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例

2024-11-21

美术课例(精选11篇)

美术课例 篇1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结课语对于巩固、强化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高明的结课语是课堂的“凤尾”之笔。不仅能掀起高潮,使课堂升华,还能拓宽学生眼界,让学生流连忘返。

美术结课的表达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拓展发散式

教师沿着学生在学习中的发现,继续向外延伸拓展,力求使学生突破思维藩篱,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或由学生的回答引发新一轮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有教师在《画画虾和蟹》的结课时,问:小朋友今天的表现都很出色,画出了一个个精彩的虾和蟹的故事,老师要送大家一个礼物———(多媒体出示虾形烟缸,蟹形闹钟,蟹顶的房子。)这是什么?“烟缸,闹钟,房子。”“虾和蟹还可以怎样变化?更多地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呢?小朋友,下课后,一定要开动脑筋,以虾和蟹为外形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生活用品。”

这位教师能把作业要求与学生的想象、发现、问题结合在一起,转化为对后续知识的生长点、思维的开放点、情感的激发点、能力的迸发点。使学生乐意为之,检测并巩固了知识,实在高明得很。

二、前后呼应式

教师梳理全课内容,对课前提出的问题作出回应,会使学生对问题铭记在心,长久难忘。还能使课堂产生回返往复、首尾相连的效果。

有位教师教《综合纸版画》后问:当你再次看到这些废弃材料时,你还会扔吗?你会怎样处理呢?

生:不会扔了,会把它们收集起来进行废物利用。

生:把它们收集起来做成小装饰品装点我们的教室。

师:好,请大家在生活中去留心去发现,寻找各种材料引入我们的作品创造中,使我们的作品更富有创意。

这样,不仅回答了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废弃材料,还对学生的审美取向提出新的要求。简单而朴实的结语使学生对废弃材料的认识得到强化和提升。

三、名言引导式

新课结束后,教师恰当地引用名言,如画龙点睛,使美如潺潺流水渗入学生的心田。如《实物的联想》一课,教师说:“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山间的一缕清风,水上的一轮明月,路边的一朵小花,天上的一片流云,晚照中的一道夕阳。可以说,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每一道风景都是一幅动人的画,这是生活赠与我们每个人的一笔财富。愿你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四、联系铺垫式

结课时联系到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力求用悬念或设疑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这样既可把学生的心紧紧抓着,又能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完成《画味觉》后,教师说:酸甜苦辣我们常通过味觉来分辨,可有些人却能利用嗅觉来品味,还用画笔把它们表现了出来。下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画嗅觉》。简短的几句话,让学生对《画嗅觉》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美术课例 篇2

洮砚九年制学校 周琴

教材分析

《变幻无穷的形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六册第十四课,属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它通过开动学生的脑筋,借助美术语言和身边常见的物品形象,变化创意出心中的形象来,是富于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立体选择空间。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借助熟悉的脸蛋开启思维、展开联想,通过形象的变化来表达心中的形象。

学生分析

三年级是新课程课改实验年级的学生,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教学下,学生已经善于观察、思考,初步具备了应用美术语言和应用各种生活素材来创造表达自己的感受,大胆表现心中的想法,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容易被激发,老师稍作启发就能有丰富的创意。

教学设计意图:

三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为了“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根据本校新课改的理念实验课题《小学美术“高效合作”的课堂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师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环节了(交流预习、合作探究、达标训练、总结评价)。编制原则:一主题性原则、二探索性原则、三启发性性原则、四灵活性原则、五梯度新原则、六分层设置性原则、七创新型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学生客观存在的技能水平、兴趣爱好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即:优等生、一般生、学困生。将三层学生进行小组组合成三个大组六个小组,每组都含有这三个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教学流程:

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小组交流式。课前要求学生寻找、发现自己喜欢的、造型具有特色的物品,将其带入课堂。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差异,将三种不同层次学生组合成组。使整齐划一的学习走向充满个性化的学习,为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作业要求方面,按照学生的差异设置梯度渐进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采用星级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由选择★,★★,★★★的作业,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愉悦。教学目标:

1、能辨识和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像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2、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像创造设计能力

3、培养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

1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把身边常见的物品变化出奇特的形象。2想像添画,用夸张的手法,艳丽的色彩来实现多样变化的效果。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生活用品或废旧材料、美术工具、图片、彩色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每个学生在自己的作业纸上画一张大脸,比一比谁的脸画得又大又快 【利用画脸比赛,激发学习兴趣,并为教学做铺垫。】

二、探索研究

1、提问,引导思考。

师:“这么一张大脸,五官占据的地方太少了,还有那么多空白的地方,咋办呢?”

【制造疑惑,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2、引导欣赏京剧脸谱的艺术美和设计特点。

师:“我们来看看京剧演员的脸和我们画的脸有什么不同?” 师:“川剧演员是怎么变脸的呢?”

【分析脸谱造型、色彩与脸谱的设计意图,感悟形象的变幻无穷及脸谱设计和表现技巧。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变幻的主要元素。】

3、小结并导出课题:真是变幻无穷的形象啊!(板书:变幻无穷的形象。)【经过前面的铺垫,自然又恰倒好处地导出课题。】

4、师生互动

1)师:“看了这么美的脸谱,我也很想把这张普通的脸变成一个美丽有趣的大花脸,可怎么变呢?”

