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听障生特殊教育(精选7篇)
高校听障生特殊教育 篇1
随着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遍应用冲击着图书流通服务能力的改进和完善。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流通服务工作正向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方向迈进。在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触动下,各地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为残疾人读者的服务政策、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也在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中。
一、浙江特殊职业教育学院图书馆现状调查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是一所培养聋人、盲人为主的残疾人高级技能人才和服务于残疾人事业的专门人才院校,因而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有听障生、视障生和肢残等,其中高职听障大学生对图书的借阅量尤为明显: 一方面学校有限的教材不能满足学生专业课的课外资料,同时学生在上课时以及采风写生时所需的素材也是大量的,不能仅限于教材或者教师提供的某些资料,他们必须从图书馆中借阅多方面的素材; 另一方面听障生自身对图书也有不同的需求,但在图书流通过程中发现他们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导致图书馆的图书借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因此,笔者专门做了针对高职听障大学生在图书流通过程中的调查,分析发现听障生的心理障碍因素,对图书馆细则模糊,与图书馆员沟通交流困难等因素普遍存在于流通过程中,从而探索切实有效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对策,打造有学院特色的图书流通服务。
二、高职听障生图书流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 一) 高职听障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因素影响图书流通
听障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限制了他们对世界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无法像正常学生一样通过语言和图书馆员自由沟通,而且他们常常都有多疑,敏感,自卑的心里特征,部分学生甚至会出现性格偏激的情况。比如说有部分听障生到图书馆时表现地格外慌乱,不知从何处,以何种方法以及借用何种检索工具查找到自己的图书资料,在图书室里查找半天未果却仍旧像无头苍蝇一样继续碰壁,他们始终不愿意到流通台向图书馆员询问如何进行图书信息的检索。在对此类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是因为害羞、尴尬、胆怯等心理因素不愿意正面和馆员沟通和交流,更不愿意深入咨询有关图书信息的查询和借还服务。这样在图书流通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错借错还等现象。
( 二) 高职听障大学生对图书馆细则模糊
每个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相应的图书馆细则或者守则,我馆当然也制定了相关的图书细则和图书借还指南并在每一新学期将其发放给各个班级。但问题是在流通服务过程中仍发现听障生对图书馆细则不明,常出现违反图书馆细则,指南效果也欠佳,听障生仍无法根据说明进行书籍的查阅等现象。当学生被问及是否知道图书馆借还细则时,大部分都是摇头示意,这也使流通服务进入滞后阶段。
( 三) 高职听障生和图书馆员沟通困难
手语是听障生和图书馆员进行沟通的桥梁。一方面高职听障生来自更省、市、区,在高职以下学习阶段时未曾系统学习中国手语,大部分都是打地方手语,而图书馆员学习的是中国手语,有别于地方手语,这就像普通话和方言一样,有着本质的区别,却无法从根本上融合两者。另一方面,图书馆员对手语的熟悉度不像教师那样运用自如,在有限的范围内,只能掌握本领域内相应的中国手语手势。在图书流通服务中,听障生喜欢用地方手语向馆员询问图书信息,这也就难免降低了流通服务水平。
三、提高图书馆流通服务水平的对策
( 一) 积极调整内外因素,创设良好的氛围,帮助听障生提高心理健康发展
1. 了解高职听障生的心理需求。事情的发展是有因果关系的, 急需查明听障生在图书流通时为何会出现害羞、胆怯等心理障碍。 听障生在上课回答教师问题时会出现胆怯心理,这情有可原,但是为何在图书借还这种普通的交流上还会出现这种心理障碍。是因为每个个体性格不同还是图书流通的外界因素引起此种不适应。只有真正了解到听障生的内心需求,流通服务水平才能打好坚实的基础,更上一层楼。
2. 建立良好的流通氛围。特殊教育学院的图书馆比起其他高校的图书馆来得更加 “安静”,是因为它拥有特殊的读者群,在这么安静的环境下进行良好的图书借还表现地尤为重要。试想下每个听障生在看到馆员们的微笑时是否就会忘记了胆怯,更加有亲近感,这样良好的流通氛围有效地消除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3. 学院开展校园文化读书节。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样能促进培养听障生心理健康成长,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读书节能培养听障生积极向上的读书风貌、乐观的生活态度,许多负面情绪可在活动中得到排解与宣泄。
( 二) 开展全方位的无障碍培训,制定特色图书馆细则,改进宣传方式方法
1. 开展全方位的无障碍培训讲座。每学期图书馆可开展针对高职听障生的专门培训讲座,及时指出流通中易出现的重点和难点, 现场演示完毕后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听障生可快速检索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同时理出图书特定细则的框架。
2. 针对特殊对象进行特殊制定。图书馆员对本领域内的流通操作业务肯定是非常熟悉了,但是在面对高职听障生时的服务上需要分析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可依葫芦画瓢,照搬其他高校图书馆的细则,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适合特殊教育学院学生的图书细则。
3. 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新兴媒体进行宣传。新时代时期, 高职听障生同样喜欢通过上网来进行阅读和查找书籍,图书馆可开设在线预约,图书在线浏览等阅读途径增强图书流通服务多功能化和数字信息化发展。图书馆员创设相应的交流平台,明确流通中的相关细则。
( 三) 结合实际提高图书流通服务水平
1. 图书馆利用新科技设备以便流通时的沟通。听觉障碍者还可分成三类: 重听者; 后天失聪者; 聋者( 先天失聪) 。因此提供为听力障碍者设计可扩大音量的特殊公用电话听筒,用按钮调整音量大小,重听者使用最佳。同时图书馆应该收集一些文字以外的资料如: 附有字幕暨手语解说等对视觉有帮助的录相带节目。
2. 定期对图书馆员进行手语技能培训。优质的服务需要优秀的服务者。流通中常出现手语沟通困难,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具备良好的手语功底,找出共同点,实际情况实际对待。实现馆员与听障生沟通基本无障碍; 不仅如此,还可以设立师生双人岗,由馆员教师具体指导流通工作,听障生代表从旁协助,更有效的带动整个流通服务工作的开展。
3、改进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学习新理念,新政策,多走出去,向国内外的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图书馆积累丰富有特色的服务经验和服务模式; 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意识、图书馆的反思意识、研究意识,在行动研究中提高整体服务的水平,进而使学校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摘要: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通过对其高职听障大学生借还图书馆资源过程中的调查,分析出心理障碍因素、对图书馆细则模糊、听障大学生与馆员手语沟通交流困难等问题普遍存在于图书流通过程中。基于这些困难和问题上认为高校及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调整内外因素;开展全方位的无障碍培训讲座;结合实际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等举措,切实打造有学院特色的图书流通服务。
