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值税条例

2024-05-19

新增值税条例(精选7篇)

新增值税条例 篇1

2008年11月5日, 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批准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提交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 并对原《增值税暂行条例》进行了修订。2008年11月10日, 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以下简称“新条例”) , 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看点一:减税1 200亿元, 将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在国门之外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明显放缓势头, 一些国家甚至出现经济衰退的迹象, 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在这种形势下, 我国适时推出增值税转型改革, 对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 2004年7月1日起, 转型试点首先在东北三省的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等八大行业进行;2007年7月1日起, 将试点范围扩大到中部六省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电力业、采掘业等八大行业;2008年7月1日, 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个盟市和四川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除四川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以外, 其他试点地区实行的试点办法的主要内容是:对企业新购入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 先抵减欠缴增值税, 再在企业本年新增增值税的额度内抵扣, 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据统计, 截至2007年年底, 东北和中部转型试点地区新增设备进项税额总计244亿元, 累计抵减欠缴增值税税额和退给企业增值税税额186亿元。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地区经济发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也为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新条例允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 将解决我国当前生产型增值税制产生的重复征税问题, 减轻企业设备投资的税负, 在维持现行税率不变的前提下, 是一项重大的减税政策。据测算, 此项改革财政预计将减收超过1 200亿元, 是我国历史上单项税制改革减税力度最大的一次, 相信这一政策的出台会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看点二:消费型增值税, 一次脱胎换骨式的增值税制革命

新条例彻底删除了旧条例中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条款, 将消费型增值税由局部地区试点推广到全国, 可以说是掀起了一场增值税制革命。

在目前世界上140多个实行增值税的国家中, 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1994年, 我国选择采用生产型增值税, 一方面是出于财政收入的考虑,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抑制投资膨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 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 国务院决定推出新条例, 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规范和完善我国增值税制, 使税收制度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并为最终完善增值税制、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5年内制定增值税法的任务创造条件。根据新条例, 自2009年1月1日起, 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 允许全国范围内 (不分地区和行业) 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 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与试点办法相比, 新条例对全国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在三个方面作了调整:一是企业新购进设备所含进项税额不再采用退税办法, 而是采用规范的抵扣办法, 企业购进设备和购进原材料一样, 按正常办法直接抵扣其进项税额;二是转型改革在全国所有地区进行, 取消了地区和行业限制;三是为了充分发挥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 转型改革后企业抵扣购进设备进项税额时不再受其是否有应交增值税增量的限制。

值得强调的是, 转型改革前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 因此, 转型改革后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仍然是上述资产。纳入营业税征收范围的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依然不能纳入增值税的抵扣范围。

为避免出现税收漏洞,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配套的实施细则中还将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 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排除在上述资产范围之外。同时, 作为转型改革的配套措施, 相应取消了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

看点三:税率、征收率有降有升, 惠及中小企业

新条例第三条没有将矿产品纳入13%的低税率范围, 这意味着, 经国务院批准, 自1994年5月起将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税率由17%调整为13%的政策被废止。应当承认, 原13%的税率优惠政策对采掘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也出现一些问题, 主要有:一是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适用低税率, 不符合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二是减少了资源开采地的税收收入, 削弱资源开采地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三是矿产资源基本上都作为原料使用, 矿山企业少交的增值税因下个环节减少进项税额而补征回来, 减税效果并不明显;四是导致征纳双方要将这类适用低税率的货物与其他货物进行划分, 加大了征收和纳税成本。新条例将矿山企业外购设备纳入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 同时将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 整体税负将有所减轻, 有利于公平税负, 规范税制, 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提高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以后, 因下个环节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应增加, 最终产品所含的增值税在总量上并不会发生变化, 只是税负在上下环节之间会发生一定转移, 在总量上财政并不因此增加或减少收入。

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对象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改革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会普遍减轻, 而规模小、会计核算不健全的小规模纳税人 (包括个体工商户) , 由于是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且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其税负不会因增值税转型而降低。转型前的政策规定, 小规模纳税人按工业和商业两类分别适用6%和4%的征收率。因此, 为了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扩大就业, 需要相应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考虑到现实经济活动中小规模纳税人混业经营十分普遍, 实际征管中难以明确划分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 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区分工业和商业设置两档征收率, 而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

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的大幅下调, 将减轻中小企业税负, 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此外, 与新条例配套的实施细则还将通过调高增值税 (配合营业税) 起征点等税收政策进一步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

看点四:适度调整政策细节, 肯定条例实施十五年的成功经验

转型前的《增值税暂行条例》的实施时间是1994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 恰好跨越15年。实践中积累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增值税政策措施被写进修订后的新条例中。对于购进农产品, 实践中, 除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 还可以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因此, 新条例果断地对旧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修改。

实际工作中, 满足一定条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需要向税务机关申请资格认定, 认定合格才可以享受一般纳税人征收管理待遇。实践中, 很多专家学者都将该规定看做是一项税务行政许可, 但是旧条例并没有设置该项许可, 因此资格认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与《行政许可法》相悖。新条例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小规模纳税人以外的纳税人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资格认定 (具体认定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 这就为设置资格认定程序扫除了法律障碍。值得称道的是, 新条例还规定, 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 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依照本条例有关规定计算应纳税额。这就意味着税务机关不能再按照诸如“销售额”之类的条款“一刀切”地将一部分纳税人硬性规定为小规模纳税人, 新条例为部分小规模企业通过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争取一般纳税人资格打开了一扇大门。

根据税收征管实践, 为了方便纳税人纳税申报, 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缓解征收大厅的申报压力, 新条例还将纳税申报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明确了对境外纳税人如何确定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发生时间、扣缴地点和扣缴期限的规定。另外, 新条例还删除了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决定适用条例以及关于条例由财政部解释并制定实施细则的条款。

看点五:同时修订消费税和营业税暂行条例, 改革决不顾此失彼

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是我国流转税体系中三大主体税种, 在我国税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是所有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而交通运输、建筑安装等其他劳务则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在税收实践中纳税人同时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情形十分普遍。消费税是在对所有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量消费品征收的, 因此, 消费税纳税人同时也是增值税纳税人。新条例除因转型改革的需要作相应修订外, 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在此次修订时一并解决:首先, 纳税申报期限较短, 不便于纳税人申报纳税;其次, 经国务院同意,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原《增值税暂行条例》的有些内容已经作了调整, 相关调整内容应更新到新条例中。由于《消费税暂行条例》和《营业税暂行条例》也存在《增值税暂行条例》的上述两个问题, 因此为了保持这三个税种相关政策和征管措施之间的有效衔接, 有必要同时对《消费税暂行条例》和《营业税暂行条例》进行相应修改。

