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生产关系

2024-10-01

第一生产关系(通用12篇)

第一生产关系 篇1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位置”是图形和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位置”这一单元, 作为小学阶段空间概念的首次出现, 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了解, 也是系统性学习的伊始。如何上好位置第一课?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实践和反思, 与读者共同探讨。

关键词:上下前后,位置关系,图形与空间

“位置”是小学四大模块中“图形与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第二单元“位置”是小学学习中空间概念的最初“亮相”。在学前教育和日常活动中, 学生对于上、下、前、后的位置已经有了初步了解, 能够较为准确地表达这些位置关系。而教学目标中的要求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会用“……在……的上 (下) 、前 (后) ”这样的句子准确表达两个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 渗透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本课中只有一个例题:呈现了一幅江上大桥图, 图中有丰富的关于“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素材。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交通工具分成了三个层次:轿车、卡车、大客车位于上层, 中层是一列火车, 下层也就是水面上是一艘轮船。图下的文字分别示范了如何表达物体的上、下或前、后位置关系, 第三行的文字中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 还让学生“再看图说一说, 轮船的上面有什么”, 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表达空间。“做一做”题目的安排上, 巩固了学生对于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 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了物品摆放的秩序性。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 初步感受位置的相对性;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 发展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用“上、下、前、后”表达事物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体会和感受事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 请学生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交通工具。

二、新课讲授

1.“上、下”教学

师:你会用“上、下”这两个字说说图中交通工具的位置关系吗? (先用“上”、再用“下”来说)

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卡车在火车的上面, 火车在卡车的下面。

师引导学生用“……在……的上面”句式来说一说, 然后让学生用“……在……的下面”句式来说一说, 教师给予适当帮助和鼓励。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上、下的基础上, 能否用这样的句式准确表达, 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师:轮船的上面有什么?

摆一摆: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完成, 聚焦学困生。

2.“前、后”教学

请学生用“前”或“后”说一说交通工具的位置关系。 (先用“前”、再用“后”说一说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给予适当肯定。

板书:轿车在卡车的前面, 卡车在轿车的后面。 (设计意图:这时学生会想到车头的方向为前面, 车尾的方向为后面。以一定的参照标准来确定和描述前、后位置关系。)

师:你会用“……在……的前面”说一说吗?再用“……在……的后面”说说看。

追问:那大客车的前面是____呢?学生仔细观察。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呢?

请学生用“前、后”两个字和同桌说一说。

3.探究相对性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上、下、前、后”都是谁在谁的上 (下、前、后) 面, 你有什么发现吗?

互动活动:请学生起立, 说一说他们的前后各有什么, 向后转, 再说说前后各有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发现位置关系是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而言的。引导学生说出面向哪个方向, 哪个就是前面。)

师:为什么前面的物体现在在你的后面?

三、练习巩固

学生对于这样的场景比较熟悉, 大多数可以准确说出小东的前面是____, 小云在小军的____ 面。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上过之后, 学生课堂表现活跃、参与度高, 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有二:

1.学生在用“谁在谁的上 (下、前、后) 面”句式表达位置关系时, 会出现前后主语的混淆;

2.本节课的难点没有夯实, 对于相对性的认识不够、理解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 我进行了反思。“上、下、前、后”每一个内容的教学都是各自独立的, 层次更加清晰, 强化效果更佳。一方面为学生系统地进行数学学习做准备,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空间方位的体验和对空间概念的使用, 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一课时还需要简单的空间想象能力, 即从图中辨认“参照物”的方位。

首先, 预估学生情况。一年级学生是6~7 岁的儿童, 他们有简单的空间知觉, 能够辨认生活中的上、下、前、后。他们会观察, 对事物的整体概念较深, 但观察的准确性和目的性较差。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中, 带有较大的直观性。表述和概括能力不强, 但发展速度较快。一年级小朋友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 渴望角色扮演和独立完成任务, 对于课堂常规还没有太多认识。

其次, 了解教材, 读懂课标。对于教材的把握要仔细。研究例题, 分析其中的数学思想, 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对于缺少经验的新教师, 教案要详细, 精确到每个问题的设计和抛出, 每个知识点的引导和总结。读懂课标, 实属一项技术活儿, 方向要瞄准, 把握课改精神, 构建知识内容的框架, 认清本质, 把握教学实质。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形成从易到难、逐渐上升的递进式教学过程。

最后, 注重引导学生能力的养成。数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各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灵活表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什么样的表达算是灵活表达?以本节课为例, 能够良好地区分和表达“甲在乙的前面”, 换甲做参照时, 可以准确地说出“乙在甲的前面”, 不会混淆。这种灵活表达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不开, 同时也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密切关联。

小学数学位置关系的第一课, 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只有在课前充分准备、课中精心教授、课后全面反思的基础上, 才能为空间观念的形成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贤志.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程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4 (2) .

[2]卢锋.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思维能力: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11) .

第一生产关系 篇2

在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中,九峰物业公司根据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2015年小昆山镇“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召开班子安全会议,制定工作计划,采取各项安全措施,使“安全生产月”成为“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标志活动月,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现将公司对“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安全落实

公司班子人员把“安全生产月”活动纳入全年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来抓,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措施,有序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把安全生产的工作落实到科站,落实到班组,使“安全生产”深入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中。

二、加强宣传发动,扩大安全影响

我们公司利用会议、公开栏、横幅、电子屏幕等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信息交流,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使大家一起参与到“安全生产月”的活动中去。

三、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安全实效

在安全生产月期间,九峰物业公司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安全生产月的工作和特点,积极开拓创新,增强针对性,注重时效性。

(一)公司成立了防汛抗灾应急分队,做好随时应付汛期的应急措施。

(二)开展了整治“三乱一跨”和“群租房”场所,有效地控制了“三乱一跨”“群租房”场所的蔓延和发展。

(三)加强消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更换工作。

(四)组织专人仔细检查小区停车棚的安全环境,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五)组织人员认真清理市场和小区的环境卫生。

(六)对物业电工进行了技术岗位培训,增强物业操作技能,通过上述六项的工作措施,提高了安全生产月的安全性。

通过“安全生产月”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员工安全生产的工作意识,减少和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上海九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夫妻关系”排第一位 篇3

