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土地档案(共9篇)
基层土地档案 篇1
一、基层土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基层国土资源所在承担大量基础性业务工作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它们的取得凝聚了广大基层土地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汗水,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成果和财富。
1. 土地档案是确定土地权属,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科学管理土地的基本依据。工作中形成的征地文书及土地调查、土地登记、违法占地处理材料等,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旧。
2. 在现代社会中,经常发生一些土地纠纷问题,而解决土地纠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查阅原始档案。实际工作中占地建设,是否属于违法占地,有无合法手续,在当事人不予配合的情况下,也要依靠查阅土地档案来解决。因此,在建设用地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真实实据,是处理土地权属纠纷和违法占地的法律凭证,对维护社会稳定起积极的作用。
3. 土地管理档案是重要的技术资源,是研究如何管好、用好土地资源的基础。它不仅用之于现在,还要服务于未来。因此,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正确认识基层国土所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把这项工作切实摆到一个重要位置。
二、基层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和要求
1. 按照基层国土所“六个一” (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场所,有一个规范服务窗口,有一个设施完善的阅览室,有一个资料健全的档案室,有一个设施达标的职工餐厅,有一个洁净舒适的施工宿舍) 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有一个资料健全的档案室”是“六个一”标准中的一个,这就要求加强领导,做到落实责任、设施配套及配备专职馆员。
2. 确立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和目标。社会的发展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要从档案实物管理转到信息管理上来,并且要运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各界提供土地档案信息。为此,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以土地档案信息管理为重点,不断加强土地档案资料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服务系统和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档案管理模式,以实现土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网络化。
3. 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技术的应用为档案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但同时也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除要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具有计算机、外语、管理学等知识。
4. 加强基础业务建设。按照土地档案管理目标确定的各项业务建设要求,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业务建设。工作中要做到“四化”,即档案的形成要规范化;档案的管理要系统化;档案的保护要科学化;档案的管理要现代化。另一方便要积极探索电子档案管理新办法,把电子档案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等环节纳入到档案管理的范围,并在档案部门的监督管理中。
三、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土管理部门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好土地,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充分、合理和科学地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作为国土管理基础之一的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更需要加以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认真做好基层国土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土地档案是不同历史时期土地档案制度和措施的汇集,也是各项技术成果的真实记录,具有重要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1. 认真编制形式多样、实用性强的档案检索目录,便于查找和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检索工具较为迅速、系统地提供和查找各类档案。要积极开展多种汇编和参考资料德编研工作,增强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和服务功能,为正确合理的处理土地问题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的数据和依据。
2. 充分利用土地档案资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矿产勘查开发领域。在土地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以及土地契税、耕地占用税的收取等经济活动中,其土地、矿产资源等有偿使用价格的制定,主要依据土地档案队所利用的土地质量、数量、位置、类别、使用年限、地价总额等要素的翔实记录。因此,依发合理地利用好土地档案,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市提高档案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3. 建立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加强对国土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是国土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我们遵照统—领导、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原则。成立了国土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由分局工作人员,兼职国土档案员,在师局专职档案员的帮助下,形成了全系统的档案管理统一模式。同时,完善档案制度建设,修订档案岗位责任制及档案管理制度,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把关,保证上保证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4. 转变观念,超前管理。长期以来、我们对国土档案内容和工作范围的理解偏于狭窄。思想不够开阔,工作不能创新。对于各类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一种超前管理的意识、没有很好地和档案员联系。没有将国土档案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导致各类业务和档案管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档案资料积累残缺不全、给档案的整理归档带来了困难。因此,现在要逐步转变观念,制定措施,对国土档案进行超前管理。
5. 国土档案特点,拓宽档案收集渠道。从实际情况看、国土档案是比较复杂的。它分类为九大部分,从每个部分的内容比较来说层次不齐。建设用地类的报批经历时间长、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声响材料类形成的文件数量不多,不易引起档案人员的足够重视。为了保证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我们档案人员将需要存档的文件建立了档案收件簿,档案管理人员首先了解各类业务工作存档的分类程序和流程,对哪些档案资料、资料的内容、数量做到心中有数。
