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教学设计

2024-06-24

《中庸之道》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中庸之道》教学设计 篇1

正所谓“教无定法”, 各校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 教师一定要结合本校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法, 而不能千篇一律。但遗憾的是, 许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某个地方有个好的教学方法, 就不顾实际不加分析地全盘照搬、“邯郸学步”, 别人的优点没学会, 自己的长处也给丢掉了。这两年我县正流行“杜郎口模式”, 请了许多专家来讲, 还派了一些教师到山东去学习, 但实际效果并不怎么好。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我认为是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 没有“拿来”, 只是“照搬”, 为此, 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得出了教师只有结合本校学生实际, 把握好“度”, 始终坚持“中庸之道”, 才能改善物理教学现状, 实现有效教学这一结论。现就此做一详细论述。

一、教学中难易度的把握

不少学生认为物理是一门很难的学科, 在学习前就有畏难情绪, 而教师因不了解学生这一心理, 加之被学生不懂装懂所迷惑, 教学内容往往偏难或讲解未能深入, 久而久之, 就使很多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抵触、畏难等不良情绪, 个别学生甚至完全放弃了物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先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学生实际出发, 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循序渐进, 尤其是在遇到一些难点问题时, 宁可慢一些, 也不要欲速而不达, 出现“夹生饭”的情况。因为物理学科是一门很系统的学科, 知识都是环环相扣的, 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如果有些内容没掌握, 就好像一阶楼梯断掉了, 上两阶楼梯就比较吃力, 如果断掉的楼梯多了, 就没办法上楼了。

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有很大的不同, 初中物理注重现象、定性知识较多, 多要求学生记忆和背诵, 相对简单些。但一到高中, 学生马上感觉到物理“难”了, 什么原因?主要是高中物理要求理解内容增加了、定量的计算多了, 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而许多初中习惯于死记硬背学物理的学生会感觉不适应。根据这种现象, 我校采取了一种很好的办法, 物理教研组编写了一本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 在学生刚上高中的几周内讲授, 这看起来好像延误了教学进度, 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 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顺利地跨过了这个“坎”, 以后的教学反而容易了、更快了。当然正如前面所说, 我们应该考虑到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 这个方法在我校有很好的效果, 但可能其他学校学生的基础好, 不需要这样的补充。

三、把握好“讲”和“活动”的度

我在前面说过, 我县正在学习杜郎口学校的经验, 杜郎口教学模式主要是将以教师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讲为主, 这种理念是正确的, 但将其应用到我县的教育中, 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有的学校严格限制教师讲课的时间, 不能超过多少分钟, 否则就要挨批评, 这有点偏激了。我校是一所高中学校, 而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初中学校, 高中生和初中生有很大的不同, 教授的内容也不一样, 完全照搬杜郎口模式造成了很多弊病。高中生年龄相对较大, 不像初中生那样好胜,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讲课竞赛, 效果不太好。学生刚开始对这种教学方式还有点新奇, 但试用几次之后, 就不在意小组的成绩了, 效果大打折扣。另外, 高中物理相对较难, 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讲, 有些内容学生自己都没有弄懂, 当然就更无法讲清楚了, 很多时侯都是在浪费时间, 以至于造成了课堂的低效。因此, 为了不浪费课堂时间, 实现有效教学, 我认为, 教师应从各班的实际出发, 根据每节课内容难易的不同, 合理分配讲与不讲的时间, 始终坚守“中庸”, 以避免走上极端。

四、例题和检测题的选取要难易适度

前面已谈到, 物理教学的一大问题就是教师未从学生实际出发, 安排的教学内容往往过于“难”、过于“深”, 而教师在选取例题时也有这样的问题。选择的例题太难了, 大部分学生听不懂, 只有少数几个“好”学生能跟住, 这样的例题无法起到巩固知识、提高解题经验的作用;反之, 选择的例题太简单了, 就不能引发学生思考, 激活学生思维。因此, 选择例题时, 我们应该尽量选择难易适度、有代表性的题目, 并逐渐增加难度。而设计检测题时要相对简单一些, 保证大部分学生能有一个及格成绩, 以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物理教学中“度”的掌握是一门艺术, 它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深厚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 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低起点、缓梯度地教学, 走“中庸之道”, 坚持实事求是, 从而开创物理教学的新篇章。

摘要:做任何事情都有个“度”, 所谓过犹不及, 掌握不好“度”, 事情就不可能做好。在物理教学中也是这样, 掌握好“度”至关重要, 既不能太多, 也不能太少, 要兼容并蓄, 坚守“中庸之道”。

