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管理技术

2024-10-02

服务器管理技术(通用12篇)

服务器管理技术 篇1

目前随着Internet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用户越来越多,许多用户都希望能够使用一条外网线就能同时访问Internet互联网。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设置一个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它可以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来帮助多个用户同时访问Internet互联网络,这就是代理服务器。下面我们以软件、硬件、软件与硬件综合(二级)三种方式的代理服务器介绍一下网络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的组建、维护与管理技术。

1 网络代理服务器的组建

1.1 软件代理服务器组建

软件代理服务器就是在计算机上安装一个程序,它在本地硬盘上创建一个缓存器(cache),当用户使用浏览器向某网站索取信息资料时,浏览器会向域名解析服务器(DNS)寻找某网站的IP地址,当DNS传回对应的IP地址后,会向代理服务器缓存器(cache)中查询是否有这个网站的信息资料,如果有代理服务器就直接把内容传递给用户,否则直接向该网站索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在浏览的同时并暂存到代理服务器的缓存(cache)中供其他用户访问Internet互联网时使用。这个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程序为Wingate软件,正是针对用户的这种需求设计的。它是一个多协议的代理服务和一个通用的互联网络连接的工具,可允许多用户使用一条外网线同时访问互联网络。

1.1.1 软件代理服务器的组建需求

1)安装Windows2000以上操作系统电脑一台;内、外置网卡各一块。

2)代理服务器软件(Wingate)一套。

1.1.2 软件代理服务器的硬件平台

1)设备的连接方法

我们打开计算机主机安装上两块网卡,并分别装上各自的驱动程序,一块为内置网卡1连接在内网交换机上,用于内部网络通信;另一块为外置网卡2连接在外网交换机上,用于外部网络通信。

2)网络协议与IP地址的配置

要使各计算机能在网络上互相访问还需要安装网络协议;同时每块网卡都必须有自己唯一的IP地址,确保网络通信时用户能获得指定计算机上的信息。

(1)网络协议的配置

网络通信协议有多种协议,在代理服务器上一般仅安装TCP∕IP(不安装NETBEUI)协议,它代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实用性最强的协议,允许使用不同网络,不同操作系统的结点链接和通信,它是连接Internet互联网络的标准网络通信协议。

(2)网络IP地址的配置

代理服务器上安装的两块网卡因不属于一个网络,所设置网络的IP地址是不同的,分别设置如下:

a)内置网卡1的IP地址

IP:192.168.1.1(0~254数字)

掩码:255.255.255.0

网关:(不设置)

DNS:219.217.72.1(外网给出)

b)外置网卡2的IP地址(外网给出)

IP:219.217.76.79

掩码:255.255.255.0

网关:219.217.76.254

DNS:219.217.72.1

1.1.3 软件代理服务器的软件平台

我们将WinGate软件光盘放到光驱内(或复制到硬盘上),打开WinGate文件夹,点击安装程序,选择Agree接受协议、安装代理服务器选项(WinGate Sever),单击Continut、Next...Next下一步,选择Licensedversion标准版,单击Next...Next下一步、选择典型安装(Express setup),单击Next...Next下一步、Begin开始复制文件。在安装的过程中,只需一直点击“Next”(或回车)选择默认值即可,直到最后按“Finish”按钮完成,点击OK按钮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启动后在右下角状态栏出现蓝色图标,表示工作正常,红色说明停止或异常出错,需要点击右下图标打开联机选项窗口,选择确定重新启动代理服务器进入工作状态。

到此一台完整的软件代理服务器就组建成功可以使用了。

1.2 硬件代理服务器的组建

硬件代理服务器是利用路由器(R)操作系统提供的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地址转换功能,将内部网络客户端私有的IP地址转换成Internet互联网络上合法的IP地址,使得内部不具有合法IP地址的用户就可访问到外部的Internet互联网络了。

1.2.1 硬件代理服务器的组建需求

1)带有单以太网口e0的路由器两台(双以太网口的一台)。

2)V35DTE和V35DCE数据电缆各一条(单以太网口省略)。

1.2.2 硬件代理服务器的硬件平台

我们取来两台单以太网口e0的华为R2630路由器,一台作为内置网路由1连接在内网交换机上,用于内部网络通信;另一台作为外置网路由2连接在外网交换机上,用于外部网络通信。将V35DTE数据电缆T头端与V35DCE数据电缆C头端对接好,然后将V35DTE数据电缆另一端插到外网路由2的数据接口s0上;V35DCE数据电缆另一端插到内网路由1的数据接口s0上(不能接反)。这样两台路由器就连接成一个整体硬件平台就搭建完成了。

1.2.3 硬件代理服务器软件平台

硬件代理服务器内、外置路由器配置

1)外网路由器(R)配置(根目录下)

(1)路由器的初始化:

Reset saved(清零并保存)

Reboot(清零后重启)

Sysname wai(设路由名字)

(2)路由器IP地址设置

(3)激活设置命令

2)内网路由器(R)配置(根目录下)

(1)路由器的初始化

(2)路由器IP地址设置

(3)激活设置命令

到此硬件代理服务器的软件平台组建完成,一台硬件代理服务器组建成功可以使用了。

1.3 软件与硬件综合(二级)代理服务器的组建

我们集成上面介绍的两种代理服务器组建一台综合性的(二级)代理服务器。优点是即节省IP地址,又能通过代理服务器提供的缓存Cache来提高Internet互联网络的访问效率,同时可加强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1)综合(二级)代理服务器的硬件平台

在上面已组建好的硬件代理服务器和软件代理服务器的基础上,将外网线插接到外网路由的以太网口上,将内网路由的以太网口与外网卡的以太网口用网线通过交换机连接到一起,将内网卡的以太网口用网线连接到内网的交换机上,将内网的各个终端用网线连接到内网的交换机上,组成一个整体。这样综合(二级)代理服务器的硬件平台就搭建完成了。

2)综合(二级)代理服务器的软件平台

按上面设备连接方法,搭建好综合(二级)代理服务器硬件平台后,只要将软件代理服务器上内置网卡1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0.4(设置4,可设为0~254数字,不能与外置网卡在同一个网段上这里设为0段),不设置网关;外置网卡2的IP设置为:192.168.1.2(设置2,可设为0~254数字,必须与它的网关在同一个网段上,这里设为1段),网关设置为:192.168.1.1(为内网路由的IP地址);DNS的IP地址都是外网提供的:219.217.72.1地址,其他设置不变,做些基本调整后,一台综合性的(二级)代理服务器就组建成功即可运行使用了。

3 网络的拓扑结构

拓扑方式:

1)将外网线通过交换机并用网线连接到代理服务器的外网以太网口上

2)将代理服务器的内网以太网口用网线连接到内网的交换机上

3)将客户终端用网线连接到内网的交换机上

通过上面连接,一个能访问Internet互联网的网络结构就组建完成了。

4 工作站的设置

工作站可按下列的IP地址配置,浏览器等上网工具中无需做任何特殊设置。

1)一级代理服务器工作站的IP地址设置

IP:192.168.1.5(设为5,为0~254数字,不能重)

掩码:255.255.255.0

网关:192.168.1.1(为内置网卡或内置路由以太网口IP地址)

DNS:219.217.72.1(为外网站给出的DNS)

2)二级代理服务器工作站的IP地址设置

IP:192.168.0.5(设为5,为0~254数字,不能重)

掩码:255.255.255.0

网关:192.168.0.4(为内置网卡的IP地址)

DNS:219.217.72.1(为外网给出的DNS)

3)用ping命令检测所设置的IP地址

在DOS命令状态下:

例:Ping 219.217.76.79

只要前面所设置的IP地址屏通后,我们就可以打开工作站上的浏览器网访问Internet互联网络了。

4 代理服务器的维护与管理

代理服务器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运行不正常的现象,这就需要网络管理员对代理服务器要经常的维护与管理。

1)当客户端不能正常上网时,有可能是Wingate停止了工作,我们可以双击代理服务器右下角Wingate图标,打开Wingate软件,点击“File”选项中的“Sutdown wingate engine”选项,打开“GO online”重新启动Wingate工作。当Wingate工作时,客户端仍不能正常上网时,需要查看客户端的网关是否与内置网卡(内置路由)的IP地址相同,DNS是否为外网给出的DNS地址。

2)为了避免Wingate中的缓存cache选项所带来的文件碎片使计算机启动速度减缓甚至系统崩溃,不要把Wingate安装在C盘里,单独安装在其它的分区里,同时打开代理服务器右下角Wingate图标,输入密码进入系统服务窗口打开cache选项,把它的大小设定为100M以上,时间设定为2~10天以上,以提高网络工作速度。

3)服务器的硬盘越大越好,这样可以加快客户计算机访问服务器Cache的速度,服务器也能稳定运行。

4)一般代理服务器Wingate工作一段时间后,cache缓存里要有上万个文件,会影响Wingate工作速度,我们必须清除掉。清除方法是将Wingate安装目录cache下以wgc为扩展名结尾的文件全部删除掉,在安全模式下删除较快。

5)当每次对Wingate进行修改设定后必须按一下Wingate软件中的那个小磁盘保存一下修改后的设置,否则Wingate仍保留原值不变。

参考文献

[1]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华为3COM网络学院教材[M].深圳: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出版,2004.

[2]李刚.最新网络组建、布线和调试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雷玉春.局域网的组建、管理与维护[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服务器管理技术 篇2

(征求意见稿)

第二章 管理与审批

第五条 助产技术服务实行分级管理,分为三级。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指正常分娩服务;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指除开展正常分娩外所开展的手术助产、一般异常情况的处理及产科抢救;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指在二级助产技术服务基础上所开展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重症抢救、严重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处理。

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按照审批确定的助产技术服务级别提供服务。除紧急情况无法转诊外,医疗保健机构不得超越级别开展助产技术服务项目。

第十一条 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明显的位置悬挂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并公布本机构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级别的基本项目。

第十五条 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岗位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助产技术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要建立新生儿身份识别、交接制度和流程,强化产房、病房等关键区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建立严格的24小时监控和管理,确保母婴人身安全。第十七条 医务人员应当遵照国家相关规定,如实、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依法为新生儿出具《出生医学证明》。严禁泄露产妇和新生儿相关信息。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快速、高效的孕产妇及新生儿急救网络和转诊制度,完善服务设施,合理配置资源。医疗保健机构实施分级管理原则,应及时发现、救治和转诊危重孕产妇和围产儿,提高产科、儿科急救水平。

助产技术服务基本要求 一、一级助产技术服务基本要求

(一)技术服务内容

1.产前检查:规范进行产前检查,给予保健指导,及时筛查高危孕妇并及时转诊;

2.产程中母婴监测技术:提供全程护理、监测产程进展、正确绘制产程图、母婴生命体征检查、胎心听诊、羊水异常的识别等;

3.正常分娩、产后2小时的观察处理,以及新生儿常规处理; 4.常用助产相关技术:包括常规阴道分娩助产、人工破膜术、人工剥离胎盘术、胎盘残留刮宫术、会阴侧切和裂伤缝合术、子宫按摩、宫缩剂的正确使用、宫腔填塞等;

5.孕产妇及胎婴儿危险因素识别、紧急处理及转诊,转诊途中的处理;

