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微博

2024-09-10

校园微博(共6篇)

校园微博 篇1

校园网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校园网文化传播方式, 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 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多以一线微博网站平台为基础开通了官方微博, 对校园内部影响极小。针对上述状况, 我们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南阳医专校园内网的微博系统。在设计过程中, 系统应用模块如何划分成为了建设内网微博系统的重点。

就像目前国内各大微博平台一样, 校内微博也需要自己的角色设计。在一线微博平台上, 主要分为官方认证微博、名人认证微博、个人认证微博以及普通用户微博等。严格的角色划分不仅方便微博用户的阅读浏览, 同时也提高了微博使用效率, 降低了一些不法分子破坏的能力。由于高校校园的纯粹性, 校内微博角色功能设计主要分为学生、教师以及学校行政人员三大类。

1、应用环境分析

(1) 大学生微博应用分析。我们在南阳医专进行了问卷形式的随机调查, 从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微博对大学生思想的积极影响、微博对大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三个维度进行考察, 调查结果显示, 在校生在各种网站上注册过微博账号的约为百分之74, 这说明大学生在微博使用率上大大提高, 同时随着年级的增高, 大学生中微博使用率也有增高的趋势。调查结果还显示, 大学生在微博使用时, 主要用于“随时随地记录生活”、“关注朋友”以及“关注热点话题”, 同时几乎所有的学生均选择了“是否愿意通过微博学习知识”的选项, 可见, 微博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如何通过这个元素, 使得其成为高校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利器也是校内网微博是否可行的关键。

(2) 教师微博应用分析。微博在教师队伍中, 应用并不广泛, 那是否就代表微博不适合教师使用呢?事实上, 传统的教学资源因为信息的闭塞性而总被限定在一个局部的范围之内, 面对面的交流成为资源交换的主要途径。而微博则为高校教学开启了一盏明灯。教师将上课重点、预习和复习相关内容以及课外推荐的阅读甚至是自己形成的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体系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 每个学生都可以方便的快捷的获取这些资源。

(3) 教学办公系统微博应用分析。众所周知, 目前大多数高校微博尽限于官方新闻发布, 在机构内部使用几乎没有, 其实在微博的大势之下, 美国哈佛等多所国际高等院校率先将微博应用于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我国大学也正在探索一条利用微博改革现有教学弊端、结合时代特点, 满足学生需求的教育提升之路。

2、南阳医专校园微博系统模块设计

对应用环境分析完之后, 我们再来看看传统微博是如何划分模块的。传统的微博模块不外乎有三种, 一是个人模块, 即通过关注自己的好友、名人、官方微博, 达到日常交流和获取信息的目的;第二种是企业模块, 即通过微博, 宣传自己的形象;第三种是明星模块, 即知名人士通过发布相关信息来扩大知名度。无论是哪种方式, 对于校园网微博来说, 都并不太实用, 毕竟对于高校来说, 校园文化才是主导。经过实际调查, 我们将校内微博系统划分为以下几种应用模块。

(1) 校园信息资源整合模块:学校系统中的每一个部门可以作为一个个体存在于微博系统中。其他个体可以像关注用户一样关注这些部门, 部门发出的公告、通知或其他动态可以及时有效的被关注者所了解, 这样一方面去除了信息在传播中的亢余, 不会像一般的网页浏览模块, 会附带大量无关信息甚至广告, 关注者关注的只是当前的最新信息。另一方面, 也使信息的传播更快捷更高效, 部门信息会及时地传送给该部门的关注者, 例如, 一名毕业生可以关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微博, 一名教师可以关注楼管的微博、方便更换教室等。

(2) 课堂教学模块:一次完整的课堂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 课前准备、课中课后反馈, 学生、教师等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执行相应的行为模块。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将本次课时的相关资料发布到微博上, 并提出问题, 同时, 学生可以通过微博与老师一起交流预习中碰到的困惑, 经过课前主动充分的准备, 上课时, 教师一方面进行知识的传授, 另一方面可以梳理前期交流中出现的困惑, 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微博上提问, 让老师或其他同学来帮助。课后阶段, 教师、同学还可以一起对本次课时进行总结, 反馈以及更深层次的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中的微博协作模块的主要着力点就在于课前准备和课后阶段, 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3) 协作办公模块:微博协作办公模块在多部门协作方面有很大作用, 这种协作可以是文件审批、项目合作、任务协作、项目申报等, 部门工作人员将事情的进展以微博的形式发布, 这些信息会及时推送到关注人员的客户端, 这样就保证了信息发布的及时、有效、精准, 提高了办事效率与公开透明, 其他人也可以跟贴评价, 及时发表个人看法, 这样起到了有效监督的租用。

