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化二铝分析

2024-07-12

三氧化二铝分析(共12篇)

三氧化二铝分析 篇1

摘要:黄磷氧化制五氧化二磷属危险化学品生产,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中毒和灼伤等生产事故。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五氧化二磷生产过程的潜在危险性进行辨识,并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级、分类。根据辨识与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黄磷,五氧化二磷,预先危险性分析,措施

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的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干燥剂、脱水剂,用于制造高纯度磷酸、磷酸盐及农药等。目前,五氧化二磷生产企业主要通过黄磷氧化制得产品,由于该生产工艺过程相对简单,在生产企业中被广泛应用。黄磷氧化法制五氧化二磷属危险化学品生产,生产原料黄磷极易自燃,接触空气能自燃并引起火灾和爆炸;由于设备腐蚀损坏、贮运不当导致黄磷泄漏,直接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灼伤。产品五氧化二磷或经水吸收后的磷酸对设备、人体均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对该生产工艺及装置进行危险性分析,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事故的发生。

1 五氧化二磷生产工艺流程[1]

目前国内五氧化二磷生产主要采用黄磷燃烧氧化法制备,其生产流程:将固体原料黄磷投入燃烧炉加料槽中,利用电加热装置使其熔化,熔化后的黄磷通过管道引入加热炉内;空气用鼓风机送入装有生石灰的空气干燥器中除去水份,除水后的空气进入燃烧炉内与加热熔融的黄磷发生氧化反应(P4+5O2=2P2O5)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结束后得到产物在捕集器内沉降收集;含有少量五氧化二磷的尾气用水循环洗涤后放空,吸收五氧化二磷的水排入农田作为灌溉用水。

图1 五氧化二磷生产工艺流程图

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的方法对系统或工程进行风险辨识。本文采用一种常见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五氧化二磷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安全风险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一种定性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害,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假设危害确实出现,估计和鉴别事故对系统的影响,并粗略地判断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危害的严重程度,以及应该采取消除和控制危害的措施。

在分析过程中,为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人员、设备及生产系统破坏程度,将各类危险事件划分为四个等级,见表1。

表1 事故严重性等级

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事故频率,将事故的可能性划分为五个等级,见表2。

表2 事故可能性等级

3 安全风险分析

3.1 物质危险性分析

五氧化二磷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原料有黄磷、生石灰等,产物为五氧化二磷。对照《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十部门联合公告,2015年第5号),黄磷、五氧化二磷属于危险化学品。对照《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生石灰(氧化钙)属第8类腐蚀性物质。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进行毒性物质危害程度分级,黄磷属于“极度危害”物质,五氧化二磷属于“中度危害”物质。上述物质主要危险性[2]见表3。

表3 物料的主要危险性

3.2 设备危险性分析

黄磷氧化制五氧化二磷工艺涉及到的主要设备有:鼓风机、干燥机、燃烧炉、捕集器、吸收装置等。设备的主要危险性如下:

(1)鼓风机:转动设备如防护装置不到位,将对操作人员产生机械伤害。

(2)干燥机:石灰粉尘可能造成设备的堵塞、腐蚀和转动机器的失灵。石灰受潮分化,会引起进风阻力增大,有发生物理爆炸的危险。

(3)燃烧炉:黄磷熔融锅体积小,温度控制不稳造成熔融磷外溢,遇空气燃烧,发生火灾,人员烧伤;燃烧炉炉壁腐蚀,毒性气体外泄,对人体易造成伤害。

(4)捕集器:沉降不完全,五氧化二磷粉尘溢出,操作人员接触、吸入均对人体造成伤害。

(5)吸收装置:装置内磷酸泄漏,操作人员操作时未穿戴防酸工作服,佩戴防护眼镜等,可对人体造成伤害。

(6)其他:设备和管道易腐蚀穿透或接口密封不好,造成五氧化二磷和磷蒸汽逸出造成人员中毒受伤。

3.3 生产工艺危险性分析

采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对可能发生的伤亡事故进行分类,并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五氧化二磷生产过程的主要危险有还因素进行分类、分级,具体内容见表4。

表4 五氧化二磷生产过程PHA分析结果汇总

从表4可以看出,整个系统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其严重度等级为Ⅱ~Ⅳ级,可能性等级为C~D级。从可能性看,系统中无频发性或多发性事故;从严重性看,系统中无灾难性事故。五氧化二磷生产过程中中毒的事故后果最严重为Ⅱ,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C级,在生产过程中属重点防范内容,如定期检查燃烧炉等设备,保证其完好性,为作业人员配备相应防护用品,加强作业场所通风换气,确保空气中粉尘含量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火灾、爆炸次之,机械伤害、触电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低。因此要特别加强对中毒、火灾、爆炸事故的防范工作。

4 安全对策措施[3]

4.1 技术性措施

(1)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燃烧炉设置温度、压力监控及相应报警装置,保持装置完好并定期检测,做到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能实时监控。工艺装置中,各类传动设备均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和紧急停车安全装置,各种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完好。

(2)储存黄磷、五氧化二磷的仓库应保证良好通风,远离火种、热源;黄磷的储存、分装应保存在水中,隔绝空气。

(3)干燥机内生石灰应及时更换,避免进入燃烧炉中的空气带水,导致燃烧炉爆炸;

(4)捕集器底部安装螺旋输送器,避免五氧化二磷粉尘逸出;同时加强通风,做好防尘、除尘工作,努力减少生产车间空气中的五氧化二磷和石灰粉尘,确保空气中粉尘含量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5)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腐蚀性物料,对车间的设备、房屋建筑等产生腐蚀作用,因此应对生产装置、房屋建筑等采用防腐材料或进行防腐蚀处理,并定期检测,发现燃烧炉等设备腐蚀严重时应立即停用、检修。

(6)作业人员在操作中要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防止粉尘的侵入,防止肢体直接接触氧化炉等高温设备或酸碱腐蚀性物质。

4.2 管理性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建立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

(2)应当有针对性,针对具体的危险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培训,定期演练。

(3)定期对设备、管道、仪表等装置进行检测、检验,确保装置安全、有效运行。

(4)积极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 结语

通过对黄磷氧化制五氧化二磷生产工艺的分析,对生产工艺过程中物质危险特性、装置危险性和工艺危险性进行辨识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五氧化二磷生产过程中有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灼伤的危险,企业应采用相应安全对策措施,如燃烧炉安装压力表、温度检测控制仪等安全装置,对设备运行实时监;为作业人员配备耐腐蚀防护用品等;通过实施以上安全措施,控制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以保障人身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邹万清.7 kt/a五氧化二磷生产装置[J].磷肥与氮肥,2012,27(6):47-48.

[2]周国泰.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4,1223,1459.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Z 24784-2009《黄磷安全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三氧化二铝分析 篇2

井下各掘进头一氧化碳超限报警

分 析 报 告

时间:2012年8月10日 地点:哲庄煤矿调度室

参加人员:熊

赵朝宏

张才举

张瑞乾

张学成禄

王家先

饶应福

李世银

蔡朝华

吴维贵

吉学武

刘永良

孙成友

吉学贵

一、概述:

由于近期来我矿掘进工作面经常发生一氧化碳超限,经过落实分析,一氧化碳超限时均有放炮作业,故此一氧化碳超限为放炮后造成的瞬时超限。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特制定本措施。二、一氧化碳超限原因:

1、炸药质量问题造成放炮后炸药爆炸不完全产生一氧化碳,造成一氧化碳传感器超限,是超限的直接原因。

2、放炮时,未严格使用好水炮泥,封泥长度不足。

3、一氧化碳探头刚安装完善,正处于调试期间,有些设置值不正确。

4、措施实施不力,落实执行不到位。

三、防范措施:

1、必须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炸药。严禁使用黑火药和冻结或半冻结的硝化甘油类炸药。同一工作面不得使用2种不同品种的炸药。含水超过0.5%的铵锑炸药及硬化到不能用手揉松的硝酸铵类炸药。

2、在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或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使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不同厂家生产的或不同品种的电雷管,不得掺混使用。不得使用导爆管或普通导爆索,严禁使用火雷管。

3、放炮员必须按照《放炮员安全操作规程》装药、封眼。炮眼封泥应采用水炮泥。装填水炮泥时应选紧靠药卷填上10—20cm的炮泥,然后装水炮泥,外端再填以炮泥。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和压的太紧,以防捣破水炮泥,不得使用漏水的水炮泥。