关键词:物理教学,“度”的把握

《中庸之道》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的中庸之道

希拉・托拜厄斯(Sheila Tobias)是美国著名的数学和科学教育家,她对数学和科学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有着长期的研究。她本人是一名教师,同时也受聘于相关的教育研究机构。25年前她的《克服数学焦虑(Overcoming Math Anxiety)》一书成为美国该领域的经典之作,并于1994年再版。近日,美国“教育世界”网站对希拉・托拜厄斯进行了采访。 问:在最近这些年,教师都被要求按照学生各不相同的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s)调整教学,但事实上,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教师来说,有折中的办法吗?答:我倾向于用“学习偏好(learning preferences)”这个说法,而不用“学习风格”。因为“偏好(preferences)”一词表达的是一种意愿,而不是认知方面的差异,而且,它不是不可改变的。在一个有20人或更多学生的班里,教师不可能适应每个人的学习风格。一个折中的办法是,鼓励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偏好,并按照自己的最佳方式调整学习。从长远来看,应该鼓励学生扩展自身的学习偏好,以掌握各种学习方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问答中有意识地扩充问题及答案的类型。通过对试题及家庭作业的设计也能很好地扩展学生的学习偏好。问: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新的学习风格或学习偏好的最佳方式是什么?答:根据学生的年龄,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有关各种不同的学习偏好的列表,让学生找出自己的学习偏好,然后让学生就学习偏好进行讨论。讨论的重点是,当学习那些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时,学习偏好给自己带来了哪些限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偏好或学习习惯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认知特点。最糟糕的情况是,有学生一开始就宣布:“我是一个‘听觉学习者’,不要要求我做笔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回答应该是:“我会帮你学会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为了你自己,而不是为我。因为你上大学后必须得会记笔记,而且,通过记笔记,你的`字会写得更好。”问:从长远来看,根据学生各不相同的学习风格(偏好)来教学对学生有害处吗?答:对于没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来说,过于迁就学生的学习偏好是有害的,学生会舒舒服服地重复容易的老路,而不进行大胆的尝试。他们将来还会企望让外部环境来适应自己的个性。而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成功的专业人士都知道,如果他们掌握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策略,就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调用,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中都能得心应手。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是一个需要在经验中获得的技能。如果学生固守自己原有的学习偏好,那就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技能。问:学生对数学的恐惧主要是由什么造成的?答:通过研究我们知道,学生对数学的恐惧主要是由缺乏自信心造成的。对于女孩来说,她们认为“数学是男孩的”。自信心的不足造成了经验和实践的缺乏,而这又反过来进一步摧毁了学生的自信。如果女孩在某节数学课上或某次数学考试中取得了成功,她们则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运气;而男孩却将之归功于自己的内在能力。当失败的时候,女孩将失败归咎于能力不足;而男孩则将失败归咎于用功不够。这也是为什么女生即便数学成绩不错但也缺乏相应的自信心的原因。女生的父母和男生们给她们发出了很多信号,以致让她们认为数学是男性的领域。对于男生来说,即便数学有困难也会坚持下去,因为他们知道数学对于他们将来的职业很关键。而女孩却能被允许放弃。问:为什么数学和科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讲是最不容易掌握的学科?答:数学和科学看上去很难,是因为在低年级以及在大学前两年的教学中,重点放在了寻找惟一正确的答案,这使得很多学生很紧张,怕犯错。特别是数学,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时间限制得很死。由于时间紧迫,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也很难打开思路从容地对一个个问题进行分析。数学和科学难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们是“纵向的”,如果你在前期耽误了某部分内容,你就会不知所措,以致差距难以弥补。

创意之道,设计之路 篇3

印象中,他是一位充满艺术气息的商业设计师,然而随着采访的深入,笔者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谦和的一面,又看到了他坚毅和刚强的气势。作为北京天一金源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设计总监,王宝林的365天都在为展商设计而忙碌着,其每一个作品都让他备受设计界和商界人士的关注,他独特的设计影响了一大批年轻的设计师。今天,笔者就带领人们走进充满艺术气息的商业设计领地北京天一金源国际展览有限公司,邀请副董事长兼设计总监王宝林分享他多年来的设计心得,并谈出展览展示设计的重要性。

设计在展览展示中的重要性

深耕展览展示领域、专注中国图形设计探索与研究、出版会展界首屈一指的名篇大作、曾获最具创新力设计师等大奖……王宝林一直行走在路上,对设计有着不竭的追求,他正是这样一位经验丰富又兼备前瞻性眼光的引领者,通过创意、设计、创造、创作、创势在展览展示领域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时下,会展是企业与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最具时效性的场所,所展现的不只是一家企业的新产品,还有对企业文化和理念的宣传,更是为企业会见新客户或企业与老客户商谈提供了机会,同时通过会展能看到竞争对手们的市场策略,因此展览展示上,无论是在公众面前或是在专业人士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企业今后的商业活动都是非常关键且必不可少的。一时间,几乎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在通过会展来展示企业自身的文化和产品,并为举办会展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专访中谈及对展览展示设计的认识,王宝林给出了个人观点。他认为,会展的展示虽短暂,但展览展示的经典之处却是既可短暂也可永恒的,经典的设计是会经久不衰的留存下来,并长久地保留在人们的脑海中。“设计之于展览展示十分重要,我的设计从不只局限于空间的规划和布置,因为在我看来一项艺术设计并不需要在商业环境中具备特别的功能,但唯独必须要突显客户所要传递给参观者的讯息。” 设计中,王宝林时刻告诫自己要不辱使命,在艺术功能的衬托下展示出企业行销目标,这是他设计的最大特色。

始终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从不会为了接手更多的展览展示设计而创作毫无创意的设计,更不会借鉴别人的设计以获取灵感,这就是王宝林对展览展示项目的重视,也因此他独创的设计总是受到企业客户们的追捧。“设计是个非常讲究风格与众不同的领域,自然是特别注重个性,至始至终我都在保持着一份别人无法复制,甚至无法超越的设计风格,此风格在商业市场中做到了鹤立鸡群。”

对设计的领域源于我一直在路上

真正会设计的人,永远不会停止自己在设计道路上追寻的脚步,因为只有在路上才会创作出经典的设计。多年的创意设计经历,王宝林做到了驾轻就熟,能在创意时整合行销概念,有意识的进行品牌楔入,使客户企业的核心文化深入人心。

人们总说,动态展品比静态展品更能吸引眼球。在实际的展览展示设计中,人的感官需求会在会展特殊的设计环境中得到吸引,所以,无论是动态展品还是静态展品都要抓住参观者敏感的神经。海峡项目交易会中国核工业集团特装展台的设计,遵循了精简节约、求真务实的原则,运用最简洁的色彩、线条、造型,突出中核的科技色彩,彰顯出企业的实力。以蓝白为主色调,干净、通透、明净的现代化、国际化展台设计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三面开放式的展台结构使得参观路径更加清晰。展览展示当天,中核展台以精炼的设计、内敛的造型、沉稳的设计布局吸引了人们眼球,多个合作项目的敲定正是在这展台之内。

一个极具现代感、时尚感、艺术感的展台是非常吸人眼球的,再加上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但是对企业自身品牌形象的展示,更是产品理念的体现,这就是王宝林一直以来用设计艺术为企业客户所呈现的展览展示。“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有的‘中国风’来达到设计的完美,从而加强对展览展示设计风格的体现,这是我未来艺术设计的方向。”如此突出的设计特色,只能出自王宝林之手,也只有他才能做到精益求精、创新时尚、讲究个性、创出自我,进而增加展览展示的艺术时尚品位,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中庸之道》教学设计 篇4

教师的“不作为”, 就教学的本质来说, 割断了教与学的关系, 就对话来说, 由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缺少了成熟读者———教师的参与, 显然是一种低效对话。长此以往, 定会造成阅读能力的退化。

“中庸”是儒家的一种主张, 指对待事物不偏不倚, 调和折中的态度。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中庸之道。

