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点题技巧(精选7篇)
记叙文的点题技巧 篇1
在2015 年南通一模考试中, 我班48 分以下的作文中有7 篇记叙文, 3 篇议论文;42 分以下的作文3篇, 都是记叙文。其中记叙文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点题不到位。学生写作记叙文的点题能力亟待提高。
在对材料审题准确的前提下, 如何做到巧妙点题呢?
首先, 最重要的是选材方面, 所选素材要适合文章主旨, 剪裁得当, 并且通过相关的人和事, 通过情节变化来诠释主题。正例:《千雕以跨高》中雕刻木雕鲤鱼的叔叔———放弃子承父业的机会———到异乡余杭历经艰辛谋生———在异乡开拓市场———艺术技艺达到新的高度。《用血浇灌音乐》中我修习古琴———对先生高超琴艺望洋兴叹———我苦心练习, 反复琢磨高难度曲目《行云流水》———琴艺突飞猛进。反例:在《穿旗袍的女人》 (35 分) 中, 原本炒小炒的女人承包下镇上所有酒店———爱穿旗袍———穿着旗袍炒菜———挑选栀子花配菜———哭诉家中男人败家的往事。该生在叙事时重点不突出, 许多无关的内容杂糅其中, 杂草太多, 无法凸显主题。因此, 在选材时, 学生要大胆取舍, 突出中心, 情节发展主线明晰、不蔓不枝, 才能准确凸显主题。例如, 叙事时, 可以重点写这个女人由一个路边小摊发展成餐饮品牌创始者的艰辛过程。在《挫折的洗礼》 (44 分) 中, 叙写了两件事, 走上成功之路的老妪和吃老本而家道中落的老人, 成功后的喜悦和中落后的颓废, 这些选材与材料中鲤鱼跃龙门的主题相违背。
其次,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是常见的点题技巧。其中, 语言描写的运用高居首位。记叙文中常常设置主人公与“我”的对话描写, 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性格、思想, 揭示主旨, 并推动情节发展。正例:《梦想是一朵唯恐开出来的花》 中, 两次设计种花老爷爷与“我”的对话描写, 表现爷爷的梦想不是种普通易活的花, 而是在细心栽培存活率较低的名贵花卉过程中, 获得成就感。《活画》中同样设计主人公木槿花画的画师与“我”的对话, 以此表现画师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他人的画作, 而是有对至高艺术境界的追求。这一技巧在低分记叙文中基本也有运用, 只是除此之外, 缺少通过其他描写手法对主题的诠释, 从而有“贴标签”之嫌。如在《穿旗袍的女人》一文中, 主题的体现只有在最后女人对我的倾诉中直接说出来, 上文毫无具体铺垫。
在进行对话描写的同时, 作者常常会辅以心理描写, 尤其是针对“我”的心理描写、心理变化居多。正例:在《登鸣沙山》中, 在勇攀高峰的爸爸面前, “我”从开始的“心生畏惧”想坐缆车一步登峰, 到在爸爸的说服下一步一步登山, 但面对艰苦的行程“几次后悔”, 到联想到玄奘、《辛氏三秦记》等, 内心意志逐渐坚定, 最后靠自己的双脚实现目标。通过这样的心理变化描写, 表现只有真正地付出艰辛、接受挑战、勇攀高峰, 才能感受到梦想实现的喜悦。而在《愿景》中, 则写到“要是真的是周围人改变, 来和我做朋友, 我还会像现在这样喜悦有成就感吗?”这样的心理描写则显得简单, 甚至不合逻辑。成功的心理描写, 可以自然地点题, 而不显机械。
细节描写是点题的重要技巧, 也是为文章增添亮色的重要方法。正例:《木棉的挑战》中对于“夹道”的木棉被万般“呵护”的细节描写, 和对祖父后院寒风中木棉的细节描写, 以及对两种木棉的“籽”细微的比较描写, 表明木棉只有经受真正的挑战, 才能获得结籽飞扬的成功。作者细节描写的功夫可见一斑。而在不少低分记叙文中, 只见乏味的叙事, 而不见与主题相关的精彩的细节描写。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描写手法外, 抒情、议论是直接点题的重要技巧, 并多见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奋斗的过程最美》中, 结尾一段写到:“人生须这样的奋斗历程, 生活才会吐芳。”《别样的匠心》中, 在倒数第二段写到:“标准的高低并不能左右一个人的能力的高低, 只有真正优秀的才能历久弥新。”
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也是经典的点题技巧。在《木棉的挑战》中, 运用了夹道的木棉与后院的木棉的对比, 突出只有历经艰辛的过程, 才能有真正的收获。同时, 除了物与物的对比, 还有人与物的对比映衬, 后院的木棉与曾历经战场磨练的祖父形象相得益彰, 更好地深化主题。对比在记叙文中还可以表现为人与人的对比, 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等等。
当然, 除了以上常见的点题技巧外, 还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联想、引用等手法的综合运用。点题技巧很多, 学生可以在一篇记叙文中有选择地运用自己较为擅长的方法, 只要平时认真训练, 总会找到巧妙点题的好技巧的。
记叙文的点题技巧 篇2
【点题的艺术】
点题使文章中心明确,主题鲜明,而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点题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这里我们试以课文为例,谈谈点题的五种方法。
一、比喻点题。