6.新生儿复苏技术; 7.基础心肺复苏技术; 8.正确的消毒和隔离技术; 9.母乳喂养适宜技术; 10.健康教育及咨询指导技术。

(六)工作制度和规范: 1.产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 2.产科质量管理制度;

3.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和护士职责及管理制度; 4.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5.产科转诊、急救制度; 6.《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

7.孕产妇死亡评审及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

8.产科信息管理制度,包括出生缺陷报告、孕产妇死亡报告、新生儿死亡报告、助产技术质量报告等制度;

9.人员培训制度; 10.母乳喂养工作制度;

11.其他临床医疗规范和管理制度,包括产科病历书写规范,值班及交接班制度,院感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差错防范制度,急救药品管理制度,查房制度等;

12.母婴同室与新生儿管理制度。二、二级助产技术服务基本要求

(一)技术服务内容

在具备一级助产技术的基础上,还能开展以下技术:

1.各种难产诊疗技术:头盆不称和产程异常的诊断、鉴别诊断技术、软产道复杂裂伤修补术、产钳术、内倒转术、臀位牵引术、剖宫产术、静脉切开术、异位妊娠手术、子宫次全切或全切术等技术;

2.各种催、引产术的技术、方法和并发症的处理; 3.早期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治和转诊;

4.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诊断、治疗和抢救;产科危急重症的识别和应急处理,及时联系上级医院会诊或转诊;

5.各种麻醉技术及麻醉意外处理等;

(五)人员(按产科床位配备临床医护人数(1:1.7),产床配备助产士(1:3),产科床位配备护士人数(1:0.6),(六)工作制度和规范

除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规定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外,还应建立健全以下工作制度:

1.剖宫产术前讨论制度; 2.会诊、转诊制度; 3.产科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4.产科抢救用血管理制度; 5.危重孕产妇抢救与病例讨论制度; 6.对下级助产单位的指导、培训制度。三、三级助产技术服务基本要求

(一)三级助产相关技术

在二级助产技术基础上,还能开展以下技术:

1.高危妊娠和高危新生儿的诊断、鉴别诊断、监测及处理技术。2.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的多学科联合救治; 3.严重复杂的软产道裂伤缝合术及子宫破裂相关手术等; 4.经腹盆腔血管阻断术或血管介入阻断术;

(六)工作制度和规范

服务器管理技术 篇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模式;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7—0006—04

教育信息化是高等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多数的高校现代教育技术部门都经历了从20 世纪 70 年代的电化教育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转变[1]如今的教育信息化给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部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课题。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应用和迅速更新使教育资源和环境逐渐达到一种数字化聚合的状态;各种新软件的应用使教与学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的网络架构和营运模式越来越成熟和规范化。[2]

探讨与研究新形势下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在最大限度降低总成本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高校公共教学资源的管理效率,切实地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益,不仅对各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职能部门的建设与发展有所裨益,更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现有服务管理模式概况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部门在以多媒体教室为代表的公共教学资源管理方面,以实施按照教学区设置值班点配备安排技术人员轮岗的管理模式为最常见的方式。然而随着设备的集成化程度和性能稳定性的逐步提升以及现代高校师生整体信息化水平的素质提高,这样的管理模式开始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人力资源浪费趋势,教学管理效能不能完全发挥或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院校已经开始进行了“大物业”管理模式或者专业服务供应商委托管理模式或是混合管理模式等多种方式的探索性尝试,以减少在设备管理上的资源投入,提升效率。但是在实际效果上,往往因为沟通有效性、分工不明确或者服务维持费用标准不菲等综合原因,造成效能提升效果有限,成功经验也较难复制。

因此,我们有必要细致地分析一下当前现代教育技术与服务管理需求的趋势与特点,从问题的本源着手解决,进而提出现代教育技术服务管理的创新模式,在保证教学支持力度不变甚至提高的前提下寻找到效能提升与管理成本下降的平衡点。

二、当前现代教育技术与服务管理需求的新趋势

1.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新趋势

(1)网络化集中控制趋势

伴随计算机、网络与数字化教学设备的空前发展与技术的不断成熟,对于现代教育资源和环境的建设已经达到一种数字化聚合的状态,新的网络架构和营运模式越来越成熟化和规范化。网络化数字中控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大家公认的多媒体教室、公共机房甚至语音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模式,与之配套的软、硬件系统也已经达到低故障率、高性能的市场化程度。

(2)设备硬件故障与维修减少趋势

当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加集成化之后,电子教学设备或计算机的故障率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同时设备的维修与更换变得更加专业化、集成化,过去依靠技术人员检测设备和维修电子设备或计算机的方式已经逐步减少甚至消失。

(3)供应商服务意识与能力的增强

绝大多数的服务商已经越来越重视售后的跟踪与支持服务;各高校在签订合同时也更加关注后续服务支持的部分。因此,设备采购合同中往往都有后续服务维护的条款,设备服务商的主动跟踪服务开始增多,服务力度加强,有些服务商甚至会采取定期主动上门检测的措施。

2.现代教育技术服务需求的变化

(1)多校区服务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与各高校的扩招发展,大多数的重点高校都出现了分校区和多校区管理的需求。同时在校区内部也存在教学楼宇或者公共教室分散建设的情况,跨区、跨点的离散管理成为新形势下的要求之一。

(2)数字化设备、信息技术服务占主导地位

相比较早期的幻灯投影教学、电影教学、电视教学环境下[3],现代教育技术部门所承担的技术任务与教学辅助角色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于数字化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软硬件的应用技能成为目前最主要、最基础的服务内容,80%以上的技术服务请求均属于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应用或设置方面的问题。

(3)技术与服务相分离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应用的不断成熟,以及教师整体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的提升,服务性成分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技术支持工作中比重越来越大,技术性成分比重越来越少,大量服务工作不再需要高深的专业技术基础。

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服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

为了更好地构建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我们首先就目前的工作特点进行一些分析。

1.时间集中性特征

只要有教学活动的发生,就会有现代教育技术服务需求的产生,因此在学期开学之初一至两周的时间里,以及每个课程上课前后5~10分钟内服务请求集中出现,比例高达75%~90%。服务需求呈现出极高的时间集中性。

2.需求周期性特征

由于高校的课程安排一般以学期为单位进行,每学期根据开课情况安排一次上课教师与教室,因此在每个开学初的服务需求与维护需求特别突出,包括因上课教室更换造成的教师设备使用不熟悉,因假期休息引起的设备操作程序遗忘,安装课程需要的教学软件的要求等。加之计算机操作系统一般也需要定期的软件维护与更新升级,大多数学校也是以学期为单位时间安排进行,因此服务需求呈现明显的学期性重复的特征。

3.类型集中性特征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部门的日常服务内容,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几类事务,比如:现场技术支持服务、设备操作协助、教学设备的借还管理等。主要的事务出现频率高、出现时间集中。

4.响应急迫性特征

因为教学服务支持主要是为了老师授课教学服务的,一般出现服务需求就是“急迫”性的,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解决或处理,方能保障教学的正常开展,现场的服务支持应该以不影响教学开展为前提,具有极高的时间紧急性。

四、现代教育技术服务职能的逻辑分类

1.逻辑分类

图1从逻辑上对目前国内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部门的主要职能进行了职责划分和分工说明。

2.逻辑分类的说明

在图1所列出的三大类职能中,“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持”职能是现代教育技术部门日常教学支持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从时间性上来说,服务支持的工作时间性最长最无规律同时紧迫性较高,核心技术基本无强制的时间要求,技术支持呈现较高的周期性和集中性。从技术要求上来说,核心技术的技术难度最大要求最高,技术支持技术含量较高,而服务支持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

我们可以对这三项职能的特征进行如表1的对照。

五、现代教育技术部门创新服务管理模式

1.设计原则

我们在设计高校现代教育技术部门的服务管理模式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原则一:重维护,轻现场

“重维护”就是要把检测、安装、常规性的技术维护和整理工作制度化、细致化、量化的明确下来,并能够长期坚持周期性的进行,这样做可以减少60%以上的故障和排除80%以上的故障隐患。“轻现场”的意思就是尽量不要把事情留到出现问题时在上课过程中去解决,现场的问题解决越直接、越快速越好。事实证明:用最简洁的办法或替代方案处理现场的问题是效果最好的。

(2)原则二:重结果,轻原因

在现场支持时不要关注问题的发生原因及过程,要抓紧一切时间解决问题或采取替换应急方案。要以“教学为重,师生为本”,服务要在不耽误教学,不影响授课的指导思想下进行。

2.创新管理模式方案

基于前文的种种分析与设计原则的指导思想,本文提出如图2所示的现代教育技术部门的服务管理模式。

(1)打破“坐班”,创新技术值班制度

从资源最优化组合与使用的角度,我们可以尝试将技术支持与服务支持的工作相分离,采取以下措施:

1)合并服务值班

因服务支持的需求无时间规律性且在有教学活动的任何时间都可能出现,是目前现代教育技术部门采取值班制的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这部分工作的技术含量最低,因此并不一定需要采用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员来高成本维持。可以考虑将此项职能交由物业管理人员或者是教室值班人员来负责,将这种需要长时间支持又无技术含量的值班性质的工作从技术支持工作中剥离出来并合并到类似职能中,从而提升学校总体的管理效率。当然,为了保证较好的服务效果,这些人员应该经过“技术支持”部分人员的严格培训和岗前测试。

2)采取工时制技术值班

对于有较高技术要求的技术支持工作采取工时制,在技术服务需求高峰时段进行主动巡查(详见下节说明)而替代现有的坐班制值班工作制度。一方面,以主动服务的方式提升现场支持的效果与反应速度,得到更好的教学保障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与技术专长,避免目前常见的纯粹“值班”而无技术的现象。

(2)主动出击,创建技术巡查与定期维护制度

1)现场巡查支持制度

在技术支持工作中,大部分急迫性的服务需求都集中出现在每一个课程上课前后的5~10分钟内。在高校中大多数课程都是以2节课为一个授课单位,因而主要的服务高峰期就数出现在第一节、第三节、第五节、第七节以及第九节课开始的前后10分钟内,尤其又以第一节课可开始时的服务需求最为集中。另一方面,在每学期的开学头1~2周的时间内服务需求处于整个学期的显著高峰期。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些服务需求显著的时间段采取主动的“送服务”模式,在课前5~10分钟即进入各个教室进行巡查,同时配备方便的交通工具,而不是坐等问题发生再去解决。这样,技术支持人员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在问题现场解决问题,甚至在问题发生之前就提前解决问题。既能够极大地提升服务的效果,也可以明显地提升服务效率。

另外,采取巡查制工作方式还可以将技术人员从时刻备战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在巡查以外的时间从事更有技术含量与意义的工作,无需长时间的等待式值班,对于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健康心态都有正面的影响。

2)软、硬件定期维护制度

每学期至少应该进行一次操作系统的定期维护与网络拷贝,清除因上课临时安装的各类软件,检查必备的各项软件及病毒库更新等,从而保持一定的开机速度与功能效率。

平时服务支持人员应在上课前5分钟左右通过网络中控积极主动地进行预先的设备情况检查,对于异常设备应及时通知现场技术支持人员前往解决。同时注意建立健全课后主动监测设备关闭情况的工作制度与责任制。

