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幼儿教师(共12篇)
现代幼儿教师 篇1
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我园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创设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种信息技术培训, 让教师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 使全体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乐学、乐用, 树立运用信息技术为幼儿服务的思想意识。
教师在学习、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 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 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 促进了幼儿园特色的发展。
一、健全规章制度, 完善管理职能
1. 组建领导小组, 构建管理网络
我园成立了以园领导和擅长电脑操作的骨干教师为龙头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分工, 落实职责。园长担任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有电脑专长的青年教师组成电脑信息小组。我园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明确方向, 指导青年教师学习, 对教师信息发送统计情况以及向教育局及时发送幼儿园信息情况给予修改、把关, 以使我园的信息上传工作及时到位。我园年轻的信管员于2008年4月在全区幼教信管员会上发言交流, 将幼儿园信息管理经验对外辐射。
2. 制订计划, 健全制度
为了把信息工作落到实处, 我园制定了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信息管理制度》《信息组成员职责》等, 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使信息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进一步推进我园的信息化工作,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制定了奖励机制, 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的论文、课例、教育软件等参加各级各类评选活动, 对于取得获奖成果的教师奖励尺度大, 并基础性实践课程中记录学分。
二、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应用效能
加强信息化队伍自身建设, 形成专业理论扎实、信息技能过硬的教育信息化先进团队是提高应用效能的可靠保证。为了建立一支年轻的、充满朝气的、富有进取心的信息化教师队伍, 我园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信息化队伍培训。
1. 以点带面—把握节奏分段进行
园长带头学习, 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积极参加各种信息技术培训, 取得了多媒体操作员中级证书。我园青年教师刻苦钻研, 在骨干的带领下, 教师们纷纷要求进行多媒体操作员中级技能的培训, 目前我园已有90%的教师取得了多媒体操作员中级技能证书。2011年又有70.3%的教师继续参加了多媒体操作员高级技能的培训。
2. 以人为本—激励教师主动参与
以教师发展为本, 充分尊重教师的特点, 关注教师的需求, 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发展的平台。先由骨干教师外出培训, 学习先进的技术。利用幼儿园的设备和人才资源, 组织教师培训。电脑骨干教师在自己钻研的基础上, 传授经验给青年教师。一些老教师也, 自主结对拜青年教师为师, 在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 学习剪切画面、剪切声音、制作网页等。这样一传十、十传百, 实行全员培训, 从而使全园教师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都有所提高, 优质高效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如:教师们在外出学习培训中会自觉带好照相机、摄像机采集信息, 分享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 一人学习多人分享, 从而激励大家积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图1为教师接受课件制作培训。
3. 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多年来, 我园为教师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等专家指导, 从理论上具体指导课题的研究工作。并请相关专业人员为开发课件提供技术支持, 多次邀请相关讲师为教师进行专项授课指导, 教师们100%参与了信息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幼儿园网页的创建、班级网页的维护、Flash动画的制作、影片剪辑及声音处理软件运用。在全体教师自主选择学习的基础上, 我园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转化为园本培训项目,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
4. 搭建平台—提高教师运用水平
近年来我园为教师提供了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发展舞台。通过各项展示、评选活动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激励每位教师发扬长处, 不断向上, 获得成功。我园教师结合二期课改的教材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 设计出生动的《课间十分钟》《十二生肖》《汤宝宝》等92件多媒体课件, 特别是2008年10月龚静老师报送的作品《北京欢迎你》经市专家组评审, 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上海赛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三等奖;2008年12月傅芳琴等老师设计与制作的《下课十分钟》荣获“第六届园方杯普陀区中小幼信息技术系列竞赛活动”课件作品竞赛二等奖。江晓敏、陈萍老师设计与制作的《十二生肖》荣获“第六届园方杯普陀区中小幼信息技术系列竞赛活动”课件作品竞赛三等奖。陈萍、季蓓蕾、许琰老师的作品《十二生肖》获“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上海赛区“基础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一等奖。傅芳琴、王娴婷、赵慧芳的作品《烫宝宝》获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上海赛区“基础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二等奖。我园多次向外省市 (安徽、山东、浙江、新疆等同行) 公开教学展示活动, 如:《迷迷转》《长个没长个》《送大乌龟回家》《好听的电话铃声》《北京欢迎你》等课件都凝聚着教师们的智慧和汗水一级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创新。在普陀区中小学环境教育“绿色让校园更和谐”校园风采展示活动中, 负责环保的教师将幼儿园简介与环保工作结合起来宣传, 荣获“最佳展示奖”。每学期教师们以电子文档插照片的方式积累自制教玩具的资料, 在区教玩具大赛中获得了两个“二等奖”。
我园的后勤人员个个能运用电脑为保教工作服务。保健教师多次采用多媒体的方式生动地向家长进行营养讲座, 以便家长更清楚地获得营养学知识。特别是青年保健教师蔡冰琳2011年在区级层面向幼儿园教师培训“儿童急症救助”活动中也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展示指导方法, 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营养员蔡金秀将自己创作的花式菜, 用照片的方式拍摄下来, 用电脑打印配上文字说明, 投稿于《为了孩子》杂志上推广经验。
三、深入课题研究, 提升教师水平
为了促进我园信息技术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我们把有关信息技术的课题研究作为科研的先导工作来抓。我们结合本园实际, 确立了“多媒体技术在新课程中的运用策略研究”的课题并申报“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下的子课题及区级课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学, 让科研服务于教学, 提升教师的理论专业水平, 培养和锻炼了骨干教师队伍, 提高了全园教师的信息素养。通过两年的实践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新课程中的运用策略研究”获全国优秀奖, 促进了对多媒体技术在新课程中开发和运用, 获得了大量真实幼儿园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第一手资料, 为幼儿园多媒体教学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2008年6月我园将课题研究近1年的成果在普陀区幼儿园信息化工作推进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并进行了展示交流。2009年初以课题内容的丰富形式为依托, 举行“首届白玉杯多媒体课件、论文大奖赛”活动。15个获奖课件的精心创意制作得到专家的高度赞扬。参加多媒体论文大奖赛的教师共有13位, 发表论文14篇。
现在我园又在这个课题成果的基础上, 继续加强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 结合本园阅读特色确立了“3~6岁早期阅读活动中, 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实践研究”。此课题作为统领全园的科研计划, 每个级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个别化的专题研究:托小班“以多媒体为手段, 激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中班“运用多媒体技术, 促进幼儿阅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大班“运用多媒体技术, 促进大班阅读拓展活动中的表达与表现”, 进一步推动幼儿园新课程的实施,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提升教师实践反思能力, 设计与构建课程能力, 从而形成幼儿园园本特色。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也必将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现代幼儿教师 篇2
