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参与者

2024-06-11

运动参与者(共12篇)

运动参与者 篇1

摘要:足球作为大学生体育运动中较为普遍的一项运动, 其独特的魅力不仅可以提高身心素质, 而且可以培养意志品质。足球运动中频繁身体对抗, 导致足球运动损伤的发生要高于其他运动。该文通过文献综述法、调查法、定量分析法对大学生足球参与者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研究概述, 并结合足球运动项目特点, 对其损伤机理进行分析, 以便在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中, 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关键词:高校,足球,运动损伤

足球运动作为全球“第一大运动”, 在我国高校中具有较高的普及性;但是许多高校足球运动者, 在技术水平、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等都相对薄弱, 运动损伤发生更为普遍, 该文通过比较分析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足球运动者运动损伤部位、运动损伤类型, 并结合足球运动的项目、技术、动作特点, 为大学生足球运动者提供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1足球运动员损伤部位

在对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调查中 (表1) , 足球运动的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足踝、膝、大腿和小腿, 其中足踝损伤发生率最高, 平均达到30%以上, 其次是膝部达到20%以上。比较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足球运动员, 体育专业足球运动员腰部损伤平均概率要大于非体育专业;而其他部位发生损伤平均概率, 两个专业运动员相差不大。

2足球运动员损伤类型

足球运动是一项速度快、强度大、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 运动损伤以扭伤、拉伤、挫伤和擦伤最为常见, 一般以急性损伤为主, 损伤程度以轻伤为主。在对高校足球运动员的调查研究中 (表2) , 其中扭伤、拉伤、擦伤、挫伤的百分率达到70%以上, 其中扭伤的发生率最高, 达到25%以上, 相对于足球专业队, 高校学生发生扭伤概率大, 而发生挫伤的概率要相对小, 其可能的原因与运动技术掌握程度、自身控制运动能力和运动场地质量等原因有关。比较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足球运动参与者, 不同损伤类型的平均发生概率相差不大。

3足球运动员损伤机理分析

3.1足球运动项目特点

足球比赛属于长时间大强度运动, 运动员容易在这样的比赛中出现疲劳, 大学生足球运动员, 相对于专业足球运动者, 由于缺乏系统训练, 体内能源物质的储备较职业运动员要少, 运动中更容易出现疲劳, 而运动损伤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运动性疲劳有关。

3.2足球运动技术特点

足球运动是以下肢为主的运动, 频繁下肢动作, 使下肢处于高负荷状态;与职业运动员相比, 高校足球运动员, 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自身控制运动的能力都较低, 在高负荷的下肢运动过程中, 技术动作充分完成受到很大限制, 而运动损伤的发生与技术动作的变形息息相关。体育专业足球运动者腰部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要高于非体育专业, 这可能与体育专业运动员, 长期的从事运动引起腰部负荷过大, 导致慢性腰损伤。

注:-表示参考文献中数据缺失。

3.3足球运动动作特点

足球运动的技术的发挥是围绕下肢关节的不断动作变换实现的, 一方面踝关节跖屈时, 由于仅较窄后部位于关节窝, 左右空隙较大, 能作轻微的侧向运动, 但稳固性较差, 另外踝关节的外侧韧带较内侧韧带薄弱;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复杂的关节, 关节囊较薄而松弛。由于它们本身的解剖生物力学特点加上足球运动中经常急停、变向等, 导致上述关节所承受的力量过大, 因此这两个部位的受伤率较高。

3.4足球运动中运动损伤预防与防护

3.4.1热身和整理活动

运动作为一种应激原, 身体对应激原的反应是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足球比赛运动强度大、时间长, 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状态, 加速身体适应, 进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后的整理活动, 能够缓解运动性疲劳, 促进身体恢复。

3.4.2护具的使用

足球运动属于全身接触性对抗项目, 运动护具不仅可以支持关节、肌肉及周围组织, 而且可以减轻关节和身体组织压力。足球运动中一定要注意下肢的保护, 特别是踝关节的保护;而对体育专业足球运动者, 除了要对下肢的保护外, 还应该注意腰的保护。

3.4.3提升身体素质

从足球运动的特点来看, 高水平的身体素质是参加这项运动和减少损伤的必备条件。足球运动以有氧运动为基础, 辅以无氧运动, 意味着要进行心肺耐力和无氧耐力的训练。而力量作为其它身体素质的基础。因此, 参加足球运动的大学生也应进行适度的力量训练

3.4.4提高技术水平

合理的运动技术不仅可以使运动变的轻松、省力;而且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无论是体育专业的学生, 还是非体育在运动技术方面都有所欠缺, 平时可以通过视频观摩、教师指导等方式, 不断的提高自己技术水平。

3.4.5排除环境风险

足球运动属于室外运动, 诱发运动损伤的风险因素比一般的运动项目要高, 为了预防环境造成的伤害, 运动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

3.4.6开展心理教育

运动从开始到结束, 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反应, 还包括心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在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中, 至少30%是由不良的心理因素引起的, 运动前通过自我暗示训练、表象训练和放松训练, 可以显著的减少运动性损伤的发生。

4结语

足球作为高校众多体育项目中较为普及的一项运动, 也是运动损伤多发的项目之一。高校足球运动员损伤部位主要集中于脚踝, 损伤的类型主要为扭伤。为了达到损伤风险预防的目的, 在自身提高专业技术和身体素质的基础上, 还需进行运动防护包括: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整理、运动护具的使用、消除安全隐患、开展心理教育等。

参考文献

[1]卫明.足球运动损伤的特点[J].武汉体育学报, 2003, 37 (1) :59-60.

[2]周帅.陕西省普通高校男子足球运动员损伤现状调查与研究[J].体育世界, 2014, 6 (6) :139-140.

[3]刘雄伟, 曾桓东, 洪江.大学生足球选修课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 2003, 25 (5) :57.

[4]郑伟.广西大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体育科技, 2009, 30 (1) :35-40.

[5]黄江泽, 蔡存军.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9) :115.

[6]金俊, 陈云.高校足球专项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与预防[J].高校论坛, 2010, 31 (10) :57-58.

[7]索伟, 朱成成, 毛凌辉.武汉体育学院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2 (22) :9-10.

[8]张静, 马俊驰.西安市体育院校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西部体育, 2013 (3) :26.

[9]杨忠伟, 李豪杰.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10]刘青, 侯梦儒, 梁冬冬, 等.心理训练对减少足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研究.广州体育学报[J].2013, 32 (1) :102-104.

