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参与

2024-09-19

运动参与(精选12篇)

运动参与 篇1

一、现状

1.在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中, 我们教师所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呈现出形式主义、自由主义倾向;很多课堂教学目标相互雷同、程式化严重, 换上其他的运动项目的名称可以相互替代, 更有甚者, 课堂目标五花八门, 只是说些大道理, 豪无规范性, 也根本看不出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

2. 运动参与目标与心理健康目标在表述上极易产生混淆。从理论上看, 运动参与是一个心理过程,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积极还是消极、愿意还是抵抗都表明学生学习的一种情绪或心理状态, 运动参与目标一般描述成活动过程的一种状态, 如积极、愿意、主动等, 而把心理健康描述成一种心理体验, 如高兴、开心、满足等。

二、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

一个规范、明确的教学目标表述应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 (Audience) 、行为动词 (Behavior) 、情景或条件 (Condition) 、表现程度 (Degree) , 简称ABCD型。

1.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指的是学习者。体育教学目标所预期和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 而不是体育教师的行为。因此, 规范的教学目标开头应是“学生……”。事实上, 在表述教学目标时行为主体一般省略不写, 但目标表述的方式仍应较明显地体现出学生是行为完成的主体, 如 (学生) 能连续蛙泳50米或正确做完1套8节的健美操。如写成“教会学生……”或“培养学生……”则易变为教师的行为。

2.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要分为模糊的与明确的动词。模糊的动词有知道、了解、喜欢、相信等。明确的动词有陈述、选出、比较、模仿、示范、改编、接受、服从、拒绝等等。在表述教学目标时, 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

3.行为情景或条件

这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景或条件下完成指定的操作。对行为条件的表述, 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有:

环境因素, 包括对学习空间学习地点的限制, 如“在沙坑完成纵跳”;

作业条件因素, 包括对器材的高度和重量的规定, 以及允许或不允许使用器材与辅助手段等, 如“用4公斤的实心球向前、后抛”或“在同学的保护和帮助下跳过山羊”;

提供信息或提示, 如“借助人体解剖图, 说出……”;

完成行为的情景, 如“在课堂讨论时, 叙说出……”。

4.表现程度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表现程度一般采用定量的指标或标准, 一般包括:

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 如“5分钟内跑完……米”

准确性, 如篮球罚球“百分之九十投中”;

成功的特征, 如引体向上一组“至少完成五次……”。

三、运动参与目标的表述 (案例)

本案例摘自浙江师范大学邵伟德教授《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与例析》一书,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整合后的目标从运动参与这个层面描述得相当具体, 对照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素, 我们对此目标进行分析:

1.行为主体没有表述为学生, 从语法上看, 它的主语是“课”。

2.行为动词为“投入”。

3.行为情景或条件是“游戏法、激励法、变换法等”。

4.行为程度是“积极”和“维持热情”。

那么根据以上分析, 将该运动参与目标修改为“95%的学生在游戏法、激励法、变换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调动下, 积极投入到排球传球的学习并维持热情。”这才是一个合理明确具体规范了运动参与目标。

一个合理规范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 不但要具备四大要素还必须包含有明确教学方法和组织手段, 使人一目了然。这种具体规范的目标有赖于教者对学情、教材、场地器材等多因素科学合理的分析, 只有这样的目标才能有效避免表述假、大、空的套话和形式主义。

摘要: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态度及行为表现, 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 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 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运动参与目标作为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表达同样也遵循教育教学的原则和规范。

关键词:表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与例解》.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第1版

运动参与 篇2

根据美国户外基金会(Outdoor Foundation)的《20美国户外运动参与报告》显示,随着社会户外运动总参与率的提高,各个年龄段的参与率或提高或趋于平稳;18-24岁这个阶段的年轻人户外运动参与率提高最多,有5个百分点之多。

美国青少年参与户外休闲运动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小时候参与过户外运动的人长大之后参与户外运动的可能性要比从小没参与过的人可能性大。

事实上,37%小时候参与过户外运动的人成年后乐于参与户外运动;而仅有16%的人小时候参与过户外运动而长大了却从不参与户外运动。

让年轻人走进户外

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参与户外都是与所爱的人一起,去锻炼,但不同的年龄阶段参与者的动机还是有所不同。

对于67%、年龄在6-12的儿童他们去户外最大的动力来自朋友和家庭,而67%年龄在18-24的青年人他们参与户外则主要为了健身;13-17岁的青少年则是介于上述两个年龄层之间。

6-17岁青少年最喜欢/最受欢迎的户外活动

6-17岁的青少年户外活动总次数达24亿次,平均每位参与者77次;这其中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喜欢骑行,是该年龄段参与率最高的户外活动,而在参与频率上,则是跑步独占鳌头,每个年轻跑者平均每年跑步次数达80次。

6-17岁青少年最受欢迎的户外活动(按参与率)

1. 骑公路车、山地车、极限小轮车

24%的美国青少年 / 1250万参与者

2. 小汽车、庭院、背包及房车露营

21%的美国青少年 / 1090万参与者

3. 淡水、海水钓鱼及飞钓

21%的.美国青少年 / 1070万参与者

4. 跑步、慢跑及越野跑

20%的美国青少年 / 1050万参与者

5. 徒步

15%的美国青少年 / 770万参与者

6-17岁青少年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按参与频次)

1. 跑步、慢跑及越野跑

每位跑者平均每年80次/共计8.398亿次

2. 骑公路车、山地车、极限小轮车

每位骑行者平均每年66次 /共计8.227亿次

3. 淡水、海水钓鱼及飞钓

每位垂钓爱好者平均每年14次/共计1.548亿次

4.小汽车、庭院、背包及房车露营

平均每位露营者每年11次/共计1.213亿次

5. 滑板

平均每位滑雪爱好者每年21次/共计7370万次

18-24岁青年最喜欢/最受欢迎的户外活动

18-24岁青年20户外活动总次数达23亿次,平均每位参与者131次,要远高于青少年组(6-17岁)的77次。

18-24岁青少年最受欢迎的户外活动(按参与率)

1.跑步、慢跑及越野跑

20%的美国青年 / 880万参与者

2. 徒步

16%的美国青年 / 500万参与者

3. 小汽车、庭院、背包及房车露营

13%的美国青年 / 410万参与者

4. 淡水、海水钓鱼及飞钓

13%的美国青年 / 410万参与者

5. 骑公路车、山地车、极限小轮车

13%的美国青少年 / 410万参与者

18-24岁青少年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按参与频次)

