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

2024-10-22

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精选11篇)

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 篇1

语文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有生活就有语文。那么按道理说, 学生们对语文会很好学、很乐学, 但事实并非如此。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厌学、教师费时而效率低的不良现象。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如何教好学生?我时时思考, 不断改进, 有了一些小感悟, 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和学生做朋友

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 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所以,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最好是朋友式的, 教师通过与学生相处、相交、相知, 与学生一起学习互动, 了解和化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烦恼, 走进学生心灵, 赢得学生认可, 取得工作成效, 感受到做教师的幸福。教师要从小事入手, 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帮助学生。如当气候变化的时候, 要提醒学生注意增减衣服;学生生病的时候, 送上一句问候, 递上一杯热水, 替他通知家长, 带他回家休息;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更要利用这个机会, 多关心、多照顾, 让他知道老师没有放弃他, 从而树立好好学习的信心。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会换取学生的认同, 融洽师生关系, 从而进一步确立教师的威信。

二、用心关爱学生

教师如果真心爱学生, 自己也会赢得学生的爱, 得到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如我带病坚持上课的时候, 学生总是恳请我坐着讲课, 有时学生还会从家里给我带来药, 像个小大人一样告诉我要爱惜身体, 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在相互关心中不断升华。这种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能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使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体味学习的乐趣, 享受爱的馈赠。教师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 也会不断实现自身人格的塑造。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也会暴露自己的不足, 此时千万不要掩饰和回避, 要不耻下问, 放下师长的架子。如课堂上不小心写错了字或不留神说错了话, 这时应先向学生道歉, 再立即纠正过来。对于那些给自己指出错误的同学要真诚的致谢, 并告诉他们以后将努力不再出错, 如再有错误请大家帮忙指正。这一方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知道人总是会犯错的, 错了没关系, 重要的是能知错就改。

三、整体感悟课文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喜欢将一篇课文肢解开来, 教师零碎地发问, 形成分析疲劳。刚开始教学语文时, 我也是把课文一一肢解, 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讲解, 一节课往往要设计许多个问题, 一节课上下来我已经累得不想讲话, 可想而之, 学生们更比我还累。而且把课文分得太碎, 会影响学生的整体感悟, 不能较好的激发兴趣, 启发思维, 引发争议, 阐发观点, 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自然学习效果也大大降低。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提问应注意有利于学生整体感受文本, 在此基础上深入研讨关键点。比如教《美丽的南沙群岛》时, 我只设计了一个问题:南沙群岛美在哪?在教学《放飞蜻蜓》时, 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 孩子们为什么要把蜻蜓放掉? (2) 从这件事中你学到了什么?围绕这一两个问题, 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展小组学习, 使课堂充满了生机。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上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 要给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以前上课, 我总是不敢让学生们交流, 一是害怕时间不够, 课上不完:二是担心自己控制不住, 影响课堂纪律。后来在专家的指导下, 我尝试着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慢慢地我和学生都喜欢上了这一环节。在交流中, 让学生能说的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理解的认真倾听, 从中掌握知识。时间一长, 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了提高, 那些以前从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慢慢地开始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人了, 教学效果也提高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在语文教学这漫漫长路中不断摸索, 不断前进。

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 篇2

作者:刘慧 文章来源:web 点击数:194 更新时间:2012-4-7 17:29:51

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所以大多数的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甚至物理学习的起始年级,八年级的学生在刚接触物理学时就出现了畏难心理。但是中学生具有强烈的采新猎奇的心理倾向,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在学校多媒体教室举行了一场讲座,题目为《奇妙有趣的物理“魔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小实验和小游戏,使学生在玩乐和好奇中培养物理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并不神秘和高深,消除其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现在我就把此次讲座的主要过程及体会叙述一下,请各位教师斧正。

在讲座中我准备了七个有趣的小实验,让学生参与互动,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兴趣。为了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我把陀螺悬浮实验放在第一个表演。实验一:陀螺悬浮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同名磁极相斥。准备一块大的平板状的磁体,一块玻璃,一个用磁性材料做成的小陀螺(大约有大拇指头一般大),把小陀螺放在玻璃上,玻璃放在磁体上,在玻璃上拧旋小陀螺,然后把玻璃抬起,再抽掉,这时学生会惊奇地发现陀螺竟然在空中悬浮旋转,我把手在陀螺四周移动,以示没有支撑物或绳子。所有的学生都站起来身体前倾观察,想看出门道,这时我再解释原因,学生恍然大悟,起到了极佳的开场效果。实验二:“公道杯”

我首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据说明朝洪武年间,景德镇御窑曾进贡过“九龙杯”。有一次,朱元璋大宴群臣,特意拿出九龙杯和美酒,赐群臣每人自斟自饮一杯。不料,将杯斟满酒的大臣突然发现杯中美酒不见了,而没有将杯斟满酒的大臣却说该杯滴酒不漏。原来,此杯甚为公道,“知足者酒存,贪心者酒尽”。朱元璋便把九龙杯命名为“公道杯”。自此便有了公道杯这一酒器之说。然后我给学生出示了自制的“公道杯”,其制作过程如下:

1.剪去空牛奶盒的底,再将盒体三个侧面剪去一半,留下靠近饮管口的一个侧面,并将它剪去一个角。将饮管口向下倒放。

2.将牛奶盒配的吸管的两段直管部分剪成相差1cm,短管端剪一个斜角,如下图。

3.把剪好的吸管长端插入饮管孔,然后对折饮管孔旁留下的侧面,将饮管盖住。公道杯主体就做好了,如下图。吸管和饮管孔之间不能留缝隙,可以用吃过的口香糖密封。

公道杯做好后,还需要一个装水的容器。再用一个空牛奶盒,将公道杯露出的吸管插入它的饮管口,粘紧,公道杯就做完了,如上图所示。往公道杯中倒水,水位没有超过吸管顶端时滴水不漏,当水位超过吸管顶端位置时,杯中的水会因虹吸原理漏入下面的盒子里。

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意识到做物理实验并非教师的专利,我们也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有趣的小实验,消除物理学在学生心中高高在上的心态。实验三:神奇“气压千斤顶”

在汶川地震救援中,救援人员使用过一种像橡胶垫子的东西,充气后它能轻易托起数吨重房屋构架。这是一种叫气压千斤顶的专用工具。我们也来做一个气压千斤顶,了解一下它的工作原理。把空牛奶盒的四个折角揭起,把盒体压扁成一个口袋形,插好吸管,气压千斤顶便做好了。