关键词:高职听障生,图书流通服务,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兰德军.高职听障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5,(3):17-19.
[2]周玉陶.图书馆帮助残障者克服利用障碍的策略[C].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2002,(9):195-198.
浅谈听障生舞蹈教学手段 篇2
[关键词]听障学生肢体手语
根据我国的素质教育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对于健全学生,在学校里可以通过多种的方式,课内提高自身的书本知识能力,课外选择兴趣班,丰富自己的生活,全面发展;而对于特殊人群听障学生来说,能够学习,就本身来说就是一种进步。那么,能够在生活学习之余,给他们进行舞蹈教学,通过长时间反复练习,并把成型节目搬向舞台,展现给大家,也进一步的让他们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既能够掌握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也可以间接得让他们打开心扉,融入到健全人生活,更好地与人相处,也做到了“除了听,一切都会”,自然得步入社会。所以作为听障生舞蹈教学者的一员,本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总结,帮助热爱舞蹈的听障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技能多方面更快更好得学习舞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诉说内心的故事。
一、适用于听障生节目的选材
作为舞蹈节目的选材,舞蹈教师会从节目的表演形式、服装、道具,综合考虑选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节目。那么,作为听障生的舞蹈节目,该如何下手?可能一个节目的选材,也决定了表演的精彩度,所以,选材是重中之重。首先,要从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的年纪、心态、生活、学习等等方面着手,积极向上的,能够抒发自己情绪,表达内心情感,学会通过节目表演的方式去表现他们正处的阶段,可能他们表现出来的时候更加更好得诠释节目,表现其中的意义。其次,决定了节目的表演方向,那接下来就得考虑节目音乐,是否适合在教学过程中的转述以及他们的学习。
二、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
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表现情感,发泄情绪。普通人学习舞蹈只需要看老师的讲述,听老师的动作讲解,听音乐的节奏,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模仿去学习舞蹈,这也是舞蹈教学中最基本、最传统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对于听障学生,要想达到掌握动作要领,熟悉音乐节奏的目的,口传身授是极其不现实的。所以得需要手语指挥作为他们的音乐节奏,一般来说,舞台的四个方位就站四位手语指挥,通过老师手语表达让学生明白动作要领,掌握动作的形、神。那么,这就要求作为听障生舞蹈教学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手语,熟悉听障生学生的生活动态,平时课后多与他们沟通交流。首先,从头开始,通过老师的示范动作,形象得比划动作要领,简单明了告诉他们身体的松弛,节奏的快慢,动作的大小,一组一组的教学;其次,因为听障生普遍心理都比较偏内向,不太自信,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得选出小组的小组长,让他们自己从中去提高小组动作水平;再次,可以通过小组表演的方式,让好的更好,让稍稍落后的同学迅速跟上。
三、手语指挥的训练及手语指挥语言
往往很多听障生表演节目中,有的手语指挥还在打着传统的拍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通过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其实到真正表演的时候,听障生集中注意力去表演表现动作时,根本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神放在手语指挥上。所以,这就要求手语指挥能够言简意赅得用自己的双手去表现动作的节奏,在舞蹈动作教学过程中,要求是让每一个手语指挥到位,不一定掌握动作的要领,但是也要熟悉动作的方向,从幅度、力度、速度、面部表情出发。第一个,可以让手语指挥者更加熟练得掌握动作的节奏;第二,可以让手语指挥者将动作简化,用手部动作去表现动作的方位,强弱,快慢,根据演员的动作身体也需要做出一定的动作起伏。那么,听障学生在舞台表演上,能够更快更好得明白手语指挥的意思,做出动作的幅度、队形变换,双方形成一定的默契程度,达到节目的高潮及所需要的效果。所以,在手语指挥的训练,也需要一定的表现力和表演欲望,手语也是一种表演方式,也是这个节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表演对听障生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可以说明在台下的长时间刻苦练习就是为了台上那光鲜亮丽、振奋人心的短短几分钟时间。由此,普通人能够在舞台上表演是一件多么让人内心激动的事情,那更何况这些听障学生们?对于他们来说,能够在健全人面前舞蹈,特别是得到大家的认可,内心是非常激昂澎湃的,也激发了他们的情绪高潮,发掘他们的潜在的力量。就在某某节目当中,有一段表演者的手语,可能是观众的反应激发了他们的高潮,十几个演员用口齿不清的声音硬是口口声声得把那一段话给说出来了,当时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也充分实现了对听障生舞蹈教学的真正意义。既能够让他们掌握一种舞蹈的表演方式,也让他们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通过表演提高自信心,更加从容得面对生活,接受生活给予他的不足,当他们走向社会时,与现实社会接轨,勇敢和健全人交流,坚定自己内心的信念,更好得生活,工作和学习。
舞蹈教学是特殊听障生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对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通过舞蹈作品的学习,可以陶冶他们的心灵,打开心扉,让他们感受美,创造美,真正得做到自强不息,积极向上,在心理上具有美好情操的“健全人”。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特殊教育,发展中国残疾人的舞蹈事业,帮助听障学生,给予关爱,让他们更加融合到普通教育里面,感受内心美,感受生活的美好,从容得走向社会,这也就是对听障学生舞蹈教学真正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桂枝.中高职听障生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现代调查与分析[J].大舞台.2012(05).
[2]李桂枝.让舞蹈走进听障生的心灵—论听障生舞蹈欣赏中的审美教育[J].美誉学刊.2012(01).
[3]葛雷.艺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再思考[J]艺术探索.2010(03).
[4]李桂枝,李晓燕.残疾大学生音乐舞蹈教育现状及策略研究[J].艺术教育.2015(05).
[5]任鲜花.浅谈舞蹈教学中听障学生创造性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
[6]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民族出版社.
湖南省特殊教育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成果,湖南省教育科学特殊教育研究基地成果
高校听障生特殊教育 篇3
1 人才培养必须适合听障学生的特殊需要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从2007年开办听障大专班,至今已有三个年级两个专业六个班规模。其中艺术类的学生59人,从我们的调查来看,85%的学生在中等教育已考取了国家职业技能办公软件四级证书,说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所以听障生是可以通过学习和使用3DMAX软件,做出中等难度的3D效果图型和室内外效果图,相信学习3D软件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的空间造型能力和立体思维的能力,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参与社会的竞争能力。