1. 跑步、慢跑及越野跑

每位跑者平均每年107次/共计9.463亿次

2. 骑公路车、山地车、极限小轮车

每位骑行者平均每年56次 /共计2.284亿次

3. 淡水、海水钓鱼及飞钓

每位垂钓爱好者平均每年50次/共计2.039亿次

4. 徒步

平均每位徒步爱好者每年19次/共计9480万次

5.小汽车、庭院、背包及房车露营

平均每位露营者每年19次/共计7700亿次

家里有孩子的美国成人参与户外运动的积极性更高,参与次数也多

“三化”催生运动参与之花 篇3

摘 要: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要使女生“动起来”非常困难,运动参与高度疲弱。这是因为漠视了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使之产生了行动抵触。教学如果不能实现众多女生的运动参与,就不可能促进她们的健康,也就无法全面实现本课程的价值。就如何针对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运用“简化、淡化、美化”的教学措施,化解女生的行动抵触,激励她们轻松愉悦地“动起来”,从而实现运动参与,体现“健康第一”。

关键词:中职女生;“三化”;运动参与

一、中职女生当前运动参与现状

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男生大多能够积极参与各种身体练习,而女生要使她们“动起来”,却要颇费一番周折。她们常常使用游击战术,只要教师略有分身,就立刻“暂停”,或是干脆坐下“开吹”。

虽然体育教师想了一些办法,可还是感到一种无形的抵抗。令人感伤的画面,“让你练,你为什么偷懒”“叫你动起来,你为什么躲起来”“再不动,就加跑”等,不时出现。

二、现状分析

为什么当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难以实现女生们运动

参与?

1.心理上

这个阶段的女生更加注重自身形象,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在遇到新、难、累的身体练习时,更是胆怯紧张,生怕引来别人的嘲笑和贬低。再加上冬天怕冷,夏天怕晒黑、怕出汗,因此比较难动。

2.生理上

中职女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伴随着皮下脂肪的增多,力量素质的发展却相对迟滞。特别是臂部、腰腹部与骨盆肌群的肌力更弱,导致她们畏惧动作幅度较大和力量型的身体练习。

3.教学内容方面

没有考虑到性别差异,给予区别对待,没能做到对女生群体的“有需供给”。

其结果,就是女生“动不起来”,课上行动的日趋抵触。

三、理论学习

法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体育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主动迎合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产生认可,才会主动参与,才能“乐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身体练习是课的核心;运动参与是第一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采用,必须有益实现男、女生的运动参与。

四、教学措施变革

那么怎样才能使中职女生“动起来”,实现运动参与呢?

1.“淡化”措施,易于参与

在技术教学时,针对女生群体采用“淡化”措施,不强调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转化畏惧心理,降低练习难度,克服学习的枯燥,使女生能够轻松参加,体验各项运动的魅力。

如,田径类的快速跑教学,我重点运用“淡化”措施。采用自由结合成小团体展开分组接力竞赛的形式。用人文与情景,淡化恼人的技术学习,减轻个人运动负荷,鼓励人际交往。女生对这种有情感内涵的身体练习不反感,普遍能够积极投入。

2.“简化”措施,促进参与

在运动项目的练习时,针对女生群体采用“简化”措施,从女生的兴奋点入手教学,同时简化运动项目的一些规则,给女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如,球类项目的教学,我则采用了“简化”措施。首先从女生最感兴趣的投篮技术环节入手,当她们每投入一球而得分时,脸上就会展露成功的喜悦。在组织分队小竞赛时,故意忽略“走步”“两次运球”等非侵害性规则的判罚,使她们把这项运动能够玩起来。比赛中女生你争我夺,兴趣盎然,往往到下课时,她们还欲罢不能。

3.“美化”措施,刺激参与

针对女生的强烈求美心理,在健康教育专题的学习以及日常教学中,我刻意使用“美化”措施。用国际体坛美少女莎拉波娃和中国跳水美女郭晶晶的健美,与普通女子因缺乏锻炼而显臃肿的身形进行比对,使她们明白“只有运动,才能健康;只有健康,才是最美丽”,引导她们转变“运动会变粗、变丑”和“靠不吃饭减肥”的错误观念。之后,课堂上就很难再见到她们悄悄偷懒的背影。即使遇到例假,她们也会选择在运动场上散步,这其实也是一种方式的锻炼。

通过以上策略,任教班级女生在身体练习时,由过去的“怕、让、拖”,变成了现在的“爱、争、乐”。教学实效明显提升,连续两学期获得本校“教学质量考评优质奖”。这是全校师生共同评价的结果,其说服力与含金量均较高!

健康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所必备的最基本素质。今天的中职生,明天将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是一幕幕教育情感剧的发生地,而女生就是剧中的女主角。中职体育教师更需全力关注她们,激励每个女主角快乐渡过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使运动参与之花盛开,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陈莉.论情感在职业教育基础课教学的运用.新华教育导刊,2009(05).

[3]全光德.培养中职学校女生体育课的积极性.金田,2012(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巧妙激趣,助学生“运动参与” 篇4

学生的课前参与,包括对教材的提前感知和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对所学所练动作产生练习的欲望,激发体验兴趣。如,针对篮球的“二打一”教学,教师布置学生提前学习,学生通过观察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图片或视频),对“二打一”进行感知与理解,产生学习和体验的欲望。

课前激趣要注意提示和引导,并适时适量地布置任务。

二、课中“保趣”,助学生过程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保持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如,篮球课的“三步上篮”,其对脚步的要求是“一大、二小、三高跳”。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教师可适时地、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兴趣会相应地提高,有利于参与目标的达成。

“探究性学习”、“理论联系实践”等方法能够把相对枯燥的“师讲生练”变为学生质疑、探索、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项目的学习中保持“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评后“延趣”,助学生课后参与

练习的评价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要积极开展自评、互评、师评。评价时提出改进措施,明确练习的方向,使学生在阶段学习后,仍能继续参与练习。如,篮球的运球急停跳投,对于该项技术仅凭几节体育课的练习,难得其精髓,需要后来的反复练习。在评价时,重点可放在“参与和进步幅度”等方面,而不仅仅是“成绩达标”,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后练习的“兴趣”。

