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的收入弹性(通用12篇)
需求的收入弹性 篇1
国家统计局在2 0 0 8年2月公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了4.8%, 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上涨了31.7%, 居各类消费涨幅之首。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肉禽及其制品中涨幅最高的是猪肉, 比上年同期上涨了45.85%。统计公报还显示, 2007年全年猪肉总产量减少了9.2%。显然, 按供求定理, 猪肉价格的惊人涨幅与其产量的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控制猪肉价格的暴涨趋势, 有必要对猪肉消费的需求作出合理预测, 为猪肉产量的决策提供依据。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猪肉的消费也将稳步增长, 本文将从人口增长和收入增长对猪肉消费需求的影响入手, 解释稳定价格下猪肉产量的合理增幅。
由于城镇与农村的人口增长状况、收入增长水平等均有所差异, 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笔者首先分别分析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收入增长情况以及各自的收入弹性, 然后结合各自的人口增长状况, 预测出猪肉的消费量增长率, 作为指导猪肉生产决策的参考依据。
一、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预测及猪肉消费收入弹性
1、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预测。在表1中列示了2002年至2007年各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状况。利用表1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数据, 采用趋势预测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法, 2003-2007年对应的时间序列变量x为1-5, 可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y的预测方程:
将2008年对应的时间序列数值x=6代入方程, 得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预测数为:
据此预计2008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6× (1+17%) =16130 (元)
2、城镇居民猪肉消费收入弹性。表2是2006年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每人可支配收入及每人全年购买猪肉数量统计表。由于2007年的统计数据尚未公布, 因此笔者根据这张表揭示的2006年数据计算猪肉消费收入弹性。
之所以用同一年份不同收入阶层的猪肉消费量变化数据为基础, 而不用不同年份不同收入对应的猪肉消费量变化数据为基础来计算收入弹性, 是因为不同年份的猪肉消费量变化不仅受收入变化的影响, 还受价格变化的影响, 即用不同年份的数据难以区分计算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同一年份的猪肉消费量在不同收入阶层间的变化, 是在同一年份价格前提下的变化, 其变化主要是由于收入的变化所引起的, 因此可以较好地用以计算说明收入弹性。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测数为16130元, 收入水平介于表2中“中等偏上户” (14049元) 和“高收入户” (19069元) 之间。因此, 可以运用插值法测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为16130元时的每人全年购买猪肉数量为:
所以, 2008年的城镇居民猪肉消费的收入弹性 (E1) 预测数为:
二、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预测及猪肉消费收入弹性
1、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预测。表3中列示了2002年至2007年各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及增长状况。
利用表3中平均每人年纯收入增长率的数据, 采用趋势预测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法, 2003-2007年对应的时间序列变量x为1-5, 可得平均每人年纯收入增长率y的预测方程:
将2008年对应的时间序列数值x=6代入方程, 得到2008年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年纯收入增长率预测数为:
据此预计2008年的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年纯收入为:4140× (1+16.07%) =4805 (元)
2、农村居民猪肉消费收入弹性。表4是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人均猪肉消费量情况统计表。因为2005年按人均纯收入五等分的人均猪肉消费量是笔者所能找到的最近一期数据, 因此笔者用它结合该年的人均纯收入数据来测算农村居民猪肉消费的收入弹性, 使用的方法及其理由与测算城镇居民猪肉消费收入弹性时相同。
2008年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年纯收入预测数为4805元, 介于表4中的“中高收入户” (4003元) 和“高收入户” (7747元) 之间, 运用插值法测算出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年纯收入为4805元时的人均猪肉消费量:
据此可以进一步预测2008年的农村居民猪肉消费的收入弹性 () :
收入弹性的计算结果显示, 我国的农村居民猪肉消费的收入弹性和城镇居民猪肉消费的收入弹性是比较接近的。
三、人口增长率和猪肉消费总量增长率的预测
人口的增长会带动猪肉消费的增长, 预测猪肉消费总量的增长需要考虑人口增长因素。表5是1998-2007年城镇和农村历年人口增长率统计表:
根据表5中城镇历年人口增长率的数据, 使用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法, 将1998-2007年的时间序列设为1-10, 得到城镇人口增长率的预测方程:y=0.05868-0.00307x。将2008年对应的时间序列值x=11代入方程, 得到2008年人口增长率预测值为:
根据农村历年人口增长率的数据, 使用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法, 将1998-2007年的时间序列设为1-10, 得到农村人口增长率的预测方程:y=-0.01464+0.00003x。将2008年对应的时间序列值x=11代入方程, 得到2008年人口增长率预测值为:
将预测出的城镇和农村2008年的人口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率、收入弹性等指标汇总在表6中, 并计算猪肉消费总量增长率:
在表6中, 猪肉消费总量增长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猪肉消费总量增长率= (1+人口增长率) × (1+人均猪肉消费增长率) -1
从表6可以看出, 08年猪肉的城镇消费总量预测增长4.68%, 而农村的消费总量预测增长0.52%。因此, 为了维持价格的稳定, 城镇和农村猪肉的供给也应该保持相应的增长率。
我们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测算全国的猪肉消费总量增长率。以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作为权数, 对人均收入增长率进行加权平均, 得到所有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率2008年预测数为16.49%。又已知城镇和农村猪肉消费的收入弹性比较接近, 都大于0.12并且小于0.13, 出于方便的角度考虑, 令其均等于0.13, 这样会导致猪肉消费总量增长率预测数略微变大, 但误差很小。略微放宽收入弹性的取值, 使猪肉消费总量增长率预测数略微变大, 据此作出的生产量决策会相应变大, 因此也是一种有利于降低猪肉价格的稳健考虑。另外, 用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法测算出2008年预计总的人口增长率为0.43%。于是, 2008年人均猪肉消费增长率预测数为:
猪肉消费总量增长率预测数为:
也就是说, 若想保持07年的价格不变, 08年的猪肉产量应该比去年增加2.58%。若要使价格有所回落, 则增产的幅度应该更大。
若使用相同的方法在06年预测07年的猪肉消费总量增长率的话, 2007年猪肉消费总量预测增长率应为2.64%, 那么合理的做法是猪肉生产也应该增加相应的幅度。然而, 实际上2007年的猪肉产量并没有相应的合理增长, 反而减产了9.2%, 供不应求的直接结果是07年猪肉的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涨了45.85%, 成了推动物价上扬的领头羊。
四、结论
控制物价上涨过快的措施应该点面结合。提高利率是面上的措施, 总体上能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点上的措施, 笔者认为控制猪肉的价格上涨是当务之急, 因为猪肉的价格涨得非常凶猛, 给其他各类商品很强的价格上涨示范效应和传动效应, 给公众造成很强的价格上涨预期。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要防范更强烈的大面积的价格上涨冲击, 就必须压住猪肉价格的上涨势头。民以食为天, 对于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低的猪肉消费, 调高利率是难以抑制其需求的, 人们对猪肉消费的总需求将随人口的增长而稳步提高。因此, 在宏观上加强供给管理, 适当增加猪肉供给是非常必要的。根据预测, 为保持07年的价格水平, 08年的猪肉生产供给应比上年增长2.58%。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08年2月28日。
需求的收入弹性 篇2
摘 要:定价策略是企业营销策略组合的重要构成,企业定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影响了价格与企业销售额和利润的关系,这为企业观实中的定价策略和价格调整技巧的运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撇脂定价策略,需求价格弹性,单位弹性
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但是价格是影响需求的决定性因素,价格的变化,必然带动需求量的变化,进而带动企业利润的变化。而价格的制定和调整都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在现实中有时价格的调整不但不能带来利润的提高,反而导致利润的进一步下跌。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利润的下跌,就要考虑企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即消费者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定价的重要性和常用的定价策略
产品定价是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一个基本策略,由于价格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是企业在竞争中最常用的一种营销策略,也是竞争的有力武器。而且,在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中,企业的促销、分销、产品等策略手段往往也都体现在企业的定价中。价格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如何制定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企业营销的关键。在现实中企业常用的价格策略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企业常用定价策略
企业在新产品定价的过程中,常用的定价策略有撇脂定价策略和渗透定价策略。撇脂定价策略是在新产品上市之初,把产品价格定的较高,以迅速收回成本。这种定价策略能够创造优质优价的产品形象,具有很大的调价余地,但是如果定价过高会招致竞争者的大量涌入和消费者的抵制等。渗透定价策略是把产品价格定的很低,通过吸引大量消费者购买,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能够有效地阻止竞争者的进入,但是有的时候运用不当,会给消费者留下低质低价的印象,另外产品调价的余地较小,企业只能获取微利。差价策略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竞争者、地域等不同,对同一产品采用不同的价格,主要包括地区差价、用途差价、季节差价和分级差价等。
折扣定价策略是企业为了更多地吸引顾客,扩大销售,在价格方面给顾客优惠,主要包括现金折扣、数量折扣、功能折扣和季节折扣等。
在企业定价的过程中,需要考虑顾客需求和销量的关系。在不同的需求类型和需求程度下,企业选择的定价策略就有所不同。只有在最初选择合适的定价策略才能带动产品的销售,为企业的市场开拓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常用的价格调整策略
企业的产品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要随时调整产品的价格,价格调整是企业的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也是营销价格策略的重中之重。价格调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单纯的提价或者降价;另一方面是企业的送券、赠品、打折等促销活动最后会直接反映在产品的价格之中。这就需要企业在价格调整的时候,考虑企业应该提价(或降价)10%还是15%,才能打动消费者,有效地避免竞争,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
二、需求价格弹性对企业销售额和利润的影响
一般来说,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一般用来反映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度。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EP代表需求价格弹性、Q代表需求量,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的变化量,△P代表价格的变化量。
