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精神

2024-08-24

医院精神(精选12篇)

医院精神 篇1

医院精神是由医院全体员工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工作态度等因素, 在医院长期医疗工作实践中培育、凝炼而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在当前深化医改的大背景下, 精神力量越来越成为凝聚人心的重要源泉、成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培育和弘扬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院精神, 是医院事业健康发展和医院履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使命的重要保证。

1. 医院精神的功能

每个医院都有各自的医院精神, 它通常通过院歌、院训、院规、院徽等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来。医院精神一旦被员工认同, 便能产生潜在、积极、持久的精神力量, 成为医院发展的动力源泉。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导向功能。

医院精神是医院的精神支柱, 是经过全体员工认同信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追求、意志品质和行动准则。它在转化为员工内在需要和动机的过程中, 引导员工个人目标与医院目标达成一致, 殚精竭虑, 多做贡献, 具有独特的导向功能。

(2) 激励功能。

医院精神的激励与物质激励相比具有更广泛、更持久的适应性。其激励功能大致可分为信仰激励、使命感激励和意志力激励。医院精神包含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理想目标等因素, 具有巨大的同化作用, 能使员工对此产生坚定的信心和执着的追求。成功的医院精神不仅给员工带来亲切实在的感觉, 同时可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激励员工为此付出努力。医院精神的能动作用, 能使员工形成不畏艰险实现医院目标的意志力。

(3) 凝聚功能。

医院精神为全体员工提供共同的价值观, 具有凝聚员工的巨大向心力, 使员工把自己和医院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 齐心协力为医院的持续发展勤奋工作。医院精神的凝聚功能不仅表现为医院对员工的感召力, 而且表现为员工之间的亲和力。和衷共济、携手共进的和谐氛围, 使员工产生亲切感, 心情舒畅地一起工作, 为医院多做奉献。

(4) 约束功能。

医院精神的核心是价值观, 它能够衍生出严格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对员工的行为起规范和约束作用。这些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与强制性法律规范、指令性制度规范不同, 是一种通过培养员工的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安全感、责任感等情感因素而形成的自觉规范。它以非制度化的“文化定势”, 引导员工对自我行为实行约束。这种非强制性的约束, 是自发自律的行为, 更易为员工接受。

2. 培育医院精神的意义

(1) 培育医院精神是实现医院振兴的长远举措。

在医改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 医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先进技术、设备、管理制度等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是, 能最深刻、长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是人的精神因素。没有精神支柱的医院, 就好像是没有灵魂的躯体。医院发展壮大, 要从培育医院精神做起。在商品经济大潮中, 一些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念出现趋利的趋向, 医院只有注重培育医院精神, 倡导员工履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使命, 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2) 培育医院精神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必要前提。

医院精神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培育医院精神是加强科学管理的要求。医院精神以科学管理为基础, 并不排斥科学管理。医院精神能把医院价值观转化为每个员工的思想动机, 能为医院科学管理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持久的动力。医院精神强调自我管理, 其控制和调节作用较之院规、院纪更深透、更持久, 是对医院日常管理的改善。医院精神倡导医院领导和员工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 培育医院精神有利于提升管理者的领导艺术。培育医院精神是创建“战略与精神”相结合新型管理模式的有益尝试, 这种模式把宏观的医院管理与微观的员工自我管理结合来, 把医院管理中的硬件与软件结合起来, 实现医院的信念宗旨、战略目标, 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

(3) 培育医院精神是落实医改任务的有力支撑。

新医改的出台, 使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情况, 医院需通过培育精神理念, 引导员工掌握和创新更多、更高、更精的技能, 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改革势在必行, 必然会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利益诉求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医务人员, 一定要认清形势, 根据新医改精神,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遵循新医改倡导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 树立和培养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 自觉维护医院形象, 把“患者围着医院转”转变为“医院围着患者转”, 把“有求于我”转变为“为你服务”。努力适应医改要求, 应对医改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 推动医改政策全面落实, 是医院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担负起这项任务, 作为医院精神支柱的医院精神的培育是必不可少的。

3. 培育医院精神的思考

(1) 领导示范是培育医院精神的重要环节。

领导是医院精神的设计师和员工的领路人, 领导者的思想行为具有示范力和导向力, 对医院精神的培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领导者不仅要把培育医院精神作为重要的任务, 而且要把自己的一切言行置于医院精神之中, 在作为一名率领全院员工团结奋进的旗手的同时, 使自己成为一面旗帜, 成为人格化的医院精神。领导在培育医院精神时, 要注意对员工的感情投资, 既要关心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 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 又要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和员工交流, 形成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宽松融洽的人际关系,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2) 不断灌输是培育医院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种为全体员工共同信奉的医院精神, 不可能自发形成。它需要立足当前, 放眼长远, 反复宣传、不断灌输, 才能为员工接受和理解, 转化为员工的自我意识。这种灌输不是填鸭式、命令式、教条式的机械方法, 要注重激发灌输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使灌输内容内化到员工的认知体系之中。

(1) 主题教育、专题活动。无锡市人民医院 (简称“无锡人院”) 根据全面安排和阶段性需求, 开展主题教育, 组织知识竞赛、演讲等多种形式的专题活动, 宣传培育医院精神的要求、内容、意义和途径, 提高员工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开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讨论, 引导员工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 深刻理解做好本职工作与落实医改任务、实现医改目标的密切关系, 激发社会责任感, 更加主动地参与改革、推动改革, 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推动医院精神培育工作的全面展开。

(2) 自我教育、自我养成。近年来, 由于医疗卫生机制的不健全、体制的不合理, 公立医疗机构政府投入不足, 公益性及盈利性之间的矛盾、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之间的矛盾、医疗卫生诊疗费用的递增与人民群众的经济承受力之间的矛盾、人类医学专业技术发展的有限性与患者对疾病康复期望值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呈发展趋势, 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医患对立加剧、医疗纠纷增多。“无锡人院”针对当前突出的各种矛盾, 从自我教育入手, 引导员工从医疗纠纷中吸取深刻教训, 从医德模范和先进典型中获取正能量。以员工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教育剧《文明之光, 照亮你我》为教材, 通过正反面典型对比, 引导员工反思不规范行为, 明确努力方向。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 组织义务导医、送医上门、我为病人做好事、微笑服务等活动, 引导员工在实践中养成良好职业习惯。自我教育和自我养成, 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不同程度的不良职业行为, 塑造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使医院精神得到发扬光大。

(3) 制度规范是培育医院精神的重要保证。

培育医院精神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制度规范是遏止与医院精神相悖行为的重要举措, 是实施医院精神倡导的行为准则的保证。

医德医风是医院精神的重要内容。医生不仅是一种职业, 更是健康的神圣捍卫者。作为医务工作者担负着“救死扶伤, 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 不仅要有精良的业务水平, 而且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医学道德情操。被誉为“东方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孙思邈论著《大医精诚》, 早在一千多年前对此就有专门评述。医德医风属于医学职业道德的范畴, 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卫生部部长陈竺明确要求, “秉持职业道德, 就是要把救治人的生命看作最崇高的职责, 把病人利益放于首位, 维护他们的最大利益”。近年来, “无锡人院”在培育医院精神的过程中, 注重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 抓住医德医风这个重点, 先后制订了《医德医风管理制度》《廉洁自律工作制度》《医务人员“三条禁令”》《行风建设十二项重要制度》等制度。这些制度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应该怎样做, 引导员工自觉抵止与医院精神相悖的行为, 把医院精神所倡导的行为准则逐步演化为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