我参与,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篇5

陈群

如果有人要问:人究竟能活多少岁,答案肯定是个未知数,因为伴随之人类步入现代社会的进程,运动正为健康指数的不断攀升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如此,乔丹那出神入化的篮球技艺,马拉多纳那近乎完美的上帝之手所体现出来的力与美的和谐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难以拒绝的视觉诱惑,体育是力量的角逐,也是智慧的较量,更是美的展示。放眼我们的体育课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犹如一股强劲的飓风,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崭新的生机和活力。

看!孩子们在课堂上讨论得热火朝天,以前整齐划

一、呆板陈旧的课堂模式已被各显其能、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所替代,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了更多活动和思考的空间,体育不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代名词,体育课也不再是单调、枯燥的技术动作练习,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发展的过程,她激励着每个学生自主、积极的参与,其广阔的空间生成了孩子们的自信、自主、自立!

听,体育课上传来了时而明快,时而和缓的音乐,轻松的音乐声中不时有“turn left turn right”的英语口语响起,还有那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主题式情景教学,孩子们在“向小猫学本领”的故事中学会了跳跃、爬行,在“穿越大森林”中知道了如何越过障碍,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也许我们没有显赫的地位,但在教学中我却时常感动着:记得前年冬天的一节体育课上,我在巡回指导着孩子们做游戏,一个小女孩跑过来拉起我的手说“老师,我们一起做游戏吧!”。我正准备回答,小女孩忽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的手怎么这么冷啊?我来帮你焐悟吧……”,其他孩子听到了也围了过来,小男孩硬是把头上戴的热乎乎的帽子摘下来套在我的手上,我的手热了,我的心也热了……课堂上还经常有孩子跑过来跟我说悄悄话:老师我会跳绳拉;老师,我的数学考了一百分……在感受着这份童心童真时,我也真切的感受到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体育教学让我们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我由衷地幸福,我是一名体育教师,我更庆幸自己搭上了这趟新课程理念的列车。在付出的同时,也享受着专业成长带给我们的喜悦,也许我们的孩子还不够自律,也许对新课程还有不少的困惑,但我坚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引下,我和孩子们一定会充分享受着运动带给我们的快乐。

浅谈如何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 篇6

关键词:学生 运动参与 体育

中学生热爱运动是天性使然,在现实生活中“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现象存在。在有限的体育教学中要形成固定的体育锻炼习惯是件很难的事情。要有实效地培养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促进学生运动参与,针对这个问题我将进行如下的分析。

一突出学生自主性,自发性和选择性促进学生运动参与

学生自主和自发地参与体育运动既是一个生活习惯,也是一个生活能力,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自主的习惯和能力都需要长期的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培养,例如冬季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晨跑多少公里比较适合自己,一个星期要参加几次晨跑等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可以说参与运动的自发性来自于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而参与运动的自主性来源于选择内容和方法的价值取向和自信心。而在体育课教学培养学生在参与运动时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是重要的策略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发性和自主性的主要方法为:1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意义的认识;2培养学生判断和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运动项目的能力;3教会学生更多的参与体育运动的策略和方法;4加大体育教学中的各种选择性;5不断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二突出运动的“固有乐趣”,促进学生运动参与,让学生体验不同运动的特点

任何体育运动都有其固有的乐趣。游戏最本质的乐趣是竞争和表现,而竞争和目标类相结合的运动项目的乐趣是自已多命中目标而最大限度阻止对方命中目标,如篮球的乐趣既是篮球进筐,又是防止球进筐,足球则是射门和成功地阻止射门;体操类运动的乐趣是非正常身体运动的完成和特殊的身体感受。每个运动都有各自的特质,这些特质是教材的价值和乐趣点。要使学生能够热爱体育,更自觉地参与体育,就要在教材化的过程中,充分地认识和提取这些乐趣,然后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中体现这些特质,把运动的内在乐趣充分地转达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每个运动都有乐趣,通过突出运动的“固有乐趣”,让学生体验不同运动特点的教学策略,要求体育课教学做好以下工作:1从运动乐趣的视角深入研究各个运动项目的特质;2研究体验运动乐趣的条件和过程。

三.突出“体育小集体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运动参与

体育运动大多数是集体的活动,从而,与体育伙伴的和睦相外,在体育集体中与集体共有目标,拥有集体荣誉感,服从领导,完成好自已的职责,遵守大家的共同约定和规则,参加体育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在同伴和集体的帮助下更好地提高自已的运动成绩,更多地获得比赛的成功是学生可以有效地和愉快地参与体育的重要条件,例如“三人篮球”。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突出“体育小集体学习”氛围的教学策略成了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另一个重要的策略。突出“体育小集体学习”氛围的教学策略的主要方法为:1注重小集体学习的相关原理研究;2开发小组学习的各种教学形式和过程模式;3研究和应用各种不同功能的分组方法,如随机分组。异质分组,等值分组的各种方法;4研究和开发有利于小组学习的各种教法,如小组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的教法等,又如,在教学开始阶段的“教学目标”向“小组学习目标”转化的方法等;5研究和开发有利于小组学习的辅助教具,如多媒体教具等。

四.体验多种乐趣的“目标学习”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

“目标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尝试运动”“学习提高技能”“发展创新”的多种运动乐趣。“目标学习”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技能水平上嘗试和享受运动的阶段”。这个阶段不强调学习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做自已可以做的各种运动,给学生一个充分运动的时间,并等待学生在这个运动阶段中产生学习新的运动技术的动机和要求。第二个阶段是“学生挑战和学习新的运动技术,享受学习和挑战成功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在学生出现了自发性的学习动机后,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通过分组性的学习,注重让学生授受选择性强和自主性强的学习和挑战,注重学习的效果和挑战的成功感。第三个阶段是“学生在掌握新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造性学习的延伸,让学生体验发挥创造性,进行创新学习的乐趣的阶段”。这个阶段强调学生的创新性思考和学习方式,如健美操的重新组合,小创编,技术战术的归纳和演绎,个人技术特点总结,同学间的互相技术评价等。

