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要素论文

2024-06-25

应用要素论文(精选12篇)

应用要素论文 篇1

会计准则的实施外部性成本, 这表现在根据会计准则形成的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上产生的经济后果。这一点, 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在安然事件中已经充分表现。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由于过于规则化, 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规则本身或者规则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别有用心的交易安排, 对规则予以规避或加以利用 (例如安然就是利用了规则对特殊实体的规定进行交易安排, 从而隐瞒了真实的财务状况) , 使报表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引发资本市场危机。安然事件爆发后, 这种准则模式遭到了各方面的质疑。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要求会计处理反映交易的实质而非形式, 所以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但这种模式在执行中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而职业判断的运用犹如一把双刃剑:恰当地运用职业判断能够如实反映经济事项的本质,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滥用职业判断同样会导致财务欺诈与会计丑闻, 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从这点而言, 谁优谁劣尚需时间的进一步检验。两种模式下的交易成本, 包括制定成本、监督成本、讨价还价成本等, 随规则的多寡呈现出此消彼涨的态势。最佳的准则模式应该是交易成本最低的模式, 此时原则应与规则保持一种内在的平衡。

一、引起会计准则变迁的要素

1.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才是影响制度变迁的最主要的变量。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降低信息成本, 从而对经济组织中的契约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也就是政府转变职能、精简政府规模、改革经济管理方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政府管理体制逐步改革与完善, 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宏观调控体制框架。2001年12月, 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此后两年, 中国企业的市场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取得新进展;非国有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尤其是外商投资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中国企业正全面步入市场化运作轨道。2002年和2003年中国市场化指数分别达到72.8%和73.8%的结论, 再次证明了中国已经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

2.产权制度。产权本身作为一种制度安排 (契约) , 是制度变迁的结果, 它也是影响会计准则变迁的一个变量。正是由于在中国社会里私有产权的发展, 才真正充分调动了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也使得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更加关注信息的质量。而作为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的会计, 在制度建设方面也会受到更多重视。

3.社会知识存量。人们对所要创新制度认识的不断进步, 将会降低制度创新的成本。社会科学和相关职业知识的进步, 会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现有的知识存量能提供一个有关制度环境、各种可能的制度安排及其功效的详尽透彻的知识, 这将为制度创新提供一个有效的依据, 为其进行制度创新决策, 特别是具体选择何种制度时提供帮助。知识存量对制度安排的影响, 还表现在制度的推行方面。如果在推行过程中, 各执业人员或被约束人员具有与制度相同或相似的知识, 必将降低新制度被采纳、应用的阻力, 制度执行成本也会因此而大大降低。中国与世界的逐步接轨融合, 人们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关注和认知使得知识存量已经足够具备。

二、会计准则经济化的应用

1 .实行董事独立制度

设立独立董事就是制衡公司经理层对股东利益的损害。特别是在没有设立监事会的美国、英国等一些企业中, 强化公司内部制衡机制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建立完善的董事制度。这也是独立董事制度在美国、英国发展最快、作用最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联合组织2009年的调查, 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 美国为78%, 英国为24%。《财富》杂志排出的“美国公司100强”中, 董事会的平均人数为19人, 独立董事为12人, 内部董事只有2人。美国投资者责任研究中心对标准普尔500家指数中的1278家公司进行考察统计, 在16978名董事中, 独立董事的比例为76.8%。可看出, 国外独立董事的建立。对于董事会的各种大事的决策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中国控制大股东损害小股东利益的制度还未完善, 所以造成股权过分集中, 形成一股独撑市场的局面。中国企业理想的股权结构应该是股权相对集中、前几名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当的格局。根据中国证监会2010年9月发布的《关于企业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修订中, 在2009年6月30日前, 境内企业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达到三分之一但仍属于弱势群体。更何况国内目前1000多家企业至少需要3000多名独立董事, 如果加上新企业和准备企业的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加。如何保证独立董事尽心尽职的为公司服务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前提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 独立董事就不会有积极性去承担责任巨大的工作。而一旦在经济上只依赖于执行董事的薪酬,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就将大打折扣。并且, 在赋予独立董事较大权力的同时, 没有制定损失赔偿的责任书, 就会导致独立董事的投票权过于随意。从而影响企业的利益。

