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素养(共12篇)
幼儿教师素养 篇1
艺术, 作为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份极其珍贵的财富, 从古至今都在人类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 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艺术的起源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 从那时起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 就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 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此, 要想提升教师的艺术素养必须从提升文化素养做起。另外, 教师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对艺术的整体把握, 有利于对艺术的时代特征进行正确的阐释和评价, 更有利于对艺术的正确解读以及设计思想和设计观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同时, 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 能促进教师身心和谐发展。通过长期有效的艺术熏陶, 可以提高教师的情趣、品味、境界, 培养教师乐观、豁达、宽容的人文精神。下面就浅谈一下艺术与文化现象的联系。
一、艺术与哲学
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内, 艺术与哲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 总会自觉不自觉的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 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出来。人们从艺术活动中所感悟到的对真、善、美的理解, 时空的冲击, 个性的张扬、以及对生存与死亡、激情与理想等方面的强烈感悟与超越, 无不来自对哲学内涵的领悟与反思;而在哲学反思的过程中, 所经历的神秘与自由、消沉与乐观、曲折或顺达、理想与现实, 以及超凡率真的个性气质, 又有哪一样是不渗透着美学内涵与艺术气质呢?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富于哲理性的艺术作品。比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就是在探讨人类天下一家、世界和平的问题;李斯特《前奏曲》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在探讨人生的意义, 这些作品举不胜举。哲学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当然, 艺术也反作用于哲学, 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
二、艺术与宗教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非常久远。尤其是基督教在最初宣传自己的教义时就是借助音乐的方式,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 在礼拜仪式中音乐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宗教艺术中, 建筑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一些石窟艺术。多种多样的宗教艺术不但是世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对各个地区、民族、种类的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已经减弱, 现今宗教艺术主要是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而存在的。
三、艺术与道德
道德影响艺术, 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反过来, 艺术影响道德,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由于艺术具有生动感人的形象和特殊的魅力, 因此他对道德观念的评价和道德行为都具有重大影响。近几年, 由于传媒和网络的力量, 大量影视剧作品可以很方便的欣赏, 而其中不乏探讨人在社会中如何存在的问题, 如美国影片《撞车》就是讲述在今天这个钢筋水泥的世界里人与人应该如何生存的问题。
四、艺术与科学
从文化学角度来说, 科学技术也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现象。科学的进步为文化的创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方面最直观的就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艺术的表现手段也随着扩大, 网络歌手、DV故事等等的普及拉近了人们与艺术、人们与创造美的距离。
既然艺术与文化存在如此多的联系, 那对高校教师有何影响?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 教师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对艺术的整体把握。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介绍艺术发展的历史条件, 对于正确理解艺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源泉是十分必要的。艺术发展史同这一时期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等方面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相反, 艺术的迭起、探索的推进, 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演进是分不开的。
第二, 教师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对艺术史和艺术作品的时代特征进行正确的阐释和评价。在艺术史教学中, 教师应该对艺术史中的多种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 才能完整而透彻地阐释影响艺术的深层次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原因, 学生才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理解。可以说, 艺术课教师文化品位的高低是决定艺术课程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第三, 艺术教师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艺术文献史料和艺术术语的正确解读。对艺术的研究离不开文献史料, 而对文献史料的准确理解又需要历史文献学的相关知识, 所以, 历史文献学对中国古代设计史的研究与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艺术教学和研究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读的史料。因此, 艺术教师加强历史文献学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 艺术教师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对艺术思想和艺术观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艺术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既涉及材料、技术, 又涉及方法、观念;既是艺术, 又是科学;既有人文学科的属性, 又与自然科学相关;既有实用功能的限定, 又有审美的心理的要求;既有文化的传承, 又要求创新。因此, 如何对以往的艺术思想进行概括与提炼, 关系到在教学中能否达到因材施教、深入浅出的良好教学效果。对艺术思想和观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 教师必须掌握和了解哲学、美学、宗教学等学科知识。陈乐民先生说:“任何学问就像剥笋一样, 一层一层地剥下去, 剥到核心, 是哲学。”在对待历史文化与艺术传统上, 不能采取断章取义的态度, 应该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加以概括和把握。
艺术创作是创作主体与客观世界撞击的产物。如果艺术家只了解他所要表现的对象, 他的创作是无法完成的, 因为一件真正意义上成功的作品, 不仅需要艺术家有高超艺术技巧, 还需要他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
综上所述, 艺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教师的文化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长远来看, 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创意能力的培养要比技能教育更为重要。艺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 尤其是文史哲诸学科, 对这些学科的学习和了解是艺术教师提高文化素养、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顾建华, 张占国, 主编.美学与美育词典[Z].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9.
[2]邢煦寰.通俗美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4]彭吉象, 张瑞麟.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幼儿教师素养 篇2
善于模仿是幼儿的天性,而“跟我学”也是我们工作中常用的语言,就像葵花具有极强的向阳性一样,幼儿园的孩子们具有极强的“向师性”。因此,我们如果把孩子们看作是朵朵向阳花,而我们的幼儿教师就像那一轮太阳。这太阳应该是一轮怎样的太阳呢,也就是说幼儿园教师应具有怎样的师表形象呢?
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对儿童的家长们说道:“你们自身的行为是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执行教育儿童的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你们的态度神色上的少许变化,儿童都能看得到和感觉到。你们思想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到儿童。”马卡连柯的这段话对幼儿教师同样是适用的,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幼小的孩子们。那么幼儿教师如何加强自身的修养,才能无愧于太阳的角色呢?
