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原因分析

2024-06-11

可能性原因分析(精选12篇)

可能性原因分析 篇1

期待可能性是指在行为当时, 能够期待行为人避免该犯罪行为而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性。很早以来的法谚就说:法律不强人所难。只有当一个人具有期待可能性时, 才有可能对行为人作出谴责。如果不能期待行为人实施妥当的行为, 也就不存在对其加以谴责的可能性。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大陆法系国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其刑法中规范责任论的核心, 在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 占有重要地位。我国至今仍未正式引进期待可能性理论, 但不可否认, 该理论的存在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其本源特质也是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一、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期待可能性思想雏形最早可追溯到古典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霍布斯 (thomas hobbes) 。霍布斯认为, 如果一个人是由于眼前丧生的恐惧而被迫做出违法的事情;或者如果一个人缺乏食物或者其他生活必需品, 除非犯法没有任何其他办法保全自己, 就象在大饥荒中无法用钱购买或者施舍得到食物时行劫或者偷窃一样, 那么, 该人可以完全获得恕宥, 因为任何法律都不能约束一个人放弃自我保全。尽管霍布斯不是从阻却责任的角度论述行为人可以获得恕宥的原因, 但是应当认为霍布斯的思想中已经包含了期待可能性思想的萌芽。

期待可能性理论一般认为发端于1897年德国“马尾绕缰案”的判例。该案一经公布后, 引起了德国刑法学界的强烈反晌, 学者们对此案纷纷著文,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如麦耶的《有责行为及其种类》与弗兰克的《论责任概念之构成》。麦耶首次将责任列入规范要素, 弗兰克最早提出期待可能性理论, 他提出责任的本质是具有非难可能性, 行为周围的情况会影响到责任的程度。之后经过克尼格斯曼 (Kriegsmann) 的批评研究和格尔德施米特等一批学者的发展与研讨, 期待可能性理论逐渐成型、成熟, 并以此为中心发展起了规范责任论。

由此可见, 期待可能性基本理论的产生和早期发展是在德国完成的, 但随着该理论经过木村龟二、泷川幸辰、佐伯千仞等日本学者倾入推介, 传入日本, 对日本刑法学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并进一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在日本判例中, 如大审院时代的“第五柏岛丸事件”、被告虚伪陈述职案、白木屋失火案等都渗透着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思想。二战后, 日本面临着战败的经济恶化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下级法院对“劳资争议案件”和“经济统制法规”案件等, 大量引用了期待可能性理论, 以显示对人性弱点的保护, 目前, 期待可能性已获得了日本刑法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普遍认同。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该理论成为刑事责任理论中的时代宠儿, 风靡大陆法系各国, 而有危机理论称号。在我国台湾地区, 该理论也受到很大的推崇。

二、期待可能性的特质分析

1、从客观因素来讲, 存在客观情形的非常性

客观情形的非常性即指行为人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环境处于非常状态, 行为人面临着两个或多个利益的冲突, 无奈之下为保存其中一个利益而损害其他利益, 期待行为人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小。这时, 行为人虽然主观上存在着故意或过失心理, 但其在刑法上的主观恶性明显要比处于正常状态下实施同样的行为轻些, 属于可谅解的行为, 从而应减轻或免除其刑事责任。

2、从主观因素来讲:行为人的行为选择受到抑制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提出, 对行为人主观方面的评价不但包括责任能力与心理态度, 还扩展到心理态度的动机形成过程。德国学者麦兹格 (Mezger) 就指出, 责任判断包括三部分:心理责任部分, 动机责任部分以及性格责任部分。这里的心理责任部分是指故意、过失, 性格责任部分是指刑事责任能力, 动机责任部分则是指期待可能性。麦兹格更明确, 即使存在故意、过失的心理责任部分, 若不存在动机构成部分——期待可能性, 仍然没有责任。如, 邮差因生活贫困而侵占汇款, 银行职员因生活奢侈而侵占公款, 二者无论责任能力、主观故意都相同, 差异仅在于侵占故意的动机形成过程不同, 而正是是这一点导致了二者在刑事责任上的差异。

3、从责任评价因素来讲:行为人所为具有可宽宥性

在行为人面临违法行为之际, 是否尚有期待其为其他合法行为的可能性, 如无此可能性, 则对行为人不能予以责任的非难而追究其责任。换言之, 就是依照行为当时的情况, 可期待其为合法行为时, 始得予以责任非难。当行为人有责任能力, 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 更具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 但如果行为是出于迫不得已, 不能期待不为此种违法行为时, 也无法对行为人予以责任的非难。由此可知, 有无期待可能性, 还存在一个责任非难的问题。

三、期待能性理论在紧急避险制度中的体现

紧急避险之所以不负刑事责任, 其背后的重要根据之一, 便是期待可能性的缺失, 故可以认为期待可能性及其理论是紧急避险合法化或不负责任的内在根据, 也是必须判断的要素之一。以上是就紧急避险而言, 而在避险过当问题上, 更要判断选择不违法手段的可能性, 即评价是否要对过当行为负责任, 除了要判断是否超过必要限度外, 还要综合当时客观情形考察, 行为人有无选择不超过必要限度的可能性及大小, 如果没有, 避险过当同样不负责任, 如果减小, 则减轻责任。在紧急避险的场合, 行为人忽逢重大变故, 在客观情形的非常态下, 从主观因素来看, 恐惧之心占上风, 正如法谚所云:“紧急状态不知道法律”, 此时行为人没有太多的意志选择, 所为往往出自下意识避难行为, 避无可避则转嫁危险, 实属人之求生本能, 很难设想在非常时刻行为人还能对所保护法益与损害法益之间进行权衡并作出符合规范的合法行为。而法律责任非难性是建立在人有相对意志自由, 且有选择权, 正因为人能够选择且有所选择, 所以行为人才需要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而在情况异常的环境下, 促使人们做出具体行动的更多是他在当下情境中产生的欲求 (自我保全的欲求) , 是他的激情而不是也不可能是在对遥远的将来进行总体反思后的选择。在紧急避险这一非正常附随情形下, 国家明显难以期待行为人经细致权衡、小心选择而避免违法行为或损害结果发生, 即无期待可能性存在。在行为人所为具有可宽宥性的状态下, 法律予以免责、减轻责任合情合理。

期待可能性理论体现了人的相对意志自由, 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精神, 并且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怀。在刑事立法中采纳期待可能性理论, 尊重法律不强人所难的精神, 体现刑罚的人性基础, 能把最好的社会政策上升为最好的刑事政策。

摘要:本文试图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本原特质进行分析, 并结合紧急避险制度谈谈其在刑法理论中的具体体现与运用。

关键词:期待可能性,根基,本源,紧急避险

参考文献

[1]陈兴良:《刑法哲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2][美]罗尔斯, 何怀宏等译:《正义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3][美]波斯纳:《超越法律》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意]贝卡里亚, 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年版。

[5]陈云正:《刑法的经济分析与伦理价值》, 《法学研究》, 1999年第6期。

[6]休谟:《人性论》, 关文运译, 商务印书馆, 1991年版。

[7]高仰止:《刑法总则之理论与实用》,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83年版。

[8][日]西原春夫, 顾有荣等译:《刑法的根基与哲学》, 上海三联书店, 1991年版。

[9]张明楷:《刑法学》 (上册) , 法律出版社, 1997年版。

[10][日]大冢仁:《刑法论集》 (1) , 有斐阁昭和53年版。

[11]徐岱:《期待可能性的机能:扩张或紧缩》,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 2003年第2期。

可能性原因分析 篇2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

程,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

小规律。

2、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描述,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

行推理,知道其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3、获得一些初步为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

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得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引入(飞镖)

1、引出“可能”

今天老师要请大家一起玩个游戏,你们喜欢吗?(出示转盘)

请两个学生上来比赛,猜猜谁会赢?

教师小结:刚才这两位同学在没有比赛之前,我们是不能确定他们的输赢情况,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可能”来描述。(板书:可能—不确定)

现在谁能用可能一次来说说他们两个的输赢情况。(__可能会赢,__可能会输,从不同角度说说)

2、引出“不可能”、一定

比赛开始,规则每人投5次,等到第一位同学投完第5次,随机再让学生猜猜他们的输赢情况,并说说理由。从而引出“一定”、“不可能”

(板书:(一定--确定)

(不可能--确定)

3、小结:刚才我们所讲到的“可能、不可能、一定”它是判断一件事情会不会发生的三种情况。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有些事情它可能发生,有些事情它不可能发生,而有些事情则一定发生,下面的事情请你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说一说。

4、练习(课件出示)

(1)小红说:“出生到现在我没有吃过一点东西。”

(2)太阳从西边出来。

(3)吃饭时,有人用左手拿筷子。

(4)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5、教师说学生用手势进行判断。

(1)两个因数相乘,积是两位数。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是两位数。

(3)一个人身高10米。

(4)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二、操作活动探索规律

1、出示活动要求

(1)每人摸3次,摸的时候要按顺序,不能抢。

(2)摸之前将棋子摇一摇,任意摸出一个,小组长记录是什么颜色,然后把棋放回袋子再摸。

(3)小组长统计一共摸了几次,白棋几次,黑棋几次。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摸球情况

请各组的组长汇报你们组的摸球情况。(师将学生的摸球的情况统计在记录表中)仔细地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3、猜猜袋子里装有什么颜色的棋子,以及两种棋子数量的多少。

4、验证猜测结果

5、师小结:通过再一次的实验证明,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数量)数量

多的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少。那么两者的数量相等或差不多时,它们的

可能性就差不多了。

三、生活应用

我们掌握了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利用它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1、现在我们再来玩玩这个飞镖游戏吧(请两位学生上来)

(1)猜猜他们两个投在那个地方的可能性大一些

(2)学生投了几次之后,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随机察看情况)

2、定分

老师这儿有一个没有定分的飞镖,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觉得如何定分最合理?

