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通用12篇)
幼儿教师 篇1
评价, 是指以幼儿为对象, 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 应该科学、合理, 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发展本身具有复杂性, 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情绪状态、不同的环境下, 幼儿的行为往往有较大不同, 需要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从而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幼儿的发展状况。
一、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
静态评价是按照评价标准对幼儿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进行判断, 考察的是幼儿在某一时间或阶段内发展的现实状况。动态评价是对幼儿发展、变化状态的分析与判断, 重在考察幼儿当前的发展较之过去的进步情况, 以及今后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在进行幼儿发展评价时一定要使二者相互结合, 做到扬长避短, 优势互补。
在一次有关蜗牛的教育活动结束后, 老师进行活动小结评价:“小朋友今天讲得真好, 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活动时大家都能大胆发言, 希望小朋友们下次继续努力。”这种评价方式是对所有参与幼儿的总的评价, 是一种静态的评价, 它只是评价了幼儿的表现幼儿活动的结果, 提出希望, 缺少对幼儿活动细节的评价, 给幼儿的感觉是空洞的, 对教育活动的内部印象不深。而且只是使幼儿获得了知识, 没有培养幼儿动手、思维、学习的兴趣。在教育活动中, 应将对幼儿的评价作适当调整, 不仅对幼儿的活动结果进行评价, 还使评价自然地伴随整个教育活动过程, 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进行, 使之成为动态评价, 通过评价给予幼儿支持和援助。
二、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避免一味的“正面”评价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实施, 赏识教育和激励性评价得到强化, 批评成分相对匮乏。活动中出现了教师表扬过多, 以至于忽视了教学评价与幼儿全面发展相结合, 使评价失去了针对性, 影响了幼儿受挫力的培养。负面评价对幼儿来说, 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味地表扬, 不批评、不惩罚, 这样的教育是残缺的。批评能促进幼儿认识自我, 提高耐挫能力。我们经常见到这种现象, 某幼儿因得不到小红花, 回家哭闹不止。因为受到老师的批评, 而不去幼儿园。长此以往, 幼儿会形成自私、任性、蛮横等性格。这对幼儿人格的形成是不利的, 当幼儿有不良行为时, 教师运用批评能使幼儿不良行为得到抑制, 控制不良行为产生的后果, 从而约束幼儿的言行, 使他们遵守一定的规则。例如:在区域活动中如果幼儿出现不懂规则, 破坏正常活动的开展时, 教师适时适当地批评, 制止幼儿不当的行为,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在教学活动中, 应当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慎用横向评价
幼儿的身心发展, 虽然遵循一般的共同规律性, 但是又各不相同, 都有鲜明的特点, 存在个体差异。如果我们无视幼儿的个性差异, 单凭对认知结果的评价, 就给幼儿贴上标签, 进行优劣之分, 显然是很不科学的。
在教学活动中, 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等实际情况, 而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例如, 有的教师在幼儿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 常常给予批评, 挖苦。在一位幼儿回答错了的时候面向全班幼儿说:“大家说××说得对吗?”全班幼儿大声否定。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严重时还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障碍。对幼儿要慎用横向比较。同一年龄班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并不平衡, 教师要从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出发, 为他们设计不同的目标, 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指标。在数学排序活动中, 要求能力弱的幼儿只要能完成两个变量的排序, 能力一般的幼儿能按照变量特征的标记完成两个变量的排序, 能力强的幼儿可完成三个变量的排序。对于这三个层次的幼儿, 评价的标准不同, 但只要他们实现了目标, 就应给予好的评价。只要幼儿在不同层次的操作过程中获得了有效发展, 就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奖励策略, 激发幼儿的自信心。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力理论, 他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 只是九种智力各具特色, 因此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 也是出色的, 教师要对幼儿抱以殷切的期望, 采用多元化的标准, 善于从多角度评价、观察和接纳幼儿, 寻找和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发掘幼儿的潜能。
四、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逐步培养幼儿的评价能力
当幼儿出现错误行为时, 老师要帮助幼儿寻找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让幼儿知道下次发生同样的问题应如何解决, 而不只是知道不应该做什么。教师要有选择地忽略那些对集体影响不大的个别行为, 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当两个幼儿发生争执的时候, 教师不要立即介入, 因为许多问题可以由幼儿自己解决。幼儿需要更多的机会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机会越多, 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强。幼儿在试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是在自己的思维水平上进行交流的, 其交流的内容被相互理解, 问题随之解决。对待发生较频繁的有典型意义的错误行为, 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 组织幼儿讨论的方式, 使幼儿明白应该怎么做。例如在区域活动时, 两个孩子在争抢一件玩具, 我并没有出面干涉。讲评时, 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全班小朋友, 并组织他们讨论:一件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幼儿反应积极, 都举起了小手, 我决定通过开展活动, 让幼儿想出更好的办法, 既满足自己的需要, 又不伤害别人。在我的启发下, 幼儿提出:可两人一起玩, 轮流玩或交换玩具玩。于是我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这些想法运用于实践。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苗苗想玩蒙蒙手里的小汽车, 就用自己的书交换。两人商量后, 同意交换, 看着满心欢喜的两张小脸, 我忽然觉得教育不就是培养一种生活智慧吗?当我们的孩子运用智慧轻松自如地面对生活时, 他们肯定会更快乐、更自信。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 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 这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评价能力, 而且有利于形成对行为规范的正确认识, 并由情感驱动而表现出正确的行为。教是为了不教, 真正的道德是自律的道德。逐渐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 是教师处理幼儿错误行为及冲突时必须体现的教育目标。
五、调动肢体语言辅助评价
教师要善于调动肢体语言辅助评价。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与接触而进行的感情交流。和孩子谈话时最好蹲着, 让他能平视你。当他说话不着边际时, 你要微笑着等他说完再发表见解, 可以辅以手势和面部表情, 让他觉得自己像大人一样被尊重。握握手, 拍拍肩, 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 能给幼儿身心带来愉悦和幸福。教师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孩子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
总之, 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 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勇气,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促进幼儿发展。评价有法, 但无定法, 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不断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高, 评价才能屡评屡新, 越评越精。幼儿才会在评价的舞台上充分认识自我, 发展自我, 超越自我。
幼儿教师 篇2
(教育策略)
1、帮助幼儿建立合理的一日常规
吃饭、穿衣、睡觉、洗澡、如厕是幼儿的基本需要,也是他们习惯养成和行为学习的开始。教师要在满足孩子基本需要的同时,帮助孩子在不断重复和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建立一种生活秩序,并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使幼儿形成规律的一日生活习惯。
2、对幼儿生活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可以采取游戏化的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督促。
要采取适合孩子的方式将枯燥的习惯养成变成符合孩子需要的、轻松有趣的活动。如:吃完饭后由用布袋木偶做的“小老鼠偷油吃”的游戏,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逐渐养成饭后擦嘴的习惯。
3、家园要协同一致地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
可以请医生为家长讲解不良卫生习惯的影响,对本区域或本园孩子的身体状况与卫生情况进行分析,引起家长对孩子卫生习惯培养的重视。通过与家长交流,让家长理解、支持,达成共识,从而形成家园共育,营造出一个更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4、从成人自身做起,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树立榜样。
有意识地与幼儿一起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如:外出游戏、解大小便后对孩子说“来,我们一块洗手,把该死的细菌洗掉!”“准备吃饭,大家一起去洗手吧!”
