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风险

2024-06-19

可能的风险(共12篇)

可能的风险 篇1

投资仍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投资对经济带来的一些风险,提高投资的效率和改善投资的结构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2013年加大投资力度,适度增加贷款规模作为基调已经基本确定。改革开放以来,投资一直是作为中国经济保持高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虽然我国投资率已然很高,严重依赖投资带来经济结构不平衡和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由于有高储蓄率作保障,而且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投资仍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投资对经济带来的一些风险,提高投资的效率和改善投资的结构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2012年以来我国投资情况分析

2012年以来受到国外经济环境和国内政策紧缩的影响,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速度下滑。三次产业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第一产业增速高于去年同期,第二、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低于去年同期,其中第二产业增速下滑较大。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下滑较快,金融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惊人。中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速快于西部和东部。

1. 经济下滑,投资低位增长

2012年以来GDP增速逐季下滑,第一季度增长8.1%,第二季度增长7.6%,第三季度增长7.4%,这也是连续第七个季度下滑,创14个季度新低。经济增速的明显下滑,导致企业经营的困难,必然影响到消费和投资的低位增长。

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2623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7%,增速与1-10月份持平。从环比看,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26%,但从同比看比上年同期下滑3.7个百分点。受到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显然低于投资增长的合理区间。

2. 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速较快,但占比仍然较低

固定资产的投资除了关注总量,其次就是投资的结构。1-11月份,第一产业投资8153亿元,同比增长30.5%,比去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增速比1-10月份回落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42963亿元,增长21.1%,比去年同期下降5.9个百分点,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75120亿元,增长20.4%,比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图上看出第二产业同比增速仍在下滑,但是第三产业增速上升,而第一产业投资增速较快使其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有所上升,但是,2.5%的比例显然还是太低。

3. 制造业投资整体下滑较快,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惊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整体下滑较快,1-11月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22.75%,低于上年同期8.75个百分点;但第二产业中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升较快,1-11月同比增长16.17%,比上年同期增长11.7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铁路运输业下降较快,1-11月同比增长0.87%,其中前10个月一直呈负增长;房地产业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为22.19%,比上年同期下降9.11个百分点;金融业投资增速惊人,1-11月同比增长52.85%,比上年同期增长23.85个百分点。

4. 中央项目投资同比由负转正,中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速快于西部和东部

固定资产投资中中央项目投资同比从2011年6月到2012年7月一直保持同比负增长,但是从2012年8月开始同比正增长,9、10、11月分别同比增长2.3%、5.1%、6.1%。1-11月中央投资同比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14.6个百分点,而地方项目投资增速比较平稳,同比1-9月同比为21.7%,比上年同期下降5.8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1-11月份,东部地区投资153209亿元,同比增长18%,比去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91538亿元,增长26.2%,比去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78432亿元,增长24.2%,比去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相对而言,中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幅度最小。

二、投资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面对2012年以来投资的显著下降,经济的显著下滑,中央明确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增长”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头等大事。投资显然被重新作为“稳增长”的首选,投资虽仍然可以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但是必须重视投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1. 投资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但谨防投资加剧结构失衡

在外部需求低迷,消费短期内难以独自支撑大局的背景下,稳增长离不开稳定投资。因为投资既表现为在生产形式上对生产资料的消耗,又表现为在贸易形式上销售或进口的扩大,还表现为在收入分配上对劳动者工资的增加,部分工资再转化为消费,短期内,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在我国还难以转变,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我国当前的城镇化率刚超50%,与发达国家通常城镇化率达到80%水平相比,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很有很大空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另外,我国工业化水平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增长还是主要依靠资本投入。因此,在我国继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投资对中长期的发展后劲很重要,不仅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没有投资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无法到位,因此投资本身是不应受限制的。

当然投资要注重投向、结构以及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协调好眼前以及长远的利益,协调好投资效率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关键在于要通过改革和体制机制的完善,增强投资行为的内在约束,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率,避免低水平盲目投资。更加强调投资向基础设施、民生、西部地区等薄弱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在启动一批“十二五”重点项目的同时,保障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否则新一轮投资只会加剧经济结构的失衡。

2.“稳增长”背景下的投资可能会延缓产业结构的调整

“十二五”时期,已经到了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必须要忍受经济发展速度的下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就必须牺牲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且从长远来看这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由于当前的调结构遇到内外不利的环境,经济下滑较为严重,尤其是对投资者信心有很大影响,因此,稳增长就成了当前重要任务。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不能把稳增长与调结构对立起来,认为只要稳增长就必须牺牲调结构。如果现在的稳增长是没有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增长,长期而言对中国经济是有害的。但是,本轮投资都是地方政府为主,面对经济放缓的“中国式焦虑”,面对经济结构转型的“阵痛”时,地方政府还是难以摆脱长期形成的投资依赖。因为占据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半壁江山的出口领域投资难为,地产行业投资受限,只有重新拾起基建领域的投资,目前从“稳增长”项目的选择上,和上次“4万亿”时差不多,都是以“铁公基”为主,只是规模和程度要小一点,新型产业项目多一点。因为地方政府非常清楚,要想要短期将经济拉起来,只有靠这些。这种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路还很长的中西部地区还情有可原,但是对于很多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还这样依赖基建投资的拉动,显然会极大延缓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3. 民间投资政策更宽松,但仍缺乏投资信心和投资增长点

金融危机后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政府也加大对民营投资的扶持力度。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为确保“新36条”得到落实,国务院各部委在2012年7月前抓紧制定了42个实施细则,鼓励民间投资。2012年6月国税总局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税收政策》,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在后危机时代随着政府投资能力越来越有限,民间资本确实越来越成为拉动投资的主要力量。中央虽然对民间投资扶持力度较大,但是基层配套的力度不足,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容易得到银行贷款,民营企业不但难以获取资金,而且即使获取资金,融资成本也较高,有对浙江中小企业调查显示民间融资成本高达24%。

2012年1-9月,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5941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5.1%,比上年同期下降9.7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2%,比去年同期高出3个百分点。但是,民间投资仍缺乏信心和新的投资增长点。主要由于短期和中长期两个层面存在的问题。从短期看,自2012年年初开始,民间投资呈现减速态势,这与经济周期性放缓和投资整体减速的大背景一致。从中长期看,企业投资环境趋于恶化,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产成品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税负较高等因素不断侵蚀企业利润,致使企业对未来预期较低,投资信心不足。而且,企业在转型方面进展缓慢,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和产品附加值提升有限,企业仍然缺乏新的投资热点。

4. 投资变化将增加通胀预期,影响资产价格波动

新一轮投资必然增加市场流动性,如果投资的资金来自已经有的财富创造支持的资金,而不是依靠央行印钞票发货币放松银根的透资行为,不会埋下通货膨胀的隐患。但是,当前持续走低的CPI为货币政策的微调提供了空间,可以保证央行在释放流动性的同时不引起严重的通胀,这就为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创造空间。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我国的名义GDP增长是10.36%,货币供应量M2增长13.4%,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名义GDP增长3.04个百分点,虽然不能说是积极的货币政策,但显然已偏离“稳健”水平。今年前11个月的新增贷款已近7.75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7.47万亿元,全年信贷规模应该仅次于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2009年的9.59万亿元信贷投放。可是当前的经济形势与2009年完全不同,当前经济最大的问题不是“缺钱”,而是缺乏如何有效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投资领域。如果过分看重央行在稳增长中作用,未来的通胀上升就在所难免,而且很可能造成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局面。如果,货币政策的一再宽松,只会加大通胀预期,加剧市场的流动性,进而推升资产价格,使得当前严格调控下的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这从6月份以来70个大中城市房价的逐月回暖就已经得到印证,即使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不放松,依然不能保证宽松货币政策下的房价上涨,而且城镇化概念又成为噱头,助推房价上涨。

5. 投资变化增加金融风险,尤其是地方债务风险

“稳增长”使得地方政府掀起新一轮投资高峰,地方政府已经纷纷推出地方版的刺激计划,据统计,总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这让人不无担忧地方政府正在掀起新一轮借债高峰。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究竟有多大?最具权威性的是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字,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达10.7万亿元人民币。按此比例,估计(此后我国再没有披露有关地方贷款规模的详细情况)到2011年底,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在12万亿元左右。今年为了保增长将进行大规模借贷,因此,到今年年底,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保守估计将突破15万亿元。而地方政府大举借债主要途径就是土地抵押获得商业银行巨量的贷款。在中央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一直收紧,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急剧萎缩的环境下,地方政府、企业以及一些开发商的不当投资和错误投资(如鄂尔多斯的“鬼城项目”),正在给我国经济埋下巨大的隐患。当大量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不盈利或亏损,而银行贷款到期不能偿还,巨额的坏账最后会拥挤到银行,形成系统性的债务危机。

三、对我国当前投资的政策建议

当前以投资为政策着力点,有效扩大社会需求,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投资能够对经济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但投资增长并不是经济运行的最终目标,如果只是为了拉动经济而投资,这种投资很可能对后续的经济发展造成拖累。当前扩大投资,更重要的是要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多依赖民间资本的投资,而不是依赖政府,形成“投资发力”而不是“投资依赖”。

1. 切实落实中小企业投资政策,促进民间投资增长

由于以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经济见效快,但可能存在低效率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一旦减缓就可能带来经济增长的停滞。目前,我国国有经济主要集中在基础产业和重要装备制造业,普通消费品的生产主要靠民营企业,而民营投资对提高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更大,因此,提高民间投资的比重对增强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的促进意义最为明显。要通过推动金融、财税等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切实落实“新36”,促进民营企业扩大投资;真正破除“玻璃门”与“弹簧门”;限制国有垄断部门的过度扩张,严格规定其经营范围,将竞争性行业都交给民营资本。

另外,中小企业想要更好地解决融资问题,还需要解放思想,积极拓宽融资的渠道,不仅仅只是依靠银行的贷款,要积极发行企业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政府也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革新金融产品,有方向地、有针对性地给民营企业提供一些产品帮助。政府可以考虑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放宽政策,做强小额贷款公司,助力民企融资。

2. 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消费和民生类投资力度

优化投资结构重点要构筑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机制,重视民生类投资。加大有利于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的基础设施投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结构升级及其对相关投资的需求。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尽管教育、水利、环境等方面的民生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没有那么显著,但民生投资通过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间接影响经济增长,而且还会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加大民生投资的力度,是保障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增加公共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方面的民生投资支出,应向农村倾斜,向老、少、边、穷、后发地区倾斜,侧重向困难地区倾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严格限制高耗能投资,依据《2011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要求,严格限制“两高一资”行业、落后和过剩产能的项目的审批,积极引导高加工度行业的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实现投资结构优化升级,并逐步带动投资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推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稳定增长,但要避免房地产公司套取银行资金。增加对房地产新建项目的信贷,促进房地产开发公司拿地开发,扩大住房供给,但要严格控制信贷资金的实贷实付和专款专用,避免被开发公司挪作他用。

3. 健全地方政府融资机制,发挥政府投资积极引导作用

针对地方债务风险,应健全融资机制,妥善处理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继续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运营;建立地方债务融资总量控制机制;督促各地政府成立统一的债务管理机构;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健全政府投资决策机制和融资约束机制。完善地方债试点相关管理体系,强化对发债的全程监督,实行信息披露的机制。积极探索信托融资、产业投资基金、股权基金、政府投资项目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融资方式。发挥政府投资的积极引导作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用好政府投资,促进民生改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4. 强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实施严格监督和稽查

解决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必须重视投资的生产属性,而不仅是关注投资的需求属性。强化投资生产属性,就是要强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投资项目的空间布局和技术选择上下功夫。政府只负责环境、土地、规划等方面的审批,经济方面的决策应交给企业,政府应不干预。对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如各种税收、基础产品价格、土地政策等,政府应尽快使之合理化或给出明确的改革方向,以避免因这些因素的扭曲导致投资布局的失误或因政策发生变化而使前期合理的投资变成不合理的投资。