在一个正常的家庭中,理应“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孩子和妈妈、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在一个家庭中保持这样的序位,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感,感受到被重视。正常的家庭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夫妻俩手拉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间位置,因为小朋友要受到爸爸妈妈的呵护才有安全感。妈妈是情感的代表,爸爸是理性的代表,孩子靠情感来滋养他内在的生命,靠理性来发展他外在的世界,两者必须是同步的。

很多人说:“杨老师,我让我的孩子跟某某的孩子建立关系,那他长大以后,人际关系就会很好。”我要说的是,这并不是关键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他未来跟任何人的关系都取决于他跟爸爸妈妈关系的模本。

对男女双方来说,恋爱结婚,生儿育女,生活的重担才真正落了下来。青春渐离渐远,激情之火减弱,浪漫的迷雾飘散,绚丽归于平淡,夫妻双方的缺点毛病越来越显露出来,真正的考验开始,相处难了。天地万物,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周而复始,皆有规律可循。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有心人去探索、发现,这就是所谓的“配偶教育”。

第一个字是“疼”。男人一定要会疼女人,满足女人“小女人”的心理需求。女人仿佛天生是为了得到男人的关爱呵护来到人间的。女人渴望男人是大山、大树,为她遮风挡雨,而她则小鸟依人,笑靥如花。

第二个字是“乖”。做妻子的乖儿子,满足女人母爱的心理需求。当我们的母亲白发苍苍的时候,是我们的妻子接过了母爱的接力棒,照顾我们饮食起居,包容接纳我们缺点和遗憾,无条件地支持我们。要“乖”,小事不要跟太太计较,听话,守规矩,不捣乱惹事。

第三个字是“服”。妻子一定要敬佩丈夫,满足男人“大男人”的心理需求。男人仿佛天生是为了得到女人的崇拜、敬佩来到人间的。妻子的佩服是丈夫前进的动力,激励丈夫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做妻子的公众场合要给足面子,回家算账都不要紧。

第四个字是“娇”。女人一定要娇。娇艳、娇柔的花朵,惹人爱怜,宜室宜家,唤起男人的保护欲,满足男人父爱的心理需求。过于粗糙刚强,让男人感觉不被需要,不必帮助。河东狮吼,爆发的怒火、刻骨的怨恨会吓跑男人。娇嗔,是情趣,是以柔克刚。

略论第一生产力和首要生产力 篇4

笔者认为,那种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的传统观点是不准确的。一方面,一味地强调生产力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容易使人们无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人为地改变自然生态的平衡,导致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直接危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另一方面,它只强调物质财富的创造,而把精神财富(智力成果)排挤在外,显然是片面的,与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是不相称的,与科学发展观是相背离的。鉴于此,我们认为,生产力是指人们为了从自然界获取其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物品,满足其物质(经济)利益和精神(文化)利益。在生产活动中认识利用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需要与可能的矛盾,求得其动态平衡的客观的现实力量的总和。这里,一方面,我们注意到生产力是一种现实的力量。马克思说:“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活动的产物。所以生产力是人们活动能力的结果。但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马克思在这里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实践能力的结果,而不是实践能力本身。可见,生产能力和生产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产力不是尚未实现的潜在能力,而是已经发挥出来并产生了经济效益的现实力量。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某种生产能力并不能全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另一方面,我们还注意到生产力内容的全面性和构成要素的整体性。就生产力的内容讲,生产力既包括物质财富的生产成果,也包括精神财富的生产成果,尤其是知识和创新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生产力的新形式。就生产力的构成要素而言,生产力是由许多因素有机结合的一个复杂的系统。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实体性要素;有科学技术、教育等等附着型或渗透型要素,也有人把它叫做生产力的软件;有生产的微观、宏观管理等运筹型要素。构成生产力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形成实现的生产力。要想得到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使生产力的诸要素进行有机结合,而在结合过程中做到均衡、按比例、有序,即优化组合,才能获得一定条件下最大的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没有否定生产力的整体性原则。马克思曾讲过:“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包括”、“并入”表明科学技术应有一个转化过程,与其他要素相结合,才能变成现实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正是在这样的理解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知识就是力量”一样是个科学的抽象,使问题变得更简洁、明快,抓住了要害。

在生产力三个实体型要素中,劳动者居于首要地位,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体,其主要根据是:劳动者是惟一有意识、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劳动者具有其他要素所没有的特点:第一,劳动者具有意识性和创造性。在生产力最基础层次的三个要素中,劳动者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这是因为,生产力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劳动功能外化的结果。劳动者及其生产活动孕育了生产力的基本矛盾即人与自然矛盾的胚芽,是整个生产力系统的原始起点。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没有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实质就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过程的统一。具体来说,首先,从生产劳动的发生看,所有劳动都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的主体性要素,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既是生产工具的制造者和操纵者,又是劳动对象的加工者和开拓者,在生产中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正是由于劳动主体的这种能动的创造性,才使得劳动工具能够不断地得以开发和改进,使劳动对象不断得以扩展和利用,从而推动人类生产劳动永无止境地向前发展。其次,从生产劳动过程看,任何劳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发挥作用的过程。尽管社会生产力在客观上表现为物的力量,但实际上它只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而已。我们承认,要进行生产,没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固然不行,但是如果没有劳动者的能动作用,生产资料只不过是一堆“死物”而已,它们不能自行地发挥其效能。因此,只有人尽其才,物才能尽其用,地才能尽其利。最后,从劳动的结果看,一切劳动归根到底是主体的客体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每一种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本身潜藏着对人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如何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劳动产品是劳动者劳动能力和水平的客观反映。实践证明,不同的劳动者使用同样的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显而易见,高质量的劳动产品只能出自高素质的劳动者之手,不合格的劳动产品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不合格的劳动者的存在,这就是说,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产劳动的结果,制约着生产效率和生产产品的质量。第二,正因为劳动者具有意识,所以劳动者在生产实践中又具有易变性的特点。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一个人的体力很好,但有力不出;智力很高,但有智不献。为什么?笔者认为,劳动者作为生产力除了体力和智力外,在其背后还有一种事实上存在着的、深层次的力量,就是精神力量。我们之所以说劳动者是生产力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其理由就是有这种精神力的存在。它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对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起着支配作用,如果没有精神力这个“发动机”,体力和智力都变不成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劳动者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和发挥,就是生产力的大解放。

