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参与者

2024-06-24

相关参与者(精选11篇)

相关参与者 篇1

1. 引言

Jones教授在研究多式联运统一定义的文献综述一文中所提出的定义, 多式联运是:一个单一的、无缝衔接的货运或者客运过程, 这其中涉及两种以上的运输模式。多式联运是一种新型的运输组织形式, 其目的是提高运输效率, 降低运输成本, 方便货主。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机组合可以形成多样的多式联运模式, 海空联运是海运和空运的有机组合, 又称为空桥运输 (Airbridge Service) , 是作为迅捷但昂贵的空运、价格低廉但耗费较长时间的海运发展而来的。中欧海空货物多式联运是海空联运最重要的市场, 作为支持中欧贸易发展的重要运输方式之一, 已有10多年的历史, 尽管在整个货运市场其占有的市场份额有限, 但是随着成熟度、市场的认知度、以及油价的起高, 将越来越受到货主的欢迎。

2. 中欧海空货物多式联运的运输链

中欧海空货物多式联运运输链的构成也如同其他的货物多式联运一样, 由初始阶段、主阶段、最后阶段以及作为衔接整个运输链的中转枢纽的转运组成 (具体见下图) 。通常来说多式联运的主阶段只有一种运输方式负责完成, 而在海空多式联运模式中, 主阶段由适合于长途运输的海运和空运两者共同完成, 这是出于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综合考虑的结果。

2.1 初始阶段

来源:自制

这是连接发货人到海港的一阶段, 是整个海空联运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是公路运输的阶段, 通常由货运代理人负责完成。货车在短途运输方面的优势———机动灵活、网络覆盖广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货车被用来连接散落在海港周边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或其他地点的的各个工厂、仓库, 为实现门对门、点对点的货运模式发挥作用。这也是多式联运区别于传统的货运模式的一点, 不再仅仅把港口或车站作为货物的交接地点。

2.2 枢纽的中转

这是整个运输链中的第一次转运, 用来链接货车运输与海运。中转枢纽位于中国境内, 多为中国海运运输中表现活跃的各类海港, 一般来讲是距离客户地理位置较近的海港。如对于位于长三角的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位欲将货物发往欧洲德国某一城市的客户而言, 上海港是一个不二的选择。在货物被运达港口后, 一方面货物需要经过一定的货物交接、仓储、装箱、拼箱或拆箱分拨等转运工作, 因此必须根据业务开展情况配备一定的机械设备, 其中包括搬运和装卸集装箱的起重机、特种车辆及办理装箱、拆箱的各种物流装备, 这是提高效率、降低运营费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中转枢纽站也应与海关、保险和商检机构联系在一起, 以便于整个货物办理出关、保险和商品检验手续等。

2.3 主阶段1———海运阶段

为保证能完成与下阶段空运的衔接, 海空多式联运的货物所在的集装箱往往会被安排在海轮的上舱, 以方便到达目的转运港后, 易于装卸下船, 从而节省整个装卸的时间。可以说, 海空多式联运的货物对于海运公司而言与其它纯海运的货物没有本质的区别, 但其对航班的按时到达和整个装卸时间要求较高。为此货运客户必须支付一定的额外费用, 海运公司也因为提供了这类增值服务从中获益, 从这一点来说, 为海空多式联运模式客户提供海运阶段的运输服务也是海运公司突破传统的服务概念, 丰富服务产品范围、增加收入的一个方面, 因此一些海运公司对海空多式联运的开展持积极支持的态度。

2.4 枢纽的中转2

这是海空多式联运的关键所在, 该阶段衔接工作的好坏决定了整个联运能否实现其设定的目标———经济而且快捷。

首先, 只有那些在连接中欧线路方面占据地理位置优势的货运站具备提供这类服务的可能性。其次, 为了保证海空链接的转运时间能够为整个运输链所接受, 货运站必须让海轮与货机尽量地在空间位置上相互接近, 因此那些同时拥有海港和机场的货运站 (城市) 受到了货运人的偏爱。此外, 该地区的货流量、空运航班和海港班次的多少、配套设施的具备与否, 以及对于海空多式联运的支持表现 (如设立特定的保税区和由本土公司提供货物中转服务, 方便整个货物的转运等, 一个实例是位于中东迪拜港由政府专为海空多式联运开辟的Jebel Ali自由贸易区) 。在中欧海空货物多式联运近十年的发展实践中, 一些成熟的中转枢纽已经出现, 这里包括中国邻国 (韩国) 境内的仁川港、中国台湾地区的台北、中东的迪拜港以及北美的温哥华和西雅图等。

该阶段的中转枢纽链接的是两种差别极大的货物方式——海运和空运, 鉴于其对于货物的装卸设备要求上的差异, 货物必须经历一个换装和托运过程。这必然导致整个运输时间上的延长, 因此中转枢纽须提供有效的组织管理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

整个中转过程由驻扎于枢纽港的各类专业的枢纽代理人负责完成, 这是指坐落于中转枢纽 (港口码头、机场、火车站等物流枢纽) 的各个专业物流服务商, 往往是一些小型的分工明确的本土企业。部分企业是港口、机场独立运营的子公司, 也有一些是独立运营并与其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的物流服务企业。枢纽代理人根据与客户 (货运代理人) 签订的合同规定, 代理客户完成相关的拆装箱、仓储、托运、装卸等服务工作, 以保证货物在两种不同的运输模式之间的顺利衔接, 完成整个运输任务。

2.5 主阶段2———空运阶段

尽管该阶段所占用的运输时间较短, 往往是整个运输阶段最短的部分, 但这是整个运输阶段代价最为昂贵的阶段。在此阶段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占据了整个海空多式联运的绝大部分。

负责完成中欧海空货物多式联运的两个主阶段的公司被称为承运人, 它是指订立货物运输合同或者实际执行其中全部或一部分运输的一方当事人。主阶段1由海运公司负责完成, 而主阶段2则为航空公司或专业的航空货运企业完成。

2.6 最后阶段

飞机抵达目的机场后, 货物也就完成了由中国达到欧洲的主过程。但是直到最后的收货人, 货物还需要经历最后的一个运输阶段。货物在完成了入关手续后往往根据货物托运合同的款项内容由多式联运的经营人负责将货物从机场运往收货人, 同时客户也可以要求到机场自提。尽管这已经是整个运输链的最后一环, 但这一阶段链接的质量也可能对整个运输费用产生重大影响, 因为货物在机场的仓储费用是相对高昂的。

3. 小结

整个运输链的构成正是如此, 每一个环节都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借用各种特有装载设备、电子信息系统、统一的管理或者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理念, 整个海空货物多式联运模式形成为一个单一的、集成的运输模式。其中的主要运输时间由海运阶段和海空之间的枢纽中转以及空运构成, 此外, 初始阶段和最后阶段也会占用必要的时间。整个运输过程的长短可以通过调整海运阶段和空运阶段的比例加以控制, 当大部分的运输路径由空运所覆盖时, 整个运输航程将会大大缩减。但是, 空运航程的增加也就意味着整个运输费用的提高。所以, 在整个线路的选择方面, 需要根据客户对运输时间和运输费用的价值取向加以区分调节, 以实现一个优化的运输链。而是否能按时、按计划完成整个运输航程, 往往依赖于货物在枢纽能否顺利地中转。

摘要:相比传统的单一的运输方式, 多式联运, 特别是在节省能源、环境保护、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此背景下, 本文对作为连接世界两大贸易伙伴——中欧大陆的运输方式之一的中欧海空货物多式联运从具体的运输链构成、其相关参与者做了展开分析和深入介绍。

关键词:多式联运,海空货物,多式联运,货运代理人,运输链

参考文献

[1]Jones, W.B., Cassady, C.R., Bowden, R.O., 2000.Developing a standard definition of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J].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2]马彩霞.多式联运的虚拟企业运作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07.