把这个气压千斤顶有饮管孔的一面朝上,平放在桌子上。找几本书摞在上面,不要压着吸管。请几个学生上台分别从吸管轻轻向里面吹气,书本就被托起了,让他们比赛看看谁“吹起”的书最多。学生在一片“加油”声中对气压的“力量”有了感性的认识。实验四:“潜水艇”小魔术

这个“魔术”是今年春晚中最红的魔术师刘谦表演的,当同学们听到是刘谦表演过了魔术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拿出一瓶矿泉水,拧开瓶盖,喝一小口,以示是真的矿泉水,拿出一小袋装的蕃茄酱,放入矿泉水中,拧紧瓶盖。然后我就说这个小袋子听我的指挥,我让它往上它就会往上,让它往下就会往下,学生都表示不信。现在我开始表演,装有蕃茄酱的小袋子果然在我的指挥下上下移动,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想让我教大家这个魔术。这时我揭开谜底,原来蕃茄酱被我事先用针戳了一个小眼,当我让它往下的时候只需轻挤矿泉水瓶,水就会被压入袋中而下沉,当我松手时水又会被排出而上浮,其时这就是初中所学的潜水艇的原理,学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轻松地了解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原理。实验五:你能在水泥地上打破一只灯泡吗?

人站在水泥地面上,手拿一只灯泡,然后松手,你想这只灯泡能摔烂吗?

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引起了大家的一片哄笑,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说一定会摔烂,我微笑着拿出一只灯泡,举到头顶,使灯泡的金属部分朝下,学生顿时鸦雀无声,松手,只听“砰”的一声轻响,灯泡安然无恙,同学们像炸开了锅一样议论起来,有的说灯泡是假的,有的说距离在近了,应该再高一些下落。于是我请了一个同学再来做一下,让他站在椅子上,手举过头顶,灯泡金属部分向下,不要往地上惯,使灯泡自由下落,灯泡落地以后仍完好无损。

解释:因为灯泡落下时所受的冲击力直接作用在灯泡的金属部分,而在这种情况下金属部分是不会破的。金属灯头保护了灯泡的玻璃部分。虽然灯头落地时灯泡会略微跳动一下,但这小小的力是不能把灯泡打破的。

实验六:自己会走的“小船”

在空牛奶盒顶部远离饮管孔的一边固定一个长条肥皂,盒内注入50毫升水(增加其重量)。将牛奶盒放入水中,让肥皂条浸在水中,盒子就像小船一样自己向前运动。原来水的表面有张力,一些昆虫如水黾就是利用表面张力在水面上爬行的。肥皂溶于水后减小了周围水的表面张力,于是盒子在对面水的张力作用下向前行。实验七:瓶吞鹌鹑蛋

准备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一个剥了壳的煮熟鹌鹑蛋,一个锥形瓶(瓶口略小于鹌鹑蛋)。展示问题:由于瓶口较小,如何在不破坏瓶子和鹌鹑蛋的情况下把蛋放入瓶中?学生又在激烈地讨论着,有几个同学提出了方案,而提出的方案又被其他同学否定或被实验否定。这时我就开始做这个实验了,同学们都争大了眼看我如何把蛋放入瓶中,先把蛋放在瓶口,把瓶在热水中浸一下,然后再放入冷水中,在同学们的惊奇声中鹌鹑蛋自己钻入瓶中了,此时我给大家解释了原理,是大气把蛋压入瓶中的。学生都表示理解了。又出示一个问题:那么又如何把蛋从瓶中取出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回家做做看。

最后总结: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今天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留心日常生活,找出藏在我们身边的“物理学”。

至此讲座圆满结束,收到了极好的效果,甚至有些学生久久都不愿离去,非要我再教他们几个小实验。事后我们做了调查,所有听讲座的学生都表示对物理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些实验回家又重新做了一遍,并且对其中的几个原理又做了了解,加深了理解,不少同学的物理成绩有所进步。

教学课堂中化学实验的小改进 篇3

关键词:活动与探究;演示实验;实验改进;课堂效果;可操作性

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从观察中学到不少化学知识,同时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材中有些实验可观性不够强,有些实验操作较繁琐。我在教学中对一些教材实验进行了一些小的改进。

教材素材:苏教版化学1—常见物质的检验中[实验4]取一根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至无色。用铂丝蘸取少量KCl溶液,置于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颜色。……

缺点:这个实验做演示实验时,由于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颜色,只能让一到两位同学看到浅紫色火焰。这对于大多数同学都是一个遗憾。

改进:我经过实验发现,燃着的小木条透过蓝色钴玻璃也能观察到浅紫色火焰,我事先说明木材中也含钾元素,再用燃着的小木条做这个焰色反应实验,同学们可以排队上台来观察实验现象。

优点(改进后):实验进行这样一个小小的改进后,让全班同学都可以在演示实验课堂上几秒内观察到实验现象。

教材素材:苏教版化学1中有关SO2的性质与作用中—[实验]用充有80毫升SO2的针筒吸入10毫升蒸馏水,用橡皮塞堵住针筒的前端,振荡,观察针筒内气体的变化,然后用pH试纸测定SO2水溶液的pH。

缺点:这个实验现象是观察针筒上刻度的变化。后排同学看的不清楚,实验现象可视性不大。

改进:用空的矿泉水瓶充满SO2气体,打开瓶盖,让同学闻SO2气体的气味,再加入10毫升蒸馏水。拧紧瓶盖用力振荡。

优点(改进后):实验现象可视性强,现象明显——矿泉水瓶瘪了。而且课堂效果好——学生惊呼“瘪了”。同时可以在课堂中渗透废物利用的思想。

教材素材: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的【活動与探究】:在两个大小相同的气球中各放入1.0克碳酸氢钠粉末。取两只同样大小的锥形瓶,向其中一只锥形瓶中加入60毫升0.02mol/L盐酸,向另一只锥形瓶中加入60毫升0.2mol/L盐酸。然后在锥形瓶瓶口套上上述两个气球。同时将气球中碳酸氢钠粉末加入到锥形瓶中,观察气球膨胀快慢。

缺点:操作较复杂,碳酸氢钠粉末称量、盐酸的体积的量取的准确性可能影响到实验的观察。

实验改进:浓度及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都采用0.01KMnO4mol/L的KMnO4的酸性溶液和0.1mol/LH2C2O4溶液,并通过列表,展示实验内容。

实验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2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优点(改进后):浓度及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都采用同一实验药品,操作上是简单的量取实验,实验现象也明显。而且对比性更强,改用表格表述实验内容,简单明了。