(4) 校园百科模块:校园微百科模块是基于维基百科的思想, 调动所有人的力量, 编辑与本学校相关甚至更广范围的词条并汇集成为百科全书的形式, 它不会像传统百科全书那样长篇大论, 它会以短小精悍的形式, 或一段文字或一张图片, 或几分钟的视频, 来对词条给出解释。至于哪一种表达更适合作为本词条的解释, 这交由用户来评判。微博词条只显示分值最高的解释。微百科词条的来源有两个, 一是系统平台根据用户所讨论的话题自动生成, 另一个是用户自己编辑提交, 这样, 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 为百科可以汇集学校及其周围相关的娱乐、餐饮、考试等相关词条的简短解释, 极大的方便学校的信息积淀与流通。

(5) 校园文化建设模块: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宣传力度不够, 学生参与度不高, 活动水平有限, 活动后的导向作用差等诸多问题。每年校方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也是相当大, 但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校园文明建设的导向作用, 各种校园事件频发。这一方面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社会意识的冲击, 另一方面也确实存在信息利用率不高, 组织不力, 宣传不力, 持续性不够等人为因素。借助微博平台, 将进一步整合校园各种活动的发布渠道, 做到及时、准确、有效, 即使不能亲身参与活动, 同学之间也可以借助平台场外交互, 这就极大了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 放大了活动本身的影响力。

校园微博 篇2

作为当前社会信息发布的最好平台,“微博”已渐渐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跟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官方微博信息网,这让学校更方便的发布消息,传达精神,传播正能量,也建立了一条学院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

二、活动目的:

1、我院团总支应审时度势,利用“微博”这一优秀的时代产物, 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微博信息网。

2、这一举措,意在加强学院信息的传达效率与准确性。

3、通过信息的搜索、交流,活动的组织、展示等,提升学院整 体的魅力、影响力及团总支的工作效率。

三、活动形式:

PPT讲解、会议动员、问卷调查

四、活动对象:

汽车工程学院辅导员、各班团干部、各部门骨干(除部长副部外至少两人)

五、特约嘉宾:邹萌老师

六、活动内容:

1、召开学院辅导员、团学干部会议,以PPT讲解的形式着重介绍微博这一传播媒体的作用及优点,使大家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要求各团支部、各个组织、部门开通属于自己的官方微博,并设立自己的微博负责人。

3、要求各个辅导员、组织、部门召开成员会议,宣传并推广使用微博,强调微博在团组织宣传阵地的重大意义。

七、活动的开展:

1、主持人开场白及介绍在场嘉宾

2、由记者站成员进行PPT的讲解

3、袁书记讲话,动员各组织开通微博,提出希望。

4、邹萌老师就后期工作的开展做出安排,提出要求。

5、主持人致总结词,宣布大会结束。

6、请特约嘉宾离场

7、参会人员离场

8、清理场地

八、活动的注意事项:

1、PPT应事先做好相应的准备。

2、主持人应事先联系部分人员做好准备。

3、安排一个专门的记录员,记录会议中好的建议及提出的意 待后期工作开展时借鉴使用。

4、主持人要有较强的反应能力,掌握好会议气氛。

5、时间地点、人员分工应安排妥当,保证会议圆满开展。

微博考核制度:

1、各支部,部门微博更新量每月不得少于50条,其中原创微博(包括各类活动的开展情况、各类新闻、各类宣传)不得少于20条。

2、各微博负责人于每月一号将上月微博转发量及原创微博主题上交到团总支。

3、团总支微博负责人整理,比较各支部、部门的微博更新量、质量,评出每月的“创意微博”、“高量微博”,

4、优胜班级奖励班级分、部门奖励部门排名分,月更新量不足的班级扣除班级分、部门扣除部门排名分,严格按“计分制”执行。

5、将整理出来的结果微博公布。

计分制:

班级:

