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卵行为

2024-06-26

产卵行为(共7篇)

产卵行为 篇1

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ee) ], 属鳞翅目草螟科 (Lepidoptera:Crambidae) , 也称桃蛀野螟、桃斑螟、桃实螟蛾、桃斑蛀螟, 幼虫俗称蛀心虫等。国内各省份基本都有分布, 国外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和大洋洲[1,2]。因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气候的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 致使该虫在国内很多地区的危害逐年快速加重, 已成为多种果树、经济作物以及玉米的重要害虫[2]。

桃蛀螟在果树上以幼虫蛀入果内危害, 严重时造成“十果九蛀”, 造成大量落果、虫果, 严重影响食用和商品价值, 影响水果出口外销。此虫也是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3,4], 在某一些地区或某些年份, 在玉米上的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已经超过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 ]。桃蛀螟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果筐、玉米秸秆等处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5月中旬化蛹, 成虫最早发生时间为5月底至6月初, 成虫盛发期为6月中下旬, 根据性诱剂诱杀雄蛾情况来看, 从越冬成虫出现一直到10月中旬从未间断危害, 且以越冬代和第1代危害果实最为严重[5]。危害程度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 在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生更为严重。若能很好地控制越冬虫口基数, 那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降低种植成本。本研究利用自行研制的四臂嗅觉仪, 观测桃蛀螟在受到同一品种苹果植株上成熟果实、青果、花3种不同部位挥发性气味物质刺激对其产卵行为趋向性所产生的影响,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苹果树品种。

苹果植株品种选用富士, 分别选择成熟果 (同一品种前一年收获) 、花 (当年生) 、青果 (当前生) 作为试验材料。

1.1.2 虫源。

桃蛀螟, 按照Utsumi等[6]的饲料配方饲养, 笔者略做改进, 将鲜嫩的玉米籽粒添加在人工饲料里。取鲜嫩玉米籽粒200 g, 再加桃干6 g、柠檬酸200 mg、防腐剂10 m L、琼脂粉9 g、稻糠6 g、干酵母3 g、糖6 g和水220 m L, 拌匀后先高压蒸熟, 等冷却后加L-维生素C 2 g。这些配料可以饲养100头幼虫。

1.1.3 仪器。

选用四臂嗅觉仪 (有机玻璃自制, 直径10 cm, 臂长30 cm, 活动室直径30 cm) [7], 干燥管, 抽气水泵, 流速计, 硅胶管, 活性炭管, 封口膜, 遮光布, 旋转蒸发仪。

1.1.4 试剂。

正己烷。

1.2 试验方法

将四臂嗅觉仪及附带仪器组装, 调试气流速度20 cm/s。

1.2.1不同苹果部位产卵量比较。将成熟果、花、新鲜青果 (直径3 cm左右) 分别放入四臂嗅觉仪的3个臂中, 最后1个臂为空白对照;放置位置距离活动室中心40 cm;取10对刚羽化、未进行过交配的桃蛀螟放入到活动室中心, 以10%蜂蜜水为刚羽化成虫提供营养, 用以遮光布制成的罩子盖好, 确保不透光, 24 h后记录各个试验材料上的产卵量, 卵产在非试验材料上的不计入数据, 4次重复, 每次将嗅觉仪旋转90°。

1.2.2 不同萃取液产卵量比较。将成熟果、花、新鲜青果 (直径3 cm左右) 分别用200 m L正己烷浸泡1 h, 后将浸泡过材料的正己烷上旋转蒸发仪浓缩至20 m L密封保存;以脱脂棉作为介质做4个直径为3 cm的棉团, 外包裹纱布, 在其中3个上分别滴10滴已浓缩好的正己烷萃取液, 放入四臂嗅觉仪的3个臂中, 最后一个棉团滴10滴重蒸正己烷作为空白对照放入嗅觉仪的臂中;放置位置距离活动室中心50 cm;取10对刚羽化、未进行过交配的桃蛀螟放入到活动室中心, 以10%蜂蜜水为刚羽化成虫提供营养, 用以遮光布制成的罩子盖好, 确保不透光, 24 h后记录各个试验材料上产卵量, 卵产在非试验材料上的不计入数据, 4次重复, 每次将嗅觉仪旋转90°。

