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环节(精选7篇)
指导环节 篇1
巡回指导是生产实习教学 (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 四环节中的中心环节, 它是实习指导教师在对课题内容讲解与示范的基础上, 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操作的过程中, 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 关键就在此环节中的训练成功与否。因此, 实习指导教师要特别重视巡回指导, 要追求该环节的指导效果。现根据自己的实习教学体会, 谈一下实习教学中的巡回指导。
1 巡回指导“三方法”
巡回指导一般分为集中指导、个别指导和讨论指导三种, 实习指导教师如能灵活、恰当的应用这三种指导方法, 其巡回指导的效果就有明显的提高, 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1) 集中指导 :是指实习指导教师在巡回观察学生练习时 , 发现学生操作中出现了带有普遍性的共性问题, 将学生集中起来, 用10-15分钟时间来分析和纠正错误, 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动作, 提出技术要求,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总结操作经验。集中指导一般是随时集中进行的, 是以实习指导教师讲解为主。
2) 个别指导 :是指实习指导教师针对每个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操作技巧过程中的个体裁差异, 进行指导。它突出体现因材施教, 及时的帮助个别学生排除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保证每个学生能及时、准确的掌握所学课题内容。在个别指导中, 实习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由此切入, 耐心细致的为学生分析、讲解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注意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培养他们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3) 讨论指导 :是指实习指导教师把学生集中在一起 , 对一些典型工件和学生自创的典型加工方法或出现的典型废品, 以讨论的形式, 让学生各抒己见, 集中分析、讨论、总结先进的加工工艺或出现废品的原因。这种讨论指导是以学生为主, 实习教师小结为辅, 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在操作技能上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和提高。这种方法可以统一规定一个时间进行, 也可以随时集中进行。
2 巡回指导“五勤”
实习指导教师在巡回指导中要做到的“五勤”:腿勤、眼勤、脑勤、嘴勤、手勤。腿勤:巡回指导中一切问题的发现要靠实习指导教师的两条腿不停的走动, 只有走到学生身边, 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练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安全隐患, 才能辅导学生及时的理解和掌握操作技术的要领与操作技巧;眼勤:实习教师在巡回指导中要做到“眼观六路”, 要培养自己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巡回, 看准问题, 及时纠正, 不疏漏每一个环节, 保证学生每一个操作动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脑勤:实习教师在巡回指导中要勤于动脑, 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 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要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和操作技能差异, 因材施教,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嘴勤: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 一般是在实习指导教师对技术要领讲解、分析、示范以后进行的, 有时部分学生听课不认真, 会忽视实习指导教师对技术要领和关键问题的讲解和示范, 以至在实习操作时不能很好的领会和掌握, 实习教师在巡回指导中, 对发现的问题, 要不厌其烦的讲清、讲透, 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操作技能的动作要领;手勤:实习教师在巡回指导中要有一双勤劳、闲不住的手, 对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要有针对性的示范、讲解, 让学生充分体会实习教师的示范动作要领, 然后再去模仿训练, 逐步掌握所学课题内容的操作技能和技巧, 并逐步从生疏到熟练。
3 巡回指导“五忌五要”
实习指导教师在进行巡回指导时应做到“五忌五要”:一忌应付了事, 走过场;要做到有准备、有针对性的巡回辅导, 辅导学生要认真, 重点要突出。二忌批评过多, 言语过激;对存在的问题要一分为二去处理,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要多鼓励学生, 多开发学生潜在能力。三忌分析问题只讲现象与结果;要做到分析问题清楚、透彻, 要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四忌只讲解, 不示范演练;要做到有讲、有分析, 又有示范演练, 让学生能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技术要领。五忌静止的“巡回”指导 (不走动) ;要做到巡回指导中的“五勤”, 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要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
总之, 巡回指导是整个实习教学过程中用时最长、最关键的环节, 实习指导教师要高度重视和正确把握这个环节, 学生才能练就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 实习教学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我们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工人。
指导环节 篇2
一、每位学生需提交一份《职业指导教学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包含企业访谈和心得体会两个部分。
1、企业访谈
要求每位同学对接一家企业,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不限,以了解市场、专业前景等为主;
2、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的主体部分是以企业访谈作出总结报告,根据实际撰写自己的体会、感受。
二、统一格式要求
心得体会的撰写要求:字数不少于1000字,上下左右边界各留2.5厘米,行距固定值23磅,A4纸打印。,居中。
三、考核及成绩提交
1、学生将总结报告按时提交至所在学院的辅导员,由辅导员负责评定成绩,并由副书记审核。
2、成绩于第八学期录入教务处的成绩管理系统。
艺术学院园林学院
幼儿园进餐环节中教师的适宜指导 篇3
关键词:进餐;适宜指导;生活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良好的进餐心理环境是一种精神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催化剂。进餐心理环境的创设包括温和的教师态度,良好的交往关系,愉快的进餐氛围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环境”“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能力,锻炼自我保护能力”“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当前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进餐问题也常常被提及,但进餐问题中教师适宜指导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合理性问题很少进行思考,以至教师的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盲点,所以我希望通过对进餐环节中教师指导行为分析,找出更为适宜的指导,让幼儿在进餐过程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