1、在班级分基础上进行奖罚,获“创意微博”称号的班级加5分 班级分。

2、获“高量微博”称号班级加2分班级分。

3、月更新量不足的班级均扣除3分。

校园微博 篇3

一、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微博优势

1. 具备即时便捷的应用条件

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应用, 微博即时便捷的优势日趋明显。其主要体现在能随时随地实现信息 (文字、图片、视频或声音) 的发布和获取, 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舆论互动效应。学校借助微博平台, 能及时发布校园文化动态, 收集校园文化建设建议, 反馈校园文化建设意见, 实现无障碍文化交流互动, 确保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 搭建开放共享的交流平台

微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为校园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搭建了资源共享的平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微博, 打破文化建设的传统约束, 传播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记录校园文化建设点滴, 交流校园文化建设经验, 分享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方向, 促进校园文化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得到传承与创新。

3. 集合宣传导向的教育先机

微博作为一种流行传播形态, 将个性与需求有效结合起来, 不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心理和交际发展需求, 还具有传播思想文化和建构思想观念的宣传导向功能。学校可以利用微博平台, 把握宣传引导教育先机, 充分发挥传播者和接受者作用, 通过朋辈教育和自我教育内化文化行为, 改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方式, 促进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得到传承与创新。

4. 呈现多元融合的发展之势

新形势下传统单一同质化的载体难以满足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要求。微博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 具备关注、转发、评论等功能, 并呈现出多元与融合发展之势。它能有效弥补传统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足, 与之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不断促使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收、从单向灌输到参与互动的有益演变。

二、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微博原则

1. 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定位

根据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求, 及时更新文化教育理念, 正确把握发展方向定位,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拓展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空间和渠道, 深入挖掘、提炼、传承与创新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校园精神, 积极探索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途径, 把微博建设成为舆论宣传、文化交流和思想导向的一体中心, 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体系。

2. 随时掌握青年学生需求的变化特点

当代青年学生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成长起来, 从成长经历、发展走向和需求变化来看, 其表现出富有理想、人格独立、个性鲜明、求知欲强、感知敏感等时代特点, 乐于使用现代传媒手段表达自我、展示个性、关注发展以及参与公共活动。因此, 在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中, 要充分考虑青年学生特点, 随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正确把握学生的发展需求, 找准工作着力点和出发点, 将文化传承创新与服务青年发展融为一体, 力求微博在内容、形式、语言和风格上更能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和接受。

3. 科学遵循微博文化传播的规律特点

作为一种新兴的新媒体文化, 微博文化具有鲜明的大众化、开放性、传播快、便捷性等诸多特点, 为所有参与者营造了自由、民主、平等和互动的交流空间。正是基于此, 微博在学生中具有极高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学校应遵循微博文化传播规律, 充分发挥微博的积极作用, 降低消除微博的消极影响, 积极引导干预学生文化行为, 主导微博文化舆论的形成和发展, 以保证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朝着可控、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微博路径

1. 秉承疏堵结合方针, 强化微博日常监督管理

微博由于其存在发展不确定性和危机潜在性, 在带给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契机同时, 也对微博日常监督管理提出挑战。如果监督管理不善, 微博会给校园文化建设乃至校园和谐稳定带来负面影响。根据学校组织管理体系, 应建立管理职能部门官方微博, 鼓励不同层级的学生组织开设微博, 畅通文化传承创新渠道, 并实行分级管理、引导和维护, 适时出台管理办法予以规范管理。要组建分级管理队伍, 主要由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院系单位政工干部和团学系统学生干部组成, 充当微博舆论“绿化器”, 净化微博话语空间, 规范、监督并引导学生的微博行为言行, 促使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有组织、有目标、有举措、有落实, 确保微博平台安全、有序且有效地运转。要建立舆论检测反馈机制, 强化学生微博跟踪和监管, 加强微博舆论分析判断, 提高微博舆论的预见性, 避免有害信息乘虚而入, 对一切不利于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校园和谐稳定的因素要解决在萌芽阶段。对微博中涉及的不健康信息, 要及时加以修正删除;对微博中出现的有异议信息, 要及时加以澄清沟通;对微博中聚焦的社会热点, 要及时加以互动引导。通过强化微博的日常监督管理, 促使微博成为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载体。

