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永恒的建筑(通用8篇)
面向永恒的建筑 篇1
笔者获悉, 素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已于5月29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据了解, 今年66岁的瑞士建筑师彼得·祖索尔成为该奖项的第33位得主, 他获得10万美元的奖金并被授予一块铜质奖牌。
那么, 祖索尔是凭借怎样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成就脱颖而出的呢?下面, 笔者就对祖索尔的成就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为读者介绍一个享有声誉的著名建筑大师。
(一)
1943年4月, 祖索尔生于瑞士巴塞尔。据了解, 祖索尔在山中隐居数十年, 他设计的作品数量非常有限, 且位置偏僻, 大部分在他的故乡瑞士。设计生涯中, 他不愿接商业大单, 拒绝掉诸多找上门来的设计项目, 却为设计一所乡村温泉浴场花费了数年光阴。然而, 在建筑学界, 彼得·祖索尔是个令人尊崇的名字。在评奖词中, 普利兹克奖评审委员会主席称其作品永远带着永不妥协和特立独行的气质。
评论家安德烈·赫劳斯基也对祖索尔有着极高的评价, 他说:“如果说今天的瑞士代表了现代建筑思想最重要的中心之一, 那么彼得·祖索尔的作品就是其中的主要成就。不仅仅由于其作品形式的漂亮及其表现出的精巧的材料知识, 而且更在于他对建筑物流露出的最终空间印象的巧妙控制。”
其实,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 祖索尔就为人所熟知了。1986年, 祖索尔为邱尔古罗马考古遗址设计了围栏。那种运用半闭的威尼斯百叶窗原理创造出的魔幻光感引来建筑界的惊异目光。三年以后, 他在苏姆威格设计的松·贝勒德格礼拜堂又一次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
到了90年代, 他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这些作品有着重建永恒价值的独特视角, 令人刮目相看。比如瑞士丘尔艺术博物馆 (1990年) 和老房子 (1993年) , 瑞士沙芬托的古格伦宫 (1994年) , 瑞士瓦尔斯热澡堂 (1996年) , 奥地利布雷根茨艺术博物馆 (1997年) 等等。从1995年开始, 他的作品分别在柏林、伦敦、苏黎世等地巡回展览。
这些优秀作品使他从候选的25名国际知名建筑师中脱颖而出, 荣获了1998年度有世界建筑最高荣誉奖之称的卡尔斯伯格建筑奖。由于布雷根兹艺术博物馆在建筑设计和思想上的杰出成就, 他与安那特·基根、迈克·古耶和若姆·库尔哈斯一起又成为1999年度艾维米斯·冯·鲁尔欧洲建筑奖得主。
(二)
多年来, 祖索尔的设计作品和著作很多, 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十分流行, 代表着建筑艺术中力挽传统的潮流。
他曾说过, 他希望用心去创造新空间, 使这些空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区别于对世界的普通模造。在他那里, 日常的往往就是永恒的, 所以简朴风格和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特点成为祖索尔的坚定信念。
在1998年出版的《审思建筑》一书中, 他明确地讲:“一件建筑作品形成的创造性行为超越了所有历史和技术的知识。”
比如他设计的瓦尔斯热澡堂, 是从超越历史的层面重新焕发出古罗马和土耳其澡堂的沐浴欢乐。又如设计老房子时, 他通过双层板来揭示一扇窗的主旨, 材料则是用了从斯洛文尼亚运来的石头, 这无疑显示了大师非凡的材料运用能力。针对建筑设计界纸上谈兵的不良倾向,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建筑师对真正的建筑没有兴趣而仅仅止于建筑理论或建筑物的某些方面。他那句“我基本上对作为一门职业的纸上建筑毫无兴趣”的名言, 道出了立足于与时代对话的建筑新思想。
他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
他说:“我仔细观察这个建筑的世界并在工作中尽力容纳看来正在丧失的有价值领域、修正各式干扰以及再创那些日益匮乏的东西。”从他的作品中, 可以看出那些日益丧失的东西正是建筑艺术久远的传统。
另外, 他的《三种观念:瓦尔斯热澡堂、布雷根兹艺术博物馆和柏林恐怖地带》、《彼得·祖索尔作品:建筑物和设计1979—1997》等书也都反映了重建永恒价值的理想。
(三)
“他为他的每一件作品仔细地思量, 寻找到了独特的建造方式。”普利兹克奖的九人委员会这样评价祖索尔, “他发展了建筑伟大的整体性和永恒性——不为一时的潮流和狂热所侵蚀。只有当他感到和这个建筑物之间有着某种契合, 他才会接受这个项目, 这种使命感在当今的建筑界正在逐渐消逝。而一旦产生了这种使命感, 他将全心投入, 彻底检视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以确保呈现出最完满的效果。”
在获得普利兹克奖后, 身在瑞士小镇的祖索尔接受一些媒体的电话采访。他依然言辞平静:“你只是在工作, 在做事情, 然后就被认可了。”而这个偏远的小镇也是祖索尔至今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祖索尔最被世人所了解的是其在1996年在阿尔卑斯山的瑞士小镇Vals中为此地的温泉旅馆所建筑的Spa。这一建筑运用了石英岩的厚片, 让人回想起古罗马时期建筑中那到处可见的堆砌砖块。祖索尔借鉴了古罗马和土耳其的浴场造型, 并从中抽象出现代性。在他那里, 日常的往往就是永恒的, 所以简朴风格和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特点成为祖索尔的坚定信念。
“这些材料都体现出各自的特质, 并一同为建筑的永恒性服务。”
祖索尔对于建筑材料的运用十分有名, 比如对于木材, 在圣Benedict礼拜堂——一件位于瑞士Sumvitg的作品中, 用树枝和木料做成的内外装饰尤为引人注目, 整个建筑形似一个巨大的浴盆。
此次, 普利兹克奖对祖索尔对于材料的运用也给予了褒奖, “就像那些追求完美的手艺人, 无论是用雪松制成的墙面板还是磨砂玻璃, 在祖索尔灵巧的双手中, 这些材料都体现出各自的特质, 并一同为建筑的永恒性服务。”委员会评价道, “剥下了建筑的各种虚幻外皮, 而裸露出其最本质的, 同时也是最高贵的要素, 祖索尔重申了一个建筑师在这个脆弱的世界上不可替代的位置。”
祖索尔说他的作品大多从材料本身获得灵感, “我基本上对作为一门职业的纸上建筑毫无兴趣”。“我的工作方式有点像一个雕塑家。”他说, “当我开始创作的时候, 我对于一个建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和材料一同产生的。我相信, 建筑就是因材料而生的。建筑不是在纸上, 也不是关于形式, 而是关于空间和材料。”
(四)
“一件令人吃惊的现代艺术品, 但是同时和其原有的历史脉络融为一体。”
祖索尔的作品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形式, 它们从高的、圆形建筑到低矮悬挂的或是方形的建筑。在2007年在德国完成的礼拜堂建筑中, 祖索尔用112根树干做成了整个礼拜堂的内部装饰, 就像是一个木头的帐篷。在24天的时间中, 一层层的混凝土向这一结构上倾倒。然后, 在三周的时间中, 内部用火持续燃烧来使得干燥的树枝能够从混凝土壳中被方便地移出来。而这个礼拜堂的地板被铅所覆盖, 这些铅土是当场融化并人工舀取铺上地板的。
在奥地利的Bregenz艺术博物馆——一座四层的长方形混凝土建筑中, 祖索尔则运用了大量的钢筋和玻璃。到了晚上, 这些玻璃幕墙能转换为巨大的广告牌或是屏幕。祖索尔对于材料的把握, 就像此次普利兹克评委会评价的那样, “这些材料都体现出各自的特质, 并一同为建筑的永恒性服务。”
祖索尔于2007年在德国科隆建成的作品Kolumba艺术博物馆, 则是从哥特式建筑圣Kolumba教堂的废墟中重生的, 这座教堂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普利兹克委员会称这座建筑为“一件令人吃惊的现代艺术品, 但是同时和其原有的历史脉络融为一体”。
祖索尔说, 他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室维持在一个小规模上, 不超过20个人。“这是我工作的方式, 这样我才能成为每一个细节的创作者。”他说。
“我并非一个视觉艺术家。”他补充道, “我是这样一个人, 一旦接受了一个委托, 我将从头到尾、从里到外, 任何事都亲历亲为, 带领我的团队。”祖索尔说, 他所生活的小镇对他来讲是灵感的来源, 也是一个避难所。“它使得你的生活变得具体, 同时, 我的伙伴们在这也能不受大城市的种种影响。”
评论家认为, 对于永恒价值的湮灭, 祖索尔有着一种深沉的愧疚感, 他的工作就是要让这种永恒的价值在价值虚无化的当代重新彰显。因此, 祖索尔的作品能够令人体认和感受到千年经验中遗忘已久的永恒价值。这是一种伟大的复兴, 但祖索尔的复兴并非简单化的复古, 在他的工作当中隐藏着先锋主义。安德鲁·米德甚至把祖索尔的作品誉之为“唤醒感受的建筑”。
面向永恒的建筑 篇2
摘要:绿色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重要阶段,是保护环境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建筑活動中占主导地位。本文主要针对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内容,希望能改善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建筑设计
近年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逐渐提高,不再局限在建筑美观、实用等方面,还要求建筑的环保价值。如今,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面开展,为了改善我国的环境问题,建筑行业在设计方面出现竞争激烈的场面。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是当今所有建筑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如何真正实现绿色建筑设计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1.全寿命周期的定义