[3]钱永昌.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新天地[C].集装箱化, 北京:2007.

相关参与者 篇2

我现为惠丰小学校长助理,分管学校政教处、综治办和大队部工作,多年来,学校的德育、安全、卫生等工作在政教处、综治办和大队部的组织和管理下,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为主线,以提高学生思想水准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德工作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2010年我校的少先队工作经验代表长治市参加山西省少先队工作经验交流获得好评;2013年被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少工委表彰为“少先队红旗大队”;2013年被长治市文明办、长治市教育局表彰为“长治市关爱留守儿童先进学校”等;2014年10月我校六年级张嘉欣同学生病住院,由于医疗费用较高,学校政教处、大队部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师生为张嘉欣同学捐款,捐款总额达39443.3元。

附:“少先队红旗大队”证书

“长治市关爱留守儿童先进学校”证书

师生捐款牌图片

相关参与者 篇3

10月出版的《企业伦理杂志》(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发表INSEAD教授Maak Thomas的文章《负责的领导、利益相关者参与以及社会资本涌现》(Responsible Leadership, Stakeholder Engagement, and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Capital)。文章认为,负责的领导致力于构建社会资本,最终有利于企业的永续经营和社会公共利益。首先,在一个全球化利益相关者的社会里,负责的领导是一种相关并且固有的伦理现象。在传统的领导者-追随者关系中(如上下级关系),以及仅仅以问题导向的领导效果中,这种现象不会出现。商业领袖们不得不应对多元利益相关者诉求导致的道德复杂性,并构筑所有相关利益相关人之间持久的、互惠的关系。其次,要做到这一点,商业领袖们必须整合不同客户的能量、建设社会资本。按照Bourdieu(1980)的看法,可以这样理解社会资本:它是组织实在的或者潜在的资源;潜在的资源在属性上或多或少得到相互承认并被体制化。第三,透过网络分析,负责的领导人应该编织持久的关系结构并最终成型为关系网络——这些网络包含许多与那些尚未联系的个体和组织关联的纽带。最后,负责任的领导很可能引致多元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网络创造,这可强化社会资本并因此实现永续经营的事业和公众利益的双赢。

相关参与者 篇4

1海洋功能区划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Freeman在 《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路径》 一书中给出 “利益相关者” 最为经典的定义: 一个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被组织目标影响的群体或个人,其于20世纪20年代被引入管理学领域;Donaldson等[2]认为利益相关者的核心是界定不同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实际相关者,并鼓励他们的参与,是不同的物品和服务提供的能够根据具体相关者需求而进行的调整和分配。 进入21世纪后, 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一个有效的战略分析工具对环境、生态公共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大。如,在渔业管理方面,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管理与协调及其对可持续性的影响成为学者关注的环节:Neil采用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印度孙德尔本地区渔业管理利益相关者客观偏好进行研究[3];Riku对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渔业政策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4];Katrine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以特立尼达拉岛和多巴哥岛为例, 对利益相关者如何参与到渔业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5]。

本研究认为海洋功能区划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在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及实施过程中,任何可以影响区划目标的或被区划目标影响的群体或个人。具体而言,其可分为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各级涉海管理部门、规划团队及公众等。

2海洋功能区划利益相关者研究

2.1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国内外海洋管理政策中的应用

海洋管理涉及不同的组织或群体, 来自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 具有分散性和复杂性, 而这些组织或群体各有其目标和利益指向,很多时候这些目标和利益指向是相互冲突、 难以协调和动态变化的, 如果能成功整合各参与方的力量和资源则可以形成协同效应, 增加海洋管理政策的实施效益。 而利益相关者理论正具有整合这些分散力量和资源机制的价值。

国外对海洋管理、 海洋空间规划等方面的公众参与及社会可接受性非常重视。 如, Robert Pomeroy认为利益相关者参与海洋空间规划有利于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 有利于处理和协调不同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 有利于检验、预测和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冲突, 有利于发现不同的冲突类型;Arild在对挪威多个沿海城市海岸带规划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总结分析的基础上, 对挪威海岸带规划利益相关者的类型及参与机制进行了分析[6];Berba- din在对英国海洋规划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海洋环境中人为活动的管理是海洋规划的核心功能之一, 其中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对海洋规划的成果实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清晰的利益相关者范围、 活动类型及利益相关者的兴趣有助于海洋规划的科学实施[7];Robert对不同的海洋空间规划阶段的特征及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就不同阶段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方式进行了探讨[8]。

国内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海洋功能区划等海洋管理政策中的应用研究还较少,但在海域使用论证、渔业管理、海洋资源生态补偿等方面已有学者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如,利益相关者分析是海域使用论证的必要一环,其主要是根据海域使用的利益相关者调查情况确定直接或间接的利益相关者,并定性或定量地确定利益相关者的损失,确定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建议; 赵明利[9]对海域使用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海域使用论证中利益相关者分析存在缺位、错位、失位的现象,需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准确的定位, 并完善利益相关者参与海域使用管理的方式; 马林娜[10]对渔业利益相关者参与渔业共同管理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得出指导型、协商型、合作型、咨询型及提供咨询型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方式。

作为一种解决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以及不同的开发利用者之间矛盾的工具, 海洋功能区划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步在国内外海洋空间区划、 海洋开发利用政策等方面得以应用。

2.2我国海洋功能区划中的利益相关者类型

目前,由于我国不同层级的海洋功能区划的制定及审批的程序不同, 不同层级的海洋功能区划对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但总结起来, 我国海洋功能区划的利益相关者往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与海洋资源相关;2可以合理联系起来并归属于某团体;3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影响; 4在海洋资源的使用和保护中具有一定的地位; 5拥有一定的头衔。

按照以上的特征, 对海洋功能区划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操作: 1明确具体问题。 首先根据海洋功能区划编制过程中的某些具体问题明确涉及的利益相关者, 并明确该利益相关者在该问题上的利益。 2列出清单。 根据确定的海洋功能区划编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找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 并对其进行归类(可以从公、 私以及大众等角度分类), 明确这些群体如何影响主题, 而主题又是如何影响相关群体, 以及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知识与技能, 还有与主题相关的具体控制和影响执行工具。 3描述利益相关者地图。 为了更加有效地明确海洋功能区划利益相关者参与的领域和范围, 识别出不同的海洋功能区划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界限, 可以从利益主体的合法性、 权力性、 紧急性等角度出发, 界定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注点和能力大小以及影响程度。 4根据以上对不同利益主体相关信息的判断, 综合把握海洋功能区划编制中利益相关者的能力大小和利益需求, 识别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利益和能力大小(表1)。

