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的自然观

2024-08-06

设计中的自然观(精选12篇)

设计中的自然观 篇1

设计作为视觉文化,不断带给人类新的视觉冲击和诱惑。在解决人类不断发展的需求时,面对设计受众,我总是在寻找自己的内心与受众需要形成怎样的关系,以及带来的身心体验又意味着什么。身处信息时代,我们越发关注人的社会属性,在过度的追求中逐渐丢失了,甚至遗忘了人的自然属性。但是自然的身体和心理,又不断在提醒我们,我们是多么需要这些与身心相符合的东西。设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部分,设计师的职责时时在唤醒、重启人类的自然认知。虽然设计师有他们的初衷和设计主体的商业属性,但是设计作品永远追寻的是:生命意义、自由意志和能量守恒,这种原始的自然观在现代高科技影响下的生存环境中,仍然超越了人的社会性,成为设计师通过设计作品求索和传递的主题。

日本设计师杉浦康平的一本书,就是以“注入生命的设计”而命名的。他不仅说明了自己对设计的崇敬,更着重于展示给我们的,是他的一件件设计作品如同生命的释放,是做于其手,根植于心的。杉浦康平也正是如此在实践着他的作品与人自身关系的和谐。比如他在作品中就诠释了他的宇宙观,包括宇宙星象、地轴角度及其对自然的崇拜。杉浦康平认为,设计师仅带给周围环境一个新形式,而且在传递一个人与自然的融合。因此他设计的作品浑厚而又平和,正是基于对生命的坚韧,以及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的认知,才可以塑造出一个既严谨又原始的自然写照。因此对他的作品,我们会抱着一份揭开神秘境界的心态来解读。那么设计师内心承载着对外部世界怎样的认知,将决定设计作品的力量,是设计的核心问题。

我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关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要求自己尽可能地多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寻找与设计相关的交集点,以强大的思维模式,寻找设计与人类融通的界点,以给人以超越形式自身的重要启示。另一方面,探寻文化的深层意味。设计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体,它与人类文明的进程密切相关,反映了人类观察外在世界的选择点,即如何认识自然,反省自我,来促进人类自身的进步。

在实践中,我会更加关注设计元素传递的是什么,而非表面呈现的固有属性,并让它们能说话、会生长,符合自然规律。不会因为商业目的而使设计作品成为转瞬即逝的过去。所以,我更追求的是肉眼无法捕捉,但是情感会随之提升的表现体,认真地计较不同的形和神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作用于人的心和气。就是一条简单的线,也要用生命气息去衡量,在自然规律中赋予每个形态以不同的联想力和表现力,反映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成为我的设计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成为我借用古今中外前人的精华,审视我的设计目的,调整设计实践方向的根源。

设计中的自然观 篇2

一、民间美术的基础性文化特征,丰富了平面设计的民族文化内涵。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而存在的,民间美术虽然来自民间,但却为其他美术提供了营养,成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一,所以说,包含民间美术在内的民间文化,称其为“母形文化”民族文化的摇篮,民族文化之根。它保持着物质与精神未分化之前的原始状态,包含着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

现代许多成功的平面设计作品,特别是被国际认可的代表中国风格的设计佳作,它们成功的原因,都是与立足本土,吸收中国传统艺术和民间美术的营养分不开的。欣慰之至,我们已经看到许多热爱本土文化,发扬民族风格的设计家,在寻求新的设计元素时,放眼到了这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们成功地借鉴、运用民间文化的精髓形式来丰富自己的设计,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向世界人民显示了我们民族风格的当代性。这样的典范不乏其例,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传统“喜相逢”图形,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而且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而中国联通的标志,索性直接采用民间“八宝”之一“盘长”纹样,将传统图形赋予了现代的意义。还有不少海报设计、印刷设计、字体设计、包装设计等等,或在总体风格上,或在局部形式上,或在个体图纹上,借鉴和沿用了民间传统美术中的理念,并赋予新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世界民众的公认和喜爱。

二、民间美术的创作扩展了平面设计的思维和创造力。

民间美术的创作是自由的,完全是人民群众情感真实、自然的流露,所以在造型上,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现实性,而是一种主观想象的集中投入,

对于瑞兽与祥禽的创造,充分表现出民间艺人的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麒麟”、“龙”、“凤”世间本无,但在民间美术中,它们是形神兼备,具有体貌、颜色可睹,栩栩如生的神物。民间剪纸中,创造者对现实物象形态进行大胆的删减、夸张、秩序化的处理,但仍留其物象的精神面貌,使形体简洁、单纯、一目了然。在这里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全摆脱客观事物的束缚,通过艺术语言,充分表现人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民间美术,能够锻炼发现力,以不寻常的观念去看寻常事物,锻炼从杂乱中寻求秩序的能力,锻炼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它能让你在设计中想得深、想得广、想得合理、想得周到,使思维方式扩展开来,使平面设计的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三、民间美术中纯真质朴的创作风采为平面设计提供了纯质的自然美感。

我们提倡平面设计要“回归自然”,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感,寻求一种稚拙、简朴、粗犷而又自然的境界。民间美术在材料使用上,用俯拾即是的自然材料,“化腐朽为神奇”,不作过多的雕琢、修饰,保持率真、质朴的制作痕迹,显露出质朴天然的趣味来。主观创作意图与材料自然形态巧妙的结合,“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种反璞归真的艺术气质,都给我们的平面设计以自然的美感和无限生机。平面设计必须尽力创造一个自然、淳朴、简练的风格,来满足人们的心理渴求。这样我们的设计才是一个有用的、富有人性化的设计。民间美术作为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智慧结晶,浓郁的生活气息,亲切的乡情以及质朴活泼的性格,永远给人们谜一般的诱惑和不尽的深沉的启示。

浅谈绿色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通风;设计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率逐渐增加,使得能源消耗严重,能源紧缺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共识。为了有效节省能源,我国各个行业开始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其中建筑行业以建设绿色建筑来开展节能工作。绿色建筑的出现,使得建筑的能源消耗有效的减少,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而在绿色建筑中,通风系统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只有合理的进行自然通风设计,才能够有效的降低能源的消耗,以推动建筑行业的平稳发展。

1.绿色建筑自然通风概述

绿色建筑中的自然通风主要是利用建筑内部和外部的风力、热压所形成的风推进空气流动从而实现通风换气。自然通风主要作用是通过通风换气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实现降温通风功能。采用自然通风,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开窗15min左右可以完成一次完全换气,30min可以完成一次室内外空气交换。自然通风以热压和风压作为基本动力,通过利用建筑物室内热压和建筑外部的风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现在绿色建筑中普遍采用的节约空调能耗、改善建筑热环境的新技术,从而减少能源消耗。采用自然通风,具有重要意义:

(1)实现有效的改变室内温度。当建筑室外的空气温度与室内不同时,利用自然通风能够在不消耗空调系统、电能资源的前提条件下,降低或升高建筑室内温度,交换室内外空气,从而为室内提供适宜、舒适温度。

(2)自然通风能够提供清洁、新鲜的新风,有利于人体心理及生理健康。建筑室内空气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风量的缺少。人体长期处于空调设置的恒温环境下,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产生各类疾病。采用自然通风,能够在排除室内浑浊空气的同时,满足人类和大自然交往的心理需求。

綠色建筑是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建筑,同时又称为生态建筑,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都是以节约能源及对能源进行充分利用作为发展目标的,在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居住或生活环境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利用节能降耗技术措施,主要是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2.绿色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

2.1进风口窗户的面积大小以及窗口的朝向问题

室内空气的流动主要受到进风口窗户面积大小以及窗户朝向的影响。要想使得绿色建筑室内空间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就要对进风口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得进风口的面积小于出风口面积,两者之间的差距值最好控制在10m2左右。另外,要对绿色建筑窗口的朝向进行合理的设计,如果绿色建筑的窗户设计在相邻的两面墙上,则可以直接对着风向进行开窗处理,而如果将窗户设计在相对的两面墙上,则房间的方向就不要顺着主导方向开窗。在绿色建筑中利用窗户进行自然通风,要严格注意窗户的设计位置,使得室内空间可以形成一定的风压,利用加大的风压对较小的风压进行推动,就会产生自然通风。