【引导学生说出点、线、面及对称与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2)师:“我想变一个花仙子的脸谱,该怎么变?谁来帮帮我?” 【引导学生有主题式的联想,从而感悟变幻形象的创意方法。】 3)学生说想法,老师根据其说的选择性地画。【渗透用图像符号表达抽象思维知识,指导表现技巧。】

4)小组讨论:“你想画一个怎样的大花脸?是美丽的还是凶狠的?是有主题性的还是随意创意表现的?”(师巡视参与讨论)【讨论,让学生有个思想交流的平台,以此拓宽想象思维,激发创作灵感。】

【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膨胀,老师启发式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而老师的需要帮助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心,助长了他们的想象热情,同时边思想互动边范画又指导了表现技巧,激发了创作热情。】

5、读课文,欣赏范图中小朋友们大胆创意的有趣而美丽的脸谱。

【小组讨论交流,进一步学习表现技巧,感悟形象创意,激发创作欲望,导入创作。】

三、作业练习,师巡视辅导。

【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启发、帮助。】

四、作品展示,经验交流

【给学生自由交流经验、感受、评价,展示自我的平台】

五、拓展

1、欣赏比加索等大师的作品,感受大师笔下变幻无穷的形象的艺术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变形艺术特征及其思维方式,拓展视野。】

2、课外思考:除了绘画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变形?用生活中的物品是否可以表现?要准备哪些材料?

【课题延伸,加大知识容量,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并下课时做准备。】 第1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周老师收到艺术宫寄来的邀请函,邀请同学们去参观一个展览,不知道大家想不想去?(生答:略)那好,今天周老师就带大家到神奇的艺术宫,走一走,看一看,去欣赏那里展出的与众不同的作品。你瞧,“聪明的小精灵”已经在等候着我们呢!,我们赶紧跟随“聪明的小精灵”进去吧,看看那里展出的作品,到底有什么不同?(播放件,欣赏作品)。同学们,看完了这些作品,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它与以前所见过的美术作品有什么不一样?造型上有什么特点?(指生回答)对了!神奇艺术宫展出的这些作品,都是根据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运用绘画的方式,写生想象添画出来的,你们说,这些作品有趣吗?那么,你们想来试一试吗?(生答: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变幻无穷的形象》(出示课题)师:“上课时同学们创造出了这么多有趣的作品,老师很高兴,同学们真棒,让老师感受到了一个个变幻无穷的形象。来给自己鼓励鼓励。(师带头鼓掌)”

2、展示老师制作的作品形象。

【展示老师自己创作出的作品能诱发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的作品是受学生作业启发,这能让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起,自信燃起的激情为学习加油;而用生活物品、废弃物等创造出的形象又如此生动美丽,如此匠心独创,形象创新出的形象出人意料,让人眼睛一亮,让学生深受启发,在感悟中激发创作灵感。】

二、探索研究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制作技巧,激发创作灵感。】

1、讨论老师的作品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出来的?

【学生自由发言,师边引导分析边选择性地拆装作品给学生看,进行直观启示。】

2、小结:

1)根据材料的形象、质感,通过组合、拼搭、剪贴等方法做出来的。

2)用了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讨论交流想法,如何巧妙利用材料的形象,创意制作出与众不同的形象。

【给学生一个自主创意的空间,在讨论交流中创新思维空间得到拓展,激发创作欲望。】

4、请一两名学生谈想法。

【师及时引导制作步骤,并进一步点拨,给学生灵感。】

三、尝试创造

1、学生创意作品,可以个人完成,可以合作完成。

【提倡资源共享,相互帮助,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的创作平台。】

2、老师巡视辅导

【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启发、帮助。】

四、作品展示、交流

【给师生自由交流经验、感受、评价的平台】

五、小结、拓展

1、欣赏废物利用的作品。

2、今天同学们学到了许多本领,用生活中的物品创造了许多变幻无穷的形象,真棒。同学们只要有心观察、用心发现,大胆想象、创意,你就能创造出许多变幻无穷的形象,美化生活,并在创造中感受快乐。今天你们快乐吗?!

【拓宽视野,进一步感受创造的无处不在,形象的变幻无穷,潜移默化中培养环保理念和爱心教育】

六、收拾整理 教学反思:

一、教“活”教材 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一个交流平台,为我们师生提供一种资源和参考。以本教材为本课程活动的引子,以“变幻无穷的形象”为点,我尝试了从平面教学到立体教学,从绘画表现到手工制作两课时教学,把课细化了,延伸了,由浅入深,巧妙利用教材里的创意元素,拓展教材,创新教材,让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思维丰富了,双基扎实了。整个课程富于活力,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热情很高,学生的作品富于创意、丰富多彩,有许多出人意料之作,不管是平面作品还是立体造型都别具一格。教材教“活”了,学生的思想激“活”了,潜能激“活”了,促进了多元智能的发展,促进了人的发展。

二、不足之处

此课程如果把绘画表现与手工创作两课时都能延长一课时进行连续教学,学生将能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创作与自评、互评,两个课时时间有些仓速!