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表明价格变动1%时,需求量变动多少,价格变动率是分母。如Ed=0.02,说明价格变动1%时需求量变动2%。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动率与需求量变动率的比率,不是△Q/△P绝对量的比。因为从绝对值来看,不同的计量单位是不能相比的,得出的分斜率也是不同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Q/△P为负值,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商品的需求弹性为负值,用绝对值表示。即需求弹性为2,实际上指的是-2.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是两回事,但有联系。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成反比,与P/Q成正比。所以,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的斜率是相同的,而不同点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不同的。
利润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定价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在营销策略的4P(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中,企业的利润=价格-(产品+分销+促销),因此价格的制定和调整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多少。在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下,提价多少或者降价多少会带来总收益的增加是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1.当EP=1时,需求对价格为单位弹性,即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相等
在价格下降的情况下:
其中TR1代表总收益,△P×△Q可以认为是无限小。
在单位价格弹性的情况下,价格的变动对于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几乎没有影响,企业这个时候可以考虑采用产品、分销和促销等其他的营销策略来促进产品销售量的增加,进而带动销售额的增加,总收益的增加。
2.当0 在价格下降的情况下: 在0 3.当1 在价格下降的情况下: 在EP>1时,价格下降,不仅带动了需求量的增加,也带动了总收益的增加;反之,如果进行提价,不仅会带动销售量的减少,也会带动总收益的减少。因此,总收益的变化受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和制约,企业要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进行降价或者提价,以增加企业的总收益。 三、需求价格弹性在企业定价策略中的应用 在企业的实际营销活动中,必须根据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来选择企业的价格策略,灵活地进行价格调整,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由于单位价格弹性产品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比较少见,这里只针对富有价格弹性和缺乏价格弹性的产品的定价策略进行分析。 (一)富有价格弹性的产品,适时采取降价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宜采取降价的策略,而不能采取提价的策略,比如服装、化妆品等。1条连衣裙在最开始上市的时候可以定价为1000元,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可以打9折、8折、7.5折等,甚至于到最后清仓甩卖的时候可以达到1折。在成本的分摊方面,如果企业生产了1万件,可以把成本全部分摊在前面的3000件,后面的卖一个赚一个。因此在最初一般采用撇脂定价策略,通过不断地榨取消费者剩余,赚取更多的利润。在价格调整方面,企业应该根据产品之间的差异划、来决定具体的策略。 在产品不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在消费者对产品不是很了解的时候,企业可以通过概念营销的方式推出新的产品,比如海尔防电墙热水器、排毒养颜胶囊等都是通过概念营销,带动了产品的销售,甚至是热卖。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可以采用打折、买赠、送礼等方式。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消费者发现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此时消费者最在意的往往就是价格。因此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这时企业就应该撕掉概念营销的面纱,通过优质低价的产品来抢占市场。即企业可以通过价格战来不断地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而且越早发动价格战,可能获得的市场份额越大。比如“纳爱斯”在“宝洁”、“奇强”等企业通过优质优价,以高技术起步占领市场的情况下,纳爱斯公司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以后另辟蹊径,认为要与实力强大的企业比产品、比品牌、比形象,只有先抢占市场,方能战胜对手。因此决定采用优质低价的策略去争得时间和市场,以赢得最广泛的消费者。因为,在纳爱斯香皂上市时所采取的广告语是“NICE香皂同为世界一流精品,只有50%的售价”;在雕牌洗衣粉上市时所采取的广告语是“只买对的,不选贵的”;在雕牌超能皂上所采取的推销措施是“雕牌超能皂百万元大赠送”。毫无疑问,突破心理底线,一步到位的价格与密集的央视、卫视广告轰炸,加之各种公益活动的助阵,给消费者以看得见的最大利益,符合消费者求实、求廉的心理要求,形成了雕牌对经销商、消费者巨大的推动作用,造就了在中国皂类及洗衣粉市场的第一品牌。 对于有差异的产品,比如中低档汽车、电视机等,企业可以通过广告宣传、品牌文化、概念营销等多种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在消费者的心中建立起感觉差异,通过消费者感觉差异影响消费者的心理价格,进而赚取更多的利润。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和竞争的激烈,企业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降低产品的价格来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赚取更多的利润,但是必须与相应的产品改进相配合,以免对企业原有的高端产品产生影响,甚至于把企业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二)缺乏价格弹性的产品,适时采取提价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宜采取提价的策略,而不能采取降价的策略。比如奢侈品、药品(滋补品除外)、食盐等。 在对奢侈品、药品(滋补品除外)定价的时候,可以采用成本定价法和需求定价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产品的价格。成本定价法只是作为一个价格的参考和底线,需求定价法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预期来确定产品的最终价格,这个价格可以是远远高于成本。 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对于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奢侈品、高档产品等,企业可以通过撇脂定价策略,树立优质优价的品牌形象,一些有损于品牌形象的打折、促销活动尽量避免,可以通过一些树立品牌形象的广告、公关活动等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价格。比如LV(路易·威登)的产品,为了树立优质优价的高端品牌形象,在150多年的营销中始终坚持永不打折的价格理念,而且通过量身定制、口碑营销和不断创新等营销活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 对于缺乏需求弹性的生活必需品,比如食盐、酱油、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一般采用习惯定价策略。比如500g装酱油,一般消费者习惯的价格区间在1元-10元之间,如果低于这个价格,消费者会认为质量可能存在问题,不敢购买;反之,高于这个价格,消费者认为太贵了,也不会购买。但是企业在定价的时候,可以通过概念营销的方式,提高消费者的心理价格,进而为产品制订较高的价格,比如金龙鱼的1:1:1,大部分消费者都不能准确地说出是什么,但是消费者知道这代表的是营养的均衡,由此“金龙鱼”才能在同类产品中制订较高的价格。 对于生活必需品来说,即使企业提价很多,消费者也不得不购买。在经济危机中,在消费者的价格指数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这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不断地提价。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防止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可以通过改进产品的方法,变相地提高价格,获取更多的利润。比如食用油根据消费者对于健康程度的需求不同,推出了非转基因的大豆油,进而提高产品的价格。 四、结论 通过对于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分析和计算,能够量化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能够很好地分析消费者对于价格策略的预期反应和企业价格策略的预期效果。因此,价格弹性系数可以很好地指导企业产品价格的制定以及产品价格的调整,是企业产品定价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价格弹性 交叉弹性 替代成本 弹性(elasticity)原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意指某一物体对外界力量的反应力。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以用两个变量变动的比率之比,即弹性系数来表示。 一、物流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应用 物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物流服务价格变动所引起的物流服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或者说物流服务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可用公式表示为: ed=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Q/Q)/(△P/P)=(△Q/△P)·P/Q 由于物流需求的价格弹性能够直接反映价格变动对物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所以物流供应商可以根据各种物流服务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对于需求弹性∣ ed ∣> l 的物流服务,适当降价不仅可增加物流需求量,而且能增加物流服务收入。 对于需求弹性∣ed ∣< 1 的物流服务,降价虽会增加物流服务需求量,但却会导致物流服务收入下降,提价尽管使物流服务需求量有可能减少,但却能增加物流服务总收入。对于需求弹性∣ e d ∣= l的情形 ,需求是单位弹性,因此价格变化对总收益没有影响。对于需求弹性∣ e d ∣= 0的物流服务,需求完全无弹性,总收益将随物流价格同比例下降而减少,同比例(价格)上涨而增加。当需求弹性无穷大时,则在既定价格下,总收益可通过增加物流服务量而无限增加。物流需求的价格弹性受下列因素影响。 可替代的物流服务的多少以及可替代程度和替代成本的高低。首先,可替代的物流服务越多,需求价格弹性则越大,反之,则越小。比如,在拥有水路、公路、铁路、空运的地区,货运物流的替代品较多,其货运物流服务的价格弹性就较大,此时如果公路运输价格提高,部分货物就会从公路转向铁路或水路,从而使公路运输需求出现明显下降,而铁路、水路物流则相应增加。如某地区只有公路,没有其他可替代的运输线路时,公路货运物流的价格弹性就很小,此时,公路货运价格提高或下降,对公路货运物流的需求几乎没有影响,货主只能选择公路运输。其次,可替代程度越高,替代成本越低,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比如,对某些时效性强的货物,空运与水运的替代程度较低,空运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较小,空运物流价格的高低对空运需求影响不大,空运价格提高,并不会导致货物转向水运,即货主情愿选择运价高、速度快的空运方式,也不去选择运价低、速度慢的水运方式。由于公路与铁路的替代程度相对较大,所以公路或铁路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较大。但就短途调拨和市内配送物流而言,无论是空运还是水路、铁路,其对公路的替代程度都很低,此类货物的公路货运需求价格弹性就小。铁路专用线的运输,由于其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的运输形式,所以对运价变动的弹性也比较小,如果想通过提高铁路短途运价,将一部分运量分散到公路上,使公路在短途零散货运中充分发挥作用,则这种措施对铁路专用线运量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长距离铁路货运物流尽管可以用公路或空运物流替代,但由于替代成本较高,所以其需求在一定范围内也缺乏价格弹性 。 货物价值以及物流费用在该货物总成本中的占比。货物价值小、物流成本占比大,物流需求价格弹性就大;货物价值大、物流费用占总成本比例小,物流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小。 货物的季节性以及市场状况。当某种货物为了抓住需求旺季而急于上市销售或因不易久存时,其对货运物流、配送物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小。 