运动参与者 篇2

根据美国户外基金会(Outdoor Foundation)的《20美国户外运动参与报告》显示,随着社会户外运动总参与率的提高,各个年龄段的参与率或提高或趋于平稳;18-24岁这个阶段的年轻人户外运动参与率提高最多,有5个百分点之多。

美国青少年参与户外休闲运动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小时候参与过户外运动的人长大之后参与户外运动的可能性要比从小没参与过的人可能性大。

事实上,37%小时候参与过户外运动的人成年后乐于参与户外运动;而仅有16%的人小时候参与过户外运动而长大了却从不参与户外运动。

让年轻人走进户外

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参与户外都是与所爱的人一起,去锻炼,但不同的年龄阶段参与者的动机还是有所不同。

对于67%、年龄在6-12的儿童他们去户外最大的动力来自朋友和家庭,而67%年龄在18-24的青年人他们参与户外则主要为了健身;13-17岁的青少年则是介于上述两个年龄层之间。

6-17岁青少年最喜欢/最受欢迎的户外活动

6-17岁的青少年户外活动总次数达24亿次,平均每位参与者77次;这其中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喜欢骑行,是该年龄段参与率最高的户外活动,而在参与频率上,则是跑步独占鳌头,每个年轻跑者平均每年跑步次数达80次。

6-17岁青少年最受欢迎的户外活动(按参与率)

1. 骑公路车、山地车、极限小轮车

24%的美国青少年 / 1250万参与者

2. 小汽车、庭院、背包及房车露营

21%的美国青少年 / 1090万参与者

3. 淡水、海水钓鱼及飞钓

21%的.美国青少年 / 1070万参与者

4. 跑步、慢跑及越野跑

20%的美国青少年 / 1050万参与者

5. 徒步

15%的美国青少年 / 770万参与者

6-17岁青少年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按参与频次)

1. 跑步、慢跑及越野跑

每位跑者平均每年80次/共计8.398亿次

2. 骑公路车、山地车、极限小轮车

每位骑行者平均每年66次 /共计8.227亿次

3. 淡水、海水钓鱼及飞钓

每位垂钓爱好者平均每年14次/共计1.548亿次

4.小汽车、庭院、背包及房车露营

平均每位露营者每年11次/共计1.213亿次

5. 滑板

平均每位滑雪爱好者每年21次/共计7370万次

18-24岁青年最喜欢/最受欢迎的户外活动

18-24岁青年20户外活动总次数达23亿次,平均每位参与者131次,要远高于青少年组(6-17岁)的77次。

18-24岁青少年最受欢迎的户外活动(按参与率)

1.跑步、慢跑及越野跑

20%的美国青年 / 880万参与者

2. 徒步

16%的美国青年 / 500万参与者

3. 小汽车、庭院、背包及房车露营

13%的美国青年 / 410万参与者

4. 淡水、海水钓鱼及飞钓

13%的美国青年 / 410万参与者

5. 骑公路车、山地车、极限小轮车

13%的美国青少年 / 410万参与者

18-24岁青少年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按参与频次)

1. 跑步、慢跑及越野跑

每位跑者平均每年107次/共计9.463亿次

2. 骑公路车、山地车、极限小轮车

每位骑行者平均每年56次 /共计2.284亿次

3. 淡水、海水钓鱼及飞钓

每位垂钓爱好者平均每年50次/共计2.039亿次

4. 徒步

平均每位徒步爱好者每年19次/共计9480万次

5.小汽车、庭院、背包及房车露营

平均每位露营者每年19次/共计7700亿次

家里有孩子的美国成人参与户外运动的积极性更高,参与次数也多

“三化”催生运动参与之花 篇3

摘 要: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要使女生“动起来”非常困难,运动参与高度疲弱。这是因为漠视了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使之产生了行动抵触。教学如果不能实现众多女生的运动参与,就不可能促进她们的健康,也就无法全面实现本课程的价值。就如何针对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运用“简化、淡化、美化”的教学措施,化解女生的行动抵触,激励她们轻松愉悦地“动起来”,从而实现运动参与,体现“健康第一”。

关键词:中职女生;“三化”;运动参与

一、中职女生当前运动参与现状

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男生大多能够积极参与各种身体练习,而女生要使她们“动起来”,却要颇费一番周折。她们常常使用游击战术,只要教师略有分身,就立刻“暂停”,或是干脆坐下“开吹”。

虽然体育教师想了一些办法,可还是感到一种无形的抵抗。令人感伤的画面,“让你练,你为什么偷懒”“叫你动起来,你为什么躲起来”“再不动,就加跑”等,不时出现。

二、现状分析

为什么当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难以实现女生们运动

参与?

1.心理上

这个阶段的女生更加注重自身形象,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在遇到新、难、累的身体练习时,更是胆怯紧张,生怕引来别人的嘲笑和贬低。再加上冬天怕冷,夏天怕晒黑、怕出汗,因此比较难动。

2.生理上

中职女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伴随着皮下脂肪的增多,力量素质的发展却相对迟滞。特别是臂部、腰腹部与骨盆肌群的肌力更弱,导致她们畏惧动作幅度较大和力量型的身体练习。

3.教学内容方面

没有考虑到性别差异,给予区别对待,没能做到对女生群体的“有需供给”。

其结果,就是女生“动不起来”,课上行动的日趋抵触。

三、理论学习

法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体育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主动迎合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产生认可,才会主动参与,才能“乐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身体练习是课的核心;运动参与是第一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采用,必须有益实现男、女生的运动参与。

四、教学措施变革

那么怎样才能使中职女生“动起来”,实现运动参与呢?

1.“淡化”措施,易于参与

在技术教学时,针对女生群体采用“淡化”措施,不强调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转化畏惧心理,降低练习难度,克服学习的枯燥,使女生能够轻松参加,体验各项运动的魅力。

如,田径类的快速跑教学,我重点运用“淡化”措施。采用自由结合成小团体展开分组接力竞赛的形式。用人文与情景,淡化恼人的技术学习,减轻个人运动负荷,鼓励人际交往。女生对这种有情感内涵的身体练习不反感,普遍能够积极投入。

2.“简化”措施,促进参与

在运动项目的练习时,针对女生群体采用“简化”措施,从女生的兴奋点入手教学,同时简化运动项目的一些规则,给女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如,球类项目的教学,我则采用了“简化”措施。首先从女生最感兴趣的投篮技术环节入手,当她们每投入一球而得分时,脸上就会展露成功的喜悦。在组织分队小竞赛时,故意忽略“走步”“两次运球”等非侵害性规则的判罚,使她们把这项运动能够玩起来。比赛中女生你争我夺,兴趣盎然,往往到下课时,她们还欲罢不能。

3.“美化”措施,刺激参与

针对女生的强烈求美心理,在健康教育专题的学习以及日常教学中,我刻意使用“美化”措施。用国际体坛美少女莎拉波娃和中国跳水美女郭晶晶的健美,与普通女子因缺乏锻炼而显臃肿的身形进行比对,使她们明白“只有运动,才能健康;只有健康,才是最美丽”,引导她们转变“运动会变粗、变丑”和“靠不吃饭减肥”的错误观念。之后,课堂上就很难再见到她们悄悄偷懒的背影。即使遇到例假,她们也会选择在运动场上散步,这其实也是一种方式的锻炼。

通过以上策略,任教班级女生在身体练习时,由过去的“怕、让、拖”,变成了现在的“爱、争、乐”。教学实效明显提升,连续两学期获得本校“教学质量考评优质奖”。这是全校师生共同评价的结果,其说服力与含金量均较高!

健康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所必备的最基本素质。今天的中职生,明天将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是一幕幕教育情感剧的发生地,而女生就是剧中的女主角。中职体育教师更需全力关注她们,激励每个女主角快乐渡过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使运动参与之花盛开,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陈莉.论情感在职业教育基础课教学的运用.新华教育导刊,2009(05).