如“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长城》),用“像一条长龙”来比喻长城的长,同时用飞往月球的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能清楚看见“长城”来点明长城的雄传壮丽,“在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二、引用点题。
如“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卢沟桥的狮子》),作者引用歇后语点题,赞美了卢沟桥狮子的数量多而且雄伟壮丽。同时这里是抗日战争爆发地,描写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三、设问点题。
如“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海底世界》)造成悬念,吸引读者急于阅读下去。结尾“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紧扣题意,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四、反复点题。
如“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人》)这句话两次出现,反复点题,突出中心,作者把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感情表达得一次比一次强烈,体现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五、拟人点题。
考试作文点题技巧 篇3
那么,同学们的作文就要尽量写得醒目些、明朗些,而点题是作文醒目、明朗的最大特征。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点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或技巧。
点题可以用明点也可以用暗点。
明点。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题的含义。譬如《背影》一文,文章开头第一段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里,直接点明了写作的对象是“父亲的背影”,背影给人的印象是“难忘”。
暗点。则指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地点出题意。譬如《故乡》一文,在结尾一段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将“希望”比作“路”,呼吁人们为了新生活要去努力奋斗,巧妙地表达了写本文的其中一个意图。
我们的考试作文受时间的限制特别是受阅卷老师时间的限制,最好是采用明点的方式。暗点的方式要让人去反复推敲,文学作品常常采用这种方式,考试作文则很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得分。
我们有时在篇首点题,也就是常说的开门见山。如《谈骨气》一文,下笔就点名文章中心:“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又如2012年天津卷高分作文《热爱生命》开门见上点明主旨“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借汪国真的《热爱生命》直接点明题目。
我们有时在篇中点题,这也是一种作文常用的点题方法。就是在文章叙述或论说的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可以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如2012年辽宁卷优秀分作文《过低调的清水人生》开头设置情景,由站在华丽的舞台上女钢琴家那一身朴素的衣着简朴得与华丽的舞台格格不入的描写切入,中间部分,以反问“,在激烈的竞争中,何不选择低调呢?”既总结了上文,又点了题目。
我们还有些时候在篇末点题,就是在文章的主题已经得到充分表现的基础上,再加上点题之笔,不但可以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而且也可以在结构上起到归拢全文的作用。如2012年江苏卷满分作文《忧与爱》的结尾“我依然会爱你,所以会永远忧心;我依然忧心,所以将永远爱你。”不仅点明了题目,而且还具有思辨色彩寓含其中。
从我们考试作文来看,开门见山点题是最好的,它最抢眼,最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最容易得分。下面就谈谈这种方法如何运用。
我们先看看学生作文中不点题的现象。我们写过作文《难忘的细节》,有一个学生开头这样写:“在童年记忆中,母亲总是面带微笑。她乐观、积极,对生活充满希望。就是在她的影响下,我无忧无虑的过着我快乐的童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总是一句”没事,事情总会过去的。“妈妈让我感觉到家时如此的温馨,世界是如此的美好。”接下来的第二段又花了很多笔墨写……整个作文已经写了三分之一了,还不知道究竟要些什么,这样的作文能得多少分呢?经过修改之后这样写:“母亲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随时面带微笑的脸庞,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时鼓励我、指导我、影响我一生,让我终生难忘。”很明显,改后的内容下笔就扣住了标题,表明了这篇文章要写什么,简洁明了地写明了文章的中心,一下就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文章的档次提高了,起评分也高了。
下笔点题可以由哪些技巧呢?