在教学中结合课堂实际,对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做一些简单的,可视性强的实验改进。无疑会给我们的化学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一个真正创新型的社会里,人的探索精神无疑是可贵的。但探索精神的培养与获得只靠单纯的教授课本知识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并将这些成果特别是这种态度在教学中传导给自己的学生。或者是用这种态度对学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

广播体操教学中的小技巧 篇4

一、人文关怀端正态度

学生整日埋头苦学需要锻炼, 但对广播体操的锻炼价值缺乏认识。教师可适时停下来问学生学习是否辛苦, 长时间伏案学习后颈椎、肩膀等部位是否感觉不舒服。学生感同身受地点头、附和。接着可因势利导地说, 长时间的坐姿容易引发颈椎病和肩周炎等, 初期症状常常是大家所说的不舒服感, 而体育活动包括做操能起到预防和改善的效果:头部运动活动了颈椎;两臂上举、扩胸活动肩胛骨;体侧运动活动腰部;体转运动不但活动了腰部而且颈部也得到了锻炼学生练习后深有体会地表示赞同。因此, 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坚持正面教育, 讲清道理, 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需要动机, 便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练习质量。

二、欲擒故纵提高兴趣

大部分高中男生都喜欢打篮球, 女生喜欢打羽毛球或乒乓球。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广播体操时能做到认真专注,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根据教学效果刻意留给学生十分钟左右的自主活动时间作为认真做操的奖赏, 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在课堂上, 教师强调练习效果好便可早进行球类活动。于是, 许多学生特别是爱好打篮球的男生学广播体操十分认真。学生之间也自觉地相互监督, 教学效果明显改善。教师需要做的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认真学练的基础上保证时间上留有余地, 另外坚持保证质量, 不迁就学生。

三、小组考核促进交流

快乐的小实验 篇5

实验材料准备:两个干净的盆子,两根干净的牙签,两杯干净、能饮用的凉开水,一块冰糖,一小片肥皂。

实验开始啦!我跟爸爸先把两杯水分别倒进两个盆子中,然后又在每个盆子中各放进一根牙签,让它们漂起来。“注意看两个盆子的水位线在哪里喔!”爸爸故作神秘地说。接着,他又叫我在两个盆子里分别放入准备好的那一块冰糖和一小片肥皂,并交代我放的位置都要离牙签远点——“那就10厘米远吧!”我心想。

“现在你仔细观察吧!”爸爸告诉我。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水盆,左看看,右看看,没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两根牙签都开始移动!一根牙签和冰糖似乎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它俩慢慢地、慢慢地靠近了,像是要拥抱在一起;而另一根牙签和肥皂似乎是两个正在赌气的兄弟,你走你的,我走我的,离得越来越远。

我问爸爸这是为什么。爸爸笑着说:“是不是牙签也像你一样,喜欢吃甜的?”我摸摸头,睁大眼睛,又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跳来跳去,最后还是央求爸爸告诉我正确的答案。但爸爸却摆摆手说:“你是跳跳虎啊?自己再仔细观察,认真想想。”

我又左看看,右看看。咦?放冰糖的盆子里水好像变少啦!因为水位下降了一点点。而放肥皂的盆子里,水位却没有变化。另外,冰糖和肥皂都慢慢变小甚至没有了。我把这些情况告诉爸爸,爸爸向我伸了伸大拇指表示表扬!然后他让我再想想为什么牙签会靠近冰糖漂,并提示我:“水变少说明什么呀?”

我眼珠子一转,脑子一动,跳起来说:“因为冰糖融化吸水,牙签便随着水往冰糖处漂;肥皂融化不吸水,还会产生肥皂泡呢!”

“对呀!”爸爸一把抱起我,狠狠亲了我脸蛋一口说,“真聪明!赏你一杯甜甜水!”

我一把挣脱他,问:“甜甜水在哪里?”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爸爸指着盆子笑道,“傻孩子,干净的冰糖水是可以喝的!”

喝着冰糖水,我的心甜极了。现在回想起来还回味无穷呢!

你呢?还不赶快跟你的爸爸一起做一个实验,让自己快乐快乐!

(指导老师:邱绍兰)

点评:

对于小学生来说,能把一个科学小实验介绍清楚就十分不错了,而小作者更可贵的,是把整个实验过程描述得生动形象,趣味盎然,且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勤动手、细观察、多思考的科学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读者。

好词分享:

回味无穷故作神秘目不转睛亲密无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好句摘抄:

【言语活泼】来,你也跟我做个小实验,一起分享那份独特的快乐吧!

谈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训练 篇6

笔者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多年, 深感只有想方设法把课堂交给学生, 才能收到效果。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摸索出了一条小训练之路。这里的小训练是指时间较短、难度较小、操作较易的训练。下面谈谈几种小训练的方式方法。

1 课前五分钟

在正式上课前, 给学生五分钟, 让其上台展示语言上的才能。可以讲历史典故, 可以讲名人名言, 可以讲时政要闻, 可以讲个人经历, 甚至可以讲相声演小品。有时可以设置主题, 有时可以不设。有时可以一个人上台, 有时可以多人上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非常随意和灵活的。有个平时非常调皮的学生, 在开学后不久的课前五分钟训练中主动上台, 大谈其暑假打工生活的艰辛, 讲着讲着竟然声泪俱下。我想, 对于他来说, 词语的干瘪和条理的模糊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有了表达的欲望, 有了对生活和前途的思考。有位学生特别喜欢宫崎骏的动漫片, 于是她满怀深情地说出了其中一些有感召力的话语:“不管你曾经被伤害得多深, 总会有一个人的出现, 让你原谅之前生活对你所有的刁难”;“一举一动都是承诺, 会被另一个人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的”……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 有的若有所思, 有的连连点头。通过课前五分钟训练, 很多学生的胆量大了, 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2 朗读背诵

中职学生大多基础差, 没有朗读背诵的习惯, 晨读课也不大爱读书, 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不断地朗读, 有利于理清文章脉络、抓住写作特点、领会作者意图、体会思想感情。如《我的空中楼阁》想象丰富、虚实相生、文字优美、笔调清新。只有引导学生多读才能让学生理解“我的空中楼阁”既指“立于山脊”的“我”的小屋, 又指“烟雾之中, 星点之下, 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寄托了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抒发了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学习古诗文乃至语文最重要的方法。特别是经典篇目不但要读而且要背。如荀子在《劝学》中写道。”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通过比喻, 深入浅出地讲明了学习要循序渐进的道理, 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这是何等气魄, 又是何等胸襟。在朗读背诵训练中, 可以采取齐读齐背的方式, 也可以采取单读单背的方式。要咬住经典篇目经典语句不放松, 要在训练中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3 仿写句子