1.2.3不同成熟程度果实的产卵量比较。将成熟果、成熟果正己烷萃取液、新鲜青果 (直径3 cm左右) 和青果正己烷萃取液分别放入四臂嗅觉仪的4个臂中;放置位置距离活动室中心40 cm;取10对刚羽化、未进行过交配的桃蛀螟放入到活动室中心, 以10%蜂蜜水为刚羽化成虫提供营养, 用以遮光布制成的罩子盖好, 确保不透光, 24 h后记录各个试验材料上产卵量, 卵产在非试验材料上的不计入数据, 4次重复, 每次将嗅觉仪旋转90°。

1.3 数据分析

将试验结果通过DPS7.05软件, Duncan多重比较分析, 进行数据差异显著性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苹果部位产卵量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 桃蛀螟在成熟果上有卵量15.25粒, 花6.00粒, 青果37.25粒, 空白对照1.50粒。青果上产卵量最多, 成熟果次之, 花上最少, 和空白对照无明显差异。青果与其他试验材料上产卵量总数相比, 有极显著的差异性, 即初成型的幼果对桃蛀螟的产卵行为有明显的吸引作用。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5%水平上差异显著。下表同。

2.2 不同萃取液产卵量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 成熟果正己烷萃取液的棉团上有卵量15.25粒, 含花的正己烷萃取液的棉团上有8.00粒, 青果正己烷萃取液的棉团上有32.50粒, 空白对照0.25粒。青果正己烷萃取液对桃蛀螟产卵行为的影响明显大于其他试验材料对桃蛀螟产卵行为的影响。

2.3 不同成熟程度果实的产卵量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 嗅觉仪4个臂的有效范围内统计到卵量分别为成熟果10.25粒, 成熟果萃取液棉团上5.25粒, 青果上有43.00粒, 而在青果正己烷萃取液棉团上有22.75粒。对桃蛀螟产卵行为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性, 可以判定影响为:青果>青果正己烷萃取液>成熟果>成熟果正己烷萃取液。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 苹果树当年生的青果对刚羽化桃蛀螟的产卵行为有着明显的吸引作用。

在苹果树花开后, 至苹果树套袋前, 这段时间内, 桃蛀螟越冬成虫已经非常活跃。目前现实中, 仍靠大量农药进行预防, 若施药时间不准确, 则防治效果不明显, 而且还有农药残留等问题。实际生产中, 果农会使用毒性强、残留时间长的农药, 既不环保, 将来在果实上农药残留也会超标, 进而影响销售, 降低收入, 打击了果农果树种植的积极性。

目前因试验条件限制, 青果影响桃蛀螟成虫产卵行为的具体原理尚不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青果内某些特定的成份组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实中可以利用此试验结果, 在自然界中影响桃蛀螟正常产卵行为, 从而降低桃蛀螟卵量的基数, 预防桃蛀螟危害, 进而可以达到减少损失, 降低成本的目的。

该试验结果仅限实验室内, 在果园内能否有效控制虫口基数, 从而达到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及用量的目的, 还有待大田试验进一步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盂文.杂食性害虫:桃蛀螟[M]//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上册) .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596-598.

[2]王振营, 何康来, 石洁, 等.桃蛀螟在玉米上为害加重原因与控制对策[J].植物保护, 2006, 32 (2) :67-69.

[3]吕仲贤, 杨樟法, 王桂跃, 等.玉米螟和桃蛀螟在玉米上的生态位及其种间竞争[J].浙江农业学报, 1995, 7 (1) :31-34.

[4]周洪旭, 陈茎, 乔晓明, 等.桃蛀螟越冬幼虫重量、死亡和羽化的调查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4, 21 (4) :275-277.

[5]王丽萍.桃蛀螟在苹果树上的发生与防治[J].河北果树, 2002 (1) :42-43.

[6]UTSUMI K, AIHRA E, WATAMBE N.Artificial diet of the yellow peach moth, G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ee) using corn seeds (Lepidoptera:Pyralidae) [J].Research Bulletin of the PIant Protection Service, 1990 (26) :65-67.