二、概念界定
1.生活活动
广义的幼儿生活活动,涵盖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包括入园、游戏、教学以及一切满足幼儿生理需要的所有环节。其中,涉及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活动,主要包括进餐、睡眠、盥洗、如厕等内容。本研究主要涉及幼儿进餐环节。
2.适宜教育
适宜教育行为是指适宜发展的教育行为,即适合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与个体特点,可以对幼儿身体、认知、情感与社会行为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的行为。
三、进餐环节中教师的传统指导
1.吃饭催促。
2.安静进餐。
3.强制多吃。
四、进餐环节中教师的适宜指导
1.注重营造亲和、宽松的进餐氛围
良好的进餐环境能增进幼儿的食欲,使幼儿心情愉快地进食。首先,教师可以选择播放一些钢琴曲,幼儿喜欢的英文歌曲等。其次,在进餐时,幼儿可以交谈,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齐克森·默海的研究证实,在进餐时交谈,会使人心情愉快,思维活跃,乐于接纳新想法,富于创造性联想。通过观察,我认为幼儿进餐时,让幼儿之间适度进行交谈,不仅有助于增进食欲,也有利于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全面发展。在进餐活动中,教师可以允许幼儿在不影响其他同伴用餐的前提下轻声交谈。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在宽松、愉快、有序的环境当中进餐,不仅能提高他们吃饭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自觉遵守进餐的秩序。对中大班幼儿在进餐中,还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自主性,师幼和同伴之间可以有互动,幼儿有强烈的服务欲望,当他们帮助同伴服务后,听到教师的表扬,得到同伴的感谢时,他们会非常兴奋,觉得别人需要他。进餐时,教师可以请幼儿帮忙整理桌椅,分发碗筷,收拾餐具,这些极小的事情会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并带着这份愉悦进餐,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在进餐过程中,教师能用轻松愉快的语言介绍每天的饭菜来唤起幼儿对饮食及相关活动的兴趣。如,可以告诉孩子今天饭菜的营养;这些菜的生长过程;也可以告诉孩子这些菜的制作过程;还有一些趣味谜语、故事等,为孩子营造真正宽松的心理环境。
2.尊重幼儿的饮食需要
教师可适当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食物与进食量。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不能孩子一不吃某一食物就说他挑食。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及不同需要,运用适宜的方法劝解、引导幼儿。挑食的幼儿,从表现来看,并不是故意不吃,而是真的吃不下去。教师认为幼儿生长发育时需要这些营养,于是一次次引导幼儿必须把这些食物吃下去,可是,结果总是适得其反,幼儿往往只会更加厌恶。对不同的幼儿要进行不同的引导,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先尝一口,再吃一勺,逐渐改变挑食的习惯。
3.个别关注随机教育
进餐活动中蕴藏着很多的教育契机,他们考察着教师的教育智慧。进餐活动为教师和幼儿提供更多一对一的机会,便于教师随时随地细致地观察幼儿,深入了解幼儿,实施更符合幼儿个体特点的个别化教育。如:很多时候,小朋友吃完饭后,没有什么吸引他们的活动,因此他们吃饭时总会拖拖拉拉,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偶尔说说话,和旁边的小朋友玩玩闹闹,这些不良的习惯会影响孩子进餐的质量,老师应及时发现,并通过观察找到了吸引孩子兴趣的点,及时抓住适当的教育契机,让孩子有一個吃饭的动机,并让孩子愉快地为了这个目的而很好地完成进餐。因此,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需要,老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餐后活动,吸引孩子主动调整用餐时间,更快更好地进餐。
4.注重儿童时期的养成教育
幼儿时期的行为习惯将会伴随幼儿的一生,学前期的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科学合理地安排进餐常规,可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除了在学校学习本领之外,大多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由于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会对幼儿形成各种不同的餐饮习惯,在幼儿园爱上了自己吃饭,那回家了也能自己吃饭了,良好的进餐习惯就形成了。所以,教师可以适时向家长询问孩子在家的进餐习惯和进餐情况,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参考文献:
陈道宣.幼儿园进餐环节中传统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利弊.幼儿教育,2012(09).
指导环节 篇4
一、预习指导的作用
1. 预习指导是课堂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学生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就要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课前教师的预习指导,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有感知, 从而带着疑问、有的放矢地进入课堂教学。上课时, 学生就会学得主动、轻松。简单的知识, 可展开课堂讨论, 教师做必要铺垫;疑难问题, 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 就会茅塞顿开。由此可见, 预习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预习指导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教师指导下的预习过程是学生通过思维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教师的反复示范、引导, 学生能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思路, 学着去思考问题。这样, 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预习的方法, 学会了看书, 也培养了质疑、释疑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其间也潜移默化进行着学习方法的指导,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这对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推动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预习指导的原则
1. 激趣性原则。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以看出, 学生对预习有无兴趣直接关系着预习的成败及课堂教学质量。因此, 预习指导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 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1) 从解释周围物理现象激趣。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它广泛联系着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而人们对周围各种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青年学生更是如此。这是能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的最有利的客观条件。
例如:在讲“物体内能的变化热和功”一节之前可给出如下的预习题:
1.感到冷时, 搓搓手就会觉得暖和些, 为什么?