(4) 实践检验是培育医院精神的重要过程。

医院精神既有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 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培育医院精神, 不仅要继承我国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优良传统, 而且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赋予改革创新的基本内涵。只有这样, 才能使医院精神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院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医院精神是否具有先进性和生命力, 能否发挥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作用, 需要放到实践中进行评价和检验。医院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受医院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是一次能完成的, 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要随着形势的需要和内外环境的变化, 由全体员工通过实践自我确定和自我完善, 不断赋予新的涵义。“无锡人院”的“精、诚、勤、慈”的院训, 就是在7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培育形成的, 体现了时代精神、医院的传统和特色, 反映了“无锡人院”人“大医精诚”的风貌。“无锡人院”从实际出发, 针对医患关系的现状, 在医院精神中充实了医德医风的内容, 实施《职业道德积分管理制度》, 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行为实行积分评估, 每季考核, 年终汇总, 记入个人职业道德电子档案, 评估结果与个人考核、评先聘任挂钩。

4. 结语

医院精神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 医院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培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院精神, 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摘要:医院精神具有导向、激励、凝聚、约束等功能。文章阐明了培育医院精神是实现医院振兴、实施科学管理、落实医改任务的需要, 并且强调了领导示范、灌输教育、制度规范、实践检验在培育医院精神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培育,医院精神,功能,意义,思考

医院精神 篇2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唯有国魂是最宝贵的。”这里讲的“魂” 指的就是精神。对医院来说,医院精神和“国魂”一样宝贵,乃医院之魂。所以会有学者说:“医院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技术而是精神”。精神是人的重要支柱,医院精神是医院号召医护人员在医疗行为中应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精诚、仁爱、和谐、求实、创新,这十个字涵盖了做为合格一院人全部所需,每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为医院精神做最优秀的诠释。

精诚:精,业在于精,业的好坏在于精深的程度。又有清·姚鼐《惜抱轩集》说:“专力则精,杂学则粗”。医学专业是生命科学,要求一院人专业精良,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精又做精心解释,一院提倡精心服务,更为患者缔造精美的环境。诚,古人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即要求慎独,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实实在在、不折不扣按照道义要求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一院精神中的精诚,最早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意思为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精诚,在强调医术精湛的同时,要求医务人员的诚。一如刘一嶙老院长,远赴德国虚心求学,专力则精,筑就一院辉煌,精神也号召了更多“诚”的同事,退掉患者红包、在患者跳楼瞬间不顾自身安危,紧紧 抓住下坠的患者„„精诚的一院精神提倡精于医术,重于诚信,只有这样,一院才能稳步发展,不断进步,即所谓精诚。

仁爱:爱护、同情的感情,要求一院人从心底里爱别人,愿别人幸福,而且不喜欢别人有疾病灾祸;这是从心中生起而不求回报的情感。《搜神记》:“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鉴于此,仁爱即要求一院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默默奉献,怀着一颗仁爱的心,拯救患者苦痛,以患者为中心,做到三好一满意,做到社会满意,即文中的感激盛德。

和谐:最早见于《左传》这部书中:“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赞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象音乐一样和谐。2002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使和谐一词对环境有了更加精准的描写。社会贵于和谐,医疗秩序尤贵于此。医院以和谐为出发点,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始终追求培育尊重、关爱、方便患者的人文精神,设立便民箱、一站式服务中心、导医台等,极大方便患者就医。和谐,可使医务人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危难同担,医患之间,平等互信,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共同推进医疗事业进步发展。

求实: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追求事物的原理,必须注重实践活动,用事实说话,注重实际。此精神号召一院人认认真真搞工作,踏踏实实做学问,在日积月累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和才干。一院希望拥有求实的医务工作者,产生求实的学问,一院培养求实的人才,希望一院人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学术;以执著不懈的精神来追求真理,立足实践,修学好古,抱着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做合格的医务人员,积累宝贵临床经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创新:一院精神鼓励创新思维,敢于和善于使用新办法解决新问,与时俱

进,追求新高,《盘铭》文中提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鼓励用新思想解决新问题。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二十一世纪,新知识新技术正以爆炸的速度传播。先进的医疗诊疗技术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是智慧的创新。一院要具备较强的适应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号召一院人的创新精神,运用现有的医学知识,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新技术、新方法。每年的新技术引进和科学基金等即鉴于此。

整体来看,精诚是基础,仁爱是要求,和谐是目标,求实是方法和手段,创新是动力。这五者同时并重,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缺一不可,构成了一院精神。一院的品质不只是设施、技术的优势,还包括一院职工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应精神要求,一院人的“一麟杯百日优质活动”、“巾帼示范岗”、“法律知识竞赛”以及文体比赛等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一院人爱院爱岗、团结协作的良好精神风貌。以一院网络、院报、季刊、宣传栏、党员手机报等为载体,打造高品位一院文化,塑造一院良好形象。

浅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 篇3

【关键词】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分析研究

在这个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医用行业的竞争也十分激烈,而要医院之间的竞争不是靠效益,而是信誉,医院的服务宗旨就是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因此,医院之间的竞争靠的是其精神文明建设,其服务水平也就是医院工作人员的医德的竞争。医院也出现了不良风气,以这样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对待病患是一直很不负责任的变表现,同时这会对医院和医生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而医疗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应该要主次分明。如果时代这样发展,是很可悲的。

一、医院精神风貌现状

医院医疗水平的高低,不单单是靠几个权威医生的医术来体现的,而是整个医疗体系的合作工作水平,大到主治医生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医术,小到一个前台的咨询员甚至病房的清洁工,都是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的体现。也许是社会风气的歪曲,就连医院这样神圣的地方,在看病就医的时候都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在很多大医院都分为专家号和普通号的挂号方式,而且很多专家医生只接受预约的病人,在诊疗费用上也设有不同的收费标准,舍得花钱的人可以不用排队不用等候直接开通绿色通道,事实上,人性医者看的不应该是病人的经济实力,而是病情的轻重缓急,在很多情况下,时间对于患者来说是决定其生与死的关键,一旦错过了恐怕就没有补救的余地了,而作为医护人员,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懂得生命的重要性。

再看医院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一般的大型医院都设有咨询台,这个位置实际上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在不清楚自己病因的时候在这里能够得到基本的诊疗,避免患者走冤枉路,而如果患者不清楚医院科室的分布,在这里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咨询,但是现在的很多医院的咨询台都普遍存在两个现象:一个是咨询人员态度生硬,很多咨询人员由于每天接待的人员太多,态度变得强硬和不耐烦,有的甚至爱理不理的;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咨询人员精神狀态不好,上班时间精神不振,玩手机,开小差,聊天,睡觉的比比皆是,这样的工作态度会给医院的精神面貌造成很大的损坏。

二、如何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1.工作人员端正工作态度。一个医院的精神面貌首先是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体现出来的。医护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很重要,懂得协调患者之间的关系,安抚患者的心情,能够及时地、毫无保留地对患者提供咨询,并且有意识地帮助患者解决和提醒他们没有想到的关键问题,实际上是对患者的生命的珍视,也是对自己的工作的负责,如果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纵使医术再高明,患者和你之间也不会达成医治关系,患者选择一家医院一个医生,是将自己的生命暂时交到另一个人的手中,这是需要极大的彼此的信任的关系来维持的,而不是简单地对其专业素养的认可,其职业道德素质也非常之重要,因为患者希望在被诊治的时候生命受到尊重。