[7]张辉洁, 孙乐娜, 杨承远, 等.用四臂嗅觉仪观测家蚕对非桑科植物的选择行为[J].蚕业科学, 2012, 38 (1) :74-81.

通宵看海龟产卵 篇2

海龟是世界海洋濒危动物, 近十几年来, 它们受到各方关注和保护。要知道海龟可是地球近代史的见证者和活化石, 从2亿多年前就出现在这个星球上, 繁衍至今, 在动物界中更是出了名的老寿星, 人类所记载的最长寿的海龟年龄超过150岁。保护海龟绝对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让这些存活了上亿年的动物在我们手中灭绝, 那实在是太可悲了。虽然我不能亲手去设立一些保护区或者捐款支持, 但是希望通过这些照片告诉大家保护海龟的重要性。主要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海龟一些习性知识, 了解海龟岛目前的情况, 以及海龟岛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

海龟岛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海上小岛, 四面沙滩环绕, 沙滩上散落着漂亮的贝壳。这里还有海龟上岸产卵留下的足迹——它们几乎遍布整个海滩, 可见其数量不少。至于如何分辨海龟足迹是上岸还是下海, 管理人员告诉我, 只需看足迹中间, 如果是一条一点相继出现的, 就代表海龟正爬上沙滩, 当时精力充沛;而产卵之后, 精疲力尽, 回大海的途中无力只是尾部耷拉着, 所以是一条线。有时会遇到一些大蜥蜴, 这些家伙专门吃鸟蛋或海龟蛋, 算是岛上少有的“狠角色”。工作人员告诉我, 这些蜥蜴是整个生态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吃掉一些孵化后的海龟壳, 也起到了清道夫的作用。

在海龟蛋孵化场可以看到一大片绿色柱状铁丝圈, 上面标注有海龟种类、产卵数量、孵化时间等信息。一年365天, 都有关于海龟上岸繁殖下一代的记录。我所住的宾馆在显著位置贴了告示, 大致意思是拍摄海龟必须在管理人员的监督下, 否则无论白天黑夜都不可以拍摄海龟。尤其是晚上, 除非由管理者安排统一观看, 否则从晚上6点至第二天早上6点期间不允许出现在海滩上, 拍摄视频更是不被允许的。另外, 公园还要求游客不能破坏植被, 不能伤害动物, 不能带岛外生物来岛上等。

相比红猩猩保护中心的定时喂食, 在这里等待观看海龟产卵就需要很大的耐心了, 因为没有人知道海龟出现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我们在半夜12点, 终于等到了公园管理者的通知——发现一个海龟妈妈已经开始产卵。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 我们摸着黑悄悄地靠近。海龟母亲早已经完成前期挖坑的准备工作, 正在努力产卵, 速度并不快, 每隔10~20秒下1~2个龟卵, 如此连续一共产下66枚。据工作人员说, 这并不算多的, 100多枚的“高产母亲”也常常能看到。产卵结束后, 工作人员很快将这些龟卵转移到孵化区, 并小心地放入孵育坑中, 最后用绿色铁丝圈确保孵化出来的小海龟不受其它捕食者侵扰。

当晚还进行了小海龟放回大海项目, 十多只刚破壳而出的小家伙们早已迫不及待地奔向海水, 这就是一种本能, 就好像它们会识别出生地, 并回到出生地繁殖下一代一样神奇。小海龟的存活率极低, 一般孵化出来的小海龟存活成长几率不到万分之一。我看着这些小家伙噼里啪啦地“跑向”大海时欢快的样子, 真心希望它们能够好运, 躲开渔船, 躲开渔网, 躲开海洋中的天敌 (当然自然法则和生态体系是平衡的, 也要考虑到猎食动物的濒危重要性) , 在海洋中茁壮成长。

