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感染性疾病

2024-06-11

阴道感染性疾病(通用8篇)

阴道感染性疾病 篇1

很多妇科疾病症状都有相似之处,若能通过检查,发现病因,及时正确治疗,就会使患者快速解除病痛。白带湿片找滴虫和霉菌,是医院常用的诊断阴道炎的方法。但若找不到这两种病原微生物,常会按非特异性阴道炎处理,治疗疗程会相对较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现BV发病率很高,而因Amsel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简称BV)时,结果判断带有主观性[1,2],在实践中又研制出测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特有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唾液酸酶活性而诊断BV,此法与Amsel法有较高的符合率[2,3,4,5],而且操作简单,快速、结果易观察,准确率高,客观性强。笔者总结工作经验,筛选出以下常用方法,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10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1 332例。

1.2 材料

北京青元盛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唾液酸酶测定试剂盒,产品注册号:京药监械(准)字2010第2400536号。潍坊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快速革兰染液,产品注册号:鲁潍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1420051号。奥林巴斯显微镜。

1.3 方法

1.3.1 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前24 h,患者不能进行阴道冲洗或使用阴道栓剂。

1.3.2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无菌生理盐水,用无菌棉拭子取患者阴道分泌物,均匀涂于盐水内,立即用显微镜镜检,找霉菌、滴虫、线索细胞。此片干后,可作革兰染色镜检。另用唾液酸酶测定试剂盒内的专用棉拭子,收集患者阴道侧壁分泌物标本,将棉拭子插入反应小瓶中,37℃温育20 min。

1.4 结果判定

1.4.1 判断霉菌、滴虫、线索细胞,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标准[6]。

1.4.2 唾液酸酶测定结果20 min内棉签变色(蓝灰色至褐色)为阳性,20 min内棉签不变色为阴性。

1.4.3 革兰染色结果:霉菌呈发芽树枝状,穿插于上皮细胞中,菌丝染淡紫色,孢子深紫红色,一大一小相连出现,一头圆钝,一头尖锐。滴虫呈梨形,核嗜紫色,浆淡红,为白细胞的1~3倍大,有时可见到鞭毛。线索细胞呈紫红色,被表面的细菌覆盖,丝绒球状。同时可见大量革兰阴性球杆菌,无或偶见乳酸杆菌为BV阳性[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配对四格表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332例白带检测结果见表1、2。滴虫和霉菌同时感染12例,占0.9%;滴虫和BV同时阳性54例,占4.1%;霉菌和BV同时阳性84例,占6.3%。除去合并感染例数,总感染人数774例,占总例数的58.1%。

注:与革兰染色比较,χ2=2.12,*P>0.05;χ2=5.52,#P<0.05;χ2=50.54,&P<0.001Note:compared with the Gram's staining,χ2=2.12,*P>0.05;χ2=5.52,#P<0.05;χ2=50.54,&P<0.001

3 讨论

阴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达58.1%,可能与所检对象为有不适症状者,而非随机抽取人群有关。霉菌和滴虫感染率高于文献[1]中感染率,与文献[4]、[7]中结果相符,可能存在地区差异。BV感染率占31.5%,这与文献[2]中分析结果相符。

白带湿片检测结果阴性者,革兰染色涂片还可以检出滴虫和霉菌,这可能因白带湿片背景不及染色涂片易观察之故,这与文献[8-9]结果一致。

如果白带湿片找到少量线索细胞≤20%时,而唾液酸酶结果阳性,我们就重点注意革兰染色涂片情况,结果革兰染色与白带湿片查线索细胞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革兰染色与唾液酸酶法判断BV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唾液酸酶法可以单独作为BV筛查试验。

注:与革兰染色法比较,χ2=0.32,*P>0.05Note:compared with the Gram's staining,χ2=0.32,*P>0.05

健康女性阴道有自净作用,其阴道pH值在4.0~4.5之间。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或自身免疫力下降,导致菌群失调,霉菌繁殖加快,引起霉菌性阴道炎。滴虫寄生阴道后,阻碍了乳酸杆菌的酵解作用,使阴道pH值变为中性或碱性,有利于厌氧菌的大量繁殖,更能引起BV的发生。本次研究也证实滴虫和霉菌及BV之间有交叉感染的现象,注意不要漏诊。

妇女阴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某些方法检测所需时间长,不利于对患者及时诊治。而随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经验用药,易失败,盲目加大剂量用药,易出现药物的毒副作用。以上3种方法交叉互检,可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快速而准确地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袁小松,邵秋琴,蒋丽霞,等.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技术在阴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4):575-576.