2.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首先是咨询人员,既然咨询人员的工作是帮助患者解疑答惑,那就应该在最快的时间内对业内知识进行熟悉和了解,此外,对所在医院的整体情况以及医院的整体布局也要熟知,不能在患者咨询的时候说不知道;其次是医护人员,医护人员一般接受的都是需要留院观察诊治的病人,而其中的医护人员主要是指护士,护士被称作白衣天使,但是近年来护士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原因何在?护士在其负责的病患护理上一定要熟练,并且尽量使患者感到舒适;最后是医生,医生的专业知识十分重要,许多医疗事故都是因为医生在临床诊治上的疏忽大意,因此,医生除了在专业知识上要无可挑剔之外,还要细心诊治,对待自己的病人一定要用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的心情,只有对病患负责,才是对自己职业的最大负责态度。

3.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职业道德指的是工作人员除了自己专业素质之外的一种非强制性的但是在维护人际关系和人身安全上很必要的一种工作态度。在医院的医疗工作人员的其实是比起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更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一种职业,为什么?因为医院工作在任何时候的任何决定都可能关乎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每个医护人员的决定都至关重要,而现在的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的确实主要体现在对患者生命的蔑视,主要体现在对医院利益的夸张化,一个重症患者不是先安排其及时就医,而是先收费,以这样的工作态度来工作,这是不被社会道德所允许的,因此,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还有待提升[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处于对医院的利益的考虑,而更重要的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的负责,任何患者选择你说就是信任你,但是医院不能将患者的信任当作筹码而蔑视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谢洁琼.医院文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分析[J].祖国,2013,20(8):7.

[2]张自宽.大力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J].医学与哲学,2014(55):2.

[3]赵丽清,王大南,郭传骥.新时期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1(3).

作者简介

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特点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3 290例, 其中精神病患者1 857例;共出院3 172例, 其中精神科患者1 717例。临床诊断:器质性精神障碍235例,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85例,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1 013例, 情感障碍320例, 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47例, 神经症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精神障碍17例。年龄:<60岁1 059例, 占61.68%;≥60岁658例, 占38.32%。

1.2 调查方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 对我院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所有医院感染报告卡和出院病历进行筛查。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在SPSS 12.0软件上完成, 应用软件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

调查期间全院医院感染145例, 感染率4.57%;其中精神科医院感染142例, 感染率8.27%。

2.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 107例 (75.35%) ;其余为上呼吸道3例 (2.11%) , 胃肠道24例 (16.91%) , 泌尿道3例 (2.11%) , 皮肤5例 (3.52%) 。

2.3 医院感染年龄分布

见表1。感染以老年人为多, 与<6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2.4 医院感染月份分布

1~12分别为18例 (12.67%) , 12例 (8.45%) , 6例 (4.23%) , 6例 (4.23%) , 6例 (4.23%) , 15例 (10.56%) , 16例 (11.27%) , 18例 (12.67%) , 12例 (8.45%) , 7例 (4.93%) , 14例 (9.86%) , 12例 (8.45%) 。可见以1月、8月最多, 其次是6月、7月。

2.5 医院感染精神疾病种类分布

各病种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 医院感染率为3%~20%, 平均为9%[1];国内医院感染率为0.21%~8.25%, 各地区相差悬殊。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我院全院医院感染率为4.57%, 其中精神科医院感染率为8.27%, 表明精神科医院感染率并不低。有报道精神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2], 这可能与精神病院的特殊管理模式和精神疾病的特殊性有关。通过本次调查结果提示我院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有以下特点。

3.1 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率较高

精神科抗生素使用少, 各种侵入性操作也少, 主要靠服药治疗, 但医院感染率并不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住院时间长、反复住院。我院接近一半的病人长期住院, 有调查显示, 医院感染随着住院时间延长而增加[3]。精神病人病情常复发, 因而反复住院, 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还有部分病人因无人监管而长期住院, 缺乏锻炼, 身体抵抗力差, 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2) 封闭式治疗环境。精神科病房一般都采取封闭式管理, 病人活动范围受到限制。 (3)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各个系统的副作用, 如镇静、流延、尿潴留、白细胞减少等, 可以诱发感染或使感染加重。 (4) 精神症状的影响。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支配行为异常、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保护能力差, 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3.2 感染部位存在明显差异

在医院感染部位的构成中, 世界卫生组织 (WHO) 于1983-1985年进行了一次医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调查显示, 泌尿道感染较常见于急症内科 (占该科总院内感染的34.8%) 、急症外科 (25.2%) 、妇科 (22.8%) 、矫形外科 (20.4%) 和特护病房 (18.1%) 。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特护 (38.6%) 、急症内科 (31.7%) 和儿科病房 (27.5%) [4]。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 占75.35%;其次是胃肠道感染, 占16.91%;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 均占2.11%;皮肤和软组织占3.52%。

精神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占75.35%, 这与上述报道中的特护病房相似, 以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由于精神病人相对住院时间长, 采取封闭式管理, 病人生活起居都相对集中, 活动范围相对受限, 在一个大厅活动、吃饭、看电视, 细菌或病毒以飞沫形式传播, 引起交叉感染。其次长期住院的病人缺乏锻炼, 身体素质差, 加上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 有些可能降低病人免疫力, 增加了感染的风险。还有一些过度镇静患者, 抑制呼吸道纤毛运动, 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弱, 易发生呛咳或噎食, 甚至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第三, 精神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差, 对外界变化感受迟钝, 不能根据天气变化添加衣服、被盖, 容易受凉, 又不能主动或及时向医生反应自己的不适, 这都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因此, 精神科病房要切实制定和落实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制度。保持病室环境清洁, 定时开窗通风, 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量让病人多在户外活动, 加强身体锻炼, 增强体质;对老年人和有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人加强生活护理, 防呛咳或噎食。

精神科病房胃肠道感染占16.91%, 位居精神科医院感染第二, 这与上述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不一样。由于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支配, 捡食异物、脏物, 或者暴饮暴食;精神病人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混用碗筷, 乱睡床铺, 饭前便后不洗手, 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的机会增加。加上精神科侵入性操作少, 医护人员可能忽略洗手环节。另外精神科药物的抗胆碱作用可减弱肠道蠕动功能, 易致胃肠道感染。针对此特点, 精神科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定时定量发放食物, 防止病人藏食后吃发霉变质的食物。对家属送来的食物要加强检查, 专人管理, 定量发放。对捡食异物的病人要重点观察, 必要时隔离或专人照料。加强餐具消毒保管工作, 餐后洗净碗筷, 消毒后统一保管, 餐前发放。病人的茶杯也要督促其清洗干净。

精神科病房病人皮肤感染占3.52%, 由于多数精神药物可使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增加, 而精神病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加上有些药物引起皮肤瘙痒, 病人抓伤皮肤, 或者因精神症状支配损伤皮肤, 容易导致皮肤感染。

精神科病房病人泌尿道感染占2.11%, 由于精神病人个人卫生差, 不勤换内衣内裤, 有些病人由于精神症状支配或药物副作用引起尿滞留, 容易导致泌尿道感染。

3.3 医院感染年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从院内感染病人的年龄分布来看, 世界卫生组织 (WHO) 于1983-1985年进行了一次医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调查显示, 感染率以婴儿 (<1岁) 和老年人 (>64岁) 居高, 分别为13.5%和12.0%[4]。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60岁患者院感率为11.55%, <60岁患者院感率为6.23%, 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因为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 细胞及组织器官在形态学和功能上均发生了退行性改变, 再加上精神疾病的影响, 不能防范医院环境中病菌的感染。老年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其感染发生率与年龄增长, 住院时间延长, 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要根据这些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5]。