可见,劳动者作为生产力要素中人的因素属于活劳动;而生产资料作为物的因素,则是死劳动,属于劳动者创造性劳动的结果,是劳动者自身力量的延伸。可以说,没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就没有现代生产力。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把劳动者称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列宁则称之为“全人类的首要生产力”。

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科学技术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它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科技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承,互为前提。科技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精神生产力、间接的潜在的生产力,在现代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物质生产力的周期日益缩短,科技知识已从生产力的一种非独立因素变成相对独立的因素,并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首要推动力和决定性力量,

具体地说,生产力中的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创新,新的劳动对象的发现和利用,新的工艺流程的设计以及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均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句话,现代物质生产是科学技术型的生产,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现代的物质生产。在我国现阶段,要迅速发展和提高生产率水平,就必须首先发展科学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关键。

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知识的多寡,掌握先进科技的多少,信息获取的效率及其利用程度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因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已经不再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和劳动力的数量,甚至不取决于一般劳动手段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劳动者的智力和先进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程度。当科学技术发展到更高水平,即劳动工具进入到综合自动化的时候,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也将随之而改变。这时,综合自动化装置,这些全新的劳动工具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代替了人,作为生产力因素的人,可以不必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而是站在生产过程的旁边,执行监督和调节的职能。而要真正胜任这种职能,劳动者不仅要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更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随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不断增大,掌握知识的多少,既决定了穷国和富国之间的差距,也决定了劳动者之间就业机会多少的差距和报酬高低的差距。当今世界,知识正在取代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劳力和工业经济时代的资本、能源,而成为基本的社会财富和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产品价值的构成将主要来源于知识,而物质的消耗和劳动的消耗将处于次要的地位。例如:美国微软公司的产品仅是一张软盘或光盘,一张聚碳酸脂光盘成本约3元人民币,而一张“office97”却价值8000元人民币,知识的价值7997元,占产品的99.96%。正如经学家斯蒂格利茨指出:“实际上,在经济增长的要素中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重要。估计在全部资本中占到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显然,这里的人力资本是指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者。可见,劳动者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成为劳动生产率高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的第一位的因素。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邓小平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既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然劳动者就不是第一生产力。即便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主体,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性作用,亦是如此。究其原因。一是劳动者是由复杂成分构成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从生理上看,有男女、有强弱之异;从年龄上看,有老、中、青之分、从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上看,有低、中、高之别;从从事劳动的形式上看, 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之不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虽然劳动者中存在着由经验型体力劳动占很大比重转变为智力型脑力劳动占很大比重的趋势, 但在短期内, 它们之间的差别是消灭不了的。意识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劳动者的共同特点, 但在这个共同点上又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在现代化大生产中, 并不是所有劳动者都能进行科学研究、发明和制造、操纵和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只有那些掌握较多知识的劳动者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只有他们和物化的知识量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结合才是第一生产力。二是劳动者不能成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马克思说:“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迹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意义, 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 不在于生产什么, 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 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可见, 不同水平物化的知识量的劳动工具以特定的形态指示着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尽管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了头脑的劳动者, 也只不过表现为具备了一定潜在的劳动能力, 而这种能力是一种无形的东西, 因而不能成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三是在生产实践中, 劳动者的体力对生产力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 而智力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则无止境的。从劳动者的体力上看, 古代人、近代人和现代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 而从劳动者的智力上看, 却有了划时代的差别。劳动者的智力水平的标志就是各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与成果。

当然, 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并没有否定劳动者是首要生产力, 而是在承认劳动者是首要生产力的前提下,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它的内容。说“劳动者是首要生产力”强调的是生产力中人力与物力相比, 人力作用高于物力;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的是人力中的体力和智力相比, 智力的作用高于体力。因此, 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是在肯定“劳动者是首要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进一步突出地强调了劳动者的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实现了“首要生产力”和“第一生产力”的辩证统一。

由此可见, 虽然劳动者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居首要地位, 是“首要的生产力”, 但不是第一生产力。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摘要:我国理论界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 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但对生产力诸要素中居首要地位的劳动者为何不是第一生产力的问题研究不够, 尚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分析了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证了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揭示了“首要生产力”和“第一生产力”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关键词:劳动者,生产力,首要生产力,第一生产力

参考文献

第一生产关系 篇5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受时代的局限,特别是长期以来受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贡献率太低以及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制约,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长期被人们所忽视.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现实中的运用,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实质在于:它突出、揭示了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的主体--知识分子,以及精神生产的主要产品--科学、技术等在当今以及未来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作 者:高鸿 景中强 Gao Hong Jing Zhongqiang 作者单位:高鸿,Gao Hong(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上海,04)

景中强,Jing Zhongqiang(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社会科学部,河南,郑州,450002)

快活是第一生产力 篇6

19世纪80年代,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优博城(Ybor City)成为全球闻名的雪茄工业中心,成千上万来自西班牙、古巴、意大利的移民涌入雪茄工厂,企业主想尽办法留住工人,提高生产效率。工人可以一边卷烟,一边抽雪茄,想抽多少抽多少,另外还可以现场聆听朗读师的服务。这是一个特殊岗位,朗读师在工厂中高声朗读报纸、西班牙诗歌,以及其他优美的文学作品,每个工人从自己的周薪中扣除25美分作为酬劳。那时工人周薪大约为15到18美元,但朗读师能拿到80美元,绝对算高大上的美差。在展出的老照片中,朗读师正惬意风流地表演,宛如工厂中的骑士,而雪茄工人们面部表情安逸。这个类似段子的神一般的场景,与每年数以百万计的雪茄烟一起,成为优博城的传奇。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资本家良心发现,这无非是让工作环境更人性化一些,让工人们感觉到受重视,从而忘掉工作的乏味、规则的严苛,发挥潜能。快活才是真正的大棒加胡萝卜,驱赶着人们心甘情愿,成为大机器上的小齿轮,而且越转越欢。这是人性的弱点,企业文化的优点。