2. 秉承兼容并包理念, 凝聚校园文化建设共识

作为一种隐性文化时尚, 微博不仅迎合了学生的喜好特点, 还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凝聚共识的捷径, 以弥补传统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和缺陷。因此, 学校应积极介入微博讨论, 及时给予权威评论, 做好微博文化引领, 统一校园文化建设思想, 凝聚校园文化建设共识, 促使学生自觉认同校园文化, 内化校园文化精神内涵, 为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 职能管理部门要主动关注学生组织和个人的微博动态, 及时反馈学生文化需求, 掌握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真实想法和建议;同时注重网络流行语的运用, 提升微博的承载能力, 拉近管理双方的距离, 促进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另一方面, 积极鼓励学生组织和个人关注官方微博, 及时了解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思路和理念, 牢牢把握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话语权, 切实增加微博文化凝聚人心的正能量。通过常态的沟通交流, 更新教育理念, 转变教育角色, 把握教育主动, 不断凝心聚力推动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

3. 秉承先进文化方向, 塑造微博文化引领平台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 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作为学校管理方, 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 用主流文化引领微博文化思潮。首先, 应重视微博文化的研究应用。学校应紧随时代发展要求, 牢牢把握微博文化平台, 科学遵循微博的传播规律, 用灵活便捷、图文并茂和声像俱全的方式, 丰富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 把握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动性。其次, 要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引领作用。一是积极打造一支有影响力的管理队伍, 充分利用职能部门官方微博, 随时发布校园文化建设消息,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声音, 主导微博文化发展趋势;二是利用教师和学生中的骨干力量, 培育校园微博意见领袖, 加强校园微博文化的舆论引导, 逐步深化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 促进校园文化在学生微博的关注、转发和评论中得到有效传承与创新。再次, 要加强学生网络自律宣传教育。微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空间, 由于传播来源的虚拟性和传播环境的不定性, 其存在不可预见性的负面影响。学校应重视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注重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教育, 教会学生理性分析微博语境, 正确利用微博内容, 增进文化自觉自信, 不断增强自身免疫能力和辨识技巧, 从而在微博语境中营造主流文化氛围。

4. 秉承多元共存原则, 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平台

作为受众面较广的新媒体, 微博可以摆脱传统载体的限制和束缚, 成为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拓展平台。学校理应立足校园文化建设实际, 结合新形势新要求, 利用微博载体优势, 提升校园文化的受众影响力, 促进校园文化载体之间合频共振。一方面, 要找准承载切入点, 深入开展微博文化活动。紧随校园文化建设重点, 集合全校师生资源, 增强文化交流互动, 引发学生交流讨论, 在微博“评论”中寻找承载切入点;同时, 鼓励支持学生组织以微博为平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促使校园文化在寓教于乐方式中得到感染、凝聚、传承和创新。另一方面, 要善于挖掘结合点, 注重新旧载体融合承载。重视新旧载体交互利用, 挖掘更多同步声音, 促使新旧载体融合传播, 实现载体之间优势互补, 促进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在虚实空间中不留空隙。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微博的功能将更加成熟完善, 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性也将日趋凸显。与此同时, 高校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也在不断升级变化, 正逐渐从传统向现代、从平面向立体、从单一向多元方向演变。一种传统载体和新兴载体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高校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之中。

参考文献

[1]尹韵公.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2012)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关于校园微博的策划书 篇4

一、活动背景

目前黄淮学院实时性新闻,管理政策等的发布主要有校报、学校网站及各院系的网站新闻及系报等,具有政治性、公文性及官方性等特点。校方及各院系负责人对文章阅读目的有所侧重,对于投稿者的写作水平也有着相当要求。在网络已经深入到每个人手掌里的今天,微博对于同学们掌握语言水平的能力则没有实质性要求,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表心情、感悟。而在此前,同学们许多私底下发生的妙闻趣事、深刻感悟及一些意见建议等都在时间的洪流里被悄然忘却。

二、活动目的和意义

1、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要求相对宽泛的平台,表达感悟,集思广益。也可记录下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欢声笑语充满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段时间。

2、可增进不同系别乃至于整个学校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和互动。创造一个促进年级间的交流,营造生机蓬勃的校园氛围的平台。

3、促进包括电子协会在内的各系级、院级协会社团、学生会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各社团单个活动的人员参与的广泛性。

4、提高电子协会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关注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关注电子协会。

5、将此平台作为了解大学生生活,学习情况等的窗口。

三、活动的主题及口号

主题:校园微博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口号:同学,今天你围脖了吗?