3.4 医院感染月份分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感染以1月、8月最多, 其次是6月、7月。冬春季节, 天气寒冷, 气候干燥, 老年肺炎增多, 并成为老年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6]。夏秋季节是胃肠道感染性疾病流行的季节, 在高温天气里, 人们大量喝水使胃液稀释、胃酸度下降, 杀菌功能必受影响。由于大量出汗, 血液集中在皮肤血管以利散热, 胃肠分泌减少, 血流量也减少, 胃肠蠕动减弱, 胃肠道功能下降, 在进食了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物时, 就很可能引发疾病。同时秋季也是感冒及呼吸道疾病的好发时期, 由于气候干燥, 冷暖多变, 加之昼夜温差, 易受凉感冒。一旦感冒, 呼吸道的防卫能力减退, 则易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因此精神科病房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采取针对性的院感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 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有其自身的特点, 因此要针对这些特点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精神科医护人员要充分认识精神科医院感染的特点,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严格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对抗精神病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加强检测, 缩短住院时间。根据不同部位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和不同的季节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 对我院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特点进行调查分析, 为精神科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我院精神科1 857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精神科医院感染率为8.2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 其次是胃肠道;感染发生月份以1月、8月最多, 其次是6月、7月;感染人群以老年人为多, 与<60岁年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13, P<0.001) ;医院感染的精神疾病种类分布无差异 (χ2=4.17, P﹥0.05) 。结论 精神科医院感染率较高, 与精神疾病特殊性有关, 应予以高度重视, 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关键词:精神科,医院感染,特点,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枢群.医院感染[M].重庆:科技出版社重庆分社, 1990:2.

[2]吴建杰.精神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5) :526-528.

[3]郭宏川, 罗毅男, 郭永川, 等.神经外科医院感染部位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7) :520-521.

[4]周伯平摘.世界卫生组织对医院内感染患病率的国际性调查[J].国外医学 (内科学分册) , 1988, 15 (1) :37.

[5]余小萍, 王荣, 朱圆, 等.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护理, 2007, 7 (4) :13-15.

医院的团队精神 篇5

一、领导层是团队精神的核心

作为有着良好团队精神的团队领导者,首先,领导者应具有较强的领导、组 织能力,对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有着较好的理解能力,而且还应谦虚谨慎。更应 该具有无私的人格魅力,如果作为领导者,自己满脑子私心杂念,时时为个人的 名利着想,处处为自己的利益打算,事事以自己的得失为取舍,这样的“带头” 作用就会使医院或科室团队的成员灰心丧气,做工作三心二意,最后必定以团队 失败而告终。再次,领导者是应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取决于领导者能够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这就看领导者是否敬业、精业,能否与员工坦诚相待、荣辱与共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团队意识,发挥团队作用,带 领全院员工为医院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统一、明确的目标是团队精神的动力所在 明确的目标、共同的期望是形成一个团队的首要条件,要不然个个都像无头 苍蝇一样,乱飞乱窜,好像每天都在工作,却达不到要求,因此要确立一个统一、明确的奋斗目标,工作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进步,才会实现自身价值。

三、医院制度是团队精神的基本框架 俗话说:无规矩规不成方圆,任何组织都有自己的纪律和行为守则,一个医院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管理,就无法形成井然有序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团队。有人认为,这些条条框框太限制人,其实员工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团队的向心力,这也是企来文化的一部分,是提高民营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措施。

四、相互协作是团队精神的关键

浅析精神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 篇6

【摘要】目的 通过对调查了解精神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及特点,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和预防精神科患者医院感染?方法 对我院精神科2012年到2013年间的15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150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有71例,占总患者人数的4.73%,男患者与女患者的感染率差距不大(P>0.05);感染部位主要是上呼吸道?胃肠道以及下呼吸道感染,分别占比34人(48%)?14人(19.7%)?11人(15.5%)?呼吸道感染多发于春秋季,而肠胃道感染多发于夏秋季?71例感染者在住院期间都使用过喹诺酮类和头孢类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结论 精神科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应该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监控,规范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精神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科,医院感染,研究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精神科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科院,住院患者主要是一些精神有障碍的,导致精神科必须实行封闭式管理,从而精神科的医院感染也有了自己的特点?笔者对我院精神科2012年到2013年间的1500名精神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记录信息进行回顾分析,并为医院精神科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提出了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精神科2012到2013年间的1500名住院患者的临床记录信息,其中男性1009名,女性491名,平均年龄为48.7岁?

1.2 方法 对1500例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发生了医院感染患者病例,并对感染部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的进行记录?

1.3 诊断医院感染的标准 按照《使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技术》中的监测方法作为诊断医院感染的标准?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都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 共1500名精神病患者,发现有71例发生了医院感染情况,占总患者的4.73%,其中男性52例(占男性总人数5.2%),女性24名(占女性总人数的4.9%),经过分析可得精神科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与女性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距(P>0.05)?

2.2 感染部位分布 71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感染部位主要是上呼吸道?胃肠道以及下呼吸道,分别为34例(占48%)?14例(占19.7)和11例(占15.5%)?

2.3 医院感染季节分布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呼吸道感染多发于春秋季,而肠胃道感染多发于夏秋季,泌尿感染多发于夏季,由此可得出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具有季节性?

2.4 抗菌药物的使用 调查发现71例精神科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有使用抗菌类药物,其中使用较多的依次是头孢类?喹诺酮?青霉素以及大环内酯类,次数分别为31次?15次?13次以及10次?

3 讨论

精神科与其他科院不同,其护理对象主要是精神有障碍的患者,导致精神科必须对患者实行封闭式管理,从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也由其独特的特点?经过点差显示,我院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比率约为4.7%,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以及胃肠道?

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易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原因由以下几个方面:①精神病患者住院时间都相对较长,切都实行封闭式管理,长期进行监管;②精神科患者都有精神分裂症状以及精神障碍,往往不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感觉,这导致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困难,不会根据气候变化而添脱衣服等;③精神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这类药物容易引起过度镇静及椎体外系等不良反应,导致呼吸道的防御能力降低,发生咳嗽?吞咽苦难等情况?

胃肠道是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易感染的第二部位,具体原因由:①精神病患者由于会出现精神障碍,导致不讲究个人卫生,甚至出现偷喝污水生水,食用赃物等,严重者会无意识暴饮暴食;②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便秘等不良发应,导致泻药在精神科十分常用,经常使用泻药等会降低患者肠胃的抵抗力,使肠胃菌群发生紊乱而发生医院感染现象?因此,为了控制和预防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现象,应该首先预防胃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同时改善精神科住院环境和加强对病区的管理?如可以加强精神科的基础和生活护理,同时加强对抗精神病及抗菌类药物的使用的监测,如发现不良发应,应该及时进行安全處理;此外组织患者多参加一些室外的活动,改善精神科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保证病房干燥通风,并定期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最后,精神科住院患者易在春冬季感染呼吸道疾病,其原因是:春季为精神病多发期,医院住院人数多,病房狭窄,导致空气质量较差,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而冬季由于天气严寒,患者不愿到室外进行活动,切又不知道根据冷暖添加衣服已发生感冒等现象,而诱发呼吸道感染?胃肠道多发于夏秋就原因是:夏季气温偏高,患者会由于口干舌燥而偷喝脏水或生水从而导致胃肠道感染;秋季则是致腹泻病毒的活跃期,由于精神病房患者较多,相互之间接触多了易发生交叉感染,从而引发胃肠道感染现象?