适度控制新开工项目的过快增长。严格实施项目监督和稽查制度,一旦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必须依法予以严惩,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新一轮投资必然增加市场流动性, 如果投资的资金来自已经有的财富创造支持的资金, 而不是依靠央行印钞票发货币放松银根的透资行为, 不会埋下通货膨胀的隐患。

可能的风险 篇2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离退休人员加入到领取养老金的队伍。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老钱”、“救命钱”,保障养老金按月及时足额发放到领取人的手中,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明确养老金发放过程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更好的保证大兴安岭地区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工作顺利进行,做到事前防控,杜绝风险,我局在全区社保系统展开了社会保险内控问题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和讨论会、专项工作检查等形式,将养老金发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了梳理,共筛选出了7个风险点,并对这7个风险点进行了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风险点及其产生原因

(一)部分工作人员在做新退休人员及解冻人员调资时,存在着调资错误情况,造成调待金额有误风险

产生原因:

1、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不认真;

2、工作人员对历年调资政策掌握不准。

(二)不同身份、不同情况的退休人员进行待遇补发时存在错发风险

产生原因:

1、部分工作人员业务不扎实、对政策掌握不准,造成漏补或多补养老金问题;

2、责任心不强,没有细心查看“死亡证明”上的离退休人员的死亡日期,将不该发放的工资和待遇调整进行选择、补发;

3、个别机构操作员对封存解冻人员在进行“养老离退休状态修改”、“离退休清账”业务时,在发放属期结果栏内选择补发月份的情况时,有少选或多选的情况;

4、基层审核人员、后台人员、稽核人员对前台人员所做业务审核把关不细致,不到位。

(三)在离退休指纹验证过程中,对精神病人员、无指纹人员或指纹不清晰人员,通常采取它方式验证,如证明、视频、照片验证等方式,存在冒领风险

产生原因:

1、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失误造成;

2、指纹管理人员和退休管理人员工作沟通配合不协调;

3、针对指纹残缺及指纹不清晰长期以其他方式验证的人员,如见到被验证人本人,并认真核对证件、照片后,方可采用本方式,如是通过网上视频验证,各地指纹管理人员是否能鉴定此人是真实身份,在进行比对过程中有疑议而又为了完成此项工作继续领取待遇的情况;

4、目前有些经办机构“活体指纹采集验证系统”软件版本落后,识别率较低;

5、对患有“精神病”的离退休人员,由居住地社区、精神病院、派出所等出具生存证明,存在着不及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死亡信息或虚假证明,造成冒领养老金的问题。

(四)离退休人员死亡存在冒领风险

产生原因:

个别离退休人员在生存验证期间死亡,其家属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注销,但未到社保办理死亡清账手续的离退休人员,有冒领养老金的情况。

(五)判刑人员存在冒领风险

产生原因:

已领取待遇的企业离退休人员被刑事处罚或劳动教养的,存在瞒报、不报,继续领取待遇的情况。

(六)养老金发放报盘数据无法实现加密,传递过程多人参与,存在报盘数据与实际发放数据不一致的风险

产生原因:

养老金发放报盘数据无法加密,多人经手,有人为改动的风险。

(七)离退休人员信息修改存在冒领风险产生原因:

1、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初始化录入有误;

2、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存折或卡丢失及基本信息变更需要进行信息(银行名称、银行账号、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修改,存在风险;

3、更换二代身份证时基本信息有变动,需对“金保工程”离退休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修改。

二、堵塞风险点的措施和意见

针对以上七个风险点应采取的措施和意见:

(一)积极组织经办人员业务培训,加强政策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责任心。

(二)审核人员对业务经办人员提交的“养老金年度调整”业务认真把关,严格按照业务流程中《第五章十八节》规定操作。

(三)审核人员对业务经办人员提交的.“养老个人补发明细表”、“养老离退休状态修改”、“离退休死亡清账”业务认真审核,对新增及解冻退休人员的指纹验证情况及需要补发的养老金严格把关。

(四)进一步加强指纹认证管理工作力度。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关于规范网络版指纹采集验证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大社险[]26号)文件规定执行,各地指纹管理人员积极配合好离退休管理人员一起做好每月的拨付工作,针对有疑议的长期其他方式验证的离退休人员,采取不定期的实地核查或者是与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进行核实等措施。

(五)拓宽渠道,实行与民政数据信息比对办法。大兴安岭地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已协调加格达奇区民政将每个季度将火化人员名单发给大兴安岭地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其他社保经办机构应积极协调当地民政部门给予配合,进行信息传递与比对。

(六)认真实行与金保工程系统中“退休公安库比对冻结”模块相衔接,要求各地在每月末生成拨付台帐之前,必须认真与“退休公安库”及时比对。

(七)与法院、社区等部门建立了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掌握离退休人员情况。各地需积极协调当地法院、社区及时做好信息沟通工作。

(八)依靠社会群众力量举报冒领行为,对外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发动群众检举揭发冒领行为。

(九)继续协调省局将养老金发放报盘数据加密。在目前没有加密的情况下,稽核人员应及时核查业务系统生成的养老金发放报盘数据与财务实际发放数据是否一致。

浅析云环境下可能的网络安全风险 篇3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安全;安全风险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成为新的战略产业。云计算是继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一巨变,云计算环境引发了网络安全的新问题,这是任何IT系统都难以回避的问题,也是信息化社会的焦点问题。各种私有云或是公有云的数据中心建设,安全、高效的业务交付是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安全必备的基础和要求。

一、云计算的内涵和特点

(一)云计算的内涵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涉及通过互联网提供动态易扩展、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实现。云计算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系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云计算指的是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通过网络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取所需资源;广义的云计算指的是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通过网络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取所需资源。

二、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的特点包括有以下几点: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极为廉价。

云计算的规模超大,拥有相当庞大的规模,引用一句话就是“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相对更低,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实体,恰恰体现了“云”的虚拟化特点。“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PC更为可靠、安全。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比如通过管理工具和中间件实现弹性扩展的MySQL集群。可以这样讲,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云计算是一种优先考虑可伸缩性的系统设计理念。同时“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用户可以按需购买,云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一样来计费。由于“云”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

二、云计算安全的含义

云计算安全的含义,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云”资深的安全,也成为云计算安全,包括云计算应用系统安全,云计算应用服务安全,云计算用户信息安全;二是,云计算提供和交付安全,指的是云計算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具体应用,也成为安全云计算,即基于云计算的技术来提升安全系统服务效能的安全解决方案。

三、云环境下可能的网络安全风险

从云计算诞生开始,安全性始终是实施云计算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至今已有为数不少的成功案例。具有根据用户需求听个快速弹性部署、廉价服务能来,使用户节约投入、免去维护与运行成本。不仅成为IT行业,也成为各国政府、各国行业所广泛关注的热点。由于云计算集中了大量数据,各国政府以及研究机构都高度关注云计算的安全问题。如何建设安全的云计算环境,如何给客户提供高安全性的SLA保证,如何保证自身业务系统保存、使用核心数据安全,以免发生数据泄漏或者丢失,损害企业核心竞争力等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而任何一种应用都是流程和逻辑的体现,大部分应用包括“云”在内是不能够准确无误地再现流程和逻辑,必然会存在缺陷和漏洞,本文仅对云计算环境下可能的安全风险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虚拟化产生的安全风险

服务器虚拟化是目前云计算最为广泛的技术,它可以将单台物理服务器虚拟出多台虚拟机且独立安装各自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有效提升服务器利用率,同时也存在两种安全风险。一是虚拟机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另一个是虚拟软件各种底层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

虚拟化技术引入了Hypervisor和其他管理模块,虚拟化对网络安全带来的严重威胁是虚拟机间通过硬件的背板,而不是网络进行通信,也就是说通信流量对标准网络安全控制是不可见的,检测、在线封堵都是无效的。虚拟机的应用程序是云服务交付的核心构成,因为编程技术的缺陷会存在多个安全漏洞,为适应和使用虚拟化的API接口,也会产生安全漏洞。

另外,虚拟化软件各种底层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虚拟机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也会引发安全风险。

(二)数据泄漏风险

用户数据在“云”中传输和存储,但用户本事对于自身数据在“云”中的安全风险并没有实际的控制能力,数据安全完全依赖于云计算服务商,如果云计算服务商本事对数据安全控制存在疏漏,很可能导致数据泄漏或丢失。如下几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数据泄漏:服务器的安全漏洞、虚拟化软件的安全漏洞导致黑客入侵;数据在传输中没有加密,加密数据密钥管理存在纰漏;不同用户数据传输之间没有进行有效隔离,在没有任何补偿控制情况下与其他客户数据混合;云计算用户数据没有进行数据备份;另外,数据在云端时,新增的数据汇总和推理,可能会导致违反敏感和机密资料的保密性。

(三)身份和访问管理安全风险

传统的安全模型中,已经有成熟的解决方案针对网络终端用户安全接入和访问控制。云计算环境下,在Iaas服务模型出现后,服务商需要针对各个企业、各个类型用户提供差异化身份认证管理授权策略,确保合法用户访问所要求的服务器。单因素用户验证码能够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云自助服务门户的潜在安全漏洞给黑客提供了各种未经授权的非法访问的机会。就是所谓的账号和服务劫持。另外,在企业之外处理敏感数据会带来内在的风险,外包服务一般都会绕过企业IT部门对内部所施加的“物理的、逻辑的和人员控制”,即所谓的特权用户的访问权限。还有就是恶意的内部员工也是造成数据泄漏的不可忽略因素。

(四)Web安全风险

许多云服务是通过REST Web服务界面访问的,即API。API密钥空间是触及“云”重要内容的工具,但是这些密钥经常是通过邮件发送,或保存在文件服务器中供多人使用。

云计算环境中,Web是用户最直观的体验窗口,近几年涌现的各种Web攻击,大都是通过不安全的接口和API直接对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五)服务可用性威胁

用户数据和业务应用处于云计算当中,其业务流程将依赖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务,这对服务商的云平台服务连续性、SLA和IT流程、安全策略、事件处理及分析提出挑战。当发生系统故障时,数据恢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问题。

总之,云计算环境下,系统流量模型相对集中,对安全设备的性能和扩展性等方面有新的要求,系统需要支持更高性能的安全防护,安全资源池在高性能可扩展方面需要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从技术角度来看,云计算目前仍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需要不断完善技术架构。在云计算环境下,用户数据安全很大程度依赖于云计算服务商的技术与管理策略。用户都期待岁技术完善能够“可信云”,最大程度规避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 Greenberg A,Hamilton J R,et al.VL2:A Scalable and Flexible Data Center Network[C]//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2009,39(4):51-62

[2] Biggest-cloud-challenge-security.html.