6. 强化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客观上对国土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国土档案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与其他单位的档案人员更单一。为达到国土档案整理规范化的要求、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一次正规的培训、讲解了国土档案工作中会形成哪些类型的文件材料。哪些是属于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今后需归档、并讲解了具体的归档范围。同时,按照国土档案管理要求。对文件的起草、书写要求和制成材料的规范化、作详细的讲解。使大家对国土档案内容提前了解,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注意积累资料。为今后建档工作奠定了基础,使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有—个切实的保障。
7. 通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国土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积累贮存国土档案是为了利用、而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反过来也会促进国土档案管理工作。国土档案的形成是为以后利用起到查询的作用,通过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将其转化为档案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又通过档案工作者提供给工作人员利用,从而保证了国土档案的完整性,促使国土档案管理更上新台阶。
8. 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1)制度建设。档案利用规章制度一般有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使提供利用工作有单可循,并在大力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同时,确保不失密、不泄密及文件的完好无损。各类档案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便于执行,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
(2)监督措施。在利用中,要根据不同利用对象的不同目的,加强重点监护。还要做到三勤:一是嘴勤;二是眼勤;三是手勤、脑勤。要在利用者离去之前,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和文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
参考文献
[1]孟完兰.中国土地资源科学管理工作指导, 2004
[2]姜杰, 陶传平, 夏宁.城市管理问题聚焦, 2007
[3]刘柱, 刘成.法制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 2005
[4]曹建海.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与重复建设之关联[期刊论文].中国土地, 2004 (11)
[5]蔡运龙.土地管理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期刊论文].中国土地, 2005 (6)
基层土地管理执法问题探讨 篇2
【关键词】基层土地管理;执法难;对策
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为保证粮食安全,解决建设用地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政策。
1.基层土地管理执法基本情况
1.1整体与局部的规划冲突导致地方保护现象出现
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紧缺以及土地资源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基层土地管理难的基本原因。在国家整体的、长远的土地规划确定后,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实际情况制定了局部规划与当前规划,因此在实际过程中长远的与当前的,整体的与局部的规划出现了矛盾。当地政府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求土地管理部门对涉及土地使用的项目放行,加强服务意识,使得基层土地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来自地方保护与行政干预方面的阻力,造成了基层土地管理和执法难的问题较为突出。
1.2违法行为不易发现,违法方式多样化
随着国家对土地管理的不断加强,违法行为逐渐从地上转到地下,如非法买卖土地、非法批地、非法转让集体土地、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等行为。违法行为的隐蔽性越来越强,而且越来越不易被发现。特别是一些地方招商引资、政绩形象工程等都隐藏在政绩工程的背后,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将法律规定形式化、违法行为隐藏化、土地管理空白化。违法方式的多样化也使执法人员在辨别违法行为时遇到困难,出现了以租代征、明租暗征、老城新建、扩建开发区、擅自调整土地利用规划,规避占用基本农田报国务院审批和违规下放规划审批权,拆分项目化整为零报批用地等多种形式,造成土地管理失控于法律漏洞之外,土地执法监察人员就目前法律赋予的权力很难找到和取得证据。
1.3农民保护土地意识薄弱
由于国家在要求办理征地出让手续时有严格的审核、审批手续,部分基层干部为了躲避手续的办理,而非法将集体土地私自转让给开发使用或是承包人。部分农民只看到土地占用补偿费用或是使用土地的经济收入等眼前短期利益,使得农民或基层干部支持甚至纵容违法用地行为。农民保护土地意识薄弱,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在经济利益的面前妥协退让,从而使执法人员很难发现土地问题,即便发现问题在进行管理时也会受到来自农民和基层干部的阻力。
1.4管理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存在疏漏
从土地管理执法体系、管理机制来看,基层土地管理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如土地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由于得不到其他职能部门的协助与配合,使得管理成效较低。同时相关制度法规规定的模糊,可操作性差,原则化过强,规定查处案件时间较长,再加上违法手段和工具较为先进等问题,导致违法行为被发现时已成事实,土地的破坏或非法使用已基本建成。违法者在收到执法者的书面停工通知后,仍继续施工,基层土地管理者由于没有办法通过强制手段阻止,所以管理失去力度与威信。如果涉及强制执行还要依法申请法律程序,时间拖延较长,给执法带来难度,同时也助长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再加上,违法当事人躲避工作人员,不协助配合工作进行,造成工作人员调查取证较难,管理被动。在惩治力度上,由于规定惩罚金额较小,对于非法占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来说起不到威慑和以儆效尤的作用。
1.5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
首先,部分基层土地管理的执法人员素质较低,业务能力差,对自身的工作职责还不完全了解,对国土资源管理、行政执法、办案流程等知识缺少学习和了解。土地执法人员制止违法占用土地时,经常会遇到暴力抗法的事件,导致执法者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使得办案过程中执法受阻,部分人员存在办案畏惧心理或缺失办案尺度,对涉及势力较强的案件畏首畏尾,不能依法办案。对于普通案件执法人员还存在不文明执法、不按法律程序执行,粗暴蛮横等行为,严重影响基层土地管理者的形象。其次,执法监督机构组成人员较少,管辖范围较大,巡查过程缺少法律化、科學化。
2.基层土地管理执法对策
2.1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协同工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行为处分办法、制度、措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缩短办案时间、减化执行环节,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基层土地管理执法应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协作,如规划、建设、城管、环保、电力、供水、工商、税务等,全面管理和制衡违法使用土地的行为;与纪检监察、公安、法院、司法联合查处,实施违法行为联合问责,以法律法规、行政制度等形式增加对违法侵占土地的行为进行经济处罚,加大基层土地管理的力度。
2.2 加强农民法律法规政策教育,增强保护土地意识
对于土地保护意识较为薄弱的农民应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促进国家的土地政策与制度的贯彻与落实,从而提高农民对土地的保护与利用的正确认识,可以从长远性、全局性、生态发展等角度进行考虑,摒弃狭隘的、自私的、个人的经济利益观念,减少基层土地管理执法的难度。
2.3 加强监督管理,扭转地方错误观念
对于部分地方政府只重视地区经济发展而忽略土地保护,存在违法用地的行为和意识,一方面应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从重处罚,避免来自地方保护和行政干扰等问题。另一方面应改变衡量地方政府业绩的标准,摆脱盲目追求经济目标的现象,加强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等软指标的考核力度、减少基层土地管理的阻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思想教育,提高认识,从国家发展出发,树立全局意识。