2 因材施教,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高等特殊教育的教学对象所存在的身体缺陷和文化层次上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运用。软件课的教学,就要根据听障生的特点,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2.1 解决沟通问题,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由于高等特殊教育学科专业性比较强,大多数教师都没接受过特殊教育培训,沟通障碍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瓶颈。因此解决沟通问题,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为解决这个问题,可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
一是请手语翻译员辅助教学。手语翻译员进入课堂,可以及时准确地把教师的口语转化成手语,使听障生能更好地听讲。但由于高等教育学科多,专业性强,手语翻译员不可能把每一课程都能准确地翻译出来;二是科任教师必须学会手语,使学生能直接从任课老师那里获取信息,减少手语翻译在翻译过程中的信息误解和缺失,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三是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提高学生理解文字、运用文字的能力,以此实现沟通无障碍,为学生的学习和日后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基础;四是加大高等听障教育专业手语研制的力度,丰富高等教育的手语词汇,以满足听障生学习的特殊需要。
2.2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的关键
由于软件课是一门前沿学科,例如3DMAX软件,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软件,因为它包含的功能非常多。对一些内容进行了取舍,主要讲授的是建模,材质,灯光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根据听障生的认知特点,探索有效的方法。
运用示范一模仿法教学方法帮助听障学生掌握知识。听障学生以目代耳,观察能力比普通学生强,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听障学生这一优势,解决沟通问题。
在上软件课的时候可以电脑操作和打字教学为主,手语教学为辅进行教学,同样可以达到与听障生沟通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比较复杂的操作过程用录像软件录成视频,帮助学生课后复习巩固。
用手语、口语、书面语全沟通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软件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专业的命令和术语,比如flash里有一个命令叫元件,这个词的专业性就是比较强的,解释起来是比较难的,如果用中国手语“元件”手势动作来表示是不准确的,在这种情况下,用手语、口语、书面语全沟通方法,就能化难为易了。3DMAX是一个高难度的三维软件,健听生完全掌握都是很困难的,对于听障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不仅是这个软件里面有几万个专业命令和名词,而且这个软件还是英文版,对于汉语都学不好的听障生来说,困难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手语、口语、书面语全沟通方法就能将解决这个难题。对于操作的方法,可以通过手语解释;对于一些命令,可用口语和手指帮助记忆;对于一些学生尚未学过或生僻的名词,可以通过打字描绘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教学的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运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是通过有限的办法帮助听障生纠正依赖性逐步过渡到自主学习上来。在软件课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一方面,帮助听障学生明确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使听障学学习目标明确。另一方面,把每一节课的任务以及该节课的知识点、难点和操作方法列出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努力去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3 因材施教,从心开始
在教学过程中,听障会出现很多心理的问题,要满足学生学习上的特殊需要,实现中、高等教育的衔接,就得从心做起,关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对于听障生来说学习软件是比较困难的,主要是有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是比较抽象,难以解释。在3DMAX有很多的命令,有一些是无法形容,比如有一个命令叫“车削”,因为它的含义和词义一点关系都没有。面对众多抽象的命令,有时尽管老师通过演示、板书、手语结合一起进行解释,学生还是不懂,在这样的情况下,听障学生就会失去信心。这个时候,老师就要以自己的耐心去帮助学生建立信心。通过反复演示以及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由于失聪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缓慢,这就和教学进度产生矛盾。如在上3DMAX课时,学生总要求老师讲慢一些,但这样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如果老师只管赶进度不管学生接受没有,这样学生由于没掌握知识,就会产生浮躁、厌学畏难的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要以自己耐心以及奉献的精神,采用课后辅导的方式,或把上课讲的内容,用视频的格式录下来,让学生课后在宿舍复习,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知识,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都要树立恒心。
由于在教学中关注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结合教学工作适时解决学生的困惑,使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3DMAX的基本操作方法,有的学生做出的效果还超过健听生的水平,听障生的及格率、优秀率都超过普通班的学生。听障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增强了他们的信心,还为健听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促进校园的和谐。
综上所述,高职软件教学不仅要明确学科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因材施教,为听障学生提供一种适合的教学方法,就能够实现听障生中、高等教育的衔接,帮助听障学生完成高等教育的学习任务,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林宝贵.听觉障碍教育理论与实务[M].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朴永馨.特殊教育概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3]李丹.融合式聋人高等教育的支持性服务[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3):51-53.
[4]童欣,周彬.影响聋人大学生能力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1(1):18-22.
高校听障生特殊教育 篇4
【摘要】为提高听障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以物理课为例,对情景教学的实施做了几点探索。事实证明,合理应用情景教学手段,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景教学物理听障生
