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视觉效果

2024-09-08

增强视觉效果(共7篇)

增强视觉效果 篇1

引言:

中国传统美术在色彩的运用上包罗万象、变化多端,对于不同色彩都有与之相符的文化内涵设定,使之在实践应用环节具有浓厚的符号性、象征性与装饰性,实现了色彩与艺术的完美统一。遍观我国现代平面设计工作的发展状况,设计师们在实践工作中对于艺术与色彩的追寻从未停止,但在视觉传达效果的表现形式上仍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这些问题因素极大的抑制了我国平面设计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本文主要对传统美术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措施进行探究,为我国平面设计行业提供合理化的参考。

1.传统美术色彩与现代平面设计间存在的联系

中国传统美术色彩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是我国艺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装饰性与表现性上,美术色彩能够更加突出的展现出其魅力所在,充分实现了艺术形式与美学的交融,这一点与现代平面设计工作不谋而合。传统美术色彩与现代平面设计在视觉效果传达的过程中,具有相同的表现力与艺术气息,对色调的使用与设置都充分体现出了自由、奔放的表现形式。我国民间艺人在传统美术绘画过程中,对于传统美术色彩的选用,更多的以其自身的偏好为主,在理想化的装点与搭配下,充分实现传统美术色彩的完美展现。而现代平面设计师门在实践工作中同样注重对感觉的把握,根据色彩明亮绚丽的程度,以自身的偏好和感觉为主,使装饰品与着色物体在色彩的点缀下栩栩如生,充分实现了色彩与平面设计的完美相融[1]。

在现代平面设计工作中,设计师们更加注重利用色彩的视觉冲击力来吸引大众,通过将不同色彩间的明暗变化与视觉冲击力进行完美应用,使平面设计能够带给观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引发观赏者的情感共鸣,充分实现平面设计师的设计用意。因此,色彩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很大程度上,色彩都是平面设计中的首要运用因素,通过合理化的运用色彩,能够使色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直观的表现在平面设计作品当中,使色彩与平民设计做到完美融合,就像将一种色彩进行艺术创作,使之能够融入到设计师的思想情感当中,经由设计作品进行强烈的情感思想表达。由此可以得出,传统美术色彩与现代平面设计具有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与艺术表达效果[2]。

2.传统美术色彩实践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具体措施

2.1传统美术色彩与文字意象相结合

文字意象作为视觉符号的一种,在现代平面设计中逐渐深受设计师们的喜爱,通过将文字意象实践应用于平面设计当中,既展现出了平面设计的主体信息,又借助文字符号, 为平面设计增添了文化意境,使平面设计在整体构成上显得更加饱满与深邃,富有文学艺术气息[3]。因此,通过将传统美术色彩与文字意象相结合的手段,能够更加吸引观赏者的目光,使平面设计作品在体现艺术色彩的同时,给观赏者传递更多饱满的艺术文化气息,充分体现平面设计作品独特的设计效果。在我国今后的现代平面设计工作中,设计师应注重传统美术色彩与文字意象的结合与统一,使色彩在文字信息中发挥出更加突出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出平面设计作品的情感思想与艺术表达效果,引发观赏者的共鸣。

2.2挖掘传统美术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装饰性作用

装饰与点缀是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极大地提升平面设计作品艺术表达效果的饱满程度,使作品当中蕴含的艺术气息与美好寓意能够完美的进行表达。因此,现代平面设计师在实践工作中应更加注重对传统美术色彩装饰性的挖掘与创新,充分利用传统美术色彩的表现效果,使现代平面设计作品在传统美术色彩的装饰下显得更加饱满丰富,更加突出设计师的思想情感。例如,在现代平面设计”招财进宝”中,设计师可以采用民间艺人的传统美术表现手法,将寿桃与花鸟等吉祥图案充分展现在作品当中,以装饰点缀的形式,为平面作品增添无尽的魅力, 更加突出现代平面设计作品的艺术表现效果。

同时,设计师在设计热闹喜庆的平面作品时,应积极采用传统美术色彩的应用方式,将中国人惯用的大红色调进行应用,通过将传统美术色彩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使红底黑字的现代平面设计突出表现热闹喜庆的欢乐气氛,设计师在实践环节还可以对传统美术色彩的运用方法进行创新,利用现代创意字体与创意图案进行平面设计,给观赏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美术色彩文化博大精深,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与现代平面设计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两者作为我国文化艺术形式的一个缩影,在今后的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应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提高,充分实现传统美术色彩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有机结合。

摘要:本文着手于中国传统美术色彩与现代平面设计之间存在的联系,结合现代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传统美术色彩实践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具体措施,为我国今后的平面设计工作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术色彩,现代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

增强视觉效果 篇2

视网膜图像主要辅助临床医生检查视网膜出现的异常或者病理情况,还可进一步预测有可能发生的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视网膜图像的血管检测和提取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评估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观察到视网膜图像,目前采用荧光造影技术、眼底摄像等方法,但由于成像条件及生理结构的限制,视网膜图像质量并不理想,有用的信息常常被噪声所淹没,对提取眼底血管轮廓较为困难,从而影响视网膜相关疾病的准确诊断[1,2]。

目前视网膜血管图像增强的方法,一般为直方图均衡、局部对比度增强、小波变换、匹配滤波法等。Wu等[3]使用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此方法提高了血管与背景的对比度,但并不能较好抑制背景噪声,大病灶区域还有可能进一步被弱化为背景。Mendona等[4]通过调整小波变换的方法来实现视网膜图像的全局增强,但此方法需要对变换后图像的噪声进行估计。Sinthanayothi等[5,6,7]采用自适应的对比度增强方法。综上所述,现有的方法大多采用的是全局阈值法,对于小血管和对比度较低的血管处理的效果不好,因此对图像质量的改善具有局限性。另一方面,图像信息的接收是通过人的视觉,所以了解视觉感知机理对图像质量的改善有很大意义。

文章结合视觉系统对图像的感知能力,设计和建立一种较为通用的视网膜图像增强方法,从而得到优化的视网膜图像,可以提取出更多视网膜信息,还能获取类似视网膜造影的图像,使之应用于临床,减少造影剂对人体的伤害。

1 视网膜图像增强技术

1.1 数学形态法

目前采用数学形态法中[8,9]的低帽算法用来消除背景干扰提高图像对比度,突出血管等有用信息。对源图像S(x,y)做数学形态学的低帽变换,生成低帽变换后的图像:

B(x,y)=BotHat[S(x,y)]

BotHat[·]为低帽变换算符。

所述低帽变换如下:

式中,b(x,y)称为形态学结构元素,如圆盘形、矩形、正方形、菱形、八边形等。变换后的图像(图3(b))有效增强了图像中的暗区细节。但低帽变换的图像视觉质量并不是最理想的,所以利用所提出的自适应最佳化方法使低帽变换的结果最佳化。