2. 建立股权分置改革

实行股权分置是指企业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 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 这种措施是中国股市所独有的。截至2009年底, 企业总股本8278亿股, 其中非流通股份6836亿股, 占企业总股本的83%, 国有股份在非流通股份中占78%。股权分置问题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从宏观上, 股权分置改革是为稳定市场预期, 完善价格打下基础, 为其他各项改革的深化和市场创新创造条件, 谋求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的目标。评价改革得失要看其实施过程是不是符合公平, 公正, 公开的原则, 运行机制是不是体现了市场规律, 改革成果是不是能有效发挥资本市场功能的作用。从微观上,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运营机制的目标。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改变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利益取向不一致的公司治理状况, 有助于巩固全体股东的共同利益基础, 促进企业治理进一步完善, 减少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成本。同时, 有利于中国成长性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 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质量, 增强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信心。当然, 要真正实现预期的公司治理目标, 还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监管的法律法规, 切实加强企业实际控制和高管人员的诚信建设, 积极发挥各独立董事的作用。调动内部人员的积极配合, 从而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动力。

3.发展外部治理市场

目前中国企业控制权仍然基本掌握在国家手里, 国家占有整个生产经营企业80%左右的绝对控股权, 企业股权也有40%以上的股份属于国家所有。这就形成了中国事实上的国家对企业控制权的垄断。打破公司控制权国家垄断的办法是使公司控制权争夺的市场竞争机制更加完善, 使公司控制权市场化程度更加合理。实现公司控制权市场化。第一步是国家出让其控制权, 让市场上那些愿意通过获得公司控制权的收购方自由购买, 引进公司控制权争夺的市场竞争机制。积极参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中国已经加入WTO,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重要成员。会计的国际化,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改革转型的国家来说, 已经是不可磨灭的现实。借鉴国际会计的准则, 实现中国会计的国际化, 是中国会计改革的重要目标, 也是中国会计发展的方向。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 对世界范围内的会计准则协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军.《从公司治理改革看会计国际趋同》J, 《财务与会计》2009年第二版

应用要素论文 篇2

Excel在水文要素计算中的应用 Excel在水文要素计算中的应用 Excel在水文要素计算中的应用

摘要:Excel是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Windows操作平台上的电子表格软件,具有强大的制作表格、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创建图表等功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目前陕西水文工作正向自动测报迈进,但仍有不少水文测验项目是人工测量,计算。利用Excel来进行一些水文要素的计算,不但适应了现阶段工作要求,还提高了工作效果。

关键词:Excel 流量 泥沙 计算

电子表格Excel有很多版本,现在以使用最广的Excel 2000在北洛河?头水文站的使用,来谈谈它在水文要素计算中的应用 软件运行环境:Windows 98、Windows Me、Windows 2000、Windows XP。硬件环境:一般现在的计算机都能满足,只要能安装Windows 98即可,没有特别要求。除安装Excel 2000外,还应安装Visual Basic6.0。这样就可以创建自定义函数解决数据处理上的一些问题。

1. 问题处理

以前西安水文局就有人将Excel制作的电子表格用于水流沙计算。目前为提高资料精度《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L247-1999中规定水文数据采用“四舍六入,逢五奇进偶舍”的方法处理,同时还限制了相应的有效数字位数。这对于用电子表格计算水文资料提出了高的要求,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利用Visual Basic编写的自定义函数和Excel内置函数来解决数据处理问题。其中对“四舍六入”的处理自定义函数为:

Function jinghe(num As Double, DIG As Byte, Optional TorV As Boolean) As Variant

Dim Temp1 As Double

Dim TFM As String

Dim Temp2 As String

Dim Tempoff As Double

If num = 0 Then

Temp1 = 0

Temp2 = “0”