做为幼儿教师首先要忠诚于幼儿教育事业,做到爱岗敬业。要对这份工作表现出恒久的热情,遇到挫折也不能灰心丧气,更不能在幼儿们的面前表现出对这个职业的不满情绪。幼儿教师必须爱护每一个幼儿,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决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孩子,更不能对孩子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不管孩子是否健康活泼或者体弱,不管是聪明伶俐还是有些鲁苯,不管是漂亮的公主还是丑小鸭,不管是用小车送的还是用自行车接的,在幼儿教师的眼里,他们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是完善的生命,他们都是生动的存在,他们都是可爱的天使。幼儿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家长,跟家长建立平等友好的朋友关系。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只有尊重幼儿的家长才能得到幼儿家长的真诚配合,才能够使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够真正做到了解孩子,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幼儿教育工作的成功。幼儿教师必须和同事团结协作,大家是同事关系,又如同姐妹兄弟,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教师之间团结友爱的融洽关系必然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学会和谐相处。幼儿教师必须勤奋好学,永不满足。幼儿教育工作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多才多艺,知识广博,既应 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应广泛涉猎各门科学与艺术,才能够在孩子们方方面面好奇的提问面前应付自如,才能满足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知识兴趣启蒙的需要,才能带领孩子们走近丰富多彩的科学与艺术的奇妙世界,才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养成喜爱学习的习惯。幼儿教师必须养成好学不倦的习惯,成为一棵吸引孩子们的知识大树。幼儿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注意衣着穿戴。礼貌、得体、大方、文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让孩子们喜欢,才能使孩子们乐于亲近你,也才能够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为人师表的形象。
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养成 篇3
关键词:幼儿教师 教学语言 语言素养
幼儿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语言素养的意义,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认识到语言在幼儿心中所能产生的力量,明确具备良好教学语言素养是一名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那么,应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呢?
一、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提高教学语言素养的前提。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幼儿思维、理解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时常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只能按照语言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很难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比如有次美术课上,笔者让幼儿们画一只小鸡,可是有些幼儿却画成了小鸭子。笔者想帮他们纠正,可是他们却认为自己是对的。这时,笔者和颜悦色地说道:“好好好,你们是对的,我是错的。”结果,幼儿便一直以为自己是对的。由此可见,教师要把握好幼儿语言理解的能力和语言发展的特点,以便于与幼儿更好地沟通。
二、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语言规范
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榜样,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一步。因此,教师只有使用规范的语言,使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使用符合国家普通话要求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做到发音清楚、吐字准确、不念错字、不使用方言,才能产生正面的示范效应。
三、内容选择贴切,提问适当
首先,教师要尽可能地提开放式问题,而不是封闭式问题;其次,在提问过程中,应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提问的难度要有层次性,太易或太难的提问都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一个有效的“好问题”,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只有根据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才能保证教学过程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才可能实现教师与幼儿的真正对话。
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是教育观念的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不断地以新的教育观念来武装自己。如果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就无法形成良好的教学语言素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的教育难度越来越高,对教师基本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教师要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以自己的素养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促进幼儿教学的必要条件。
五、多欣赏美文,丰富文化内涵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经常欣赏经典美文,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还能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训练发音技巧,充实词汇量。
六、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科学性
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还要具有科学性。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准确简练、鲜明生动呢?主要是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师要掌握丰富的词汇,语言的丰富性主要表现在词汇的丰富性。词汇是语言的细胞,词汇越丰富,语言就越生动,越能鲜明地表达人们的思想;二是语调要多变,汉语本身就有多变语调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这种变化。此外,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堂情绪,运用生动、变幻的语言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三是教学语言的感情色彩要强烈。比如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能将幼儿带入故事所描述的情境中,感受故事、熟悉故事。但教师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幼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索和积累。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市级机关幼儿园)
提升学生素养首先要提升教师素养 篇4
如何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一、教师应具有新课程开发意识
职业学校课程安排应该服务于学生的职业要求, 特别是专业课更应该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开设新课程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职业学校的生源较差, 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都差强人意, 单纯的依靠课本传授知识, 学生缺少学习兴趣与动力。联系上课的实际情况,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曾经任教“电子CAD技术”课程, 也试着编写一些校本教材, 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 增加实验操作, 比如让学生制作数字钟, 让学生设计制作“串联型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PCB板, 让学生设计制作“OTL功率放大电路”PCB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作一名设计师和操作师的成就感与乐趣。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师应具有教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教育活动中教师教育所必备的能力。教科研研究的是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如今, 每年都有省级、市级论文交流机会, 无论是为了提高教师素养, 还是为了积累评优、评职称的资本, 都是非常有利的。把平时的教学、教育上的心得记录下来, 经过整理、润色, 就能得到一篇论文, 何乐而不为?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确实教得认真、总结的认真。如果平时马马虎虎备课, 随随便便上课, 没有写教后感的习惯, 无论课上得好与坏都无所谓, 这样的教师是不具有教科研能力的, 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是无能为力的。一个教师上完一节课, 必定会体会到自己这节课上的得意之处和不足之处, 通过教学随笔记录下自己的教学点滴, 一定能鞭策今后的教学工作。如果能整理成文, 和同仁交流一番也必能相互帮助、启发。教师的职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那学生的职业素养也一定会得到提升。