在长期的语文课堂实践中, 我发现学生对课文中优美句子进行仿写很有必要, 它能巩固课文内容, 夯实作文基础, 促动学生想象、活跃课堂气氛。《你就是一道风景》中的最后几句是这样的:你就是一道风景, 有如春日阳光明媚;你就是一道风景, 有如夏日芙蓉出水;你就是一道风景, 有如秋日层林尽染;你就是一道风景, 有如冬日瑞雪纷扬。一连串的排比句生动形象, 我引导学生在课堂仿句, 要求每人一句, 多多益善。几分钟之后, 大家畅所欲言, 有人说:“你就是一道风景, 有如大河波涛汹涌。有人说:”你就是一道风景, 有如湖水宁静安详。有人说:“你就是一道风景, 有如骏马纵横驰骋。有人说:“你就是一道风景, 有如雄鹰翱翔太空。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同学们不就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么?《故都的秋》里有这么一段话:“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 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 钓鱼台的柳影, 西山的虫唱, 玉泉的夜月, 潭柘寺的钟声。”当讲到此处时, 饶有兴致地问大家, 如果我们秋天在北京, 会想到什么?有学生这么仿句:“在北方每年到了秋天, 总要想起橘子洲的枫叶, 水府庙的晨曦, 衡山的青松, 洪江的古道, 雪峰山的鸟鸣。爱湘之情, 充溢在言语当中。

《读书人是幸福人》当中有这么几句:“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 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 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我对大家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它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对读者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用仿句的形式谈谈你们的心得体会。”于是有人说:“从《离骚》中学得上下求索的信念。”有人说:“从《西游记》中学得不畏强权的精神。”

4 课后几道题

中等职业学校比普通中学的作业要少, 考试也少。要让学生很好地巩固所学, 下课前出几道题给学生做是有必要的。

第一是基础知识应用训练。如《荷花淀》这篇小说描绘了白洋淀人民的斗争生活, 突出了 () 在抗敌斗争中表现的思想境界及 () , 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 () 精神。此题考察了学生对课文基本思想内容的掌握。

第二是阅读理解训练题。

如: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一句概况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主人送客人) 。

B.第二句描写环境, 有力地烘托了秋叶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账本。

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此题考察了学生对课文中朋友间分别时环境与心境的把握。

第三是拓展思维训练。如快上完《卖白菜》这一课时, 我出了这么一道题:“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 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做人要诚信, 不能贪别人的一分一毛, 真是难能可贵。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 我们该怎样坚持我们的诚信?同学们各抒己见, 提了很多坚持诚信的方式方法。

5 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是人们在工作、科研、学习、生活中广泛应用的, 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撰写的, 具有规范格式的实用型文章的总称。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应用文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中职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会碰到条据、启事、求职信、请示、函、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述职报告、合同等各种应用文。对于中职生来说, 可以少学几篇课本, 但一定要把常见的应用文学好。学习应用文写作重在课堂训练, 每堂应用文写作课一定要有学生训练的时间, 要人人参与、人人动笔、人人过关。在讲授计划、求职信等篇幅较长的应用文时, 课堂训练要以学生评析为主, 指出老师所选应用文的优点和不足。在讲授条据、启事等应用文时, 可以当场写作、当时互评、当场打分。应用文写作训练的素材要注意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要注意和学生的职业规划联系起来, 达到快乐写作和有效写作的目的。

当下, 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语文学科的地位不断增强的今天, 语文教学承载着更多的使命, 打造优质、高效、务实、快乐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每位语文老师的自觉追求。希望语文课堂小训练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发挥它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庆元.语文 (基础模块) :第一册[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

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 篇7

在备《图书馆里的小镜头》一课时, 我认为, 对于小学生应该用形象说话, 创设情境, 提供范文, 让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有所依, 这样才能使其获得良好的作文心理机制, 锻炼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我提出以《生活中的小镜头》为题, 指导学生习作。先复习课文的表达特点, 再引导学生自行观察生活中的小镜头, 并记录下来。

我上作文课, 向来注重范文。《海上日出》和《夕阳醉了》在过去就用过多次, 效果很好, 但只有写景的范例, 总嫌单薄。于是我又找到《黑面条》和周作人的文言日记。四篇范文, 篇幅虽小, 但信息量极大, 很适合教学之用。

上课前, 我在校园中拍摄了一些学生活动、学习、用餐的情景, 以及校园环境、校内后勤人员为师生服务的照片。特别是后勤人员的照片, 是学生从未关注过的。这些照片在学生动笔之前出示给他们看, 对于一时找不到合适材料的学生将是重要的帮助。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一起上一堂作文课。 (板书:生活中的小镜头。学生自发轻读。) 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图书馆里的小镜头》, 课文是从三个角度来描写的。一开始是一个远镜头, 写大家刚刚走进图书馆, 所以作者只看到了别人的头和脚。随后, 镜头渐渐推近, 作者看到了别人的手, 看到了别人的眼神。最后, 镜头再次推近, 拍到具体的四个人, 男女老少都有。透过这些小镜头, 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许多人都很喜欢看书, 不管男女老少。

生:读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们都十分热爱读书。

师:很好。

生:因为人们爱读书, 所以图书馆成了城市里最受欢迎的地方。

师:是啊。

生:人们在读书的过程中, 有自己的体验。有时候, 还会摘抄一些自己喜欢的词句。

师:大家的这些感受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生:我看到一个词———“顾不得”, 女青年顾不得整理她那散乱的长发, 说明她完全沉浸在阅读里面了。

师:你抓住了一个词谈感受。

生:我觉得书对人们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因为有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看得虽很吃力却很专注。还有前面那个老人, 书读得很费力, 但仍舍不得把书放下。

师:刚才你说到了一个词语叫专注 (板书:神态) , 它非常好地反映出当时那些渴求知识的人们的神情。

生:那个老人虽然十分吃力地看书, 但他很高兴。尽管年纪很大了, 但他也想再学一点新的东西。

生:第二自然段中说各种各样的人争先恐后地涌进图书馆。我从“争先恐后”这个词感受到人们迫切地想到图书馆里读书。

师:涌进 (板书:动作) , 是一个动词。从这个词中, 你感受到人们渴求知识的样子。

生:课文里说一个女青年拿着书极温柔地抚摸着, 就像抚摸孩子光滑的脸蛋。这很可爱, 把书当成一个小孩了。 (板书:想象) 还有,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就是说她好像觉得图书馆里的空气很清新似的, 我觉得她不止闻到了空气, 还闻到了书香。

师:你说得真好。

生:那个留披肩发的姑娘, 不停地甩头发, 这个“甩”字写出这个姑娘因为读书入迷连头发乱了都不去整理的样子。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好。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想象把一个个小镜头写清楚了。小镜头, 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场景。接下来, 请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讲义上的《海上日出》和《夕阳醉了》。

(生自由轻声读)

师:请比较这两段话, 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日出的时候, 太阳红得很刺眼, 甚至让人眼睛发痛。日落的时候, 太阳却宛如一位佳人绯红的面庞, 让作者长长舒了一口气。

师:你发现两篇文章的写作题材是相似的。

生:两篇文章里都有作者的想象。第一篇, 作者想象太阳是很努力地往上升, 他觉得那个太阳似乎很累。第二篇, 作者觉得太阳像一个醉汉, 脸红红的。

师:都写到了想象, 它们在写法上是相同的。第一篇文章是我从巴金的《海上日出》中节选出来的。第二篇《夕阳醉了》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写的, 是她读了巴金的《海上日出》以后写的。大家还能从这两段话里发现什么?