题记。2012年四川卷优秀作文《一花一世界》的题记“绿荫、倒影,交相辉映,水不会阻断她们的柔情。”2008年重庆卷满分作文《在自然中生活》的题记“愿我的感激与无奈化作一滴清泪,滴入母亲的血脉,涤清母亲身上的污渍,赎回我们身上所有的罪过。”这些题记都紧扣题目直接点明了中心,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引用。在文章开头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或诗句,既能点名文章中心又让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化涵养,给人一种书卷气息。比如2012年四川卷标杆作文《把握点点滴滴》开头引用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话:“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人的伟大在于他扛起命运,就像用肩膀顶住苍穹的巨神阿特拉斯一样。”
排比。排比给人一种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节奏和谐、气势强盛的感觉。从不同方面去列举,还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恰当的引用排比,能达到让阅卷老师为之击节的效果。比如2008年天津卷满分作文《人之常情》的开头:“有的人为了权力地位不停的‘奋斗’,以致贪欲无限——人之常情嘛;有的人为了金钱物质委身于权贵豪门,抛弃了自尊——人之常情嘛;有的人为了保全性命屈从于邪佞淫秽,出卖着灵魂——人之常情嘛。”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之情。运用拟人,不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更加生动形象。比如2007年辽宁卷满分作文《我能》的开头:“花儿对自己说:我能,世界上便有了纷繁多姿的斑斓色彩。柳条对自己说:我能,世界上便有了绿意撩人的脉脉含情。云儿对自己说:我能,世界上便有了缥缈梦幻的的天涯海角。”
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比如作文《他们》的开头:“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关键词。作文基础较差语言功底一般的同学写第一段时不一定要追求文采,语言朴实无华简洁明了也不错,但要注意用好关键词来点题。这种方法就是要在开头的语句中出现标题中的最关键的词语。这样下笔也就扣住了文章的标题去写,既不会偏题,又给阅卷老师一个不错的印象。比如写《令人难忘的细节》,第一段中就出现“难忘”“细节”这两个词,将“细节”所指的具体内容写出来。
记叙文的点题技巧 篇4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 没有感觉离国之苦, 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 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 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 他说:“国土沦亡, 根着何处?”国, 就是根, 没有国的人, 是没有根的草, 不待风雨折磨, 即自行枯萎了。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 并未觉其苦。以后, 祖国已破, 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 血可流, 身不可辱”吗?我觉得, 应该是“身可辱, 家可破, 国不可忘。”
(摘自陈之藩《失根的兰花》)
对屋里母亲唤着, 我连忙走过去, 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 慢慢地倾侧了来, 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 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 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 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摘自冰心《冰心文集》)
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 一级又一级, 是乐趣也是苦趣, 好象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 迈前脚, 拖后脚, 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我靠住升仙坊, 仰起头来朝上望, 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 搭在南天门口。我胆怯了。新砌的石级窄窄的, 搁不下整脚。怪不得东汉的应劭, 在《泰山封禅仪记》里, 这样形容:“仰视天门辽, 如从空中视天, 直上七里, 赖羊肠逶迤, 名曰环道, 往往有更索可得而登也。两从者扶挟前人相牵, 后人见前人履底, 前人见后人顶, 如画生累人矣, 所谓磨胸捏石扪天之难也。”一位老大爷, 斜着脚步, 穿花一般, 侧着身子, 赶到我们前头。一位老大娘, 挎着香袋, 尽管脚小, 也稳稳当当, 从我们身边过去。我象应劭说的那样, “目视而脚不随”, 抓住铁扶手, 揪牢年轻人, 走十几步, 歇一口气, 终于在下午七点钟, 上到南天门。
(摘自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如是, 古人不可能去的, 以为最险的地方, 鲫鱼背, 阎王坡, 小心壁等等, 今天已不再是艰险的, 不再是不可能去的地方了。我们一行人全到了天都峰顶。千里江山, 俱收眼底;黄山奇景, 尽踏足下。