《消费税暂行条例》主要作了以下两方面的修订:一是将1994年以来出台的政策调整内容, 更新到新修订的《消费税暂行条例》中, 如部分消费品 (金银首饰、铂金首饰、钻石及钻石饰品) 的消费税调整在零售环节征收、对卷烟和白酒采用复合计税办法、消费税税目税率调整等。二是与新条例衔接, 将纳税申报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 对消费税的纳税地点等规定进行了调整。

《营业税暂行条例》主要作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修订:一是调整了纳税地点的表述方式。为了解决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应税劳务的发生地难以确定的问题, 考虑到大多数应税劳务的发生地与机构所在地是一致的, 而且现行政策已将有些应税劳务的纳税地点规定为机构所在地, 将营业税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地点由按劳务发生地原则确定调整为按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原则确定。二是删除了转贷业务差额征税的规定。这一规定在实际执行中仅适用于外汇转贷业务, 造成外汇转贷与人民币转贷之间的政策不平衡, 因此删除了这一规定。三是考虑到营业税各税目的具体征收范围难以列举全面, 删除了原《营业税暂行条例》所附的税目税率表中征收范围一栏, 具体范围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四是与新条例衔接, 将纳税申报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进一步明确了对境外纳税人如何确定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发生时间、扣缴地点和扣缴期限的规定。○

新增值税条例 篇2

一、新增值税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主要变化

增值税纳税人的税务筹划主要体现在运用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和抵扣率进行纳税人筹划, 兼营行为增值税纳税人的税务筹划及增值税与营业税纳税人选择的税务筹划等方面, 而此次新颁布的增值税法主要体现在对运用无差别点增值率和抵扣率进行增值税纳税人筹划的影响方面, 因此本文主要就此方面进行探讨。增值税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分, 两类纳税人由于征收方式不同、税率不同, 其税负水平也不同。2009年1月1日实施的《增值税暂行条例》 (修订) (08国务院令第538号) , 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08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0号令) , 相对于之前的条例和实施细则的变化表现在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自用消费品 (如小汽车、游艇等) 所含的进项税额不得予以抵扣、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将有关农产品和运输费用扣除率等一些现行增值税政策体现到修订后的条例中、延长纳税申报期限等五个主要方面, 但对增值税纳税人运用增值率和抵扣率进行税务筹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 小规模纳税人的新的界定标准。《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修订) 第二十八条规定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为: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 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 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 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 (含) 的;除以上规定以外的纳税人, 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 (2) 小规模纳税人税率的变化。与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税负减轻相适应,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原来的4%或6%降为3%。

二、新增值税条例下增值税纳税人税务筹划

其一, 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筹划法。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对一般纳税人实行17%或13%的税率并允许扣除进项税额的计算方法, 而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3%的征收率不允许扣除的计税方法。在征收比例法定的前提下, 一般纳税人税负的高低取决于扣除的多少。如果某纳税人可以扣除的进项税额的比重比较大, 那么, 它作为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就可能低于小规模纳税人。相反, 如果某纳税人可以扣除的进项税额的比重比较低的话, 则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可能低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有了这么一个基本判断, 站在税务筹划的角度, 就可以通过拆分一般纳税人, 使其成为多个小规模纳税人, 或者通过单个纳税人规模的变动, 或者在税法规定的幅度内通过会计核算的规范与否来选择是否申办一般纳税人资格, 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因此, 在遵守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 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选择可以通过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无差别平衡点来进行分析。这一无差别平衡点表明在这一增值率条件下, 作为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是相同的。当增值率不在这一点上时, 可以通过分析纳税人销售额增值率超过或者低于无差别平衡点来判断税负的高低。当纳税人的应税销售额增值率超过无差别平衡点时, 说明扣除的比重较低, 作为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高于小规模纳税人, 企业可以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反之, 则作为一般纳税人税负更轻些。

(1) 两类纳税人的计税原理。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税率-购进项目金额×增值税税率= (销售额-可抵扣购进项目金额) ×增值税税率。由于, 增值率=增值额÷销售额= (销售额-可抵扣购进项目金额) ÷销售额, 因此,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增值率×增值税税率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2) 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率无差别平衡点的计算及选择。

当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相等时, 其增值率则为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在销售额为不含税销售额的情况下: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

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率×增值税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

即:增值率=征收率÷增值税税率

当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3%的情况时, 增值率=3%÷17%=17.65%。即当增值率高于17.65%时,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 应尽量选择作为小规模纳税人, 当增值率低于17.65%时,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人, 应尽量选择作为一般纳税人。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处于不同的情况下, 计算出的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也不相同, 具体见表1。

(3) 含税销售额增值率无差别平衡点的计算及选择。

当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销售额和购进价格均为含税价格时: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

即:含税销售额÷ (1+17%) ×增值率×增值税税率=含税销售额÷ (1+3%) ×征收率

增值率=[征收率× (1+17%) ]÷[增值税税率× (1+3%) ]

当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3%的情况时:增值率=[3%× (1+17%) ]÷[17%× (1+3%) ]=20.05%, 即当增值率高于20.05%时,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 应尽量选择作为小规模纳税人, 当增值率低于20.05%时,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人, 应尽量选择作为一般纳税人。

在销售额和购进金额为含税价格时,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处于不同的情况下, 计算出的无差别平衡点增值也不相同, 具体见表2。

(4) 利用增值率无差别平衡点进行纳税人筹划举例。

[例1]某生产性企业, 年销售收入 (不含税) 为85万元, 可抵扣购进金额为65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年应纳增值税额为3.4万元。由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可知, 企业的增值率为23.53%[ (85-65) /85]>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17.65%, 企业选择作小规模纳税人税负较轻。因此企业可通过将企业分设为两个独立核算的企业, 使其销售额分别为45万元和40万元, 各自符合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分设后的应纳税额为2.55万元 (45×3%+40×3%) , 可节约税款0.85万元 (3.4-2.55) 。