4、装药时按规定让炸药接触密实,封泥应用不燃性的砂,粘土。杜绝易燃物当封泥封炮眼,严防炸药爆燃引起火灾。

5、打眼装药时,适当减少装药量,防止一氧化碳事故发生。

6、放炮前,将迎头喷雾打开,喷嘴对着迎头,用若干喷嘴在离工作地点约30 米左右处设置一个水幕,以稀释放炮所产生的CO。

加强矿井通风管理,增加矿井风量利用率;使放炮后产生的CO尽快吹散。

7、瓦斯巡检员严格按照检查周期对各个工作地点、密闭、老巷的CO检查。杜绝有盲区、漏检的现象发生。

8、加强职工培训对CO的危害的认识,以及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9、加强对机电硐室防灭火设备的认真检查落实。上全上齐皮带运输机以及各种电器设备的保护装置,并保证保护装置的灵敏可靠。

10、对老巷、采空区进行及时封闭,并保证封闭质量,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涌出。

11、工作面及各施工地点放炮前必须向调度室汇报,加强对CO浓度监测。

12、加强监控,如发现CO超限,要派专人负责查明原因。如若发现外因火灾引起CO超限,立即启动矿井防灭火措施应急预案。

13、放炮前,当班瓦斯员必须打电话到监控室汇报井下放炮情况,监控室接到通知后,井下才能放炮,放炮后,至少要等15分钟,当班瓦斯员接到监控室的电话,确认掘进头一氧化碳降到24ppm以下,人员方能进入工作面。

14、严格按照“多打眼,少装药,放小炮,少放炮”的要求进行作业,确保我矿工作顺利进行。

赫章县哲庄煤矿

关于氧化铜矿选矿试验分析研究 篇3

摘要:我国铜资源较为贫乏,随着现代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铜资源呈现出贫、细、杂等特点。本文将以云南某地的氧化铜矿为例,就氧化铜矿选矿试验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云南某地大型铁矿床伴生了低品位的氧化铜矿,根据地质资料研究分析,该氧化铜矿的金属储量超过10万吨,品位在0.3% 至0.6%之间,而且氧化程度非常的高、硫含量比较低,是典型的难选低品位氧化铜矿。实践中,为能够综合利用这些铜资源,对氧化铜矿回收铜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

1、氧化铜矿特点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氧化铜矿矿石肉眼观察下呈灰黑色,而且具有浸染状、条带状和块状构造;磨光面上有金属矿物浸染出现,不同矿块中的矿物质组成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金属矿物呈不均匀分布状态。通过经镜下鉴定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该氧化铜矿中的矿石金属硫化物含量非常的少,硫化铜矿物种类比较多,其中黄铁矿含量甚微。细致分析后发现,该氧化铜矿中的矿物种类较为复杂,比如孔雀石、斑铜矿以及硅孔雀石分布比较多;黄铜矿、铜蓝以及辉铜矿次之,还有一些铁矿物,即磁铁矿、褐铁矿以及假象赤铁矿等。对于脉石矿物而言,主要包括长石、有角闪石、石英以及辉石、方解石和白云石、云母等;还有少量的金红石、磷灰石和榍石等矿物质。

黄铜矿斑铜矿铜蓝孔雀石碳铜矾磁铁矿假象石铁矿赤、褐铁矿黄铁矿

0.1%0.2%0.3%1.8%2.3%2.2%<0.1%

长石角闪石

辉石石英方解石

白云石云母绿泥石其他

51.5%15.5%7.3%7.0%4.2%6.5%1.0%

(表1:矿石中的主要矿物质量百分数)

从表1中可以看出,矿石中的铜矿物含量只有0.6%左右,其中主要的铜矿物有孔雀石和斑铜矿,黄铜矿在铜矿物总量中的比例只有六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通过对矿物的选别,只能得到产率相对较低的铜精矿。实践中,为制定有效的选矿工艺流程,准确确定磨矿粒度,在显微镜下对选矿中回收的铜矿物、铁矿物粒度进行统计,结构显示铜矿物粒度基本上属细粒分布。从矿物嵌布粒度视角研究,如果想要使90%以上的矿物呈现单体状态,则需对铜矿物、铁矿物进行研磨,磨矿粒度需达到-325目。就铜矿来说,通常情况下精矿只需达到Cu 20%即可,原矿中的铜矿物以含铜较高的次生铜矿物为主,无需达到高解离度。就铜矿物粒度分布情况来看,当磨至-200目75%以上即可使半数左右的铜矿物有效地解离。

2、选矿工艺实验研究

2.1选矿实验方法

氧化铜矿选矿过程中,处理方式多种多样,就方法而言,主要有浮选法以及酸浸法和氨浸法等。就所研究的氧化铜矿矿石性质而言,脉石矿物为Al、Ca以及Mg等,因此本文研究时所选择的其处理方法为浮选法。本次试验过程中所用到的矿样,除氧化铜外,还有26%的硫化铜和过量的硫化钠,会对这铜矿物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先选硫化铜,然后再选氧化铜、一次混选两种方案,对比进行试验。磨矿细度以及药剂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分步浮选比混合浮选效果要好一些,尾矿回收率大约高0.92个百分点。在此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硫化钠对伴生金银产生的影响,因此试验流程以分步浮选方案为宜,如下图所示。

图1 分步浮选流程图

2.2 磨矿细度试验分析

磨矿细度选择合适与否,关系着矿物能否有效达到单体解离状态,同时也是获得合理技术指标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首先应当寻找合适的磨矿条件,随着磨矿细度的逐渐提高,铜精矿的品位会逐渐降低,此时铜的回收率也会提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为有效避免已经以单体形式解离的铜矿物泥化,还需考虑现场的生产配置,其中粗选磨矿细度以一200目为宜。

2.3活化剂试验

氧化铜矿浮选实验过程中,活化剂的应用特别重要,对硫酸铵、硫化钠、乙二胺磷酸盐以及D2和JH等常用的活化剂,进行单独、或者组合式的试验操作。比如,硫化钠应用过程中,如果用量过大,则回收率会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过剩硫化钠会抑制硫化铜、氧化铜产生。在具体的试验过程中,硫化钠、JH之间相互配合应用,效果比较好,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铜的回收率、加快浮选速率,同时还可有效减少硫化钠的实验用量,避免了因硫化钠用量过多而抑制铜矿物产生。

第一,硫化钠用量试验。磨矿细度-74目为73.5%左右时,粗选水玻璃用量大约在每吨500克,JH用量为每吨200克,戊基黄药用量为每吨100克,松醇油用量为每吨40克。硫化钠用量对该氧化铜矿铜精矿品位、回收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图2 硫化钠用量对该氧化铜矿铜精矿回收率、品位的影响曲线图

从图2可知,硫化钠的用量从每吨0.5千克增加到每吨1千克,铜精矿回收率、品位均呈上升之势,一旦超过每吨1千克,铜精矿回收率和品位就会降低,因此本次粗选硫化钠用量以每吨1千克为宜。

第二,JH用量试验。在氧化铜矿实验过程中,选用的活化剂JH是有机整合劑,同时浮选硫化铜、氧化铜矿,特别对结合氧化铜有非常好的活化效果。通过试验发现,JH用量的不断增加,铜精矿回收率、品位先上升、后下降。在具体的试验操作过程中,JH用量过大时,泡沫逐渐发黏,而且引起了矿泥上浮,导致浮选过程恶化,对铜精矿指标影响非常的,因此粗选JH用量以每吨200克为宜。

2.4浮选温度试验

本文所研究的氧化铜矿浮选温度试验过程中,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名称产率(%)铜品位(%)回收率(%)

20

精矿

尾矿

给矿3.7

96.2

1005.6

0.13

0.3363.7

36.3

100

30

精矿

尾矿

给矿4.8

95.2

1004.9

0.11

0.3469.3

30.7

100

40

精矿

尾矿

给矿4.5

95.5

1005.23

0.11

0.3469.1

30.1

100

(表2:氧化铜矿浮选温度试验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浮选温度的不断升高,氧化铜矿精矿品位小幅度下降,然回收率增加较为明显,通过综合考虑,选矿过程中浮选温度以30℃为宜。

3、总结与思考

本次选矿试验过程中所用的矿样含铜量1.1%左右,其中硫化铜的含量0.3%,氧化铜的含量0.8%,结合氧化铜0.09%左右。其中,含铜矿物主要是孔雀石、辉铜矿以及少量的黄铜矿。选矿试验过程中,采用的是先选硫化铜、后选氧化铜的顺序,粗选、精选分别两次,粗选尾矿再磨后两次扫选工艺,并且结合强力氧化铜捕收剂,获铜率超过25%;含银500克以上的铜精矿,铜回收率超过了80%。通过选矿试验可知,矿样中还含有大量的氧化钙以及氧化镁等碱性脉石,从矿石的性质来看,其非常的软、而且易磨。在破碎磨矿时,容易伴生次生矿泥,会对浮选尾矿沉降速度产生影响,过滤会非常困难,同时会消耗大量浮选药剂,使浮选药剂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宋涛,雷霆,张汉平.云南某低品位氧化铜矿的选矿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8(06).