五.转变场地和器械,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

在体育教学中不论是中学还是小学,使用的场地,器材等,多数是依据标准的竞技活动要求来设计的,其高低,大小势必影响学生的使用效果,使他们完成动作的难度加大。外加学习练习的时间又少,学生很难体验到这项运动的乐趣。长此下去会削弱学生的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适当地转变场地,器材等,例如利用反弹板帮助学生体验跳绳乐趣,让学生在经过一定努力后体验到成就感,感到成功完成的乐趣,是促进学生长期运动参与的重要性。

总之,学生有了很好的运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倾向,就有了体育锻炼习惯的基础,那么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就有可能了。

【参考文献】

影响学生运动参与的社会学因素 篇7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 发现运动参与与学生参与运动的动机、参与运动的过程和参与运动的结果有关。也就是说学生为什么参与体育运动,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付出了多少, 参与体育运动后有什么收获, 这些都是学生运动参与的内容。研究表明, 良好的运动参与动机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 学生愿意承受和付出, 思维活跃, 情绪高涨, 在运动后能够获得积极向上的运动体验;反之, 消极的参与动机使参与者产生懒惰和退缩的心理, 情绪低调, 运动体验比较消极, 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

二、影响学生运动参与的社会学因素探讨

(一) 从社会层面看

全社会应该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增强体质、学生运动参与的重要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 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方面, 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 营造青少年体育活动氛围, 推动青少年体育锻炼。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制度, 为学生运动参与提供体制保证, 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体育教育标准, 制定体育教育标准要科学合理并执行到位。从体育教育的发展思想观念来看, 让孩子应该从书本学习走出, 迈向课外体育锻炼。但是从孩子家长着方面, 是不大情愿的, 因为咱们国家的升学理念还没改变, 家长是有顾虑的, 怎样是孩子加强体育锻炼, 培养孩子健康第一, 是整个社会都需要重视的国家大事。

(二) 从学校层面看

学校要树立加强体育锻炼健康第一的良好的思想基础。把提高当代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一项基本考核目标内容,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运动。学校教育要要求学生学好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是首先应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身体健康为目标内容之一。充分落实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好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 要求大学院校以及高中、初中和小学各类学校都要依法办学, 认真执行国家下发的体育教材实施, 按照学校体育的授课计划搞好体育教学, 可以结合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开好体育公共选修课, 每堂课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 上好丰富多彩的体育课。

大学各类院校和中小学都要充分落实教育部实施的《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标准》, 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第一的理念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考核主要内容之一。《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标准》要很好的实施, 要在这几个方面修改和推进, 首先选定学生标准的及格、良好和优秀时把握好尺度, 不能使学生很容易的就及格, 这样对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 动力明显不足。其次各地区实施的标准要有所差异, 制定好各项指标的合理性, 有些是对大学生可以很好实施, 课不宜在青少年中实施, 最后要实施好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 使学生走出课堂, 迈进体育场所, 来到阳光下, 加强锻炼身体, 增强身体素质, 把身体健康第一的理念推向高潮。做到人人都锻炼, 人人想锻炼, 身体健康为先的思想, 这样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标准是大好的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在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同时, 确保学生每天能够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锻炼不是锻炼一下就可以的, 要贵在坚持, 对没有体育课的学生也要引导他们天天锻炼一小时, 尤其是中小学做好引导工作, 把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要列入体育教学的计划之中, 加强体育教学的管理和实施, 多开体育项目, 是学生可以选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参加锻炼, 提高锻炼的积极性, 发挥体育场馆和场所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举办各种形式的运动会, 可以举行个人对个人的比赛、班级对班级的比赛、专业对其他专业对抗赛, 形式多种多样, 开展体育锻炼比赛, 发展好适合本学校的体育特色, 做到每人有体育项目, 班班有体育锻炼特长, 使竞技性的体育活动和群众行的体育活动能够积极开展。

(三) 从家庭层面看

家庭教育对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增强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使家长要有锻炼身体的意识和健康第一的理念, 对引导孩子锻炼起关键性的作用。要实施好孩子每天锻炼一小时家长是有顾虑的, 因为中国的教育观还是要看学生的成绩, 基本与体育不大, 所以要改变家长的这种教育观以及人生观, 身体健康, 终生受益的思想理念, 要懂得锻炼身体不是一时的事情, 家长锻炼身体和健康第一的理念改变了, 孩子参加锻炼的氛围就不一样了, 多鼓励家长和孩子都一起参加体育锻炼, 充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 尤其对独生子女的家庭要充分树立体育锻炼健康第一的理念, 不能娇惯孩子, 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对孩子人生道路是非常重要的。

三、总结

1.从社会关注层面来看, 建立健全学生身体素质的监测机制, 定期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测试, 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从学校角度看, 贯彻落实阳光体育运动, 使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落实到实处, 而不是一句空话。增加体育教学课时总量, 在开展必修课的同时, 开展选项课教学, 同时做到男女分班上课, 做到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培养提高体育教师专业能力, 扩充教师队伍建设, 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加强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等基础体育实施建设, 使一些场馆和器材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要对学生的课外活动加强管理和组织, 提高体育课外活动的质量和发展。加快体育教学改革步伐, 建立适应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体育制度。3.从家庭角度看, 家长要创造和谐规律的家庭锻炼氛围, 共同参与, 形成锻炼习惯。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 专家访问法和问卷调查法, 阐述了影响学生运动参与的社会学因素, 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者认为高度认识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提高学生体质创造良好条件, 促进学生运动参与。

关键词:学生运动,社会学

参考文献

[1]增进青少年体质座谈会发言摘要.体育与科学, 2007.3.

[2]朱玉芳.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学校体育的应对.体育学刊, 2006.5.