2. 灼热的火炉可以使周围物体的温度升高, 为什么?
3. 以上两个例子, 使物体温度发生变化的方式是否相同?若不同, 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这种从周围熟知现象入手的预习指导, 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促使学生思维投入。但要注意人们根据周围现象得出的某些生活经验与物理规律是相悖的, 以此指导学生预习更能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思维矛盾, 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从探究物理问题的本质激趣。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随着他们知识面的扩大和加深, 已不满足于教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中现成的结论, 而喜欢索隐猎奇, 追根刨底。探究式预习指导正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此, 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预习积极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3) 从促进求异思维激趣。解题过程是巩固物理知识的过程。一般的题目, 结论都是唯一, 但能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对问题进行分析, 最终得出相同的结论。当教师告诉学生这道习题有一种更简单的解法, 这便是用下一次课要讲的内容时, 势必会调动学生的预习兴趣, 使之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迫切的心情去探寻此题的另一解法, 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2.量力性原则。预习过程是学生的一种自学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目标。如果预习目标过低, 学生简单阅读课本就能达到这个目标, 就不能启动理性思维, 学生进入不到物理研究的方法之中, 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 认知能力就得不到训练。如果预习目标过高, 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非常困难, 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压力, 造成心理障碍。长期下来, 影响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或对课堂产生依赖性, 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 教师指导也就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 预习目标的制定要符合以下两点:
(1) 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物理知识有其内在的和谐性和统一性。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若教师不注意旧知识的复习, 盲目地列出预习提纲, 学生就会因旧知识的遗忘或当时理解不到位, 而面对预习提纲束手无策, 从而影响学生预习的兴趣。若教师在预习提纲中写明要用到的旧知识, 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不但能加强旧知识的复习、理解、记忆,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另外, 物理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预习中应考虑学生的数学水平、数学科目的进度, 以免因数学问题而影响学生的预习兴趣。
(2) 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中学物理学习的思维方式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应逐步培养, 不能操之过急。因此, 在预习中那些抽象思维能力较高的内容, 教师应降低预习要求, 否则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 也会影响预习兴趣。
3.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同一班级的学生,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他们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使每一个学生在预习中都能得到尽可能大的收益, 就要求在预习指导中, 不但考虑班级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技能、情感, 还应分层次和具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真正做到统一要求与因人而异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预习。
预习指导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课前从心理上、知识上作好参与教学过程的充分思想准备, 以渴望获得知识的心态等待教师上课。二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质疑、释疑能力,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达到这两个目的, 可采用编拟预习提纲的方法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并按照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 彼此衔接, 层层深入, 环环相扣, 逐步递进。突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学会思考, 学会探索, 学会迁移。另外, 预习提纲的设计应不拘一格, 其形式由教材内容的具体情况而定, 但要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避免形式上的呆板, 致使学生产生乏味感。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在预习中结合实验去分析、学习新课内容, 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亲自观察、亲自分析, 并通过阅读课本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条理性、敏锐性、及准确性, 这种指导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他们边预习、边实验、边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 然后, 带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进入课堂, 在课堂上, 学生细心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 悉听老师的分析过程, 并与自己的分析过程相对比, 不断补充自己的认识, 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同时, 通过实验使学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物理图景,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掌握一种科学的学习习惯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指导环节 篇5
一、课题导入
课题导入是指教师在进入正课之前所进行的铺垫。
要求:导入应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和引起关注,达到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目的。
操作:可以是复习旧知,揭示新课;可以递进导入,引入新课;可以是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也可以是用视频、材料、漫画、动画、活动、问题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根据课型灵活安排。
导入时间:一般控制在2-5分钟。
二、出示目标
出示的目标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目标。
要求:
1、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
2、落实“三维目标”要求,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
3、目标明确具体,高度概括,要具有可测性和可操作性。学习目标的表述最好不要用模糊性动词,如:了解„,理解„等,可多用具体性动词,如:记忆„,背诵„找出„等进行直观表述。
操作:
1、可用投影、张贴、板书等方式完成,但务求学生能够牢记于心。
2、可用学生齐读或教师口述的方式进行学习目标强化感知,加深印象。