[2]杜淑华,潘邦龙.云南某难选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J].矿产综合利用,2008(06).

[3]武薇,童雄.氧化铜矿的浮选及研究进展[J].矿冶,2011(02).

[4]溫胜来.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技术综述[J].现代矿业,2010(02).

三氧化二铝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组标准

①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和 (或) 细胞学证实;② 患者治疗前, 白细胞>4.0×109/L, 血小板>100×1012/L, 血红蛋白>100g/L;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在正常值上限2.5倍 (已知有肝转移患者可为5倍) 范围内, 胆红素在正常值上限1.5倍范围内;肌酐清除率在45mL/min以上;③ 近1个月内胸腔内未注入化疗药、生物制剂和其他硬化剂;④ 无同期发生的其他器官的恶性疾病;⑤ 预计生存期>3个月;⑥ 卡氏评分≥50分。

1.2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30例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入As2O3联合顺铂 (DDP) 组 (治疗组) 和单药DDP组 (对照组) 。胸水量测定以B超或胸片结果判定, 积液在横膈水平以下为少量, 超过第2前肋内缘水平以上为大量, 介于两者之间为中等量。大量胸腔积液患者9例 (30%) , 中等量18例 (60%) , 少量3例 (10%) 。其中治疗组15例, 中位年龄57 (51-69) 岁;中位卡氏评分70 (50-80) 分;男女比例8:7;ⅢB期8例 (53.33%) , Ⅳ期7例 (46.67%) ;腺癌11例 (73.34%) , 鳞癌3例 (20.00%) , 混合型1例 (6.67%) 。对照组15例, 中位年龄59 (49-71) 岁;中位卡氏评分70 (50-80) 分;男女比例6:9;ⅢB期11例 (73.34%) , Ⅳ期4例 (26.67%) ;腺癌10例 (66.67%) , 鳞癌5例 (33.33%) 。

1.3 治疗方法

经B超检查定位后, 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放置PICC导管引流, 外端连接闭式引流袋。首次引流量低于800mL, 缓慢引流 (1000-1500 mL/d) 。两组在用药前尽可能引流胸腔积液, 引流量<200mL/d。治疗组:As2O320mg/次 (2-3次/周) +DDP 50-80mg/次 (1次/周) , 对照组:DDP 50-80mg/次 (1次/周) 。两组均在用药后夹闭导管, 嘱患者在2h内变化体位, 12-16h后放开引流, 连续3d, 当引流量<200 mL/d时拔出引流管, 并记录导管留置时间。拔除导管1周后复查胸腔积液B超检查, 4周再次复查并行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

1.4 疗效评价

根据WHO疗效评价标准, 完全缓解 (CR) :胸水完全消失达4周以上, 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部分缓解 (PR) :胸水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 症状明显改善持续4周以上;无效 (NR) :用药后无缓解或1周内胸腔积液恢复原状。总有效 (OR) 为CR+PR。生活质量评价根据卡氏评分, 治疗期间每周评价1次。症状改善定义为卡氏评分较基线值增加10分或10分以上并至少维持4周, 且两次评价之间未出现新症状, 原有症状无加重。

1.5 不良反应

按抗癌药毒副作用的分度标准 (WHO标准) 进行评估[3]。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 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3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 其中CR7例 (23.33%) , PR14例 (46.67%) , OR21例 (70.00%) 。其中治疗组有效率93.33% (CR5例, PR9例) 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46.67% (CR2例, PR5例) (χ2=5.524, P=0.01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有效率情况详见表1。

2.2 生活质量评价

30例患者均可评价生活质量, 其中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40% (6例) 高于对照组20% (3例) (χ2=0.614, P=0.433) , 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相关毒性反应髓内毒性主要为白细胞下降, 程度均为Ⅰ-Ⅱ级, 对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抑制轻微。髓外毒性主要为呕吐、胸痛、发热、心悸, 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详见表3。

3 讨论

As2O3是我国传统中药砒霜的有效成分, 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抑制肿瘤组织血管增生, 增加肿瘤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的杀伤作用等多种机制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4]。STATHOPOULOS等[5]报道 MPE的形成机制主要由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所致。目前As2O3治疗MPE的机制尚不明确, WANG等[6]报道As2O3可抑制淋巴瘤血管生长, 达到治疗作用, 经As2O3处理后的淋巴瘤细胞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BDNF) 表达量明显下降。可见As2O3对肿瘤血管具有选择性, 导致血管的坏死闭锁, As2O3胸腔内灌注引起胸腔积液渗出减少, 可能是其引起肿瘤血管闭塞, 血管通透性降低所致。

潘春霞等[7]采用As2O3治疗32例MPE患者, 将As2O320mg溶于0.9%生理盐水60ml胸腔内灌注, 每周2次, 连续2周, 治疗期间禁止应用其它化疗药物, 显效6例 (18.7%) , 有效19例 (59.4%) , 无效7例 (21.9%) , 总有效率78.1%, 其中肺癌合并MPE总有效率81%。

As2O3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且与化疗药物具有协同作用。研究表明As2O3可以显著抑制A549和H460肺癌细胞系增殖, 且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完成。As2O3与DDP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两药联合使用时作用于凋亡相关蛋白, 如Bcl-2, Bax和丛生蛋白, 单药使用时无此作用。因此临床上将As2O3联合化疗药物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本研究中, 30例患者中CR7例 (23.33%) , PR14例 (46.67%) , OR21例 (70.00%) 。其中治疗组有效率93.33% (CR5例, PR9例) 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46.67% (CR2例, PR5例) (χ2=5.524, P=0.01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40.00% (6例) 高于对照组20.00% (3例) (χ2=0.614, P=0.433) , 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相关毒性反应髓内毒性主要为白细胞下降, 程度均为Ⅰ-Ⅱ级, 对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抑制轻微。髓外毒性主要为呕吐、胸痛、发热、心悸, 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本研究所得结果与以上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一般状态较好, 能够耐受化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可以腔内给予As2O3联合化疗药物治疗, 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 又不会增加副作用, 一般状态较差, 不能耐受化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则可以考虑腔内注入单药As2O3治疗,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As2O3胸腔灌注治疗肺癌合并胸腔积液临床上尚不多见, 仍需进一步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更深入研究, 以期改善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胸腔内灌注治疗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30例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入As2O3联合顺铂 (DDP) 组 (治疗组) 和单药DDP组 (对照组) , 治疗组:As2O3 20mg/次 (2-3次/周) +DDP 50-80mg/次 (1次/周) , 对照组:DDP 50-80mg/次 (1次/周) 。拔除导管1周后复查胸腔积液B超检查, 4周再次复查并行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3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 其中CR7例 (23.33%) , PR14例 (46.67%) , OR21例 (70.00%) 。其中治疗组有效率93.33% (CR5例, PR9例) 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46.67% (CR2例, PR5例) (χ2=5.524, P=0.01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40.00% (6例) 高于对照组20.00% (3例) (χ2=0.614, P=0.433) , 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相关毒性反应髓内毒性主要为白细胞下降, 程度均为Ⅰ-Ⅱ级, 对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抑制轻微。髓外毒性主要为呕吐、胸痛、发热、心悸, 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三氧化二砷胸腔内灌注治疗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疗效确切, 耐受性较好。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肺癌,胸腔积液

参考文献

[1]Antony VB, Loddenkemper R, Astoul P, et al.Manage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J].Eur Respir J, 2001, 18:402-419.