(3)未雨绸缪,完善紧急预备方案

将技术支持与服务支持相分离的一个最大的隐忧就在于可能技术人员不在时发生技术故障,而服务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处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引入完善的预案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因为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已经达到类似“傻瓜化”操作的级别,而对于设备的硬故障即使是技术人员也无法短时间解决,同时现在的设备故障率也已经越来越可预期,因此,只要有充分的备用设备、备用教室以及建立了完善的预案制度,在非高峰服务需求时期,服务支持人员照章处理就完全可以保障正常的教学支持。

(4)信息支撑,搭建教学服务管理系统

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管理模式与趋势,为了有机的结合各个职能以及有效的监管服务绩效,理应建立一套教学服务支持工作管理系统方便进行核心技术、技术支持与服务支持之间的信息互通,同时可以有效解决相关的绩效考核问题。

1)构建信息支撑枢纽

借助信息管理系统,不同职能人员可以很好的互通信息,每个部分的工作数据与需求可以很好的利用信息系统这个平台实现双向或多向的输送与交流。在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下,因为信息的无障碍传输,核心技术的职责无需再专门设置人员,而是可以合并到其他的规划部门中直接完成,这样做也可以增加在资源规划时的结合性和全局性视角。

2)健全服务管理考评机制

在当前高校现代教育技术服务多校区管理的发展趋势下,为了减少或避免因地点分散或职能分离带来工作考核不便的问题,通过建立教学服务管理系统针对各工作人员进行记录化参考考核,就可以做到“工作效果有据可查,责任判定有证可循”,形成有效的绩效管理与考核机制。在这个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图2中的各个职能部分就可以进行有机地结合与协调,逐步达到工作“分工不分家”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张玉玲,周勇.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育技术部门的新定位[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0).

[2]王金利.高等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7).

[3]甘忠伟.又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定位问题——从个案研究入手[J].现代教育技术,2010(5).

[4]孙启美.现代教育技术与学习模式——走向信息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梁圣杰.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职能和特点[J].学理论,2011(16).

[6]余翔,曾丽贞.以评估促进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效能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4).

[7]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本科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

[8]在服务教学中成长——华中科技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30年回顾[J]. 教育技术资讯,2008(12).

服务器管理技术 篇4

伴随着服务器的增加,服务器的整合规划和管理也成为了高职院校智能化建设的课题。怎样对各类服务和应用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何进行操作系统方面的快速高效的设置,以及合理的减少运营成本等成为了目前高职院校智能化校园建设服务器管理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而VMware技术是服务器管理方面的专家,它能够有效的整合和管理多台服务器,减少了管理的难度,使得管理人员能够从繁杂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1 浙江省某高职学院服务器管理现状

近年来,应用系统不断的增多,笔者所在学院目前有近百门的精品课程、几十个部门和专题网站,各种其他系统包括认证系统、DHCP、DNS、OA、人事系统、学工系统、教务系统等。各种类型的应用,多样化的系统环境,各不相同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要求,增加了学院服务器管理的难度。目前的服务器管理问题如下:

1) 手工管理难,维护费力

笔者所在学院现在已经有各类硬件服务器近百台,各个服务器之间的应用都不尽相同,随着先前一些服务器的不断老化,不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管理员的维护工作日渐繁重,整天奔波于各类服务器之间。维护工作费时费力,且时效性较差,给学院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2) 故障频发,应用系统不稳定

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每台服务器搭建一个应用,出现较多的故障点,一旦服务器出现问题,很大的可能性就是服务器宕机导致应用服务启用不了。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很多应用服务都开始不断的升级,且这些应用的使用时间也不断的增长,导致原来的服务器难以满足应用服务的需求,对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3) 服务器利用率较低,业务扩展困难

资源分配不合理,利用率低下,使得学院的网络资源十分紧张。各类应用对学院已有的硬件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大部分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只有30 %左右,使得资源空闲浪费。同时,伴随着业务系统的不断增加,各类业务系统对服务器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增加服务器是必然的结果。

3) 数据备份难,软件有兼容性冲突

学院不同的应用环境和业务需求、各类各样的硬件平台、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都使得系统的备份、快速恢复存在一定困难,同时,也对软件兼容的可行性造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对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和部署,并且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基于VMware的服务器虚拟化管理

2.1 服务器虚拟化实施方案

当前学院部署了8台物理服务器,利用VMware建立相应的HA集群,从而对虚拟服务器进行集群式管理。在存储方面,我们采用共享存储来承载相应的虚拟机与数据。我们对学院科研使用虚拟化的正在使用的服务器进行统计,包括CPU、内存、硬盘等硬件参数需求的统计,最终,选择了性能较好、成本低、操作简便的SSD固态硬盘的ISCSI SAN存储设备。与此同时,在日常备份方面,我们选用了一台性能较低的ISCSI存储来保证虚拟机数据方面的安全性。

在全校实施这个服务器虚拟化方案,共使用8台物理服务器,总共虚拟了几十台虚拟服务器,7×24小时提供服务,总计已使用了大概22T的存储空间。其中包括学工系统、人事系统、认证系统等较大较复杂的应用系统,所有的虚拟机运行都比较平稳。我们的管理人员通过VMware v Sphere Client对所有的虚拟服务器进行统一集中化的管理,包括虚拟机的创建、配置、资源的分配,克隆等。当然,在VMware上我们也可以对其中的任意一台虚拟主机进行相应的操作和管理。我院虚拟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如图1所示。

2.2 服务器虚拟化的应用效果

使用VMware虚拟化技术后,我们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从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到目前为止,我院已经开通虚拟主机70多个,应用系统涉及到全院所有部门和相关业务。所有虚拟机都运行稳定,且服务器和存储的利用率显著提高,还有部分存储空间剩余,具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服务器虚拟化的优势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较高的服务器利用率,较好的软件兼容性

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同时有多个虚拟机在运行,并且各个虚拟机的操作系统可以不相同,各虚拟机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避免了软件的冲突。使用服务器虚拟化后,每个服务器的平均利用率从10%~20%提高到60%~80%,并且大大降低了物理服务器的数量,节约了成本。

2) 集中管理,便于维护

VMware可以对所有虚拟机进行集中管理,灵活配置资源,统一管理各个虚拟服务器的运行状况,便于系统维护。如果临时需要搭建一些应用环境来进行应用服务的调试和测试,VM-ware也可以快速的根据具体的需求动态创建相应的虚拟机,灵活设置配置要求,并且进行相关应用业务的快速部署。

3) 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服务器虚拟化后,所有的应用全部运行在各自的虚拟机中,各个虚拟机之间是完全隔离的,各自独立运行自己的相应业务。所以,如果其中一个或者几个虚拟机出现问题,比如系统崩溃、中毒或被攻击,都不会对主机上的其他虚拟机产生影响,这样就保证了其他服务器的安全。另外,如果一旦其中的一台物理服务器出现故障,在这台服务器上的虚拟机会自适应的迁移到另外一台物理服务器上,且这些虚拟机都会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并不会中断相应的服务,虚拟机的使用也不会受到影响,这样就对服务的可靠性和业务的连续性有了一定的保障,从而降低了单点故障率。

4) 便捷的备份和恢复功能

运用VMware,我们可以进行服务器的集中化备份,并且快速实现系统故障的修复,有效保障了应用服务的稳定性。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创建虚拟机快照来进行相关应用系统的备份。

3 结束语

基于VMware的服务器管理是笔者所在学校智能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该技术,有效的提高了服务器的利用率,降低了单点故障率,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维护困难的问题,提高了维护管理水平,节约了成本。

摘要:基于VMware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使得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服务器的管理模式也得到了提升,实现了数据的快速恢复。在浙江某高职院校的应用结果表明,虚拟服务器能够进行很好的运行,从而保障了学院相关业务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VMware,服务器虚拟化,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孙耀文,杨屹,高建亭.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高校校园网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2(3):92-93.

[2]吴乾清.基于VMware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器虚拟化研究与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1):47-49.

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 篇5

—3— 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资质条件 第三章

资质许可

第四章

消防技术服务活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建立公平竞争的消防技术服务市场秩序,促进提高消防技术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实施资质许可和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是指从事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消防安全评估等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开展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应当遵循客观独立、合法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4— 本规定所称消防技术服务从业人员,是指依法取得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并在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中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相应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在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中从事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的一般操作人员。

第四条

国家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实行资质许可制度。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取得相应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并在资质证书确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消防技术服务活动。

第五条

鼓励依托消防协会成立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协会。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组织制定并公布消防技术服务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和执业准则,弘扬诚信执业、公平竞争、服务社会理念,规范执业行为,促进提升服务质量,反对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维护行业、会员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消防协会、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协会不得从事营利性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不得从事或者通过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行业垄断。

第二章

资质条件

第六条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的资质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消防安全评估机构的资质分为一级和二级。

—5— 第七条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三级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企业法人资格;

(二)维修用房满足维修灭火器品种和数量的要求,且建筑面积一百平方米以上;

(三)与灭火器维修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仪器、设备、设施;

(四)注册消防工程师一人以上,具有灭火器维修技能的人员五人以上;

(五)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二级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企业法人资格,场所建筑面积二百平方米以上;

(二)与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仪器、设备、设施;

(三)注册消防工程师六人以上,其中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至少三人;

(四)操作人员取得中级技能等级以上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技能等级以上至少占百分之三十;

(五)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一级资质应当具备下 —6— 列条件:

(一)取得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二级资质三年以上,且申请之日前三年内无违法执业行为记录;

(二)场所建筑面积三百平方米以上;

(三)与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仪器、设备、设施;

(四)注册消防工程师十人以上,其中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至少六人;

(五)操作人员取得中级技能等级以上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技能等级以上至少占百分之三十;

(六)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七)申请之日前三年内从事过至少二十项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体建筑面积二万平方米以上的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活动;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消防安全评估机构二级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法人资格,场所建筑面积一百平方米以上;

(二)与消防安全评估业务范围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和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

(三)注册消防工程师八人以上,其中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至少四人;

(四)健全的消防安全评估过程控制体系;

—7—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消防安全评估机构一级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消防安全评估机构二级资质三年以上,且申请之日前三年内无违法执业行为记录;

(二)场所建筑面积二百平方米以上;

(三)与消防安全评估业务范围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和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

(四)注册消防工程师十二人以上,其中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至少八人;

(五)健全的消防安全评估过程控制体系;

(六)申请之日前三年内从事过至少十项单体建筑面积三万平方米以上的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评估活动;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一个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可以同时取得两项以上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同时取得两项以上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场所建筑面积三百平方米以上;

(二)注册消防工程师数量不少于拟同时取得的各单项资质条件要求的注册消防工程师人数之和的百分之八十,且不得低于任一单项资质条件的人数;

(三)拟同时取得的各单项资质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 在本规定实施前已经从事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 —8— 测、消防安全评估活动三年以上,且符合本规定第九条、第十一条规定的资质条件的(二级资质从业时间除外),可以自本规定实施之日起六个月内申请临时一级资质。

临时一级资质有效期为二年,期限届满后,可以依照本规定申请相应的资质。

第十四条

一级资质的消防安全评估机构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执业。其他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可以在许可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执业。