平面的作业形式不够多样,如在绘画上可加上剪贴、物品拼贴等不同表现形式,尝试平面与浮雕相结合的表现;

四、探讨:

美术鉴赏导学课例初探 篇3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实例;导入手段

要上好一堂优质的美术鉴赏教学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方法,预设美术情境,全方位精心设计如何导入课堂教学中,在短时间内迅速打动并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运用各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情趣。以下结合本人教学课例来浅析美术鉴赏课的导入:

一、利用视频导入

利用视频导入教学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兴趣,把学生的视觉激活,通过创设生动有趣、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教学做最好的铺垫。

课例:如欣赏《走进具象艺术》一课时,我在自制的课件导入中让学生观看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动画版清明上河图,通过生动的视觉感知让学生一下就进入了本主题的文化情境,再以实物和绘画的图片对比把学生引领到具象艺术的教学中,在课堂一开始就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起了學生进一步学习探讨具象艺术的特点和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了教学情境。

二、利用音乐导入

艺术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门类,在教学中可以让音乐和美术融会贯通。用音乐导入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是最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之一。播放相关的电影插曲和歌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课例:例如欣赏“走进抽象艺术”一课时,抽象艺术作品因没有具体的形象,学生很难理解抽象艺术之美在何处,很难感受抽象艺术的魅力。我采用音乐导入再合适不过,一边放爵士乐入境,一边让学生去找寻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把感受表达出来。通过体会欣赏音乐导入体会抽象艺术的魅力,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课文的重点。

三、利用图片导入

美术是视觉艺术,图片的感染力远远超过了文本的感染力,学生通过观察各式各样的美的形象才能提高对美的感受,新课导入时就展示漂亮的范画图片作品,是一种较好的开场方法。高清晰的、精彩有说服力的图片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调动学生最直观的享受,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课例:如欣赏“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一课时,我收集了高清晰的瓷器、陶器图片作为导入,立刻就把学生带入了品类众多、表现形式多样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又如在欣赏“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一课时,我采用播放《簪花仕女图》和《蒙娜丽莎》两幅中西对比图片导入本课,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直观了解了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色。

四、利用提问导入

巧妙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如依照要求让学生分别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有什么异同”“有哪些不同意见”等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开拓思路,主动探索知识。

课例:例如欣赏“艺术美和形式美”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课题的:“在西方美术史上有三双最美丽的手,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三双手?”这设问一下就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屏幕上分别展示《圣母玛丽亚》《蒙娜丽莎》《米洛的阿芙洛蒂特》三幅作品中手的局部放大图,接着我又向同学们提出问题:“维纳斯失去的两只手臂前的姿势是怎样的?”通过提问,激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

五、利用趣味活动导入

为了让学生上美术鉴赏课时能放松心情,愉快的接受新知识,从中得到美的熏陶。通过设计趣味活动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从趣味活动中接受新知识,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课例:例如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一课时,我设计手语歌《感恩的心》作为导入,让全体同学一起跟着视频动手来表演,一下就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通过表演明白了人的表情、动作以及心理的多变性,了解了表现人物画的难度,进而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探究。

上每一堂课,教师都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应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设计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勇.美术教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2]钱初熹.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例谈 篇4

一、欣赏模式的探究

一幅美术作品,直面的鉴赏很难细致地体现作者的思想,而运用感悟式鉴赏切入思维和激情投入画面的观看方式,使思维不断翻滚,融合诗的意境、音乐的美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不仅能冲破单纯美术学科的视觉欣赏,而且能糅合语文学科诗词的意境思维体验,以及音乐学科乐律的听觉激情。经过这三者的分层体会和融汇感受后,一幅美术作品会变得景随人迁,人随意动。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的鉴赏,如中国画等。

以南宋马麟的中国画绢本《静听松风图》鉴赏课为例。首先,展开画卷,印入眼帘的是苍松、青石、远山、暮霭、小溪、流水、文士、童子……不一而足,两株青黛的苍松古韵虬曲、姿势苍劲、枝叶潇洒。画家绘画其树并不写顶、脚,更显松针和枝上蔓藤随风向一个方向拂动。深山溪流间,四野空旷,针藤的摇曳愈发瑟瑟。松底青石采用了大斧劈皴法绘制,突兀嶙峋。斜倚在松根大石上的文士,他的衣襟微开,翘着左腿,姿态非常随意而悠闲。文士轻便的服装,书僮手中的扇子,以及青翠的松针,都提醒我们这是炎炎夏日,他们正在松林里乘凉。文士看上去似乎是在望着侍立一旁的童子,但仔细再看,那种神情淡漠的样子显露着视而不见的神色,虽然将脸侧向左边,但眼睛却瞟往风所吹来的右边,耳朵也被特别强调,他似乎正在凝神倾听风拂过松针的飒飒声响。这时一种静定闲适观察自然最细腻幽微的变化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们能感受到画卷清凉而安详的气息。

从上节美术的角度欣赏后,思维开始被画卷激发,与画意相关的声音缓缓进入欣赏者的大脑,小溪流水的潺潺,风吹松动的絮絮,自然界的声音如一首乐曲悄然而至,乐声初发,远山暮霭,徐徐微风,但听小溪流水,微风拂动松枝的声音,宛如置身于飘渺幽远的妙曲缭绕之中,感情的潮水,不禁随着弦音的颤动而起伏激荡。突然风骤大,松枝应而乱颤,风吹松声压盖了小溪流水,此时乐声忽变,一变而为气宇轩昂的骑士,在填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其音色的雄壮磅礴可想而见。接着风忽大忽小,炎炎的暮夏中振颤着婉转错杂的啁晣之声,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向上;瞬息间转向艰涩,好像走进悬崖峭壁中,手登脚攀,步履维艰;瞬息间音声徒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

身体在画境中感受着乐的韵律,心潮澎湃,思绪开始飘动,古时文人骚客的灵感这一刻在我们身上复活闪现。“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炫”。山川流水,时光转换,林壑优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然《静听松风图》却将此绝妙美色,美妙乐曲留之绢面,如果不是对于大自然的造化之工有着真切的感受,无论如何也不能臻于此景。