三、教师应该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教育对象是人, 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 情感的交流, 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时, 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 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 合作共事的能力。职业学校, 生源差, 学校设施差, 外出学习机会少, 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教师对提高教学水平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尽力而为是我们每一位执教者的能做也是必须做的。职校专业课确实晦涩难学, 但是如果教师能与学生之前有良好的沟通, 学生也会因为尊敬、喜爱这名教师而提高学习兴趣的。
四、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当代社会, “一本书, 一张嘴, 一支粉笔, 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特别是职业学校的专业课, 内容抽象, 学生无法领会其内容, 也会丧失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仪, 无论从声音还是图像都能使学生轻松形象的掌握专业知识。使用器材可以有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要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例如在讲解“三相电动机的检测和连接”内容时, 以往的教法是, 教
师现场实验演示, 学生在下面观察学习, 其实效果很不好, 学生根本看不清演示的具体过程, 一些学生自顾自的乱做一气, 甚至会影响课堂纪律。如今, 可以利用现代信息设备, 用摄像机摄下笔者检测、连接三相电动机的过程, 录下相应教学内容。再做成多媒体课件, 通过计算机演示给学生看, 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听觉上, 都清清楚楚, 一目了然。确实, 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使教师好教, 学生易学易理解, 突破了教学难点, 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必须教到老学到老。提高教科研能力,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都是要求教师学习。除了教育部门安排的各种职称准备考试, 继续教育学习, 平时教材的钻研, 对学生的分析就是一种学习过程, 上好一节课, 上好一门课, 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 对老师充满信心,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才有可能。
幼儿教师素养比赛活动小结 篇5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突出教师为本,以赛培师,以赛促教,为##镇幼儿教师的成长与进步搭设展示的平台,3月16日,襄州区##镇幼儿教师素养选拔赛在##镇中心幼儿园多功能活动室拉开序幕。##镇中心学校分管教育教学的@@及全镇各幼儿园园长和业务骨干名教师观摩了比赛。
此次比赛进入决赛的4位老师均由园级的逐级选拔产生。比赛分为基本专业技能:自弹自唱、故事表演两个环节。
故事表演比赛过程中,参赛教师们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她们抑扬顿挫的语言和丰富的感情、生动的肢体动作,把故事情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大家面前,展示出教师们良好的语言功底。比赛现场气氛紧张又热烈,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评委,让在场的每一位教师都身临其境,仿佛自己也进入了故事情节中。经过激烈的角逐,教师龙梦圆获得故事表演第一名,将代表##镇参加区级比赛。
幼儿教师语言素养的提高途径探析 篇6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素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94-01
优秀教师的语言魅力在于它能够在教学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但现实中,我们发现部分幼儿教师缺乏语言素养,如教学语言不够标准、规范,生动;平时交流时语言平淡,语病多,内容空洞,缺乏情感,在与家长和幼儿的交往中不能很好地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那么,幼儿教师应如何提高语言素养,才能把话说得“通顺、准确、有趣、生动”,能用优美动听的语言去拨动幼儿的心弦呢?下面我对幼儿教师如何提高语言素养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美文欣赏
首先,应学习现代语言学理论。教师语言的重要性诚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因此幼儿教师有必要认识到语言在孩子心灵中所能产生的力量,明确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和文化修养是作为人类认知启蒙阶段的领路人的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教师应该学习《教师言语表达》《语言学概论》等语言学方面的理论书籍,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后,幼儿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就可以更加驾轻就熟,左右逢源,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其次,欣赏经典美文,不断丰富文化底蕴。经典美文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为一体,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汲取丰富优美的语言,而且还能增进教师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在美文欣赏过程中,朗读者试图用最好听的声音、语调、节奏、韵律把诗词、曲赋传递给他人,而后大家对语言表达技巧问题进行共同剖析、修改,并配上经典的古乐名曲如《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等再进行朗诵练习。在优美的氛围中,教师们吟诵着“天阶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等千古流传的佳句;在深深的艺术陶醉中,教师们也不知不觉地训练了发音技巧,充实了词汇。
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语言训练
1.锤炼灵动机智的教学语言。
吕叔湘说得好:“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活”就是课堂教学机智,而应变就是教学机智的体现。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若能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巧妙化解,便是体现了教学机智。如有一位老师在开展公开教学活动“体育游戏——高人矮人”时,有位幼儿突然指着班上一位女孩大声喊:“她也是矮人。”当时,这位女孩哭了,其他幼儿纷纷指责那位调皮的男孩子,有序的课堂顿时出现了骚动。这时老师马上沉着、冷静地安慰那位女童说:“现在小朋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只要多吃饭、多睡觉、多锻炼,你一定能长得又高又漂亮。”那位女孩点点头,破涕为笑。老师又及时肯定那位男孩观察仔细,随后又说:“你希望这个女同学快快长高,下次悄悄地告诉她,并帮助她经常锻炼身体,好吗?来,现在让我们都来活动活动,跳一跳,长得高。”这样,教学工作又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了。可见,教师针对幼儿在心理和生理上不成熟的特点,特别是认知和语言发展水平有一定局限性的特点,灵活机智地使用教学语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诗化优美形象的生活语言。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由许多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会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该用浅显、易懂、充满情趣的话语,把每个环节的要求清楚明了地呈现出来。如做早操时,教师们会说:“太阳咪咪笑,看我做早操。我是好宝宝,锻炼身体棒。”午餐时,教师们会说:“饭菜喷喷香,色彩真鲜艳,小手洗干净,吃呀吃得饱。”午睡时,教师们会说:“中午到了,知了不叫了,小鸟不飞了,小朋友也要睡觉了。”盖被子时,老师们会说:“轻轻打开一扇门,小宝宝呀钻进门,肚子朝上躺下来,再把门儿关起来,闭上眼睛睡着了。” 这些形象生动、简单明了的语言不仅让幼儿明白现在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且这些朗朗上口的念白能激发幼儿乐意去做,既达到教育要求,又让幼儿的心情如沐春风。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也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与幼儿的理解特点相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语言应当更加生动、有趣、形象、活泼,充满情趣。
3.打磨亲切动人的评价与沟通语言。
沟通无处不在,它包括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的指导以及与家长的交流等。评价主要不是为了证明幼儿的水平,而在于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有人骂他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必须坚持正面引导与激励的原则,要求教师艺术性地对幼儿展开评价。教学中多用一些充满激励、充满尊重、充满信任的话语,如“你非常聪明,我很喜欢你!你提的问题真棒,我们共同讨论一下。你真会动脑筋,太好了!不过,下次想仔细了再举手,行吗?看到你的进步,我真高兴!别着急,再想一想……”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有利。