2.2利用双层玻璃幕墙

就节能的效果来说,外遮阳设备要比内遮阳节能效果要好。但是外遮阳设备的造价较高,而且对于建筑的美观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绿色建筑通风设计中并不常用。而采用内遮阳进行通风设计,其节能的效果又不太理想,所以可以将两者进行结合,采用双层玻璃幕墙,来进行通风设计,这主要是利用了双层玻璃之间留有的一定空隙,来实现的自然通风。在夏季的时候,建筑室外的空气温度较高,而室内的空气温度则较低,冷热空气的交替会在双层玻璃幕墙中形成一定的风压,从而实现自然通风。而在冬季时,双层玻璃幕墙之间会吸收太阳光的温度,形成一定的温室环境,利用自然阳光的温度,使得维护结构表面的温度得到提升,使得室内温度得到有效的保存,从而有利于降低热能的消耗,实现节能的目的。在绿色建筑中,利用双层玻璃幕墙进行节能,主要的应用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利用双层玻璃幕墙可以实现夜间的自然通风;其次双层玻璃幕墙对于噪音可以产生有效的阻隔作用,使得建筑室内不会受到噪音的严重影响,从而保障人们的休息;最后,双层玻璃幕墙能够减少开窗通风,对室内的温度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会因为开窗通风而对室内温度造成影响,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热能的消耗,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2.3利用中庭

在现代建筑中,中庭设计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的建筑中都会设计有中庭结构,之所以设计中庭是为了有效提高建筑的采光度和增加室内空间的美观效果,但是如果在进行中庭设计的时候,出现设计上的失误或者是中庭结构的设计不够规范,那么不仅会使得中庭的作用无法有效的发挥,还会使得能源的消耗加剧,不利于节能工作的开展。所以,在进行中庭设计时,要注意利用中庭的热压作用,使得中庭可以实现自然通风,充分利用中庭的自然通风性能,以降低绿色建筑中中庭建设对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4屋顶部分

屋顶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在绿色建筑中,屋顶的形式也决定了其节能的效果。同时不同的屋顶形式也会产生不同的自然通风效果,对于通风来说不同的屋顶形状会对建筑室外的风压造成影响,同时也对自然通风效果造成影响。在选择屋顶形状时,要尽量选择翼形屋顶等结构形式,促使外界气压形成高压区和低压区,并辅助于机械通风器从而促进建筑自然通风效果的实现。依据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屋顶形状和高度对室内气流的分布和流速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合理设计屋顶高度和屋顶形式,可以改善建筑自然通风效果,最大限度实现建筑节能。

3.结语

在建筑设计时通风问题将会面临更复杂性,可能不再是简单的通风换气而是要考虑更多舒适性问题,比如怎样消除PM2.5,怎样降低室外的噪音传入室内等等。绿色低碳已经是建筑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实现绿色设计理念,不仅将享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和可观的利润来源,更是对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责任,所获得的也将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科]

【参考文献】

[1]王英童.探寻适应地域性特点的通风策略[J].低温建筑技术,2009.31(12):106-108.

[2]杨晖.绿色建筑中的自然通风[J].节能与环保,2003.(5):37-39.

[3]余鹏勇.浅谈绿色建筑中的自然通风[J].建材与装饰,2012.(12):35.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光设计手法分析 篇4

1.1 自然光的利用起到调节室内环境效果

自然光对现代建筑的室内环境调节有着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对一些阳光照射偏少的建筑来说其意义更大, 同时自然光还具有调节室内温度的效果。室内温度会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 在寒冷的冬季, 建筑的室内温度很多都是依靠空调系统来进行调节, 而在一些高纬度地区, 也通过燃烧煤炭和木材的方式来保持室内的温度, 这样不仅会加大建筑能源的损耗, 也由于室内的空气流通不够, 使得室内的空气质量降低, 有的甚至会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 而充分的使用自然光则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空调的使用率, 从而起到调节室内环境的功效。

1.2 自然光的利用能够改变建筑视觉效果

自然光在改变建筑视觉效果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建筑设计的需求, 对建筑的空间、物体的光照加以控制, 从而达到不一样的光照效果, 通过调节建筑物的光照形式、光照角度、光照位置以及光照强度等, 可以让建筑物的视觉效果变得多样化, 更好地吸引人们的眼球。

1.3自然光的利用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建筑自然光利用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将自然光巧妙地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 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建筑中的大量耗能的行为, 也符合我国的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 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手段。

2 自然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 自然光与建筑内部设计

在建筑物的内部设计中, 如果能够将自然光恰到好处地运用, 不仅能够让建摆脱钢筋混凝土的束缚, 与自然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还可以增加建筑内部的光线视觉效果, 是现在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建筑内部对光的方向性的要求非常高, 它是不仅决定着采光口的地点、朝向, 还对建筑的功能、建筑室内界面、人物形象以及人们的心理反应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进行建筑的内部设计时, 可以通过对饰面材料的光学特性、质感、色彩以及采光口的控制来对室内光线进行把握。在建筑室内表面的材料选择中, 不仅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反光性、透光性和扩散性, 还必须对整体环境的气氛进行协调, 让室内能够保持相同的风格。在对室内家具或者陈列品进行设计时, 还应该将建筑内部材料大小、形状、质感等内容加入到设计考虑范围中。

2.2 自然光与建筑外部设计

自然光与建筑外部形体结构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自然光线的强弱、照射角度以及照射时间都会对建筑的外形有一定的影响。在现代建筑的中庭设计中也应该充分地利用好自然光线的漫反射原理、四季变更、朝暮变化来对光与影的交织进行合理地设计, 让建筑可以到达形成似透非透、虚实对比、变化多端、生动活泼的效果, 给人们以舒适的环境。

3 自然光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3.1 透光质地的建筑材料

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 透光质地材料的使用变得越来越频繁, 可以说是现代建筑材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透光质地材料在性能和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很多建筑的外层围护结构也被优质的透光质地材料所代替, 例如:玻璃等。玻璃材料的运用给建筑带来更多的美感, 同时玻璃具有外形多变、颜色多样、透光性好等优点, 让建筑变的外貌彻底了传统形态的约束。透光质地材料与自然光的完美结合, 可以更好地对建筑空间进行拓展, 让建筑到达更好的自然生态效果。

3.2 不透光质地材料

在早期的建筑中, 人们都是使用石材、木材、泥土来实现建筑的保温、遮阳效果, 这非常不利于自然光的进入, 而且其价格也相对较高。在混凝土出现后, 天然的建设材料已经完全被其取代, 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无论是在费用上, 还是在施工工艺上都有非常高的突破, 它不仅可以表现出建筑物想要的粗犷, 还可以体现出建筑物的细腻, 再加上建筑中各种金属材料的使用, 使得建筑自然光的利用变得更加的方便。

4 自然光在生态建筑中的充分利用

4.1 光热的收集和储存

生态建筑设计有利于对光热的收集和存储, 利用南向垂直集热蓄热墙的设计去对穿过玻璃采光面的阳光进行收集, 并通过传导、辐射及对流, 将收集到的热量传送至室内, 为了可以更有效地吸收阳光, 也可以将墙的外表面设置为黑色或深色。生态建筑的集热蓄热的形式主要有实体式集热蓄热墙、花格式集热蓄热墙、水墙式集热蓄热墙、相变材料集热蓄热墙以及快速集热墙等。在近些年中, 备受关注的“零能房屋”也是生态建筑所要追求的一个发展方向, “零能房屋”所使用的能力全部由太阳能转换而来, 是一个真正地实现了无污染, 零排放的生态建筑。

4.2 热能的传递

对流传热是热传递最为基本的一种方式, 指的是热能在液体或气体中从一段处传递到另一段的整个过程。根据形成对流原因的不同, 可以将其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根据热量流动状态的差异, 又可将其分为层流传热和湍流传热。在生态建筑中可以利用热体或者是气体的对流来进行热能的传送, 同时可以通过机械设备来辅助对流, 在寒冷的冬季, 可以将位于建筑顶部的太阳能集热器聚集的热空气吸收到房间的地板处, 然后在利用地板中的气孔, 让热空气进入建筑的室内, 从而实现建筑的自然光取暖的设计。