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成人要有不影响别人的好习惯,才能要求孩子做到,如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拿放东西也轻轻。
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不应按成人的意志而随意改变。如:要养成午睡的习惯,午睡时间到了就要让孩子午睡。
5、通过多种途径,使幼儿明白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的好处。
学习有关良好卫生习惯的儿歌、故事。如:将《白雪公主》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如果白雪公主参加宴会时,穿的衣服脏兮兮,手脸都不干净,王子就不会喜欢她了。
与孩子一起做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洗手后的水,使孩子看到不讲卫生的结果,从情感和认知上明白为什么要讲卫生。通过开展“讲卫生之星”的评比,激发幼儿讲卫生的兴趣。
直接告诉孩子该怎样做。饭后用纸巾擦嘴,尽量保持桌面清洁,保持衣服的整洁等。不随地乱丢纸屑,这些行为不仅自己舒服,而且还保持了环境卫生。
6、幼儿在生活习惯的养成中遇到困难时,成人要适当帮助而不是替代。
当孩子解大便不会擦屁股时,要鼓励他们并教会办法,而不是帮忙去擦。在穿衣有困难时可以示范,而不是直接帮他穿好。
二、怎样让幼儿成为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
(教育策略)
1、给予幼儿自己做事的机会,不包办代替,满足幼儿自己做事的愿望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
给予机会。对活动区的收拾整理,如果教师给予幼儿表现的机会,幼儿将会迅速地完成整理工作,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个任务和玩一样有趣。
给予时间。当天气转冷时,要给幼儿留出多一些时间穿脱鞋子、大衣,虽然教师能帮他们扣扣子、拉拉链,会使这些事更快地做完,但如果给幼儿时间来练习与掌握这些技能,可以增强他们的自理能力,养成自理的习惯。要记住:帮助幼儿学会自理是教师能为幼儿做的最重要的事。
提供活动。为幼儿提供离开父母在外住宿一天的机会。幼儿自己带洗漱用品,在幼儿园住宿一晚上。这一活动能很好地锻炼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2、留心观察、研究幼儿
当幼儿发生消极情况时,要了解原因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教育
3、尊重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接纳幼儿做事的过程中的不完善
4、帮助幼儿逐步掌握自理生活的方法。
提供造作的材料。
运用游戏给予幼儿不必备的技能练习。如运用“我是阿姨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游戏来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的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自然亲切,收效较明显。
用儿歌帮助幼儿熟悉和掌握做事的方法。不仅可以强化记忆,还能提高做事的兴趣。
5、以鼓励为主,不断提高要求,并给予适当指导。
“哟!今天你自己穿衣服了,真能干。来让老师瞧瞧!嗯,不错,如果这个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尽管幼儿洗手帕时弄了一地的水,还是要夸他:“洗手帕这么难得事,你都会做了,棒极了。下次我们一起来试试怎样洗水才不会洒出来,好吗?”尊重幼儿“自己来”的尝试,让幼儿有持续自理的信心,敢于尝试。和幼儿一起找出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下次更好地完成。
三、怎样让幼儿爱说会讲
(教育策略)
1、创设让幼儿自由表达,有话就说的语言环境
尊重幼儿的任何自由表达行为的行为,包括他们的自言自语,有的幼儿直到6岁自言自语也常常会伴随着他们的活动进行,这是儿童语言发展区的一个重要特征。
教师不宜过多地评价幼儿说了什么,说得是否完整贴切等,吸引幼儿愿意自由表达处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更为重要。
不轻易对幼儿说“不”,如果她的表达总是被排斥和否定,会使幼儿有挫折感而失去表达的愿望和兴趣。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意识拓展幼儿语言交流的内容。
引导幼儿广泛地接触自然、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不断丰富幼儿的各种经验、感受,使幼儿有乐于表达、交流的内容,真正有话可说。
成人要重视幼儿的提问,认知回答他们的问题,或利用各种渠道(如书、互联网、有关人员)和他们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或鼓励幼儿向相关人员询问。
为幼儿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和条件,比如鼓励他们买东西、借东西,在与人交往时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愿望,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3、创造个别交流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平等对话。
以聊天的方式。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趣的事件、突出的事例、明显的物体特征等,激发幼儿把自己的见闻清晰讲述出来的愿望,练习表达的技巧。
用问答的形式引导谈话,对三、四岁的孩子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趣味性要强,如星期天谁带比去赶集,路上你看见了什么?妈妈买了什么东西?对5岁以后的孩子提出的问题可以概括些,如你喜欢什么动物?它长什么样?
4、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幼儿朗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其充分感受到语言的丰富与优美。
鼓励幼儿讲故事、续编故事,学习用不同的词语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经常和幼儿玩“词语接龙”“说相反”“说词造句”等游戏,一起念儿歌、顺口溜、绕口令、民俗谚语等
5、鼓励幼儿进行合作交流的活动
多给幼儿自由交谈的时间,鼓励孩子之间互相接触,互相对话。
和幼儿一起模仿广播、电视、电影中的人物对话、片段,模仿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学说相声、广告词,为大家介绍食谱、预报天气等,会让幼儿感到说话很有趣,也很有意义。
组织和支持幼儿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不同意义和建议,并说明理由。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寻找理由,以使自己的观点得意成立。
6、通过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有话可说。
可引发讨论的问题。最好是两难的问题,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相应的观点,由此展开热烈的讨论。如你听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小明做得对吗?为什么?这些问题能促进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积极思考,使他们带着问题思考,有话可说。
能激发想象的问题。这种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促使幼儿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地回答问题,如出太阳的时候你想做什么?
便于换位思考的问题。为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可设计、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及其心理过程,如假如你是xx,碰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
7、主动与不爱说话的幼儿交谈。
像幼儿的父母那样利用一切机会和幼儿交谈,如穿衣、如厕、吃饭、玩时要随机与他们交流。
像父母那样耐心地与幼儿交谈。与不爱说话的幼儿交谈要比爱说话的幼儿交谈困难得多,因此与他们交谈要有耐心,要坚持不懈,让他们感受到别人想与自己交谈的善意,收获与他人交流带来的方便和好处。
四、怎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育策略)
1、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安静阅读图书的良好环境。
让幼儿有便于摆放自己图书的空间,如小书架、抽屉或纸箱等。
每天固定半小时作为全班读书的时间。
经常为幼儿读书,读书时先从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看起,看完后提出一些问题,使他不回答,也会感兴趣并主动去思考。
成人要多带孩子到书店、儿童图书馆(阅览室)、社区儿童活动中心等场所,选择合适的书陪孩子一起阅读。
2、积极诱导幼儿对图书真正感兴趣。
与孩子一起边看边讲述家庭照片或活动照片,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喜忧和情趣。
和孩子一起到图书馆或书店挑选孩子喜欢的书,时常为孩子做出热爱阅读的示范榜样。
引导孩子一起阅读信件、书报和周围生活中常可以看到的标志,如商标、路标、广告、提示语、玩具、药品、商品的说明书,请柬、电视节目单、电脑、电视、邀请信、报刊、杂志中的文字等。
和孩子一起做自己的书,一起读自制的书。
经常有意识地给孩子读书朗读图书,这样能增加孩子的词汇量,提高孩子语言学习的能力,并能直接引导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3、正确指导幼儿阅读。
有序地读书,如按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往后地翻阅图书,按页码翻阅,一幅图一幅图地认真阅读。指导孩子学会从用手指标题或文字读逐步过渡到用眼从左到右、转行阅读。
在阅读中练习生活实际适时提出问题,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如将《小兔乖乖》时可以文:“如果大灰狼来到小兔加敲门,小兔不开门会怎么样呢?”“你也有想小兔一样勇敢的时候吗?”
试着与孩子交流读后感。此时,最好一孩子讲述为主,成人必须很专心、很有兴趣的亲她,并加以及时引导,避免孩子说着说着就跑题。
4、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看书时坐姿端正,书本与眼睛的距离适当,不躺着看书。
不在阳光下、走动中、吃饭时看书或图片,看书持续半小时后要让眼睛适当放松和休息。
不在书或图片上乱涂乱画,不随意卷折书或图片。
幼儿教师 篇3
关键词:教学 管理 探讨
一、学校概况:
学校有教师16人,教学班6个,学生190人。教学质量评估近几年连年排在全镇末尾,学校面貌几年不变,学生活动场地硬化很少,雨后泥泞不堪;迎接上级检查机会很少,教师工作热情不足,对于学校的事情教师冷眼旁观,反应木然;教师身体健康状况堪忧,不苟言笑,无凝聚力;学生表现调皮,桀骜不驯,学习习惯养成差,学习目标性差,参加学校集体活动机会很少;校委班子与教师之间隔阂很深,缺乏必要的沟通,互不认可。
二、现状分析:
通过谈话调查了解,教师有很多意见,但没有一个人敢于表达,憋在心里很不痛快,牢骚满腹影响工作,另一方面,校长不注意倾听教师心声,一味独断专行,家长式作风使自己走进了死胡同,校长与教师之间存在很深的鸿沟,沟通之路被阻断。另外,学校考核制度不健全,不明确,执行过程不够透明和公正,教师的劳动不能被公正的评价,不断挫伤和蚕食教师的积极性。
三、解决问题指导思想与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及分析,我认为要解决学校当前面临的问题,首先要调整校长的心态,特别是要摆正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理念也是越来越清晰,那就是“以人为本,以师为本”,“尊重教师、信任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的教师管理思想。
一、首先,学校需要一套符合校情、师情、学情的制度。这是校长管理好学校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校长,我们可以自问:我们有没有这样一套制度?这套制度,老师们满意吗?能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吗?