4.不断反思,注重创新。
教师的语言能力与教学能力是共为一体的,需要通过不断反思和创新才能提高。首先,必须注重反思。无论现代教学手段多么先进,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成果多么斐然,它们仍无法替代教师语言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在现代社会,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有很大的可变性,教师不能仅凭过去的老经验,必须牢记“经验+反思=成功”,必须不断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由反思生成新的理念、新的策略、新的认识并内化为新的教法,然后通过语言将其显性化,从而不断提高教育重平时的积累和创新是优化教师语言的有力保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效能。其次,注重积累创新。幼儿教师的工作具有重复性,但是更具有创造性,因此注水来。教师应加强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应有一个语言仓库,贮藏丰富的资料,使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根据需要,信手拈来,呼之欲出。
三、小结
幼儿教师在语言运用中要考虑不同幼儿和不同情景对语言的要求,要秉持创新的理念,灵活使用语言,真正做到“言者诚心、听者舒心”,使幼儿乐于接受,使教育充满人性的魅力,从而使教师的语言超越时空,时时拨动幼儿心中的琴弦。
幼儿教师素养 篇7
音乐审美教育承担的使命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重的。它包括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等。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即通过音乐作品和课堂演示所体现的健康、积极、高尚的主题思想和情感人格, 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真善美的陶冶,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提升心灵境界。通过自身的审美体验, 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 养成学生细心、耐心和坚毅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人际协作能力。例如, 通过革命传统歌曲的演唱、演奏、欣赏, 能培养当代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 即通过乐理、乐器、作品的讲析和教授,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 提高音乐水平。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必须从属于音乐审美教育, 为审美教育服务。其内容和要求必须从感受与音乐表现的情感需要出发, 另外必须与演唱、演奏、欣赏等活动相结合进行, 不宜作过分的、独立的、技能性的训练, 否则音乐教学便丧失了愉悦性, 违背了“寓教于乐”的教学规律;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它的审美性, 这种审美性质主要是以音响为表现手段, 通过听觉影响人的情感, 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 从而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 在音乐美感的愉悦和享受过程中, 使情感得到升华, 心灵得到净化。如果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恰当地表现出这种艺术美, 甚至能够融入自己独特的创意和发挥, 那么对渴求美的滋养的青少年学生所产生的审美教育作用必然是强烈而又持久的。
音乐审美教育的决定因素是教育主体, 即音乐教师。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表现为制定计划、组织教学、管理考核等方面, 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性教育, 即音乐教师通过自己的演唱教唱, 对歌曲主题形象的理解和阐述, 乐器的演奏和伴奏,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的道德、心灵境界等。因此, 音乐审美教育要想不负新时代赋予的使命, 满足新生一族学生对音乐的期待和渴望, 音乐教师就必须全面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修养。新时期审美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只是指专业技能方面, 还包括自身的良好职业修养。
那么, 音乐老师还需要提高哪些艺术素养及职业素养呢?
1.加强音乐教师语言艺术的培养。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 但标准、准确、生动、组织有序的语言无疑为一堂音乐课增色不少。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 除一般教师的规范化要求外, 还应具有音乐性、语言美感, 使学生不仅明白语言所传达的思想内容, 还感受语言的魅力。唯有美的语言, 才能与音乐美、音乐审美教育相得益彰。音乐教师的普通话水准是尤其值得重视, 必须是纯正达标的。除了用某种方言或外文演唱的歌曲、戏曲选段之外, 所有的歌曲都要力求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教唱。教学的语言也应该是使用标准的普通话, 而不是当地方言或是带着方言口音的“某地普通话”。因为在示范性的演唱中要求吐字发音标准、清晰, 富有色彩和变化。
2.加强音乐教师各艺术素养的均衡发展。长期以来, 谈到音乐教育, 人们便很自然地与是否教识谱、会乐器、会运用歌唱方法唱歌等具体的内容联系在一起, 即把音乐教育看作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实这种传统的音乐教育是十分偏面和狭窄的, 它既忽视了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诸多功能, 更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的价值。新时代音乐审美教育突出了音乐审美的艺术性, 注重加强了音乐与现实生活、自然与社会的联系。时代的发展需要使人的素质趋于综合化,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有专业以外诸多学科的知识。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还要成为一名顾问, 一位促进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需要具备敏锐的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3.加强作为教师的相关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只是局限在专业方面, 还应扩大知识面。在高速发达的信息化时代,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元的, 因此, 也必然会产生一些非专业性的学习困惑。对于学生的问题及求知需求, 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所以, 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 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以音乐为本, 以育人为本, 做一名现代知识型、综合型的教师。
浅析中职教师角色与教师素养 篇8
1 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教师的传统角色是明确的,他作为教学者出现在课堂上,传递着自己“术业有专攻”“闻道在先”的知识,在与学生的相互交往中“传道”“授业”“解惑”。而如今教师的权威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他所掌握的知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掌握了,而学生明白的许多东西教师却不知道。教的根基开始动摇,教者的角色开始模糊。教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才能应对学生的挑战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1.1 教师角色的定义
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将“角色”概念引入到社会心理学理论中,今天,我们一般认为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或群体,在实现与这种地位相连的权利与义务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待的行为与态度”。我们可以把教师角色界定为:“教师在学校教育中,为实现与其身份、地位相对应的权利和义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期望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杰克逊(Jackson,P.W.)在《教室中的生活》一书中,曾形象地把教师在教室中的角色比喻为“交通警察、法官、供需长、计时员。”一名教师同时要扮演很多种角色。传统的教师角色包括课程内容专家、课堂组织者、活动安排者和教学评价。教师又是教学环境及其他一些情境中的领导者。教师不仅有责任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还有责任帮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获得成功。教师通常为学习者树立了如何在某一特定专业领域获得成功的榜样。
教师是承担多种不同角色的,而且这些角色有相当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冲突不可避免,这种冲突可能发生在几种不同角色之间,也可能发生在教师角色和承担这种角色的情景之间。