[3] CSA,Top Threats to Cloud Computing V1.0.http://www.cloudsccurityal-liance.org/topthreats/csathreats.v1.0pdf

[作者简介]

可能的风险 篇4

“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学术活动则是以专门、系统的高深知识作为工作对象, 以知识的发现、整合、应用和传播作为工作内容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反映着人们探索和发现知识、保存和传播知识的过程。学术活动的内涵注定了其具有鲜明的探索性和自由性特征。所谓探究性, 即人类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探索与研究, 在诸种学术活动中, 探索和发展知识是其存在的意义之所在, 它构成了学术活动的核心内容。关于自由性, 雅克德里达指出, “意味着对任何事物进行无条件的追问, 对任何真理进行无条件的质疑, 对任何权威进行无条件的反抗。”[1]在一定意义上, 学术自由即不受领域、内容限制地去认识世界。此外, 它还包括不受已有认识的限制, 对已形成的认识是否是“真”的继续探究。

探究、自由和学术精神构成了学术活动存在和发展的内核。探究是学术活动得以产生的重要前提, 它是学术活动安身立命之本。自由是学术活动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它给予学术活动以充足养分并滋养其茁壮成长。而学术精神则是学术活动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物欲横行的现代社会, 它在主动屏蔽对学术自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同时, 使学术从业者有了心灵的归宿。在此内核之下则是不同学科的高深学问, 它们为探究、自由以及学术精神构筑了牢固的基石。而环绕内核的当属种种学术制度, 它们服务于学术活动, 与此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术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现行学术评价制度工具理性取向的合理性程度

学术评价是指一定的组织或机构对某研究者或研究机构的学术成果做出价值评估和判断, 就实质意义而言, 它属于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学术评价并非新兴之物, 在自然科学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之前, 学术活动主要以人文学术为主流。而人文学术最鲜明的特征就在于其较强的主观性, 因此, 这一时期不存在公认的学术评价标准, 且学术评价活动基本上以同行评价为主。[2]20世纪50年代之后, 随着文献计量学的产生与发展, SCI、SSCI等检索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量化评价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不同程度的认同。21世纪以来, 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引用率指标评价方法上。《高校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总览》 (北京大学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编)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编)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文献计量学研究室编)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梯度报告 (CAJ CEHR)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发布) 等文献的编辑出版, 为这一方法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基于此, 便形成了我国现行的学术评价制度——量化评价与非量化评价相结合, 以量化评价为主, 非量化评价为辅。其中, 量化评价主要通过对科研成果的数量、发表的杂志的级别、影响力、作品被引用的次数、获奖的级别、专利的数量、科研项目的级别、获得资助的经费的数额等指标综合计算得出的相对排序结果。非量化评价主要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 由同专业或同研究方面的专家对被评价者的代表性成果进行质量和水平上的认定。[4]现行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重要工具,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主观性较强、缺乏有效竞争和激励的行为。

随着带有不同目的的学术评价活动在我国的广泛开展, 质疑也随之出现:现行的学术评价制度是否完全合理?如果不是, 其不合理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解决这些疑惑还需回到德国社会学家韦伯 (Max Weber) 关于“合理性” (rationality) 这一问题的论述。韦伯将合理性分为两种——价值 (合) 理性和工具 (合) 理性。他认为, 价值理性即“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举止的——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 不管是否取得成就。”[5]价值理性是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对某种固有价值的信守和承诺, 为了坚持这些基于自觉意识基础上的固有价值, 人们宁可放弃那些可以有效地实现目标, 但可能会损害固有价值的工具和手段。而工具理性则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既定的目标, 理性地创造、选择和使用工具, 只要这种选择有利于达成目标和取得成果, 尽管这种选择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损害固有价值。[6]对应于我们现行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发现它更多的应归属于工具理性层面。这种工具理性取向无论在价值本体上还是具体指标体系中均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其一, 就价值本体而言, 对于保障学术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机构——学术组织, 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其对效率化追求的合理性, 对效率化的追求又迫使其不得不制定一系列的学术评价制度以确保其学术从业者的聘任、考核及晋升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意义上, 作为学术活动主体的“学术人”就转变为制度管理对象的“经济人”。然而, 当我们回到学术活动的本质——以专门、系统的高深知识作为工作对象, 以知识的发现、整合、应用和传播作为工作内容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又会发现, 高深知识是学术活动的内核, 鉴于高深知识的特性, 对其进行评价应更侧重于价值层面。此外, 就学术活动而言, 其旨趣也只在于其价值意义、利他主义以及为人类谋福祉。由此便造成了现行学术评价体系与学术活动在价值上的某种背离。其二, 在现行学术评价指标体系中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首先, 现行的量化评价方式太重视引用率, 而引用的性质各不相同, 即缺乏一个合适的关于引证标准的定义, 根据引用率计算的相对排序, 只能说明相对影响力, 并不能对作品的质量作实质的界定。[7]其次, 不同学科也具有不可比性。学科差异不仅存在于学科大类之间, 也广泛存在于不同学科之间和同一学科的不同领域之间。同一学科的不同领域在SCI上的差异有时不亚于学科之间的差异。高能物理、理论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之间的差异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高能物理是一门典型的大科学, 工程性很强, 研究所需的实验设备规模庞大, 投资昂贵, 利用此设备进行实验的课题组的人员也是人数众多, 实验难度大, 取得成果的时间长, 作为研究成果发表的论文篇数却不多, 每篇论文署名的只有课题主要负责人。而像理论物理, 它的个体劳动性比较强, 每年发表的SCI论文的数量就比较多。还有一些实验性科学, 比如凝聚态物理等, 科研物质条件要求不苛刻, 实验设备较少, 研究项目的面较广, 研究时间较短, 课题规模小, 较容易出成果, SCI引文也较多。[8]上述的两点不合理之处均对学术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了种种显性或潜在的破坏。

三、学术评价的工具理性取向可能存在的风险

贝克 (Ulrich Beck) 指出, “风险” (Risko) 本身并不是“危险” (Gefahr) 或“灾难” (Katastrophe) , 而是一种相对可能的损失 (Nachteil) 、亏损 (Verlust) 和伤害 (Schden) 的起点。鉴于学术活动得以开展的独特内在逻辑, 现行的工具理性取向的学术评价制度必然会在学者自由探究、学术生态、学术使命以及文化创新等方面造成一定的风险。

(一) 学术评价对学者自由探究的影响

作为学术评价制度作用对象的学术从业者, 其不免会受到工具理性的影响——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 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手段”, 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9]从而导致其对学术自由的淡化或者搁置。

我们暂不论学术评价的评价主体是谁、制度环境如何, 单就其指标体系而言, 就极易给学术从业者造成错误的导向。在研究内容上, 为了增加科研成果的数量和级别, 他们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投期刊、出版社以及项目、基金组织之所好, 在研究问题的选择, 研究视角的选取上做出妥协让步。例如, SSCI议题的设定更多的反映了美国主流思想, 中国学者若想参与其中只能遵从其价值取向, 由此便影响到学者们对本土问题特殊性的认识, 并逐渐减少对本土问题的关注。而且, 研究内容的改变对学术从业者自身的发展又会产生重大影响, 大部分人在进入学术职业之时已经具有了自己的学术旨趣, 然而, 研究内容、视角的转变使越来越多的人被动地转换了研究兴趣, 导致原发性研究动机的减少。这不仅违背了学术职业的精神性特征, 而且基于学术职业的终身探索的本质属性, 由此将为学术从业者在其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埋下不利的种子。

此外, 学术评价的制度环境对大学教师学术自由的影响不可小视。正如陈平原教授所言, 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同时, 也加强了对于学科, 尤其是人文学科的诱导与控制。本来, 学科不同, 独立性不同, 精神境界不同, 对政府资源的依赖度也不同。可如今, 相关部门审定的课题及评奖等在一定意义上成了标准和尺度, 学者们竞相向其跟进。同行评议已经成为当下学术评价的重要手段,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人的自主精神。它经由一系列规范程序, 通过内行人的评价来控制和分配资源。这里的内行人主要指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 然而这部分人在进行评价时能否完全做到客观、公正?这又涉及到信任的问题, 信任主要由对当事人的信任和对维持生活信任机制的信任两部分构成。[10]在同行评议这一制度中, 无论是对评价当事人的信任还是对维持机制的信任都还很值得商榷。

(二) 学术评价对学术生态的破坏

在现行的学术评价机制下, 学术从业者的聘任、考核、晋升无不与科研成果的数量和级别紧密相关。部分见成果于权威、核心期刊, 获得高额项目资助及奖励的人员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既得利益者, 由此形成的文化资本也迅即转变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 可谓收益颇丰。与这一群体并存的还有另外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 他们的学术水平相对一般, 然而, 在现实各种利益的诱惑下, 他们“奋起直追”, 不顾一切地发表文章、出版著作。我们知道, 学术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一定期限的积累。由此便出现了社会学意义上的越轨行为——学术不端, 甚至构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学术失范, 这便对精心培育而成的学术生态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这种不端行为对学术从业者的职业发展将造成重大的影响。一方面, 就其自身而言, 哪怕是一时的学术浮躁导致的一次学术不端行为, 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就有如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 因为达摩克利斯之剑常悬上空。退一步来讲, 学术浮躁的心理无疑与“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治学原则背道而驰, 一旦这一浮躁心理形成, 其静下来的可能性就甚微了, 即使经过自身努力能调整回来, 其中耽误的时间、精力成本也未免太高。另一方面, 学术从业者绝大多数为高校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除了影响其自身的职业发展, 还会深深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师生之间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无需争辩, 牛津大学的教师通过“吹烟”之术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如果大学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到学生, 并使其误以为学术常态莫过于此, 那么, 这将无异于恶化学术生态土壤, 将严重阻碍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 学术评价造成学术人使命的扭曲

大学作为绝大多数学术从业者赖以生存的组织, 它也是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 其职能依次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大学教师作为大学的主要工作者, 教学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其第一职责。然而, 现行学术评价制度的量化取向却对大学教师的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他们的工作重心开始偏离其第一职责——教学, 走向了追寻学术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归路。人的精力有限, 既然意向于对科研成果的大肆追求, 必然导致其教学精力的缩减。教学精力的缩减造成的直接后果有两种:一种是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对本科生而言, 这无疑会影响到其后续发展的动力;另一种就是在保证正常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出现的教学质量的下降。其中的任何一种情况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正基于此, 前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博耶 (Ernest L.Boyer) 在其出版的著作《学术反思:教授的工作重点》一书中, 针对二战以后教师评价奖励制度中过度重视研究出版物、论文引证、科研经费而忽视其他学术活动及其质量的现状, 提出了要结合高校的使命, 以全面的学术观来看待教师的工作, 即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11]

(四) 学术评价对国家文化创新的影响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学术从业者, 必须具有文化建设的使命感, 并使其成为在学术上孜孜不倦探索的内在动力。学术在文化建设中主要应发挥批判和创新的作用。近年来, 在一定程度上基于现行学术评价制度的引导, 我国学术成果的数量大幅增长。据SCI数据库统计, 2008年我国科技论文为11.67万篇, 占世界份额的9.8%, 排在世界第2位。其中, 中国内地产出9.55万篇, 比2007年增加了7.2%, 占世界总数的6.6%, 排在世界第4位, 仅次于美国、英国和德国。然而, 其影响力的提升速度却并不如数量增长之快。1999年至2009年8月, 我国科技论文10年被引次数排在世界第9位, 而平均每篇论文被引次数只从上一年的4.6次提高到5.2次, 这与世界平均水平10.06次仍有很大差距。由此, 学术成果的质量水平日益遭到人们的质疑。这一点在人文社科领域也表现得颇为突出, 出于对数量的追求, 近几年的“炒剩饭”、“新瓶装旧酒”现象已经逐步变得习以为常。这种低水平重复的行为严重阻碍了学术创新, 在此基础上又何谈其文化创新功能的发挥?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 已经与进一步繁荣学术、推动文化创新以及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不相适应, 它将妨碍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 抑制国家的文化创新, 必须尽快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张俊宗.学术与大学的逻辑构成[J].高等教育研究, 2004, (1) :6-11.

[2][4]戎辉.我国学术评价制度论略[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83-86.

[3][7]董希望.学术评价制度:问题与分析框架[J].浙江学刊, 2006, (6) :210-216.

[5][6][9] (德)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 (上卷) [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56-57.

[8]顾建民.学科差异与学术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2) :42-46.

[10]张静.信任问题[J].社会学研究, 1997, (3) :84-87.

可能与不可能的诗歌 篇5

从没想过,一个人走多久,不是不想停,是找不到借口说好累....