4.3 导光管法进行自然光的采集

在现代的生态建筑设计中, 还可以利用导光管来把太阳激光器收集到的光线传递到建筑中需要采光的地方, 从而使自然光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需要。导光筒可以安装在建筑的顶部、侧墙或者是地表, 只要能够采光的地方都可以安装导光筒。导光筒中的采光器不仅可以过滤掉了自然光中绝大部分的有害光线, 例如:紫红外线等。同时还可以对太阳光中的放射性的射线也进行了排除, 让接触到人们的光线变得更加柔和、健康。建筑外部的自然光线通过采光罩进入到通风系统, 经特殊制制作的光导管道传送从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漫射到室内每一个角落。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 建筑中自然光的利用是目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各设计师应让自然光在现代建筑中的使用变得更加充分, 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谭洪岩.自然光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陈世华.自然采光技术在郑州地区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 2011.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篇5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

(二)能力目标 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利害关系

(三)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自己逐步树立生态学观点,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重点是辩证地认识动物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对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两个抽象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1、本节课贯穿分析和讨论,主要运用谈话引导法、分析归纳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本节还运用温故知新法 。

五、学习方法:

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突破难点,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的概念比较抽象,在复习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分析一条典型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数量的消长关系,来认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建立生态平衡概念。然后,帮助学生认识动物在吃与被吃的关系中,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一种生物流向另一种生物。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美国女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说明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引出新课————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样导入的好处,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人自然而然想到动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1、“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让学生阅读教材的三份资料

资料分析:

(1)、麻雀啄食和糟蹋农作物,曾被列为主要的害鸟,我国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上海市在5天的时间内就消灭麻雀686172只,获麻雀卵265968只、现在专家却呼吁我们要保护麻雀、这是为什么?

(2)、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组织大规模的猎狼行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想一想,野兔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重庆遇罕见蝗灾,古老城紧急呼救。急需5000条蛇、2万只麻雀和20万只青蛙。

引导从“食物链”、“食物网”的角度,认识某种动物数量的消长对其它生物的影响。并展开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份资料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里将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课堂风格。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

第二步:启发学生,“你还能找到有关人类滥捕乱杀动物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的生活积累,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第三步:媒体呈现一个食物链(植物—田鼠—蛇)的例子

利用图片效果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比例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引入生态平衡的概念,利用数字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效果也不错。

延伸提问:如一只青蛙一天吃多少害虫?一只猫头鹰或一条蛇一天能吃掉多少老鼠?这里需强调,生物数量和比例处于动态变化,“动态”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若是超过了一定范围,则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这部分的知识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步:让学生通过视频资料和教材阅读得出结论:验证“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一结论。

第二步:再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想想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的有机物又是怎样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的?”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安排的目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程是比结果更重要。

第三步:让学生尝试画简图描述“植物——动物(体内贮存物质)——体内有机物分解,CO2等被植物利用——粪便及遗体被分解者分解——被生产者利用。加深并及时反馈学生对物质循环的理解。同时通过简图也让学生明白,动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的作用只是加速了物质的循环,即对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只是缩短了分解和利用的时间。若植物不被动物所利用,也可参与物质循环,但要慢的多,讨论得出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问:“动物除了能促进循环、维持生态平衡外那还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对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有关事例比较熟悉,在此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能说出或明白动物是如何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方面的内容,我充分利用教参的视频资料, 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从以上事例中进一步理解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是生物长期进化适应自然界,适应环境的结果。否则是难以生存下来的,同时各种生物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整体之中的。

4、 情感升华 通过一段视频“濒危动物红色预警”

了解濒危动物的事实,从而增加使命感、危机感,自觉养成保护动物的好习惯。维护动物的生存空间,使它们向着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变害为利。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也是本节学习的最终目的。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这点很重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帮助他们构建概念,点睛突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在生物圈,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回报给人类,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

(三)、作业练习:

1、重点搜集有关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例子,拿到课堂上交流。

2、搜集生物防治有关资料。这是两道开放性题,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又能煅炼思维,体现知识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有所用。

设计中的自然观 篇6

自然光影艺术在建筑表皮设计中的作用

1.丰富空间环境

自然光影穿过建筑表皮进入建筑的空间,能够在空间中产生明暗对比、色彩变化和光影的多样图案来丰富空间。产生的这些变化都是空间中的造型元素,他们创造出来的多样形式丰富了空间环境,使空间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2.营造空间序列

在建筑表皮的设计时,设计师往往会利用空间中的强度和色彩使空间存在差异,在相关流线组织的基础上形成起、承、开、合的变化,形成相关的空间序列。空间序列的实质是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引入时间的因素,即四维空间的创造,自然光制造空间序列主要是通过光线的亮度差异形成一系列明暗迥异、各具特征的光空间。

3.控制进光量,连接空间

通过建筑表皮的多样形式与表皮材质使用上的不同,自然光线进入到建筑内部的光线量自然也不同。建筑表皮可以控制自然光线的进光量,从而使自然光线产生引导视觉的作用,利用这一特点,建筑师在进行创作时,可以通过独特的建筑表皮设计,控制光线摄取量,利用自然光把不同的空间连接起来,从而形成空间上的相互渗透。

自然光影艺术在建筑表皮设计中的表达形式

1.以点、线、面处理上的表达

以点的方式表达。任何形体的表面都可以看成是由点、线、面等几何元素组成,在点、线、面等几何元素中,点又是组成空间形体最基本的几何元素,因此,在实体界面上开的洞窗能够产生点状的光形,不规则的点状光形的形象自由随意,给人以灵动多变之感。

以线的方式表达。自然光影艺术在建筑表皮设计中的线性表达可分为五大类:水平线状光形,垂直线状光形,斜线光形,曲线光形和光缝。水平建筑表皮产生线状光形,使空间变的有无限延伸的感觉。垂直带形窗能在表皮产生垂直的线状光形,垂直线引导视线上升,产生空旷的空间感受。斜线光型给人奋进和挑战感受。曲线的流动性强于直线,其中的自由曲线又比几何曲线更加灵活,稳定而又富有变化。光缝属于建筑表皮中的线状光形,窄缝的侧壁对自然光线进行多次反射,产生衍射的效果。

以面的方式表达。当自然光线的入口面积足够大,在建筑表皮界面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时,光形不再起点缀的作用,而是成为界面的主体。现代建筑中,以落地窗引进自然光的形式也基本属于自然光影艺术以面光的形式在建筑表皮设计中应用。

2.与人类互动关系的表达

作为建筑师,特殊的挑战不是如何让自然光线充满整个空间的问题,而是在给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让光线充满室外空间的同时也充满室内空间,作为一种关系或对话,让自然光影、建筑与人类之间产生有趣的互动关系。建筑处理空间架构的关系,细致周到地创造有意义的空间,自然光线赋予空间情绪,通过光线在一天之内、一年四季不断变化产生的细微差别来调节和表现空间,空间冷静,然而充满活力。

建筑表皮构成要素对光线捕捉的影响

1.承光部分的建筑界面

自然光线本身是无形的,它需要借助建筑表皮,即建筑界面,来实现其形态。

建筑界面是建筑表皮中的物质实体部分,强调其作为室内空间、室外空间的交接部分,强调自然光线从室外到室内的采集与转换。建筑界面因为其组成的材料和构造不同,对光则有不同表达。不同质地、虚实、形状、色彩的建筑界面,让自然光有不同的表达,依据对光线的透过性不同,建筑界面可以分为不透光质地、透光质地和半透光质地,结合构造特征和建筑界面材料进行一下论述。

2.采光部分的洞口

建筑洞口的朝向、形态、位置及细部特征,会一起影响到进入建筑空间的自然光线。要形成依依不同的光空间,就需要尺度与形状不同的洞口来组成多样的采光体系。小尺度的洞口在界定室内外空间的同时,强调了建筑室内空间的私密性,洞口的尺度增大,建筑室内空间的形式上的对抗就会下降,两者之间的界限减弱,能达到逐渐的融合。在不违背结构逻辑的前提下,即可在建筑界面上任意的开形状、大小、位置各异的洞口,位置不同的洞口所形成的光影各不相同,洞口位置的安排可以影响到自然光线的分配,以及创造出不同情境的空间。

3.控光部分的遮阳装置

建筑表皮的控光部分功能是指通过对自然光进行调节、过滤、引导、重塑和阻挡,来满足人们的舒适性要求,提高空间中自然光线的质量。自然光的时间性、地域性决定了其是一种不易捕捉的自然力,需要对其进行控制才能营造适宜的室内光环境。建筑表皮就好比一个硕大的“光控装置”,它通过对不捕捉到每一缕自然光线的精心雕琢,为营造富于变化的光空间做了充分的准备,并赋予了室内空间不同的个性。对自然光进行控制,主要体现为对光的数量、入射角度以及入射方式的控制,建筑可以利用其遮阳格栅、遮阳板实现这些效果。