幼儿教育是人的启蒙教育,奠定一生发展的教育。这种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质量与一生发展成功与否的教育,这不仅是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的,而且也是国家发展与兴盛的希望。
教育不是干预儿童的发展,提出各种要求让儿童服从,而是要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通过自我活动教育来促进儿童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的,应该要意识到:
1、教师只为儿童提供条件,帮助儿童发展。
2、教师要引导儿童到生活中去,与他人交往。
3、教师要帮助儿童形成应有的品德。
幼儿教育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教育强调个性化的教育,尊重儿童的差异。
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要懂得组织一切教育资源,如社会、自然环境等,并将这些资源组成一个有效的、丰富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快乐环境。
我们必须要树立新型的儿童观将儿童看成一个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贡献者,要学会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即让每一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发展,表现出更好、更和谐的个性。
在现代幼儿教育的指标下,我们作为教师的,充当着以下几个角色:
1、探索知识的探索者。学会帮助儿童解惑与做梦。
2、幼儿潜能的发掘者,学会捕捉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催发儿童心灵深处智慧的种子萌芽。
3、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家长形成较强的影响力。
对于如何成为现代幼儿教育需要的教师,我认为,首先要学会尊重幼儿,尊重是认同幼儿的先天属性,不要急于指挥幼儿成长,遵循是指教师要理解儿童,顺应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心智能力的结构张力。
其次,要让幼儿保持良好的天性,天性的葆有不是无条件的,而是要正确引导。互动式强调教师以天性的特点选择教育方式,教育是引发天性的发展与成熟。
第三,要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儿童教育要全面发展,但德育为先,也就是做人的教育,要让幼儿从遵守规则开始学会社会化,成为未来社会有教养的人,品行端正的人。
浅谈现代社会幼儿教师的角色要求 篇3
【关键词】幼儿教师;角色要求;观念更新;创新教学;教育的开拓者
全面提高幼儿教师信息和教育素养是21世纪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用信息化促进幼儿教育的现代化,全面培养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挑战,现代社会也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教师也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推动教育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历史重任。在今天和未来的许多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已不再是传统的中心人物了,取而代之的是学习者、开拓者和支持者,那么,幼儿教师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更新
常言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一句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对这一点作了一个最形象最深刻的表达。教师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幼儿园的发展水平,而教师的教育观念,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幼儿学的是书本知識,教学功能只有一个:照本宣科,你教我学。而现代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而在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效率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就是怎样使幼儿在一定时间内掌握知识并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数学活动《图形变变变》中,如果教师观念不更新,很容易就采用传这样的教学:教师出示一个图形,然后告诉幼儿,这就是三角形积木,三角形积木有三个角和三条;这是正方形积木,你看,正方形积木有四条边,而且每一条边都是相等的,你们都知道了吗?幼儿回答:知道了……小朋友真的认识了这些图形?其实,答案很简单:小朋友只是顺口开河应对老师。检验的结果他们并不真正认识这些图形。试问,在这样枯燥无味、形式单一的氛围中,幼儿能专心学习和较好地掌握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因此,必须摒弃。如果教师能够自觉地更新教学观念,就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动手去摆弄、去操作、去讲述、去思考。通过摆一摆、玩一玩、问一问、想一想的操作活动,不但让幼儿认识各种物体是哪些几何图形拼的,而且鼓励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大胆想象、探索不同的几何图形还可以拼造出什么物体。这样,不仅让幼儿对知识有更深的了解,还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可见,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才能较好地培养幼儿,让幼儿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教师要适应和创造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目前幼儿园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上,正逐步向着多样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创造性地进行工作,才能对幼儿及其的身心发展和生活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当教师的工作由仿造转变为创造以后,幼儿会有较大的自主空间。例如:活动时间的长短,应由教师根据活动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而不是依据固定的20分钟或30分钟来安排活动。如:在体育《打怪兽》活动中,幼儿的兴趣颇浓,而活动时间已经到了,怎么办呢?教师可以延长活动时间进行活动。不要因为时间的关系,而抹杀幼儿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运用随机性、多元化的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室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活动的需要进行布置和调整。如:在语言《热闹的晚会》活动延伸中,教师在活动室摆设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牵牛花,教师创造性地引导幼儿:“如果你有朵牵牛花,你会做什么呢?”顿时幼儿思维活跃:“哇,多漂亮的粉红喷泉,我要带着它去参加晚会!”一个幼儿把牵牛花当作喷泉;另一个幼儿说:“哇,多漂亮的耳环,我要戴着它去参加晚会!”她把牵牛花当作耳环;“哇,多漂亮的小铃铛,我把它挂在胸前,去参加晚会!”幼儿把牵牛花当作小铃铛……一个开放式的提问带给幼儿无穷的遐想,幼儿的想象能力充分展示出来。所以,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和环境直接影响幼儿,只要教师在活动中不限制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多角度去想象、去体验、去表达,幼儿就会得到更多的知识财富,幼儿的思维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适应满足每个幼儿发展需要以及自我发展要求。
三、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开拓者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成了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传统意义的教学,教师只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教师只是机械的执行者和简单的照搬者。有专家经过调查研究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不少的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和习题集,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教学与课程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新课程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必须发挥主体性作用,必须将教学与课程互相整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开拓者和开发者。积极利用开发课程资源成为了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在教学活动,教师不能一味性的问幼儿“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而应该多问“为什么?”如:语言活动《飞机飞下来了》,在活动前,教师把飞机放到吊扇上。在组织活动时教师问幼儿:小朋友,你们看,风扇上有什么?飞机为什么飞到风扇上?那如何将飞机取下来呢?小明:搬张凳子来。老师:为什么要搬凳子?(因为站在凳子上面,就可以把飞机拿下来);小红:用竹竿。教师:为什么?(用竹竿把飞机拥下来);小欣:开风扇,飞机就会掉下来……在教师的巧妙设计和引导下,幼儿充分发挥想象,想出不同的办法取飞机,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能使幼儿将已有的经验迁移到活动中来,而且为下一个活动环节埋下伏笔。所以,作为幼儿教师,不但要深入钻研教材教法,而且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开拓者、学习者和支持者,才能较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幼儿教师教育的后现代实践策略 篇4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后现代,多元阅读,情境知识,影像