GoTo ExitFn

End If

With Application.WorksheetFunction

If num < 0.1 Then

DIG = DIG - 1

End If * ((--Right(Int(Abs(num) / 10 ^ (Int(.Log(Abs(num))) - DIG + 1)), 1) _

Mod 2) = 0)) * 10 ^ Int(.Log(Abs(num)) - DIG + 1)

Temp1 = .Round(Abs(num), -(Int(.Log(Abs(num))) - DIG + 1))

Temp1 = Temp1 - Tempoff

Trn = Trn And (10 ^ Int(.Log(Temp1)) = Temp1 And Temp1 > Abs(num))

If DIG > 14 And Trn Then

Temp2 = “有效位数不能太多”

GoTo ExitFn

End If

If DIG = 1 And Int(.Log(Abs(Temp1))) = 0 And Not Trn Then

TFM = “”

Else

If Not (DIG = 1 And Int(Temp1) = Temp1 And Not Trn) Then TFM = TFM & “.”

TFM = TFM & .Rept(“0”, DIG + Abs(Trn) - 1)

End If

TFM = “0” & TFM

If Int(.Log(Temp1)) < 0 Then

TFM = TFM & .Rept(“0”, -Int(.Log(Temp1)))

ElseIf Int(.Log(Temp1)) > 0 Then

TFM = TFM & “E+###”

End If

Temp1 = Temp1 * Sgn(num)

Temp2 = .Text(Temp1, TFM)

End With

ExitFn:

If TorV Then

jinghe = Temp2

Else

jinghe = Temp1

End If

End Function

自定义函数形式为:jinghe(数值,保留有效位数,返回文本或数值),其中根据?头站特点对数值小于1时的情况已作了设定,在流量、泥沙数据计算过程中应用良好。

2. 流量、输沙率计算?

用 Excel创建流量计算表(详见附表一“?头(四)站测深、测速记载及流量计算表”),其中在宏中加入以上自定义函数,在计算中符合四舍六入的要求,表下方的`统计栏极值挑选采用max函数在测得水深、测点流速中自动挑选。一般一个站的测流垂线基本固定,这样再次使用只需把起点距、测得水深、信号个数、历时输入表格中相应空格,流量就会顷刻算出,完全符合规范要求。输沙率计算(见附表二)比流量计算简单,方法基本同流量计算。

3. 关系曲线检验及标准差计算

4. 结 语

涪陵地域性文化景观要素应用实践 篇3

摘要:本文通过对涪陵地域性文化景观要素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艺术处理手法分别对其进行了景观符号的创作,其目的是将景观符号进行重组、排列、加工,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关键词:地域文化;涪陵;景观符号

基金项目:重庆市属高校青年人才科研项目(2013XJQN001 涪陵地区地域性文化景观要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57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其独特的景观正是因为附着了历史人文价值而有意义,失去了民族历史文化价值的景观是各个要素的胡乱堆砌,没有趣味可言。人类创造文化实际上就是在创造符号系统,文化传承就是传承符号,而景观设计实际上就是在处理符号[1]。涪陵地域景观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综合体,其中的文化要素内容更是包罗万千,本文针对涪陵五大地域文化景观与现代科技文化景观两大要素进行了分析,运用艺术处理手法以全新的形式和结构再诠释、发展涪陵景观文化,提取出能代表涪陵传统民族文化的景观符号并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

1 涪陵地域文化景观要素特征归纳

涪陵地域文化景观以自然景观为生成与发展的背景及基础,以社会文化景观为地域心理文化的直接显示和书面文化的外在形态,涪陵地域文化景观并不是某一个单独的片段或场景,而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综合体。

景观文化六大要素进行深入的剖析之后,需要在繁多的信息中将不同的景观文化类型进行分类、梳理,找出各个文化要素的主要特征,从而挖掘出人们原始意识中对乡土的认知,唤起人们对土地生活模式的记忆,并将其最终沉淀为一种图式认知的符号表现,为景观文化符号的提取做准备。(见表1)