3海洋功能区划利益相关者参与体系

3.1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时间

利益相关者参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与实施需具有前瞻性,这不仅是为了在问题发生后解决问题,更多的是可以避免未来问题的发生。 但由于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及实施是一个复杂而庞大过程,涉及面广、涉及内容多,每一项内容都引入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不仅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在提高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效率的同时增加区划编制的科学性与民主性, 需引入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可考虑在以下几个情况下引入利益相关者参与区划的编制及实施:

(1) 特殊而非例行。如,某地市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但是维护目前的一些功能区则没有必要。

(2) 急变而非缓增。如,港口航运区环境管理标准的修订往往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但是其内部布局则没有必要。

(3) 公众需求而非自愿。如,滨海湿地及红树林等的保护需更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4) 异议而非一致。如,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对砂质海滩的修复需要公众的参与,但是采取措施加强对在海滩内随意丢弃垃圾的处罚方式则没有必要。

相反的,由于海洋功能区划利益相关者参与对时间和资源的不同要求,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让利益相关者参与都是可行的、 有效的或者是有意义的。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 应判断是否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参与:1当有强制的时间节点或期限, 需快速制定决策时; 2当相关法律对问题明确界定时;3当没有利益相关者对问题感兴趣时。

3.2海洋功能区划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方式

编制和实施海洋功能区划要以协商、共同参与的方式对区划的各方面进行权衡,考虑各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多个方面。要根据不同层级的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过程,运用科学知识和结合当地的实际需要,取得关于需求、 选择和制约条件方面的一致的意见,促进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及实施工作的开展(图1)。

同时,在以上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及实施过程的基础上,还需对利益相关者中的政府部门引导及公众参与给予重视。

一是政府部门引导。政府管理部门,包括各级政府、各级海洋管理部门及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要负责好海洋功能区划的引导工作。其中,政府部门通过发布与海洋功能区划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等对海洋功能区划的制定与实施进行约束;各级海洋管理部门及其他的涉海管理部门要依据法律及政府的授权参与海洋功能区划的制定和实施。

二是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在对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及实施中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区划讨论的内容,积极引入各利益相关者参与。一些常用的海洋功能区划利益相关者参与方法与途径如表2所示。大部分成功的参与方法与途径满足并达到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并拥有一个具有包容性和易于参与性的过程。

4结束语

相关参与者 篇5

根据《审计法》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强制审计的规定,随着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增多,相应的工程项目审计任务越来越重,政府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不少地方审计机关基于《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关于“审计机关可聘请专业人员参加审计工作”的授权规定,开始逐步尝试和探索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的模式,如重庆市、苏州市、青岛市等地方审计机关开始陆续出台了委托审计的管理办法。为此,笔者结合对政府审计工作的认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委托审计所涉合法性、委托范围及相关法律风险控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建议。

一、委托审计的含义

(一)审计监督权内涵和外延

审计监督权作为国家法律赋予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进行检查、督促并进行处理、处罚的资格和权利,本质上属于行政监督权,理应由国家审计机关行使,且不得超越范围行使也不得随意放弃或拒绝。

根据《审计法》及《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内容,审计监督权包括要求报送资料权、监督检查权、调查取证权、建议纠正有关规定权、向有关部门通报或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权、经济处理权、处罚权、建议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权以及一些行政强制措施权等。

(二)委托审计的概念和要件

委托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委托中介机构或者聘请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完成审计机关指定的工作,并对审计机关负责的行为。从法律的角度讲,委托审计属于行政委托,即被审计机关委托的中介机构或个人必须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行使特定的行政职能,并由委托机关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依法行政的理念,委托审计作为行政委托应具备如下要件:

1、委托审计需有相应法律法规规定依据,2、委托审计机关需具有相应的行政权力,3、受托单位需具备相应的履职资格,4、需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计委托。

二、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合法性分析

目前《审计法》未对委托审计予以规定,但《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工作。”《审计署关于印发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审计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审计机关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遇有相关专业知识局限等情况时,可以聘请符合审计职业要求的外部人员参加审计项目或者提供技术支持、专业咨询、专业鉴定。审计机关应当制定有关聘请外部人员的工作规范,加强对聘请外部人员工作的督导和业务复核,保证审计质量„„”。另外,在地方规定方面,如《四川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条例》(以下简称“《四川审计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委托或者组织具有法定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聘请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

根据上述规定,国务院及审计署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委托方面已明确审计机关可根据工作需要聘请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工作,即受托主体为具备相应资格的自然人,而四川省等地方立法机关将委托审计的受托单位扩大至中介机构,即可委托或者组织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

我们理解,上述规定从原则性已授权规定了审计机关可委托个人或中介机构参与审计工作,但由于对于相关中介机构如何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及相应的方式、范围等未予以明确,因此,在审计机关委托中介机构参与审计工作时,建议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并向立法解释机关请示报告后,进一步明确审计工作可委托范围、参与方式、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责任和廉政建设。

三、委托中介机构审计所涉法律风险防范性分析

由于委托中介机构参与审计工作系将审计监督权委托由非行政机关来行使而法律责任仍要由审计机关承担,因此,审计机关在实施委托中介机构参与审计工作时更需谨慎,建议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在按照规定程序向审计署等相关单位进行书面请示和报告后,对中介机构参与方式及范围、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廉政建设及审计责任方面予以明确。

1、委托中介机构参与审计工作的方式和范围

审计机关在委托中介机构参与审计过程中仍应坚持国家审计的基本形式,即由审计机关发出审计通知书、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最终审计报告和其他业务文书、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处理和处罚等,同时,审计机关还需监督指导相关中介机构按照国家审计的程序和要求开展工作,严格限定委托审计的工作范围,不在涉及国家秘密、重大经济责任等政府投资项目上实施。

2、委托中介机构参与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

由于政府投资项目一般均涉及公共利益,需保证审计工作和成果的高质量,因此,审计机关在实施委托中介机构参与审计工作时,建议从择优选择中介机构、进行审计规范及纪律宣传和培训、实施审计作业程序监督及审计参与工作过程控制、追究民事及行政责任等方面对审计质量予以控制。

3、委托中介机构参与审计工作的审计责任

委托中介机构参与审计工作则意味着审计机关将承担较大的审计风险,建立完善的问责、约束机制尤为重要。因此,审计机关在实施过程中,建议建立相应的责任约束机制,如实行“谁参与、谁负责”,重大事项报告,应对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成果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负责,不得超越委托范围,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等。

4、委托中介机构参与审计工作的廉政建设

相关参与者 篇6

【摘 要】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作为连接主体性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对初中物理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关键词】主体参与