一、点拨、整合学生阅读的反应之道

在开放性的课堂中, 学生总是从自己的视野出发, 对作品进行解读, 他们的反应不尽相同, 其中有对有错、有深有浅。面对不尽相同的阅读反应, 老师既不能视而不见, 用整齐划一的结论来统一, 也不能毫无立场的肯定学生不成熟的意见, 而应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 引导、整合学生的阅读反应, 形成具有教学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教学。

课文《祁黄羊》一文表现祁黄羊出于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文中具体可循之处是三处祁黄羊的“想”的内容, 学生分析人物性格时, 出现了不同的阅读反应, 有的人为祁黄羊当时真的什么也不想, 有的人为祁黄羊举荐人才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最终, “公”战胜了“私”, 有的认为“压根儿没想”的“想”的意思是“计较”,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想”。教者迅速从学生的反应中抓住争论的焦点, 整合成“祁黄羊到底有没有进行思想斗争”为题进行讨论。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围绕各自的观点阅读课文、搜集资料、论证。在不断的争辩中越来越多的同学趋向于第二个观点。从以上案例可看出, 学生的阅读反应往往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居多, 所以, 老师整合学生的阅读反应, 主要是整合学生中发生的问题。面对学生提出的对错相杂、深浅不一的问题, 必须筛选出一些具有教学价值的问题进行重组, 尽量使这些问题能够形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总问题, 并以此为教学的起点展开教学。

二、灵活组织课堂阅读的教学之道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 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主动参与的意识更强, 课堂气氛也更热烈。但在课堂中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学生因带有某种偏见对同学的回答不予采纳, 有些学生为了一个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情绪失控, 更有一些学生甘当课堂的“陪客”而沉默不语, 结果一堂课下来, 真正获益的学生不多。这就需要我们精心组织课堂形式、程序和秩序, 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中, 当学生“节外生枝”时, 要及时调整, 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当学生对问题理解发生偏颇时, 要加以疏导;当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时, 要及时指出;当学生情绪发生失控时, 要及时调控。总之, 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内在需求的前提下精心组织, 使课堂教学紧凑、高效。

三、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的审美之道

文学之美, 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如杏花春雨、小桥流水;如群峰竞秀、万壑争流;美得令人震颤, 令人目眩, 令人荡气回肠!被选为课文的文学作品, 它不仅具有文学的美感, 还具有教学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

《孔子游春》这篇文章说理透彻, 浓浓的师生情谊宛如清水缓缓地流淌在字里行间。尤其是论水一段, 叙物明理, 内涵十分丰富。教者常在这里驻足欣赏, 因此听到的课例也比较多。下面就两位教者的教学片段进行比较:片段一:老师让学生思考“孔子说得有道理吗?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课堂上, 学生自由地想象开去, 把“水的德行”仅仅理解成“黄河”, 把水的不同形态和相对应的景物联系起来, 又在洪水问题上起了争议, 谈到了环保。显然, 学生的这种建立在自己生活阅历和体验上的理解和感悟, 已经违背了文本的主旨。片段二:师生阅读的出发点差不多, 但是教者有意识地把论水与论人联系起来, “‘水’与‘真君子’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学生从文中的字里行间捕捉到了关于水的许多信息, 并与真君子的品行并论, 谈到了“奉献”“有志向”“光明磊落”“胸怀宽广”等等。很好地挖掘了文本的审美价值, 让文本蕴含含的的智慧的光芒与学生生命的灵气相碰碰撞撞。

语文课程丰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影响响是久远的。如第二位语文教师深入入领会并挖掘蕴含在课文中的人文内内涵涵,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做出出积积极的多元化教学行为, 同样一个阅阅读读感受, 教师轻轻地一点拨, 不露痕痕迹迹地引导讨论甄别, 在不经意之间带带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正所谓谓““随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四、理解课课文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之道

就阅读教学学而言, 小学生读课文, 是字词句篇篇的的过程, 最后形成意义上的联系, 但但是是, 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指导学生理理解解语言文字的任务, 还担负着指导学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任务。学生要了了解解文章的表现形式, 不断地从作者写写作作思路的“原型”得到启发, 从而学学到到运用语言文字, 表情达意的方法。。

指导学生理理解解课文的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十分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第一, 对形式的理解, 将直接接影响到对内容的理解。比如《我爱爱故故乡的杨梅》一文,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细雨如丝, 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 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露中欢笑着。”如果仅从语义上理解, 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 杨梅树怎么会“贪婪”, 怎么会“吮吸”, 怎么会“伸展”和“欢笑”呢?这些原本就是人的情感、动作和行为啊!但是如果读者知道作者在这里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是将树拟做人, 更好地写出了杨梅树的美好和可爱;第二, 学习和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 就是从课文表达的中心思想出发, 看作者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 怎样布局谋篇, 以及怎样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叙事、状物、抒情的需要来遣词造句、修饰文字的;就是使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写作方法和知识, 通过对具体内容的分析, 形成对课文写作特点的基本认识, 以发展和丰富自己的写作知识。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不前,愚不可及、颓丧‛等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换位思考,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3、情感和态度:

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 败的。【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听写导入,回顾主要内容。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请大家齐读课题——23自然之 道。下面请听老师的提示,我们来默写几个上节课学习的词语,请班上字写得最

漂亮的同学上黑板默写。

(1)形容气喘得厉害,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2)像游动的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3)课文中形容‚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4)指饱饱地吃了一顿。(饱餐一顿)(5)形容因徘徊不定而停留不前。(踌躇不前)

2、对照黑板上同学的默写,提示易错处,如‚贯‛中间是斜竖,‚愚‛字的

一竖贯穿下来。

3、生订正写错的字

4、选择默写的词语填入下面的一段话中。(课件出示)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到一个小岛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

大海的。‚我们‛看到一只()的幼龟被嘲鹰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地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结果让食肉鸟()。‚我们‛()地拯救了一些 幼龟,但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懊悔。

二、换位思考,走进故事。

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出示的自学要求自学课文,看看一路走来,故事中人物 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1)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用‚——‛画‚我‛和同伴的心情变化的语句,用‚﹏﹏‛画向

导的心情变化的语句。

2、读读这些语句,通过朗读表达出感情的变化。

3、和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人物的心情会有这样的变化?(2)生按要求自学课文(3)生分组汇报,‚换位思考‛

师:为了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我们在汇报时分组进行‚换位思考‛,(板 书:换位思考)一二组当‚我‛和同伴,三四组当生物学家向导。师:先请问各位小游客,还有生物学家向导们,你们此次上岛的目的是什 么?你们现在刚上岛里心情怎么样?这种心情什么时候开始发生变化?先请1、2 组同学谈谈。

预设1:‚我‛(紧张、焦急)

师:是怎样的一幕让你感受到紧张、焦急?