忘了这条街,来回走了第几遍...中途,是否转向别个地方...因为,我仍不知倦地重复,等待....--------题记

在清晨里醒来,脸上依旧不悲不喜,对生活依旧只是恬淡...收拾一身地疲乏,用另一幅脸庞对待,早不想最初地样子...把时间勒紧,不让它大口喘息,有空闲想,脱离生活地外壳...走在街上,即使又听见它乞求慢些地声响,也还是将音量调制刚好漫过...那么多人,根本就没有可能一一地记下,两只眼不停地眨,到晕眩都不行...倘若.我认死理地等.将时间停下,定格...又要用多久地时间,才能逐一筛选,认定...所以,请原谅,我闭上地眼睛已失去张开地力气,没能够再看到你的身影...如果,我只是早一秒,或晚一步地刚好错过微妙地时机,就请别通知到是这个原因...因为,我仍会用余下地时光再找寻,其实还有地可能,害怕遗憾会发生...哪怕,这次地期限要等到飘渺地轮回,可别笑我太认真...或许,不是别人地故事有多美多悲,只是太轻易地就被感动,但请别只感动了自己...因为,我从来不认得你的脸,即使遇见凭什么识别,相认...话总那么煽情,可以相信几成......所以,我也忘了还有地那种可能...可能,还是会遇见...可能,还是一个人...可能,我只打动了别人地眼泪,与自己地心...

欧债风险仍可能继续蔓延 篇6

10月27日欧元区领导人峰会达成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虽暂时给欧洲吃了颗“速效救心丸”,但诸多关键细节的缺乏不能让市场相信局势已得到稳定。处于漩涡中心的希腊曾出于自身压力宣布,将以“全民公投”来决定是否接受协议。

“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货币金融圆桌论坛”上表示,方案提供的短期救助资金仍然不够,而长久解决办法,只有欧洲政治的一体化。

蒙代尔比很多人走得更远。主流观点认为,没有统一财政只有统一货币是导致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源,但蒙代尔不仅提出了促进财政联盟的政治一体化的办法,还将危机的根源追溯至了浮动汇率。

但起码的政治共识远未建立。有人士评论称,目前欧洲领导人普遍缺乏上一代政治家所具有的推进一体化的胸怀和魄力,倒更像是政客的舞台。有乐观者如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现任委员李稻葵说,欧债危机经过约3年可以稳定下来。但悲观者也强调,除了短期风险不宜妄估,要根治顽疾,更有漫漫长路。

当前,新救助方案的出台和预期中的博弈,或许只是欧债危机关键戏码的开始。

难防兩大风险点

峰会经过马拉松谈判最终达成的协议主要有三:一是在2012 年6 月前将欧洲银行的核心资本比率提高至9%,相当于注资1060亿欧元;二是希腊债务减计50%;三是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规模由4400 亿欧元扩大至1 万亿欧元。

经历了前期对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的救助,目前EFSF的剩余资金只有2500亿欧元不到,将其扩大至1万亿欧元的办法有两个:其一是设计一种新的投资工具,引诱外储丰厚的第三国掏钱包;其二是更为重要的“自救”办法:对意、西两国国债以约20%的比例担保发行,以4~5倍杠杆扩充弹药。

但市场普遍怀疑1万亿欧元是否够用。有数据测算,如要覆盖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国债融资缺口,EFSF至少需要扩容至1.4 万亿欧元。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何帆在近日的腾讯“问诊欧债危机”研讨会上表示,意、西两国总共出资就占EFSF的三分之一,如果这俩担保人自己出了事,这三分之一就没了,如果银行再出事要重组,救助银行又需要一大笔钱。

虽然经过艰苦谈判,希腊债券持有人最终“自愿”减计债务50%,但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同一场合表示,能够减计的希腊债务不包括占GDP份额55%的非私人部门所持债券,占GDP份额33%的由希腊银行自己拥有的债券虽在减计范围内,但希腊银行本身因此受损,所以真正减计的只有剩下不到一半。这就是说,可减计的范围只有50%的50%,估算下来也就1000亿欧元。

“要求私人部门承担减计50%的损失,已经使得欧洲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恶化,现在又要将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至9%,钱从哪来?”何帆表示怀疑。

在一揽子解决方案刚出台之际,欧股曾大涨,但很快市场便开始怀疑其最终成效。

意大利11年期国债收益率不久就一度高达6.06%,远高于9月份发债时5.86%的水平,创下欧元区成立以来的新纪录。

对于这样一些融资水平已大幅飙升的国家来说,想从市场融资,难度很大。何帆称,如果不出意外,最后一定是还要寻求各国政府救助,但银行业资金链吃紧的话,债务风险爆发,各国政府口袋空空,难免找到EFSF。

但如上所述,EFSF同样缺钱,尤其在意西两大资金来源国自己也出问题的时候,更是没米下锅。“欧洲是全球最大的离岸美元市场,和美国的银行有千丝万缕的问题。”何帆说,一旦欧洲银行业风险暴露,美国马上也会被一同拖进泥潭,连累全球经济。“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看到欧洲给我们一个非常满意的细节,就是银行到底应该怎么做。未来,如果欧洲的问题进一步恶化,有可能就在两个风险点引爆:一个是意大利,一个是欧洲的银行。”他说。

缺席的欧洲央行

“欧洲需要立刻拿出方案,而政治上面的协调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所以要立即采取行动。”蒙代尔在京表示。但就连这位诺奖得主也直言,“不太明白如何能撬动EFSF资金扩容的杠杆。”

EFSF杠杆化需要经过相对冗长的程序,但市场希望尽快出台有效的拯救危机的方案。彭文生认为,现在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已明确表示不会参与行动,这会限制EFSF债券的评级,增加扩容的难度。

蒙代尔的忧心还不止于此:“实际上欧洲需要的是2万亿,我说的是要有2万亿的储备,才能使市场满意。如果没有欧洲央行的帮忙,市场不会接受希腊还有其他国家的再融资。”

一直以来,由于德国的强硬态度,欧洲央行一直拒绝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德国总理默克尔已坚决否认欧洲央行进入二级市场直接购买债券的可能性。

整合还是解体

但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受益最多的其实正是德国,其GDP自欧元区成立以来提高了近10%。默克尔近期呼吁,一定要避免欧元区崩溃。同时,欧盟法律不支持开除某个成员国,除非它自愿退出。那么,希腊会自动退出吗?彭文生分析,虽然离开欧元区后,希腊重新使用本国货币会大幅贬值,刺激出口,但它也就再也享受不到欧盟关税的优惠,银行体系出现大问题后,也无法获得区域内互助的便利。还有专家指出,当初欧元区设立时就没考虑日后散伙,在技术和机制上很难实现解散,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只许结婚,不许离婚”的制度。

分不了只好继续过。几乎所有人都同意,要想从根源解决问题,需要从货币一体走向财政一体。但问题在于,欧洲各国文化和经济的迥异让其在观念和心理上缺乏真正的“共同体”感受,统一的财政主权从何立起?

蒙代尔提出一个大胆设想:通过建立一个新的政治机制来保证财政联盟。“欧洲所要做的是建立一个体系,这个体系要么建立在美国基础上,要么建立在欧洲议会民主的基础上。”

“未来的一个方向就是把欧洲委员会作为一个行政机构,通过大选选举委员会的主席,再把部长委员会变成参议院,也许会有1000多个参议员来,每个国家统一给两个名额”。“我们今天就可以做出一些行动,建立起一个财政威信。”蒙代尔说。

他还提出,近40年来的历史证明,各地区债务危机和金融动荡的原因,大体都与浮动汇率有关,因此他提出建立“欧美元”的货币体系,将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固定在1.2~1.4之间。

可能的风险 篇7

水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点, 针对于水产品安全风险可能存在的原因, 我们做了深层次的探究, 在水产品中出现的自然风险、食物链风险、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指导意见。本文对湖南邵阳地区的水产食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与规避方式进行分析。

水产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

水产品质量有害物质检测发展缓慢

我国检测有害物质净化提取技术从发展和应用范围上都有很多不足, 检测过程中有样品处置复杂、检测时间长等问题。此外, 我国检测的方法还不够完善, 检测方式较少, 技术还不成熟、缺少痕量分析和超痕量分析等高技术检测方法, 针对于最新类型的有害物质检测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检测体系与研究技术成果方面还落后于发达国家, 技术研发与检测产品生产方面都存在发展缓慢现象。

关于检测机构

在水产食品质量检测检验过程中, 我国关于食品迅速反应检测还无法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国内外的技术系统跟踪也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无法利用相应的手段进行安全监管, 此外检测数据不透明, 也对水产食品安全检测系统的完善造成阻碍。

水产食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分析

自然风险

无论是海洋物种还是内陆地区物种, 某些生物体内会存有毒素, 如许多人都喜欢吃的河豚, 其卵巢、肝脏、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都存在毒素, 甚至某些藻类植物也含有毒素, 这些物种体内存在的毒素会给人们带来生命危险。在食用河豚时, 如果没有处理好食材, 河豚中的毒素会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 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有些人在食用蟹类、贝类等食品后会出现腹泻、过敏等反应。这些现象是因为水产食品中存有许多寄生虫, 即便水生物死去, 寄生虫仍可存活, 在处理水产食品的过程中, 只做简单处理就食用可能会引发安全风险。

生物链引发的风险

湖南邵阳地区有大量的藻类植物, 而藻类是某些贝类、鱼类、虾类等生物的食物。这些藻类有些含有毒素, 鱼类、贝类等在食用有毒的藻类食物后, 无法将毒素排出而是在体内富集。例如, 贝类毒素是危害较大的毒素之一, 贝类毒素包括麻痹性贝类毒素 (PSP) 、腹泻性贝类毒素 (DSP) 、神经性贝类毒素 (NSP) 和健忘性贝类毒素 (ASP) 。贝类毒素危害具有突发性和广泛性、毒性大、反应时间快等特点, 由于缺乏相应的解毒剂, 给防治带来许多阻碍。因此, 人们在食用贝类时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众多的食物安全风险均源于生物链, 在食用贝类时要对食品严格处置后再食用。

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湖南邵阳地区的水产养殖已形成规模化, 养殖水产品占邵阳地区水产品产量的70%, 养殖产业呈现多样化、灵活化。但养殖中也存在多种问题, 养殖的密度过高使水产品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养殖过程中主要的安全风险是药物、添加剂等, 药品和添加剂使用后会滞留在水生物体内。例如, 对养殖的鲢鱼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时, 发现鲢鱼体内有孔雀石绿、氯霉素、喹乙醇、氟喹诺酮类等, 其中孔雀石绿、氯霉素无法通过鱼类新陈代谢排出体外, 药物会在鱼体内一直残留。此外, 水产品养殖过程中还有甲醇和多聚磷酸盐等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在食品中起到保鲜、保水分、调节p H值等作用, 添加过量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水产食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规避方式

增强检测与技术研究

湖南邵阳地区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与技术, 结合湖南邵阳本地开展水产食物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规避方式措施, 在增强检测与技术研究方面已有良好的成效。水产品安全食品检测一直是食品检查的重点, 在合理跟踪调研的同时, 还要加强水产样品在处置前等关键环节和使用设备的检测, 力争每一环节都没有引起水产食品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

完善水产食品检测体系

我国的标准水产品检测体系还需继续完善, 产品的安全质量标准还有待提高。例如, 我国的迅速检测法目前仍未有具体的标准, 许多标准在执行方面均存在弊端, 所以, 要尽快制定好相关检测流程, 包括包装、标签等的使用法规。只有建立完善的检测、监管等体系标准, 才能使水产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与规避。

结语

可能的风险 篇8

无标底招标是指业主不编制标底, 开标前根据工程特点制定评标原则, 依据投标报价的综合水平确定评标基准价, 并以此作为评判各投标报价的依据。

无标底招标首先在杭州提出, 接着在深圳、上海等地实施推广,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节省了工程投资, 减少了暗箱操作, 具有一定的反腐效果, 有利于淘汰质次价高、信誉低、管理落后的企业。

但是, 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只是初步具备了“无标底评标”的条件和基础,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建筑市场的运行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 加之我国建筑领域的法律还不够完善, 有些条文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可操作性不强。因此, 在无标底招标试行的几年里, 出现了很多问题, 给业主带来很大风险, 损害了业主的利益。