四、主办单位

黄淮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电子协会

五、承办单位

黄淮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系

黄淮学院社团联合会

六、参与对象

黄淮学院全体在校生

七、活动前期准备

1、电子协会事先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依托现有已经成熟的微博网站,建立新闻、各系、各社团的发布平台;

2、准备好志愿工作人员等的聘书、邀请函等;

3、根据主题拟定好宣传喷绘展板、海报及宣传单的内容。其中宣传单的制定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同学们知道有这样一个活动,更是在吸引同学们主动的了解校园微博。(也可请各社团宣传部协助制定)

4、请各院系新闻部协助完成新闻的采集、发布工作;

八、活动流程及时间

一、流程:

1、联系各社团负责人亲身体验,讲解说明如何使用以及要求和预期目标。宣传部制定最开始的新闻信息来源,设计海报、展板和宣传广告语以及张贴工作。通知各单位争取每个班或者每个协会各个部门等至少有一至两个同学上微博。

2、及时更新新闻(可偏重生活化、乐趣化);鼓励同学们广泛参与其中,进行群谈论等活动。

3、后续追踪和宣传

二、时间:

4月16日上午在文化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并首次在微博群发表微博;

此后的活动均在微博平台上进行

九、经费预算

展板x元共计:xx元

十、将遇问题及解决方案

1、问题:缺少较稳定的长期的技术支持。

解决方案:取得优秀同学以及指导老师的支持。

2、问题:没有长期稳定有趣的新闻来源。

解决方案:各院系新闻部轮班制负责整理。

3、建立起来以后谁来后续管理,是否长期宣传?

解决方案:每个社团设有兼任微博负责人的固定人员存在,尤其是前期工作。后期宣传主要对来校新生以及口碑相传。

黄淮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电子协会

二○一一年四月十三日

附:

一、校园微博简介

博客普及,大部分人知道博客。博客和微博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大而广,一个小而精。三言两语,现场记录,发发感慨,晒晒心情,它打通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何为微博,微博即微博客(MiniBlog)的简称,最早就是最著名的美国twitter。目前,国内著名的微博有:大围脖、饭否、随心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follow5、easytalk、叽歪、同学网微博等。国外著名微博有:Twitter、Jaiku、Juick、Sideblog、Plurk、Yammer。你可以通过你的手机、IM软件(MSN、QQ、skype)等途径向你的微博客发布消息。微博客的另一个特点还在于这个“微”字,一般其所发布的消息是只言片语,如140个字左右。“同学,你今天织围脖了吗?”

二、如何使用校园微博

校园微博 篇5

关键词:微博,校园文化建设,作用,实现

作为新媒体之一的微博, 在2010年迅速崛起, 2010年因此也被称为“微博崛起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2011年上半年, 中国微博用户从6331万增至1.95亿, 半年增幅高达208.9%。微博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从13.8%增至40.2%。对于这种强大的新媒体, 我们要利用好微博, 发挥微博最大功效用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微博的特性

微博 (Microblog) , 源于美国的Twitter, 是在140个字符内表达自我的平台。微博之所以能够快速兴起, 并能够广泛关注, 主要基于以下方面的特征, 也正是因为这些特征, 使微博应用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变成了可能。

(一) 用户群体年轻化

微博用户主要集中于70、80和90后, 他们用微博来记录生活, 表达感情, 参与时事评论等。我们的大学生和广大教师群体都处于这个年龄阶段, 能够很快地接受和接触到这种新媒体, 使微博在校园里广为流行, “人人有微博”在校园里屡见不鲜。

(二) 使用便捷性和“草根性”

微博, 被称为“140字符的革命”, 因为“在微博客上, 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正是这种对语言表达要求不高, 没有太多的文本要求, 在校园里被广大普通学生接受并使用。

(三) 传播同步性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通讯手段, 随时上传和接受信息, 能够使信息传播做到anyting、anytime、anywhere、anyway, 大大缩短了信息源到信宿的时间与空间, 使信息接受者接受信息、阅读信息、转发信息的过程可同步完成, 实现了信息再传播的零时间。

(四) 影响力强

微博其裂变式的传播特性使其影响力剧增。唐骏学历门、温州动车事故等热门消息都是由微博首发。当今的大学生处于各种信息交汇中, 对于社会的实时动态都有较强的好奇心, 因此微博是学生了解社会、洞悉社会的很好窗口。此外, 拥有微博、发布微博, 就能有“粉丝”, 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这样的方式, 与“粉丝”沟通和交流, 甚至通过“互粉”来了解彼此的动态, 这种新型的交流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