1.2 图像视觉质量自适应最佳化

1.2.1 基于视觉对比度分辨率的数学模型

人类的视觉分为暗视觉和明视觉,它的生理基础是视网膜上存在两种光感受器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如果是在暗视觉条件下拍摄的不能分辨的图像,只要有不同的灰度级,就说明含有不同的信息,只是由于视觉对比度分辨率的限制,图像中所包含的信息还不能被人类所觉察到。

文献[10]中所得到的关于在数字图像技术中,人类视觉对比度分辨率限制的测量结果见(2)、(3)式和图1。

暗视野的条件下:

明视野的条件下:

式中的JND(x)为人类视觉对比度分辨率的阈值,x为背景灰度。图1表示了人类视觉对比度分辨率随着背景灰度的变化呈现非线性关系。

图1中,拟合曲线I表示的是暗视觉条件下的指数函数曲线,拟合曲线Ⅱ表示的是明视觉条件下的抛物线函数。(1)和(2)式的意义:一定灰度背景下,需要多少灰度级才能达到人眼视觉的可分辨阈值。从图中进一步可以看出在低照度条件下人类视觉对比度分辨率比较低(例如在0灰度级左右需要23个灰度级的差异才能分辨出来),因此在低照度条件下所获得(如拍摄)的图像虽然存在不同灰度的信息,但由于视觉分辨率的限制不能被分辨出来,这就提出对这种视觉对比度分辨率进行非线性补偿来提高对比度分辨力。经过补偿后,图像的平均对比度和平均灰度将大大增加,灰度谱的位置向更高灰度级移动,并保持像素数不变,图像的视觉质量大大改善,获得能分辨的图像结构。

1.2.2 图像的灰度/色度信息的理论和技术

如果图像信息被强背景或噪声淹没,虽然有结构信息,但是不能被人眼所识别。那么首先应该利用图像灰度/色度分级平坦化来判断是否有图像结构信息,具体的信息分布在哪些灰度级上。一般当目标灰度与背景灰度很接近,并没有达到视觉可分辨的阈值,那么单凭人眼就无法识别。此种情况,可利用图像灰度级平坦化理论来探测出各灰度级的分布情况。

在这之前,对图像的灰度/色度信息的提取已经进行过研究,提出了用于图像信息挖掘的灰度/色度信息的非线性变换理论[11]。这种方法可以显示出一个灰度/色度信息。计算原理为:

它与传统的直方图均g衡∑=0化O1/的m区(g别)g=在0于:不管灰度平坦化级有多高,没有像素的灰度就不会有像素存在。而传统的直方图均衡化,是把每个灰度级平均像素数,而没有考虑源像空间中此灰度级有无像素存在。

1.2.3 Zadeh-X变换的理论及方法

Zadeh-X变换的底层图像挖掘技术可以用来挖掘在恶劣环境下所拍摄的、被强噪声淹没的、人类视觉不能分辨的图像。

在图像处理算法的设计中,考虑到图像处理后信息的最终接收者是人眼,若将此与人眼的视觉对比度和分辨率的视觉特性结合起来,图像的质量和视觉效果将显著提高,进而提高人眼对图像的分辨能力。

研究表明[12],用Zadeh-X变换可获得最佳的图像视觉质量,变换参数Delta自适应于图像的平均亮度AL。对图像B(x,y)进行标准化变换,获得标准化的视网膜图像C(x,y)。所谓标准化图像,就是其灰度分布从0~255充满整个灰度空间的图像,或者说其灰度谱的左边缘Left=0,右边缘Right=255的图像。然后对标准化图像C(x,y)快速自适应最佳化,得到最佳化图像Z(x,y)。所述快速自适应最佳化可通过修改的Zadeh-X变换实现,修改的Zadeh-X变换为:

在修改的Zadeh-X变换中,两个变换参数Deltaopt和Theta分别取值为:

上式中,C(x,y)表示源图像C的像素点(x,y)的灰度值;Z(x,y)表示变换后最佳化图像Z的像素点(x,y)的灰度值;k=255;AL为标准化图像C(x,y)的平均亮度。

C(x,y)的平均亮度AL计算如下:

式中,C(x,y)在[0,255]内变化。

2 基于视觉感知的视网膜图像增强方法研究

研究提出一种利用数学形态学与图像自适应最佳化方法来获取视网膜数字图像自适应最佳化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

2.1 数学形态学变换

彩色图像有红、绿、蓝三通道数据,可以分离出红、绿、蓝三通道灰度图像。通过对彩色视网膜图像的RGB分量进行提取分析发现,绿色通道能呈现最好的血管与背景对比度信息,而红色与蓝色通道分量的对比度相对较低,噪声较高。因此,为了对视网膜图像进行增强,分离出绿通道数据作为源图像S(x,y),然后进行低帽变换,低帽变换中对于结构元素的选取,可以选择不同尺寸的结构元素来获取不同尺寸的血管。低帽变换后的图像B(x,y)为灰度图像,其视觉质量必须进行自适应最佳化变换以获取最佳质量的图像。

2.2 视觉质量自适应最佳化

变换后的图像B(x,y)的视觉质量自适应最佳化。所述图像视觉质量自适应最佳化分两步进行:首先,要进行图像信息显示处理。在处理中,运用所提出的灰度谱平坦化理论,使用该方法获取灰度谱,可以得到具有一个色度级的高分辨率的灰度谱。利用视觉特性获取最佳的图像参数DeltaOpt自适应于图像的平均灰度AL,结合Zadeh-X变换方法以实现图像视觉质量最佳化。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利用组合的数学形态学的低帽变换和图像视觉质量的自适应最佳化变换,可获得与视网膜血管造影图像(图3(c))比拟的视网膜血管图像(图3(d));不但显示出比源图像(图3(a))更多的信息,而且还能显示出视网膜血管造影图像(图3(c),血管显示为白色,即血管内造影剂的显色)不能呈现的结构,就是说,不用造影即可获得优于造影图像视觉质量的视网膜图像。

从图中可以看出,低帽算法变换后图像对比度较原始图像明显增强,但是图像质量并不理想,采用自适应变换后得到的图像显示出更多的视网膜血管和组织结构信息。图3(d)红圈内结构对应于不能分辨出结构的图3(b)和图3(c)的颜色较深的区域。另一方面,所获得的增强后的图像与造影后的图像相比较,呈现更多的血管信息,这种无需造影即通过图像增强技术所获得的图像我们称之为软造影图像,无需注射造影剂就可获得优于造影的图像质量,避免了造影剂过敏等副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

3 结论

基于视觉特征,通过数学形态学方法去除背景的干扰,并结合自适应的图像变换方法提取视网膜图像,提出的算法有效地消除背景噪声的影响,增强了视网膜图像的可视化,为参数测量,如血管分枝夹角、直径等提供了更准确的解剖形态学信息;进一步为临床视网膜相关疾病更精准的诊断、治疗、随访提供了更好的信息;还可获得与造影图像相比拟的图像信息,使病人免受造影剂的伤害;更能推广到其他的医学图像处理中,使得医生能直观、精准地对病情进行判断,提高诊断水平。

摘要:提出一种快速、自适应地实现视网膜图像增强的方法。利用数学形态法和图像视觉质量的自适应变换建立适用于视网膜图像增强的方法,首先,采用数学形态法,提取图像信息,去除背景干扰;然后基于视觉的特性获取最佳的图像参数,结合Zadeh-X变换方法获取最佳图像。利用该方法所提取的视网膜图像增强了血管信息,所获图像与造影图像进行对比,优于造影图像,同时减少造影剂的使用,使病人免受造影剂的伤害。此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对比度,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对视网膜组织进行定量分析与检测,对临床眼科学的病理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视觉感知,数学形态法,对比度,图像质量

参考文献

[1]廖勇军.视网膜图像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2]王润民.基于微粒群算法的视网膜血管自动提取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5,(2):177-180.