如此一节课,横向引用了美术、诗歌、音乐的教学内容,从画而乐,画乐而诗,一堂鉴赏课横贯画乐诗的境界,不仅使学生陶醉在画的优美中,更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在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中学习美术知识。

二、欣赏扩展到思想深化

对于一些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美术作品,我们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画家思想和社会意义方面展开欣赏。

首先,选择优秀的画家,优秀的作品。上课时要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对其作品进行分析,融入画家的思想,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接受思想教育。要知道一件伟大的艺术品能屹立不倒,不仅仅只有外表的美,更重要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如十九世纪画家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首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去观察,观其色察其型。讲述大师绘制此画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及所属画派,让学生从中找出“六个人、一头牛、一匹马”的形象图型。这样学生就会边欣赏边思考,小结时告诉学生毕加索正是通过作品中怪诞的造型和黑白灰地狱般的色彩,六个被肢解的人体、一头凶猛的牛、一匹嘶鸣的马来揭露法西斯的罪行的。既表达了人民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慨,又表达了画家对战争暴行的控诉,对人类灾难的同情。所有形象都是超越时空的,并蕴含着愤懑的抗议声。通过这样的欣赏,学生不但会对立体派有新的认识,而且能运用立体派欣赏方法去欣赏其它立体画派的作品。著名艺术史家艾瑞克·牛顿将艺术品比作一层层剥开的洋葱,表皮是“再观层”,表层之下一层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则是“审美层”……他的这一妙喻,清楚地告诉我们: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的再创造和再认识,因此加深对名作研究,能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其次,在进行鉴赏教育时,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中国的艺术,如彩陶、青铜器、石雕、秦陵兵马俑、汉画像石、壁画、帛画、版画,以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等,提高民族荣誉感。只有了解了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学生才能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而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因此,教师应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三、成功的欣赏会激发学生自我的表达

学生通过对大量美术作品的欣赏,从各个角度、各种方法去鉴赏,对作品、画家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等多方面的了解,必定会对美术有新的认识。在欣赏美的同时,学生既会自觉地接受美术知识,又会接受思想教育。最终学生也会以各种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愿望。

美术课例 篇5

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贯彻“欣赏领先、体验入手”的原则,综合欣赏、模仿、表演等,让学生在艺术美感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与技能。既避免掉入单纯的知识传授灌输的窠臼,又不至于走到“听听、看看、玩玩热闹一阵,出了教室脑袋空空”的倾向。

戏曲学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不很感兴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始终把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放在重要地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避免过高的教学要求。在学生对戏曲还并不十分了解、表演能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体验”(做、念、唱,舍去“打”)这一环节必须做到循序渐进。先模仿最简单的肢体动作,仅选择易学的“兰花指”、“亮相”,再学念京剧对白,积累感性经验,然后再学唱戏曲的旋律。因为传统京剧的唱腔相对难学,所以选择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以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二是选取学生喜欢的、能引起学生产生认知基础正迁移的(如京剧《群英会》等)、尽可能高质量的音频、视频资料。三是多种艺术实践活动和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综合运用。四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戏曲应运而生。本节课采用比较教学法,对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从音乐、表演、服饰、舞美灯光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对两者的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由于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是各具艺术价值的,无法区分谁优谁劣,我从高中学生普遍存有好胜心理的角度考虑,在本节课的最后设计了一个供学生课后研究的课题(辩题),目的是为了拓展艺术学习空间,培养探究能力,激发艺术学习兴趣,同时了解年轻学生的艺术价值取向,至于结论则是次要的。估计这一设计对提高学生学习戏曲艺术的兴趣将会有较大的作用。

上海市教研室章淳立老师最近就三维目标的教育内涵作过以下界定:

知识与技能: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指知识发生、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和知识形成与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对知识价值的理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提升。

知识技能是基础,过程方法是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升华。

本节课,学生通过欣赏、模仿、自主及合作学习,体验到了中国戏曲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探究和再一次的梳理的过程使知识得以巩固,最终形成对中国戏曲特有的艺术价值的认识。

美术课例 篇6

在上完一节《圆圆、方方和尖尖》剪贴画课后,我发现课室里满桌、满地的碎卡纸和废材料。我从地上捡起稍大的废旧彩色纸,心想这些纸丢了多可惜,把他们回收起来,完全可以帮助一些家庭有困难买不起彩纸,或忘了带彩纸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还能让孩子们养成环保意识和节约的习惯,并引导学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收拾自己的桌面。于是放学后,我从学校附近的商店要来三个纸皮箱,分别写上“彩纸回收箱” “其它材料回收箱” “废料箱”,放置在教室内。

在下一节的剪贴画课上,当学生准备做作业时,我指着三个大纸箱对学生说:“这里有三个大纸箱,做完作业时,要收拾桌面,并把废纸分别放到相应的纸箱里。”

下课了,一阵忙碌之后,学生们的桌面是比以前干净了,但地上、纸箱旁还是碎屑满地,有用的、没用的纸乱放一通。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会分类放置东西?