TIPS

●晚上拍摄海龟产卵不能打闪光灯, 所以需要高ISO表现力的相机。我用的Nikon D700, ISO调到3200以上。

●三脚架用处不大, 因为没有时间给你设置拍摄, 可以不带。

●拍摄时还是颇有难度, 因为有光的地方较亮, 没光的地方一片漆黑, 所以点测光拍摄较好。

●尽量选择广角镜头。

●每天晚上游客只允许观看拍摄一次海龟产卵, 以减少对海龟的影响, 所以要把握机会, 错过了只能下次再去, 管理员可是很严格的。

家蚕雌雄蛾冷藏对产卵性能的影响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设备

供试蚕品种为限1、限2, 由贵州省蚕业辣椒研究所蚕桑研究室繁育提供。冷藏设备为贵州省蚕业辣椒研究所蚕种专用冷库。

1.2 试验方法

供试品种羽化当日选捉羽翅充分展开的健康蛾, 设置雌蛾冷藏24 h (A1) 、48 h (A2) 、72 h (A3) 、96 h (A4) 和当日羽化未冷藏的新鲜雄蛾 (B) 交配的试验区各1个, 当日羽化未冷藏的新鲜雌蛾 (A) 和雄蛾冷藏24 h (B1) 、48 h (B2) 、72 h (B3) 、96 h (B4) 交配的试验区各1个, 雌 (A) 雄 (B) 当日羽化未冷藏交配的对照区 (CK) 1个。冷藏温度均为5℃, 冷藏前后均在中间温度12~15℃过渡30 min。每小区雌雄蛾各20只, 交配时间均为4 h, 拆对后在温度25~26℃, 湿度80%条件下单蛾圈产卵, 产卵20 h后对号袋蛾收种, 调查遗腹卵数;蚕种进行常规保护, 待蚕卵转为固有色后, 调查良卵数、不良卵数 (不受精卵、各类死卵) , 并计算总卵数、良卵率、遗腹卵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雌蛾不同冷藏时间对产卵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限1冷藏24h的平均每蛾良卵数接近CK, 冷藏48、72、96 h超过CK, 分别比CK高9.49%、10.38%、14.79%, 平均每蛾不良卵数冷藏48 h最少, 比对照少2粒, 96 h最多, 比CK多5粒, 平均每蛾遗腹卵数冷藏24 h比CK多4粒, 冷藏48、72、96 h低于CK, 分别比CK低16.36%、30.00%、66.36%;限2冷藏48 h的平均每蛾良卵数接近CK, 24、72、96 h超过CK, 分别比CK高5.13%、10.47%、7.69%, 平均每蛾不良卵数CK最少, 冷藏72 h最多, 比CK多10粒, 平均每蛾遗腹卵数冷藏24 h与CK相差不大, 48、72、96 h分别比CK低15.15%、51.52%、39.39%。

2.2 雄蛾不同冷藏时间对产卵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限1冷藏72h的平均每蛾良卵数最少, 为427粒, 比对照低5.74%, 24 h比CK高10.15%, 48 h和96 h与CK相差不大, 平均每蛾不良卵数CK最少, 冷藏96 h最多, 比CK多9粒, 平均每蛾遗腹卵数冷藏24~96 h均低于CK, 分别比CK低42.27%, 22.73%、13.64%、18.18%;限2冷藏24、48、72 h的平均每蛾良卵数与CK相当, 冷藏96 h最低为394粒, 比CK低15.81%, 平均每蛾不良卵数冷藏48 h最少, 比CK少1粒, 96 h最多, 比CK多18粒, 平均每蛾遗腹卵数冷藏24 h和96 h比CK高8.08%和20.20%, 48 h和72 h比CK低11.11%、5.05%。

3 结论与讨论

(1) 雌蛾在5℃条件下冷藏不同时间与新鲜雄蛾交配, 供试品种良卵数接近或超过常规方式交配产卵的对照区, 遗腹卵除冷藏24 h与CK相差不大外, 冷藏48~96 h均低于CK, 说明冷藏雌蛾有利于雌蛾成熟卵的产出, 但随着冷藏时间延长, 不交配蛾增加, 产卵蛾数减少。因优质高产的蚕种质量受良卵率、一蛾产卵量和产卵蛾数的影响, 因此, 在雄蛾严重不足需冷藏雌蛾时, 笔者认为以冷藏24~96 h为范围, 24~48 h为最佳。

(2) 在试验中发现, 经冷藏的雌蛾交配时间过长易散对, 以3~4 h为宜, 要及时巡蛾, 投蛾后产卵速度比未冷藏的雌蛾快, 投蛾后6~7 h完成产卵, 要加强游蛾工作。