3、摸奖

论期待可能性——王斌余案分析 篇3

关键词:期待可能性;规范责任论;谦抑性;王斌余案

一、期待可能性的概念及渊源

在刑法学上,“期待可能性”是指在行为当时具体情况下,能期待行为人不为犯罪行为而作出合法行为的可能性。据此理论,行为人只有在有期待可能性时,才能对其进行刑事非难,如无期待可能性,则不能对其进行刑事非难。若期待可能性高,则应负较高的刑事责任;反之,若期待可能性低,则只应负较低的刑事责任。

作为一种刑法学说,期待可能性理论最早发端于19世纪末的德国。1897年3月23日,德意志帝国第四刑事部所做出的“马车绕缰案”的判例,成为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契机。这一思想后来也影响到英美法系的刑法理论,如美国刑法学家在论证行为人刑事责任基础时认为,“甚至在行为人选择进行冒险之初,这种选择也只有在偏离了一个合理的人可以期待的举动时,才能为刑事责任提供一个恰当的基础。”因此,期待可能性的理论,某种意义上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和运用。

笔者认为,期待可能性是指依据行为时的具体客观情况,期待行为人是否能够控制或者应当控制自己不去实施刑法中的行为可能性以及程度的大小。

二、 期待可能性的有关问题

(一) 期待可能性的法律性质

笔者认为,从法的安全性角度,将期待可能性局限与法律规定的场合是可以理解的。应尽可能将期待可能性事由在立法上做明文规定。此外,就期待可能性本意,就是在法与情之间寻找结合点。因此,期待可能性可以成为超法规阻却责任事由,行为人缺乏期待可能性或期待可能性较低,即使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也可作为免责或者减轻责任的事由。

(二)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主要有3种:a、行为人标准说,即以行为者实施行为时是否有实施该行为以外的行为可能性作为标准。b、平均人标准说。该说认为,假设一般人处于行为人的地位,根据行为时一般人是否也会实施同样的行为来决定。此说现为日本、台湾地区刑法理论的通说。c、国家标准说,该说认为期待可能性的标准不应从被期待者即行为人或一般人中去寻求,而必须到期待者即国家的法律秩序中去寻求,应以国家乃至法律秩序为标准来考虑其具体要求。

笔者认为,诸多标准各有一定的片面性,可以取长补短予以综合,形成综合判断的标准。在出现某种异常情况下,首先以平均人或一般人的标准进行判断。一般人的标准,实际就是常情、常理和常识,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是非观、善恶观。其次,此种情况即使对一般人有适法期待,但行为人由于某种特殊的的境地,缺乏适法期待的,仍应认定缺乏适法期待,既不具有期待可能性。

三、期待可能性的借鉴

(一)期待可能性为我国刑法借鉴的可行性

期待可能性理论能否引入我国刑法并加以运用,学界尚存争议。批评者认为,该理论的运用,使得罪过的认定不可能具有确定的内容,因为无法科学地界定影响期待可能性大小的“伴随情节”的存在范围。同时将这种伸缩性和相对性及其那个的标准推至极端,“将会给刑法的稳定性带来灭顶之灾,刑法的一般预防功能也会毁于一旦”,大多数学者则持肯定态度,如有学者认为,期待可能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理论魅力,将之引入我国刑法中,将使我国刑法学犯罪论基础理论的一场革命,可以解决刑事司法中很多的疑难案例。

笔者认为,尽管我国刑法理论与德日等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在语境上存在巨大差异以及该理论自身的固有价值缺陷,但是该理论所蕴含的人类共性的基本精神,是我国刑法所应当借鉴的。这对我国刑法理论的研讨与刑事司法的实践及刑事立法的完善都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同时,期待可能性沟通了法律与人性的关系。该理论“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的外部生存环境的特殊情况,是意志自由程度的外在形式,是评价行为人认识能力和意志能力大小的根据。”

当然,在肯定该理论的同时,对它的适用特别是作为超法规的阻却责任是由应持慎重态度。除了进一步改进司法环境,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外, 还要注意严格把握案件本身所具有的极特殊情况。正如有学者指出,“刑法中的免责事由应当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事由,而本质上不允许超规范地解释与适用。但从现行刑事立法结构与技术上看,有一些应该属于免责的情况尚未在规范上有所体现或者有较成熟的表述。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有根据具体案情的不同承认超规范的免责事由的余地。但是,所谓超规范的免责事由的承认与适用必须限制在严格的范围以内。”

在我国刑法的一些规定中,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期待可能性的思想。例如,刑法关于意外事件的规定(《刑法》第16条)、不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关于正当防卫(《刑法》第20条)和紧急避险(《刑法》第21条)不负刑事责任的规定,都是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而不构成犯罪。这些规定尽管体现了期待可能性的思想,但并不是期待可能性理论指导的结果,而只是立法者基于人性的自发考量,与期待可能性的暗合而已。因此,借鉴和自觉运用期待可能性理论,将其作为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成立犯罪的评价因素,可实现从自发到自觉的理性飞跃。

(二) 期待可能性与刑事立法

在刑事立法是应体现和渗透期待可能性的思想,有学者建议,“可以考虑在刑法总则的排除犯罪事由之外,增设特定的、因为适法期待不能或适法期待可能性较小而启动的‘阻却责任事由’或‘减轻责任事由’。也就是说,将期待可能性设定成‘法定’的而非‘超法规’的阻却责任事由或减轻责任事由”,其实,就此思想来看,我国刑法的一些规定,其合理性值得思考。如关于伪证罪的规定,其主体没有将近亲属排除,立法强迫“所有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这事实上是要求社会个体在亲情与国法之间选择后者,可这对常人而言却是极难选择的或不可期待的。其结果往往会因此而造成更多的犯罪发生,加大司法成本,导致国民对刑法“恶”的印象和反抗,进而降低法的权威性和认可度。因此,应考虑改变之。

四、从王斌余案看期待可能性

(一)王斌余案简介

王斌余系甘肃省甘谷县盘安镇农民,2003年去宁夏亚泰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泰公司)工地打工。王因对工作不满,不再打工。

5月11日,王向亚泰公司工程承包人陈某打电话,提出辞工返乡,要求付清自己与其弟王斌银以及已经辞工返乡的王甲、王乙2005年的工资,未果。经调解,王与亚泰公司代表人吴某暂时达成协议。但吴提出王及其弟不能继续在工地吃住。当日晚,王回到工地,见宿舍房门被锁,便到吴的住处敲门索要生活费。吴不予进门,并与王隔门发生争吵。嗣后,吴叫来平日与王有隙的工人劝架。共来的四人亦与王发生争执,并动手打王,王忍无可忍,情急下,持水果刀捅倒四人,致死。当日晚11时,王到当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2005年6月, 宁夏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王斌余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王不服,提起上诉。同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关于王斌余案引发的刑法思考

笔者认为,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可以运用到此案中来思考。

王斌余案是农民工为讨薪而采取的极端行为中的典型一例。针对当下中国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三农”問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及生活保障低下、贫富差距较大和法制尚不健全等的国情,农民工无疑属于弱势群体,由于法制意识相对淡薄及诉讼成本的考虑,其维护自身权益大多采取简单的、暴力的甚至违法的“自力救济”的方式,我们在期待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能期待其在该特定情形下做出适法行为呢?在强大的国家规范面前,喘息不已的国民脆弱的人性应当得到刑法所倾注的同情之泪。

我们当然不是说王斌余杀人的行为是应当值得肯定的,只是“常识、常情、常理”告诉我们:一切规则不能强人所难,否则,不但人性被践踏,而且规则也将被破坏;只有体现基本人权之治的规则,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与尊重。以此作为其存在基础的期待可能性理论,正是对脆弱人性的深切关注,才鼓舞与感召着人们深深地思考。

六、结语

从最初德国的“癖马案”到今天中国的“王斌余案”,期待可能性理论已经经过了上百年探讨、争议,该理论无疑已成为大陆法系刑法学研究所无法避开的重要理论,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般正义与个别正义的矛盾,它以体恤人情、关注脆弱人性为基本诉求,体现了公正、人道、谦抑的刑法观。因此,立足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借鉴期待可能性这一世界共同的理论财富,对于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构成理论的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美]乔治.P.弗莱彻:《刑法的基本概念》,蔡爱惠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3页。

[2][日]木村龟二著《刑法学词典》顾肖蓉等译,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292页。

[3][意]杜里奥·帕多瓦尼著,陈忠林译:《意大利刑法学原理》(注评)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9页。

[4]刘鹏:“大陆法系刑法学期待可能性理论评价”,载《当代法学论坛》2006 年第1期。

[5]姜伟:“期待可能性理论评说”,载《法律科学》1994年第1期。

[6]李海东著:《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版,第126页。

[7]屈学武:“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基于受虐女性杀人命案的法理分析”,载《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第1期。

作者简介:

我国发生“滞胀”的可能性分析 篇4

西方经济学对于价格水平的波动及解释, 主要是通过通货膨胀理论来进行说明的。传统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 需求拉动、成本推动是造成物价上涨, 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而现代通货膨胀理论则强调通货膨胀是一个动态过程, 预期是联接经济实际变量和通货膨胀等名义变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通货膨胀受预期的影响, 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与否, 其状况和变动如何, 对于价格水平的走势影响重大。任何因素只要不影响人们对于价格水平的未来预期, 对于价格变动的影响就是暂时的。而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则从经济中存在特征不同的经济部门出发, 从不同经济部门产出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的差异上对于通货膨胀进行解释, 尽管这些部门存在着这样的差异,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不同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却是相同的。一国内部的通货膨胀率取决于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只要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长期存在, 那么通货膨胀就是一个长期现象。而货币主义学派则认为,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现象, 是货币供应量决定于价格水平, 只有从货币供应量方面才可能对于通货膨胀进行合理的解释。

对于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也有学者进行了分析。赵留彦 (2007) 从我国的通货膨胀与粮食价格的关系中, 对于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进行了结构性解释;蔡功伙 (2008) 则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对于我国的通货膨胀进行了分析, 从理论上揭示了影响通货膨胀的种种可能;方红生 (2008) 则对财政与价格的关系进行了考察, 从财政的角度对于通货膨胀进行了解释。而郭鹏辉, 钱争鸣 (2009) 则考虑了产出缺口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实际产出的增长高于潜在产出水平将引发通货膨胀, 而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时, 会引发通货紧缩。

西方经济学通货膨胀理论众多, 用一种通货膨胀理论对于一国或地区的通货膨胀进行完全的解释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 这些理论揭示了影响通货膨胀各种因素, 为价格变动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综合看来, 对于价格走势起影响作用的理论因素有对于价格走势的预期、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产出增长率缺口 (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与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差) 等等。