[2]Wetzler M, Brady MT, Tracy E, et al.Arsenic trioxide affects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proteins through altera-tion of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phosphorylation[J].Clin CancerRes, 2006, 12 (22) :6817-6825.

[3]Miller AB, Hoogstraten B, Staquet M, et al.Reporting results ofcancer treatment[J].Cancer, 1981, 47:207-214.

[4]Park MJ, Park IC, Bae IJ, et al.Tetraarsenic oxide, a novel orallyadministrable angiogenesis inhibitor[J].Int J Oncol, 2003 (6) :1271-1276.

[5]Stat hopoulos G T, Psallidas I, Moustaki A, et al.A cent ral rolefor tumor-derived monocyte chemoatt ractant protein-1 in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J].J Natl Cancer Inst, 2008, 100:1464-1476.

[6]Wang Y D, Hu Y, Sun C Y, et al.Mechanism of arsenic trioxideinhibiting angiogenesis in multiple myeloma[J].J Huazhong UnivSci Technol, 2006, 26:43-46.

三氧化二铝分析 篇5

强化生物絮凝+生物接触氧化除磷效果分析

摘要: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强化生物絮凝+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式一体化工艺对城市污水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能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组合工艺的较优运行条件下,装置对SS、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7%、89.3%、87.9%、73.4%、58.8%.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总体去除效果良好,且稳定可靠,其中生物絮凝吸附段对总磷的去除率为32.4%,生物接触氧化段对总磷的去除率为39.1%,并对装置的除磷效果进行了分析.作 者:张金梅    Zhang Jinmei  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设备工程系,四川,德阳,618000 期 刊:环境科学与管理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2010, 35(1)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强化生物絮凝    生物接触氧化    除磷效果   

三氧化二铝分析 篇6

一、基本概念及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关系的判断是本专题的基本考点,而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还是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比如水处理技术等。

例1.(2011·上海高考,18)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

A. 2Na2O2+2H2O=4NaOH+O2↑

B. 4Fe(OH)2+O2+2H2O=4Fe(OH)3

C. 2F2+2H2O=4HF+O2

D. 2Al+2NaOH+2H2O=2NaAlO2+3H2↑

解析:这是一道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题。考察的是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辨析,难度不大。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中,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A项中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B项中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C项中水作还原剂;D项中水作氧化剂。

答案:CD

例2. (2011·上海高考,5)高铁酸钾( K2FeO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的性质和作用是

A. 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B. 有强还原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C. 有强氧化性,能吸附水中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

D. 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

解析:考虑元素的价态对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影响,并且要区分水的消毒与净化。高铁酸钾( K2FeO4)中Fe的化合价是+6价,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杂质。

答案:A

二、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问题几乎年年必考,而且比较稳定。通过分析今年的几份试题 ,我们不难发现,在复习时难度不宜加大,基础的练习才是我们制胜的法宝,基础性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中的离子共存考查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辨析非常重要。

例3.(2011·安徽理综,8)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饱和氯水中 Cl-、NO-3、Na+、SO2-3

B. c(H+)=1.0×10-13 mol·L-1 C6H5O-、K+、SO2-4、Br-

C. Na2S溶液中 SO2-4、K+、Cl-、Cu2+

D. pH=12的溶液中 NO-3、I-、Na+、Al3+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离子反应等知识。A 项氯水会氧化SO2-3;B项在碱性环境下各离子可以共存;C 项会生成CuS沉淀;D 项Al3+不能存在于碱性环境。

答案:B

例4.(2011·江苏理综,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制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1.0 mol·L-1的KNO3溶液:H+、Fe2+、Cl-、SO2-4

B. 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NH+4、Ba2+、AlO-2、Cl-

C. pH=12的溶液:K+、Na+、CH3COO-、Br-

D. 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CO32-、NO-3

解析:本题以溶液中离子共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硝酸的氧化性、亚铁离子还原性,A项错误;甲基橙呈红色水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中AlO2-不能在其中共存,B项错误;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有强酸碱性两种可能,在酸性条件下CO32-不能大量共存;C项是碱性条件,离子能大量共存,因此正确。

答案:C

例5.(2011·全国卷理综,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

B. 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2-3+H2O

C. 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

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解析:A项中硝酸有强氧化性,-2价的硫被氧化,不能生成H2S。B项中漏掉了NH+4与OH-的反应。C项中应生成SO32-。D 项CaCO3中不溶于水,CH3COOH为弱酸,正确。

答案:D

三、基础实验

选择题形式的基础实验也是高考的常见题型,这部分涉及到基本的实验操作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及检验,而考查点一般是离不开氧化还原反应的。这些内容正是我们要回归教材的内容之一,需要在复习的时候注意认真梳理。

例6.(2011·四川理综,11)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解析:向Fe(NO3)2溶液中加入H2SO4,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产生的NO在管口生成NO2呈现红色,而不是HNO3分解产生NO2,故A项错;应加入碱将水解后的淀粉溶液调节成碱性,才可以产生红色沉淀,故B项错;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SO2产生,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项错;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产生的碳酸氢钠溶解度较小,会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故D项正确。

答案:D

例7.(2011·安徽理综,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实验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A 项,在硝酸与铁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产物铁是什么价态,与量有关系,铁粉过量应该生成Fe2+,不会有红色出现;B 项AgCl溶解度比Agl大;C 项Al箔插入浓HNO3中才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钝化。故D项正确。

答案:D

四、电化学

电化学的考查要点还是基本的原理、金属的腐蚀及防腐的方法,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着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的方式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

例8.(2011·海南化学,6.)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

H2+2OH--2e-=2H2O;

NiO(OH)+H2O+e-=Ni(OH)2+OH-

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A. H2O的还原 B. NiO(OH)的还原

C. H2的氧化 D. NiO(OH) 2的氧化

解析:考查二次电池中的氧化还原问题。由题中给出的电极反应可判断出做原电池时,H2是还原剂被氧化、NiO(OH)是氧化剂被还原,则充电时H2是还原产物、NiO(OH)是氧化产物,与正极相连的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NiO(OH) 的氧化”正确。

答案:D

例9.(2011·浙江理综,10)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

B. 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2H2O+4e-=4OH-

C. 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 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 = Cu2+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等方面知识。试题创设了一个钢铁腐蚀情景,让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a)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 = Fe2+ (发生氧化反应)

(b)正极电极反应为:O2 + 2H2O + 4e-= 4OH― (发生还原反应),C项错误;

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由于Fe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Fe 仍为负极,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D项错误;

根据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的规律,Cl-应由b区向a区迁移,A 项错误;故B 项正确。

答案:B

五、综合应用

氧化还原作为一道单独的大题来考查,除了考查基本的的概念和规律,还有的就是综合计算和电化学的结合考查,考查的点多、面广,综合要求较高。氧化还原计算更是考查的重点,这也是广东考纲2011年与2010年相比,唯一的新增考点,在2012年的复习中尤其注意把握。

例10.(2011·上海24)雄黄(As4S4)和雌黄(As2S3)是提取砷的主要矿物原料,二者在自然界中共生。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 As2S3和SnCl2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As4S4和SnCl2并放出H2S气体。若As2S3和SnCl2正好完全反应,As2S3和Sn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 吸收。

(3) As2S3和HNO3有如下反应:As2S3+ 10H++ 10NO-3=2H3AsO4+ 3S+10NO2↑+ 2H2O 若生成2mol H3AsO4,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一原电池,则NO2应该在

(填“正极”或“负极”)附近逸出。

(4)若反应产物NO2与11.2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用水吸收全部转化成浓HNO3,然后与过量的碳反应,所产生的CO2的量 (选填编号)。

a. 小于0.5 mol b. 等于0.5 mol

c. 大于0.5mol d. 无法确定

解析:(1)根据电子得失守恒知1molAs2S3作氧化剂得到2mol电子,而1molSnCl2作还原剂失去2mol电子,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2)H2S是还原性气体可用碱液吸收或硫酸铜溶液吸收;(3)As2S3作还原剂,转移电子的个数是2×(5-3)+3×(0+2)=10。NO2属于还原产物,在正极生成;(4)根据电子守恒可知生成CO2的量是0.5mol×4/4=0.5mol,但考虑到随着反应到进行,硝酸的浓度会降低而稀硝酸不与碳反应。