生:写太阳下山的时候, 作者说地平线上只剩下太阳的一小块脸了。而写太阳升起来的时候, 作者也写了太阳露出了一小块脸。

师:这就说明两篇文章中的句子也是差不多的。

生:有些词语也用得差不多。

师:是啊。因为这是那个五年级同学读了巴金的文章之后的一次仿写。仿写可以从句子、题材、写作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仿写和自己写都是我们写生活中的小镜头可以使用的好方法。当然, 自己写的时候, 内容还可以更多。不仅仅是动作、神态, 还有其他, 只要你仔细观察就可以。看了《海上日出》《夕阳醉了》这两小段话之后, 你再和课文里的那四个小镜头做一次比较,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日出和日落都是景色, 小镜头是写人的。

师:是的, 如果我们要去观察生活中的小镜头, 视角可以放宽些, 景物、人物都可以。

生:我发现日出日落是按时间变化顺序写的, 小镜头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师:因为写的内容不同, 所以写作顺序也就不一样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三和第四篇文章。

(生轻声朗读)

师:这两篇文章都是写吃的, 一篇是浅显的文言文, 一篇是白话文。文言日记, 也是一个小学生写的。不过, 是一个一百多年前的小学生。我们一起来读, 我读一句, 请同学们跟读一句。

(师领读, 生跟读。)

师:现在完整地再读一遍。

(生齐读)

师:有看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想问“天色蔚蓝可玩”, 是什么意思?

师:你一下子就找到了这篇日记中最难的地方。谁能够解释?

生:我觉得是天气很好, 可以出去游玩。

师:还有其他解释吗?

生:我觉得是说天空中的景色很有意思。

师:你不认为是可以出去玩, 而是说它很美, 是吗?恭喜你, 答对了。 (生笑) 来, 握握手,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可玩”, 不是可以出去玩, 而是指天空很美, 值得玩味。

生:“形如撑鱼, 背青色, 长约一尺, 味似勒鱼, 细骨皆作入字形”, “入字形”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 鱼骨像“入”字一样。

生:“每尾二十余文”的“文”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古代人们用的钱。

师:“文”是古代的货币单位, 就像我们现在说的“元、角、分”。

生:什么叫“食莴苣笋”?

生:就是吃莴苣。

师:感谢刚才回答问题的同学, 你们帮助大家读懂了这篇文言日记。两篇文章, 一长一短, 都是写吃的。你喜欢哪一篇?告诉我原因。

生:我喜欢白话文。因为我觉得它描写得非常具体。文言文不是很具体。

生:我也喜欢白话文, 因为它写得比较生动, 介绍得很清晰。

生:我也喜欢白话文, 我感觉它的动作描写很到位, 把那个人吃面的动作都描写出来了, 而文言文却写得很简单。

师:你把文章具体在哪里都告诉我们了。

生:我喜欢文言文, 因为它用简洁的语言把食物的样子描绘出来了。

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这条鱼的?

生:从产地、价钱、样子、味道、骨头形状、长度、颜色这些方面来说的。

师:同学们, 文言日记中, 作者用三十三个字从七个方面把一条鱼介绍清楚了。这就是文言文的力量。我也喜欢文言日记。

生:我觉得两篇文章是各有千秋的。白话文用很多形容词把那个卖烟老汉的孙子吃东西时那种津津有味的样子给描写出来了;而古文用简洁的语言把食物介绍得很清楚。

生:白话文写得十分幽默。但我认为文言文比白话文写得更好, 因为它是用最精练的语言来描写的。

师:不管语句是长还是短, 只要写出特点, 就是好的, 就能吸引读者。 (课件出示课前拍摄的校园照片)

师:接下来, 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 写一个你所记得的生活中的小镜头。这个小镜头可以是景物, 也可以是人物;可以是教室里的, 也可以是走廊里的, 还可以是操场上的;可以是老师, 也可以是同学;可以是今天早上我们在家里看到的, 也可以是你在上学路上看到的。

(生开始习作练习, 师巡回观察。)

(请生交流习作)

生:马路边的早晨是十分忙碌的。马路边停着各种各样的小汽车, 孩子们背着书包从车上下来, 匆忙跑向学校。校门口的义工家长, 一边用袖子擦头上的汗, 一边提醒小朋友过马路要小心。几个大一点的孩子手拉着手一起向前走。马路上的交警叔叔要求过往车辆让小朋友先行。

师:你观察到的是每天早晨发生在学校旁边的小镜头。写了动作和神情, 家长义工在擦汗, 交警叔叔在维持秩序。写得很好。

生:下课了, 同学们都跑到操场开始运动。瞧那两个人, 她们正在对踢毽子。一个人掂了掂手里的毽子, 随手一抛, 奋力一踢, 毽子便飞向了对方。对方看准了毽子, 用手一抓, 可惜她没抓到。毽子高高地飞过她的头顶, 落在了很远的地方。

师:我们一边听, 一边就好像看到了这个场面。这就是你的成功。

生:在马路边, 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双手抓着一根铁棍, 使劲儿踢腿, 锻炼身体。她头发花白, 口袋中装着老花镜, 脸上带着微笑, 看着我们上学。

师:这个老太太, 我昨天也看到了。你观察得非常仔细。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练习写生活中的小镜头, 小镜头就是生活当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场景。我们为什么要写小镜头呢?