一、引言
新《纲要》更强调用“情境化”、“活动化”、“过程化”、“经验化”的教育内容去影响幼儿,强调幼儿自身的自主“建构”。这些观念无不反映了新《纲要》多元的理论基础和后现代主义的深刻影响,同时也要求教师尽快地从以往注重静态、描述性、习得性知识的传授,向让幼儿自主获得过程性、行动性、活动性和建构性知识转变。那么,幼儿教师教育如何适应新《纲要》的要求呢?应该从后现代幼儿教育观出发,应用情景知识、多元阅读和影像参与的幼儿教师培养策略能加快幼儿教师反思和解构能力的形成,促进他们历史地、情境地探究幼儿知识的“过程化”和“经验化”体验。
二、后现代幼儿教育观
在现代思维中,人们用单一的、线形的、永恒的逻辑、公式、原则和普遍规律来说明和解释世界,进而形成了决定论、均衡论、中心论、统一性、渐进性、连续性等思维范式。而后现代思维强调事物、现象的不稳定性、多样性、偶然性、突变性、开放性,通过相互作用、结构转换等进行概念重构和创新。后现代思维是以不确定性、情景性、政治性、自我建构为其主要特征。
后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模糊而不是清晰的,是充满不确定性和自组织能力的,是生活在一定的时空脉络中极具情境性的,是不可知且无可限量的。后现代课程观强调探究意义和灵魂、情境化和多元对话,寻求课程理解。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课程和教学实践有机适度的发展结合。[1]后现代的知识探究观不只是紧随时代的变化,也冲破了原来的儿童发展和早期儿童教师知识结构之间的认识局限。基于后现代广泛的理论认识(批评理论、后殖民理论、后结构理论)和分析工具,后现代的学者们开始怀疑和盘问人类对现代科学力量的信仰。在他们的眼里,科学被认为是激发建构者价值的社会建构活动,同时也创生科学应用的权利关系。[2]在早期教育世界中,对各种发展理论的知识基础的后现代检视表明,过去被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研究框架主要是基于相同背景的学生的同质性研究,基本上不关心文化、阶级和人生履历等的媒介变量,而这些历史的、政治的、情境的变量恰是后现代思维所重点关注的对象。
因此,幼儿教师教育必须对社会和智力的快速变化做出应对。而在教师教育课程中融入后现代的课程观念,教师教育者和学生就有可能从整体上克服现代课程观念的局限,更好地理解早期儿童教育的实质。
三、后现代幼儿教师培养策略
根据大卫和苏马偌的观点,正像现代生活的其他领域一样,现代教师教育课程训练中的学会教学也被概念化为对特别的一套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境都能普遍适用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3]但是,一个后现代教师教育涉及从这种模式下转向对知识是如何创造边界和可能性的检验中。[4]为了帮助学生也帮助幼儿教师教育者对知识建立不同的立场以及如何把工作更靠近我们的儿童,可以使用三种后现代的认知策略:情境知识、多元阅读和影像参与。
(一)情境知识策略
从后现代的视角审视,危险内存在这样的假定中:知识生产是非历史的,价值无涉需要所有的知识被当作整体中的一部分并被在情境中加以认知和检视。[5]情境知识涉及检验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联儿童教育发展的各种理解和实践的语境,是意义性寻求和故事性知识。通过使用其他学科中的有关历史、传记和相关社会知识,幼儿教师教育者能够让未来的幼儿教师洞见到不同元素的交互是如何导致人们对儿童的理解和教育,同时也使他们察觉和体悟到幼儿教育者关于幼儿的知识是如何生成的。
情境知识不仅仅是用来检视知识基础本身的策略,也是关涉对早期儿童相关教育情境领域的理解问题。为了获得这种情境形式,对学生来说,获得对影响当代教育问题的一般认识和对影响早期儿童问题的特别洞见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问题必须在他们得以产生的历史社会情境中被加以检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大量的多元化阅读作为检视和理解的基础。
(二)多元阅读策略
从后现代视角来看,为了让学生明白知识的理解和建构是如何展开的,学习者就必须把知识基础作为语篇而检视。为了帮助学生明白什么是后现代语篇以及后现代语篇如何塑造了当下社会和教育的方法和理念,我们可以在幼儿教师教育中使用多元阅读策略。这种策略涉及学生阅读各种早期儿童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文献,以便学生能够追问谁从这些特别的知识中受益以及其他人的实践可能是什么样的等反思性问题。那么,什么是语篇呢?语篇就是语言的实际运用,是整个语言的情境化完整片段,是语言的意义单位。每个语篇都创造着真实的决定着人们行动的方式以及什么是可信的知识认同。在任何一个时候,都有在社会生活中操作的多元意义系统,但是,有一些意义系统比另一些意义系统更占居主流的地位,成为福柯所谓的“真实的制度”。[6]发展理论的知识基础早已是幼儿教师的“真实的制度”,因此,多元阅读提供给学生机会去学习如何解构意义和权利的关系,这种关系操纵着语篇并在其他方面也起着作用,同时塑造着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各种关系。
多元阅读不仅仅只针对文献阅读,还涉及把社会生活作为文本来阅读和解构。用这种方法阅读课堂教学生活,首先意味着检视教师和儿童所言说的意义,然后,审视这些语篇被实践或被课堂参与者创生的方法。通过把语篇外显化,就可能明白其中的社会结构、权利关系、每个参与其中的人的地位以及每个个体被塑造为现实的生活历史和愿望的方法。多元阅读允许这种解构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课程或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诸如教师研究、批评理论、儿童社会学、后结构理论、后殖民理论等认知手段和反思工具。不论探究什么话题,教育者至少要为学生介绍一到两种阅读理论。
(三)影像策略
从后现代的视角来看,教师的角色功能都是在情境、历史和个人传记中转换的,没有不变的无情境、无历史或无传记的角色功能变化。相反,教师的身份认同产生于语篇,教师基于语篇和他们置身与其中的社会情境建构了多元主体角色。这意味着教师能同时置身于多重角色:他们能通过培育、关爱、支持和对个别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回应创生发展适度的课程,与此同时,也建立起自己对课堂和性别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种专业认同感,可以使用视觉影像技术。影像不是简单的对镜关照而是社会和政治建构在视觉表征上所展现的意念和想像以及人们对此反思所产生的特别价值。[7]早期儿童教师的影像技术往往是通过诸如电视、电影、文学和艺术以及研究和学术文本等现代手段而再现。因为这些影像能让学生洞见知识的政治效果,反思当代生活的各个层面,他们为学生提供一种可以接受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后现代主体观以及他们作为教师工作的隐喻意义。
当然,把视觉文化、多元阅读和情景知识相结合将带来更好的教育效果。这些策略可以照亮后现代的方法理念,在其中,知识是社会建构的,意义的多元系统能使儿童和教育者形成多元认同,了解权利和知识的关系是如何塑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机制。
四、结语
传统的幼儿教师教育的知识统一化、过程程序化、教学模式化僵硬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纲要》的要求。利用多元阅读、情境知识和影像参与策略建构后现代思维范式中的反思型、过程型、解构型学前教师培养方式能使我们的准幼儿教师在多元阅读中回归历史和情境,在情境知识的体验中感知知识的动态形成过程,在影像参与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自我角色观和幼儿教育观,为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认识观念。
参考文献
①Charlesworth,R.(1998).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London:Routledge.
②Lubeck,S.(998).h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s:Challenges for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pp.17~43).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③Davis,B.,& Sumaral,D.J.(1997).Cognition, complexity,and teacher education.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67,105~125
④Popkewitz,T.S.(1999).Critical traditions,modernisms, and the“post”In T.S.Popkewitz & L Fendler(eds.).Critical theories in education:Co ganging terrains of Knowledge and politics (pp.17~44).New York:Routledge.
⑤Usher,R.,& Edwards,R.(1994)Postmodernism and education.London:Routledge.
⑥Foucault,M.(1980)Power/Knowledge:Selected interviews and identity in a primary classroo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教师现代诗歌 篇5
——谨以此诗献给曾经教育过我的老师们
您,离我们最近
但为什么?
只能看见您忙碌的背影
您,不是母亲
但为什么?
让人感到家的温馨
哦
也许您是一只蜻蜓
带我们步入知识的小径
哦
也许您是一片海津
陪伴我们千帆相竞
或许
您是远方寄来的欢欣
是修枝裁叶的园丁
亦或许
您是滴下的汗珠
是红肿的眼睛
是真诚的鼓励
是耳畔的叮咛
再或许
您就是一颗心
温暖了片刻的宁静
究竟将您比作什么
估计诗人也得伤透脑筋
因为——
在我们迷茫时
您化作月光
照亮了混沌的.前方
在我们畏缩时
您化作乐章
奏鸣了奋斗的坚强
在我们沮丧时
您化作橹桨
摆渡了彼岸的理想
您是微风
吹开了尘封的心房
您是篱墙
任我们攀援而上
您还是红烛
散发出最后一丝光亮
您还是雨露
伴我们茁壮成长
有时
看着您逝去的青春
我们黯然神伤
但您却说:
这是我的理想
——把你们送进知识的殿堂
有时
在抉择面前
我们徘徊徜徉
但您有力的肩膀
让我们坚强
就像屋顶的承重梁
一声“谢谢”呵
怎能平抑胸中的江涛海浪?
一句“辛苦”呵
怎能将日夜的操劳补偿?