2 我国未来的价格走势及“滞胀”发生的可能

笔者认为, 对于我国价格变动有显著作用的因素有:对价格变动的预期、产出增长率缺口、原材料价格以及农产品价格。确实如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所揭示的那样, 预期对于价格走势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一旦预期未来的物价将上涨, 那么经济人将按自已的预期进行经济活动, 通过调整资产组合, 来规避通货膨胀的可能风险。前期的通货膨胀水平对于人们预期的形成起到主要作用。从产出增长率缺口的角度来看, 它对于价格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说明市场供求关系确实对于通货膨胀具有相当强的作用;产出增长率的缺口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几乎与预期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差无几。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通货膨胀有刺激作用, 工业品价格变动对于通货膨胀影响具有即时性。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有滞后, 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我国是存在的。对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笔者认为其并不会对价格水平的变动有显著性的影响。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笔者认为与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有关。长期以来, 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以促进经济增长、维持物价稳定为目标的。在这种目标的作用下, 当经济繁荣时, 物价水平通常处于较高的水平, 此时的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防通货膨胀, 因此货币供应紧缩是必然的选择。而当经济衰退时, 物价水平往往处于较低的水平, 此时, 通货膨胀的水平较低, 扩张性货币政策为经济活动注入活力, 刺激经济的增长。作为货币供应的中央银出于宏观经济运行目标实现的考虑, 使货币供应量并不与通货膨胀率增长相对应。因此,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并不对通货膨胀起显著的作用。

对于我国价格的未来走势, 虽然影响因素众多, 但是笔者认为, 主要取决于产出增长率的缺口回补的程度、人们对于价格上涨的预期、能源及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前期农产品价格的变化方向对于价格走势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鉴于国际经济环境在短期内难以有根本性的复苏, 外需的恢复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投资需求的效应递减、政策公共投资与消费受财政支出的约束之下, 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窄, 而由于我国的社保体系、医疗体系、教育体系尚未完备, 居民消费需求也难以有效激活, 产出增长率的缺口短期内不会得到回补;而巨大的新增货币供应的增长确实在客观上强化了人们对于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未来“滞胀”发生的机率大增。

然而, 正如体文所分析的那样, 货币供应本身并不对价格有直接的影响, 政府应该致力于这种规律的说明, 同时, 货币当局应该明确地告诉人们, 一旦经济好转, 增长率恢复, 通货膨胀必将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必将得到治理。这样, 可以消除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 不至于使物价发生大起大落。而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 对于我国的经济起着基础性作用, 农产品价格对于通货膨胀的走势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在进行物价治理时, 农产品价格的变动传导到其他经济部门的时间应该加以充分利用。当前, 我国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出现了持久、大幅上扬的态势, 今年主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容小视。然而, 可喜的是, 近年来, 我国猪肉的价格相对比较平稳, 并未出现已经大幅上涨的情况, 这对于稳定猪肉的供给起到重要的作用, 也对稳定我国的价格水平起到关键性作用。

从短期来看, 由于全世界经济的低迷, 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有所下降, 煤及其他原材料价格等燃料的价格相对处对于较低的水平。因此, 笔者认为, 除非有特别地供给冲击 (如流感、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的供给) 导致基础性商品短缺, 鉴于产出增长率缺口难短期内难以回补的事实, 只要从政策信号上弱化人们对于物价上涨的预期, 注意对于主要农产品价格的调控, 以结构调整遏制对于原材料、能源及燃料的不合理需求, 多管齐下, 我国的价格运行将趋于平稳, 避免“滞胀”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然, 影响我国价格水平的因素还需要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 这既是理解中国式通货膨胀的需要, 也是未来制订各项政策的需要, 还是本文未来的研究方向。

摘要:“滞胀”是指经济增长停滞的同时, 价格水平持续的上涨。产生滞胀的原因既与经济所处阶段有关, 也与价格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关。当前, 我国出现了持续的经济低迷, 同时, 价格水平居高不下。经济运行出现了“滞胀”的迹象, 是否会演化成真正的滞胀, 本文将分析价格水平的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 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价格,预期,产出缺口

参考文献

[1]方红生.一个解释中国通货膨胀的可行框架[J].财贸研究, 2008年第6期, 1981-2006.[1]方红生.一个解释中国通货膨胀的可行框架[J].财贸研究, 2008年第6期, 1981-2006.

[2]蔡功伙.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及政策建议[J].北方经济, 2008年第7期.[2]蔡功伙.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及政策建议[J].北方经济, 2008年第7期.

[3]杨建明.我国货币供应量对产出、物价预测能力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 2003年第1期.[3]杨建明.我国货币供应量对产出、物价预测能力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 2003年第1期.

[4]赵留彦.通货膨胀预期与粮食价格动态[J].经济科学, 2007年第6期.[4]赵留彦.通货膨胀预期与粮食价格动态[J].经济科学, 2007年第6期.

[5]郭鹏辉, 钱争鸣.潜在产出、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9年第4期.[5]郭鹏辉, 钱争鸣.潜在产出、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9年第4期.

[6]程建华, 黄德龙, 杨晓光“.我国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 2008年第1期.[6]程建华, 黄德龙, 杨晓光“.我国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 2008年第1期.

可能性原因分析 篇5

参加过公考的小伙伴们都有亲身感受,在短短的120分钟内,要想即准确又快速的完成作答几乎是天方夜谭,所以,作答时间显得弥足珍贵,可谓“一寸光阴一寸金”。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解题速度俨然成为制约“成公”的第一要素。提升解题速度的第一要素,就是熟悉题型,熟悉题型必须关注问法。本文,就是告诉我们从问法的角度来快速判断题型,从而采用相应的方法,快速解题。下面我们就针对可能性推理中的问法,来辨析各类题型。

可能性推理题型总共分为五大类:即加强型、削弱型、解释型、评价型和结论性。不容题型的典型问法如下:

加强型:加强型题目分为“一般加强型”和“隐含假设型”。问法中出现“支持”、“不能支持”“加强”、“不能加强”等字眼,即为加强型题目;问法中出现“前提”或“假设”等字眼,即为隐含假设型题目。

虚弱型:问法中出现“削弱”、“不能削弱”、“反驳”、“不能反驳”、“质疑”、“不能质疑”等字眼,即为削弱型题目。

解释型:问法当中出现“解释”或“不能解释”字眼,即为解释型题目。

这三类题目,在问法中往往会有一个“最”字。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要选加强、削弱或者解释作用最强的选项。这就提醒我们不要看到能够加强、削弱或者解释的选项就匆匆作答,而是要在四个选项当中选择加强、削弱或者解释作用最强的选项。

评价型:评价型题目包括“相似推理”、“一般评价”和“争论焦点”三类题型。问法当中出现下列选项与题干“结构最为相似”或“论证最为相似”等字眼,即为相似推理;问法中出现“评价”等字眼,即为一般评价;问法中出现“争论焦点”等字眼,即为争论焦点型。在解题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评价型三类不同的问法,不同问法意味着不同解题方法。

结论型:问法中出现“推出”、“不能推出”、“正确”和“不正确”等字眼,即为结论型题目。结论型题目在解题步骤和方法上与其它题型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辨别题型显得尤为重要。从结论型题目的问法当中可以分析到,选项语气表述越弱,越符合题干要求。所以,解决这类题型的时候,我们要关注一些特殊选项,比如绝对化选项等。

可能性原因分析 篇6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西方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90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先进制造环境下,许多人工被机器取代,因此,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如以工时、机时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不能正确反映产品的消耗,从而不能正确核算企业自动化的效益,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最终后果是企业总体获利水平下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引进作业成本分配方法。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尽可能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二、国内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

(一)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加强成本管理刻不容缓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国际化使国内企业遭受到来自同行的更多压力,一些行业的利润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盈利能力将日趋下降,最终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国内企业目前所依赖的先天成本优势有丧失的风险

国内企业所依赖的相对成本优势来自于廉价的劳动力、较少的市场交易成本和较低的研发成本等方面,无论从近期还是长远来看,这些先天成本优势都有丧失的风险。如果不及早扭转成本管理的粗放态势,转而依靠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获得实实在在的成本优势,必将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代制造环境

20世纪70年代以后,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制造成本法难以为此提供正确的信息支持。

(四)实践证明作业成本法是成本管理的最有效武器

从国外及香港的实践情况来看,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数量呈持续上升的态势,而且,从应用的企业来看,对作业成本法的满意度普遍较高。对作业成本法在产品成本信息、产品定价及组合策略中作用的满意程度也比较高,对成本削减上的满意程度也很高。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所在

(一)能促使管理人员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

在作业成本法下,管理者从产生成本的源头入手,从降低企业产品成本的角度重新分析各种间接成本,以努力降低产品中的间接成本。间接成本作为企业产品成本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降低最终会使全部产品的成本降低。

(二)能够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在作业成本法中,是按照各种产品实际消耗的与间接成本相关的作业量来分配其应该负担的间接成本。采用相应的分配标准,以多个分配率来分配间接成本必将使企业的成本计算更加准确,能够提供更加正确的成本信息。

(三)作业成本信息能够加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在作业成本法下,可用成本动因来解释成本性态,以避免在决策时只考虑短期变动成本,而忽视长期变动成本,这样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将会带来决策的科学性。

(四)作业成本法可以改进预算控制

在作业成本管理中,其目标就是尽量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或尽量减少其资源的消耗。对于可增加价值的作业,也要尽可能减少完成每一作业的资源消耗。通过这样一种做法将能够起到事前预算控制的作用,克服了传统成本控制强调事后控制的缺陷。

(五)作业成本法可以改进业绩的评价

许多在传统方法下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法下变成可控的,各间接费用责任清晰,这对于评价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业绩将会有一定的改进作用。此外,由于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成本信息,通过该法计算出的成本也是比较精确、实际的成本,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它也能改进企业的业绩评价。

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

(一)企业规模较大,产品种类繁多;

(二)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间接制造费用比重相当大;

(三)各个产品需要技术服务的程度不同,即技术层次不同;

(四)现有成本管理模式无法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

(五)竞争越激烈的行业越适合采用作业成本法;

(六)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基本能够实现电算化。

五、在国内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关键因素

国内制造企业普遍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大部分企业财务部门的功能还停留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阶段,在引入作业成本法时要采取一定的策略,逐步推进。

(一)消除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人为因素的阻力

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取得单位最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做好全体员工的培训,使其对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及方法、优点进行了解,理解在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以提高实施效率。

(二)做好基础工作

实施作业成本法应做好与会计有关的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否则,假账真算,运用成本昂贵的作业成本法无异于劳民伤财。

(三)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实施作业成本法应尽量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避免和消除无效作业,以促进降低成本,克服主观性,并注意与现行成本制度的衔接或融合。