(3) 当日羽化新鲜雌蛾与在5℃条件下不同冷藏时间的雄蛾交配, 均能正常产卵。在冷藏24~72 h范围除限1在72 h产的良卵数稍低外, 其余接近或超过未冷藏处理, 不良卵数供试品种均以冷藏96 h为最高, 且限2产的良卵数又最低, 为提高蚕种质量, 减少蚕种不受精卵率, 雄蛾在5℃条件下冷藏24~72 h为宜, 24~48 h为最佳。

摘要:以家蚕品种限1、限2为材料, 研究5℃条件下雌雄蛾冷藏24~96 h对产卵的影响, 结果表明:雌蛾以冷藏24~96 h、雄蛾24~72 h为范围, 以冷藏24~48h为最佳。

关键词:家蚕,雌蛾,雄蛾,冷藏,产卵性能

参考文献

[1]向仲怀.中国蚕种学[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 1996.

[2]冯家新.蚕种繁育与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3]四川蚕业制种公司.蚕种繁育技术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4]唐亚军, 谈文辉.如何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J].蚕学通讯, 2006 (4) :36-37.

斑节对虾亲虾产卵的探测设备 篇4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用于自动探测斑节对虾产卵的系统。该系统由包括将光强度转化成电信号的光感电路在内的附着于产卵池内壁的数个仪器组成。探测装置由一个聚氯乙烯 (PVC) 管组成, 管子内部有用作光源发射器的发光二极管 (LED) 灯泡和充当将光强度转化成电阻的感光器的一个光敏电阻器 (LDR) 。水平安置LDR和LED灯泡之间的是一个135 μm的尼龙网筛, 用以滤出虾卵。来自LDR的不断变化的信号将一只220 V的灯泡点亮 (或熄灭) 。该装置能在产卵行为发生后的22 s内探知虾已产卵。产卵数量与开始产卵的探知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 虾的产卵数量越多, 就能越早探知。

(《Aquaculture》Vol.380-383)

贵蚕七号原蚕羽化及产卵性能研究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蚕品种为贵蚕7号原种(781×57A,7532×826)。供试蚕品种由贵州省蚕业研究所蚕桑研究室繁育提供。

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时间是2011年7—8月,试验地点在贵州省蚕业研究所蚕桑研究室。

1.3 羽化调查方法

供试原种饲育期各项管理与常规生产一致,饲育至老熟,7月28日7532×826上蔟,7月29日781×57A上蔟,在温度24.5℃,相对湿度75%条件下结茧,上蔟足3d采毛脚茧平铺于蚕箔内,选出同宫茧及次茧,第7天进行削茧鉴蛹,随机抽取盛上蔟化蛹后的健康蛹设区,每原蚕的雌雄蛹各设3个重复小区,每小区用蛹200粒,与生产一致摊箔,在温度为24℃ ,相对湿度80% 的条件下保护,羽化后逐日调查各小区羽化量。

1.4 原蚕产卵性状调查

1.4.1 原种产卵速度调查

选同一时间羽化正常母蛾与对交品种上午8时交配,12时拆对产卵,华系原种和日系原种各设3个重复小区,每小区10蛾,投于1张连纸上产卵,投蛾后每隔1 h按连纸上蛾圈号对号顺移到下一张空白连纸,直到23时止,23时杀蛾收种,按每小时调查产卵量。

1.4.2 不同交配时间长短对不受精卵及卵质等影响

选同时羽化雌蛾与对交品种雄蛾于8时交配,各交配型式分设l h、2 h、3 h、4 h等4种交配时间处理,3次重复,小区用蛾10对交配蛾。各区交配处理时间到后及时拆对投蛾产卵,23时杀蛾收种。调查不受精卵及总产卵量等成绩。