对于制度的重要性毋庸多言,简单的说,制度约束或制度激励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制度的制定一定要针对工作,不能针对人。我认为有两个重点必须把握:
1、要有好的制度。标准是教师对制度的认同度、满意度要高。
2、制度落实要好。表现是评优选先必须是按制度来办。
长期以来,制度装在校长的口袋里,使老师们对制度失去了信心,有的老师讲怎么定怎么是,无所谓。重建教师对制度的信心比什么都重要,于是我召开全学区的教师会,开诚布公的说明下一步一定是制度说了算,会上由教导主任宣读了学区考核制度的原始文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展开大讨论。最后采纳了老师们的意见后,于4月12日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全票通过了学区考核方案,并由教导主任全文宣读一遍,让老师们工作有了方向,重新燃起了希望。面对全学区的教师我郑重承诺,方案的执行一定公正公平公开。
二、其次,有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人本管理是关键,我从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做法。
1、校长要转变思想观念,淡化管理意识,强化服务意识。校长就是为老师们创造条件的,就是为老师们解决困难的,就是为老师们服务的,归根结底也就是为学生服务的。校长的服务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认可,就基本上可以说成功了。检验校长的服务意识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自问:这一学期我为老师们做了什么?我为学生做了什么?
给教师以人文关怀,意味着要主动帮助教师解决困难。开学初,有两位教师一直未来上班,了解了一些情况后,我主动到两位教师家里进行了看望,帮助其解决了思想上的疙瘩,这两位教师非常感动,第二天就带病来校工作,本学期表现一直非常主动。
2、尊重教师。开展一项工作之前,要广泛征求意见,让教师感到自己的意见很受重视,能变成学校的行动。案例:维修楼顶,我的方案是用钢筋混凝土,先在老教师中间征求意见,最后通过讨论,在这方面他们经验毕竟比我们年轻教师多,按他们的意见来办效果很好。学校的工作谁的方案好就按谁的办!
和谐社会讲的是沟通,和谐校园讲的也是沟通。老师们心中的不愉快,是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作为校长我充分理解,不能反感。一有空我就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工作、生活、身体状况、孩子、无所不谈,在交流中与教师的距离逐渐拉近,亲近感油然而生,老师们敢提建议,我也尽量采纳,学校活力逐渐显现。
3、借用一句名言“要把教师的优点刻在石碑上,把教师的缺点写在沙滩上”。人无完人,把教师当做“人”来看,作为人,有优点,也就有缺点,正视其缺点,促其发扬优点。工作中,我们往往会给老师们贴上标签,“某某太散漫,某某爱占小便宜,某某作风不检点”,这些标签直接导致在工作中我们对这些教师另眼相看,从而把他们发展成自己的对立面。工作中只盯其缺点,这样工作就很难开展,甚至会走入一个死胡同。工作中要发挥其优点,强化其优点,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案例:有一次一位老师找到我,要一个招商银行捐赠的书包说:“书包还有吗?给我一个!”我当时一愣,笑着说:“我给了你,别人再向我要,我怎么答复呢?张老师?”“也是!”不几天后,另一位老师看到学生的垃圾桶坏了,自己掏钱每个班给学生买了一个垃圾桶,在表扬这一典型的同时,使这位教师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主动找到我说:那天的言行让你见笑了!在暑假中他自己谱曲,教学生演奏并导演的诗文剧《回乡偶书》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表演,也成为我校教师学习的典型,成为我校的明星。
4、关注教师的生活状态,主要指精神状态。作为校长要经常问自己:老师们快乐吗?老师们的生活状态怎样?及时关注教师的精神状态,出现一些苗头要及时进行调整。对于生活状态不佳,或精神状态不好的教师,要多进行沟通,尽可能的给以精神上的开导和帮助。
宣传“快乐工作,享受生命”的理念。在学校和学区教师会上,我与全体教师交流:我工作的宗旨就是让老师们能愉快的工作,愿意来到学校工作,只要老师们提的建议正确我一定采纳。有一位姓谢的老教师,开学后两天没来上班,来校后第一句话就说:“来到这所学校就头疼!”让我感触很深!为什么不能找到工作的乐趣呢?没有人不愿意实现自己的价值,要给他们创设环境,提供舞台。
5、扬起教师自信的风帆。
长期失败的经历,严重挫伤了师生的自信心,得过且过,冷眼旁观,已形成一定的局面。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差,少先队工作形同虚设,直接导致家长社会对学校工作的不满。怎样重建师生的信心尤为重要,为此我把重建信心作为第一阶段工作的重点,突破口就是全镇第一次大型活动——运动会。常庄小学自合乡并镇以来,运动会成绩最好只有一次08年的第六名,我要借此机会证明我们常庄小学的教师学生并不差。,经过努力,我们最终取得历史性第二名的好成绩。会后总结会上我们充分鼓舞士气,告诉学生只要努力,我们其实非常棒,取得了预期效果,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大大改观,集体主义感逐步增强。
幼儿教师 篇4
林崇德、申继亮教授认为, 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主要包括: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行为与策略。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其从事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1]。“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系统的教师教育和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获得并逐渐发展而成的, 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具有专门性、指向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心理品质”。[2]叶澜教授认为, 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专业精神、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教育智慧。本研究以新《纲要》为指导, 从幼儿教师的特殊性着手探讨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相关问题。
一、完善的道德素质
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中, 道德素质应该是核心。一方面, 由于幼儿教育也是一种信托行为, 幼儿教师掌控的是学龄前的幼儿, 作为受托人的责任重大, 同时使幼儿教育充满了强烈的道德意义。另一方面, 幼儿园教师的道德素质也是自身发展和提高工作效能所必须的。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 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幼儿教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承担着特殊的使命,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 “幼稚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历程“, “因此, 幼稚园教师的任务更加重大”, 其道德素质与中小学教师相比有着特殊之处。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工作人员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爱护幼儿,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 品德良好、为人师表, 忠于职责, 身体健康”。这是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外在的强制性的要求, 实践中需要将此规定落到实处, 将此社会道德规则内化。首先表现为热爱、尊重每一个幼儿,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爱与尊重是教育他们的基础。教师热爱班里每一个孩子, 平等对待与尊重每一个孩子, 是对儿童权力的尊重, 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 同时也是一种榜样和教育。其次表现为幼儿教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这是教育好幼儿的保证。幼儿并不仅仅是幼小的个体, 更重要的是这个社会未来的社会成员, 幼儿教师要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不同, 可以说和幼儿是朝夕相处。其音容笑貌、言行举止都会有意无意地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幼儿教师事业心强, 有责任意识, 就会自觉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 避免对儿童产生消极影响。另外, 由于幼儿教师工作琐碎劳累、收入低、社会地位普遍得不到认可, 这些因素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如果仅仅把教师作为谋生的工具, 那么最终受到伤害的是幼儿和教师自己。因此只有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意识, 才能保证教育成效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
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 这是从事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有没有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念, 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差别, 也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不同于以往对教师的要求的重要方面”。[3]幼儿教育这个事业在21世纪将对人类社会、时代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因此它要求“从业人员有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和创造性”。尤其要求幼儿教师具有先进正确的教育理念。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幼儿教师形成的终身教育观、儿童观和保教活动观。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这是一个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定位。幼儿教育应追求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 是幼儿园阶段从小学的预备阶段成为人生的起始阶段。这表明, 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不同, 幼儿教师只有形成终身教育理念, 才有可能通过适宜的活动, 有效地组织指导实现新《纲要》确立的目标。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幼儿, 而幼儿是不同于成人的独立的、自主的和独特的人。新《纲要》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形成“尊重幼儿、保障幼儿权利、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观”[4], 此观念有助于幼儿教师理解幼儿教育的科学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和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含义。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的实践方式, 它是沟通教育理想和幼儿发展的桥梁, 是幼儿园各种活动的中心。幼儿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必须围绕活动的目的与任务为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创设环境, 合理安排时间, 选择合适内容, 应用各种形式,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通过师生互动, 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三、丰富的专业知识