[3]Wu D,Zhang M,Liu JC,et al.On the adaptive detection of blood vessels in retinal images[J].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06,53(2):341-343.

[4]Mendona A M,Campilho A.Segmentation of retinal blood vessels by combining the detection of centerlines and morphological reconstruction[J].Medical Imag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2006,25(9):1200-1213.

[5]Sinthannayothin C.Image analysis for automatic diagnosi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D].London:University of London,1999.

[6]Al-Rawi M,Qutaishat M M.An improved matched filter for blood vessel detection of digital retinal images.[J].Computers in Biology&Medicine,2007,37(2):262-267.

[7]Fleming AD,Philip S,Goatman K A,et al.Automated assessment of diabetic retinal image quality based on clarity and field definition[J].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2006,47(3):1120-1125.

[8]张艳玲,刘桂雄,曹东,等.数学形态学的基本算法及在图像预处理中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3):356~359.

[9]黄宝贵,马春梅,赵景秀.基于轮廓结构元素形态学的多尺度边缘检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47(1):191-196.

[10]王志芳,刘玉红,谢正祥,等.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人类视觉对比度分辨率限制测定[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8,25(5):998-1002.

[11]谢正祥,王志芳,刘燕欢,等.灰度谱分级平坦化理论[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6,23(6):405-407,426.

增强视觉效果 篇3

Jacinto 6 EP:扩展的处理性能和并发性

Jacinto 6 EP是信息娱乐领域的处理性能领先产品, 具有1.4GHz的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性能, 相当于22GFLOPS/60 GMACS。Jacinto 6 EP器件具有Jacinto 6的所有特性, 可提供附加的外设和DSP功率, 同时还能控制系统成本。通过合并某些具有严格IO要求的信息娱乐系统所需的额外USB、视频输入和PCIe接口, Jacinto 6EP可降低BOM成本。另一种总共可提供1.4 GHz信号处理性能的TMS320C66x DSP核心可用于图像处理技术, 如动态地将多个镜头拼合成一个单一的环视或俯视图。此外, 附加的DSP性能还可支持增强的无线配置 (可利用天线分集和后台扫描的多调谐器、多模式配置) 、音频和语音处理、有源噪声控制 (ANC) 、语音识别和各种其它技术。

Jacinto 6 Ex:可实现IVI与信息ADAS之间的创新融合

通过提供适合同时运行信息ADAS系统和信息娱乐功能而不影响这两种系统性能的两个嵌入式视觉引擎 (EVE) , Jacinto 6 Ex器件能奉上Jacinto 6 EP可能拥有的额外性能和集成度, 从而进一步扩展了平台。信息ADAS可利用汽车内部和外部的摄像头来呈现如物体和行人检测、增强的现实导航和驾驶员身份识别等多种功能, 以提升驾车体验, 无需动态地控制车辆。这些功能可用于中控台、可编程集群和平视显示器系统。

EVE可通过ARM®、GPU、DSP、多媒体和附加子系统来支持同时运行的高性能分析和视觉算法, 从而提供不受妨碍的性能, 不同于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任何其它产品。EVE和相关的软件库可让客户通过利用适合分析算法的可编程、高性能、灵活型EVE核心来控制自己的开发。

具有高度可扩展性的器件系列

Jacinto 6器件系列基于相同的架构, 能与面向汽车应用的广泛高度可扩展ARM®Cortex®-A15器件系列软件和引脚对引脚兼容。Jacinto系列不仅有多种价格、性能和集成能力, 还拥有成熟的ARM®Cortex®-A15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能支持多达四个1080p显示器和四路1080p视频和摄像头输入。高清显示器和百万像素的摄像头可连接到使用FPD-Link III Ser/Des芯片组的Jacinto处理器。DS90UH925Q串行器和DS90UH926Q解串器可同时携带数字视频、音频和双向I2C控制信号经过使用HDCP保护接口协议的单一双绞线。DS90UB913AQ串行器和DS90UB914AQ解串器则可将摄像头模块连接到使用低成本同轴线缆的处理器。此外, 辅助的ARM®Cortex®-M4子系统还可卸载实时的中断密集型任务, 如那些用于处理车辆栈的任务。

作为TI完全集成的电源管理IC, TPS659039-Q1经过特别设计, 适合与Jacinto 6片上系统 (So C) 系列一起无缝运行。TPS659039-Q1旨在支持严苛的汽车级要求, 具有的特性能满足Jacinto 6系列的系统电源要求, 同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中的功耗。TPS659039-Q1符合AEC-Q100标准, 并可支持整个系列的Jacinto 6器件, 以便提供可扩展性。

浅析电视新闻的视觉效果 篇4

电视新闻理论研究中, “声画关系”的讨论有两种不同观点:支持画面的学者将“声音语言”等同于“解说词”, 因此“声音语言”也就具备“解说词”的功能以及画面的解释, 说明, 强调, 补充和深化的功能, 这种观点是受情节性电影的影响而形成主画派;还有坚持声音的观点学者, 他们认为声音之所以在电视新闻中持主导作用是因为“关掉画面也可以得到一条完整的新闻”显然这种观点的广播, 报纸观念衍生的理论, 无论这两种观点以什么做标准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这两种观点没有理解到声画双主体的重要性, 对电视特性的理解不是完全, 所以两种观点都不成立。

电视是通过声音和画面共同作用而传递信息的媒介, 声音, 画面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不存在谁是第一位的问题。如果忽视哪一方面都会导致新闻事件传播的不完整, 不充分, 所以要运用声画双主体的格局贯穿于电视新闻之中, 遵循声画关系的组成规律, 声画关系的组合主要有:声画合一, 声画对立和声画合一与声画对立的综合组合。

1 声画合一

这是指电视声音和画面反映的内容完全一致, 声音和画面所摄取的内容同步发生、发展, 视听高度统一。画面中出现的人物和物体就是声音的本体, 声音是为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或情景而存在的。如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的电视消息《邯钢跨地区兼并部属企业舞钢》, 邯钢集团董事长刘汉章介绍说:“兼并联合以后, 邯钢的钢板产量可以达到100万到120万吨。在中国能够生产100万吨规模的, 而且能够生产各种多样品种的钢板的, 我看中国是第一家。”这一人物同期声在弥补画面传播局限的同时, 中间又插了生产车间的全景近景画面。同期声与现实画面的有机结合, 为受众显示了一幅幅发展前景。试想, 如果没有人物的现场介绍, 再好的画面也无法传递这尚未完成、还须努力的新闻信息。