4 结论

通过对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对医院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提出了一下建议:①:加强精神科医院感染控制预防意识,严格做好消毒隔离措施;②加强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子的管理,做好发部位及多发季节的控制和预防工作;③加强对基础护理的管理,尽可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④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可以减少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控制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军,虞洪. 精神科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01:44-46.

[2] 吴明德,齐莉容,余修忠. 精神科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03:659-661.

[3] 吴建杰. 精神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05:526-528.

[4] 吴建杰,王晓珺. 精神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探讨与对比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06:647-649.

[5] 蒋庆仪,冯婧,程宇,等. 精神科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6:1234-1235+1237.

[6] 杨志彩,曹仁俊,李志华. 精神科患者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3:3684-3686.

[7] 刘荘美,宋小琴. 精神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01:153-155.

浅析医院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 篇7

关键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环节管理培训,不良反应报告

国家对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 2005年发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签卡管理规定》, 同时发布了新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 在2007年出台了《处方管理办法》, 公布了《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至此, 对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构成了完善的管理规范。

麻醉、精神药品执行的各项管理制度, 主要是为了防止麻醉、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 堵住毒贩等不法分子利用医院管理漏洞骗购麻醉、精神药品。

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是医院药事管理的重点, 各级医疗机构在实施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各级医疗机构对麻醉、精神药品的法律法规的理解存在理解上的差异, 因此执行起来也不尽相同, 现就存在的问题做总结分析, 为大家在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中提供一些参考。

1 麻醉精神药品的使用管理

1.1 制度管理

市卫生局针对各级卫生医疗机构的情况, 制定了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职责, 并统一印发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入库验收登记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专用账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登记本》, 由于卫生局将麻醉、精神药品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在了前面, 使各级卫生医疗机构麻醉、精神药品制度管理及登记进一步规范化, 此项工作值得在各地进行推广。

1.2 培训管理

各级卫生医疗机构的医师、药师及专职管理人员的培训的深度不够, 虽然多数参加了培训, 亦拿到了培训合格证, 但对于麻醉、精神药品管理的知识掌握得不够, 说明培训的时间, 培训的内容还缺乏规范, 没有规范性、针对性的培训, 对于医师、药师、护士等各类使用管理人员应有不同的培训重点, 才能让麻醉、精神药品的培训落到实处。只有加强麻醉、精神药品的政策法规学习和规范化培训, 才能使医师、药师、护士等使用管理人员在临床管理中实现统一, 不致于出现执行上的差异。做好登记的目的是进行药品的批号管理, 以便对本医院使用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按批号进行追踪。

1.3 病区管理

病区管理是医院的难点, 普遍存在无保险柜的现象, 只是简单的锁在抽屉里, 没有起到防盗的作用, 虽然只是少数的几支,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第二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更是过于松懈, 与普通药品散放在一起, 没有专柜加锁存放。对于各种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登记本上的登记项目理解也是不尽相同, 所以登记本的记录也不够完善。查其原因: (1) 培训不到位, 无针对性, 管理人员没有完全理解; (2) 管理人员对于登记记录不够重视, 认为只要不丢失麻醉和精神药品就尽到了责任。

2 麻醉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

2.1 处方使用

医师普遍对麻醉、精神药品的处方保管不够重视, 对自己领用的处方没有严格管理, 散放于诊台或与其它医师混用, 写错的处方亦未按规定要求回收销毁, 因此也就无法执行处方的计数管理, 《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因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统一编号, 计数管理, 建立处方保管、领用、使用、退回、销毁制度。上述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处方的冒用[1]。

2.2 临床使用

医师在诊治病人, 特别是急诊病人时容易出现未按阶梯用药的情况, 易于被吸毒人员钻漏洞, 如有个别吸毒人员用不同的身份证找不同的急诊医师开盐酸哌替啶使用的现象。对此药房人员、执行医嘱的护士应有足够的警惕。亦有的医师因怕使用麻醉、精神药品的麻烦就不使用麻醉、精神药品, 这也使急需用麻醉、精神药品的疼痛病人没有得到救治。医院普遍对麻醉、精神药品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防治重视不够[2], 医师和临床药师应加强麻醉、精神药品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报告, 因为麻醉、精神药品容易形成麻醉药瘾, 滥用可能导致中毒、肺水肿、感染并发症、呼吸抑制。

3 讨论

因此, 在进行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中, 一方面要严格执行“五专”管理的原则, 即“专人负责”“专柜储存”“专用处方”“专用账册”“专册登记”。药师在调配麻醉、精神药品时, 应仔细核对, 做好登记, 发现不合格处方一律拒绝调配, 积极配合医师、护士做好麻醉、精神药品处方的合理使用, 促进麻醉、精神药品用药水平的提高。并认真按批号进行管理, 完善登记制度, 消除怕麻烦就减少登记项目的抵触情绪。医疗机构应逐步细化麻醉、精神药品培训、管理、使用的各个环节, 使医师、药师、护士在使用、管理上易于操作。

参考文献

[1]沈旸.执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新规定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药学实践杂志, 2007, 25 (6) :405.

树立医院精神创建特色文化 篇8

医院领导者作为医院管理活动的决策者, 对医院精神的重视程度和率先垂范决定着医院精神的动力支持和实现程度。医院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医院精神的重要性, 对医院精神建设常抓不懈, 把医院精神融入管理科学和领导艺术之中, 率先成为医院精神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领导者不但要把自己的一切言行置于医院精神之中, 而且要把医院精神作为最关心、最重要的任务, 使其融会贯通于医院的整个医疗服务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中。领导者制定医院发展计划、目标, 进行科学决策、设定组织结构、管理人员配备及领导活动过程中的控制协调、信息沟通, 都应充分体现医院精神。领导者影响着医院精神的培植, 医院精神也教育和熏陶着医院领导者。正是因为医院领导者在医院管理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决定了医院领导者是医院精神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首要因素。

二、确定目标, 典型指导

培养医院精神要同医院的综合目标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在现代管理科学体系中, 目标管理属于高层次的宏观管理理论, 它通过目标把人和工作统一起来, 既使组织成员了解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责任, 又对工作产生兴趣, 从而实现自我控制和自主管理。同样, 通过目标激励树立医院精神, 也是培育医院精神的较高层次。医院精神以及为树立医院精神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本身就是医院发展的目标, 随着时间的延续, 就会使医院精神逐步演变为职工自觉的行为规范, 使职工有正确的模式思维和行动, 这比单纯说教、强迫命令行之有效, 而且持续时间长, 相对于单纯金钱刺激更是事半功倍。

精神因素是无形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使医院职工在无形中感到有形, 在抽象中把握具体, 增强医院精神的可信性和感召力, 在确立了医院精神的发展目标后, 就有必要树立医院的典型, 坚持用典型引路, 启迪职工, 用典型指导医院精神的培育。从医院实际出发严肃慎重地选取有坚实群众墓础, 体现奉献、创新、进取时代精神的典型, 精心培育, 实事求是地宣传, 使典型对于广大职工来说, 既可敬、可学, 又可望、可及, 利用职工的“从众心理”, 激励职工效仿和追赶先进, 使医院精神在相互学习中深化, 在相互竞争中提高。

三、来源实际, 寓教于乐

医院精神来源于群众, 又对群众起激励作用。因此, 医院精神的树立和培育绝不能闭门编造, 更不能照搬照抄, 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让广大职工广泛参与医院精神的讨论制定、修改完善, 把职工在医疗服务实践中培育、积累的好传统、好作风、好精神总结出来,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形成真正来源于生活, 却高于生活的医院精神。

