判断能力,才能真正体现它存在的价值。

立体构成对于空间的掌控与把握同样体现在书籍设计之中,并成为书籍形态中重要因素。书籍设计的多样性在于它不仅仅体现的是平面的二维设计,还有重要的三维立体呈现效果。书籍是实实在在的立体物,当人们阅读书籍时,随着书页的翻动,从封面至封底,由书脊到环衬,经扉页至内页,在读者的视线下,书有着不断变换的空间关系。因此书籍不仅仅是二维的展示,更是类似于一栋建筑的三维综合体。

形式构成中立体构成是对多向度空间的一种体现,它不类似于平面及色彩的纯视觉性与平面性,其构成形态是任何角度都可观看,并具有触摸性。在书籍设计中体现在书籍外在结构的三维立体效果以及书籍材质的触感。例如《废墟与辉煌》一书中,作家将古格文明以画、照片和文章的叙述方式汇集成书。书籍外在函盒以西藏的地域风情为主要特征。函套封面用当地日月汶为主体,以铜件和藏族特有的棉纱带作为函套盒盖的配饰,以体现藏文化的视觉特征。又如《中国印》一书,该书主题介绍08年北京奥运会建筑与场地。全书外观结构利用水立方建筑特点做出缩小版书籍结构空间造型,内页以鸟巢建筑形态做立体镂空处理,展现了极强的空间构成书籍设计形态。

3 材质成就书籍内在质感

立体构成是书籍设计的前导课程。立体构成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材料的体验是立体构成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书籍的最终完成也要通过纸张及材料的运用才能成就书籍最终的质感。随着社会的进步,材料的领域也不断地扩大与复杂化。对于器物而言,材料是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物质支撑;对于书籍设计而言,材料的选择是一种创造。根据不同质地,材料可分为动物、植物、矿物质三大类。以树皮加工造成的纸张;以动物毛皮做成的羊皮、牛皮;以矿物质提炼出的金属、pvc等都是独具代表性的书籍材质。经社会的演变与发展,书籍的材质也在经历着不同的变化。西方,从古罗马人使用的蜡板、埃及人采用的纸莎草纸到欧洲广为流传的羊皮纸;东方,从甲骨、石头的应用到竹木、简帛、纸张的过度更替,每一种材质都代表着当时书籍的发展历程。材料种类繁多,其性质也是多种多样的。纸是书籍中最基本与最常见的材质选择。它质地轻盈、吸水性强、易于折叠、成本廉价、便于携带,因此,至今纸张依然是书籍设计表现的重要载体。羊皮、牛皮等材质由于其耐磨、坚韧等特点,常常被用于精装书封面的材质选择。金属、pvc等材料在书籍中起到装饰、点缀以及支撑等作用。如在教学上的经典案例《马克思手稿影真》一书,在书籍材质中运用了纸张、木板、牛皮、金属等材料,它以众多材料的结合以及印刷雕刻等工艺来演绎一本新形态的书籍。其封面采用不同质感的木板与皮革,在上面雕出细腻的文字图像,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书脊上用皮绳打孔穿线,既表现朴实无华之美又具备实用的保护功能。又如《无处不在的红白蓝》一书,其内容表现编织袋这一主题。在书籍的外包装及封面均采用主题编织袋这一材料,强化主题内容的同时,让读者能近距离感受主题材质,该书内外统一的书籍形态强化了主题的表达。

综上所述,三大构成中点、线、面、色彩、空间、材质等重要因素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完全体现了书籍外在结构与内在形态,两者完美的融合以体现神形兼备的书籍设计作品。展望未来书籍设计功能及形态,形态构成要素将与书籍设计结合得愈加紧密。无论传统书籍或在当今电子与网络时代下的产物——电子书籍,都将受形态构成影响。教学中不能忽视电子书籍这一内容,在电子书籍中,点、线、面、色彩等因素同样决定一本书的功能与形式,并且点的重复与大小渐变;线的粗细变化与排列;面所组成的矛盾空间与视线错觉可体现空间的纵深感。书籍作为一种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延续至今。它向人们展示传统与未来,书籍设计的目的应该是符合时代对美的感受并通过书籍这一载体,准确传递书籍内容信息并获取人们的视线和内心。在现代主义风格和新时代的影响下,无论批量生产的传统书籍或广为流传的电子书籍,快速与便捷成为时代的要求与功能性理念,而现代主义风格恰恰适应这种生产形式,作为现代主义理论上形成的三大构成也必将在不同书籍设计中广泛应用,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吕敬人.书艺问道[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形态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篇3