传统的建筑设计在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内涵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导致建筑物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两个方面。不仅影响了建筑的正常功能,还增加了建筑后期的维修费用。为了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周期,必须将全寿命周期的概念贯彻到实际建筑设计工作中去。全寿命周期在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的定义各不相同,从宏观角度概况,全寿命周期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所有影响建筑使用寿命的因素,并总结出相应的措施的一种理论;从微观角度概况,全寿命周期是指在整个周期内对所有相关产品的整体策划[1]。
2.绿色建筑设计的定义
2.1 绿色建筑内容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建立在尊重文化、尊重环境、尊重建筑功能、尊重技术系统等基础之上的理论[2]。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分析,发展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全寿命周期,节约资源,②改善环境污染状况,保护环境;③充分发挥建筑的功能作用;④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
3.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的基础部分就是评价理论和设计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考虑影响建筑设计的因素,构造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体系。
3.1 节约能源
传统的建筑设计在能源使用方面没有特别重视,经常出现能源消耗过大的现象。这样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当今社会发展已经不能保存平衡,因此,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应该以节约能源为首要设计原则。所谓坚持节约能源的设计原则,就是要在设计过程中一切以节约为第一考虑因素,规划好每一个环节需要用到的能源总量,从根本上限制能源的使用,在保证建筑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节约能源,从而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配置资源是建筑设计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坚持优化资源配置,才能保证建筑设计达到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标准[3]。主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坚持节约使用所有的资源;另一方面是重视资源的再利用。同时,还可以积极使用新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坚持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不仅可以改善我国资源匮乏的现状,还可以提高建筑设计中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3.3 保护环境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工程中,免不了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和污染,为了改善我国的环境问题,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必须坚持保护环境的原则,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控制废水废气的排放量,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3.4 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是建筑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不仅要求降低费用,更要做到全面降低成本,例如建筑费用、后期维护费用、绿化费用以及其他杂费。要做到绿色建筑设计,不但要做好绿化环保,更要降低成本,真正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
4.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内容
4.1 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框架
在进行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设计框架就是首要任务。任何设计都需要先限定好框架,从而规范设计内容,以免设计理念发生偏差。绿色建筑设计本身就是新时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设计框架方面,要保证设计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并且要遵循全寿命周期的设计理念,结合整个设计环节创建一个完美的设计框架,为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模式和流程
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就是“绿色”,因此,整个设计模式都要围绕绿色全面展开[4]。主要包括绿色思维、绿色理念和绿色环节这三个方面。同时,在采用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思维模式时,还必须坚持三个原则:①目的性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时刻明确建筑设计的目的。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改善或调整;②创新性的原则,坚持创新性原则要符合建筑设计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不能脱离建筑原有设计,掌握好创新思维的程度大小;③可操作性原则,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模式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实际操作,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除此之外,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也是内容的重要部分,合理安排工作是保证建筑进度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有秩序的开展,必须制定详细的设计流程,以免耽误工作效率和工作进度。
4.3 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
从根本性质上说,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是两种思维的包容,是人类创新的具体行为体现。全寿命周期是通过理性的思维进行创新,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打破常规,发展新思维。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内容不仅要包含传统的设计原则和思维,还要积极吸收新思维,扩展设计内容,让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跟上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因此,在设计内容上,首先要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认识,坚持其设计的基本原则,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适当发展创新思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了促进绿色思维在全寿命周期的条件下更好的发展,必须考虑设计内容的发展性。
5.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的效益
不管从长远还是眼前分析,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都能带来巨大的效益,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其中经济效益又分为直接和间接两部分。直接效益主要是在节能、节地等方面,间接效益主要是环境效益。环境效益包括多方面的,例如建筑本身的环境、周遭环境、城市环境以及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绿色建筑设计还可以改善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满足人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其次就是社会效益,不仅促进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还增加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为建筑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是建筑行业的必然趋势。虽然实现该设计理念的过程相对艰难,但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每一个建筑设计师的重要任务。目前,建筑行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了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值得推广和实现。