根据幼儿教育的特殊性, 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包括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及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三个方面。
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幼儿教师应该成为“通识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也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也才能够提高自己在家长和社会中的地位。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对于幼儿教师尤为重要, 使其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提升幼儿教师个人的生活质量, 体验生命的价值。自然科技知识的掌握, 有利于幼儿教师科技素养的形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教师应首先形成端正的科学态度, 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这对于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尤为重要。其次幼儿教师还要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科学。幼儿教师不是“哄”“看”孩子的“高级保姆”, 只有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教育哲学等理论与知识, 才能依据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最后幼儿教师由于其特殊性, 还要具备精深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法和幼儿园课程等知识, 可以为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告诉教师在幼儿园具体该做什么和该怎样做。
四、高超的专业能力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 对于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是幼儿教师组织教育活动, 对幼儿施加有目的的影响的主体“行动”能力, 是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中相对独立和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能力可以使幼儿教师胜任承担好自己的角色。当今社会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有效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 尤其在今天园本课程开发的大背景下。即根据一定教育目标, 运用己有的“教育专业知识” (关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知识如课程标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原有经验等) , 选择教育内容或开发课程资源, 对教育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幼儿教师要根据本园特点、本班儿童发展和当地特色, 灵活有创意地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 创设良好环境, 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第二是教育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 即在教育过程中组织与管理各种形式的学习或探究活动, 调节幼儿行为, 保证教育活动朝着既定目标进行的能力。在幼儿园里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和创设的环境, 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教育监控。一方面教师要监控幼儿的学习, 并提供支持和帮助, 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教育决策、行为、能力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反思, 以促进自我改进、自我成长。第三, 幼儿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与社会一样也有复杂的人际关系, 如师幼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另外, 幼儿园并不是封闭的系统, 还需建立家长与教师的关系, 建立与所在社区有关机构人员的关系。只有使幼儿园—家庭—社区形成教育合力, 才能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大环境。因此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第四, 幼儿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这既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幼儿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又是由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幼儿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开展学习和研究活动, 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结合起来, 提高研究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的素质应是职业道德、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综合统一。在此基础上, 才有可能形成幼儿教育的专业智慧, 把握教育契机, 灵活处理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从而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崇德, 申继亮.教师素质论纲.北京:华艺出版社, 1999:30-34.
[2]杨高全.论教师的专业素质,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 3, (26) .
[3]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 1.
幼儿教师 篇5
平凡最显幸福
带着对教师职业的憧憬,带着青春的梦想和激情,我踏入了幼儿园着片孕育着希望的园地。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当我透过这些赞美的光环,真正置身其中时,才切实体会到作为幼儿教师的真正含义:工作与琐碎兼容,责任与压力并重忙碌与疲倦并行。我困惑了:难道我的青春将在这吵闹中褪色?我思考着,我找到了答案,在一位位幼儿教师春风般的笑容里,在孩子纯真的眼睛里,我找到了答案。
教育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在每一位教师心中都是一本说不完的书。来听听我们谭老师和小辉辉的故事吧。暑假,天气热的让人透不过气来,谭老师接到辉辉妈妈的电话,说孩子被玻璃割伤了脸,伤势很严重。谭老师听到消息饭也顾不上吃了马上往医院赶。医院里,辉辉尖锐的哭声撕裂着每个人的心,辉辉妈妈惊慌失措也泣不成声:“谭老师,你可来了,孩子一直哭着要找你。”辉辉听见老师来了,痛苦的挤出一句话:“老师,你来看看我,我很疼,”谭老抚摸着辉辉,说:“你是个勇敢的好孩子,一定要坚强。老师为你加油。”接下来,辉辉一只手拉着妈妈一只手拉着老师被推进了手术室。后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妈妈的悉心照顾下辉辉很快康复了。有一天,辉辉冷不丁的塞给谭老师一张自己做的小卡片。卡片那行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的字,深深的印在了谭老师的心里,孩子真挚的爱是多么珍贵的幸福啊!类似的经历,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曾经有过吧。也许只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但却因为得到了孩子最纯洁的心而变得不平凡。在我们深深爱着孩子的同时他不是也以他特有的方式在爱着我们吗?
而我又何尝不被这样的平凡所感动呢?毕业班汇演结束了。这意味着这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就要从这一个舞台向另一个舞台进发了,他们还会记得我吗?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当我收拾好东西走出后台时,却意外看见小演员和家长们都坐在舞台边上,一个家长对我说:“曾老师,你可出来了,我们等你老半天天了。孩子们想和你合影留念,快来快来呀。”看着那一双双眼睛在昏黄的灯光里忽闪着,一种被肯定,被承认的幸福感从心中升腾起来。我终于明白了:我愿意用我的青春去换取这平凡中的幸福,在这平凡的幸福中我的清春将永不褪色。
这就是我平凡中的工作,这就是平凡中不平凡的感动。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忙碌的,今天重复着昨天的节奏,我不再追求那刹那的辉煌,而是深深迷上了这平凡中的隽永。我将用爱去陪养“乐善,乐学,乐健,乐思”的孩子,也会学会用爱静静的品味这平凡中的幸福。幼儿教师演讲稿:幼儿教师的心灵美
幼儿教师的心灵美
教师是“园丁”;是 “红烛” ;是 “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这是跨越时空,人们对教师职业的敬语。想到这一赞美敬语时,我就情不自禁思索着,真正可享受如此殊荣的幼儿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条件呢?