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企图 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哪些词特别让你感受到焦急?(‚突然‛ ‚啄‛ ‚欲出又止‛)指导朗读:读出场面的紧张、揪心 预设2:向导(若无其事-极不情愿)

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 的。‛

向导面对幼龟的危险如此冷淡,你们对向导这样的反应有什么疑问 吗?(结合向导所做的)

引导学生质疑:向导为什么知道会伤害海龟还要将它送向大海? 小结:也许向导是应了大家的强烈要求,在规律面前犹豫了,所以 放弃了最初的坚持;也许向导是一种明知故犯,好让我们从中得到教训和启示。

总之,这只小幼龟是得救了。预设3:‚我‛、向导(震惊)

生读5、6段描写龟群入海的场面的句子。(指导读出当时事态的严重,震 惊的语气)。

找出文中用了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龟群入海的景象?(鱼贯而出、成百上 千、结伴而出、争先恐后)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龟群入海本来应该是怎样的场

面?如今由于我们愚不可及的行为,这又将是怎样的场面?

小结:是啊,大家看,这一群出生不久的小幼龟满怀着对大海的无限向往,在本以为安全的平坦的沙滩上倾巢而出,这本应是壮观热闹的场面,但如今却意

味着惨不忍睹的结局。

预设4:我(懊悔)、向导(悲叹)

师:亲眼目睹了惨状之后,大家虽然积极地进行了补救,但对于拯救这成 百上千的幼龟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这时你们的心情又如何?(我和同伴的

心情文中没有直接描写,但从他们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他们的心情怎样?)一二组生读:‚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似乎在我们中间,一切都寂然静止了。‛

三四组生读:‚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 就不会受到伤害。’‛

作者在这里用了关联词‚如果??就??‛,你能换个关联词来表达你的悲 叹吗?(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师:同学们,第8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 着复杂的感情。好好读读,读出我们的悔恨、痛苦。

2、走进动物的内心世界

师:同学们,在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一定后悔当初没有读懂那个‚侦察兵‛ ——小幼龟的内心世界,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

‚换位思考‛,(板书:多角度)走进‚侦察兵‛小幼龟的内心世界,理解一下它 的心情。

(1)扮演 ‚侦察兵‛ 小幼龟

重点指导: * 抓‚探‛、‚欲出又止‛。采访: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任务:侦查)* 抓‚嘲鹰用尖嘴啄、拉‛

采访:此时你会怎么做?(报告、挣扎)(2)读写结合,想象向导送小幼龟入海时的情景

A、请生上台表演向导送小幼龟入海时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小幼龟的动作、神态,想象它的心理活动。

B、写一写:此时小幼龟有什么反应?会在心里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从动作、神态、心理、语言(想对人类说的话)想象。

小结:是的,如果没有我们的干涉,尽管侦察兵它自己有被嘲鹰吃掉的危险,但它的牺牲可以给巢穴里的幼龟有危险的信号,它一只龟的牺牲却可以换来成百

上千幼龟的生存。这是幼龟们的生存法则,这就是自然之道。

三、走出故事,评说道理

1、谈‚自然之道‛

同学们,我们通过‚多角度换位思考‛亲身感受了整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 你明白什么是‚自然之道‛了吗?

2、理解最后一段话:你怎么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的?

小结:世界上一切物种中人是最有灵性的。但人类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人 类必须学会尊重万物,遵循万物规律和自然万物相依共存。

3、小结写法:文章正是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来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这是本

文的一个写作特点。(板书:叙事说理)下面我们再快速地默读一篇短文,看看这

篇短文通过一个故事要说明怎样的道理? 出示:《狼与鹿的故事》 世纪初,美国的凯巴伯森林松杉葱郁,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美国总统罗斯福很想让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他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经过 25 年的猎捕,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很快,森林中的鹿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

天天在减少。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接着又是疾病流行,造成了

鹿的大量死亡。两年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减少到四万只,到 1942 年,整个

森林只剩下八千只病鹿。

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尽 管狼吃鹿,但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既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又可以

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动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4、联系生活:你在生活中是否见到或听到过类似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 ——选自《狼和鹿的故事》

五、总结。

我们人类自称是万物之灵,其实真正的万物之灵是大自然。大自然是一本厚 厚的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我们在探索

大自然,改造大自然时一定要——遵循规律。【板书设计】 23自然之道 遵循规律

原创之秘 设计之道 篇6

ZEN Fragrance香房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坐在产自20世纪初的Art deco风格沙发上,罗勒花Basil安然幽静的香气一丝一丝渗透进每一个毛孔,身处满溢中国风的ZEN Fragrance香房,你会感觉全身都放松起来,不自主地回忆起美好的曾经。

香房,这个雅致的名字出自《醒世恒言黄秀才微灵玉马坠》:“且说玉娥到了府中,吕用之亲自卷帘,看见姿容绝世,喜不自胜。即命丫鬟养娘,扶至香房。”意指青年女子的闺房。时过百年,ZEN Fragrance香房坐落在岳阳路东平路口,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馨香、优雅和东方风韵。

QisDesign,极简净美的BE Light,以质感和造型吸引着原创爱好者的眼光:它利用特殊的两节式悬臂可以自由开阖;收拢时,灯体1.8厘米的金属薄面体,完全不占用桌面空间;伸展时最大高度达33.4厘米,使用者可随心调整灯光的高度与角度。设计师采用独特导光技术,将LED光线从点光源转成片光源,让亮度进行均匀呈现。ZEN Fragrance香房内展示的原创品牌家具及经典灯饰、版画、雕塑和摄影作品等,增添了私密空间内的无限情趣。

“香,可谓是凡界与圣者间的信使。像隐身的精灵,你摸不着它、看不到它,可它却能自鼻根直达身心的根底,激活最真实的感受。”ZEN Fragrance香房的本地设计师说。诚然,在香的闺房中,嚅嚅细语,肆意畅怀,心随之悸动,这或许就是原创的魅力吧。