[3]全光德.培养中职学校女生体育课的积极性.金田,2012(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如何表述运动参与目标 篇4

1.在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中, 我们教师所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呈现出形式主义、自由主义倾向;很多课堂教学目标相互雷同、程式化严重, 换上其他的运动项目的名称可以相互替代, 更有甚者, 课堂目标五花八门, 只是说些大道理, 豪无规范性, 也根本看不出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

2. 运动参与目标与心理健康目标在表述上极易产生混淆。从理论上看, 运动参与是一个心理过程,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积极还是消极、愿意还是抵抗都表明学生学习的一种情绪或心理状态, 运动参与目标一般描述成活动过程的一种状态, 如积极、愿意、主动等, 而把心理健康描述成一种心理体验, 如高兴、开心、满足等。

二、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

一个规范、明确的教学目标表述应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 (Audience) 、行为动词 (Behavior) 、情景或条件 (Condition) 、表现程度 (Degree) , 简称ABCD型。

1.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指的是学习者。体育教学目标所预期和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 而不是体育教师的行为。因此, 规范的教学目标开头应是“学生……”。事实上, 在表述教学目标时行为主体一般省略不写, 但目标表述的方式仍应较明显地体现出学生是行为完成的主体, 如 (学生) 能连续蛙泳50米或正确做完1套8节的健美操。如写成“教会学生……”或“培养学生……”则易变为教师的行为。

2.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要分为模糊的与明确的动词。模糊的动词有知道、了解、喜欢、相信等。明确的动词有陈述、选出、比较、模仿、示范、改编、接受、服从、拒绝等等。在表述教学目标时, 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

3.行为情景或条件

这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景或条件下完成指定的操作。对行为条件的表述, 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有:

环境因素, 包括对学习空间学习地点的限制, 如“在沙坑完成纵跳”;

作业条件因素, 包括对器材的高度和重量的规定, 以及允许或不允许使用器材与辅助手段等, 如“用4公斤的实心球向前、后抛”或“在同学的保护和帮助下跳过山羊”;

提供信息或提示, 如“借助人体解剖图, 说出……”;

完成行为的情景, 如“在课堂讨论时, 叙说出……”。

4.表现程度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表现程度一般采用定量的指标或标准, 一般包括:

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 如“5分钟内跑完……米”

准确性, 如篮球罚球“百分之九十投中”;

成功的特征, 如引体向上一组“至少完成五次……”。

三、运动参与目标的表述 (案例)

本案例摘自浙江师范大学邵伟德教授《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与例析》一书,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整合后的目标从运动参与这个层面描述得相当具体, 对照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素, 我们对此目标进行分析:

1.行为主体没有表述为学生, 从语法上看, 它的主语是“课”。

2.行为动词为“投入”。

3.行为情景或条件是“游戏法、激励法、变换法等”。

4.行为程度是“积极”和“维持热情”。

那么根据以上分析, 将该运动参与目标修改为“95%的学生在游戏法、激励法、变换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调动下, 积极投入到排球传球的学习并维持热情。”这才是一个合理明确具体规范了运动参与目标。

一个合理规范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 不但要具备四大要素还必须包含有明确教学方法和组织手段, 使人一目了然。这种具体规范的目标有赖于教者对学情、教材、场地器材等多因素科学合理的分析, 只有这样的目标才能有效避免表述假、大、空的套话和形式主义。

摘要: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态度及行为表现, 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 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 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运动参与目标作为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表达同样也遵循教育教学的原则和规范。

关键词:表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我参与,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篇5

陈群

如果有人要问:人究竟能活多少岁,答案肯定是个未知数,因为伴随之人类步入现代社会的进程,运动正为健康指数的不断攀升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如此,乔丹那出神入化的篮球技艺,马拉多纳那近乎完美的上帝之手所体现出来的力与美的和谐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难以拒绝的视觉诱惑,体育是力量的角逐,也是智慧的较量,更是美的展示。放眼我们的体育课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犹如一股强劲的飓风,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崭新的生机和活力。

看!孩子们在课堂上讨论得热火朝天,以前整齐划

一、呆板陈旧的课堂模式已被各显其能、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所替代,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了更多活动和思考的空间,体育不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代名词,体育课也不再是单调、枯燥的技术动作练习,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发展的过程,她激励着每个学生自主、积极的参与,其广阔的空间生成了孩子们的自信、自主、自立!

听,体育课上传来了时而明快,时而和缓的音乐,轻松的音乐声中不时有“turn left turn right”的英语口语响起,还有那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主题式情景教学,孩子们在“向小猫学本领”的故事中学会了跳跃、爬行,在“穿越大森林”中知道了如何越过障碍,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也许我们没有显赫的地位,但在教学中我却时常感动着:记得前年冬天的一节体育课上,我在巡回指导着孩子们做游戏,一个小女孩跑过来拉起我的手说“老师,我们一起做游戏吧!”。我正准备回答,小女孩忽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的手怎么这么冷啊?我来帮你焐悟吧……”,其他孩子听到了也围了过来,小男孩硬是把头上戴的热乎乎的帽子摘下来套在我的手上,我的手热了,我的心也热了……课堂上还经常有孩子跑过来跟我说悄悄话:老师我会跳绳拉;老师,我的数学考了一百分……在感受着这份童心童真时,我也真切的感受到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体育教学让我们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我由衷地幸福,我是一名体育教师,我更庆幸自己搭上了这趟新课程理念的列车。在付出的同时,也享受着专业成长带给我们的喜悦,也许我们的孩子还不够自律,也许对新课程还有不少的困惑,但我坚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引下,我和孩子们一定会充分享受着运动带给我们的快乐。

浅谈如何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 篇6

关键词:学生 运动参与 体育

中学生热爱运动是天性使然,在现实生活中“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现象存在。在有限的体育教学中要形成固定的体育锻炼习惯是件很难的事情。要有实效地培养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促进学生运动参与,针对这个问题我将进行如下的分析。

一突出学生自主性,自发性和选择性促进学生运动参与

学生自主和自发地参与体育运动既是一个生活习惯,也是一个生活能力,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自主的习惯和能力都需要长期的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培养,例如冬季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晨跑多少公里比较适合自己,一个星期要参加几次晨跑等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可以说参与运动的自发性来自于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而参与运动的自主性来源于选择内容和方法的价值取向和自信心。而在体育课教学培养学生在参与运动时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是重要的策略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发性和自主性的主要方法为:1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意义的认识;2培养学生判断和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运动项目的能力;3教会学生更多的参与体育运动的策略和方法;4加大体育教学中的各种选择性;5不断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二突出运动的“固有乐趣”,促进学生运动参与,让学生体验不同运动的特点

任何体育运动都有其固有的乐趣。游戏最本质的乐趣是竞争和表现,而竞争和目标类相结合的运动项目的乐趣是自已多命中目标而最大限度阻止对方命中目标,如篮球的乐趣既是篮球进筐,又是防止球进筐,足球则是射门和成功地阻止射门;体操类运动的乐趣是非正常身体运动的完成和特殊的身体感受。每个运动都有各自的特质,这些特质是教材的价值和乐趣点。要使学生能够热爱体育,更自觉地参与体育,就要在教材化的过程中,充分地认识和提取这些乐趣,然后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中体现这些特质,把运动的内在乐趣充分地转达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每个运动都有乐趣,通过突出运动的“固有乐趣”,让学生体验不同运动特点的教学策略,要求体育课教学做好以下工作:1从运动乐趣的视角深入研究各个运动项目的特质;2研究体验运动乐趣的条件和过程。

三.突出“体育小集体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运动参与

体育运动大多数是集体的活动,从而,与体育伙伴的和睦相外,在体育集体中与集体共有目标,拥有集体荣誉感,服从领导,完成好自已的职责,遵守大家的共同约定和规则,参加体育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在同伴和集体的帮助下更好地提高自已的运动成绩,更多地获得比赛的成功是学生可以有效地和愉快地参与体育的重要条件,例如“三人篮球”。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突出“体育小集体学习”氛围的教学策略成了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另一个重要的策略。突出“体育小集体学习”氛围的教学策略的主要方法为:1注重小集体学习的相关原理研究;2开发小组学习的各种教学形式和过程模式;3研究和应用各种不同功能的分组方法,如随机分组。异质分组,等值分组的各种方法;4研究和开发有利于小组学习的各种教法,如小组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的教法等,又如,在教学开始阶段的“教学目标”向“小组学习目标”转化的方法等;5研究和开发有利于小组学习的辅助教具,如多媒体教具等。