答案:(1)1:1 (2)As2S3 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铜溶液(3)10mol 正极(4)a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分析 篇7

一、以物质的制备为背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以物质的制备为背景,根据新情境和相关信息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是考查学生化学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

例题1.(09全国卷Ⅱ6)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4 B.1:5 C.2:3 D.2:5

答案:A

解析:设2 molZn参与反应,因Zn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2mol Zn(NO3)2,显然含有4 molNO3-,这部分是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2×n(Zn)=n(HNO3)×4,则n(HNO3)=1 mol,即有1 molHNO3被还原。

例题2.(09全国卷Ⅱ13)含有a mol Fe 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A.x=0.4a,2Fe 2++Cl2=2Fe3++2Cl-

B.x=0.6a,2Br-+Cl2=Br2+2Cl-

C.x=a,2Fe 2++2Br-+2Cl2=Br2+2Fe3++4Cl-

D.x=1.5a,2Fe 2++4Br-+3Cl2=2Br2+2Fe3++6Cl-

答案:B

解析:由于Fe2+的还原性强于Br-,故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知,Cl2先氧化Fe2+,然后再氧化Br-。2Fe2++Cl2=2Fe3++2Cl-,2Br-+Cl2=Br2+2Cl-,2FeBr2+3Cl2=2FeCl3+2Br2。当x/a≤0.5时,Cl2仅氧化Fe2+,故A项正确。当x/a≥1.5时,Fe2+和Br-全部被氧化,D项正确;当介于两者之间时,则要分步书写方程式,然后进行叠加得总反应。如B项,当x=0.5a时,Cl2刚好把Fe2+全部氧化,而当x=0.6a,显然Cl2还要氧化Br-,而选项中没有表示,故错。

启示:(1)注重计算的基本方法,加强基本功训练;(2)在元素化合物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化学反应过程和研究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

二、以物质的推断为背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中心的推断题,除要求学生紧紧抓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如气体的放出、沉淀的生成、颜色的变化等作为突破口,结合所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进行推断外,更重要的是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关键性的结论。

例题3.(09安徽卷27)某厂废水中含5.00×10-3 mol·L-1的,Cr2O72-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

流程:

(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第②步中用p H试纸测定溶液p H的操作是________;

(3)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______;

(4)欲使1 L该废水中的Cr2O72-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 O4。理论上需要加入_______g FeSO4·7H2O。

答案:

(1)Cr2O2-7+6Fe2++14H+=2Cr3++6Fe3++7H2O

(2)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Fe(OH)3,Fe(OH)2

(4)13.9

解析:

(1)第①步是Cr2O72-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2)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的中心位置,然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出对应颜色的数据;

(3)从最终所得磁性材料的化学式可知,滤渣中主要有Cr(OH)3,Fe(OH)2,Fe(OH)3;

(4)1 L废水中的n(Cr2O72-)=5.00×10-3mol,根据关系式:Cr2O72-~4Cr0.5Fe1.5FeO4~10Fe SO4·7H2O,所以理论上n(Fe SO4·7H2O)=0.0 5mol,m(FeSO4·7H2O)=0.05 mol×278 g·mol-1=13.9 g。

三氧化二铝分析 篇8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三氧化二砷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主要发病机制是人体骨髓中造血组织异常, 原癌基因异常后发挥反向作用导致人体造血细胞功能失常最终出现造血功能障碍, 此病属于M3型白血病[1]。主要表现是无限增值并且正常细胞出现竞争性的抑制, 从而对正常血细胞形成干扰、引发一系列综合症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为化疗治疗, 但是单用化疗治疗的效果一般。随着医疗发展, 三氧化二砷被广泛运用在了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中, 但是治疗效果还需要继续论证[2,3]。为研究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与化疗联合治疗的效果, 选取2011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4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实施研究,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4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实施研究, 将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甲组、乙组, 每组各24例。甲组:男15例、女9例, 年龄18~57岁, 平均 (36.28±2.58) 岁。体重36~78 kg, 平均 (61.07±5.47) kg。乙组:男14例、女10例, 年龄19~56岁, 平均 (36.17±2.49) 岁。体重35~80 kg, 平均 (61.45±5.69) kg。两组患者经骨髓细胞学有关指标检查后发现, 异常的早幼粒细胞比率为85%~91%, 相关的免疫表型CD13、CD34、CD33、CD117、MPO、HLA-DR为阳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体重方面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48例患者均与WHO颁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相符合[4]。 (2) 经检查血管内均无凝血现象发生。 (3) 患者经PML-RARa检测, 结果显示为阳性[5]。 (4) 患者均知情、对本治疗方案耐受、可坚持完成研究、均签订同意调查保证书。排除标准: (1) 排除没有正常认知功能并且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2) 排除有严重脏器损伤患者。 (3) 排除恶性肿瘤出现远端转移和孕期患者。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阿糖胞苷合并蒽环类药物化疗, 其中取阿糖胞苷 (生产企业: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127) 100~200 mg/d, 持续治疗7 d;蒽环类药物包括米托蒽醌 (生产企业: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796) 、柔红霉素 (生产企业: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361) 、去甲氧柔红霉素 (生产企业:辉瑞制药 (无锡) 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582) 、吡柔比星 (生产企业: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05) 。选8~10 mg/d米托蒽醌、40~50 mg/d柔红霉素、10 mg/d去甲氧柔红霉素、30~40 mg/d吡柔比星药物对患者治疗, 持续用药3 d。甲组患者在上述化疗治疗的同时使用三氧化二砷 (生产企业: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664) 治疗, 选取10 mg/d实施注射。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对有感染情况的患者使用适量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如患者血红蛋白在60 g/L以下则输注红细胞, 如患者血小板在20×109/L以下则输入血小板, 如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在10×109/L以上则及时加用高三尖杉酯碱或者羟基脲治疗, 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严重肝功能异常现象则及时停用三氧化二砷药物实施保肝治疗, 等肝功能正常之后恢复正常药物治疗。

1.4观察指标

近期疗效观察:观察两组接受不同治疗后临床疗效, 判定标准按照WHO颁布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6]判定, 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进展。有效率= (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 /总例数×100%。不良反应观察: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存在的不良反应, 包括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异常、维甲酸综合征、高血糖。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研究发现, 乙组患者治疗有效率58.3%, 甲组治疗有效率为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发现, 甲组患者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异常、维甲酸综合征、高血糖, 其中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血糖;两组患者中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异常、维甲酸综合征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乙组患者高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讨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属于白血病疾病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FAB分型, 属于特殊类型。有学者研究发现,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比较特殊并且严重的出血倾向, 容易导致重要血管凝血, 此病在患病早期均会有较高的死亡率[7]。目前因我国经济发展, 居民周围的环境被明显改善, 导致该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对患者生命安全以及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现在已经引起社会范围内的重视[8]。现在对此病主要进行化疗, 但是研究发现仅使用化疗治疗的效果一般。

三氧化二砷属于砒石主要成分, 研究发现, 合理使用三氧化二砷可使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在短期内死亡, 并且对细胞有良好的分化、诱导效果, 可起到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研究发现, 三氧化二砷药物摄入浓度量较高时会诱导细胞出现凋亡现象, 浓度较低则起到诱导细胞分化的目的。研究中使用蒽环类药物属于特异性药物, 对人体内的核酸丝分裂和合成有一定抑制效果, 并且会使用自身细胞毒性把不良细胞有效清除, 在临床使用中可起到抑制白血病克隆的效果。三氧化二砷和化疗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能有效杀伤或者抑制肿瘤细胞, 从而起到抵抗肿瘤的临床效果。

研究发现, 单纯化疗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在治疗过程中均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口干、肝功能异常等。其中甲组患者中24例患者均出现了高血糖现象, 分析原因笔者认为这有可能与砷自身毒性有一定联系。砷属于金属类元素, 人体吸收三磷酸腺苷成分形成的过程中, 砷酸盐会代替磷酸盐的作用把人体内葡萄糖正常代谢功能打乱, 将能量形成过程打断并且干扰人体内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同时砷元素会对人体葡萄糖平衡和胰岛素信号传导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对胰岛素靶器官利用率形成不良影响, 最终使得胰岛素形成抵抗现象并出现血糖升高现象。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对患者加强监视与护理, 如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使用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使患者不良反应及时缓解。

综上,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效果确切, 治疗过程中会存在一定不良反应, 要求医务人员对使用该种方式治疗的患者加强重视。

参考文献

[1]黎民君, 郭丽堃, 陈利媚, 等.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 2015, 21 (2) :365-366.