2 结果与分析

2.1 原蚕羽化特性

从表1可看出,华系原种781×57A上蔟后雄蛾12 d、雌蛾13 d见苗蛾羽化,14 d、15 d进入羽化盛期,雌蛾平均羽化率为37.5%和49.17%,雄蛾平均羽化率为45.84%的33.67%,羽化全期经过5 d;日系原种7532×826上蔟后13 d见苗蛾,15 d、16 d盛羽化,雌蛾平均羽化率为45.67%和47%,雄蛾平均羽化率为46.50%和30.17%,羽化全期经过雌蛾为6 d,雄蛾为5 d。从雌雄间羽化情况看,羽化盛期为2 d,雄蛾羽化略有提前。比较对交原种的羽化情况,781×57A羽化比7532×826提前1 d,因此,2个原种在饲养期间应把握781×57A比7532×826提前1 d上蔟,才有利于发蛾对交制种。

2.2 原蚕产卵性状调查成绩

2.2.1 产卵速度调查

从表2可看出,781×57A和7532×826均在拆对后4 h开始产卵,产卵高峰期在19—20时,1 h内781×57A平均每蛾产卵382.4粒,占总产卵量的69.87%,7532×826平均每蛾产卵373.6粒,占总产卵量的63.71%。从10蛾平均成绩看,两个品种的不受精卵和死卵少,781×57A分别只有0.74%和0.78%,良卵率达98.43%,7532×826分别只有0.93%和1.30%,良卵率达97.74%,两个品种卵质优良。

2.2.2 10蛾产卵量及不同交配时间与不受精卵关系调查

从表3可看出,4个不同交配时间产出的良卵率,781×57A都比7532×826高,781×57A 交配1h产出的良卵率是98.86%,其余3个交配时间产出的良卵率在99%以上,7532×826的4个不同交配时间产出的良卵率均在98%以上;总产卵数7532×826比781×57A高,交配1 h和4 h的产卵数7532×826比781×57A多805粒,2 h的多874粒,3 h的多703粒;不受精卵率7532×826比781×57A高,同是交配1 h和3 h的不受精卵率7532×826比781×57A高0.23%,2 h的高0.27%,4 h的高0.28%。从不同交配时间与产卵成绩看,两原种随着交配时间的延长,不受精卵率减少,产卵量增加,死卵的多少与交配时间没有直接关系。

3 小结

贵蚕7号原种781×57A和7532×826性状表现为雌雄羽化集中,盛羽化期两日平均羽化率之和均超过83%;两原种雌蛾均在拆对后7 h盛产卵,产卵快而集中,1 h内蛾平均产卵量合计占每蛾平均总产卵量的69.87%和63.71%,产卵量较高,在550粒左右,不受精和死卵少,卵质优良,是一对综合性状优良的对交原种。

参考文献

[1]向仲怀.中国蚕种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冯家新.蚕种繁育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产卵行为 篇6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家蚕品种为芙蓉、932、湘晖、7532, 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原种场按《广西蚕桑良种繁育技术规程》饲养, 饲养到3龄眠起;桑叶品种为桂桑优12。

1.2 试验方法

桑叶处理:每天傍晚采摘适熟桑叶, 采回的桑叶分为两份, 一份用塑料袋装, 桑叶要松放, 放入8℃的冷藏室作冷藏保鲜处理, 标记为C组;另一份桑叶松放在竹筐内, 竹筐底部垫塑料溥膜, 上面盖塑料溥膜, 放在室温下作为常规保鲜处理, 标记为K组。每个家蚕品种由4龄饷食开始分为两个组, 一组喂食冷藏叶, 标记为C组, 给桑时, 要求桑叶从冷藏室中取出后立即喂食;一组喂食常规保鲜桑叶, 标记为K组。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300头蚕, 喂食前日傍晚采摘的桑叶, 1日给桑4次, 蚕室温度为25℃, 相对湿度为75%。制种杂交组合为:芙蓉×932、932×芙蓉、湘晖×7532、7532×湘晖, 组与组对应, 重复与重复对应进行对交, 即C1×C1、C2×C2、K1×K1、K2×K2, 每个重复挑选28只强健母娥投到蚕连纸上产卵, 次日零晨6:00时收种, 蚕种放在室温下保护, 10日后记录每个蛾圈的总卵数与良卵数, 种茧保护与制种的温度均为25℃、相对湿度均为75%。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将数据整理后得表1, 从表1的数据可看出, 每一个品种喂食不同处理的桑叶, 产卵总数的差异性都不明显, 良卵率的差异性也都不明显。