我们这江山, 这时代, 正是这样, 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 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 筑成了道。感谢那些黄山石工, 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 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他们征服了黄山。断崖之间架上桥梁, 正可以观泉赏瀑。险绝处的红漆栏杆, 本身便是可羡的风景。
(摘自徐迟《黄山记》)
【亮点借鉴】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要巧“点题”。在记人叙事水到渠成之时及时“点题”, 可以升华情感, 深化主旨, 从而“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细细品读几位名家的这些精彩片段, 大家至少会学到“点题”和“升华”的技巧:
技巧一:巧妙点题的艺术。点题有四个方面:一是标题点题。题意即是文意, 见解鲜明, 简洁醒目, 这样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眼球。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等。二是开头点题。落笔入题, 紧扣标题, 为全文定下基调, 使读者一下就抓住意脉。三是结尾点题。在充分叙述、说明或议论的基础上, 水到渠成, 一语破的, 既能让读者充分地、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 同时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如陈之藩的《失根的兰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都是在文章的结尾点题, 升华文章主题。四是段中点题。开头结尾点题固然很重要, 但也不能把中间的主体段落给忘了。在中间的关键处、醒目处适当地来上几个点题的句子, 常常可起到纲举目张、突出主旨的作用。写记叙文可以描写几个场景, 在场景描写之前或之后点明文章中心。
技巧二:重在升华的艺术。升华有两个方面:一是引申联想, 揭示深邃的人生哲理。通过引申联想, 把观赏景物的主观感受上升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泰山游记, 古今不乏佳作, 而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不落窠臼, 独具特色。作品的过人之处, 就在于不但抒写了作者雨中登临的独得之乐, 而且表达了丰富淳厚的意蕴和深邃精辟的人生哲理。登山临胜, 移步写景, 只见雨中的山势崔巍, 雨中的山色柔润, 雨中的山石峥嵘, 雨中的山路崎岖。作者不由感叹道:“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 一级又一级, 是乐趣, 也是苦趣”, 是啊, 不肯经受淋漓之苦, 哪能尽享独得之乐?“好象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 贴切的比喻, 自然的联想, 这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 是登山感怀触发的对人生真谛的顿悟:人生与登山是多么的相似, 不畏崎岖, 踏平坎坷, 方可得览无限风光;知难而上, 勇于攀登, 才能领略生命的万千气象。二是议论点拨, 挖掘丰富的思想内涵。记叙部分的理性升华, 这不仅是个技巧问题, 更重要的是作者必须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启示, 从素材中形成观点, 从现象中发现本质, 这样经过反复锤炼, 写成的记叙文, 便能达到主题鲜明意深义远的境界。如徐迟的《黄山记》, 大笔写意, 自出机杼。落笔先写大自然是如何安排这一人间圣境的, 再列数古往今来人们登山的艰辛历程, 最后正面写景, 突现黄山云海的变幻莫测, 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 黄山摄身光的神气诡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 黄山的奇伟秀丽令人陶醉, 而更能拨动读者心弦的, 是洋溢于字里行间的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对伟大时代的歌颂之情。“我们这江山, 这时代, 正是这样, 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江山之所以如此多娇, 时代之所以如此辉煌, 追根溯源, 归结于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这就是美之源头, 这就是幸福之本。
【快乐仿写】
江南的初冬真的是格外地轻, 格外地淡, 格外地静。在这轻、静、淡的江南, 你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美, 一切都是那么的富有诗意, 宛如陶潜笔下的桃花源;宛如柳宗元笔下的西山;又宛如披着薄薄轻纱的仙女。
(林艺苑《初冬》)
自那以后, 我和爸爸的关系步入正轨, 我再也不会误会爸爸了, 再也不会怀疑爸爸了, 我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经常面带微笑, 我也一定永远笑下去, 全家一起乐下去, 去创造美好明天!
我想:我是幸运的, 我理解了父亲, 理解了父爱, 理解成了最美的瞬间, 最深的记忆。
我在心里大声的说:最美莫过父爱。
(廖丽君《最美莫过父爱》)
感谢有你, 每一天都精彩万分, 平淡无奇的生活总能飘出一串串笑声。感谢有你, 我才能衣食无忧, 安静长大。一路上有你, 苦一点也可以, 有了你的爱, 我就成了最快乐的人, 感谢有你, 我美丽的妈妈!