在又一节剪贴画课来临之际,当学生准备做作业时,我出示了评价表:

解析评价表后,我指着三个大纸箱对学生说:“先看清三个大纸箱上的文字,想想哪个是彩纸回收箱、一般材料回收箱和废料箱,看谁能准确地分类放好。”

结果我发现,课开始时,大部分学生能将工具材料放好,没放好的学生发现了能马上改进,桌面上呈现出少有的整齐景象。

课中,桌面开始凌乱,碎纸满桌,地上倒还算干净。我马上折了几个纸袋放到各个小组里,并说:“把没用的碎纸放到纸袋里,有用的纸请放好。下课时,组长请一位同学把纸袋的碎纸放到废料箱里。”很快,桌面又恢复了整齐。

临近下课时,我把些小红星交给组长,说:“大家收拾好桌面,把没有用的纸分别放到纸箱里,放时要看清楚纸箱上的文字。然后在小组里评一评,看谁能拿到小红星,集齐10个小红星可以换个奖杯,看谁奖杯多。”话音刚落,就见桌面上很快被收拾干净了,有些同学还把地上的碎纸也捡起来放到废纸箱里,美术室恢复了原有的干净。

这几节剪贴画课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美术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情感及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尤其对刚进学校的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在本课案例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不但发展了评价的功能,而且利用其内在激励作用,促进学生有目的地改正了自身毛病,学会了学习,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美术教学生活化例说 篇7

一、以生活经验创造课堂情境

对于初中美术教师来讲,除了专业知识的扎实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学生心理特点,更尊重他们的认知取向。教师在课堂上,就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想法和意愿,给他们欣赏和创作的自由。以生活兴趣作为引导,使其完成简单的阶段性目标,当学生完成某一目标时,教师可以给以鼓励和支持,并使之在此基础上完成下一阶段的任务。如此环环相扣,最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比如苏少版七年级“多变的颜色”一课,如果教师单纯地将原色、复色、冷色、暖色这些概念告诉给学生,告诉他们什么是冷暖的搭配、什么是三原色,估计很少有同学可以真正听懂。可若是教师将这些概念融入到生活情境当中去,那么教学效果就完全不同了。“颜色同样的物品,为什么大家会觉得颜色浅的要轻一些?”“在各种喜庆欢乐的场合,大家穿哪种颜色的衣服更合适?”这样的问题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思考与讨论,学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美术课的意义所在。

二、以多媒体带动生活情境

由于初中生的知识储备还不很多、社会阅历相对匮乏,再加之教学活动区域有限,教师往往需要在课堂上做出一定的引导,才能让教学和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才能让学生产生课堂即生活的情感共鸣,多媒体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引导媒介。多媒体教学把声音、文字、图像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结合在一起,几乎真实地模拟甚至再现生活场景,在现实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下,使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课堂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一方面,它可以提升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使一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帮助学生达到深入探索的目的,对于美术能力培养有益。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书画”的两节课中,教师可以应用网络找到有关的资料,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古代书画展课件,课件同时包括了文、图、音、像等艺术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大家的多种感觉器官,让学生完全置身于学习境界中,感知到古代艺术的无穷魅力,这种感知效果,教师单纯的口授是永远都无法达到的。

三、以多向交流促进生活与课堂的融合

一直以来,多向交流都是美术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缺少优良外部条件的情况下,教师若是放弃教学方法的革新,无异于扼杀了大家的学习兴趣。教师无法在短时期内将外部环境加以大的变革,但是完全可以用优化交流方式的手段,弥补硬件条件的不足。此前的初中美术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在每节课的前十分钟讲解基本的概念与方法,剩余的时间学生自由作画,这种近于机械式的方法,使得教师和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了隔膜,教师尽管讲得很清楚,学生却完全不当回事,师生间的交流几乎等于零,极大地阻碍了和谐课堂的构建,也不利于学生在美术中认识生活。多向交流应该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与环境交流、师生与方法交流等形式。各种交流主体互相促进、互相影响,最终达到体验式教学的目标。比如在理解透视关系的相关内容时,想要让学生在平面上形成立体纵深的透视效果感觉,是非常困难的事,仅仅讲解并绘制透视图,根本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先带领同学们观察教室外的风景,让大家从近看到远,再从远看到近,在远近大小的变化中体会透视比例关系,或者是站在走廊的一端,观察走廊门柱的仰角、俯角比例。学生心领神会,很快便会掌握这部分知识。

四、增加写生课比例

美术课例 篇8

关键词:高三美术生,常见问题,应对策略

近年来, 我校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 即美术爱好者, 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对美术的追求,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便是在美术学习中发现自我, 成就自我。在高一、高二有着美术兴趣爱好的学生可以自愿加入美术社团或美术模块进行学习, 进入高三学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特聘请重点美术工作室入驻我校, 全程指导学生专业练习, 采用工作室承包, 本校美术教师协助管理的方式, 一次次合作的成功帮助诸多优秀学子步入高校继续深造。近年来, 笔者一直从事高三美术生日常管理工作, 现就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做简单论述。

一、高三美术生专业学习期间常见问题

1. 思想认识方面

(1) 进入高三美术班学习, 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彻底放松, 进而变得懒散。 (2) 目标意识不强, 每天的专业学习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阶段性目标和整体性目标非常模糊, 学习效率低下。 (3) 时间观念不强, 不能很好的利用好《学习日志》等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 (4) 自我管理意识差, 不能很好的以《271教育集团学子八大素养》和《美术生公民素养》来要求自己。

2. 常规管理方面

(1) 上下课迟到、早退。 (2) 画室卫生脏、乱、差。 (3) 手机使用及在画室充电问题。 (4) 有事外出请假不规范。 (5) 师生、生生关系问题。 (6) 画室就餐或停留休息问题。 (7) 抽烟问题。 (8) 文明交往问题。 (9) 穿着问题。 (10) 画室文化打造和对画室自主管理团队成员的培训不够。