注:数据为3个重复的平均数

3 结论

(1) 试验中, 冷藏过的桑叶从冷藏室刚拿出来时, 表层的桑叶会产生一定的冷凝水, 和生产中一样, 但由于量少, 又是在空调房内, 桑叶上的冷凝水一会就会蒸发掉。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同处理下, 蚕的发育也基本相同。

(2) 在4℃下冷藏保鲜的桑叶从冷藏室中拿出后立即喂蚕, 对两广二号原种产卵的数量及质量并无影响, 而在生产中, 冷库的温度在8℃-11℃之间, 所以在生产中出现原种质量下降的问题与桑叶是否被冷藏过并无直接的关系, 蚕种净种率的下降还需从其它方面查找原因。

参考文献

[1]张虹粒.低温贮存对桑叶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西昌学院学报, 2014, 28 (2) :5-7.

[2]刘子芳, 陈思进.确保桑叶质量的措施[J].云南农业科技, 2012 (S2) :100.

[3]胡乐山, 朱方容.桑叶品质对家蚕产卵数影响的研究[J].广西蚕业, 2000, 37 (1) :1-7.

产卵行为 篇7

某水电站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 是澜沧江上梯级规划中的第三梯级电站。该水电站为二等大 (2) 型工程, 装接840MW, 总库容为7450万m3, 调节库容为1426万m3, 回水长度18km, 具有日调节能力。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青海省杂多县, 由昂曲和扎曲两河自青海流入西藏于昌都汇合后称为澜沧江。我国境内澜沧江在流经青、藏、滇三省, 干流全长约2153km, 天然落差约4583m, 出国境处流域面积17.4万km2, 多年平均流量2170m3/s, 多年平均水量684亿m3。澜沧江上游河段河长455km, 落差953m, 河道比降2.16‰, 该河段山高谷深, 河道狭窄;中、下游河段河长793km, 落差827m, 河道比降1.04‰。

该水电站所处的澜沧江江段共有鱼类18种, 分属2目4科11属, 均为土著鱼类。主要有澜沧裂腹鱼、细尾鮡、兰坪鮡、德钦纹胸鮡、无斑褶鮡, 似黄斑褶鮡。该区段鱼类有两个主要繁殖期, 第一个繁殖期在3~5月, 以裂腹鱼类为主, 繁殖水温一般9~15℃, 裂腹鱼类多产卵于砾石缝隙或黏附于砾石上。第二个繁殖期为6~7月份, 属澜沧江丰水期, 水温18~24℃, 以鳅科、平鳍鳅科和鮡科鱼类为主, 卵随水漂流散布在砾石缝隙间或黏附于砾石上发育。

根据水电规划环评的要求, 该水电站坝址下游保留了37km的天然河道, 在37km的天然河道的叶枝附近既是产卵场也是饵料、育幼场。为了分析研究电站在运行期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特在电站坝址下游河段选叶枝横断面, 分析水深和水位涨落的变化情况, 研究电站运行时对鱼类生长繁殖的影响程度。

鱼类产卵时对生境的变化非常敏感, 因此将繁殖期作为分析期。该区段的鱼类的繁殖期分别在3~5月和6~7月之间, 兼顾不同鱼类产卵时的受影响程度, 选择5月作为分析研究的时间段。

2 电站运行调度优化前

电站根据电网的负荷和电站的经济效益, 拟定了枯水年3~6月典型日逐时的下泄流量。该电站在枯水年3~6月典型日内出库流量波动较频繁且变化率较大。在典型日24h内, 流量波动次数多达15次;流量变化率高达1110m3/s·h。

电站在5月下泄流量在150~1377m3/s指间波动, 150m3/s是典型日单台机组的下泄流量, 1377m3/s是典型日全部机组的下泄流量。下泄流量的变化将直接引起产卵场和索饵场水深的变化及涨落情况, 从而影响鱼类的产卵及其孵化和生长。

1) 水深情况

电站运行时, 横12断面5月的水深变化较明显。与天然流量 (412m3/s) 相比, 水深最大增幅为2.61m, 最大降幅为1.11m。在典型日内, 水深变幅高达3.72m, 最小水深为5.21m。