其二, 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筹划法。

(1) 不含税销售额抵扣率无差别平衡点的计算及选择

即:增值率=1-抵扣率

当销售额为不含税销售额,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相同时: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

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率×增值税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

不含税销售额× (1-抵扣率) ×增值税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

此时的抵扣率为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 即:抵扣率=1-征收率÷增值税税率

当增值税税率为17%, 征收率为3%时:抵扣率=1-3%÷17%=1-17.65%=82.35%

即当抵扣率高于82.35%时,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人, 应尽量选择作为一般纳税人, 当抵扣率低于82.35%时,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 应尽量选择作为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处于不同的情况下, 计算出的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也不相同, 具体见表3。

(2) 含税销售额抵扣率无差别平衡点的计算及选择。当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销售额和购进价格均为含税价格时: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

含税销售额÷ (1+17%) ×增值率×增值税税率=含税销售额÷ (1+3%) ×征收率

即:含税销售额÷ (1+17%) × (1-抵扣率) ×增值税税率=含税销售额÷ (1+3%) ×征收率

抵扣率=1-[征收率× (1+17%) ]÷[增值税税率× (1+3%) ]

当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3%时, 抵扣率=1-[3%× (1+17%) ]÷[17%× (1+3%) ]=79.95%

即当抵扣率高于79.95%时,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人, 应尽量选择作为一般纳税人, 当抵扣率低于79.95%时,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 应尽量选择作为小规模纳税人。

在销售额和购进金额为含税价格时,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处于不同的情况下, 计算出的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也不相同, 具体见表4。

(4) 利用抵扣率无差别平衡点进行纳税人筹划举例。

[例2]某商业批发企业, 年应纳增值税销售额为150万元 (不含税) , 会计核算制度健全, 符合作为一般纳税人条件, 适用17%增值税税率, 该企业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占销项税额的比重为50%。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应纳增值税为12.75万元 (150×17%-150×17%×50%) 。由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可知, 该企业的抵扣率50%小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82.35%, 因此企业适宜作小规模纳税人。如果将该企业分设两个批发企业, 各自作为独立核算单位, 那么, 分设后的两个单位应税销售额分别为75万元, 符合小规模纳税人的条件, 可适用3%的征收率。分设后的应纳税额为4.5万元 (75×3%+75×3%) , 可减轻税负8.25万元 (12.75-4.5) 。

[例3]乙、丙企业均为小规模纳税人, 批发机械配件。乙企业的年销售额为75万元 (不含税) , 年可抵扣购进金额为65万元;丙企业的年销售额为70万元 (不含税) , 年可抵扣购进金额为60万元。由于两企业的年销售额均达不到一般纳税人标准, 税务机关对乙、丙两企业均按简易办法征税。乙企业年应纳增值税额为2.25万元 (75×3%) , 丙企业年应纳增值税额为2.1万元 (70×3%) 。

由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原理可知, 乙企业的抵扣率为86.67% (即65/75) >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82.35%, 选择作为一般纳税人税负较轻;丙企业的抵扣率为85.71% (即60/70) >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82.35%, 也是选择作为一般纳税人税负较轻。因此乙、丙两企业可通过合并方式, 组成一个独立核算的纳税人, 年应税销售额为145万元 (75+70) , 符合一般纳税人的认定资格。企业合并后年应纳增值税额为3.4万元[ (145-125) ×17%], 可减轻税负0.95万元[ (2.25+2.1) -3.4]。

当然, 对于增值税纳税人的税务筹划, 还会受到税法对一般纳税人的认定要求、筹划成本、企业财务利益最大化、企业产品的性质及客户的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应综合考虑, 在不受其他因素限制的前提下, 实行增值率或抵扣率判定法, 以实现纳税人税务筹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计金标:《税收筹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新增值税条例 篇3

(一) 生产经营用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

包括专用于生产经营和既用于生产经营也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动产固定资产。其分类依据一是该类固定资产不在新条例第十条规定的不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之列, 二是新细则第二十一条的规定, 即既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也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 其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抵扣, 但这里的固定资产仅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

(二) 非生产经营用不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

包括专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动产固定资产。其分类依据是新条例第十条的规定, 即购进固定资产用于非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 其增值税进项税不得从销项税中抵扣, 与其相关的运输费用, 也不得计算抵扣进项税。

(三) 应纳消费税不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

包括应纳消费税且因难以区分生产经营或个人消费使用而全部不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游艇等固定资产。其分类依据是细则第二十五条的规定, 即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 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四) 不动产等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固定资产

主要指应缴纳营业税的不动产, 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其他土地附着物及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为载体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其分类依据是新细则第二十三条中对条例第十条所称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解释, 即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是指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 均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另外, 2009年9月9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中进一步说明,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第二款所称建筑物, 是指供人们在其内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者场所, 具体为《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 (GB/T14885-1994) 中代码前两位为“02”的房屋;所称构筑物, 是指人们不在其内生产、生活的人工建造物, 具体为《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 (GB/T14885-1994) 中代码前两位为“03”的构筑物;所称其他土地附着物, 是指矿产资源及土地上生长的植物。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为载体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 无论在会计处理上是否单独记账与核算, 均应作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组成部分, 其进项税额不得在销项税额中抵扣。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是指:给排水、采暖、卫生、通风、照明、通讯、煤气、消防、中央空调、电梯、电气、智能化楼宇设备和配套设施。

二、固定资产相关业务会计处理分析

(一) 生产经营用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

从新条例和新细则的规定可以看出, 该类固定资产取得及销售环节涉及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应同存货一样, 取得时根据有关增值税凭证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销售时根据有关增值税凭证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发生新条例和新细则规定的不允许抵扣进项税的事项如改变用途、非正常损失时应将原已记入“进项税额”的增值税转出,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

[例1]万通公司 (一般纳税人) 发生的有关固定资产的业务如下:

(1) 2009年1月1日, 用银行存款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 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80000元, 增值税13600元 (假定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符合抵扣条件, 下同) , 支付长途运输费2000元。