2.4 加强管理人员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应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对国土资源管理、行政执法、办案流程等知识进行学习,了解工作职责,提高责任意识,摒弃畏惧心理,把握办案尺度,避免不文明执法行为,将基层管理队伍统一化、专业化,提高基层土地管理者的形象。稳定和配置管理人员,合理安排组织工作,使监督管理科学化、法律化。
3.结论
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具有数量有限、可持续使用、方向变更较难、经济供给稀缺等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加大了对土地的使用,同时也增加了对土地的破坏,人类生产生存活动与土地资源出现了矛盾,土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问题逐渐凸显。为了避免国家土地资产的流失,维护土地管理和土地市场的秩序,保护土地合理的使用,加强土地管理成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基本途径。我们需要从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从立法的更全面、更具可操作性入手,从建立、健全完备而有效的机制、体制方面入手,从根本上全方位地解决。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19亿亩耕地红线,解决土地执法难问题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每个公民共同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曹秋平.湖南省农民违法占地建房及执法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基层土地档案 篇3
一、土地登记档案重要性及其特点
基层的土地登记不仅承担了较大的业务工作量,也积存了大量的一线档案和信息资料,这些资料是基层工作人员的劳动结晶,也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成果体现。土地档案是一种根本性的依据,对土地的所属权等问题利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系列的违法处理材料、土地登记档案等,这些都能够成为促进土地管理的依据。在当今社会中,常常会出现土地纠纷的现象,而解决此类现象的最佳途径就是对原始的档案记录进行查阅。现实生活中,在对占地建设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现象进行判断时,若当事人不予以配合,可以对土地登记档案进行查阅以便进行正确的判断。所以,土地登记档案在对群众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作为处理产权纠纷时的理论依据和法律凭证,有效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土地登记档案的管理工作是技术资源中的一种,其能够对土地的实际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作用,不仅为过去服务,也为将来的工作服务。所以,各级土地资源部门都要对土地档案进行相应的管理,并认识到此工作的重要性。
土地的登记档案是登记制度的另一种形式体现,是相关的管理部门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对土地的面积、地理位置、适于用途进行明确的记录,并附上其相关的图纸等材料,具有一定的公正性、政策性、区域性、可变性以及不可移动性。公正性:在进行档案登记时,需要申请人出示表达明确的书面申请,经办人也要联合签字,向土地管理的相关机构进行申请,在经过官方的一系列实地调查和测量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公示,并公布审核的结果。政策性,人类生存的根本和发展的基础就是土地,土地档案是土地管理人员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将相关的土地政策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实际应用的成果,也就是政策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区域性:土地登记有两个主要的内容,分别是土地的归属权问题和相邻土地之间的关系,换而言之,就是土地管理部门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土地登记档案,根据区域的编码将相关的资料和档案进行装订。可变性:相较于其他的档案文件,土地登记档案会随着土地的归属和实际用途而进行内容的变更,若没有进行及时地变更,则易导致国土资源资料失去其原有的价值和用途。不可移动性:土地是不动产中的一种,不能对其进行随意的搬运和挪动,档案中记录了土地权的主体和客体,土地所有人必须在法定的范围内对土地进行自主权的行使,不能将主观的意向实施与邻近的土地。
二、有效地对土地登记档案进行开发和利用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在遵循保密条例的基础上对土地登记档案进行积极地公开查询,将公信度较高的土地相关信息提供给社会各界。近几年来,通过原件和复印进行档案查看、目录查询的形式,土地登记每年供律师事务所和公检法机关进行查询和利用100次以上,通常情况下都是用于解决土地纠纷和经济纠纷等问题。在对土地档案进行查询和利用的过程当中,要对土地档案的相关知识进行积极地宣传,帮助人们对档案管理的意识进行提升。在查询土地档案的众多人员当中,多数人都是由于对土地的界址不明确、土地归属不明、相邻之间出现纷争和冲突以及土地证件遗失等原因。档案管理人员严格遵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程序帮助其对相关的土地档案进行查询,并根据登记档案上的相关内容,对档案记录的归属、位置、规模、用途和边界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向其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即当土地登记档案成立后便具有了法律效应,受到我国相关法律的保护,就算土地所有者的相关证件遗失,登记档案也能够对土地归属问题进行证明,帮着土地拥有者解决难题,也从侧面让其了解到土地登记档案的功能和重要性。
对于土地登记档案,要进行专门的专题编制,为全区域的城市规划、园林规划和建设、拆迁重建等工作所服务,促进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保证城市建设的科学合理性。近些年,我国大力招商引资,对开发区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和发展,而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需要土地管理机关进行积极地协调和配合。土地档案的工作人员要将当前全局工作的整体趋势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土地登记档案进行充分地利用,对各区域的土地面积、用途等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并根据具体的需要对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二次加工,进行土地专题的编制,为领导的决策提高准确无误、有效的参考资料。近几年来,各地的土地资源局每年都会为大量的土地所有者提供相关的登记档案查看服务,在城市规划的工作进程中,土地档案能够为相关的拆迁和收购工作提供准确的土地用途、面积和地理位置等。在进行大范围的违法土地清查中,土地档案能够作为理论依据对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核查。
结语
档案管理是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登记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和整理,对其开发和利用进行有效地提升,促进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进行,保护我国的国土资源和土地所有人的个人权益。
摘要:土地登记档案工作的核心就是地籍档案管理,本文对其重要性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有效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基层土地,档案登记,实践及开发
参考文献
[1]徐跃英,韩英.浅谈土地登记档案的管理[J].档案与建设,2014(04).
[2]权承珍.完善基层土地登记档案管理保障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顺利进行[J].吉林农业,2015(11).
[3]王松静.土地登记档案数字化的实现[J].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2012(01).
[4]吴玉萍.土地登记档案在基层土地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J].才智,2013(17).