YAANG life生活概念店

设计幸福新方式

东方的含蓄与西方的视觉冲击,这就是YAANG life生活概念店——你能买到极富原创设计感的家居用品;也可为新婚闺密精心挑选一件创意礼物;哪怕坐下来慢慢品味一杯地道咖啡,顺便带走精美的手工饼干,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关于幸福的生活方式,创始人、设计总监王杨说:“我们每天都是被设计着,我们的生活也可以被设计,你可以设计得好,也可以设计得不好。”

2007年,德国归来的设计师王杨创立了独立设计师品牌YAANG,开启了最具代表性的原创家具类生活方式。“YAANG把现代的中国式审美观融入产品中,同时也传达出当代人的智慧、幽默和思考。”王杨说。YAANG的设计理念代表了一种具有当代性的东方精神,通过中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语言和形式,来表达个人的设计理念和生活方式。

“YAANG life生活概念店里面除了销售我们自己的产品,也卖一些进口的以及中国设计师的产品,互相混搭在一起,我们希望宣扬一种‘YAANG life的生活态度和调性,那就是当代性的中国生活方式。”时尚的生活概念店,在别致的空间氛围中,传递着设计师对文化和生活的诠释,对艺术与美的追求。

德国“iF”产品设计大奖与香港“40 under 40”大中华区卓越设计师奖两项大奖,并没有让王杨冲昏头脑,他反而因此更为清醒:“我觉得任何东西都是可以设计的,就像幸福也是可以设计的。这个设计里面包含了很多元素,关键在于你是怎么去理解幸福的,明白一个什么样的元素对你来说是幸福的,你就可以去设计它。”

Coterie世界最好的一面

几天前,你弄坏了一副心爱的眼镜,可完美主义的你想要一副复古范儿浓厚、圆形镜片、纤长镜腿儿上带有玳瑁花纹的眼镜,如此苛刻的要求怎么圆满实现?或许你可以去Coterie精选,那里极具创意与巧思的款式至少会让你会心一笑。

“设计是上天赐予人类绝妙的礼物,设计师更是创意的代名词,他们不断撞击着火花,力求展现最美好的一面给世人。”店主David也是个设计师兼时尚达人,他打破传统眼镜店的设计和营销理念,不仅室内设计极简主义,马赛克地板、白色砖墙和落地玻璃都透出新潮的时尚范儿,新品当然也是件件顶尖:“按惯例,潮流新品的发布线路都是先欧美、再日本,第三才到中国。我就是要打破这个常规,保证每款都与欧美同步!”

眼镜与光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由于此,Coterie请来国际顶尖摄影师陈漫跨界合作,拍摄一系列的Lookbook插图及店内海报,从视觉设计来分享三原色的妙处。每个品牌都有独特的风格:Karen Walker,DITA,Thom Browne,Lunettes,Kollektion,Tart Optical,Elizabeth and James,Lunor,AOC,L.A.Eyeworks等,受到Lady Gaga、布拉德·皮特、约翰尼·德普、帕丽斯·希尔顿、陈奕迅、张柏芝、余文乐等一众明星潮人追捧。

曾经有人说,观察一个人是否讲究型格,看一眼他的鞋子就知道了。其实,眼镜更能反映第一眼的视觉印象——因为世界最好的一面,往往在你的眼里。

申活馆 诠释生活的美学

一家聚集了近40位本土原创设计师和国际设计师的概念店,不但是原创设计师们的福地,也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峥嵘表现。《申》报首家线下实体店申活馆,正是这样一个原创设计的展示平台,让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和影响力通过创意产业更有活力地绽放开来。

2010年2月,上海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致力建设“设计之都”。设计之都的原动力,已经不局限于国际一线品牌和著名设计师,而在于更多本土的创意天才们的加盟、扶持与关注:拉近设计与普通人的距离,使“申活馆”这一由多位设计师共同打造的从婚纱到礼服时装、从家具到家居用品等多元原创设计产品的生活会所,成为普通人接触设计师作品的最好场所。

“让眼光比生活高一点。”在申活馆的空间里,来自上海与意大利、英国、瑞典等国的设计师们共同诠释高出生活的那“一点”。这些充满诗意与乐趣的设计,比起传统的流水商品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和精神情趣。申活馆的负责人说:“相比于大众的主流品牌,原创设计师作品更为坚持自己的设计想法,产品拿来展示的成分比商业化的盈利要重要得多,所以产品的风格也更为纯粹。”

申活馆将“生活美学的应用”诠释成三个意思:表达了一种生活方式、具备充分的美学意识和应用上的创新。在申活馆,你可以体会明日之星的原创才华,也可以体验全新的生活方式,以及欣赏一座城市的别样美丽。

海上青花 零距离感受中国美

从喧闹的外滩转进安静的福州路,那间海蓝色拱形大落地窗的小店相当引人注目,这儿就是陶瓷艺术家海晨的艺术青花瓷小店——海上青花。

海晨似乎比她的“海上青花”品牌更出名:她是颇有名气的著名当代陶瓷艺术家;她为了展现陶瓷的独特美丽,每件作品都会亲自前往江西景德镇实地烧制——因为只有当地最佳的高岭土,以及那里的瓷窑才能将海晨的全部才华完美体现。她跑遍了中国所有的陶瓷窑:宜兴、汕头、德化……这一份青蓝之美,倾注了她的满腔热爱。

“淡淡优雅的蓝色,最符合东方人低调奢华的审美趣味。”海晨说:“青花的最可贵之处在于青花形于水墨的写意韵味,它来自于青花料在瓷坯上的浓淡变化和艺术家在创作时酣畅淋漓的个性描绘。由此形成的独特风格是世界任何一种高端工艺无法达到的境界。”由此,当海晨从欧洲游历归来,就重新研习中国民窑青花中的传统工艺和文人绘画的精髓。她和她的设计师团队,慢工细活地打造属于海上青花的低调奢华,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每一件白璧微瑕的作品都不会出售。如此严格的筛选和精益求精,使得中国传统韵味的特色在她的手中不断得以传承并获得突破。