(2) 2009年1月10日, 设备投入安装, 并领用库存原材料一批, 实际成本6000元。

(3) 2009年1月18日, 领用库存产成品若干件, 实际成本8000元, 计税价格10000元。

该处理并不违背新细则第四条视同销售货物的规定。新细则第四条第 (四) 款的规定是“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而上例中自产的货物不是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所以不用作视同销售, 也即不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同时因库存商品并未流出企业, 也不应确认收入。

(4) 2009年1月21日, 安装完毕,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支付安装费3740元。该项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10年, 预计净残值为零,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5) 2009年11月5日, 假设因某种原因该项固定资产发生如下业务, 其会计处理分别为:

第一种情况:将该项固定资产出售, 不含增值税售价80000元, 收到价款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 另外支付清理费300元。

转入清理及支付清理费时,

出售时,

该例销售的固定资产是2009年1月1日后取得的, 购入时已确认“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销售时也应确认“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但若销售的固定资产是2009年1月1日之前购入的, 因购入时并未确认“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而是把增值税进项税记入了固定资产的成本, 则现在销售时应按照通知的规定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即为1800元[2%×93600/ (1+4%) ]。

结清“固定资产清理”账户:

第二种情况:企业将该项固定资产对外捐赠, 其他资料同第一种情况。

转入清理及支付清理费以及结清“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会计处理与第一种情况相同, 只需将出售的分录换为:

对外捐赠时,

若将该项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或分配给股东, 会计处理同此理。其依据是新细则第四条: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 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应视同销售货物。

第三种情况:该项固定资产发生非正常损失。

若是管理不善引起的被盗、丢失等, 应转出进项税额15521元 (91300×17%) 。

若是地震、水灾等引起的非正常损失及正常报废等, 则无需转出进项税额。

此会计处理依据新条例第十条第 (二) 款规定: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 其进项税额不得抵扣;新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条例第十条第 (二) 项所称非正常损失, 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新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发生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情形的 (免税项目、非增值税应税劳务除外) , 应当将该项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从当期进项税额中扣减;无法确定该项进项税额的, 按当期实际成本计算应扣减的进项税额;通知第五条规定: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条例第十条 (一) 至 (三) 项所列情形的, 应在当月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

第四种情况:企业将该项固定资产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此会计处理依据为新条例第十条第 (三) 款、新细则第二十七条和通知第五条。

(二) 非生产经营用不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和应纳消费税不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

划分为这两类的固定资产要么是明确用于职工福利和个人消费, 要么是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小汽车等, 取得时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均不允许抵扣销项税, 应记入取得固定资产的成本。

[例2]万通公司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决定为50名中层以上技术人员各租赁住房一套, 并配备电脑、彩电、小汽车各一供其在任职期间内使用:

(1) 2009年1月15日, 用银行存款购入电脑、彩电各50台, 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电脑价款400000元, 彩电价款300000元, 增值税款119000。电脑使用寿命4年, 彩电使用寿命5年, 假设无残值, 按直线法折旧。

(2) 2009年1月20日, 领用本企业生产的小汽车50辆, 每辆80000元, 每辆市价120000元, 消费税率5%。假设使用寿命4年, 无残值, 直线法折旧。

该例会计处理依据是新细则第四条第 (五) 款, 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应视同销售。

(3) 2010年1月31日, 因某种原因上述技术人员不再继续享受以上非货币性福利, 企业将租赁的房屋退回, 小汽车、电脑转为管理部门使用, 彩电对外出售收到银行存款, 开出的增值税发票上价款200000元, 税款34000元。

彩电出售时,

对用于职工福利和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 如果使用一段时间后销售, 新条例、新细则和通知均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本文借鉴通知中第四条第 (三) 款关于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 以前未抵扣过增值税的, 可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的规定, 即确认4500元[2%×234000/ (1+4%) ]销项增值税, 而买方依然可以以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34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

小汽车无论用于个人消费还是生产经营, 其增值税进项税均不允许抵扣, 因此, 改变用途时只需登记其使用人的变化, 总账金额无需调整。

电脑取得后用于职工福利和个人消费不允许抵扣进项税, 但若用于生产经营则允许抵扣进项税, 那么在用于个人消费一段时间后改变用途用于生产经营, 则应允许抵扣一部分进项增值税51000元[17%× (468000-468000/4) / (1+17%) ], 其会计处理为:

(三) 不动产等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固定资产

该类固定资产因不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 所以其外购、出售或对外投资、捐赠、改变用途、非正常损失等均不涉及增值税, 而只在销售或捐赠时征营业税, 但若是自行建造, 在建造过程中购入的工程物资, 如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购入时会发生增值税进项税额, 并且按新条例和新细则的规定该增值税进项税不允许抵扣, 而应计入工程物资成本。

[例3]万通公司拟自建仓库一座, 有关业务如下:

(1) 2009年1月8日, 用银行存款购入工程物资一批, 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80000元, 增值税13600元, 支付长途运输费2000元。

(2) 2009年1月10日, 领用工程物资, 并领用库存原材料照明设备一批, 实际成本6000元。

上述会计处理依据是新条例第十条第 (一) 款和新细则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 发生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情形的 (免税项目、非增值税应税劳务除外) , 应当将该项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从当期的进项税额中扣减。

(3) 2009年1月18日, 领用库存产成品通风设备一批, 实际成本8000元, 计税价格10000元。

上述会计处理依据是新细则第四条第 (四) 款的规定: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应视同销售。

(4) 2009年1月21日, 仓库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提供水电等劳务支出740元, 工程应负担直接人工费3000元。该仓库预计使用年限10年, 预计净残值为零,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不动产的减少不涉及增值税业务, 其核算较为简单。

值得注意的是, 新型增值税条例下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 (1) 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建造中领用企业生产的产成品, 不确认销项增值税可能会造成少交增值税。 (2) 用于职工福利和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 如果后来对外出售时确认销项增值税, 可能会造成重复征税。 (3) 用于职工福利和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 如果后来改变用途用于生产经营, 已包含在固定资产成本中的进项税额重新确认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的金额缺乏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