四.体验多种乐趣的“目标学习”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

“目标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尝试运动”“学习提高技能”“发展创新”的多种运动乐趣。“目标学习”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技能水平上嘗试和享受运动的阶段”。这个阶段不强调学习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做自已可以做的各种运动,给学生一个充分运动的时间,并等待学生在这个运动阶段中产生学习新的运动技术的动机和要求。第二个阶段是“学生挑战和学习新的运动技术,享受学习和挑战成功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在学生出现了自发性的学习动机后,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通过分组性的学习,注重让学生授受选择性强和自主性强的学习和挑战,注重学习的效果和挑战的成功感。第三个阶段是“学生在掌握新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造性学习的延伸,让学生体验发挥创造性,进行创新学习的乐趣的阶段”。这个阶段强调学生的创新性思考和学习方式,如健美操的重新组合,小创编,技术战术的归纳和演绎,个人技术特点总结,同学间的互相技术评价等。

五.转变场地和器械,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

在体育教学中不论是中学还是小学,使用的场地,器材等,多数是依据标准的竞技活动要求来设计的,其高低,大小势必影响学生的使用效果,使他们完成动作的难度加大。外加学习练习的时间又少,学生很难体验到这项运动的乐趣。长此下去会削弱学生的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适当地转变场地,器材等,例如利用反弹板帮助学生体验跳绳乐趣,让学生在经过一定努力后体验到成就感,感到成功完成的乐趣,是促进学生长期运动参与的重要性。

总之,学生有了很好的运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倾向,就有了体育锻炼习惯的基础,那么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就有可能了。

【参考文献】

运动参与者 篇7

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及赛事组织现状不仅是学术研究者所关注的话题, 也是各相关俱乐部和城市构建中关注的对象,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 将业余自行车运动和其赛事组织对大众生活的健康心理生成、个性发展的同质化以及城市各方面构建所产生的模范与建构意义一一剖析, 力图对业余自行车运动和赛事组织产生的社会意义、业余自行车运动的个性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湖南省宁乡县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及赛事组织。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对长沙半小时, 逆时针俱乐部的教练, 成员以及业余自行车爱好者进行访谈。

1.2.2 问卷调查法:所设置的问卷有两份, 每份100张。

1.2.3 数据统计法:用Excel软件将数据和信息归类整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参与者的现状

自行车运动是指以自行车为工具比赛骑行速度的体育运动, 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历史悠久。1893年在法国已举办了首届业余自行车运动比赛, 业余自行车运动是专业自行车运动的雏形。

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实际上指的就是那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 但是会在私下或者民间举办的非正式的比赛场上出现的参赛者。职业的自行车运动员在体能、年龄等方面都有着严苛的要求条件, 但是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却不受这些条条框框所束缚, 年龄不限, 身体素质不限, 职业不限。

2.1.1 参与者的年龄、性别情况

根据第二份调查问卷, 集中采访逆时针自行车俱乐部和普宁自行车俱乐部的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 100份调查问卷的发放, 收回来100份, 有效问卷100份, 通过统计研究可以大概总结出当地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的年龄和性别情况 (见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 宁乡县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以男性居多, 在年龄层上又以青年参与者为主, 其次是少年参与者。根据表格统计数据可以分析得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在体育运动方面, 男性的运动细胞天生就要优于女性, 所以在运动参与度上就自然要高于女性;其次业余自行车运动本来就是一项考验身体素质和耐力的体育项目, 它的运动场地多以户外为主, 其中就包括崎岖的山地。除此之外户外天气因素对参与者来说也算是个挑战因素。像男性的话比较喜欢挑战和冒险, 以此彰显男性魅力, 所以对于这种户外运动的基本要求都能够轻松应付;但是女性却大不相同, 她们能够接受普通的以公路为场地的自行车运动, 但是对于山地场地这种危险系数相对较大的项目可能就有望而生畏的状态, 其次是户外天气因素也严重影响着她们的选择, 阳光太大会怕晒黑, 天气不稳定也会影响到心情或者发挥等。因此总的来看, 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男性居多的情况还是非常符合现实因素的。

而对于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的年龄层的统计中, 得出以青年人为主要参与对象, 排在第二位的是少年人, 中年人的参与度极低, 但是老年人的参与度几乎为零。分析此调查结果可以得出:青年人作为社会工作中的主要力量, 运动的方式减压是他们最常见的选择, 而业余自行车运动的优势在于户外活动较多, 不仅可以独自运动, 也能与朋友一起共同参与, 去不同的地方看不一样的风景是别的运动项目所难实现的。少年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作为排位第二的参与者, 他们对自行车的爱好多半来自于被动的选择, 由于上学过程中使用自行车的几率很大, 所以促使他们也就机动地接受了这项运动。

中年参与者极少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年纪大了之后, 在运动方面没有年轻人那么充沛的精力和过硬的身体素质, 因此即使对于自行车运动有所爱好, 可能也会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缘故与此运动擦肩而过。而老年人的参与度几乎为零就更好解释了。

2.1.2 参与者的职业特点

对于当地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的职业特点研究是从两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得出来的, 在发放的200份调查问卷当中, 第一份随机抽查路人的有效调查问卷为100份, 收回94份, 可供研究参考的有效问卷为87份, 其中业余自行车运动爱好参与者为32人, 结合第二份针对业余自行车运动俱乐部的调查问卷来说, 总共可供研究的人数是132人, 我将职业特点分为三个大方向, 分别是个体经商, 上班族和自由职业 (见表2) 。

从统计表的数据来看, 当地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中上班族占绝大多数, 其次是个体经商者, 最后是自由职业者。影响这种职业特点排序的原因其实相对简单:首先说上班族, 他们实质上都是打工者, 受领导管, 工作压力大且不自由, 但是工作时间较为规律, 因此需要释放的压力大且拥有可支配的释压时间, 所以在这项运动中的参与者自然就居多。而作为个体经商自己当老板的群体, 虽然在工作自由度上是相对放松的, 但是他们却是在时间支配上最不规律的一个群体, 作为工作的管理者要随时随地处理工作中的突发情况等, 所以很难有固定的时间参与锻炼。而自由职业者本来在三个职业特点中就是存在人数最少的, 所以参与度最低也不足为怪。

2.1.3 参与者的资金投入

在调查和采访中所接触到的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 他们中间90%以上的人表示参与这项运动的资金来源以工资为主, 而对这项运动的资金投入多少则因人而异, 极少数人, 特别是自由职业者几乎将所有钱都投入到了这项业余运动中, 将其视为自己的事业来看待, 但是绝大部分人还是只把业余自行车运动当做释压和锻炼身体的一个方式, 所以只是根据设备和训练费用, 赛事费用的基本标准来进行资金的投入。

2.1.4 参与者的组织形式

根据调查问卷二的调查分析得出, 宁乡县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的组织形式最主要的还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为主, 由于他们对这项运动有着比较深厚的了解, 同时在人才资源和设备提供方面都很充足, 所以赛事组织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而政府机构如果承办这样的体育赛事, 一般是因为上级部门有这样的要求或者跨区域间的“体育外交”, 因此组织承办的机会也很少。