众所周知,幼儿教师的工作是繁杂的,它充当着幼儿生活中的妈妈,学习中的老师,游戏中的伙伴。这就要求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她不但要具备专业的幼教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廉洁从教。能够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幼儿开心。最重要的是她要有一颗细腻而富有内涵的心。
一、教育中要有爱心。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莫过于是利用我们的爱。希望获得教师的爱是每个幼儿的心理需要,爱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教育力量,能够发挥任何教育手段所不能发挥的作用。记得在我的班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反斗淘气、错误常犯、是非不断。对他的反叛我曾经一筹莫展,可是自从有一次,在我发糖果的时候,将多出的一颗送给他,还微笑地说:“老师爱你,所以多送你一粒”。他出乎意料地接过糖,高兴地对同伴说:“老师爱我哦!”从那以后,他变得乖巧伶俐,还时常引以自豪地说:“老师爱我的!”在那一刻我才发现,老师的爱对小朋友是如此重要。一个成功的幼儿教师要善于在教育中利用爱。这种爱是一种广泛的无选择性的爱,不仅要爱漂亮的孩子,也要爱丑陋的孩子;不仅要爱聪明的爱,也要爱迟钝的孩子;不仅要爱听话的孩子,也要爱淘气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老师的爱。
二、玩乐中要有童心
童心是教师通往每个孩子的心灵世界的桥梁。一个失去了童心的教师不可能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心理。一位好的幼儿园教师往往是幼儿的“忘年交”,是幼儿群体中的一分子。他们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积极参与孩子们的各种活动,和他们一起游戏、讲故事、说悄悄话。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中,教师就能够和幼儿之间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就会在幼儿内心引起“共鸣”,同时教师也会在生活中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更加爱孩子,由此,教师的教育工作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三、生活中要有尊重幼儿的心
每个个体都有尊严,幼儿也是如此。虽然他们年龄尚幼,可他们也有强烈的自尊心。作为成人应该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每一个幼儿。如小班的幼儿经常会尿湿裤子。教师发现这类情况后,不仅应该立刻给孩子换上干净衣裤,而且还要考虑到幼儿的自尊心,不要当众斥责,要避开众人换洗衣裤,并找原因。从而为孩子树立做人的自信和尊严。又例如有的老师经常在家长园地公布孩子的成绩,好的、差的,一览无遗。无形中给孩子和家长一张名次表,这样的做法就是不恰当的,它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并且也损害了家长的尊严。教师在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中要细心处理点滴小事,爱护孩子的自尊心。
幼儿教师 篇6
关键字:激发 幼儿教师动力 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中国分类号:G451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扮演着育人的角色,教师内在动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幼儿教育领域,幼儿教师作为儿童的启蒙老师,他们素质低的高与低,他们教育动力的强弱对孩子的教育发展其中关键性的影响作用。素有“幼儿园之父”美誉的福禄培尔曾说:“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指导者,是良好环境的卫士”。可见,幼儿教师在幼儿的发展及其培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一个缺乏了教育动力的教师,是难以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鉴于此,从教师动力出发,对激发幼儿教师動力,提升幼儿教育质量这一课题展开探索与分析将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完善幼儿园人际环境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纽带,倘若幼儿教师之间缺乏了情感的交流,那么整个幼儿园的集体意识就会涣散,势必形同一盘散沙,何来和谐的集体而言,更别谈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之所以趋善避恶,喜美恶丑等,这些行为的产生都是源于情感,都是情感在影响人们的心理及其行为。同样的,人与人之间在进行交流活动时也是如此。要想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减少误会的产生,就必须从情感出发,让别人感到你实在的情感。鉴于此,幼儿园管理者应善用采用情感化的管理艺术,以此促进幼儿教师之间的和睦共处,做到坦诚相见,平等对待。
首先,幼儿园管理者要清楚地了解幼儿教师的心理需要,真心实意地去尊重幼儿教师,用情感化的手段去燃烧他们贡献教育事业的心,继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其次,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多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鼓励和带动幼儿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帮助他们释放生活压力,做到以情动人。同时,幼儿园管理者还应加强与各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做到相互理解,让每个教师都能充分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这样一来,在幼儿园管理者情感化的管理模式下,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会得到增强,自然而然能在无形中激发幼儿教师动力,幼儿教育质量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用“成就”来调节、指导教师行为
教师的自我实现,不仅仅需要依靠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外界环境的刺激,给予其一个实现自我的“理由”。
2.1引导教师树立正确成就动机
现阶段,幼儿教师普遍存在成就感低下的现象。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高达53%的幼儿教师觉得自己一直以来都没有取得与职业相关的成就,虽然有46%左右的教师认为自己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当中有差不多的44%的教师对自己的成就尚未满意。幼儿教师缺乏成就感,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进而降低工作积极性,幼儿教育工作质量也会相应降低,不利于幼儿教育的发展。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突出的一方面,幼儿教师也是如此,譬如说有点教师擅长幼儿心理教育,有的心灵手巧等等。故此,幼儿园管理者应从教师的个体差异性出发,根据教师的不同特长、性格特征、工作经验等,帮助她们正确分析,因势利导,使她们的“成就需要”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符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做到目标高低适中,易于实现,以使教师产生成功感,增强自信心,进而激发她们的工作动力。
2.2抓好选拔激励人才成长
为了全面提高幼儿教师人员素质,激发幼儿教师动力,保证他们在思想上、行为上健康成长,进而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就必须深入落实幼儿教师的考核工作,以强化各幼儿教师的职责,抓好选拔激励工作,帮助幼儿教师健康成长。幼儿园一方面要强化“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从根本入手,从幼儿教师的角度开展管理活动的各项内容,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激发起内在的动力。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简单的考核机制,对幼儿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综合考核,对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的幼儿教师给予提拔方面的关照,形成“人才、重能力、重实干”的用人导向,增强幼儿教师立足岗位干好工作的信心,以全面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会不断提高,而幼儿教师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困难。在实际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不仅仅是教师,教师这一个职位实际上扮演着许多的角色,例如教育心理学家、家长、学习者、学者等等,这些角色都是相互联系、相互重叠的,而有些角色则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总的来说,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加上幼儿阶段的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难以集中精力在课堂上,这同时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智力、专业的教学知识,以及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等多个综合因素。同样的,教师动力的激发也脱离不了上述因素的存在,故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整体上激发幼儿教师动力,对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必不可缺的作用。
所以,幼儿教师除了需要学习必备的教学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多充实自己,了解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教学工作中,运用专业的教学知识解决教学难题。而强化素质建设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团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幼儿园既要组织幼儿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性的进行现代教育知识的学习,从整体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思想。又要鼓励幼儿教师自觉学习,通过个人自学,加深对教育知识的灵活应用,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二是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整合。只有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才能促进幼儿教师在实际活动中的工作积极性,加深对现代教育知识的理解,激发内在的动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教师教学动力的强弱。因此,幼儿园必须要从认识着手,充分意识到激发幼儿教师动力的重要性,提高认识,不断实践与探索,以找出激发幼儿教师动力的有效措施,进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晓欢;;浅谈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J];时代教育;2012年12期