新增值税条例 篇4

关键词:新旧增值税暂行条例,区别,效应

1. 新旧增值税暂行条例的主要区别

对比新旧增值税暂行条例不难看出, 此次新条例主要在两个方面做了较大修改。

1.1 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

生产型的增值税, 是指纳税人在缴纳增值税款时, 所购置的固定资产中所含进项增值税款不能抵扣;而消费型增值税则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在销项税金中抵扣。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 即购进固定资产的增值税不允许从增值税的销项额中抵扣, 这部分税款被资本化, 在随后的生产过程中, 分期摊入到产品成本中去, 成为其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到了销售环节, 当产品以含税价格销售到以后的生产经营环节时, 再增值、再征税, 这样就形成重复征税。而且产品流通次数越多, 重复征税就越多。虽然此项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但是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 存在着重复征税的问题, 这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不利于企业进行技术更新, 从宏观层面上看, 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同时也不利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在于, 不仅导致出口产品的价格提升, 而且出口退税也不彻底。

早在2004年7月国务院就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等地区先后进行增值税的试点改革, 取得了成功经验。为了进一步消除重复征税因素, 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税收负担, 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有必要尽快在全国推开转型改革;尤其为应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努力扩大需求, 作为一项促进企业设备投资和扩大生产, 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 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紧迫性更加突出。

目前世界上凡征收增值税的国家, 大部分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因此, 我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还将有利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增值税制度接轨, 使我国经济和税收进一步国际化, 对外资和先进技术更具有吸引力, 最终达到提高我国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 实施消费型增值税, 既是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客观要求, 也是完善我国增值税的必然选择。因此,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允许抵扣其增值税进项税, 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换。

另外, 考虑到增值税转型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税收漏洞, 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规定, 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自用消费品 (如小汽车、游艇等) 所含的进项税额, 不得予以抵扣。

1.2 调低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率

根据修改前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 经国务院批准, 从1998年起将小规模纳税人划分为工业和商业两类, 对其分别实行6%和4%的征收率。考虑到增值税转型改革后,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负担水平总体降低, 为了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就业, 应当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同时考虑到现实经济活动中, 小规模纳税人混业经营十分普遍, 实际征管中难以明确划分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 因此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设置工业和商业两档征收率, 将征收率统一降至3%。

通过这样的调整修订, 我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缓, 这虽然直接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 但在这样的税制激励下, 全国各类企业的蓬勃发展, 带给国家的利益将是更巨大的。

2.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对企业的影响

修改后的暂行条例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变, 不可避免也会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2.1 降低成本, 增加效益

新的暂行条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允许企业抵扣购买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 必定会减少企业增值税税基, 从而为企业减负, 进而提高企业利润。特别是一些制造行业的企业, 由于其固定资产在其成本中占据的比例较大, 因此新的暂行条例,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税基, 减少其税负, 增加其效益, 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促使企业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 高速高效地发展。

2.2 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快产业调整与升级

企业税负减少了, 效益增加了, 将会促使管理者进行技术的更新与改造, 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降低生产成本, 在更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 技术的革新与改造, 将会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这无疑会加快产业的调整与升级, 符合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2.3 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新的暂行条例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率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整体税负由6%和4%一并调整为3%, 并且不再区分商业企业和生产企业。这有利于增加中小企业的活力。税负降低之后, 中小企业将有了更多的留存利润用于扩大规模、开拓市场, 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其发展。从另一角度来看, 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4 有利于建立稳定健康的市场

税负的直接减少, 可以避免过去众多企业在税负繁重的压力下, 偷税漏税的情况, 因此, 在某中程度上, 新的暂行条例能够促进我国的市场朝着更加文明、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这对企业、国家都有着极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Z].北京:国务院第538号令, 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Z].北京:国务院第134号令, 1993.

新增值税条例 篇5

关键词:新的增值税条例,税务筹划

2008年11月10日, 温家宝总理签署538号国务院令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以下简称“新条例”) , 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新条例及其引发的增值税转型改革给笼罩在经济危机阴影下的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亮点频现, 举世瞩目。

新的增值税条例及细则, 是在消费型增值税的框架下, 对包括条例和细则在内的很多规定都作了重新修订, 并且围绕增值税转型的改革陆续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文件。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及对企业会产生什么影响是增值税纳税人普遍关心的问题, 因此对新旧政策进行对比, 了解增值税转型后需要注意的政策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 才能帮助增值税纳税人准确把握政策演变, 及时调整业务模式, 安全平稳地步入消费型增值税时代。

一、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主要变化及对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影响

1.允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 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允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 将消除我国原生产型增值税制产生的重复征税因素, 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 在维持税率不变的前提下, 是一项重大的减税政策。据测算, 此项改革财政预计减收将超过1 200亿元, 是我国历史上单项税改减税力度最大的一次。政策的出台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也必然有利于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 一次脱胎换骨式的增值税革命

新条例第十条中彻底删除了旧条例中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条款, 将消费型增值税由局部试点地区推广到全国, 可以说是掀起了一场增值税制度革命。

增值税制的一大优点是能够避免生产专业化过程中的重复征税问题。根据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 增值税制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生产型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已征增值税, 税基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 税基最大, 但重复征税也最严重。收入型允许扣除固定资产当期折旧所含的增值税, 税基相当于国民收入, 税基其次。消费型允许一次性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 税基相当于最终消费, 税基最小, 但消除重复征税也最彻底。在目前世界上140多个实行增值税的国家中, 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1994年, 我国选择采用生产型增值税, 一方面是出于财政收入的考虑, 另一方面则为了抑制投资膨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 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必要性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 国务院决定推出新条例, 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规范和完善我国增值税制度, 使税收制度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并为最终完善增值税制、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5年内制定增值税法的任务创造条件。

与试点办法相比, 新条例对全国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在三个方面作了调整:一是企业新购进设备所含进项税额不再采用退税办法, 而是采取规范的抵扣办法, 企业购进设备和原材料一样, 按正常办法直接抵扣其进项税额;二是转型改革在全国所有地区推开, 取消了地区和行业限制;三是为了保证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扩大内需的积极效用, 转型改革后企业抵扣设备进项税额时不再受其是否有应交增值税增量的限制。

3.税率有降有升, 惠及中小企业发展

新条例第三条没有将矿产品纳入13%的低税率范围。新条例将矿山企业外购设备纳入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 整体税负将有所下降, 为公平税负, 规范税制, 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同时将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提高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以后, 因下个环节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应增加, 最终产品所含的增值税在总量上并不会增加或减少, 只是税负在上下环节之间会发生一定转移, 在总量上财政并不因此增加或减少收入。