1.2 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时期需要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管建刚先生在《不做教书匠》一书中指出:“教师应努力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的教师。”教师遵守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魅力、个性,带有一切人性的弱点与优点,真实的,善意的,美的,不要刻意扮演。刻意去扮演某种角色只能让人觉得不真,不善,不美。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其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从教书匠到社会变革的积极参与者;资格与能力的并重;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而其还应具有各种能力,如研究能力、开拓能力以及获得新知识的能力。通过教师不断地自我学习与培训,适应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要求。
首先,教师是一名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职业专业化使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教师不能再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即按照固定模式向学生灌输道德、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是要研究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最恰当的教育教学策略,观察学生的反应,指导每个学生的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必须在工作岗位上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以自身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他们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其次,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学习者和研究者。如果教师本身不了解学习的意义或目的,或是缺乏学习的要领与方法,又如何能指导学生学习呢?更不用谈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学习了。教师即研究者的基本涵义是,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研究和改进,教师有能力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予以反思和提高。当然,教师也有责任以研究者的身份对整个教育进行研究和提出建议。
最后是合作型教师。在现代学校,学生的教育任务不是单个教师所能承担的,而是整个教师集体。教育学生不仅仅是班主任或是德育主任的工作,而是靠教师团体去完成的。这需要每位教师默契、有效的配合协作,发挥教师团队优势,以整体效应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教师之间一旦能够真正合作,集体智慧能够得以发挥,教师之间相互交换意见、相互交流,思维碰撞迸发的火花将会点燃他们持续学习的热情,那么它的成效将高于任何一种教师培训。
2 教师素养与能力
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决定了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修养可以通过一些继续教育或是教师培训得到一定的提高。比如今天的中国,教师大多数都有接受继续教育,遗憾的是,大都流于形式。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因此,中职教师必须注重自身能力,加强修炼,力争符合时代要求。
2.1 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教师的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何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第斯多惠说:“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育和教育别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尽力首先做到。
第一,教师具备灵活的手段或方法处理教育惩戒问题。教师可以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即教育惩戒权,但应具有教育性,尊重学生人格,合理并公正,符合相关程序,不可无度,能把握度的教师一定具备了一种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一种超越于“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之上的教师真正的能力。在处理惩罚学生问题上,肖川认为:“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从“善”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是一种善,美德,是一种心灵的教育,霸权是尊重的坟墓,时刻提防自己的霸权主义行为。我们需要把学生当人看待,施行充满人性的教育,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呵护生命的尊严;我们需要沉思学生的存在,理解他们的处境;我们需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
第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怎样学。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指导者,更重要的是智慧的启迪者、情感的建构者和心灵的塑造者。现代教育所需要的不是教书匠式的教师,而是教育家式的教师。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式,什么样的学习才是适合他们的。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第三,教师本身应具有不断学习和反思的能力。“人的现代化”过程,既是价值观,世界观转变的过程,更是人认识世界的方法发生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终身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去积极迎接新知识、新观念、新思想,去完成自我的觉醒,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人生使命。教师应该经常地更新知识结构,对新知识或新事物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作为教育传播的主体如果严重缺失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索的精神,那么注定会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创新,最终只能阻碍自身的发展。
2.2 教师素养的建构
教师的素质与教师在学校所担任的角色是相应的,教师素养即教师的素质与修养。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学生的监督并为学生所模仿,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有的甚至将会影响到他的终生。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健康的培养,更要关心学生的精神、心理健康,把他培养成21世纪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自身的修养和师表作风。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学生的素质问题的背后,往往折射出教育者自身的素质问题。同时,我们还要指出,提高教师的素质,不仅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精神发展的需要。
做现代教师,首先应当是教师,要有教师的“本职”观念。谈教师的素质,首先就是要回到常识,要“像个教师的样子”,做一个“尽职敬业的教师”。教师的本职就是教书育人,而教书就是教学生学,这就意味着教师这个职业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教师的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就是把学生放在自己心中。
其次,教师的精神空间决定了教育的空间,教育的魅力取决于教师的人格与精神魅力。一个视野开阔,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热爱并善于享受生活,生机勃勃,充满情趣,富有教养,仪表不俗,气质高贵的全面发展的教师,一个虽然有缺陷但个性鲜明,有真性情的教师,对学生的吸引与影响,是课堂教学所难以达到的,甚至是更为根本与深远的。现代教师在处在人生起点的学生的心目中,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应该是一个“可爱的人”。教师应兼具真善美的人类精神特质,要有个性,勇于表达自我,要持续改进和开发教育服务产品,使之品质不断提升,更有领导者风范。
再次,教师的职业或文化素养体现在他是否爱读书。一个教师,只要他爱读书,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好老师。是教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你现在拥有的所谓的理念,其实是别人外加给你的,是别人灌输给你的,并不是你从心底深处产生的,要系统地读书,都说读书,是精神一辈子修炼的需要;读书,教师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陶冶情操,熏染自己,成为高素养的教师。
另外,日本教育理论家小原国芳曾在《教师论》一文中提出,教师应该有“爱”心,一颗诲人不倦的父母心,一种企望学生提高到自己那种程度的同情心,一种对弱者和失败者的怜悯心,一种对优秀者和日益上进者的尊敬心。但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爱,几乎很少有教师能够毫无吝啬地给予学生真正的爱或关怀。下完课,他们就忘记了还有学生,在我看来,这样的教师在中国是大有人在。称职的教师必须热爱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养成健康所必需的。教师是否热爱学生,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情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是教育的基本前提。
3 总结
重新定位教师角色以及教师素养和能力的要求对教师个体发展有一定指导作用。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理想的教师形象是反思型教师,教师要从多元的角色中定位属于自己的种种,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展示教师个性与魅力,追求真善美的教育境界,爱职业,爱学生,爱教育!