教学模式

相关因素初中物理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是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现代教育理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为核心,以现代教学技术为依托的教学基本结构与活动程序。该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为核心。活动是主体参与的载体,而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设计、学生的参与和课程资源的整合。本文从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三个方面对初中物理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一、教师在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和职能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全新的师生观,实现身份向课堂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资源的整合,都要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发展需要为根本依据。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宽容的氛围和心灵的自由。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自由的学习这样表述:“对自由的人来说,学习中不能有任何奴役的成分。规定的锻炼对身体无害,但强制的学习是不能记在心里的,所以,要避免强制”。而宽容则是“一种对‘不守成规’的观念和行为的包容精神”。主体参与型的教学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反对整齐划一的答案和解题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有一颗宽容、博爱的心,珍视每一个学生的劳动成果,要善于倾听,善于引导。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不要急于给出评价。对于正确、有价值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赞赏,对于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思考的行为更是应该给予褒奖。即使观点不正确,也要在学生的回答中找出有价值的观点,给予认可和鼓励。当回答中出现科学性错误时,应该引导学生自己重新审视问题,发现症结所在,将更正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偶然的失误应该被宽容和谅解。操作的规范性也是不断地摸索中逐渐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主体。此外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又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要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做好组织者、引导者,保证课堂是开放的而不是随意的。二、学生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主体自身要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在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倾听、被动的思维、没有话语权的“容器”,而是积极参与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学习效果的积极评价者,是被尊重、被关怀的个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对象是学生全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往往忽视学习突出的学生和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这两部分群体,将中间部分的学生作为基本参照点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都是这样的出发点下形成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对学生个体的差异给予关注,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学习潜力的个体。活动的设计和问题的设计应该充分的考虑每一个个体的需要,只有每一个学生个体被关注时,学生全体才成为被关注的对象。学生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自己选择合作的同伴,对于学习任务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学生可以自由的阐述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积极表现建立在心理安全需要被充分满足的基础上,在表现的过程中,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学生和学生之间也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合作者,是亲密的伙伴,是相互交流的个体。学生可以不受班级限制,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选择一些专题课的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学生有权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三、 课程资源任何教学模式的实施都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持,主体参与型物理教学模式同样如此。对于主体参与型物理教学模式来说,由于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实践操作,这意味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材料,这就要求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理利用上,应当以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基础,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平台的作用。因为这些渠道呈现的信息往往是最直观、最生动的,而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处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直观、生动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最容易接受,而接受是思考的前提,是参与的基本保证。如果学习任务开始就让学生觉得很难理解、没有参与的信心,就不会有积极地参与。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为主。例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中,对于“真空不能传声的讲解”,如果只是采用单纯的讲授法,学生还是会将信将疑,但是如果现场演示真空铃实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出,听到的铃声就越来越小,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最后空气被完全抽走后将听不到声音。不仅让学生从内心认可“真空不能传声”这一事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推理法”的运用还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课内实验条件难以满足的实验可以积极开发课外的课程资源,并在多媒体教学手段下,由教师在实验室或户外完成并制作成视频,让学生体验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实验仪器的使用过程。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可以采用演示flash的方式,模拟演示实验现象。对于物理学史方面的教学内容,文字类的课程资源可能就显得比较重要,教师应当积极开发物理学史上一些重大的事件、物理学家们的成长奋斗历程等方面的课程资源。这对学生了解物理学发展的过程、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建立学好物理的信心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总之,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整合和利用,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条件之一。【参考文献】[1]余震球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相关参与者 篇7

一、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分析

1.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目标不明确

目前, 关于公司治理的目标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股东价值论”, 认为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 公司治理的中心就是确保股东的利益, 确保资本供给者得到理所当然的投资回报, 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二是“利益相关者论”, 认为公司治理不能单纯以实现股东利益为目标, 因为企业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企业, 各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进行了专用资产的投资, 并都承担了企业的风险, 因而公司治理所要实现的是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要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理论界倾向于后一种观点。然而, 在我国民营企业治理实践中, 股东权利至上理念仍占主导地位。在我国民营企业产生及发展之初, 企业的资本积累依赖于物质资本的投入, 为此, 民营企业的大股东 (往往是创办人) 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股东本位主义体现在公司治理目标上是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在此阶段, 股东权利至上的理念毋庸置疑。但是, 目前我国不少民营企业已有雄厚的资本和较强的经济实力, 随着力量的壮大, 对于企业的生命和活力, 物质资本的投入已不是关键因素, 知识资本才是公司发展的主要力量, 由于人的“经济价值”的提高以及劳动力物质资本的“经济地位”的变迁, 必然要扩大雇员在民营企业中的法定权利, 并让他们参与公司治理。

2. 民营企业的家族制治理现象严重

民营企业发展初期, 市场经济环境不规范, 民营企业在产权结构、企业决策、用人机制等方面不同程度地采用家族治理方式, 是企业面对无序市场的一种自我保护, 具有一定的天然合理性。然而, 如果企业的资金来源只是局限在家族范围之内, 就会限制企业所能筹集到的资金数量, 难以达到规模经济要求, 企业难以通过联合、重组、兼并以及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得以迅速扩张。家族制还容易导致内部产权的不明晰, 特别是在企业度过创业时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时, 往往出现内耗, 增大内部协调成本。不少民营企业包括已经改造成为现代公司的企业, 仍处于一种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合一的状态, 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 经营战略完全取决于创办者的个人智慧。决策的非理性、目标的非经济性、执行过程的随意性, 再加上有效监督的缺乏, 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金融机构正是基于贷款的安全性考虑, 不愿轻易向这些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这使一些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 企业经营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

3. 民营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不利于企业长期治理

在不少民营企业中, 对员工的评价一般采取简便的、可以量化的标准来衡量, 对有突出贡献的人也多采用现金实物的形式进行奖励, 股票、期权激励方式较少使用或使用得不规范。在民营企业内部, 董事会的约束比较重要, 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表现为行使职责聘任和解雇经理人员, 或者通过制定重大和长期战略来约束经理人员的行为。在民营企业外部, 也应该有利益相关者制衡机制。目前, 在民营企业中,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 从而导致包括CEO在内的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与偷懒行为, 损害企业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例如, 经理人通过增加其在职消费或与其他人进行合谋行为牟取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

现代公司因两权分离引致的代理人经营风险,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来协调各类当事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物质利益关系, 明确规范公司权力机关的权力义务和责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这就是体现分权制衡、利益平衡的公司内部治理, 它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此外, 公司的存在离不开外界环境, 利益相关者、市场本身及法律约束也会对公司形成强有力的制衡, 这就是公司的外部治理, 它也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在许多民营企业中, 谈到公司治理问题, 总是偏重于强调完善公司内部的法人治理, 对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的配套改革认识不足, 导致民营企业外部治理失衡。例如, 民营企业和政府之间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化的良性政企关系, 民营企业和债权人之间还存在非合作博弈情况, 等等。

二、民营企业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

在多元化利益相关者互动的治理结构下, 建立员工人力资本产权与非人力资本产权共同参与经营控制和收益绩效分享的治理模式, 已成为理论与政策分析和社会实践的焦点。在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中, 为解决上述困境, 也应引入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及策略, 即企业不仅要健全公司组织机构, 使大小股东、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 企业还要协调员工、供应商、消费者以及社区等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司的组织机构由利益相关者的代表组成