确立医院精神后, 通过丰富多采的文化娱乐活动, 培育职工, 使医院精神真正融入职工内心, 寓教于乐, 这是树立医院精神的又一重要渠道。开展一系列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 不仅能满足职工的精神需要, 也能提高职工的素质, 增强职工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创造宽松、和谐、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 训练职工的团结意识、集体主义意识、主人翁意识, 从而提高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实力。

四、形象建设, 正面疏导

医院形象是指医院在运行过程中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 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整体信念。美好的医院形象是医院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该院的实力和活力, 反映医院和职工的精神面貌。通过院容、院貌、院徽、院歌、院旗, 通过标语、口号来体现医院的战略目标和精神风貌, 从外部形象上, 创造一种浓厚的到处体现医院精神的宣传舆论氛围;同时用医院的精湛技术、先进设备和过硬质量来潜移默化地鼓励医院职工, 使职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责任感, 从而使医院精神在职工中更容易得到理解和接受。良好的医院形象既可以使职工心情舒畅地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激发他们爱院、奉献的归属感情, 稳定医院人才队伍, 又可以在社会上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医院吸引人才和患者创造条件。

树立培养医院精神, 可以在领导关怀下沟通, 在自我教育中启迪, 在文体娱乐中熏陶, 在优美环境中感化, 在医疗实践中升华。多层次、多渠道、多侧面的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 把发扬医院精神渗透在各种教育活动之中。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医德医风教育活动、爱岗敬亚教育活动、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等等, 潜移默化地向职工灌输医院精神, 使医院精神被全院职工认可, 成为自觉行动。

五、重视文化, 突出特色

医院精神文化是指医院在长期的社会医疗实践中, 形成的一种富有医院自身特征的群体文化。医院文化包含着核心理念、优秀的管理队伍、优良的团队精神等元素, 最终的目的是团队中的人员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医院的文化应该集中体现医院的整体风貌、人员素质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服务理念和行为, 反映着医院管理思想的总体趋向和主流, 创建有特色的医院文化, 是促进医院快速发展的动力。

(一) 医院精神文化的发展, 促进了人才培养战略实施

确立了医院精神文化的主题, 实施靠的是人才, 医院管理干部是加强医院管理, 促进医院发展的关键, 特别在竞争日趋激烈、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今天, 医院管理者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因此, 培养造就一支既精通本职业务, 又熟练运用现代医院管理理论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是目前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对中层管理干部和学科带头人组织参加国内外知名专家举办的专题讲座, 不断更新管理理念, 使医院管理尽快与国际接轨。

(二) 促进实行人本管理, 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现代医院文化是以人本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信念、精神上的升华。医院文化建设要围绕“人”这个主体, 以信任人、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发挥人的潜能为立足点。力求人和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的最佳组合。医院确定了“人”是医院的最大资本、最好资源。因此, 人本观念从人本管理开始, 根据人的思想、行为规律, 重视人的因素, 发掘职工群众内在的价值、潜能, 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推动医院文化发展的同时, 做好职工思想状况分析, 及时了解职工生活、利益, 掌握职工群众对医院政策、方向的了解, 掌握党、政、工会、职能科室工作流程, 公开工作存在的不足, 有的放矢地解决职工群众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 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营造医院和谐氛围。

(三) 利用医院文化促进团队建设

在团队的建设中, 首先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尤其是近年来, 通过团队沟通、拓展的培训, 促进了管理队伍的日益成熟。在创建有特色的医院精神文化的培训中, 围绕“构建有特色的医院文化”培训, 在开展全院职工的素质教育活动中, 不拘于管理层次, 培训的内容多样化, 培训的人员覆盖全体党员、干部、职工, 为树立整体的医院精神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精神病医院的院内感染管理 篇9

1 普及院感意识, 重视人才培训

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组织职工学习与院感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定期举办院感知识与防控技能培训班, 能够培养和增强全院职工的院感意识与防控技能[4]。

1.1 学习内容

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三基三严”及职业道德等。

1.2 学习与培训方法

每月一堂课, 每季一讨论, 每年一大考;边学边用, 现场指导;对新上岗人员、保洁人员的岗前培训要特别重视院感意识与知识培训。

1.3 培训院感专门人才和普及院感控制技能

选派专人外出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消毒技术、自我保护技术、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灭菌效果监测、医疗垃圾处理等技术培训, 并定期进行技能考核。

2 健全院感管理体系, 加强院感制度督查

2.1 健全管理体系

建立院感管理委员会、院感科 (或院感专干) 、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三级管理体系, 由主管业务的院长兼任院感管理委员会主任, 明确各级职责, 给予考核奖惩权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 制订院内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

2.2 完善院感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会议制度、感染管理监测制度、消毒灭菌环境监测制度、信息反馈考核制度、感染管理质量考核制度、疫情报告及登记制度等。

2.3 重视院感监测与制度督查

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空气消毒、污水处理、饮食卫生、消毒灭菌的执行情况与效果进行检测, 并督查无菌技术操作、抗生素合理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等操作规程和院感制度的执行情况。

3 重视“三无”患者的入院处置与隔离

“三无”精神病患者四处流浪, 风雨饥寒, 蚊虫叮咬, 甚至遭人毒打、强暴, 在这些抵抗力下降和接触传染源机会增多的双重因素下, 感染肝炎、结核、性病、肠道疾病、流感等传染病的几率增大。对此要格外重视院感管理。

入院处置严把关:对换下的服饰要行消毒灭菌处理;对表皮有溃疡、擦伤、红肿等状况者, 给予一般外伤处理后, 隔离观察1~2周, 待伤口愈合、其他检测正常后再撤销隔离;对有疥疮、虱虮者, 杀虫灭虱后隔离5~10 d。新入“三无”患者更衣沐浴后, 先行隔离, 待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功能、胸片、痰培养等结果显示无传染病感染后, 撤销隔离。对疑有性病感染者, 要待艾滋病和其他性病检测显示阴性后, 方可撤销隔离。

4 加强出入人员管理

许多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 住院时间长, 陪护、探视、请假的情况较多, 给院感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要做到: (1) 对新进院的陪护要求询问传染病史和测量体温, 如有传染病史和发热者劝其换人。 (2) 严守探视时间和场所规定, 除非情况特殊不得让家属随意出入病区。 (3) 对请假归院患者, 要询问在家感染情况, 并测量体温, 有感染或发热者需隔离观察1~2周, 后再酌情处理。

5 加强医护人员管理

医护人员是清洁、消毒、隔离制度和各项措施执行者及监督者, 是防止医院感染各个依赖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环[5]。 (1) 规范医疗行为, 严格无菌操作。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协同督查, 严厉处罚违规行为。 (2) 病区人员每年体检1次, 新进人员工作前体检。患有传染病、急性呼吸道感染、皮肤病变等暂停在病区工作。 (3)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 做好体温监测, 对不明原因发热者, 一定要待排除传染性疾病后方可上岗。

通过上述方法与措施的实施,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精神病医院2006~2008年院感发生率为0。由此得出, 在院感管理中, 普及院感知识、提高院感意识是前提, 健全院感体系、加强制度督查是核心, 重视“三无”患者的隔离是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S].2006.

[2]容冰, 孙玉琴, 赖小全.综合病房医院感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4) :321.

[3]吴安华, 任南, 文细毛, 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998-1999年监测资料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增刊) :13-14.

[4]兰琳.精神病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29) :210.