摘要:教师发展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领域比较关注的话题,准确、科学地理解和探究教师发展这个课题成为教师个人、学校乃至社会都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内容。文章以中职教师为切入点,合理定位教师角色,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师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教师,角色,教师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王卫东.教师专业发展探新——若干理论的阐释与辨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5]陈桂生,赵志伟.现代教师读本·教育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6]管建刚.不做教书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7]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秦燕,贾凌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转换问题的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幼儿教师素养 篇9
一、到底什么是“语文”
探索“语文”这一概念,还要回溯到新中国成立伊始的1949年。时年8月,叶圣陶先生主持草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他第一次使用“语文”的概念并且将其作为学科名称,用以取代当时在小学称为“国语”、中学称为“国文”的课程。1950年,由国家出版总署编审局编写出版了全国统一使用的中小学课本,统一名之为“语文”,并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辑大意”里作了如下说明: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
1964年2月1日,叶老在给友人的信中进一步回忆了“语文”的由来:“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原意如是,兹承询及,特以奉告。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
二、到底什么是“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肇始于2000年修订试用版《语文教学大纲》,但真正地形成影响是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我认为,依照概念解析的基本规则,我们不妨先对“语文素养”进行结构上的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素养”的含义:对于“素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则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前者是名词性的,后者是动词性的,但二者都在强调平时的修炼,可见,素养重在日积月累,重在润物细无声的养成,重在日常的涵养吸纳,使之成为社会个体内在的品质。
明确了素养的含义,我们便可以进一步理解“语文素养”。这里,显然“语文”是“素养”的限制成分,规定着“素养”的范围。参照前面关于“修养”的解释,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把语文素养理解为社会个体在语文方面的日常修养;二是把语文素养理解为社会个体在语文方面修养的培养。作为一个概念而言,我们认为,把“语文素养”作为一个名词性复合结构理解更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因为在现实的多数语境中,我们经常把它视为一个事物,而这里作为一个复合结构出现的“语文素养”却缺少具体的语境。当然,哪怕名词性的“语文素养”,也在暗示着语文素养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的砥砺切磋。
基于这样的思考,参考语文教育专家的意见,我们认为,概括而言,语文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是对于人类语文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它是语文素养的知识基础;语文能力是对于信息的接受、理解、处理和表达能力,它是语文素养的能力结构,处理对象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三、到底什么是“幼儿教师语文素养”
幼儿教师的工作要面对处于语言学习敏感期的幼儿,幼儿教师不仅是幼儿的交流对象,更是包括语文习得在内的幼儿学习的示范者和引领者。幼儿教师的语文素养对于幼教工作意义深远。我认为,幼儿教师的语文素养不同于其他职业和大中小学教师语文素养的独特之处恰恰是基于所面对的交流对象的特殊性,而这一不同主要表现在教学口语和教育口语上,以幼儿为主要交流对象的幼儿教师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口语儿童化,即幼儿教师的口语应该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与心理需求,因此,也往往表现出形象性、动态感、情感化和经常运用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特点。而在书面语上,因为幼儿教师与幼儿运用文字的交流甚少,我们可以淡化这一职业性的区别。
具体而言,幼儿教师语文素养的目标是:自觉加强语文积累,养成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和初步的文言语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习惯,初步形成鉴赏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的素养;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进行书面语言的表达,条理清晰,遣词造句准确;能够在口语交际中准确、清晰、生动地表达观点,能够生动讲述儿童故事,比较扎实地掌握幼儿教师的职业语言技能。幼儿教师语文素养的养成,任重道远,我们一起在路上!
幼儿教师教科研素养提升策略探究 篇10
一、教科研素养的组成
1. 专业知识及教科研方法
教科研能力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幼师在培养教科研能力时,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但需要掌握专业的教育知识,还需要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才可以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活动。同时,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教科研能力,才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教科研素养。
2. 自我反思能力
教育反思能力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经验,是提升教科研素养的主要因素。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对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自身独特的教育方式,进而提高教科研素养。
二、提升幼儿教师教科研素养的对策
1. 增强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幼儿教师进行教育活动中,需要不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来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幼儿教师培养阅读习惯不仅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而且还可以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书籍中汲取到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吸收,并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育方式。只有幼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才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另外,培养写作能力可以加强教师对自身工作的总结。幼儿教师需要根据每天的工作内容进行总结性的记录,通过对自身工作历程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另外,可以总结课堂上的教育案例,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幼儿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增强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才可以有效提高教科研素养,进而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1]。
2. 加强小课题研究