第十五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一级资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可以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执业,但应当在拟执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

(一)取得一级资质二年以上,申请之日前二年内无违法执业行为记录;

(二)注册消防工程师十人以上,其中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至少八人,不包括拟转到分支机构执业的注册消防工程师及已设立的分支机构的注册消防工程师。

拟设立的分支机构注册消防工程师数量,应当不少于所申请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条件要求的注册消防工程师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且符合相应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的其他条件。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分支机构应当在分支机构取得的资质范围内执业。

—9—

第三章

资质许可

第十六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由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批;其中,对拟批准消防安全评估机构一级资质的,由公安部消防局书面复核。

第十七条

申请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的,应当向机构所在地的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一)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请表;

(二)营业执照等法人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法人章程,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四)从业人员名录及其身份证、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证书及其社会保险证明、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劳动合同复印件;

(五)场所权属证明复印件,主要仪器、设备、设施清单;

(六)有关质量管理文件;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申请一级资质的,还应当提交二级资质证书和申请之日前三年内承担的消防技术服务项目目录。

第十八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申请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向拟设立分支机构地的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立消防技术服务分支机构申请表;

(二)资质证书复印件;

—10—

(三)所属注册消防工程师情况汇总表、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证书及其社会保险证明和身份证复印件;

(四)分支机构的从业人员名录及其身份证、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证书及其社会保险证明、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劳动合同复印件;

(五)分支机构的场所权属证明复印件,主要仪器、设备、设施清单;

(六)有关质量管理文件,对分支机构的管理办法;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九条

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收到申请后,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出具受理凭证;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不予受理凭证并载明理由;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二十条

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受理申请后,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对拟颁发消防安全评估机构一级资质证书的,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查完毕,并将审查意见以及申请材料报公安部消防局。公安部消防局应当自收到审查意见之日起十日内完成复核工作。

—11— 作出许可决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资质证书;不予许可的,应当出具不予许可决定书并载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审批期间应当组织专家评审,对申请人的场所、设备、设施等进行实地核查。

专家评审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时限内,但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专家评审的具体办法由公安部消防局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二条

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式样由公安部统一制定,正本、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资质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申请人领取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消防安全评估一级资质证书时,应当将二级资质证书交回原发证机关予以注销。

第二十三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需要续期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个月前向原许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出申请。原许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的程序进行复审;必要时,可以进行实地核查。

经复审,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不再符合资质条件,或者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内有三次以上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七条、第五十条第一款规定行为的,不予办理续期手续。

第二十四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名称、地址、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等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十日内向原许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遗失资质证书的,应当向原许可公安机关 —12— 消防机构申请补发。

原许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受理变更、补发资质证书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并自受理之日起五日内办理完毕。

第四章

消防技术服务活动

第二十五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依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执业准则,开展下列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并对服务质量负责:

(一)三级资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可以从事生产企业授权的灭火器检查、维修、更换灭火药剂及回收等活动;一级资质、二级资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可以从事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维修、保养活动;

(二)消防安全评估机构可以从事区域消防安全评估、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大型活动消防安全评估、特殊消防设计方案安全评估等活动,以及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火灾隐患整改等方面的咨询活动。

第二十六条

一级资质、临时一级资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可以从事各类建筑的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维修、保养活动。一级资质、临时一级资质的消防安全评估机构可以从事各种类型的消防安全评估以及咨询活动。

二级资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可以从事单体建筑

—13— 面积四万平方米以下的建筑、火灾危险性为丙类以下的厂房和库房的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维修、保养活动。二级资质的消防安全评估机构可以从事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评估以及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一般火灾隐患整改等方面的咨询活动。

第二十七条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工艺、流程开展检测、维修、保养,保证经维修、保养的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第二十八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加强对所属从业人员的管理。注册消防工程师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社会组织执业。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所属注册消防工程师发生变化的,应当在五日内通过社会消防技术服务信息系统予以备案。

第二十九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设立技术负责人,对本机构的消防技术服务实施质量监督管理,对出具的书面结论文件进行技术审核。技术负责人应当具备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一级资质、二级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当具备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

第三十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承接业务,应当与委托人签订消防技术服务合同,并明确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不得转包、分包消防技术服务项目。

—14— 第三十一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书面结论文件应当由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签名,并加盖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印章。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对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进行维修、保养后,应当制作包含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名称及项目负责人、维修保养日期等信息的标识,在消防设施所在建筑的醒目位臵、灭火器上予以公示。

第三十二条

具有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资质的施工企业为其施工项目出具的竣工验收前的消防设施检测意见,不得作为建设单位申请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的合格证明文件。

第三十三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在消防技术服务项目完成之日起五日内,通过社会消防技术服务信息系统将消防技术服务项目目录以及出具的书面结论文件予以备案。

第三十四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对服务情况作出客观、真实、完整记录,按消防技术服务项目建立消防技术服务档案。

特殊消防设计方案安全评估档案保管期限为长期,灭火器维修档案保管期限为五年,其他消防技术服务档案保管期限为二十年。

第三十五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在其经营场所的醒目位臵公示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工作程序、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执业守则、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证书、投诉电话等事项。

第三十六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收费应当遵守价格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

—15— 第三十七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在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取得相应资质,擅自从事消防技术服务活动;

(二)出具虚假、失实文件;

(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

(四)泄露委托人商业秘密;

(五)指派无相应资格从业人员从事消防技术服务活动;

(六)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进行的监督管理应当协助和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结合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对消防技术服务质量实施监督抽查。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进行举报、投诉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及时进行核查、处理。

—16— 第四十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发现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违法执业行为,应当责令立即改正或者限期改正,并依法查处,将违法执业事实、处理结果、处理建议及时通知原许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第四十一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发现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取得资质后不再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改正期间不得从事相应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

第四十二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许可的,作出许可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其上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职权,可以撤销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设立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不得参与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经营活动,不得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第四十三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许可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注销其资质:

(一)自行申请注销的;

(二)自行停止执业一年以上的;

(三)自愿解散或者依法终止的;

(四)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未续期的;

(五)资质被依法撤销或者资质证书被依法吊销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7— 第四十四条

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社会消防技术服务信息系统,公布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注册消防工程师的有关信息,发布执业、诚信和监督管理信息,并为社会提供有关信息查询服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的,原许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撤销其资质,并处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第四十六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资质,擅自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

(二)资质被依法注销,继续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

(三)冒用其他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名义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

第四十七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一)超越资质许可范围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

—18—

(二)不再符合资质条件,经责令限期改正未改正或者在改正期间继续从事相应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

(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的;

(四)所属注册消防工程师同时在两个以上社会组织执业的;

(五)指派无相应资格从业人员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

(六)转包、分包消防技术服务项目的。

对有前款第四项行为的注册消防工程师,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设立技术负责人、明确项目负责人的;

(二)出具的书面结论文件未签名、盖章的;

(三)承接业务未依法与委托人签订消防技术服务合同的;

(四)未备案注册消防工程师变化情况或者消防技术服务项目目录、出具的书面结论文件的;

(五)未申请办理变更手续的;

(六)未建立和保管消防技术服务档案的;

(七)未公示资质证书、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证书等事项的。第四十九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文件的,责令改

—19— 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证书。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失实文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原许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证书。

第五十条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维修、保养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的;

(二)经维修、保养的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未按照本规定在经其维修、保养的消防设施所在建筑的醒目位臵或者灭火器上公示消防技术服务信息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有违反本规定的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经维修、保养的建筑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发生火灾时未发挥应有作用,导致伤亡、损失扩大的,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本规定设定的行政处罚除本规定另有规定的外,由违法行为地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决定。

第五十三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对公安机关 —20— 消防机构在消防技术服务监督管理中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十四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利用职务接受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第五十五条

保修期内的建筑消防设施由施工单位进行维护保养的,不适用本规定。

第五十六条

本规定实施前已经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应当自本规定实施之日起六个月内,按照本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申请相应的资质。逾期不申请或者申请后经审核不符合资质条件,继续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依照本规定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处罚,并向社会公告。

第五十七条

本规定中的“日”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以上”、“以下”均含本数。

第五十八条

执行本规定所需要的文书式样,以及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配备的仪器、设备、设施目录,由公安部制定。

第五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服务器管理技术 篇6

关键词:3G技术;交通管理;自助服务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29-01

一、3G技术符合交通管理需求

交通自助服务系统先后在无锡、南京试点成功后,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2012年落实<“十二五”道路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导意见》中提出试行在大型社区、商场、机场、车站、汽车4S店等场所应用交通管理自助服务机,为群众提供服务。所以只有通过无线技术,才能实现非公安网自助终端的快速接入。

目前,分析几种主流的无线技术,3G无线通信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众多无线技术中,从网络的带宽、覆盖范围来说,3G是目前最适合公安交通管理业务应用的无线网络技术。

其次,3G无线通信方式不受网络物理因素的影响,设备部署快捷方便,充分满足交通管理行业快速开展业务,以及灵活应变复杂的场合等要求。已经有诸如驾驶人科目三实际道路考试、机动车远程查验等开始尝试应用3G无线技术,如果将3G无线技术应用到公安交通管理业务自助服务终端,就能將交通管理业务延伸到大型商场、超市、社区等人流集中的区域,使群众在逛街、散步过程中就能自助办理机动车、驾驶人等相关业务或直接缴纳交通违法罚款。

最后,3G网络运行成本较低,针对3G数据业务,目前运营商基本采用按流量计费的模式,自助服务终端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数据流量,采用3G无线接入的成本远低于租用专线的成本。

二、系统结构

对于自助ATM设备,通过配置3G-Modem模块,实现3G无线上行连接。自助终端设备可以安置在靠近建筑物,方便取电的位置。

自助服务终端采用3G板卡模块,通过射频电缆将天线延长到终端金属密封箱的外面,保证3G信号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固定地址或者动态分配地址连入3G网络,通过公安无线网络安全接入平台,访问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后台数据库,交警部门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终端访问自助服务系统,实现后台制证、系统管理等功能。自助服务系统通过信息接口实现与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的业务流水数据进行交换和共享。自助服务系统通过公安内外网接入平台与银联进行信息交换,实现银行卡刷卡缴费和结算。

三、技术实现

(一)自助终端设计。自助终端设备在集成了二代证阅读器、银联卡读卡器、现金缴费模块、摄像头、打印机等设备的基础上,增加用于通讯的工业级3G模块,吞吐量大于300M,丢包率小于1%,VPN连接速度小于5s。

(二)应用软件设计。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BWD)多层应用体系结构,数据库为Oracle,应用中间件为WebSphere。

1.服务终端软件。系统软件界面力求简洁,业务操作步骤简单,尽可能减少申请人数据采集。操作过程中,辅助语音和图文提示。受理凭证、回执等打印资料中增加后续领证业务提示、执法告知、交通安全宣传等功能。

2.自助终端信息采集过程中使用了图像压缩技术。将二代证阅读器、摄像头采集的身份证复印件和视频图像进行压缩传输,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将原图像大小减少了50%,大大降低了3G无线网络数据传输量,降低了系统运行的费用,保证了业务办理的稳定性。