首先, 在实行现代公司制度的民营企业中, 组织机构应该由各利益相关者的代表组成。股东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 拥有决定公司一切重大事务的权力, 并有权监督董事会和监事会。民营企业的创办人所占的股权往往最大, 公司的决议方式采取资本多数决议原则, 容易导致控股股东利用其优越的权利达到控制董事会的目的, 从而有可能损害其他中小股东的权利。因此, 要实现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 可以对控股股东进行权利的限制或义务的增加, 表现为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负有忠实、注意义务并承担民事赔偿的责任, 此外还可以赋予中小股东法定的特殊权利, 例如我国《公司法》规定的累积投票制度。所谓累积投票制 (Cumulative Voting) , 是指股东大会选举两名以上的董事时, 股东所持的每一股份拥有与待选董事总人数相等的投票权, 股东既可以用所有的投票权集中投票选举一人, 也可以分散投票选举数人, 按得票多少依次决定董事入选的表决权制度。累积投票制度可以缓冲大股东利用表决权优势产生的对公司的控制, 增强小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话语权, 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其次, 股东会与董事会之间的权力要制衡, 董事会对经理层有适当的约束机制。股东会对公司内部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重大经营活动的监督主要表现在:选举和罢免董事和批准公司重大经营事务的权力;对玩忽职守, 未尽到受托责任的董事的起诉权等。但股东会不是常设机关,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股份的逐步分散, 股东参加股东会的积极性降低, 股东会逐步空壳化。而与此同时, 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主要由董事会及其聘请的经理负责, 董事会及其指导下的经理实际上成为公司的权力中心, 权力机制的失衡会侵蚀到公司运作机制, 最终损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为落实股东权力, 要明晰股东会的决议事项范围, 如股东会对公司章程的变更、董事的任免、公司的解散与合并、公司资产的重大变化、公司经营重大方案等重大事项批准的权力。股东实体上的权力的实现还需要程序上的权利作保障, 这些程序性规定主要有股东大会召集权、股东提案权、股东质询权等。要加强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约束, 首先要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 董事长与总经理原则上应予以分离, 董事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理层的重要人选等事项做出独立判断, 对经理层实施有效的控制。此外, 为避免经理层权力的过分膨胀, 可以采取对经理层权力进行限定的方式, 如通过公司章程或董事会决议规定公司中数额巨大的交易合同必须由董事会予以确认, 经理层行使业务执行权触及到公司重大利益或可能对公司利益造成损害时, 董事会有进行干预的权力。

最后, 强化监事会的作用。一是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二是在董事会不履行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职责时, 召集和主持临时股东会会议;三是向股东会会议提出提案;四是列席董事会会议, 并对董事会决议事项提出质询或者建议;五是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给公司造成损害的, 根据股东的书面请求, 监事会可对其提起诉讼。此外, 公司章程也要加强对监事会成员必要的激励与约束, 明确其义务和责任。

2. 公司职工参与公司治理

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 在产权主体明确的民营企业中, 企业可以实施职工持股信托, 实现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持股信托, 有助于职工持股管理, 真正发挥激励约束作用。信托公司按照委托人 (持股员工) 的要求, 依据企业职工持股管理办法, 签订受托协议。在受托期间, 为全体持股职工的利益, 代理投票, 并管理股权。通过信托公司代为持股, 可以解决由于职工双重身份、角色重合造成的企业管理上的困惑, 使企业和职工股东不发生直接关系, 由信托公司代表职工越升为股东从而提高管理效率。由于外部人信托公司的参与, 可以使得职工持股管理办法更为有效地执行。比如在职工购股融资的归还、在职期间转让股权、跳槽要求兑现股权等问题上, 可以避免内部人管理的可能的道德风险。我国2001年出台了《信托法》, 但由于法律环境的限制, 这种信托方式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和风险。

3.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

民营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筹到资金, 是民营企业难以迅速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银行对其产权不清、公司治理不规范等现状的不放心是其中的关键原因。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 它希望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 因而有监督企业的强烈动机。在资本市场发达和法制环境相对完善的国家, 对债权人进行保护的法律主要涉及破产和重组程序、债权人优先受偿原则、债权人的代位权等法律规定。此外, 债权人还会通过债务契约明确规定公司经营的方向、公司责任及债权人的权利, 这种受法律保护的契约条款对公司及经营者形成外部压力。以日本为例。日本是典型的“银行导向模式”, 即股东主要通过一个值得信赖的中介组织, 通常是一家银行来代替他们控制与监督公司经理的行为, 从而达到参与公司控制的目的。日本公司对银行信贷融资的依赖, 使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十分紧密。虽然银行不直接干预企业的业务活动, 但通过财务状况的变动来监督企业的行为, 其关键作用在于, 通过对企业资金收付的管理, 削弱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使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有序发展, 民营企业应重视债权人银行参与公司治理, 其参与的方式包括几个方面:在提供借款时订立一些保证债务企业偿债能力的限制性条款, 充分发挥银行作为主债权人的信息传递作用, 银行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或其项目的评估以及由此采取相应的贷款行动, 进一步促使企业提高经营安全性和做出合理性的经营投资决策。

4. 关注供应商、消费者及承担社会责任

(1) 供应商共同参与企业产品的开发。供应商是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生产资料的供给者, 他们与公司利益相关的程度, 取决于交易规模、合同期限和资产专用性程度3个因素。一般而言, 交易规模越大, 交易合同期限越长, 供应商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 供应商就越是与公司休戚相关, 因此, 公司治理中要体现供应商的利益。长期与一些供应商保持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企业的供应商共同参与企业产品的开发, 供应商产品质量的改进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具有显著影响。例如, 可以参照美国数据设备公司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DEC) 的做法。该公司在处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时采用了一种前摄性的战略 (Proactive Strategy) , 将供应商纳入到其产品策划小组之中, 使供应商对企业拥有了事实上的剩余控制权。此外, 惠普公司和施乐公司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 将供应商纳入企业的设计部门之中, 企业与供应商共同做出决策。

(2) 鼓励消费者的参与。部分民营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令人担忧,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问题引发关注。法律规定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安全权、知情权、求偿权, 但因为信息的不对称, 消费者处于事实上的弱势地位。其实, 设计开发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的新产品, 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虽然在短期内会增加财务成本, 但当客户认识到企业产品开发或服务的改进时, 企业的产品销售量和未来收入将增加, 同时对客户关系的投资成本下降。企业还可以通过有奖参与的方式鼓励和发动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创新、设计、生产和销售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从而扩大企业的产品销售。此外, 给予客户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的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在利益受损时的赔偿权, 可以为公司争取更多的客户, 从而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3) 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关注环境保护。进入21世纪, 人们对企业的期望, 已经不仅仅是解决就业、赚取利润和缴纳税收的功能, 人们更希望企业能有效地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维护市场秩序、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参与社区发展、保障员工权益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企业社会责任自律就是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优秀的企业可以使之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统一起来。另外, 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关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的规定相对严格。民营企业有义务在环境保护上尽自己的社会责任,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实际上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 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摘要:民营企业不合理的治理结构是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民营企业的治理不能只关注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 而要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民营企业,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宁向东.公司治理理论[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

[2]谢海东.民营企业治理转型困境与超越[J].特区经济, 2006 (10) .

[3]衣长军.公司治理理论的国际比较研究与启示[M]//李荣林主编.欧盟公司治理——经验借鉴与中国实践.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4]于群.公司治理问题研究——一个法理学的视角[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4.