(1) 室内设计中平面构成的设应用。室内设计涉及到人们工作、学习、休闲、娱乐等公共场所, 无论人们留意与否, 都不能忽视到艺术造型的存在, 更无论空间环境中平面构成对室内空间带来实实在在的影响。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 按照美学、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 它利用理性和逻辑推理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方式。总之, 室内设计是利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平面构成主要应用点、线、面进行严谨的组合, 具有极强的形式感和美感。平面构成在一种有节奏的律动中, 营造一种秩序美, 理性美等。如重复、对比、放射等各种构成形式让其呈现一种炫目的美感, 但是它至始至终都伴随一种理性的情感体验。室内设计不敢在哪里都有应用, 地板、房顶, 但是应用最广泛的是墙面。每一堵墙面都是平面的, 墙面上任何一种元素都是平面设计中及其重要的图案、纹样, 但是至于图纹的放置时居中还是四周都有不同的讲究, 根据房屋的整体来进行设计, 从而达到不同的效果。当然设计也不是一概而论, 在不同的地方其设计亦不同, 体现其设计的特殊性。

(2) 室内设计中色彩构成的应用。房屋色彩的构成影响整个室内的色调, 对整个房间的舒适感起重要的作用, 不仅仅是对视觉美感的影响, 而且影响人们心理和情绪。室内设计的颜色搭配不仅仅要符合颜色搭配的基本规律, 还要根据中国人的心理特征及其当下的审美趋势进行颜色的搭配。例如, 中国人普遍喜欢一些喜庆明快的颜色, 所以装饰的时候要考虑到屋主的喜好, 当然大红大大绿绿的搭配也是不符合颜色搭配规律的, 还有要与时俱进的进行颜色的调制的搭配。选取轻快的颜色进行客厅设计, 这样的搭配会给人视觉上的明朗和心理上的轻松。卧室就选取浅色偏暗的颜色, 如乳黄色给人一种安稳的感觉, 帮助人们睡眠, 厨房可以选择绿色进行装点, 卫生间选择浅蓝色进行装饰。色彩与色调在室内设计应该是统一的, 但是只用一种色调会给人一种单一乏味的感觉, 如大红、深红等颜色。一般情况, 在整个设计中要顾及各个房间的颜色对比, 只要这样才能呈现出美的感觉, 而且实用性也是极强的, 使得室内空间环境的实用性、艺术性得到统一。

(3) 室内设计中立体构成的应用。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 立体构成是用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进行的。立体构成是一种三维的空间, 它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合成的一种形态, 使得空间感更强。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在组合的过程, 运用点、线、面组成任何形态, 立体构成包括对材料形、色的探讨研究。立体构成是一种几何形体的呈现, 由某种或者几种形体进行重复并列、叠加、相交、切割等方法, 相互组织在一起, 共同塑造了建筑的形态。最重要的是室内设计必须先考虑到当今人们的审美趋势, 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 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来进行艺术的再次创造, 让空间中体现自己的设计理念, 并且满足大众的审美、舒适的需求。总之, 室内立体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它不仅仅是设计师的灵感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结合起来。