生:写这些小镜头, 可以记录身边的点点滴滴。

生:写小镜头不像写作文那么累, 而且可以为写作文积累很多的材料。

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对比实验 篇8

对比实验是指对同一实验内容, 各实验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条件 (如不同的温度、压力、浓度、电压等) 进行对比实验, 甚至还可以采用“错误”的实验与“正确”实验进行对比。学生们通过对比、分析和讨论, 有助于对事物得到正确而较全面的认识。

一、对比实验项目的设计

这是对比实验的首要问题。教师首先应根据实验内容的特点及以往学生易错或易被忽略, 但又关键的问题来设计对比实验项目。一般可分为几大类:

1. 物理量递变的对比实验, 例如在测定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反应速度常数这类实验中, 温度的变化是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这一特点, 可控制其他条件不变, 采取温度递变的对比实验, 将各组实验结果汇总、对比, 使学生对温度的影响有一个规律性的认识。物理量递变对比实验的目的主要是为探索某物理量变化的规律性而设计的。

2.“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实验, 对于实验中的某个关键问题, 如果学生按讲义又照着做实验, 往往印象不深。可将其设计成“错误”实验, 目的是让学生自己通过错误的教训, 经过对比, 加深认识, 从而找到正确的实验方法。一般只把实验中的某个问题设计成“错误”实验, 使学生有时间去做“正确”实验以便与“错误”进行对比。

3. 不同实验方案的对比, 有的实验内容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实验方法或步骤来完成, 经过对比实验, 使学生了解选择最佳方案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实验不断进行改革的思想意识和科研方法。

总之, 所设计的对比实验项目目的性要明确。学生通过实验和对比, 应产生问题, 经过分析和讨论, 应能解决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实验和科研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拨的毅力。

二、严格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这是对比实验能否收效的又一关键。

只有学生在课前已经了解了正确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在对比实验中, 才能自然地将自己的实验情况与讲义要求的方法进行对比, 才会产生问题, 进而去解决问题。

三、对比实验教学过程。

这是对比实验课堂教学的量体实施。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启发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提问、边思考、边讨论、边总结。这种讨论, 可以在组内, 也可以跨组进行。特别是当所设计的“错误”实验现象或结果出现时, 应及时让“正确”组的学生一起观察讨论, 共同接受教训, 并将“错误”组学生分到其他组或重新进行“正确”实验, 尽可能使学生在对比实验中也能有机会得到“正确”实验的体会。

四、对比实验教学考核。

对比实验中学生的实验结果不是千篇一律的“正确”, 传统的考核方法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考核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逐一进行, 也可以在实验后集体进行。这种考核能对实验进行较好的对比和总结, 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下次实验的积极性。

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 篇9

1.1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内容在时间上不同步。

大多数学生反映在做实验预习报告时有力不从心之感, 主要表现在对实验设计思想的理解不足, 对实验数据的物理意义不清, 导致对实验数据建立分析模型存在困难, 缺乏对实验过程的反思, 长久以往, 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

1.2 实验预习是整个学习过程的起点, 但它也是实验教学的瓶颈。

学生做预习报告时, 往往面对的是条条框框的书本, 枯燥的文字描述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多数学生在做预习报告时, 长篇累续地抄袭实验教学指导书上的文字, 对实验原理、设备、过程没有用心去阅读和体会, 这种缺乏主动感性认识的应付性劳动, 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1.3 现有的实验种类和规模与学生规模的扩大和课程要求的升

级难以同步, 现场指导教师资源缺乏, 不利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个别化教学特性的要求, 往往使实验教学流于形式。

2 未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对于物理学有更深刻的认识以及培养他们从事实验物理学研究的能力和所需的科学素质。单一传统的实物实验教学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我们需要打破模式型的实验教学, 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同时我们也要提供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基础, 和实践条件。那么仿真实验与实物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 是实验教学的改革趋势。

物理仿真实验即通过计算机及相关软件来模拟 (仿真) 物理实验环境。仿真实验系统能营造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 可以真地模拟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整个过程, 可以实时显示测量结果, 提供多种实验方法, 可以实现更灵活的操作。物理仿真实验在对实验现象模拟的直观性、全面性, 操作的直接性、简易性、形象性, 实验中各种难点及问题的预设置, 实验步骤的容错性及综合纠错提示等各方面的开发都做到了系统完善。并在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的动态演示, 实验参数的可设计性, 教与学的交互性, 练习及实验总结的等方面都有着一般课堂讲解难以达到的效果。

3 物理仿真实验教学应用现状

物理实验仿真软件应用最多的是中国科技大学研制的大学物理仿真软件系列, 该软件相对比较完善, 模拟环境较贴近实物实验, 仪器实现了模块化, 具有实验教学解剖过程以及误差模拟功能等。大部分高校主要把其用于辅助教学, 即作为实物实验前预习的工具, 或是教师讲解实验时的课件。南京邮电大学葛智勇, 毛巍威两位教师在《仿真技术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到, 他们开发的FLASH软件制作的仿真实验软件可以提供学生预习和教师教学之用。渤海大学董海宽, 费英两位教师在《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教学探讨》一文中提到实物实验要结合仿真实验教学, 学生通过仿真软件来预习实验, 对实物实验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还有个别学校把仿真实验教学作为了一门课程,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泰山医学院张东升在《应用“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系统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文中提到仿真实验已作为一门课程在一、二年级1000学生中进行了教学, 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4 物理仿真实验是否可以与实物实验并行

我们知道大学物理实验课时在不断的压缩, 那就意味着老师讲学生做的传统实验教学只能使学生接触到有限的几个实验;另外加上仪器设备投入限制, 学生无法一人一机操作, 使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鱼目混珠。要解决这些问题, 物理仿真实验给我们带来了教学改革的阳光, 然而物理仿真实验能否与实物实验并进, 成为一门课程呢?

物理仿真实验也有一些弊端, 虽然物理仿真实验操作简单, 但终是虚拟的环境, 印象不深刻, 另外实验的结果也是人为设定的, 无法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但是对于一些基础性、验证性的实验, 主要是要学生熟悉实验仪器, 了解实验过程, 而不需要学生设计, 其实验结果也是一定的, 同时, 这些实验一般是在前期开设, 也就是学生在大学刚接触实验时, 是从这些实验开始的。由于地区教学差异, 一些学生在中学很少接触实验, 进入大学刚接触实验时, 头脑中没有一定的概念, 不明白实验课程到底要做些什么, 实验仪器应如何操作, 往往忙的焦头烂额, 结果收获不多, 可能还会损坏仪器, 而实验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 无法做到一一指点。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 我们要解决的是让学生明确实验学习要做到哪几步, 一些基本的实验设备应如何操作。而层次差异以及时间有限, 我们无法一步一步带领学生进行, 我们要留给学生足够独立的学习空间, 同时为了杜绝鱼目混珠的现象, 最理想的是学生一人一机。那么前期的实验教学可以采用物理仿真实验, 物理仿真实验软件设置了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 有一套规范的系统, 学生可按其步骤一步一步的做下去, 这样即让学生明白了如何进行实验, 包括预习、实验操作、数据记录、数据处理以及实验报告形成, 同时也让学生在不破坏仪器的情况下熟悉了实验仪器, 另外软件安装成本较低, 可以满足学生一人一机。因此, 物理仿真实验可以作为一门课程开展教学, 但前提是作为实物实验的先修课程, 让学生漫漫熟悉实验课程教学, 为后期实物实验教学做准备。在后期的实物实验教学, 教师不必再详细的讲解整个实验的规范, 只要从旁指导就可以了, 从而节省了师资力量, 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做准备。