自然光影艺术在建筑表皮中的情感表达与氛围营造

建筑表皮的光环境,形成了建筑空间内部的明暗色彩变化,能够对人的心理及生理带来极大的影响,不同的光影营造出不同的气氛,也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自然光环境在建筑表皮上的运用成为目前建筑设计行业里的一个重点内容。建筑表皮是视觉的第一印象,自然光影艺术概念的引入,为建筑带来了色彩和人情味,这一时代建筑艺术家们开始追求建筑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情感和文化内涵,这也使得建筑表皮的地位被提升到等同于建筑功能、建筑结构的相同地位,走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情感的表达上,自然光影通过建筑表皮带来冷暖变化、距离变化、面积变化以及动静变化。在温度上,滤过建筑表皮后的暖色系色彩讓人温暖、有安全感,冷色系则表现出寒冷与孤寂;在距离感上,明度较低的色彩让人感觉后退,反之则是让人感觉亲近、明度较高的暖色又被称为前进色。在光影的面积感上,同等面积的光影色彩,色深低明度的光影有缩小的趋势,反之则有放大感;在动静变化上,冷色光显得沉静,暖色光让人兴奋。

结论

自然光影在建筑表皮设计中有其独特的无可比拟的作用与效果,是重要的空间设计要素,通过对自然光影艺术在建筑表皮设计中的研究,总结出建筑外表皮与自然光影的内在关联,提炼出了有效价值,推断和预测了建筑表皮与光影的结合的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如下:

第一,在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未来建筑将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措施,使用更多创新材料,更加智能、绿色、环保的利用到自然光影,追求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创新理念。

第二,建筑表皮在利用自然光影时,将朝着印象化趋势发展,更注重情感表达与氛围营造,更多的满足人们视觉、温度以及健康的心理需要。

第三,建筑表皮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满足基本使用要求,同时结合高科技材料,融合创新理念,增加建筑外部空间与自然的多重对话。

论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 篇7

1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理念

自然通风设计就是积极地用人工方法引导空气在建筑中的流动, 比较常见而简单的有南北朝向等方法。其他还比如说建造专门的建筑构件、利用热压、风压或者机械辅助的来定向组织自然风的流动, 促进自然通风的实现。

1.1 风压作用的自然通风设计

将风压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工具, 必要条件是建筑有一定程度的外部风环境。通俗来说, 引导穿堂风就是风压通风的概述。当自然风对着建筑流动时, 由于建筑的阻力影响, 会在迎风的那面墙上产生正压力, 部分气流绕过迎风墙留香侧墙和背面墙, 在这些位置上产生负压力, 建筑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差, 也就是风压, 风压促进空气的流通。引导穿堂风可以通过调节建筑的形式、迎风墙与风形成的角度来完成, 因为压力差的大小与其建筑形式、及风墙夹角有关。当风正对着迎风墙时, 它产生的正压力是最大值, 屋角和屋脊处产生的负压力也是最大值, 风压最大, 空间流通最快。

1.2 热压作用的自然通风设计

利用热压的通风设计需要有一定的外部环境支持, 比如说周围建筑布局或植被, 它们可以使建筑内部空气和外部之间产生热压差, 以此促进房屋的自然通风。热空气会往上爬,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原理在房屋的上部设排风口, 将热空气从室内排出去, 另一方面房屋底部位置的而室外冷空气被气压吸入, 以此实现自然通风。室内和室外之间的温差越大, 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高差越大, 热压就越大, 热压作用就越明显利用热压的自然通风设计可以通过一些建筑构造加大建筑的热压[2]。比如说建筑的楼梯间、中庭之类的竖向空腔就符合进风口和排风口的高差要求。热压通风与风压通风相比, 热压通风对于外部风环境的要求要低, 即便是在风速和风力经常改变的条件先也能有较好的自然通风效果。建筑进深小, 风压设计的自然通风效果好。反之则热压设计的效果好。在实际的通风设计中, 通常都会同时采用风压自然通风和热压自然通风设计, 保证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情况良好。

1.3 机械辅助下的自然通风设计

在热压和风压作业的自然通风效果差的情况下, 可以同机械辅助来促进空气流通。它能利用械动力使室内和室外的空气对流。这种设计会消耗一定的能源, 但自然通风效果是稳定的。机械辅助主要有对流通风器、置换通风系统等。

对流通风器最开始在19 世纪中末期应用于建筑通风中, 在建筑系统中配置吸气风管, 促进空气流通的同时, 也能够利用气流给建筑供暖, 不是将燃烧器直接安放在吸气管中, 而是装备了建筑供热用的蒸汽盘管, 从而最终利用同一管道实现了通风和供暖的统一[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在19世纪末期, 小型蒸汽引擎开始应用于建筑通风中, 取代了对流通风系统。

而现代一般是使用置换通风系统来调节自然通风, 这是一种空调送风的方式, 置换通风以较低的速度送进低于室内温度是新风, 新风受到室内热源的影响, 稳定升高而上升, 发热物的温度部分被新风吸收, 表面的温度降低, 风在房间的上班流出, 带走了污染物和高温, 这样的通风的效率高, 通风效果佳, 能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且它的耗能非常小, 也能称之为节能。

2 利用生态建筑结构实现自然通风

2.1 将进气口设置在地板处

上世纪末美国在对封闭的节能建筑的改造时, 给一半以上的建筑增添了通风设施, 采用地盘通风的方式, 将房屋的上部通风改为地板通风。地板通风中的新鲜空气是地板的进气口进入房间的, 气体温度比较低, 并能围绕着人体等这样的热源, 这样一来, 既为室内提供新鲜的室外空气, 又便于人的体内散热和干燥, 防止室内人的皮肤潮湿引起不适。

2.2 将屋顶作为通风系统的组成

在屋顶处, 可利用天窗、风斗构造给空气提供进出口。还可以将屋顶本身作为一个一个独立通风系统。屋顶的形状和高度能够对室外风压起作用, 比如说采用翼形屋顶, 风在上面可以自然形成高压区和低压区。使得空气流通加快, 并且如果在通风屋顶内部设置空气间层的话, 可以通过热压作用使气流在空气间层中流动来调节屋顶内表面的温度。

2.3 设计合理的窗型促进通风

窗户的形式、尺寸和安装的位置都会影响进风的多少、通风效率和室内热舒适。窗户的通风系数与开口面积、窗户类型成一定的比例关系。比如窗户在迎风墙或背风墙的位置会影响两墙之间的气压。而对于单侧通风、贯流通风和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在窗户形式的选取上, 在冬季适合用底悬式窗户, 夏季适合侧悬式窗户。

3 结束语

自然通风历来是人们调节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 也是当今建筑物实现节能、生态、环保等目标的重要手段。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达到较好的效果, 也可以将其综合使用, 使其既能节约能源、满足了绿色生态的需求又能够给人提供稳定、高质的体验。在实际的自然通风设计当中, 通风设计有更多的制约因素, 我们要灵活运用通风技术, 保证生态建筑的和谐性。

摘要:生态建筑可以使人、建筑与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行为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构造生态建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完成, 其中自然通风其造价和技术要求都不高, 但其价值却十分突出。本文论述首先阐述了生态系统的定义, 然后对风压、热压和机械辅助下的自然通风的原理及设计进行说明, 最后探讨通过调节建筑构造来调节室内的自然通风。

关键词:生态建筑,自然通风,环保,生态学

参考文献

[1]李敏;杨祖贵.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探讨[J].四川建筑, 2006 (04) .

[2]王鹏;谭刚.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J].世界建筑, 2000 (04) .