(四)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不可操之过急,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措施逐步推进

1.合理控制实施范围,先选取易于推行的部门实施,然后逐渐推广。

2.合理控制作业中心和成本动因的数量。

3.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不能遇到挫折就停滞不前。

4.合理设定目标,及时总结成果。开始的目标不易过高,在实施过程中带来的收获,要及时总结、挖掘这些闪光点,鼓励员工对作业成本法的持续推动。

从期待可能性角度分析许某案 篇7

期待可能性具体说来就是期待行为人做出合法行为的可能。“法律不可能强迫人们去做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如果行为人有能力选择做出合法行为的话,一旦做出了法律禁止的事,就因为具有期待可能性而受到谴责”①期待可能性还重视人性,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不可能舍去自卫,而选择无益于自己的行为。英国古典自然法学家霍布斯就探讨这一的思想,他从“人人都有自我保全的天性”出发,他认为“如果不做违法之事,就会马上丧生的话,而做了违法之事,则可以延续生存,如在大饥荒中无法购买或接受施舍得到食物时行劫或偷窃,该人完全可以获得宽恕,因为任何法律都不可能约束一个人放弃自我保全”②期待可能性摆正了人性在法律面前的位置,不仅仅只有法还有情,这样法律才能更好的运行。

二、分析许某案

许某案主要是被告人许某在取款时发现银行出现故障,利用这个问题,恶意取走巨大数额的银行存款引发的案件。主要的案例经过是“2006年许某来到某银行的ATM取款机取款。打算取1000元,机器显示只扣了1元,然后他趁机取走了5.4万元。后来告诉了自己的好友。随后两人一起取钱,卷款潜逃。事发后,其好友自首且退还全部赃款。许某在潜逃一年后被警方抓获,但赃款因已被许某花光,无法追回。法院判定其朋友盗窃,有自首主动退赃的量刑情节,判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1000元。而许某一审因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财产。2008年该案发回重审,最终改判五年有期徒刑。”③在审判的过程中,许某的判决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想象为什么法院的判决能让公众有那么大的反响:首先该案发生的情境是与我们有很大关系的银行取款机,如果当时的对象不是许某,也许将会是我们中的某些人。其次就是许某犯下这个错是由于银行的过错才产生的犯意,一审判无期显然有些太重了。我们能够期待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不去取取款机里的钱吗?单纯从民意的角度来看,许某的罪与非罪,罪轻罪重显然是和判决不一致。许某是否有罪根据的标准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但是在期待可能性的判定标准中,我坚持平均人标准。它主张将行为人置于普通大众的标准之下,如果一般人能在行为时的情况之下做出合法的行为,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就不能被原谅,法律就有足够的理由惩罚其违法行为。这样说来,普通人也做不到面对突如其来的钱财不动手,所以他的行为就具有可理解性。

期待可能性并不是法律规定的出罪事由,有人认为期待可能性的适用是不合适的。他们认为如果适用该理论的话,以后类似的案例也该如此适用,那么,强奸卖淫的女子、重要的官员因为抵不住诱惑而受贿是不是也可以以相同的理由不认为是犯罪或者要求减轻处罚?如此,法律的公平何在?他们并不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抛却整体社会公正是在关注个体公平。所以,在现实中案件能发生必定有人性的因素存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必须要用这个理论解释,因为法律和人性并没有冲突到特别严重的地步。而且,引进理论一定要结合社会实际,我国目前的司法现状和理念对这一理论的深入发展有相似之处。“这也是我国对的期待可能性等关注人性的弱点的理论始终难以接受的深层次原因”。④而有人则认为,许某案案情比较特别,所以才适用期待可能性。所以,期待可能性并不是能够随便适用的,自然不用担心会被滥用。因为我们不可能会不管不顾法律一味的以人性的角度去解读犯罪背后的目的和法律意义。适用期待可能性的目的就是实现社会安定,既取得预期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倾向于个案保护则是因为必须不能在损害个人的利益的基础上来实现所谓的社会公正,处理法律和情理的关系,不致失衡。“法律不能强人所难,只有当行为人具有期待可能性但却做出违法行为时,才能谴责行为人”。⑤期待可能性理论并不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出罪事由,但是在这个情况之下,不运用这一理论经行调和,难以实现真正的公正,它的适用的尴尬情形,就体现了期待可能性和罪刑法定原则的冲突。那么调和两者间的冲突就成为期待可能性适用的一个充分条件,如何调和与怎样调和就是坚持这一理论的学者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注释

1陈兴良.刑法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张明楷.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梳理[J].法学研究,2009(1).

3李华斌.法学专家把脉许霆案[J].中国审判新闻月刊,2008(05).

4扬国章.许霆案与期待可能性理论[J].时代法学,2008.

中欧俄三边关系:一种可能性分析 篇8

一、中欧俄三边关系初露端倪

1. 中欧俄三边关系的外在表现

三边关系的一个核心特征, 是三个行为体中任意两者之间的双边关系, 都与第三方具有关联性, 即或是受到第三方的影响, 或是对第三方产生影响。具体来说, 中欧俄三边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⑴中俄关系影响欧盟。这种影响重点体现在三者在能源领域内的竞争与合作。俄是能源供给方, 中欧双方则是能源需求方。这一格局决定了三者中任意两方的合作可以对第三方形成制约。比如有分析人士认为, 中俄近期签署的天然气协议就能在客观上增加俄在当前乌克兰危机中对欧的政治筹码。这一关系格局也可用于解释三者在中亚能源开发上的博弈。由于急于想摆脱对俄依赖, 欧盟近年来一直希望增加从中亚的天然气进口。而这无疑与中国近年来日渐重视的中亚能源战略形成直接竞争关系。与欧洲能源高度依赖俄不同, 中俄间较低的能源依赖度决定了双方在中亚能源开发问题上并不存在复杂纠葛, 其分歧只是在于俄不乐见中国插手其中亚“后院”。而且随着中国近年来在中亚存在的不断巩固, 俄这种认知也在逐渐改观。中国可以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寻求与俄合作, 认真思考如何利用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机制平衡双方在中亚的能源利益存在, 制约欧盟对中亚能源战略, 从而实现自身中亚能源进口的利益最大化。

⑵中欧关系影响俄罗斯。这种影响重点体现在欧亚运输走廊建设的竞争与合作上。欧亚运输走廊意在修建贯通欧亚大陆、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交通基础设施。现存运输走廊全需过境俄罗斯。因此, 在欧亚运输走廊的建设问题上, 实际上形成了中欧合作与俄竞争的基调。修建直通中欧的运输通道能极大减少这两个经济热点地区之间的物流成本。中欧在这一问题上也是始终保持了低调的默契。比如, 中方领导人在2004年访问阿塞拜疆时曾表达过对TRACECA项目的支持, 认为“为发展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 有必要加强中国和阿塞拜疆的合作”;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欧方机构也始终在参与中方主推的中吉乌铁路、公路的建设。相反, 俄罗斯则不乐见中欧间这种协作, 其主要是主张通过推动自己所主导的铁路 (如北起圣彼得堡南到孟买的“北—南”国际运输走廊) 来维护其在欧亚铁路网中的主导地位。

⑶欧俄关系影响中国。首先, 欧俄能源关系牵动中国。中俄能于近期结束长达十余年的天然气谈判,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场乌克兰危机的催化作用。其次, 欧俄地缘冲突深刻关切俄身份变化, 从而对中国形成潜在影响。欧盟、北约双东扩背景下的欧俄关系, 对俄罗斯最终选择欧洲身份还是欧亚身份至关重要。在欧盟及其背后的美国的压力之下, 俄越来越趋向于选择欧亚身份。身份选择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俄中亚、远东政策, 从而对中国构成实质影响。

2. 零和性强难阻关系“三边化”

当前中欧俄关系的一个突出特征, 就是尚未出现成熟的三边协调机制。仅有机制是三方航天部门在2013年展开的深空探测合作。本文认为, 中欧俄之间缺乏协调机制并不会阻碍其关系三边化。一组三边关系能否拥有成熟的协调机制主要取决于其零和程度, 即三者关系是以竞争抑或合作为主导。在零和性强的三边中, 三方体现出较强的竞争性, 缺乏共同合作的信任基础。在零和性弱的三边中, 三方体现出较强的合作性, 其信任主要建立在共同的意识形态或地缘利益基础上。在零和性较强的三边关系中, 三者很难坐在一起对话。

中欧俄关系的零和性在意识形态与地缘关系上均有体现。在意识形态方面, 三者从未形成过统一的意识形态基础, 甚至任意两者之间也难以统一。这种矛盾性主要体现为欧盟对中俄的价值观歧视。比如, 欧盟学者就认为, 中欧之间军售和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久拖未决, 原因就在于双方对人权的不同理解。其次, 中俄两国所奉行的意识形态也并不相同。早在中苏决裂时两者意识形态就已“分道扬镳”。如今中俄间所建立的相互信任, 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双方共同的“反霸”立场, 而非一种价值观上的信任。

二、中欧俄关系“三边化”的有利条件

1. 美战略挤压促中国“西进”

在本文看来, 中国是否选择“西进”是关切到中欧俄三角能否形成的最关键变量。中国的身份从未属于欧亚大陆。百年来, 海权与陆权之争始终悬而未决, 而其实质上就是中国到底如何定位自身的问题。改革开放后, 中国选择投身美主导下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 在很大程度上选择了海洋身份。这是因为海路运输构成了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物流基础。如果未来中国仍将其经济重心放在海洋上的话, 那么其在欧亚大陆的外交就仍只能选择一种“有限参与”, 从而也就不可能与欧俄形成实质的三边互动。

近两年, 国内著名学者王缉思提出的“西进”战略在国内外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 但官方对此一直没有明确表态。王本人也不主张“西进”成为一项明文的国家战略, 认为其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然而仔细观察的话, 中国近年来在欧亚大陆的频频举动似乎证明了其确实抱有某种“西进”考量。这也就赋予了中欧俄三边关系存在的可能性。

中国这种从以海权为主到海陆并重的地缘再平衡与美全球战略息息相关。短期来看, 美经济再平衡刺激了中国的再平衡, 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TP) 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 (TTIP) 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颗“棋子”。中国虽已宣布全面参与RCEP建设来缓冲TPP冲击, 但出于TPP预期结束谈判时间更早, 且在未来服务业规则制定上具有优势等因素考虑, 其在未来仍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中国的亚太经济活动。如果仅从东半球构筑经济壁垒还不至于困住中国的话, 这时候就轮到另外一环——TTIP——“粉墨登场”了。鉴于欧盟已连续十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因而美欧TTIP谈判未来可能对中国造成的冲击, 或许会比TPP更严重。在这种形势下, 中国版再平衡便呼之欲出, 开始探求从欧亚大陆接近欧洲的可能性。

