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制度建设(精选12篇)
内部制度建设 篇1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医院为了保证医疗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保证财务收支合法、财务报告及会计信息真实, 预防、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 组织和考核经济活动, 提高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医院内部所采取和建立的各种措施和办法的总称。医院作为社会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兼具公益性与经济性, 为社会提供优质和经济的医疗服务成为当前医疗改革的趋势。医院的公益性由国家制定政策来保障, 经济性则由医院本身的管理来实现, 经济要发展, 必须加强和完善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堵漏除弊。因此, 建立和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规范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成为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目前各医院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基本业务内部控制可以说是有章可循, 但有相当一部分医院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远远落后于现实需要。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 不够严肃和认真, 使得内控制度不够完善, 面对医院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相应的补充和调整, 墨守成规, 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 也给内部控制的实行带来了影响。一些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虽完善, 但执行效果不佳, 其原因在于未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总之, 如果能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并采取有效措施来监督和限制违反内部控制的行为, 良好的控制就能得到维持, 就能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内部审计的定义和特点恰恰决定了内部审计起到了这个关键作用。医院内部审计的定义可以从几个方面予以理解:医院内部审计的主体是医院自己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的性质是对医院内部活动的一种评价活动;内部审计的评价对象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医疗活动的效益性及医院经营活动的风险性等几个方面。总的来说, 内部审计有助于强化医院内部控制、改善医院风险管理、完善医院治理结构, 促进医院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既是医院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 内部审计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可以从一个更高层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是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发挥其应用的主要保证。
一、医院常见的内部控制缺陷表现
1.控制环境松懈。医院内控环境是充分有效的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的基础。但是目前大多数医院仍习惯于行政指挥, 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重钱轻物重收入管理轻支出管理, 重医疗技术建设轻财务管理, 重事后监管轻事前事中控制, 致使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无法真正发挥其对整体的调控作用。
2.风险意识淡薄。大多数医院风险理念不强, 只在个别方面 (如:医疗方面) 建立了风险预警机制, 但在医院规模的扩大、就诊人次的增加、基本建设的投入等重大决策上和资金的管理控制上, 缺少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论证, 从而使风险投资缺乏严格有效的投资决策审批机制。
3.控制方法不当。对内部控制中的责任划分、奖惩办法都缺乏科学性, 某些不相容职务没有相互分离, 没有明确审批人的权限和经办人的职责, 没有严格的授权批准控制, 对医院经济业务全过程没有必要的监督检查, 对医院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没有严格和及时的内部报告制度。
4.信息沟通不流畅。医院应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控相关的信息, 确保信息在医院内部、医院与外部有效地沟通, 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然而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信息系统, 但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发挥其作用, 各部门在管理中相互独立, 信息不能共享与沟通。如会计系统和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相互独立, 使实物资产管理控制失灵, 不能保障资产安全。
5.监控乏力。内部审计部门在评价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 多数医院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一, 内部审计部门权威和独立性不够, 使内部审计机构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缺乏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个别评价和持续监控, 以及缺陷纠正和改进机制。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危害性
一是降低医院经营管理效率;二是会计信息失真;三是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四是成本费用失控, 潜在亏损增加;五是不利于医院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内部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审计上的措施
1.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医院内部规章制度和内部授权等。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应在本医院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 由审计部门组织实施。
2.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内容。 (1) 责任控制制度。责任控制制度是以确定经济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它由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的责任制两方面组成。这种制度主要是检查各种岗位责任制赋予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是否达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目的。 (2) 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及保护财产而形成的一种制度。主要是检查所涉及的经济业务的处理, 是否建立了相应规章制度, 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每项经济业务是否经过授权、主办、核准、执行、记录和复核六个步骤, 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 (3) 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是指经济组织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 主要是各种凭证的记录、传递, 资金的使用, 债权债务反映, 会计报表编制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和程序。主要是通过帐证、帐帐、帐表之间的相符关系, 检查会计数据的可靠性;通过帐实核对检查帐实是否相符, 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 以保证会计业务处理的合法性;通过定期编制计算平衡表检查所有数据的正确性等。 (4) 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制度等。通过检查这些环节的控制是否严密, 反映企业是否能正常地进行经营活动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5) 财产、凭单管理制度。财产、凭单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各种凭证单据而建立的控制制度, 它包括财产管理责任制和凭证单据管理责任制两部分。如财产物资的保管、清点、验收、领用、计划、预算、合同、单据等各个环节, 都应实行专人管理, 以保证财产物资安全和完整。
3.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手段和方法。 (1) 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制度。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手段, 了解被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情况, 并对其进行描述。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进行了解,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查阅有关规章制度、方针及政策等文件, 查看组织机构系统图, 询问有关人员进行实地观察、查阅前期审计报告或审计工作底稿等手段来实现。它为描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奠定了基础。描述反映企业内部的制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书面说明法。即将所了解掌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情况完全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来。首先通过收集和查阅医院各项制度、经济资料、机构设置、医院经营基本状况, 了解医院概况。然后按不同的业务经营环节, 分别说明各个业务处理环节上应完成的各种工作, 办理业务所填制的各种凭证, 有关人员所管的记录和实物, 以及他们的职务分工情况等, 表述控制点存在情况。
调查表法。审计人员将需要调查项目的内容, 列出提纲, 编制出特殊格式调查表, 逐一向有关人员进行询问, 做成记录, 或将编制出特殊格式调查表发给有关部门, 先由他们填写, 再由审计人员审查核实。
流程图法。流程图法是指用图解形式来描述业务程序及其控制点, 显示有关控制环节和凭证记录的产生、传递、检查、保存及其相互关系, 便于直观地表现内部控制制度实际状况的一种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 并非孤立应用, 相互排斥, 在描述某一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时, 可对不同业务环节使用不同的方法, 三者结合使用, 往往比采用一种方法效果更好。
(2) 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目的是在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缺席的基础上, 应就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完善程度进行评价, 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完善, 初步形成意见和建议。对内部控制制度要进行有效的评价, 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健全性。评价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全面建立, 是否符合基本原则, 具体内容主要有:在各个需要控制的环节是否采取了控制措施, 而且是否紧密衔接, 并建立了必要的检查监督机制。二是实用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是否得到遵循, 不切实际的照搬照抄, 一套模式, 必然会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三是协调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与本单位的总体目标是否一致, 各个控制环节是否紧密协作, 各项控制措施是否相互配套。四是经济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如果控制措施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实施成本, 可认为该措施是可行的, 但要注意的是, 不能只考虑经济性而不顾及健全性, 两者应兼顾。总之, 对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要综合运用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 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才能真正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3) 测试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这一步骤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评审, 也就是根据对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业务所发生错弊的检查、分析, 作出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程序的评价, 并结合验证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的评价, 最后对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业务的可予信赖程度作出判断。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分为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两种类型。符合性测试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检查评审的活动。其目的是测试执行情况符合制度要求的程度。实质性测试是对被审单位的经济信息、各种数据进行审核检查的活动, 其目的在于验证、评估信息本身的合法性、真实性。这两种测试方法的联系主要是他们在评审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能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测试的一般步骤是: (1) 检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业务并对检查所发现的错弊逐一作出记录。 (2) 分析审查样本中发现的错弊的性质和原因。 (3) 根据错弊的情况, 结合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完善程度的评价, 对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执行其业务的可予信赖程度进行判断。 (4) 写出内控制度的测试情况报表。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测试一方面是对各项制度本身是否健全、合理进行评价, 并且指出其薄弱环节的部分。另一方面是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即评价已有的制度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功能。最后把评价测试分析的结果, 列入审计工作底稿, 写出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报告, 交单位有关负责人签字认可。