“教师”二字
因您的辛劳而散发光芒
您也因“教师”二字
倍感荣光
所以
我相信
——如果可以
您一定愿意:
折下自己的翅膀
现代教师的角色功能 篇6
于是,多少年来教师也便固守着师道尊严,兢兢业业、呕心沥血、随心所欲地去塑造学生,教师习惯于传道、授业、解惑,这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教师的角色功能。这种角色功能内含着一种为知识而知识的倾向,在培养目标上它指向的是“学”、“知”,而不是“做”,它缺乏的是一种创新意识。如果说这种观念在以往还有其存在的理由的话,那么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社会、网络时代,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这种需求反映在教育上,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重心从“学”移到“做”。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专家们指出:新世纪教育应当让受教育者知道做什么,知道如何做,知道什么时候做,知道在何处做,知道找谁做和知道为什么做。也就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现代教师应该重新定位,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
现代教师角色功能的转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传统教师以知识传播者角色站在学生面前,而现代教师应从“教”转变为“导”,要深入学生之中,担负着组织、管理、设计、创造、指导等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做到:1、不仅要传播书本知识,而且要组织学生参与多种活动;不仅要实施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而且要注意由教学环境、同伴影响、教师人格等因素构成的非计划活动。2、不是刻意地解释和实现理想化的课程目标,也不是毫无目的地照顾和满足学生个体经验的需求,而是在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人需求相结合的基础上,努力缩小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3、在课程面前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主动的操作者。教师的作用不局限于把教材内容传输入学生大脑,而是借助于多种途径,为学生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指明学习方向,即教师致力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二、现代教师的角色应由“文凭工厂”的生产者转换为学生素质提高的追求者。素质教育是按照教育方针规定的教育目标,树立现代的教育思想,立足于协调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它强调全面性和全体性,即要求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体质几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要求教师贯彻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允许学生在基本素质和结构上存在差异,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并尽量为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学生“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
三、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角色由单科授业者转换为一专多能的研究者、开拓者。当前对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综合课程的重视,改变了以往学校课程的结构,使课程结构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由此也要求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不能满足于单一学科的传授,而要适应多样化课程结构的发展需要,担任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角色。另一方面,现代网络社会,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科研。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因而教师除了遵从一定的规范,还要能发现利用留给自己的创造性发挥的自由空间,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探索,从而真正地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风格,丰富教育理论,使教师这一“授业”者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四、教师应由课程教材的盲目信仰者,转换为课程教材的自主驾驭者。以往的教师把教学大纲和教材视为“圣经”,到了不可变动甚至盲目崇拜、照办照抄的地步。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失去灵活性、自主性、创造性。因而,因材施教的原则很难贯彻,学生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现代教育要真正实现其教育目标,教师须站在教育的至高点上,对多种多样的教学媒体有选择意识和鉴别能力,既能从宏观上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又能在微观上把握所任学科的课程特点,最终游刃有余地驾驭课程。教师不应局限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具体工作,而应跳出课本之外,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将社会需要放在首位,重新组织课程的教学形式与策略,不断评价、完善新的课程体系。
现代教师角色功能的转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教师自身来说应该如何实现这种角色转换呢?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和目的观,把仅仅以传授知识为己任拓展为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为己任,以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具有独特魅力的教学艺术,给予学生会生存、会学习、会做人、会创新的本领,培养出在品德、才智、审美、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我们的应试教育是以成绩和升学率为本,教师包办代替,机械控制,整齐划一,导致了学生只会听从机械的命令,生存能力萎缩,情感淡薄,精神贫乏,潜能被扼杀。这样的人在竞争激烈的未来社会中很难生存和发展,当然就更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二、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科学处理好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一方面,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发展学生个性,充分展露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在关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共性。任何个体都是群体社会的一分子,所以教育要培养的个性不仅是有利于个体潜能、智慧、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的个性,而且应是那些为群体、社会所容纳的个性。也就是说,这种个性的发展不能是其自由而任意的发展,而应以社会的共同的行为准则、基本的素质和道德规范为前提和基础。这不仅是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也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所以教育应把学生培养成为充满个性活力、人格完善、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合格人才,在共性与个性协调发展的同时充分展现个体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改变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转换视角和自身的角色位置,放下传统的师道观念,解放自己,也解放学生。教师要从传统的中心地位退出,让位给学生。从视学生为“物”转变为视学生为生命的人,从视学生为被动者转变为视学生为主动者,从视学生为客体转变为视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能够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自主意识、全面的主体能力、健全的主体人格。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室、讲台为师生互动的平台,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场所,而教学过程也应是师生平等对话心灵沟通的过程。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发挥“钥匙”的作用,有能力回答学生各式各样的问题,而且师生双方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展开交流。
四、继续保持爱岗敬业、勇于开拓的精神,把自己视为课程改革与实施的主角。现代教师要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准确把握科学的教学规律,时刻关注课程编制与发展的动态,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不但把自己变成“一把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创造性地运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处理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待不同个性的学生,而且,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启发、引导、帮助、咨询的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好方向,把好舵,加强对学生主体学习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学生自身成为打开知识大门的锁匙”。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浩如烟海,不断翻新,是任凭怎么学都学不完的。因而教师应把教育的焦点放在“智慧”与能力上而非仅是知识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给知识本身更有价值。这需要教师具备灵活把握课堂教学、随机应变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能力、科研能力、教育实践能力在现代教育中尤为重要,它与教育效果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
五、坚持终身学习,以求终身发展。教师要成为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做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引领者,就必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与提高,通过自学、进修、交流等学习形式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有针对性地自我补课,自我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目前,大多数教师的知识结构属于封闭型结构,教师的主要知识基本上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而教科书中的内容往往长期不变,知识老化而陈旧。这显然不适应当代知识不断更新、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因而作为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一方面,要通过自我培训补充更多的专业知识,善于从不同领域获取知识信息,如自然、人文、社会各方面的知识,使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更新和改造,在知识的广度和综合程度上有更深的造诣。使自己拥有的“一桶水”永远是鲜活的不断流动的水。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善于发现、了解社会、家长及学生对自己角色的期待和要求,分析自己的角色是否具备一定的角色环境和角色资格,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适应教师角色对自身的要求。
总之,教师应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把自己从教育的中心地位退出,让位给学生,发挥教师的组织、启发、引导、帮助、咨询作用,做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引领者,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好方向,把好舵,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性、创造性学习的主体。
现代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 篇7
培养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需要现代化的教师。作为一名现代化的英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力争做一名集引导者、激励者、组织者、促进者及评价者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
一、做一名优秀的引导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人想学好外语,他们更应该依靠自学,而不是由老师教。那就是说,即使是在英语课上,那些竭尽所能夸夸其谈的老师,也只能被称之为演讲者,而不是导师。一名导师应该帮助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由一名权威的角色转变成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所谓的引导者,就是教师应该学着引导,而不是“填鸭”。
那么教师该如何当好一名引导者呢?
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生成性教育。教学法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而不能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应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强调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应当认真设计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学着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体会学生的想法,从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接近学习目标。例如,在“Going Place”的第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旅游经历,激发学生的旅游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进入主题,讨论旅游的相关话题,比如:路线选择、订票、膳食及心情等。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并强化对知识的渴求,到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深入探究,在完成各层次的任务过程中,教师都应该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不断地使用教学交际用语,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
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反馈,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个调节应该是持续更新的,而不可墨守成规。例如,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然后让他们分别就每个单元做出词汇测试任务。也可以找出某个方面的英语警句,如健康和财富方面的内容。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在自主活动过程中,也激发着学生去探索、分析、解决问题,并在相互合作中进行交流。
二、做一名优秀的激励者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表现为一个长者。一旦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总是会说:“No!No!No!No!”“You are wrong!”或“You are not listening to me!”这样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而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多的应该是以激励者的身份出现。“Good!”“Well done!”“Excellent!”“Wonderful!”等这些话语应该更多地出现。一个激励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唤醒学生诸如生活观、价值观及热情等情绪因素。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调动学生创造性学习上。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不仅提供了各种各样音视频协同的声像刺激,而且提供了可视的、具有友好界面的交互学习环境,这非常有益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学习。
那么教师该如何当好一名激励者呢?