情景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很多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认为,在听障生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的因素,对教学目的的实现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在听障生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通过生活经验来创设物理情景
听障学生由于自身的生理局限,学习困难较大,知识的难度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点,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觉地学习物理知识。
例如,“超重、失重”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3—4名学生一组,每组去寻找一个便携式的体重计和一个数码相机.然后一起到每天都要乘坐的电梯里拍一段视频。一名同学蒙着眼睛站在体重计上,其他同学记录其在电梯开始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开始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以及停止后的体重变化。几名同学轮番记录,仔细观察并详细地记录每个阶段的体重。同时让蒙着眼睛的同学凭感觉说出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
课堂中,教师选择性地演示两段视频。通过学生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电梯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的过程中显示的体重要重一些,在减速上升和加速下降时显示的体重要轻一些,而匀速过程和静止时是一样的。结合这些生活中的直观情景体验,教师再辅以受力分析法,就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以及什么时候会发生这种现象。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能体会到物理知识的无处不在,继而产生自发地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兴趣。
二、重视物理实验。以实验作为模拟的场景
听障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但是由于逻辑思维方面的弱势,多数学生对理科知识的学习有较强烈的畏难心理。而物理实验一般是经过简化了的感性材料,本身具有真实、直接、形象和生动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做实验,不知不觉中就被带到了实验的情境当中,新奇有趣的现象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探其究竟、寻找现象背后规律的想法。
其实教学中的很多重点难点问题,难就难在内容抽象,难以描述。通过引入实验情景,就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例如同轴电缆的电磁场分布问题。这节内容非常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理解记忆这部分内容非常困难。但是把他们带到实验室来讲这节内容,效果就不一样了。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实验,包括设计步骤、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分析原因……然后慢慢地看到形象的电场线和磁场线,并开始分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现象。这样,学生就能很直观地记住并理解这节内容了。类似这样的问题有很多,只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实验情景,并引导学生去逐步地实践,就可以使很多知识变得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合理地利用实验室的实验情景,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也可以使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实事求是、热爱科学、尊重规律、勇于探索的精神等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课堂练习中体现与社会相关的情景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项手段,又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针对当前“题海”中习题脱离现实,过分模型化的倾向,教师在选择和编写习题时,应重视问题的真实性以及与社会文化等热点问题的联系,使学生的课堂练习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化练习。这一点对于思维方式相对简单的听障生来说,效果尤为明显。
例如,在讲解机械运动时,布置这样的练习题:“为了增强铁路的客运能力,铁路部门采取了提速措施,将上海一杭州(全程173公里)的旅游特快列车运行时间定为96rain,请问这列车的时速为多少km/h?”这一问题的解答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涉及当前的新闻热点.对于培养学生自主运用科学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做这样的练习时也会有更多的兴趣。
四、走进真实场景.进行现场教学
听障学生的生活圈子一般较小,接触社会的程度比正常人要浅得多,这就直接决定了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很难自发地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产活动结合起来考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给学生讲解和实际工业联系密切的内容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真实的场景,并在利用合适的时机进行现场教学。例如,讲授交流电的产生这一内容时,由于学生以前接触的多是直流电路,对交流电很陌生,因而他们很难理解通过线圈的转动就可以产生交变电压,更难以和生活中天天要用的电能联系起来。针对这种情况,可带领学生去水电站参观,让他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仔细观察,亲眼目睹通过线圈转动产生交流电并通过变压器输送出去的过程。这样,回到学校再讲解这部分的物理原理,学生感受就大不相同了。
另外,也可以在教学中加人参观科技馆的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物理与社会变革的关系,从而增强学好知识、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听障生特殊教育 篇5
关键词:听障,影视资源,阅读教学
心理学家特瑞赤拉经过大量研究证实, 人类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2种, 一种是视觉另一种是听觉。其中, 从视觉获得信息是总信息的83%, 听觉占总量的11%, 一共是94%占了主体地位。听障生由于听力受阻, 只能通过手语或者残余的听力协助进行交流, 视觉成为他们接受信息最重要的途径, 这些导致他们在认知上表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影视资源本身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审美性、教育性等特点, 将影视资源引入到聋生语文教学中,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丰富聋生语文教学资源, 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审美能力, 拓展学生思维, 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聋生的认知特点
(一)
听力障碍学生的感知特点通道接收信息, 这使得他们在知觉信息加工的整体性和理解性受到了制约。因此, 他们在语文学习获取信息中更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
(二) 听力障碍学生的想象特点