长期来看, 中国的“西进”不仅仅也不应局限于刚刚兴起的陆上丝绸之路建设计划。实际上, 中国近年来与俄罗斯的交好就应被视为某种更广义的“西进”。布热津斯基曾在其《大棋局》中指出:“ (对于美国来说) 最大的潜在威胁是中俄或许还有伊朗结成大联盟”, “美在处理美中关系时不要把北京往这个方向推”。但事实是, 美国决策层似乎从未认真考虑过布氏的真知灼见。虽然两国经贸联系依然强劲、也宣称要共同努力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 但中国欧亚身份时代的来临似乎已不可逆转。

2. 欧盟“东进”挤压中俄

与中国“西进”产生对冲之势的欧盟“东进”也是促使三边关系成形的重要元素。欧盟“东进”实际上既包括其一直推动的“东扩”, 也包含其近年来日益重视的中亚战略。“东进”实际上已经导致欧俄之间形成了全面的地缘对抗局面。

愈演愈烈的欧俄地缘冲突也开始对日益“西进”的中国产生影响。正如前文所述, 欧俄地缘博弈深刻影响俄的身份选择。欧盟持续东扩给俄施加的地缘压力是导致其选择欧亚身份的决定因素。而俄欧亚身份的选择又恰恰构成了中欧俄三角形成的基础条件。近年来, 在东部伙伴关系计划指导性下的欧盟东扩已潜移默化地巩固了俄欧亚身份。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建立以及最近经济联盟条约的签署便是例证。而近期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发酵更是将俄罗斯逼到了“墙角”。

欧盟近年来日益重视的中亚战略也是其“东进”布局中的重要一环。2007年, 欧盟理事会批准了《欧盟与中亚:新伙伴战略》文件, 要全面加强与中亚合作。欧盟发展更紧密对中亚关系的主要目的便是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尤其在经历了一系列“俄乌斗气”风波后, 欧盟更是清醒地认识到加快能源进口多元化的紧迫。因此, 拥有巨大已探明储量并与欧洲地缘相邻的中亚就成了不二之选。俄欧间围绕中亚能源开发展开了激烈博弈, 并最终以俄挫败欧盟纳布科管线项目并进而继续垄断欧洲能源市场而告终。除此之外, 欧盟中亚能源战略与中国在中亚的能源活动也形成了竞争态势。鉴于中亚能源储量并非如早先预期般巨大 (石油可采储量:中亚50多亿吨, 波斯湾5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中亚8.365万亿立方米, 波斯湾72.66亿立方米) , 因而欧盟在中亚的能源活动对中国形成了实质的威胁。三者在欧亚大陆腹地能源领域的三边关系已然形成。

三、中欧俄关系“三边化”的不利因素

中欧俄三边关系的未来仍受到不利条件制约。这种制约主要源于其天然的地缘开放性, 即作为全球最大的大陆集合, 欧亚大陆自然会吸引所有重量级地缘政治玩家。而作为霸权国的美国自然是不愿看到作为世界地缘中心的欧亚大陆脱离自己控制的。

如果说美国构成了这一结构的“外部干预因子”的话, 那么中欧两者则构成其中的“内部开放因子”。美只消弱化中欧中任何一方的欧亚地缘倾向, 就可以在欧亚大陆打下一个“楔子”, 进而阻止中欧俄关系向封闭体系发展。在美中关系方面, 美需确保中国保持其亚太身份, 使中国在海权与陆权中坚定选择前者。在美欧关系方面, 美需努力将欧洲留在己方阵营里, 而不是相反地去鼓励其发展自己的独立性。可见, 中欧俄三边结构开放性的未来发展取决于美国的意愿及实践。

虽然美不愿意看到中欧俄三边关系的深化, 但其近年来的全球战略调整却似乎起到了反作用, 即将中欧的地缘重心日益推向欧亚大陆。近年来, 美通过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 将其地缘重心逐渐从欧洲和中东抽离并向亚太地区转移。这一调整可被理解为, 美已将应对中国崛起视为其全球战略的“第一要务”。在亚太地区, 美国对华政策中遏制的成分无疑要占绝大多数。这显然已促成中国制定出日益面向欧亚的外交政策。另一方面, 由于资源有限性, 美再平衡不可避免地将导致其在大西洋地区存在的空心化。虽然美后来试图通过TTIP等手段来弥补对欧疏离, 但其在军事、政治等领域倾注在欧洲的资源已呈缩小之势。美已越来越愿意依靠欧盟自身的力量来维系其周边的稳定。一个日渐失去美国“庇护”的欧洲, 其未来的地缘重心必然会转向欧亚大陆。

地缘开放性造成了其结果上的开放性。未来中欧俄三角是沿着更加开放抑或更加封闭的道路发展,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取决于美国的全球战略。至于演化前景如何目前尚无法准确预测。比如, 在对欧关系方面, 近期持续发酵的乌克兰危机就为之注入了新的不确定性。在危机中, 美国已表现出欲继续强化北约在欧 (尤其是中东欧) 存在的意图。假如美欧安全纽带通过这场危机得以加强的话, 那么其在未来会否间接推动TTIP等美欧经济纽带的强化, 也将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在对华关系上, 假如美国仍沿用目前这套以“遏华”为主的再平衡, 那么以中欧俄三角为代表的欧亚大陆整合将不可避免;但假如其战略能调整为一种遏制色彩更淡的再平衡, 则欧亚大陆的整合无疑将会放缓。

尽管中欧俄关系前景仍受到美国战略演化以及欧洲身份选择的制约, 但总体上本文还是倾向于认为, 中欧俄关系已突破三组双边关系的范畴而具备了三边关系的结构特性。当前中国无疑在其中处于最有利的“枢纽”位置:中俄关系当前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中欧关系虽不如中俄关系般紧密, 但由于双方并无重大利益冲突, 其关系也处于一个稳定上升阶段;欧俄关系则持续恶化, 并在当前的乌克兰危机中体现无疑。按上述理论, 虽然中国并不愿看到乌克兰局势的继续恶化, 但毫无疑问欧俄保持一定的地缘对抗是对我有利的。中国应清醒认识这一机遇期, 不断推进、巩固自身在欧亚大陆的存在。

摘要:在当前欧亚大陆事务日渐升温的背景下, 中欧俄三边关系正初具雏形, 并主要体现为三者在乌克兰危机、欧亚能源开发及运输体系建设等领域中日益增强的互动关系。中欧俄关系的较强零和性并不妨碍其“三边化”。美“再平衡”及欧盟“东进”对中俄的挤压有利于中欧俄三边的形成, 但欧亚大陆天然的地缘开放性以及美国作为霸权国所拥有的巨大干预力量, 则为其未来深化带来不确定性。

关键词:中欧俄三边关系,美“再平衡”,欧盟“东进”,乌克兰危机

参考文献

[1]“中俄举行首次副外长级欧洲事务磋商”, 中国外交部网站, http://www.fmprc.gov.cn/mfa_chn/wjbxw_602253/t1062972.shtml, 2013-7-31.

[2]冯绍雷.冷战后欧美俄三边关系的结构变化及其未来趋势[J].欧洲研究, 2011 (4) .

[3]Elena Mazneva, Stephan Kravchenko, “Russia, China sign$400 billion gas deal after decadesoftalks”, http://finance.yahoo.com/news/russia-signs-china-gas-deal-103246496.html;_ylt=AwrSbmCgGZxTqmwApZIj4gt.;_ylu=X3oDMTE1dm9oMDJnBHNlYwNzcgRwb3MDMwRjb2xvA2dxMQR2dGlkA01TWVNHQzFfNzE-, May21, 2014.

可能性原因分析 篇9

一分厂热处理线中频保温炉中有两个辊子, 尺寸 φ380×330mm, 材质为铸铁, 光辊使用, 位于气氛炉 ( N2/H2) 内起张紧传递带钢 ( 0.5~1.2mm, 速度约20m/min) 的作用;带钢经过430℃左右铅液加热预处理后, 再进行中频加热段加热至870℃左右进入保温炉中保温, 带钢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切割磁力线使本身带电, 所带电压约在660~900V。 辊子在轴头处与加热炉壁建立绝缘。 使用过程中辊子表面粘附异物 ( 铅渣、粉尘等杂质) 严重, 见图1, 粘附异物与带钢接触, 反作用于高温带钢, 在钢带表面形成麻点状缺陷, 严重影响钢带表观质量。 此类光辊一般使用三天左右就会出现此现象, 一周左右现象严重, 辊子必须下线修磨, 但下线修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使用几天后还会出现质量问题, 必须寻找一种改善的方法。 根据调研, 我们希望能使用热喷涂技术在辊面制备喷涂涂层来改善辊子的使用情况, 延长单次工作时间, 减少停机换辊的时间以提高生产效率, 改善产品质量。

2 试验过程

2.1 第一次试验 ( 铸铁辊体, 中温涂层) 。 针对以上工况, 我们选择中温 ( <850℃) 涂层喷涂方案, 此涂层已成熟用于宝钢热镀锌机组连退炉内辊, 该涂层具有抗高温积瘤、耐磨损及热冲击的功能, 用于解决炉辊表面积瘤及磨损等问题, 见图2。

我们提供了两根旧铸造光辊试喷, 喷涂后两根辊子上线使用, 其中一根使用3 天后涂层剥落, 另一根使用了将近一个月 ( 有局部涂层剥落) , 使用辊子后钢带表面的麻点有所减少, 如图3 所示。 我们通知宝钢表面事业部专家到现场观察剥落的辊子, 他们分析涂层剥落原因是由于铸造辊表面有许多铸造气孔及砂眼缺陷, 局部区域特别密集 ( 几十个以上孔洞缺陷) , 严重影响喷涂层与基体的结合, 造成使用过程中涂层局部或大面积剥落。

2.2 第二次试验 ( 耐热不锈钢辊体, 绝缘陶瓷涂层) 。 据我们对现场环境以及辊面粘附物的观察, 我们推测辊面粘附可能是由于带钢导电运行中诱发辊身磁场从而将异物吸附于辊面上, 第二次试验我们要求喷涂了全绝缘的陶瓷涂层, 制作涂层使整个辊面绝缘以避免以上情况。该涂层耐高温、耐磨损且具备绝缘特性, 在新制的辊体上喷涂绝缘陶瓷涂层后辊面抛光至表面粗糙度Ra0.4, 如图4。