[2]丁环宇,周建华.唾液酸酶测定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2):84.

[3]陈柳英,林燕,王宁,等.检测唾液酸酶活性对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的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2003-2004.

[4]潘庆珍,陈茹,华世文.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的结果和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8):1095-1096.

[5]杨小猛,赵丹,陈丽娟.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试剂盒方法学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3):1997-1998.

[6]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24.

[7]林楚怀,郭初.1 334例阴道分泌物标本综合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9):37-38.

[8]张新民,石神开.悬浮法和革兰染色法对阴道分泌物检出率的比较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5):581-582.

[9]李曼辉,宋芳,王辉.阴道分泌物快速染色法与悬滴法比较及质控[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5,7(1):13.

阴道感染性疾病 篇2

一、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与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按照《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并纳入我县医疗救治体系。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传染病分诊点,其设置应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

(二)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三)、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四)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五)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六)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颖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七)对呼吸道/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同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八)我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上级医院诊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上级医院。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使用专用车辆,用后及时消毒。

(九)感染性疾病门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肝病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

2、各区应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手卫生设施,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必要时戴手套;

3、安排专人负责做好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并规范记录内容;

4、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具体要求参照安徽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第三章第二十五条;

5、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诊室通风,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6、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十)感染性疾病病房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感染性疾病病房的设置应相对独立,与普通病房之间设隔离带,病人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随意外出;

2、内部严格“三区”、“两通道”,不同区域之间必设“缓冲间”,且应标识明确;

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病人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不少于1.1米,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志,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每一病室设专用隔离衣、体温计、听诊器、抹布等,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立即清洗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6、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由专人密闭运送。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7、保持病室清洁卫生,加强通风。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8、严格陪客、探视制度管理,一般情况下不设陪客、探视。必须留陪时,应由床位医师签署书面“同意”意见。陪客、探视者应穿一次性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等。

二、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急诊科、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

(二)根据本院实际制定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指定到隔离诊室就诊,已被污染的区域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四)保持各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地面湿式清扫,每天2次;诊桌、诊椅、诊查床、平车、轮椅等应每日湿抹1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擦洗和消毒;各种急诊监护仪器的表面应每日清洁,遇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消毒。

(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的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七)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根据规定定期对各类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符合要求。

(八)诊室、治疗室、观察室、厕所等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定点放置,拖把标志明显,分别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九)各诊室应配置适合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手消毒剂,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手消毒。

阴道感染性疾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我院门诊就诊的236例感染妇科炎症患者进行妇科检查。对于未满12周岁, 生理期, 妊娠期, 近3d有性生活史及近期已经采用妇科治疗的患者, 不予纳入调查范围。对此228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 白带化验及妇科B超检查。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病的2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5~66岁, 病程1周~2年, 生育史166例, 未有生育史66例。

1.2 方法

询问病史:记录患者典型病史, 阴道瘙痒, 白带增多, 白带呈灰色或者白色豆腐渣样, 异味较大, 生理期及性交时有加剧, 性交时阴道干涩疼痛, 小腹坠胀。使用阴道镜在阴道内及宫颈处取分泌物检查细菌、酵母菌、滴虫、支原体及衣原体检验。

1.3 诊断标准

细菌性阴道病和其他妇科感染诊断确诊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妇科学》诊断标准为准。

2 结果

2.1 228例细菌性阴道炎的细菌培养情况

培养结果如表1所示。

2.2 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妇科感染情况

228例细菌性阴道炎中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有197例, 合并感染率为86.4%, 单纯性感染细菌阴道病概率为13.6%, 混合型感染在临床中比较常见, 经检验后具体感染病菌如表2所示。

3 讨论

随着现今医疗水平的进步, 以前只能检测出霉菌滴虫等, 现今可以检测出支原体、衣原体等更多的感染原被发现,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增加。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由于个人体质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情况, 许多因素可以导致其发生, 临床主要有3个明显特点。