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自然色彩运用 篇8

关键词:自然色彩,绿化价值,合理配合,情感内涵

1 自然色彩在园林绿化中运用的价值

1.1 植物自然色彩的价值

园林绿化设计的核心就是利用自然植物组合与配合, 从而形成绿化景观, 此时植物的自然色彩就成为了最为突出设计特质。从园林艺术角度看, 人们关注的往往先是色彩然后才是形体与质感, 所以色彩是园林绿化设计的首要问题。同时自然色彩是植物本身的色彩, 是最容易贴近人类欣赏价值的色彩体系, 因此园林绿化中植物本身的色彩利用设计的核心问题问题, 也是植物自然色彩的真正价值。在园林绿化中, 必须重视自然色彩的合理利用, 通过植物选择丰富园林颜色来达到设计构想, 利用各种植物的色彩差异和形态差异来构架园林的独特艺术内涵, 这样就可让设计融入到自然中, 让各种花草、树木等展现自然色彩的魅力, 让整个园林具有整体性, 且突出区域色彩的差异, 从而提高园林绿化设计的观赏性, 这就是自然色彩在园林绿化设计中重要作用。

1.2 自然色彩的差异性价值

在自然色彩利用上必须突出区域性, 也就是在绿化中突出不同自然色彩的差异与搭配, 这样才能在园林绿化设计中体现景观的层次与差异, 构建一个精致丰富的园林景观。所以在园林绿化的设计中往往会根据不同的植物色彩差异或者形态差异等构建一个区域性明显的独立景观, 发挥自然色彩的景观化效果, 突出设计中的思想与色彩等暗示作用, 以此达到园林绿化设计的效果。保证园林绿化设计的自然性与景观性价值, 突出的园林绿化特征, 这必须依靠自然色彩的合理组合与搭配来实现。

1.3 自然色彩的季节性价值

在自然色彩的运用中还必须关注自然色彩的季节性变化, 因为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地区环境下会呈现不同的季节性色彩差异, 而在绿化设计中必须将这个特种考虑在设计范畴之内。因为绿化设计虽然是艺术设计的范畴, 但是以植物为设计对象的园林绿化设计必须将时间考虑在设计维度中, 因此自然色彩的运用必须突出季节的特征。如春天的嫩黄与嫩绿, 夏天的花朵盛开, 秋季的果实与红叶、冬季的常绿与枯枝等都可以作为自然色彩运用到绿化设计中。因此在绿化设计中四季的交替所赋予的色彩的最为丰富的, 是设计中不能忽视的自然色彩的体现, 完全可以丰富设计的内涵与表象, 这就是自然色彩的季节性价值。

2 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自然色彩的运用

2.1 自然色彩的情感内涵突出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 自然色彩主要是来自于植物本身的色彩表象, 而不同的色彩对于观赏者的影响是不同的, 如:红色所体现的是热情与奔放、活力与动感, 其艳丽的色彩表达可以给人以感官上的直接刺激, 引人注目并具有独特的美感, 在绿化中三角枫、杜鹃、红端木、石榴等等都可展现红色的色彩价值;再如:黄色, 在我国象征着高贵、灿烂、辉煌等, 也可突出阳光、快乐、智慧等内涵, 不同的黄色可突出高雅、华贵等感觉。其代表的植物有银杏、金叶女贞、迎春、连翘等等。最后就是绿色, 绿色是自然色彩中最为基本也是最为普遍的颜色, 其象征的是希望、青春, 给人以宁静和安逸的感觉。但是在绿化设计中, 绿色则应突出其层次感, 因为自然色彩中绿色往往会体现浅绿、黄绿、蓝绿、墨绿等等, 其丰富的程度完全可以在园林中购置一个独特的绿色景观, 因此在绿化中虽然大量的利用了自然中的绿色, 但是必须将其巧妙的组合与搭配, 才能使得绿化突出层次, 展现生机。当然自然色彩不仅仅上述三种, 因此在运用上应重视起色彩所体现的感官刺激的差异, 合理的搭配与运用, 突出景观的美观价值, 并使得观赏者可以在不同的色彩转换中获得身心的感染, 从而实现园林绿化的设计价值。

2.2 对同类自然色彩的合理运用

自然色彩在园林绿化的设计中应突出同类色的运用效果, 因为大面积的利用某种自然色彩可以突出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 利用同色、或者类似色彩的铺展, 可以体现一种景观的整体性, 突出一种朴实无华的景观气息。同时类似色彩的应用还可以在其中添加适当的色彩改变, 这样也可充分实现景观的美观特征。当然自然色彩中类似的同类似很多, 可以根据不同的景观来加以利用, 如油菜花、向日葵、银杏林等等都可以营造一种连续而壮观的景观特征。总体看, 相似的自然色彩运用在园林绿化中应用较为广泛, 多数以绿色为主要基调, 配合各种色彩突出的独立景观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园林。而在运用中应根据不同的园林基础来选择同类色的面积与几何形状等, 保证园林绿化设计的丰富性。

2.3 自然色彩的对比性运用

在自然色彩运用中, 反差较大的补色应用也是常见的色彩运用方式, 在某个构图中利用不同的颜色将景观以区块划分开, 就可形成较为鲜明的景观效果。在红黄蓝中, 任意两个色彩的组合都可形成一个补色的效果, 形成一种明暗、冷热的对比。此时色彩不是简单的对比, 而是在相互的映衬下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形式, 同时运用中必须重视对色彩面积的选择与配置, 单纯的利用等面积的对比色是不能实现美观需求的, 而应在运用中突出主次, 利用一种主色来烘托景观的美观。如我国审美中的绿叶红花, 就是在大面积的绿色中点缀红色、黄色等来突出差异美的景观效果。因此在此类对比色的应用中, 必须突出“点缀”的景观价值, 醒目自然是根本的价值需求。

2.4 冷暖自然色彩的运用

冷暖色调在园林绿化中给人的情感影响是不同的, 暖色调给人的影响是热烈、欢快的, 其应用的面积往往较大, 同时也多数应用在庆典场合或者时间段。而冷色调往往带给人安静、平和的心态, 其应用多数是在小范围内, 营造一个特定的幽静空间。在心里感受上, 暖色调是膨胀而冷色调是内敛。所以冷暖色都可以对人的身心造成暗示。所以在园林绿化中应注意冷暖色彩的搭配, 在运用中应重视园林所处的地区性差异。如暖色在季节变化明显的北方冬季, 就可起到使人温暖的效果, 而冷色则在气温较高的南方夏季给人带来凉爽。在冷暖色采用的应用中必须关注季节与环境。在园林绿化设计中, 要保证冷暖色的面积搭配合理, 就必须让冷色面积大于暖色面积才能让二者看起来是基本一致的, 因此在设计中应注意对其面积的比例调整。这样才能在整个园林中突出冷暖搭配的景观效果, 让人感到自然而突出变化。

3 结束语

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 色彩对观者的心理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综合前文所述, 园林绿化所体现的色彩变化多数来自于自然植物的组合, 因此对自然色彩的运用也就成为园林绿化设计的核心。在设计中按照不同的环境、色彩、色调、季节等因素来组合不同的自然色彩是园林绿化设计中对色彩运用的重要措施,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对色彩内涵的理解, 重视意境与景观之间的协调, 在凸显园林的整体美的同时增加色彩的变化, 利用鲜明的园林个性, 体现自然色彩的运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班玉峰, 袁俊云, 宋文, 化黎玲, 张善菊, 庄大伟.色彩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科技, 2010 (1)

[2]杜树荣.浅谈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 2007 (4)

[3]卢上瓦, 韦茂波.园林设计中各元素的特色之处[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7) .

[4]张晓红, 陈锦忠.浅谈园林色彩艺术[J].环境科学, 2008 (l) .