参考文献:
[1]杨琴.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130-130.
[2]程昊.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探析[J].房地产导刊,2013,(24):87-87.
[3]杨斌.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J].城市建筑,2014,(35):170-170,190.
立足智能建筑面向智慧城市的思考 篇3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有600~800个城市加入到智慧城市队伍中来。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公布了90个城市、区、镇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随着智慧城市从概念导入期进入实质推进期,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宁波等几乎所有的一线城市、50%的二线城市,都在朝着智慧城市的方向努力。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十二五”的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800亿元建设智慧城市。相关人士分析,这表明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规模推广阶段。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1万亿元,撬动的投资更以万亿元计,新一轮产业机会即将到来。
1 行业企业面向智慧城市建设所具有的条件
1.1 基本技术条件
(1)智能化工程技术构成。智能建筑以现代建筑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图象显示技术等的融合为基础,构成了智能化工程技术,具有跨学科、跨专业、跨行业的特点,有较强的内涵和外延能力。
(2)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自动控制、计算机、通讯等专业构成了智能建筑技术核心,行业企业经过大量的工程应用系统培训和工程实践,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能够满足企业不同类型的智能化工程业务需求。
(3)智能化工程主要系统技术。即由控制网技术、工业以太网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综合布线技术、接入网技术、视频安防监控技术、数字高清技术、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可视化技术、智能卡技术、EPON (以太无源光网络)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构成,能够充分满足不同类型建筑智能化工程及相关行业智能化、信息化需求。
(4)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有6大系统。即智能化集成技术、信息设施技术、信息化应用技术、建筑设备管理技术、公共安全和机房工程技术,共有20多个子系统,可根据具体工程项目需求进行智能化系统规划和设计。
(5)智能建筑产品已经系列化。即分为6大类、19个子系统产品,消防报警、建筑设备监控、视频安防、通信网络、电子会议、智能家居等产品基本实现国产化,并且实现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这对实际工程的智能化系统优化设计、产品选型、高性价比等提供了充足条件。
上述基本技术条件,无论是智能建筑工程,还是智慧城市以及相关行业智能化、信息化工程均是密切相关的,目前都脱离不了这些技术范畴。
1.2 行业企业的现实优势
智能建筑产业是由产品研发制造、工程应用(含咨询、设计、施工、系统集成、监理、产品供应、检测、验收)、运行维护和外延业务(市政、交通、地铁、轻轨、铁路、节能减排)等构成。
本世纪初以来,在我国改革开放大好经济环境下,智能建筑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正逢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建设高峰,为智能建筑行业发展赢得了机遇。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更加重视智能建筑的发展,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与发展,从业企业、从业人员市场准入制度纳入政府职能管理,标准规范越来越健全。智能化工程在各类建筑及相关领域得到了普及,其工程投资、个性化设计、工程质量、运行效果等步入了良性循环,较快地提高了我国智能建筑发展水平。行业企业完成了一批代表性的国家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如2008北京奥运会场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2010年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2011年深圳大运会场馆及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体育运动会场馆及配套工程项目智能化工程和各地经济技术发区(如天津滨海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城市CBD商务区、政府行政中心、城市综合体、各类应急指挥中心、各行业信息化服务系统平台等智能化建设项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锻炼了行业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企业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为拓展新领域的智能化、信息化工程奠定了基础。
目前,行业企业的现实优势表现在:熟悉硬件产品安装和系统应用软件开发,智能化工程集成创新,提升了智能建筑科技水平,完全能满足各类建筑个性化的需求;行业企业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由最初单一系统到多系统拓展,由单一建筑类型向多种建筑类型延伸,经过多年的智能化工程实施磨练,取得了丰厚的业绩并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行业企业熟悉标准规范、市场竞争规则、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等要求,完全有能力承担各类建筑及相关行业的智能化、信息化工程。
2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智能建筑是“具有感知、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及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智能建筑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管理枢纽和基础载体。
建筑智能化系统会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为工作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安防报警、消防报警、紧急呼救、远程抄表、电子商务、视频点播、网上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购物、信息查询、通讯系统、智慧交通、智慧电网等增值服务,满足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的需要,在同一个平台下实现物业管理、能源监控、环境监测、整个楼宇内的安全保障和信息发布与交流。
未来,行业企业面向智慧城市建设拓展业务,应该从产品和系统集成创新探索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接轨,形成无缝联结,实现最佳的资源共享,产生最大效能。