我国基层土地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4
关键词:基层土地;利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38-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一切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粮食等几大难题,无一不与土地相关。合理规划、开发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重要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耕地、林地和草地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日趋尖锐,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协调人地关系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1 基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撂荒现象严重
近些年来,农村土地撂荒现象严重。大量土地成为农民所称的“白地”。大量土地长期闲置,即使偶尔季节性种植,从农民自身角度来看,也只是出于自给自足的需要。与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初期相比,农民对于土地的热爱程度已经大大下降。土地撂荒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土地撂荒,这是在新时代下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这种事情的发生,却不是单独出现,而是有群体性征象。农民把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土地白白闲置,背后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1.2 立法滞后,管理缺乏法律依据
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受立法缺陷的制约,尤其是农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和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法规仍未出台,致使政府无法对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流转实行有效的管理,促进农用地规模经营,从而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目前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私下流转现象普遍存在,这既有人们以转卖土地来获取暴利的主观原因,也是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的空白,政府土地管理不到位,致使集体土地资产流失严重,土地投机、炒卖地皮使一些人暴富。政府为了实现土地管理目标,需要约束农用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农村土地利用市场,使管理对象的行为符合社会利益。
2 基层的土地利用的对策
2.1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保障可持续发展
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要积极推进管理理念、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中央和自治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是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决策部署,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积极管理。通过管理理念、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面对跨越式发展新的机遇,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赋予土地管理工作更高的站位、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刻的内涵,用新理念、新思路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使国土资源管理从单纯的数量管理走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的综合管理;从单纯的资源管理走向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从单纯满足需求转向供给和需求双向调节的差别化管理,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单纯依赖资源消耗拉动走向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拉动。我们要积极探索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机制、激励机制,实现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走出一条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
2.2 切实加强土地資源管理,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关系
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要用足用好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建设对用地的需求,全力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要形成集约用地的共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依法用地观。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必须严而又严的总要求,全面落实基本国策,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把保障供地与集约用地、保障供地与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统一起来,在内涵挖潜、集约利用上下功夫。要尽快建立由政府宏观调控,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新机制,逐步实现从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的根本性转变,妥善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圈多用少,圈而不用,盲目供地,低价供地,农民补偿不到位等问题。积极探索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以较少的土地资源配置,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新路子,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2.3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
农田基本建设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农田水利建设。要兴建一批大型骨干调水灌溉工程,修复、更新和完善原有的水利设施,还要注重发展节水灌溉,缓解农田用水供需矛盾。
中低产田改造。改造中低产田应以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为主要目标,基本消除制约土地生产能力的限制因素,培肥地力,改善农业基本条件。
促进农田装备的现代化。要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大力推广适合于不同土地类型和经营方式的实用机械,加大管道系统和大棚温室等固定设施在农田装备中的比重。
2.4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
土地档案管理模式转型 篇5
1 土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直至今日, 土地档案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土地档案的记载根据历史时期进行划分, 从而将不同时期的管理水平进行详细划分, 对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土地档案在管理方面即有不足又有优势,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为未来国土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更大程度上提高管理水平。所以, 土地档案资源为国土资源的未来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
对土地档案进行储存和应用的时候, 往往离不开土地档案的管理, 整合并开发土地档案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土资源的利用率, 为国土资源利用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 同时, 档案资源也离不开土地档案的有效管理。对土地档案进行管理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有效利用, 同时还具备了一整套完善的评价体系, 对土地资源的建设以及优化效果非常明显。
2 土地档案管理模式转型的必然性
现如今,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准备途径, 由此产生了电子文件, 它作为土地档案的信息来源不仅迎合了社会的发展, 同时也为土地档案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便捷, 信息化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正在获得不断的发展。此外, 即使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异常迅速, 然而, 其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这两种模式仍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共存的状态。
所谓的纸质档案即为国家对国土资源进行管理的时候往往会形成许多具有储存意义的管理方案或途径, 通过文字以及图表等形式对其进行记载, 我们称之为土地纸质档案;所谓的电子档案即为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有效识别以及处理, 那些具有储存意义的管理方案或途径会以某种规定的格式储存于计算机硬盘或者光盘当中, 同时还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有效的传递, 最终以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归档, 从而形成档案, 我们称这样的档案为土地电子档案。