上述三步骤, 构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程序, 是实施阶段审计程序的组成部分。审计部门负责把鉴定的控制缺陷和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报告给本单位主管领导。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产生原因、整改意见及综合评价。
审计部门提出报告由本单位主管领导签发后, 有关部门应限期改正, 完善制度, 堵塞漏洞, 必要时审计部门进行后续审计。
摘要:建立和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规范管理, 降低经营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是医疗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着重从医院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入手分析了医院现行内部控制执行中的缺陷并就此提出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审计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张建立.浅谈医院现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完善措施.财经界, 2010 (1)
[2].段强.论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手段与方法.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1 (4)
内部制度建设 篇2
内部控制制度(以下简称“内控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因此,应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并强化其实施。
一、企业内控制度建立原则
1.相互牵制原则。企业每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对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兼容职务要相互分离控制。
2.协调配合原则。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3.程序定位原则。企业应该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应地赋予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明确检查标准,责、权、利统一。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以此定出奖罚制度,增加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
4.成本效益原则。实行内部控制的成本要低于由此产生的收益,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层次效益原则。正确处理企业内部控制层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防止以增加层次的“人海战术”来获得较好内控效果的现象。以高效、有用为出发点,合理设置内控层次(或人员),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责权限,强化各相应层次的责任心,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用性和效率性。
二、企业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
1.结构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客观上需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以保障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董事会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大会负责,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监事会对董事会、公司的财务工作及经营者执行法律和公司章程情况进行监督;同时还应设立满足企业监控需要的职能机构如审计部、稽查部,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受监事会指导。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2.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以授权批准来进行控制。在公司制企业中,一般由股东会授权给董事会,然后再由董事会授权给企业的总经理和有关管理人员。企业每一层的管理人员既是上级管理人员的授权客体,又是对下级管理人员授权的主体。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授权批准有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两种形式。授权批准控制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其次,要明确每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再次,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实践证明,权利应受到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利极易导致腐败。
3.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企业应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控制规范,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以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重点把好两个关口:
(1)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原始凭证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最基本证据。取得和审核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也是保证会计数据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关键。因此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是各单位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重要环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其进行更正、补充。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忽略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①大项经济业务要审核监督审批程序,是否经主管财务的领导批准,是否是单位正常业务工作的需要,有无超出
单位业务范围之外的经济活动。
②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是法律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权力,要明确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不能讲情面或有后顾之忧,应坚决依法制止和纠正。
③《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单位领导人对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性负有责任,这对于审核监督原始凭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强对财务收支的审核监督。对财务收支监督的内容包括: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渠道、资金支出管理范围和支出标准项目等,监督的重点是合法性问题。在对收入监督审核时应注意有否超越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巧立名目收费的;是否不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收费,提高收费标准的;有否收入不按国家规定管理,挪用、截留、转变资金性质、设账外账和设“小金库”的。在对支出审核监督时应注意审核财务支出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审核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无挪用、截留或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问题;审核财务支出的内容有无变通、虚报冒领的问题;审核是否有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问题;审核支出金额与实际需要量是否相符。只有这样才能堵塞漏洞,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4.资产保护控制。就是对实物的采购、保管、发货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限制接近、定期盘点、记录保护、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控制。在实际工作中,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和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直接接触,货币资金的收支管理只能限于特定的出纳员,支票等重要票据的签发,必须是单位指定的负责人,存货的实物保护可以有专职的仓库保管员控制,对一些特殊的存货还应采取一些必要的其他保护措施,达到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性,防止资产流失。
5.职工素质控制。企业内控制度落实好坏与否,取决于执行者,职工素质控制是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保证,单位在招聘、使用、培养、奖惩等方面对职工素质要进行控制。招聘是重要环节,单位的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应共同对应聘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力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试、调查,以确保受聘人员能够适应工作的要求。同时应注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推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6.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保证内部控制结构运行质量的监督手段。预算管理是将企业的目标及其资源的配置方式以预算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或过程的总称。预算管理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考评等环节构成,内容可以涵盖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诸多方面,也可以就某些方面实行预算控制。预算方案由董事会制订,组织实施由总经理执行。
但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的预算是由总经理组织编制,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的,由于信息不对称,董事会不可能对预算提出实质性意见,预算管理中董事会职权弱化的现象十分突出,从而滋生了预算管理中由内部人控制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应该在董事会下设预算委员会或由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预算的制订、协调、监控、评价、考核等工作;预算的执行层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的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企业在实行预算管理时要注意:
①所编制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任;