2.1.5 参与者主要活动范围

当地业余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主要活动范围的选择实际上是受很多因素影响, 主要是经济现状, 2013年宁乡县已经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56位了, 足见当地经济之发达, 经济的蓬勃发展当然就预示着与时尚潮流接轨。像死飞这种近些年在国内新兴的业余自行车运动系列就很受年轻人喜欢, 认为是一种年轻文化的代表, 寓意着潮流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它的发展也给其他形式的业余自行车运动带来了春天。

2.2 业余自行车赛事的现状

2.2.1 赛事的类型

自行车赛事类型主要有五种, 分别是公路自行车, 越野赛, 山地车, 场地赛和小轮车。在发放下去的200份调查问卷中, 收回来的132份关于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有效问卷, 为此次研究提供了很有利的数据 (见表3) 。

公路自行车赛事是当地最为常见的一个赛事类型, 因为宁乡县城至乡下几乎都铺上了水泥路, 所以道路平坦, 对于公路自行车赛事来说举办起来特别容易, 同时能够很好地减少对自行车轮的损坏, 以及减少运动员的劳累程度。场地赛的发展也是得益于道路的便利, 所以在设置比赛路线和时间规划上都比较好把握。山地车赛事略少的原因是由于目前像这样的石子路并不多见。而小轮车也就是死飞兴起时间不长, 所以赛事组织也不高, 而越野赛需要考虑的场地因素太多因此举办得就也少。

2.2.2 赛事的规模

宁乡县业余自行车赛事规模通常不大, 但能保证每次赛事有10余人参与, 特别是像公路自行车赛事最常见, 有20-30人参与。2013年在宁乡会堂举行的山地车赛事有400多人参赛, 已属宁乡规模较大的赛事。

2.2.3 事场地因素

自行车赛事的举办最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场地的条件。宁乡县目前最常见的赛事是公路赛, 原因就是因为场地提供方便, 平坦的场地随处可见。而像越野赛这样对地形要求颇高的赛事, 对于宁乡县还是存在一定的挑战, 大规模的赛事骑友多所以主办方才会愿意花重金挑选合适的场地, 而一般情况下, 小型的俱乐部很少举行越野赛, 因为场地寻找困难。

2.2.4 赛事的影响力

近些年来, 业余自行车赛事在宁乡县当地越来越常见, 参与者也越来越多。原因是因为宁乡县毗邻长沙市, 受市内运动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所以也就发展得比较好, 目前宁乡县有名的逆时针业余自行车俱乐部也拥有了很多会员, 业余自行车爱好者的队伍也在不断地扩大。

2.3 影响当地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的因素

2.3.1 当地对自行车运动的重视程度

宁乡县近年经济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发达, 因而产生环境污染, 同时, 私家车数量增多造成交通拥堵, 人们在高效多量的工作下产生的压力和疲劳都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当地业余自行车运动的发展本来就备受重视。首先自行车无需燃料, 不会污染环境;其次因为城市业余自行车运动与城市交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双赢的关系。自行车道路空间占城市道路空间不足40%, 而完成客运量占各类车辆客运量总和的70%以上, 自行车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城市业余自行车运动开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交通状况, 二者呈正相关;最后, 自行车运动是解决心脏功能问题的有效工具之一, 能够使心脏强化, 防止高血压, 提高肺部的呼吸功能, 改善身体状况等, 同时自行车作为训练以及完善肌肉线条和现代人追求低碳生活的直接方式,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运动中来, 并且成为许多人的固定运动项目, 业余自行车发展的潜力日益增加。

2.3.2 当地业余自行车赛事组织的规模

宁乡县当地业余自行车组织的规模基本上都属于10人以上到几十人的小中型规模比赛, 但是2013年在灰汤举办的山地车赛事却聚集了400多人参与, 属于当地较大型的赛事规模了, 原因是这次赛事邀请了各方骑友, 所以参与人数也就较多。如果往后宁乡县想要继续举办类似的大型赛事活动, 除了本身在业余自行车运动上面做大量的宣传活动, 邀请别人加入之外, 还需要像灰汤赛事一样, 广邀各地好友参与。

2.3.3 当地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的目的

从表4可以看出兴趣是促使当地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参与的目的, 证明当地大部分人发自内心地钟爱自行车这项运动, 对往后发展此项运动必然会有很大帮助。以减压为目的的参与者排第二, 宁乡县虽然经济发达, 但是工作竞争大, 造成的精神压力大。而以锻炼身体为由的参与者排名垫底, 这个结果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方面是可以认为当地人身体健康状况普遍较好, 所以不需要额外的运动锻炼, 另一方面则反映当地人对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不高, 还有待加强。

3 结论

宁乡县青年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在少、青、中、老四个年龄层段中排位第一, 其次是少年, 中年。老年参与者最少。女性的参与率远远没有男性高。兴趣是当地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的主要原因, 这是一个发展当地业余自行车运动的有利条件。业余自行车运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对生活环境的改善有着很大的意义, 对交通的改善也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当地人对于追求低碳健康生活有较好的态度。

4 建议

宣传和推广业余自行车运动之前, 应对其历史和存在的意义有大致了解, 认识到这项运动不仅能够给人们的身体上带来很好的锻炼, 更重要的是自行车是改变交通拥挤的最佳选择。扩大自行车运动参与者的年龄层次, 多鼓励女性参与。宁乡县作为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 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业余自行车运动赛事组织和举办方把握住每一次的赛事机会, 要认真的去做好每次的比赛和活动, 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王华燕.浅析诚实业余自行车运动对城市交通的积极影响及其关系[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 (10) :159-159.

[2].覃刚.试论业余自行车运动的价值及社会效益[J].商情, 2012, (44) 258-258.

[3].黄辉, 肖艳红, 祝海明, 段香园.中部小城镇区域空间布局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县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 [C], 2012.

运动参与者 篇8

气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健身,集体娱乐的新兴的运动项目,气排球的重量轻,直径大,空中飞行速度慢,其比赛游戏规则特殊,气排球运动强度低而趣味性强,已逐渐成为老年人喜爱的健身体育项目,随着社会组织老年协会气排球队比赛以及社区老年人气排球比赛队的竞技性上升趋势,随之而来的运动损伤也逐渐增加,直接影响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身体锻炼。因此,开展对老年人气排球的比赛和训练中,造成的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分析显然十分必要。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南昌县县城银河社区气排球队锻炼的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对县城体育公园、人民公园公共场所进行气排球训练的老年人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文献检索和互联网查寻有关资料,阅读并研究气排球教学训练及其运动损伤方面的资料。

问卷调查法:对银河社区老年人气排球队、县城体育公园老年人气排球队、县城人民公园老年人气排球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份,每队发10份,且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为100%。

观察法:在暑假和寒假期间,观察老年人气排球比赛和训练,从中发现问题所在。

2 调查结果与讨论

2.1 受伤部位

从表1中看出,损伤的部位呈一定的规律性,受伤总人数却高达58次,受伤最多的部位是踝关节,总数达21人次,占总人数的36.2%。踝关节受伤率高,其次的损伤就是指关节有15人次,占总人数的25.8%,再是肩关节,有7人次,占总人数的12%,膝关节6人次,占总人次的10.34%,是由于训练情况和训练时间长短以及运动量较大造成的,训练强度越强,时间越长则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2 致伤动作