3、也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分步出示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明确各个阶段应达成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出示和解读时间一般控制在1-2分钟。
三、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可依据自学时间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两种形式,通过自学要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逐步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求:自主学习要有自学指导或自学提纲,自学指导或自学提纲须具有自学指导作用,它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自学后应做的自学效果检测题等。
操作:
1、在一节课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次或多次学生自学,每次自学指导必须有相应的自学指导题,自学指导题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批注式阅读后独立完成(用书的要求合上书本)导学案或课件等上面的自学指导题,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释疑打下基础。
各阶段自学时间总和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四、合作交流
要求: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构建要科学。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男女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
2、组员分工要明确。每个小组的成员在不同学科的小组活动中有不同的任务和分工。
3、合作时机要恰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任务时,学生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时,单元整理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时,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想不到多种答案时等情况可以考虑小组合作。
4、合作要求要清楚。
5、合作时间要充分。
6、教师指导要及时。
7、评价方式要优化。既关注对个人的评价,还要关注对小组的评价。
操作:
1、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2、学习小组交流前,小组成员可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让学生各自陈述自己对任务的看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小组的集体意见。
合作交流时间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而定。
五、展示汇报
要求:展示汇报时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交流的情况,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而不是个人的)在班上进行展示汇报。
操作:
1、展示汇报时可由组内中心发言人通过问答、上台板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最后形成班上的集体意见,并允许保留个人意见,同时还可鼓励组与组之间提出质疑。
2、对于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和训练中的错题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点拨、解答释疑。
展示提升时间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而定。
六、问题设计
课题导入、自主学习等各个课堂教学基本环节的问题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班情、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让问题驱动教学,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一方面依据于教材,另一方面取源于学生,但很大部分需要教师的再加工——“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2、“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利于思考,富于启迪)。
3、“问题”设计的导向性(强化“双基”,突出重难点)。
4、“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铺设“阶梯”,逐步深入)。
6、“问题”设计的创新性(强化思维,求异创新)。
七、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教师在进行当堂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训练形式要多样。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当堂训练活动。如语文、英语等学科可采用问答、背诵、默写、听写等训练形式;数学、科学等学科可采用做检测题、实验等训练形式。训练题目的呈现可以投影展示,可利用练习册、全优课堂,也可以利用导学案。学生答题形式可笔答、板书、口答、抢答等等。
2、训练时机要灵活。当堂训练应贯穿一节课始终,灵活机动,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目标,可以每次自学后逐一训练,即分步训练,但上课结束前必须进行一次综合检测。
3、训练时间要充分。
4、题目要分层。训练题目可实行分层布置,训练题可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
5、题目要应标。检测题要对应、回访学习目标。
6、做题要限时。训练的形式像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作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7、信息要反馈。当堂训练后,及时反馈矫正,力争做到堂堂清。
各阶段训练时间总和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八、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系统图表,并适时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
指导环节 篇6
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涵义
而今时代,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 生活态度与生存理念的改变, 社会体育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消费。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在不断变化, 社会文明的发达程度在不断地提高等, 这些因素促使社会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的改革提出了客观要求。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专业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环节内容包括:常见的社会调查、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
第二, 非专业实践环节。
非专业实践环节内容形式包括:有组织、无组织、社团组织等形式。
在以上两个实践环节改革中, 要保持与时俱进, 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才能获得实践的最大成果, 取得最佳效果。因此, 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不断改善, 不断发展使其在社会发展中保持相对的合理化。
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现有问题
2 . 1 学校没有对教学实践给与重视且实践教学形式过于简单
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的教学, 以现在大部分学校的开展现状来看, 本科阶段大一至大三主要以课本为主, 主要是传授一些基础理论知识[1]。在大四阶段, 因为专业课的课业减少, 到下学期才会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实习, 同时学生还要面临对毕业论文的撰写。
不仅如此, 在本来就不多的实习时间里, 学校并没有给与重视, 不仅是敷衍了事, 实践教学形式更是单一。
除此之外, 学校没有就实习时期间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解答, 总结, 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写写实验报告而草草了事。