相关参与者 篇8

一、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内涵和特点

社区治理中公民的参与是公民行驶自己政治权利的重要体现, 公民参与能提升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在现阶段, 公民参与主要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形式来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行为, 充分体现了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自主权。公民参与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社区参与, 主要是指公民、社区以一种合法的方式来参与到社区治理和社区发展中。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是一个动态化的发展过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

二、现阶段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障碍问题分析

1. 公民社区治理参与内在动力机制不完善。

第一, 公民社区参与积极性较低。首先, 真正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公民数量是有限的, 且在社区中的参与率是很低的。其次, 参与社区治理的人员结构不合理, 老年人的数量要比青年人的数量多。第二, 社区公民对社区治理和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 对社区发展的认可度不够。出现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公民还有适应自己的“社区人”角色, 对社区工作的认知度不够。另外, 公民对社区认同度存在误差, 在工作的变化下不断还居住地, 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认同社区。第三, 公民对社区局委会的信任较低。社区居委会是一种居民自我管理、自我实现和自我约束的重要组织, 但是受资金和各种条件的限定, 社区居委会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2. 公民社区治理参与的外在动力机制不完善。

现有的社区治理法律法规不完善。现阶段我国社区治理法律法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对公民的社区治理参与权利、责任划分以及参与途径等界定不够科学。首先, 公民社区治理参与权利界定不合理。体现在公民社区参与的一些重要权利没有被赋予。比如法律法规规定的公民社区治理参与主要权利是选举权, 但对其他权利并没有进行明确规定。其次, 公民参与社区管理的形式较为单一, 无法满足公民社区治理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公民参与社区治理配套机制不完善。现阶段我国公民的社区治理参与问题大多是权利边缘化问题, 以选举权为例, 一些地方的社区选举权操作程序不规范, 选举权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 同时对重要决策的组织者、行驶者等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

3. 公民社区治理体制性障碍。

第一, 社区居委会自治工作中, 公民没有完全参与。在社区改革发展下, 社区居委会逐渐脱离了街道办事处的管理, 实现了自治发展。但是现阶段很多社区居委会处于一种半自治的阶段, 和原有居委会职能发生了冲突。第二, 公民社区组织发展不良。公民社区组织也是公民参与的重要组织形式, 但是现阶段公民社区组织呈现了一种发展畸形, 表现在公民建设社区组织的意识不够和公民社区管理的理性不够。

三、完善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机制的策略

1. 实现对公民社区治理参与内在动力机制的创新。

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内在机制创新着重要体现公民对社区本身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为此需要提升社区服务管理的多元化发展。针对公民在社区管理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需要提升公民总体素质, 为不同的社会群众提供有针对的社区服务, 比如对于高素质的人群, 需要为他们提供政治生活文化界教育, 为他们打造绿色化的社区环境。对于一些低素质的人则是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 让他们了解社区生活。

2. 实现对公民社区治理参与外在动力机制的创新。

公民社治理参与的外在动力机制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 社区治理需要涉及到社区组织, 包括社区学校、社区再就业辅导、社区义工队伍以及社区心理辅导。对于社区组织的这些活动需要有关人员从法律上确定这些活动的地位, 通过合法地位的确定来开展更多社区商业活动, 提升社区管理的独立、自治。另外, 社区组织确定了合法地位之后, 还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商业活动, 让社区委员会的一切活动摆脱政府政治色彩。同时, 在现代社会发展阶段, 社区治理发展还需要注重信用建设, 在日常的社区事务公开之外, 社区居委会成员还需要定期向社区公民公布述职报告, 让社区居民更好的了解居委会工作。

3. 实现社区治理体制创新。

第一, 改变传统的街道居民制, 撤销社区街道办事处, 恢复居委会职能。第二, 加快构建公民参与社区管理的平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社区职能本身变得更加复杂, 为此居民参与社区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为此, 需要建立一种社区同盟会组织来解决社区管理问题。

四、结语

为了更好的推进社会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需要有关人员在总结以往社区建设发展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 成立一种充分发挥公民积极性的社区治理机制, 从而更好地促进社区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曼琪.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社区治理:社区公民参与的发展状况及问题浅析[J].改革与开放, 2010 (3) :94.

相关参与者 篇9

1 高职教师对科研素质的认识

高职院校教师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不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不能积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他就很难胜任高职教学工作,很难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高职教师应具备哪些科研素质时,有88%教师认为应具备相应的研究能力,有84%教师的回答要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有71%的教师认为要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有63%的教师认为还应具有一定的科研成果推广能力,还有62%的教师提出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当提出从事科研工作应具备哪些知识时,有93%的教师认为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有88%的教师认为需具有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有76%的教师认为需具有获得研究资料与信息的知识,有55%的教师看重计算机操作与研究实验知识,还有51%认为还应具有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

在问卷调查中提出,您认为影响提高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时,有71%的教师希望学院能提供外出学习锻炼的机会,67%教师回答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搞研究,45%的教师都感觉使用的各种参考资料不够理想,45%教师都知道高职教师整体科研水平和能力差,还有37%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

在问卷调查中提出当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时,您最主要的解决办法是什么?有71%的教师是靠自已的钻研来解决问题,有62%的教师是想通过寻求专家咨询与交流来开拓视野,有55%的教师是想通过找同行老师商量讨论来解决,有29%的教师提出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只有2%的教师想搁置困难,而放弃研究。

2 教师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对目前高职教师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进行了调查,其中有75%的教师回答是因为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科研,有76%的教师说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明,申报经验不足,有59%教师认为高职教师普遍科研意识不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57%的教师希望学院在资金运作困难时学院能提供资助,还有45%的教师认为高职教师的观念有待更新,环境需要改善。

我们在了解高职学院在科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有78%的教师认为学院目前的科研基础条件太差,59%的教师都感到学院科研项目的资助经费不足,有57%的科研人员认为从事科研工作的时间没有保障,有44%的教师提出学院没有建立具有激励机制的科研管理制度,还有30%的教师认为是院领导没有先进的科研管理理念。

当问及学院在科研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时,有81%的教师认为是学院科研力量不强,有76%的教师指出学院缺乏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有70%的教师认为高职科研基础薄弱,有40%的教师指出科研投入的增长落后于教学经费的增长,还有26%的教师分析是学院科研管理人员缺乏管理能力和经验。

3 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相关情况

在高职学院由于教师的整体科研实力有限,加之缺乏各类课题的申报经验,目前主持过国家级课题的教师只有2%,主持省部级课题的教师也有25%,主持市厅级立项课题的教师占15%,主持学院内立项课题的有37%;其中主持横向的占6%,应用性课题占16%;社科类课题占6%,教科类课题占15%;没有主持过国家级课题的教师达42%。

而在高职教师目前参与研究的课题中,国家级课题占9%,省部级课题占34%,市厅级课题占19%,学院内自己立项的课题达39%;在这些课题中,属于横向课题的占8%,属于应用性课题的占21%;其中属于社科类课题占10%,属于教科类的课题占16%;根本没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占28%。

我们在对高职学院教师近三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三年来公开发表了1篇论文的教师占14%,发表2篇论文的教师占15%,发表3篇论文的有11%,发表3篇以上的教师占达43%,但三年内没有发表一篇论文的还有15%。

4 高职教师科研素质提升措施

当问及提高职学院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时,有87%的教师认为要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有77%的教师是希望通过参与课题组研究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有76%的教师认为应参加科研开发活动,有63%的教师希望能到到企业、事业单位实习锻炼,有55%的教师提出要建设学科梯队。