上机使用后发现该涂层辊面粘附异物, 跟之前光辊粘附情况类似, 未有太大改善。 两根辊子下线后检测辊面发现, 入口辊表面粘附黄色灰状物, 可用抹布擦去, 辊面几乎没有固体颗粒粘附物;反之, 出口辊表面发现有较多固体颗粒物粘附于辊面, 如图5。对颗粒物进行了成分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可知颗粒物主要成分为Pb和Fe。 涂层未有剥落现象, 但使用该涂层辊子后钢带表面的麻点并没有明显减少。

下线后对涂层表面进行了抛光和封闭处理, 辊面涂上了防粘附封闭剂如图6, 再次上机试用后仍无太大改善。

2.3 第三次涂层试验 ( 耐热不锈钢辊体, 高温涂层) 。 针对前一次试验出现的情况, 本次试验制作了两根辊子, 分别选用了两种不同的涂层材料, 其中一根采用Co Cr Al Y高温炉辊喷涂涂层, 另一根喷涂Zr O2 高温隔热涂层。 加工后辊子状态见图7。

辊子使用初期效果良好, 钢带麻点也大大减少, 如图8。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还是存在粘附异物的现象, 高温炉辊涂层粘附状况稍好, 但Zr O2涂层粘附现象较严重, 跟第二次Al2O3 陶瓷涂层类似, 说明纯陶瓷涂层在此工况下的抗铅铁化合物的粘附能力较差, 铅铁化合物在此类纯陶瓷辊面的粘结强度相对较高, 难于清理去除, 导致粘附物随使用时间的延长不断积聚长大, 最终导致钢带上的色差现象, 辊面颜色如图9。

2.4 第四次喷涂试验 ( 不锈钢辊体, 中温金属陶瓷, 单只棍子) 高温炉辊涂层中由于含少量Al2O3成分和其它一些抗高温氧化腐蚀元素, 同样存在粘附现象, 比金属陶瓷涂层粘附现象严重。由于炉内温度并没有870℃, 870℃只是带钢补加热的温度, 因此炉内环境还未达到高温 (800℃以上) 环境, 金属陶瓷中温 (550℃以下) 涂层完全能够满足要求, 鉴于第一次使用的金属陶瓷 (WC) 涂层抗粘附性比之前有较大改善 (但因旧辊上全是砂眼导致使用中涂层剥落) , 接下来继续试用金属陶瓷涂层来验证前期的使用效果。所以本次采用WC金属陶瓷涂层制作两件辊子 (其中一件已上线使用, 另一件待喷中) 见图10。WC金属陶瓷涂层可在550℃以下环境中使用, 且涂层硬度高、耐磨性好, 在正常停机清理过程中可耐刮铲、抛光片轻压打磨去除表面异物, 从而使用表面保持清洁, 减少粘附异物积聚长大的概率。

该辊子上机一段时间后, 辊面粘附物明显减少, 如图11, 且辊面很容易清理, 用砂轮磨光片就可将粘附物清理掉, 清理后的辊面如图12。该辊子上机初期带钢表面麻点明显减少, 如图13, 但随着另外一只没有涂层的辊子状态越来越差, 钢带表面的麻点逐渐增多。

由于第四次试验只有一个辊子涂层, 所以现场所呈现的情况不能完全说明该辊子的成效, 但该辊子上机一个多月状态良好, 粘附物明显减少, 且清理方便, 明显的减少了换辊次数, 因此我们准备再涂另一只WC金属陶瓷涂层的辊子, 这样才能完成呈现该涂层的效果。

2.5 第五次喷涂试验 ( 不锈钢辊体, 中温金属陶瓷, 2 只辊子) 。 经过前期几次试验, 最终确定绝缘辊涂层材料为WC金属陶瓷涂层。 WC金属陶瓷涂层可在550℃以下环境中使用, 且涂层硬度高、耐磨性好, 在正常停机清理过程中可耐刮铲、抛光片轻压打磨去除表面异物, 从而使用表面保持清洁, 减少粘附异物积聚长大的概率。 新的一只陶瓷辊于14年9 月15 号到现场, 见图14, 于9 月16 日上线。

此次上线的两只涂层绝缘辊均为WC金属陶瓷涂层, 一只是新辊子, 一只是使用过3 个月的。 辊子上线一段时间后钢带麻点明显减少, 见图15。

随着辊子在线时间的推移, 钢带表面的麻点也没有明显增加, 见图16。

上机一个星期后, 钢带麻点略微增多, 我们便打开保温箱, 观察辊子表面涂层情况, 发现新辊子表面粘附物没有明显增多, 见图17, 旧辊子表面粘附略微增多。 为了更好的保证产品质量, 我们便用砂轮磨光机对两只辊子进行了打磨, 打磨后的辊面如图18。

打磨过程十分简单、便捷, 清理掉粘附物后可以有效的减少粘附异物积聚长大的概率。 辊子修磨后钢带麻点和新辊子上线时麻点差不多, 见图19。

3 结论

两只WC金属陶瓷涂层的辊子上线至今已经接近两个月, 只修磨过4 次, 其工作状态良好, 辊面状态明显比普通辊子、以前试验涂层的辊子好很多, 下面用用简单的数据将普通辊子和WC金属陶瓷涂层的辊子进行比较。

从以上表格可以明显看出WC金属陶瓷涂层的辊子明显比普通辊子好很多, 首先WC金属陶瓷涂层的辊子修磨频率低, 且修磨简单、便捷, 同时也能很好的控制麻点, 可以很好的保证钢带质量;其次可以减少换辊子次数, 降低维修费用;最后可以降低劳动强度, 减少停机时间, 提高能源利用率, 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本文分别对各种喷涂材料的绝缘辊进行逐一跟踪, 得到不同程度的麻点, 根据麻点的数量对不同喷涂材料的陶瓷辊进行分析, 最终得到减少钢带麻点最适合的喷涂材料。

关键词:陶瓷,喷涂,涂层,麻点,绝缘辊

参考文献

[1]GB/T 18719—2002, 热喷涂国家标准[S].

[2]JB/T 7703-95, 热喷涂陶瓷涂层技术条件.

[3]GB 11373, 热喷涂金属件表面预处理通则.

可能性原因分析 篇10

2010年5月9日中午11时30分左右,上海某石油化工企业炼油事业部的2#联合罐区1613#罐发生火灾。正在巡检的操作人员发现火情后立即报警,11时33分,该公司炼油事业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响应小组成员并进行转油等应急处理。

上海市消防总队接警后立即调动16个支队的近50辆消防车赶赴火灾现场,经全体消防干警的全力施救,火灾于14时37分被扑灭。此次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未造成其他生产装置的损坏。

2 事故成因分析

2010年5月9日0时45分,按照调度安排,1613#罐(重整原料罐,罐容5 000 m3,内浮顶结构,直径21 m,高度16.5 m,储存介质为石脑油)开始收蒸馏三装置生产的石脑油。上午10时左右,在1616#罐继续收蒸馏三装置生产的石脑油的同时,开始自1615#罐向1613#罐转罐,此时液位为5.09 m。到10日11时20分,1613#罐液位为5.62 m,存储石脑油1 345 t。11时30分左右,1613#罐发生爆炸,罐顶撕开,并起火燃烧, 1613#罐破损情况见图1所示。

经调查组现场勘验和调查分析,根据罐体破坏情况,确认爆炸中心区域位于1613#罐浮盘上方与罐顶之间,燃烧性质为气相爆炸,发生燃炸的燃爆物是1613#油罐内浮盘与罐顶之间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虽然企业于事故发生后对相似罐浮盘与罐顶之间的空气进行油气含量测定,测出的可燃气浓度低于爆炸极限,但若在加料(收油)时浮盘上升过程中发生异常,被卡住后产生倾斜,部分油漫过浮盘,在这种情况下无法排除1613#罐中浮盘上方与罐顶之间形成油气混合物的可能性。经调查,罐体外表面的液面燃烧线痕迹、燃烧后浮盘的受损情况、罐体本来存在的水平倾斜度0.8%(规范允许临界值)以及收油作业的变化过程,证明发生上述情况的可能性极大。

专家组经过分析认为,在该起事故的环境下,爆炸引火源主要可能为以下五种:(1)动火作业;(2)雷电导入;(3)机械摩擦产生火花;(4)油罐内硫化铁自燃;(5)静电放电引起爆炸。经初步调查,可排除动火及雷电导入引发爆炸的可能。

(1)动火作业。

1613#罐当天无施工、维修作业,其同一罐区内仅1612#罐有维修作业任务。1612#罐于2010年4月12日开始大修,主要大修内容为储罐内外防腐、内浮顶更新等。5月9日由人员进罐做内浮顶的安装工作(此工作不牵涉动火,只是用电),上午8:50安装人员进罐开始安装浮顶铺板,中午10:50安装人员经检查后全部离开现场。事故发生时,现场无动火作业。

(2)雷电导入。

5月9日上海阴有零星小雨,温度17~16 ℃,东北风3~4级,未有证人证实有雷击现象。同时,气象局提供的数据报告可证实事故发生前,该地区未有雷电现象发生。

另外三种引火源引发爆炸的直接证据都未能在现场勘验中发现,需要对现场进行分析后排除或认定。但在调查中,企业的技术人员认为事故原因是硫化铁自燃引起爆炸,并提供了罐壁附着物中硫含量的检测报告作为依据,证明硫化铁的存在。

3 硫化铁自燃引发爆炸的可能性分析

3.1 硫化铁自燃的机理

石油主要由碳(C)和氢(H)两种元素组成,此外石油中还含有硫(S)、氮(N)等元素。不同的原油,S的含量不同。原油中少量硫以单质硫和硫化氢(H2S)的形式存在,大部分硫主要以有机硫的形式存在(RSH、RSR、C4H4S等)。高含硫原油中的有机硫转变成无机硫,无机硫在适当环境下对储罐内壁腐蚀生成硫铁化合物和铁锈交替的多层腐蚀膜,其中的硫铁化合物是由FeS、FeS2、Fe2S3等几种化学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笔者均简称为硫化铁。国内外曾发生过多起含硫油品储罐火灾和爆炸事故,例如1999年2月10日及9月29日,茂名炼油厂精制车间14#和52#油品储罐发生火灾;2000年10月,天津石化公司某炼油厂石脑油储罐发生爆炸事故。上述事故调查推测原因为储罐内的硫化铁氧化放热引起。