3.与银联结算和对账方式。银联提供自助终端SDK调用接口和数据交换格式,并分配密钥,供自助终端应用软件使用。办理机动车、驾驶证、违法业务时,自助终端与综合应用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业务办理结束,自动计算缴费金额,自助终端银联读写设备读取缴费银行卡信息后,通过终端预先根据业务类别设定的不同收款账号,连同缴费金额、流水号、违法编号、收单行账户等信息传递给银联公安网服务器,并通过接入平台交换到银联专网服务器,对于异地违法处理缴费,根据发现机关、处罚机关实现自动分账等功能。银联定期将收费对账单(对账周期可以为日、周、月),银行把交易明细发送到平台,转账金额以日终对账文件为准,交警方面如果发现与白天实时对账信息不符,则撤销白天的缴费流水,财政方面金额与对账明细相符才进行入账操作。

(三)系统安全设计。公安交通管理业务的运行网络,安全性至关重要,虽然3G技术本身对无线数据进行了加密,但是,其加密处理的安全性是无法预知的,且加密密钥由运营商控制,存在安全风险,所以从以下几方面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

1.建立的无线网络的安全接入平台,符合公安部信通局下发《公安信息移动接入及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指导书》和《公安信息移动接入及应用系统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

2.采用证书管理、授权管理、密码管理、审计管理等安全机制,实现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与控制。

3.获取客户端真实信息。通过自助终端控件,直接获取客户端信息,解决了从3G网络到公安信息网访问过程中数据包经过多次转发,不能获取实际的客户端信息的问题。

4.所有自助终端办理的业务数据都由控件进行加密后传输,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恶意修改。

5.自助终端与应用服务器数据交互时,相互进行身份确认,防止应用软件在专用网络被非法调用以及业务数据包被恶意转发。

四、系统优点和前景

自助服务终端使用3G无线技术,通过公安信息移动接入平台,能实现快速的接入公安通信网络,实现与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银行信用卡系统之间数据共享。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广泛应用。由于使用3G无线接入技术,自助服务系统部署方便快捷,不受公安通信网络的限制,自助服务终端通过3G网络安装在商城、机场、24小时便利超市等,能快速开展业务,突破了交管业务办理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真正实现了群众根据自主意愿自助办理交通管理业务。

二是能满足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托科技应用,创新服务模式的要求。通过临时部署交通管理业务服务终端,为交管业务下乡、警务平台、24小时车管服务超市等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三是缓解了警力不足难题。据统计,自助服务系统所能办理的业务分别占整个车管业务、违法业务总量的60%和90%以上,自助服务系统投入使用后,上述业务均可在自助终端上办理,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引导,将极大缓解业务窗口压力,解决警力不足难题。

参考文献:

[1]李晓英,华成.我国电信运营商3G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7,3.

[2]连骏.中国3G技术标准TD-SCDMA的知识产权战略[D].西南政法大学,2008.

信息技术与门诊服务流程管理 篇7

1 传统就医流程及实施信息化流程管理的原因和目的

门诊流程是指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全过程, 是从挂号、候诊、就诊到检查、交费、取药、治疗的整个过程[1]。目前医院的门诊流程是多年沿袭下来的一种自然过程, 即患者到门诊、排队、挂号、候诊、就诊、交费、候检、检查检验、再就诊、再交费、取药、治疗、离院。在接诊高峰期都会遇到挂号、候诊、交费、取药排队时间长而诊查时间短的问题, 看一次病至少要排4次队 (挂号、候诊、交费、取药) , 交3次费 (挂号费、药费、辅助检查费) , 花费时间少则1.5~2.5 h, 多则1 d[2]。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出现候诊大厅人满为患, 门诊各个诊查科室、收费窗口和取药窗口门前人头攒动的现象。其原因除了门诊量大以外, 患者在门诊停留的无效时间长是一个根本原因, 而这与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和医院的门诊流程安排不尽合理有关。因此, 必须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对作业流程进行重组, 以患者为中心, 合理安排患者就诊过程, 减少患者在门诊过程中不必要的等候时间, 从而提高门诊整体服务水平。

2 医院门诊信息化建设中流程再造的实现

门诊流程再造的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 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设计流程, 尽量减少患者就诊的环节[3]。我院在实施门诊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对现有流程中的问题进行重新整合。改变了服务模式, 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 提高了医院单位时间内的就诊率, 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门诊服务流程优化后, 患者在门诊各个环节的滞留时间减少, 门诊大厅拥挤现象缓解, 在医院停留时间缩短[4], 患者满意度提高。

2.1 前台发卡系统

患者首次就医时, 由操作人员将其个人资料如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地址等输入诊疗卡, 系统将资料存档。此卡作为患者就诊的“身份证”, 是进入医院计算机系统的钥匙, 同时避免造成挂号、就诊、收费、检查等部门重复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持卡患者可刷卡查询自己的资料、过去的病历及处方。

2.2 挂号形式多样化

采用多种挂号形式, 分散某一时间段内挂号就诊的人次, 使患者能在不同时间段内挂号就诊, 从而减少患者挂号排队的时间, 减缓门诊就诊高峰的压力。开设专用窗口, 实行专家门诊预约制度, 对热门专家实行事先预约, 使患者能够通过电话及网络预约挂号, 从根本上解决患者, 特别是外地患者看知名专家难及挂号、候诊时间长的难题, 并杜绝非法倒票人员倒票的现象。

2.3 就医叫号系统

门诊电子排队、叫号, 电子显示屏自动显示患者姓名和顺序, 减少了患者反复询问的麻烦, 也避免了插队、争吵等现象, 主要应用于门诊候诊、取药、抽血、检验等窗口部门的排队管理。完成挂号流程后, 护士接诊台分诊计算机上的分诊程序从门诊数据库中读取就诊序列数据, 形成挂号患者文字提示资料;从计算机本地读取所在诊室医师的文字数据与照片数据, 形成医师介绍图文资料。叫号信息与医师介绍资料交替显示, 形成图文并茂的叫诊信息。门诊医师在门诊工作站上进行叫诊操作。分诊程序生成的界面内容通过电脑内安装的多屏卡及多屏卡软件发送到诊室相对应的显示屏上。

2.4 门诊医师工作站

使用门诊医师站系统, 挂号后的患者信息直接传到相应门诊医师的电脑里, 医师可以直接在电脑里“写”门诊病历, “开”检查化验申请、治疗单和处方, 患者做完检查或化验后, 门诊医师可以从电脑里直接调阅相应患者的检查图像、检查或检验报告。系统可以列出自费比例和报销政策, 医师可以及时征求患者意见, 调整处方, 避免纠纷, 提高服务质量。另外, 系统可以及时通知医师药品库存、使用方法和剂量、适应证和禁忌证等, 帮助医师合理用药。交费后的电子处方直接传递到门诊药房, 让药师提前摆药。经过这样的数字化流程, 可以大大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 提高门诊的工作效率, 也让医师有更多的时间面向患者。

2.5 检验信息系统与条形码技术相结合

每一名患者的标本从采集、转运、接收、处理等检验前处理, 以及系统与仪器间双向通讯、标本检测、审核、确认、检验报告单无纸化传送等检验处理过程都是通过对条形码进行扫描监控, 直到最后的检验结果确定。这样有效地杜绝了标本化验前的误差, 彻底杜绝了检验报告单的实验室内污染。另外, 实现自助打印化验单, 需要化验单的患者凭诊疗卡在自助打单机上刷卡打印结果, 使患者能够及时、快速地取得结果, 极大地为患者提供了方便。

2.6 实现无排队取药

2.7 门诊信息查询系统

在各明显处设电子触摸屏查询系统, 患者可查询就医注意事项、门诊各科方位、专家出诊信息、办理出院指导、各项收费项目、药品价格、收费依据等, 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 消除对医院多收费、乱收费的错误认识。

3 信息技术应用在优化门诊服务流程中的体会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网络技术及IC卡技术的发展, 为医院门诊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医院要充分利用, 对现有的流程进行优化, 解决“瓶颈”问题。我院在实施门诊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不断提出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新的要求, 对现有流程进行重新整合, 如门诊医师工作站、候诊处、检验、影像传输系统、计价收费系统及药房配药系统实现联网, 促进医院信息化不断完善, 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 提高了医院单位时间内的就诊率, 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改善门诊流程必须以患者为中心, 在转变观念及经营战略的基础上, 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 在实现信息化的同时进行流程再造[5,6]。优化原有的流程之后, 引入合适的信息技术, 将医院的信息基础建设和门诊服务流程优化结合起来, 两者同步进行, 改变服务模式, 创造轻松、良好的医疗环境, 增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提高患者的有效就诊时间, 减少其排队等候时间, 改善医院绩效,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同时也相应地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力。

医师开完电子处方后, 患者一旦完成收费, 立即通过系统传送到药房, 药师审方、校对后迅速完成调配, 同时给配好的药品附上患者姓名、使用说明和药品清单, 并在电子幕上显示患者姓名, 等待患者取药。患者按收费清单上显示的窗口号即到即取, 使患者无需排队取药。此外, 收费清单上标有药名、数量、用法、单价和总金额, 告别了医师的“天书”时代, 让患者最大限度地获得知情权。

参考文献

[1]王俊智.浅谈综合医院优化门诊流程矛盾的分析[J].工企医刊, 2003, 16 (2) :125.

[2]温佰胜, 廖秀珍, 罗君荣, 等.再造门诊流程构建和谐医院[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5, 3 (5) :385-387.

[3]戴谷英, 孙康平, 韦文生.综合医院优化门诊流程的思路[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 18 (5) :285-286.

[4]钟初雷.实施门诊医生工作站与优化门诊流程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0 (6) :377.

[5]丁碧岚.提升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23) :150-151.