3 抓住智慧城市建设的机遇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制订政策、标准规范、资金支持和工程项目试点,逐步展开,各地方政府积极筹划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城市建设管理的新名片,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这是更为巨大的市场,涉及城市生产、生活、公共安全、物资保障等方面管理,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发展,这就需要建立适应政府主管部门的强大的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服务管理平台,同时,需要各行各业比较完善的应用信息系统的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对智能建筑行业企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行业企业具备智能化工程经验、工程业绩、知名品牌以及国家授予的市场准入资格,应努力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行业企业应当积极参与,把握发展定位,争当重要角色,创建品牌企业,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在智能建筑行业企业中,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已经开始涉足智慧城市建设并开展了业务,如同方股份、太极股份、延华智能、广州宏景、能通科技等企业。大致任务方向是:如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瞻前研究及标准规范制订、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以及各专业应用系统的标准化、工程化、智能化、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行业企业的工作重点应集中在各专业应用系统落地建设项目上,做好以建筑为载体的标准化、工程化的硬件系统安装和应用平台的开发。
4 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 篇4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 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 同时建筑行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建筑工程中, 所需要的工程材料、资源都没有在寿命周期内被完全的利用和发挥, 从而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 建筑作为我国一个能耗高、污染重、浪费大的行业, 倡导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全寿命周期是指在设计阶段, 将产品寿命历程的所有环节作为设计的重点, 将所有相关因素在产品设计分阶段得到综合规划和优化的一种设计理论。全寿命周期设计意味着, 设计产品不仅是设计产品的功能和结构, 而且要设计产品的规划、生产、经销、运行、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用处置的全寿命周期过程[1]。建筑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行业, 建筑工程所需要的资源是巨大的, 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建筑施工中, 为了赶工期、追求经济效益, 许多建筑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充分被利用, 有些材料可以循环使用却不能得到合理利用, 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再者建筑工程不能根据实际需要来订购建筑资源, 常出现订购过多, 从而也加大了资源的浪费现象,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就会增加建筑成本, 从而不利于工程的经济效益。其次, 建筑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使得生态环境不能平衡, 一旦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 就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活, 社会就难以正常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 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建筑作为一个能耗大行业, 面向全寿命周期, 发展绿色建筑即是我国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2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
2.1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2.1.1 环保性原则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 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建筑作为一个高污染的行业, 在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中, 就必需考虑到环保性原则, 环境是绿色建筑的基础, 只有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协调性, 采取有效的节能技术, 将生态、环保等问题紧密的集合起来, 从而减少建筑的能耗,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
2.1.2 合理性原则
建筑材料巨大的资源消耗在对施工中合理性提出要求的同时, 也对建筑设计提出了合理性的要求, 使建筑设计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下进行。建筑方案及施工图应通过有效的设计方法, 在建筑的总体布局、空间组合、使用功能和技术选择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以有限的经济条件达到建筑的建设要求, 或在限定的经济条件下创造出较多的使用价值。因此, 全面地分析建筑消耗、合理平衡建设成本和消费成本是提高建筑合理性的关键。另外, 还要从现实经济条件出发, 对技术设置进行恰当的选择, 有机协调建筑诸要素, 提高综合效益。
2.1.3 适用性原则
工程建筑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观念的转变, 人们对建筑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中, 适用性原则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只有认识到建筑设计目的的重要性, 才能设计出更好的建筑产品。
2.2 设计目标的确认
在我国当代社会发展形势下, 环境、资源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而建筑行业作为一个能耗高、污染重、浪费大的行业, 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 就必须明确目标, 面向全寿命周期, 秉着节约、环保、绿色的理念, 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制定相应的目标, 从而为建筑设计指明方向。
2.3 建筑材料的选择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 然而在我国当前工程建设过程中, 建筑材料存在着浪费大、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为此在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中, 必须针对实际工程, 科学、合理的计算出建筑工程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 全面比较, 做到整体上择优而用, 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和回收率, 从而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4 建筑后期设计
在我国当前建筑工程中, 建筑功能、建筑技术以及设备的选择对全寿命周期的成本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在绿色建筑设计中, 为了更好的保障建筑使用性能, 确保建筑使用寿命, 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影响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因素, 遵循设计原则, 选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一座易于改造的建筑才会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高的使用效益[2]。只有将先进的技术与装备都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 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3 结语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建筑行业不断扩大, 建筑能耗、污染、浪费问题也越来越越突出, 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 发展绿色经济、环保经济、节约经济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而建筑的材料、设备、技术与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有着重大关联, 为此在面向全寿命周期的建筑设计中, 就必须重视绿色设计, 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建筑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而为建筑效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卜增文, 刘俊跃.基于LEED标准的绿色建筑设计[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01) .