进入21世纪后,快活也是生产力的真谛被进一步发扬光大。譬如号称打工者天堂的谷歌公司,它为员工提供的不仅是令人垂涎的免费美食,据说还有迷你的游泳池,隔音遮光的太空舱。钻进太空舱里,你可以正大光明地闭关养神。人生最牛逼的快活莫过于此,不是站着把钱挣了,而是躺着就把钱挣了。

不过,快活更多的还是一种体感温度,而不是真实的气象指标,其真谛在于不患寡而患不均。倘若朗读师不是为每个人朗读,而是只为车间小组长或者车间主任朗读,或者只慰问劳模和先进,则势必有人不快活;而一旦精神奖励落实为物质奖励,快活指数更会直线下降。因为同样是猪肉,还有前臀尖和后臀尖之分,你还要操心是否和别人分的一样多。

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篇7

一、科学技术渗透于生产力诸要素中, 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曾多次指出, “生产力中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更加准确地指出, 历史上的生产资料, 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 历史上的劳动力, 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的人。

自80年代起, 随着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成果的日益推广与应用, 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生产力的主导要素, 并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从劳动工具来看, 智能化成为发展趋势。劳动工具的改革和创新,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劳动工具的不断创新, 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 以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智能系统, 逐步遍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日益成为主要的劳动工具, 把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水平。

从劳动者来看, 科技型劳动者逐步成为主体。劳动力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再取决于体力的大小, 而取决于智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全社会人才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社会对技术型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大, 对体力型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小, 知识将取代体力成为社会的重要资源。在发达国家, 本世纪初工厂里90%的人充实着体力劳动, 现在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知识的创新、生产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人才、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谁拥有了人才优势, 谁就拥有发展的优势, 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 获取成功的钥匙。目前, 我国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00多万人, 其中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153.23万人, 仅占总人数的8.2%, 我国每百人口中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只有发达国家的1/10左右, 在人员层次方面我国高层次的人才都集中在大专院校中, 企业缺乏高层次的人才。这也是造成我国企业规模小、发展慢、竞争力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劳动对象来看, 新材料不断涌现, 范围不断扩大。人类活动是以材料为基础的,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劳动对象只是人们周围接触到的自然物, 而现在, 劳动已不仅仅以自然物作为对象, 更多的是用真正属于人类创造的全新材料或原料作为对象。据资料统计, 1880年人类认识的化合物为1200种, 1950年为100万种, 而现在已超过400万种。世界上新材料也在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 这样高的增长速度, 完全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的新材料主要是从功能化, 尤其是智能化这些方面来发展。大量事实说明, 科学技术的发展, 放大了生产力的各要素, 科技渗透于生产力各个要素中, 推动生产力进而推动社会不断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主导要素, 是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

二、现代科技带动产业大发展, 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客观依据

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 决定它的发展方向。一系列新兴的工具, 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科学技术带动产业发展, 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色, 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的客观依据。

二十世纪, 航空、航天事业快速发展, 开辟了人类发展崭新空间。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又使信息产业迅速发展, 电子商务日益全球化。美国经济增长的1/4以上归功于信息技术, 电脑和电讯的增长速度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比如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新成就, 发展起了生物技术, 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和食品工业等方面。生态遗传规律的揭示, 使育种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杂交水稻增长粮食200多亿斤,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成倍提高农业生产率。

正是看到了科学技术对生产的这种巨大推动作用, 才更加推动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开发。近几年, 象海尔、海信等企业集团的发展, 无不是以应用和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科技产业化, 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的发现带动了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又刺激和推动技术的再进步和科学的新发现。

三、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高科技是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首先, 高科技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 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 也深刻改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蚌埠柠檬胶厂, 4年前连年亏损, 累计达1700万元, 负债5000万元。他们以科技为先导, 每年投入2—3%的营业额搞科研, 大搞技术创新, 研究应用高新技术, 生产经营迅速发展, 一跃成为亚洲同行业龙头老大, 居世界第6位, 产品95%以上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是发展高科技的结果。高科技的巨大作用, 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80年代以来, 重庆把摩托车、微型汽车列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品,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展开大规模技术改造, 迅速形成批量生产, 产品走向全国范围。海尔每年要拿出营业额的3%以上投入科研, 目前海尔有8项国际领先技术, 有12项国际领先的新产品, 高新技术产品要占全部产品的70%以上。正是凭借技术优势, 海尔产品名扬国内外。所以说, 高科技的作用, 从经济发展来讲是生产力, 从军事角度来讲是威慑力, 从政治上来看是影响力, 从社会发展而论是推动力。因此, 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 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准。

四、重视科学技术, 走科教兴国之路, 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根本要求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关键因素。走科教兴国之路, 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根本要求。首先, 要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科技进步, 离不开人才。小平同志很早就讲过:“发展科学技术, 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实现不了现代化, 必须有知识, 有人才, 没有知识, 没有人才, 怎么上得去?”“中国是一个人才大国。”自古以来, 杰出人才辈出。从“四大发明”到万里长城, 无不显示出中国人民的智慧。改革开放几十年来, 有大批知识分子涌进沿海开放城市和乡镇企业。因为在这里知识和人才都能得到尊重, 因此, 发展科技, 就必须在全社会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社会机制, 能保护知识, 扶助人才, 能使每一个人才的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这样, 才能使各类人才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其次, 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小平同志也说:“抓科技, 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 一直到中学、大学。”教育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重视教育,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才能富国强民。再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技投入力度是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 经济能否得到“第一生产力”推动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 我国的许多科技成果因得不到资金保证, 而得不到开发利用。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科研经费只有美国的3%, 由于经费不足, 导致技术产业规模小, 水平低, 我国大中型企业每年开发约6万项新产品, 但能达到国际水平的产品只有2.5%。从科技成果评比来看, 数量在减少, 水平也在滑坡。由此可见, 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必将人为制约科研活动的进行, 也必将制约科技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食用菌生产的第一要务防病防虫 篇8

一、病虫害问题的多发性表现

问题的表现为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前期的发菌污染、后期出菇病害以及虫害爆发所致。前者主要以木霉、曲霉、毛霉、链孢霉为代表, 轻者污染率在10%左右, 重者可达50%以上, 个别的可导致“全菌覆没”, 令人痛心。后者主要是褐腐病、黄菇病等病害。多数人一直认为虫害方面的威胁不大, 但从近年来的咨询以及实地调研情况来看, 虫害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问题。其中尤以菇蚊菇蝇类、螨类为主要品种, 尤其多发于发酵料栽培中。如果发酵过程产卵于料内, 仅需1周, 幼虫即可将菌种的菌丝蚕食一空。如果进入菇棚后产卵, 则会在发菌5cm左右时, 菌丝逐渐消退, 形成所谓“退菌”。大约10天左右, 白色菌丝消失殆尽, 生产失败。