按照新条例适用转型改革的对象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改革后这些纳税人的增值税负担会普遍下降, 而规模小、财务核算不健全的小规模纳税人 (包括个体工商户) , 由于是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且不抵扣进项税额, 其增值税负担不会因转型改革而降低。转型前的政策规定, 小规模纳税人按工业和商业两类分别适用6%和4%的征收率。因此为了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就业, 需要相应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考虑到现实经济活动中小规模纳税人混业经营十分普遍, 实际征管中难以明确划分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 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区分工业和商业设置两档征收率, 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

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水平的大幅下调, 将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 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此外, 新条例配套的实施细则还将通过调高增值税 (配合营业税) 起征点等政策在税收上进一步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

4.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更加科学合理

新条例还规定, 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 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资格认定, 不作为小规模纳税人, 依照本条例有关规定计算应纳税额。这意味着税务机关不能再按照诸如“销售额”之类的硬性条款一刀切地将一部分纳税人硬性规定为小规模纳税人, 新条例为部分小规模企业通过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争取一般纳税人资格悄悄打开了一扇大门。

二、新增值税条例实施后, 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1.固定资产和不动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国原来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现在要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了, 这是一般纳税人企业的重大利好消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会计准则中的固定资产与《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固定资产的范围有所不同,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并不是说企业的所有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都能抵扣。

会计准则中的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一)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二) 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因此, 它的范围包括机器设备和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

而在增值税暂行条例中, 固定资产和不动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所称固定资产, 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第二十三条规定:“所称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 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 均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因此, 增值税条例中的固定资产不包括不动产, 只包括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

也就是说, 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固定资产范围要小于会计准则的固定资产范围,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购进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额, 不等于用于建造不动产的货物可抵扣进项税额。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 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条例第十条第 (一) 项和本细则所称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是指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因此,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后购进货物用于不动产等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2.并非所有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都能抵扣

虽然实行了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 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都能抵扣。如汽车的进项税额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 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即:征消费税的汽车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其他汽车能抵扣进项税额。而征收消费税的汽车是指小汽车, 所以, 企业购买的汽车一定要分清汽车的类型, 轿车和中轻型商务客车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而货车和大型客车可抵扣进项税额。

另外, 同货物一样, 固定资产若用于食堂等集体福利部门或发生非正常损失也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要作进项转出处理。

3.废旧物资扣税凭证退出四小票行列

在新条例中明确了海关完税凭证、运费发票、农产品发票的抵扣问题, 唯独没有说废旧物资抵扣, 这是否意味着从物资回收公司采购废旧物资可按10%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停止使用了呢?果然, 新条例的配套文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8]第157号) 规定:“取消‘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和‘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 可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由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按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政策。”

从2009年开始, 废旧物资经营单位销售再生资源不再是免征增值税, 取而代之的是先征后退的政策, 所以, 企业购进再生资源务必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方可抵扣, 从此, 废旧物资抵扣纳入防伪税控, “四小票”由于废旧物资扣税凭证的退出而成为历史名词。

4.混合销售按照主业征税的例外范围有所扩大

混合销售是指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增值税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混合销售征税的一般原则是按照主业征税, 即: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的混合销售行为, 视为销售货物, 应当缴纳增值税;从事营业税劳务为主的单位的混合销售行为, 不缴纳增值税, 要交营业税。

一般原则中有例外, 新条例和原条例都例外的规定, 即:生产企业销售自产货物并提供建筑业劳务, 可分别交增值税和营业税, 由于营业税的税率较低, 所以, 这种例外对企业是有利的。

原《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2]第117号) 文件规定, 混合销售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分别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第一必须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 (安装) 资质;第二签订建筑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中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第三安装使用的产品必须是自己生产的, 并且产品必须符合政策列举的自产货物目录。要求的自产货物范围仅限于: (1) 金属结构件:包括活动板房、钢结构房、钢结构产品、金属网架等产品; (2) 铝合金门窗; (3) 玻璃幕墙; (4) 机器设备、电子通讯设备; (5) 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它自产货物。

而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规定:“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 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 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 (一) 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 (二)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可以看出, 与原政策相比, 新条例取消了自产货物范围的限制, 避免了例如销售铝合金门窗并提供安装可分别计税, 而销售塑钢门窗并提供安装要全额征增值税的不合理现象。因此, 企业要分别核算, 充分享受该政策变化带来的好处。

5.纳税申报时间延长到15日

原来, 一般企业纳税申报截止时间是申报期间之次月10日, 向海关申报的时间更短, 是填发税款缴纳证的次日起7日内。新条例将纳税申报时间延长到次月或填发税款缴纳证的次日起15日内, 给纳税人以更多的时间, 减少因工作繁忙而出现的申报错误。

6.进口设备免税政策停止使用

原条例第十六条规定, 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进口的设备免征增值税。新条例将该款删掉, 说明该项税收优惠已不再执行。另外, 《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8]170号) 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 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停止执行。”

进口设备免税政策停止执行的原因很简单, 自2009年1月1日起,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的生产用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销项税额, 因此, 没有必要再免征进口设备增值税, 退还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款。

新增值税条例 篇6

答:增值税条例主要作了以下五个方面的修订:

一是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修订前的增值税条例规定, 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即实行生产型增值税, 这样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税负比较重。为减轻企业负担, 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删除了有关不得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的规定, 允许纳税人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 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换。

二是为堵塞因转型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税收漏洞, 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规定, 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自用消费品 (如小汽车、游艇等) 所含的进项税额, 不得予以抵扣。

三是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修订前的增值税条例规定, 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6%。根据条例的规定, 经国务院批准, 从1998年起已经将小规模纳税人划分为工业和商业两类, 征收率分别为6%和4%。考虑到增值税转型改革后,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负担水平总体降低, 为了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就业, 应当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同时考虑到现实经济活动中, 小规模纳税人混业经营十分普遍, 实际征管中难以明确划分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 因此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设置工业和商业两档征收率, 将征收率统一降至3%。

四是将一些现行增值税政策体现到修订后的条例中。主要是补充了有关农产品和运输费用扣除率、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资格认定等规定, 取消了已不再执行的对来料加工、来料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进口设备的免税规定。

五是根据税收征管实践, 为了方便纳税人纳税申报, 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缓解征收大厅的申报压力, 将纳税申报期限从