②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
③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
7.风险控制。企业针对每个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与控制。主要包括:
①筹资风险控制。企业的财务结构、筹资结构、筹资金额及期限、筹资成本、偿还计划等都要事先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考核,关键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这一手段获取财务杠杆收益,提高自有资金赢利能力,同时要注意防止因过度举债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加大,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②投资风险控制。无论是债权股权投资还是长短期投资,企业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根据项目和金额大小确定审批权限,预计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③信用风险控制。主要指应收账款引起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应制定客户信用评估体系,确定信用授权标准,规定信用审批程序,进行信用实时跟踪。
④合同风险控制。建立合同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和违约措施的控制程序,防止因发生法律纠纷而导致的企业诉讼。
8.审计控制。审计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对会计的控制和再监督。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是否得到有效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规定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内部审计的内容十分广泛,一般包括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营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我国会计工作实际情况,新《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以便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审计工作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企业内控要杜绝四种偏向
1.在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上,克服重眼前利润,轻专职机构建立的偏向。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构,以从组织上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2.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上,克服重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的偏向。建立健全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完整的簿记制度、严格的核对制度、合理的会计程序制度、科学的预算制度、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等比较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3.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上,克服重非经常性发生事项控制,轻经常性发生事项控制的偏向。进一步强化责任管理、制度管理,规范控制行为,建立健全集良好的控制环境、完善的会计体系和可靠充分的控制程序为一体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4.在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上,克服重程序监督,轻对“内部人”监督的偏向。真正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对企业法人的内部控制监督,建立企业重大决策集体审批等制度,以杜绝厂长、经理独断专行,胡作非为;二是加强对企业部门管理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的制度,以杜绝部门权力过大或集体徇私舞弊;三
浅议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篇3
关键词:企业 内部会计制度 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194-01
1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意义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会计规范已经不再适合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发以来,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之中往往要求“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整体发展过程之中,要求构建与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以及会计核算制度,保证权责分明。同时,现代企业的发展还要求政企分开,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而想要真正的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则需要对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进行深入的剖析,要对于国家所颁布的法律、法规进行研究。其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构建要能够适应会计改革以及会计规范体系的整体完善。企业会计制度是整个财务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之中的制度制约。它是处理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的准绳。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可以以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对会计工作进行指引。伴随着我国会计工作改革的日益加深,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会计制度具有着重要意义。第三,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是贯彻落实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前提。伴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日益深化,构建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我国国情相关的会计规范体系已经成为会计发展的新需要。但是,由于目前出台的会计准则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之中其行为具有了很强的随意性。这使得要保证和提高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企业必须在具体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企业会计核算要求的内部会计制度。
2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中的问题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在其建设之中存在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健康、稳定地发展。众所周知,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伴随着我国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比传统的会计体制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我们关注。
2.1 内部会计制度理解不足
目前,根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企业经营者之中有部分经营者并没有意识到内部会计制度的重要性,传统的家长制管理仍然在企业管理过程之中占有着较大的比重。例如,在一些企业之中,行政指挥管理的现状仍然会起到很大作用。部分企业经营者对于内部会计制度理解不足,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像给人通常表现出来的那样—— 文件、手册、制度,认为实际经营与理论研究之间具有着较大差异。再如,部分经营者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之中的“岗位分工,相互牵制”会直接导致经营成本上升等,这直接导致了很大比重企业之中内部会计控制流于形式。
2.2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环境相对弱化
所谓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一般是指“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将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发生与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而保证企业财产的完整与安全。同时,良好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还可以更好避免舞弊现象的产生。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实践环境相对弱化,监督与控制体系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例如,部分企业未能有效地贯彻内部控制制度。而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之中个人主义盛行,这直接导致了管理部门较为科学的方针政策流于形式。
3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途径
3.1 构建与市场经济发展相统一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统一,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之中,这直接要求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需要与之相适应。由此可见,要构建一个动态的不断丰富与发展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同时,市场经济发展又具有着一定的历史性。所谓历史性,即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之中是基于前一个历史发展点到未来发展点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发展过程。这就要求在构建与市场经济发展相统一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要参照以前的会计控制制度,进行修正与革新,这样才能够更好促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
3.2 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之中要求参与经济活动个体与群体具有着较高素质。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看,其制定者与实践者均是依托于人来进行的。由此可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客体均为个。因此,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对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具有着重要意义。作为新时期的会计工作人员要能够清楚的了解会计制度变革要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之中不断的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积极、能动的把握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实际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的进行会计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之中,要能够严格的进行用人把关。对于重要职位的会计人员、主管人员进行德、智、才等综合素质的选拔,引入科学的竞争体系。其次,要加强在职人员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养与政治素质。第三,还要注重对于職后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教育员工自觉遵守和执行各项会计内控制度,形成以自我控制为主、自检自律为主要手段的会计内控制约机制。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保证会计制度的严肃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庆辉.内部会计控制理论及最新进展[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
[2]李妍.浅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8).
[3]朱志婉,徐保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1(S5).
[4]张立场.论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必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1(20).
谈内部牵制制度建设 篇4