二、防病防虫是食用菌生产的第一要务

1. 杂菌的防治

杂菌的种类, 主要是以真菌为主, 细菌为辅, 并且, 栽培过程中, 细菌的危害较小, 更不会造成毁灭性的污染。近来流传于全国的“细菌是主要污染源”的谬论, 极大地误导了诸多的企业和菇农。实际上, 以木霉、曲霉、毛霉、链孢霉等品种为主的真菌性杂菌, 才是导致生产受损, 甚至“全菌覆没”的真正根源。尤其熟料栽培中的链孢霉, 可直接导致整批乃至全场的毁灭性损失。时下尚无有效药物予以针对性的杀灭,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预防加剔杂处理, 并经常性使用杀菌药物进行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笔者指导生产采用如下方法:清理发菌棚, 使用300~500倍液百病傻和100~150倍赛百09溶液各喷1遍, 然后晒棚处理, 2天后覆盖草苫, 即可将接 (播) 种的菌袋移入培养;发菌期间, 每3~7天喷洒1次200~300倍赛百09溶液, 直至完成发菌。发菌期间, 发现任何污染, 即应及时剔出处理, 不得滞留棚内, 以免传播。

2. 病害的防治

病害的病原菌种类比杂菌更多, 发病的表现因季节和食用菌品种等具体条件而异。主要发病原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大块:内因主要是菌种特性差, 抗病性低, 退化、老化, 此外, 接 (播) 种操作的不规范, 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外因很多, 主要是基料含水率过高或过低;基料配方不合理, 营养失调, 导致菌丝及子实体出现营养缺乏, 使得抗性降低;出菇场所环境差, 病菌基数高;温度等条件不合适, 使得菌丝抗性下降;初发病害没有及时处理和控制病情, “等等看”的思想延误了扑灭病情的最佳时机, 导致蔓延。防治办法:出菇期间, 根据棚温和出菇阶段, 每隔3~7天左右喷洒1次百病傻, 并与赛百09交替使用。如棚温20℃以上, 5天左右用药1次;30℃以上, 应3~2天1次;10℃以下时, 10天左右亦可。

3. 虫害的防治

按照传统理论, 13℃以上才会有害虫发生。但是, 多年来的研发实践表明:即使5℃以上, 也有害虫发生的可能, 只是不会形成即时危害。但其活体潜伏的危害性很大, 温度稍一合适, 即可随时产卵、孵化。在人们尚未反应之时, 很快就会形成危害, 甚者是爆发性危害。防治方法:基料发酵时, 根据环境及害虫密度, 可在料内按1t干料加入250~500g辛硫磷, 药物遇热发出的气味, 可令害虫不敢近前;气温13℃以上生料及发酵料露天播种时, 应对料面喷洒氯氰菊酯药物, 以防成虫近料产卵;严密监视温度变化情况, 棚温10℃以上, 发现有害虫活体时, 随即喷洒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 连续2~3次, 以求彻底杀灭;10℃以下时, 喷1次即可解决问题。因为预防不到位, 菌袋中发生大量害虫的幼虫时, 喷洒药物无济于事, 可采取磷化铝熏杀的办法, 按4片/m3用量一次性彻底杀灭, 不留后患。此外, 对菇蚊、菇蝇类害虫, 可使用高效驱虫灵生物药品进行预防, 该种药物无毒无残, 适宜绿色乃至有机食用菌生产使用。但是, 该种药物没有商品面市, 只有个人进行培养配制。

第一生产关系 篇9

为了提高效益, 作为水泥生产线核心的窑系统就要提高运转率。当前, 国内新型干法工艺生产线有上千条, 但年运转率在90%以上者不到一半, 说明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即使达到90%以上, 也不是没有潜力可挖, 这是因为大部分生产线与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相比 (窑的连续运转最高纪录420天以上) 尚有差距, 即使是无故障运转, 仍有完好状态及带病状态的差距, 这些差距都需要努力去缩小。

严格地说, 设备在完好运转与非完好运转状态下所产生的效益, 会有天壤之别。特别是在当前水泥生产已经微利的形势下, 带病运转有时甚至比不运转还要糟糕, 应该和人一样, 有病就应该及时治疗, 晚治不如早治。但是, 现实中却常常看到为了单纯追求运转率而使设备带病运转。这就是为什么要用完好运转率衡量企业设备管理的理由。

完好运转率的衡量标准是指全系统设备的性能充分发挥时的运转率, 而不应有带病运转的表征。有的企业会津津乐道于他们的窑系统设备年运转率已经达到95%以上, 取得此成绩是如何不易, 似乎已经完美无缺了。但如果用完好运转率去要求, 就不能令人满意, 而需要继续努力。

限于篇幅, 本文着重交流提高运转率的体会, 将完好运转率的目标留待以后去讨论。

2 生产故障的类型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 北京100123;收稿日期:2011-09-07;编辑:沈颖

2.1 工艺故障

这类故障来自两方面:

(1) 由于工艺异常现象, 轻则减料处理、带病运转, 重则止料停窑。这类故障的消除, 应该从原燃料的合理稳定及操作员的正确操作着手解决。

(2) 窑衬运转周期的限定, 一旦损坏就要更换。这类故障可通过管理与操作延长其寿命和有计划地周期更换予以解决。

2.2 设备故障

与窑衬使用周期一样, 任何设备, 包括机械、电气及仪表各类设备, 都有使用寿命。如何避免设备故障:一是选择高性价比装备并加强维护, 延长其使用寿命;二是有计划地维修, 既不要造成意外故障, 也不要盲目地大拆大装。