由于在学生实习过程, 学校没有能及时对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给与及时的解决和帮助, 从而使其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导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达不到实际效果,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 更是对学生生命的不负责。
2 . 2 实践教学内容质量不高
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学中, 教学内容选择面很窄, 多年都是固定内容没有改变, 缺乏特色与实际, 使得学生千人一面, 没有个人特色。
于是在实践中重要的毕业论文的撰写时, 许多学生就敷衍了事, 在一些已有发表的论文上增删添减后直接成文。这导致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自己所写论文的内涵, 使得论文质量长期不高, 最终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造成较坏的影响。
2 . 3 实践教学与社会脱节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较少, 学生自主性不高, 论文撰写中很少经过了详尽的社会调查, 以数据说话的情况。这导致了学生的能力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学校教学的单调和专业发展的滞后, 使得学生面对社会上多样的社会体育时只能重新学习, 而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
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改革措施
3.1 准确的专业定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及运动训练专业等有着很大的不同, 该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学环节以及实践环节中要有着重的体现, 以免使得不同专业在实践环节中有趋同化的倾向。在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定位时, 要综合现在经济社会下, 市场资源配置导致的社会流动性增加的新形势, 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其能够拥有较高的职业能力, 能具备独立从事与该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活动。
3 . 2 健全有关实习管理规定
健全的实习管理制度是不仅是毕业实施顺利进行的保证, 更是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
第一, 建立和健全实习管理规定, 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实习的操作和流程, 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2
第二, 规范实习过程管理, 加强教育实习的质量监控。
3.3 细致的内容构建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社会实践就要占据大量的教学时间, 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涯, 在每一学期都要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外, 安排一定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 相互印证, 能够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 继而改善和总结, 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4 专业的教师培训
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中, 其存在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在于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本身就缺乏足够的企业社会实践经验, 因此, 其教学单调, 质量不高, 知识面窄, 无法就当前社会体育的发展给予学生以足够的指导。
对师资力量进行针对性培训, 使其教学从单一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知识教育, 扩大到实践与理论结合, 进而扩大知识面到相邻专业和多个学科,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以及指导方法。
3.5 完善的实践基础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复杂性, 使得它的会实践环节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 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质和财力[3], 才能使学生在对该专业实践的过程中, 各个环节都有了解, 进而积累经验, 提高实践能力。
3 . 6 扩大的实践选择及范围
为了更好的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适应社会, 在选择上可以扩大范围, 增加多个模式, 把经营管理和健身竞赛进行细致分类, 使学生拥有更多选择。
4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保障措施
4.1 建立专业的体系
要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的教育理念实现, 就要形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社会实践环节改革的课程专业体系。[4]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课程专业体系, 需要综合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中的需要与目标, 制定出包括诸多教学上的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 同时体现出本专业的教学特色。它要在承担社会体育人才的实践和知识的培养上, 结合评价体系外的环境, 达到实现实践结果的目的, 以此完善整个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课程专业体系。
4 . 2 加强对高校评价、监督体制建设
再好的政策、理念或者是方法, 不能切实的落实到实处, 也仅仅是一句没有意义的空话, 产生不了积极的作用。因此, 要不断加强对高校评价、监督体制的建设与完善, 保证高校所实施的各校改革措施、宣传理念等, 能切实的落实到实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学风、做风建设, 更能增大教师、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与尊重感。
4 . 3 物质与精神激励并重
物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但是当人的精神领域丰富到一定程度就开始过多的关注自己的精神建设。高校教师、管理人员等, 均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一定水平的人文素质, 因此, 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改革中, 不仅要注重对学校管理人员、教师等物质性的激励, 更要关注对他们精神领域的鼓励。
4 . 4 注重对校园文化的建设
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对高校的发展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秀的校园文化, 不仅能够有利于浓厚学习气氛的形成, 而且可增强高校管理人员的归属感。不仅如此, 其还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益于高校员工专注于自己本职工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奋进意识, 为高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5 结语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改革, 不仅要求高校要对此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指导, 更要求高校在具体的实践改革中能给与高度的重视, 建立起完善的评价监督体制, 把改革的具体事项能够一一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顺利进行, 才能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使学生的实习教学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方永航.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优化研究[J].都市家教 (上半月) , 2015 (4) .