化工管道设计中的自然补偿法研究 篇9

化工管道在使用时,如果不对其进行支撑和限制,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化工管道就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进而发生严重的变形。而当化工管道进行自然收缩时,不会给设备或者是其他的部件造成热应力的影响。但是当化工管道受到一定的支撑和限制时,就不会发生自然收缩的现象。能起到支撑和限制作用的主要为支撑框架、相连接的设施以及其他部件等。 因此当环境温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时,热应力也会随之产生,并影响支撑和限制化工管道的框架以及设备,从而使得化工管道以及相连接的设施发生故障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运作,甚至还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为了避免热应力的出现,就必须将化工管道的柔性进一步增强,从而避免由于环境温度变化使得化工管道形成热应力,进而对化工管道、支撑框架以及相连接的设施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化工管道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将其设备的布置流程进行优化,再优化化工管道的布局。只有当布置流程设计完成后才能对化工管道进行安装,然后根据管路的走向来分析应力。 补偿设计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补偿设备,一种是自然补偿法。后者由于具有结构简单、补偿效果好、成本低以及使用可靠等优点,因此在进行补偿设计时一般都使用这种方法。

2化工管道设计中的自然补偿法分类

2.1计算公式

在化工管道设计中的自然补偿法主要有三种,L、T、Z型,其补偿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L=a·△t·L

其中,a为化工管道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mm(/mm·℃));

△t一温差;

Laxail为化工管道支撑框架之间的热位移有效长度(mm)。

2.2 L型

L型的自然补偿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补偿方法,它是利用一个弯曲的管头来构成转弯,从而达到补偿变形的作用。其中短臂长度的运算公式为:

l=l.1(△LDW/300)1/2

其中,l为L型的短臂长(mm);

△L为化工管道长臂的实际热增长量(mm);

Dw为化工管道的外直径(mm)。

2.3 Z型

这种自然补偿方式的使用也非常普遍,它主要是利用两个化工管道的弯头来构成转弯,其短臂长度的运算公式为:

l={6·△LED/107[b](1+1.2n)1/2

其中,l为Z型短臂长(mm);

△L为两根化工管道的总热增长量(mm);

为化工管道的材质的模量(MPa);

Dw为化工管道的外直径(mm)。

化工管道设计中的Z型补偿方式一般会受到两种位移和重力,这两种位移和重力分别来自不同的方向。而垂直方向上的管壁发生的变形,其热应力主要由水平方向上的管臂进行补偿,而水平方向上的应力你就会被垂直方向上的臂所吸收。如此一来,当水平方向上的臂以及垂直方向上的臂越长时,这种补偿方式所能提供的补偿效果就更好。

2.4 ∏型

∏型的自然补偿方式是将四根或者六根化工管道的弯头用来构成转弯,一般布置的方式为立体形式。这种自然补偿需要在固定的框架之间进行布置,并且要尽可能的布置在中点位置,从而保证其具有良好的补偿作用。另外另个固定框架之间的距离要大于化工管路整体整体长度的三分之一。

3化工管道设计中的自然补偿法增强措施

3.1增加柔性

化工管道设计中的自然补偿法对其柔性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和标准,因为较高的柔性能够避免化工管道发生变形,即便是发生了变形也能将其控制在干弹性的状态之中,从而使其不会发生塑性的变形。另外针对化工管道中的平面管系,可以通过伸长远离固定框架的化工管路来延长其长度。同时可以通过使用没有热膨胀或者是只有少量热膨胀的化工管道来增加其柔性。

3.2优化布置

通过改变限制化工管道的条件也能够达到增强化工管道自然补偿作用的目的。在热应力比较大的局部区域内,可以通过安装具有弹性的支撑吊架、框架的限位吸收、热应力的分散等方法来降低其引力变形的效应。另外当管线没有发生较大程度的位移时,为了避免化工管道发生较大的变形,远距离的化工管路就需要依靠框架的固定点来进行分解,从而使其能够形成个体的比较简单的管系。同时还要在容易受到震动、冲击或是需要进行限制位移的部位安装固定框架。

3.3设备布置

当常规的化工管道设计中的自然补偿法不能有效的减少由于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应力变形时,就需要通过布置设备来加以保护,从而确保化工管道的安全性以及设备的安全性。 另外在设备布置的过程中,还要尽量防止化工管道的热应力超出限制的问题,特别是针对自然补偿法,应尽可能做到一次性补偿化工管道的热应力变形。

参考文献

[1]王一.化工管道设计中常用的自然补偿法研究[J].化工管理,2016,02:24.

自然形态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篇10

自然形态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也就是仿生设计,它是仿生学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具体运用。所谓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仿生设计的突出特点是最广泛地运用类比、模拟和模型方法。其目的不在于直接复制每一个细节,而是要理解生物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实现特定功能为中心目的。

仿生学的研究范围之一为力学仿生。力学仿生,是研究并模仿生物体大体结构与精细结构的静力学性质,以及生物体各组成部分在体内相对运动和生物体在环境中运动的动力学性质。仿生设计在这一方面最显著的应用莫过于仿生交通工具的设计:仿生交通工具是人们利用现代仿生技术,仿照动物的某些特点与本领,制造出的一系列现代新型交通工具。生存在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动物能在各种恶劣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与运动,这是因为其运动器官和形体与恶劣复杂环境斗争进化的结果。

自然形态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极大的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并由此引发了一种新的设计风格———仿生设计。

设计是一种令人愉快的过程,而不是单调乏味,令人感到枯燥。设计中应始终让人得到视觉上的满足,而视觉享受本身是要通过观察自然才能培养起来的。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形状和色彩,可以为设计师找到表达方式,传达设计的内涵,提供设计素材。用艾兹拉·厐德的话说:“扯去你的虚荣,去探知绿色世界,从中找到,你在艺术创作中的真正位置。”

设计师通过类比的方法,从自然的“某个特定的结构”中得到启发,进行设计和创作。尽管设计中直接借用自然的情况几乎没有,但自然经过设计后变成某种特定的形状,这一点不可能不引起设计师的关注。设计师经常借鉴自然中事物的结构来解决问题,或仅仅来形成他们的秩序感。

器皿的设计材料广泛,设计师用不同的材料去激发自然。埃尔瓦·阿尔托1936年设计的卷心菜状的花瓶,用它波浪形的曲线为自然形状作了图解,他到底表示什么,其实无需特别说明。人们从阿尔托的家乡———芬兰典型的湖泊的外形轮廓已可见一斑。

法国著名设计师菲利浦·斯塔克设计的干酪储藏盒,模仿牛头的样子,两侧的牛角分别作为盒盖与盒体的把手,十分诙谐有趣。

设计本身具有独特性,设计者要同时生活在现实和虚构的两个世界,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现实最大莫过于给我们氧份的自然,产品设计的过程是我们更加仔细的审视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以全新的视角观赏自然,而后在设计时加上我们自己本身对自然的幻想,现实的自然总是通过我们虚构时的幻想转变为理想化的产品,设计的过程能让我们对人类自身和在世界中所处的地位有一个深刻而满意的理解,自然在给我们氧份的同时赐予我们智慧,我们用理性和感性开展我们的设计,把我们所认识的自然主观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自然中不断的探索,寻找我们所谓的灵感,在对自然的感化中把对自然感恩用设计来表达。于是,几乎每一件产品设计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自然的某种形态。

自然自始至终都以多种方式激发我们的创作。在落地灯的设计中,设计师更多的模拟动物形态。著名的1998年设计生产的加库牌灯具,姿态优雅的水鸟外形和乳白色充满魅力的光辉,使它很快的风靡全球。

充满人文主义精神、模拟自然形态的产品通常会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因为在功能相似的同类产品中,自然形态设计会散发其独特的魅力。设计工作不仅仿制自然的造型,而且要进入自然的进程,通过人脑这个媒介进行转换,在剥夺其属性的前提下产生变革:在自然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创作,在设计中被抽象出来,应用于实际。于是自然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

在家具设计中,椅子由于其必须适应人体的形状而具有生物特性。一把好的椅子散发出一种无声的吸引力,吸引人们坐下去分享其秘密。像其他的家具一样,椅子向那些想去听它倾诉的人传达出许许多多的信息。丹麦家具以其设计考究,制作精良而著称,芬兰设计师Juhl设计的塘鹅椅,材料是榉木和织物。这把椅子取名自它的造型,象展开翅膀的塘鹅。

Hans J.Wegner设计了靠背的形状颇似孔雀开屏的样子的一款孔雀椅,以岑木,柚木,纸绳为材料。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自文明诞生之日起,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形态和色彩激发着设计师的灵感。自然形态影响着产品设计。同样,产品设计也真实的反映了自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不断加深,自然形态对设计的影响就会更加深远。在未来,随着仿生技术的逐渐发展,自然形态应用于产品设计的范围将越来越多广泛。

参考文献

[1][英]艾伦.鲍尔斯.modernism in design[M].王立非,刘民,王艳,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12.

[2][美]拜厄斯.世纪经典工业设计[M].邓欣楠,谢大康,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9.

[3]汽车与仿生[Z].