表1 涪陵景观文化要素主要特征汇总表

2 涪陵地域文化景观符号创作

2.1 景观符号提取手法

通过形态、功能、结构、材料的变化表述传统民族文化,可以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空间体验与心理认知,唤起不同的情景图式及“记忆”片断,从而形成更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景观。在这一过程中结合不同文化要素的主要特征,有针对性的运用相应的艺术处理手法如:提存、取否、抽象、融合、引借、夸张、象征七种方法,提取契合的景观符号[2]。(见表2)

表2 艺术处理手法阐释汇总表

2.2 涪陵地域文化景观符号创作

景观符号的提取思维过程如下[3]:

一是信息积累:通过对涪陵地域文化景观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积累出大量的原始信息,如符号、表格、图片等;

二是信息梳理:在繁多的原始信息中,归纳梳理出更加契合涪陵人自身记忆特点与民族文化的信息。

三是符号创作:在梳理后的图片信息中,采用的提存、抽象等艺术处理手法,通过对传统形式的抽象理解来提取景观符号。

3 涪陵地域性文化景观要素应用实践

本文通过艺术处理手法对涪陵地域文化景观要素进行了符号提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涪陵传统民族文化,将这些符号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遵循整体性原则、地域性原则、人性化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选取涪陵滨江大道与兴涪路交叉口的三角形空地进行广场景观设计。

3.1 设计方法

融入前文所研究的理论基础,在运用现代的造景手法和工艺的同时,希望能维持和延续涪陵传统的历史文化景观古韵。

3.1.1 利用民俗景观符号的景观创作方法 前文通过对涪陵地域景观文化要素的分析研究所提取出来的景观符号是为了建立起一套有意指作用的通论。景观设计是一个复合的符号系统集合,并不是单个符号的简单叠加。将前文所提取出来的6个景观符号进行重组、排列、加工运用到景观改造设计中。但是在这一套复合符号系统中,又应该有一个最主要表达的景观文化符号,其他的符号应该是从属与辅助,有主次、层次的表达能使得各个景观要素所表达的含义更加明确,从而组成更契合涪陵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见表3)

3.1.2 对景观中点、线、面景观要素所做的具体景观设计 主要对节点、道路、区域等景观要素从点、线、面方向进行,具体方法为改善与塑造,并将它们作为主要设计理念,把研究的涪陵地域景观文化运用其中,力求从历史人文景观中发掘它们的文化特征与价值内涵。

3.2 总体布局

根据该基地项目的设计原则,将广场分为三个功能区:历史文化区、休憩区、入口景观区。在设计的过程中赋予广场的主题——文化历史、和谐自然、休闲娱乐。在空间设计上,采用雕塑、景墙,使空间更加的多样化,不会单调并且能点明整个主题(如图1)。

3.3 节点设计

3.3.1雕塑群与景观墙节点 形式:雕塑群与景观墙/原始民俗符号S= 2(榨菜文化)+ 3(题刻文化);符号类型:标志、图像。

景观设计分析:将编号1、3符号进行融合、重组,再利用夸张、提炼等艺术手法运用于连贯的雕塑群或景观墙中,以达到再现历史文化的作用(如图2)。

3.2.2 编钟展飞节点 形式:巴国编钟/原始民俗符号S= 1(易理文化)+ 5(巴国文化);符号类型:标志、图像。

景观设计分析:将编号1、5符号进行融合、重组,再利用夸张、提炼等艺术手法运用于现代巴国编钟景观节点,以达到再现历史文化的作用(如图3)。

3.2.3 两江喷泉节点 形式:两江文化/原始民俗符号S=4(两江文化)+ 6(现代科技文化);符号类型:标志、图像。

景观设计分析:将编号4、6符号进行融合、重组,再利用夸张、提炼等艺术手法运用于现代巴国编钟景观节点,以达到再现历史文化的作用(如图4)。

4 结语

涪陵地域文化景观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摒弃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更加适应现代的生活节奏,通过有效的符号提取使其与现代景观紧密结合,必然会使涪陵地域文化景观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胡丽辉,李树华,等.乡土景观符号的提取与其在乡土景观中的应用[J].北京园林,2009,25(87):9.