[2]刘红艳, 冉昌丽, 王海燕, 等.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2, 18 (3) :161-162.

[3]黄振荣.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4, 24 (2) :712-713.

[4]杨绍灵, 凌如芳, 许志金, 等.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 2010, 9 (3) :194-196.

[5]周蕾, 张晓东, 郭小琴, 等.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及联合化疗序贯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J].中国医刊, 2012, 47 (8) :54-56.

[6]蔡艳霞, 王晓燕, 曾丽吟, 等.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 14 (10) :826-828.

[7]万佳, 秦大兵, 陈洁平, 等.三氧化二砷与化疗分别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重庆医学, 2014, 43 (31) :4185-4187.

三氧化二铝分析 篇9

本实验所用流动分析仪由自动进样器,蠕动泵,化学反应模块及数字比色计组成。在分析的过程中试样溶液由进样器自动进样,在蠕动泵的推动下流经在线稀释系统定量稀释成为浓度适合仪器测定的溶液进入化学反应模块,与各种试剂在管路内相遇,通过运用片段流动分析技术混合均匀后进入加热器充分反应完全,冷却后进入数字比色计。经由计算机采集标准系列及样品的出峰对应的峰高,根据峰高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自动计算得出结果。分析的过程由分析仪器系统自动完成,即避免了比色分析操作中的人为干扰因素,减少分析误差,又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提高了分析效率[1]。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1.1.1仪 器

AutoAnalysis3(AA3)型流动分析仪,德国

SEAL公司,配备有自动进样器及phosphorus化学模块。

1.1.2试 剂

五氧化二磷标准溶液(储备液):5 g/L,称取4.790 0 g于105℃干燥2 h的磷酸二氢钾,用水溶解后移入5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2]。

五氧化二磷标准溶液系列:吸取五氧化二磷标准溶液(储备液)2.0、4.0、6.0、8.0 mL分别置于4个1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标准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100、200、300、400 mg/L[2]。

高氯酸溶液:量取330 mL高氯酸,倒入500 mL水中,混匀后稀释至1 000 mL[2]。

钒钼酸铵试剂剂[2]:

溶液a:称取8.2 g钼酸铵,溶于300 mL水中。

溶液b:称取0.3 g钒酸铵,溶于200 mL水中,加入29 mL高氯酸。

在搅拌下将溶液a慢慢倒入溶液b中,再加入2 g十二烷基硫酸钠,溶解后稀释至1 000 mL,混匀。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称取2 g十二烷基硫酸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 000 mL[2]。

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1.2实验原理

样品加入盐酸煮沸将聚合态磷酸盐完全水解后,通过自动进样器进入仪器化学分析模块,加入高氯酸将亚磷酸根等低价态磷转化为正磷酸根,加入钒钼酸铵试剂,正磷酸根与其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在42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正磷酸根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

1.3实验过程

1.3.1样品溶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含五氧化二磷100 mg的样品,置于100 mL烧杯中,加50 mL盐酸和少量水,盖上表面皿,煮沸10 min,冷却后移入500 mL容量瓶中,加入10 mL盐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1.3.2测定步骤

将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依次倒入样品杯内,放置在自动进样器上,编辑好测定程序,对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进行测定。测定完毕后从计算机读出样品溶液的浓度。

1.3.3结果计算

按照(1)式计算样品中五氧化二磷含量:

undefined

式中:ρ—样品溶液中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浓度,mg/L;

m—样品的质量,g。

2结果与讨论

2.1标准曲线

试样溶液中P2O5含量在0至4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故标准曲线系列选择浓度如下:0,100,200,300,400 mg/L,所得标准曲线相关性系数r=1.000 0,标准曲线方程:y=115.97x+3294.83,其中x为标准溶液浓度,y为对应浓度的峰高数值。

2.2准确度试验

选择不同浓度湿法磷酸样品分别按照HG/T 4069-2008《工业湿法净化磷酸》中5.5.1[3]重量法测定五氧化二磷含量的分析步骤以及本实验步骤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见表1。

表1中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最大绝对偏差为0.33%。分析结果准确,能够满足湿法磷酸中五氧化二磷的测定需求。

2.3精密度试验

选择同一样品按照本实验步骤进行重复样品处理及检测,结果见表2。

表2中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0.31%,具有较高的测定重现性,分析结果可靠。

2.4回收率实验

选择3个样品按照本实验步骤进行样品处理及测定,之后定量加入已知浓度标准溶液,再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见表3。

加标回收率在98%~103%之间。具有较满意回收率。

3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应用AA3型流动分析仪测定湿法磷酸中五氧化二磷含量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的特点。其与传统的重量法在同一样品的分析中结果接近,又具有方便迅速的优点,尤其适合进行磷酸中五氧化二磷的快速分析。

参考文献

[1]刘矜.AA3流动分析仪在地表水总磷测定中的应用[J].城市公用事业,2010(2):31-33.

[2]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委员会.GB/T22923-2008肥料中氮、磷、钾的自动分析仪测定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三氧化二铝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江门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5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MDS诊断标准, 并经骨髓穿刺、骨髓活检及骨髓细胞染色分析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6例, 观察组男15例, 女11例, 年龄42~81岁, 平均年龄 (62.3±1.8) 岁。按WHO诊断分型:RA 7例, RCMD 6例, RAEB 13例。对照组男16例, 女10例, 年龄36~78岁, 平均年龄 (61.6±1.6) 岁。按WHO诊断分型:RA 9例, RCMD 7例, RAEB 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及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 将三氧化二砷10mg/d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 静脉滴注3~4h, 连用15d后休息15d, 4个月为1个疗程, 同时给予口服沙利度胺, 初始计量为100mg/d, 1周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 最高剂量为400mg/d。

1.3 疗效评价标准[2]

Hb>110g/L, ANC≥1.5×109/L, 血小板≥100×109/L持续至少8周, 且无病态造血为完全缓解 (CR) 。骨髓仍有病态造血, 其余条件符合CR为部分缓解 (PR) 。未输血情况下Hb上升10~20g/L或红细胞输注减少≥50%为血液学改善 (HI) , 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NR) 。总有效率= (CR例数+PR例数+HI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如表1所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1%,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2%,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3例出现嗜睡, 2例出现便秘, 对照组患者2例出现嗜睡, 1例出现便秘, 1例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 两组患者均能耐受治疗, 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MDS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早期可见异常克隆和正常克隆并存, 骨髓造血表现为高增殖高凋亡, 晚期以异常克隆增殖为主要表现, 骨髓造血以高增殖低凋亡为主要表现, 多数患者死于血细胞减少所引起的并发症[3]。MDS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采用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MDS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 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1%, 高于金洁萍[4]等人的研究结果 (65.2%) 。目前三氧化二砷治疗MDS确切疗效机制尚不清楚, 文献研究[5]称体外实验三氧化二砷可诱导MDS细胞凋亡。沙利度胺是一种免疫抑制剂,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可抑制T细胞克隆性增殖, 具有抗细胞因子作用, 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及其他抑制造血的生长因子生成, 同时还有抗新生血管生成作用[6], 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不良反应较少, 有较好的疗效, 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俊丽, 曲文闻, 胡晓梅.砷制剂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 (16) :4819.

[2]韦苇, 侯健, 周帆, 等.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J〕.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1, 24 (3) :142-144.

[3]郭天剑, 龚峻梅, 吴必嘉, 等.三氧化二砷与阿糖胞苷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9) :80-84.

[4]金洁萍, 艾丽梅, 李斌, 等.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 19 (12) :3491.

[5]周帆, 侯健, 韦苇, 等.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初步临床观察〔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06, 29 (1) :6-8.

三氧化二铝分析 篇11

【关键词】煤矿瓦斯;氧化装置;热利用效率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and structure of coal bed methane oxidation device, and the necessity of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heat utilization.Throug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engineering cases, and find out several measures to improve thermal efficiency of coal bed methane oxidation device, improve thermal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benefit for subsequent oxidation device ensure provides direction.