硫化铁氧化的主要反应式如下:

油罐硫化铁氧化放热引起火灾的过程为:当罐壁某处硫化铁氧化反应产生热量的速度超过散热的速度,大量的反应热不能及时移走,该部位硫化铁温度持续升高,同时导致剩余硫化铁氧化反应速率加快,产生的热量与传递走的热量间差值越来越大,升温速率逐渐加快,直至温度达到引燃周围的油蒸气,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3.2 该起事故中硫化铁自燃引发爆炸的可能性分析

硫化铁遇空气氧化放热是引发油罐自燃着火事故的内在因素,连续的供氧条件和热量易于积聚则是自燃事故的外部因素。按照硫化铁自燃着火的原理,硫化铁的积累速度比较慢,积累到一定厚度突然大量接触空气发生氧化反应,来不及释放热量则可能发生自燃。而油罐在工作过程中,腐蚀产物硫化铁因不能及时清理,与油品、单质硫混杂在一起附着在罐壁,罐内浮盘上方又能接触到大量的空气,具备了一定的自燃的条件。因此,硫化铁自燃是否能够发生,热量的积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该起事故中,硫化铁遇空气氧化所释放的热量是否能够积聚。

首先,该起事故发生前的环境温度低于17 ℃,罐内油品的温度也在35 ℃以下。其次,经检查发生事故的储罐罐壁导热性能良好。罐壁上附着的硫化铁是经过长期积累留存下来的,在这个长期过程中,硫化铁也一直或多或少与浮顶上部的空气发生化学反应,氧化放热。通常情况下在缓慢氧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已经罐壁及周围空气传导给外界,无法积聚温度保证持续升温。

可能发生大量氧化反应、产生较多热量的是当油罐处于付油或清空状态时,大量空气被吸入并充满油罐的气相空间,原先浸没在浮盘下、油液内的硫化铁逐渐被暴露出来接触空气并发生大量的氧化反应,热量迅速产生并积聚升温,导致罐内油蒸气爆炸。然而在本次事故中,爆炸事故发生在收油过程中,油罐内的液面在不断上升,罐壁上原本一直暴露在空气中的硫化铁层不断地被液面淹没,与空气接触的机会也逐渐变小,在这种情况下硫化铁发生自燃引起爆炸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4 事故结论与防护措施

经综合分析,事故调查的结论为:

(1)在收油过程中浮盘姿态发生异常,油穿过浮盘,在喷溅或高速流动的状况下大面积蒸发,在浮盘与罐顶之间形成浓度大于爆炸下限的油气混合物。

(2)在以上情况下,产生爆燃点火源的最大可能为油雾静电引起放电所致,但也无法完全排除罐体内控制浮盘转动的不锈钢导向索与不锈钢定位管之间产生机械摩擦生火以及硫化物自燃引发爆燃。

同时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防范措施建议:

(1)在原设计的内浮顶与罐体间采用一根防静电接地线的基础上,按照GB 15599-2009《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的要求,采用两根截面积不小于50 mm2的扁平镀锡软铜复绞线或绝缘阻燃护套软铜复绞线将内浮顶与罐体作电气连接。

(2)加强罐体基础倾斜度检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3)增加油罐检查频率,建立浮盘与罐顶之间可燃性气体浓度监测制度。

(4)工艺上应平稳操作,避免进出流量的大幅波动,减少浮盘出现异常的可能性。

(5)从工艺、设备采取措施,控制设备硫腐蚀,减少硫化物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赵学娥,蒋军成,魏新利.硫化铁氧化及聚热过程影响因素[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9,22(6):9-11.

可能性原因分析 篇11

【关键词】专业出版社;专业培训市场;优势;劣势

现在市场上公认的知名教育品牌有新东方、好未来 (前身为学而思)、学大教育、正保远程教育(从中华会计网校起家)、环球雅思(英国培生教育集团旗下语言培训机构)、弘成教育、安博教育、中公教育(侧重公职考试培训)、巨人教育、龙文教育等。我们观察新东方、好未来、正保远程教育和弘成教育等在线培训大鳄,会发现它们大多数仍集中在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语言教育三大领域。其中,2016年在线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在整体教育市场中占35.7%,仅次于高等教育,用户参加职业教育目的明确、主动性强、付费意愿高,市场潜力巨大。但在专业职教领域,譬如法律、医学领域,仍未出现“独角兽”。

专业领域培训难做的原因何在?“出版社+专业培训”是否能成功?这是不务正业,还是“互联网+”下的生存需要?

法律出版社较早涉足专业培训领域,2004年就在教委正式注册成立了一所以司法考试为核心的法律类培训学校——中天培训学校,主攻司法考试培训,虽然后来竞争不过三校、众合等民营企业,但基于出版领域与教育的天然联系,法律出版社一直关注培训市场。

互联网让“天下名师皆为我师”成为可能,以其便捷、经济、灵活、可不断再现等优势,成为传统培训的有效补充。随着“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并经由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引导,会员注册、买卡充值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业已成熟。本文仅就职业培训领域,探讨线下面对面的培训模式。

一、“独角兽圆桌会议”的尝试

任何一个专业出版社都拥有本领域众多的专业精英资源,如果只是出版纸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总觉得可惜。于是我们试图去创造一个场景,把书和培训结合起来,这个场景不仅能超越传统观念,还能满足读者“被教育,去学习”的需求。

2016年3月31日,借助《不动产登记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理解与适用》这个重点产品出版的时机,我们邀请了程啸、尹飞、常鹏翱三位作者作为演讲嘉宾,陈特(海坛特哥)律师作为特邀主持, 在法律出版社屋顶花园举办了第一场“独角兽圆桌会议”,主题为“不动产登记理解与适用”。会议打破了图书首发式的传统套路,分为主旨演讲、交锋对谈及现场答问三个环节,而且第一次现场卖票。7月,我们首次采用夜场方式举办了“不良资产处置——新时代的掘金之旅”活动;10月,我们采用直播方式举办了“网约车规制的法律研讨”活动,均取得了不錯的反响。

在每个活动过程中,我们还提供了增值服务,其中包括:(1)会议活动全程录像录音——全程进行现场拍摄和速录,根据情况制作后期音视频产品,为后期传播助力;(2)组建线上专题讨论社群——每次活动开始前,我们都在线上收集问题,进行前期宣传,会后还开展持续讨论;(3)借助线上平台持续传播——我们利用新媒体技术,以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全方位展示活动专家的风采及其学术、实务成果。

此后,我们还策划了 “民营企业家刑事风险防范”“政府法律顾问专题”“家事法律制度改革”“新三板之后如何融资”“证券交易所与司法”“破产法院的破与立”“律所品牌建设”等专题,目前正制订年度规划,尝试以品牌赞助的方式开展活动。

活动后,我们开专题会进行复盘,发现现场答问环节很重要。嘉宾与代表难得面对面,有质量的回答才能让花钱买票的人感觉不虚此行。考虑到后期再次传播的需要,我们对嘉宾的主旨演讲进行剪辑加工。

由于会议培训是一项新业务,涉及出版社内法律家微店、中法图公司等多个部门的财务结转以及职能界定,团队经过多次闭门会议,打了多份专项报告,才将工作流程基本理顺。

在“独角兽圆桌会议”不断炼化提升的过程中,我们也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明确了与其他培训机构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思路,并确定它的商业模式——重点产品与有价值的主题互相哺育,精英作者与VIP读者互为供需双方。如此一来,品牌营销、产品营销和作者营销实现了三位一体,大家各取所需。

传统专业出版社的常规业务是出版专业图书,外界对出版社的认知也常常是“一个出书的地方”,但其内化的宗旨仍是“传播、教育与教化”。书这个产品的内核还是“人”,这个“人”包括产品背后的重点作者以及舍得为深度学习付费的VIP读者。“独角兽圆桌会议”就是要把“书”和“人”连接起来,成为一个聚合VIP读者和精英作者的场所,并以此实现它的商业价值,这才是我们的追求。因此,我们认为,专业出版社做培训不是“不务正业”,而是扩大主业,夯实主业,且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线直播使在线培训再度扩容,但是人与人的面对面交流与施教即便在“互联网+”时代也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口头传递的信息更丰富,现场所获知的信息更多,人脉沟通功能也是不可替代的。当然,传统专业出版社进入培训市场需要一个过程,选人、选题、选合作伙伴等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市场给予我们的时间不会太多,如果不能迅速建立标准化、可复制的盈利模式,就可能功亏一篑。

二、专业出版社涉足专业培训的优劣势分析

通过“独角兽圆桌会议”的尝试,我们思考的问题是专业出版社为什么必须涉足专业培训,使其成为“大教育”的一部分,其优势与劣势何在?

1.培训能将专业出版社的核心资源进行高价值变现

如果专业出版社一直埋头做纸书也是可以的,但其得到的只是产业链末端的价值变现,通俗的说法就是“取了被榨干的果肉,失去了新鲜的果汁”。为什么这样讲?

第一,知识与智慧的传播已经从过去粗放式的普遍传播向精细化的精准传播转变。借助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力量,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个体已经可以把自己的知识、经验等智慧产品随时随地向有需求的人输出并进行交易。精准的智慧投放与个人品牌的经营管理正成为主流趋势,而绝大多数纸书还处于粗放投放的模式。

nlc202309082150

第二,在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大势中,法律人应当构建自己的身份共同体,让法治思维切实深入各行各业,提升法律人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这些绝非出书一个动作就能实现的,必须借助互联网的多种表达方式来实现。法律出版社有责任成为培育法律精英的新型“经纪人”。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发起并策划、运营了会议培训的“壳”,希望达到以下三个目标。(1)传播个人品牌。为活跃在各个领域的优秀法律人搭建一个展示个人品牌、传播专业知识的平台。(2)构建法律人共同体。通过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法律人之间的沟通,促进法律共同体的构建。(3)提升法律人话语权。以转型期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为切入口,让法律人切实参与社会各领域的制度构建,通过改变法律人的表达方式与传播习惯,提升法律人的影响力。

从专业出版社核心资源的深度挖掘并变现这个角度来讲,拓展专业培训市场和推进专业图书升级的生产宗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出版社的专业品牌变得更有价值,得到圈内人的认可并且实现价值观提升。

2.专业出版社在人、主题、平台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专业出版社要把手中的人脉资源和产品价值最大化,实现从“卖书”到“卖人”的转型,其优势何在?