设计中的自然观 篇11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灯饰设计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不再仅仅满足于室内照明的需要,更多的是将其当成是室内装饰的一部分,其审美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这无形之中提高了对灯饰设计的要求。而随着环保理念的流行,人们对于环保型的灯饰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这使得自然形态成了许多灯饰设计者追求的重要理念。本文将主要对如何将自然形态应用于现代化的灯饰设计中进行探讨,希望能对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灯饰设计;环保理念;自然形态

一、前言

灯具是室内不可缺少的照明设备。在过去,人们对灯具的追求主要在于满足生活的需要,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审美能力的加强,人们对灯具的要求开始突破传统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照明的要求上,开始把灯具作为美化居住环境的重要工具,甚至将其作为衡量生活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另外,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对自身生活的环境颇有危机感,环保理念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流行,这使得许多以自然形态为设计理念的灯具开始受到大众的喜爱,这使得现代灯具设计者也开始慢慢以自然形态作为设计的源泉。一般而言自然形态主要就是指事物本来就具备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自然可以说是一切设计的基石,是设计灵感活的源泉,可以为设计者开启想像的思维,为设计者提供充分的设计素材。[1]本文将主要对自然形态在现代化设计的作用以及在灯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思路。

二、自然形态在设计中的作用

自然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现代设计艺术的审美标准也都主要是以自然为美,以最接近自然的创作为佳品,笔者根据相关的创作经验,认为自然形态在设计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启发设计者的灵感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生活是艺术创作者的重要创作来源之一。自然物是艺术模仿的重要对象。自然界中形态的存在是各式各样的,正如马克思说的,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自然的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会给与设计者不同的灵感启发,例如,陡峭的高山呈现出的是给人鬼斧神工的感觉,而移动的沙丘给人的却是一种舒缓的感觉,这给灯饰设计者的思维提供了重要的感情支撑,水给人柔柔的感觉,森林给人神秘的感觉,这些形态单靠人的凭空想象相信是很难想出来的,因此无形中不断激发设计者的灵感,使得设计出来的灯饰品充满灵性。

(二)发散设计者的思维空间

德国设计师路易奇·克拉尼(LuigiCliani)就曾经说过“自然界本身是最优秀的设计师,在几乎所有的设计中,大自然都已赋予了人类最强有力的信息”,[2]一般而言,人的思维比较直观,容易接受的是一些平面的东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立体思维,人很难凭空创作出许多逼真的带有真实感的多维作品。自然形态正好弥补了人类思维的这种缺陷,它为灯饰设计者的设计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模型,使得设计者能够更好的处理几何形体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以及物体形态和情感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设计者的抽象思维空间。

三、自然形态应用于现代化灯饰设计中的方法探讨

自然形态为灯饰设计者提供了形态语义、色彩关系、材料使用等多方面的原型,使灯饰设计者能更好地实现直观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要实现这样的结合,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直接模仿法

模仿是创作的基础,在灯具的设计中,对自然形态的直接模仿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自然的模仿,容易使得灯具呈现出原始的自然味道,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但是模仿也不是单纯的模仿,灯饰设计者应该在探索自然美,模仿自然形态的基础上,通过抽象的思维将其艺术化,用设计语言的符号将作品所承载的意义表现出来。

(二)间接模仿或抽象模仿法

间接模仿法在形态学中又被称为“模拟”,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直接模仿的基础上对自然形态进行加工整理,使具体的东西抽象化,或者将其转化为更加能够反映人的情感、符合人的审美要求的各种形态。间接模仿(抽象模仿法)是使得设计高于生活的重要手段,当然其设计的前提还是以自然形态为参照物。这种模拟方法相对于上一种而言,更能够表现出所设计出来的灯饰的生命力,是创作者创作思维灵动性的反映。

(三)结构重组法

结构重组法又可以细分为结构分析法和形体拆解组合法,这两种方法主要都是通过在对自然形态的抽象加工的基础上,改变其结构的构成。[3]当然结构的重组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必须要根据形式美学的相关法则,对灯饰的结构、形态、色彩以及整体的造型进行调整,使其既显得与众不同,又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满足人们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自然形态是灯饰设计的重要的素材来源之一,将其运用于灯饰的设计中,既符合创作的最高要求,同时又符合人们审美的要求以及对于高品味生活的追求,更加迎合了时代对于环保的要求。

【作者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参考文献】

[1]金鹏.自然形态在现代灯具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2012.3:229-230

[2]张健.对室内灯饰设计的几点思考[J].教学园地.2012.9:83-84

自然纹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篇12

一、水痕纹

水痕纹主要包含水波纹、水流纹、干涉纹和雨点纹等纹类。其中, 水波纹又称波浪纹, 是由水流、波浪和风等介质的运动在非粘性沉积物上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地质构造, 由波峰、波谷和一定的坡度组成的连绵波浪状, 主要有水流波痕纹、浪成波痕纹、风成波痕纹等, 在泥质沉淀物表面流动时冲刷出来的痕迹, 由于地质变迁, 沧海桑田、泥沙成岩, 凝固成一块块具有水符号的化石。其中, 波浪和流水形成的浅水波痕最具有审美价值, 在地质构造上形成丰富多彩的纹理, 图形匀称、线条流畅、动感十足、浮想联翩, 不是浮雕胜似浮雕, 既有科学价值, 又有美学价值, 集科学、美学、趣味和神奇于一体, 且广泛存在于一些山区地带, 是一种富有潜力的美学装饰资源。比如桂林的分叉波痕, 是浊流流速减缓, 密度流转化为牵引流后在低流态条件下, 并叠加有推进型风暴浪作用形成的一个特征。据推断, 含分叉波痕的水深在100米左右[2]。带有波痕纹的波纹岩石, 主要有海水波纹岩石和湖泊波纹岩石, 目前在河南省南太行地区的万仙山、云台山, 洛阳的龙潭峡等地有广泛的分布。 (图1为分叉纹, 仿佛一幅生机勃勃的“牧羊图”;图2为带有雨滴痕的浅水纹, 若潮水刚过余韵犹在。)

水痕纹岩石在室内外的装饰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用作室内墙壁的装饰, 按照浮雕作品的装饰形式布置。可选用图形优美、寓意丰富、质地坚硬、大小适中的材料, 利用大理石、瓷砖、木质等材料加框装裱。这对于性格急躁亢奋, 喜爱流水美和水纹饰图案的人士而言, 不失为一种美丽的心理慰抚。其二是作为洗浴室内的地板, 其除了能增加美感之外, 还可以起到防滑和排水的效果。其三是铺设在林荫小道上, 可以带来林深径幽的山间氛围。应当指出的是, 这种大自然赋予的万年化石资源有限, 切不可过度开采使用。

二、龟裂纹

龟裂纹又称网裂纹, 主要指由于土地干旱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缩水之后形成的不规则龟甲纹状缝隙。通常来说, 土壤的含水量在40%左右, 水分在土壤中的作用是将土壤的各种成分“粘合”在一起。然而, 由于气候干燥, 降雨量偏少和热胀冷缩的原理, 长时间的高温天气造成的土壤水分大量蒸发, 失去了水的粘合加上地表热胀冷缩, 结果就出现了纵横交错的龟裂纹 (如图3) 。龟裂纹大多线条弯曲、极少重复, 属于一种不规则的网状纹。一般而言, 夏天土地温差较大, 干旱程度比冬天严重, 更易造成土地龟裂。此外, 还有陶瓷龟裂纹、树皮龟裂纹等。其中, 宋代哥窑在烧制过程中, 当内部应力在正常状态下不平衡时, 釉的伸缩程度超出其弹性极限, 导致釉层断裂、位移, 直至形成新的应力平衡, 哥窑中的釉裂过程与土地龟裂过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当时就很名贵。

在龟裂纹的开发应用上, 英国KAZA混凝土装饰公司, 对产品进行了创新设计, 开发出了一款50多件大小不同的大地龟裂纹混凝土砖, 可进行规模化生产, 并在一个载体涂层上进行表面处理和涂设。施工上要求快速而熟练地铺设混凝土砖, 并且组成一个无缝的排列, 每个小片的凹面都完美地体现了自然的干燥过程, 但无需永久固定在地上。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彼得·奥斯卡认为:“公司的贡献是使用当今前所未有的极致定制混凝土砖设计和制造, 对园林主题进行了真实体现。”如今, 无缝大地龟裂材料, 已成为水景公园的主题标志之一。