Key Words:Coal Mine Gas; Oxidation Equipment;Utilization Efficiency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煤炭煤层气抽采技术及产量的增加,煤矿瓦斯治理形势日益严峻。如何高效利用煤矿瓦斯成为了一大课题。持续的雾霾天气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环保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煤炭削减、落后产能淘汰、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锅炉综合整治等各项工作的量化目标,这样为煤矿瓦斯的充分利用提供了政策支持。根据当前情况,煤矿瓦斯氧化装置作为现今较经济有效处理煤矿低浓度瓦斯的设备,为煤矿提高瓦斯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节约清洁能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本文将重点针对通过对胜动集团制取高温热氧化装置(以下简称“氧化装置”)产生的热效率提升,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等方面进行阐述。

1、氧化装置原理及结构组成

1.1氧化装置技术原理

氧化装置先用外部能源(电能或辅助燃料)加热,创造一个甲烷氧化反应的环境,通风瓦斯通过瓦斯输送掺混设备将抽排瓦斯与风排瓦斯(或空气)进行掺混,由风机送入氧化床,氧化产热,排气侧固体蓄热,进气侧气体预热,由切换阀实现通风瓦斯逆流换向。瓦斯在氧化床氧化后,一部热量维持氧化反应的环境,大部分热量通过制取高温烟气烟道形式将产生的主要热量提取利用。氧化反应自动维持后,停掉外加热。

1.2基本结构组成

氧化装置主体主要氧化床、左风道、右风道、切换阀及回热器等主要部件组成(如图示),通过控制监控系统采集温度、压力、浓度等信号对氧化装置按要求进行控制。

在高温烟气出口风道与热用户接口端管线上设置高温烟气调节阀(设计温度1200℃),通过调整低温尾气调节阀与高温烟气调节阀,及风道内部风流分布,保证在满足氧化装置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温烟气量,即保证氧化装置的热利用效率。

2、氧化装置热利用计算

1)热平衡

通过分析氧化装置的原理及结构组成,氧化装置无用热(指氧化热不产生价值但不得不消耗的部分,类比于电气概念中的无用功)主要包括低温尾气排放部分的热量、进气中因湿度水分被带走的汽化潜热、装置保温隔热散失的热量及未完全燃烧的热损失,形成以下的热平衡计算公式。

Q1=Qr- Q2-Q3-Q4-Q5

Qr-送入氧化裝置的总热量,MJ/h(支配热,主要是燃料燃烧的放热量);Q1-有效利用的热量, MJ/h(蒸汽产量或热风热量等);Q2-尾气热损失,MJ/h(进出口温差的热量);Q3-燃料未完全燃烧的热损失,MJ/h(未氧化的燃料);Q4-装置的散热损失,MJ/h (指氧化床侧盖保温、锅筒、回热器至氧化床管道等向大气散失的热量);Q5-掺混瓦斯中水分带走的热量,MJ/h(湿度按饱和空气含湿量计算)。

2)热效率

氧化装置有效利用的热量Q1占输入氧化装置总热量Qr的百分比称为氧化装置热效率:

3、应用案例分析

安徽淮南丁集煤矿低浓瓦斯氧化-煤泥干燥项目,采用1台8万Nm3/h高温热风型瓦斯氧化装置,将煤矿现有不能用于发电的超低浓度瓦斯与空气掺混后进行氧化,工作浓度为1.2%,产生950℃左右的高温热风,并与丁集煤矿现有瓦斯发电站的发电机组低温乏气进行掺混后,形成温度为700℃左右的高温热烟气,供入滚筒式煤泥干燥机干燥煤泥,干燥后的煤泥送入火力发电厂掺烧发电。该项目年设计湿煤泥烘干能力为50万吨/年。

3.1理论计算氧化装置产热量及热效率

根据项目实施情况,氧化装置处理量为80000Nm3/hr,氧化率为97%,散热损失按额定设计运行总热量的10%计算,进口温度为t0=20℃,出口温度保证为≤60℃,1kg、20℃饱和空气含湿量为14.7×10-3kg,空气比热C=1.004Kj/(kg﹒℃)。

依据以上热利用方式计算公式,计算该项目氧化装置热平衡。

1)装置输入的总热量:Qr=80000Nm3/h×1.2%×36.0MJ/ Nm3=34560MJ/h

2)尾气热损失(按照进出口温差40℃,产生的热风量按总量的27%计算(经验数据)):

Q2=1.004kJ/(kg·℃)×1.29kg/ Nm3×80000Nm3/h×(1-27%)×(60-20)℃=3025MJ/h

3)燃料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按照氧化率97%计算):

Q3=80000Nm3/h×1.2%×36.0MJ/ Nm3×(1-97%)=1037MJ/h

4)装置散热损失(按照额定浓度的10%计算):

Q4=80000Nm3/h×1%×36.0MJ/ Nm3×10%=2880MJ/h

5)掺混瓦斯含水带走热量(按湿度40%计算):

Q5=80000Nm3/h×1.29kg/ Nm3×14.7×10-3×40%×2510 kJ/kg=1523MJ/h

则制取热风的有效利用热量为:

Q1=Qr-( Q2+Q3+Q4+Q5)=34560-(3025+1037+2880+1523)=26095MJ/h

則制取热风品质为:

t=Q1/cm+t0

=26095 MJ/h /[1.004 kJ/(kg·℃)×1.29 kg/ Nm3×80000Nm3/h×27%]+20℃

=953℃

考虑到其他不确定因素,则氧化装置在工作浓度为1.2%、流量为80000 Nm3/h情况下,能制取950℃高温热风21600Nm3/h。

热效率为ξ=×100%=(26095/34560) ×100%=75.5%

经过现场三个月来的稳定运行,基本参数为:

结合现场的瓦斯量及项目自身情况,将氧化装置掺混后进气流量控制在60000-65000Nm3/hr,瓦斯浓度为1.0%-1.1%。产生的高温烟气温度为900-950℃,流量为1.4-1.6万Nm3/h。与6台发电机组乏气进行掺混,掺混后温度为625-630℃,每小时烘干煤泥量为40-46t/h。考虑到发电机组乏气影响,氧化装置烘干煤泥量为30-32t/h,氧化装置热效率在70%,略低于氧化装置设计热利用效率75%。

通过现场运行发现存在以下现象:氧化装置风道低位处特别是在雾气较重的天气,有明显的水滴产生;氧化装置尾气排温不稳定;高温烟气风道外表面温度比设计值偏高等。

通过以上热平衡计算及工程案例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氧化装置热效率,需通过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氧化装置尾气热损失:氧化装置处理量较大,一般是每小时超过1万方,进排气温差没减小一度,热回来率将会大幅提高。尾气热损失的提高手段主要有进行沿程管道保温及提升回热器热回收效率,降低排气温度。

2)燃料未完全燃烧的热损失:氧化装置的氧化效率主要取决于氧化床,保证烟气在氧化床的滞留时间,及充分的扰动。优化氧化床结构,保证气流滞留时间及气体在内部的湍流程度,将有效提高氧化率。

3)氧化装置气体流道及本体散热损失:氧化装置气体流程较长,且本体体积相对庞大。提高装置本体保温性能,从材质、密封性进行优化设计。

4)掺混瓦斯中水分带走的热量:抽排瓦斯输送系统自带水封阻火器,在输送过程中,瓦斯气体湿度较大,在主风机出口端需设置脱水器,尽最大限度减少因水的汽化潜热带走热量。

4、结论

结合氧化装置自身结构及原理,依据丁集矿丁集煤矿低浓瓦斯氧化-煤泥干燥项目结论分析,瓦斯氧化装置的热效率的提高下一步将重点进行优化氧化床内部结构,保证瓦斯气体滞留时间及湍流度;加强沿程高温风道及本体保温,减少热散失;降低进气的湿度,减小因水的汽化潜热带走的热量;合理调整进排气及高温烟气阀门调整的关联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无用热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涛,马晓钟,马晓东,金旭明,徐景才,段亮.煤矿瓦斯(乏风)氧化利用方式及效益分析.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4(12).