声画合一的组合方式是电视传播中最基本的组合方式。具有真实可信、通俗明白, 易于理解的特点, 符合一般受众的接受习惯。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语言、同期声音响、电视实况转播等都是声画合一的组合方式。

声画合一又有两种形式, 它们是画内声画合一和画外声画合一。前者是指画内音响空间和视觉空间的统一, 比如同期声与画面内容的统一。后者是指画面空间和画外音响空间的统一, 两者在时间上必须同步, 必须指向同一时间内音响与画面的同一对象, 比如播音语言与画面的统一。

画内声画合一的形式, 主要表现为画面物象及其声音的合一。具体来说同期语言、声音的运用方式大致有:a.画内人物的声画合一, 在声音播出的同时也能看到人物讲话的画面;b.画内发音体的声画合一, 如机器轰鸣时看见机器的运转;c.新闻节目中, 以记者身份的出镜报道, 以记者身份进行现场采访, 记者、被采访者声画合一等。

画外声画合一的形式, 常见于报道内容严肃、节奏缓慢的新闻, 和运用画外音解说的记录片和艺术片。在某些会议新闻中, 我们常看到在画外播报某人姓名时, 相应出现此人的镜头画面。这种画外声画合一中, 或是声音提示、解释画面内容, 或是画面印证、烘托声音的叙述。这样的声画合一、统一的组合方式, 符合一般的观赏收听水平和习惯, 比较明白畅晓, 通俗易懂。

2 声画对位

这是指电视新闻节目中画面与声音的对列, 它们按照各自的规律独自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 却又有机地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声画对位, 是利用声音和画面不同步所产生的信息差距充分调动人们视听两个感知通道的“注意力”, 这样能促使受众将画面信息和声音信息结合起来联想, 从而产生深层次的信息传播效果, 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传播效果。在新闻性节目中, 声画对位的组合方式适用于三种情况:一是画面信息十分清晰、一目了然, 而观众仍有一些疑问或题外的误解或深层次的要求, 报道词就应解释、分析、说明。第二种是有些记者无法拍到的现场实况, 又非报道不可, 则报道词反映新闻事实, 而画面反映事过境迁的一些实地景象或附近动态。第三种就是新闻评论, 画面出现电视新闻场景, 而记者在旁边叙述, 或由权威人士和专家述评。

文字与画面的“对位”在节目的制作过程, 有一条重要的原则, 即“声画对位”。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原则, 一方面是文字的含义必须与画面所表达的含义一致, 另一方面是文字和画面根据创意的要求各自承担自己的传播职能。画面表达信息不明确之处, 就由文字来表达, 画面本身已经建立了正确的上下文关系, 表达了明确的信息, 就不要再把过多的文字塞进去, 节目所传达的写作信息要和节目画面相吻合, 同时流动的画面和变化的音响要保持同步关系, 而不能脱离画面和音响。文字的结构随着画面的发展而自然地呈现出来。同时, 有了对画面充分的想象, 也更容易明了哪些信息可以通过画面来传达, 哪些信息必须通过文字来传达, 哪能些画面需要文字对画面作必要的诠释。这样可以得到画面与文字语言结合的最佳方法, 使文字与画面配合恰到好处。

3 声画合一与声画对位的综合组合

实际上在电视新闻中, 很少存在纯粹只用声画合一与声画对位的情况, 常常综合使用声画合一与声画对位的组合方式。

在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讲话与同期声音响, 主持人与记者在现场报道中叙述画面的声音, 都是与电视画面形成声画合一的组合方式;而在现场报道中, 若画面是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与新闻事实, 而记者的评述已经在追溯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 甚至在作纵向、横向的背景分析与资料比较, 这时的声音与画面就是对位、对列的组合方式了。因此, 在主持人新闻节目中与在现场新闻报道中, 声画合一与声画对位的综合组合方式常常起着灵活运用的好效果。

当然,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 要防止把声画合一误解为“看画解说”;将“声画对位”变为声画两张皮, 割裂了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有的电视新闻出现“万金油”式的图象, 利用声画的不确定性对画面作任意图解, 也是完全违背电视新闻声画之间的组合规律的。

声画合一与声画对位的综合组合新闻例子很多了, 画面对于提示环境背景, 可以说是最占优势, 但单纯地以画面和音乐比较往往表现的单调、呆板。如果能恰当的将音乐改为音响, 那么一个真实的艺术环境就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并且能给予观众超出画面之外的外延空间。同时, 通过音响的不同混响, 还可以表现出立体空间的质感和密度, 并且通过画面中的人和物在不同的空间中的运动, 以及不断变化的音响, 表现出声源与观众的距离, 暗示出人或物在荧屏空间里的运动方向, 体现出声音的景别和层次。

例如, 1997年, 记者随车赴河北辛集采访。在河北辛集光羊真皮制衣有限公司, 参观了一套完整的皮衣加工、生产的过程, 由羊皮的鞣制、上色、喷光到成衣的画片裁剪、缝制直至成衣检验入库。在不同的工序, 记者采用了同期声拍摄与主持人出镜解说相结合的方式, 于是, 鞣皮的大转桶缓缓转动而发出的深沉的轱辘声, 生产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 都作为最贴切的环境音响采入专题片中, 增强了真实感。随着片子的播出, 在潜移默化中, 这些环境音响成为产品质量与企业实力的有力证明, 在消费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为企业创造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此外, 环境音响的主观处理, 往往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对人物的心理变化和人物情绪变化起陪衬、烘托的作用。比如, 车站送行, 再没有用汽笛长鸣与火车隆隆的起动声更能震撼人, 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了。环境音响的主观处理在经济节目中环境音响的主观处理在经济节目中同样有精彩的运用, 如在《走进秋天的故事》一片中, 主人公林明钢原是航运公司的一名员工, 主动辞职后, 成了一个个体小老板, 正处在创业的起起落落中。在一次与原公司的老友聚会中, 有人吹起了口琴, 琴声响起, 大家的心也随着乐曲悠扬地飘散……在这里, 作者就充分利用音响渲染气氛, 成功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可以说是极具神彩的一笔。我们可以一起来回味一下, 画面只是简单的切换, 吹口琴的人、旧船上聆听的人们、一张张饱经风霜的面孔、旧船、滚滚的江水和远处岸上林立的大厦。这些画面都是由悠扬的琴声和滚滚的江水声串联起来, 于是一种生活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对生活的万般滋味也尽在不言中, 生活的质感也跃然眼前。