面向永恒的建筑 篇5
本文针对目前住宅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的住宅节能装置, 对各用电设备进行分类分时供电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1 节能装置构成与工作原理
1.1 节能装置构成
本节能装置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如图1所示。
主电路的作用为提供电能使得相对应的用电设备进入工作状态, 主电路包括三个支路:分别是断电支路L1, 延时断电支路L2, 常时电支路L3。每一个支路由各类继电器和负载组成, 断电支路用于连接在住户离开房间后需要立即关闭的用电负载, 常时电支路用于连接需要长时间用电的负载如冰箱等, 延时断电支路用于连接需要一定时间后再断电的用电负载如充电器、下载文献资料的电脑等。
控制电路主要由门锁锁舌、开关、继电器和干电池组成, 控制电路主要通过继电器控制每一个支路的供电和断电。
1.2 节能装置工作原理
本节能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门锁锁舌将控制断电支路的开断, 当门合上时门锁锁舌将触发开关SB, 使得断电支路的继电器线圈得电, 控制该继电器所在的断电支路断电用以控制住户离家时所需断电的支路, 延时支路经过一定时间延迟后断电, 从而控制如手机等需要一定时间后断电的设备用电, 同时保持如冰箱等设备一直使用电的设备正常工作。
2 节能装置工作过程
2.1 节能装置工作过程一
住户刚回家通过钥匙将锁舌弹开同时触发开关SB打开, 控制电路KM、KT2接通, 主电路KM、KT1接通, 电源处于充电状态, 家中电路正常接通, 如图2所示。
2.2 节能装置工作过程二
住户在家的时候按钮SB未被锁舌按住, SB断开, 控制电路中KM、KT2断开, 主电路中KM接通, 电源充电结束断开, 三条路处于正常供电, 如图3所示。
2.3 节能装置工作过程三
住户刚离开家的时候按钮SB被反锁的锁舌按住, 控制电路、主电路中KM断开, 得电延时继电器KT1开始工作, L2、L3所在电路有电, L1断电, 如图4所示。
2.4节能装置工作过程四
当人离开的时间超过时间延时继电器KT1 (时间由用户提前设定) 的设定时间, KT1自动断开, L1、L2所在线路断电, L3所在线路有电, 如图5所示。
3 结论
目前这种结论装置具有较好的市场价值, 能够很好的节约电能, 该装置具有定时功能。具体具有以下特征:
3.1 在不改变用电设备和供电线路结构和外形的情况下, 对各用电设备进行分类供电管理, 达到节能目的;
3.2 该节能装置结构简单, 制作成本较低, 具有很广的市场推广价值, 本分时控制节能装置已经获得国家专利的授权。
3.3 本节能装置由于采用分类分时管理, 因此安全性较高, 能够避免用电设备在房间无人时长时间使用引发的火灾。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建筑特别是住宅的节能问题设计出一种区别于传统节能的新型节能装置, 该节能装置通过门锁的锁舌对房间内的用电设备进行分类分时管理, 达到节能的目的, 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效果显著和安全的特点。
关键词:节能,住宅,继电器,分类管理,锁舌
参考文献
[1]沈宣祥.省电节能控制系统在住宅小区的应用技术[J].住宅产业, 2014, 11:113-115.
[2]胡昊峰.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J].装备制造, 2009, 6:173-174.
[3]宋东先.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甘肃科技, 2009, 19:149-150.
面向永恒的建筑 篇6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徐学军向记者介绍说:工程质量安全是建筑施工的生命线, 江苏省多年来一直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努力在全省打造一支思想作风好、业务素质高、从严管理的队伍。一是提高从业人员门槛准入, 制定了《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考核管理办法》、《江苏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和安全监督人员考核管理办法》, 明确了质监、安监机构的性质、责任、基本条件、管理制度, 提高了质监、安监人员的基本条件, 助理监督员也必须具有工程类大专以上学历, 并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且经过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上岗培训、考核合格。二是多形式培训。实行工程质量监督巡查制度, 定期对各监督人员负责的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抽查结果作为监督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考核不合格的责令调离工作岗位。监督人员每两年还要参加一次岗位培训考试, 同时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少于48课时。
记者了解到, “十一五”期间,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先后分10期、2792人次对全省的质监员及303名站长、副站长和总工进行了培训。分5期对全省1469名安全监督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考核, 对于考核成绩合格的监督人员, 分别颁发安全监督人员岗位证书。江苏省还对质监人员实行监督分级制。全省考核认定了主任监督员、监督员和助理监督员共1604人, 增强了质监人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为规范质监人员行为, 制定了《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行为规范》, 对全省质监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自律作用。
“十一五”期间, 江苏省建设行业建立了全省建筑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制度。一是每年根据省安委会确定的建设领域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 在考虑各地工程建设规模等因素的基础上将目标进行分解并下发。各地建设主管部门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目标, 并与所辖县 (市、区) 及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层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制度。二是按照“三服务三促进”工作要求, 实行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绿色通道制度。据统计, 十一五期间, 全省共向安全生产条件符合要求的一万多家建筑施工企业及时发放了《安全生产许可证》, 对通过安全生产考核的238114名有关人员发放了《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三是坚持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每季度或半年组织召开一次全省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和联络员工作会议, 及时总结、分析、研究全省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和问题, 对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剖析, 并提出下阶段的工作重点。各市建筑行政主管部门也相应召开同类型的专题会议, 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 研究、部署工作。“十一五”期间, 全省共计召开16次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和联络员工作会议, 这对加强全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四是规范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十一五”期间, 对发生的死亡事故所涉及的施工企业进行了相关处理, 并严格把关事故发生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恢复工作。要求事故发生企业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 认真整改, 待其安全生产条件达到要求后方可恢复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江苏省建设工程主管部门在“十一五”期间, 每年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政府“安全生产年”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不断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大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 努力提高全行业的安全生产素质。