细菌性阴道炎主要是由于与阴道内环境的改变关系密切, 当阴道内的p H>4.5时, 不利于阴道内的优势菌乳酸杆菌变少, 其他细菌如Uu菌、表皮葡萄菌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出现混合型感染的情况。并且可以出现2种以上混合感染的情况, 如同时并发支原体, 衣原体、酵母菌的感染。

混合型感染临床调查中发现平均年龄偏小, 性生活频繁者发生率偏高, 不洁性生活更易引起, 并且临床症状, 如腹痛、腹胀等在性生活后更容易加重, 这与性生活时性器官处于充血状态, 对病原的抵抗力低有关[2]。

临床中细菌性阴道炎合并其他细菌出现合并感染以后往往临床症状反应明显, 而上行感染引起输卵管炎、盆腔炎、绒毛膜羊膜炎及妇科手术后感染等情况发生率明显增高[3]。

4 混合型感染的治疗效果分析

此228例患者中, 大多数患者是在有典型临床症状后, 结合妇科检查确诊妇科感染, 也有一部分患者是在行其他检查时发现, 经检查确诊。在临床工作中, 有相当一部分的混合型感染的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 病情比较隐匿。但是不论是隐匿性的, 还是症状典型的患者, 都需要积极治疗。拖延病情轻者可能造成妇科上行性感染, 重者可以造成继发性不孕及妊娠胎儿畸形的发生。

临床中甲硝唑及维生素C在混合型妇科感染中的使用率比较高。甲硝唑既属于抗滴虫及抗厌氧菌的药物, 同时也可以杀死阴道内的各种病原微生物, 保护阴道内正常菌群, 如乳酸杆菌的生长。由于混合型感染治疗周期较长, 大量的口服给药后患者容易产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因此采用适量的口服配合阴道纳药, 可以保证疗效, 减少并发症。在阴道纳药时同时配合维生素C纳入阴道治疗。临床研究表明, 维生素C可以维持阴道内正常的酸性环境, 调节菌群, 有利于正常菌群生长, 杀死致病菌。患者在1个疗程的治疗结束后随访, 有效率达84.2%, 在停药1周后随访, 有效率增至90%, 1个月后又达94%。临床症状消失明显, 并且致病菌检验指标阳性率下降及阴道内酸碱环境均达到理想治疗效果。因此笔者认为甲硝唑配合维生素C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明显, 安全程度高, 副作用少, 可以作为混合型妇科感染的首要治疗手段考虑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胜兰, 李怀芳.康复特栓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 2 (5) :161.

[2]熊章华, 孙敬, 余理智, 等.细菌性阴道病与其他病原菌在诊断阴道感染中的关系[J].江西医学检验, 2002, 20 (2) :283.

阴道感染性疾病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之间在我院产前检查的确诊为阴道混合感染的128例患者, 临床表现均有白带增多、瘙痒、灼痛等症状, 并且通过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 其中年龄20~36岁, 平均28.9岁;孕周14~31周, 平均25.1周;患者进入研究前1周内未使用其他抗生素, 无性交史。所有孕妇随访至妊娠终止, 了解自然流产、早产、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1.2 检查方法

孕期检查外阴、阴道、宫颈有无充血, 由妇科医生用2支无菌专用棉拭子自阴道深部或阴道穹隆后部、宫颈管处取分泌物, 一支置于有2 ml无菌生理盐水的一次性试管中, 另一支置于清洁无菌的一次性试管中, 立即送检。

1.3 治疗方法

将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于每晚睡前清洗外阴后置入阴道深部宫颈部位, 连续用药7 d, 停药7 d后对患者再次进行阴道分泌物的检查。

1.4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为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化验检查阴性;显效为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 化验检查阴性;好转为症状和体征减轻, 化验检查仍阳性;无效为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化验检查阳性。

2 结果

本组痊愈91例占71.1%, 显效28例, 占21.9%, 无效9例, 占7.0%, 总有效率为93.0%。

2.1 妊娠结局

本组早产9例, 胎膜早破12例, 胎儿宫内窘迫13, 新生儿黄疸17例, 新生儿肺炎4例, 低出生体重儿8例, 无自然流产, 1例畸胎引产, 治疗无效患者妊娠结局欠佳。