2 形态构成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发展

形态构成在经历了二十世纪初期包豪豪斯斯所提倡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同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逐渐开始注重住宅在精神上带来的愉悦, 不再是仅仅追求温饱, 因此这也要求形态构成的室内设计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 发展自己的理论知识, 创新发展理念, 以此来满足大众的需求, 做到与时俱进。简而言之, 室内设计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空间, 这不仅仅要求设计师满足屋主的美感需求, 同时必须要满足实用性和舒适性等。所以, 在未来形态结构在室内设计中仍然会蓬勃发展。目前,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室内需求也越来越高, 设计师的水平也不断提高, 室内设计水平日益提高, 其发展迅速, 在未来的发展亦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总之, 室内设计是一个形、色、光等各种有机质组合起来的整体, 但是在整体中每个细节元素都要达到充分的艺术效果,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共同创造一个高舒适、实用性强的的空间, 满足了社会大众的需求, 也满足了该行业发展的潮流。

3 结束语

自然形态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篇4

自然形态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也就是仿生设计,它是仿生学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具体运用。所谓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仿生设计的突出特点是最广泛地运用类比、模拟和模型方法。其目的不在于直接复制每一个细节,而是要理解生物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实现特定功能为中心目的。

仿生学的研究范围之一为力学仿生。力学仿生,是研究并模仿生物体大体结构与精细结构的静力学性质,以及生物体各组成部分在体内相对运动和生物体在环境中运动的动力学性质。仿生设计在这一方面最显著的应用莫过于仿生交通工具的设计:仿生交通工具是人们利用现代仿生技术,仿照动物的某些特点与本领,制造出的一系列现代新型交通工具。生存在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动物能在各种恶劣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与运动,这是因为其运动器官和形体与恶劣复杂环境斗争进化的结果。

自然形态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极大的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并由此引发了一种新的设计风格———仿生设计。

设计是一种令人愉快的过程,而不是单调乏味,令人感到枯燥。设计中应始终让人得到视觉上的满足,而视觉享受本身是要通过观察自然才能培养起来的。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形状和色彩,可以为设计师找到表达方式,传达设计的内涵,提供设计素材。用艾兹拉·厐德的话说:“扯去你的虚荣,去探知绿色世界,从中找到,你在艺术创作中的真正位置。”

设计师通过类比的方法,从自然的“某个特定的结构”中得到启发,进行设计和创作。尽管设计中直接借用自然的情况几乎没有,但自然经过设计后变成某种特定的形状,这一点不可能不引起设计师的关注。设计师经常借鉴自然中事物的结构来解决问题,或仅仅来形成他们的秩序感。

器皿的设计材料广泛,设计师用不同的材料去激发自然。埃尔瓦·阿尔托1936年设计的卷心菜状的花瓶,用它波浪形的曲线为自然形状作了图解,他到底表示什么,其实无需特别说明。人们从阿尔托的家乡———芬兰典型的湖泊的外形轮廓已可见一斑。

法国著名设计师菲利浦·斯塔克设计的干酪储藏盒,模仿牛头的样子,两侧的牛角分别作为盒盖与盒体的把手,十分诙谐有趣。

设计本身具有独特性,设计者要同时生活在现实和虚构的两个世界,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现实最大莫过于给我们氧份的自然,产品设计的过程是我们更加仔细的审视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以全新的视角观赏自然,而后在设计时加上我们自己本身对自然的幻想,现实的自然总是通过我们虚构时的幻想转变为理想化的产品,设计的过程能让我们对人类自身和在世界中所处的地位有一个深刻而满意的理解,自然在给我们氧份的同时赐予我们智慧,我们用理性和感性开展我们的设计,把我们所认识的自然主观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自然中不断的探索,寻找我们所谓的灵感,在对自然的感化中把对自然感恩用设计来表达。于是,几乎每一件产品设计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自然的某种形态。

自然自始至终都以多种方式激发我们的创作。在落地灯的设计中,设计师更多的模拟动物形态。著名的1998年设计生产的加库牌灯具,姿态优雅的水鸟外形和乳白色充满魅力的光辉,使它很快的风靡全球。

充满人文主义精神、模拟自然形态的产品通常会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因为在功能相似的同类产品中,自然形态设计会散发其独特的魅力。设计工作不仅仿制自然的造型,而且要进入自然的进程,通过人脑这个媒介进行转换,在剥夺其属性的前提下产生变革:在自然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创作,在设计中被抽象出来,应用于实际。于是自然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