5 物理仿真实验在我校的应用

宁波大红鹰学院是一所应用性本科院校, 现有2届本科生, 在09级本科生中开设了仿真实验课程, 采用的是科技大学物理仿真软件, 开设的实验项目是基础性实验。就课程教学情况对学生进行了访谈, 主要总结如下。

物理仿真软件依托计算机, 只要有计算机,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验操作, 为学生对实验的预习和复习带来了方便, 同时也不再怕课前虽努力复习原理, 然在操作时还是困难重重, 理论与时间衔接有差距。物理仿真软件对实验的步骤有提示, 对刚接触大学物理实验的学生来说, 可以自己研究学习, 不再做无头苍蝇, 同时可以写出系统、完整的实验报告, 这这点上, 我校学生体现比较明显。

当然, 它的不足之处也有体现。例如仪器的调节, 我们只能通过鼠标点击来进行, 缺乏真实感。另外同一个实验的实验结果是相同的, 容易使学生抄袭数据。

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可通过对仿真软件的再研究来进行改善, 毕竟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从二战期间冯·诺依曼和乌拉姆模拟裂变物质中子随机扩散, 从事与原子弹研制有关的探索;到战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利用其研制的电子数字计算机Whirlwind模拟飞行器, 解决导弹轨迹的优化。这些实例不难看出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将成为人类研究、学习的重要手段, 而物理仿真也既是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的一个分支, 它将是物理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霍剑青.大学物理实验仿真实验的研制和教学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 1999, 13 (2) .

[2]周燕.虚拟仿真技术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 .

[3]王晓蒲, 霍剑青, 杨旭等.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和教学实践.物理实验, 2001 (1) .

[4]赵英, 陈小林, 何仁生.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教学刍议.大学教育科学, 2004 (4) .

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 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63-02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为我们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小资料,共有17篇。其内容有: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人对不同声强的感觉,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常见的电流、电压、电阻值和电功率,一些物体的质量,一些物质的密度,一些物体的速度,一些物质的比热容,一些燃料的热值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新教材提供的这些小资料不够重视。其实,利用这些小资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夯实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树立唯物辩证观,促进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

一、利用小资料,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现行教材的栏目设计包括“阅读指导”“演示或探究”“想想做做”“想想议议”“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物理”“我还想知道”和“小资料”等。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这些栏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八年级课本上册P15的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是学生在物理课本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小资料,注意对这个小资料的利用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应该正确地指导学生读写表中的内容,理解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知道声音在不同温度下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提出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这个速度虽然很快,但说明了声音通过一定的距离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体育课中的赛跑该怎样计时呢?有的同学说:听到发令枪响就开始计时。有的同学说:不对,应该在看到发令枪口冒烟的同时开始计时。到底谁说的对?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趁热打铁,和他们一起推算出,如果计时员是听到发令枪响才开始计时,他记录的成绩就快了0.29s,这就不公平了。除此之外,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与之相关的故事、人物和测量方法,充分挖掘其中的趣味性,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小资料,夯实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

物理基础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概念,如温度、电流、电压、电阻、质量、密度、速度、力、压强、功、比热容等,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客观事物中的本质属性。物理规律又包括定律、定理和法则等,如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欧姆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及物理过程中事物的本质、必然的联系。

利用小资料帮助学生夯实物理知识基础,主要是教学生做到“四会”,即“会看、会读、会查、会用”。

比如对九年级课本P15的小资料“一些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密度”,一是教学生“会看”,看物质的名称是什么,对应的密度值是多少,单位是什么;二是教学生“会读”,许多学生在阅读小资料时,往往对其中的数据不感兴趣,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认真地阅读这些小资料,并积极地思考。通过阅读,理解某种物质密度的物理意义,如铜的密度是8.9×103kg/m3,结合密度定义可知体积为1立方米的铜的质量是8.9×103千克,或者说质量为8.9×103千克的铜的体积是1立方米。通过阅读,比较各种物质的密度值,知道每种物质都有其固有的密度值,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因此密度反映物质之间的差异,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过阅读,还可发现有些物质的密度虽然相同,但它们却是不同的物质,如冰和蜡、煤油与酒精等。由此可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但不是物质惟一的特性,所以在鉴别物质时,不仅要比较它们的密度,还应考虑物质的色泽、气味、硬度等特征;三是教学生“会查”和“会用”。除了要牢记一些重要的数据外,在解决相关的问题时,还要会借助小资料中的数据。如“一个玻璃瓶恰能装500克酒精,现有500克蒸馏水,问是否能用此瓶来装?”这道题,如果能记住或会查相关的两种物质的密度,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三、利用小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小资料在这方面的作用,有目的地让学生动手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物理教材中的小资料在这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基本的科学知识,或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生活常识,学生要知道、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和常识;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观察与思考、对资料数据的预测、对获得的资料的分析、在和同伴的讨论中的相互质疑、问题提出等,教师都要给予重视和引导。

四、利用小资料,帮助学生树立唯物辩证观

每个初中生都具备自己的个性和思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日渐成熟,思维能力日渐增强,这有利于在教学中渗透一些唯物辩证观教育。

比如在小资料中有“氮密度的测定”:在19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瑞利在精确测量各种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空气中的氮和从氨中取得的氮密度不一致,他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不但精确地测定了氮的密度,还发现了另一种新物质氩,因此荣获190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过程。

又如学习了小资料中几种液体的沸点后,知道了液体吸热后不是马上就沸腾,而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沸点)才会沸腾。对此,可以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进行解释: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积累、飞跃。这样不仅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唯物辩证观教育,还能促进学生理解为什么液体温度要达到沸点才能沸腾。

通过对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小资料的利用进行的探究,我们认识到,教材上的小资料能够而且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重要材料。