每年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文明工地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创建活动, 通过系列活动开展, 营造了全省建筑施工现场“治理隐患, 防范事故”的社会氛围, 提高了建设工程各方安全责任主体的安全生产意识, 也提高了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水平和工人作业、生活条件, 实现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对春节后复工期、雨季汛季、高温季节、冬季和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突出时段的安全生产进行重点部署, 始终形成高压态势, 要求各地早部署、早落实, 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自查和检查,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不断扩大督查工作覆盖面。“十一五”期间, 共计组织各类成规模督查多达二十余次, 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102项工程进行了通报。建设系统扎实开展重点时段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好了奥运会、世博会和两会期间的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及稳定工作, 有针对性的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部署, 进一步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防范措施, 并在重点时段, 加强监管, 加大检查督查力度和频次,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杜绝重大事故发生, 确保奥运会、世博会和两会期间全省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值得关注的是, 江苏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组织编制了《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规则》, 2007年1月1日起在全省实施。2010年上半年在总结三年经验的基础上, 制定出台了江苏省强制性标准《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规程》, 该规程强化了建设单位是笫一责任人, 进一步明确了施工、监理责任, 突出了一户一验和质量通病控制, 破解了质量投诉难题和百姓关注热点, 全面实现了分户验收新突破。目前, 全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覆盖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 累计分户验收住宅单位工程6.6万个、建筑面积3.1亿平方米, 住宅工程质量投诉连续三年环比下降28.84%、10.9%和3.39%。
江苏省还积极创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模式, 着力推进监督工作规范化。率先制定出台了《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实施细则》、《江苏省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工作实施细则》和《江苏省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实施细则》, 实现了规范化建设新突破, 积极创新工程质量监督模式。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深化改革以来, 全省各地为有效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一直对监督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首先是坚持工程质量监督巡查制度。这项制度2002年在全国率先实行, 得到原建设部充分肯定, 并在全国推广。“十一五”期间, 全省已形成省、市、县三级巡查体系, 每年全省累计巡查次数近两万次, 已在全省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和威慑力。其次是推行分类监督或差别化监督。为了合理调配监督资源, 提高监督效能, 江苏省研究探索了分类监督和差别化监督模式, 取得了明显成效, 较好地解决了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与监督资源不足的矛盾。
近年来, 江苏省工程建设规模持续扩大, 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任务十分繁重。围绕“坚持质量第一、确保安全生产”的目标, 在打造一流的监督队伍的同时, 在机构建设上也花了很大力气。让质监安监机构“硬件”过关, 2007年和2010年分别制定了《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考核管理办法》、《江苏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和人员考核管理办法》。两个办法出台后各级主管部门十分重视, 从办公条件、仪器设备配置、内部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考核管理办法, 2007、2010年两次对全省93家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进行了全面、系统和严格的考核, 2010年对全省103家安全监督机构进行了全面、系统和严格的考核, 通过考核加强了监督机构的基本建设, 强化了内部管理, 全面提高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能力和水平。
全省建设系统加强信息化建设, 打造一流“软件”。研究开发了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和统一的监督业务软件, 建立了省、市、县 (区)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网络, 统一了全省工程质量监督信息数据交换标准, 建立并完善数据交换体系, 实现了全省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全覆盖、工程质量监督信息查询及统计自动化、工程质量监督与检测监管联动。
面向永恒的建筑 篇7
近年来,农村的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农民都过上了富裕生活,改善居住环境自然就成了最强烈的愿望。本课题旨在研究新建住宅建筑和既有建筑物节能改造技术,达到提高居住热舒适性、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的目的,不仅可以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还可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保障农民的健康安全。
1 调研分析
1.1 调研范围调研时间是2009年,调研范围圈定在房山区的
14个乡镇27个村。
1.2 问卷分析
(1)经过统计数据分析,当前典型调查村村内道路照明方式,回答(A)无照明的有2份,占7.41%;回答(B)的10份,占37.04%;回答(C)的占15份,占55.56%。说明(C)太阳能灯照明成为主要的村内道路照明方式。(2)根据统计,在27个村,全村平均安装太阳能照明灯107盏。而且当年安装的太阳能照明灯52盏。(3)每个村中主路大都安装太阳能路灯,占74.07%,平均是30盏。(4)根据农民对使用效果的评价。说好的有20家,占74.07%,平均8.9小时。(5)在“村内有没有风能发电照明?”这一问题中,没有一个村使用风能发电照明的。(6)到了冬季,村民一般采用哪些取暖方式?回答(CD)选项的最多,即在“A土炕;B炉子;C自烧暖气;D吊炕;E太阳能”,说明采用“炉子、自烧暖气”取暖的占绝大多数,其次是“吊炕”,因为有政府补贴,所以对吊炕评价好的排第一位。(7)盘土炕需要花600~700元不等,但这些炕越来越少,使用效果认为不好,且没有政府补贴;(8)盘吊炕需要花的钱,从200元到1300元不等,平均为676元,使用效果也很好,一般政府补贴是500元或600元,各村情况不一。(9)煤炭炉子从1000~3250元不等,平均为1918元,无补贴。(10)自烧暖气平均需要2650元,回答取暖效果好仅18.52%。
2 京郊农村建筑节能现状
2.1 标准规范的解读
(1)考虑了空调能耗。(2)冬季节能完全由建筑物承担。(3)在采暖节能判定中引入了“参照建筑对比法”。(4)窗墙比进行了调整。
2.2 京郊农村能源消费特点
农村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基本上以商品能源为主,生物质能比例非常小:家庭平均年用煤2.9吨,用电920千瓦时,液化气3~4罐,年能源消费支出在2000元左右。农村住宅建筑平均单位面积煤耗33.5公斤标煤,约为城市建筑能耗的2~3倍。而与此同时室内舒适度较差,冬季室内平均温度不到10℃(白天中午可达到14℃,夜间可降至6℃)。
2.3 京郊冬季热环境分析
冬季热环境的特点是外温总是低于室温,从而使得室内热量向室外散失,而太阳辐射对降低房间冬季耗热量又总是有利的因素。不同朝向房间的耗热量指标相差较大。其中南向房间的耗热量指标最低,并已达到节能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北向房间稍偏高,而东北、西北、东南及西南房间则明显增加。因此,住宅房间冬季耗热量指标的大小主要与房间外围护结构的朝向及其面积大小有关。
2.4 京郊夏季热环境分析
北京夏季热环境的特点是白天的外温高于室温,太阳辐射强烈,从而导致热量由室外向室内传递;而夜间外温则基本处在较舒适的温度范围内。
3 京郊农村建筑节能主要做法
3.1 京郊农宅建筑特征