在室内环境艺术的设计应用中, 龟裂纹材料可以作为地板铺设在浴室中, 一是可以起到快速排除地上积水的作用, 促使地面迅速干燥。二是将其作为装饰图案, 用在面盆、浴盆等器具上, 可以警示水资源的珍贵, 提醒人们注意节水。三是这种纹饰对于喜土讳水的人士来讲, 具有温馨价值。四是可以在海绵型城市建设上加以推广应用。如今的路面硬化, 极易导致雨水迅速流失, 而带有裂缝的材料可以使雨水渗入到地表, 从而使雨水的横向流动变为纵向渗透。倘若在室外景观设计上, 多添加一些龟裂纹建筑材料, 这样既能补充土壤的含水量,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对于海绵型城市的地表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三、木质纹

木材由于导管、轴向薄壁组织、木射线等大小排列方向、组成角度与形状、切割方式的不同, 展现在不同切面上, 就呈现出具有规律性的纹理图案, 属于一种植物的内纹理。使用不同的切割方式, 所得到的图案既具有自然形态, 又具有装饰性的美感。径切面主要表现为直纹理, 弦切面表现为斜纹理、螺旋纹理、波形纹理和交错纹理等类型[3]。横向截面表现为同心圆图案, 显示树木的生长年轮, 具有圆满、周全的含义。而一些木纹特征明显的木化石, 从形成机理上讲属于木、水、土自然交换融合的产物, 古色古香、质地坚硬、纹理分明, 具有自然和谐的氛围, 具有永恒、长寿等寓意, 在环境装饰上具有吉祥色彩。

不同的树种具有不同的内纹理, 这也是鉴别木材种类的重要依据。比如, 小叶紫檀纹理细如牛毛, 有蟹爪纹分布。海南黄花梨纹理具有带状长纹、色泽交错、鬼脸和荧光等特点[4], 仿佛一幅立体的淡墨山水画。金丝楠木纹理丰富多变, 具有移步换影、美轮美奂的奇异色泽, 其木材的价值主要取决于纹理的稀缺程度。其纹理主要有虎皮纹、水泡纹、火焰纹 (如图4) 、波浪纹、凤尾纹、龙鳞纹、玫瑰纹、金玉满堂纹等[5]。黑胡桃木材切削面光滑, 光泽柔和, 呈浅黑褐色带紫色, 切面为美丽的大抛物线花纹, 时而有波浪形的曲卷树纹和“鸟啄痕”, 形成赏心悦目的装饰图案。柚木油性光亮, 材色均一, 纹理通直。从纹理来看柚木有明显的墨线 (或血筋) 和油斑, 墨线成直线分布, 横切之后呈现鬼斧神工般的美丽花纹, 细致优美。

木材的纹理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环境的装修和装饰上, 比如家具贴面、地板贴面、木雕作品等。另外, 在室内装饰方面还可以有所开发, 一是可以将一些稀有的木材纹理装裱在内墙上, 比如金丝楠木的火焰纹, 对于喜爱红红火火氛围的人士来讲, 非常适合。二是将高龄树木的年轮横截面在室内进行装饰悬挂, 准确记录了树木生长地的气象史, 可引起人们对于气候变迁、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关注和对生命的敬畏。

四、岩石纹

岩石是人类最重要的建筑材料, 种类众多。最早的片麻岩年龄在39亿年左右。石材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 北京的汉白玉, 南京的雨花石, 福建的寿山石, 浙江的青田石等名石, 早已成为传统的工艺美术用材。图案优美的岩石首选大理石, 源于一种白色带有黑色花纹的石灰岩, 剖面可以形成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古代常选取花纹成型的大理石制作画屏或镶嵌画。当代大理石逐渐发展成有各种颜色花纹, 用作建筑装饰材料的石灰岩。其次是沉积岩, 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 是蕴藏有古代生物遗体的化石, 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代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 被称作是纪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图5为火山沉积岩) 。

另外, 色泽碧绿的孔雀石含铜成分很高, 在缺铜地区作为装饰使用很受人们欢迎。质地如玉的蜡石, 可以装点盆景艺术。石质坚硬, 能吸水有沟纹洞孔的砂片石 (如图6) , 以及具有沟纹和小孔的昆山石, 浇水后可使室内空气湿润。另外还可以在岩壁的孔洞处种上四季碧绿的花草。色彩相杂、沟纹纵横的龟纹石, 具有长寿的文化意涵。石质坚硬、敲击声音清脆悦耳的吴碧石, 可雕刻成木鱼形状供娱乐健身。

五、生物纹

生物纹是生命演化的自然结果, 具有很强的科学意义、艺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在仿生建筑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比如, 树叶 (如图7) 和蝴蝶翅膀的脉络 (如图8) , 其路径的形成和进化过程, 很可能取决于输送营养物质的经济原则。现实生活中, 一些城市的大院割据、围墙林立所造成的交通堵塞状况, 就与自然界的演化格格不入。一些小区道路笔直, 表面看起来很整齐, 却不太符合运动的自然轨迹和自然的审美特性。地板砖往往采用一个模子生产, 除了经常因切割使用造成浪费之外, 远不如树叶和昆虫翅膀中的结构美丽。生物纹美观、自然、和谐、低碳, 对于交通构架、美观绿化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可以在城市的街道布局、路径优化、小区规划、建筑户型的设计、地板的铺设等领域加以应用。当前, 研究自然纹理的学者, 已经提出许多新方法来进行纹理分割, 这对于自然纹理的实际施工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比如李大锦提出, 为解决样图边缘易产生无效候选点的问题, 用样图内部与之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像素块来置换, 像素块和被置换的像素块沿一条不规则的曲线相匹配。合成过程中在接近边缘时像素块的生长会转向纹理内部。该方法减少了因随机产生候选点而形成的块间不连续, 有效地改善了视觉效果[6]。

六、星云纹

星云, 包含了除行星和彗星以外的几乎所有延展型天体, 通常也是恒星形成的区域, 具有广博、恒久、生长、巨能等特征。如鹰星云被NASA命名为“创生之柱”, 是天文摄影中著名的影像。星云区域内的气体、尘埃和其他物质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巨大的质量, 而且不断吸引了更多的质量, 最后大到形成恒星。而剩余的物质还可以形成行星和其它天体。一个普通星云的质量至少相当于上千个太阳, 半径大约为10光年。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图像, 好多都是几亿年之前, 乃至几十亿年前的构造。可以说, 星云纹是目前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宏伟的天体。用宇宙星云纹装饰室内环境, 可以使人们的胸怀博大、视野辽阔, 形成开朗、乐观的品性, 体现出有容乃大的寓意。

银河系附近的最大的恒星摇篮 (如图9) , 位于剑鱼座星云附近, 跨度100光年, 形成时间仅有几百万光年。恒星释放的紫外线, 以及恒星风, 穿透诞生恒星时的氢气的包裹, 并在其中蚀刻出一道道的痕迹。由此形成了一幅包含了如同雕梁、山脊、河流的梦幻画面, 中间的黑色区域依稀是一棵节日树的轮廓。这些亮星不仅能雕刻出气态的地形, 也会为下一代恒星的形成创造条件。宇宙之唇星云 (如图10) [7], 又称上帝之唇, 质量是太阳的35倍, 亮度是太阳的100多万倍, 象征着宇宙的大爱。

摘要:自然纹理具有科学美和艺术美相互交融的特征, 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视觉设计元素, 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无私馈赠。其主要包括水痕纹、龟裂纹、木质纹、岩石纹、生物纹和星云纹等纹样, 其符号具有无私无欲、挥洒自如、顺理成章的特点, 是物质和生命运动的基本轨迹, 也是自然美的一个重要表现。不同材质的不同纹自然理, 表达着不同的情感诉求, 有着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民间禁忌,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自然纹理,审美特征,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庞会娟, 王令中.自然纹理的审美价值[J].艺术探索, 2012, (02) :89-90.

[2]龚一鸣, 徐冉, 李保华.分叉波痕在广西上泥盆统钙质浊积岩中的发现及意义[J].地质论评, 2003, (04) :379-383.

[3]徐丽, 李大纲, 徐长妍, 朱典想.木材纹理图案的美学研究[J].木工机床, 2012, (01) :20-24.

[4]柏德元, 谢崇桥, 陈同文.红木家具投资收藏入门 (第2版)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50-54.

[5]曹荻明.金丝楠纹理大全[EB/OL].[2013-03-31].http://tieba.baidu.com/p/2825667238.

[6]李大锦.一种改进的自然纹理合成方法[J].图形学报, 2012, (04) :88-92.

上一篇:WebServer下一篇:脊髓前后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