2) 水位涨落情况

水位涨落是用水深来评估水流峰值的波动情况。水位涨落指数是指相连续的单位时间内水深的变化情况, 该指数值是根据鱼类所适宜的水力生境要求确定。电站运行时, 5月典型日内叶枝断面的水位涨落指数高达2.91m/h, 且有8次的涨落, 水位涨落较频繁。

鱼类产卵场是鱼类繁殖生息的重要生境, 在鱼类的保护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鱼类产卵和幼鱼孵化对水文参数的变化非常敏感, 处于孵化期的受精卵及刚孵化出来的仔鱼, 在水位 (水深) 变幅较大和水位涨落指数较高的情况下容易搁浅致死, 导致鱼类早期自然死亡率增大。该电站叶枝断面的水深变幅高达3.72m, 水位涨落指数大2.91m/h。根据该江段鱼类的繁殖习性要求, 叶枝断面处水位变幅不宜超过1.5m, 水位涨落指数不宜超过1m, 否则容易导致鱼卵或幼鱼因搁浅致死, 这将大大削弱在水电规划阶段所特意留出的37km天然江段作为重要生境的保护意义。

为了减少电站的开发建设对鱼类造成的不利影响, 需根据鱼类的繁殖、生长习性调整该电站的运行方式, 使其满足鱼类繁殖和幼鱼孵化所需的水深及水位涨落要求。因此, 需要优化水电站的运行调度。

3 水电生态调度优化后

综合考虑鱼类繁殖、生长习性、电网的负荷要求和电站的经济效益后, 电站在鱼类的繁殖期采取了生态调度优化措施。

该电站采取生态调度措施优化下泄流量后, 坝下流量的变幅减小, 波动频率减缓。优化后, 下泄流量变幅为445m3/s, 较优化前减小63.8%;流量波动次数达10次, 较优化前减少33.3%;流量变化率高达700m3/s·h, 较优化前降低36.9%。

1) 水深变化情况

横12断面5月典型日水深在采取生态调度优化措施后, 其坝下横12断面的水位变幅大大缩小, 从优化前的3.75m减小到优化后的0.87m, 减小了2.88m。生态调度优化后水深的最小值为7.67m, 最大变幅为0.87m。

2) 水位涨落情况

横12断面5月典型日水位涨落在采取生态调度优化措施后, 其坝下横12断面的水位涨落将趋于平缓。从优化前的2.91m/h减小到优化后的0.98m/h, 减小了1.93m/h。生态调度优化后水位涨落指数为0.98m/h。

该电站采取生态调度优化后, 坝下江段的水深和水位涨落情况变化较明显。生态调度优化后, 鱼类重要生境 (叶枝断面) 处的水深不小于7.67m, 水文最大变幅为0.87m, 水位涨落指数为0.98m/h, 可基本满足此江段鱼类繁殖和鱼卵孵化及生长需要, 对鱼类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正面作用。

4 结论

鱼卵的孵化及幼鱼的生长对水位的变化及涨落非常敏感, 不同的鱼类对水位的涨落有不同的耐受程度。水电站的建设时应根据所涉及鱼类的繁殖及孵化习性和河段的水位情势、重要生境的立地条件、当地气候的条件等, 合理确定重要生境 (产卵场) 的水位变化及涨落情况, 起到指导和优化水电站的运行方式, 从而达到减缓电站的开发建设对生态不利影响的目的。

5 结语

鱼类生态习性的研究是项复杂而艰巨的课题, 建议在今后的水电站在开发前期, 尽早开展鱼类产卵及幼鱼孵化生境的调查研究, 指导今后水电的开发利用, 实现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

摘要:水电站的开发建设会改变河道的水文情势, 将会对鱼类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如何协调水电开发与鱼类保护则成为绿色水电迫切研究的问题之一。以澜沧江上游某水电站为例, 在了解鱼类产卵场等重要生境的基础上, 指导水电站发电泄水, 达到减缓电站运行对鱼类的不利影响, 实现生态调度的优化。

关键词:水电站,生态调度,产卵场,水位涨落

参考文献

[1]孙小利, 田忠禄, 赵云.水力发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与技术的最新发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104-105.

上一篇:永磁无刷电机下一篇:科学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