2.3 两类故障同时发生

3 发生故障的原因

3.1 基本建设不遵循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

建设者为节省资金, 砍掉了不该省去的使原燃料均质稳定的投资, 购置性价比低的设备;为了加快进度, 降低了施工质量, 甚至某些工程未完工就投产。

(1) 非均质稳定的原燃料是导致工艺故障的根本原因

这一点并不是所有管理人员都能意识到的, 这方面的投资常常被砍掉, 成为节省基建投资或降低生产成本的落脚之处。这一点甚至也未引起专业人士的关注。此内容牵涉范围较宽, 留待以后专题论述。

(2) 低性价比装备导致设备故障先天不足

这一点不少人都有共识, 但选择高性价比装备的途径与方法并不明晰。性价比的质量标准相对复杂, 在基本质量标准满足后, 仍有质量优劣与其售价高低的比较, 就好比虽然同是珍珠, 但其质量差距也较大, 只有通过性价比的经济效益计算, 才能得出结论:既要避免低价但性能更低的片面, 也要避免盲目追求高质量而得不偿失的极端。

之所以强调高性价比的概念, 是因为传统订货的指导思想常常是以装备的价格比较代替质量比较。因为价格比较——简单明了, 质量比较——标准复杂, 造成性价比指标无法落实, 常常只好以价格是否便宜而取舍设备制造商, 其结果是只能订到质量较差的装备, 直接影响设备的完好运转率。节省了订货资金, 生产成本却成倍地增加了。

比较装备的性价比是三项内容之和:采购该装备的价格与费用A;该装备运行时单位产品以能耗为主的消耗B;每年对该装备的维护费用及维修时所影响的生产效益C。这正是衡量装备质量对企业效益影响的全部内容。

以主机回转窑为例, 国内现在两三年内不出故障的窑并不多见, 这是只追求造价低廉, 导致质量降低的结果;再以空压机为例, 价高的螺杆式空压机代替老式往复式空压机, 尽管价格升高了, 但由于不需要专门的空压机站及岗位设置, 运转成本显著降低。这样的对比例子, 在水泥生产线中比比皆是。

3.2 生产中不注重设备的维护

一方面没有建立对现代化设备的维护制度, 难以调动员工维护设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缺乏具备维护设备能力的员工。

众所周知, 为了维护设备运转, 必须要有人定时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 就如同人要保持健康就要定期体检一样。所以, 目前管理者都是以考查员工是否去现场为内容而制定制度, 比如在现场设备旁悬挂“指针板”让检查者拨动, 或到设备旁的休息间签字, 或安排干部值班检查劳动纪律等等。员工为了应对这种检查, 他们可以只拨针、只签字, 也可以不违反劳动纪律, 却不检查设备。这是将管理内容变成管理目标后, 管理工作变成形而上学的典型案例。为什么员工缺乏检查设备的自觉性呢?原因很简单:一是没有激发他们自觉检查设备隐患的机制, 即考核制度是“大锅饭”;二是他们不具备检查设备隐患的能力, 即缺乏有针对性的实效培训。为什么管理人员不能通过检查设备状态检查人呢?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大多数管理人员也不会检查设备, 二是会检查设备的管理人员又没有权利考核。所以企业中出现人员相互应付、设备故障频出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设备维护中, 缺乏润滑的专业管理和先进的润滑理念, 未将润滑列为设备维护的首要工作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大多数的情况是安排事情不多的巡检工润滑。这种润滑机制无法保证润滑质量, 某个班次没有对某个设备润滑并不会显现, 甚至出现长期无人润滑的润滑点, 却很难找到责任人。再加之企业很少进行润滑知识的培训, 很多员工认为加油就是润滑, 有时润滑工作不仅不是在改善, 反而是在恶化设备的运行状态。

3.3 员工培训没有标准, 更谈不上他们的素质能达到标准

在中控操作员中, 能正确处理故障者寥寥无几, 能预测故障而主动采取措施者亦为数不多, 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不应有故障的却比比皆是。

在巡检人员中,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巡检, 不知道他们与原有岗位工的职责区别是什么, 不知道如何通过维护防止设备故障, 甚至不知道设备运行参数的合理标准是什么?

解决上述员工素质提高的问题, 应当首先从提高管理者素质着手。

4 避免意外故障发生的途径

4.1 纠正习惯而不合理的管理理念是避免故障发生的关键

这些理念是:

(1) 只要有窑、磨就能生产水泥, 无需均质稳定;

(2) 只要运转就比不运转效益高;

(3) 只要有高产量就能降低消耗, 就能赢利;

(4) 只有便宜的设备, 才能订购;

(5) 只要有人在岗位上, 就是有人在巡检维护设备;

(6) 只要维修工的技艺高超, 设备的运转率就能高;

(7) 只要熟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 就是人才。

4.2 采购工作以购置高性价比的设备为最高目标

这是不容易实现的目标, 但也是最合理的采购方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可以委托招标公司采取公开的招标方式, 或聘请有信誉的专家咨询, 可以有目标地到使用用户去实地考察, 甚至直接选择国际名牌厂家的产品。这样做的第一笔费用肯定会高, 但最后的运行效益更要高。

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在于, 直接而快捷地获得高性价比产品的途径并不畅通。尽管国家对大多数产品都有相应的国标或部颁标准, 尽管每个设备制造厂家都可以信誓旦旦地做质量保证, 但按照这些通用标准采购, 充其量也就不至于鱼目混珠而已, 要想获得高品相的珍珠, 并且根据珍珠的品相付款, 就不那么容易了。目前产品广告的宣传内容中有教用户判断本产品是否高性价比的方法, 可以参考。

应该说, 采购高性价比装备的做法, 与选择价格最低装备的做法相比, 是不同建厂理念、不同办厂思想的反映, 最后导致的也是不同的经济效益与结果。国内不少企业为了以相同投资获取更大规模、更多建厂, 以更大规模地扩张生产能力, 追求企业集团产能最大化, 常选择低价采购原则;而国内的外资企业购置装备以形成同样产量时的最低消耗水平为目的, 从长远看, 企业发展更健康, 取得的效益更佳。

4.3 实现水泥设备高水平维护

要使设备在高水平上运行, 离不开如下三大条件:

(1) 先进精干的设备维护组织结构

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设备维护队伍。这个队伍由两部分组成:

要有一支技术过得硬的巡检队伍及科学的巡检制度, 这支队伍不仅能尽早发现设备异常状态的最初症状 (即发生事故前的隐患) , 而且要有及早排除这种隐患的能力。

要有一支作风严谨认真的润滑队伍及一项科学的润滑制度, 不仅能严格按照润滑制度进行设备润滑, 而且具备先进的润滑理念, 能通过润滑油的分析发现设备的早期磨损信息。

(2) 技术精湛的维护员工

维护与润滑队伍并不需要很大, 但是要由技术素质较高的人组成。也就是说, 提高设备维护水平是靠人“精”而不是靠人“多”。

首先应该有这样的共识——建立合格设备维护队伍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建立设备维修队伍。过去的水泥企业都有一批技术精良的维修人员, 至今还有很多企业总是在讨论, 这批力量究竟是按车间分散管理好, 还是由公司集中管理好?实际上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随着设备运行可靠性的提高, 企业将逐渐不需要建立“大而全”的维修队伍。完全可以聘请社会上的专业维修队伍进行设备检修, 这是企业员工队伍精干的必然趋势。但是设备的维护工作却不可能分包出去, 如果将企业现有维修力量转移到以维护为主, 使维护水平大大提高, 就可以极大地减少设备维修的工作量。

(3) 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是事关企业效益的大课题, 在现代水泥企业中继续延用过去的管理制度, 已经极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该制度应该有需要落实的三大方面内容:科学地改善劳动组织, 开展有充实内容的培训及实施严谨易行的考核制度。三大措施结合实施后, 设备维护人员的素质才会越来越高, 设备的维护状态也才会越来越好。

在执行三大制度之后, 可以压缩现有人员, 但应实行保持工资总额不动的政策, 以鼓励并吸引高素质的设备维护的员工, 加入并稳定在企业中。只有这样, 设备维护队伍的整体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才能打下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为实现高的设备完好运转率创造条件。

4.4 认真培训操作人员及巡检人员

(1) 有明确的标准, 有科学的途径

国内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虽然已经发展二十余年, 但对巡检工的培训仍然习惯按照原有岗位工的办法, 受培训者由老岗位工传带数月即可。这样培训的巡检工并不具备发现隐患及处理隐患的基本能力。

为了掌握发现隐患的方法, 首先要熟练地背会生产线每一台设备巡检点的位置与数量, 以及这些点的检查内容及标准、使用仪表检查的方法, 并用数字表达这些隐患。然后将这些熟记的内容结合到实际的现场设备上, 具体落实检查的方法及程序。需要强调的是, 工艺、机械、电气、仪表各专业设备的基本知识都要求受训人掌握, 各专业的工程师、技师要分别授课及示范。授课内容只要求讲解不正常的症状及识别方法, 没必要传授过多的理论知识, 更没必要讲解与本生产线无关的知识, 因此授课人一定要是来自生产企业、实践经验较丰富的工程师。实践已经验证, 经过一个月的课堂授课及现场示范, 具备高中及技校学历的年轻人都能圆满完成培训任务。

具备排除隐患能力的员工, 首先要熟练地掌握排除隐患的相关规程, 包括机械的八大规范及润滑规程, 电气的五大规程, 仪表的三大规程及工艺的六大规程[1], 每一规程都要经现场反复演练。执行任何规程都要有基本技能作为支撑, 电焊、电工、钳工、起重等技能都可以分批脱产到附近的职业学校学习。实践证明, 经过一个月的脱产培训即可掌握上述某项技能, 并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证书。

目前还很少有已经完成上述全套培训内容的企业, 因此, 很需要企业内的技术人员在理解基础上, 发挥自己特长,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实战培训。从这个角度讲, 企业拥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前提与关键, 即能充分理解并掌握新型干法生产特点的人, 是胜任该工作的主导, 企业首先需要提高他们的素质, 然后结合上述内容有针对性地培训员工, 并根据培训效果落实鼓励政策, 才可能实现总目标。

(2) 有激励性的制度, 有严谨的考核

任何合理的劳动组织都要依靠一种正确的激励方法去管理, 使员工不仅有迫切提高素质的愿望, 而且有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 使员工感觉到自己不是被迫学习, 也不是被迫工作。这种激励办法的原则就是看技能定待遇, 看业绩付报酬。

总之, 避免生产故障发生是每个企业的良好愿望及追求目标, 它是企业管理水平及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的反映。然而, 所有这些不可能通过一次会议、一篇文章的讨论就能提高, 建立一套适合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管理的理念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需要企业领导带领员工百折不挠、共同努力, 才能把新型干法生产的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连接力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一生产力 篇10

今年是我第二次来到世界互联网大会,我非常有感触。

首先,我想谈一下互联网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超越了本身这个领域,我们看到互联网跟实体经济各行各业的连接规模越来越大。比如说我们在两年前,也就是2013 年,我们首先看到互联网和金融方面的融合,大家提到互联网新兴领域和传统的金融领域结合,诞生出了很多新兴的机会。我们也看到互联网和交通的结合,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传统的交通领域的衔接也越来越激烈。比如说台下的刘总,在滴滴以及Uber的投资都可以看到互联网和传统领域的交流,已是越来越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方方面面。这是我一个很深的感受。

腾讯在这两三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个趋势的发展调整了我们的战略。我们从微信、QQ大家最熟悉的应用入手,我们开始与各行各业连接,希望能够推动各行各业的传统实业有更多发展。

第二个感想,我们看到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在经济以外以及社会影响方面的推动越来越多。比如说,我们在微信里面可以看到和公益的结合非常多。我们在2006 年的时候,在PC互联网时代创造了公益的平台,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通过社交网络,在大量的数千家的NGO组织进行衔接,做出了大量的贡献。通过我们微信的社交公益平台,我们可以给用户和公益组织衔接,创造了大量连接的机会。我们也看到在健康方面,在互联网和医疗健康领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连接机会。比如说在乌镇,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也是我们投资的一个公司所提供的这种服务。

互联网大佬乌镇同台畅谈

第三,在未来很多人会思考你们的微信在这五年来非常成功,那么未来会有什么样的产品可以颠覆微信?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我们在PC互联网时代,我们的QQ非常流行,但是为什么会创造出一个新的和QQ非常类似,但是又能颠覆性的这样一个产品呢?其实最大的根源在于互联网信息终端的演变。所以我们在思考,下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的信息社会应该是怎样一个业态,往什么方向走。