听障学生优于缺少听觉表象, 由此带来的语言障碍使得他们不能利用语言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 进而造成他们的想象较同龄健全学生的落后性。他们的想象无意性很强, 常常是由外实物的刺激所引起的形象的联想或是在情绪的影响下展开联想, 这种联想富于直观性、形象性, 缺乏逻辑性、概括性。因此, 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更需要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 丰富学生的表象, 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供素材。
(三) 听障学生的注意特点
听障碍学生的有意注意比健全人发展的要晚, 注意的稳定性较差, 不善于分配注意和适时转移。言语刺激很难获得他们的注意, 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把听觉刺激转化为视觉刺激, 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 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更需要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图像或动画吸引他们的注意。
(四) 听力障碍学生的思维特点
听障学生由于言语形成和发展的迟缓, 所以思维发展较长时间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 思维水平比较低, 更多依赖具体事物进行思考, 表现出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对具体事物的概念的掌握明显优于抽象概念, 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因此, 教师可以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动画来创设情境, 在辅以文字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影视资源在听障生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 影视资源有助于激发听障生的学习兴趣
影视资源能够弥补文字由于抽象与理性等特点所带来的不足, 主要因为它集声、文、色、形、像、字幕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影视作品精彩的画面、生动的场景, 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认知感性材料, 使之建立表象, 而且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复杂的内容条理化, 抽象概念形象化, 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降低理解难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聋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例如:“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单纯从字面上理解, 对大漠的孤寂、大漠的安静很难想象。可是通过影视, 学生很容易就能认识大漠, 体会到大漠的孤单。
在文学作品中, 人物的形象与心理是让读者自己去揣摩的, 而影视资源在这方面的特点就是它可以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借助梦幻、想象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它不同于文学或者音乐靠视觉、听觉符号刺激转化而成的想象中的形象。例如, 《林黛玉进贾府》, 学生通过观看影视片段, 揣摩人物的服装、对话、表情等, 就更加直观、深刻的情感体会, 激发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影视资源光线、色彩、影调相结合的视觉冲击力, 有助于吸引听障生的注意力, 可以迅速集合学生的有意注意,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学习《三峡》一文时, 可以播放有关三峡风光的纪录片, 逼真生动的环境, 直观形象的画面, 帮助学生感受三峡的自然风物之美。
(二) 影视资源有助于促进听障生的思维能力
影视以各种艺术成果作为发展的基础, 融汇文学、戏剧、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炉的新型现代的综合性的新资源。影视资源就像一部百科全书, 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人类社会、大自然等等无所不有, 学生只要从一个小小的屏幕上就能清晰地看见各种各样的东西, 不管是近在眼前还是远在万里, 影视资源延伸了人类的视野空间, 激发学生阅读各类文本的兴趣, 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断地充实自己, 丰富自己的生活。影视作品丰富多彩的内容题材, 形声并茂的精彩画面, 扩大了学生感官的感受力, 加深了对事物的感知、思维中艺术形象的成熟和完美, 诱出其丰富的想象, 启发了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促进其创新思维能力向深层发展。
(三) 影视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审美情趣
影视是想象力培养的最好的范本, 可以为听障生的想象力培养提供了大量的空间与训练模式, 在影视资源里面无论是制作手法上还是作品中都蕴含着大量的想象力, 在欣赏的同时, 激励着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想象力。
影视资源不仅包含影视艺术, 而且还包含音乐、美术等多门艺术, 视觉和听觉、时间和空间、动态和静态, 这些都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无论是思想内容, 还是艺术形式, 都蕴含着一种美的追求, 体现出美的内涵, 其审美构成是十分丰富的。包罗万象的影视资源会给读者带来审美的震撼。影视中的蒙太奇、长镜头、声音等等都为学生的审美情趣做支持, 而影视资源中的种种画面, 例如阴雨连绵、神秘的古堡等等, 这些不同的画面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这种感觉不是概念灌溉输出来的, 而是一种审美的领悟。
(四) 影视资源有助于培养听障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影视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必须有教育性。著名导演谢晋说过:“我喜欢影片能拨动人的心弦, 引起人们的思索。我希望文艺作品真正发挥艺术的力量, 使它能够起到提高整个民族思想、文化、道德水平的作用, 起到提高广大人民思想境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教师应善于抓住那些最煽情的情节和镜头, 渲染教学氛围, 打动学生心灵, 使学生产生共鸣, 促进其思想感情的内化。筛选优秀的教育性较强的影视资源, 既能促进语文德育功能的更好的发挥, 也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完善了他们的自我人格,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影视资源在听障生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要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影片之间的关系
教师是主导, 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挥。”教师既要认真研读教材, 熟练驾驭学生, 又要善于选择和剪辑影片, 处理好教材与影片的自然衔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要根据听障生的认知特点, 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将影片视为教材的补充, 当做教学的辅助手段, 是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载体, 也是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教材的媒介。
(二) 影视作品的教学设计应结合实际