内部牵制是指在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及各岗位间所建立的互相验证、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主要特征是将有关责任进行分配,使单独的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对任何一项或多项经济业务活动无完全的处理权,必须经过其他部门或人员的查证核对。单位实行内部牵制制度主要是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核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减少会计事务处理中的失误和差错,预防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的各种违规、欺诈、舞弊行为,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是《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的要求,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将会计内部牵制制度落到实处,以促进单位会计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保证资金安全。
一、预算管理的内部牵制措施
预算过程包括预算的编制和预算的执行两方面。
1. 预算编制内牵措施。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采取预算的编制和审查工作应由不同的人员进行。一部分人员根据单位的发展规划和相关的基础信息资料进行预算的编制,另一部分人员对编制预算依据其合理性进行核对,并对编制的预算进行验证,保证预算安排的科学合理性。
2. 预算执行内牵措施。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不能进行预算录入账务监控系统的工作,不能进行预算的调整,应由不同的人员进行预算录入和监控。预算调整不能由一人完成,以保证预算的刚性。
二、货币资金管理的内部牵制措施
1. 岗位设置上的内牵措施。
《会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登记工作”。会计机构在设置岗位时,应将出纳和记账(或计算机账务处理)工作分工,不能由一人兼任。
2. 货币资金收入过程的内牵措施。
填制收款原始凭证与收款的职责分开,由两人经手分工办理,杜绝由出纳人员一人完成收入款项的全过程。若实行计算机系统收款,当日应自动汇总,汇总后其数据任何人都不能进行数据的修改,收款人员必须当日在收款汇总表上签字或签章,并同收款凭证入账联一起作为入账的凭证及时入账。其目的是使开票人和收款人相互牵制,预防在办理货币资金收款时出现贪污、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防止差错产生。
3. 货币资金支出过程的内牵措施。
货币资金的付出应经两人或两人以上人员经手。
(1)现金的付出应经两人办理,严格控制现金的库存量,定期不定期的指定出纳以外的人员对库存现金进行查库,并填制库存现金查库表。
(2)银行存款的付出,应由不同的人员审核签章后付出。特别是在实行网上银行的单位,其支付应分级设权,必须多人复核并授权后支付。《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第十九条:“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如调节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根据此规定单位指定出纳人员以外的人员定期到银行索取银行存款对账单,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对未达账项及时查明原因,防止产生出纳人员伪造进账单、对账单、余额调节表的行为,预防犯罪行为。
(3)会计机构在分工时应将填写付款单据、保管印章、保管支付密码、签发支票或现金进行分工,不能由一人负责,以相互监督,防止出现计算错误,防止开支不合理、不合法,预防犯罪。
三、票据管理的内部牵制措施
建立收据、发票、支票、有价证券的购入、领用、销号制度,监督收入款项入账。指定专人负责收据、发票、支票、有价证券的购入、保管工作,认真做好购入、领用、销号记录工作,应敦促票据使用人员及时将收入款项上交单位财务入账、及时核销票据。在销号工作中,认真审核票据的用途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审核金额是否与入账金额一致,预防截留公款或有意贪污公款的犯罪行为。杜绝保管人员自行使用其保管的票据,杜绝出纳员兼任票据的购入、保管工作。
四、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内部牵制措施
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加强会计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工作已成为会计机构的日程工作。会计机构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管理时,必须采取一定的相互牵制的控制措施,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完整和安全。如计算机维护人员与计算机操作人员要分离。账务处理产生的数据每天及时进行记账处理,复核、记账后的数据不能有任何修改的权限,只能查询。计算机中预算控制数一般在运行过程中不做调整,若客观实际上要调整,必须经批准,由专人调整,并经复审后才生效。计算机维护人员无权修改计算机中的数据,在进行数据维护时,不能一人单独完成。
内部管理制度―会议制度 篇5
一、公司总裁办公会议
公司总裁办公会议的主要内容为:研究公司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总结,重大决策以及人事安排等事宜。
1、会议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
2、参会成员为公司总裁 执行总裁 副总裁,必要时请研究院领导及有关人员参加。
3、会议主持人为公司总裁或执行总裁。
4、会议纪录人为办公室主任。
二、部门总经理办公例会
公司部门总经理办公例会的主要内容是:公司领导听取各部门领导汇报部门工作情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公司领导布置近期主要工作。会议一般不作深入讨论,重大问题专题研究。办公会必要时可请研究院领导及有关人员参加。
1、例会时间每周一下午17:30开始,无特殊情况不再每次通知。
2、参会成员为总裁、执行总裁、副总裁、各事业部总经理及各部门领导;
3、会议主持人为公司总裁或执行总裁。
4、会议记录人为办公室主任。若请研究院领导等参加会议时,需提前报院办公室。
5、会议形成的有关决议及事项的贯彻和落实,由办公室负责。
三、部门例会
原则上各事业部、各部门每周应召开一次部门工作例会,总结上周工作,通报情况,表扬先进,批评不良现象,解决疑难问题,安排下一周工作计划。
四、专题会议
公司根据工作需要,由总裁、执行总裁或副总裁(不确定)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会议参加人由会议主持人指定,会议形成的决定由会议主持人监督执行。
五、公司年度(半年度)工作会议
公司年度(半年度)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公司总裁总结过去一年(半年)的工作,制定来年的工作计划、发展规划及经营指标的落实。会议为报告形式,会上不做具体深入讨论。
1、会议时间为每年的年中和年末。具体时间待定。
2、参会人员为公司全体成员,院领导及其他有关人员。
3、会议主持人为公司总裁、常务副总裁或高级副总裁。
4、会议召集为办公室。
独立学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财务控制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任何一个学校的财务管理体系中都处于重要地位,他通过控制学院内部一切经济业务,使之能够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计划规定的预期目标进行,以保证学校计划任务的完成。
一、财务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7,它的基本思想产生于产业革命后期,经过企业家、学者的不断探讨,内部控制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制度、内部结构以及内部整体框架四个阶段。内部控制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独立学院运营管理的各个活动中,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内部控制制度。内部财务控制是独立学院内部控制的核心,主要是指对财产安全和会计记录可靠性有直接联系的方法和程序。独立学院财务工作渗透学校的各项业务和管理环节,所以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既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完整,又能堵塞漏洞,抑制各方面违纪现象的发生,保护法人资产完整,提高学校资金的效益。
二、独立学院内部财务控制存在问题
2.1内部财务控制环境不佳
从决策机制来看,有些独立学院十分注重决策参与的广度,但强调教师、学生及社会参与决策的形式大于内容,对决策没有实质影响,反而影响了决策的效率。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独立学院办学实践中逐步完善。在决策风险上,资本逐利性与教育公益性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运行得到充分体现,由于我国民间资本尚处在积累阶段,加上投资环境的缺乏有效引导。导致匆匆上马的不少独立学院面临资金窘迫的局面。2005年10月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出现财务瘫痪,2010年1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卖地还债”。从会计基础来看,独立学院的财务运作基本属于投资方进行管理的,其工作人员往往不熟悉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又缺乏必要的、针对性的知识培训,导致会计在实务操作上有些时候比较棘手。同时,财务部门轮岗制度不能很好实施,防范舞弊的风险较大。从投资主体来看,独立学院投资主体包括高校、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然而大部分独立学院既有投资所形成的校产归属尚未明晰问题,也有与举办学校的产权关系不明晰的问题。不少独立学院无论在办学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存在与母体高校分割不清、产权不明的问题,由于这些资源存在难以在产权使用上进行分割的性质,使得独立学院与举办高校之间难以进行法律意义上有效地界定和分割。这些都给独立学院内部财务控制环境留下了难题。
2.2内部财务控制具体措施不明确
由于独立学院是公益非营利性的组织类型,而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最终目的。高等教育以往都是政府来负责经营,独立学院又属于新生事物。在这种背景下,独立学院对内部财务控制的认识和管理脱不开普通高校的影响,但又拥有企业的资金以及管理的参与。即一方面,企业投资方对教育产业进行投资,对于办学结余有合理的回报权利,因此对内部财务控制要求较为严格,其往往掌握独立学院的财务工作;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属于国家高等教育范畴,教育教学、日常管理都具有高校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上,母体大学往往给予实际指导,
并参与实际管理。在独立学院内部财务控制的措施运用上,往往会因种种原因而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具体防控措施。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只能套用母体大学的控制措施,在运用过程出现不适时才亡羊补牢。正是这种内部财务控制,为日常财务控制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为投机拘私舞弊者提供一定的机会。
2.3内部财务控制流程不规范
独立学院由于其机构设置较之母体大学较为简单,在流程控制中也相对较为散乱,没有形成一定的格局。独立学院内部财务控制流程往往来自母体大学,但限于自身的部门精简、人员雇佣少等实际特点。财务流程控制即使形成后也不能很好地执行。财务流程往往是针对某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的设计,如果出现流程控制的部门经常变更或者是财务工作人员对于流程理解存在偏差,就极有可能使得独立学院内部财务控制效用发挥至最低点,甚至成为部门利益集团获取利益的掩盖伞。因此,独立学院的内部财务控制流程日益成为阻碍其健康发展的一大阻力。
三、政策建议
3.1构建独立学院内部财务控制的治理环境
提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公司治理环境的目的实际是要解决内部财务控制是由谁来推动和在哪个层面来推动的问题。在企业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在独立学院同样值得探讨。现代公司为解决外部委托代理的问题常常要形成各种关系的相互制衡,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各司其职、相互牵制。公司内部同样存在内部制衡的问题,分解目标、层层授权。校企合作的独立学院一般设置董事会或者理事会,学院的具体事务主要院长带领中层、基层一起营运管理。根据教学行政工作需要分解战略目标、通过层层授权、分权来分解目标,而同时由内部契约形成的内部权利制度安排,使得独立学院可以有效地控制各个层级的权利部署,同时使教职员工各司其职,相互制衡,构成学院内部控制的根基基础。
3.2独立学院内部财务控制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这种稀缺资源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能有效地为学院节省大量的物力财力,更能在同等院校竞争中取得优势。独立学院的发展方向、运行哲学、风险态度及校园文化等这些都属于软控制范畴内容。它们与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环境密切相关。独立学院要根据其自身的人力资源特点进行设计与之匹配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独立学院的内部财务控制要以信息为核心实施控制。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对于财务信息系统具有支持作用,而财务信息的提供、稽核人员的素质高低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人力资源环境是独立学院的一个软环境,在独立学院招聘任用财务人员时就要考察其能力和素质以及是否与具体岗位相匹配,以保证独立学院的人力能“人尽其才”。因此,对立学院要做好内部控制环境,对员工进行适当的人力资源培训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3.3独立学院内部财务控制的会计基础