气排球的技术分为有球技术和无球技术。前者包括扣球、发球、传球、垫球、拦网,后者为准备姿势和移动。表2表明,受伤比率最高的扣球有25人次,占总比率的34.7%,其次是拦网,受伤人数有23人,占总比率的31.9%。引起气排球运动损伤的动作是扣球和拦网,所以在比赛中应该多加注重。

2.3 气排球运动中易受伤部位损伤的原因

2.3.1 踝关节损伤的原因。

在气排球运动中,急性运动容易造成踝关节的损伤。在做运动时起跳、落地后踩在别人的脚上或者其他物体上,容易造成踝关节的损伤,造成踝关节损伤伤情大多数是向内侧翻转的损伤,这可能和关节的结构分布以及关节的功能特点有关。

2.3.2 指关节损伤的原因。

在气排球运动中,传、发、拦等动作都是靠双手完成,而对身体其他部位不重视,经常被自己和同伴忽略;指关节的损伤也很常见,造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指关节的结构和指关节功能特点有关。手指的作用很大,在发球等动作中,技术动作不规范,发力方式不对,力量过大,手型不规范等,都容易造成手指的挫伤,关节脱位等损伤。

2.3.3 肩关节损伤的原因。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最大的关节,关节的稳定性较差。关节周围的肌肉的大小和肌肉的力量作用,在肩关节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与周围发生摩擦和挤压,在动力性工作时,容易造成关节损伤。

2.4 运动损伤的预防

2.4.1 加强安全思想教育。

把安全教育列为老年人气排球训练的首要任务,加强老年人对运动损伤的了解,让他们在思想上意识到运动损伤的防范,加大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从而减少老年人们的运动损伤。

2.4.2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在进行运动项目之前,应该做好准备活动,科学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体运动的兴奋性,更可以缓解各内脏器官产生的惰性,使人体的血流量增加,提高肌肉力量和增加肌肉的弹性。

2.4.3 注意放松练习。

在运动过后,要注意全身肌肉的放松,因为放松活动可以减少身体的疲劳,缓解肌肉的僵硬,同时放松运动也可以缓解肌肉运动时产生的乳酸,减少肌肉酸痛,增加肌肉弹性。

3 结论与建议

老年人气排球运动损伤率较高。损伤率由高到低的部位依次是:踝、手指、肩、膝、肘等部位,而造成损伤的动作多为扣球和拦网,在日常健身训练中,应重视对队员的预防损伤意识的培养,并对易受损伤部位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有助于减少队员运动受损伤的发生,所以要求老年人在进行气排球的时候加强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杜绝带伤、带病参加训练比赛,以免损伤加重,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蔡卫清.韩解,社区老年人气排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2009.(2):49-53.

[2]姚鲜.连道明.连瑞华,气排球与室内排球竞赛规则的比较分析[Q].体育科学研究,2010,(11):27-32.

运动参与者 篇9

1 目标引领内容内容激发运动参与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运动参与学习方面提出了“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求。例如:水平二阶段, “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下位学习目标是“积极参加多种体育活动”,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通过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教学内容, 还要选择学生有兴趣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又如:水平二, 蹲踞式起跑, 教师可以降低技术动作难度, 采用不同标准的蹲踞式起跑, 如蹲着、爬着、单手俯卧撑、背对着、侧向的等各种方式, 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基于通过运动参与的学习目标来引领教学内容的选择, 有效挖掘和处理教材内容的兴趣点, 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1.1 以运动能力发展为引领, 预设运动参与的学习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基本理念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运动参与学习是落实体育课程目标的前提条件, 没有参与身体练习活动, 就谈不上运动技能的掌握, 更谈不上身体健康了。因此, 基于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导向, 来预设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水平一, 二年级《投掷:正面持轻物素质练习》课堂教学中, 预设以活动与游戏为载体, 发展学生投掷能力与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教学思路。重点发展学生投掷能力、动作速度和空间判断能力, 教师就预设了一些有兴趣的练习环节, 有左右手抛接毽球、转体抛接、左右手甩毽球、跪投毽球、跑投组合练习等环节, 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练习,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1.2 以运动技能为载体, 实现运动参与的学习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基本理念指出:“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习运动技能是达到课程四个学习目标的载体, 通过处理运动技能, 点燃学生参与运动的激情。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该把运动技能学习与学生练习兴趣结合, 设计运动技能中学生感兴趣的思考点、体念点、交流点, 将技能动作、器材和辅助练习三者融为一体。如:水平二, 《投掷:正面双手前抛实心球+素质练习》, 选择橡皮筋、小皮球、小垫子进行组合练习, 小垫子起到作为投掷线, 在练习中不能碰倒;橡皮筋圈作为靶心, 两个橡皮筋的形成的两个圈作为投掷目标物靶心;小皮球小、轻、色彩丰富代替实心球, 这样球刚好迎合学生兴趣, 激发练习积极性等等。在利用橡皮筋环节, 采用百合花的“花开花合”动作, 进行投掷的辅助练习, 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投掷“背弓”动作练习之中。在身体素质练习环节, 还可以充分利用橡皮筋进行手臂、腰腹肌等有趣的游戏练习。通过对运动技能的整合与融合处理, 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时间, 维持练习的积极性。

1.3 以挖掘体育教材内容兴趣为核心, 促进运动参与目标的达成

正确掌握教材处理的方法, 教材只是提供了一个教学参考, 是教师上课的一个依据, 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知识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 灵活处理教材, 要引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因此, 在常态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抓住学生的兴趣, 教师能够挖掘教材的兴奋点, 并能将其充分的激发兴趣, 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在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

2 激发参与运动兴趣的方法和手段

运动兴趣是激发和促进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学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 如果学生对体育活动没有兴趣或兴趣不高, 他就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因此,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摆在首要位置,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变化都要注意趣味性, 特别是小学阶段尤其明显。如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趣味化、游戏化等等, 总之通过合理、有效、趣味的手段来到达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1 以教学环节紧扣为梯度, 提高运动参与的密度

体育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调控影响学生参与运动的效果。教师要珍惜教学时间, 教学环节不拖沓, 调节学生情绪, 张弛有度;把握知识容量, 合理控制时间, 轻重有度、重点难点留足时间, 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节奏鲜明, 学生运动负荷刺激适宜。如:水平三, 《投掷:正面双手前抛实心球》在导入环节, 采用一根橡皮筋 (弹力绳) , 橡皮筋成圆形, 让男生和女生分层形成两个圆心练习队形。学生两手分别抓住橡皮筋, 在教师引导下, 做各种各样的热身活动, 但是教师始终围绕投掷动作的辅助的热身练习为中心, 其中有拿橡皮筋合作跑、合作绳操等学生在趣味的活动中达到热身的效果。生动形象的形成“背弓”的动作。在重难点练习时, 采用跪、坐、躺、站姿等方式进行层层深入。教学整个环节安排有序, 过渡自然流畅, 让学生感觉到意犹未尽。

2.2 以流行元素为融合, 吸引学生运动参与兴趣

兴趣是吸引学生参与运动的驱动力。基于流行的事物, 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反应, 将当前社会流行的元素融合体育课堂教学中, 为其所用,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习的兴趣。如:水平一, 二年级《投掷:正面持轻物素质练习》课堂教学中, 在准备部分, 教师把投掷的核心动作与热身舞蹈结合, 配合当下最流行的风靡全球的《骑马舞》音乐, 学生参与度非常高, 热身效果好, 铺垫效果好, 快速吸引学生进入本课主要内容的学习。在最后身体素质练习环节, 教师把“美羊羊”等学生最感兴趣的动画卡通元素融入到练习之中, 通过跑投组合练习, 投掷驱赶灰太狼回大森林, 来拯救“美羊羊”练习。