1 0 日延长至15日。明确了对境外纳税人如何确定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发生时间、扣缴地点和扣缴期限的规定。

问:为什么要同时修订消费税条例和营业税条例,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是我国流转税体系中三大主体税种, 在我国税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是所有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而交通运输、建筑安装等其他劳务则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在税收实践中纳税人同时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情形十分普遍;消费税是在对所有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量消费品征收的, 因此, 消费税纳税人同时也是增值税纳税人。

增值税条例除为转型改革的需要作相应修订外, 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在此次修订时一并解决:首先, 纳税申报期限较短, 不便于纳税人申报纳税;其次, 经国务院同意,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增值税条例的有些内容已经作了调整, 增值税条例需要作相应的补充完善。鉴于营业税、消费税与增值税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消费税条例和营业税条例也存在增值税条例的上述两个问题, 因此为了保持这三个税种相关政策和征管措施之间的有效衔接, 有必要同时对消费税条例和营业税条例进行相应修订。

问:消费税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消费税条例主要作了以下两方面的修订:

一是将1994年以来出台的政策调整内容, 更新到新修订的消费税条例中, 如:部分消费品 (金银首饰、铂金首饰、钻石及钻石饰品) 的消费税调整在零售环节征收、对卷烟和白酒增加复合计税办法、消费税税目税率调整等。

二是与增值税条例衔接, 将纳税申报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 对消费税的纳税地点等规定进行了调整。

问:营业税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营业税条例主要作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修订:

一是调整了纳税地点的表述方式。为了解决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应税劳务的发生地难以确定的问题, 考虑到大多数应税劳务的发生地与机构所在地是一致的, 而且有些应税劳务的纳税地点现行政策已经规定为机构所在地, 将营业税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地点由按劳务发生地原则确定调整为按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原则确定。

二是删除了转贷业务差额征税的规定。这一规定在实际执行中仅适用于外汇转贷业务, 造成外汇转贷与人民币转贷之间的政策不平衡, 因此删除了这一规定。

三是考虑到营业税各税目的具体征收范围难以列举全面, 删除了营业税条例所附的税目税率表中征收范围一栏, 具体范围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

四是与增值税条例衔接, 将纳税申报期限从10日延长至

1 5 日。进一步明确了对境外纳税人如何确定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发生时间、扣缴地点和扣缴期限的规定。

问:此次修订对现行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优惠政策是如何处理的?

答:此次修订条例主要是为了增值税转型改革的需要, 时间十分紧迫, 因此基本上没有对优惠政策作出新的调整。对过去已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的优惠政策可以继续执行, 而不必对三个条例的有关内容进行修改, 因为三个条例都已经明确规定, 国务院可以在执行中对税收优惠范围进行调整。

新旧增值税暂行条例差异比较 篇7

一、增值税与增值税类型概述

增值税是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价外间接税。征收范围包括所有的工业生产环节、商业批发和零售环节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的劳务以及进口货物。在征收管理上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基本税率为17%或13%, 有权领购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按规定取得进项税额的抵扣权。小规模纳税人按3%的征收率征收, 不能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 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根据税基宽窄不同, 增值税可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

生产型增值税是增值税的一种, 是指在计算增值税时, 不允许将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 (包括年度折旧) 从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额中抵扣。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除包括纳税人新创造的价值外, 还包括当期计入成本的外购固定资产价款部分, 及法定增值额相当于当期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的理论增值额和折旧额之和。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 这一课税基数大体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 故称为生产型增值税。此类增值税对固定资产存在重复征税, 而且越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行业, 重复就越严重。这种类型的增值税虽然不利于鼓励投资, 但可以保证财政收入。

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额时, 从商品和劳务销售额中扣除当期外购物质资料价值以及购进的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税款的一种增值税。也就是说, 厂商的资本投入品不算入产品增加值, 这样,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 增值税相当于只对消费品征税, 其税基总值与全部消费品总值一致, 故称消费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是介于生产型和消费型增值税中间的一种税。计算增值税时, 对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只允许扣除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费部分, 法定增值额相当于当期工资、租金、利息、利润等各增值项目之和。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 这一课税基数大体相当于国民收入部分, 故称为收入型增值税。

改革之前中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实行“生产型”增值税, 使外购的固定资产所负担的增值税得不到抵扣, 因而这部分产业的税负必然较重, 这就使增值税的税负在不同产业间出现了不平衡, 客观上不利于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失衡。

二、增值税转型的必要性

中国新一轮税制改革是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和国际上普遍推行减税为主要内容的税改潮流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一) 中国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存在很大的缺陷和弊端

生产型增值税的缺陷和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不利于鼓励企业扩大投资。

根据规定, 中国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增值税直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不能计人进项税额予以抵扣。由于生产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不予扣除, 因而企业投资的税负较重, 不利于企业扩大投资, 促进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

2. 生产型增值税会导致重复征税, 从而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

生产型增值税将购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增值税计人固定资产成本, 因此会导致对固定资产的重复征税。

3. 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基础设施企业以及其他高投资企业。

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 由于购进的固定资产不能抵扣, 会加大企业的负担, 丧失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4. 不利于中国产品与外国产品竞争。

外国企业大部分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税负较轻, 而中国企业的生产型增值税税负相对较重, 因此增加出口产品成本, 削弱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限制了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 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

5. 加大了税收征管成本, 扣税凭证不规范。

由于生产型增值税存在很大的缺陷, 随着这些年来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 各界要求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的呼声很高。

(二)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是加快中国企业发展的需要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抵扣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款, 可以带动产业升级, 生产出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质量、适销对路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最终有利于提高本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1. 提高企业的投资热情, 有利于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促进产业升级。

增值税转型后, 使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得到更多进项税额的抵扣, 获得更多的减税收入, 从而刺激企业改进技术,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2. 有利于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生产型增值税下,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企业不愿意更新设备, 许多老化陈旧的设备维修率高, 造成生产率低,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增值税转型后, 有利于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提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 有利于扩大出口。

增值税转型后, 增加出口退税, 降低出口产品成本, 增强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有利于出口企业扩大出口贸易, 推进整体经济发展。

4. 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平等参与国际竞争。

目前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采用消费型增值税, 中国增值税转型改革更符合国际惯例, 有助于平等地参与国际竞争, 主动融入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去。