影视作品的教学设计, 结合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以及听障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心理特点等等, 凸显本节课的目的性。要明确这节课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影视资源与其他静态的课程资源相比是优秀的课程资源, 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必须运用影视资源的, 我们不能夸大它的作用, 要在一定范围的课程中进行运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筛选影视资源的时候, 目的性一定要明确, 在语文课程中的哪个部分运用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什么样的影片最适合来运用, 什么时候运用, 剪裁后需要保留多长时间等、影片是否有字幕等。
(三) 创设合理情境, 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听障生由于交流障碍, 阅历不丰富, 知识面也不宽, 对很多文本中所描绘的时代背景、风土人情等比较疏远, 学生很难走进文本, 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视频资源形象生动、内容真实具体, 能让人身临其境, 并辅以文字, 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设一座桥梁, 促使学生与文本展开有效、深入的“对话”, 助推学生变旁观者为当事者, 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 影视作品《阿Q正传》、《红楼梦》、《药》等, 这些影视剧在某些环节上能帮助同学先从视觉形象上对作品进行审视, 然后以此为基础, 再来细读文学作品就有了深度与广度。
(四) 影视资源教学应致力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将影视资源引入教学, 不是为了让学生一看一笑而过, 而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将影视资源与文本相结合,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拓展对文本的理解, 把观看影视资源的动机逐渐迁移到文本的学习中来, 以影视作品的鲜活生动促进学生积极地对文本进行探究。当学习活动内化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主需要时,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会思考地观赏各种影视材料。
(五) 影视资源播放流程要避免唯一性、随意性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运用视频资源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 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 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 取得实效。
高校听障生特殊教育 篇6
一、听障生的身心特点分析
与正常的中职阶段学生相比较,听障生在认识活动中具有以下一些身心特点。
(一)听障生的感知活动特点
听障类学生在感知外界事物时无法从听觉获得有效信息,因而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味觉感知外界。其中,视觉起着主要的代偿作用。在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听障生主要依靠视觉来接收新知识,他们通过眼睛观察教师的演示动作,在大脑中形成记忆,从而学习服装制作的步骤和方法。此外,听力障碍带来的感知活动中另外一个特点是其限制了感知活动的范围和深度。听障生的感知活动中缺乏语言活动的参与,造成他们很难从原理或本质上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对服装工艺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听障生的记忆活动特点
听障生形象记忆能力较强,他们对直观、形象的资料记忆较快,保持得也较好,并容易再现出来,而对文字、符号、图画等的资料记忆较慢,也容易出错。例如,在观看完一部有字幕的小品后,他们能逼真地模仿出其中人物的动作、表情,但是很难回答出其中某个人物说了哪些话,只能用简单的只言片语表达出部分意思。这是由于他们无法听说,在阅读文字材料时,缺少语音的帮助,这样自然在其头脑中留下的语音、语调表象模糊不清,或者头脑中完全没有这类表象。此外,听障生记忆活动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他们通过手语帮助记忆。听障生在记忆文字材料时,常常边看边打手语,这样将静态的文字符号通过手势动作转化成为动态形象,在大脑中留下动态表象。当要回忆文字材料时,文字的手语动作表象又通过手势动作再现出来,成了听障生与健全学生记忆活动的明显区别。
(三)听障生的语言活动特点
听力障碍阻碍了该类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先口语,后书面”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听障生在儿童时期错过了口语学习的阶段,一般到学龄期才在聋校开始系统地学习语言,因此很难正确、灵活地运用已学字词组织语言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事情。通常,听障生的口语或书面表达都有语法问题,组织的句子普遍不通顺、不完整,在教学中回答教师的提问存在一定障碍。此外,听障生语言活动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会通过观察面部表情、口型变化、动作等,结合当时的外界环境背景,推理和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
(四)听障生的思维活动特点
通常情况下,人运用概念进行逻辑分析,而概念是通过语言表现的,因此没有语言的参与是难以进行逻辑思维的。听障生的思维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由于缺乏语言的帮助,他们在思维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全面性欠佳,综合总结时具有表面性、片面性,推理过程中常混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在思维过程中,听障生的操作分析和直观分析较健全学生更细致、具体,但逻辑分析能力较弱;在比较时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点,但往往注意了不同点就忽略了相同点,造成其融会贯通的能力较弱;此外,听障生对于动作水平、形象水平的概括能力困难较小,而对于抽象水平的概括能力较弱,因此抽象思维与健全生相比往往达不到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针对听障生的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对听障生的以上身心特点,设计运用对应其特点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他们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尽可能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以供探讨:
(一)讲授法
服装缝制工艺的教学通常是从理论开始,学习新知识时,教师首先通过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在大脑中对新知识形成大致的概念。例如,针对裤子双嵌线袋的制作,通常教师首先通过板书的形式讲授制作双嵌线袋的裁片及名称,之后通过编顺口溜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制作流程,同时提示每道工序的工艺标准。对于听障生,记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存在一定的困难,而观看具体制作过程视频的方式适合于听障生的感知活动特点和记忆活动特点,其接受效果较好。微课视频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听障生理论知识学习困难的问题。教师制作手语、字幕、演示和标注同步播放的微课视频,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动态、直观的视频,用手语视频、演示视频和标注讲授文字材料,能够帮助听障生记忆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演示法