货物运输方式及线路。在分析货运物流需求的价格弹性时,还要考虑货物运输的方式、线路和方向,对于能力紧张的运输方式、线路和方向,其需求的价格弹性显然较小,运价变动尤其是运价提高对需求影响不大;而能力富裕的运输方式、线路和方向,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较大。 二、物流需求的交叉弹性及其应用 物流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相关物流服务的价格的变动对该物流服务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或者说物流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物流服务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对于它的相关物流服务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某物流服务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物流服务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其弹性系数等于一种物流服务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另一种物流服务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物流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取决于所考察的两种物流服务产品的相关关系。 若两种物流服务产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物流服务产品的需求量与它的替代品的价格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正值。例如,当公路货运服务价格价格上升时,自然会在减少对公路货运服务的需求量,而增加对铁路货运服务的需求量。 若两种物流服务产品之间存着互补关系,则一种物流服务产品的需求量与它的互补品的价格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负值。例如,当货运物流服务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货运物流的需求量,这样,作为货运物流的互补品的装卸搬运物流的需求量也会因此而下降。 若两种物流服务产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物流服务产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物流服务产品的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相应的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交叉弹性可以作为划分行业界限的参考,政府可以把具有高度的交叉弹性的若干物流服务集中在一起,组成一个行业进行宏观管理。交叉弹性也可为物流服务企业制订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物流企业可以了解相关物流产品价格变化对自己产品需求的影响,可以用自己具有优势的物流服务去替代别的企业的物流服务,预防不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情况的发生,并及时与相关企业一起做好互补品生产规模的配套协调准备。 三、物流需求的收入弹性及其应用 物流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物流需求量对国民收入(GDP)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从宏观角度来研究物流需求的收入弹性的。研究物流需求与国民收入(GDP)之间弹性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宏观和微观意义,可以通过弹性系数大小来确定物流行业对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和反应程度,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收入弹性越大,物流对经济增长的相关程度越高,其相互依赖性越大,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7-56. 关键词:财产险,市场集中度,需求收入弹性 一、引言 保险业是我国几大快速增长的行业之一, 并已初具雏形。我国保险业从1980年恢复至今,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整体保费收入从当时的4亿人民币多增长到2008年的9780多亿人民币。其中, 财产险对于整个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举足轻重, 其保费收入从1998年的499.6亿人民币增长到2008年的近2336.7亿。 二、统计分析 (一) 我国财产险市场集中程度分析 1、数值计算 市场集中程度能够影响市场结构, 也是其反映指标之一。在以往研究中, 一般采用绝对方法和相对方法衡量市场集中度。前者可以是市场集中度 (CRn) 、HHI指数 (Herfindahl-HirschmanIndex) 和HKI指数 (Hannah-KayIndex) ;而后者包括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等。考虑到中国保险产业相对较短的发展历史以及数据的可获性, 我们选择市场集中度和HHI指数作为衡量市场集中程度的指标。市场集中度能够较好地体现市场的集中程度但是不能反映出企业规模的分布对于集中度的影响, 而这一缺点能够由HHI指数很好地弥补。两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1998-2008年, 我国财产险市场集中度和HHI指数如表1、图1所示。 2、分析结论 上文图表显示, 在1998-2008年, 市场集中度和HHI指数都逐步下降。这说明我国财产险市场中的垄断程度正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而下降。这一市场结构的转变意味着整个市场正朝竞争型市场发展, 并逐步趋于成熟。 (二) 财产险的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1、需求收入弹性计算 已有的研究表明保险的有效需求与GDP正相关。在明确GDP的增长率的情形下, 衡量保险需求的相对增长有助于分析保险市场现状, 对于预测市场容量、市场前景也有所帮助。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年鉴, 中国保监会网站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年鉴, 中国保监会网站, 中经网数据库 财产险的需求收入弹性 (IEPI) 可以通过式 (3) 来定义: 其中PI是财产险的年收入, G为当年的GDP。在实际计算IEPI时, 考虑到年度数据的离散性, 式 (3) 可以改写为如下计算公式: 2、分析结论 林宝清 (1996) 通过选取66个国家横向和22个国家纵向进行测算和比较研究, 发现样本国的保险需求收入弹性具有趋同性和稳定性的特征。该弹性系数的正常范围值区间为0.84-1.20;其均值为1.034, 95%置信区间为1.015-1.058。 本文得出的IEPI的均值为1.022, 即我国财产险的需求收入弹性稍大于1, 但仍处于95%置信区间内。另外, 在研究的目标期间内, IEPI较为稳定可信。11年中有7年的弹性系数大于1, 5年的弹性系数大于经验数据的均值 (1.034) , 2年的弹性系数甚至超过了95%置信区间的上限 (见表2、图2) 。这些情形都与我国保险市场为新兴市场这一事实相吻合。 另外, 林宝清等 (2004) 对我国1986年至2006年财产险的需求收入弹性进行实证分析, 发现该弹性系数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值并且均值为1.072。通过将本文中得出的1.022与经验数据进行比较, 我们发现弹性系数经历了一个微小的下降, 由此可知我国财产险市场正逐步规范化。 AnneGraham (2001) 将需求收入弹性与市场成熟度联系起来, 并对旅游市场给出了对应的分析。通过观察整个目标时期内的弹性系数, “完全”成熟可以被定义为收入弹性小于或等于1时的市场情况, 对于财产险而言, 此时也意味着财产险更多的是被买者当成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相应地, 当弹性系数为0时, 市场为“完全”饱和状态。而若弹性系数保持下降并大于1, 则表明市场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具体的阶段划分及弹性系数特征如表3所示: 资料来源:AnneGraham (2001) 根据上述的划分, 我国财产险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 (Stage4) ———完全成熟阶段或第三阶段 (Stage3) 。但是考虑到我国财产险市场的后发事实, 综合表3中的数据 (10个IEPI系数中有7个大于1) , 可以合理的推断目前该市场处于第三阶段。也即给定一定的市场容量, 目前市场正逐步走向完全成熟。 三、结论 本文中的统计分析是对我国财产险市场进行的多方面基本层面的描述, 包括市场结构、市场成熟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有如下结论:从市场结构角度而言, 市场集中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这表明市场整体发展态势良好;1998-2008年间财产险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为稳定并处于正常范围内, 就市场成熟度而言, 财产险市场正趋于成熟。 参考文献 [1]、威廉·G·谢泼德, 乔安娜·M·谢泼德.产业组织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林宝清.保险需求与GNP增长同步相关及验证[J].发展研究, 1996 (7) . [3]、林宝清, 洪锡熙, 吴江鸣.我国财产险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 2004 (7) . [4]、吴江鸣, 林宝清.我国保险需求模型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 2003 (10) . 性的估算方法 实验报告 汇报人:第六小组 一、引言: 中国高铁现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热点问题与话题,中国高铁不仅在国内有高速的发展与成长,而且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旅客运输量大幅度增长,运输需求结构也有很大变化,而客运需求增长势头强劲。因此票价的影响也越来越强大,对需求价格弹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函数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本文从构建高铁运输需求函数入手,通过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计算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中的运输需求价格弹性进行分析。 二、影响因素: 如何估算运输需求价格弹性一直是运输经济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影响运输需求价格弹性估算值大小的有客观因素,如运输对象、旅行目的旅行距离等;也有研究过程中的外部因素,如数据采集的方法、数据采集的时间跨度、所用的预测模型等。 1、运输对象、旅行目的旅行距离 (1)本文探讨的研究对象为高铁乘客; (2)交通高峰时段与非高峰时段的价格弹性差异,实际上是因旅行目的的不同所引起的。高峰时段的出行者以上班族为主,对时间性要求高,非高峰时段的出行者中旅行和购物等人群所占比例相对高一些,时间性要求较低,价格弹性较大。 2、数据采集的时间跨度 考察时间的长短对弹性计算变动有很大的影响,且对于这种变化规律的认识意见还不一致。 3、所用的预测模型和数据采集的方法 采用不同的需求模型和数据的统计方法会影响所计算的弹性。只要用两种不同的函数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回归分析即可证明。而在实际数据中使用合计数据时,如整条铁路的需求数据,那么得到的弹性往往高于针对个别旅行者的数据和个别选择模型计算出的弹性。 而对于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与运输价格弹性的预测也息息相关。 三、计算方法 铁路运输的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铁路运输的客运量、货运量随票价、运价变化的程度大小, 通过计算需求弹性系数的方法加以定量化。需求弹性系数是运量变动比例与运价变动比例的比值, 即: 运输需求弹性系数=运量变动百分比/运价变动百分比 或Ed=dP/PdP Q(公式1) Ed:需求弹性系数P:运价Q:运量 dQ/QdQP3.1 方法一理论计算 已知某两年的客运量、客运周转量以及运价变动幅度,直接运用公式(公式1)进行计算。 如下表所示: 3.2 方法二 参考航空运输需求 构建需求函数模型 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估算一些变量从而达到计算价格需求弹性的目的。仿照航空需求模型,进行如下分析: (1)变量的选取 参考影响价格需求弹性的因素(本文第二点),选取如下变量值。 因变量: 本研究选各个路段各种票价折扣下的客运周转量和人数分别作为需求量进行试分析。 数据要求:查阅相关资料,根据不同的旅行目的将高铁旅客分为办公旅客和休闲旅客,同时分路段、分时间点、分票价等级统计旅客运输人数和客运周转量,剔除免票数据,剔除取消改签及退票数据,形成国内高铁客运数据库。 自变量: ① 票价: ·使用各路段平均旅客票价作为该变量数据。 ·数据要求:票价要考虑路段、票价等级等因素,同时针对某一路段都要在剔除免票、退票、改签旅客信息后计算该路段的实际平均票价。(主要从订座系统得出)。 ② 旅客收入水平: ·即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数据要求:旅客本人的收入情况因无法统计,所以,要进行估算。可以使用路段两端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作为本航路段旅客收入的样本数值。 ③ 高铁运行时间(替代品变量): ·对于长途,高铁的主要替代品是航空;对于短途,高铁的主要替代品是公路。由于高铁及这些替代品主要的区别体现在运输时间上。因此本研究选择铁路运输时间作为替代品的主要影响因素。 ·数据要求:直接查看列车时刻表即可得出两站间的运行时间。采用对应航段城市间直达列车运营时间作为样本数值。 ④ 虚拟变量: ·由于考察的时间会对需求函数的结果造成影响,比如节假日和工作日的数据就极其不相同,因此采用虚拟变量分析不同时段对高铁客运运输需求的影响。