我们在想,在过去几十年里,比如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从大型机到PC的演变,仅仅是一个计算终端的变化就会产生出相当多的机会。那么,我们在大型机到PC,再到PC单机运行,再到连接互联网以及连接互联网终端,从一个桌边PC演进到大家的手机。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是每20 年,终端的演变会对整个信息业态甚至对整个经济业态产生一个重大转变。

我们在思考下一代的信息终端会是什么呢?会是汽车还是穿戴设备?甚至比如说我们看到AR、VR这种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可能我们未来会戴上眼镜通过视网膜投射,我们可以跟人、服务、设备连接,不需要像现在用手机,而是通过视网膜沟通。这有未来吗?我们现在看到了这个趋势,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未来。但是我相信所有人都会非常关注整个科技界的发展。甚至在未来我们可以想象,也许我们未来跟信息者沟通是通过脑电波的方式,也许你戴着穿戴设备可以通过脑电波沟通。当信息时代发生巨大转变,我们整个经济社会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健康第一”与体育教育关系研究 篇11

摘 要 体育教育一直都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成分,健康也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实事话题,“健康第一”这一理论,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一件事,目前更多的人关注在“健康第一”的基础上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研究表明“健康第一”就是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根本指导思想。

关键词 健康第一 体育教育 指导思想

一、对“健康第一”思想的充分认识

“健康第一”的思想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有着充分的认识,现在我们所谓的健康,已经不是光指身体健康了,它还包括心理健康和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三者之间缺一不可,合在一起才是我们所谓的健康。而我们所说的“健康第一”是相对于健康与教育学习之间的关系而言的。要在保证健康的基础上,进行体育教育,在体育教育的同时,又要注意保持健康,所以说,体育教育是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的。我们常说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引导教育工作的思想,以学生的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各个教学育人方面体现出来。在体育教学方面,更能体现出学校对学生的健康方面有着责任。

二、传统的体育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用作,所追求的是有关运动的一系列关系,注视运动技能的规范和如何提高运动,还注重体能的增强。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过多的让学生接受体育教师的运动思想,学生被动的作为的教育培养,这样做,最后致使学生丧失了主导地位,在运动方面缺乏自觉性。可见,在传统的体育教育中,一切都是那么的被动,贯彻新的指导思想的体育改革刻不容缓。

三、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要想真正的落实这种思想,要从四个方面抓起,首先就要从老师抓起,一个体育老师的教学态度,对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传统的体育教师教学比较被动,只知道不断加强学生的体能,加大训练,缺乏了对学生知识技术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所以,要从教师抓起,在教师理解“健康第一”的时候,在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自己得到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才能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全面提升整个教学的效益。在教材的选材方面,要特别注意,多选择能够满足个性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材,注重教材的贯彻性与系统性,可以选择一些竞技项目作为体育课的教材,使得竞技与保健有机结合,用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要在保证原则的基础上,不断的扩展教材的灵活性,在体育最终成绩的考核方面,保证以健康为中心,来进行综合评价,能够改正弊端,注重身心统一,尊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和先天性条件。所以,对待体育教材,要从生理、心理和社会进行选择。在学生方面,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懂得全民健身活动和终生体育对人类健康的现实意义,它不是一句口号,是一项宏伟的工程,让每位同学都有紧迫感和使命感;还要按时的向学生传授科学的体育理论知识,这样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体育知识,为自己进行科学设计自己的锻炼,还可以指导他人进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加深对运动技术的体育理论的理解,无限的提高体育能力;还要重视课外的体育锻炼,光在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锻炼是课堂上的延伸,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内容,还能锻炼身体,这时候应该对学生的课余锻炼引起重视,加以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身心的快感,不断增强学生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最后是关于教学的媒介,注重改善办学的条件,加强基础性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所以说,体育教学一定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与氛围。

四、“健康第一”与体育教育的关系

(一)促使人体健康发展

“健康第一”和体育教育的关系,在人体健康中可以体现它们的关系,适当的体育教育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能够对骨骼生长有良好刺激作用,这样做能够使肌肉的体积增大,使得肌肉中脂肪减少,而肌肉毛细血管增多,最终达到身体丰满而结实的目的。

(二)促使心理健康发展

“健康第一”和体育教育的关系,从心理方面可以充分体现出来。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理健康,如果想要坚持经常锻炼,是需要具有自觉性和自制力的,坚持下来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都是不可能长久的坚持。第二点,可以调节学生的个人情绪,提高学生的精神,想要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就要使得整个心理状态达到稳定和平衡的效果,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有利于保持和促进整个有机体的稳定。

(三)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健康第一”和体育教育的关系,从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可以体现出来,可以有助于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经过长期进行体育锻炼,能够使承受外界刺激和协调各个组织系统的能力有所增强,在体育锻炼中体现出来,最终适应能力不断提高。还能够促进社会交往以及增进友谊,体育锻炼还是一种社会活动,学生们在接受体育运动过程中,不但能够锻炼身体,而且在各个锻炼活动中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

五、结束语

“健康第一”为体育教育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了辉煌的一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思想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沉淀有了重大的变革,体育教育要依附于“健康第一”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它们是同一层次上的问题,为了推进学校体育的重大变化,它们二者应该相互连接,更新转变体育工作者们的思想观念,不仅在体育教育方面,也要体现在整个教学系统上,在“健康第一”的思想下才能不断推进学校体育教育的重大发展,最终,培养出健康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一生产关系 篇12

2009年10月16日, 由北京许继承建的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生产管理系统项目顺利通过了国网公司组织的第一阶段项目的验收。

国网新源生产管理系统项目是国家电网SG186工程重点项目之一, 总合同额3380万, 覆盖国网新源本部及下属18个电厂, 包括生产管理与实时监控两大子系统的系统建设工作。该系统建成后, 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发电企业生产运营状况, 保证发电企业合法利益并促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总部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科学、高效的支持。该项目于2008年11月开始实施, 北京许继项目团队通过精心组织, 对项目进行了精细化的量化管理, 有效地控制了工期和质量, 高质量地按期完成了第一阶段项目任务, 得到用户高度肯定和好评。

上一篇:墙体改革下一篇:尽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