受地理气候的影响,京郊农宅一般座北朝南,便于迎取阳光。建筑外墙较厚,北面开窗少而小,南窗大而通透,屋顶厚重,利于御寒。
3.2 京郊建筑规划阶段节能此阶段主要考虑建筑朝向、建筑间距、建筑形体、建筑平面布局、路网规划、绿化和其他规划策略。
3.3 京郊农宅中的生态因素
结合京郊农宅现状,并参考美国国家公园出版社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的指导原则》中提出的生态建筑的6条设计原则,生态因素主要体现在住宅的规划、结构、材料和能源利用等方面。
4 住宅建筑节能措施探讨
4.1 外墙外保温措施
(1)主要为聚苯乙烯泡沫板,辅助材料及材料有专用膨胀蘑菇锚钉、耐碱玻纤网格布、聚合物粘结砂浆、抹面砂浆、外墙涂料或装饰面砖等。(2)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在抗风压、抗冲击能力方面较差,其保温层的牢固度和耐长久性已为为业内人士普遍置疑,主要担忧的是粘结与抹面砂浆质量不过硬、膨胀聚苯板慢慢降解等问题。(3)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是继膨胀珍珠岩保温材料之后,应用于外墙内外保温节能的一种主要材料,南方、北方都在推广应用。(4)无机保温砂浆(或玻化微珠保温砂浆)。选用无机中空玻化微珠,配以聚合物胶浆料,可使每平方米的保温隔热层由数万个、数亿个微型中空保温隔热玻化微珠组成。
4.2 墙体内保温系统
内保温体系有干挂内保温系统,其保温材料可采用矿(岩)棉制品,保护面板可用纸面石膏板,也可采用无石棉纤维水泥压力板。自保温体系为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用砂加气保温砌块填充。
4.3 其他措施(1)使用纳米透明隔热涂料。(2)建筑节能中太阳能的利用。(3)注重墙体节能。(4)关注门窗节能技术。
摘要:通过调研分析农村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的特点,根据京郊农村的实际情况(地理状况和经状况),分析京郊农村住宅建筑的热环境现状,探讨该类建筑节能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外墙外保温系统、墙体内保温系统和其他新型及综合技术。
关键词:京郊农村住宅,节能技术,热环境
参考文献
[1]朱保良.新世纪农村住宅设计与施工[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30231.
[2]刘殿华.村镇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40241.
[3]龙惟定编著.建筑节能与建筑能效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面向永恒的建筑 篇8
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考虑我院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为各路桥公司、中交集团和中铁集团, 因此我院为建工方向的学生也开设了道路勘测设计这门本属于道桥方向的主干专业课, 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 毕业后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调整就业方向, 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的需求变化。《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建工方向的学生在学习本方向专业课的同时也在上这门课程, 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 只是为了学分而学习, 学习道路勘测设计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 必须从一开始就培养建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改进和提高教学的方法,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1 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建工方向的学生在《道路勘测设计》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学内容
《道路勘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内容繁多, 同时涉及到许多其他课程内容 (如:测量学、土力学、路基路面工程等) 。考虑建工方向教学的实际, 该课程的理论教学课时已由原来的64课时下降为现在的32课时, 同时取消了实践课程部分, 课程需讲授的内容多, 而实际学时少的矛盾日益加深。因此, 在课时日益减少的情况下, 如何有效地提高建工方向《道路勘测设计》的教学效果必须提到日程上来。
1.2 教学方式方法
道路勘测设计牵涉的知识点较多, 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因此在教学要求上有其独特的特点, 如果不充分认知这种特点, 采用单一的、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 缺乏大量工程实例和有效直观的演示手段, 学生很难对课程产生兴趣, 容易感到毫无头绪, 学习积极性就会下降。这就要求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 必须深刻把握《道路勘测设计》的特点, 全面深入的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知识要点, 同时应该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达到教学相长。
1.3 学习的积极性
建工方向的学生总是会存在这样一种疑惑, 为什么我们会开设道路勘测设计这样一门本属道桥方向的专业课?大三分方向以后, 各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开设的越来越多, 如果教师没有解决好为什么在建工方向开设道路勘测设计这个问题,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 甚至完全丧失, 这与学院当初为了拓宽学生就业面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 教师最重要也是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 学了有什么用,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学实践
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核心, 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积极推行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 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1 教学内容的调整
针对本课程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现状, 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并非一味去删减教学内容, 而是在对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充分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强调基础性、关键性和规律性的知识, 高效地利用上课时间, 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建工方向的《道路勘测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是道路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等, 上课时对该详细讲解的基本概念做到详细讲解, 可以省略的地方省略不讲。而对于一些非重点的计算和公式的推导等, 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一方面节约了课堂时间, 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随着当前一些新科技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道路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更新较快, 造成目前学生正在使用的教材会出现比现行标准和规范滞后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参照最新的道路技术标准和规范, 对于涉及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 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方法, 会造成学生兴趣低、参与度不高、效果差。因此, 在教学中就更需要综合应用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 因材施教地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做到发挥优势, 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1)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学最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之一, 其优点在于通俗化和直接化, 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系统地传授知识, 把看似深奥、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易懂的东西讲授给学生, 并能在教学内容上把握主干, 突出重点。