运动参与 篇8

1 目标引领内容内容激发运动参与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运动参与学习方面提出了“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求。例如:水平二阶段, “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下位学习目标是“积极参加多种体育活动”,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通过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教学内容, 还要选择学生有兴趣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又如:水平二, 蹲踞式起跑, 教师可以降低技术动作难度, 采用不同标准的蹲踞式起跑, 如蹲着、爬着、单手俯卧撑、背对着、侧向的等各种方式, 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基于通过运动参与的学习目标来引领教学内容的选择, 有效挖掘和处理教材内容的兴趣点, 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1.1 以运动能力发展为引领, 预设运动参与的学习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基本理念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运动参与学习是落实体育课程目标的前提条件, 没有参与身体练习活动, 就谈不上运动技能的掌握, 更谈不上身体健康了。因此, 基于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导向, 来预设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水平一, 二年级《投掷:正面持轻物素质练习》课堂教学中, 预设以活动与游戏为载体, 发展学生投掷能力与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教学思路。重点发展学生投掷能力、动作速度和空间判断能力, 教师就预设了一些有兴趣的练习环节, 有左右手抛接毽球、转体抛接、左右手甩毽球、跪投毽球、跑投组合练习等环节, 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练习,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1.2 以运动技能为载体, 实现运动参与的学习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基本理念指出:“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习运动技能是达到课程四个学习目标的载体, 通过处理运动技能, 点燃学生参与运动的激情。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该把运动技能学习与学生练习兴趣结合, 设计运动技能中学生感兴趣的思考点、体念点、交流点, 将技能动作、器材和辅助练习三者融为一体。如:水平二, 《投掷:正面双手前抛实心球+素质练习》, 选择橡皮筋、小皮球、小垫子进行组合练习, 小垫子起到作为投掷线, 在练习中不能碰倒;橡皮筋圈作为靶心, 两个橡皮筋的形成的两个圈作为投掷目标物靶心;小皮球小、轻、色彩丰富代替实心球, 这样球刚好迎合学生兴趣, 激发练习积极性等等。在利用橡皮筋环节, 采用百合花的“花开花合”动作, 进行投掷的辅助练习, 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投掷“背弓”动作练习之中。在身体素质练习环节, 还可以充分利用橡皮筋进行手臂、腰腹肌等有趣的游戏练习。通过对运动技能的整合与融合处理, 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时间, 维持练习的积极性。

1.3 以挖掘体育教材内容兴趣为核心, 促进运动参与目标的达成

正确掌握教材处理的方法, 教材只是提供了一个教学参考, 是教师上课的一个依据, 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知识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 灵活处理教材, 要引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因此, 在常态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抓住学生的兴趣, 教师能够挖掘教材的兴奋点, 并能将其充分的激发兴趣, 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在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

2 激发参与运动兴趣的方法和手段

运动兴趣是激发和促进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学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 如果学生对体育活动没有兴趣或兴趣不高, 他就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因此,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摆在首要位置,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变化都要注意趣味性, 特别是小学阶段尤其明显。如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趣味化、游戏化等等, 总之通过合理、有效、趣味的手段来到达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1 以教学环节紧扣为梯度, 提高运动参与的密度

体育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调控影响学生参与运动的效果。教师要珍惜教学时间, 教学环节不拖沓, 调节学生情绪, 张弛有度;把握知识容量, 合理控制时间, 轻重有度、重点难点留足时间, 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节奏鲜明, 学生运动负荷刺激适宜。如:水平三, 《投掷:正面双手前抛实心球》在导入环节, 采用一根橡皮筋 (弹力绳) , 橡皮筋成圆形, 让男生和女生分层形成两个圆心练习队形。学生两手分别抓住橡皮筋, 在教师引导下, 做各种各样的热身活动, 但是教师始终围绕投掷动作的辅助的热身练习为中心, 其中有拿橡皮筋合作跑、合作绳操等学生在趣味的活动中达到热身的效果。生动形象的形成“背弓”的动作。在重难点练习时, 采用跪、坐、躺、站姿等方式进行层层深入。教学整个环节安排有序, 过渡自然流畅, 让学生感觉到意犹未尽。

2.2 以流行元素为融合, 吸引学生运动参与兴趣

兴趣是吸引学生参与运动的驱动力。基于流行的事物, 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反应, 将当前社会流行的元素融合体育课堂教学中, 为其所用,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习的兴趣。如:水平一, 二年级《投掷:正面持轻物素质练习》课堂教学中, 在准备部分, 教师把投掷的核心动作与热身舞蹈结合, 配合当下最流行的风靡全球的《骑马舞》音乐, 学生参与度非常高, 热身效果好, 铺垫效果好, 快速吸引学生进入本课主要内容的学习。在最后身体素质练习环节, 教师把“美羊羊”等学生最感兴趣的动画卡通元素融入到练习之中, 通过跑投组合练习, 投掷驱赶灰太狼回大森林, 来拯救“美羊羊”练习。

2.3 以问题探疑为导向, 启发学生尝试运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 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会有很多问题, 很多想法。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好奇心, 好问的心理特点, 引导学生去尝试与本课教学有关的、与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有关的动作练习中, 激发学生不断挑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 如果已经调动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就要引导去解决问题, 让学生去练习, 在练习体验中寻找答案。如在水平二, 三年级的急行跳远, 在落地缓冲练习中, 学生遇到脚后跟或前脚掌落地的问题, 教师就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运动练习, 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和学习积极性, 提高练习的强度和密度。

3 激发学生运动参与兴趣的策略与建议

3.1 基于教材内容的研读能力, 挖掘教材价值功能策略

根据体育新课程动态发展的要求, 要关注教材教法的研究, 注重对学法的指导, 提高教师对教材理解能力, 重视学科的特征和规律,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有效性, 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对教材的研读,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 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点,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3.2 基于教师教的角度,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让学生学得扎实和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 都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这样教师就会去了解学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用心教学、深层次反思, 努力去克服“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和“教学安排蜻蜓点水”的问题, 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层面上不再出现“学习方法手段脱离教学目标”、“没有教与学的过程”的问题, 每一堂课要力争解决实际问题, 多考虑学生的“学”。

3.3 基于学生学的角度,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实现目标的途径, 是为目标服务的, 一定要让学生有兴趣参与体育运动学习。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 如教师围绕篮球投篮、足球射门的兴趣点, 设计一些有针对, 围绕教学目标的练习手段、增加学生练习的参与度, 激发学生兴趣度。在练习方法和手段方面, 基于学生兴趣爱好, 采用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练习重在变化的;基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和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措施,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以赛带练、小组合作竞争等形式, 增加学生练习的参与度。在评价方面教师可以用及时口头表扬、心理暗示等等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根据血素个体差异性, 可以采用梯度性目标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等等。总之, 教师要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 从学生学习兴趣点角度出发, 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 实施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

4 结语

总之, 运动参与是作为四大学习方式之一, 运动参与学习方面的设置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的性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的学习都是达成课程目标的载体, 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运动参与具有很重要的载体作用, 只有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运动参与, 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 才能充分参加体育学习与锻炼,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的习惯。