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要不断进行小课题研究。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可以融入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教育反思能力,并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教科研能力。例如:教师在教过程中,发现幼儿总会模仿其他人的一系列的动作或者话语,在这时应该积极关注,并且将其作为小课题的研究对象,通过不断总结和调查,教师可以发现幼儿的模仿是一个学习过程,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通过以上实例可以发现,生活中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就是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只有幼儿教师不断地关注生活,才可以不断发现一系列的研究题目。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可以培养自身的反思能力,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训,进而在提升自身教科研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2]。
3. 加强行动定位
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自身的教学行动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其他的教学研究相比,对自身的行动定位教师可以独立完成,并且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目前,幼儿教师对自身的行动定位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科研项目之一。在对自身行为定位中,幼儿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制作教学道具,制订教学方案,布置教学环境。由于工作量较为繁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状态,不要盲目跟风教育,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积极地投入教科研的活动中,而不是被动地参加调研。其次,幼儿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教育职责,充分理解自身需要进行什么样的科研活动,而不是盲目地进行科研调查。最后,教师需要不断地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反思,对于出现缺陷的教学计划要及时进行调整。教师只有加强对自身教学行动的定位,才能够有效提高教科研能力[3]。
三、结语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幼儿教师教科研素养的相关介绍,可以使幼儿教师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经常进行反思,同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自身的教科研素养。
摘要: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教科研素养可以提高教育质量。本文主要对教科研素养的组成和加强幼儿教师教科研素养的对策进行介绍,以期幼儿教师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提升自身的教科研素养。
教师人文素养漫谈 篇11
若按此说法,今天的有些教师似很难尊称其为“文化人”。
——市里组织一批优秀教师暑期游黄山。黄山文殊院附近的一处山崖上刻有“观止”二字,从旁边的注解可以看出是乾隆下江南时的手书。刚经过一段艰苦的攀登,此时此地看着眼前的壮丽景色,再欣赏这刚劲浑然的石刻,感觉真是很妙,真是观景莫过于此,以为观止矣。驻足观赏之时,忽闻一声:“哦,止观!”循声看去,原来是团里的一位戴眼镜的中年教师。他接着对众人说:“嘿,快上,在这儿停下来看。”接着又是几声“止观,止观……”。既是市级优秀教师,当为佼佼者,却连古人由右而左的书写习惯都不知;《古文观止》即使未读过,书名总该有所耳闻吧。
“观止”出典于《左传》,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赞美之至,别的乐舞再也不要看了,“观止矣”。原意是指事物好到了极点。
无独有偶。曾与几位特级教师应邀去台湾进行学术交流。座谈会上,一位台湾同行发言中说了“君子不器”一语,会后便有两人问我此话何意。我告诉他们,这是孔子的话,意思是有学问的人不要把自己看作器皿,只有一种用处,要多才多艺才对。
在解放初期,能识文断字,就算是有文化,高中毕业就能算是一个文化人了。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于文化人大概不能再用这样的标准了吧。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须有人文知识、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其实这种要求不算为过。上面提及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虽不乏专业知识,但人文知识却显贫乏。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我们教师,因为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对传统文化是持否定和批评态度的。
一、人文素养缺失,难以担当育人之职
如果仅是不知“观止”和“君子不器”,或无关大局,而缺少人文素养的教师面对今天思想活跃、敏锐好学的学生,往往就难担育人之职。请看下面的故事。
一位80后女作家说高中时的她曾在周记本上有感而发:“草原知道离群羔羊的孤独;沙漠知道迷途行者的孤独;大海知道漂泊水手的孤独;谁,谁知道我的孤独?”结果班主任看了,批道:“希望你热爱集体,融入集体,别让可怕的孤独感销蚀了你的青春。”女孩看后甚为不悦,于是就让语文老师看。语文老师批道:“这首伤悲忧郁的小诗,堪称‘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现代版。孤独感是你心理开始成熟的标志。可以说,古来圣贤皆孤独。——屈原由于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而孤独,贾谊因‘谗谀得志‘方正倒植而孤独,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孤独,苏东坡因流贬江湖而孤独……海明威甚至说,写作是孤独的生涯。而一般人的孤独有三种状态,一是惶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二是安下心来,有规律地生活,用读书写作来排解寂寞;三是让孤独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相信你能达到第三重境界!”女孩看了,心中感动,她写道:“谢谢老师。有了文字和思想的伴随,人生路上再多的孤独和寂寞,我都会甘之如饴……”
显然,那位班主任老师的说教如隔靴搔痒,可以说她既不懂学生,又不解“孤独”,而那位语文老师则凭借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学生进行了真诚的心灵交流,给了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
人文素养确实比知识、技能更为重要,更具层次。教育工作,从本质上来讲是要对人的精神、情感和气质进行影响和提升。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具有高瞻远瞩的历史感、科学灵活的思维方式、不同流俗的价值取向、独到精辟的人生见地、淡泊优雅的生活志趣,所有这些都与人文素养无法分开。人文素养直到近年才被提及,曾几何时,传统文化被视为“封建糟粕”,还谈何人文素养?我读高中时,只因在作文中写了一句“我是多么的孤独啊”,就被批为“资产阶级思想”,学校领导找我谈话,正告我要“投身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好好改造世界观”。现在看来,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想上接受过的文化财富,会给学生的心灵留下痕迹。”许多学者、作家都没有接受过我们今天的知识,却成为大家,就是因为他们从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我们如果只是追求应试成绩而忽视打好学生的人文基础和精神底子,会使许多优秀学生无法达到其人生和事业应有的高度,也会影响一代人的成长。
二、人文素养的滋养,还是要靠多读书和会读书
季羡林先生说,人文素养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染而成。他还说,人的修养和气质,是读书读出来的,而且还融进了自己的悟性。
20世纪早期我国文化界的大师、学者如群星灿烂,令人仰慕。其实,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们曾下的苦功——他们个个满腹经纶,本事从哪里来?从幼童时就开始的阅读和背诵中来。当年茅盾能背诵《红楼梦》,郑振铎能背诵《左传》,巴金能背诵《古文观止》,范文澜能背诵《文心雕龙》……这需花费多少心血!我们若能效法他们苦功的十分之一,情形大概就会大不相同。
现今,我国人均读书的数量很少。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北欧国家国民每年读书24本左右,美国人年均阅读17本书,韩国人11本,日本、法国国民每年读书数量在8.4本左右;而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国民人均仅读4.39本书。我对这个“人均4.39本”仍有怀疑,因为文教界不少人终年也不买一本书的。我曾问一位中学教师,这一年读了些什么书,他说:“学校没发。”这个回答令我难忘。如果应试教育深入人心,教师的确不需要读很多书。很多校长就不是读书人,管校长的教育局长也非“学而优”之人。学校首先要有浓郁的人文氛围,可惜现在已被急功近利的应试氛围所取代。平时基本不看书,不读报,还能称作是文化人吗?