服务器管理技术 篇8

1.服务器虚拟技术介绍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对计算机资源利用率具有极大提高作用,还可以增强服务和应用的安全性,可以整合计算机资源,还可以将计算机资源整合为一个或是拆分成多个相互隔离的操作环境。服务器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对计算及数量增多带来的机房工作压力和硬件效率下降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利用服务器训话技术可以整合计算机和服务器的资源,进而达到提高可用性、降低硬件需求和减少成本的效果。

在封装到虚拟文件的技术基础上,更加有利于操作环境和应用系统的相关部署、复制和备份。还能很容易地实现对整个操作环境和应用系统的加快迁移。

利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以将服务器中的屋里资源抽象成为逻辑资源,在屋里硬件虚拟硬件的基础上将硬件和操作系统间的相互依赖状况打破,这样用户可以实现对计算机资源的更加灵活分配。

2.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的建设和维护难点

学生机房的维护在学校维护中是一个难点,传统学生机房建设方式为每一名学生一台计算机,机房中存在大量主机,还有鼠标键盘等设备,会造成机房出现严重的拥堵。学生每一次上完课后,设备的缝隙中容易出现杂物垃圾等,为机房的清洁带来了一定困难,加上学生认为的破坏,学生损坏十分严重。新机房的寿命约为三年,清洁和维护十分困难。

实验室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验的地方,针对依赖IT程度较高的院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维护是一个难题。如,软件开发专业学生会经常做一些和开发相关的试验,每一个学生或是软件项目针对基础平台有不同需求,如有的开发环境需要UNIX系统,有的则需要LINUX系统,但是有的需要Windows系统,还有的需要Oracle数据库,有着需要使用JAVA,等等,这些会导致机房出现多种问题。机房各种环境都存在且各自为政,在做一个实验的时候先要找机器,看其中是否有别人的数据,随后安装部署和操作的系统。实验室机器的利用率较低,实验室中很多教师和学生准备时间过程,难以分清哪些机器是准备好的。由于不清楚机器内的软件和系统因此不能顺利使用。实验室在管理中比较混乱,各种数据和软件容易出现丢失等问题。

3.虚拟化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房建设中的应用

3.1桌面虚拟化的使用消化维修难度

桌面虚拟化技术属于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延伸,是在服务器虚拟技术上的延伸,是基础服务器虚拟技术,利用服务器虚拟技术为更多用户创建出桌面虚拟机,实现桌面虚拟机像是普通的电脑,具有自己的CPU、硬盘、内存和操作系统,与普通电脑之间不同的是,桌面虚拟机是在运行服务器基础上的虚拟机器,无须类似于普通台式电脑一样在用户一侧放置台式主机,最后用户可以在一台配置比较简单的小电脑上,在一定桌面写意上连接属于自身的虚拟桌面实现操作。针对最终用户,操作虚拟桌面和普通电脑没有区别。桌面虚拟化技术可以简化机房的配置,只需要在桌面上放置一个小盒子就可以。还可以将传统台式机运行在服务器上,无须对每一台式机进行维护,这样传统模式在台式机操作系统崩溃的情况下,解决办法最多是重装系统,管理员可以在不接触电脑状态下,快速重新部署桌面虚拟机。

3.2利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解决管理和实验环境准备难问题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核心为虚拟化,所有客户操作系统都是运行在虚拟平台基础上的。例如,某个项目组需要神经一批机器来准备实验,需要部署Linux操作系统,通过MYSQL数据库和JAVA开发环境。运行服务器虚拟技术实验室内,只需要向管理员提出申请即可,管理员在虚拟平台中可以创建Linux服务器虚拟化就可以。因此,项目组可以有效节省安装数据库和开发环境。

4.结语

在服务器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帮助计算机机房的应用和管理技术的不断革新,帮助出纳通计算机机房管理提供最新解决办法,服务器虚拟管理平台不但可以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帮助解决实验设备和机房环境空间不足的问题。打造服务器虚拟技术平台的新型机房管理已经成为趋势。本文对虚拟技术进行详细介绍,随后阐述了当前高职院校机房管理中的问题,论述了服务器虚拟技术在解决高职院校机房管理中的各种方式,希望可以为机房建设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瑛,罗菁晶.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高职院校IT建设中的应用之机房管理篇[J].电子制作,2015,No.28411:88-89.

[2]李瑛,刘洋.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高职校园IT建设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No.6717:27+112.

[3]张建娇.基于虚拟化机制的新型机房研究与构建[D].南京邮电大学,2012.

[4]谢峰.数字化校园—桌面虚拟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2.

[5]叶敏.虚拟化技术在高职院校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2.

服务器管理技术 篇9

关键词:虚拟化,医院信息化,服务器,模板

0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推进及“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发展, 医院信息化建设在系统功能上日趋完善、涵盖面日渐广泛, 各类软件应用系统越来越多, 支撑软件运行的服务器也随之增加。这不仅增加了硬件投资, 也使其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随之加大。在这种情况下, 引入虚拟化技术来解决这一矛盾, 效果明显。

1 系统中服务器的现状

1.1 数量多、功能单一

随着信息化覆盖面日益广泛, 围绕医院医疗、财务、药品耗材、设备资产等子系统领域的应用软件逐渐增多, 加上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的多样化, 软件之间不兼容、甚至冲突的情况相当普遍[1], 使得一台服务器上只能安装一个应用系统, 这样就出现医院信息系统有几十台、甚至上百台服务器的情况[2,3]。

1.2 隐患多、维护量大

数量众多的服务器要求有设施配套的大容量机房, 但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硬件的故障率升高, 工程技术人员的维护工作量增多, 甚至达到工作人员无法承受的地步, 所以出现硬件外包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1.3 安装调试繁琐

服务器的功能角色各异, 有文件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等, 操作系统、数据库环境也不尽相同, 在机器更换、软件调试, 尤其是在故障排查、系统测试期间需要经常重做操作系统、重置数据库环境, 所以整个过程显得异常繁琐。

1.4 硬件性能得不到充分利用

因为应用单一, 服务器的硬件性能往往得不到充分发挥。根据统计, 对于单一应用来说, 硬件的利用率往往只有15%~20%[4]。

1.5 大功率消耗, 不符合环保要求

服务器数量多, 配套设施必然增加, 这就造成无论是电能的消耗还是噪音等方面均严重超标。

2 虚拟化技术的优势

2.1 效率高

将原来一台服务器的资源分配给了数台虚拟化服务器, 将多个应用并行处理, 有效地利用闲置资源, 确保应用程序发挥出最高的性能[5]。

2.2 隔离强

虽然虚拟机可以共享一台服务器的物理资源, 但它们彼此之间仍然是完全隔离的, 就如同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中一样。因此, 在可用性和安全性方面, 虚拟机环境中运行的应用程序之所以远优于在传统的非虚拟化系统中运行的程序, 隔离是一个重要的原因[6]。

2.3 可靠性

虚拟服务器是独立于硬件进行工作的, 通过改进灾难恢复解决方案提高了它的业务连续性, 即当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且不影响整个集群的运转, 在整个数据中心实现高可用性。

2.4 成本低

降低了部署成本, 只需要极少的服务器就可以实现原来很多服务器才能做到的事情, 同时也间接降低了安全等其他方面的成本[7]。

2.5 兼容好

所有的服务器都与正常的X86系统相兼容, 改进了桌面管理的方式, 可部署多套不同的系统, 将因兼容性造成问题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2.6 易管理

提高了服务器/管理员比率, 一名管理员可以轻松地管理比以前更多的服务器且不会造成更大的负担, 甚至可以实现远程管理、无人值守机房功能。

3 实现

3.1 总体架构

服务器选用2台IBM 3850X5 (8核2 CPU, 主频2 GHz, 内存32 GB) , 2台3650M3 (4核2 CPU, 主频2.13 GHz, 内存32 GB) , 经光纤交换机接2台IBM 5020存储, 如图1所示。

在虚拟化软件的选择上, 经过对性能、价格的比对后, 我们选用国内有自主产权的北京红山科技公司的Vgate软件。虚拟化软件介于硬件与操作系统之间, 通过它将服务器分成服务器集群, 分成3个资源池, 搭建虚拟机的安装环境, 如图2所示。

3.2 安全措施

3.2.1 数据存放

操作系统安装在服务器本地硬盘上, 存储上只存放数据文件, 利用SAN结构实行双机热备, 充分保证数据的安全。

3.2.2 服务器

每台服务器配置5块硬盘。在服务器BIOS里对其中4块作RAID5, 另外一块作备用盘。这样即使一块硬盘出现故障, 备用盘也可以自行替换, 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如图3所示。

3.2.3 资源池

根据服务器的性能及实际应用, 将服务器集群分成2个或多个资源池, 每个资源池包含2个以上的服务器。这样即便资源池中一台服务器宕机, 其中的应用也会自动迁移到资源池中空闲资源较高的服务器上, 并且不中断用户使用。

3.3 模板设置

实现服务器虚拟化后可以建立多个虚拟机, 用虚拟机替代物理服务器运行各类应用。可以在资源池上直接创建虚拟机, 也可以先建虚拟机模板, 如Windows 2008、Windows 2003, Windows XP甚至Oracle、SQL server数据库等模板[8]。先做模板的好处是以后如果再建虚拟机可以直接从模板上建, 类似于拷贝文件, 非常快捷, 如图4所示。

3.3.1 操作系统模板

根据实际应用, 选择Windows 2008R2 (64位) 、Windows2003 (32位) 、Windows XP等作为各类应用的操作系统模板。

3.3.2 数据库模板

因为数据库安装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撑, 故只选择性安装Windows 2008R2 (64位) +Oracle10g、Windows 2003 (32位) +Oracle10g、Windows 2003 (32位) +Oracle8、Windows 2003 (32位) +SQL server2000等模板。

3.3.3 应用系统分配

根据应用的I/O流量, 选择HIS、成本核算系统、健康体检系统、军队财经系统等放在一个资源池;办公自动化 (OA) 、LIS、电子图书系统放在一个资源池;电子病历、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放在一个资源池[9]。

4 讨论

服务器实现虚拟化后, 我院的在线服务器数量由原来的36台减少到现在的6台, 原来的应用全部展开, 而且运行平稳。这不仅大大减少了硬件的购置以及后期维护的费用, 而且非常方便管理维护。因为业务性质不同, 以前每位信息工程师不仅要处理相关业务使用中的问题, 同时还要负责5~6台服务器的日常维护、运行情况检测等, 工作相当繁杂。实行虚拟化后, 服务器工作状态一目了然, 在本地就能实现对服务器的监测与管理, 省去了重做操作系统、安装驱动程序、打包补丁、安装应用软件等大量技术含量低且费神耗时的工作, 可以把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系统应用、网络安全、数据完整与共享上来[10]。

参考文献

[1]马锡坤, 于京杰, 杨国斌.存储虚拟化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平台中的作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11, 26 (10) :39-40.

[2]黄影, 孙立淼.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数据中心建设的现状与发展[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33 (6) :33-36.

[3]赵君, 孙宏国, 郝雁罡, 等.利用虚拟化技术整合医院信息系统平台[J].中国病案, 2011, 12 (12) :49-50.

[4]陈宇斯.浅谈虚拟化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15) :386-387.

[5]陈利佳, 李刚荣, 汪鹏, 等.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临床信息中心的应用探索[J].中国数字医学, 2012, 7 (9) :65-67.

[6]潘世成.服务器虚拟化安全机制研究[J].计算机安全, 2011, 1 (1) :58-60.

[7]吴邦华, 李玉明, 金晖, 等.虚拟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院, 2012, 7 (7) :55-57.

[8]陈国耿.服务器虚拟化部署成功的关键[J].北方药学, 2012, 9 (9) :70-71.

[9]曹茂诚, 陈旭, 何及夫, 等.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构建数字化医院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2, 19 (5) :79-81.