在家具设计中,椅子由于其必须适应人体的形状而具有生物特性。一把好的椅子散发出一种无声的吸引力,吸引人们坐下去分享其秘密。像其他的家具一样,椅子向那些想去听它倾诉的人传达出许许多多的信息。丹麦家具以其设计考究,制作精良而著称,芬兰设计师Juhl设计的塘鹅椅,材料是榉木和织物。这把椅子取名自它的造型,象展开翅膀的塘鹅。

Hans J.Wegner设计了靠背的形状颇似孔雀开屏的样子的一款孔雀椅,以岑木,柚木,纸绳为材料。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自文明诞生之日起,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形态和色彩激发着设计师的灵感。自然形态影响着产品设计。同样,产品设计也真实的反映了自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不断加深,自然形态对设计的影响就会更加深远。在未来,随着仿生技术的逐渐发展,自然形态应用于产品设计的范围将越来越多广泛。

参考文献

[1][英]艾伦.鲍尔斯.modernism in design[M].王立非,刘民,王艳,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12.

[2][美]拜厄斯.世纪经典工业设计[M].邓欣楠,谢大康,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9.

[3]汽车与仿生[Z].

构成设计中的自然形态 篇5

书籍形态设计的第一语言就是感官传达。在阅读书籍之前, 五官就会给读者传达一种最直接最简单的感官喜好。一本平常内容的书, 被书籍设计师理解成一座雕塑, 是一种立体思维的体现。阅读心理需求还包括不同审美要求, 不同文化、层次对审美的习惯。这种审美需求主要满足于人们的精神、情绪以及感知上的需求, 以及对书籍的“把玩”心理。

二、封面、函套

封面、函套起初用途是对书籍表面进行保护的。而现代的封面和环衬在对立体结构的开启方面功不可没。封面作为视觉的第一印象, 可以是形象的实物的巧妙联系。10世纪欧洲用象牙雕刻的封面和珍珠镶嵌的圣经, 是中世纪手抄本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我们现在可用的材质和技术丰富了许多, 这是材质运用上的封面设计特点。在整体构造上, 新型的概念书对封面的讲究已经升级到一种整体境界。如果把一本书比作一个建筑, 可以把封面、扉页比喻成为建筑的入口和玄关的摆设, 书的内容则可以比作是建筑内部所包容的种种实物及其代表的气质, 而翻阅就是一个人进入该座建筑的过程。

三、护封和环衬

护封和环衬在现代书籍设计中已经巧妙变身, 不再是以前的书封保护者。通常与封面和函套搭配形成一种历史的、人文的气质体现。在吕敬人书籍设计的《赵氏孤儿》中函套设计是纯东方的式的布面帖签的形式, 书做成双封面, 两面均可阅读。中式封面篆刻的是明版本的文字, 西式封面雕刻的是法文译文。装饰纹一个是如意纹一个是几何曲线纹。这种是典型的依照设计者的主题创意引发的设计。设计师讲个人对书籍的内容寄予一种对中国文化的眷恋, 一边是明版本的中式字一边又是法文的西式字, 中西结合恰到好处, 相互驾驭, 完美至极。

四、书脊

书脊是书籍装订形成的立面, 是书籍翻阅运动的轴。书脊更多的是书籍封面的延伸和补充, 在书架众多书目中准确定位的主要线索。现代书籍的书脊甚至还作为书籍保存的一种凭证, 同一系列的书籍出版了5本, 这5本书的书脊能够构成一幅连贯的图画。这也是现代书籍设计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古代的卷轴书籍中没有书脊这一概念, 到了纸质书籍之后, 装订方式也体现着当时时代的文明和进步。现代书籍设计很注重书脊部分, 也吸收了许多古代书籍装订形式的精髓。古代的线装书脊现在被广泛运用和发展。在现代立体书籍设计中书脊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因为书脊是唯一在书籍中能够借助手翻动产生力的支撑的一个固定的轴, 他能够把读者打开书的力转换成立体结构实现的力量。如果没有这个书脊轴或者书籍轴设计的不够大, 都不足以支撑立体结构站立的实现。拿一本10*10的方形书为例, 在书脊在书的中间, 正常的情况下, 用75克铜版纸做底图时, 在它之上平均分布纸结构 (75克铜板) 的重量为10g, 伸展力 (75克铜板本身的承受力) 为6g, 多于此数据则不能构成上层的立体结构。而书脊向两边移动1厘米, 这个承重量就会减少0.84g。但当书脊位于整本书的黄金分割点时, 这个数据又会发生变化, 又会承载力变得与中间一样甚至更大。根据立体结构支撑的需要, 纸张的重量及书脊的位置就显得相对重要很多。