[2]林勇, 潘淑坤, 赵振浩, 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环节的优化策略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 (4) :45-50.
[3]李庆军, 钟波, 杨连波.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优化研究[J].民营科技, 2013 (9) :246.
指导环节 篇7
英语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大部分为在职的中小学英语教师, 他们的年龄、所处工作环境和教学年级差异很大, 相比普通高校学生而言语言基础较差, 写作能力参差不齐, 研究水平有限, 查阅获取资料的难度也更大。如何才能让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学生一起冲过终点, 完成最终的论文写作, 就是摆在指导教师面前的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科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是成功完成论文写作的基本保证” (张纪英, 2007) 。为了避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走弯路, 指导教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有效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了解基本研究方法和指导方法
英语教育本科专业规则规定, 教学实践 (论文写作) 一项占8个学分,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使用的教材为顾曰国编写的《论文项目设计》一书。该教材专为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习者编写, 较为通俗易懂, 很好地将外语学习的五种技能融于所设计的教师职业技能各项任务训练当中, 适合电大开放教育英语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使用。教材设计分为两部分:Guide fo Students、Guide for Tutors, 从学生的写作指导和指导教师的评价两方面入手, 尽可能地帮助和指导学生按照国际学术规范完成基于课堂的教学实践项目设计研究与报告写作, 为指导教师验证研究过程的真实性和控制报告撰写的质量提供了基本依据和评价标准。
1.1 明确集中实践教学和撰写论文 (项目报告) 的目的与意义
实践教学是为配合理论教学,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 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杨永建, 2010) 。任何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结果, 必须通过交流才能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掌握。撰写、发表或研讨论文, 是作者同该领域中的其他研究者, 甚至是对该领域感兴趣的一般读者进行交流的一种典型形式。学生只要用合适的语言、文体、格式将论文提纲及对应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出来以支持论文的观点, 项目报告的初稿就算完成了。但实际的写作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英语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及论文写作常识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对毕业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都将是有益的。强调集中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已有的教学法成果不重要。各种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法理论, 作为教师不仅应该了解, 还应该主动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因此, 教学实践的方法探索和经验总结是永无止境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有效地指导与评价学生的集中实践环节是教师对学生“授之以渔”的过程, 其现实意义也更为重大。
1.2 搞清楚“实践教学项目设计”与“项目报告撰写”二者之间的关系
课堂实践教学是项目报告撰写的基础性实验工作, 没有基础性的实践教学就不能获得第一手的数据支持材料, 项目报告撰写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鱼, 没有鲜活生命力, 可能流于东平西凑、空洞无物的鸿篇大论, 不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而不掌握和了解项目报告的撰写方法和要求, 有可能学生做了实验性研究, 但却不能形成的一个结构完整、要件齐全、符合逻辑的项目报告, 缺失必要要素的项目报告会漏洞百出, 似是而非。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项目研究行动前, 不仅要通读教材, 还要对已学课程《高级英语写作》等课程进行必要的复习。有可能的话指导教师还应该为学生适当推介一些相关书目, 或提供前人的一些项目研究报告, 供学生参考学习, 从中汲取知识, 借鉴更多的经验, 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吃透教材对于学生后期的集中实践环节的选题、教学实践设计、项目实施和最终的报告撰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其作用不可小觑。
1.3 选题的确定与选题的方法
无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英语专业本科学生, 选择课题或题目 (即研究什么) 是非常关键的, 这也是任何科学研究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论文写作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学习环节, 学生应该是它的绝对主体, 学生应该积极思考, 要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英语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集中实践环节, 强调一定是基于课堂的教学行动项目设计研究和最终的项目报告写作, 亦即“实验研究+项目报告”共同构成毕业论文 (顾曰国, 2002) 。
指导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介绍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酝酿,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其次要组织学生对提交选题进行讨论, 逐一分析, 梳理筛选出适合的选题, 然后与该方向的指导教师共同商讨确定论文题目, 这是论文指导与撰写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第三, 按分类的选题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组, 把同一方向选题的学生组成小组或结成对子, 这在后续的项目实施、报告写作和初稿修改中作用非同小可。最后, 指导学生通过教材介绍的几种科学研究方法, 对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顾曰国, 2002) , 从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适合英语教育本科的学生呢?教材中确定的几个标准可作为判断的基本依据。
1.3.1 限于课堂中所施教的课程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选择教师们 (指英语教育本科学生, 下同) 在课堂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是因为这些问题或许是他们一直有迫切愿望要解决的问题。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教师们选择符合实际的选题就会促使他们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具信心, 更具主观能动性, 因此也更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努力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学生提交的选题, 师生间可进行充分讨论, 在讨论中互相激发灵感,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提供给他们独立思考的广阔空间, 使撰写目的及内容逐渐明晰化 (刘明琼, 2005) 。