电视之区别于其它媒体的特征就在于它具备同时诉诸于视觉和听觉的效果。因此我们现在应该强调的是如何遵循电视的特性, 采摄更多的具有电视品格的真正意义上的电视作品。如果单纯地一味强调语言的作用, 我不知道会把电视节目导向何处。当然, 对语言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 我们目前的认识可能还有局限, 如果认识上有进一步的突破, 语言的作用可能会更大, 今后的语言类节目形态可能会更丰富。但我们对于语言在电视能力上的进一步开发, 其目的也无非是让电视的声画结合、视听兼备的优势发挥得更臻完美而已。

摘要:针对电视新闻的视觉效果进行了分析。

增强视觉效果 篇5

随着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车速的不断提高, 交通事故数量也不断增加, 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1]。分析证明, 高速公路事故与机动车辆超速行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保证驾驶过程能及时采取减速措施避免事故, 合理设置限速标线、提醒驾驶员保持安全速度十分必要。

为此, 刘浩学[2]等研究了道路交通视错觉标志标线参数与减速效果的差异;刘伟[3]等提出多感官信息协同刺激下减速震荡标线的组间距设置方法;吴京梅[4]等对各种不同设计的视错觉减速标线进行研究, 提出了视错觉减速标线的最佳设计;颜先华[5]在模拟驾驶平台的仪器上对不同间距条件下的限速标线进行仿真实验, 筛选出了最优鱼刺箭头标线设计;刘兵[6]等研究了边缘率标线长度对减速行为的影响现象和影响机理;唐智慧[7]等研究了高速运行下的视错觉标线的减速效果。

虽然国内对单个标线的设计研究很多, 但是对于不同标线间的相互减速效果差异对比尚没有做深入研究。基于此, 本文在总结各类标线最佳设计参数的条件下,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 研究了现有几种常见的减速标线的减速效果。通过运用模拟驾驶平台, 将常见减速标线录入模拟场景, 以驾驶员的模拟驾驶曲线来研究并确定其实际减速效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评估几种标线优劣, 分析其使用范围、设置、可见性、安全性等问题, 以求解决目前标线设置不合理的现象, 为以后标线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过程总体介绍

1.1 驾驶过程分析

从驾驶员认知心理学的角度,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 对减速标线的辨识过程包括感知-确认-动作三个阶段, 驾驶员首先辨认出前方标线, 经过认知加工, 确认前方为危险信号, 需要采取制动措施, 继而通过控制制动踏板减速。车辆接受到制动信号后, 触发减速度持续增长直到达到既定减速度开始匀减速运动, 直到驾驶员确认通过危险路段, 停止减速。所以, 驾驶员在标线路段的减速区段长度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标线的辨识度。

道路交通减速标线的设置, 是为了警示驾驶员降低行驶速度, 但减速标线警示作用过强又会引起驾驶员过度紧张, 采取紧急制动措施, 引发严重事故后果, 因而, 采集驾驶员减速过程的最大减速度参数十分必要, 而通过模拟驾驶器可以简便地获得最大减速度参数。

同时, 为了进一步研究各类标线的减速效果, 本文考虑采集驾驶员速度降幅参数, 通过不同减速标线引起速度降幅的差异, 判别减速标线的减速效果。

1.2 研究方法

本次论文采用驾驶平台实验模拟的方法研究减速标线减速效果, 通过道路建模工具设计道路减速标线、建立实验模拟场景, 再选取不同的驾驶员进行测试, 最后, 分析模拟驾驶数据以比较不同减速标线的减速效果, 并总结各自的特性、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提出其设立、设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主要研究过程图如图1。

驾驶模拟器以单个车辆为研究对象, 描述车辆运动, 模拟车辆跟车、超车、变换车道等一系列运动。驾驶过程, 驾驶员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感知外部驾驶信息, 依据经验技能判断驾驶状况, 最后实时控制车辆加速、减速、转向、停车等运动。在汽车动态仿真模型中, 主要通过建立可信性高的车辆行驶速度模型和车距模型实现驾驶试验采集得到数据的高可靠性。本次试验采用的驾驶模拟器具有高可信性的实验模型, 可以实现对驾驶相关参数的仿真研究[8]。

1.3 标线设计

常见的减速标线有感觉性减速标线和视觉性减速标线。感觉性减速标线主要通过车辆震动提醒驾驶员注意减速, 提示效果较佳, 但会破坏车辆的舒适性。视觉性减速标线主要通过驾驶员的视觉来传递减速信息, 常见的视觉减速标线有三维立体标线、鱼刺箭头标线、文字提示标线和视错觉标线, 主要依靠驾驶员主观判定, 减速效果较佳, 但过度使用会使驾驶员疲劳。本文主要研究视觉性减速标线, 考虑到驾驶员的感知特性, 实验中所用标线设计[9,10]如图2~图5。

1.3.1 三维立体减速标线的设计

基于几何图形的三维立体画标线是在路面涂画上道路平面上的立体图片, 给人路况不好的假象, 迫使驾驶员减速行驶。在设计这种立体标线时应忌夸张的尺度, 因为这会给驾驶员太过负荷的刺激, 为避免带来这种强烈刺激, 立体画的尺寸应要比较合理。因此设计的立体式标线视觉冲击感不应特别强烈, 给驾驶员以恰当的警示作用。而且色彩的搭配也会起到警示的作用。目前采用的颜色有白蓝黄、黑白黄两种, 设计中我们采用黑白黄的三棱柱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尺寸参数在图2均已给出。

1.3.2 鱼刺箭头减速标线的设计

黄色和黑色的箭头给人警示作用, 由远及近标线的排列越来越紧凑, 给人减速的迫切感, 标线的几何尺寸在图3中已经标出。

1.3.3 文字提示减速标线的设计

文字标线比较直观地提示了限速的信息, 言简意赅, 具体的设计尺寸如图4。

1.3.4 平面视错觉减速标线的设计

根据人类视觉的特性, 驾驶员观察画有这种标线的车道时会产生道路变窄的错觉, 不经意间就会有减速的行为, 当标线排列越来越紧凑, 会提醒驾驶员前方是限速末段, 需要控制车速。具体的设计如图5。

2 实验设计

试验路段:减速标线, 顾名思义, 其作用是为了提醒驾驶员降低速度。减速标线一般设在运行速度较高, 但是道路条件无法满足较高速度运行的路段, 因而, 本次场景选择某城市快速路 (限速40~60km/h) 及某高速公路 (最低限速80km/h) 作为仿真场景。两类道路均为双向六车道视野良好的广阔道路, 驾驶路段全长4km, 四种标线均设置在2.4km处, 标线前1km均为直线路段, 以确保标线辨识视野不受影响, 每位驾驶员需要进行八次试验来完成数据采集工作。

试验人员:为保证本次实验的准确性, 排除实践经验差异, 根据相关抽样调查样本选择方法[11], 本次实验选择20名经验驾驶员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驾驶员均已取得驾照, 裸眼或矫正视力达到4.9, 无色觉异常, 且为非职业驾驶员。