然而, 电子档案同纸质档案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前者虽然便于利用, 但是却很难对其进行永久的保存, 后者虽然便于永久保存, 却在利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便, 它们既相对统一, 同时又相互独立。土地档案信息电子化资源的形成主要是以传统土地纸质档案作为基础, 国家在对国土资源进行开发以及利用的时候, 通过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形成了土地档案信息资源, 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是不可能自动的以电子化形式存储于网络当中的, 部分信息资源除外, 只有当活动的参与者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供信息时, 信息资源往往会自动电子化进入网络。一般情况下, 信息资源档案需要通过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后期加工, 从而转录信息资源档案为电子档案。除此之外, 电子档案形成之后同样需要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相关的信息管理, 从而构建完善的电子档案信息数据库。为了确保土地电子档案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原始性以及电子档案的长久保存性, 传统的纸质档案必不可少。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国土资源不断向政务、商务办公普及以及应用等方面不断发展, 此外, 土地文件档案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电子档案与传统的纸质档案这两种管理模式仍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共存状态, 怎样才能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构建出一整套标准的管理体系对土地档案进行合理管理已经成为了国家重点研究方向。作为国土信息资源管理的根本保障, 土地档案管理体系不仅为国土资源信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使用环境, 同时还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通用语言, 在对土地档案管理体系进行制定的时候遵从一定原则、战略以及流程, 这也是文件管理系统当中一个主要的功能要求, 从而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以及风险。
尤其在窗口服务上, 是体现土地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标志, 因此服务窗口对档案资料管理情况的好坏是体现土地档案管理的重要因素。档案管理模式转型也正是体现服务窗口升级的必要途径。
3 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信息化数据资料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土地档案管理模式同样也面临着转型时期, 各级国土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到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基层建设中来。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 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不同程度的増加了对于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投资,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同样也有了不错的相关进展。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是很理想, 比如,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内蒙古地区, 因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时间相对较晚, 导致了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其他发达地区而言还较为薄弱, 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存在严重的不足, 再加上仪器等相关设备的配备严重短缺, 即使土地档案网络信息化获得了有效的构建, 也很难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 其在土地档案管理过程中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所以, 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能够很好的与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及其相关特点进行很好的融合, 同时还与国家的相关标准以及规范保持了有效的结合, 有利于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部门在结合实际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土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从而扩大局域网的发展。由于当前信息化数据库尚不能很好的满足大众对于信息的需求, 因此, 政府对于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效加强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土地档案资源共享观念淡薄的难题, 同时还有效的排除了自我实体所存在的一些弊端。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加强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构建同样离不开相应法律法规的支持, 政府在对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的时候, 应当确保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 在对数字化档案进行保管、传递以及利用的时候还要确保其能够有序化的进行, 同时也离不开标准化以及规范化, 这样做大大排除了重复建设、互不兼容以及各自为政等一系列不良现象的出现。
3.2 增强土地档案管理社会服务意识与安全意识
土地档案的社会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的利用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它同样也是土地档案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现如今的状况来看, 土地档案的社会意识依然薄弱, 这就要求政府机关单位在土地档案工作方面持续不断的加大宣传力度。国家以及地方土地档案管理有关部门需要不断树立其良好的外部形象、公开透明度, 土地档案的开放应当更加的合理、适度, 土地档案管理有关部门还应当受到整个社会对其工作的有效监督。此外,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和新设备的应用, 使得土地档案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面对当前时期的不同要求, 某些传统的思想理念以及做法已经得不到很好的适应, 一系列问题接连不断的暴露出来。因此, 我们不仅需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服务理念, 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全新的工作思路, 并以此树立起我们的主动服务理念以及服务意识。
目前, 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 传统的手工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国家以及地方土地档案相关部门应当将土地档案信息公开透明化, 以此来激发社会公众对土地档案信息的需求意识, 主动向社会提供服务。国家以及地方土地档案管理相关部门不能自我封闭, 应确保信息化水平同社会的发展保持有效的平衡, 从而加快当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提高政府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
伴随信息化时代土地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型, 相比传统档案来看, 电子档案为了加大其档案管理的开发以及利用, 其信息通常会在局域网、政务网或互联网上进行频繁的传播,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电子档案的安全隐患, 因此, 土地档案信息资源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安全保障工作需要得到不断的重视, 可以通过可行的建立数据备份、限制使用范围以及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来维持信息的安全性。
3.3 创建培养复合型管理团队
在对土地档案进行利用的时候, 一定要确保其服务性、管理性以及专业性。由于土地档案相关文件多数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因此, 缺乏专业知识就无法根据用户所提供的相关需求进行信息的准确查找。此外, 土地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当熟知其内部的相关管理业务, 包括相关的管理标准、政策以及规定规范等, 通过相应合理的程序以及手续为用户服务。目前, 土地档案所涉及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 作为土地建设的原始记录, 土地档案急需一个优秀的从接收到编研, 再从管理到提供利用的人才队伍。
3.4 增强各窗口服务群众的意识
在服务的时候, 窗口是直接面向群众的一个重要因素, 窗口接待的服务意识直接关系着土地档案资料管理的质量, 在调取资料的时候, 如何服务是体现土地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增强窗口服务群众的意识,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这样就能更好的体现出窗口服务的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 土地档案管理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阶段, 在这一阶段不仅具有机遇, 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就要求我们敢于及时抓住机遇, 克服阻挡在我们面前的各种困难, 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由此方可以实现土地档案管理以及利用的持续完善, 以便于土地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从而确保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芬.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探讨[J].西部皮革, 2016, (14) .
[2]吴加琪.多主体参与的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浙江档案, 2016, (7) .
[3]杨晓光.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学中国人, 2016, (21) .
[4]薛君妍.试论对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若干建议[J].办公室业务, 2016, (10) .