二、微博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 指贯穿于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中, 以校园精神建设为导向, 以在校学生为主题, 以高校教师为主导, 以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成才为目标, 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目前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主要集中于:

1. 学生参与性不高。

以钱江学院为例, 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约占35%, 真正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活动的约占24%, 往往是一批学生干部在不断参与各种活动。这种缺少广大学生参与的校园文化失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真实意义。

2. 教师引领和参与不高。

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大部分是辅导员在负责, 教师由于科研、教学等压力或者是空间、时间等局限无法参与。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离不开与教师的互动, 缺少了教师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 是不完整的。

(二) 微博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微博能够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不少的作用:

1. 微博能使校园文化活动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通过微博这种新媒体, 使广大学生都能参与到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来, 都能了解学校的各项文化活动, 并能参与讨论、参加活动和反馈活动信息。

2. 微博能使校园活动从“单向”走向“多向”。

以前的校园活动建设往往停留在策划活动到搞活动这种“单向”方式, 现在通过微博, 可以使学生能够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评论, 发表观点, 与文化建设者进行互动, 接受学生的信息反馈, 从而能够改进建设。此外, 教师也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 为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

3. 微博能使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深入。

通过学生微博了解学生所思所想, 学生通过微博与学校领导沟通交流, 这种“师生”“生师”以及学生本身的“生生”、教师之间的“师师”的互动, 能不断地了解广大师生, 从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地不断深入。

三、微博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现及注意要点

(一) 微博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现

1. 让“沉默者不再沉默”, 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微博, 这种表达个体情感、记录和传播信息的模式, 能使很多不善于沟通, 性格内向的学生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 给“沉默者”施展的舞台。很多教师, 也可以通过微博, 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从而形成一个“沉默者不再沉默”“师生交互”“领导互动”的和谐校园文化, 促进了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2. 借助微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平台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利用好微博这个舆论平台。微博是个信息共享平台, 只要有信息发布, 就能受到关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除了借助传统的媒体宣传外 (如海报、横幅) , 还要使用新的媒体。要搞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微博引起广大师生关注;重大学校政策通过微博这个“新闻发言人”来告知;微博拉近了与学校领导的距离, 使学校领导真是看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 微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注意要点

1. 微博要“双向”互动。

微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发挥好作用, 需要“双向”互动, 即对于师生所提的意见建议都要有所“反馈”, 如果“石沉大海”会打击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2. 微博传播要选择好话题。

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话题是通过微博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要想较好的发挥微博的传播功效, 要把微博内容设计成广大师生参与性很高的话题。

3. 适度控制, 注意尺度。

对于一些“敏感”的问题, 可能会引起负面言论的问题要进行提前预测和控制, 注意问题讨论尺度, 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失控情况产生, 确保微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发挥良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兵, 王立.微博在对外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实现[J].对外传真, 2011 (1) .

校园微博 篇6

一、微博的概念及优势

1. 微博的内涵

微博, 即微博客 (Micro Blog) 的简称,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 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短信、即时通信软件、电子邮件、网页等方式向自己的微博主页发布简短的文字信息和多媒体内容, 如图片、影像、声音等, 并与其“粉丝”群体实现即时分享。

2. 微博的优势

(1) 新技术造就低门槛, 微博在获得用户资格及使用这两个关键环节中都体现出“零”门槛。

(2) 操作简单, 信息发布便捷。一键转发、评论方便、方便快捷、无长篇大论、精练, 最主要的是方便。

(3) 简易便利的终端服务器, 使其具备4A特性, 即Anytime (传播的即时性) 、Anything (内容的多样性) 、Anywhere (信息发布的多渠道性) 、Anyone (任何人都可以拥有传播权) 。信源多样, 随时随地,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传者。

(4) 强大的转发功能, 使传播速度几何增长, 微博设有转发功能, 即用户对收到的信息可以进行转发, 该用户的所有关注者 (followers) 都可以看到这条消息 (消息前会注明“转发”) 。

(5) 强大的即时通讯功能, 微博网站现在的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 通过QQ和MSN直接书写, 在没有网络的地方, 只要有手机就可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 哪怕你就在事发现场在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 微博往往可以占据信息发布的制高点。