不光是青蓝之色,“海上青花”的独特设计也经常让观者击节称叹:不仅将青花瓷做成器皿,而且与陈年木头结合,制作出许多模样怪异却风情雅致的柜子、桌子、椅子。这种令人诧异的巧思和颠覆,使艺术变成了中国人自己可以接近的生活之美。

Pilingpalang来自东方的声响

一件古色古香的景泰蓝花瓶,伴随怒放肆意的牡丹花,却是用极富现代感的浓厚色彩来着色——这就是pilingpalang品牌的魅力。两位创始人Judy Kim女士和邓兵兵先生对景泰蓝工艺的再创作,一举摘下了EDIDA中国区预选最佳餐器设计大奖,将其作品推向了原创设计的巅峰。

“对这些瓷器、漆器和景泰蓝进行构思和设计是一个让人激动的过程。两千年前瓷器是中国皇帝赠送给外国使节和尊贵宾客的礼物,我们保留了瓷器‘精致与‘华美的基调,更赋予它们全新的创作概念,诞生了一系列人们可以在生活中使用的现代艺术装饰品。”创意总监、著名原创设计师邓兵兵说。

从精致的装饰器皿到实用的餐具摆设,pilingpalang设计的产品都以中国传统的八卦、古典的图案为基调,其中最精美的当属东方花卉;然而色彩部分却是采用了极具现代感和西方审美感为搭配。每一件作品都表达了设计师的灵感与激情,静静散发着他们对文字、符号、色彩、图案的自我理解。

教学行为生成之道 篇7

近十年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表明,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是比较认同的,但其教学行为却没有多大变化,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根据发生认识论原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关键环节是生成。教学行为的生成是有内在规律的,任何教学理念都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教学思维,从中可以演绎出教学行为方式,通过他人教学经验的移植,培育生成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对各具优势的教学方法实行嫁接,生成新的教学方法和行为方式;还可以通过对自己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生成新的教学行为。

摘自:《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10期作者:段作章

教学之道:大智闲闲 篇8

智慧有大小之分。庄子在《齐物篇》里说:“大智闲闲,小智间间。大言炎炎,小言澹澹。”闲,空也,空者,无限大也;间,隔也,隔者,小也。庄子的意思非常明白:有大智慧的人,总是关注、研究大的方面。比如,宇宙、世界、人类,包括人的心灵。反之,有小智慧的人,抑或说,没有智慧的人,总是关注甚至拘泥于小的、琐碎的事。不言自明,我们需要拥有大智慧,教学工作亦然:用大智慧教学,用智慧实施教学。教师,应当是“闲闲”的大智慧者。

大智闲闲,要求教师要有教育思想、系统策略,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宋·黄升《鹧鸪天》),好的教学必然有好的思想支撑,而好的思想必然聚焦于人,指向儿童,因此,我们始终坚定地说,教育学是人学,好的教学,必然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譬如,当我们有了正确的课堂目标观时,就不会每节课都一成不变地把教学内容分割成若干小块,牵着学生“小步子、慢慢走”,而会把教学目标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轴上来考量,允许对既定目标进行适度的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裁剪拼接,让学生有更为肥沃的生长土壤;当我们有了先进的课堂过程观时,就不会固执地认为学习都是从上课铃响才开始的,课堂上所学知识是完全“陌生”的,而会把学生带到一个更为开放的学习时空,更有弹性的生长空间,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围墙的控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当我们有了广阔的课堂资源观时,就不会僵化地认为教材教参才是学习的唯一资源,而会把家长、同伴、网络、工具书、社区都纳入到学习的“资源库”中,让学习“向四面八方打开”。

北方社区优质景观设计之道 篇9

定位、目标与原则

中、低成本住宅的销售对象,一般应符合中、低端多元化客户的价值取向,低成本、小户型的受众人群多为年轻白领。景观设计希望有相应宽容、写意的生活模式可选,诠释多元化的现代时尚、自然经典主义风格的园林。

一个集居住休闲、运动休闲、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全功能休闲生活社区,应该是该类项目的首选设计目标。意在创造“乐活人生”的理念,实现一个人们想来居住、值得拥有、舒适惬意、富涵品位的生活社区。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人性化原则。住宅周围提供充分的绿化景观布置和适当的活动交往空间,同时兼顾休闲活动空间的开放性和半私密性的不同特点。

二是生态化原则。赏“绿”悦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偏好,设计师可以通过多层次、多样性的绿化种植来隔离城市的喧嚣,愉悦人性,并通过自然堆坡及植物景石结合的手法,凸显出生态的、亲近自然的舒适人居环境。

三是美观实用原则。空间主次分明,以小区主入口和中心活动场所为重点,组团空间次之,交通及其它服务类空间再次之。

注重艺术与实用的同一性,整体调性呼应,不形成反差。重点突出主要入口及中心空间景观。限于建设成本的控制,重点投入,把钱花在主要体现效果的区域,其他空间作放松即背景绿化处理,以合理摊薄成本。有效控制重点区域与非重点区域的面积比例。最终以较低的成本均价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

四是自然主义和构成主义相结合的原则。硬质广场与绿地的面积比例应合理控制,在园区入口及中心位置宜体现构成主义原则,强化序列感,修建一定的广场、硬质活动场地及休憩设施,绿地组团可采用自然主义原则,放松处理,使空间融入环境。

五是简约现代原则。以园林的自然主义和空间的构成主义为灵魂,采用现代设计的理念及手法,通过最简洁的元素,力求实现既具古典雅韵,又表现出自然主义的简练和质朴的,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情趣的景观。

十大景观设计策略

受限于建设成本的控制,该类项目往往不适合强调人工装饰的欧式、新中式等设计风格,应结合建筑外形的协调性,采取自然主义为主导的设计风格。在北方,设计师的灵感往往来自于人们对广阔自然空间的向往,景观设计载体应用自然的色彩和质感,体现出整体园林回归自然的风格。以下以乌市恒昌、长春万科等地产项目为例,说明景观设计的策略。

第一、利用景观设计手法,将刻板、生硬的住居外部空间软化。

通常居住建筑外形为规整的立方体,且随各地容积率不同,高层者居多,体量感超大,往往对居住外部环境空间呈压抑感,建筑规划设计也往往采取整齐划一的排列空间布局,导致居住环境空间愈加呆板。所以就更需要景观设计在道路、绿地及活动空间上进行柔化处理。可以采取的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明快、舒缓的微地形可丰富竖向空间,丰富视觉变化,是以低成本突出景观效果的重要手法。