新技术的服务营销创新管理 篇10

1 服务营销管理的现状及存在意义

服务营销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是必要存在的管理形式, 而现今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企业对于服务营销管理的不重视, 对其的研究发展较为忽视, 并且没有系统化、正式的管理模式, 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不实行, 管理人员能力低下, 管理进展较为缓慢, 管理的内容没有限定, 没有管理要求和管理目标等。这直接导致服务营销管理发展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出现。为控制该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所采取的主要针对性操作就是详细分析服务营销管理现状、对企业发展造成的影响, 再提出服务营销管理对企业的推动作用、服务营销管理存在必要性, 让企业充分了解服务营销管理存在与否对企业的具体影响, 进而引起重视, 加大管理力度。

1.1 电力企业服务营销管理现状

电力企业服务营销管理现状具体为服务营销管理存在滞后性, 即服务营销管理通常是在服务营销出现问题之后发挥作用, 对造成的影响进行解决控制, 并且无法发挥较为显著的作用, 基本上处于辅助地位, 这进一步导致电力企业服务营销管理存在感弱化, 地位降低;电力企业服务营销管理组织不够完善, 管理队伍综合素养较低, 管理方案与制度不够系统化, 导致电力服务营销市场管理的进展举步维艰, 管理的效果无法有效提升, 服务营销管理的质量也大打折扣, 对于服务营销运行的影响较少, 没有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服务营销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直接使得服务营销管理质量不达标, 造成的后果就是服务营销管理无法促进服务营销发展, 无法及时发现服务营销中存在的不当操作, 使得服务营销的质量和效果逐渐下滑。这之后, 电力企业客户的发展和客户对电力服务的满意度也会逐渐受到影响, 用户对于电力企业的满意度会逐渐下降, 电力企业的市场发展会受到严重影响。

1.2 电力企业服务营销管理的存在意义

服务营销管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是必要的存在部分, 服务营销管理的存在意义体现为服务营销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服务营销的进展, 能够全程监控服务营销的操作进程, 及时发现其中出现的错误操作部分、服务营销理念偏差等问题, 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及时进行纠正, 进而保证服务营销的流程正常化、服务营销的操作有效化。服务营销管理还能够调整电力企业的服务管理结构, 即将企业的管理分类具体化, 让企业管理部门发挥的作用更为条理化, 使企业管理部门存在的意义更为显著。服务营销管理能够间接促进企业的收益增加, 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营销决策, 能够为企业的各方面决策提出提供有力证据和有力数据。服务营销管理的影响渗透入了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方各面。

2 新技术创新服务营销管理的具体探索

通过以上分析, 能够确定创新电力企业服务营销管理是势在必行的, 是极为必要的。创新服务营销管理的具体方向就是联系实际, 首先分析电力企业的服务现状、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确定电力企业所需的服务营销管理模式, 再展望全局, 分析社会现状, 了解社会新技术, 确定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的现状, 将社会新技术融入电力企业所需求的服务营销管理模式中进行研究, 最终提出符合社会发展现状、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新型服务营销管理模式。

2.1 服务营销管理全面细节化

新技术具体指的就是在信息化时代下的网络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在该新技术的引导下, 服务影响管理的创新具体体现之一就是, 服务营销管理全面细节化, 即综合利用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记录用户的基本信息、具体用户提出的需求和改进建议, 同时记录用户对电力服务的特殊要求和对电力服务的满意程度。在此之后置办用户卡, 以及时掌握用户信息, 采取特定的服务营销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服务营销管理能够实现全面监管控制服务营销的进展、为服务营销操作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效用户数据信息、便利化服务营销进展。服务营销管理全面细节化, 能够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并间接提升用户对电力企业的信任度, 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逐渐提升。

2.2 电力企业服务营销管理交流化

在新技术的影响下, 电力企业服务营销管理创新的另一个体现就是服务营销管理交流化。应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交流网站, 给顾客提意见, 评价服务服务营销人员的平台, 具体操作就是对电力企业进行分析, 根据电力企业运营性质的特殊性, 确定适用于电力企业的网站建立方式和网站组成部分。网站中, 不仅要使电力企业的收费模式和职员信息透明化, 还应该设置电力维修模块, 在维修模块中发表常见电力故障的诊断或维修方式。此外, 在维修模块中, 还应该建立应急电力维修通道和维修服务评价反馈。而电力企业应该对网络维修模块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 及时掌握出现电力故障用户的信息, 及时与用户沟通, 了解电力故障的基本情况, 然后再与用户约定时间, 上门维修, 以减少故障给用户生活带去的不便。在网站中, 设立对服务营销人员评价的机制, 用户通过长相或者名字确定对其进行服务的人员, 选择性地进行评价, 提出意见, 服务营销管理以此为基础对服务营销人员进行评价, 进行奖金工资变动。这样能极大程度地提升服务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服务营销全面发展进步。

2.3 电力企业服务营销管理半自动化

新技术服务营销管理创新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半自动化, 利用计算机技术与自动监控技术, 能够有效、全面地对服务营销过程进行监管, 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 降低成本, 提升管理的质量, 不需要进行管理的安排, 即不需要确定某一段时间有具体管理小组负责巡视监管, 这样也能够降低顾客的不适感和厌恶感, 同时增加服务营销人员的紧张感和被监控感, 最大限度地提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服务营销管理半自动化能够将服务营销管理的作用全面体现出来, 能够让服务营销管理持续进行, 进而促进服务营销的全面发展进步。

3 结束语

创新服务营销管理的具体操作就是结合新技术, 现代社会新技术即信息技术、网络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利用这些新技术, 能够实现电力企业服务营销管理半自动化、服务营销管理精准化和服务营销管理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马勇.基于新技术的服务营销管理创新研究[J].商业研究, 2011 (8) :182-185.

[2]包京生.新技术的服务营销管理创新研究[J].科技创业家, 2013 (17) :133.

服务器管理技术 篇11

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全国学籍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依托各级教育信息中心(或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建立。该体系明确各级系统技术支持单位,落实专门负责人员来做好系统运行维护、技术支持服务和信息安全工作,保障系统长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充分发挥系统的管理、服务和决策支撑作用。

(一)教育部职责

统筹协调全国学籍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工作,规范各省系统运行管理,提供系统应用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

(1)负责全国学籍系统功能完善与升级;

(2)负责组织建设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制定相关规范和制度;

(3)负责国家级学籍系统运行维护与信息安全;

(4)负责省级、地市级用户培训;

(5)负责省级及以下用户技术支持服务,重点解决省级及以下技术支持服务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统筹本省全国学籍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工作。

(1)负责本省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2)负责本省全国学籍系统的运行维护和信息安全保护工作;

(3)负责地市级用户培训,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培训到县;

(4)负责地方和学校用户技术支持服务;

(5)及时沟通教育部,反馈需要协助解决的系统运行、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配合完成系统应用升级。

(三)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统筹本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管理工作。

(1)负责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2)负责县级用户培训,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培训到学校;

(3)负责本级及县和学校用户技术支持服务;

(4)及时沟通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反馈系统应用中存在问题。

(四)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统筹本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管理工作。

(1)负责学校用户培训;

(2)负责本级和学校用户技术支持服务;

(3)及时沟通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反馈系统应用中存在问题。

二、系统运行维护

(一)维护范围

省级学籍系统维护范围主要包括网络、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工具软件等基础支撑平台,以及全国学籍系统软件、电子学籍数据等。

(二)维护主要内容

(1)硬件设备维护

包括服务器、存储等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故障诊断与排除、升级、扩容等,根据需求合理规划和分配硬件资源,并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2)网络维护

对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负载均衡、VPN、堡垒主机等设备进行检查、配置、变更等,维护域名和负载均衡配置,重点处理网络中断、设备故障、异常流量、非法攻击等问题。在学籍系统应用高峰期动态调整网络带宽,确保网络畅通。

(3)数据库维护

合理规划数据库系统,监控Oracle数据库运行状态,优化数据库性能,定期清理日志,及时处理数据库故障,实现数据每日备份(须异机备份,有条件的要做到异地备份)。

(4)系统应用服务器维护

做好应用服务器运行监控(磁盘空间使用率、共享存储状态、 CPU、内存利用率、磁盘IO、系统日志等)和Weblogic管理(增减应用服务器节点、服务启动与停止、节点状态监控、日志监控、Weblogic参数优化)。

(5)数据交换维护

包括数据交换前置机、数据打包前置机的每日运行监控与异常处理,确保数据交换畅通无阻。

(6)基础平台维护

对其他基础支撑平台软件的日常运行维护、运行监控、故障诊断与排除。

(7)学籍系统应用升级维护

按照学籍系统升级维护操作流程与步骤,完成系统升级与维护操作。

(8)系统安全监控

对网络与安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学籍系统等进行日常巡查和定期全面检查,分析相关日志是否存在异常,及时安装补丁程序,按照应急预案处置安全事件。

(三)相关要求

(1)人员保障

省级技术支持单位须配备足够数量和技术能力的硬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操作系统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应用系统维护工程师等系统运行维护人员,明确人员岗位职责,可一人多岗。

(2)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省级学籍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和应用顺畅。

(3)建立快捷反馈机制

省级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在进行故障排除的同时,将故障初步情况上报教育部信息中心;因机房停电、设备检修或其他原因,系统需暂停服务的,要提前告知教育部信息中心;其他与学籍系统运行相关的问题也要及时反馈。

三、系统技术支持服务

(一)技术服务主要内容

国家、省、地市、县级系统技术支持单位须配备专门人员,利用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电话(呼叫中心)、邮件等多种工具和方式,逐级对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及时解答下级单位咨询的系统问题,指导系统建设、记录问题处理情况,保障系统应用顺畅。

(1)问题解答

及时解答下级用户使用全国学籍系统过程中出现的政策、业务、系统操作等问题。

(2)技术培训

对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用户开展系统技术培训。

(3)问题整理

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调查与管理 篇12

1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发展现状

我国消防技术服务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消防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得到不断发展,目前主要有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电气防火检测、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消防安全监测、消防安全评估及咨询五类机构。据统计,截至2011年5月,全国纳入监管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共2 029家,从业人员23 893人。

(1)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

全国共有738家,从业人员8 286人。其中,北京159家,浙江81家,黑龙江60家;10~49家的有13个省市区,1~9家的有15个省市区,其中内蒙古、广东、贵州和甘肃各仅有1家。在资质管理上,主要有省级消防部门备案、公告,消防协会行业管理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发证等“多元模式”。在机构性质上,大多数地区的检测机构是企业性质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在日常监督上,大多采取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部分省建立了消防检测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北京、上海、湖北等省市区消防协会采取年度审验、成立行业分会、签订自律公约、评选优秀企业等措施,实行行业管理。天津、辽宁、安徽和上海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实行分级管理,山东、江苏、广西和新疆实行数量宏观控制。在准入条件上,全国18个省市区设定了市场准入条件,对注册资金、场所规模、质量体系以及从业人员等提出了要求。在服务收费上,全国大多数地区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收费由物价、发改委等部门制定行业性收费标准,实行指导性收费价格;有的由检测机构自行申请确定营业性收费标准。收费标准主要有按建筑面积综合指标和计件合成标准两种方式。但实际上,大多由检测单位与被检单位自行商定,浮动收费,竞相压价,市场混乱。

(2)电气防火检测机构。

全国共有576家,从业人员5 769人。其中,北京158家,浙江81家,山西42家,陕西40家;1~39家的有20个省市区;上海、安徽、福建、广东、重庆、贵州、青海7个省市尚未开展电气防火检测业务。电气防火检测机构的资质管理、准入条件和收费等情况与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基本相同。天津、辽宁、江苏、宁夏4个省市区实行消防部门备案、公告;北京、河北、山西等12个省市区由消防协会管理;吉林、浙江电气防火检测机构由质监部门发证,海南电气防火检测机构由住建部门发证,浙江有10家电气防火检测机构归属质监系统。