设工作日虚拟变量=1,虚拟变量=0,分别进行模型回归分析。 (2)构建模型: 从国内外文献来看,运输需求函数主要考虑选取经典计量经济模型,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常用的运输需求函数模有:线性需求函数模型、幂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 线性需求函数模型Y=a0+a1P+a2GDP+a3T 幂函数模型Y = βpEpGDPErTEtD 指数函数模型Y= ea0+a1P+a2GDP+a3T (式中:Y 为旅客运输量;P 票价;GDP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T 为铁路运输时间;D 为虚拟变量;Ep为价格弹性系数;Er为收入弹性系数;Et为交叉弹性系数) 分别将所得数据用以上三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进行拟合、检验,得出多元回归方程即为需求函数模型。 (3)计算需求价格弹性 运用相关软件,我们可以拟合出P-Q图像,根据图像或者公式1即可计算出需求价格弹性。 3.3 方法三 市场测试 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制定一个价格,通过几次价格的变动,根据该商品的需求变动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以该商品在小范围内的需求价格弹性推算得出该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需求价格弹性。 应用在高铁客运中,即为使高铁票价进行一个较小的波动,调查需求量的变化,前提是剔除免票数据,剔除取消改签及退票数据。 四、结语 修建高速铁路关乎民生。随着发达经济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时间价值观的增值,旅客对旅行速度、舒适程度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修建高速铁路,可以在解决运能与运量矛盾的同时,改善客运条件,满足人们对客运的质量需求。高速铁路的建设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符合人们的利益,已在运行的高速铁路为城际间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例如运行了一年多的京津城际铁路,客运量大大增加,促进了天津旅游业等服务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基于我国人口多的国情,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富裕人群的扩大、城市化进程的继续、产业结构的升级等,为高速铁路客运需求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高速铁路的潜在客运需求是不断发展的。在发达经济区间建设四横四纵高速铁路具有可行性,存在着日益增长的客运需求。因此对高铁运输需求的分析也将会越来越多,通过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对其的分析也会变得越来越热门。 附录: 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经济学小组作业,我了解了一些求解需求价格弹性的方法,同时也懂得了运输需求价格弹性研究对于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性,它不仅反映了价格与需求的关系,同时对于交通客货运问题的相关优化及客货运价格的制定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并且,此作业为小组合作性质,充分考察了一个小组的团结和凝聚力,大家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长处,有的查阅资料,有的撰写报告,有的做ppt,分工明确、合理,让我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by XXX 这次这个作业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挑战,身为小组的组长,我要面对的更多,也要学更多。对与这次的作业,我不仅要熟练的运用数据里的科技文件检索,还要对运输价格弹性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最重要的就是我不仅需要对这些理论上的知识有个理解,还需要对我们小组的任务进行分配,协调各个组员。因此对我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我也学到了很多。 ——by XXX 这学期第一次接触交通运输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就觉得这门课程比较陌生,平时在这方面的认知也比较少,但这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本次的课题报告研究,加深了我们对需求价格弹性的理解,充分了解到了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对资料的研读,也让我们了解到了我国高速铁路客运的运营情况。 ——by XXX 经过此次调查资料,我也了解到了一些其他国家高铁票价的定价机制及票价现状。不同于国内网民抱怨 “被高铁”,外国的订价机制灵活,以市场供求为前提,而票价结构多元化,丰富的价格体系,调整及时,国外像日本法国德国有着各种优惠种类多折扣大的营销策略,如“日本铁路周游券”、“预付费的交通优惠”、“订票越早票价越低”等策略,满足人们日常基本的交通出行需求。国外这些定价现状都是可以让我们作参考的,如果在这方面做好些可能也就不会有人说“被高铁”了。 ——byXXX 通过本次合作完成小组作业,我深刻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再者我们互相了解了很多,也很默契。相信在今后的小组作业中会取得更好的成绩。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国内外求解需求价格弹性的方法大同小异,凸显国内外文化科技的同步交流。我们主要从构建高铁运输需求函数入手,通过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计算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中的运输需求价格弹性进行分析,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作业设计;数学;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76-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教学中所有的知识点应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来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要。”因此,在保证《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基础上,我们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作业设计上体现一定的弹性,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作业的弹性设计,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设置分层次的作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设计分层设计,要能做到一是面向全体的 ,也就是本次课的基础知识;二是拓展型的在本次课内容上略有升华的;三是爬高的面对学有余力的综合型的练习。面向全体,就要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借助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程度、不同数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基础上各有所获,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就要求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如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建立作业库,让学生像逛超市一样,自主选择 作业的层次和数量。为学生量身定制作业,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和形式。 二、设计趣味性的作业,调动学生的数学兴趣 趣味性作业的设计能够寓教于乐,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巩固、强化了知识,又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快乐。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的爱好学问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学数学单纯的运算计算、单位的换算、单位的选择等此类练习有些枯燥,使优生感到厌烦,后进生又屡屡做错。因而,我们教师可以尝试让小学数学作业与趣味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知识与快乐并存,数学也是有趣的。 如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介绍了“生活在线”——《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味盎然。优生通过本题能敏锐的找到了错误信息并能加以改正,享受成功的快乐,而后进生通过本题的强烈刺激,也懂得了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避免也像小马虎闹出笑话。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又可以锻炼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设计探索性的作业,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提高,这是作业的目标。设置的作业不能只是简单的记忆和模仿,应该多布置自主探索的作业,让学生动手实践,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获得一定的实际应用经验。因些,教师在设置作业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现在条件,多布置具有探索性作业。如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 1、调查性作业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学习常用的计量单位后,可以让学生调查在实际生活中,家里或者学校使用最多的计量单位是哪些?这些单位怎么进行换算。如在学生计算利息前,可以让学生去调查各种存款利率,以及以往的一些关于利息税的规定等。 2、观察性作业 如学习“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后,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务进行观察,找找身边的角,自己进行简单的测量。如家里的钟表指针,分针从4走到12走了几分钟,3点半时,分针与时针的角度是多少度……这样的训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学生可以长时间的渲染在数学的氛围中。 3、实践性作业 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作业,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让学生去测量并计算身边某个长方体物体的表面积,如学完“体积与容积”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去测量并计算身边某个长方体物品的体积与容积,让学生体会到体积与容积仍是有区别的。学生在完成此类作业时,要思考需要测量出哪些数据,运用哪个计算公式。 以上几类作业设计与生活实际比较贴近,布置和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实用。学生在课堂外能感受到数学的处处所在,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优生能关注到一些细节发现数学问题,从而能够开拓眼界,培养发散性思维。学困生能学能致用,便于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当然,对于学困生,此类探索性、开放性的作业是需要老师的适时点拨与帮助的,才能真正确提高学困生和数学运用能力。 四、设计适量的作业,保障学生快乐学习、成长的合法权益 为使学生有更多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的空间,保障少年儿童活泼健康、幸福快乐学习、成长的合法权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的作业量有一定的要求。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严禁向学生布置机械重复及惩罚性家庭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因而,我们教师布置作业要少而精,要在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做练习题,确有暂时提高成绩的效果,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往往事倍功半。学好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值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的以熟生巧,以量求质。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练习,练得恰到好处,这是提高学生能力,同时做到“减负”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 随着中国对美国贸易的顺差的逐年扩大, 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认为人民币被严重低估, 所以才导致中国贸易的巨额顺差, 要求人民币的升值。