用柔软的曲线园路,替代原有平行于建筑的直线道路。在满足消防应急车道相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将中规中矩的主要交通环线改造为曲线环路。

将建筑包围、隐藏在曲线园路、环岛、绿地之中,既起到软化空间的作用,亦可使视线达到通而不畅,人掩其内,形成步移景异、曲折迂回、欲扬先抑的效果。

对主要入口及中心轴线空间,采用几何感直线构成处理手法,如转折、叠落,穿插等,与其他的柔和曲线空间形成自由与秩序的对比感。

第二、对交通系统进行优化改造。

一般建筑规划小区道路直接穿越园区,不仅打破、割碎了内部空间,且未能做到人车分流,这会极大地影响园区内部生活环境。景观设计可通过以下改造,将道路分级,内部人车分流,达到最佳景观效果的目的。

内外环路分开,尽可能减少了外部车行环线交通对内部园区环境的干扰。

人车分流,将区内车行交通和地面停车解决在外环尽端;小区地面停车及来访车辆不进入园区内;内环及分支园路以步行为主体。

内外道路分级,外环宽4米,满足环路及消防要求。内部道路宽2.5米,可以结合绿地,作隐型消防车道兼居民健身漫跑道,以尽量多保留绿地。

第三、种植与地形结合的设计手法。

小区种植模式有别于“利用行道树压出道路”的传统设计手法,采取以乔、灌、草退坡的设计形式,使人行于道路上,无压抑感;楼前种植以密植苗木的手法,将建筑围合在树林中。在接近底层住户处,采用微地形反坡的形式,使一层窗外空间开畅,不遮蔽。

第四、公共空间的设计。

将公共空间和组团空间进行分隔,使公共空间独自整体形成一个大体量的面状元素,着力处理了人可触及或看到的范围,背景的投资相对低廉。同时,公共空间还注重聚集场所的营造,使其发挥“点睛”的作用。

第五、组团空间的设计。

在景观的组团空间设计中,着力营造庭院文化,围合小的休憩停留空间为主。

第六、森林中的房子。

公共景观以植物造景设计为主,着力塑造了形态各异、丰富而有趣的“森林中的房子”这一优美景观表达。

小苗密植——选用冠幅较小的乔灌木成片密集种植,待后期苗木生长成熟,即可移栽于其他项目,同时也达到了塑造自然景观的目的。

在树种选择上,可大幅采用乡土经济速生树种,虽规格较小,但能以量取胜,可使开盘见效快,又节省成本。

第七、突出北方园林特色。

在这几个北方项目的景观设计中,凸显北方园林的大气、鲜明与豪放,充分考虑了人对环境景观的心理感受,并在空间上加以合理利用,使规划、建筑、景观在空间处理上得到的较好的融合和渗透。

第八、植栽的层次搭配。

由于公共景观区域进深较大,其树种的搭配采用了高、中、低乔木、大灌木、小灌木、草花、草坪的植栽方式,可供形成丰富的植物层次,并能在公共空间的中部空出大片纯草坪区域,实现疏密有致的景观效果。

第九、植栽材料的季相搭配。

在园林的营造设计中,大量采用春花、秋红、冬青等园林植物,使四季均有适合观赏的植物景观。如春季赏花的京桃、榆叶梅,秋天可赏红叶的火炬树、五角枫,冬天可观绿的桧柏、云杉,以及可欣赏树干的白桦等。

第十、自然材质的巧妙运用。

造园设计中,景观构筑物的外饰材料尽量使用本地自然材料,如天然卵石、青色板岩以及黄色砂岩板等,针对北方地区,材质风格粗放、厚重,与周围建筑和环境的融合性非常强,可达到和谐统一的自然氛围。

超越:思想品德教学的成功之道 篇10

一、内容的超越:科学处理教材内容

新课改强调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顾鲜活的现实生活,死抱着教材,一味地讲解概念、原理,是教教材的典型,也是形而上学、本本主义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具体反映。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超越在于,教师科学处理教材内容,应将教材中的理论观点与现实生活、学生实际联系起来,把其中的抽象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引领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认识自我、认识生活、认识世界,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深层理解。如,学习“珍惜无价的自尊”一课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理清基本思路——什么是自尊、自尊的价值及实现自尊的途径等外,还可将“自尊”与时下的“国学热”结合起来,将自尊的概念置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来阐释。使学生明白,今天我们所说的自尊——尊重自己的人格,在2000多年前的孟子看来就是养浩然正气,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人如果有了浩然正气(自尊),就会保持一种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珍惜自尊并不光是今天人们的心理需求,也是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精神支柱。

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超越并不局限于历史,丰富多彩而复杂多变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身体的缺陷、家庭的阴影及他人的看法,都会影响人格的形成。联系现实生活讲授思想品德原理、概念是对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超越。实现超越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二是外联,引导学生把从教材获得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调查,通过生活实践检验教材知识;三是对比,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听新闻,并将教材中的观点与书报观点进行对比,把生活中的亲身体验与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进行对比。

二、形式的超越:合理改革教学方法

运用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有效地帮助学生消化所学内容,而选择教学方法的前提是教师教学理念的革新和身份的转化。如果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和学生一起承担学习任务,展开学习活动,那么,学生就会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然而超越不是漫无边际的,它是以教材内容为原点的有序扩展。要使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思想品德教材文字内容浅显,概念原理也不深奥,有很强的可读性。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借鉴学习语文的方法,多采用略读、品读、研读、朗读等形式,让学生体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美妙感受。运用阅读教学法,并不是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前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在阅读过程中,随机设疑引导;鼓励学生表达阅读感受并进行讨论总结。有了阅读作基础,便可运用其他方法,其中最有效的当属讨论法。此法形式灵活,可以在师生互动中进行穿插提问,又便于生生之间设疑问难。任何教学过程都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推动这一过程不断向纵深发展,讨论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催生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翁的优越感,极大地激发原本被忽视、被冷落的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他们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探究问题。这对提高学习主体的分析、思考、辨别及批判等能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只有实现超越,才会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把握教材内容,才能更全面地训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