二、无标底招标可能给业主带来的风险

无标底招标具备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由于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可能给业主带来如下一些风险:

1、投标人串标、围标使得业主面临工程承包价格偏高的风险。

潜在中标人以隐蔽的方式达成合谋, 以相对高的报价中标, 未中标各方获得一定收益, 中标者获得超额利润。如, 有些专业性较强的工程, 投标单位往往是一个系统的多家企业参加。虽然都是独立法人, 但实际上由于行政体系问题彼此还存在某种关联, 这使得串标、围标具有较好的条件。实践中, 由于业主本身能力、时间限制等原因, 难以证明是否串标、围标, 被迫接受高价投标。

2、基准价的确定可能造成围标和评审结果失真的风险。

采用综合评分法和报价评分法时需要确定投标基准价, 基准价在投标有效期截止前可能会被人透露给某投标人造成围标现象, 给业主带来高价风险;此外, 在评标过程中采用双向扣分的形式给商务标打分, 如果基准价确定过低会出现高分较少、低分较多的情况, 可能产生选择低于成本价投标的投标人中标;如果基准价确定的过高, 会出现高分较多、低分较少的情况, 可能会给业主带来高价风险。

3、低于成本价投标使得业主面临今后高额工程索赔或者工程进展失败的风险。

正常情况下, 理性的建筑企业不会采取此策略, 但在实际情况中企业可能由于多种原因采取此策略以获得预期收益。从工程实践来看, 低于成本价中标常见后果是建筑产品质量低劣、业主被沉没成本拖垮, 导致公共工程形成烂尾楼, 私人项目触发恶意索赔, 最终导致竣工决算价远远超出投资预期, 这种情况将给业主带来巨大风险。

4、技术标评价的主观性风险。

技术标评价主要针对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和现场管理措施, 评标委员会根据重要程序赋以各项内容不同的分值, 合计为技术标得分。由于技术标评分无法像经济标评分一样依据基准价做到客观化, 因此技术标的评价带有主观性, 在分配一定权重的情况下, 这种带有主观性的评价很容易造成最终结果的不准确。

5、投标书技术标、商务标等权重的确定不当导致中标人不一定是最优的风险。

权重的划分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依据, 不合理的权重划分会出现低价中标、产品劣质的风险和优质中标、不合理高价的风险;而且现行权重划分考虑因素少, 不能从多个方面考核投标人的状况。

三、无标底招标风险防范对策

无标底招标虽然存在上述风险因素, 但是在招标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防范这些风险, 将风险损失提前降到较低水平。

1、串标、围标的防范与应对策略。

在招标程序上, 可以采取一些手段来防范和应对:一是取消投标报名, 发售招标文件实行不记名制度, 加快推行网上招投标;二是取消集中招标答疑、踏勘现场, 实行网上答疑制度;三是取消资格预审, 实行资格后审方法;四是简化资格审查内容, 资格后审评审委员会与评标委员会分离;五是不限制投标人数量;六是建立评标专家网上抽取、电话语音通知及封闭评标等系统;七是全面推行招标文件统一范本, 最大限度消除招标方有人与投标者共同围标。上述做法在福建、江西等地有部分得到实施, 另外在深圳等地也颁布了相关的从程序上防止串标、围标的法规, 如2005年深圳市建设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程序防范围标串标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就作出了相关规定。

此外, 可以参考政府投资项目的做法, 委托第三方制定投标最高控制价, 高于控制价的报价无效。如, 济南军区2006年的招标办法规定了招标控制价要由两个编制单位 (一编一审) 来完成, 以保证其准确和完整, 并作为最高控制价。

2、合理确定基准价。

目前, 基准价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如下一些:一是采用各投标单位报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基准价, 当最高报价明显高于次高报价或最低报价明显低于次低报价时 (偏差一般不大于5%) , 最高或最低报价不参与评标基准价的计算;二是采用去掉最高价、最低价后的各投标人报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基准价;三是各投标单位的投标价去掉一个最高价 (含相同最高价) 和一个最低价 (含相同最低价) 后的算术平均值乘折算系数后作为基准价, 折算系数在招标文件中规定并在开标后由专家随即抽取;四是事先规定一个有效标的范围, 再确定基准价;五是开标会议开始后, 在所有经复核后的有效报价中, 通过随机抽签的办法确定去掉几个高价和几个低价, 然后再确定评标基准价。

上述方法中折算系数做法的折算系数难以确定;采用去掉一个最高价和一个最低价之后求算术平均的方法仍然难以避免次低报价为无效报价和次高报价参加平均拉高整个平均值的现象;采用随机抽签决定如何确定基准价的方法随机性大, 容易出现低于成本价报价和最高或是次高报价拉高基准价的情况。

为此, 可以采取二次随机选择的策略, 即在有效投标报价内, 去掉投标价中最高报价, 在其他投标报价中随机抽取四个报价进行算术平均, 计算出基准价f1;在有效投标报价内, 去掉投标价中最低报价及次低报价, 在其他投标报价中随机抽取三个报价进行算术平均, 计算出基准价f2, 再将基准价f1与基准价f2加权平均得出综合基准价, f1加权值由业主在40%、50%、60%三值中随机抽取。这种采用二次加权平均计算报价的做法,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能够较为有效地防止出现低于成本价的报价和最高或是次高报价拉高基准价的情况。此外, 在确定基准价之后比较高于基准价的和低于基准价的报价个数是否大致相同, 如果出现差异很大的情况, 则要考虑是否还有异常高价或是异常低价。

3、关于投标价低于成本的防范与应对。

主要采取两个做法:一是确定报价下限值并合理判断异常报价;二是实行工程担保。

(1) 招标人可以通过确定合理下限价值来防止投标价低于成本价的情形出现。如, 规定最低投标价值=[A× (1-K) +Ap×K]÷2, 其中A为招标最高控制价, Ap为基准价, K为下浮系数 (可由招标人或投标人在开标前当场随机抽取确定) , 湖北荆州市即采用这种做法。另外, 还有其他方式规定下限的, 如规定招标控制价要由两个编制单位 (一编一审) 来完成, 以保证其准确和完整, 其下限是去掉管理费和利润。

下限的设置只是一个参考, 招标方还应合理判断。很多现行的关于无标底招标的文件规定当最低报价低于次低报价5%以上时认为其不是有效报价。但存在三种情况:一是低于5.1%最低报价也被看作是无效报价, 而低于4.9%时是有效报价, 该标准过于绝对;二是低于5%可能表示最低报价的投标人有能力以这个最低报价投标;三是排除最低报价后, 也有可能存在次低报价也低于成本价的情况。从招标人角度来看, 目前非常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困难。

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和应对:一是采用上述的加权二次平均思想确定基准价, 不能将最低价完全丢弃;二是资格后审应以企业资金、业绩以及正在履约合同等因素为主要考核标准;三是横向对比清单子目综合单价, 摘录出单项子目差异过大的, 并与次低价相同子目进行对比就基本可以认定该项子目是否低于成本价;四是推行澄清制度, 给予最低价投标人一次澄清的机会, 把招标人和招标委员会分析出来的超低或超高的子目进行澄清, 以防投标人超低价中标, 后期高额索赔的风险出现;五是延长评标时间, 以增加评标的客观程度。

(2) 实行工程担保, 使承包商对工程人为风险后果有一个理性预期。认识到规避工程违约风险的最好办法是严格履约, 因此工程担保对业主实现了真正的人为风险转移, 正是这种风险转移使风险的产生得到了遏制, 减少了违约风险发生的概率, 减少了因为低于成本价中标后工程进展失败的风险概率。工程担保形式主要有投标保函、履约保函和付款保函三种。业主和承包商的工程担保可以由公开上市的银行、保险公司承担, 这样可减少资产风险, 提高工程担保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4、降低技术标评审的主观性。

招标人对技术标评分进行修正, 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对技术标的评审应先规定一个评审委员会公认的值作为标准, 如总分为100分的话, 若规定这个作为标准的值为80分, 则低于这个值的技术标 (除去专家一致认为不合适的技术标) 均按照80分计算, 这样可尽量避免评价商务标时受到技术标的影响, 出现投标人因为技术标分数不高但商务标得分很高却没有机会中标的情况和商务标得分相近但技术标得分差距过大而失去中标机会的情况。

5、合理分配技术标、商务标等权重。

采用综合评分法时, 目前常见的做法是根据工程类型来分配权重。如沈阳市的做法是:特大及一类工程技术标的权重为50%, 商务标的权重为30%, 项目班子配备权重为20%;二类工程技术标的权重为30%, 商务标的权重为50%, 项目班子配备权重为20%;三类及四类工程商务标的权重为80%, 项目班子配备权重为20%。参考这种按照工程类别划分的方式, 设置三个权重, 即技术标、商务标、项目班子配备权重。因为信誉状况在资格后审中考虑, 并且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对投标人考虑多个因素, 综合评估, 并且技术标和商务标仍然是占主要部分, 这样可以加强投标人之间的竞争, 有利于业主择优选择。

参考文献

[1]裴睿智.“无标底评标”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改革与战略, 2005.8.

[2]戴佳利, 傅鸿源.无标底招标下保护业主利益的一些措施[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7.2.

[3]吴福良, 仲伟周.工程担保机制的理论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1.

可能的风险 篇9

鉴于组合投资理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面对这样极为复杂的系统, 除了证券收益和风险的自身不确定性外, 对该系统的描述也往往不确定。证券组合投资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在不确定性的系统中分析不确定性的收益及风险, 研究建立满足不同类型的投资需求和不同投资环境约束的模型, 以及如何获得模型的有效边界。这种不确定性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事件发生与否以及发生的概率有多大的不确定性, 即所谓的随机性;另一种是事件所处的系统状态自身的复杂性, 及投资者思维判断的主观性所导致的边界不明确的不确定性, 即所谓的模糊性。从信息观点看, 随机性只涉及到信息的量, 而模糊性则关系到信息的含义, 可以说模糊性是一种比随机性更为深刻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的存在在现实中也比随机性的存在更为广泛, 尤其是在主观认识领域, 模糊性的作用远比随机性的作用更为重要。因此, 对证券市场中的不确定性进行研究, 在模糊环境下研究组合投资问题, 将模糊信息考虑到组合投资决策模型的构建之中, 建立基于模糊信息处理的组合投资模型, 从理论上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的定义及性质

(一) 加权可能性均值及性质

定义1:设为模糊变量, 的α (α∈ (0, 1) ) 截集为Aα=[Aα-, Aα+], 则模糊变量的基于截集的加权可能性均值为:

其中E (Aα-) 表示模糊变量珘A的截集左端点的均值, E (Aα+) 分别表示模糊变量珘A的截集右端点的均值, 权重参数λ∈[0, 1]为决策者的乐观程度系数。λ值越大, 加权可能性均值越偏向于模糊变量珘A的α截集的右端点。此时加权可能性均值越大, 说明决策者越乐观;λ值越小, 投资者的风险态度越悲观。

当模糊变量为三角型模糊变量时, 设其取值分别为, i=1, 2, …, n, 其中pi, qi分别为三角型模糊变量的左、右宽度, 由定义1可知珘A的加权可能性均值为:

其中为实数平均值。

定理1:设两个模糊变量的α截集分别为Aα=[Aα-, Aα+]和Bα=[Bα-, Bα+], k为非负实数, 则:

(二) 加权可能性方差与协方差的定义及性质

定义2:设为模糊变量, 的α截集为Aα=[Aα-, Aα+], 则模糊变量的基于截集的加权可能性方差为:

其中Var (Aα-) 为模糊变量珘A的截集左端点的方差, Var (Aα+) 为模糊变量珘A的截集右端点的方差, 加权可能性方差定义为模糊变量的每个截集的左端点方差Var (Aα-) 和右端点方差Var (Aα+) 的加权平均值。权重λ∈[0, 1]的值越大, 加权可能性方差越接近于截集右端点的方差;λ值越小, 加权可能性方差越接近于截集左端点的方差。