首先,教师要做好三件重要的事情;第一,激励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提供多样化的活动、任务和材料,采用合作而非竞争的目标。第二,教师在更正错误的时候必须讲究艺术,并选择合适的时机,使用适当的语言和方法,不逢错必究。教师可以重复学生的句子以更正错误,这样既不伤学生的面子,又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正确的句子来学习。例如,过去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有些老师经常会打断以更正学生的朗读错误。这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热情,而且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导致一些学生不敢再讲英语。这些应当避免。教师不能公开地批评学生的错误,而应及时地在公开场合表扬学生,这样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也要善于理解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状况。一名好的教师应该既能使学生独立学习,发展潜能,又能使学生相互合作,交换信息,从而增强个体和团体能力,共同进步。
三、做一名优秀的组织者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功能是发布命令,由于教室内的教学基本是封闭的,教师没有太多的引导和管理。与之相反,在现代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和组织。所谓组织,就是指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和在线教育资源使学生参与学习和讨论,最终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Dole所说: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地位就如同指挥官。教师应当从师道尊严的神坛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去。教师应当通过组织英语教学活动,身处同一平台和学生一起交互探索。应当通过全面提高他们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来促进他们成长、成熟并成为有用的人。组织者这个角色对于教师来说是最难的,但却又是最重要的。教学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组织。
教师要做好一名组织者,首先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要预见到学生的思维是领先于教师的,要做好向学生学习的心理准备。并且,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任何任务之前必须作准确而全面的介绍,这样学生才知道他们该干什么。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必须花一定的时间想清楚如何介绍,才能使学生清楚地理解。
其次,教师要从学生的特定实际出发,而不是照搬教案。教师注意的重点始终要放在学生身上。换句话说,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干什么,在想干什么;他们已经懂得了什么,他们需要什么等。教师应该弹性地组织和调整教学的每个环节。以标准的听力教学为例,如果教师仅仅按高考的听力要求那样,第一部分听一次,第二部分听两次,来进行同样的训练,那显然违背了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最后,教师在组织的过程中应该公正。应当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同样的机会、评价方法和标准。否则,大多数学生会不可避免地反感教师。教师不仅要严格,更要宽容。那意味着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同时,不要学生一犯错误就立刻进行纠正。否则,不但对教学有负面影响,而且很容易让学生同情并支持那些被批评的同学。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来营造一个好的交流氛围,从而确保不同的环节能顺畅地进行。但学生在课堂上也不能过度自由。教师要采取特定措施来阻止诸如突然发问之类的不当行为。这些措施包括短时间的停止上课、适当的惩罚、课后个别谈心等。此外,身为英语教师,在学生感到疲劳的时候,要善于运用英文歌曲、游戏、绕口令、言语、格言等形式来加以调节。
四、做一名优秀的促进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一步一步地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而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提高。现代英语教学则不同,英语教师不仅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主要任务和目标,更主要的是要使自己成为促进者。
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学习:
1. 增强学生的自尊;
2. 打破固有心态;
3.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4. 营造一个积极并乐于助人的环境。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是这样描述对教师的要求的:老师必须充当促进者的角色,促进学生独立学习。促进者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的角色。那就是说,教师通过把对课堂的主要控制权交还给学生来促使学生独立学习的方式,引导、鼓励、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个角色是所有角色中最难的,因为它需要熟练掌握其他著名的教学法的教师的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努力创造师生间、生生间有效的合作,还要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式学习。这样能够减少学生的焦虑,增强自信和自尊,构建和谐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英语学习环境、自学能力及个性发展等。与此同时,教师扮演促进者的角色可以帮助学生加速自学的进程。例如,当学生因为缺少词汇而停止交谈的时候,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词汇帮助学生继续交谈。如果学生还是没有应答,教师可以建议一些单词,如“Anything else?”或“Yes, but why?”等。
五、做一名优秀的评价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通过考试,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来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更多的是结果评价,而不是过程评价。评价者必须彻底地清楚现代英语教学的评价与传统英语教学完全不同。现代英语教学的评价不是总结性评价,而是形成性的;不是终结性的,而是诊断性的;不是管理型的,而是个人性的;不是综合的,而是局部的;不是整体的,而是详细的;不是严厉的,而是建议性的;不是内容驱动性的,而是目标驱动性的。
教学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完整部分。教师充分发挥在评价中积极的、引导的角色,以便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从而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影响。形成性评价更着重于学习过程,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效果。除了评价知识和技能,形成性评价还适用于评价兴趣、态度、策略和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不仅是一个评价工具,还是一种学习方式。总结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这个舞台上的表现和能力的评价。它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如果教师能考虑增加学生日常表现在整体评价中的比例,学生就能够保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
教师如何当好评价者呢?
首先,教师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理解得越多,就能越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从而对有效教学的引领发挥作用。通过评价,特别是课堂评价,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以便对教学采取及时的调整。这不仅是学校的要求,更是学生的迫切需求。
其次,教师应当善于诊断教学,并清楚地了解教学时建立在信息反馈基础上的形成性过程,并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评价,教师能够发现学生不会做什么,会做什么,善于做什么,这当中后面两点更重要。教师应当鼓励他们发挥潜能,充分利用优点。此外,教师必须帮学生自我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真诚地评价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交互氛围。
最后,教师应该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听写、提问等形式定期地检查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对词汇、阅读和其他方面的检查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建立学生个人档案来理解学生的学习;通过面谈和讨论会来鼓励学生进步,并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缺点。
现代教师素养之我见 篇8
目前, 我们的教育已经严肃地提出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课题教师素质的提高已处在突出的地位。我们知道, 信息时代向教育的挑战不只是数量的扩展, 或对原教育的修补与完善, 而是要求的重建。这种重建以根据时代特征为基础, 要求重新认识教育爱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 重新确定教育目标, 重新构建为实现目标服务的课程, 重新设计教育的组织原则与方法, 这一切都是为了使改变了的教育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未来的教育设计与研究, 核心是提高教师的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除了各级领导部门给予经济, 政治, 制度组织等等这些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保证之外, 决定性的因素, 我认为在于我们教师自身不仅要有提高职业素养的需求, 更要根据时代对教师职业的需要, 来更新职业素养的观念, 认清自己发展的方向, 并作出相应的切实努力。
2 现代教育对教师素养的要求
以高科技, 高生产力与高速度发展为特征的现代社会, 必将对教师职能的认识产生重要变化, 导致构成教师职业素养成分与结构的变化。
从服务于传递知识转变为服务于培养能力, 从人生一个阶段的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 从面向近前, 到面向未来。这些变化集中表现为教育提出了培养现代人的要求。我们现在培养学生, 不只是在掌握知识的门类上, 而是体现在适应能力, 决策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断自我更新和创造的能力上, 这是飞速发展的时代向人类的挑战。所以, 重大的教育改革, 必定是在当教育思想指导下, 以培养现代人为目标而进行的教育政策, 内容, 方法, 手段的改革。
因此, 当代教师职业素养要求的变化, 是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的, 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而编写的《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求展望》一文中就提出:“须培养下一代能面地世界重大问题和迎接明天社会的挑战, 为组织这样一种适应为来教育, 我们需要有新型的教师。”
3 现代教师应具有的品质与素养
现代教师职业素养的变化特征, 不仅在于构成因素的变化, 而且在于结构重心的变化, 过去属于中心地位的学识, 人品及教授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成了职业素养的基础, 并在次基础上提高了更富有时代精神的四个要求;