当问提高教师知识水平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时,有79%的教师认为应采取“内培、外训”方法,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72%的教师认为要到生产企业挂职锻炼,掌握基层一线情况,有70%的教师认为提高教师学历,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有64%的教师希望能通过广泛开展校内教学研究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还有50%的教师希望能脱产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进行进修。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就如何培养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选择了他们的想法。有91%的教师期望更新知识,不断学习,培养创新思路,有79%教师想通过勇于突破,大胆实践,运用创新方法,有71%的教师想走出书本,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有61%的教师能充分运用网络,检索信息,吸取前人精华,还有54%的教师能放下架子,虚心求教,潜研基层问题。

我们在征求教师就如何与校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意见时,有84%的教师建议进行经常性学术交流互访活动,有70%的教师希望开展横向联合课题研究,有58%的教师认为要派出实习、挂职合作研究,有52%的教师提出要进行院际学术刊物(本院学报)的交流,有40%的教师认为应组成研究攻关小组,共同专题研究。

当问及学院主要采取提高教师素质的方式是什么时,有75%的教师回答是个别化自学,45%教师回答是通过专题研究学习,有31%的教师回答是小组合作学习和集体面授学习,还有29%教师回答是通过综合方式学习。

当询问高职学院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措施有哪些时,有79%的教师提出要校企挂钩,深入生产第一线锻炼,有66%的教师提出要制定产学研合作办学的奖惩与激励机制,还有66%的教师希望参加学校实训、实验室基地建设,64%的教师想学院能利用假期举办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班,还有46%的教师认为要依托校内实习工厂、校办产业和协作单位的设备,来加强师资队伍培训。

5 学院给教师科研提供的服务

当我们向教师了解学院为您的科研工作提供哪些信息服务时,有85%的教师回答可在学校使用计算机上网查阅,有63%的教师可以在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下载期刊网信息,有34%的教师可在学校借用多种媒体教材用参考资料,有33%的教师可借用或复制有关音像媒体资料,还有17%的教师认为学院没有提供足够的科研资料服务。

高职教师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时,是否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学习和收集研究信息,我们对其也进行了解,高职教师上网频率一般每天上网五小时以上占12%,每天上网五小时以内占31%,每周上网十小时以内51%,每学期上网若干次还有76%,另外还有55%的教师从来就没有上过网,根本就对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互联网感到陌生。

在调查教师如何利用互联网搞科研时,有87%的教师能经常上网获取科研信息,但还有13%的教师不会上网。有73%的教师非常关注科研信息,但还有27%不关心科研信息。

汇总上述一手调研材料,对本课题组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学院管理者如何改进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些决策参考资料,我们希望高职学院的领导秉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态度,切实加强和改进高职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从而提高高职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课题组在做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及培养途径与机制的研究》时,发出了120份问卷调查表。通过梳理回收的表格,将26个可选项目归纳为高职教师对科研素质的认识、教师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相关情况、高职教师科研素质提升措施、学院给教师科研提供的服务等五大类情况。

相关参与者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依据2010年中国专家共识组确定的SAP诊治标准[1]诊断确诊,并经我院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SAP病例。SAP的诊治标准为:脑卒中发生后胸部影像学检测发现新出现或进展性肺部浸润性病变,同时合并2个以上临床感染症状。如:发热≥38℃;新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胸痛;肺实变体征,和/或湿啰音;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同时,排除某些与肺炎临床表现相近的疾病,如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等。

1.2 方法

回顾性查阅临床药师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参与各科室申请的会诊记录本,选择符合确诊为SAP病例为调研对象。并根据患者住院号,查询电子病历系统,同时结合临床药师会诊记录本,提取患者一般情况、会诊目的、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会诊意见、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会诊意见是否采纳、治疗转归等信息,并将资料录入Excel,进行统计分析。

1.3 感染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3]中的内容对疗效按治疗前后的体温、体征、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比较,分为4级。(1)痊愈:体温、体征、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4项均恢复正常;(2)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以上4项仅1项指标为完全恢复或达到正常;(3)进步: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4)无效:用药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有加重。由于显效和进步2项定义较模糊,在本次统计中统一归类为好转一组。以痊愈和好转合计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4]。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按照入选标准共有284例SAP患者纳入此调查中,其中男208例(63.46%),女76例(36.54%);年龄25~97岁,平均(69±13)岁,65岁以上176例(61.97%)。在入选患者中,其中出血性卒中93例,缺血性卒中191例;伴有糖尿病56例,冠心病51例,心房颤动23例,神志昏迷127例,吞咽困难109例。神经内科209例(73.59%),神经外科75例(26.41%)。

2.2 会诊目的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SAP病例中,主要以协助调整抗感染方案为主(占91.90%),其次是指导使用抗真菌药(品种、剂量)。见表1。

2.3 病原菌分布

284例SAP患者痰液培养阳性187例,阳性率为65.85%,共分离出病原菌22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5株,占81.5%,革兰阳性菌23株,占10.1%,真菌19株,占8.4%。见表2。

2.4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率

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等敏感性较高;而34株鲍曼不动杆菌及1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均呈现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见表3。

2.5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84例SAP患者会诊病例中,会诊前已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为274例,其中53例已使用过1种抗菌药,75例使用过2种抗菌药,146例使用过3种抗菌药及以上。86例是单一用药,188例联合使用,其中二联145例,三联42例,四联1例。经验性治疗SAP抗菌药物方案主要以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为主,或与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联用。在临床药师会诊参与治疗的病例中,使用前10位的抗菌药物分别是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氟康唑、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美罗培南。

2.6 会诊意见采纳情况及预后情况

会诊的284例病例中,会诊意见被医师全部采纳262例,占92.25%;部分采纳11例,占3.87%;未采纳11例,占3.87%。选择会诊建议被采纳(包括全部采纳和部分采纳)的病例,统计其临床疗效,见表4(“其他”是指患者或患者家属主动要求出院、转院治疗或病重死亡,而不能观察到临床疗效的病例)。

3 讨论

3.1 会诊病例特点

SAP是卒中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5],其发生、发展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患者住院死亡率增加、出院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6]。与一般肺炎患者相比,SAP患者是一类特殊用药群体,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常常合并免疫抑制综合征(stroke-induced immunodepression system,SIDS):SIDS破坏了人体的防御系统,进而导致外源性细菌感染或机会感染[7],免疫抑制患者更容易出现继发感染,严重感染早期无论促炎反应还是抗炎反应,均会启动继发性免疫抑制而导致继发感染;继发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有病毒、真菌、多药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如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在一定程度上,免疫抑制是多药耐药菌、真菌、病毒等感染的重要机制[8]。(2)意识障碍及吞咽障碍:卒中严重患者多存在意识障碍,由于意识障碍会导致误吸,从而引起吸入性感染[9,10,11,12]。(3)年龄大: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61.97%,而患者年龄越大,机体脏器功能越差,尤其是肺功能下降明显,呼吸道分泌物清除能力下降明显,导致感染难以治愈[13,14,15]。(4)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切开破坏了正常的黏膜屏障及呼吸道正常的防御功能,加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增加感染风险。(5)合并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吞噬能力下降,呼吸道局部免疫能力降低,且高糖有利于细菌的繁殖,致感染后不易控制,住院时间延长。临床药师会诊面对多是临床科室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感染控制不佳或卒中重症患者,因此,临床实践中在制订抗感染方案时应综合考虑SAP患者的病情特点、机体状况以及患者存在SAP的危险因素等。