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反对人民币升值, 目前的争论和研究都主要集中于利用各种模型估计人民币的实际均衡汇率, 以讨论人民币是否被低估, 而目前也尚未得到较一致的结果, 因此对中美贸易的摩擦的解决帮助不大。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定量分析实际汇率及其他经济变量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进而理清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不平衡之间的关系, 以缓解中美贸易摩擦, 阻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1 文献综述 陈学彬等 (2007) 利用协整分析, 对中国与美国、日本、欧元区 (12国) 的贸易收支的实际汇率弹性和实际收入弹性, 结论是除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方程中实际汇率的系数为负外, 其他方程的实际汇率的符号都支持实际汇率上升,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的一般贸易规律, 且实际收入弹性大于实际汇率弹性数倍以上。陈六傅, 钱学锋 (2007) 在ARDL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更加稳健的边界协整检验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 对中国与7国集团成员国的贸易余额的实际汇率弹性, 得到的结论是从长期看, 总的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贬值弹性 (对于7国集团) 为0.57。李卓, 骆传朋 (2007) 选取1979-206年的中美贸易数据, 利用协整检验, 对实际汇率弹性进行估计后认为, 贸易余额的国内实际收入弹性为负, 国外实际收入和实际汇率弹性为正, 其中, 国内收入弹性为-1.09, 国外收入弹性为0.18, 实际汇率弹性为0.04。 2 理论分析 2.1 影响出口的因素 考察一国对外贸易的角度有很多, 可以利用比较优势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来分析一国分析各国的目前的贸易模式是怎样由其资源禀赋的不同决定的, 可以利用特定要素模型要讨论贸易是如何影响收入分配的。这里我们研究的是影响贸易量的因素, 则可以利用标准贸易模型。 根据标准贸易模型 , 一国的出口由其生产可能性曲线, 等价值线, 和无差异曲线决定。等价值线的斜率是出口品和进口品的相对价格, 而相对价格又由世界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决定。 所以, 影响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无差异曲线和相对价格的因素都会是影响一国出口的因素 , 下面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做分析: (1) 影响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因素。资源禀赋供给的增加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将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扩张。 (2) 影响无差异曲线的因素。社会习惯的改变会改变消费偏好, 收入的增加也会改变居民在不同产品上的需求, 典型的如随着收入的提高, 对于吉芬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3) 影响相对价格的因素。首先, 汇率是影响相对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是显然的;其次, 影响世界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的因素, 一国出口品供应的变化, 和在国内市场下的供求关系一样, 也会影响相对价格。 综合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初步得到影响一国出口的因素: (1) 本国GDP。这个因素是一国资源禀赋供应和生产率变化的综合反映。第一在存在规模报酬不变或者递增的情况下, 资源增加会使GDP增加;第二, 在资源禀赋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率的提高也会增加GDP;第三, 国民收入的提高, 会使无差异曲线发生变化;最后, 目前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一般还是基于比较优势, 因此其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出口偏向型, GDP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出口品的供给增长。不过本国GDP要通过上述传导过程影响出口, 还取决于本国供给在世界总供给中的比重, 比重越大, 本国GDP对出口的影响越大。 (2) 汇率。汇率是影响相对价格的重要因素, 这是显然的。 (3) 外国的GDP。这个变量通过影响世界的相对需求进而影响出口, 影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出口商品的收入需求弹性, 对于基本的生活品, 收入的需求弹性小。 2.2 影响进口的因素 分析影响一国的进口的因素, 和前面分析出口的影响因素的过程是差不多的, 因此可以说影响一国进口的因素主要也包括本国和外国的GDP、汇率还有进口占世界总进口的比重。当然, 对于中国来说, 影响中国进口的因素中, 本国GDP, 汇率的重要性要大。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 一国GDP变化引起贸易品价格变化的情况很少, 除非是一国经济的波动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2.3 小结 我们从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一国的出口主要受实际汇率、本国实际GDP和外国实际GDP的影响。当出口国对出口品的世界价格有足够的影响力时, 本国GDP会影响其出口, 当出口品的收入需求弹性较小时, 外国实际GDP对本国出口的影响不大。一国的进口则主要受实际汇率和本国的实际GDP的影响。这和目前大部分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框架是大体一致的。 3 模型的建立和估计 3.1 变量和数据的选择 数据的时间跨度我们选择1994年到2008年, 从1994年开始是因为在1994年人民币汇率实行了并轨, 汇率真正开始逐渐成为反映和自由影响进出口的因素之一。数据的个体包括与我国贸易往来密切的10个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这些国家也是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参照的一篮子货币的货币发行国。 根据我们在第三部分的分析, 我们从国家统计局和IMF、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统计数据库中搜集相关数据, 并整理和计算了以下几个经济变量: EXit:表示中国在第t年对第i个国家的出口额; IMit:表示中国在第t年对第i个国家的进口额; RERit:表示在第t年人民币与第i个国家的货币的实际汇率; GDPt: 表示中国第t年的实际GDP; GDPit:表示第t年第i个国家的实际GDP, 计算方法与中国实际GDP相同。 本文使用的计量软件是Eviews6.0。 3.2 进口面板数据模型 在经过模型形式的检验后, 我们使用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的进口函数进行估计, 建立的模型如下: ln (IMit) =αi+βi1ln (RERit) +βi2ln (GDPt) +ut 考虑到未观测到的因素对个别国家进口的影响, 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他国家的进口, 如贸易政策等, 因此样本数据存在截面异方差和同期截面相关。所以在估计模型参数的时候我们用相应的GLS (cross-section SUR) 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利用之前整理和计算的数据, 我们对进口函数的估计结果如下: 除了泰国进口的实际汇率弹性没有通过t检验, 模型的其余系数都显著, R2=0.99, F=3113.171, 模型估计效果好, DW=2.20, 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3.3 出口面板数据模型 在经过模型形式的检验后, 我们使用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的出口函数进行估计, 建立的模型如下: ln (IMit) =αi+βi1ln (RERit) +βi2ln (GDPt) +ut 3.4 模型的估计 同样的, 未观测到的因素对个别国家出口的影响, 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他国家的进口, 因此, 我们也选用GLS (cross-section SUR) 法对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的结果如下: 所有的系数都显著, R2=0.99, F=13452.50, 估计效果好, DW=2.31, 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4 结论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对美国保持了贸易顺差,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贸易顺差急剧扩大, 因此, 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也一直不绝于耳。2005年7月21日, 人民币汇率制度在各种压力下进行了改革, 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 而是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并对美元一次性升值2%。在随后的2006年和2007年, 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升值了近20%, 但是贸易顺差没有减少, 反而继续扩大。 很多学者都对人民币升值能否改变中美的贸易顺差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但是结论是不一致的。从我们所建立的模型的结果来看, 人民币汇率升值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减少作用不大。这是因为, 出口的实际汇率弹性本身较小 (为0.58) , 进口和出口的实际GDP弹性比实际汇率弹性大了一倍以上, 而中国的实际GDP在2005年后保持着高速的增长, 除了2008年外, GDP的增长率都高于人民币实际升值的幅度, 所以, 贸易顺差会继续扩大。 但是人民币的升值无疑是会减缓顺差扩大的速度。进口的实际汇率弹性为0.89, 出口的实际汇率弹性为0.58, 如果中美是贸易均衡的话, 人民币升值会出口减少的幅度小于进口减少的幅度, 从而产生贸易顺差。但是由于目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是从美国的进口额的三到四倍。因此, 出口额减少的额度会大于进口额减少的幅度, 使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减少。 由于对美国出口的国内实际GDP弹性是实际汇率弹性的4倍, 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保持在8%以上时, 人民币要实际升值32%才有可能使对美国的出口减少, 而且, 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持续性, 人民币升值却显然持续升值。因此, 要真正解决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需要弄清中美贸易顺差的来源, 然后才能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学彬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国际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C].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 (2007年度) (经济.管理学科卷) , 2007. [2]陈六傅, 钱学锋.人民币实际汇率弹性的非对称性研究———基于中国与G-7各国双边贸易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 2007 (1) . [3]李卓, 骆传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C].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 2007.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农产品, 城市的蔬菜消费, 一方面反映蔬菜市场需求, 形成蔬菜市场导向, 另一方面需要蔬菜供给保障完善, 确保城市蔬菜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北京是一座特大型城市, 2010年北京统计年鉴显示:北京常住人口达到1755万人, 上千万人的蔬菜保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特别是蔬菜价格直接影响老百姓日常消费, 对北京物价水平的影响也日益彰显, 因此, 蔬菜需求供给弹性研究凸显现实意义。 根据北京统计年鉴统计:2009年北京平均每人消费蔬菜为95.6公斤/年, 蔬菜需求量十分巨大。同时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机会成本提高, 北京市用于生产蔬菜的土地逐年减少, 本地蔬菜供给需求差额由2003年的75万吨/年攀升到2007年的1171.5万吨/年, 近两年虽然由于蔬菜需求减少而略有缓和, 但2009年差额仍然达到了779.5万吨/年。 综上所述, 北京蔬菜需求量大, 与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同时北京蔬菜大部分是依靠外地蔬菜的供给, 主要是来自河北、山东、辽宁, 所以蔬菜的价格受汽油价格、各地气候、产量的影响均较大。