独立学院的内部财务控制方案要更好的发挥作用,一些必要的基础会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独立学院的内部财务控制的基础和核心是以大量的会计信息为基础的,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内部财务控制的运转。为了保证在财务运转过程中,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我们必须做好一些基础工作。从原始凭证的录入、审核、复查等环节做起,确定无误后才向其它部门传递信息。在财务信息的整个传递过程中要保证各岗位人员权责明晰。同時,还要建立一个反馈机制,对于错误信息要提早察觉,将问题处理在萌芽之中。只有财务的信息准确性,才能为学院董事会的信息决策更有实践意义。(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瑞平.企业内部控制探索[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P3-45;
[2]刘晓蕾.浅谈独立学院财务管理[J].中国商界,2009(08):P144-145;
[3]尹建国.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探讨[J].财经界,2010(1):P147-148。
小议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篇7
一、我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现状
从我国现状来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薄弱,财会人员严重缺乏相关知识与技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实务与经济管理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建立科学、合理、适用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一)部分企业未制定内部会计制度
部分企业直接以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的统一会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以及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致使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工作随意性过强,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可以防止、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目前,很多企业在制定制度时,未能有效地贯彻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就无法确保管理部门制定的方针政策得到实施,无法保证各种管理信息的准确可靠和财产的安全完整。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到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控制制度贯穿、融汇于会计制度与其他企业管理制度的各个方面。企业只要存在经济业务事项,就需要有相应的控制制度给予制约。
(三)内容设计不全面,账务处理程序欠规范
从目前会计制度设计实务看,企业较注重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支管理制度的制定,忽视会计核算和监督方面制度的制定。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较为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甚至为数不少的单位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制度,因而造成会计核算行为的随意性。例如,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甚至在同一会计期间,其账务处理竟然不同,再如,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也随意选择。
(四)不少企业制定的内部会计制度不便于操作
企业会计制度是企业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指导和约束下,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设计的会计规则、方法和程序,因此应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以便于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行为能够有序、健康、灵活地运行。但大多数企业设计的会计制度,标题多内容少,无操作规程。如“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仅罗列出各职能部门负责哪些原始记录,具体到这些原始记录应包括哪些内容、格式如何、怎样填制与审核、原始记录负责人的责任、原始记录的签署、传递、汇集等具体内容,制度中均未涉及。如此制定的制度,必然不便于操作,也无法规范会计行为。
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具体目标
(一)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制度时,应在国家统一会计规范和有关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下,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建立符合本企业会计核算要求的内部会计制度。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本企业的情况明确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以指导企业会计实践,保证会计工作规范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具有适用范围专一、内容条理清晰、程序方法明确和实际操作方便等特点,有利于加强日常会计工作,提高经济效益。
(二)建立并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制度
会计核算工作制度主要是规范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要建立并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制度就必须先建立并完善以上制度,这些制度既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又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建立并完善内部牵制制度
建立并完善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是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该项制度时,应当与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结合起来考虑。制定内部牵制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强会计人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核对,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防止会计事务处理中发生的失误和差错以及营私舞弊等行为。
(四)建立并完善稽核制度
稽核制度是指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对有关账证进行审核、复查的一种制度。该项制度的建立也应结合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一并考虑。会计稽核是会计机构本身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项自我检查或审核工作,其目的在于防止会计核算工作上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通过稽核,对日常核算工作中所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及时加以纠正或制止,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内部稽核制度不同于内部审计制度,前者是会计机构内部的一种工作制度;后者是单位在会计机构之外另行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审计人员对会计工作进行再检查的一种制度。
摘要:建立内部会计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必要补充,是贯彻实施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各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完善会计制度体系,改善企业经济管理。在制定时各企业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管理制度,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从而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管理水平。
关键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王剑英:《析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山西财税》,2006年第1期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管窥 篇8
1.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1.1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企业内部会计工作可以有效地反映出现企业的基本经济信息, 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确保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因此,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可以有效地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1.2 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我国目前的企业会计制度为企业的会计事项提供了多种处理方式。企业必须根据会计制度的处理方式建立相应的企业制度。会计制度处理方式选择不当, 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出现混乱, 不利于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对于会计工作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因此,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可以准确选择合理的会计处理方式, 对于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而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1.3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 可以对不同会计项目的核算内容及科目设置进行明确的区分, 对于促进会计人员的日常会计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 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工作, 也可以为日常的财务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对于提高企业预算管理的针对性以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
目前, 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没有合理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只能单纯地按照简单的设计原则进行工作。虽然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具有自己的内部会计制度, 但仍存在着不完善的部分。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企业对于财务问题的处理能力较低, 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数据虚报、材料失真等情况, 导致会计工作的随意性较大, 不利于企业的财务决策。还有部分企业在制定会计制度时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没有对其可操作性进行一定的检验, 造成会计制度难以顺利开展下去。更有甚者, 一些企业建立内部会计制度仅仅是为了应付例行检查, 根本没有真正实施。
2.2 企业内部会计业务缺乏必要的监督
企业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可以有效地审核监督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 使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互相监督和制约,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对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及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 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内部财产安全。通过监督检查机制可以在工作中及时发展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改进, 从而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然而, 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没有完善的内部监督审查机制, 导致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查漏补缺, 造成工作中出现错误与问题的概率明显增加, 影响企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缺乏外部监督
我国目前还不存在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内部会计机构进行合理的建立和执行。另外, 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往往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 虚报审计报告, 不能严格地进行审核和管理。因此,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外部监督, 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对于会计制度的重视程度, 进而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进行完善。