1.3.2 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某一位教师所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其他教师所共有的问题, 具有普遍性。It may be a problem that hinders their students’learning in a serous way (顾曰国, 2002) .因此选择这样的问题更具有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尽管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在此应该说汲取别人的经验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具有借鉴意义, 也许更有“味道”。
1.3.3 尽量缩小研究课题的范围
尽可能选择一个点, 而不是一个面或一个维 (姜恒昆, 2001) 。这是因为作为教师平时有很重的教学任务, 他们的时间、精力、经费、资料获取手段和自身所具备的知识范畴均有限, 因此在指导选题过程中应该更加注意选题范围和大小, 切忌贪多求大。合理的原则是从小问题着手, 一个一个去解决,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目的是促使他们开动脑筋, 运用已学知识, 学会研究方法, 熟悉研究过程。
2 文献查阅与课堂项目设计
确定了选题, 就要指导学生以研究选题为中心有目的地查阅和收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图书资料和背景知识, 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依据, 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法, 设计出一个针对性的实验项目。项目设计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课堂教学实验成功与否, 是整个集中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一般要遵从四个步骤:确定项目目标;陈述项目假设;叙述项目理论依据;设计课堂教学任务。因此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务必对已学的教材《英语教学法》和《语言与语言学:实用手册》等课程相关章节进行必要的复习, 激活大脑沉淀的知识, 唤醒思考意识。
教学实践项目设计要充分体现理论依据, 既要体现设计思路和过程, 还要强调设计原则, 使课堂设计与项目实施所采取的具体方法、手段和措施相一致。要充分考虑教案设计的要素:实施时间、施教班级、使用教材及内容、课外材料选择、教具或教学媒体运用、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实施步骤、补救措施、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等内容。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内容, 从不同角度参考教学备课辅导书籍, 设计出有创意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内容要新颖、独到, 过程描述要严谨、简练, 要充分考虑到可变因素和相应补救措施, 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移植性。课堂教学设计最终要拿到课堂上进行实施和验证,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观察、对比, 得出详细结果和数据。研究者应对获得的数据和资料加以分析、评估, 最后得出客观的结论。
3 论文 (项目报告) 的撰写和修改
3.1 确定论文结构
论文一般分为三大部分:文前文本、正文文本和文后文本。为了论文撰写顺利, 拟写论文提纲是十分必要的。提纲对论文的重要性就像图纸对建筑师的重要性一样。拟写提纲的过程就是构思论文结构的过程, 也是确定写作重点, 理顺各论据之间关系, 增强论文条理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统筹安排、决定材料取舍的过程 (李正栓, 2006) 。一个好的提纲能够在整个论文写作中起到提纲挈领的指导性作用, 其意义至关重要。
3.1.1 正文撰写
论文的主体是正文, 正文包括引言、实验论证过程和结论三大部分。学生必须在引言中直接或间接地表述出来该项目报告的撰写目的、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等。引言能使读者明白这项研究工作的历程和在这一研究领域所处的位置。引言的长短要视论文的长短而定。论文越长, 引言就越长, 反之亦然。
正文作为引言的展开, 自然是最重要也是最长的部分。学生要把经过长时期收集、分类并分析过的资料以有组织、前后一致、连贯有序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对问题分析、实验方法、使用素材、指标、判断标准等要素, 按步骤合乎逻辑地铺叙。实验结果应紧扣主题、高度归纳, 做到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结果的整理应删繁就简, 能用表的不用图, 可不用图表的最好不用, 以免多占篇幅, 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尽量互不重复。要使论文有价值, 学生在写作中就必须表现出对资料的深思熟虑和理解以及对研究课题的独到看法, 并能得出一个客观真实的结论。结论应是正文的合乎逻辑的总括, 其语言应措辞恰当, 层次清晰, 语气谦逊, 避免武断, 留有商榷余地。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不仅取决于内容, 还取决于流畅和恰当的语言表达。项目报告属于正式文体, 行文应采用正式书面语, 避免口语化或缩略形式, 在语言运用上力求正式、准确、客观、严密、富有逻辑性。结论的长短跟引言一样, 是由正文的长短来决定的, 应该文字简练、高度概括, 让读者明了这就是论文的结尾。
3.1.2 文前文本的撰写
论文除了正文外, 还有文前文本和文后文本两个组成部分。文前文本有标题页、致谢 (也可置于文后) 、前言、目录、表格和 (或) 插图目录及摘要 (或提要) 等, 标题页和摘要是不可或缺的。
3.1.2. 1 标题
标题页必须包括论文题目、作者署名和单位、指导教师姓名及提交论文的时间等内容。论文题目要准确得体, 简短精练, 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作者署名的目的, 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 二是记录成果归属, 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和文献检索。论文作者是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 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
3.1.2. 2 摘要
摘要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常放在正文之前的篇首位置。摘要在正文成稿后撰写, 是一种只有一二百字的简要小结。读者看了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 从而决定是否有必要阅读论文的细节内容。摘要需精心撰写, 有吸引力, 应包含以下内容: (1) 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法, 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3) 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 突出论文新见解; (4) 结论或结果的意义。摘要的撰写格式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一般有主题句、主体句和结束句组成。
1) 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即摘要的第一句话, 往往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 提出研究目的和对象。如: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ttempts to (intends to, proposes, con tends, points out, argues) …
2) 主体句 (supporting sentence) 在概述了论题后, 接下来要进一步涉及研究方法、实验过程、调查或分析等具体内容来填充骨架。常用的句式如下:
The method used in our study is known as…
The experiment, consisted of three steps, is described in…
3) 结束句 (close sentence) 从某种意义上说, 摘要就相当于一篇微观论文, 其结语句的功能也类似本论文的结论。需要阐明结果、说明应用、点明意义或引发反思: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indicate that…
Thes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have led the author to a conclu sion that…
(李正栓, 2006)
此外, 还应给出几个紧扣题目并能揭示论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词, 关键词要用能够真正体现论文主旨内容的专业性学术词汇, 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一般是名词或名词性的动宾词组。
3.2 致谢