3. 专业学习方面

(1) 对美术专业了解较少, 对学习美术专业的定位不准确。

(2) 专业学习时间相对较短, 部分学生出现浮躁现象。

(3) 缺乏独立思考, 不能较好结合专业教师讲解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4) 上课期间外出比较频繁, 没有养成静心作画的习惯。

(5) 画室内部或与外界交流较少, 美术应考能力不高。

(6) 个人理解力有差异, 美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7) 不注重学习的总结与反思, 总是在重复同样的错误。

(8) 从教师专业示范中思考的内容较少, 更多的是生搬硬套。

(9) 注重个人专业练习, 缺乏与他人有效的沟通。

(10) 大都依赖现成照片, 构图、造型、塑造能力较差。

二、常见问题应对策略

1. 思想认识方面

(1) 开学之初, 进行全员培训, 结合2014年我校美术生录取情况, 分析2015年艺考的严峻形势, 使每位学生充分了解艺考动态。

(2) 强化目标意识, 通过反复强化培训, 使每位学生养成制定目标的习惯。

(3) 带领学生定期学校《271教育集团学子八大素养》、《高三美术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艺术生公民素养》等, 提升学生思想认识,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4) 定期根据摸底测试情况找个别学生谈话交流, 了解内心需要。

2. 常规管理方面

(1) 培训好各画室班长每天按时考勤, 每周日晚上进行汇总并将结果上交给工作室和学生首席导师处理。

(2) 画室内及时张贴值日生安排表, 公布当天值日生与个人所负责的卫生区域, 明确责任职责, 做好监督工作。

(3) 定期召开安全培训会, 观看相关报道, 介绍充电宝的不安全性, 并明确要求在画室内出现一律没收。加大手机使用稽查力度, 学生学习专业期间严禁携带手机, 如有发现立即没收并通知家长。

(4) 严格请假制度, 规范请假程序, 培训学生做到有事外出必须请假。学生外出需有本校美术教师、画室工作室老师和班主任同时签字才能外出, 确保学生不出任何安全事故。

(5)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每周至少组织一次集体活动, 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 打造积极向上、温暖舒适的和谐画室文化, 让每一个学生心情愉悦、快乐学习。

3. 专业学习方面

(1) 利用画室文化墙, 通过网络下载有关美术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方向和学习要求等, 尤其是八大美院的最新招生简章, 供学生参考学习。

(2) 引领学生明确每天的学习计划并及时张贴到画板右上角, 做到每时每刻目标明确。

(3) 引导学生认真观摩专业教师作品示范并做好相关记录。

(4) 严格按照美术联考时间安排休息, 中途如无特殊情况严禁外出。

(5) 定期组织画室间学生的交流互动, 增进彼此间友谊。

(6) 强化基础训练, 尤其是色彩训练, 建议认真学习有关色彩理论和调色技巧。

(7) 引导学生认真总结每次的摸底测试, 杜绝重复同样的错误。

(8) 加强专业写生练习, 通过临摹、照片写生总结构图布局等规律并应用于写生中, 学会知识的迁移, 切实提高写生能力。

参考文献

[1]吉沭成.当前高中美术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 2013 (4) :55-58.

[2]杨升.浅谈高中美术生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 81.

美术课例 篇9

例如在我所在的城市河南省周口市, 我现在任教的周口高级技工学校, 是以技工类专业为主的职业学校, 开设有中专、大专专业, 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但是没有美术。所有的美术课程都集中在“室内设计”专业, 而且主要是素描、色彩、手绘、电脑制图、室内设计理论等专业课程, 另外就是“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计算机美术设计》。和我们同类型的联营中专和我们类似, 也只有“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开设相关技能课程。师范类中专周口幼儿师范学校以培养幼师为主, 开设的美术课程主要是幼儿简笔画, 手工制作, 环境创设这样的实用课程。而大专院校周口市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美术课程也仅限于美术学院。我们好像已经习惯的认为美术课程就只有相关美术专业才会学, 久而久之, 我们学生, 甚至我们的老师都认为绘画很神秘, 很高高在上。而且美术教学存在单一性, 例如学纯艺和学设计的不一样, 学室内设计和服装设计的还不一样, 互不相通, 导致我们的美术生也缺乏相应的综合美术能力。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呢?

首先:取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职业学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 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主, 所以从课程安排, 学生学习等方面来说都和同级别的学校差别很大。很多职业学校课时量较少, 实习时间较多, 以增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掌握, 专业课加上教学大纲要求必修的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 留给美术这类“无用课程”的比重非常小。而且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识也不够, 平时接触的美术活动也很少。而职业学校开设的美术课程都有其目标性, 学生对于美术的接触都尽量向以后就业靠拢。学生学美术的最终也是唯一目的就是能够绘制各种好看的设计图, 作为一个美术生, 他们不知道国油版雕, 不知道中西方美术, 欣赏不了抽象绘画, 理解不了观念艺术。而在周口幼儿师范学校中, 虽然美术课程作为必修技能课程在教学占据一席之地, 但是教学内容停留在比较浅显的简笔画, 幼儿园手工制作上, 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接触更局限。其他职业院校也是如此, 对于美术知识只取其“有用”的显性技能, 而真正的美术知识的普及, 以及对学生审美上, 情操上, 以及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些隐性的美育方面的功能则基本被忽略。