2.2 毒副作用

通过临床观察及相关辅助检查, 没有发现乳房胀痛、阴道出血病例;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正常。不良反应:外阴水肿、不适各4例, 阴道流液2例,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均未作特殊处理自行缓解。

3 讨论

妊娠期阴道内过氧化氢阳性乳酸杆菌相对不足, 有利于加德纳尔菌和一些厌养菌生长, 因而孕期易患细菌性阴道病是引起上行性宫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易引起早产、胎膜早破、低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等。且患某一种阴道炎症时, 阴道内乳酸杆菌的减少打破了阴道内微生态平衡, pH值改变, 阴道局部抵抗力减弱, 其它病原体趁虚而入, 引起混合感染。阴道混合感染时, 进行病菌培养常常可以检测出多种病原体。阴道混合感染的患者,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 白带的颜色、性状、气味也不同[1,2]。国外文献报道BV在妇科及计划生育门诊的发病率为15%~29%, 在妊娠妇女的发病率为16%~29%[3]。

氯喹那多是一种广谱局部性、快速强效接触性杀菌药物, 它会在阴道中逐渐释放而不会被代谢排出, 它能消除妇女常见的生殖器内部的感染。普罗雌烯是雌二醇二醚氧化物, 具有独特的双醚分子结构-雌二醇二醚, 使其在原位上发生生物效应, 无须经过代谢来发挥作用, 直接作用于阴道黏膜, 相当于低极性分子, 不能被皮肤及阴道上皮细胞吸收 (渗透率<1%) , 因而具有良好的局部作用不会产生全身性激素效应;能有效地修复宫颈阴道黏膜, 促进阴道及宫颈上皮细胞的分化成熟, 合成分泌糖原, 同时促进阴道乳酸杆菌的再生, 产生乳酸, 恢复正常酸性环境, 恢复阴道正常的生态系统, 避免感染复发[4]。患者不仅从氯喹那多的抗感染作用和普罗雌的营养滋润效果中受益, 而且还避免了抗生素疗法和采用其他雌激素药物所产生的全身反应。所以用氯喹那多-普罗雌烯复合片治疗阴道感染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 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优点在于:①疗程短, 作用快, 疗效显著;②方法简便;③毒副作用少, 患者用药后无不适感;④对胎儿无明显影响。其通过抗菌和营养修复双重作用机制快速全面治愈阴道感染, 两种成分均不产生全身反应, 不产生耐药性, 安全性高, 患者顺应性强, 而且复发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小菊, 邓玉丽, 梁一波.2004-2006年我院妇科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及影响阴道感染的因素分析.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8, 26 (4) :402-403.

[2]薛欣.阴道微生物群变化与阴道混合感染的关系.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9, 20 (4) :48-49.

[3]王娅娜.117例细菌性阴道病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在临床治疗中的体会.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37 (3) :423.

阴道镜检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我市各单位20~69岁的1312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阴道镜检查, 全部检查对象近3个月内均未进行过宫颈涂片及阴道镜检查, 近1周内无急性阴道炎及宫颈炎病史, 检查前1天无性生活史。

1.2 方法

采用珠海市生产的HGDM-2000阴道镜数字成像系统, 对图像及资料实行计算机一体化管理。阴窥器暴露宫颈后用棉花轻轻拭去宫颈表面及阴道内的分泌物, 先涂生理盐水于宫颈表面初步观察磷柱交界及血管, 接着涂5%的冰醋酸观察磷状上皮、柱状上皮及转化区的颜色、形状、血管有无变化, 最后涂碘酊, 碘着色为碘试验阴性, 碘不着色为碘试验阳性, 阳性常见于柱状上皮、未成熟化生上皮、角化上皮、非典型上皮。选择碘试验阳性区或阴道镜检可疑部位进行多点活检, 组织物用福尔马林浸泡固定分瓶送检。