在理论知识讲授完成后,教师通过现场演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缝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操作技巧,同时加深对工艺流程的记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运用合适的面部表情、口型变化、动作向学生演示操作技巧。生动的表情、放慢的口型变化、夸张的形体语言,都可以对听障生起到提示的作用,帮助其正确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提问法
提问法可以帮助教师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针对听障生,由于其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困难。但这并不代表提问法就不适用于听障生的教学。听障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可以很容易就分辨出事物的不同。在缝制工艺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听障生的这一特点,首先演示正、误,另种缝制操作方法,然后询问学生正确的方法是演示一还是演示二,通过这样做选择题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实现师生问答互动,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比较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呈现两种事物,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可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针对听障生的服装工艺教学中,例如,学生很难理解服装的里外容,教师可以通过呈现正、误两种缝制方法所产生的缝制效果的不同,让学生直观地比较缝制效果,理解里外容的概念和操作技巧。再如,讲授褶量的大小对最终缝制效果的影响时,教师可以选择一倍、两倍、三倍三种缩褶量现场缝制,然后让学生比较不同褶量产生的缝制效果,可以高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该知识点。
(五)分组教学法
听障生由于致聋的年龄差异、致聋的程度差异以及接受语训的程度差异等原因,其个体认知能力有很大差别。其中有一些学生天资聪颖,学习能力几乎与健全生无异;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反映出需要耗费多于其他学生几倍的精力才能掌握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平衡学习进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在达到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让其担任组长的角色,帮助辅导学习能力较弱的部分学生。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优等生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有了更多人手参与辅导,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学进度。
对于听障生,分析其对于中职特教服装专业的教学而言,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听障生顺利上岗就业或继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听障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通过有效教学方法,提高中职特教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出初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高校听障生特殊教育 篇7
高等特殊教育,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是近20 年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残疾人, 尤其是听力障碍和视力障碍者, 大多是在专门的特殊教育学院进行学习的。 如何教好残疾学生, 使他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必要的知识, 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时刻面对的问题。
对听障生的课堂教学模式, 现在提倡的是个别化和个性化教学。而个性化, 就是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改变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角色, 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 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方式。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听障生课堂的实施
2.1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 让这种教学模式进入听障生的课堂是很有必要的。一般来说, 学生的学习分为知“ 知识传授”和“ 内化吸收”两部分。长期以来, 听障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都是在探讨如何更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究竟怎么运用则缺乏必要的关注, 最终学习结果仅由考试成绩体现。而对于听障学生来说, 由于需要手语沟通, 课堂上学生偶尔的注意力不集中, 就会导致后边的内容无法跟上, 造成知识传授不到位。 而且, 很多时候, 学生课上表示听懂了, 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 更是难以应用到实践中。 长此以往, 学生的学习愿望会下降。 期末成绩虽能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是该门课程已经结束, 作为结果性评价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一下记录而已。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就是要把“ 知识传授”阶段放在课前, 利用带字幕的微课教学视频和相关电子课件等内容, 让学生课前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这样,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多次反复学习, 以保证知识获取环节的完整性。 课堂时间用于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 内化吸收”, 从而抓过程, 促学习。 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2.2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听障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分好多类, 有些学生完全依靠手语, 有些学生习惯于读唇语, 更有一些学生喜欢从文字中获取信息。 形成习惯后, 往往很难适应别的形式。为了兼顾各类学生的求知特点, 在现有的条件下, 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往往是手语和文字并用, 并配以夸张的口型说话。即使这样, 只要学生稍微不注意, 或者低头记笔记错过了部分信息, 后边的内容就很难继续跟进。一堂课下来, 师生往往都觉得疲惫不堪, 教学速度还是难以和普通学生的课堂相比。 教学进度达不到预期, 最终靠简化教学内容, 降低学习要求来弥补。
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把教师要讲的内容提前录制成微课视频发给学生, 供学生课前自学。视频中, 教师可以按正常的速度讲课, 下边配字幕和手语翻译窗口。 每个听障学生都可以迅速的捕捉到有效信息。而且, 视频可以反复播放, 一旦学生有漏看的内容, 就可以后退回去重新学习。这样, 听障生的各种接受信息方式都可以被兼顾和尊重。 这样, 就保证了“ 知识传授”阶段的有效性。