[2] 刘文华,郝丽梅,周德虎.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文化符号研究[J].中外建筑,2011(2):48-50.

[3] 韩依纹.浅谈民俗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及意义[J].艺术学研究,2011,(23):241.

作者简介:秦明一,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网络出版时间:2014-10-16 9:47:13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4025/j.cnki.jlny.2014.20.0057.html

摘要:本文通过对涪陵地域性文化景观要素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艺术处理手法分别对其进行了景观符号的创作,其目的是将景观符号进行重组、排列、加工,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关键词:地域文化;涪陵;景观符号

基金项目:重庆市属高校青年人才科研项目(2013XJQN001 涪陵地区地域性文化景观要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57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其独特的景观正是因为附着了历史人文价值而有意义,失去了民族历史文化价值的景观是各个要素的胡乱堆砌,没有趣味可言。人类创造文化实际上就是在创造符号系统,文化传承就是传承符号,而景观设计实际上就是在处理符号[1]。涪陵地域景观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综合体,其中的文化要素内容更是包罗万千,本文针对涪陵五大地域文化景观与现代科技文化景观两大要素进行了分析,运用艺术处理手法以全新的形式和结构再诠释、发展涪陵景观文化,提取出能代表涪陵传统民族文化的景观符号并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

1 涪陵地域文化景观要素特征归纳

涪陵地域文化景观以自然景观为生成与发展的背景及基础,以社会文化景观为地域心理文化的直接显示和书面文化的外在形态,涪陵地域文化景观并不是某一个单独的片段或场景,而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综合体。

景观文化六大要素进行深入的剖析之后,需要在繁多的信息中将不同的景观文化类型进行分类、梳理,找出各个文化要素的主要特征,从而挖掘出人们原始意识中对乡土的认知,唤起人们对土地生活模式的记忆,并将其最终沉淀为一种图式认知的符号表现,为景观文化符号的提取做准备。(见表1)

表1 涪陵景观文化要素主要特征汇总表

2 涪陵地域文化景观符号创作

2.1 景观符号提取手法

通过形态、功能、结构、材料的变化表述传统民族文化,可以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空间体验与心理认知,唤起不同的情景图式及“记忆”片断,从而形成更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景观。在这一过程中结合不同文化要素的主要特征,有针对性的运用相应的艺术处理手法如:提存、取否、抽象、融合、引借、夸张、象征七种方法,提取契合的景观符号[2]。(见表2)

表2 艺术处理手法阐释汇总表

2.2 涪陵地域文化景观符号创作

景观符号的提取思维过程如下[3]:

一是信息积累:通过对涪陵地域文化景观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积累出大量的原始信息,如符号、表格、图片等;

二是信息梳理:在繁多的原始信息中,归纳梳理出更加契合涪陵人自身记忆特点与民族文化的信息。

三是符号创作:在梳理后的图片信息中,采用的提存、抽象等艺术处理手法,通过对传统形式的抽象理解来提取景观符号。

3 涪陵地域性文化景观要素应用实践

本文通过艺术处理手法对涪陵地域文化景观要素进行了符号提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涪陵传统民族文化,将这些符号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遵循整体性原则、地域性原则、人性化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选取涪陵滨江大道与兴涪路交叉口的三角形空地进行广场景观设计。

3.1 设计方法

融入前文所研究的理论基础,在运用现代的造景手法和工艺的同时,希望能维持和延续涪陵传统的历史文化景观古韵。

3.1.1 利用民俗景观符号的景观创作方法 前文通过对涪陵地域景观文化要素的分析研究所提取出来的景观符号是为了建立起一套有意指作用的通论。景观设计是一个复合的符号系统集合,并不是单个符号的简单叠加。将前文所提取出来的6个景观符号进行重组、排列、加工运用到景观改造设计中。但是在这一套复合符号系统中,又应该有一个最主要表达的景观文化符号,其他的符号应该是从属与辅助,有主次、层次的表达能使得各个景观要素所表达的含义更加明确,从而组成更契合涪陵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见表3)