摘要: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 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 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 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从目标引领内容, 内容激发运动参与兴趣、激发参与运动兴趣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运动参与兴趣的策略与建议角度来探讨学生的运动参与问题。

关键词:有效激发,运动参与兴趣,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以趣促动,激发小学生的运动参与 篇9

[案例]一节水平二(四年级)常态课中,授课教师让学生利用柳条编制“呼啦圈”和自制沙包(上面缝有20厘米长的细彩带)作为教具,教学快速跑途中跑技术。常规活动之后,学生手握沙包做摆臂练习;然后到起跑线处,用脚前掌快频率地跑过相距60厘米的“呼啦圈”(上体前倾,眼看前一个呼啦圈),五轮过后再跑间距比自己平时步长稍大一些的“呼啦圈”,最后利用手中的沙包进行掷远练习。

练习中,学生摆臂积极,动作幅度大而有序;跑远、进“呼啦圈”练习,队伍整齐、积极主动;投“带尾巴”沙包高而且远。活动中,学生头上冒汗,脸上绽放着青春活力。

[分析]小学生对运动器材的兴趣要高于对运动技术本身的学习。教师结合学校实际,让学生缝制沙包,在沙包上添加彩带;让学生选择身边闲置柳条,编成一个个“呼啦圈”。学生自制教具,不仅经济、实用、有趣,而且可以“一物多玩”,由此,体验创造,体验快乐,激发自身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摆臂练习,教师向小学生讲清摆臂要协调,肩关节要放松,学生如听天书。掷远练习,要求出手要快,要有一定高度,学生头脑中没有对应影像。短跑要求大步幅、高步频,对于他们太抽象、太理论。案例中,学生手握沙包摆臂,利用带尾巴沙包掷远,利用“呼啦圈”练步幅、步频,看得见,摸得着。运用这些新颖、实用教具能帮助他们跑得更快、投得更远,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变换组织——丰富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案例]一节跳绳公开课中,授课教师采用三种教学组织形式:一是双脚原地跳绳接力赛,运用自由结合、友情分组的原则,把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每组依次轮跳,对方计数,累计个人成绩多的组获胜;二是单脚原地跳绳接力比赛,采用随机分组,比赛方法同上;三是单脚行进间跳绳接力赛,采用合作分组。将学生异质分为两组,距离为25米依次轮跳,用时少者获胜。

练习中,参与跳绳的学生竭尽全力跳,计数的学生大声报数。学生报数声、加油助威声、绳子破空声,响彻校园的上空,气氛非常热烈,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

[分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使学生以学为乐。就跳绳而言,下肢负担较重,如果采用单纯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会因为累而无趣不愿多跳。案例中,教师采用三种不同形式的分组比赛方法,以及三种不同的跳绳方法进行比赛,活跃了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简单、乏味的跳绳练习变得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寓教于乐——拓展创新游戏,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案例]水平三(六年级)的一节评优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做快乐“保龄球”游戏。学生被平均分为四组,每组队员两腿分开成一路纵队,每队排尾竖放6个手榴弹,排头学生持一个实心球按打“保龄球”的方法将球从胯下滚至排尾,击打手榴弹,然后从队伍右侧跑至排尾,排尾学生接球后,迅速从队伍左侧跑至排头,以此类推,全组轮换一次时击倒“保龄球”多者获胜。

练习中,排头学生瞄准击球,排尾学生跑动捡球,配合默契,换位积极。

[分析]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且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他们对呆板、枯燥无趣的活动易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设计新颖实用的游戏,寓教学于游戏中,把学生注意力转移到游戏练习上,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执教教师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把过去用来投掷的旧手榴弹作为现在变异的保龄球靶子,把实心球变为向前滚动的保龄球,利用废旧器材来发展学生手臂力量、提高学生投准能力,方法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望。

四、人人获胜——变换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案例]一节立定跳远测评课,热身活动过后,教师宣读上次课立定跳远摸底成绩,并宣布:“本次课测试立定跳远,每人将上次摸底成绩设定为纪录,大家向各自纪录发起挑战,与自己的纪录PK,每人试跳三次,超过了个人纪录就是胜利者。”

练习中,学生试跳积极主动,跳一次后就询问破纪录情况,操场上不时响起学生欣喜若狂的欢呼声:“耶!我成功了!”

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影响因素分析 篇10

1、户外运动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1.1、户外运动提高大学生的锻炼意识、形成终身体育习惯

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不仅仅是能够增强体质, 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则是通过体育锻炼使人形成主动锻炼的意识、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并最终的形成终身体育的生活习惯。

1.2、培养大学生的锻炼能力、增强其身体素质

通过参加户外运动, 可以使大学生的耐力、速度、柔韧、协调性等多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而且也能够使得大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 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去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

1.3、陶冶大学生的情操、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释放消极情绪

大学生进行户外运动, 一方面, 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真正的使大学生的内心得到平静, 能够平静的思考问题, 做出正确的选择;另外一个方面, 通过进行户外运动, 大学生可以通过锻炼而大量出汗, 在一定的程度上释放出悲观的和消极的情绪。

1.4、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户外运动从产生之初便是一项团队合作的运动, 结合自身参加户外运动的经验, 很多大学生都从最初的自我完成带来的失败到最终团队协作的生理中得到了极大的启发, 很多大学生通过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真正的形成了团队意识。

1.5、丰富大学生知识的构建

户外运动从表现看是一项体育项目, 实质上更是一项集地理、生物、天文等多方面为一体的运动方式, 参与者在大自然中, 需要清楚的知道身边的环境、了解地理构造和植被的特点, 因此, 户外运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的大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 带动大学生去学习与自己专业之外的知识, 以此来为自己的户外运动综合能力进行提升。

2、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影响因素分析

2.1、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积极因素分析

余暇时间较多有利于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近几年, 高等教育体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已经有以前的知识的灌输转变为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在不断地增多, 这就为大学生去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各个学校的普遍开展给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提供了良好氛围。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中,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户外运动引入到自己的体育教学中, 无论是在开展形式还是所开展的具体内容方面, 都为其他院校在户外运动的开展上提供了参考。

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给大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近几年, 户外运动在社会上的所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无论是报纸刊物, 还是电视网络, 对户外运动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多。因此, 社会上不同形式的户外运动项目和户外俱乐部都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开展。