(6) 微博兼具IM的个体性、即时性, 博客空间的个人信息发布和分享性, 社区论坛的话题讨论性, 以及SNS社区的人际关系纽带性。

二、我院以微博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的现实状况

进行大量实证调查, 针对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微博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的现状作简单分析。从微博开通数量、使用情况和以微博传递校园文实例作了调查和统计, 见图1。

就淮信院个人开通微博情况, 我们共在校园内随机调查453人, 统计结果发现有357人开通微博, 占总人数的80%;只有78人未开通微博, 占总人数的20%;开微博的目的是以简短形式更方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抒发对时事的感情为55.56%;经常看微博会加快我校学生的将来人生发展, 赞成此说法的学生占65.5%;他们认为微博可以让我校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既开阔眼界又交到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校计通院开展“关爱留守儿童, 传递温暖”活动, 利用微博为活动宣传, 并且为此活动全程直播。计通院31个班级微博全部收听到此微博消息, 近千人在微博上关注“关爱留守儿童, 传递温暖”活动;商学院利用微博开展了“十字绣”比赛, 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2012级思想道德修养研究会开展的“牵手孤儿院”、“文明交通周周行”等多项活动也被会员以微薄的形式呈现, 收到众多“粉丝”的追捧。

三、以微博为载体加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 以微博为载体创新我院校园文化建设平台

目前高职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被深深影响和改变着, 针对高职学生个性张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 微博逐渐成为高职学生随时随地分享信息的交流平台和自由表达自我的乐园。微博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张扬独立个性、抒发个人情感和个体自主发展的需要, 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 大大提高了其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升了校园文化的时代性。在深入开展我院文化建设中, 我们要主动适应时代的要求, 积极深入地探索和研究网络新媒体, 把传统的方式和新的媒体相结合, 以微博为载体创新我院文化建设的平台, 主动应用微博这类新媒体有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如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除了传统海报、横幅外, 还可以利用微博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微博可以拉近学生与学校领导的距离, 领导通过微博倾听学生心声, 并了解到学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2. 以微博为载体构建我院校园文化新工作模式

学院可以利用微博这一新媒体,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发挥其积极作用。如我院组织部, 可以创立党建微博, 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教育。对党代表大会和中央下达新精神在微博上发布, 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交流并转发;学生管理部门可以借助这一媒体, 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和教育内容, 充分挖掘微博在学生德育方面的管理价值。在校园中出现的问题、不好的风气和现象, 可以通过网上及时发布、沟通、评析, 给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各院系、学生社团可以利用微博开展名师讲座、辩论赛、摄影比赛、科技成果展等活动, 把教学与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另外, 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参加活动后的心得体会发表于微博, 各院系则可以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对今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改进。这样可以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常规管理、人文素质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感受与需求, 真正实现互动交流, 沟通零距离, 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3. 注重开辟微博特色主题栏目

注重开辟微博特色主题栏目,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生动有趣、幽默活泼的微博语言易于被高职学生所接受, 并引起他们的共鸣。要积极利用微博开辟微博特色主题栏目,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在微博上, 可以针对贴近时代特色和健康积极向上的主题, 开设一些吸引学生的栏目, 如结合学校管理政策的修订和实施发起投票和讨论, 公布学校特殊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 针对国家时事热点发起讨论, 发布一些引人思考的“心灵文字”、“好人好事”、“榜样的力量”和赏心悦目的图片, 建立学生兴趣微群。可通过这一系列的微博特色主题栏目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导向上的活泼性和亲近感。

4. 以微博为载体注重舆论引导

在以微博为载体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 还要特别注重微博舆论引导, 建立“微博意见领袖”。“微博意见领袖”可以由具有号召力的老师和学生骨干担当。“微博意见领袖”可以在舆论引导中起到重要作用, 发挥“微博意见领袖”效应, 有效推动师生团结, 求同存异, 是高职院校园稳定的一种可行方法。在微博里, 要培养一批有感召力、有舆论影响力的大学生“微博意见领袖”, 在高校面临网络危机的关键时刻他们会发出建设性的声音、掌控事态发展的趋势, 形成舆论场,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孙宜山.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中的作用[J].山东省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0 (10) .

[2]侯丽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J].文化学刊, 2011 (6) .

[3]邓和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根源分析[J].高校教育研究, 2008 (7) .

[4]张楠楠.微博时代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思考[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2) .

上一篇:银行系统财务风险问题下一篇:健康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