基层土地档案 篇6
关键词:土地流转,问题,对策
我是一名乡镇基层农业站工作人员, 服务于农业生产第一线, 经常与群众打交道。在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农民常年不在家, 在夏收与秋收两季返乡, 而且返乡的开支多数大于土地的收入, 但是一说到土地流转他们往往不愿同意。通过平时工作我总结, 土地流转中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来自农户的问题
1.1 在现代农业的生产中人力需求很少
在现代的农业生产中, 农业机械广泛使用, 专业化程度高, 农艺流程规范, 农业服务周到, 特别是粮食作物种植过程中, 机械旋耕, 机械施肥, 机械播种, 化学除草, 机械收割, 机械运输, 粮食收购到田间地头, 不需要大量劳动力参与到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来。
1.2 土地对于外出务工人员是生活的最后保障线
口孜镇位于沙颍河北岸, 人均地亩较少, 多数农户有常年外出打工的民习惯, 外出打工纯收入超万元, 土地收入已非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对于家中承包地的流转金也就一、两千元, 有没有都无所谓, 但土地却是他们最后的生活保障线, 一旦不能务工, 可以返乡种地。
1.3 在家老弱人员生活所需
由于主要劳动力大量外出, 在家多是老弱病残人员, 他们在家处于主导地位, 子侄土地、房子、树木等等多数都由他们管理, 子女的孩子多由他们照顾。他们一生多与土地打交道, 受过大饥荒, 经历过“60年”, 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他们对于土地流转谈的最多的就是, 现在土地不要交公粮, 种粮有补贴, 这些老年人又无法外出务工了, 种地的收入可以保证“老两口”平时的开支, 可以减轻子女们的负担, 而且种地也不需费多少力。
1.4 土地在自己手中最安全
土地在农户手中就是他们的孩子, 自己怎么管是自己的事, 到了别人手中就会有很多疑问。在一次到农户家中座谈时, 我问他对土地流转有什么想法, 他对我说:“他用我的土地种什么?如果种粮食作物他能够保证我们的收益吗?如果不种粮食, 那么粮食会涨价吗?那时流转费还能够买到多少粮食?他会在我的土地上盖房子等建筑吗?我的承包地流转3、5年后被耕坏了我找谁?”
1.5 来自代耕者的阻绕
现在的代耕者多数是代耕亲朋好友的土地, 他们所付出的使用费很低, 多数是少量的钱和一些粮、油、农副产品等等, 有些则是什么都没有。这些代耕者得到的土地多是支离破碎, 不利于规模化种植, 但他们可以从中得到大量利益。一旦进行土地流转, 他们要么就归还土地, 要么就要提高承包费, 这些就妨碍了他们的即得利益。他们往往与农户有很亲密的关系, 这方便他们对这些农户进行游说, 甚至会承包部分相邻地块以保证代耕地的使用权。
2 来自经营方的问题
2.1 不能形成规模种植
在现实中大部分农户对流转时间规定很不一致, 有的愿意长期流转, 有的愿意短期流转, 有的要求提高流转金, 有的要求不能种植粮食以外的其他作物, 农户的要求千差万别, 很难有个统一的意见, 有很少一部分人就根本是不愿意土地流转的, 他们在大片农田中形成间隔, 阻碍了农业机械大面积使用, 增加了经营方的投入成本, 降低了经营方的抗风险能力。
2.2 经营方风险压力大
经营方流转金的支付, 一般是一年分两季, 在每季作物种植前支付, 其后要进行土地整理, 农资购买, 机械购买, 而农业生产具体很高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在不改变基本农田使用性质的情况下, 农田每亩纯利润很低, 很可能会出现多年丰收盈利赶不上一次自然灾害的损失。这要求经营方有很高的信誉和大量的资本。
2.3 经营方进入标准高
经营方不但要有大量资金和很高的信誉, 还要有深厚的农业知识, 科学的管理经验, 否则很难取得很高的收益。农作物不是简单的模仿和想当然就可以进行农业生产的, 虽然可以聘请专业指导人员, 但这样一方面增加了支出, 另一方面本人也要求有扎实的基础来判断。对此, 就有一个发生在本地区的明显的案例:有一农大学生毕业后受一农场聘用, 告诉农场主深松土地有很多好处, 农场主按期要求将其经营的上千亩地进行深松, 后我区农委领导下乡检查时发现时至11月份该农场主还在进行深松 (阜阳地区一般在10月中旬结束秋种工作) , 就对其进行了制止。深松是好, 但耽误农时就不是好事了。
3 对策
面对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本人通过对农户、经营方、镇村干部了解, 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引导
对农民多多进行宣传引导, 让农民了解土地流转对国家, 对个人都有什么好处。深入了解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思想观念, 加快引导外出务工农户的土地流转工作, 使农民理解土地流转的含义, 开展土地流转只是经营权的改变, 不会改变农民的承包权, 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积极搭建平台, 发布流转信息, 指导农民进行规范化土地流转。加强典型引导, 大户示范作用。把已流转多年的土地产生的效益进行对比, 使农民看得到土地流转带来的经济效益, 从而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积极性和自觉性。
3.2 建立健全生活保障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二是建立健全专门针对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针对性的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民培训, 增加对土地流转中的失地无工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增加其就业机会, 引导农民在本地创业。
3.3 建立土地流转工作新方式
1) 土地流转费不以金钱为结算方式, 改为主要粮食作物和金钱共用的结算方式, 农户要粮食还是金钱可以在流转时说明, 写入合同。
2) 将确实不愿流转的农户土地其周边的农户进行调整, 将愿意流转农户调整成一整片的土地。
3) 国家投入资金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工程建立后由经营方进行管理维护, 即可以减少工程人为损坏, 也可以增加水利工程使用率及使用寿命。
4) 国家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投入, 增加绝产及减产赔偿金, 赔偿金额要达到赔偿金加减产后产值与土地流转金大致相等, 这样即可以保证经营方继续再生产, 也可以减少农户收不到流转金的顾虑。
3.4 加大农技人员培训力度
对规范土地流转档案管理的思考 篇7
1 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 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大幅增加, 农村土地流转档案资料管理显得尤为重要[1,2]。根据中共中央18号文件, 农业部2002年5号文件和12号文件要求, 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制度, 搞好档案管理, 需要管理的档案主要类型有:规范性文件;与流转相关的农业发展规划;流出流入申报表;流转信息发布表;流转合同;土地转包、转让、互转等土地流转申请书;流转委托书;流转协议书;流转确认书;土地流转公证书;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调解资料等等。土地流转档案的形成, 对规范土地流转工作, 有效维护农户的使用权、收益权和流转权, 妥善处理土地流转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2 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的做法
2.1 正确引导, 规范流转程序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的管理, 是维护农民利益、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 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周口市举办由档案员、业务骨干所参加的土地流转培训班, 将土地流转的具体操作规程、资料收集存档要求等进行讲解, 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确保土地流转档案完整、准确、规范和安全。
2.2 明确步骤, 规范签订
首先, 流出土地农户提供身份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土地流转申请表;流入方提供身份证 (或企业营业执照) 、资信和经营技能证明等。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做好流出土地农户信息的收集、审核、汇总、发布。组织有流转意向的双方进行协商与洽谈。双方洽谈一致后, 在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的指导下签订河南省统一规范的流转合同, 并将土地流转委托书、土地流转合同、土地流转登记簿等资料分类、整理、归档。
2.3 统一内容, 分级建档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的重点是乡镇、村2级, 县级原则保存土地流转情况统计表, 关于土地承包及流转方面的群众上访情况与处理结果等, 如果乡镇还没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 可以到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办理, 县级代乡镇保存土地流转档案等。乡镇保存档案主要包括:土地流转统计表, 土地承包及流转的矛盾调解意见书, 经乡镇鉴证的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合同, 流出流入申报表, 流转信息发布表, 土地转包、转让、互转等土地流转申请书等。村级保存档案主要包括:土地承包合同, 土地流转合同, 土地承包及流转的矛盾调解意见书, 流转土地丈量记录, 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清册及汇总表, 土地流转台帐, 流转委托书等。