3. 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重视程度
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制度的重视程度, 提高对会计制度的完善力度。首先, 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和教育,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除了需要会计部门财务人员的工作支持, 同时也需要企业其他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3.2 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机制对企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对企业内部会计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从而使内部会计工作具备完善的管理保障。另外, 对企业责任和权利进行合理的划分也是确保会计制度得到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对于企业间的不同部门, 企业应该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使部门之间做到相互制约, 共同发展, 从而提高会计制度的建设水平, 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
3.3 加强企业外部的监督检查力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自身约束力较差, 难以对会计工作做到有效地规范和管理。因此, 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约束和规范, 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 提高企业的责任管理水平。另外, 应该提高会计注册师的监督力度, 对会计师进行严格审核, 从而提高会计部门的整体水平。
小结
企业会计制度可以有效地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水平, 通过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虽然我国的会计制度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但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 我国企业在完善会计制度的过程中, 应该不断发现自身的错误和问题并进行及时改正, 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英.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控制浅析[J].经济视角, 2012, 17 (15) :52-53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讨 篇9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会计政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现状来看, 还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必须实现职务分离和授权批准制度, 积极营造良好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外部环境, 所以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研究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内控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
1.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控制。具体而言内部控制主要有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内部审计控制三种。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 为了提高竞争能力, 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 用严格的控制措施, 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而形成了科学的管理方式。
2. 内部会计控制。
(1) 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它是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位为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 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 (2) 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试行) 》的规定, 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二、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内部会计控制与企业经营过程结合紧密, 其建立、健全及实施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然而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却难尽如人意:
1.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 随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一些单位因经济效益不佳, 内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 帐目混乱, 财产不实, 数据失真, 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加之会计人员数量不足, 单位不重视会计继续教育培训, 造成会计队伍素质不高, 出现记帐随意, 会计资料散失, 核算不实等等。 (2) 内部管理职责不清。一些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单位内部没有建立决算、执行、监督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机制;没有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互相监督、制约机制。
2. 在流动资产环节上的漏洞。
企业流动资产主要分布在:现金、银行存款、库存物资和往来帐目等环节上, 这也是内控制度最容易失控的环节。比如有的出纳员开具只有自己签名、与营业员的交款数额不一致的收据交会计作帐, 部分现金被截留;有的出纳员自行签发现金支票去银行提款, 侍机贪污;有的经营人员把采购回来的商品直接放在柜台出售, 既不通过库房办理出入库手续, 又不把货款交财务入帐, 搞“体外循环”。私设小金库、多头开户、随意转移收入。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上, 只重非经常性发生事项控制, 轻经常性发生事项控制的偏向。
3. 会计监督制度与相应的产、供、销配套制度脱节。
在现行的企业管理体制中, 预算的执行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 并辅之以对等的责、权、利关系, 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因此, 我们既要重视对非经常性发生事项的控制管理, 也要重视对经常性发生事项的控制管理, 进一步强化责任管理、规范控制行为, 建立健全集良好的控制环境、完善的会计体系和可靠充分的控制程序为一体化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
1. 不相容职务控制。
一般而言, 企业的经济活动分为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五个步骤。如果第一步都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分别实施或执行, 就能保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从而便于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
2. 人力资源控制。
人力资源是不断补充单位能力、提高职工素质、保证单位计划实施和上校实现的关键。完整清晰的岗位职责, 使员工明白自己的责任和工作方向。建立录用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管理体制, 建立激励机制, 杜绝任人唯亲。
3. 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可以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包括筹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等多方面。要按企业经营目标从各个环节编制预算, 加强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 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 采取改进措施, 确保预算的执行。
4. 风险防范控制。
(1) 筹资风险评估。如企业财务结构的确定、筹资结构的安排、筹资币种金额及期限的制定、筹资成本的估算和筹资的偿还计划都应事先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考核。 (2) 信用风险评估。企业应制定客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确定信用授予标准, 规定客户信用审批程序, 进行信用实施中的实时跟踪。 (3) 合同风险评估。为防范合同风险, 企业应建立合同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和违约时采取应对措施的控制程序, 必要时可聘请律师参与。
5. 实行会计委派制或岗位轮换制。
对于国有单位, 会计人员由当地会计管理局或上级主管部门委派, 其人事管理、工资待遇、劳保福利均由委派部门负责。由于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关系, 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受自身利益等因素的限制而出现的一些违规行为。
6. 发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结合效用。
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审是内部控制最有效的手段, 要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 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同时, 要在完善公司治理机构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监事会对公司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的监督作用, 确保所有者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和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作用, 从而保证企业内控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参考文献
[1]施兵董琳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为经营管理做好服务, 《中国内部审计》, 2006年第7期[1]施兵董琳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为经营管理做好服务, 《中国内部审计》, 2006年第7期
[2]李巍巍: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商业会计》, 2006年第5期下半月刊[2]李巍巍: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商业会计》, 2006年第5期下半月刊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浅析 篇10
从以上的定义, 我们可以看出,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内部各种管理控制制度的总称, 是企业内部科学高效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流程和程序所组成的企业内部管理系统。
近年来, 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上市公司舞弊案件。如早期的琼民源会计舞弊案、红光实业会计舞弊案, 郑百文会计舞弊案、银广厦会计舞弊案等,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会计舞弊事件几乎都与其内部控制失效有关。
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国内众多企业虽大都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实际情况, 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部门设置不合理、治理结构不合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较差等等。如果企业想持续健康发展, 就必须切实解决上述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意义
(一) 建立高效运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能够有效遏制企业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 建立高效运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能够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真实、准确