3.2 会诊目的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会诊目的为指导选择、调整抗菌药物,占会诊比例的91.90%,这与专科临床医师不熟悉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以及药物作用特点、致病菌的抗菌药物选择等有很大关系。临床药师参与会诊主要集中在协助医师选择抗菌药物品种、调整用药剂量、升/降阶梯使用抗菌药物等。SAP是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常见的感染疾病,需要临床药师特别关注,临床药师可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与医师充分交流,针对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找到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切入点。

3.3 SAP病原菌检查结果分析

Leroy等[16]为期9年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流感嗜血杆菌及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是引起吸入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约占4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9%,混合感染为10%。而在我们统计的284例病例中,187例病原菌培养阳性,共培养出22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1.5%,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10.1%、8.4%;病原菌统计结果表明,位于前5位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与近年国内相关文献[17,18,19]报道研究结果相似。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以多重耐药菌株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以泛耐药菌株为主。23株革兰阳性菌中主要是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从药敏结果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存在耐药现象。值得注意的是,真菌的检出率占8.4%,多为混合感染,提示SAP患者感染后由于感染较难控制,加之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是导致合并真菌感染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显示,SAP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常见,多呈现多重耐药趋势,且比一般肺炎感染中革兰阴性菌比例要高,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SAP感染的致病菌流行趋势可为临床药师会诊方案的制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4 SAP常用抗菌药物分析

根据共识[1]推荐,广谱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是经验性治疗SAP的常用药物,重症患者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再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采取降阶梯治疗策略。会诊目的为选择、调整抗感染方案的病例中,会诊前所有病例均已使用过抗菌药物,SAP经验性抗感染方案以杀菌药为主,常用药物为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单用或联合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药物等,基本符合共识的经验性选药原则。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会诊时,首先针对患者病情及存在的SAP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明确感染灶及病原菌特点,综合考虑既往抗感染方案及治疗效果,参照病原学检查阳性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在分析SAP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时,应注意体内和体外试验之间的差异,当临床效应与实验室结果相矛盾时,应当更看重临床效果,而不是单纯的根据实验报告去选择抗菌药物方案。如临床药师在参与会诊中常碰到痰培养为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株而无任何感染症状,或卧床患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感染症状明显好转但未痊愈患者,综合考虑建议可暂停使用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临床药师在参与SAP会诊时,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SAP常见病原菌及药敏结果等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成功参与SAP抗感染治疗,体现了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应用的专业性。随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并形成长效机制,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已成为临床治疗工作的一部分,从参与SAP会诊情况看,临床药师在SAP抗感染治疗中对规范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要: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参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会诊的效果,为临床药师更好的参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SAP病例进行分析,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会诊目的、病原学分布、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会诊意见是否采纳、治疗转归等。结果 284例会诊病例中,65岁以上者176例,占61.97%;申请会诊目的主要以指导选择、调整抗菌药物居多,占91.90%;病原学培养阳性病例为187例,阳性率为65.85%;共分离出病原菌227株,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7.31%、17.18%、14.98%、11.45%;会诊用药以联合用药为主188例,占68.61%,其中用药频次最高的为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会诊建议被全部采纳262例(92.25%),部分采纳11例(3.87%),未采纳11例(3.87%)。患者会诊后痊愈14例(4.93%),好转182例(64.08%),无效50例(17.61%),其他27例(9.50%)。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已成为临床治疗工作的一部分,在SAP抗感染治疗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关参与者 篇11

一、设计方与业主方在项目管理中的协调关系

由于医疗建筑建设单位以公立医院为主导,投资方以政府卫生部门为主体,运营使用方多为医院,因此,在投资决策阶段,业主方的项目管理重点要兼顾投资与经营,相互协调关系,注重各方关注的核心利益。同时,业主方在决策阶段对项目的实施方式决定了项目其他参与方的管理理念及方式。

(一)工程总承包

工程总承包的管理过程可分为设计-施工总承包(DB模式)与设计-采购-施工(EPC模式)两种全过程管理方式,也可分成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管理等若干阶段的承包。

在DB模式、EPC模式的全过程管理方式中,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应注重加强与运营使用方的联系,从建筑总图和单体建筑入手,按规范要求精细化设计方案。从建筑医疗使用功能角度出发,在满足业主方(医院各科室部门)的使用需求与流线要求的同时,应结合医院的特色进行人性化设计,并考虑到未来经济发展规模、技术发展水平对医疗事业的影响,注重空间预留。如业主采用若干阶段的项目管理方式,设计方和项目参与方相互独立,除受业主方合同制约外,与其他参与方均为平行合作单位。

(二)设计方与多方协调

在项目管理中,设计方不仅要兼顾业主利益,还应加强与其他各方沟通交流。如对施工方既要加强技术交底和新技术的指导运用,也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利用专业设计人员的医疗项目设计经验,配合施工。

此外,设计方不仅要精准定位业主方需求,也要兼顾因施工方的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的影响,如有特殊要求应在设计中特别注明,常规的要求还应考虑施工阶段业主方增设新技术的预留空间。

二、不同类型施工承包模式协调重点

(一)施工总承包

施工总承包方式下的施工单位应有较强的项目经验,参与过大型医疗建筑施工,能与其他参与方形成良好的配合。施工方可利用自身经验,提出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也可以与设计方相互协调,选择最优方案;业主如有较好的投资管控实力,将大大提高项目的管理能力;设计应以技术为依托,在业主的参与下指导施工方,三者形成互动发挥各自优势。

在施工总承包管理方式下,各分包单位应具备较为丰富的管理、协调经验。医疗项目机电、装饰专业内容较多、分包单位较多,业主不仅要考察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技术能力,更应考察对项目的管理能力。例如针对某外资“国际医院”的满铺地下室项目,业主要求缩短室外管道施工工期,经过对室外总体相关图纸进行深化,并参与进行BIM管线综合设计,查找出设计方的相关节点碰撞,为后期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提供了有利的保障。针对室外总体工期短的特点,应利用自身医疗设计经验,先对室外总体管线图纸进行审核;对管道标高和梁碰撞、管道敷设坡度、室外窨井位置等问题,及时召开协调会予以解决;解决后及时指导BIM建模并于施工同步实行,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审核协调指导BIM建模,满足业主以BIM指导施工的节点要求。

(二)设计-采购-施工管理模式

EPC模式的管理重点是总包方利用设计、采购、施工各自的特点,充分发挥各部门在项目中的潜力。因项目为一体化施工模式,设计方通过技术实现施工方案的经济性,配合施工单位在最短时间内选择最优的施工组织方案以提高竞争力。设计人员在医院建造过程中,对专用恒温控制装置等设施,给予建议后可代为采购,保证项目如期投入使用。

三、结束语

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的改扩建项目逐渐增多,新型综合医疗得以快速发展,在医疗建筑项目管理中,各参与方应根据项目特点结合自身优势,加强沟通协调,发挥项目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GB50358-2005.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GB/T50326-2014.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网络信息用户需求下一篇:飞机免费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