同时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 人们对有机、绿色蔬菜需求的增多, 对蔬菜质量安全认识的提高, 都会对蔬菜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人们对蔬菜价格变动反应就会导致蔬菜需求和供给量的变动, 本文利用北京统计年鉴数据, 通过灰色系统模型在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基础上得出2010年蔬菜需求和供给弹性。 二、蔬菜需求和供给弹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根据经济学理论, 价格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为 。研究蔬菜需求和供给弹性需要借助于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理论均衡价格理论, 而均衡价格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为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 本文选取《北京统计年鉴》2005年到2009年关于北京蔬菜消费者消费量和消费价格和蔬菜市场的成交量和成交价格, 采用灰色系统对2010年的蔬菜供给和需求弹性进行预测。 灰色系统模型根据各环节的因果关系进行量化关系, 依据底层关系得出量化关系, 通过分析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关系, 得出动态模型。然后, 对动态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优化模型。 1.根据2005年到2009年蔬菜需求量和需求价格求出蔬菜的需求弹性, 绘出图形, 如图1所示的蔬菜需求弹性图, 表现为单峰形式, 适合Verhulst模型进行预测 (公式来源:刘思峰, 谢乃明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 设X (0) 为原始数据序列, X (1) 为X (0) 的1-AGO序列, z (1) 为X (1) 的紧邻均值生成序列, GM (1, 1) 幂模型: 灰色Verhulst模型的时间响应式: 2.根据2005年到2009年蔬菜供给量和供给价格求出蔬菜的供给弹性, 绘出图形, 如图2所示, 表现为包络带形式。选择区间预测模型, 区间预测模型适合上下界函数都是与时间成比例增长的直线, X (0) 为原始序列, X (0) u为下缘点连线对应的序列, XS (0) 为上缘点连线对应的序列, 与X (0) u对应的GM (1, 1) 时间响应式: 与X (0) s对应的GM (1, 1) 时间响应式: 设x (0) = (x (0) (1) , x (0) (2) , …, x (0) (n) ) 为原始序列, fu (t) 和fs (t) 为其1-AGO序列x (1) F下界函数和上界函数, 对于任意k>0, 基础预测值: 最低和最高预测值: 三、运用灰色系统对北京蔬菜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分析 (一) 需求弹性预测 根据北京统计年鉴, 蔬菜需求量和价格通过Verhulst数据校验为如表1所示: 因为负数不能进入灰色系统计算, 同时图形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可以利用此规律预测数据, 将数据向上平移1。 为保证数据的平滑性, 进行二阶弱化x (0) D2={1.13525, 1.140833, 1.07175, 0.843}, 将二阶弱化得到的数据作为X (0) 带入公式 (1) - (2) , 用verhulst进行灰色预测, 见表2。 因为图形平移1个单位, 所以2010年蔬菜的需求弹性为-0.68782。 (二) 供给弹性预测 X0s={0.0585, 0.029, -0.0005, -0.03}, 为保证数据为正, 将图形向上平移1个单位, 为保证数据平滑, 进行二阶弱化X (0) D2={0.992125, 0.98475, 0.977375, 0.97}作为X (0) , 将此数据带入公式 (3) 得到如下数值, 见表4。 因为图形平移1个单位, 所以2010年蔬菜的供给弹性的最大值为-0.03729。 X0u={-0.428, -0.6255, -0.823, -1.0205}, 图形向上平移2个单位, 为保证数据平滑。 二阶弱化X (0) D2={1.127625, 1.07825, 1.028875, 0.9795}作为X (0) , 带入公式 (4) 得到数值, 见表5。 因为图形平移2个单位, 所以2010年蔬菜的供给弹性的小值为-1.06615。 综上所述将所得最大值fu (t) =-0.03729、最小值fs (t) =-1.06615带入公式 (5) 中, 得出2010年蔬菜的供给弹性为-0.55172。 以上均通过灰色系统的精度检验, 需求精度为四级及以上, 供给的精度为一级, 说明模拟精度较高, 预测数据可信。 四、结论 蔬菜需求弹性分析表明:蔬菜价格的上升不会导致蔬菜需求量的减少, 说明价格和需求量没有显著的关系。首先, 蔬菜是生活必需品, 缺乏弹性。其次, 居民收入提高也会对蔬菜价格提高对需求量的影响产生抵消作用。同时, 其他替代食品价格提高会对蔬菜价格提高对蔬菜需求量的减少产生抵消作用。北京大部分蔬菜是通过物流企业从原产地运输到北京, 所以汽油价也会对蔬菜的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同时, 值得关注的是:通货膨胀也是影响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物价上涨, 蔬菜实际价格的增长将大大低于名义价格增长。而北京消费者收入较高, 研究表明收入越高, 价格上涨对其影响越小。 蔬菜供给弹性表明:供给的弹性变化更有规律可循, 一般供给价格对供给数量的影响会有一定的滞后性, 由于蔬菜生产周期较长, 所以蔬菜的长期弹性应比短期弹性更加明显。供给价格的波动性更加能够体现该特点。同时, 蔬菜的价格上涨会引起蔬菜供应量的减少。 基于以上研究, 我们认为还有几个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首先, 北京蔬菜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有其特殊性, 大部分是由外地供应的, 所以外地蔬菜生产周期的不同和收获情况都将对北京的蔬菜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其次, 北京近些年设施农业大力发展,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北京消费者对蔬菜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提升, 使蔬菜质量安全与蔬菜价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此部分蔬菜消费由于数据不够充分而没有对之进行分析。最后, 北京蔬菜需求与供给影响因素较多, 蔬菜价格和数量受收入水平、替代产品、互补产品和家庭情况等诸多因素制约, 将在日后进一步深入探究中予以诠释。 参考文献 [1].刘亚钊, 王秀清.日本生鲜蔬菜进口市场及其需求弹性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07 (2) [2].周宪锋, 朱香荣, 花俊国.基于供求弹性角度的原料奶生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8 (7) [3].李锁平, 王利农.我国蔬菜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06 (5) [4].刘思峰, 谢乃明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文中引用公式来源) 关键词:需求函数,需求价格弹性,收益a 影响需求原因很多, 但价格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受需求函数的约制, 价格的改变必引起需求量的改变, 而需求量的改变又会引起收益变化, 商家经常想通过价格的调节来增加收益, 或转嫁税收。而提价或降价都可能要冒减少收益的风险。为了有的放矢的减少风险, 就要充分考虑该商品在市场的需求价格的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 设市场上某商品的需求量q是价格的函数, 即q=q (p) , 当价格p在某处取得增量△p时, 需求量相应取得增量△q, 称△p与△q为绝对增量, 而△p/q称和为相对增量。如果需求函数q=q (p) 可导, 但当△p→0时, 极限 存在, 则 称为当价格为p时需求量对价格的弹性, 可记为η (p) , 即 说明:因为价格的增长将引起需求量减少, 需求函数为减函数, 即q (p) <0, 为了用正数表示需求弹性, 故在定义式增加“一”号。 由 得知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间的比率。即在p点时当价格提高或下降1%时, 需求函数减少或增长η%, 所以需求价格弹性不仅与每单位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有关, 而且与价及需求量的初始状态p/q有关。 二、需求价格弹性分类 当η (p) =0时, 需求完全无弹性, 无论商品价格变动多少消费者需求量不变。 当η (p) <1时需求缺乏弹性, 价格变动一个百分点需求量变动小于一个百分点需求量相对价格不敏感。 当η (p) =1时需求为单位弹性, 价格变动一个百分点需求量变动超过一个百分点, 需求量的变动相应价格的变动更为明显。 当η (p) =∞时需求为无限弹性, 价格轻微变动就会导致需求量急剧变动。 三、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在计算需求价格弹性时, 根据不同条件和不同要求, 往往采用不同计算方法, 下面分三种情况分别说明: 1.需求函数q (p) 当价格由p变到p+△p时, 需求由q变到q+△q, 则q (p) 在价格变到p+△p上的平均弹性为: , 当|△p|很小时或不需要精确计算时, 往往用平均弹性近似代替点弹性。 即 需求变化率/价格变化率, 借助价格变化率和需求变化率就可求出需求价格弹性,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不需要知道需求函数, 只需价格需求量的百分比。 例1某商品的价格由每台500元降到每台450元时, 每周的销售量在原来1000台的基础上增加了500台, 求该商品的需求弹性。 因η (p) =5>1, 需求富有弹性, 故降低价格可使总收益增加。另外, 上述需求价格弹性又是需求函数的相对变化率, 即 可借助价格变化率和需求量变化率求出需求价格弹性。 例2某商品滞销, 准备以降价扩大销路。如果要求以10%的代价下调价格, 换回销售量增加15%;20%, 求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变化范围。 从而看出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在1.5∶2之间爱你, 且η>1, 需求富有弹性, 所以该方案可以使总收益增加。 这种以平均弹性代替点弹性的做法是不需要知道需求函数的, 只要知道两点的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即可。但当价格发生很大变化时△p, η (p) 就随P和Q值的不同变化幅度较大, 就不能很好的反映P点的弹性。 2.点需求价格弹性公式 该公式是由平均弹性经极限过程 (△p→0) 而来, 利用该公式计算需求弹性, 必须知道需求函数q (p) 和q和p的初始值。 例3设每天从甲地到乙地飞机票的需求量是 其中是票价。 (1) 求需求价格弹性; (2) 票价定为何值时, 航空公司的收益最大? (2) 令η (p) =1, 得P=600 (元) 。 从上式分析, 当0 1, 即票价提高一个百分点, 乘客减少超过一个百分点, 因此航空公司的收益将减少, 需求富有弹性。所以合理的票价是600元。 3.弧弹性公式 需求曲线q (p) 对于价格的上升和下降, 其弹性值应一致, 但当价格和需求量的基期值选取不同时, 将导致弹性值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使价格上升和下降的弹性值保持一致, 采用p、q的平均值引入如下弧弹性公式: , 其中p1、q1是基期的价格与需求量。p2、q2是终期的价格与需求量。用弧弹性公式比用变动百分比计算弹性更常用, 是目前通用的一种弹性计算公式, 经济学中常用它。 四、需求价格弹性对收益的影响 因为收益函数:R=p·q (p) 边际收益函数: , 由此得下列结论: 1.当η (p) >1时, dR/dp<0, R递减需求富有弹性, 降价使收益增多反之升价使收益减少; 2. 当η (p) =1时, dR/dp=0, R不变, 需求为单位弹性时价格变化对收益不影响; 3. 当η (p<1) 时, dR/dp>0, R递减需求缺乏弹性, 升价反尔使收益增多降价使收益减少; 同理, 若需求函数为p=p (q) , 则收益边际收益。 由此得下列结论: (1) 当η>1时, 需求富有弹性dR/dq>0, R增函数, 需求量扩大使收益增多, 需求量减少收益减少。 ( (2) 当η=1时, 需求不变弹性dR/dq=0, R常数函数, 收益不因需求量改变。 (3) 当η<1时, 需求缺乏弹性dR/dq<0, R是减函数, 需求量扩大使收益反而减少, 需求量减少, 收益反而增加。 综上所述, 收益的变化受需求弹性的制约, 随商品需求弹性的变化而变化。只考虑通过调整价格增加总收入是不科学的, 要仔细研究商品的需求弹性, 盲目的提价或降价很可能会造成损失。 特别地, 当需求函数为 , 则 是线性的。 总收益为 边际收益为 需求弹性为 则η的取值依赖于q的大小: (1) 当 时, η>1, 有弹性; (2) 当 时, η=1, 不变弹性; (3) 当 时, η<1, 无弹性。 在商业实践中, 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实行低定价或采用降价策略, 这就是薄利多销。“薄利”是价格低, 每一单位产品利润低, 但销得多收益大, 利润量大。因此降价策略适用于富有弹性的物品, 但是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 不能实行低定价, 也不能降价出售, 降价反而使总收益减少。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 [2]郭洪林:应用需求价格弹性知道市场行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4) 通过对需求弹性的深入研究, 可以显著提高装备器材供应的准确性, 提高装备物流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 通过揭示需求弹性规律, 使各级装备部门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在保证器材有效供应的前提下压缩库存, 避免资源浪费, 从而可以节省大量经费,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装备器材需求弹性定义及分类 装备器材的需求弹性即装备器材有效需求偏离理论或实际需求的变化程度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程度之比。装备器材的有效需求随着保障任务、经费供应和装备器材的价格等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 装备器材需求弹性大致可分为需求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任务弹性、属性弹性几类。 