原研哉的设计之道 篇11

在《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里,原研哉从 RE-DESIGN 展览、世博会等多个具体场所中的具体设计作品入手,集中讨论、阐述了他的设计美学,不仅是从生活中的细微处着手以及功能实用优先于设计,还有对本土和传统设计美学的重视。而在设计之外,原研哉在书中也表达了自己对全球化和工业化浪潮中的生命、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和关怀。

今天再读原研哉的这部作品,更能感到提高国内企业的设计理念和水平的迫切性。

1.时代向前发展,并不一定就代表文明的进步。我们的立足之处是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之间。创造力的获得,并不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端。如能够把眼光放得足够长远,在我们的身后,或许也一样隐藏着创造的源泉。

2.所谓设计,就是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好的认识和发现,会让我们感到喜悦和骄傲。

3.设计师在产业设计的过程中,个性受到极大的抑制,产品只是反映出了按计划生产、按计划销售的企业的意志和战略。这种意志和战略在发挥正面作用时,素材和技术就会达到完整的和谐,并且也能很好地满足生活的需求成为一件造型合理、功能完整的设计品。

4.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不断开发出这样的创意才是真正的设计。

5.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那种人类能共同感受到的价值观或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这就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

6.如果在一个审美意识相对不成熟的国家进行精密的市场调研,就能生产出不太有美感的商品在这个国家热卖;但如果在一个审美意识比较成熟的国家进行精密的市场调研,则会制造出很有美感的商品,一样会在这个国家大卖。

7.当富有美感的商品在审美意识相对不成熟的国家销售时也会对当地的消费者们产生启发,引起他们的消费欲望。但那些审美意识成熟的消费者是不大可能接受一件粗陋的商品的。这就是“美感带来的好处”——当与缺乏美感的商品并置时,有美感的商品更具有吸引力,也更能开启人们的消费意识。

8.日常是孕育生活优美意识的温床。在便利商店里面销售着的任何一样东西都能起到引导消费欲望的作用。除此之外,超市或便利店每天都在积累着最确切的销售资料。如果销售商能注意到这其中传递出来的信息,就会从中捕捉到消费者的倾向性,精密的市场营销就是要仔细分析这些倾向,最终将分析结果运用到新的商品中去。

9.满足消费者的内心需要的商品或许会卖得很好,但这只是体现出了营销对于生活本身的依顺。如果落脚在这个方面,也会产生一种消费意识陷入怠惰的危险。同时,这种商品在全球化的市场中,也很难在其他国家获得竞争力。

10.不论是经济或文化都会走入成熟期,处于成熟期的人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人类的幸福并不只是能在持续增长的经济中找到。我们应该进行冷静的思考,意识到自身文化长处所在,争取生成一种成熟文化应该有的典雅气质。

11.今天的“设计”为什么容易停留在表面上?这是因为设计的功能与地位没有得到强调,也没有被放置在一个适合的场所当中,自然也就无法顺利运转。如果始终对设计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它就会在一定的场所中停滞不动失去活力。

12.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顺应时代的变化,对设计领域重新配置,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中庸之道》教学设计 篇12

青年教师从初出茅庐的硕士、博士生, 成长为学生仰慕、同行赞誉的优秀教师, 要经历明惑、谙要、悟道三种境界。

明明惑惑:坚定理想, 明确方向

处在适应期的青年教师, 除了面临角色适应的种种困难之外, 还面临着三种困惑。一是大学的乱象。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许多大学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扩大规模数量及产出科研成果上, 功利导向明显。二是教师职责的错位。受现行评价激励模式的影响, 大学教师越来越功利化, 无暇顾及教学, 纷纷忙于校外兼职、做横向课题等。三是青年教师信念与实践的背离。青年学子大都怀揣“传道、授业、解惑”的崇高理想信念而选择教师这一神圣职业, 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系与青年教师立志教书育人的激情严重背离。及时处理好这些困惑, 是他们坚定教师职业理想、明确自我成长方向的根本前提。

大量研究表明, 除了政策和环境氛围的支撑外, 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 特别需要的是在自我发展意识下对教学发展的主动诉求。坚守教学岗位、实现教学成长, 具有时代性、职责性和价值性。所谓时代性, 是指现实背景下要求青年教师潜心教学、倾心育人。当前, 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 而大学教师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数以万计的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所谓职责性, 是指教师的天然职责和核心使命就是教书育人。大学首先是“为传授知识而设, 为学生而设”, 大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所谓价值性, 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教师用人格魅力和学术造诣感染并教育学生的过程, 既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 又是积累教学经验、促进自身成长的必然环节, 具有个人价值性;同时, 这个过程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提升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 因而具有社会价值性。

谙要:执著追求, 深谙师道

在历经明惑之后, 青年教师就面临着教学成长的第二个阶段——深谙为师之道。这意味着青年教师要执著追求、不断探索, 努力具备大学教师的为师之要。

知识渊博。掌握广博的知识, 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 是站稳讲台的前提。否则就无“道”可以传给学生, 也不可能“授业、解惑”。

激情四射。教学激情四射, 其本质上是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对教书育人使命的高度认可。青年教师既然立志从教, 就应爱岗敬业, 无悔于自己的职业选择, 把育人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 将对教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融入课堂内外。

人格魅力。要想成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受学生爱戴和崇拜的教师, 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文明的语言、高尚的情怀、儒雅的风度融为一体, 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公民。

眼界开阔。眼光有多远, 思路就有多远, 事业就能走多远。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世界眼光, 要想培育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英才是不可能的。

悟道:勤于实践, 融会贯通

勤于实践、融会贯通, 是青年教师教学成长的最高境界, 也是其悟出真道、走向职业成功的重要阶段。

首先, 坚持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相结合。青年教师要自觉地、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研究现代教学方法, 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武装自己, 并以之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此同时, 还需要观察、评判、反思、研究自己的教学变革行动及其效果, 不断总结经验以及时改进教学实践, 乃至将教学经验上升为“自己的”教育理论, 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其教育教学实践过程所进行的自我修正和反思认识, 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没有教师的成长, 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 一般教师向优秀教师转变是教师成长的基本轨迹, 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 基于教师主体性的教学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年教师自觉将教学反思融入备课、讲授、讨论、答疑、作业、考核等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 是其教学成长的重要标志。

其次,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大学是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要求青年教师不仅要倾心教书, 更要热心育人, 要把做事的教育和做人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切不可偏废。

上一篇:创造和谐下一篇:考察交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