试验设备: (1) 西南交通大学道路建模工具 (版本号V1.0) ; (2) 西南交通大学车辆驾驶仿真器 (型号BDS-S-11) 。模拟驾驶汽车构成及其操作方法一致, 利用传感器技术能实现与实际道路运行状况相同的虚拟现实技术。该仿真模拟车辆采用环形屏幕, 保障驾驶员水平视角150°, 竖线视角30°, 场景中也有车辆运行, 与实际交通场景一致, 视景刷新频率60次/s, 驾驶车辆位置速度信息采集频率为30Hz。

实验环境:良好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照明条件和正常的交通条件。良好的气候条件是指没有雾, 没有雨, 没有雪的天气条件下;良好的照明条件是指照度条件使驾驶员能够准确把握道路交通情况, 能见度正常, 没有炫光的正常阴天条件下;正常的交通条件是指路面平整干燥、自由流行驶状态, 其他车辆的行驶不会干扰试验车辆的正常运行。

实验步骤如下:

(1) 填写个人信息表, 与受试驾驶员说明模拟驾驶器的一般驾驶特征 (包括换挡、加速、制动等) 。

(2) 让驾驶员在模拟驾驶器上进行驾驶练习1~2分钟, 熟悉模拟驾驶器的操作方法。

(3) 让驾驶员分别在设有四种减速标志、不同限速值的快速路段、高速路进行驾驶, 要求驾驶曲线必须完整, 即驾驶员需从评价路段的起点开到终点。

(4) 在每位驾驶员进行驾驶试验时, 实时采集他们的驾驶曲线, 获取他们在道路沿线行驶的速度。

(5) 对采集到的驾驶数据进行分析, 评定不同限速标线的实际应用效果。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速度变化比率分析

试验中, 在各不同道路减速标线条件下, 采集到的驾驶员速度变化率如表1所示。

从表1易知:在车辆中速运行条件下, 速度降低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三维立体减速标线、鱼刺箭头标线、视错觉标线、文字提示减速标线;在车辆高速运行条件下, 速度降低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视错觉标线、三维立体减速标线、鱼刺箭头标线、文字提示减速标线。

3.2 减速区段长度分析

试验中, 在各不同道路减速标线条件下, 采集到的驾驶员减速区段长度如表2所示。

表2易知:在车辆中速运行条件下, 辨识度从高到底依次为鱼刺箭头标线、三维立体减速标线、视错觉减速标线、文字提示减速标线;在车辆高速运行条件下, 辨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鱼刺箭头标线、视错觉减速标线、三维立体减速标线及文字提示减速标线, 其中, 三维立体减速标线及文字提示减速标线基本可视为一致, 辨识度较低。

3.3 减速度分析

模拟实验得到各不同状况下, 驾驶员最大减速度值如表3所示。

由表3已知:在中速运行条件下, 减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三维立体标线、视错觉、鱼刺箭头、文字提示;在高速运行条件下, 三维立体、视错觉减速标线的减速趋势突出, 减速度较大[12] (大于1.8m/s2) , 可能会引起部分驾驶员高度紧张、紧急制动的情况, 实际运用过程应根据道路条件合理选择, 鱼刺箭头减速趋势更为平稳些, 减速度较小, 比较适宜设置为稍危险的路段, 文字提示标线减速效果较小, 对于危险度不高的路段比较适宜。

4 结论

1) 鱼刺箭头、三维立体、视错觉、文字提示四种减速标线的辨识度良好, 中速行驶时基本在200m以外就能引起驾驶员制动, 高速行驶时基本能在150m以外引起驾驶员制动, 鱼刺箭头辨识度最高, 文字提示类的减速标线的辨识度最低。

2) 中速及高速行驶下, 四种标线减速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三维立体标线、视错觉标线、鱼刺箭头标线、文字提示标线。

3) 三维立体标线、视错觉标线在高速运行条件下减速度较大, 可能引起部分驾驶员高度紧张、紧急制动的情况, 实际运用过程应根据道路条件合理选择。

摘要:为解决目前标线设置中不合理的现象, 在总结现有减速标线的分类、设置及其减速效果的基础上, 结合视错觉原理设计实验仿真标线, 将设计标线导入模拟场景中, 在模拟驾驶平台上, 通过驾驶员模拟驾驶实验结果来判断标线的减速效果。结果显示:所选四种减速标线的辨识度良好, 中速行驶时基本能在200m以外清晰辨识, 高速行驶时基本能在150m以外被辨识;四种减速标线都能引起驾驶员速度的变化, 从减速效果看, 三维立体标线、视错觉标线在高速运行条件下减速度较大, 可能引起部分驾驶员高度紧张、紧急制动的情况, 实际运用过程应根据道路条件合理选择;鱼刺箭头减速标线辨识度高, 减速效果良好, 减速度平缓, 实际道路建设过程可以考虑应用的推广。

关键词:公路运输,减速标线,仿真,驾驶行为,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洪明.高等级公路的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3) :129-133WANG Hong-ming.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traffic safety in high-grade highway[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5 (3) :129-133

[2]刘浩学, 刘嘉, 赵炜华, 等.公路视错觉减速标线参数优化[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1 (6) :77-81LIU Hao-xue, LIU Jia, ZHAO Wei-hua, et al.Parameter optimization of highway optical illusion deceleration markings[J].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2011, 31 (6) :77-81

[3]刘伟, 欧阳磊, 郭佳宁, 等.基于对驾驶员多感官刺激的减速震荡标线组间距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 (3) :86-90LIU Wei, OU YANG Lei, GUO Jia-ning, et al.Research on spacing of deceleration shock marking group based on multi-ensory stimulation for drivers[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13 (3) :86-90

[4]吴京梅, 阎莹, 刘兴旺.公路视错觉警示减速标线设计优化研究[J].中外公路, 2012, 32 (6) :301-304WU Jing-mei, YAN Ying, LIU Xing-wang.Study on road speed reduction warning illusion markings design optimization[J].Journal of China&Foreign Highway, 2012, 32 (6) :301-304

[5]颜先华.公路视错觉减速标线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6]刘兵, 朱顺应, 王红, 等.边缘率标线长度对减速行为的影响现象和机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 23 (10) :114-120LIU Bing, ZHU Shun-ying, WANG Hong, et al.Research on speed reduction phenomenon and mechanism influenced by length of edge rate bars[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13, 23 (10) :114-120

[7]TANG Z, ZHAO S, WANG J.Highway deceleration marking based on driving simulation[J].Bridges, 2014, 10:9780784413159.077

[8]唐智慧, 左廷亮, 周美玉.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6, 41 (5) :630-634TANG Zhi-hui, ZUO Ting-liang, ZHOU Mei-yu.Application of vehicle driving simulators in traffic engineering[J].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06, 41 (5) :630-634

[9]谢晓莉, 赵一飞, 王书云, 等.动态道路交通环境对驾驶疲劳的影响试验[J].公路交通科技, 2012, 29 (8) :142-148XIE Xiao-li, ZHAO Yi-fei, WANG Shu-yun, et al.Experiment of impact of dynamic road traffic environment on driving fatigue[J].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2, 29 (8) :142-148