[2] 施桂红;;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管理——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视野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3期
给幼儿教师奖励幼儿的一些建议 篇7
一、关注奖励对象整体性和差异性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 教师的奖励对象集中在个体奖励, 即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个别表现好的幼儿进行奖励。而对于群体奖励来说, 占得比重是比较轻的。针对个体的奖励只是教师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奖励, 这样的奖励方式会忽略大部分幼儿的需要, 打消没有受到奖励的幼儿的积极性。群体奖励就是对集体进行的奖励, 不单单是针对于某个人的奖励。这种奖励方式可以使多数幼儿受到奖励, 有效地避免了没有受到奖励的幼儿产生消极的心理, 也可以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从观察中发现, 某幼儿园要求教师每天拥抱每一个孩子, 这种肢体的行为使得幼儿能深切的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喜爱, 同时也是肯定幼儿的一种重要方式。而教师对幼儿的肯定是很重要的, 每天拥抱每一个孩子这种做法就是教师对每一位孩子的肯定。同时, 集体奖励的方式也兼顾了奖励的均衡性。所以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奖励时应该适当增加集体奖励的方式, 保证奖励的整体性和均衡性。
尽管奖励应该面向全体, 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阶段以及不同幼儿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奖励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 针对不同的幼儿应该采用不同的奖励形式。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奖励上应该有所差异, 例如, 小班的幼由于刚进入幼儿园, 他们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不适应、缺乏安全感, 他们渴望接近, 需要老师的身体接触 (拥抱、抚摸) , 从而得到安全感。大班的幼儿对于奖励已经司空见惯了, 这个时候教师需要更多的丰富奖励的形式, 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当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时, 教师也应采取不同的奖励形式。在观察中发现这样一个例子:
大班的一个男孩特别调皮, 老师一般很少奖励他。有一天, 这个幼儿画了一幅画让老师看, 老师当着全班的面奖励了这个幼儿一朵小红花。一天下来, 这个幼儿表现一直很好, 活动也很积极。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一般在班里总有极个别不受老师关注的学生。但是一旦老师适当的奖励他们, 他们的表现就会特别积极。相反, 经常受到奖励的学生可能对此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因此, 教师在奖励幼儿时应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的幼儿运用不同的奖励方式效果会更好。
二、奖励形式的新颖性
奖励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 但是幼儿园教师的奖励形式却只是局限于那几种, 例如:画小红花、奖励小贴画等。几十年来,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是采用同样的奖励形式。一成不变的奖励形式会使幼儿失去对奖励的兴趣, 从而致使奖励失去了意义。其实奖励也是一门艺术, 我们不能机械式的使用奖励, 在原有的奖励形式的基础上, 可以创新一下, 改变一下, 让奖励变得有吸引力。幼儿总是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好奇心, 在奖励时变换一下形式。新颖的奖励形式可以让幼儿对奖励一直保持一种新鲜感, 不但避免了幼儿对反复的奖励形式不再感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奖励的有效性。在观察中发现, 有的教师会在游戏活动中采取跟幼儿互动的奖励形式, 如:与幼儿击掌、与幼儿撞屁股、与幼儿碰碰头。这些奖励形式是与传统奖励不同的, 它不单单是让幼儿被动的接受奖励, 而是以师幼互动, 这种形式可以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三、正确把握奖励的时机
奖励的时机分为即时奖励和延时奖励, 针对不同的奖励情况应选择不同的奖励时机。如果应该即时奖励的用了延时奖励, 应该延时奖励的却用了即时奖励, 那么奖励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在观察中发现, 一般情况下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用即时奖励比较多。那是因为,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当幼儿有良好的表现时, 教师必须利用即时奖励来马上肯定幼儿的行为, 从而使幼儿有效的保持这种行为, 并且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在游戏活动中, 则用延时奖励比较多。因为在幼儿进行活动时, 教师一般不会去干预或打断幼儿。而是在活动结束后, 总结活动时对幼儿进行奖励。这样做可以避免在幼儿兴趣正浓厚时将其打断, 同时也保证了游戏活动的连贯性。正因如此, 教师一定要正确的把握奖励的时机, 避免不恰当的时机影响奖励的效果。
四、走出奖励的“疲软”误区
很多教师发现, 自己的奖励似乎不那么有用了。是什么原因致使奖励失去作用了呢?俗话说“过犹不及”。凡事都有一个度, 就好比同一种刺激, 如果出现的多了, 人们就会对这种刺激习惯, 当这个刺激再出现时, 人们就不会再有之前的反应。奖励也是如此, 控制不好度的话, 幼儿也会习惯, 从而对奖励就没有太大的反应了。在对幼儿进行奖励时, 教师不能盲目的奖励, 应该有所指向, 明确的奖励, 奖励是一种激励手段而不是目的。虽说奖励可以使幼儿提高积极性, 增强自信心, 但是教师也应该在奖励的度上有所把握。奖励并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要有针对性, 不要让幼儿对奖励失去新鲜感, 更不要让幼儿习惯被奖励。同时, 变换奖励的形式、把握奖励的时机也可以控制奖励“疲软”现象的产生, 奖励要适量、适度、适时, 才能使其得到预期的效果, 提高奖励的有效性。
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 篇8
幼儿到了大班, 对口语表达有着很大的热情, 但是大部分幼儿说话的时候存在表达不完整体的情况, 如喜欢用一个词来表述;不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表达一件事情;有时还夹着“啊啊”“这个”“那个”“接着接着”等不必要的口头禅;在讲述时词汇量少, 会错用词汇, 不能生动表述, 等等。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基本目标, 那么, 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呢?本文根据作者的实际教学活动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教师以身示范, 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说话能力的训练自然以规范的语言为训练标本,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身作则, 说话必须做到完整、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教师要说完整的话给幼儿听, 教师叫幼儿回答什么问题或是做什么事情的时候, 应该这样说:“请某某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请某某小朋友帮老师提一下篮子”“谁愿意来当大老鹰”。老师在和幼儿交流的过程中要尊重、理解幼儿, 在幼儿表达有误的时候, 一句一句地教导幼儿, 使幼儿深深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会主动学习模仿正确的说话方式, 对幼儿完整地说话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造有趣的语言表达情境
语言教学活动是训练幼儿语言能力的直接情境。例如诗歌类的语言活动《数花灯》, 教师在活动前准备了诗歌内容的图谱, 活动中老师提问:“小朋友们, 你们看过元宵节的花灯吗?”“在元宵节的灯会上,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问题一提出, 就会激起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 幼儿们就会纷纷举手发言。这时幼儿可能会用一个词来回答:“马灯。”老师就要引导幼儿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在灯会上, 我看到了马灯。”接下来的幼儿就会模仿说完整的句子。在学习数量词表达类型的时候, 老师问幼儿:诗歌中“一朵一朵”和“一朵”, 哪个表示的数量多呀?你们学过很多诗歌了, 谁能用这样的新的表达方式?一些语言表达热情高的幼儿就会踊跃回答, 给其他幼儿起到了示范作用, 幼儿们的思路就此打开了, 一张一张的桌子、一把一把的椅子、一个一个的杯子、一幅一幅的画、一双一双的鞋子, 等等。这样的说话练习, 会丰富幼儿的词汇, 增加幼儿的表达欲望, 训练幼儿良好的语感。
三利用看图说话活动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
在看图说话活动中, 儿童看到什么就说什么, 例如看到一幅冬天的图片, 幼儿就会说:“有树、有雪、有小朋友在滑冰。”又比如叫幼儿观察图片中狗的形状, 幼儿会说:“狗有四条腿, 狗有两只眼睛, 狗有一条尾巴, 狗毛有点黄, 狗有胡子。”幼儿一会儿说腿, 一会儿说头, 一会儿说颜色, 一点条理都没有。因此, 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说话时, 要先给幼儿提出几个引导性的问题:“你们看这幅图是表示什么季节呀?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呢?图上有哪些人 (动物) ?他们在做什么?一样一样地说, 说清楚了一样再说另一样。”例如教师出示《捉迷藏》的挂图。
教师问:这幅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幼儿回答:这是在春天。
教师问:这是在什么地方?
幼儿回答:在小兔子家的旁边。
教师问:图画上都有谁?
幼儿回答:图画上有小兔子、小猫、小猴、小鸭、小鸟、青蛙。
教师问:他们在干什么呢?
幼儿回答:他们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教师问:谁在游戏中当找人的那个呢?哪些人在游戏中藏起来了?
幼儿回答:小兔子在游戏中当找人的那个。小猫、小猴子、小鸟、小鸭、小青蛙藏起来了。
教师问:如果你是小兔子, 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会怎么做?怎么说?
幼儿回答:我会闭上眼睛, 开始数数, 从1 数到30的时候其他人躲起来, 等我数到30 就开始找人了。
教师问:那你们想想小兔子会怎么说呢?
幼儿回答:我开始数数了, 快点藏好。
教师问:我们从左往右看, 其他小动物都藏在哪里了?
幼儿回答:小青蛙藏在大树旁边, 小鸟藏在树上, 小猫藏在屋子里, 小猴藏在屋顶上, 小鸭藏在小桥下。
教师问:如果小兔子也是从左往右找, 你们想小兔子会在什么地方找到谁呢?