3 加强土地流转档案管理的建议
3.1 加强领导, 严格督查
各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树立档案管理意识, 本着对党、国家、人民和事业负责的精神, 建立健全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开展现有土地流转档案材料清理检查工作。
3.2 规范流转合同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事人双方签订书面合同, 报发包方和乡镇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备案。未经承包方书面委托, 发包方和其他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代承包方与流入方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流转合同要明确流转形式、面积、期限、费用标准及支付形式、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各村应及时掌握情况, 为土地流转农户提供统一的协议, 做好指导、服务工作, 规范使用土地流转合同文本。
3.3 加强常规管理
安排有责任心、工作细致的人员负责, 建立健全档案保管、保密、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及时收集、整理农村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权变更等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相关资料, 按规定装订归档, 要做到装订规范, 存放有序。档案人员变动, 要及时办理移、接交档案手续, 防止档案遗失。
3.4 推行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
建议县、乡、村土地流转档案保管单位配备相关设备, 建立档案信息管理平台, 对土地流转合同推行电子备案, 改变过去纸质流转合同只能在本地存查的档案管理方式, 异地能够查询流转信息, 实现县、乡、村农村土地流转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提高土地流转信息查询速度, 延长档案存档时间。
参考文献
[1]杨俊君.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J].浙江档案, 2011 (9) :41.
[2]尹兴英.档案管理打牢土地流转基础[J].农村经营管理, 2012 (5) :32.
土地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8
关键词:土地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1 档案管理概述
档案管理也就是档案管理工作, 是档案馆 (室) 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 也是国家档案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土地档案管理同样是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规划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 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在整个土地规划利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土地档案管理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土地紧缺问题也日益凸显。所以, 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语。土地档案管理的好坏,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土地利用格局、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档案管理历经数年的发展, 其管理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 但是随着管理的深入发展, 呈现出的问题同样明显。
2 土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有关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问题在业内是被经常提及的问题, 针对整个大环境而言, 工作人员的素质已经得到了普遍提高, 业务技能和业务素养也有了较大提升, 但是个别地区仍存在业务素养不强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与其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事物、努力程度及年龄有关。一些地区的档案管理岗位年龄偏大的人员较多, 他们接触新鲜事物和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较慢。计算机的兴起是土地档案管理迈向科学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助推器, 但是就现在而言, 计算机对于一些年龄偏大的管理人员仍然是一道难题, 在使用计算机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 进而导致土地档案管理不规范, 影响土地整体格局的规划。
2.2 规章制度不健全
规章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企业没有规章制度就失去了灵魂, 人员也就成为一盘散沙, 如何做好工作无从谈起。规章制度不健全虽然不是普遍现象, 但在一些地区还是存在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能提起队伍的士气, 无法提高工作积极性。
3 土地档案管理措施
3.1 加强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笔者认为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其一, 意识形态。作为一名工作人员, 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认清工作的重要性, 不能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要勇于迎接挑战, 敢于面对难题, 不逃避、不退缩, 从心灵深处接受自己的工作, 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提高意识形态上的主观能动性。其二, 行动。本文所提及的行动包含两方面:主观行动和被动行动, 主观行动是自主寻求提高自身素质的方式和方法, 被动行动是在某种压力下被动接受[1]。对于土地档案管理部门而言, 要定期进行培训, 深入了解员工, 摸清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从他们的实际出发, 事实求实地进行针对性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 丰富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 邀请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指引和辅导, 让工作人员的能力得以全方位的提升。
3.2 建立健全考察监督机制
考察监督是一种规范而不是一种压迫。在一项调查中指出, 人在监督下更能规范自己的行为, 改正自身错误。考察监督体制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改善和改正自己的不良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2]。
3.3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也称为内部劳动规则, 是企业内部的“法律”。规章制度内容广泛, 包括用人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根据1997年11月劳动部颁发的《劳动部关于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劳动规章制度备案制度的通知》, 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 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 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督促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3]。
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律, 足以说明其作用之大。对于土地档案部门而言, 首先要尊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履行企业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同样要遵守内部的规章制度, 把履行义务和职责作为第一要务。
参考文献
[1]刘智勇.数字化时代档案双套制问题再探讨[J].四川档案, 200 (36) :6-7.