医院精神 篇10

关键词:救助站,精神病患者,精神专科医院,比较

救助站目前是以自愿和无偿原则对城市中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临时救助的机构,以收容和遣送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在大城市的流浪人员中有相当比例的人为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此类患者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且也对社会治安带来严重的威胁。为了更好的对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以减少对社会的危害。成都市救助站于2010年12月起始与我院进行医疗合作,对其收容的患者进行住院或门诊的诊治。现将过去八个月的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纳入的对象为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诊断均按照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CCMD-3)。分为两组,救助站组:患者260例,其中住院90例,门诊170例。基层精神专科医院组(以下简称非救助站组):同期由患者家属或监护人送入我院治疗的患者随机抽查住院患者90例,门诊患者170例。

1.2 方法

使用自制量表,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受教育年限,婚姻,入院原因,躯体疾病,住院天数,用药,并对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BPRS评分进行疗效评估。采用SPSS统计软件10.0版本进行方差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的比较

来自救助站的精神病患者中,有39例无法说清自己的一般情况及病史。221例患者平均年龄(27.6±8.5)岁,非救助站组年龄平均(37.2±9.9)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受教育程度,婚姻构成,职业,籍贯均有显著差异,救助站组中以外地户籍,低教育程度,无业或农民为主,未婚或离异也明显高于非救助站组。见表1。

注:*P<0.05,*P<0.01

在诊断上救助站患者排列前5位的分别是精神分裂症(25%)精神发育迟滞(23.8%)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6%)待分类精神障碍(1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9.6%)短暂性精神障碍(7.7%);非救助站组中诊断排列前几位的分别是精神分裂症(62.3%)器质性精神障碍(21%)短暂性精神障碍(6.9%)情感性精神障碍(4.2%)而待定精神障碍只有0.38%。见表2。

2.2 两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住院患者中,救助站组躯体疾病明显高于非救助站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女性患者中,救助站组有4例为意外受孕,占女性住院人数的9%,而非救助站组中无1例为受孕者。入院原因救助站组以冲动激惹,不服从管理为主,而非救助站组中冲动激惹和其他原因入院之间无显著差异,在用药上两组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别,两组均以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在住院天数上,救助站组明显低于非救助站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注:*P<0.05,**P<0.01

两组在BPRS评分上,入院时两组总分差异无显著性差异,但因子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救助站组中以兴奋冲动,敌对猜疑和思维障碍分值高于非救助站组。在疗效上,治疗后BPRS评分减分率上,非救助站组疗效明显优于救助站组。在救助站组中,减分率以兴奋冲动改善为明显,余改善不如非救助站组。见表4。

注:*P<0.05,**P<0.01

2.3 两组非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门诊患者两组男女差异无显著区别,均是女性多于男性。在诊断上救助站的精神病患者多以阴性衰退,情感迟钝,孤僻懒散,自语,肮脏,生活难自理,无攻击行为为多。而非救助站组门诊多为精神病稳定期复诊75%,15%具有冲动攻击需入院治疗。另10%虽有症状,但尚可在家人的监护下服药治疗。在用药上,救助站组98%以传统抗精神病药为主,而非救助中,40%运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由于各种原因,精神病患者流落街头已十分普遍,患者患病后常常发生伤人,自伤及扰乱社会治安等等恶性事件,已成为一个突出而棘手的社会问题[1]。流浪精神病患者涌入城市,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且也成为社会治安稳定的潜在威胁[2]。因此,做好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治,对维护城市形象,维护社会的安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调查研究发现,来自救助站的精神病患者中以男性,无业,非本地户籍人口为主,在诊断上精神分裂症占25%。这与2003年卫雪兴等[3]41例分析结果SP发生率高达57.2%有差异,考虑还有一部分流浪精神病患者是由公安系统送入其他精神病医院的未列入,而救助站属民政系统送入。目前护送流浪精神病患者入院的主要部门有公安110系统和民政系统,因公安110系统对群众举报当时就有冲动,紊乱,扰乱社会治安的精神病患者并不是我院指定收治对象,这就导致比例要低一些。排列前5位的还有发育迟滞62例(23.8%),脑器质性16%,癫痫9.6%,病史及资料均不详者39例占15%。这与我国多数报道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以精神分裂症,发育迟滞为主是相符合的[3,4]。非救助站组患者诊断前几位的分别是:精神分裂症占62%,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9.6%,短暂性精神障碍5%,情感性精神障碍7.3%。这与黄雪竹等[5]报道的住院患者中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构成比例在50%以上是一致的。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救助的患者,由于流浪患者生活环境脏乱,营养状况差,自我保护意识存在问题,因此常伴发各种形式的躯体疾病,比例高达61%,这与孙录,杨志辉等报道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高达52.25%相符[6]。其中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骨折,外伤,皮肤感染,性病,传染病,女性意外受孕明显高于非救助站组。因此对这部分人入院查体及全面检查尤为重要,这不仅更好治疗患者,也是医护人员自我保护。

本调查研究显示,救助站组治疗时间短,疗效欠理想,分析原因:一是流浪者自身存在无人监管,导致病情反复迁延不断恶化,造成治疗有难度,二是目前救助站主要以遣送和收容为主,而不是以治疗康复为主,这就导致治疗目的多以能安全送患者到达目的地(患者所在地的政府救助站及家属手中)为目标,并且经费也有限,这些都造成患者住院时间不够,病情无足够时间康复,在治疗方式上无法同其他患者一样享受进一步的心理支持治疗及康复治疗。这些都会造成其疗效不如非救助站组的患者。

综上所述,就目前救助站精神病患者的种种现状,要想一一解决,难度非常大。其疾病治疗的经费,治疗的方式,单纯靠救助站和医院是很难办到的,这需要政府等多部门的参与不说,还需要一定的法律和经济支持。在流浪人群中精神病的患病率较高[7],如何减少精神患者的流浪,这不仅需要其监护人负起责任,也需要政府社区的支持,让家属的能负得起责任,无家属的有社区监管。毕竟精神病患者由于长期患病,其家属往往也被拖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精神卫生法》目前正在拟定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精神病患者不会再流浪,社会也更加的安定和谐。

参考文献

[1]何斌.流浪精神病人诊治与救助探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5(7):598-599.

[2]王文伶,张启文,黄进第,等.我国流浪精神病人救治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852-1863.

[3]卫雪兴,杨建生,李晋文,等.流浪救助对象精神病人41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2):740-741.

[4]胡晓华,刘休军,桂格莉,等.武汉市流浪精神病人救治情况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7,10(9):42-43.

[5]黄雪竹,毛文军,黄堂辉,等.三种类型医院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比较[J].华西医学,2002,17(4):504-505.

[6]孙录,杨志辉,王向阳,等.222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现象学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89-1290.

医院精神 篇11

关于精神病人是否应该被强制住院,争论已久。在记者采访多位专家的过程中发现,在精神病学界和法学界,对精神病人的权利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精神病学界认为,精神病患者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识,因此强制住院是保护他们的一种手段。而法学界专家认为,强制医疗剥夺了患者的人身自由,应该慎用。

孙东东,北京大学司法鉴定室主任,主要从事精神病学方面的司法鉴定,他每年要给不少死刑犯人做司法精神病的鉴定。

刘白驹,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科研管理和法学研究工作。在精神障碍者犯罪问题研究方面,著有《论精神疾病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

有相当多的精神病人,只要不涉及精神症状,别的都正常。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吧,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

中国新闻周刊:在对精神病人的治疗中,强制医疗适用于哪些精神病人?适用面有多大?