定义3:设为模糊变量, 的α截集分别为Aα=[Aα-, Aα+]和Bα=[Bα-, Bα+], 则模糊变量的基于截集的加权可能性协方差为:

其中Cov (Aα-, Bα-) 为模糊变量珘A, 珘B截集的左端点的协方差, Cov (Aα+, Bα+) Var (Aα+) 为模糊变量珘A, 珘B截集的右端点的协方差。权重λ∈[0, 1]值越大, 加权可能性协方差越接近于截集右端点的协方差;λ值越小, 加权可能性方差越接近于截集左端点的协方差。

定理2:设两个模糊变量的α截集分别为Aα=[Aα-, Aα+]和Bα=[Bα-, Bα+], k为非负实数, 则:

推论1:设为模糊变量, m, n为非负实数, 则:

三角型模糊变量的加权可能性方差为:

二、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的组合投资模型

(一) 模型构建

假设市场上有n种风险资产可以进行组合投资, 设风险资产i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为 (i=1, 2, …, n) , xi (0≤xi≤1) 为投资者投资于证券i的比例, 于是该证券组合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也是一个模糊数, 若模糊收益率的α∈[0, 1]) 截集为, 根据加权可能性均值的定义, 可知组合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均值为:

其中权重参数λ的取值反映了投资者对组合资产的未来收益的乐观程度, 组合资产的模糊收益率的加权可能性方差为:

其中, 权重参数λ的取值反映了投资者对组合投资的未来风险的乐观程度。若用证券组合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可能性均值和加权可能性方差, 分别作为证券投资未来收益和风险的度量, 则在预先给定收益率的下限为μ (μ>0) 的条件下, 选择投资组合使其总风险最小的组合投资模型可表示为:

(二) 实证分析

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中上市的8种股票进行组合投资, 具体名称和代码见表1, 样本数据选取上述8种股票从2007年1月到2010年3月, 共39个月的月收益率数据的均值作为每种股票的预期收益率。由于股票的价格在同一天中也是波动变化的, 本文采用三角型模糊数来表示股票的月收益率, 设第i种股票第t个月的最高价格为Git, 最低价格为Dit, 第一个交易日的开盘价格为Kit, 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为Sit, 则第i种股票第t个月的月收益率可用三角型模糊数来表示, 其中, 则显然有nit≤rit≤mit。这样得到的每月的收益率都反映了该月收益率的波动情况, 于是第i种股票的模糊预期收益率可用三角型模糊数表示:

其中T为样本数据的时期数, 根据样本数据求得上述8种股票的模糊收益率的中心值及左、右宽度的均值数据见表1。

假设某投资者对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均持中立的态度, 取风险乐观系数为λ=0.5, 此时8种证券的加权可能性均值和加权可能性方差数据分别见表2和表3。将表2和表3中的数据代入到模型 (7) , 可得不同预期收益率下限的不同投资比例与风险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随着预期收益率下限的增大, 模型的风险值随之增大。投资者根据不同的收益率的下限选择不同的投资比例, 同时承担相应的风险。

三、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

(一) 模型构建

假设投资者将其持有资金按x0 (x0≥0) 的比例存入银行, 视利息收益为无风险收益, 其收益率为r0, 风险值为0;将其余的资金投资于n种风险资产, 第i种风险资产的模糊收益率为 (i=1, 2, …, n) , 投资比例为xi (xi≥0) , 则存在无风险资产条件下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可表示为:

(二) 实证分析

若投资者除了将全部的持有的资金投资于8种股票外, 还将其部分资金存入银行, 即投资于无风险资产, 当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25%, 将其折合为月收益平均利率后为0.1856%, 将表2、表3中的数据和月存款收益率代入模型 (9) 中, 可得不同预期收益率下限的不同投资比例与风险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当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小于银行存款月利率0.1856%时, 投资者会将其全部资产存入银行, 此时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当预期收益率下限在0.25%到2%之间时, 投资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 将其持有资金投资于股票3、股票5和股票7, 随着预期收益率的提高, 三种股票的投资比例相应增加, 银行存款的比例相应下降;当预期收益率下限为2%时, 银行存款的比例下降到54.37%, 股票3的投资比例增加到14.74%, 股票5的投资比例增加到22.59%, 股票7的投资比例增加到8.29%, 在此过程中投资者所需承担的风险值也由0.0722增加到57.2324;当预期收益率下限在2.5%到4%之间时, 股票3、股票5和股票7的投资比例继续增加, 银行存款的投资比例继续下降, 由48.09%下降到4.08%, 股票5的投资比例由25.71%上升到47.5%, 风险值也由74.0908上升到252.9464;当预期收益率下限为4.2686%时, 此时银行存款的投资比例为0, 全部资金投资于股票4, 此时模型的风险达到最大值357.2106。

四、存在投资比例限制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组合投资模型

(一) 模型构建

在证券交易市场中, 证券的交易数量往往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也可能基于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 常常对于资金的分配有一定的最高投资比例和最低投资比例的主观限制。为满足上述要求, 本文建立存在投资限制条件下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投资模型如下:

其中, li和hi分别为投资者对第i种资产的最低投资比例和最高投资比例限制。

(二) 实证分析

若投资者为避免风险将其资金存入银行的比例限制在10%-30%之间, 为保证投资的分散性将每种股票的投资比例也做适当的限制, 设投资比例的上、下界限制向量分别为:

将表2和表3中数据代入模型 (10) , 可得到不同预期收益率下限的投资比例和风险见表6。从表6中可以看出当预期收益率下限小于1.669%时, 投资者将其全部资金的30%投资于无风险资产, 1%投资于风险资产1, 将1.67%投资于风险资产2, 1%投资于风险资产3, 21.3%投资于风险资产4, 4.52%投资于风险资产5, 13.1%投资于风险资产6, 1%投资于风险资产7, 26.41%投资于风险资产8, 在8种风险资产中投资比例最大的是资产8, 风险资产1、3、7只达到预先给的投资比例下限, 此时投资者所有承担的风险为87.3144。在本例中投资者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收益率为3.6561%, 此时承担的风险值为225.6776。虽然在投资者对风险的乐观程度为中性的时候, 即λ=0.5时, 8种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加权可能性均值中有两种资产:资产3的收益率的加权可能性均值为4.2686%, 资产5的收益率的加权可能性均值为4.117%, 大于模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收益率水平。但是, 由于受到的投资比例的限制, 无法达到更高的收益水平;同时, 投资者所有承担的最高风险值225.6776, 也要小于没有投资比例限制的最高风险值357.2016。

五、模型的比较分析

本文构建的模型 (9) 在模型 (7) 的基础上增加了无风险资产, 由于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相对较低, 在预期收益率下限较小的时候, 投资者可以获得无风险的收益。随着投资者预期收益率的提高, 投资于无风险资产的比例在逐渐地下降, 但是当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的下限很大的时候, 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为0。模型 (10) 在模型 (9) 的基础上增加了投资比例的限制。在为了保证投资的分散性, 事先对每种资产的投资比例做了最高和最低的投资比例限制, 虽然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所能达到的预期收益率水平降低了, 但是其承担的风险的最大值也变小了。

三种模型的风险收益关系图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三种模型中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值都是随着预期收益率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模型中, 尽管预期收益率下限很低, 小于2.25%, 这时投资者仍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其值为176.4268;同样对于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模型, 对应于同一个预期收益率下限水平2.25%, 投资者所需承担的风险值仅为74.0908。因为此时投资者将其全部资产的48.09%存入银行, 这部分投资无需承担任何风险, 只有其投资于股票3的14.74%、投资于股票5的22.59%和投资于股票7的8.29%是需要承担风险的。但是, 当预期收益率下限大于4.25%时, 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中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下降为0, 也就是说决策者将全部资产投资于风险资产。此时两种模型的预期值相同时, 风险值也相同, 两个模型的风险-收益关系图像重合。

存在投资比例限制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风险收益关系图像, 位于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和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风险收益关系图之间, 这说明对应于同一个预期收益率下限的值, 存在投资比例限制的模型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风险值, 介于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和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风险值中间。例如当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为2.75%时, 存在投资比例限制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风险值为120.4906, 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风险值为114.3266, 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风险值为182.4404。这是因为在存在投资比例限制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中有30%的资金投资于无风险资产, 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中35.51%的资金投资于无风险资产, 而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将全部资金投资于风险资产, 故其风险值最大。但是, 由于受到投资比例的限制, 存在投资比例限制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最大收益无法达到另外两个模型同样的4.2686%, 其所能到达的最大值为3.6561%。因此, 在图1中存在投资比例限制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收益-风险曲线要比另外两条曲线短。

六、结论

本文通过在基于加权均值-方差的组合投资模型中加入无风险资产和投资比例限制的条件, 使得模型更加完善、应用过程中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在预期收益率较低的情况下, 研究表明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模型比没有无风险资产的模型具有更小的风险。但是, 当预期收益率下限大于4.25%时, 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中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下降为0, 此时两种模型的预期值相同时, 风险值也相同。在同一个预期收益率下限的情况下, 存在投资比例限制的模型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风险值, 介于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和存在无风险资产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的风险值中间。但是, 由于受到投资比例的限制, 存在投资比例限制的加权可能性均值-方差模型最大预期收益的最大值比另外两个模型的最小。

参考文献

[1]Tanaka H., Guo P.&Túrksen I.B.Portfolio selection based on fuzzy probabilities and possibility distributions[J].Fuzzy Sets and Systems, 2000, 111:387-397.

[2]Carlsson C., Fuller R., Mailender P.Possibilistic Approach to Selecting Portfolios with Highest Utility Score[J].Fuzzy Sets and Systems, 2002, 131:13-21.

[3]张卫国.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模型、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4]陈炜, 张润彤, 杨玲.存在融资条件下证券组合选择的一种模糊决策方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7 (3) :67-70.

[5]洪雁, 邵全, 吴祈宗.模糊机会约束规划下的投资组合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5 (9) :112-118.

[6]许若宁, 翟晓燕.风险投资决策的模糊分析模型[J].模糊系统与数学, 2008 (1) :120-126.

[7]姚邵文.模糊环境下的投资组合模型[J].统计与决策, 2009 (8) :149-150.

[8]付云鹏, 马树才.一种新的基于可能性均值的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J].统计与决策, 2011 (3) :164-166.