[2]李多.市场经济下的信用档案及其管理和利用[D].合肥:安徽大学, 2005.
做好土地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9
一、做好土地所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
做好土地所档案工作是社会的需要。做好档案工作是土地档案系统与各个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更是档案工作者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各级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的具体体现。要实现档案服务领域的新拓展, 服务思路的新突破, 服务条件的新改进, 在提高为各级领导和各部门服务效率上动脑筋, 在拓展为人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工夫, 采用新技术、新手段, 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社会功能。
做好土地所档案工作是加快经济发展需要。土地所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 也是珍贵的文化宝库, 在人们日常生活、经济活动和政府管理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许多利用档案的实例证明,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土地所档案, 在城市建设、重大工程建设、水利设施建设、企业改制和技术改造、农村改革等方面, 档案工作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
土地所档案管理不规范。绝大多数乡镇土地所档案的收集、移交、借阅、管护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或落实不到位, 造成档案的遗失、损失现象严重。有的档案人员在工作变动时, 不按程序办理移交手续, 不检查、不清理, 借出的档案不签字、不追收;有的借阅档案不归还、不移交, 在档案收集时, 只重视收集文书档案, 而忽视基建、会计、声像、实物档案;有的只注重上级文件, 忽视本级机关的文书档案;由于设备不完善, 很多档案室里阴暗潮湿, 档案霉变, 纸迹变黄, 鼠咬、虫蛀现象普遍存在。
土地所档案工作面临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的挑战。面对信息化这种大趋势, 只有紧紧追赶时代潮流, 全面革新技术手段, 才能推动档案工作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跨越, 推动了档案工作的快速发展。土地所档案信息数字化就是以档案资料为主要对象, 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 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借助于各种数字技术, 全面实现档案部门的室工作和档案资源的数字化, 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发挥土地所档案的信息资源价值属性。
二、做好土地所档案工作的思路
解决思想观念问题。任何工作的跨越都必须有一个崭新的的思想观念作前导, 要充分认识土地所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土地所档案工作面临着许多思想障碍, 不同程度地影响档案工作的发展。片面强调原则与习惯照既定的框框办事, 工作上畏首畏尾, 改革怕出乱子, 思想僵化、观念陈旧, 导致在工作上墨守成规, 按部就班, 出不了新意, 迈不开步子, 打不开局面。唯有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大胆试, 大胆闯, 才能在探索中前进, 在改革中发展。
加强档案宣传工作。档案宣传不仅要面向系统内宣传, 而且要面向社会宣传;不仅要宣传档案工作, 而且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运用档案专业的媒体, 而且要运用大众媒体、公共传媒。要进一步做好土地所档案网站建设, 不断增强档案媒体的自身活力和竞争能力, 使其成为向社会宣传档案工作的有效平台。要进一步争取各级主流媒体的支持与合作, 开展更有广度、更具深度的档案宣传。要以让土地所档案走向社会、为人们知晓为目标, 进一步丰富档案宣传方式, 推出更多有特色、有新意、有实效, 符合当前形势、符合当下受众口味的档案宣传活动, 创建更多的档案宣传品牌。
加强档案工作领导。要不断深化对档案工作的认识, 乡镇土地所主要领导要经常听取档案工作汇报, 及时研究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进一步改善档案工作条件, 要明确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 配好专 (兼) 职档案管理员。档案员要跟上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 刻苦钻研, 努力在工作中建功立业。要把档案工作列入近期工作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 切实解决档案库房、设备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等实际问题, 适当加大对档案事业建设的经费投入, 将档案工作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
深化档案服务功能。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时期土地所档案工作的根本任务, 要狠抓档案利用工作, 在用足用好用活档案上下功夫, 努力将静态的档案信息资源, 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 转换成动态的信息, 科学管理并有效使用档案, 可以以史为鉴,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少走弯路, 减少失误, 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利用自身在档案保管条件、管理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 为其他单位档案的管理、整理、咨询等搞好服务。要适应人民群众对利用档案日益增长的需要, 积极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服务工作。
夯实档案基础工作。做好土地所档案工作的关键, 在于抓好各项基础业务, 要抓规范,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 确保及时、完整、规范归档, 为社会提供档案服务。土地所建设档案要抓提升, 加快乡镇土地所档案工作规范化步伐, 在提高档案合格率的基础上, 乡镇土地所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达到省级以上标准, 进一步落实土地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责任制, 切实做好登记、备案、监督指导、专项验收等工作, 确保土地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摘要:档案工作与社会各个领域及个人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对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极大的帮助, 乡镇土地所档案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乡镇土地所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 提出乡镇土地所所档案管理工作措施。
【基层土地档案】推荐阅读:
土地档案09-12
土地测绘资料档案管理论文10-27
基层档案部门05-29
基层人事档案06-20
基层水利档案08-12
基层民政系统档案06-15
基层人事档案管理11-02
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08-12
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11-01
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