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 篇1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物理课堂更应该体现物理现象的多样性和物理规律知识的同一性。但笔者经过查询资料、课堂教学听课等多种形式的调查, 发现物理实验的课堂教学存在如下不足:首先, 教师偏重于知识的完整性、结论性, 而忽略了实验的过程性。其次, 对于知识的理解仍以“讲—练”为主, 用例题的练习和讲解来代替实验对物理概念、规律形成的生成作用。再次, 实验单一。教学中, 很多老师只演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演示实验, 不能体现物理现象的多样性, 不能发挥同学们的主动性, 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创新能力。最后, 学生分组实验时, 课堂时间利用率低。

物理课堂不仅要重视结论, 还要重视过程, 在追求短期效率的同时, 也要追求课堂的长期价值。如何克服上述现状的缺陷, 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 特此提出“复式实验教学法”这一研究课题——各组同学围绕同一个知识目标能够分别自行设计不同的实验,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 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规律,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共同经历围绕同一个知识目标的不同实验, 从一般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新的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和优良的科学素养。

下面笔者以《压强》的教学为例, 谈谈自己对复式实验教学法的运用。

一、预习作业设计要开放, 凸显学生的创造性

预习作业要体现开放性, 这样学生才能认真预习、查找资料、设计实验, 寻找实验需要的器材, 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断地尝试实验、改进实验, 真正让预习落实到实处, 凸显学生的创造性。 (如表1)

统计预习作业 (全班42人) 分析:

(1) 认真预习的同学39人 (占93%) , 其中用纯文字表述的有8人 (占19%) , 纯图像表述的有12人 (占28.5%) , 文字和图像综合表述的有19人 (占45.5%) 。这说明学生对于开放性的实验设计有着较大的兴趣, 学生有着积极参与的意识。

(2) 实验设计如表2。

二、教师要预设学生各种可能的实验设计和准备相关的器材

由于所选课题的实验可从多角度不同途径设计,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多角度思考, 从不同途径设计不同的实验, 可以是书本上的, 也可对书本上的实验进行改进, 或者是自制实验器材, 比如:显性现象型——手压气球变形、砖头压海绵等;体验型——手指按压铅笔头疼痛、按图钉等;生活经验型——人坐沙发比坐木头椅子舒服、刀锋要磨得锋利才能更容易切开食物、冬天人陷进深雪地与踩雪橇的区别等……

教师在准备实验器材时, 将所预设实验中的器材尽可能提前两天准备好, 不仅采用实验室的压强演示仪, 还要寻找生活中的沙子代替雪地, 寻找40cm×50cm×20cm的海绵, 使海绵在实验过程中的形变效果更明显……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力

在研究压强的影响因素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如何改变压强, 猜想影响压强的因素。学生结合自己的猜想, 分别设计各自不同的探究实验, 并选择所用的实验器材。比如压强实验可设计:海绵凹陷利用砖头和海绵;海绵凹陷利用盛有适量水的水瓶、海绵、烧杯和水;桌子下陷利用装沙子的容器、压强小桌、砝码;橡皮泥被凹陷利用绳子、钩码、橡皮泥……

如此, 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 才能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

四、按照类似设计方案分组实验, 发挥小组最佳效率

在分组实验时, 根据学生的预习作业检查情况, 同种或类似设计方案分组, 让他们各司其职, 各尽其能, 避免成为一个人的实验……这样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 发挥最佳的实验效果。

五、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指导,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忽视控制变量。所以在学生小组实验时, 教师要加强巡视, 对操作不规范的加以提示纠正, 对实验安全加以提醒。比如:

利用砖和海绵的实验中, 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解决通过增减砖的个数改变压力, 受力面积通过砖的正、侧、竖三种位置来改变。但用3块砖叠加作为一个整体时, 在研究压强与受力面积关系时, 学生容易犯如图B的错误:

A图中的砖块与海绵间的受力面积为砖块正放时的底面积S1, B图中的受力面积为3个砖块的侧面积之和S2, 几乎和A图中的S1相等或相差不多, 所以人肉眼观察不出海绵的形变程度发生改变。需要学生按图C实验, 实验现象较为明显, 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别被砖头砸了脚!

而在利用水瓶和海绵的实验中, 学生在改变受力面积时出现了瓶颈, 此时教师要适当地提醒学生瓶底和瓶顶的区别。

在利用装沙子的容器、压强小桌、多个钩码的实验中, 由于该实验是从学生生活经验来的, 沙地模仿雪地, 在操作中将小桌拿出, 学生习惯于定向思维为观察沙地陷进的深度。由于沙地松软, 拿出时沙子已经塌陷了, 所以观察不出明显的实验现象。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沙子会被陷进去?学生通过分析知道了是由于桌腿的原因, 由此就知道了桌腿下陷的深度就是沙子受到压强大小的表现。……

实验中, 如果对注意点不注意将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影响实验效果, 甚至产生错误的实验结论。因此在学生实验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时的检查和指导。

六、小组展示, 小组互评

首先各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其他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实验设计思路、进行实验操作、表述试验时的注意点和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的初步结论。其他小组的同学对该小组的实验进行评价, 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看法。

在展示装沙容器、压强小桌、多个钩码实验时, 小组展示结束后, 其他小组就提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能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上做实验?

从而引出了: (1)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有压力 (压强) 时, 物体一定会发生形变, 但由于被压物体的结构、物质的原因, 这种形变不一定会被人的肉眼所观察到, 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客观精神和意识。 (2) 研究过程中, 要严格控制变量。不能一会儿压海绵, 一会儿压地面, 要保证被压物体不变。

七、教师引导各小组归纳共性, 总结物理规律

在《压强》的复式实验中, 每个小组都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 得到了各自实验的初步结论。

实验1:砖越重, 海绵的形变程度越大。

实验2:水越多, 水瓶越重, 海绵的形变程度越大。

实验3:钩码越多, 海绵的形变程度越大。

实验4:用力越大, 钉子钉得越深。……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小组实验和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辨析, 归纳出小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共性, 建立物理概念或总结出一般的物理规律:

规律1:海绵的形变程度、桌子陷入的深度、钉子钉入的深度都表示了压强的大小。

规律2: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越大, 压强越大;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强越大。

在本节课的实验复式教学中, 学生在实验中充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识阅历, 围绕教学目标不受教师限制地设计各种实验并探究, 提高了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 学会了辨析、比较、归纳, 促进了知识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态生成, 并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同时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及实践活动反馈, 体现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较为全面和透彻, 并能熟练运用。

所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 笔者总结出复式实验教学步骤流程图如下:

参考文献

[1]周礼琴.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刍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4) .

[2]黄秀秒.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 (3) .

上一篇:交互作用模式论文下一篇:英语综合实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