致谢的撰写是文稿完稿后最后要做的一项工作, 一般独立成页置于论文之前或之后。目的是对自己在论文撰写和成稿期间提供过指导、协助、帮助、资助的个人或单位表示感谢。致谢对象顺序是由主要到次要, 由个人到集体, 语气依次递减。致谢辞要真挚、简练、恰到好处, 既不夸大其词、过分恭维和庸俗化, 也不可轻描淡写或挂一漏万。从下面的常用句式中可以寻到致谢辞的一些固定的词句搭配和格式:
My heartfelt thanks are also due to…
I would extend my sincere thanks to my tutor…The above research was made possible without
and assistance that I received from…
(李正栓)
3.3 资料的引用
正文中的观点转述或原文引用也要遵从规范。其原则是:通过精心转述来再现原文要比大量引用原文更为可取。只有认为改动原文措辞会影响原文意义或使用转述的方法会有损原文效果时才须直接引用。直接引用原文资料宜短、宜少, 并须注明出处。注释是向原文作者致谢的方式之一, 若引用别人的话语或见解而不致谢, 这不论在道德上还是法律上都是要负责的。因此, 论文作者必须十分仔细, 在引用时要反复核对, 做到精确无误, 以保持原作者的语句、标点和语气。
3.4 文后文本撰写
文后文本一般是指篇尾注释、参考文献、附录内容等其他支持材料。注释种类有尾注、夹注、脚注等。最常用的为尾注, 尾注的内容按序号依次放在正文后、参考文献之前。不管采用哪一种, 尽量要做到全文通篇一致, 除非万不得已 (杨永林, 杨芳, 杨莉.2002:145-146) 。
附录一般是限于正文篇幅、不宜放在正文中或置于正文中有碍于正常阅读, 但对正文观点起到很重要的支持说明作用的图表、插图、附文、音视频资料或实物等。呈列附录的目的是便于读者更深入详尽地了解作者的观点。附录并非可有可无, 其重要性和撰写要求也和正文一样。附录在正文中要作引用或反复交叉引用。附录的呈列次序要按照在正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 同时要注意和文前的目录列表相一致, 这样才便于读者查询和阅读。
3.5 论文的修改和定稿
论文不是三两天就写出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 论文是一遍遍反复琢磨、推敲修改出来的。之所以这么说, 是因为真正动起笔来, 就如开动的马达不可停歇, 其殚精竭虑之程度会前所未有, 通宵达旦即成常态。
3.5.1 融合技术, 做到“四化”
由于开放教育师生处于时空隔离状态, 笔者建议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QQ, 微信等实时通讯工具, 提前建立好QQ讨论组或手机微信群, 将同类选题学生组建成团队, 将学生混编搭配, 使他们一开始就感觉到导师就在“身边”, 时刻为他们提供“面对面”的指导。学生动笔之前, 指导教师要向学生强调:项目报告的文体结构、用词特点、句法特点、语篇特点、标点符号运用等。尽量做到“四化”:即文稿结构完整化, 拼写错误最少化, 句式变化多样化, 标点符号准确化等。
3.5.2 转变方式, 共同探讨, 创新文稿修改模式
在论文修改过程中, 指导教师组织同一团队的学生在网上 (线上) 交叉阅读初稿, 对论文的构思、组织、行文、格式等方面进行讨论, 然后让学生结对互相修改论文。某个学生遇到的问题有可能是所有学生的共性问题, 这样就将教师修改学生初稿的过程变为了师生共同修改和学生相互修改。学生相互修改的过程, 既是讨论、思想碰撞的过程, 也是学会方法、强化记忆、互相提高的过程。这对于语言基础较好或欠佳的学生均是一个极好的锻炼与提高的机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组织、监控和评价的作用, 这既减少了指导教师的劳动强度, 又提高了论文指导的工作效率。在学生互相修改论文的步骤完成之后, 教师再对论文进行定稿修改。教师应将修改之处对学生进行评说, 让学生理解其语法、修辞法、表达法等。如此形成一个师生共同探讨的风气, 提高学生参与论文修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变教师修改论文的传统模式为师生共同修改论文的创造性学习模式 (刘明琼, 2005) 。
3.5.3 注重细节, 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 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汉英标点符号大部分一样, 个别有区别。英语中没有顿号和书名号, 汉语中表示停顿分隔的顿号在英语中用逗号“, ”;汉语中的书名号“《》”在英语中用下划线或斜体排版表示;汉语中的句号为小圆圈“。”, 英语句号是小圆点“.”。所有英语的标点符号都是半角符号。句尾标点符号前不加空格, 句尾标点符号后要加一个半角空格, 这一细节要注意。
4 论文的格式和排版
论文格式的规范化 (或标准化) 也是论文撰写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论文排版格式有现代语言学会论文格式 (MLA) , 美国心理学会格式 (APA) 和芝加哥论文格式 (CMS) 等。教材《高级英语写作》采用的是APA格式。在此要求学生能至少掌握其中一种, 其他几种方法有所了解即可。
4.1 文稿的格式和排版
规范化是项目报告评价的标准之一 (顾曰国, 2002) 。一篇好的论文应该具有内容及形式的双重美感。以往学生在字体选用、排版、标点符号运用等方面频繁出错, 这一项十分简单的过程却往往耗去学生和教师的许多时间精力。在格式问题上, 语言的解说有时显得十分乏力。指导教师可根据一般惯例制作样式模板, 细至字体、字号、行间距、缩进量、幅面、装帧等。学生按照这样的流程完成排版过程, 就会取得整齐划一的效果, 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是事半功倍, 解决了高耗低效矛盾。
4.2 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呈列
注释和参考文献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许多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注释的顺序要遵循引文出现的先后次序, 序号为上标的阿拉伯数字, 注释条目中必须标出原文所在的页码。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 便于查找, 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 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参考文献要按作者姓氏字母排序呈列于注释之后, 序号为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果参考文献较多, 可先将著作归为一类, 再将期刊归为一类;如果外文文献较多, 可先排列外文文献再排列中文文献;如果参考了其他媒体或网络上的相关资料, 也要做相应的呈列 (程爱民, 2005) 。
5 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项目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 又是我国高等教育更深层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笔者就英语教育本科学生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指导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和策略, 目的就是更好地做好开放教育英语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时值电大教育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 各种教学新形式和新方法都在不断涌现, 其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践环节教学的落实, 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环节的教学指导方式和方法, 鼓励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各种教学尝试和改革。
参考文献
[1]程爱民, 祁寿华.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纲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2]顾曰国.Practical Project Desig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哈默, 田贵森.怎样教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姜恒昆, 辛俊武.浅谈外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J].甘肃教育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17) :111-114.
[5]李正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6]刘明琼.对指导外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思考[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5, 5 (4) :122-124.
[7]杨永建.开放教育英语综合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4) .
[8]杨永林, 杨芳, 杨莉.英语论文写作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
[9]张纪英.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