阴道镜下见:扁平白色上皮, 边界欠清晰通常为半透明, 伴有或无细小规则的血管, 毛细血管间距小, 无异型血管, 为CINⅠ级;扁平白色上皮, 边界清楚, 不透明或混浊, 有或无血管扩张, 形态规则, 毛细血管间距增加, 无异型血管, 为CINⅡ级;加醋酸后上皮很白或灰白, 边界清楚, 血管扩张不规则, 常呈螺旋状, 毛细血管间距增加不等, 有异型血管, 为CINⅢ级或早期浸润癌[1]。肉眼视诊宫颈糜烂分度:糜烂面占宫颈面积1/3以下为Ⅰ度;占宫颈面积1/3~2/3为Ⅱ度;大于宫颈面积2/3为Ⅲ度。

2 结果

9例 (0.69%) , 宫颈磷癌3例 (0.23%) , CIN诊断符合率为90%。与胡庆兰等[2]报道无差异性。

3讨论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 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已不再是筛查早期宫颈癌的唯一手段, 而且由于受取材及阅片人的影响误差很大。阴道镜作为一种内窥镜, 简便、直观、无交叉感染、无创伤、出结果快, 容易被妇女们所接受。它是通过放大几十倍直接观察宫颈表面血管上皮的形态结构以评估病变, 当今已成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手段[3]。可疑病例阴道镜可以提供可靠的活检部位便以命中病变的组织, 这样就提高了CIN、早期宫颈癌的诊断率, 可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进行阻断治疗, 从而提高妇女们的生殖健康水平, 提高妇女们的生活质量。

从本组资料显示, 宫颈炎的发病率很高占52.52%, 已有一半以上的育龄妇女患有宫颈疾病, 与文献报道[4]基本相符。宫颈炎的发病原因很复杂, 可能与过早、过频、不洁的性生活以及长期宫颈感染又得不到控制有关, 而宫颈炎由于迁延不愈加上糜烂面反复受到致癌因子如HPV、HSV-2等的感染最终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另有图表显示CIN的分级与宫颈糜烂程度不成正比关系, 因此不能以宫颈糜烂的轻重来对CIN进行分级, 对轻中度宫颈糜烂要积极治疗, 并每年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至少一次的阴道镜检查, 及早发现宫颈病变, 及早治疗, 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阴道镜下诊断宫颈炎689例 (52.52%) , CIN50例 (3.81%) , 其中CINⅠ级22例 (1.68%) , CINⅡ级17例 (1.30%) , CINⅢ级11例 (0.84%) ;阴道镜检可疑病例行宫颈活检84例, 病检诊断为宫颈炎36例, CIN45例 (3.43%) , 其中CINⅠ级20例 (1.52%) 、CINⅡ级16例 (1.22%) 、CINⅢ级

表1 CIN分级与宫颈糜烂分度如表[n (%) ] (病检诊断)

摘要:目的了解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3年来我院在妇女病普查中对已婚育龄妇女1312例进行阴道镜检查的情况及分析。结果进行阴道镜检查1312例育龄妇女中, 检出宫颈炎689例占52.52%, 阴道镜检可疑病例进行活检84例, 病检诊断宫颈炎36例, 宫颈内瘤样病变 (CIN) 45例占3.43%, 其中CINⅠ级20例占1.52%、CINⅡ级16例占1.22%、CINⅢ级9例占0.69%, 宫颈磷癌3例占0.23%。结论阴道镜检可提供可靠的活检部位, 是诊断CIN、宫颈癌的重要辅助方法, 可提高CIN的诊断率, 防止宫颈癌的发生。

关键词:阴道镜检查,宫颈病变,重要辅助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志胜, 徐立礼, 祁凤英, 等.阴道镜图谱[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11:25.

[2]胡关兰, 刘永珠, 唐霓, 等.宫颈细胞学涂片联合阴道镜检查筛查宫颈病变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6) :752~753.

[3]钱德英.阴道镜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3) :137.