为了防止会计人员利用业务处理技巧任意调节成本, 增减利润,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保证会计核算能够正确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成果, 就必须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使一切会计处理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和成本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三) 建立高效运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可以避免企业财产发生损失, 有效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不断的纠错过程当中, 使企业保持比较高的工作效率。
(四) 建立高效运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是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保证。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经营方针和现实目标, 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必备条件。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会计制度有待完善
会计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企业是以会计制度为核心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但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着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有些企业制定的内部会计制度在实际执行中不能得到严格贯彻, 企业的负责人和会计部门人员对会计制度认识不足, 错误认为企业制定会计制度是为了完成上级和财政部门布置的一项任务, 仅用来应付检查, 这种状况必然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及内控部门设立存在的问题
设立内控部门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但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 由于考虑到成本效益的问题, 并没有设立独立的内控部门。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内控部门却形同虚设, 企业的内部控制部门并没能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三)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加强
企业文化是培养员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 必然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文化没有统一的标准, 企业应寻求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
(四) 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控制环境和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控制环境会影响员工内部控制意识, 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尽管财政部已经颁布了多项关于内部控制的规范和指引, 但其只规定了内部控制框架, 缺乏实际操作性。因此,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当中许多企业无法准确地适用已有规范进行操作, 从而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机制。
(五) 行为主体素质偏低
部分企业相关人员的素质偏低, 达不到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要求。有些内部控制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够, 内部控制所需知识不足, 从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有些员工虽然有着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 但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事情时有发生。
(六) 企业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很多企业中, 内部审计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首先, 内审部门的设立缺乏独立性。在很多企业中, 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财务部门的组成部分, 而内审部门除了对企业的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之外, 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这样在审计过程当中, 难免会出现偏颇。
其次, 在内审的执行过程当中缺乏独立性。内审工作独立性往往会受到单位领导干预、利益关系制约、人际关系的挑战。如果公司领导不重视公司的内控制度, 公然违反公司的相关规定, 在内审过程当中左右内审报告的结论, 必然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使内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折中和妥协, 从而使内审工作报告不能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状况。
总之, 内部审计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等方面, 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改进方法及建议
(一)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
财务部工作岗位不相容职务要严格分离。比如将处理现金支出交易同调节银行账户岗位分离, 可以降低不记录支票付款的风险;将资产保管和资产会计记录岗位分离, 可以降低盗窃的风险等。企业还应对相关业务建立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和评价的财务控制体系, 并定期对财务控制人员进行考评。
(二) 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机构
内部控制制度如果要得到有效的执行, 必须建立完善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 这是执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只有理顺现有的管理体制, 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形成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执行的职责的运行机制, 才能实现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
(三)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可以通过对资产质量、收益质量、现金流质量相关的财务指标设立固定的数学模型, 建立动态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并定期对其进行不间断的测算, 了解企业全部财务状况和财务指标的结构关系。这些具体的指标分析为企业内控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四) 提高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要根据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对内部员工进行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训。只有企业的员工掌握了专业技能, 提高了职业道德素质, 才能有效的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五) 加强预算管理, 做好企业预测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通过编制预算、执行预算, 分析预算偏离实际的程度和原因, 并对未完成预算采取改进措施, 确保各项预算严格执行。
(六) 合理设置内审机构, 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对其他控制的再控制。建立内审机构时要遵循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使内审机构与企业内部发展以及企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是一个常设机构, 不应该隶属于财务部, 应该直属于董事会, 这样才能够增加其独立性, 才能顺利获取所需的审计资源。
(七) 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良好控制环境的建立, 是内控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的有力保证。首先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实行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三权分立, 互相制衡的局面。二是要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包括经营管理的理念、风险管理理念、管理控制方法、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外部环境影响等。
参考文献
[1]施冰清.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 2012;20
[2]肖俊鸣.完善我国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时代经贸, 2012;253
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 篇11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原则 问题 对策
一、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制定原则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建设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原则的设定应当包括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及管理的各个环节。并且在进行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时应该针对企业的重点项目和经营环节,制定严格的程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要在企业全面落实和执行。此外,企业要严格贯彻内部会计制度,对任何一项业务都严格把关,共同负责。努力克服企业在自己管理方面的混乱现象。
(二)相互牵制原则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要符合相互牵制原则。企业在进行一项完整的经济活动时,必须将两个或以上的相互制约的环节在横向和纵向关系上,都建立完善的相互制约关系。在横的关系上两个相互独立的在业务办理时要受到另一个部门人员的监督。在纵向关系上,要建立严格的上下级控制关系,从而使企业各个部门的经营活动都能够得到监督和控制。
(三)服务企业活动原则
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要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赢利能力。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内部会计制度才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建设内部会计制度中,要时刻注意这一点,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制定的前提。
二、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对于整个会计工作乃至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现实工作中,在大的企业中一般会建立比较完善适合自己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的一些制度,但是在企业会计制定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的意识薄弱
因为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企业会计制度》,很多企业认为没有必要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就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对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缺乏重视,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制度的建立就是规定一些条条框框。有的企业管理者甚至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缺乏概念。这些问题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尤为突出。在我国企业中,由于未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而给企业的会计工作和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首先,在企业的会计工作中,由于未建立健全会计工作秩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只记余额,不计发生额,有的单位不按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分别登记总账和明细账,以致于账账不实,还有的单位年末根本就不结账,不能在账面上清楚地反映出全年的累计发生额,这些都是不规范的体现。有的企业在没有任何原始凭证的情况下,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等等,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随意使用会计科目,摘要笼统,附件张数不符,取得的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常常出现企业账实不符、财产不实和数据失真的现象。