孙东东:精神病人的非自愿住院,广义的讲都可称为强制医疗。严格地讲,强制住院仅限于他实施危害行为,经过法定鉴定程序,认定他不负刑事责任。对这一部分人应该要进行监护医疗。现在的精神病人基本上都属于非自愿住院,即使国外法律上写的是自愿住院,但那实际上也是一句空话。因为精神病人他自己不承认自己有病,不可能自己到医院看病去。他要是自己能去医院看病,那就不是重症精神病了。

中国新闻周刊:近几年发生了很多起正常人被强制住进精神病院的案例,比如最近邹宜均的案子又有了新进展,她因为受到刺激,从精神病院出院之后就出家了。对这些案子你持怎样的态度?

孙东东:邹宜均这个案子的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不好妄加评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家属认为自己的亲人行为不正常,比较怪异,不能够正常生活,认为他精神有问题,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诊治,这有什么不对的呢?这和把一个阑尾炎患者送到医院做手术有何不同?!如果家属不送,政府也不送,精神病人就流落街头了。这是在维护精神病人的权益吗?

中国新闻周刊:但这些人看上去很正常,包括一些上访者。他们不像是精神病患者,思维也很清晰。将这些人强制送到精神病院去,合适吗?

孙东东:这是因为大家对精神病有误解。大家认为那种疯打疯闹蓬头垢面的,才是精神病。但实际上有相当多的精神病人,只要不涉及精神症状,别的都正常。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吧,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

中国新闻周刊:这部分人需要强制吗?

孙东东:偏执型精神障碍属于需要强制的一类。因为它扰乱社会秩序。他就坚持他的某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就是精神病的妄想症状。他们为了实现一个妄想症状可以抛家舍业,不惜一切代价上访。你们可以去调查那些很偏执地上访的人。他反映的问题实际上都解决了,甚至根本就没有问题。但是他就没完没了地闹,你怎么和他解释都不成。于是舆论开始关注这些人的权利是不是得不到保障,这实际上是缺少基本的精神卫生知识。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有,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有,都是令各国政府头痛的问题。

比如在陕西发生的一个案例。一个老年妇女,她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上访。因为她丈夫在矿上工作,得肺癌去世。她认定他丈夫是工伤。劳动部门等都鉴定过她丈夫是自然疾病死亡。但她不信,反复上访反复闹,一直从上个世纪60年代闹到这个世纪初。

最后单位和她女儿实在没办法,把她送到当地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偏执性精神障碍。住了38天院。她在广东打工的儿子不认可,把她接回来,然后两个人一起,把医院、单位、女儿都告上法庭。最后法院判决单位、医院有过错。这是典型的法官因缺乏精神病学方面的常识,制造了一起冤案,绝对是冤案。类似这样的案例在其他省也发生过。并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中国新闻周刊:在现实中我们看到,除去公安系统的精神病院收留强制医疗的精神病人以外,民政系统和卫生系统的精神病院也在收留强制医疗的精神病人。

孙东东:公安系统有专门的精神病医院。严格来说,公安系统的精神病院是专门用来收治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的,而卫生系统和民政系统的精神病院是不能收强制治疗的病人的。

公安机关收治这些精神病人进行强制医疗,只有公安机关能介入,其他机构和组织都不能够介入,这是《刑法》授权的行为。

但如果当地没有公安系统的精神病院,卫生系统的就只能接收了。只要政府批准,精神病院收强制医疗的病人,这是没有问题的,有法律的授权。现在全国公安机关的精神病院只有23个,公安机关收留需要强制治疗的精神病人,但当地公安机关没有精神病院,那当然就只能送到卫生系统或者民政系统的精神病院去了,因为不能让这些人流落街头,制造新的危害。

中国新闻周刊:对这些需要强制医疗的精神病人,他的人权如何保障?

白求恩精神与医院文化建设 篇12

1 以培育和弘扬医院精神为核心, 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

医院精神是医院主体在长期的医学实践、经营管理过程中日渐形成的一种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和精神风貌, 包括价值观念、健康观念、思想意识、心理态势、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等, 它成为主导医院文化发展走向的灵魂所在和统领医院组织建设的精神动力源.在医院精神的培育塑造、潜在积累过程中, 坚持白求恩精神贯穿其中, 能够激发医院职工强烈的自信、自尊、自豪, 引导追求理想, 培育忠诚品格和事业精神, 并确立为之奋斗的坚定信念和主人翁意识, 能够营造和谐、融洽的群际关系、人际关系, 使医院职工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产生舒畅感、信任感和依赖感, 从而激发出精神潜能.以白求恩精神为主旋律的医院精神, 能够着力培养医院角色一体意识和共识精神, 能够唤起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心, 激发职工对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每个医院角色始终保持积极、高昂的精神状态.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核心, 积极激励引导职工开展学习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 树立先进典型, 医院精神方可在学习中升华.

2 运用白求恩精神, 真正把握医院文化建设方向

医院文化如同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饮食文化一样, 主要是指人们一种行为的潜在规则.医院文化建设旨在营造和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和价值观念, 使之成为全院职工认同并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使医院职工在医院文化的左右下, 表现出一致的或雷同的行为特征, 并以此形成合力, 促进医院的竞争发展, 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文化教育建设是医院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 是加强医院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端正医德医风建设的基础工作, 是医院发展目标和各项任务要求的重要保证.如何弘扬白求恩精神, 使医院文化建设真正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医院文化建设必须从培育人、教育人出发, 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 形成群体精神推动医院各项工作.这其中渗透于医务员工的各个工作环节和日常生活之中, 广大医务工作者认真践行白求恩精神, 就能对技术精益求精, 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治学态度, 树立良好的学习和科研之风, 对工作极端热忱, 能够像白求恩那样把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使病人快乐当成自己神圣的职责.以白求恩精神为楷模建立起来的医患关系是一种规范和谐的医患关系, 以白求恩精神潜移默化形成的风尚才能真正体现我国医院文化的时代风貌和职业品格.

3 挖掘白求恩精神文化内涵,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白求恩精神蕴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中,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特征,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 正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共产主义道德的主要规范.白求恩以医疗为职业, 对工作极端负责, 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 对技术精益求精, 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半个世纪以来, 一个外国医生何以能如此受到中国人民的爱戴与崇敬?这主要是白求恩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也是白求恩精神魅力之所在.白求恩精神的发扬光大离不开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学习白求恩, 弘扬白求恩精神, 正是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借助精神文明建设的东风, 使白求恩精神发扬光大, 并在医院的文化建设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 新形势下, 医院文化建设为白求恩精神开辟了新的土壤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念受到新情况、新问题的冲击.如何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 深化医疗卫生改革, 弘扬白求恩精神, 创建良好的医院文化呢?首先应以培育和弘扬医院精神为核心, 培育医院的价值观念, 把职工利益和医院兴衰紧密相连, 增强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增加居安思危和竞争意识, 培养职工的整体思想, 业务素质, 通过对职工各种教育以及多种多样的活动, 造就一支爱岗位、爱患者、爱医院, 乐于奉献的职工队伍.其次要以确立正确医院形象为重点.医院形象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设计、塑造、确立、展示医院形象, 以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是一个长期有序的过程, 要经过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由分散到系统的过程, 坚持使医院文化融入医疗中心工作为切入点.另外要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根本, 培育医院精神, 塑造医院形象, 主要通过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来实现, 必须注重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教育, 引导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 形成并完善有利于医院发展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做好引进人才、爱惜人才、培养人才、尊重人才的各项具体实际工作, 只有下功夫切实提高职工的思想业务素质, 培育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 才能使医院的内在凝聚力具有长久不衰的驱动力.

上一篇:市场扩张下一篇: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