五、切口

书籍立体设计元素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切口设计。切口的设计被当代设计师越来越关注。

切口是读者对书籍产生印象的极其重要的位置。切口能直接体现书籍纸质的质感、书籍结构和书籍章节。现有的切口工艺有直切、模切、圆切、斜切。另外在印刷上通过预留出血, 也可以随意增加切口的变化, 给切口呈现图像感。在印刷技术和工艺实现上, 吕敬人教授设计的《梅兰芳全集》就巧妙的采用了切口这一元素进行大胆的设计。在同一平面切口, 梅兰芳一生中两个重要的舞台均在翻阅中得以充分的展示。经过精确地计算, 将图像按页数做了均匀分割并且计算出每一帖纸的厚度的切口数值补差, 加上准确和毫厘不差的印刷、折页、装订、切割, 才能将人生时空的转换在瞬间得以实现。这是一种工艺与设计的完美结合。

通过对书籍形态设计主要的立体设计元素的分析, 体现了设计师设计的主要课题。这些设计元素并不是书籍设计的全部因素, 只是最传统的也是最基本的书籍元素。而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在书籍形态思想改革大潮之后又将面临新的创造。这才是设计因素的真实存在, 不是因素的改变使得书籍形态设计发展了, 而是人们的设计思维理念有了变化才带动产生了新的创作模式。在新的技术条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 新的设计元素还将不断出现。成功的书籍立体设计往往不会面面俱到的运用上述元素, 抓住最贴合书籍内容的一个元素进行夸张大胆的创造, 形成成功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交流, 让阅读使读者达到一种需求满足的快感。

摘要:从习惯的设计模式跨进新的设计思路, 最重要的是理念的转换, 是书籍设计概念需要过渡的转型期。书籍本身就是一个三维的阅读载体, 立体设计在书籍形态设计中出现, 也是对传统书籍设计精髓的传承与创新的体现。书籍形态设计的立体设计的设计因素与传统书籍装帧设计因素基本相同, 只是一种思维理念的转换。

构成设计中的自然形态 篇6

茶园观光属于现代观光农业的一种, 在观光农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 在明白什么是观光茶园的含义之前, 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观光农业的含义。《农业观光园规划与经营》一书, 对以前的概念定义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定义:“观光农业是农业形态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农事活动, 观光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存在, 具有一定的消遣性, 对利用当地自然条件来开辟场所有很大用处”。

2建设茶园景观的重要性

现在,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消费需求也随之扩大, 休闲观光就需要不断完善自己来迎合消费者。风景名胜区的传统观光项目功能简单、方式单一、作用单纯, 现今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的需要。当这种传统的休闲观光方式快要过时的时候, 人们就将目光放到了农业这一传统产业。同时由于现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人口的增加,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 人们已经越来越少可以接触到农业活动, 所以农业活动对人们有着很大的新鲜性和吸引力。正是人们的这种好奇心, 促使现代观光农业的产生。