装备器材的收入弹性是指装备器材的有效需求量对部队用户单位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这里部队用户的收入是指上级器材保障部门分配给部队用户单位的经费限额。此需求收入弹性的定义式, 但在实际应用中有缺陷。虽然价格涨跌的幅度与需求量变动的幅度是相同的, 但弹性系数却有不同的数值。这是由于计算的基础和出发点不同而造成的。为了克服这一缺陷, 通常采用变动前后收入和需求量的算术平均数来计算弹性系数。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装备器材的需求量对器材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需求的任务弹性是指装备器材的需求量对其部队用户的装备训练任务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任务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需求的属性弹性是指装备器材的需求量对所需器材的属性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属性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装备器材需求弹性危害及成因 虽然装备器材消耗可根据标准的消耗限额进行预计, 但受训练任务、经费限额和涨价因素等影响, 上级器材管理部门能了解到下级部队的有效需求不一定是理论需求, 而是存在着器材需求逐级放大的“牛鞭效应”, 严重影响了器材筹措、供应决策。装备器材需求弹性直接造成了装备器材的“超”和“欠储”两类互为矛盾的现象, 对装备器材保障十分不利。 由于装备器材供应一般采取“实物限额与经费限额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总部、军区、部队三级管理, 一般采取多级库存的方式逐级供应保障。下级部队一般在预测本级可能的装备器材需求的基础上申领装备器材, 并利用本级库存实施装备器材保障, 客观上产生了“尽量多向上级申请器材, 而不是根据实际装备维修需求情况进行器材的申请和储备”的问题, 存在着器材需求逐级放大的“牛鞭效应”现象, 严重影响了器材筹措、供应决策。其根本原因是由装备器材的需求弹性造成的。 对于需求的收入弹性, 是由于每年上级器材保障部门分配给下级器材使用部门的经费限额的变化引起的。一般来说, 扣除价格等因素外, 器材保障经费限额是每年递增的。这就使得, 一方面, 受“本位主义”影响, 即使当年的训练任务和维修保障任务相比上一年没有发生变化, 下级器材部门也会尽量用完当前的经费限额来申请尽量多的器材存放于本级仓库“以备急需”。 顾名思义,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由于器材价格的变化引起的。器材保障的经费限额除以器材的价格就得到器材的数量限额。在上级的器材保障经费限额不能充分满足部队用户器材需求的情况下, 部队用户必然会根据器材价格的变化, 对器材的申领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原价相对较高, 本年价格又上升的器材, 会适当减少申领数量;对原价相对较低, 本年价格又下降的器材, 会增加申领的数量。由此而引起需求的价格弹性。 在理论上计算部队用户的装备器材需求量的时候, 如果一个部队单位本年度的训练任务和产生的装备维修数量是上一年度的两倍, 那么相应的其本年度的器材申领量也应是上一年度的两倍。但实际情况是, 随着任务量和装备维修数量的增加, 其器材申领量并不是成比例增加的, 而大多数情况是比理论计算的需求量要大。这是由于随着任务量的增加, 一些易损件和消耗件的需求量会大幅度的增加, 同时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部队用户主观上总是担心器材满足不了需要, 为了确保有足够的器材能保障维修, 总是希望多申领器材, 用增加库存量的方法来确保器材能满足需要。因而就会产生需求的任务弹性。 另外, 由于器材保障的经费限额和器材需求部门的申领计划一般是根据部队的训练任务量来计算的, 这就会造成相同的训练任务量, 不同的训练性质会产生需求的任务弹性。通常会表现在不同的任务在不同的总成部件系统的器材需求的变化量很大。这也是造成需求任务弹性的主要原因。 装备器材的需求弹性在维修保障中, 按照其在维修过程中的重要程度的不同, 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是不常用器材的属性弹性小, 不论何种情况, 该种器材的需求量不变, 因而弹性为零;二是价值极高、影响大的大部件器材需求量很少, 部队宁愿申领零件进行换件修理, 即此类重要器材的属性弹性较小甚至为零;三是重要性程度低、价值较低, 使用中又常损坏必须更换的器材, 部队总是希望多申请储备, 即此类器材属性弹性较大。 降低装备器材需求弹性的措施 建设面向供应链的器材信息平台。需求弹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各节点上信息的不透明、不一致和不准确, 建设功能强大、可靠性高的器材信息平台, 以实现器材信息的充分共享, 是器材供应链的必然要求。通过完善的信息平台积累器材消耗数据, 实现需求的柔性共享, 达到订货量的动态调整。 探索装备器材供应的新体制。比如用多级联合库存, 以军区 (战区) 为单位, 建立配送中心, 代替现行的各器材使用单位自行储存大量器材的模式, 将大部分器材的储存转移到军区 (战区) 及军师一级的配送中心, 以实现器材在本军区 (战区) 和所属部队的灵活调配, 提高器材保障的效益。 改革优化器材库存管理策略。在分析如何提高器材供应准确性的基础上, 实施现代库存控制策略, 将库存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 是解决需求弹性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向。而建立集成库存管理体系 (VMI) , 实现库存体系的透明化调配是一种有效途径。 建立“效益型”器材保障的管理机制。建立装备器材供应保障的“有价运行机制”, 以装备维修保障任务为核心, 建立“效益型”考核指标, 考核装备器材的供应数量、库存占用情况、管理费投入和其它隐性器材管理成本等情况, 改变以往以争器材份额不注重保障效益的局面。 完善法制法规, 加强装备器材的管理。要用完善的法制法规规范装备器材的管理, 加强器材管理人员的教育, 消除“本位思想”和“小团体”利益思想, 一切要从整个装备器材保障大局出发, 提高我军装备器材保障的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 收入差距;消费需求;城市居民;农村居民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1.地区差距。1998 年东、中、西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率为1.42:0.97:1,到2007 年比率扩大到1.50:1.01:1。同样,十年来东中西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1998 年的1.99:1.29:1 上升到2007 年2:1.2:1。东部地区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中西部。到2007 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 元的省份都集中在东部地区,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明显。 2.城乡差距。1985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1985 年城乡人均收入相差341.5元,1997 年相差3070.2元,到2002年时差距达到了5000元以上。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98元,相差9182元,从比率方面看,1985年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比是1.86:1,1997年为2.47:1,到2002年为3.11:1,2007 年为3.25:1。 3.行业差距。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从1998~2007年,金融保险业、水电煤气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年平均收入始终名列前茅;而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年平均收入则位于后几位。 二、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 1.市场分配体制造成收入差距过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配置和分配体系。市场经济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效率经济,公平与效率是市场经济的一对永恒的矛盾。根据我国目前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收人差距的存在和扩大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必然要求。 2.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所以显著,这与国家长期实施重工抑农的发展战略和城乡分割的政策有较大关系。这种政策将城乡割裂开来,导致大量的劳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其他国家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政府如果限制城市化,经济将永远停留在二元结构上。 3.由行业或部门垄断形成的分配不公。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消除行业、部门垄断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国渐进稳妥的经济改革特征决定了在当前还不可能完全实现各行业部门间的公平竞争。一些带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凭借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垄断地位通过垄断价格获取了较大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超额垄断利润,这必然造成行业间收入的巨大差距。 4.制度转型中的不合理收入扩大了收入差距。国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无疑是正确的,极大地激励了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在于许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条件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西方把这种因享有特权而获得的额外利益的现象称为寻租行为。寻租泛滥,造成收入差距迅速扩大。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些人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三、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 城市居民的收入变化特点: (1)收入与人力资本开始成正比。随着改革的深入,劳动者收入已经基本由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决定。近几年新兴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金融服务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高学历的年轻人,并且跨入高收入行列。(2)由于市场化改革,一些人积累了相当部分的资本资产,投入生产过程后,获得利息、股息、红利等多种形式的收入,这些人将获得更多的收入。(3)失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近年来,职工下岗失去收入的可能性在加大,已经有大量失业人员存在,这一批人需要通过政府救济而存活,城市贫困问题日显突出。 从上述居民收入变化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家庭由于收入差距的拉开,形成了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对高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水平远远超过其可消费的最大水平,大部分收入都无从消费。他们对生活必需消费品的消费不可能超过生理极限,致使生活必需消费品在总消费中所占比例较低。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对低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的大部分用来满足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购买,小部分用来购买家庭耐用消费品。低收入阶层的耐用消费品远未普及,如果他们的收入增加,则收入增量的大部分会用于增加消费品的购买。低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要比高收入阶层高,高收入阶层的低消费倾向直接拉低了社会平均消费倾向,会影响着总的消费支出的加总结果。收入差距扩大,是导致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 四、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 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特点:(1)农村居民的收入完全来自其人力贡献,农村自从改革开放之处就建立了完善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收入取决于自己的劳动。近年来,农村居民大规模进城务工,收入基本上是按劳动贡献获取的。(2)农村收入中大约有 40%的收入来自于实物收入,这一比例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工作的比例变化。农村居民的现金收入是决定其消费支出和储蓄的重要变量。(3)农村收入差距比城市更为明显,在农村内部更突出地表现在非农收入的拉开上,非农收入差距对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贡献已经高达 55%。 农村中高收入者中的现金收入比重远远高于中低收入群体。