教材中的“绪论”及“汽车行驶理论”章节可以说是《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概论部分, 这两章的许多内容贯穿全课程, 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部分, 然而这两章的内容枯燥, 名词概念繁多, 再加上学生初次接触, 需要教师精心讲解, 学生才能容易理解接受。仅靠学生自学, 不但会影响教学进度, 还会影响后续课程的教学, 因此这两章的内容宜以“讲授法”为主。但从教师教的角度看, 它是一种传授的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讲, 它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一旦运用不当, 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假知”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 同时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 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 合理组织教学。在讲授这两章内容之前, 笔者仔细把握教学大纲, 认真钻研教材, 然后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解读, 确定哪些是重点和难点, 哪些内容枯燥乏味, 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特的自我设计, 使教学内容从抽象转向具体, 重点突出, 难点易解。在实际讲授过程中, 笔者采用讲授与板书、课件紧密结合, 使讲授的知识点清晰、系统、形象、生动, 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法。根据道路勘测设计逻辑性强, 前后知识点相互关联的特点,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让学生开展思维活动, 主动探求知识,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笔者认真读懂、读透教材, 在把握学生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 对本堂课要提出哪些问题, 如何和何时提出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例如, 讲述汽车行驶理论时可以设问, 汽车前进的动力从哪里来?为什么有些汽车可以可以加速运行, 有些汽车可以稳定运行, 而有些汽车会减速甚至停车?汽车的运行阻力有哪些?汽车的运动方程是什么呢?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又启发了汽车运动方程的推导。又如讲授纵断面设计时, 讲完纵坡坡度和坡长限制之后, 可以布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汽车在爬坡的时候要挂低挡?为什么纵坡坡度不宜过大?为什么坡长不宜过长?总之, 在本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3) 对比和总结。对前后不同章节的有内在联系的内容采用对比的方式讲授, 比单独分别讲授效果好。如: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各自设计的要点中, 有哪些相通点, 哪些不同点, 哪些相互制约, 哪些相互独立, 学生很快就能区分平、纵、横设计的异同点。同时, 在讲解新的章节之前, 对于刚结束的章节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使学生对已学内容有一个总的把握, 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并为新的章节学习做好准备。在总结时多使用图表、表格将重要的知识点分类比较罗列出来, 使知识点能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 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能了然于胸, 理清内容梗概, 分辨易混的知识点。例如纵断面设计中的竖曲线设计的要素计算和曲线上任意一点的设计标高计算时, 教会学生采用图解的方法去推导相关公式;平、纵线形组合的种类及其各自优缺点表格, 都简洁明了地总结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3 以“两个联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1 联系建工方向专业课
毕竟建工方向学生的学习重心仍然是放在建工方向的专业课上, 本课程的定位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所以在教学中, 及时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课, 使学生明白本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 举一反三的效果。如, 在讲到汽车运动方程的推导过程中, 就可以联系学生学习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的结构极限状态方程的推导, 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分别对应结构抗力和荷载效应;在讲到平、纵、横设计步骤的时候, 与学生正在进行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相联系, 通过两种设计步骤之间的相同之处, 可以使学生明白如何独立完整的完成一项设计。这样做的目的, 就是使学生在学习到相关知识的时候不会再去孤立的看问题, 而是能发现问题的相通点, 更加容易去接受新的知识点。
3.2 联系生活实际和工程案例
道路勘测设计虽然是一门深奥的道桥方向专业基础课, 但并不是晦涩难懂, 在授课时根据教学内容, 适当联系日常生活和已学知识, 会使学生感到本课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紧密联系, 产生亲合力;联系工程案例, 会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感觉。例如:在讲到视觉分析的时候, 可以联系“守株待兔”成语, 使学生明白兔子的眼睛长在身体两侧在高速奔跑过程中会忽略正前方的障碍物, 而人类眼睛在面部前方, 驾车行驶的速度越快人的视线夹角越小, 同时视距焦点会越来越远, 极易忽略近处的物体, 所以高速公路要严格控制出入口, 不设置平面交叉口, 以减小对正常高速运行车辆的干扰;在讲到山岭区选线的时候, 可以告诉同学们, 平时爬山过程中直线上山虽然最短捷, 但需要克服的坡度较大, 而人会感觉到很累;但是采用“之”字形上山虽然路途增加, 但是坡度减小了, 人体也就没有感觉那么累, 那么设置回头展线的目的大家就会轻易的接受。在讲授玩平、纵、横断面设计之后, 安排了一次“全国十大死亡公路”案例分析, 结合工程实际,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到底是天灾, 抑或是人祸?使学生对道路的线形设计和道路安全性要求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
4 结语
面向建筑工程专业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证明, 联系建工专业自身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和工程案例, 采用优化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 而学生学习能动性越强, 收获也越多, 其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更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对其他非道路桥梁专业的《道路勘测设计》的课程教学,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柳, 张勤玲.《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研究, 2015 (01) :113-114.
[2]周爱红, 袁颖, 周铭.面向测绘工程专业的《道理勘测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4) :277-278.
[3]黄文雄, 张系斌, 谭利英.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教论坛, 2007 (01) :100-101, 104.
[4]赵韩涛, 罗丽君.道路勘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 2012, 31 (16) :269.
[5]肖念婷.《道路勘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1) :136-137.
[6]钟栋青, 李玉华.《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评价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z4) :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