阴道感染性疾病 篇6

关键词:阴道感染,过氧化氢浓度,唾液酸苷酶

细菌性阴道病可简称为BV, 在妇科疾病中属于一种常见临床病症, 它的形成主要是因压氧菌与阴道加特纳菌混合感染, 使患者的阴道出现微生态平衡失调现象, 从而导致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增加, 并且外阴灼热瘙痒与白带带有鱼腥臭味综合征[1]。为探究阴道合并感染诊断中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技术的临床价值, 本次研究给出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就诊阴道分泌物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 在所有患者中, 其中年龄16~70岁, 平均年龄为 (42.3±3.4) 岁。医护人员要在患者阴道后穹隆内, 使用高压消毒的无菌拭子将其分泌物取出, 将分成两份。其中, 一份采用阴道分泌物常规方法进行检查;一份采用BV三项联合方法进行检查。待采样完成后, 则需要马上送检检测, 若放置太久则会使检测结果受影响。

1.2 材料

选用苏州科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的BV三项联合试剂盒, 白细胞酯酶、唾液酸酶以及过氧化氢浓度等, 是其检测项目。5溴-4氯-3吲哚乙酸盐法、5溴-4氯-3吲哚唾液酸酐酶法, 以及氧化物酶法是其检测原理。

1.3 方法

常规检测方法:将标本进行氢氧化钾与生理盐水湿片检测, 待检测完毕后, 要对其进行观察, 并判断是否存在线索细胞和清洁度、真菌感染和滴虫感染。

BV三项联合测定:在400μl配套分泌物中0加入阴道分泌物, 将其搅拌均匀后需要对棉签进行挤压, 把阴道稀释混合液滴在阴道分泌物中, 需要注意的是1滴/孔。然后再将唾液酸酐酶显色液 (1滴) 滴在唾液酸酐酶反应孔内, 并且将其放在干浴箱内, 箱内温度需要保持在37℃左右, 待15min后则需要对结果进行判断。

1.3 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所述的四项诊断方法中, 只有具有三项方法便可实施诊断: (1) 阴道分泌物增加; (2) 阴道p H值超于4.5; (3) 线索细胞阳性:在整个上皮细胞中, 线索细胞占有20%以上; (4) 胺试验阳性:将氢氧化钾10%溶液添加到阴道分泌物中, 这样可将难闻的胺味或者鱼腥味等释放出来。

按照有关阴道滴虫、霉菌以及清洁度等的相关判断标准为依据, 对其进行检测判断: (1) 判断三项结果:过氧化氢浓度:紫红色或者红色表示正常, 2μmol/L是过氧化氢浓度;蓝色表示阳性, 2μmol/L是过氧化氢浓度。唾液酸酐酶:阴性不显色, 其颜色无变化;阳性则为紫色或者红色。白细胞酯酶:阴性不显色, 其颜色无变化;阳性则为绿色或者蓝色。

2 结果

2.1 细菌性阴道病12例患者合并滴虫性阴道炎及霉菌性感染状况

在BV12例患者中, 有3例合并霉菌性阴道炎, 有5例合并滴虫性阴道炎, 均占BV阳性的25.0%和41.7%, 见表1。

2.2 湿片镜检和三项联合测定技术的检测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 有采用BV三项联合测定术实施检查37.5%;在所有患者中, 有滴虫性阴道炎40.6%;有例霉菌性阴道炎21.9%, 见表2。

3 讨论

细菌性阴道病在妇科疾病中属于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 其发病人群主要以生育期妇女为主, 而且该病症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2]。外阴瘙痒灼热、白带有鱼腥臭味等, 是细菌性阴道病的常见症状, 过度讲究卫生、服用抗生素过量以及性传递等, 是易导致此病症生成的主要原因, 若患者治疗不及时, 容易引发盆腔炎或者不良妊娠现象的出现[3]。通常情况下, 医护人员在诊断过程中, 都会采用Amsel方法, 虽然此方法检测效果良好, 但操作过于复杂, 具有多的干扰因素, 很难达到快速准确的效果[4]。采用BV三项联合测定法, 可是患者阴道内的致病菌以及正常菌的微生态状况及时反映出来, 并且此检测方法操作简单, 用时短。并且还能降低漏检率的出现, 从而可使BV诊断的检出率提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 在所有患者中, 患有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有12例, 其中有3例合并霉菌性阴道炎, 有5例合并滴虫性阴道炎, 均占BV阳性的25.0%和41.7%。关于湿片镜检和三项联合测定技术的检测结果显示, 有12例患者采用BV三项联合测定术实施检查, 占其总例数的37.5%。

由此可见, 对阴道分泌物病原学采用三项联合测定, 可有效降低合并感染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程美, 李咏梅.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合并BV联合测定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21) :69-70.