2.2、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制约因素分析

较高的经济投入制约了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较高的经济投入成为了制约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的一个因素, 而通过对具体的经济投入因素进行分析看出, 大学生很少会把钱投入到参加户外俱乐部和培训学习两个方面, 而正是因为缺少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从而限制了户外运动的开展。

潜在的安全隐患制约了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户外运动是一项高风险的运动, 需要有专业的指导人员和相应的保护器材和设备, 大多高校缺乏专业的指导人员, 而且相应的保护器材和设备也较少。这就给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 也影响了整个项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开展。

有限的场地器材因素制约了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户外运动由于自身的特点决定, 需要有足够宽阔的空间就来开展, 目前情况下, 各大高校都没有专门的户外运动场地来开设课程, 场地的匮乏成为制约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的一个关键因素。

师资力量不足制约了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师资力量是保证一个项目能否顺利和科学开展的关键所在, 通过研究发现, 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专业的户外运动的教师, 有些高校虽然已经开展了户外运动, 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保护和急救经验, 教学中一旦出现问题, 后果则不堪设想。

参考文献

[1]周云.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必要性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报, 2007, (5) .

[2]亓美健.论定向运动在我国高校开展的必要性[J].大学时代, 2006, (7) .

[3]辛伟伟.浅谈山西省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搏击, 武术科学, 2006, (8) .

[4]张建伟.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成人教育, 2009, (4) .

运动参与 篇11

课题名称:河北高职院校肥胖学生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编号:20142010

摘要:影响肥胖学生参与运动的因素有很多,无论是他们自身的心理还是家庭、学校及社会,都是影响他们参加运动的原因。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让肥胖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运动,本文首先分析了有哪些主要因素在影响着肥胖学生参与运动,并对这些因素做了详细的阐述,接着针对肥胖学生参与运动提出了一些干预对策,通过良好的教育来改变肥胖学生的观念,促使他们参与体育运动。

关键词:肥胖学生;体育运动;影响因素;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5

引言

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经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问题,肥胖病的发病几率也在不断上升。经过相关调查研究,我国肥胖者在总人数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而且数字还有上升的趋势,如果我们任其发展,不加以任何措施,那么肥胖问题终将会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大问题。除此之外,教育部门也应当关注高校肥胖问题,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发展。所以,本文分析了影响肥胖学生参与运动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干预对策,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来促使肥胖学生健康成长。

一、体育课程设置对肥胖者参与运动的影响分析

本文对河北省高职院校中5所国家骨干院校和5所国家示范院部分肥胖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河北这几所高职院校的肥胖学生体育意识都比较低。经过随机调查,我们得出了男生肥胖者和普通体制健康的学生在体育运动指标方面的数值,如下图所示(数据均采用平均值):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高校体育课程安排对于这些肥胖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他们的体育成绩普遍偏低,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跑步所有的成绩均布理想,这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打消他们主动参与体育的意识,而且从他们自身的想法来看,他们并不愿意引起观赛者和参赛者的关注,体育课程的不适应再加上自卑的心理,这些都是影响肥胖者体育意识崛起的障碍。另一方面,由于肥胖学生不适应当前体育课程的编排,因此他们难以跟上体育课程的进度,成绩测评较低,除此之外,由于肥胖学生和其他学生相比,形体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些体育器材使用起来也很难掌握平衡,这也是导致他们学习进步缓慢的一个原因。为此,我们应当重视起来体育课程对肥胖学生参与运动的影响程度,积极设置适合肥胖学生体育锻炼的课程。

二、体育组织管理及日常行为对肥胖学生参与运动的影响分析

体育行为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表现,体育意识也会在体育行为中展现出来。因为我国高校肥胖者的体育意识低于正常体重的学生,因而他们的体育行为和其他学生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另外,我们随机抽取河北高职院校一年级BMI指数达到肥胖标准的男生300名、女生200名;二年级BMI指数达到肥胖标准的男生300名、女生200名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导致肥胖者体育行为偏差的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第一,很多中小学的课外活动缺乏管理者和组织者,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时候,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学校的体育管理不到位。第二,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些生活习惯在不断地影响着他们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尤其是肥胖者,他们几乎都没有养成积极参与锻炼的良好习惯,处于缺乏体育锻炼的状态[1]。第三,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肥胖者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和正常体重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差异,也可以这样说,导致他们肥胖的主要原因就是饮食的不健康。因此,我们要改变肥胖者这些不良的生活行为和生活习惯。

三、个人心理对肥胖者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

本文对河北省高职院校中5所国家骨干院校和5所国家示范院部分肥胖学生

(即BMI指数达到此年龄段的肥胖标准)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肥胖者对个人的评价、体形自信心及其他们的社交行为等,其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数据采取均值):

通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肥胖者对自己的评价都不是很高,而且体形自信普遍较低,社交行为也不理想,甚至表现出一种畏惧感。从躯体化来看,他们觉得自己肥胖,所以自然而然地生起一种自卑感和低落感,也正是这种自卑感和低落感,让他们和正常人产生了一定的差距。由于体形上的不自信,导致他们不愿接触社会,不敢大声说话,害怕引起别人的关注和嘲笑,更不愿意开拓自己的社交圈,因此其社交行为和社交能力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此可见,个人评价、体形自信及社交行为是紧密相连的,这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2]。而体育运动是一种社交行为的体现,因此肥胖者不愿意参与运功,害怕引起嘲笑而让自己处于难堪的场合。所以,由于自身的肥胖使得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扭曲,容易产生敌对性、恐怖及偏执的心理,因此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他们改变这些看法,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促使他们身心同时得到发展。

四、社会舆论对肥胖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

在社会中,人们经常会对肥胖者进行嘲笑或者玩弄,而且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其嘲笑程度比较严重,这就给肥胖者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另外,人们常常认为肥胖和懒惰、丑陋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一个人比较肥胖,那么这个人肯定爱偷懒,而且体形丑陋。这种偏见和观念深深加大了肥胖者的心灵创伤,让他们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甚至一些肥胖者对于人们的评论和猜疑产生了愤恨的心理,强烈的自卑感也随即产生。这样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舆论便使得他们不愿意接触社会,不愿意参与具有社会性的体育运动,不愿意与人多交往,所以他们尽可能地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体育意识和体育观念就这样被消极地打压下去,长期以往,由于缺乏必要的锻炼和运动,他们便会更加肥胖,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他们的身心受到极大的重创。