[10]周剑萍, 陈飞, 程迎迎, 等.基于视错觉原理的减速标线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3, (4) :294-297ZHOU Jian-ping, CHENG Fei, CHENG Ying-ying, et al.Research on speed reduction marking technology based on optical illusion principle[J].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Application Edition) , 2013, (4) :294-297

[11]冯士雍, 倪加勋, 邹国.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

增强视觉效果 篇6

多媒体教学相比于传统的黑板板书, 能够带来大量的图文声像等信息, 节省教师板书时间, 还可以当面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软件操作。所以无论在大学, 还是中小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因为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观看屏幕内容是学生获得相关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 视觉也就成为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可是由于大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都是由普通教室改造而成, 在稍微大一点的教室上课就经常能遇到学生看不清屏幕、因为眩光造成视觉疲劳而严重影响听课质量。所以, 研究多媒体教学的视觉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找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显得格外重要。彭小云[1], 孙东阳[2]主要研究了多媒体教室的光环境要求。刘环琏等[3]研究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文字色彩视觉审美。丁莉[4]研究了课件中的字体与色彩编排。曾接贤[5]从设计的角度研究得出对多媒体教学视觉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相邻线条的间距、亮度、色彩、背景和视距等。可见影响多媒体教学视觉效果的因素很多, 且这些因素还可能有交互作用, 所以选用正交试验方式[6], 可以用尽量少的试验次数找出影响多媒体教学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的重要程度顺序, 以及各因素的最合适水平, 以提高多媒体教学使用质量。

二、试验设计

选取学生的主观感觉作为多媒体教学视觉效果的度量指标, 采用五分制, 最不满意为1分, 最满意为5分。

通过总结前人的相关理论研究, 并依据实践经验和对学生的摸底调查, 选取以下5种影响多媒体教学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作为试验因素:多媒体教室光线强度A;课件色彩对比B;课件字体大小C;黑板和讲桌局部照明强度D;座位位置E。

(一) 多媒体教室光线强度的水平选取

彭小云[1]指出多媒体教室的光环境应具有如下要求: (1) 能清晰地看清银幕上文字和图像; (2) 教师能够看清讲义和学生的表情, 并能便于键盘等设备的操作; (3) 能够满足学生书写的需要; (4) 避免各种眩光; (5) 保证视角的需要; (6) 教室内光线均匀, 黑板应具有局部照明。现在绝大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都是由普通教室改造而成, 很多因素已固定, 可选余地较小。所以根据前人理论研究和试验及应用条件限制, 并尽量采用自然光以节约能源, 对于白天多媒体教室光线强度水平选取为A1:不开灯, 窗帘全放下;A2:不开灯, 最后一个窗帘不放下;A3:不开灯, 最后两排窗帘不放下;A4:开最后一排灯, 窗帘全部放下。由于晚上和白天的自然条件不同, 将晚上光线强度的因素水平的划分为:A1:前排灯不开, 只开最后一排灯;A2:开最后一排及前排左边的灯;A3:开最后一排和前排左右两列灯;A4:开全部灯。除教室光强度水平白天和晚上不同外, 其余四个因子的水平同白天。

(二) 课件色彩对比的水平选取

刘环琏等[3]研究了课件中的字体与色彩编排, 文字大小与比例设计对多媒体教学视觉审美的影响。通过调研得出大学生喜爱的色彩顺序为 (1) 蓝底白字; (2) 白底黑字; (3) 淡蓝底黑字; (4) 黑底白字; (5) 深绿底白字; (6) 分红底黑字。结合对学生的调查结果, 对课件色彩对比的水平选取B1:白底黑字;B2:蓝底白字;B3:黑底黄字;B4:白底蓝字。

(三) 课件字体大小的水平选取

课件字体太小学生会看不清, 字体太大虽然可以看清每个字, 但一页幻灯片上的信息量又太少, 学生听课会因为缺乏整体感而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丁莉[4]指出文字过大、颜色不协调等等, 都会出现视觉上的干扰, 字号的大小的选择要以学习者看得清楚为原则。刘环琏等[3]通过调研得出清晰度最高的是每行20个字。曾佐希[7]指出对于一般教学平台的电子大屏幕, 一般字体设定为18磅较为合适, 最小不少于14磅, 最大不超过36磅, 太大了比例失调, 学生看着反而吃力。所以本试验选取字体为C1:18;C2:20;C3:24和C4:28磅。

(四) 黑板和讲桌局部照明强度的水平选取

孙东阳[2]指出多媒体教室用户界面对光线使用要求存在着矛盾:投影仪和幕布需要暗环境, 而学生看教师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需要一定的亮度。同时教师上课时还需要根据学生上课的反应在黑板上适量板书。但因为我校和绝大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都是由普通教室改造而成, 黑板和讲桌局部照明难以实现。为了研究的需要, 我们用可调节亮度的台灯模拟黑板局部照明的光源, 并测得黑板和讲桌没有局部照明时光照度为5.4 Lx, 最大光照度为29.8Lx, 并划分为D1:5.40;D2:12.01;D3:23.10;D4:29.80Lx。

(五) 座位位置的水平选取

曾接贤[5]得出不同视距和视角也是影响多媒体教学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对座位位置的水平选取E1:左前;E2:右前;E3:中间;E4:后排。根据前述的试验因素和各因素的水平选取可知, 我们可以选择L16 (45) [6]正交表, 即表示5因素, 4水平需进行16次正交试验。

三、试验过程和数据分析

(一) 试验过程及结果

因为小教室视觉效果比大教室好, 所以我们选择能容纳200人的阶梯教室作为试验场所。为避免个体差异和主观影响, 选择55人按照L16 (45) 试验表轮换不同的座位逐次试验, 分白天和晚上分别试验并登记得分见表1。

(二)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我们采用直观分析法[8]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其计算分析过程如下:

1、分别计算第i水平下第j个因素的得分, 记为Kij, 再计算平均得分kij=Kij/4;其中i=1, 2, 3, 4, j=A, B, C, D, E;2、找出各因素不同水平平均得分的极差Rj;3、按各因素不同水平下平均得分的极差由大到小排列则得出影响因素主次顺序;4、分别找出各因素不同水平平均得分最高的水平即为最佳水平组合。

将白天试验结果按极差大小排序即得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是:C→B→E→A→D;分别找出各因素不同水平平均得分最高的水平, 即得最佳水平组合A4B2C4D3E3。可以看出, 这里分析出来的最好方案在已经做过的16次试验中没有出现, 与它比较接近的是第13号试验, 其得分是234, 是16次试验中最高的, 这说明我们找出的最好方案是符合实际的。

运用同白天直观分析法相同的计算过程, 得到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是:C→A→B→E→D;最佳水平组合为A3B2C4D4E3。这里分析出来的最好方案在已经做过的16次试验中也没有出现, 与它比较接近的是第10号试验, 其得分是420, 也是16次试验中最高的。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不管是在白天还是晚上, 因素C, 课件字体大小, 都是最重要的因素。而且, 从表1中都可以看出, 随字体由小到大, 学生的平均得分都有明显提高。但若字体太大, 一张幻灯片上的信息又太少, 容易因为忘了上一张幻灯片上的内容而影响学生对上课内容的理解。本试验的最佳试验方案中的字体为28磅, 字号不算太大, 但已基本能满足学生看幻灯片的需要。