(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缺乏合理性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通过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可以加强对各个部门、各个企业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对企业全体成员都能得到很好的约束和管理作用,是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在现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缺乏合理性。很多企业在建立本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时,未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应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作为一项重要依据在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中发挥巨大作用。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企业各个部门的发展,不利于企业各个管理部门作出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决策,更不利于各项决策的实施。并且这一问题使得企业中各项信息缺乏可靠性。
(三)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环境弱化
虽然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风险提出了很多规范方法,但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没有落实,内部相互制约机制不够健全,导致企业的会计工作仍然存在很大风险,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现行体制下,会计人员管理主要是依靠“用人单位自己管理为主”,即由各个单位自主地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对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政府有关部分只是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等进行间接管理。在这一体制下,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并对单位的行政领导负责,这一会计运行机制在逻辑上包含着与会计信息真实性相矛盾的因素。会计人员作为企业内部员工,他的报酬、晋升都掌握在经营者手中,在这种会计运行体制下,一旦企业与外部发生利益冲突,会计自然会偏向企业。所以,尽管新《会计法》中再次有力赋予了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责,但是由于现行管理体制的局限性,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事实上难以履行。
三、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会计制度的认识和重视
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内部会计制度制定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但是内部会计制度提供的只是合理的保障,并不是绝对的保证。现代内部控制主要分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内部控制系统有助于企业达到自身规定的经营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内部会计制度的作用也会不断明显并加大。内部会计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以及为企业的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在对内部会计制度有着足够重视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认识并了解内部会计制度的本质。
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内部会计制度的管理过程也并不是企业内部的一个或几个部门,甚至是某一管理人员单独能够完成的。公司管理层要加强会计制度的宣传教育,这样,不只会计人员,公司的一般人员也可以加强对会计制度的了解,从而监督企业会计工作的完成,提高工作水平。
(二)健全公司或企业的管理和治理机制,设置合理的内部会计制度
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健全完善的企业管理和治理机制存在的条件下,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才有存在的可能和发挥其作用的机会,可以说,内部会计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企业内各种形式的控制的总称。
企业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和治理机制,制定科学的企业章程,订立科学的管理和治理制度,使内部会计工作有完备的制度保障。其次,合理的职责划分和权利分配是确保内部会计制度有效实行的基本保证。企业设立的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划分清楚,每项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由其对应的部门或人员来完成,同时要做到不同部门间的相互监督,防止控制流于形式、难见成效的现象发生。
(三)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我国企业的组成中,中小企业占很大的比例,根据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特点来看,靠企业自身的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应该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企业实现会计制度规范化。我国的外部监督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其中,国家监督是由财政、银行、税务、公司、证券监管等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社会监督是由会计中介机构对有关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国家监督应要求企业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建立健全账簿体系,财务部加强工作制度,使中小型企业依法建账,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督,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但是在政府部门进行直接监督会计工作的时候,其监督成本比较高,效果也很不明显,而且容易引发社会腐败等问题,因此政府部门要转变监督方式,在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基础上,重点来监管会计中介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加强社会监督。
参考文献:
[1] 刘中华,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J],财会研究,2009年第09期
[2] 廖艳娟,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制度视角[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2
[3] 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机制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05
[4] 孙力实、姚红霞,现代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适用范本[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06
浅谈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篇12
一、梳理业务流程, 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防范企业风险的基础, 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 并通过有效的会计控制活动才能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帐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定期审计制度、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定期内部自查制度以及定期召开经营情况分析会, 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规范财务管理, 防范违法犯罪, 规避经营风险。
二、预算控制制度
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控制制度, 在每次大的经营活动运行前, 先由预算编制单位根据经营活动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单位实际情况编制资金预算, 经有关决策部门审核后交有关部门遵照执行。执行部门如未完成预算, 各单位要具体分析原因, 将分析结果报预算部门, 预算部门汇总分析结果后, 确认属于合理请求后, 经决策部门同意, 可以重新修改预算。为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 由内部审计部门全程负责监督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财产安全控制
要做到财产安全, 就要有制度的约束。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建立登记制度, 保管制度, 领用制度, 定期检查制度, 消防安全制度, 报废清理制度, 对固定资产要建立台账、卡片, 定期盘点。材料部门除建立上述制度外, 还要建立库房管理制度, 材料核算制度, 等等。
要妥善保管财产, 就必须: (1) 定期会同各部门进行财产盘点, 要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填写库存盘点表, 对盘盈或盘亏的财产要分析原因, 查明责任, 提出处理意见, 经管理层研究系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2) 对现金及有价证券要做到日清月结, 当天收入一定要及时缴存银行, 大额现金存取一定要有专人护送;每月银行对账后, 要及时填写余额调节表, 及时处理未达帐项;有关部位要做好安防措施, 即使是内部人员也要限制无关人员接触。 (3) 要实行责任人制度。对各项固定资产要落实到单位、到个人, 发挥每一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四、强化内部分工制度
根据岗位责任制, 在公司内部合理分工, 细化职责权限。各岗位之间要互相合作、互相牵制, 每一项业务都必须经由制证、审核、会计主管等三个以上不相容的人员才能办理;建立岗位轮换制度, 定期对各岗位人员进行轮换, 既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 又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也防范了外部不良因素的侵入;设立内部审核制度, 定期对规范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计,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并直接对管理层负责, 避免可能发生的舞弊和掩盖舞弊, 为投资者实现利益最大化创造一切条件;建立授权审批制度, 应对突发事件。
五、建立内部报告制度
每月终, 各部门要对各自当月所做工作进行总结, 形成报告, 报有关部门, 对不完善的制度要进行完善, 比如预算制度、财产保险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企业财会部门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每月终了要写出财务情况说明书, 详细说明当月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 每月召开一次经营分析会, 分析盈亏原因, 指出需要并能够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向管理层及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 并确保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年度和季度要写出经营情况分析, 为管理层及投资者下一步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六、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为了防范规避经营风险, 防止欺诈和舞弊, 企业要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设立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部门, 建立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 对集团及所属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和监督。各部门、机构在其职责范围内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和项目责任管理制度, 根据各项业务的不同特点制定各自不同的风险控制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 各部门责任分离, 相互监督, 对经营活动中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
无论哪一种制度都离不开良好的生存环境, 集团公司一定要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才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和执行。
摘要:企业要实现利益最大化, 就必须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 防止欺诈和舞弊,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既能防范风险, 又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风险,权益,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曙光.中国联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