2.3 以问题探疑为导向, 启发学生尝试运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 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会有很多问题, 很多想法。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好奇心, 好问的心理特点, 引导学生去尝试与本课教学有关的、与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有关的动作练习中, 激发学生不断挑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 如果已经调动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就要引导去解决问题, 让学生去练习, 在练习体验中寻找答案。如在水平二, 三年级的急行跳远, 在落地缓冲练习中, 学生遇到脚后跟或前脚掌落地的问题, 教师就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运动练习, 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和学习积极性, 提高练习的强度和密度。

3 激发学生运动参与兴趣的策略与建议

3.1 基于教材内容的研读能力, 挖掘教材价值功能策略

根据体育新课程动态发展的要求, 要关注教材教法的研究, 注重对学法的指导, 提高教师对教材理解能力, 重视学科的特征和规律,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有效性, 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对教材的研读,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 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点,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3.2 基于教师教的角度,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让学生学得扎实和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 都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这样教师就会去了解学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用心教学、深层次反思, 努力去克服“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和“教学安排蜻蜓点水”的问题, 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层面上不再出现“学习方法手段脱离教学目标”、“没有教与学的过程”的问题, 每一堂课要力争解决实际问题, 多考虑学生的“学”。

3.3 基于学生学的角度,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实现目标的途径, 是为目标服务的, 一定要让学生有兴趣参与体育运动学习。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 如教师围绕篮球投篮、足球射门的兴趣点, 设计一些有针对, 围绕教学目标的练习手段、增加学生练习的参与度, 激发学生兴趣度。在练习方法和手段方面, 基于学生兴趣爱好, 采用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练习重在变化的;基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和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措施,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以赛带练、小组合作竞争等形式, 增加学生练习的参与度。在评价方面教师可以用及时口头表扬、心理暗示等等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根据血素个体差异性, 可以采用梯度性目标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等等。总之, 教师要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 从学生学习兴趣点角度出发, 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 实施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

4 结语

总之, 运动参与是作为四大学习方式之一, 运动参与学习方面的设置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的性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的学习都是达成课程目标的载体, 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运动参与具有很重要的载体作用, 只有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运动参与, 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 才能充分参加体育学习与锻炼,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的习惯。

摘要: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 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 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 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从目标引领内容, 内容激发运动参与兴趣、激发参与运动兴趣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运动参与兴趣的策略与建议角度来探讨学生的运动参与问题。

关键词:有效激发,运动参与兴趣,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创新运动会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率 篇10

一、营造校园体育文化, 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

(一) 拓展“运动会”内涵, 促进学生普遍参与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尤其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研组的全体成员商定, 并经报校领导批准, 将“秋季田径运动会”正式更名为“体育大会”, 并通过创新运动会的形式、重新规划比赛项目、扩大学生参与率等进行落实。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展览、表演活动, 营造全校参与体育锻炼的氛围

在本届“体育大会”召开之际, 恰逢学校50周年校庆, 对此, 学校以50年来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变化为主题, 举办了画、报、摄影展;由高中部的5个单元分别选择50年中的一个10年中具有代表性的集体体育活动进行回顾和展示, 且展示活动由这50年中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教师负责指挥调动;重点介绍和宣传了学校的体育理念和体育课与体育活动的模式;以个人、俱乐部、代表队等不同形式, 进行了武术、跳绳、空竹、瑜伽、健美操等内容的表演, 并颁发精神文明奖;此外, 在本次展示活动中, 学校特别安排全校的教职工进行广播操的展示, 并由校长在主席台上领做, 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体育锻炼氛围的形成、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 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开拓创新, 提高学生参与率

(一) 开设特色集体项目, 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在本届“体育大会”中, 学校增设包括1分钟跳绳、多人跳长绳、篮球运球接力等集体项目, 还增设了跑、跳、爬、钻、越等障碍项目的团体接力比赛等能力项目内容。在活动中, 为保证学生的参与率, 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要求高一、高二年级以单元班为单位参加比赛, 且各班的参与率必须达到85%以上。

2.在集体项目的名次计算上做出规定:集体项目以全班学生的平均值为依据决定比赛名次, 对于超过85%人数的班级, 每增加1人, 以“所做练习次数/10”的结果作为加分, 最后按总成绩计算名次。

3.团体项目和个人项目都录取个人前12名进行表彰。其中, 前3名为一等奖, 第4名~第6名为二等奖, 第6名~第12名为三等奖, 以鼓励学生参与集体项目并努力创造优异成绩。

4.设置了大会志愿者, 即学生们在比赛中既是运动员, 又是观众、拉拉队, 还是裁判员,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如在跳绳、仰卧起坐等项目的比赛中, 当一个班的学生在进行比赛时, 则由另一个班的学生进行裁判。

(二) 与中考体育项目接轨,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运动参与者 篇11

课题名称:河北高职院校肥胖学生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编号:20142010

摘要:影响肥胖学生参与运动的因素有很多,无论是他们自身的心理还是家庭、学校及社会,都是影响他们参加运动的原因。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让肥胖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运动,本文首先分析了有哪些主要因素在影响着肥胖学生参与运动,并对这些因素做了详细的阐述,接着针对肥胖学生参与运动提出了一些干预对策,通过良好的教育来改变肥胖学生的观念,促使他们参与体育运动。

关键词:肥胖学生;体育运动;影响因素;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5

引言

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经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问题,肥胖病的发病几率也在不断上升。经过相关调查研究,我国肥胖者在总人数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而且数字还有上升的趋势,如果我们任其发展,不加以任何措施,那么肥胖问题终将会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大问题。除此之外,教育部门也应当关注高校肥胖问题,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发展。所以,本文分析了影响肥胖学生参与运动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干预对策,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来促使肥胖学生健康成长。

一、体育课程设置对肥胖者参与运动的影响分析

本文对河北省高职院校中5所国家骨干院校和5所国家示范院部分肥胖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河北这几所高职院校的肥胖学生体育意识都比较低。经过随机调查,我们得出了男生肥胖者和普通体制健康的学生在体育运动指标方面的数值,如下图所示(数据均采用平均值):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高校体育课程安排对于这些肥胖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他们的体育成绩普遍偏低,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跑步所有的成绩均布理想,这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打消他们主动参与体育的意识,而且从他们自身的想法来看,他们并不愿意引起观赛者和参赛者的关注,体育课程的不适应再加上自卑的心理,这些都是影响肥胖者体育意识崛起的障碍。另一方面,由于肥胖学生不适应当前体育课程的编排,因此他们难以跟上体育课程的进度,成绩测评较低,除此之外,由于肥胖学生和其他学生相比,形体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些体育器材使用起来也很难掌握平衡,这也是导致他们学习进步缓慢的一个原因。为此,我们应当重视起来体育课程对肥胖学生参与运动的影响程度,积极设置适合肥胖学生体育锻炼的课程。