五、促使肥胖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对策

(一)做好家庭教育和体育教育

我们不难发现,导致学生肥胖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家庭,所以我们首先要让父母了解到肥胖对学生发展的不良影响,做好健康家庭教育,并让父母给学生制定正确的锻炼计划,同时还要做好监督,监督学生及时参与锻炼,降低肥胖率的发病几率。另外,我们还要给学生做好体育教育,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让他们摆脱心理束缚,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3]。不仅如此,我们可以给肥胖学生安排不同于其他学生的体育活动,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让他们热爱锻炼,特爱体育运动。

(二)做好学校教师教育和健康教育

由于学校教师仅仅看到肥胖这一现象,并没有深入认识到肥胖带来的问题和影响,所以他们也缺乏一定的认识,没有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因此,我们除了要做好家庭教育之外,还要做好学校教师教育及健康教育,让教师认识到肥胖的影响,并让其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也是自身职责的一部分,并杜绝其他学生嘲笑肥胖学生的现象。另外,学校应当尽力单独为他们进行体育辅导,为肥胖学生安排适合他们锻炼体能的课程,并根据教学目标来配置适合他们锻炼的体育器材,耐心、细致地投入教学工作,以便提高肥胖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只有从家庭、学校及社会一起努力,才能真正地改善当前肥胖学生的运动現状。

参考文献:

[1]王跃.肥胖对大学生体质及自我锻炼能力影响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6).

[2]郝雪丽.郑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营养状况及肥胖的相关因素的研究[D].郑州大学医学院96级毕业生学士论文,2001.

运动参与 篇12

滑雪登山是从现代登山运动中分离出来的运动项目, 它是运用特定的雪具和登山装备在雪山上进行的竞技运动, 是把登山和滑雪运动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体育运动。要求运动员既要具备登山的技巧和体能, 也要熟练掌握滑雪的技能。

刚刚过去的几年中, 一些大型的滑雪登山赛事在吉林北大壶以及张家口的崇礼、青海岗什卡等地举行, 尤其是2016“搜狐杯”全国滑雪登山挑战赛于2016年2月16日至19日在河北万龙滑雪场举行, 参赛人数达到一百余人, 创历年之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滑雪登山运动参与人群现状为研究对象, 以参加2016“搜狐杯”全国滑雪登山挑战赛中的运动员、教练员及中国登山协会官员等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查阅与该研究有关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与分析、为文章提供理论支撑。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2016“搜狐杯”全国滑雪登山挑战赛的42名参赛者进行调查, 共发放42份问卷, 回收40份, 回收率95.2%。

1.2.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数理统计, 为论文提供数据上的事实论据。

1.2.4 访谈法

对中国登山协会主管滑雪登山运动的登山运动管理中心部分官员和运动员做了深入访谈, 增强了论文的权威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滑雪登山运动参与人群的年龄调查统计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受访者中, 年龄在26~35岁者有28人, 占70%;由此可见, 青壮年人群是滑雪登山运动的主要参与者。

2.2 滑雪登山参与者所属行业的调查统计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受访者中, 事业单位行业者占25%;企业单位者中占35%;学生占15%;其他占25%。由此可见企业单位者参与此项运动占最大的比例。

2.3 滑雪登山参与者的学历调查统计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 学历构成中, 90%的受访者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因此, 可以看出学历高的人群参与滑雪登山运动占最大比重。

2.4 参与人群收入调查统计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 月收入5 000元以下的受访者占27.5%;主要是一些大学生群体, 以及一些刚刚工作却爱好此项运动的人群;月收入5 000~8 000元的受访者占35%;月收入8 000~10 000元的受访者占22.5%;月收入10 000元以上的受访者占15%。因此, 参与滑雪登山运动者应该以社会中高收入层为主要群体。

2.5 参与滑雪登山活动者的年消费调查统计分析

从表5中可以看出, 5.0%的受访者每年滑雪登山的费用在2 000元以下, 2 000~5 000元的比例为15.0%;5 000~8 000元的占35.0%。在8 000元以上的占45.0%。由此可见, 参与滑雪登山活动的人群用于参与活动的费用还是比较大的。

2.6 滑雪登山所用器材的获取方式调查统计分析

从表6中可以看出, 60.0%的受访者通过租用的形式获取滑雪登山器材, 通过购买和半买半租的人分别为25.0%和15.0%。

登山滑雪装备一般从欧美国家进口, 或者直接在国外海淘。普通的滑雪登山板的价格一般在500欧元以上, 折合人名币4 000元左右, 再加上固定器以及滑雪鞋, 费用还是相当昂贵。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滑雪登山运动适合作为一项专业竞技比赛开展;参与人大多为26~35岁年轻人, 以企事业单位人员较多;学历多在本科以上, 月收入大多在5 000~8 000元;年消费在5 000元以上的居多。

(2) 滑雪登山运动参与者大多数租用器材参与活动, 少部分人自己拥有器材, 影响参与者参与活动的因素主要是缺乏器材、收入水平以及空闲时间少。

(3) 滑雪登山运动参与者的参与目的主要是强身健体、喜爱此项运动、以及休闲娱乐、交友、缓解压力, 部分是参加比赛。

3.2 建议

(1) 大力发展经济, 提高民众收入水平, 开放有条件开展滑雪登山运动的山区, 并兴建道路等基本基础设施, 满足滑雪登山爱好者野外自行开展滑雪登山运动的需求。

(2) 职能部门提供一定的器材和场地等条件, 选择在假期举办各类活动。

(3) 利用冬奥会契机, 大力宣传滑雪登山运动, 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加入。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滑雪登山运动参与人群进行调查统计研究, 研究表明, 中国目前滑雪登山运动还处于起步阶段;参与者以年轻人为主;年消费较高;一般以租用器材为主;影响参与者参加的因素主要是器材昂贵、收入水平及空闲时间。该研究旨在为我国滑雪登山运动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滑雪登山,参与人群,分析

参考文献

[1]王莉, 何世全, 张慧峰, 等.对北京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M].北京体育学院学报出版, 2005.

[2]刘松.乌鲁木齐市滑雪运动消费市场的调查分析[M].新疆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中国本土超市下一篇:美国大学的招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