(方轩徽《感谢有你》)
然而, 随着时间的流逝, 学业繁忙的我们, 却开始渐渐忘了相聚。没了节日里的短信问候, 也没了每星期一次的电话粥, 年末的祝福也只限于电话里的一句:“我很好, 你呢。”片刻的寒暄后, 便是良久的沉默。挂掉电话, 我打开手机, 翻看着她三个月前的短信, 我的书桌上, 仍旧放着那张微微泛黄的明信片, 上面是她隽秀的楷体:时间阻挡不了我们心的距离, 时间在流逝, 斗转星移, 友情恒久不变。
( 麦艳琳《 时间在流逝》)
疯狂老师好像永远不知道疲惫, 课堂上他激情四溢而又有条不紊, 声音洪亮却从不枯燥乏味;晚自习回答我们的提问总是耐心有加, 碰到问得多的问题还会随手拿起练习讲一遍;批改作业神情专注, 学生的每个错误都不轻易放过, 经常在我们的作业本上圈圈点点;我们的周测试卷和平时小测验, 他总是在第一时间批改完发下来;课后随时随地看到他也总是精神抖擞, 神情焕发。
(曹庆萍《我的疯狂老师》)
【片段升格】
记叙文最容易忘记的就是点题和升华。读《可爱的家乡》中的这个失误片段, 同学们或许会发现自己作文时存在的问题。原段是这样的:
春天到了, 山上的小草发出了绿芽, 河水已经解冻, 哗哗地流着, 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 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面对此情此景, 我的心都“醉”了, 啊!家乡, 你是多么可爱呀!
这段文字, 虽然点题很好, 但对家乡是轻描淡写, 缺少对家乡特征的修饰, 感情的升华也比较笼统。修改之后的这段文字, 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春天到了, 山坡上的小草冒出了嫩绿的新芽, 河水欢快地流着, 一只只燕子从河面上掠过, 清澈的河水映照出它们轻盈灵活的身影。朋友, 假如你漫步在这山前, 你一定会流连忘返;假如你喝上一捧这清凉的河水, 你一定会感到无比的甘甜。
小升初作文指导:点题的方法技巧 篇5
①在首尾同时点题。如《难忘的一件事》,开头:“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其中大多数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有这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结尾:“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但它将铭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永远提醒着我要做正直的人。”这样,首尾呼应,既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了中心,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在记叙的过程中逐一点题。如《老水牛爷爷》一文中:写他“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胡须”,点出“老”;写他“会凫水,而且凫得特别出色”,点出“水”;写他“脾气很怪,真像牛一样”,点出“牛”;写他“辈份最大”,点出“爷爷”。在记叙中逐一点题,文章恰似一出儿徐徐展开的话剧,引读者循文生情,渐入佳境。
中学生作文点题技巧浅谈 篇6
第二, 一篇文章的中心或主旨应该始终不变, 作者不能提出与中心论点相对立或矛盾的观点。第三, 整篇文章在行文中要紧扣一个中心或主旨, 防止在行文过程中, 转移论题、偏离题意。第四, 要善于点明中心。上述几点中, 点题更为重要。点题的方式多种多样, 下面举例分述: (1) 从表达方式上看, 有抒情点题、议论点题、叙述点题、描写点题。抒情点题。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在描述夜走灵官峡的见闻后, 直抒胸臆:“我猜想:即使在这风雪迷茫的黑夜, 工人、工人的妻子、孩子, 谁也看不清楚, 可是他们一定能感觉到相互间深切的鼓舞和期待。”作者将一家三口的骨肉之情同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感情联系在一起, 借抒情之笔突出文章的主题。议论点题。加以评价作结, 点明中心, 如唐弢《同志的信任》结尾:“鲁迅先生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可是在所有共产党员的心目中, 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叙述点题。朱自清《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借叙述直接点题, 引出回忆吸引读者。描写点题。茹志鹊《百合花》结尾:“在月光下, 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 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 盖上了这位平凡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这诗意浓郁的点题描写, 把作品推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百合花———纯洁与感情的花, 伴随着主人公的身体, 映衬着他高尚的灵魂, 永远留在读者心里。 (2) 从修辞的角度看, 有反复点题、设问点题、比喻点题、排比点题、拟人点题、引用点题。反复点题。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便点题:“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中间结尾也多次点题, 直抒胸臆。朱自清的《背影》, 从开头到结尾, 四次提到“背影”:“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眼泪很快流了下来。”“我看见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流里, 再也找不到了, 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 又看见他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样反复点题, 把父子间浓浓的亲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且几次点题前后呼应, 使全文结构紧凑, 浑然天成。设问点题。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部分:“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 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直接点题, 引出典型事例的叙写。