因素B, 课件色彩对比, 在本试验中, 白天处于第二重要的位置, 晚上则处于第三重要的位置, 不管白天还是晚上, 都是蓝底白字是最佳方案。所以建议教师在设计课件时, 多采用蓝底白字。

因素A, 多媒体教室光强度, 在白天处于第四重要的位置, 在晚上处于第二重要的位置。在本试验中, 白天最佳方案是窗帘全部放下, 开最后一排灯;晚上最佳方案开最后一排灯和前排左右两列灯。

由于每个教室的具体情况不同, 所以建议教师在上课时,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多次的试探和询问学生的感受来决定教室光强度的最佳状态。

虽然因素D黑板和讲桌局部照明强度, 在白天和晚上的试验中重要程度都处于最低位置, 但在白天和晚上的最佳方案中, 都有大量人次选择因太暗而看不清黑板。这是因为, 我校多媒体教室大多是从一般教室改建过来的, 多数灯具都没有单独设开关, 若打开教室前部的照明, 则会因为光照太强而看不清幻灯片;若关掉教室前部的照明, 则又因太暗而影响学生看教师的表情和阅读黑板上的板书。又由于本试验的条件有限, 采用局部照明的光源强度有限, 所以出现上述试验结果。所以为了达到灵活控制的目的, 建议各学校将教室前部所有的灯具单独设开关, 根据不同的需要调节室内的照度, 必要时还可以增设可调节亮度的局部照明设施, 这样一定可以有效提高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效果。

总之, 本文通过试验和数据分析, 初步选出了影响多媒体教室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 并将这些因素按影响程度进行了排序, 同时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的各因素水平的最佳组合。但因为试验条件和水平有限, 本文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 由于试验条件限制, 我们只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多媒体教室作为试验的场所, 而没有对其他类型的教室进行试验;同时, 试验因素和水平选择也不够周全。期望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 为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视觉效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小云.多媒体教室的声、光环境[J].工业建筑, 2006, 36.

[2]孙东阳.多媒体教室用户人机界面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0, (02) .

[3]刘环琏, 郭梅, 刘暖琏.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文字色彩视觉审美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5, 25 (6) .

[4]丁莉.对提升多媒体课件制作品质的探讨[J].池州学院学报, 2009, 23 (6) .

[5]曾接贤.多媒体教学中视觉效果的设计[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0, 14 (3) .

[6]陈魁.试验设计与分析[M].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7]曾佐希.用PowerPoint制作CAI课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 2000, (11) .

如何增强英语课堂效果 篇7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因此,必须在教材中大量采用话题、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的意义,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运用外语初步进行交际的能力。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和高职英语教学经验,英语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上开创新局面,适应新形式。就高职高专英语教育而言,由于职业人才对英语应用水平的高要求和生源、就业的特殊性,更要求进行创新,以找到一些适合的方法,让学生达到学好英语的目标。

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的学生,由于多种因素,英语基础比较差,加上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语言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兴趣能够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才能学好,学精这门课程,才能在课后继续学习。但是,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各个不同层次的大专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一)找出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目前大专生不能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也是学不好英语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其他课程无关紧要,因此无心钻研,无心学好外语。所以要针对全体学生,注重个体,使他们不再害怕学习英语,逐步提高兴趣,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二)可以在课堂上采用一些小游戏、小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一些新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将全班分为四个一组,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让全班同学来评价哪组表演得最好,也可以举行一些小竞赛。通过类似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用英语思维。我经常让他们做这样的练习,先选择一个话题,如“challenge”,把它写在一张白纸的中间, 如:

继续以这种方式,写出与纸上单词有联系的尽量多的词汇。如:

进行该策略训练时,教师应熟悉学生已学或即将学习的词汇,生词不宜太多,在训练中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只要学生说明的词与中心词相关,教师都应加以鼓励。适当的竞赛 (小组之间、学生之间) 可使训练更具吸引力。

二、通过多种阅读学习英语

读书可分为朗读、阅读(或默读)两种,在英语教学特别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学生往往忽视朗读的作用。听说读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四个基本技能,其中读可分为朗读、默读、精读、泛读、速读等形式。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能通过学习语言达到通过这门语言进行口头交流。而朗读通过把声音形象表露在嘴上,形成一定的节奏和旋律,优美纯正的语音、语调、节奏在言语交流过程中充分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从而达到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因此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我们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 充分朗读,强化学习效果。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试想,我们从呱呱落地那天起,首先是听身边的一切声音,然后才开始说出一些最简单的词,最后越来越熟练。所以,对学习语言来讲,听力是非常重要的。而朗读就是要大声地去读,甚至是忘情地读。但除了正确的语音、语调,掌握一定词汇量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朗读训练能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同时刺激视觉和声觉,使声音和文字建立直接联系,而且朗读中语音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对人的大脑形成一种刺激,使学生在流利地朗读一段文字同时,对文字中的关键词汇也能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因此应鼓励学生通过朗读熟练地掌握所学过的单词。并且,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遇到新的单词和词汇,必然会设法弄懂它们的真正意思,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尽可能扩大词汇量,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二)通过朗读培养语感。

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培养语感,语感对学好一门语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课文中有许多有趣、绝妙的对话或句型,蕴含着深刻的意境和内涵。只有通过大声朗读、反复咀嚼,才能领会词句的深层含义。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可使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与沟通。通过反复朗读,能够记住一些词汇、短句甚至全篇。它还能帮助提高学生对语言的交际运用能力,在交际时能够做到避免因词汇的匮乏而无法正确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利用“双语”教学巩固英语

当前,由于对学英语重要性的逐步认识,使用“双语”名字的学校很多,以“双语”命名的班级更多。有的学校的所谓“双语”仅仅是强化英语教学,有的学校的所谓“双语”仅旨在强化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的教学,更有的学校将“双语”变为其“尖子”班的代名词。“双语教学”的意思为: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它的作用是:学习语言关键是能有一个语言环境,因为双语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语言的环境,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和平时的多听、多讲以及采用英语思维,能够巩固所学到的知识。而且在中专、高职学校中“双语”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的英语相对较差,全英语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吸收知识,而不使用英语教学又不利于他们的提高,所以,“双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践,“双语”教学也是切实可行的。

四、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日渐丰富,电子技术的发展也给教育工作带来形式和方法上的变更,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是创新外语教育的重要保证。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设备可以营造真实的外语语言环境,增强视听效果;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教学程序化,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丰富课堂。因此,要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学校建立语言实验室、多媒体图书馆和阅览室,实施网络教学,实现英语教学立体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实践与创新的广阔天地。如采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网上英语听说,既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上一篇:困境与优势下一篇:共享存储文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