3.1 教师应具有参与时代的意识与能力
教育要真正作到面向未来, 教师就必须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一员, 不再把眼光局限于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和所教的学生, 而是能以现代的眼光去审视教育的现状, 发现问题和提出改革的建设, 并积极地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努力加以实现, 使自己不再是“保守”的象征, 而成为积极适应, 促进时代变革的原动力。
以基础教育中的阅读教学为例。现代的“读”不再是纯文本的阅读。阅读方式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阅读方式的变革表现在:1, 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电子书刊中知识和信息间的连接不再是线性的, 而是网状的, 它可以向师生展示出全新, 高新的超文本阅读。2, 从单纯地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 即从抽象的文字扩展为图象, 声音, 三维动化等多种媒体, 这种近乎全息地跨时空的阅读方式, 使阅读想象与情境感受体现在一起, 大大地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和效率。3。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对教师的备课与学生的学习模式带来巨大的变革。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必须从小培养起这种全新的“读”的能力。而教师更应以现代的意识来设计与知道自己的教学, 具备与时俱进的专业素养。
3.2 教师应具有促进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这里的“发展”, 就具体内容我想有三个层次。一是教育观与教育现实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在教育领域的折射, 教师应以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观作指导, 才能把握好自己的工作方向。二是教师的自我发展。现代教师的职业素养不能一劳永逸, 知识和能力都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三是学生的发展。教师教育不满足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递, 而是关注学生发展。教师应赋予学生继续发展的能力, 以发展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发展性教学的基本特点有;1,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和能力。2, 努力建立教学中师生, 生生间的群体合作关系。3。承认学生发展存在差异和独特性, 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4。主张让学生体验成功, 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起信心。
3.3 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
目前, 我国教育界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年来, 将泽民同志多次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提出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求实的意识。创新教学必先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 实现;1, 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2, 给学生以主动探索, 自主学习的空间:3。创设民主, 平等的教学气氛, 开展教学讨论等。要求教师改变观念, 增强能力, 提高自身素质, 解决继承性知识与探究性学习之间的矛盾, 开辟培养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新途径, 建立师生双向互动, 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3.4 教师应具有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的研究应该主要指向自己的教育实践, 用创造的态度与科学的精神, 以现代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去设计, 实施, 评价, 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教育实践中发现, 研究和解决问题, 提供新鲜经验, 进行理论概括。教师在实践自己的科研教学中必须本着:奉献。合作。创造。求真。质量为根本, 并逐步提高自身的科学研究。写作。组织能力。不断学习和更新自身知识系统, 勇攀教科研的高峰。由此, 教师的劳动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创造性劳动, 并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 培养富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新人。
我们教师若能具有参与, 发展, 创新和研究这四大意识与能力, 那么不但能直面时代的挑战,
论现代教师的师德修养 篇9
一、加强师德修养,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在基石”;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足以说明党和国家把教育事业放在重要的地位, 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赋予了重要的使命。
作为人民教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提高自身思想认识, 注重思想修正, 树立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在道德行为上, 时刻注意言行, 以身作则, 率先重范。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技能, 有效的传授专业知识, 作好现代教育工作, 达到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二、加强师德修养, 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主题不断转变,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师职业也变的多元化, 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冲击着教师师德的修养、颠覆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导致一些教师道德失控, 拜金物欲至上的思想驱使下, 行为偏离, 有背师道尊严, 失去为人师表的基本道德品质。而学生良好行为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靠教师的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来熏陶的。因此, 教师不能单纯的认为上完课, 把要传授的知识讲授出来, 就是教师的全部的职责, 个人的行为和道德与职业无关的思想是完全错误的。选择教师这一职业, 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 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传承人类科学文明, 把塑造具有优秀人格的社会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
教师的道德修养的丧失, 对于自律学生的影响:一方面会对这类教师产生烦感, 逃课或故意作对;另一方面对教师和学校失去信心, 无心学业, 感觉前途迷茫, 失去努力方向。对于盲从学生的影响, 则会无底线的效仿, 甚至出现很多过激行为, 失去约束力, 在学校或同学之间带来恶劣的负面影响以及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加强师德修养, 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的职业道德, 不同于一般的职业道德, 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是衡量教师能否胜任教书育人这一重任的前提和基础, 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和道德人格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 加强教师师德修养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在学生心灵成长, 性格塑造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个人道德修养是师德修养的基础, 在经济社会金钱至上的思想冲击下, 部分教师放松了对自己道德的把控, 追名逐利, 利用教师职权, 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礼品、宴请。个人生活道德败坏, 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等, 将这些社会不正之风, 带进校园形成教育腐败。从而在工作中造成不良影响, 在处理学生事务中出现不公平现象, 不能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面对评优评先, 干部的选择, 就会以教师个人利益作为选择的首要条件, 使大部分学生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 社会不正之风在校园内滋生, 教师本身失去在学生中应有的尊严和信任。
四、加强师德修养, 具有宽容仁爱之心
中华文化的传承中,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 主要涵义有两个方面即:“忠”、“恕”, 在不同背景下得到继承和发扬。在现代教育工作中, 仍然应遵循仁爱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 要“忠”于自己的职业, 具备相应的职业品质, 对每位学生的态度要保持一致, 怀着仁爱之心, 一视同仁, 不以自己的感情好恶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而出现偏袒、庇护、鄙视和冷淡部分学生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 批评与表扬恰到好处, 作到有理有据。容忍学生个体差异存在的人性弱点, 给学生以宽容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自由呼吸、自主探索、追求真理, 允许学生有创新思想和个性发展, 从而真正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通过宽容和尊重他人的教育方式, 让学生从情感上体验宽容, 从而能够珍视、认同并培养学生的宽恕与容忍精神。通过教师的宽容仁爱唤起学生的宽容意识, 从而带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结语
教师的师德修养, 是从事教育事业必须的品质与职业素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工作中, 可以从思想、行为上影响万千学子, 具备高尚品质的教师是学生人生中的指路明灯, 会激励和影响学生在学习、工作中积极奋进, 挖掘无限潜能;在生活中充满阳光, 活力四射。因此, 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 不仅教育工作的需要, 也是个人的提高, 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摘要:“德高为师, 学高为范”加强教师师德修养是从事教育事业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更应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具备正确的价值观, 加强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和仁爱教育思想, 从思想和行为上作到严于律己, 以身示范, 影响万千学子, 塑造具备高尚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师德,道德品质,仁爱
参考文献
[1]常琳.党的十八大教育政策内涵解读[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4) .