(三) 金融危机的影响

由于金融危机的波及范围较大, 为应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努力扩大需求, 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作为一项促进企业设备投资和扩大生产, 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 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紧迫性更加突出。

三、新旧增值税暂行条例的差异比较

从税基上看, 旧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 以销售收入减去所购进的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费用的余额作为增值额, 固定资产购置费不能扣除, 固定资产折旧费也不得一次性扣除, 只能逐月分摊到生产成本中。而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在购进固定资产时支付的增值税允许从当期销售货物或劳务的销项税额中一次性扣除。

(一)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允许抵扣企业固定资产进项税

为预防出现税收漏洞,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配套的实施细则中还将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 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排除在上述设备范围之外。

规定用于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可以抵扣对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这样可以减少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从而提高这些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一定程度上促进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的进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较快发展。

(二) 降低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 修改了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和相关规定的调整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将原来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标准分别从100万元和180万元降为50万元和80万元;二是将原来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统一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规定, 调整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 (自然人) 继续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而非企业性单位和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以自行选择是否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按照新条例适用转型改革的对象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改革后这些纳税人的增值税负担会普遍下降, 而规模小、财务核算不健全的小规模纳税人 (包括个体工商户) , 由于是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且不抵扣进项税额, 其增值税负担不会因转型改革而降低。转型前的政策规定, 小规模纳税人按工业和商业两类分别适用6%和4%的征收率。因此为了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就业, 需要相应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考虑到现实经济活动中小规模纳税人混业经营十分普遍, 实际征管中难以明确划分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 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区分工业和商业设置两档征收率, 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

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水平的大幅下调, 将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 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此外, 新条例配套的实施细则还将通过调高增值税 (配合营业税) 起征点等政策在税收上进一步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 将一些现行增值税政策体现到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中

主要补充了关于农产品和运输费用的扣除率, 以及对一般纳税人的资格认证等问题, 取消了已不再执行的来料加工, 来料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进口设备的免税规定。

这一规定使增值税的要求更加规范化。对于农产品和运输费用的扣除规定, 更加反应了消费型增值税的优越性。对于一般纳税企业来说, 运输的费用只要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便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减轻了企业的税负。对于取消来料加工装配, 补偿贸易的免税规定。对中国民族企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能够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本地化”、“国产化”的动力, 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取消这一免税规定还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他国家的倾销行为, 对劳动者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同时减少外来企业对中国环境的破坏。

(四) 延长了增值税申报期限

根据税收征管实践, 为了方便纳税人申报纳税, 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缓解办税服务厅的办税压力, 将纳税申报期限由旧条例中的10日调整为新条例中的15日。

将纳税申报期限由10日延长为15日, 缓解了企业的申报纳税压力和负担, 更加有利于企业承担纳税义务的积极性, 保证了税款的缴纳。

四、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发展前景及建议

(一) 前景分析

1. 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要求更加的清晰明确, 能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宏观调控中的主体地位。

税务机关和纳税人要积极配合, 创造一个良好的税务环境, 使增值税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促进中国经济的更好发展。

2. 将使企业的税收负担更加趋于公平。

中国过去一直实行的是生产型的增值税制度, 企业生产设备的进项税额无法像其他生产资料那样获得抵扣, 而改革全面推开之后所实行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则允许企业抵扣生产设备的进项税额, 从而避免重复征税, 这将使企业的税收负担更加公平。

3. 将使增值税税制更加完善, 增值税的“链条”也将更加完整。

税收制度应遵循中性原则, 而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全面推开正是税制中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这项改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税收对市场机制的扭曲。

4. 有利于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

从短期看, 这项改革可以减轻企业负担, 增强企业投资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从长期看, 这项政策可以刺激投资, 扩大内需, 从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 主要建议

1. 扩大征税范围。中国现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只集中在

生产和商业流通两方面, 而其他领域特别是与工业和商业关系十分密切的运输业和建筑安装等领域, 原征收营业税应改征收增值税。另外一些不动产也应开征增值税。这样有利于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保证增值税抵扣链条完整, 内在制约机制得到充分的发挥;保证主体税种地位不受威胁, 增值税税率高于营业税税率,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可以解决增值税与营业税在某些行为如混合销售与兼营销售行为界限划分不清的问题。

2. 建立严密的征扣税机制。

(1) 将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延伸到目前仍在征收营业税的劳务服务领域, 解决同一征管单位分征两种税种所带来的矛盾, 避免因分征两种税导致增值税征扣机制中断, 使增值税征、扣税机制失去完整性和连贯性的问题。 (2) 将资本性货物统一纳入既征税又扣税的范围, 从而解决了国内生产的资本性货物只征不扣, 外国进口的资本性货物不征不扣两项政策不统一的矛盾。

3. 建立增值税信息网, 改进防伪税控系统。

借鉴现代管理的信息论原理, 大力推行计算机在增值税管理领域的, 建立完备的征管运行信息网络。鉴于中国零星分散的纳税人较多, 应用计算机管理的基础薄弱, 可以考虑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开始做起。由于一般纳税人具备用计算机开具专用发票并报税的条件, 如果将涉税的信息录入终端设在基层税务所, 税务机关就有条件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财务报表录入信息网, 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此外, 还要大力改进防伪税控系统, 切实发挥增值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是大势所趋, 中国顺应这一形势进行增值税的改革, 更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明智之举。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可将投资的激励效应扩大到最大限度, 中国的国内需求必将扩大, 经济发展速度也将随之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了, 税源也更多更丰裕了, 财政收入不久就会不减反增, 进而展现出一副技术创新、出口增加、财政增收、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国内各企业也应充分抓好这一契机, 响应政策发展自己,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林佩銮.关于中国增值税转型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8, (7) :45-46.

[2]王红云.新增值税暂行条例解读及会计处理[Z].

[3]中国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Z], 2008.

[4]中国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Z], 1993.

[5]梁萍.浅议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几点变化[J].才智, 2009, (22) .

[6]《2006最新版中国税法》第四篇第一章[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 2006.

[7]于佳, 张林冯.关于增值税改革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 2009, (2) :213-214.

[8]从加入世贸组织看中国的增值税的改革[N].中国税务报, 2000-03-09.

[9]岳树民.中国税制优化的理论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重要应用下一篇:可分离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