高碘酸钠氧化果糖的分析 篇12

1 试验方法

取配制好的浓度为1.00×10-3mL/L的果糖溶液1.00mL置于25.0mL容量瓶中, 再加入0.0100mol/L的高碘酸钠溶液0.900mL, 用蒸馏水将反应总体积定于10.0mL[1];在沸水浴中加热氧化10min后, 加入6.00mL 0.200g/L的酚试剂溶液和0.100mol/L的盐酸溶液[2,3]0.200mL, 于沸水浴中加热显色[4]5min后, 用722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在波长630nm下进行检测。

2 试验条件的确定

2.1 波长的选择

取浓度为1.00×10-3mol/L的果糖溶液1.00mL, 再加入0.0100mol/L的高碘酸钠溶液0.900mL, 用蒸馏水定容至总体积10.0mL;在沸水浴中加热氧化10min后, 加入6.00mL 0.200g/L的酚试剂溶液和0.100mol/L的盐酸溶液0.200mL, 于沸水浴中加热显色5min后, 用UV-2102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其吸收曲线如图1, 由图1可知, 最大吸收波长在630nm处, 故本试验选择630nm作工作波长。

2.2 高碘酸钠用量的选择

按1的步骤 (取1.00×10-3mL的果糖溶液1.00mL) , 加入0.0100mol/L的高碘酸钠溶液的量分别为0.100mL、0.300mL、0.500mL、0.700mL、0.900mL、1.10mL, 测其吸光度。

通过实验发现吸光度值随高碘酸钠的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如图2, 高碘酸钠加入量在0.700~1.10mL范围时, 吸光度出现恒值。因此, 本实验选择高碘酸钠的用量为0.900mL。

2.3 酚试剂用量的选择

按1的步骤 (取0.010mol/L的高碘酸钠溶液0.900mL) , 于沸水浴中加热10min, 分别加入2.00mL、3.00mL、4.00mL、5.00mL、6.00mL、7.00mL的酚试剂 (0.200g/L) 后于沸水浴中加热5min, 测其吸光度, 结果如图3。

试验发现, 当酚试剂的加入量在5.00~7.00mL间吸光度出现稳定的最大值。故实验选择酚试剂的用量为6.00mL。

2.4 氧化温度的选择

按1的步骤, 分别于30℃、40℃、50℃、60℃、80℃、沸水浴中加热10min后, 加入0.200g/L 的酚试剂6.00mL, 测其吸光度。

实验发现当氧化温度介于80℃~100℃间时吸光度有一个平稳区 (如图4) 。因此, 本试验选择果糖的氧化温度为沸水浴。

2.5 显色温度的选择

按1的步骤, 于沸水浴中加热10min, 加6.00mL的酚试剂, 分别在30℃、40℃、50℃、60 ℃、80℃、沸水浴中加热5min, 测其吸光度。

实验发现果糖显色温度, 在80℃~100℃之间时吸光度出现恒值 (如图5) , 且在100℃以下均不稳定。故本实验选择沸水浴为果糖的显色温度。

2.6 氧化时间的选择

按1的实验步骤, 将试剂于沸水浴中分别加热2min、4min、6min、8min、10min、12min, 加6.00mL的酚试剂, 在沸水浴中加热5min, 测其吸光度。

试验结果表明, 当氧化时间在8~12min出现平稳区 (如图6) 。因此, 本试验选择氧化时间为10min。

2.7 显色时间的选择

按1的步骤, 将试剂放于沸水浴中加热10min后, 加入6.00mL的酚试剂, 在沸水浴中分别加热2min、3min、4min、5min、6min、7min后, 测其吸光度。

实验发现在4~7min之间吸光度有最大平稳区 (如图7) 。所以本实验选择的显色时间为5min。

2.8 pH值对果糖显色反应的影响

在此影响因素确定前, 进行了对比试验, 即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将同样浓度 (0.100mol/L) 和同等用量 (0.200mL) 的盐酸溶液分别在果糖氧化和显色阶段加入。结果发现, 其吸光度在显色阶段加入比在氧化阶段加入要大得多, 并且比较稳定。这说明pH值对果糖显色反应的影响要大于其氧化阶段。因此, 本实验选择在果糖显色时段加入盐酸溶液。

按2的实验方法, 将药品置于沸水浴中加热10min后, 在加入6.00mL的酚试剂的同时分别加入0.100mol/L的HCl溶液0.000mL、0.100mL、0.200mL、0.300mL、0.400mL、0.500mL, 再在沸水浴中加热5min后, 测其吸光度。结果发现当加入0.100~0.300mL的盐酸溶液时其吸光度有较稳定的区域 (如图8) 。故本实验选择盐酸的加入量为0.100mol/L×0.200mL。

2.9 果糖工作曲线的绘制

按1的实验步骤, 取1.00mL 1.00×10-4mol/L、2.00×10-4 mol/L、3.00×10-4 mol/L、5.00×10-4 mol/L、7.00×10-4 mol/L、9.00×10-4 mol/L、1.00×10-3mol/L (实际反应浓度均为10-5级和10-4) 的果糖溶液于6个25.0mL的容量瓶中, 分别加入0.0100mol/L的NaIO4溶液0.900mL, 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于沸水浴中加热10min后, 加入6.00mL的酚试剂和0.100mol/L的HCl 溶液0.200mL, 在沸水浴中加热5min后, 测其吸光度。根据测定的数据绘制果糖的工作曲线 (如图9) , 得知其线性方程式为:Y=5512.9x+0.0396, R=0.9998。

3 样品的测定

3.1 果糖注射液精密度实验

将市售的果糖注射液 (250mL:12.5g) 稀释至3.00×10-4mol/L的浓度, 按1的实验步骤, 平行测定8次, 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 结果见表1。

标准偏差SD=i=1n (Ai-A¯) 2n-1

相对标准偏差RSD=SDA¯=×100

平均值=3.01×10-5mol/L;RSD=2.07%

3.2 干扰实验

按1的步骤, 取果糖标准溶液3.00×10-5mol/L进行干扰试验, 在相对误差不超过±5%的情况下, 1000倍的Na+、K+、Cl-、SO42-、PO43-均无干扰。

由于本试验检测的是纯果糖注射液, 因此其它有机物的干扰可以不考虑。

4 机理的探讨

4.1 氧化机理

高碘酸钠, 用作强氧化剂和化学试剂, 也用于色谱分析。可将碘酸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氯后再用浓硝酸处理而得。在本实验中, 高碘酸钠参与两个反应的进行。首先, 在氧化反应中, 它将果糖彻底氧化, 生成甲醛和其它物质;接下来的显色反应中, 剩余的高碘酸钠氧化酚试剂得到一粉红色有机物, 氧化产物甲醛得到嗪, 这两种氧化产物再反应, 最终生成绿蓝色有机物。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高碘酸钠贯彻始终, 发挥了重要作用。

4.2 酚试剂显色机理

酚试剂, 性质不稳定, 需贮存于棕色瓶中, 在冰箱内保存可稳定3天。

据文献报道, 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 在Fe3+离子存在的情况下, 嗪与酚试剂的氧化产物反应生成青蓝色化合物, 该青蓝色化合物溶液在630~635nm处有最大吸收峰, 其吸光强度与甲醛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服从吸光定律, 可以用分光度法测定其甲醛.其反应机理见反应式 (1) 、 (2) 、 (3) [5]。

5 结 语

本试验与文献资料的记载有所区别, 不使用Fe3+, 代之以高碘酸钠, 发现效果一样理想, 其机理可能是高碘酸钠替代了Fe3+的氧化作用。

摘要:基于高碘酸钠氧化果糖产生甲醛, 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绿蓝色有机物, 此产物在630nm处有最大吸收, 建立了果糖的检测方法。实验采用单因素法探索了氧化和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 并对其氧化和显色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碘酸钠,果糖,分光光度法,酚试剂

参考文献

[1]孔红星, 李利军, 韦红光.高碘酸钠氧化甘油的动力学研究及应用[J].光谱实验室, 2008, 20 (1) :70-73.

[2]胡春.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J].工程质量, 2005, 11:20-21.

[3]王秋芳, 范惠洁, 张冬梅.酚试剂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J].首都医药, 2004 (10) :49-50.

[4]闫树刚, 刘慧, 朱力.甲醛的快速检测方法之研究[J].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hemi, 2003, 19 (3) :122-125.

上一篇:传感器的现状及发展下一篇:水稻种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