现代幼儿教师 篇10
一、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1.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是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综合国力竞争中最关键的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 教育的关键又在教师。因此, 当今世界各国都对教育工作、教师培养十分重视。2010年7月,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也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教育,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创新培养模式, 增强实习实践环节, 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 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可见, 加强教师 (师范生) 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正是顺应了现代教师教育改革重视教师队伍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发展趋势。礼仪是构成教师形象很重要的内容, 是教师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的综合表现。如果我们把课堂比作舞台, 那么, 教师就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 这个主角的整体形象必须是集容貌、服饰、语言、体态、手势、表情等造型于一体, 必须以其非凡的吸引力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才能对学生知识吸收、情操陶冶和思想教育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水平高低, 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并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因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 他们第一次接触教师时, 会特别注意这位教师的仪表装束和言谈举止, 从而在心理上为教师定位, 为自己与教师的关系画上标签, 是可亲可敬还是反感讨厌?这就是第一印象。实践证明, 那些有着儒雅风度和规范礼仪、能以身作则又表里如一、既爱岗敬业又爱生如子的教师总是会得到学生的肯定。因此, 教师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水平高低, 是决定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每一个教师都应时刻注意加强自身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 有关部门特别是师范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应把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只有如此, 才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是维护教师整体形象的有效途径。在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势下, 多数教师已开始自觉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对加强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也有一定认识。但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的影响, 在一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中, 仍经常发生损害教师职业形象、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现象, 表现在:个人形象过于随意;随意对学生说粗话、脏话, 甚至侮辱学生人格;公共场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甚至有随意体罚学生或性侵学生等行为, 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在学生家长中和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但一粒老鼠屎坏掉一锅粥的教训是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为此, 现代教师都必须自觉加强自身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 自觉地避免形象不佳、行为失范的现象, 有效地维护教师整体的良好形象。
4.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源泉。礼仪不仅体现个人文明修养程度, 而且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是构成社会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可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为人师表、行为楷模对社会文明的影响是巨大的, 加强教师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源泉。
二、现代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如上所述, 现代教师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仍存在很多缺失, 一些青年教师不修边幅、不知礼守礼、不遵守社会公德、不坚守职业道德、不恪守家庭美德的现象仍频频发生。从客观原因上说是受社会上信仰迷茫、信念模糊、道德滑坡、金钱至上、人情冷漠、言行失范等不良行为的影响;此外, 还有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礼仪修养教育的忽视。教育无小事, 教师无小节。礼仪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与其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密切相关, 事关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在教师教育中, 这一点我们是做得不够的。先不说随着高校扩招及就业压力的增大, 越来越多的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进入教师行业, 他们在校期间缺乏系统的教师素质和教师礼仪培养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 在现行的存在重知识、轻能力, 重理论、轻实践, 重专业知识、轻礼仪修养等弊端的师范教育体制下, 缺乏自觉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也就不可避免了。即使在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方面, 也存在着重教学技能技法轻教师礼仪修养的问题。从主观原因方面分析则是我们的部分教师在认识上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轻视性。长期以来, 我们的一些教师和师范生一直信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条。殊不知, 这是一个多么偏颇而又不切合实际的看法。笔者在与青年教师的交往中经常听到一些年轻的教师这样抱怨:为什么我学历那么高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为什么我能力那么突出却得不到领导的重用?为什么我与单位同事总是格格不入?他们不知道这其实就是缺乏良好的礼仪修养所造成的, 这一点恰恰印证了教师的鼻祖———孔子说过的名言:“不学礼, 无以立。”他们不知道教养决定一个人的成功, 细节决定一件事的成败, 不懂得自己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厉害关系, 没有端正自己的职业态度, 这一点也应引起我们重视。
三、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操作性
礼仪“易学难工”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教科书中所写的内容, 教师们和学生们都能看得懂, 但实际应用起来却不见得人人都能做到位。加上教师的形象塑造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 礼节的运用有一个从不习惯做到自然运用的过程, 不是一学即成、一蹴而就的。因此, 加强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体来讲, 应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思想认识, 树立角色意识。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类学校应大张旗鼓地宣传加强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意义, 不断提高教师对“外塑形象, 内强素质”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教师礼仪课的教学和培训应从塑造教师个人形象入手, 联系教师的切身利益, 使每一个正在从事及将要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真正懂得, 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不仅是教师自尊自律的基本要求, 影响教师本身的事业发展及自我实现, 更是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同时让广大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时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仪态, 强化教师自觉塑造形象和知礼守礼的意识。
2.明确教学重点, 改进教学方法。在优秀教材匮乏、授课时数不足、专业教师紧缺的情况下, 要提高教师礼仪课的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 需要对教学重点予以明确。笔者从事教师礼仪课的教学和培训多年, 总结和概括出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六大重点教学内容: (1) 提高素质美———具备崇高而全面的教师素质; (2) 保持仪态美———培养谦虚而恭敬的教师风度; (3) 注重仪表美———选择整洁而大方的教师装束; (4) 推崇行为美———塑造优雅而得体的教师举止; (5) 强调语言美———讲究文明而礼貌的教师语言; (6) 提倡交际美———掌握规范而适度的教师礼节。同时,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积极运用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实训室等教学场所,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丰富教师礼仪课的教学与培训。
3.强化全民意识, 营造良好环境。教师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不是单靠教师自身能完成的, 还要强化全民意识, 弘扬全社会“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因为研究表明, 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和积极乐观情感。当全社会都来充分尊重和肯定教师职业, 并通过政策倾斜维护及保障教师的权益,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同时, 给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人文环境时, 教师就会有很强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满意度, 就会形成比较高的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 就会把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内化为自己内心的信念, 成为教师践行礼仪行为的内在动力, 驱使教师更加自觉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更好地去完成教育育人的神圣使命。此外, 学校也要积极营造充满人文色彩、自然和谐、清洁优美、令人自律的良好礼仪环境。如在教室、楼梯、走廊等地方张贴文明礼貌用语、宣传标语等, 在一些重要入口处安放一面镜子, 让师生随时注意整理自己的仪表等。
总而言之, 人们对现代教师的形象要求既要优秀, 更要优雅。因此, 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现代教师的自觉行为。
摘要: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导师, 而且是传承文明的智者, 更是以身作则的楷模。教师的仪容仪表和举手投足都蕴含着教育的力量。一位教师违背礼仪规范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和危害要远远大于一个普通人违背相同的规范。因此, 现代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本文将结合笔者教授《现代教师礼仪》的体会, 谈谈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与操作性。
关键词:现代教师,形象塑造,礼仪修养
参考文献
[1]刘红斌.试论高师院校教师礼仪素养的提升[J].学术月刊, 2013, (4) .
[2]李兴国.田亚丽.教师礼仪[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 .
[3]张秉福.关于加强教师礼仪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10) .
[4]邓坚阳.程雯.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增进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 2009, (4) .