[2]廖婷, 彭劭君, 刘彩灵.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 2014, 20 (18) :29-30.

[3]刘成成, 焦杰.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探析[J].特别健康:下, 2014, 04 (04) :108-109.

[4]李宝华.四种临床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比较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 (11) :20-22.

阴道感染性疾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5月~2008年5月收治21例阴道后壁膨出患者, 均采用阴道后壁“桥”式缝合术行阴道后壁膨出修补, 其中, 轻度阴道后壁膨出1例, 中度阴道后壁膨出4例。13例同时合并Ⅱ度以上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壁膨出, 13例患者均同时施行传统的阴道前壁修补术 (阴道前壁一般不主张“桥”式缝合, 因多需将膀胱推移固定于较高位置, 防止膀胱膨出复发, 膀胱膨出轻者也可行“桥”式缝合术) 及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及阴道坠胀感, 个别患者有便秘、尿频症状。所有患者阴道松弛, 性生活不满意, 个别患者无法进行性生活。

1.2 手术方法

本文仅阐述阴道后壁“桥”式缝合术的方法。首先, 在阴道壁黏膜层下方注入“水垫” (1∶25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 , 在阴道后壁穹隆顶端与会阴体之间做一梭形切口, 切口内梭形黏膜瓣作为“桥体”, “桥体”的宽度根据阴道后壁膨出的程度而定, 为2~4 cm, 钝性分离“桥体”边缘阴道黏膜与直肠筋膜间隙3~5 mm, 以利于进一步缝合, 采用单极电刀电凝“桥体”表面的黏膜组织, 破坏具有分泌功能的阴道黏膜上皮细胞, 用3-0可吸收线间断内翻缝合梭形“桥体”黏膜切口缘, 使其形成管状结构, 再间断“U”形缝合“桥体”两侧的直肠前壁筋膜, 加固缝合于“桥体”上, 最后用3-0可吸收线连续锁扣缝合阴道后壁黏膜切口。

2 结果

2006年收治的5例患者单纯行阴道后壁“桥”式缝合术, 时间为15~25 min, 出血量为10~20 ml, 术后肛查均无直肠损伤及阴道血肿形成。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 阴道壁切口愈合好, 无阴道壁膨出现象, 下腹阴道坠胀感消失, 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 测量阴道后壁AP点、BP点, 均在正常范围内 (按POP-Q评估) , 患者主诉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3 讨论

阴道后壁膨出的主要原因是阴道直肠筋膜损伤和薄弱。传统阴道后壁膨出修补术为切除阴道后壁膨出的多余黏膜, 加固缝合阴道直肠筋膜层后, 再将阴道后壁黏膜切口缝合[1]。此种修补手术较费时, 出血也较多, 达不到重建盆底结构的目的, 日后复发机会多。1997年, 澳大利亚的Petros医生基于整体理论, 设计了阴道后壁长方形的“桥”式缝合术。国内,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自2003年首先采用阴道后壁“桥”式缝合术进行阴道后壁膨出修补, 将Petros所提倡的长方形切口改为倒三角形切口。近年来有学者将阴道后壁膨出黏膜切除后, 置入不可吸收的人工合成补片, 再缝合阴道后壁黏膜, 虽加固了阴道直肠筋膜层, 但费用昂贵, 难以推广, 且毕竟补片为异物组织, 不排除日后发生排异反应或组织磨损反应, 引起患者不适的可能。而阴道后壁“桥”式缝合术保留了自体多余膨出的阴道后壁黏膜, 作为“桥体”, 缝成管状, 使之成为“衬垫”, 用以修补阴道直肠筋膜缺损, 起到了“桥”的作用, 利用自身组织加固了阴道后壁薄弱区, 且无排异反应之忧。该手术较传统手术减少了完整分离、切除黏膜过程中的出血, 明显缩短了时间, 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减少了医疗费用, 且该手术无须特殊器械, 技术难度不高, 风险较小, 有一般阴式手术基础的医师均可完成[2,3]。