(3)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机构。

全国有消防设施工程施工单位5 282家,从业人员204 893人,大多参与从事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工作。其中纳入监管的专门维保机构583家,从业人员7 838人,较多的有重庆321家,山东135家,新疆66家,云南32家,1~31家的有4个省市区。各地开展业务的主要形式,一是主要由建筑消防设施施工企业负责;二是建筑消防设施产品生产厂家售后服务;三是使用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自行维保。收费依据是物价部门制定指导价格或企业与单位自行协商。山东、广西的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机构由消防协会发证,重庆、新疆、云南6个省市区由住建部门发证;山东、湖南、四川实行分级管理。

(4)消防安全监测机构。

即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机构,全国共有149家,从业专业技术人员共2 637人。其中,山东15家,河北、山西、内蒙古、广东各11家,新疆10家,1~9家的有24个省市区,西藏没有此类服务机构。有22 785家社会单位分别联入各地系统。消防安全监测服务主要是报警联动、设施巡检、单位管理、消防监督等四大功能。目前,全国主要运营模式有3种。一是企业建设、自主运营。由企业出资建设,通过向接入单位收费维持运营。市场准入模式主要采取消防部门备案、政府批准或依托协会成立。运营推广模式主要采取地方政府发布文件公告推广和社会单位自愿安装两种。收费依据是物价部门制定指导价格或企业与单位自主协商,全国大部分地区采用这种模式。二是政府建设、企业运营。政府划拨专项经费建设远程监控系统,由协会登记注册的服务性企业负责日常运营,按标准收费。三是政府建设、部门管理。政府划拨专项经费建设,消防部门负责系统运行维护、人员管理,运营费用由政府财政全额负担。

(5)消防安全评估及咨询机构。

全国共有46家,从业人员650人。其中,上海23家,辽宁14家,山东7家,湖北和云南各1家。主要开展建筑消防安全性能化设计评估、单位消防安全等级评估、消防技术咨询以及消防设施工程施工指导等业务。5 省市的服务机构均由省级消防协会实行行业管理,收费依据是物价部门制定指导价格或企业与单位自主协商。

此外,全国还有其他类型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如上海有12家钢结构防火喷涂施工质量检测机构。

2 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全国情况看,虽然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在社会消防安全公共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消防技术服务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其健康发展。消防安全远程监测行业由于技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许多单位认为是重复投资,入网积极性不高;一些远程监控系统运营单位依靠行政影响力开展业务,少数地区存在强制入网、高收费等现象,单位群众反映大。消防安全评估及咨询行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法律需求不明确,主要由市场需要自由发展,市场自我调节,矛盾尚未突显。消防设施维修保养行业主要通过市场竞争自我调节,维保机构与社会单位签订维保合同,各自职责、权利明确,但是缺乏配套的监管措施。当前,消防检测服务行业(电气防火检测和消防设施检测)问题比较凸显。

(1)机构管理不统一。

一是审批管理乱。由于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归口审批部门,导致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先天把关不严,后天管理又无据,源头管理混乱。二是资质条件低。各地市场准入门槛、分级分类标准等不统一,对关键的技术人员资格、技术职称等没有明确规定。有的如同“皮包公司”,几个箱子、3~5人就能承接业务。三是运行模式多。主要有独家经营、全面放开、部分放开三种模式。实行独家经营的地方,垄断经营,存在服务质量低等问题。实行全面放开的地方,完全市场化,数量偏多,分布不均,恶性竞争剧烈。实行部分放开的地方,情况相对较好。四是日常监管弱。要么多头管理,要么无人管理,致使消防技术服务市场秩序混乱。一些检测机构唯利是图,不检测就出报告或只要交钱就能通过。有的地方检测机构设立行业“潜规则”,以地域划分利益范围,形成价格同盟,瓜分市场。

(2)服务质量达不到要求。

一是流程质量控制不严。有的检测流程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甚至检测缺项漏项;有的没有原始检测数据,有的甚至编造现场记录。二是执行标准不严。多数检测只是随机抽检,没有进行全项检测,出具的报告不能如实反映消防设施运行实际情况;报告的形式、内容五花八门,用语不规范,结论避重就轻,既想获利,又想逃避责任。三是服务收费标准不一。有按建筑面积、场所类型、检测数量等设定收费标准的,也有与单位自行协商收费的,随意性较大。

(3)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一是技术人员少、专业人才缺乏。据统计,全国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中级的占16%,初级的占15.9%,无技术职称的占61.1%。二是从业人员文化层次低。很多高学历者或技术专家只是在服务机构挂名,或挂靠在其他机构,根本不到现场检测或指导,而真正在现场检测的人员文化程度不高。据初步统计,一线检测人员约95%为初中、高中或中专文化水平。三是从业人员业务不够熟练。不少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是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部分检测公司检测人员业务素质低,不懂自动消防系统运行原理、系统构成,不熟悉消防产品性能,有的甚至在检测过程中造成消防设施设备损坏。

(4)法律责任界定难。

验收前检测是对自动消防设施施工安装质量的评判,检测单位对检测结果负责,如果检测存在问题,消防部门能够在竣工消防验收时及时发现,容易界定追究检测单位的法律责任。在用检测是对消防设施运行状况的定期检验,是对使用单位落实相关消防管理责任、自主确保消防设施完好运行等工作质量的判定,由于日常管理等影响因素较多,几乎所有消防检测机构都声明只对当时被检设施运行即时工况的检测结果负责,一旦遇到火灾时消防设施没有动作等问题,难以界定检测机构的法律责任。

3 消防技术服务行业问题原因分析

我国消防技术服务行业仍处于初始阶段,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消防工作社会化的现实需求尚有较大差距,在消防社会化中的核心技术支撑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已成为我国消防工作社会化的“短板”之一。

(1)配套的法律法规滞后。

原公安部30号令只规定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和检测机构由消防部门核发许可证,但未明确后续监管措施;接着监管思路进行了调整,直到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颁布实施,现只确立了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的管理要求,尚未出台配套管理规定,未明确管理主体和方式等。

(2)监督管理措施乏力。

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备,很多地方的消防部门放松了对消防检测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有的虽通过协会或其他行业部门予以管理,但无法采取措施严格管理,加之各种利益的介入,导致管理出现“偏差”、“失控”或“真空”。

(3)执业标准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的技术标准主要有《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和《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配套的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执业行为、合格判定等标准,消防设施检测等大多数都是按比例抽检,手段简单,标准不高,不能全面反映整体情况。

(4)缺乏职业资格人员支撑。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尚未建立消防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制度,且缺乏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尤其是项目负责人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职业资格人员储备严重不足,影响了从业队伍素质的提高。

(5)执业行为不规范。

受各种市场因素和利益诱导的影响,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开展恶性竞争,不遵守相关消防法律法规,逃避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忽视信誉和服务质量。

4 加强和规范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管理的措施

针对当前社会消防技术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当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重点推进”原则,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消防部门监管主体地位,合理确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职能定位和法律责任,科学设定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引导其健康发展。

(1)确立消防部门的监管主体责任。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是由消防法律法规设定以及消防工作社会化需要应运而生的,是社会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要参与力量。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规范发展,不是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关注点,况且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也难以有效监管。作为消防工作的法定直接管理和实施部门,消防机构必须责无旁贷担负起行政监管职责。

(2)做好顶层设计,优化社会消防安全监管制度。

首先要做好监管模式的顶层设计,使之能够既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同时又具有实效性,发挥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组织的作用,改变当前包揽式、运动式的消防安全监管模式。从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看,也是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三者相互联系的是法制,只有各自的责任归位,政府制定出台一个良好的制度,使三位能够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作用,社会消防安全监管才能良好运转。社会消防安全管理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在消防安全管理的定位,应当在顶层制度设计中明确,才能更好地引导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发展,切实为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因此,应当加快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的立法建设,修改完善相关法规,优化消防安全监管制度,按照责权归属原则,明确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职责和应当遵循的运行规则。

(3)严格建筑消防设施使用阶段维修保养制度。

借鉴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实施建筑消防设施使用阶段检查保养维修一体化制度的有益经验,强化建筑消防设施使用阶段的维修保养。具体措施是,根据《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第61号令)的要求,通过适当修改相关消防法规,明确由业主委托具备条件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单位建筑消防设施进行维修保养,由维修保养机构出具年度检修合格报告,并在消防控制室或建筑明显位置张贴消防设施检修合格标志,接受社会监督。消防部门将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制度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重点内容。

(4)完善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前消防设施检测制度。

严格落实 “建设单位申请消防验收应当提供消防消防设施检测合格证明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委托服务好、质量高、信誉好的消防技术检测机构承担验收前的检测任务。同时,细化检测项目,完善检测规程,规范检测行为,提高检测质量,充分发挥其前移火灾防控关口和技术把关作用,逐步实现技术把关和行政审批相分离。

(5)推动消防安全评估行业健康发展。

消防安全评估涉及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等方面,能够为城市消防安全形势分析、建筑防火设计优化、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达标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费率厘定等提供参考依据,已成为新兴的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其评估对象复杂,专业技术性强,对人员素质要求高。目前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将是今后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应进一步加强对消防安全评估制度研究、法律保障和行业培育,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培育经验,适时推广。

(6)由市场需求调节引导电气防火检测。

电气故障是火灾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消防法规规定,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提交电气防火检测合格证明。但是,建筑设计技术标准要求建筑工程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特别是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高层建筑内火灾危险性大、人员密集等场所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从实际情况看,竣工验收前,建筑物电器负荷没有满载,电气防火技术检测结果不能反映真实状况,实际作用并不明显,并且室内电气线路质量已明确由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负责检验。对于已投入使用的建筑物或大型活动场所,法律也没有明确消防部门的电气质量监管责任。因此,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时,要考虑取消工程验收前的电气防火检测前置条件,电气防火检测业务应由市场需求自主调节引导。

(7)加快制定出台《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

应重点解决资质审批、准入条件、分级管理、行业自律等问题,并分别提出不同要求。一是明确资质审批。按照“责、权、利”统一原则,将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管理设定为行政许可事项,由消防机构实行资质审批和监督管理。二是合理设定准入条件。按照“统一标准、数量适度、分布合理”的原则,合理设定各类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准入条件,着重对人员资格提出要求。让实力强、规模大的质优机构进入市场,也是行政许可条件下进行数量调控的有效手段,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防止服务机构市场泛滥。三是实行资质分级。实施资质等级划分,区分服务能力和业务范围,有利于增强企业主动做大做强的积极性,提高技术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竞争。四是加强行业自律管理。行业自律是行业自我规范和协调的行为机制,同时也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持公平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五是明确法律责任。明确出具虚假、失实文件等违法行为的具体判断标准和明确技术服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8)加强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管理。

从消防技术服务管理看,人是最核心的因素,从业人员素质将直接影响服务水平。要加快探索推行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一般从业人员开展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项目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实行注册消防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统一规划管理。在建立注册工程师制度之前,可采取过渡性管理措施,由各省组织对项目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考试和发证。

摘要:介绍了我国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消防技术服务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管理模式不统一,从业人员素质低等,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的思路与措施,优化监管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管理等。

关键词: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监督,消防检测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公安部消防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黄友银.完善消防中介立法初探[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3(5):495-498.

[3]张元祥.论中介机构在消防管理中的作用及地位[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22(5):419-420.

上一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下一篇:微定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