其次, 职业学校教材的开放性导致的盲目性。职业学校现用教材是开放的, 学校可以自主选择教材, 自主安排课程, 职业学校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所以在课程安排和教材选择上和同级别的高中学校有很大的区别, 但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盲目性。例如高中美术教材的版本也很多, 每个地区, 每个学校选择也不尽相同, 但是最起码教材涵盖了美术欣赏, 绘画, 工艺等多方面的内容, 力图全方位的推进美术教育。而且美术专业的教材的适用性也不高, 例如周口市技工学校的美术教材除了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技能外, 还有室内设计概论, 软装设计等理论课程以及施工、材料等专业书籍, 但缺乏对于学生审美、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综合培养。这对学生的培养其实是很不利的, 学生一直在被动的接受技能技法的培训, 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无从谈起, 学生解决了如何做的问题, 但没有办法解决为什么这么做, 我又该怎么做的问题, 在知识学习上也无法取得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效果。但其实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技能是一方面, 而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作力才是区分优劣的关键部分。而周口幼师选择教材的时候更被动, 他们选择教材多从职业学校教材入手, 既没有完整的专业幼师知识, 也没有系统的美术知识, 很多教材都变成了“僵尸教材”, 上课全靠老师的补充。这种情况在其他职业学校也很普遍, 这一方面对学生学习不利, 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授课压力。

再次, 职业学校教学设施的欠缺和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是重要诱因。从事美术工作的老师都知道, 要想保证美术教学的普及, 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教学设施, 提供专门的绘画场所、画材、画具等。特别是综合美术涵盖的内容比较多, 造型艺术可能牵扯到素描、色彩、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 而每一种画种所需材料都不尽相同。再加上设计类课程、手工课程、欣赏课程、探索类课程等等, 五花八门, 虽然对于学生来说接触更多的艺术形式是非常有好处的, 但对于学校来说, 则存在教学成本的问题。像音乐课, 只需要提供一套音响一架钢琴即可, 体育只需要提供一个操场 (而且操场是每个学校的必备场所) 、篮球、乒乓球之类的。所以对于领导而言, 美术教育太过于复杂。另一方面美术教师需要专门的知识素养, 甚至很多美术老师都不能达到综合性的美术素养, 所以综合性的美术教学也成了一句空话。例如我们技工学校, 体育和音乐是必修公共课, 而我们专业的音乐教师很少, 学校借用了其他专业的老师去带音乐课, 唱唱红歌之类的。但美术课画材画具太复杂, 领导直接选择忽略不计。

其实现在最大的困难不是美术课的缺失, 而是教育工作者对于美术认识的缺失。美术不仅仅是画画、制图, 它还有很重要的美育功能。它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我们可以去文化长河中璀璨的艺术珍品;去感知各个时期各个民族他们当时的生活, 当时的审美;去与作者“对话”, 感受他们的思想和情感。通过美术综合探索, 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可以让学生脱离课本的局限, 放开视野甚至走入社会, 真正的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美术课例 篇10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高中教师画功还行, 但对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则淡化了, 这必然影响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在上美术欣赏课时, 教师常常是照本宣科或轻描淡写, 创新意识不强, 教师“一言堂”的多, 学生主体作用消失殆尽, 加上欣赏课必备的挂图、录像等教学软件的缺乏, 使美术欣赏课变得枯燥无味。

二、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举隅

1. 用艺术背后的故事激发兴趣

欣赏一幅作品, 不仅要看作品本身, 还要知道作品背后的故事, 这样更易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增加欣赏的乐趣。以《米罗斯的维纳斯》欣赏教学片断为例。

师:你们知道维纳斯的故事吗?

生1:据说维纳斯雕像是半裸美女, 是一个农民发现的, 这个农民叫尤尔赫斯, 他挖菜发现了一个神龛, 维纳斯就在神龛里。当时, 这个雕像还是完好无损的, 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扶衣衿, 左臂上伸过头, 握着一只苹果, 双耳还悬有耳环, 后来一个叫马采留斯的名人和神甫争夺这个雕像时, 维纳斯雕像被抛在泥泞里, 双臂被摔断了。该雕像现收藏在法国卢浮宫。

生2: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和美的女神, 是希腊神话中的阿佛洛狄忒, 这是一个大理石雕像。

师:你认为维纳斯美在哪里?

生1:维纳斯美在青春, 美在活力, 美在她的高尚美德, 她是充满传奇的断臂女神。

生2:维纳斯脸部呈现的是宁静美, 美在亭亭玉立的身材, 她的曲线美颠倒众生。

生3:她失去双臂产生的是一种残缺美。女神失去双臂, 失去了金苹果, 等于失去了女神的身份, 她的神话性被减弱了, 所以更易成为大众的粉丝。

……

美术欣赏属于视觉艺术, 雕塑、绘画都是直观的和形象的。除了所选的美术作品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 同时可通过作品背后的相关故事在情感上打动学生, 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运用多媒体, 加深理解

抽象的艺术模棱两可,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没必要在教学中耗费心思去破解。说实话, 有时也很难准确破解, 但抽象艺术也不是想象中那么高深莫测, 通过多媒体等手段, 我们完全可以去解读它。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 对抽象的美术作品做一些了解、认识即可, 不必对它们过于肯定或完全否定, 它仅仅只是学生了解世界文化艺术的一面镜子而已。

抽象艺术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 它不是直接可见的任何现实, 但不能说它与现实是没有关系的。可以说, 任何艺术的终极目标都是现实的反映。以著名的抽象画家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欣赏教学为例。