幼儿回答:小兔子在大树旁找到了小青蛙;在大树上找到了小鸟;在屋子里找到了小猫, 在屋顶上找到了小猴, 在小桥下找到了小鸭子。
教师问:小兔子把朋友们都找到了, 你猜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幼儿回答:小兔子感到很开心。
接下来让幼儿连起来说一遍。因为口头表达一般有先想后讲、边想边讲的特点。想, 即组织语言, 想得充分, 思维材料才能转化为连续的线性的意义体系。以这样的训练方式, 帮助幼儿建立清晰的思维, 组织语言, 想得充分、有准备, 最后帮助幼儿把思维材料转化为连续的意义体系。语言组织得快而且完整, 语言表达才能连贯、畅通, 条理就会清晰。这样通过反复的训练, 幼儿就会逐步养成完整、连贯的表达习惯。
四结合童话剧表演来丰富幼儿的词汇
说话有先想后讲、边想边讲的特点, 所以应尽量充实“想”的宝库, 就是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有许多词儿童能听懂, 但不会使用或不能正确地使用, 因此要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就要创造条件让儿童在各种场合使用词。
比如, 老师指导幼儿排演童话剧《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来丰富幼儿的词汇。在排演童话剧时, 要让幼儿学习正确运用语音、语调、语速、语量的变化来达意和传情。先让幼儿听《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的故事录音, 幼儿认真倾听, 注意力高度集中, 专心致志, 几遍过后幼儿们都会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了。
让幼儿学习“定向表达”, 即指说话人有确定具体的对象以及与听话者共同的背景。在幼儿熟悉故事的情况下, 布置情景, 加上背景音乐, 烘托故事背景, 进行一个场景的排练。最后完整地表演故事。
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体验角色形象在具体情景之中的感受, 让幼儿进入角色并与之融为一体。例如:剧中扮演大老虎的幼儿, 只要一进入角色, 就把老虎的骄傲自大、凶狠、愚蠢的形象逼真表现, 狐狸能言善辩、机智聪明的形象也被幼儿表演得活灵活现。通过童话剧表演, 让儿童尽量把剧中人物高兴、悲伤的情感用不同语气、语调表现出来;让儿童尽量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 说话时能注意语气、语调。这样的方式调动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使幼儿对口头表达产生兴趣, 自觉地去锻炼。幼儿学会根据不同场景的需要, 选择恰当的表述方式, 使幼儿有了应变能力。
五午饭后在小区散步, 利用观察训练幼儿说话
笔者所工作的幼儿园处于一个环境优美、绿化很好的居民小区正中央, 本人会利用午饭后幼儿睡觉前的一小段休息时间, 带着全班孩子去小区散步。孩子们对一路上看到的花花草草十分有兴趣, 这个说:“你看, 这个草园 (一片绿化草地) 好漂亮啊, 真像软软的绿地毯, 我好想躺在上面睡觉呀。”那个在叫:“快看, 这个花有眼睛 (蝴蝶花) , 也有翅膀, 好像蝴蝶落在草上在休息。”一个调皮的孩子一路走过去, 手也在路旁树皮上一路摸过去, 最后一本正经地跟旁边的小伙伴说:“树的皮肤好粗啊, 一点都不细, 我们应该给它擦点化妆品。”散步的时候, 我们班就连平常不爱说话的孩子, 也会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幼儿教师 篇9
全书包括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 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第一部分是教师与儿童。这一部分是从《纲要》的五大领域出发, 将五大领域的主要内容和教育策略以案例的形式呈现, 力求使教师从亲身体验中感悟《纲要》的内涵, 如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的章节中提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终期目标有四方面内容, 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其中, 倾听排在首位。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就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 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 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 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作者从简单、容易操作的教育策略中让教师掌握《纲要》的实践要点, 为促进教师真正成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提供帮助, 让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下成为主动、自信的学习者, 获得全面的发展。
第二部分是教师与家长。作者提出如何更好地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以及如何合理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 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 以便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教师和家长交流要有一些技巧, 平时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 包括幼儿在园吃饭、睡觉、上课、游戏等方面的进步表现, 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其中作者认为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有一种最简便、最常用的沟通方式——约谈, 这也是美国幼教机构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与家长在接送幼儿时的短暂交谈, 可以及时地互通信息, 使家长和教师得知近日乃至当天幼儿在园、在家情况。教师与家长约谈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的, 约谈前, 教师与家长双方都要做准备。在交谈中, 通常教师简要、全面地汇报幼儿这段时期在园里的表现, 着重谈幼儿的进步和优点, 展示幼儿的作品, 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家长谈幼儿在家里的情况, 入园后或近来的变化与长进, 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园里的希望, 双方共商下一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 以便共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每次约谈的主题与内容不尽相同, 比如, 幼儿入园后的第一次约谈, 着重于听家长介绍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等, 教师则说明园里的教育计划。约谈也可根据家长或教师的建议, 集中讨论幼儿发展的某方面问题。
第三部分教师与社区。教师还要利用好周边社区的资源。教师不仅要发挥专业人员的创新能力, 而且需要与有关部门、各方人士联系和协调的能力, 要有动员社会力量, 与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对幼儿教育持有不同认识和态度的社会群体交流、合作的能力。作者就如何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早教活动, 如对0岁~3岁幼儿开展社区早教服务提出十分中肯的意见。
幼儿教师 篇10
为了加强和改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教育部于2011年12月12日, 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征求意见稿。《专业标准》从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专业标准》的出台, 对未来幼儿园教师师资队伍的质量把关以及幼儿园整体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文字性的要求, 是保障我国未来幼儿教育正确快速发展的关键性文件。关于《专业标准》的指导性意义与重要作用, 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 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
我国学者郤江波,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教师专业标准, 认为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有“专业服务、专业知能、专业自主、专业制度和专业伦理”等特点[1]。将我国现有幼儿教师与以上特点对比, 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并不高。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在全国范围的幼儿园在职教职工中, 学前教育专业或者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的仅占全部教职工的55.8%;甚至有一部分在职在聘的幼儿教师, 在岗期间都没有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在幼儿教师的队伍中, 约有1/3的教师不具备幼教资格证。而《专业标准》的出台, 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专业标准》强调, 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 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2]。
2. 规范幼儿教师师资培养。
《专业标准》的颁布, 对学前教育专业以及各级各类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幼教学生培养质量的要求和把关提供了刚性的评价标准和参考依据。在《专业标准》制定之前, 由于缺乏刚性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无论是人才培养方案还是课程设置, 尤其在各级各类教师教育培训机构, 大都不一样, 导致了幼儿教师质量的良莠不齐。甚至有些教师教育机构, 投机取巧, 举办短期的幼儿教师培训课程, 几周后将这些不合格的幼儿教师输送到各个幼儿园, 更是大大了降低了幼儿教育的质量, 降低了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 不论是对幼儿本身的身心健康发展, 还是对幼儿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3. 改善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现状令人担忧, 半数左右的幼儿教师没有资格证书, 近六成幼儿教师不是科班出身, 很多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专业意识薄弱, 甚至自己就将自己定位在“阿姨”或“保姆”的位置, 不仅缺乏专业技能, 更缺乏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意识。国家政策强调,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 就是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标准》的颁布有助于改善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
二、解析《专业标准》
1. 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包括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幼儿为本的理念要求幼儿教师做到尊重幼儿作为“人”的尊严与权力, 尊重幼儿在他们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年龄特征, 教育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相关的保教特点。师德为先, 是指幼儿教师在教书育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师德师必须放在第一位的重要因素。所谓师德, 即教师的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综合。师德是所有教师在从业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规范和准则, 任何一位教师都要保有“师德为先”的理念。与此同时, “能力为重”也被定位为幼儿教师所必须秉持的一个基本理念。
2. 基本内容。
《专业标准》分为14个领域, 包括62条基本要求。通过对此部分内容的学习, 发现《专业标准》特别强调了幼儿教育知识, 幼儿保教知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等。充分反映了幼儿教师应当具备专业态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特别强调了幼儿教师要把关心爱护幼儿放在重要位置, 不能忽视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关注, 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爱好,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学会如何进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区角游戏的布置、一日生活的安排、游戏活动教育、保育方法和班级管理的知识;将对幼儿的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3. 基本特点。
首先, 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 《专业标准》明确指出, 幼儿教师要将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放在首要的位置。其次, 在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的基础上, 《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在师德方面提出了特别要求, 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第三, 充分体现了幼儿园保教结合的特点。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要将保教结合作为基本原则, 同时保教结合也是对幼儿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提出要“注重保教结合”的明确要求, 不仅将“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作为一个专门的知识技能领域进行划分, 而且针对此框架提出了具体详细的要求。
三、基于《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培养的思考
1. 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无法相互依存, 互相辅助。
教学的三维目标提出, 首先是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其次是过程和方法的目标, 最后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从三维目标就可以看出现在教育对方法和能力掌握的重视程度。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就不仅应该掌握专业知识, 同时更应该具有专业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本领。而目前在岗在职的部分幼儿教师, 有些是“低知低能”, 既没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 也没有能够针对幼儿身心特点进行相应教育的能力;有些是“高知低能”, 虽然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但是却不能通过相关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2. 游戏实践教学能力训练未能强化。
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幼儿游戏是幼儿学习各项知识、学会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可以说, 幼儿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学习游戏的相关知识, 了解各种游戏的分类, 掌握幼儿游戏的各项特点, 如何运用游戏组织幼儿活动与生活, 并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身体、智能、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3. 保教综合能力培养没有有效开展。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幼儿, 每天的工作范围除了教学以外, 更多的是如何合理、科学、有效的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首先要具备保、教综合能力, 换句话说, 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当是一名全科教师。然而, 在如今的幼儿教师教育教学中, 部分高师院校课程设置偏离培养目标, 设置过多的专业课程与技能课程, 而没有开设系统的保育课程, 至于通过实习的手段学习保育方法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真正的保教综合实践能力, 仅仅在学校是无法完全掌握的, 这需要通过在学校学习, 去幼儿园实践, 再返回学习反思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中实现, 并且要反复的进行这个循环的过程。
由于《专业标准》的出台, 让我们看到目前幼儿教师教育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但这些问题的暴露并不是一件坏事, 甚至是一件好事。只有能看到自己的问题, 才能找到原因, 才能提出有效的教育建议和策略。相信在《专业标准》的指导和约束下, 中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郤江波.教师专业化:困境与希望[J].教育导刊, 2007, (10) .