第一,人脉优势。在现有出版资源相对垄断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专业出版社都拥有庞大的专家作者资源库以及专业读者群,具备整合本领域人脉资源的优势。

第二,主题优势。专业出版社出版的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研究主题,要在一个主题上聚合不同资源对出版社来说轻而易举,这一点也区别于其他培训机构,专业出版社可以侧重开发相对高级的技能培训课。

第三,平台优势。出版社独特、中立的身份便于我们更自如地对业界人脉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通过搭建专业平台,促成相对专业的高效跨界。

此外,出版社拥有独特的业内观察视角,也拥有出色的会议运营能力和新媒体营销能力,在会议策划、布展等各个环节越来越专业,而且从前期宣传到后期传播,从视觉设计到流程设置,完全可以独立完成或外包完成。

专业出版社涉足传统培训,绝不能只是收钱办班一锤子买卖,需借助线上平台持续传播,利用新媒体技术,以文字、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全方位展示,用同一個主题让学术、实务成果进行实质互动,为参会者搭建人脉资源。此外,还要制作后期音视频产品进行二度传播,同步建设线上专题讨论社群黏合会员。

3.专业出版社在观念、大数据、内部合作上处于明显的劣势

在活动论证的过程中,最让我们纠结的一点是,为什么当初看好的司法培训项目失败了?2004年,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刚刚推行,国内各类司考培训学校还在野蛮竞争阶段,谁也没有明显胜出。而法律出版社作为司法部主管主办的专业、权威类出版社,可以说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可是最后竟然失败了。一位负责教师队伍建设和学员招聘的一线工作人员分析说:“因为我们自始至终没有建立自己专有的教师队伍。”

为什么理论上看起来无比正确的决策,但在现实中却遭遇失败,这就是战略和战术的不同。战略对,赌的是趋势,是方向;战术对,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具体的胜利。但12年过去了,传统出版社做专业培训还是面临同样的困境。

第一,传统专业出版社的经营思路还是放在纸质产品上,所以对于开拓培训市场的新观念、新做派,非一时半会能转化到位。任何一个新市场的开拓都需要人才和资金投入,如果没有外来资本助力,不如去收购一个小有规模的公司,比传统出版社自己找人、找钱、占领新市场要迅速得多。

第二,传统专业出版社大多数没有专门的读者数据库。出版社历来不缺作者,但是却不知道读者在哪里。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任何一个注册用户从进入网站开始,所有运行轨迹、购买偏好都被记录并分析。客户数据是传统出版社的一个软肋,这也注定了培训业务的学员招募工作只能是大海捞针,客户涵养期比较漫长。

第三,传统专业出版社做培训需要与各业务部门密切配合。因为培训产品和选题大多是业务部门的资源,作者资源也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漫无目的地抓选题不仅会消耗专业出版社基于产品和作者做培训的优势,而且出版社各个部门都是独立考核的,合作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

传统出版社虽然有足够的激情、信心和勇气,并愿意不断尝试,但是受限于上述几点,开展培训业务就会举步维艰。

环顾国外出版50强企业,无一不涉足教育和培训领域,环球雅思就是英国培生教育集团旗下的语言培训机构。国内专业教育与培训活动也从来没有消失过,吴晓波的蓝狮子财经课、纽约大学和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作的刑事辩护培训课程、天则研究所的英伦游学名师行等,都是“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的“培训+”。形式在变,宗旨不变。我们相信,培训与教育的市场很大,也是很有价值的事业,传统专业出版社要想介入,既有很大的优势,也有不小的阻力,必须拿出足够的勇气和信心。

可能性原因分析 篇12

老城核心区内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有绚丽多彩的维吾尔建筑、世间少有的大规模生土建筑群、独具魅力的民族服饰、或委婉细腻或粗犷豪放的民族歌舞、在全国独树一帜的维吾尔民族饮食文化、特殊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民俗型交通工具、具有民族和地方“土味”的手工艺品都是展现喀什丰富多彩民俗风情颇具魅力的“亮点”,是喀什珍贵独特的旅游资源。大量民俗文化的聚集使喀什老城核心区具备了民俗文化旅游的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商业业态分布状况

老城核心区的商贸业态的呈现形式是在古丝绸之路时期形成的,依据国外对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概念,属于网状式产业集群业态。商贸形成的特色街巷有30余条,有菜巴扎、包谷巴扎、麻袋一条街、棉花一条街、花盆一条街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生活方式的演变,这种网状式的商贸业态逐渐退化,特色街区逐步减少。目前,保留比较完好的、具有原生态性的是帽子巴扎和职人街,艾提尕清真寺周围的古董一条街、首饰一条街是发展较为迅速、环境秩序较为优良的两条特色街巷,铁匠一条街和花盆一条街在现有的城市整治改造下正在逐步完善,菜巴扎、棉花巴扎、包谷巴扎等特色街巷所能够保留的特色正在逐渐消失。

老城核心区商贸分布特点:

(一)以艾提尕尔清真寺为主要聚集区呈网状式散射性分布

根据国外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喀什老城核心区商贸业成网状发展格局。艾提尕尔清真寺周围特色街巷凭借艾提尕尔4A级景区的发展成为了整个老城核心区特色街巷发展最为迅速和环境秩序较好的商贸街巷,其他特色街巷的发展以艾提尕尔清真寺为主聚集区呈散射性发展线路,向西连通欧尔达希克路的商贸集市,向西南连接吾斯塘博依路与库木代尔瓦孜路交接处的商贸集市,并通过该集市向南连职人街,向东接菜巴扎和包谷巴扎。喀什噶尔区特色街巷主要分布在阿热亚路段附近,铁匠巴扎、帽子巴扎和花盆巴扎都在该线路上。

(二)特色街巷和商贸集市主要集中在艾提尕尔片区

由表1可以看出,发展较好和原真性保存较好的特色街巷和商贸集市都分布在艾提尕尔片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行业的聚集,有利于商贸业发展的集中开发。

(三)商贸业发展的基底深厚

喀什老城核心区的商业布局以街区为基线,丝绸之路遗存下来的商贸业发展的基底依然健在,这些商业街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载体,更有深远的历史文化积淀,每条特色街区的命名都是具有历史依据、有史可查的。

二、商业业态开发状况

(一)商贸资源评价

喀什老城核心区商业店铺、门市的用房基本是自家住房,没有租金费用的支出,属于个体经商户,受政府政策的照顾,基本上没有税收支出,其营业收入全部归自家所有,因此,缺乏相关的经营收入数据。本文通过从资源等级评价的角度来考察喀什老城核心区商贸资源的开发状况。

喀什老城核心区商业资源的评价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在旅游资源分类的基础上,从“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等3项旅游评价项目和“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等8项评价因子,经10名专家打分,然后取专家打分的平均值,计算出每个商贸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分值,最后进行等级评定。

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具体划分标准如表2。

通过对喀什老城核心区17个典型商贸资源的打分中可以看出,老城核心区整体商贸资源的品味高,单体商贸资源品味偏低,其中,商贸资源品味较高的有与玉器、木制品、乐器、毛毯、土陶、馕饼和皮帽等相关的商品、工艺和形成的特色街巷,在今后老城核心区商贸资源的开发中应注重这部分工艺的深层次开发。

(二)最具发展潜力的商贸资源

喀什老城核心区商贸资源以种类多、规模小为特征,商贸业态也呈现出与此相一致的发展特点。为了能够激发商贸活动的发展动力,根据增长极理论对工业的发展启示,喀什老城区应该找到能够起支配作用的“推动性单位”,当其增长或创新时能够诱导区内其他商贸行业的增长。据佩鲁对推动性单位特点的描述——(1)新兴的、技术水平较高的、有发展前景的产业;(2)具有广泛市场需求直至国际市场需求的产业;(3)对其他产业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的产业——以及喀什老城核心区具备的商贸资源,老城区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有玉器加工、乐器生产、皮帽加工、服装生产、地毯纺织以及羊肉加工行业。

三、老城核心区商贸旅游发展可能性分析

第一,通过以上对喀什老城核心区商贸资源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城区自身的物化形态就是一个商贸区,丝绸之路遗存下来的商业街巷、商贸店铺、商品制作工艺以及各种手工艺品是老城区最丰富的物质资源。再者,从这些资源点中可以看出,资源点包括了商品的制作工艺、成品、销售商和销售区,具备了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这使核心区进行生产性商贸活动成为了可能。因此,老城核心区旅游的发展能够而且应该依托其自身的商贸资源,发展商贸旅游。

第二,喀什老城核心区商贸旅游能够发展还因为其具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优势——国际区位优势。喀什地处欧亚大陆中心,是中国对接中亚和南亚的门户,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便利区位交通条件。这一便利的区位条件,一方面,有利于国际人流的中转汇集,如中国游客流向中亚、南亚国家或反之;另一方面,有利于物流的中转汇集,如中亚、南亚国家的特色商品(服饰、工艺品等)运输至喀什后向国内其他区域销售,中国的玉器、陶器等在喀什汇集后向中亚、南亚等国家销售。

第三,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政府赋予了喀什经济开发区特别的权限和财政、税收等8个方面10项扶持政策,正是这些政策的颁布才使得喀什老城核心区有成为国际商贸旅游区的可能。从上文对亚洲四国购物旅游发展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购物旅游能够取得成功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国家采取的特殊政策,尤其像免税、退税的优惠政策可能成为增加一个地区或国家旅游吸引力、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第四,具有优质商品资源。从对亚洲四国购物旅游发展的案例中可以了解到哪些是具有特别吸引力的旅游商品,其中品牌奢侈品、本地工艺品、本地食品位列前三。通过对喀什老城核心区商贸资源评价表中可以看到,喀什老城区的本地工艺品和本地特色食品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品牌奢侈品的引入必将随着经济开发区政策的实施而成为必然趋势。

摘要:喀什老城核心区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维吾尔建筑风格的生土建筑群,拥有丝绸之路遗存下的深厚的商贸文化资源,是我国著名的商贸重镇。从喀什老城核心区商贸业态的分布、商贸资源的等级以及其最具发展潜力的商贸资源上分析了老城核心区发展商贸旅游的可能性,期望能够对喀什老城核心区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喀什老城核心区,商贸旅游,可能性分析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浅见下一篇:毕业生就业调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