中低收入群体的实物收入比例仍很高,现金消费支出能力不强,遇到农产品市场不景气的年景时,增产不增收,家庭现金收入更为窘迫,现金支出能力下降,实物支出受到价格下降的因素影响,实物消费支出(实物量乘价格)也相应地减少,实物量可能变化不大。高收入者则对整体的经济景气非常敏感,经济不景气、乡镇企业倒闭、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都直接影响着非农收入,也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农村居民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与经济景气变动关系密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村消费倾向逐渐下降,导致消费需求下降。 总的说来,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产生了负面影响,收入差距扩大是导致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就必须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一是充分发挥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农村的教育、卫生和文化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尽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市居民医疗、养老、失业保障体系,扩大保险覆盖面,减少城市居民的因病致贫现象,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防止因失业致贫群体的出现。 二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居民的就业。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彻底破除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取消各种形式的对外来劳动力歧视性的地方土政策,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经济的转移,切实增加群众收入。 三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通过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差别、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实行农业产业化、土地入股、城镇建设和移民安置等等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 四是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加快治理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放宽市场准入,实行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坚决破除行政性垄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切实解决权力腐败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从体制上铲除权钱交易、公款消费的土壤。 参考文献 [1]孙亮.国内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 [2]杨天宇.启动我国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J].消费经济.2004(5) 1、弹性的一般含义。 弹性本来是一个物理学名词, 指物体对外部力量的反应程度, 而西方经济学中谈到的弹性, 是指某一经济变量 (因变量) 对于另一经济变量 (自变量) 的变动所作出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 我们用弹性系数E表示弹性的大小, 则: 式中, △Y为因变量变动量, Y为因变量, △X为自变量变动量, X为自变量。 2、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需求量对其商品自身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的程度。我们用Ed表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则: 式中, △Q为需求变动量, Q为需求量, △P为价格变动量, P为价格。 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有差异的。食品需求通常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微小, 而出国旅行常常具有很高的价格敏感性。根据商品需求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可将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五种情况:完全无弹性 (Ed=0) 、单位弹性 (Ed=1) 、完全有弹性 (Ed=∞) 、缺乏弹性 (Ed<1) 和富有弹性 (Ed>1)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是缺乏弹性和富有弹性两种情况。一般而言, 价格弹性之所以不同, 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原因: (1) 用于该商品的支出占消费者预算的比重。如果该项支出在家庭预算中所占比重较小, 那么消费者对该商品价格变化反应小;反之, 反应大。例如, 蜡烛的价格即使增加100%, 消费也不会有多大变化。 (2) 该商品的替代品数量和可替代程度。牛奶价格一旦上升, 许多消费者将会以豆浆代之。替代品的种类越多, 越适合满足同一欲望, 需求价格弹性越大。治疗某一疾病的特定药物和某一品牌的牙膏, 前者的需求价格弹性低于后者的需求价格弹性。 (3) 必需品和奢侈品。前者倾向于缺乏弹性, 后者倾向于富有弹性。电费上升时,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尽量节约用电, 减少对空调的使用、随手关灯等等, 但电的使用量不会大幅度下降;相比, 当铂金首饰价格上升时, 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原因是大多数人把电看作生活必需品, 而把铂金首饰作为奢侈品。当然, 一种物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不仅仅取决于物品本身固有的性质, 还取决于消费者偏好。 (4) 时间的长短。物品的需求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富有弹性。当汽油价格上升时, 在最初的几个月汽车的需求量只略有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购买更省油的汽车或迁移到离工作地点近的地方, 生产者也会绞尽脑汁研发新能源以替代汽油。如此几年之后, 汽油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二、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及其决定因素对于企业的价格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总收益。总收益也可以称为总收入, 是价格P和销售量Q的乘积, 在这里我们假设销售量就是需求量。 1、对于Ed>1富有弹性的商品, 降低价格会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相反, 提高价格会减少企业的销售收入, 即商品的价格与企业的销售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动。这是因为, 当时企业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价格下降减少的销售收入小于需求量上升增加的销售收入。所以, 降价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增加的。相反, 在企业提价时, 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减少的。 例如:当P=3时, 需求量Q=20, 销售收入P×Q=60;当价格下降到2时, 需求量增加到50, 销售收入P×Q=100。显然, 降价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反之, 则减少。 2、对于Ed<1缺乏弹性的商品, 降低价格会使企业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 提高价格会使企业的销售收入增加, 即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动。这是因为, 当时企业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上升增加的销售收入小于价格下降减少的销售收入。所以, 降价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减少的;相反, 在企业提价时, 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增加的。 例如:当价格P=3时, 需求量Q=20, 销售收入P×Q=60;当价格下降到2时, 需求量增加到25, 销售收入P×Q=50。显然, 降价会使销售收入减少;反之, 增加。 三、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在商品定价策略中的应用 1、电影票定价策略。 电影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消费, 是人们在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才开展的一项消费活动, 因此和人们的基本生活消费相比, 它受到诸如可支配收入、消费偏好、休闲时间是否充裕等因素的影响, 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 需求富有弹性。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一项有关电影票价的调查显示:有47.5%的公众认为票价过高, 超出了自己的日常消费能力;有34.3%的公众认为票价较高, 只能偶尔消费;有35%的公众认为票价一般, 能够承受。当票价达到80元时, 只有4.8%的观众选择看电影;当票价为30元时, 观众人数达15.4%, 基本接近各地区引进大片的上座率;在30~10元之间, 观众人数上升到62.7%;而当票价下降到5元时, 观众人数接近百分之百。由此可见, 电影票价是影响电影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考虑到电影票供给的特殊性, 经营者可选择在适当时间、适当范围内降低票价, 扩大票房收入, 以谋取更大的利润,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薄利多销”。对此, 笔者提出两点建议: (1) 分时段票价。一般地, 白天时间多用于学习工作, 晚上时间多用于娱乐休息。那么, 白天18时前、晚上22时后半价, 其余时间全价。 (2) 分人群票价。针对一般人群, 可办理会员卡, 根据一次性储值金额的多少享受不同折扣。比如储值500元享受6折优惠, 储值300享受7折优惠, 等等。针对特殊人群, 如学生或教师, 可根据其持有证件 (学生证或教师证) 办理特殊电影消费卡, 此卡采取储值消费, 假设一次性储值60元或60元的倍数即可享受任何影片票价均20元的优惠政策, 当然在购买电影票时需携带此卡及相关证件。 2、“丰收悖论”。 从古至今, 农民无不盼望着好收成, 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越是好年景里, 粮食增产了, 农民收入反而减少, 这是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悖论, 即“丰收悖论”, 也叫“谷贱伤农”或“丰产不丰收”。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粮食的需求价格弹性进行分析, 粮食是一种生活必需品, 满足人们的生命需求, 当粮价上涨时, 人们每天仍然要吃三顿饭, 当粮价下跌时, 人们每天也只吃得下三顿饭, 所以粮食是种缺乏价格弹性的商品。在丰产的年份, 市场上粮食的供给量增加了, 由需求供给共同决定商品价格可知当商品的需求量不变而供给量增加时商品价格下降, 这就意味着, 在粮食丰产的年头粮价会下跌。而粮食作为一种缺乏价格弹性的商品, 它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往往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比, 即粮价下跌幅度大于需求增加幅度, 必然导致农民收入减少。针对这种现象, 各国政府都采取最低限价政策, 粮食价格不由市场决定由政府制定, 供过于求的那部分通常由政府收购, 建立库存或出口, 以此来保障农民的收入。 四、小结 从以上分析中, 我们看到需求弹性理论的有效应用确实有助于帮助企业或政府制定出合理的产品价格, 以帮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求得生存与发展。 摘要:需求价格弹性反映了商品需求量与价格间的关系, 从而也反映出价格变动对销售收入的影响, 这就为政府或企业的定价策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需求价格弹性,价格,销售收入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需求的收入弹性】推荐阅读: 需求-收入模型06-26 弹性福利如何真正匹配员工需求05-15 会计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协调10-25 收入的来源11-06 日本人的收入10-19 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08-05 收入与工资的关系08-16 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08-25 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09-05 技术收入的财税处理10-01物流需求的弹性概念及其应用 篇3
需求的收入弹性 篇4
需求的收入弹性 篇5
需求的收入弹性 篇6
需求的收入弹性 篇7
蔬菜需求供给弹性的灰色系统分析 篇8
需求价格弹性在经济中的应用 篇9
装备器材需求弹性分析 篇10
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篇11
需求的收入弹性 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