在传统的农业结构中, 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同时, 茶还极具文化代表性, 既有历史价值又可供观赏, 所以最适合将其发展为一种观光农业, 观光茶园因此就诞生了。观光茶园是以种植茶叶、加工茶叶为主, 进行与茶叶相关的活动, 并在此基础上与观光农业相融合, 用一种休闲度假的方式将体验生产茶叶活动、销售茶叶活动和展示茶文化活动等相互结合, 打造成一个覆盖范围广, 功能多样的农业生态园。这种农业生态园巧妙地将旅游业和农业结合在一起, 使其在保持各自特点的情况下发挥各自优势, 形成一种新型旅游产业模式, 满足人们对休闲生活的需求, 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3茶园景场环境与风景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3.1注重与自然环境结合

观光茶园的景观受其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影响极大, 在景观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观光茶园的室外空间是主要的活动范围, 室外空间是茶园的基础。茶叶种植的区域、位置和面积都与茶园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茶园地形的利用以及所种植物的选择也都要以周围环境为基础。设计园林最重要的是尊重园林的自然性, 不可过分地人工雕琢, 设计观光茶园也是如此, 不能对茶园进行过分修饰, 使茶园失去了原本的特点。在设计观光茶园的过程中, 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制定一份符合其环境地形特点的设计方案, 用正确合适的方法建造一个美丽的观光生态茶园。

3.2注重茶园景观设计的系统性

休闲娱乐观赏茶园是一个涵盖种植、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模式, 在不同换季上他们的联系是不是存在问题和不妥, 这也关系到项目的发展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我们在茶园的具体规划中, 应该从全局出发, 考虑到整个景区的分布和划分情况, 进行合理分配, 统筹兼顾, 以此来保证休闲游览茶园的系统顺利实施。

游览观光茶园具有系统性, 这就要求茶园首先要做到对分布位置的合理确定,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服务型区域。通常看来, 游客在服务区域会有很长的停留时间, 对各种服务措施场所要求很多, 因此服务设施的建立区域不能与茶园距离过于远, 影响人们的行为。但同时也不能过于接近, 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 一旦服务设施与茶园很近, 这就会造成很多游客接近茶园, 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茶园的资源破坏, 过度的人群消费, 不利于茶树的生长和保护, 不利于茶园整体环境的维护。

3.3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茶园的观光设计, 要体现出服务特色, 同时也是一个观光旅游的项目, 它最本质、最核心的追求就是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让游客在园区中能够充分体验到观光茶园的特色, 这也是茶园观光设计中需要掌握的基本原则。茶园具有多种功能, 不仅有着生产功能、观光功能, 同时也具备科研示范功能、科普功能, 其风景建筑形态的设计与游人的活动息息相关。不仅要满足上述功能, 具体的游览活动也为茶园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除此之外, 茶园管理者要充分地考虑人对茶园观光的需求。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茶文化与产茶活动的体验, 茶文化和产茶体验需要有专门的场地作为载体, 例如小型的茶叶作坊、茶文化展示区等等, 这些在茶园的景观设计中, 都要和茶园的整体景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确保游人享有完整的茶园体验。

在茶园的观光设计中, 如果能够良好地完成休闲观光茶园等各项基础设施, 并且能够满足游人的各项观察体验需求, 就更需要考虑打造茶园特色、风格特色, 建立属于茶园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 使游客对茶园印象深刻, 流连忘返。

3.4注重造园手法

利用造园手法可以有效地掌控人们的视线, 通过添加一定的景观元素, 让空间具有更深一层次的景象。在传统的造园手法中, 讲究精致和细腻。注重在狭小的园林中呈现出对自然景观的塑造, 这和茶园的景观设计不谋而合, 在我国的茶园景观设计中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对我国的造园手法进行借鉴。可以丰富茶园的观赏效果。通过利用对前景、框景、漏景和夹景等方向的处理, 来丰富茶园景观的艺术形态, 增强茶园景观的艺术氛围。在漏景和框景的处理上可以采用对门框、窗框的处理与元素来完成对景物的处理, 让景物更加突出, 通过对夹景的重塑, 来增添景物的透视感。