二、体育组织管理及日常行为对肥胖学生参与运动的影响分析

体育行为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表现,体育意识也会在体育行为中展现出来。因为我国高校肥胖者的体育意识低于正常体重的学生,因而他们的体育行为和其他学生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另外,我们随机抽取河北高职院校一年级BMI指数达到肥胖标准的男生300名、女生200名;二年级BMI指数达到肥胖标准的男生300名、女生200名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导致肥胖者体育行为偏差的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第一,很多中小学的课外活动缺乏管理者和组织者,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时候,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学校的体育管理不到位。第二,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些生活习惯在不断地影响着他们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尤其是肥胖者,他们几乎都没有养成积极参与锻炼的良好习惯,处于缺乏体育锻炼的状态[1]。第三,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肥胖者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和正常体重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差异,也可以这样说,导致他们肥胖的主要原因就是饮食的不健康。因此,我们要改变肥胖者这些不良的生活行为和生活习惯。

三、个人心理对肥胖者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

本文对河北省高职院校中5所国家骨干院校和5所国家示范院部分肥胖学生

(即BMI指数达到此年龄段的肥胖标准)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肥胖者对个人的评价、体形自信心及其他们的社交行为等,其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数据采取均值):

通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肥胖者对自己的评价都不是很高,而且体形自信普遍较低,社交行为也不理想,甚至表现出一种畏惧感。从躯体化来看,他们觉得自己肥胖,所以自然而然地生起一种自卑感和低落感,也正是这种自卑感和低落感,让他们和正常人产生了一定的差距。由于体形上的不自信,导致他们不愿接触社会,不敢大声说话,害怕引起别人的关注和嘲笑,更不愿意开拓自己的社交圈,因此其社交行为和社交能力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此可见,个人评价、体形自信及社交行为是紧密相连的,这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2]。而体育运动是一种社交行为的体现,因此肥胖者不愿意参与运功,害怕引起嘲笑而让自己处于难堪的场合。所以,由于自身的肥胖使得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扭曲,容易产生敌对性、恐怖及偏执的心理,因此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他们改变这些看法,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促使他们身心同时得到发展。

四、社会舆论对肥胖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

在社会中,人们经常会对肥胖者进行嘲笑或者玩弄,而且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其嘲笑程度比较严重,这就给肥胖者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另外,人们常常认为肥胖和懒惰、丑陋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一个人比较肥胖,那么这个人肯定爱偷懒,而且体形丑陋。这种偏见和观念深深加大了肥胖者的心灵创伤,让他们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甚至一些肥胖者对于人们的评论和猜疑产生了愤恨的心理,强烈的自卑感也随即产生。这样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舆论便使得他们不愿意接触社会,不愿意参与具有社会性的体育运动,不愿意与人多交往,所以他们尽可能地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体育意识和体育观念就这样被消极地打压下去,长期以往,由于缺乏必要的锻炼和运动,他们便会更加肥胖,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他们的身心受到极大的重创。

五、促使肥胖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对策

(一)做好家庭教育和体育教育

我们不难发现,导致学生肥胖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家庭,所以我们首先要让父母了解到肥胖对学生发展的不良影响,做好健康家庭教育,并让父母给学生制定正确的锻炼计划,同时还要做好监督,监督学生及时参与锻炼,降低肥胖率的发病几率。另外,我们还要给学生做好体育教育,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让他们摆脱心理束缚,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3]。不仅如此,我们可以给肥胖学生安排不同于其他学生的体育活动,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让他们热爱锻炼,特爱体育运动。

(二)做好学校教师教育和健康教育

由于学校教师仅仅看到肥胖这一现象,并没有深入认识到肥胖带来的问题和影响,所以他们也缺乏一定的认识,没有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因此,我们除了要做好家庭教育之外,还要做好学校教师教育及健康教育,让教师认识到肥胖的影响,并让其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也是自身职责的一部分,并杜绝其他学生嘲笑肥胖学生的现象。另外,学校应当尽力单独为他们进行体育辅导,为肥胖学生安排适合他们锻炼体能的课程,并根据教学目标来配置适合他们锻炼的体育器材,耐心、细致地投入教学工作,以便提高肥胖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只有从家庭、学校及社会一起努力,才能真正地改善当前肥胖学生的运动現状。

参考文献:

[1]王跃.肥胖对大学生体质及自我锻炼能力影响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6).

[2]郝雪丽.郑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营养状况及肥胖的相关因素的研究[D].郑州大学医学院96级毕业生学士论文,2001.

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影响因素分析 篇12

1、户外运动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1.1、户外运动提高大学生的锻炼意识、形成终身体育习惯

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不仅仅是能够增强体质, 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则是通过体育锻炼使人形成主动锻炼的意识、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并最终的形成终身体育的生活习惯。

1.2、培养大学生的锻炼能力、增强其身体素质

通过参加户外运动, 可以使大学生的耐力、速度、柔韧、协调性等多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而且也能够使得大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 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去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

1.3、陶冶大学生的情操、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释放消极情绪

大学生进行户外运动, 一方面, 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真正的使大学生的内心得到平静, 能够平静的思考问题, 做出正确的选择;另外一个方面, 通过进行户外运动, 大学生可以通过锻炼而大量出汗, 在一定的程度上释放出悲观的和消极的情绪。

1.4、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户外运动从产生之初便是一项团队合作的运动, 结合自身参加户外运动的经验, 很多大学生都从最初的自我完成带来的失败到最终团队协作的生理中得到了极大的启发, 很多大学生通过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真正的形成了团队意识。

1.5、丰富大学生知识的构建

户外运动从表现看是一项体育项目, 实质上更是一项集地理、生物、天文等多方面为一体的运动方式, 参与者在大自然中, 需要清楚的知道身边的环境、了解地理构造和植被的特点, 因此, 户外运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的大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 带动大学生去学习与自己专业之外的知识, 以此来为自己的户外运动综合能力进行提升。

2、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影响因素分析

2.1、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积极因素分析

余暇时间较多有利于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近几年, 高等教育体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已经有以前的知识的灌输转变为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在不断地增多, 这就为大学生去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各个学校的普遍开展给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提供了良好氛围。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中,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户外运动引入到自己的体育教学中, 无论是在开展形式还是所开展的具体内容方面, 都为其他院校在户外运动的开展上提供了参考。

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给大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近几年, 户外运动在社会上的所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无论是报纸刊物, 还是电视网络, 对户外运动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多。因此, 社会上不同形式的户外运动项目和户外俱乐部都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开展。

2.2、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制约因素分析

较高的经济投入制约了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较高的经济投入成为了制约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的一个因素, 而通过对具体的经济投入因素进行分析看出, 大学生很少会把钱投入到参加户外俱乐部和培训学习两个方面, 而正是因为缺少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从而限制了户外运动的开展。

潜在的安全隐患制约了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户外运动是一项高风险的运动, 需要有专业的指导人员和相应的保护器材和设备, 大多高校缺乏专业的指导人员, 而且相应的保护器材和设备也较少。这就给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 也影响了整个项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开展。

有限的场地器材因素制约了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户外运动由于自身的特点决定, 需要有足够宽阔的空间就来开展, 目前情况下, 各大高校都没有专门的户外运动场地来开设课程, 场地的匮乏成为制约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的一个关键因素。

师资力量不足制约了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师资力量是保证一个项目能否顺利和科学开展的关键所在, 通过研究发现, 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专业的户外运动的教师, 有些高校虽然已经开展了户外运动, 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保护和急救经验, 教学中一旦出现问题, 后果则不堪设想。

参考文献

[1]周云.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必要性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报, 2007, (5) .

[2]亓美健.论定向运动在我国高校开展的必要性[J].大学时代, 2006, (7) .

[3]辛伟伟.浅谈山西省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搏击, 武术科学, 2006, (8) .

[4]张建伟.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成人教育, 2009, (4) .

上一篇:阴道感染性疾病下一篇:系统过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