蒙德里安把他对纽约百老汇音乐的感受用美术的形象, 创作出了一种视觉音乐:像铜管乐器一样明亮的黄色线, 在霓虹灯光般的红色、蓝色、灰色的小点的闪烁下, 呈现出一种爵士乐的节奏感。蒙德里安没有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说《百老汇的爵士乐》与现实就没有关系, 它同样是蒙德里安对美国纽约这个大都市的面貌和节奏的感受, 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如何来上这样的欣赏课?可以通过让学生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旋律, 体验情绪紧张或放松, 色彩明亮或暗淡, 想象用颜色来表达情绪的变化, 鲜艳的色彩让人感到快乐, 冷灰的色彩让人感到沮丧、抑郁等, 让音乐和色彩转换。绝大部分高中生具备这种能力, 这为学生理解抽象艺术架起了桥梁, 这样, 抽象的作品就不再难懂。

3. 调动自身生活体验, “站”到作品里去参悟

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 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 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以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美术欣赏教学片断为例。

师:同学们, 这幅画可以取什么画名, 让这一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

生:可以取名叫《老农》或《乡巴佬》。

师:你想知道原画的名称吗? (多媒体播放琵琶演奏的民歌《父老乡亲》, 加上解说词:画家以深沉的感情, 用巨幅画的形式, 借超写实主义的手法, 刻画了一位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形象。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 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 才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师:从画中的老农形象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许多父亲。

生2:我想起中国许多的农民。

生3:我由农民再想到养育中华儿女的“父亲”———中国。中国是农业国, 祖祖辈辈农民多。

师:你是怎样看《父亲》这幅画的?

生1:老人枯黑, 干瘦的脸上布满了沟壑、车辙似的皱纹, 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 干裂、焦灼的嘴唇, 一颗门牙, 汗珠滑落, 胡须稀疏, 苦命痣, 能看出艰苦、悲惨的烙印。

生2:农民的头上别了一个圆珠笔, 好像说新中国的农民有文化;农民拿着个碗, 好像说我们有吃的靠的是农民、是父亲, 又好像在说农民的温饱问题。

通过引导, 在情感的体验过程中, 同学们加深了对美术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课例 篇11

在本次比赛中, 低段抽中的课题是苏教版第一册第八课《拼拼插插》, 赛后, 笔者感受颇多, 总结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一、教材与教法

1. 教材分析———快

在限时的比赛中, 教材分析需要做到快速准确。在短时间内, 笔者确定了以下的教材分析:这是一堂低年级的纸手工课, 通过对试一试、玩一玩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插接的方法和做法, 然后在讲授环节中通过听一听、想一想进一步掌握插接的技法, 并且在示范环节中, 充分让孩子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看一看、说一说插接的步骤, 让孩子通过亲身经历揭示制作的过程, 初步学习草图设计的方法。

2. 学情分析———真

一年级的学生对手工课有着浓厚的兴趣, 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还比较弱, 要把自己心里想的内容直接通过剪和拼插的方法完成作业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 要加上一个构思及画草图的过程。

3. 教学目标———实

教学目标的三维设定是为了课堂服务的, 所以设定的主旨一定要实, 努力做到心中有数, 言简意赅。把授课内容中该达到的目的通过模拟课堂的展示真切的体现出来。

二、亮点与细节

要营造课的亮点, 抓住课的细节, 让听课的人对执教者的课过目不忘, 是参加赛课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 教学设计模块化

教学设计模块化可以轻松地把握住课的大体走向, 省时而有效。这节课我就设定了试一试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听一听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评一评比一比这五个模块。设定好模块后再一一丰富教学的内容与实施方法。

2. 教学模拟现实化

当从机房出来的那一刻, 就预示了十五分钟后在通中的直播间用自己的课件和设计开始课堂模拟教学, 整个教学设计和课件都还刚刚在脑子里形成, 要把课成功的上下来是有困难的, 而且模拟课堂是没有学生的, 不仅要把教学环节实施好, 还要通过教师的嘴反映学生的课堂生成, 那个关键的课前十五分钟, 参赛者必须把教学实施的大环节记牢, 着重想好导入和最后的评价拓展环节。这时只有把模拟课堂当做是现实的课堂才能完整地去演绎好这堂课。

3. 激趣导入亮点化

有了模块化的教学环节做基础, 笔者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充分地搭建了这堂课比较严密的教学框架, 在每一个模块中都有意识的融入了一些“料”。导入时, 笔者用了纸片鸡蛋的站立让学生们试试玩玩, 通过鸡蛋站起来了, 鸡蛋歪了, 鸡蛋倒了, 让孩子通过成功与想成功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插接法的兴趣。

4. 示范环节细节化

在示范环节, 用图片和粉笔画演示了画草图、找切口的细节。通过让躺在手心的郁金香花苏醒的方式, 采取直接演示, 互动演示等方法结合示范动作和肢体语言把技法讲透讲实。

5. 评价环节多元化

在巡回指导环节和评价环节, 笔者运用了激励性和改进性的有效评价方式, 从各个方面进行多元评价。此外, 还在评价环节中设计到对本课重、难点的突破的内容, 并在模拟课堂中进行讲解。

每个参赛者都会想把课件做的精致, 完美。所以时间就显得更为窘迫了, 在这次课件的制作中, 笔者选用了简洁活泼的排版风格。每一张幻灯片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而设定的, 因此在模拟课堂实施中也起到了一些清晰思路的作用。

三、过程与感受

上一篇:城市饭店下一篇:劳动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