可能的风险 篇10

利率波动对寿险经营具有很大影响。人寿保险的特点是在保费收取和保额给付之间的时间间隔很长, 一般都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 在此期间, 利率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而寿险的费率由死亡率、利息率和费用率构成, 利率是计算寿险纯费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死亡率是按照国家指定的生命表设定的, 一般比较稳定;费用率可因内部管理的加强而得到控制;只有利率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如果在长时间内频繁波动、变化大, 将使寿险公司的利差率随之波动, 甚至形成利差损。其次, 保险基金的价值也会因其运用而随利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一般而言, 市场利率升高, 保险基金增值就越多;市场利率下降, 保险基金增值就越少。因此, 利率波动对寿险经营影响重大。

我国寿险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受到过利率风险的冲击。在过去, 中国寿险公司的资金主要存放于银行, 而且适用的是普通银行利率, 因此中国寿险业的利率风险主要来自于银行利率的波动。自1985年后, 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 银行利率不断攀升, 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相对较低, 由于储蓄的替代效应, 寿险的发展速度明显开始滑坡。在这种情况下, 寿险公司不得不提高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但由于寿险公司大量的资产限于投资政策不得不存放于银行, 随着近年来银行利率的不断下调, 利差倒挂就成了寿险业的心腹大患。如何减轻各寿险公司利差损的沉重包袱, 至今仍是困扰中国寿险业的难题。

随着金融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存款利率必将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会通过影响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而影响产品的设计、开发、销售, 向中资寿险公司提出了新的课题。所以,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 对中国寿险业的利率风险的来源、现状及其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对于中国寿险业有效防范利率风险, 保证寿险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寿险业利率风险的来源

寿险业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

1.寿险产品的定价机制

保险精算原则是保证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任意时点上, 保险公司的所有收入与其所有支出的“期望值”相等。其中贴现过程中所使用的贴现率叫做预定利率。可见, 预定利率是决定保单价格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预定利率是寿险公司在签单时对一次收取或分次收取的保费负有的保障的最低收益率。如果其它因素不变, 预定利率越高, 保费越低, 保险成本越高;反之, 预定利率越低, 保费越高, 保险成本越低。

可见, 保险费率是随预定利率而定的, 而预定利率大小是由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决定的, 同时投资收益率又是随市场利率而定的, 并与投资的范围及投资结构有关。由于长期寿险产品的保险期限太长, 要对未来这么长时间内资金运用收益进行准确预测几乎不可能, 一旦利率发生较大波动时, 则固定预定利率保单的预定利率的“不恰当”可能给寿险公司带来利率风险。有的分红保单和万能保单等投资类保险产品中规定有最低保证利率, 如果最低保证利率设定过高, 也会存在利率风险。

2.资产负债利率敏感性的不匹配

利率敏感性可用久期来度量, 久期越长, 利率敏感性越高。利率敏感性不匹配存在两种情况:

资产的久期超过负债的久期。此时寿险公司面临利率上升的风险, 因为利率上升导致资产价格的下降程度大于负债价格的下降程度;

资产的久期短于负债的久期。此时寿险公司面临利率下降的风险, 因为利率下降导致资产价格的上涨程度小于负债价格的上涨程度。

后者是一般情况, 尤其在利率水平下降的阶段, 寿险公司更是面临利率风险。

此外, 利率也会通过保单嵌入选择权 (如保单质押贷款条款) 及寿险产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寿险公司的利润。

下面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分析利差损的形成机制。假设某寿险公司设计了一份生存保险保单, 设定被保险人若在65岁前死亡, 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 倘若其生存至65岁, 则按照其投保年龄的不同给付约定金额的生存保险金。为了简化计算, 此款保单不考虑任何费用问题, 保费为投保时一次性交付, 趸缴保费等于趸缴纯保费, 为100元。

设保额为S, 期限为n (n=65-x) 年的生存保险的精算现值E (Z) 的符号为nEx, Vn为折现因子, 在连续复利下, Vn=e-m, r为预定利率65-xPx为现年X岁的人活到65岁的概率。可以用以下简化的精算现值公式:

undefined

投保人一次性缴纳的保费相当于精算现值, 即nEx=100, 若投保人年龄为0岁, 则65P0=0.8182, 设预定利率为2.5%, 则V65=e-0.025×65则undefined依此类推, 得到此款生存保险在不同的预定利率条件下支付的保险金额。

经过测算, 可发现在预定利率为2.5%和10%的情况下, 保险金额分别为620.68和81293.28, 后者是前者的130倍!倘若保险人的预定利率为10%, 而投资收益率仅为2.5%, 那么在保险期满给付时, 保险公司就会出现巨大的缺口, 这就是寿险行业所面对的利差风险的直观体现。

三、利率风险管理的VaR方法

目前, 寿险行业比较流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是免疫 (Immunization) 和资产负债管理 (ALM) 。这两种技术的原理都是通过匹配资产和负债的现金流使得整个资产负债组合能在保证最低收益的基础上实现利率风险的最小化。关于这两种技术的细节可查阅本文的参考文献, 下面着重介绍Va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1.VaR的含义

所谓ValueAtRisk, 按字面解释, 就是“处于风险中的价值”。VaR这一缩写代表两种含义, 一是VaR数值, 一是VaR方法。资产 (或资产组合) 的VaR数值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 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 给定的资产或资产组合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值。而作为一种测定方法, VaR方法就是使用合理的金融理论和数理统计理论, 定量地对给定的资产 (组合) 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做出全面的度量, 度量的尺度就是VaR值。

2.VaR值的计算方法

VaR的计算通常采用三种方法:delta-normal方法或叫做方差-协方差方法, 历史模拟法及蒙特卡洛模拟法。下面结合寿险业的实际着重介绍delta-normal方法。

Delta-normal方法假设市场变量是服从正态分布, 只关注市场变量对资产 (或资产组合) 的线性影响。下面举上文中使用过的例子说明这种方法。

在上文中使用了一个计算生存保险精算现值的简单公式:

undefined

其中nEx表示保单的精算现值, S表示保险金额, Px表示生存概率。设利率服从均值为0, 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 期初设定的预定利率为r0, 保险金额为常数S0, 则该保单的期初精算现值为:nEundefined=S0×Px×e-r0n。在短期 (如两个月) , 生存概率Px可视为常数, 那么该保单的精算现值就只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若短期内利率下降, 保单的精算现值将高于其期初值, 这是因为利率下降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会少于其预期, 从而保险公司必须增收保费以满足未来支付保险金的需要。因此可以用保单精算现值来衡量保险公司的利率风险头寸。

在③式中对利率r求导, 得:

undefined

则精算现值的VaR可表示为:

undefined

其中α1-c是在标准正态分布下概率1-c的分位数。

以上计算中只考虑了利率对精算现值的线性影响, 而没有考虑利率的凸性, 即非线性的影响。考虑了利率的凸性以后⑤式变为:

undefined

这时精算现值的VaR表示为:

undefined

四、结论

本文在寿险业利率管理的背景下简要介绍了VaR技术的原理及计算方法。相对于其他风险管理方法, VaR技术有许多优点。比如, VaR用一个具体的数值来描述风险, 简单易懂;其次, VaR技术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它适用于绝大部分在市场上交易的金融产品。然而, VaR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困难。比如, 我国目前还缺乏市场化的利率体系, 所谓利率风险实际上表现为宏观经济风险或货币政策风险, 这使得难以预测利率的波动;其次, 实际操作中, 通常是在RiskMetrics的框架下通过现金流匹配 (cash-flowmapping) 来计算投资组合的VaR。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货币市场和国债市场, RiskMetrics的数据库中还不包括我国的相关数据, 这是我国从业人员遇到的另一个实际问题。

摘要:寿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受到了利率风险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管理利率风险已是我国寿险业的一项紧迫任务。VaR技术作为一种流行的风险管理技术能否用于管理寿险业的利率风险呢?本文研究发现尽管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困难, VaR技术在理论层面上是可以用来管理寿险业的利率风险的。

关键词:寿险,利率风险,VaR技术

参考文献

[1]朱卫星.论寿险利差损的影响及化解[J].保险研究, 2002, (12) .

[2]蔡黎.我国寿险行业利差风险分析.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07, (4) .

可能的风险 篇11

未来,武汉更多消费者可以像买洋奶粉、洋化妆品一样,通过平行进口的方式“海淘”,购买到更便宜、更有个性的进口车。

海淘车型可以更个性

在位于武汉汽车公园的开利星空武汉展厅,销售人员正在为客户推荐一款售价约为50万元的道奇公羊皮卡汽车(如图)。“这属于美规车,以前在国内常规汽车卖场很难看得到,有些喜欢这车的朋友专门跑到天津港去买。”前来看车的聂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个越野迷,非常喜欢像福特猛禽、丰田途坦这样“霸气外露”的车型,但由于这类车没有通过4S店引入中国市场,他一直没有机会购买。

记者看到,除了道奇公羊这样国内不常见的汽车,展厅内也有如宝马X5、丰田霸道、路虎揽胜等国内4S店在售的车型。

“我们主要销售的是美规车、欧规车、中东版车,都是通过天津港正常手续进口到国内的。”该店副总经理杨军介绍,目前该公司在长沙、重庆等7个城市均设有大型展厅,年销量万余台。

平行进口车,是指未经品牌厂商授权,由经销商从海外市场购入并以进口车贸易的形式引进中国市场销售的汽车,与传统进口汽车相比,进口流程不走汽车整车厂商渠道,销售也不在受品牌厂商控制的4S店中进行。

所以,一些不在4S店系统内销售的汽车产品,消费者可以通过这种渠道购买。此外,这种车受追捧还有一个原因是,上市时间通常比中规车可以提前半年。

“开出去很吸引眼球。”市民任先生所驾驶的就是一台福特猛禽汽車,他于一年前花了60万元通过平行进口渠道购买,如今街面上仍鲜遇“同类”。

价格普遍比4S店低15%

相对于个性需求,更多消费者看重平行进口车的优势还是价格相对便宜。

徐东欣亚豪车汇总经理刘策介绍,该公司主要经营如路虎揽胜、保时捷卡宴等豪华品牌美规进口车,而与传统产品相比,其价格优势非常明显,基本上同款产品都会便宜15%左右。

杨军也验证了这一说法,他分析说,平行进口汽车比较便宜的主要原因,是打破了渠道垄断。一般而言,“中规车”在进口时,要经过总经销商、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再到4S店的层层环节。平行进口车的销售渠道则压缩了很多中间环节,所以比较便宜。

“平行进口的放开,将冲击现有价格体系,抑制进口车的高价格。”杨军分析说,根据他的经验,市场上的平行进口的产品多起来以后,4S店随后也会跟进打折。

“说平行进口车肯定便宜15%-20%,也有些偏颇。”武汉某进口车经销商告诉记者,这一说法没有考虑4S店部分车型也有优惠,但不可否认的是,若平行进口大规模普及,4S店的进货渠道也将更广泛,未来受车企掣肘更少。

消费提醒

上牌要小幅改装

售后可能有风险

今年8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已经为平行进口汽车打开政策之门,但很多人还担心平行进口汽车能否上牌。

“不管是美规车、中东版进口车,都必须达到国家安全标准,符合标准的均可办理上牌。”湖北省公安交通管理局车管处副处长高乔介绍说,在办理进口汽车注册登记前,必须通过《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等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检测,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得办理注册登记。一般来说,如美规车在雾灯、里程表上可能会与标准有出入,就需要有专业改装资质的企业进行改装,拿到合格证明后才能顺利上牌。

记者了解到,目前多数平行进口车的经销商已经将改装做到销售之前,消费者无需担心。为确保万无一失,消费者最好选择提供包牌销售的经销商。

可能的风险 篇12

关键词:苏中市区,现代化建设,人口承载力,可能─满意度方法,风险管理

一、引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金三林在2013年的《经济要参》中指出,城镇化的本质就是农业人口向城镇非农产业的转移和集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目前的2.6亿、每年新增几百万的农业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中心任务。从国情出发,我国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应以省内落户定居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区分不同城市、不同群体、不同公共服务项目,有序推进。但是对于一个拥有有限城市建设用地的城市来说,人口的容量是优先考虑的因素。因此,考查一个地区的人口承载力对于农业转移人口的政策实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以实现现代化目标为基准,选定一些指标作为衡量一个地区人口承载力的依据。据《江苏省小康、现代化修订版指标体系》的规定,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以及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等都是江苏省现代化指标的子集。不过由于苏中市区的现实情况,不可能在2020年达到现代化要求,所以对于有些指标,只是根据该地区的具体情况设定达到的目标值。

在测算城市人口承载力时,可采用土地资源承载力法、生态足迹法和能值分析法等,但是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封闭性较强的区域,不适合苏中市区的人口分析。另外,有的学者采用的分析方法所需要的数据较多,对于某些数据缺乏的区域,这类方法的可靠性不足。而可能—满意度法是根据系统目标实现的可能度和满意度分别建立可能度函数与满意度函数,利用一定的并合技术综合成可能—满意度,这个可能—满意度便可以作为相对于设计目标而言的系统最优状态的确定依据。

国内不少研究人员都在考虑用可能—满意度法分析人口承载力问题。卫云龙等(2013)在他们的论文《基于可能—满意度的合肥市人口承载力研究》中,从城市供水、公共交通及城市医疗等角度运用可能—满意度方法测算了合肥市人口承载力。