4茶园场景环境与风景建筑的形态构成

4.1场景布局设计

在茶园的景观设计中, 首先要考虑的是景点的环境对其设计的意义所在。例如武夷宫的环境布局设置中, 建筑设计要考虑如何将一个单一的个体延伸到景场之中, 让环境和建筑融为一体, 其中的布局又要保持景场的完整性。在武夷宫的观茶景观建设中, 由于濒临一曲溪滩, 海拔在186.5m到192.6m之间, 整个地势较为平缓, 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平缓倾向一曲溪。建筑整体座落于平面之上, 没有较大的起伏。为了保持建筑和地形相融合, 应尽可能地根据地形的特点特征来设计标高。

在武夷宫的观茶景观建设中, 早有文献记载, 当时的御茶园内建筑布局中、前有仁风门、后又碧云桥和通仙井, 中间囊括了清神堂与拜发殿、四周环绕着思静亭、浮光亭、焙芳亭与宜寂亭。这些布局巧妙地体现了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的建筑形式和特点。但是在现今的观茶景场建设中, 已难见到如此对称的建筑形式。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武夷宫建筑空间的构思来综合实际的观茶需求, 在总设计中借鉴此布局的优势。让封闭的茶观可以有明显的界定和层次, 要符合传统的建筑审美心理, 更要满足茶文化的活动需求。

4.2景场形态构思

景场形态的设计与构思是实现风景建筑融汇于整体的重要构思, 建筑本身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诸多的联系。景场形态的形成不仅体现在审美体验上, 也包含了诸多文化、科学等因素。由于物质基础和精神需求存在着差异性, 建筑文化也会各具特色。通过对武夷山的居民风情进行了解, 不仅能够对其建筑的空间场所的独特设计理念进行理解, 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当地的文化与心理结构。在茶观的建筑中, 要充分了解当地文化的深层价值, 体现出对地方的关注和保护。以主建筑为核心, 建筑若干层次空间的聚合群体, 形成错落有致的形态特征, 呈现在景场布局当中。

设计师除了要在设计时处理好周围环境与地形条件关系的同时, 风景条件也是其考虑的一大重要因素。以前, 有一些设计师只注重主观想象, 所以设计出的观光茶园只是突出了其景观特点, 与周围环境却极不相符。所以设计师应充分将茶园的特色与周围环境相结合, 不要为了追求某一效果而不顾大局。

例如武夷宫的景场形态设计中, 就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手法, 根据不同的视觉、功能需求, 来对折坡上屋面的坡度进行调整, 将居民的挑廊设置于楼梯平台之上, 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楼梯深度问题, 同时也能够增添以“呼来泉”为背景的空间情趣。这不仅仅是照搬于当地的设计, 而是积极地利用民间的表达形式来对当地的文化进行保留和创造, 以此作为基础来传递出景场形态的独特风貌。

5结束语

茶园涵盖了茶叶栽培技术的发展、茶叶烘焙和制作技术的发展、茶园建设与环境改良技术的发展。茶园观光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 是无数的茶人共同努力的成果。笔者对此作出了简单的总结和概括, 休闲观光茶园的设计步骤与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资料分析、现状调查、景观方案设计和专项设计。休闲观光茶园的设计步骤与内容的关键点在于紧扣茶园的整体主题与当地特色。在设计过程中, 还应注意一切景观元素的设计都应该适度、适量, 从景观的实际使用角度出发, 如果过度渲染景观氛围与文化内涵, 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茶文化所包含的人文价值和商业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吸引顾客, 国内的休闲观光茶园建设也在进行不断探索, 如深圳东部华侨城的茶溪谷、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等一系列功能完善、设计精致的休闲观光茶园在全国各地不断地涌现出来。本文主要介绍了茶园观光的现状, 并进一步介绍了茶园景观设计中场景环境与风景建筑形态构成的研究。

关键词:茶园景观,场景环境,风景建筑,形态构成

参考文献

[1]胡赛强.安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策略[J].茶叶科学技术.2010 (03) :45-49

[2]吴菲.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3]杨峰.园林景观设计分区[J].园林.2012 (10) :58-61

[4]刘琳燕, 孙云.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茶叶科学技术.2011 (03) :39-44

上一篇:隐形教育对德育的影响下一篇:环境会计核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