现代幼儿教师 篇11
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现状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学历要求进行了简单的规定。1995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师资格条例》中也提到了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关的内容。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教师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热爱幼儿,面向全体幼儿,进行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2011年12月,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即《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为理念,明确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要求。
从已有涉及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文件条例中,笔者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已出台的条文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要求较为零散,模糊、笼统,缺乏规范、全面、统一的标准;其次,专业要求涉及的对象不明确、内容不全面,对教师的要求都是原则性的,将教育理念与行为准则相混淆,不足以给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规范和指导;再次,专业要求的条目之间缺乏清晰的逻辑,不利于幼儿教师的理解和应用;最后,专业要求的内容很难反映现代教育的理念,应对新时期幼教现状与问题的能力略显薄弱。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缺乏统一全面的标准,导致人们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认识不够准确,更不能体现专业性,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幼儿教师质量,也无法指导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完善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是幼儿教师教育与学前教育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
现代教育理念诠释与启示
教育理念,其实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发展观的全面展现。现代教育理念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现代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是教育行动的指导。
1.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他指出:“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是单纯的传授各学科领域的知识,而是努力提高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成长,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好坚实的个性与人格基础。
2.“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儿童为本”是指幼儿教师的保教活动等各个方面都要以儿童为中心,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都要以儿童为落脚点,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1924年,各国签订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强调儿童的身心必须得到正常发展,标志着幼儿教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合作的开端。1959年颁布《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各国儿童应当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1990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世界各国开始逐渐关注儿童的基本权利,重视儿童教育。“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表明儿童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其身心发展特征及生活状态又与成年人不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身心发展特征,只有在“理解儿童、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前提下,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合作”的教育理念
随着教育的发展,“合作”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家长和社会因素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学习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幼儿教育要开放、要合作已成为各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共识。“合作”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要发展与他人合作的品质。幼儿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的特征,只有先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合作品质的人,才能培育出乐于与人合作的孩子。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与人合作”已经成为衡量幼儿教师是否合格的基本要素之一。
4.“全纳教育”的理念
“全纳教育”的概念是在1994年举行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提出来的。全纳教育提出了五大原则:“(1)每个人都拥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2)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3)教育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性和学习的广泛差异;(4)学校要满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5)学校要接纳所有儿童,反对歧视”。全纳教育理念并不意味着为每一个人提供完全相同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因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要了解个体特征,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策略
首先,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应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学习态度与能力的养成。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不断重视,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但幼儿教师入职后的培训和学习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终身教育理念应使幼儿教师认识到他们入职前的教育水平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因此在制定幼儿专业标准中,应对幼儿教师所需具备的学习能力作出明确规定,包括能够不断地参与合作与学习;善于利用各种专业发展机会和资源,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学习能力的清晰界定对于促使幼儿教师终身学习可起到导向性作用。
其次,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应促使幼儿教师树立“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与理解儿童,热爱幼教事业。当前,各地一些幼儿教师虐童的个案虽是少数,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个别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素养的缺失。“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在制定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时明确界定幼儿教师需具备的基本能力,给予教师可操作性的指引,而不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泛泛概括。专业标准中应规定幼儿教师需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知道影响儿童发展和学习的多重因素;幼儿教师能够在家庭、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下理解儿童,知道儿童在健康、安全和营养方面的需求,并具备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利用儿童发展的知识为儿童创设健康、尊重、支持性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能够设计适宜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物理环境;能够提供适宜儿童理解力的学习材料和资源;能够设立适宜儿童发展水平的学习目标;能够使用多种发展适宜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密切关注每个儿童对教学的反应,能够与每个儿童建立积极的关系和进行支持性的互动,使每个儿童都能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能够为儿童创设安全、友好、文化适宜和组织有序的学习环境,能够对每一个儿童进行负责任的评估,促进每个儿童的积极发展。
再次,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应鼓励幼儿教师树立多元化的“合作”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与同事与幼儿家庭共同合作,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儿童发展。应在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规定:幼儿教师要了解不同家庭的特点,尊重不同的家庭文化与价值,为家庭的幼儿教育提供支持;能够认识到家庭的作用,促使家庭参与到儿童的发展与学习中来;能够发起并保持与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尊重,支持每个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能够利用社会资源,与提倡服务于儿童和家庭的公益机构、组织等进行协调和合作;能够与同事和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体育教师的现代性研究 篇12
一、体育教师现代性的内容
1. 教育公正。
体育教师应持有一视同仁、为学生更好发展的教育指导思想。教师要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在待人问题上, 不偏爱优秀的学生, 不歧视较差的学生, 给每个学生同等的机会:在处理学生的具体事件上, 不偏袒、不主观、不粗暴、不训斥, 而应该从爱护学生的角度, 客观公正地处理。在实际工作中, 体育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 民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给每一个学生同等的机会;其次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等因素确定教学或训练的运动负荷及技术要求的难度。
2. 移情能力。
移情能力即换位思考, 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 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感受。一个好的体育老师不固执于自己的想法、观点, 也不以自我为中心, 而应该能够超越自己的知识、技能局限, 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来体验、认识, 不断调整自己的计划,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工作。
3. 独立性。
独立性指体育教师不盲目地接受他人观点, 能够形成自己意见并持有意见的倾向, 他们不屈从外界权威或压力而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 能够有根据的、坚持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更多地尊重事实。
4. 计划性。
体育教师应对自己的工作有较好的事先计划, 并能具有较强的时间感, 提前完成计划, 使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易于控制和调整。
5. 效能感。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成功的教育活动的判断。教师的效能感水平对教学效果有影响作用, 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对教学活动的坚持性, 决定教师对困难的态度, 影响教学的情绪状态等。体育教师的效能感体现在体育教师对其有效的完成教学工作, 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和信心, 一个体育教师应积极提高自我效能感, 从而提高教师对教学的信心, 增强其事业心, 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应对来自教育情境中的挑战, 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地控制环境, 而不为外在权威、外界环境所控制, 面对困难表现出乐观与信心。
6. 开放性。
开放性指体育教师的变通性和包容性, 一方面是指不墨守成规, 愿意接受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行为方式, 能够以新的方式处理事务, 能够应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变化:另一方面指体育教师具有多维的价值观, 能够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 能够接受他周围发生的社会变化, 能够更自由地接受别人现在正享有的变化了的机会, 向变化中的学生开放。
7. 反思精神。
反思是指向自我的一种认识活动, 这种活动可以指向个体自身的思维、意念, 也可以指向个体的行为、实践, 目的在于改进和完善。体育教师在实践中要不断地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 进行应用性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积极参与教改实验课和本学科领域的探讨, 用研究的体会和成果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 优化知识结构, 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探究和解决不同教学问题, 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 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这就充分说明了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8. 发展愿望。
教师的自我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 包括思想政治、知识能力、心理品质等多方面, 其核心是以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为主的教学和科研素质的发展。教师的自身发展是教学过程进行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自身得不到发展, 学生也难以发展。教师的自身发展对学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代社会是开放和富于变化的, 体育教师面临着巨大压力, 同时社会开放性给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 现代体育教师不满足于现状, 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借助于各种机会展示自己, 他们具有开放的特质, 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 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望。
二、体育教师现代性的实践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实施者, 是体育课程的解释者, 通过体育教师的实施和解释, 体育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1. 改革教学方法。
体育课程改革中, 创新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课程的改革, 导致传统的常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 必须在体育课程目标的指导下, 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来创新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式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指导学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和。方法是为目标而设立的, 并无好坏之分, 只有产生的效果不同。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 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是体育教师关注的重点。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只研究教师的教法, 不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探索,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要注重学生的学法研究,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要表现在: (1) 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 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 并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能力。 (2)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 可以组成小组学习, 让学生互相观察、互相帮助、互相纠正,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 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 不断提高动作质量, 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3)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在教学中, 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 不教方法,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 (4) 发扬教学民主, 经常听取学生意见, 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把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又可以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不断改进教学工作。这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一线体育教师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发现更多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2. 教师教学评价。
体育教师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评价改革的新尝试。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是促进体育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要客观、公正, 及时、可靠地了解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 评定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分析体育教师的成败得失, 为改进体育教学工作, 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 主要是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包括对教师的专业品质、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师工作量四方面的考核评价。对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的组织、结构;教学目标与实际内容一致;教材组织合理;备课充分;教法手段有实际效果;实践分配合理, 利用充分。教师教学评价是一种发展型评价, 不是简单地评价教师教学活动的结果或表现以评定教师的优劣。因此, 在评价方法上主要是采用教师自我评价、即时性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形式进行的, 同时也可以采用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学生成绩分析等多种评价形式;在评价内容上, 在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 也应注重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情感反应。在注意终结评价的同时, 更注重过程评价。评价的时候应根据关于教师教学评价的两方面内容制定适当的量表, 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3.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一方面表现在对体育教师的培养上, 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表现在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上, 体育教师要自我发展, 突破观念的限制, 提高自身的修养, 要消除权威情结, 提高主体意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应该更多地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使体育教师接受崭新的理念, 并内化到体育教学的实践中; (2) 转变体育教师的角色, 由单一角色向多重角色转变, 由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 由居高临下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3) 适应新的工作方式, 如教师之间的合作、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等; (4) 学习新的技能, 使之具备体育课程开发的能力, 增强对课程整合的能力, 提高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 (5) 学会新的学习方式,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当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时, 当体育教师的地位得到提高时, 很多在体育课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北京:三联出版社, 1998.
[2]俞吾金.现代性现象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出版社, 2002.
【现代幼儿教师】推荐阅读:
现代幼儿园12-10
现代教育与幼儿幸福11-05
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09-27
现代幼儿园班级管理07-18
现代幼儿园管理艺术10-25
幼儿园现代教育技术05-27
现代教育技术幼儿教育06-01
佳艺现代幼儿园员工手册05-22
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的作用论文06-15
第七章现代幼儿美术教学论与教学法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