另外, 听障生对知识的“ 内化吸收”疑问更多。很多时候, 教师认为很简单的内容学生却很难理解。 这是沟通不畅造成的。 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疑问带到课上解决。 学生们自愿分成几个小组。 把自己的疑问组内提出并互相讨论、加以分析。 很多时候, 听障生之间的沟通比教师的讲解更容易被接受。他们独特的视角往往能使教师受益。而且, 在讨论中,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给同学讲出自己的理解, 无论对错, 都可以有效的呈现出来。这样, 学生们互相学习, 相互促进, 共同进步。再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最大限度的被激发出来, 从而保证听障生所学知识“ 内化吸收”的有效性。
总之,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听障生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有效性, 不仅体现在知识传递过程中,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
2.3 学生的反馈
为了验证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 我们分别选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高等数学、概率论和大学物理课堂的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实践。一段时间之后, 学生的平均成绩大幅提升, 赶上并略微超出了本校普通本科学生的平均成绩。 而且, 成绩中等学生的进步尤为明显。
为了了解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可度, 各任课教师后期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收回有效问卷103 份。 其中, 学生们选择“ 非常喜欢”或是“ 喜欢”这种授课方式的比例合计占到100%。课上使用的微课视频约有80%的学生表示愿意反复去看, 既用来预习, 也用来复习。在被问到“ 你认为这种授课方式的利弊”时, 在“ 利”中, 超过半数同学认为“ 内容精炼”、“ 学习时间自由”、“ 可以多次学习”, 而“ 教学内容比传统课题丰富”在听障生看来并不是主要的。在“ 弊”中, 选择“ 不习惯”的学生约占72%, 而“ 视频像电影, 做不到同步思考”、“ 速度太快”, 合计只占到28%。 说明此种教学模式在初期应循序渐进, 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
3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师生的要求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只有师生共同努力, 反复磨合, 才能逐步的彼此适应, 达到预想的效果。
3.1 教师方面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对授课教师也是一种挑战。我认为, 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才能真正的驾驭课堂, 让学生认可。简单来说, 教师应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3.1.1 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
听障生的学习有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所以, 网上众多面向大众的微课视频并不一定能适合听障学生学习。 所以, 具备独立设计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是在听障生课堂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独立设计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这几个方面:选择合适的内容, 设计编写微课视频脚本, 进行教学演示, 手语翻译等。
3.1.2 和学生快速沟通的能力
翻转课堂中, 学生分组学习, 教师要照顾到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情况, 就必须掌握与听障生快速沟通的能力。学生的问题往往千奇百怪, 时常出乎教师的预料, 但又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所以, 教师要尽可能的让自己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 并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同时还要手语熟练、眼观六路等, 以便和学生迅速的沟通。
3.1.3 课堂凝聚力
长期以来的师传生受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得听障生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所以, 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之一就是要有效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凝聚力。 教师通过自己的学识, 自己的教学手段, 甚至自己的人格魅力, 把学生的心凝聚在课堂上, 师生共同把教学任务高效的完成。 这才是保证听障生学习效果的基础。
3.2 学生方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否能够顺利实施,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认可度和有效参与度。
现实的情况是, 一方面学生主观上喜欢这种教学模式, 愿意配合;另一方面又不习惯这种自主学习方式, 管不住自己。所以, 教师要在教学初期,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3.2.1 自主预习能力
预习是一种习惯, 更是一种能力。 听障生只有具备了自主预习的能力, 才能合理的安排时间, 进行学习。 具体来说, 这需要学生首先对自己的学习时间有整体的规划, 计算出每周有多长时间, 哪些时间段可以用来预习;这些时间怎么合理的分配到不同的课程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保证学习效率。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 如何持之以恒。
3.2.2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中, 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 真正难以理解的内容再去和老师同学讨论。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发现问题的本领, 并逐步的去尝试解决, 才算真正的会学习。 而只有会学习的人, 才能在适应这个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
3.2.3 有效沟通的能力
有效沟通的能力, 指的是听障生小组讨论时, 大家可以把不同的观点清晰的表达出来, 并逐渐达成一致的能力。只有这样, 小组讨论才能有效的开展。由于听障生班级人数较少, 学生的成绩差距又很大, 所以, 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效率, 并引导学生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意见, 以及如何去质疑。
总之, 听障生的课堂教学模式, 需要创新。把新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于听障本科生的教学, 目前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可以促进听障生“知识传授”过程的有效性, 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内化吸收”即知识建构过程的有效性, 从而提出, 在听障生的课堂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是一种有效的创新。同时, 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翻转课堂,听障生,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邓猛, 景时.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 2012 (9) :3~8.
[2]高佳乐.浅析微课程支撑下的翻转课堂[J].中国教育教育装备, 2013 (10) :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