将阴道后壁采用梭形切口 (会阴体有缺陷则另外修补) , 缝合的阴道壁创面更整齐。初学者行阴道后壁切口, 不易掌握其深度, 切口深度要求达到阴道黏膜全层, 切开过深, 则有损伤直肠之忧;切开过浅, 则不易分离阴道黏膜, 且出血较多, 但具有一般阴式手术基础者切口深度多容易掌握[4]。我们在阴道黏膜层下方注入“水垫”, 则阴道直肠筋膜间隙增宽, 再切开阴道后壁黏膜, 则不易损伤直肠。另外与传统手术不同的是, 该术式保留多余的阴道后壁黏膜, 利用自身组织加固阴道后壁薄弱区,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出血明显减少。术中单极电凝破坏多余阴道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分泌功能, 故术后无包涵囊肿形成之忧。该手术简单, 安全性较高, 技术要求不高, 风险较小。

目前阴道后壁膨出的手术方法很多, 而这种新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安全、简单、经济、有效, 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5,6]。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Petros PEP.Vault prolaseⅡ:restoration of dynamic vaginal supports byin fracoccygeal sacropexy, an axial day-case, vaginal procedure[J].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 2001, 36 (12) :296-303.

[3]朱兰, 朗景和, 丁小曼, 等.阴道后壁“桥”式缝合术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 40 (12) :859-860.

[4]王建六.人工合成补片在女性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5) :398-399.

[5]Flynn BJ, Webster GD.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e apical vaginal defect[J].Curr Opin Urol, 2002, 12:353-358.

阴道感染性疾病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110例拟诊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年龄在25~68岁, 平均年龄为45岁, 病程在1~6个月, 其中该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患者2例, 糖尿病患者1例。患者多表现为轻、中、重度宫颈糜烂, 细胞学检查异常, 同时患者可有接触性出血、血性白带或者不规则阴道出血, 个别患者同时伴有宫颈性质不明赘生物。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过阴道镜进行检查, 患者在阴道镜严查之前进行常规妇科检查, 在阴道镜检查之前避免阴道冲洗、性生活, 充分暴露患者的宫颈, 用生理棉球擦去宫颈分泌物, 并肉眼仔细观察宫颈有无出血、糜烂、白斑、赘生物以及血管有无异常[2], 继而使用5%醋酸棉球涂抹宫颈1~2min。观察上皮的颜色、形态和血管变化, 对于异常组织, 取活检, 送病理。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相比较, 总结阴道镜对于宫颈疾病的诊断正确率。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相比较结果, 见表1。

病理检查慢性宫颈炎87例, 尖锐湿疣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19例, 宫颈癌4例;阴道镜检查符合病理诊断, 慢性宫颈炎82例, 尖锐湿疣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16例, 宫颈癌4例, 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25%、84.21%、100%。

3 讨论

早期诊断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可以及时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有效的诊断手段在临床宫颈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阴道镜是诊断宫颈疾病的重要手段, 阴道镜是通过醋酸和碘试验原理, 将宫颈放大20~40倍, 观察宫颈的血管和上皮变化, 可以清晰的显示宫颈病变的部位。并同时对可以部位进行活检, 以提高诊断正确率。阴道镜诊断宫颈癌真确率较高, 在本组资料中, 病理检查慢性宫颈炎87例, 尖锐湿疣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19例, 宫颈癌4例;阴道镜检查符合病理诊断, 慢性宫颈炎82例, 尖锐湿疣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16例, 宫颈癌4例, 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25%、84.21%、100%。阴道镜辅助诊断宫颈癌的主要依据是阴道镜的异常图像, 同时阴道镜能够对宫颈进行放大、存储并追踪病情的发展和转归, 以有效的控制疾病的传播, 并预防生殖道肿瘤的发生, 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3], 早期发现宫颈疾病对于预防宫颈癌有重要意义, 有经验的阴道镜技师可以准确判断宫颈病变的部位, 如果诊断难度较大, 可以做宫颈管诊刮术减少锥切术的协助诊断。电子阴道镜应用于宫颈疾病诊断中, 方法简便、安全能提高宫颈疾病特别是宫颈癌的诊断率,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耿力, 周羡梅, 赵蕊, 等.宫颈细胞学和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3, 4 (3) :179.

[2]李玉春, 黄凤黄.阴道镜配合细胞学检查在官颈病变普查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4, 10 (2) :126.

上一篇:历史文学下一篇:运动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