要读书,更要会读书。只有将读过的经典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气质,人文素养才能得到滋补。记得读大学时,有机会与郭绍虞先生同居一室达数月之久,两人常作“桃源夜谈”。他极喜欢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他说此诗意境幽深。柳宗元被贬柳州后心情复杂,但政治上的失意并没有压垮其精神,他借助渔翁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专注地“独钓寒江雪”,写下大量优秀诗文。郭先生告诉我,他从年轻时代起就把柳宗元这首诗中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读书和治学中,在艰苦寂寞的条件下,力排各种干扰、诱惑,犹如置身于极为清静的环境之中,发扬“独钓寒江雪”的精神,不只是盯准鱼钩,而是把眼光放远,享受的不只是钓到的鱼,而是享受钓鱼的过程,结果收获甚丰。他对我说:“欣赏诗文,不仅要懂得作者抒发的情感,还要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进去。”数十年来,我照着他说的去做,即使面对非议,也坚持边教书边读书边写作,无畏地“独钓寒江雪”。数十年来,也写下了千余篇文章和十多本著作。
三、提升人文素养是为了创新
说到底,提升人文素养,不是要倒退到传统文化中去,而是为了创新;不是为了改造世界,而是为了改变自己。正如周国平所说,人文素养越深厚,对现实和自我的认识越清醒,人生选择就越自觉。
一些年轻教师很想成为创新型人才,愿望虽好,但由于人文素养的不足,思想往往进入了误区。
误区之一:“创新需天才,而吾乃等闲之辈。”
其实,创新依赖的因素很多,并不单纯依赖某种特殊之才或是方仲永式的早慧。数学家不一定有速算才能,有速算才能也未必能成为数学家。记忆力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力和判断力。反应敏捷诚然可贵,但即使反应迟钝些,如能抓住本质的东西,锲而不舍,善于联想和发挥,思想以深刻独到见长,同样也能创新。许多学生时代的尖子没有成为科学家,相反,许多普通学生后来却做出杰出贡献。高斯两次考大学都未考上,爱因斯坦和希尔伯特在学生时代都不突出,后来他们都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师。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误区之二:“学问功底差,等知识变渊博了再谈创新。”
其实应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巴金的代表作《家》,曹禺的代表作《雷雨》《日出》都是青年时代写的,尽管后来他们的知识比青年时代时更丰富,理论水平也更高,但却未能再写出超过它们的好作品。郭沫若写《屈原》时没读过《李尔王》,写《虎符》时没读过《东周列国志》,他甚至认为,如果读了这些书,就写不出来了。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基础是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时,既不懂黎曼几何,也不懂张量分析,这些知识都是后来学的。他说,最有效的学习是在需要用它的时候。
著名数学家雅可比打了个比方:“要是你的父亲坚持要先认识世界上所有的姑娘,然后再跟一个姑娘结婚,那他就永远不会结婚,也永远不会有你了。”他说此话,就是为了鼓励那些自惭形秽、缺乏创新勇气的学生。
误区之三:“简单问题早已解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
近年来,科学的一些重大进展,其基本思想都是很简单的,往往可以追溯到大学和中学的课程,从大学教材和中学教材中找到线索。200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之一的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森曾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人接受信息、传递信息靠的是什么。有人会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靠的是神经。但更深一层的问题是它是神经中的什么物质传递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花了4年时间,最后问题得以解决。
误区之四:“创新都是重大的,小处谈不上创新。”
创新不在大小,关键在于一个“新”字。学生作文中就时有创新的微光。如有学生说周敦颐说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而语文则是“可亵玩而不可远观”。再如有的学生提出“保护性破坏” “节约性浪费”这样的新概念,都属创新思维的微光。可以说,每个人头脑中都有这种微光的闪现,可惜大多自生自灭。
举一个例子。邮政特快专递EMS是当今世界流行的不同于传统的邮递方式,它最早的发明者却是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个博士生。他在读学位时,曾因邮件屡屡迟到而使恋爱告吹,痛苦之时他就设想:为了加快信息传递,不妨把一些材料派专人送到一地,接受方签个字,当天就能收到。他想,能否圈定几个城市,圈定几个点,每天都有专人办理这些快件的传递呢?导师认为他这是不务正业。他干脆连学位都不要了,全力投入这件事。结果这个从身边小事产生的小小创意,没几年就变成了一项蓬勃发展的事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数学教师的学科素养 篇12
2.广泛阅读, 丰富自我。读书是提高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 数学教师应该多收集和阅读有关的教育教学书刊。由于受所教学科的限制, 数学教师阅读的机会较少, 慢慢地头脑中的理论越来越少。作为人类知识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 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后, 凝聚并沉淀了一代代数学大师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我们有义务向学生展示数学厚重的历史, 引领学生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
3.立足课堂, 历练提升。首先, 要熟悉教材、教法和学生, 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三熟”, 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及时发现问题, 还可以在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后迅速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 教师经过长时间的实践, 会在听课、讲课、评课等活动中, 慢慢总结出不同的方法来应对不同的问题。其次, 要研究一些教学案例, 以培养教师反思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具体意义, 对一些案例进行分析, 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4.重视比较, 不断完善。教学中, 教师要认真对比新旧教材, 查漏补缺。自新课改以来, 许多教师对新教材的有些单元的知识把握不好, 如新教材中出现的平移、旋转、数学广角等新知识。教师要认真研修课标、钻研教材,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 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补偿教育, 这不仅能学习以往尚未掌握的数学内容, 还能培养教师从数学科学的视角审视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避免出现科学性、知识性的错误。
【幼儿教师素养】推荐阅读:
幼儿教师美术素养05-28
幼儿教师素养培养06-05
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08-26
农村幼儿教师信息素养09-28
我国幼儿教师职业素养12-23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11-27
读《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感09-13
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提升论文10-22
幼儿素养12-04
学《教师人文素养》,做有人文素养的教师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