张子珩、濮励杰、康国定和雷敏(2009)在其论文《基于可能—满意度法的城市人口承载力研究——以乌海市为例》中,选用了可能—满意度方法,从经济、就业、大气质量、水资源、水质量、生活拥挤度等方面对乌海市人口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可见,可能—满意度方法是比较成熟的人口承载力的测算方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童玉芬(2011)在其论文《基于可能—满意度方法的城市人口承载力研究——以北京为例》中,采用自然资源、城市基础设施、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社会生态环境等层面的指标,运用可能—满意度方法研究了北京市的人口承载力。

本文选择可能—满意度方法测算人口承载力,其选定的指标主要涉及经济、能源、土地、交通设施、人口素质保障和环境等6个因素。其中,人口主要采用苏中所辖各地级市市区的常住人口数据。为了计算苏中市区的人口承载力,本文分别计算南通市区、扬州市区和泰州市区的人口承载力,然后汇总得到苏中市区的总人口承载力。

二、基于可能─满意度模型的苏中市区现代化建设的人口承载力分析及风险管理

(一)苏中市区人口承载力的现状

苏中市区包括南通市区、扬州市区和泰州市区,其人口现状如图1所示(数据来自江苏省统计年鉴):

从图1可以看出,苏中市区在“十二五”的前3年,常住人口数量从559.05万人增加到636.26万人,年均增长6.68%,主要是将姜堰市并入泰州市区导致的常住人口增加,而扬州市区和南通市区变化都低于1%。这间接说明苏中市区在“十二五”这3年的人口吸引力并没有增加。

图2为2013年苏中市区的常住人口分布图。从图2可以看出,扬州市区常住人口所占比例为37.98%,南通市区常住人口占比与扬州市区相近,仅比其低1%,泰州市区在把所属县级市姜堰并入后,达到了25.41%。苏中地区所辖的三个地级市区人口分布逐渐趋同。

(二)影响苏中市区人口承载力的因素及满意度赋值

根据南通、扬州和泰州市区的经济总量、水资源、生活用电量、城市建设面积、公园绿化面积、城市道路面积、生活垃圾清运量、卫生机构床位数和执业(助理)医师数量等影响市区人口承载力的历史数据、增速情况、各市区的经济状况以及人均指标的现实状况和现代化要求,对各相关指标的可能—满意度赋值,如表1所示,数据来自江苏省统计年鉴。

相对来看,从人口健康保障、道路建设、生活用水量及公园绿化来说,南通市区在苏中地区是最好的,而扬州市区和泰州市区的数据时有交叉。就经济来看,扬州市区是最好的。就人均城市建设面积来看,扬州市区是最小的,泰州市区是最大的,都超过了国家规定的100平米。

(三)苏南市区可能—满意度的单因素人口承载力分析及风险管理

根据文献资料,可能—满意度的界定见公式(1)和(2)。

1. 可能度和满意度。

如果一个事物肯定能够做到,其“可能度”为最高,可以给予定量描述,记为p,并定为p(≤rA)=1;如果一个事物肯定做不到,则p(≥rB)=0。0~1之间的某个实数就可以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可能程度,即p∈[0,1]。0~1之间的可能度用线性内插。同理,对某一事物的满意程度用q表示,有完全满意度q(≤sA)=1和完全不满意度q(≥sB)=0,分别记为1和0。其构成的三折线关系式为:

2. 可能—满意度。

假设r=a×s,r,s,a∈R(实数集),则可得p(r)和q(s)为三折线时的弱合并公式解为:

将苏中市区所辖各个城市市区的相关指标代入可能—满意度公式(2),可得如表2所示的南通市区、扬州市区和泰州市区乃至整个苏中市区在不同可能—满意度下的人口承载力。

由表2可知,在不同的可能—满意度条件下,不同的经济、资源、人口健康素质保障及环境等指标因子对苏中所辖各个城市市区的人口承载力影响是不同的。如在可能—满意度为0.6时,GDP、水资源、生活用电量、城市建设面积、公园绿地面积、城市道路面积、生活垃圾清运量、卫生机构床位数和执业(助理)医师数量这几个指标分别对南通市区常住人口产生影响的人口承载力是281.92万人、310.34万人、274.56万人、316.92万人、299.78万人、323.49万人、280万人、319.1万人和305.71万人。以此类推,这9个指标分别对苏中市区常住人口产生影响的人口承载力是766.31万人、811.83万人、759.7万人、794.37万人、757万人、808.72万人、734.98万人、827万人和787.18万人。

单位:万人

图3、图4、图5分别为南通市区、扬州市区、泰州市区可能—满意度与人口承载关系。根据表2和图3显示出来的现代化指标数据和结果,对于南通市区来说,生活用电量是第一限制要素,第二限制要素是GDP和生活垃圾清运量,第三限制要素是公园绿化面积、水资源和执业(助理)医师数量,第四限制要素是城市建设面积和水资源,最后是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城市道路面积。不过有些数据之间有交叉,如城市建设面积和水资源等。

对于扬州市区来说(见表2和图4),城市建设面积、城市道路面积和生活垃圾清运量为第一限制要素,GDP、水资源、生活用电量、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及公园绿化面积几乎同为第二限制要素,卫生机构床位数为第三限制要素。不过有些要素之间有交叉。

对于泰州市区来说(见表2和图5),公园绿化面积和生活垃圾清运量为第一限制要素,GDP、生活用电需求量以及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为第二限制要素,水资源和卫生机构床位数为第三限制要素,城市道路面积和城市建设面积为第四限制要素,不过和南通市区以及扬州市区一样,各个要素之间有交叉。

总之,如表2和三个市区的可能—满意度人口承载力关系(图3、图4、图5)所示,南通市区的人均道路面积、卫生机构床位数和执业(助理)医师数量高于苏南的平均值,在江苏省已经比较领先,所以对于交通设施来说,下一步要做的只是优化道路建设。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投入,开源节流,将人、财、物投到必要的领域;而人口健康素质保障指标已经达到了现代化的要求,扬州市区和泰州市区的卫生机构床位数以及执业(助理)医师数量虽然低于南通市区,但是最低的泰州市区也已经达到了江苏省现代化目标的要求,所以南通市区在“十三五”期间,应该整合卫生机构床位数,提高其使用效率,而扬州市区和泰州市区还可以在整合的基础上适度增加;苏中市区所辖各城市市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加大对老龄化领域的投入,尤其是加强对国家提出的医养融合的建设,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及个人投入相结合的形式,借助各类护养技能培训,提高注册护师的比率,改善家庭养老的日常护理水平,这样既可降低养老成本,又可增强老人的归属感,提高老人的舒适度。

虽然扬州市区相对南通和泰州市区其人均GDP较高,但是苏中市区的人均GDP和人均生活垃圾清运量距离现代化目标的要求差距比较大。所以需要结合各个区域的经济资源环境状况以及人才现状,调动各个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创新和科研积极性,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现实情况的经济改进之路。相应地,在生活水平提高和技术改进的基础上,人均生活垃圾清运量也会增加。人均城乡居民用电量、绿化面积和人均生活用水量虽然没有达到江苏地区现代化目标要求,但是南通市区甚至苏中整个市区的水资源都比较丰富,所以只要苏中市区的经济及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了现代化目标,那么相应地水资源供给就会按需达到。

另外,泰州市区的人均城市建设面积已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100平米,而扬州市区的人均城建面积很低,在2012年仅为52.6平米,所以泰州市区尽量慎重对待新批城建面积,避免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建设面积,提高闲置房产及低效用地的使用率;扬州市区应在整合现有城建土地资源避免浪费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城市建设;南通市区则应在调研整合城建设施的基础上,按照相应比例进行开发。

各个市区数据的加总如图6所示。由表2和图6可知,对于苏中市区来说,水资源和城市道路面积曾经在可能—满意度为0.1和0.2之间以及0.8和0.9之间交叉过2次,城市建设面积与水资源在可能—满意度为0.3和0.4之间交叉,GDP和公园绿地面积在可能—满意度为0.7和0.8之间交叉,公园绿化面积和生活用电量在可能—满意度为0.6和0.7之间交叉。这说明选中的苏中市区的各个因素对于人口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在某个点会达到平衡,这种平衡对于苏中市区的人口测算以及苏中市区总的城市建设战略决策有一定的帮助。

(四)苏中市区可能—满意度的多因素人口承载力分析及风险管理

采用如表3所示的三种方案计算多指标因子影响下的苏中市区可能—满意度人口承载力。

第一种方案就是在各个指标因子同时满足的条件下,苏中市区及所辖各个城市市区在不同可能—满意度条件下的人口承载力。如在可能—满意度为0.6的条件下,南通市区的人口承载力是274.56万人;扬州市区的人口承载力为271.6万人;泰州市区的人口承载力为178.88万人。所以苏中市区的人口承载力为725.03万人。

第二种方案是在各个指标因子同权重的条件下,苏中市区在不同可能—满意度条件下的人口承载力。如在可能—满意度为0.6的条件下,南通市区、扬州市区及泰州市区的人口承载力分别是301.31万人、285.21万人和196.49万人。所以苏中市区的人口承载力为783.01万人。

第三种方案就是经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在人口承载力方面的权重,并确定特征值。由于南通、扬州和泰州市区拥有资源的情况不同,所以权重也就有所不同,特征值也会不同。经过对单因素数据的分析,在根据每个市区具体情况确定指标间的矩阵元素标识后,得到的3个市区的矩阵特征值分别为:λ=9.373、λ=9.118、λ=9.479。

各指标人口承载力数据在相同可能—满意度下的矩阵与在人口承载力中所占权重的乘积,就是不同可能—满意度情况下的人口承载力。如在可能—满意度为0.6的条件下,南通市区、扬州市区和泰州市区的人口承载力分别为291.68万人、280.59万人和192.16万人,因此,苏中市区的人口承载力为764.43万人。

综合以上分析,在可能—满意度为0.6的情况下,南通市区、扬州市区和泰州市区的人口承载力的范围分别为274.56万~301.31万人、271.6万~285.21万人和178.88万~196.49万人。总计得到苏中市区的人口承载力在725.03万~783.01万人之间。

根据这些数据,结合苏中市区人口的素质以及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需要测算资源和人口的协调度以及饱和度,通过经济的转型升级及生态产业的投入,增加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

三、结论

由于各地区的限制要素不同,因此,各市区对于人口承载力风险的控制要基于各城市市区的状况来确定。对于南通市区来说,应该改善生活用电量问题。而对于三个市区来说,都需要通过各种激发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提升经济产值。而用于健康素质提升的硬件设施则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所以可以减少投入。另外,城市道路建设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这些方面的投入需要量力而行。

另外,要建立区域人口承载力风险预警机制。根据国家最近出台的各项要求,制定一套适合苏中地区各城市市区的人口承载风险管理预警措施。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以及人口健康素质保障状况进行监控,通过农业转移人口的财政转移支付、各项急需专业的中高级人才吸引策略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提升空间,提高南通市区和泰州市区的人口吸引力。对于扬州市区,则建议转移到所属中小城镇以减缓其人口压力。通过以上措施加快苏中市区的建设步伐,争取在2020年南通市区和扬州市区能够实现现代化目标,泰州市区接近现代化目标。

参考文献

卫云龙,江激宇,杨良杰,蔡双陆.基于可能-满意度的合肥市人口承载力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12).

张子珩,濮励杰,康国定,雷敏.基于可能-满意度法的城市人口承载力研究--以乌海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3).

童玉芬.基于可能-满意度方法的城市人口承载力研究--以北京为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1).

Wackernagel M.,Rees W.E..Perceptual and structural barriers to investing in natural capital:Economics from an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spective[J].Ecological Economics,1997(1).

王辉,林建国.旅游者生态足迹模型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算[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5(3).

Odum H.T..Environmental accounting:Em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M].New York:Wiley,1996.

王建源,陈艳春,李曼华等.基于能值分析的山东省生态足迹[J].生态学杂志,2007(9).

上一篇:干部腐败下一篇: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