幼儿教师 篇11
【关键词】:语言发展关键期 幼儿 语言环境
【分类号】G613.2
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幼儿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在与他人交往和在运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开拓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使幼儿在想说、敢说、会说的同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因为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丰富的生活,才能为丰富的语言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幼儿。幼儿学习语言,都是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的基础上中发展幼儿语言;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我们既重视为幼儿创设室内外的语言环境,又重视为幼儿创设多听、多看、多说的语言环境。
1、创设室内外环境。
我们班设置了区角活动“宝贝大讲堂”,我们把地点安排在教室前面靠近窗户的一角,意图之一是有效利用教室里的每一寸空间;还有一个意图就是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空间。每周二幼儿自由地进行成语故事讲述和每周四进行新闻播报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一些语言表达良好的幼儿成为这片小天地的主人,还有一些比较腼腆的小朋友在其他幼儿的刺激下也能大胆讲述,语言表达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醒一下,这个活动需要家长的帮助和参与。
2、创设多听、多看、多说的语言环境。
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自由地和人交往,才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词汇,获得语言练习的机会,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教师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接形象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如: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们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幼儿回家之后,仔细观察、查找,当老师讲完故事之后问他们:“除了故事里大树、小草、小动物的变化外,还怎样知道春天到了?”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亲身的体会,积极地发言。在下雪天,观察雪花的形状,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一团团飘落下来,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丽极了。然后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欣赏雪景,相应地丰富了词汇,在幼儿直接感知中发展了语言。
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这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让幼儿多听,是为了发展倾听和区别周围声响的能力,发展幼儿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的声音结构分析;同时让幼儿多听,还是为了发展倾听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幼儿会听,听得懂。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话,这也是文明行为的一种表现。
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讲故事是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因为幼儿不识字,他们是文学作品的听众。将不识字的幼儿引入文学世界,就需要找人给幼儿讲,让幼儿认真地倾听,达到教育目的。给幼儿积极创设听的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给幼儿听录音故事、听别人讲故事;邀请幼儿谈话,互相倾听并交谈;带领幼儿听多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等等,让幼儿听后模仿,想像,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
多说是为了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我们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让幼儿多说,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当幼儿用语不当时,教师及时予以纠正。教师在组织幼儿集体学习时,要注意启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克服教师说孩子听的教法。教师更要注意给每个幼儿“说”的机会,为幼儿创设一个“说” 的环境,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教师还应该有计划善于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分散时间,有目的与幼儿交谈。在交谈中,教师和幼儿易于进行感情交流,关系可更加亲密,幼儿有什么事就都愿意告诉老师。这不论对幼儿发展语言能力,还是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作用。
二、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思维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形成思维,幼儿许多时候有了强烈的表达愿望,但由于语言发展没有跟上思维的发展,因此,头脑中想的问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表达清楚,使幼儿当众表达没有把握,容易出现胆小、羞怯的心态,有的更是不爱回答。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得无拘无束、轻松愉快,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的语言,自始至终伴随着游戏,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因此,我们尝试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
比如在讲大班语言活动“地球招聘会”的故事之后,让幼儿分组表演,充当故事里的故事角色:地球公公、海鸥、乌鸦、鲫鱼、蚯蚓等,让幼儿边演示动作边讲,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思维和创造性语言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篇12
幼儿年龄很小,自主性和判断性都不是很强,理解力也不高。那么,如何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我认为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适当的语言引导
孩子的世界观形成的早期,主要是依靠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奠定的。孩子平常应该做什么事,如何去做这件事,从什么角度去看待一件事, 教师和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去引导幼儿,为他们今后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指引方向。例如,当我们出差时,家中只有老人和孩子,我们是怎样引导孩子的。是说: “我们不在家,有你爷爷、奶奶照顾你。”还是说: “孩子,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们相信你一定能照顾好爷爷奶奶。”前者容易培养一个自私、没有感恩心,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后者能培养孩子的感恩心, 责任心。这就是家庭教育的艺术性,说法不同,教育效果就不同。
二、创建幼儿实践情境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父母们要尽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和勇气,这样孩子便可以在自我服务中增强责任心。在孩子做事之前要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安排孩子做事情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让他们在能够完成简单的事情中体验成功的感受, 从而内心中形成做什么事情“我一定能做得很好”的决心。比如,给家里养的花浇水,把自己玩过的玩具整理归类,摆放整齐,每天上学前自己准备好需要用到的书包、课本,等等。另外一方面,是孩子的意识培养,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关注孩子对事情的一些看法,如评价一下来家里串门的客人怎么样? 自己应该在客人面前做些什么? 让孩子从思想上把自己真正当作主人,学习为人处世的一些生活经验,让孩子油然产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三、表扬与惩罚并行
幼儿的是非观念还没有形成,而他们对于自己所做事情的评判,大多数都是通过家长的态度来确定的,家长高兴了,说明自己所做的就是正确的,家长不高兴,那自己就是做错了,所以对于孩子做过的事情,家长应该具有正确的态度去分析对待,为孩子的行为做出指导,家长的态度也应该分两方面: 表扬和批评。表扬是对孩子正确的引领,批评是纠正孩子行为的偏颇,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还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有位10岁的小女孩,她负责倒家中的垃圾已经5年了。在她5岁那年,她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父母为了支持她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对她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扬,夸她能干,还经常在外人面前称赞她。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把这项劳动看成一种责任。表扬会带来肯定的、积极性的行为举止,但是表扬是有技巧的,表扬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笼统的。“昨晚,我看到你收拾好校服了,我很高兴你能及时做好准备。”这种表扬比“今天早上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具体多了。
孩子们的自制力都比较差,因此生活中总会出现做错事情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不要急着去给孩子擦屁股,要让他们接受没有责任心而导致的自然后果的惩罚,让他们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做错事情就要付出代价。 如果孩子不遵守规则,东西随手乱扔,出现在书房、客厅、甚至厕所里,就提醒他来收拾,如果孩子不肯执行,就可以给与一定的惩罚,如今天的卫生你来搞。又如,取消这个周末去动物园参观。
四、尊重孩子的爱好和意愿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首先从尊重孩子开始。每个人都会有感兴趣的和不感兴趣的东西,对于感兴趣的东西,人们会充满热情,对于不感兴趣的东西,一般都会去回避,孩子也是一样。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爱好,倾听他们的心声,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让他们努力去做好。我们要尽量营造宽松、和谐的师幼关系。比如,真心地跟孩子作朋友; 多采用征询、商量的口吻跟孩子交流; 弯下腰去跟孩子对话; 尊重每一个幼儿; 善于倾听幼儿的心声; 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去鼓励幼儿活动; 相信他们的能力; 不批评指责幼儿等。持有这种心态和理念,幼儿就会逐渐形成自尊、自信、民主、和谐等良好处世习惯。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力图让幼儿意识到他们自己生活的意义,他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影响,让他感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
【幼儿教师】推荐阅读:
幼儿教师演讲稿:幼儿教师与快乐10-01
幼儿教师与幼儿管理07-11
幼儿教师如何爱幼儿08-28
幼儿教育及幼儿教师05-28
教师节幼儿教师感言06-26
幼儿教育学教师与幼儿11-29
幼儿体育教师09-27
幼儿转岗教师12-13
幼儿教师对毕业幼儿离别感言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