1998年高考作文题《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有位考生这样点题:“坚韧是什么?坚韧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曲折, 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韧就是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坚韧就是突破, 就是追求, 就是创新。”这一问一答, 直点中心, 加之整齐的句式, 自然给阅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反问点题。杨朔《茶花赋》结尾:“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 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 岂不正可以象征祖国的面貌?”且呼应开关, 恰到好处。比喻点题。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 我渴望生活, 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 摆脱这沉重的肉体束缚, 在无际的天空自由的飞翔!”用比喻抒发了北大这扇神奇充满活力的窗子带给人的清新自由的感受。排比点题。如陶行知《创新宣言》:“所以,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前面列举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逐一分析后得出结论, 用排比的句式表达出来, 文句自然、紧凑、醒目,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朱自清的《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的, 笑着, 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三个比喻组成排比段, 非常醒目, 形象地讴歌了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春天, 给人强烈的震撼。
拟人点题。海伦·凯勒《我的老师》:“这件事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自然并不总是对你微笑, 给你仁慈。”在叙述爬树的惊险经历后, 用拟人手法点明独特的感受, 形象生动, 恰到好处。写记叙文可以描写几个场景, 在场景描写之前或之后点明文章中心;写议论文可以把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小观点, 放于每段醒目位置, 强化阅卷老师对文章中心的印象。
总之, 点题的方法多种多样, 点题的位置也自由灵活, 可在开头, 可在中间, 可在结尾。
摘要:文章本身应该明确地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一篇文章的中心或主旨应该始终不变, 作者不能提出与中心论点相对立或矛盾的观点。整篇文章在行文中要紧扣一个中心或主旨, 防止在行文过程中, 转移论题、偏离题意。要善于点明中心, 在考场作文中, 这一点更为重要。
记叙文的点题技巧 篇7
地点题提问的是对话发生的地点,常用的提问方式有: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most likely occur?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答题技巧]
地点题的解答需要抓住与特定地点相关的常用词语。这类题目的对话中一般不会提到具体场所,问题往往要求根据对话内容推测出谈话场所或某人的去向。考生要注意抓取信息词,即与特定地点相关的最常用词语。
其次,考生需要熟悉常考的地点和不同场景下人们的谈话用语,这对做好地点题很有帮助。
[典型例题]
1.A) At a clinic.B) In a supermarket.C) At a restaurant.D) In an ice cream shop.
[听力原文]
W:I'll have the steak,French fries,and let's see,chocolate ice cream for dissert.
M:Oh,oh,you know these things will ruin your health,too much fat and sugar.How aboutordering some vegetables and fruit instead?
Q: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解析]从四个选项中可以看出,本题是一道地点题。在对话中出现了该题的关键词dissert和ordering,因此可以判断这一对话应发生在餐馆里。
[人物关系或身份职业题试题特点]
1.人物关系题常用的提问方式有:
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2.身份职业题常用的提问方式有:
Who/What is the man/the woman?
[答题技巧]
在解答人物关系和身份职业题时,一定要注意双方的称呼语。对话中的称呼语往往会直接暴露出说话人的身份或说话双方的关系,如Mr.一词就表明对方很可能是自己的上级或老师。
同时要善于捕捉关键词及人物语气。解答这类试题,不但要熟悉体现某种人物关系或某种职业的相关词汇,而且要注意说话人的语气和态度,比如师生之间、夫妻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以及老板与员工之间的说话方式和语气均有自己的特点。
在短对话部分常考的职业身份有:教授(professor)、秘书(secretary)、医生(doctor)、老板(boss)、服务员(waiter/waitress)、主人(host/hostess)、修理工(repairer/plumber/electrician…)、家庭角色(husband/wife/son/daughter/girlfriend...)等。
【记叙文的点题技巧】推荐阅读:
记叙文的拟题技巧05-20
记叙文的审题技巧06-02
叙事记叙文的写作技巧09-21
环宇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指导07-15
高考考场记叙文开头的写作技巧06-15
记叙文的写作特色与答题技巧10-01
初中生做记叙文阅读的技巧05-10
考场记叙文答题技巧08-28
初中记叙文阅读技巧06-26
记叙文答题技巧分析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