3.1.2 对景观中点、线、面景观要素所做的具体景观设计 主要对节点、道路、区域等景观要素从点、线、面方向进行,具体方法为改善与塑造,并将它们作为主要设计理念,把研究的涪陵地域景观文化运用其中,力求从历史人文景观中发掘它们的文化特征与价值内涵。

3.2 总体布局

根据该基地项目的设计原则,将广场分为三个功能区:历史文化区、休憩区、入口景观区。在设计的过程中赋予广场的主题——文化历史、和谐自然、休闲娱乐。在空间设计上,采用雕塑、景墙,使空间更加的多样化,不会单调并且能点明整个主题(如图1)。

3.3 节点设计

3.3.1雕塑群与景观墙节点 形式:雕塑群与景观墙/原始民俗符号S= 2(榨菜文化)+ 3(题刻文化);符号类型:标志、图像。

景观设计分析:将编号1、3符号进行融合、重组,再利用夸张、提炼等艺术手法运用于连贯的雕塑群或景观墙中,以达到再现历史文化的作用(如图2)。

3.2.2 编钟展飞节点 形式:巴国编钟/原始民俗符号S= 1(易理文化)+ 5(巴国文化);符号类型:标志、图像。

景观设计分析:将编号1、5符号进行融合、重组,再利用夸张、提炼等艺术手法运用于现代巴国编钟景观节点,以达到再现历史文化的作用(如图3)。

3.2.3 两江喷泉节点 形式:两江文化/原始民俗符号S=4(两江文化)+ 6(现代科技文化);符号类型:标志、图像。

景观设计分析:将编号4、6符号进行融合、重组,再利用夸张、提炼等艺术手法运用于现代巴国编钟景观节点,以达到再现历史文化的作用(如图4)。

4 结语

涪陵地域文化景观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摒弃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更加适应现代的生活节奏,通过有效的符号提取使其与现代景观紧密结合,必然会使涪陵地域文化景观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胡丽辉,李树华,等.乡土景观符号的提取与其在乡土景观中的应用[J].北京园林,2009,25(87):9.

[2] 刘文华,郝丽梅,周德虎.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文化符号研究[J].中外建筑,2011(2):48-50.

[3] 韩依纹.浅谈民俗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及意义[J].艺术学研究,2011,(23):241.

作者简介:秦明一,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网络出版时间:2014-10-16 9:47:13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4025/j.cnki.jlny.2014.20.0057.html

摘要:本文通过对涪陵地域性文化景观要素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艺术处理手法分别对其进行了景观符号的创作,其目的是将景观符号进行重组、排列、加工,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关键词:地域文化;涪陵;景观符号

基金项目:重庆市属高校青年人才科研项目(2013XJQN001 涪陵地区地域性文化景观要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57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其独特的景观正是因为附着了历史人文价值而有意义,失去了民族历史文化价值的景观是各个要素的胡乱堆砌,没有趣味可言。人类创造文化实际上就是在创造符号系统,文化传承就是传承符号,而景观设计实际上就是在处理符号[1]。涪陵地域景观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综合体,其中的文化要素内容更是包罗万千,本文针对涪陵五大地域文化景观与现代科技文化景观两大要素进行了分析,运用艺术处理手法以全新的形式和结构再诠释、发展涪陵景观文化,提取出能代表涪陵传统民族文化的景观符号并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

1 涪陵地域文化景观要素特征归纳

涪陵地域文化景观以自然景观为生成与发展的背景及基础,以社会文化景观为地域心理文化的直接显示和书面文化的外在形态,涪陵地域文化景观并不是某一个单独的片段或场景,而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综合体。

景观文化六大要素进行深入的剖析之后,需要在繁多的信息中将不同的景观文化类型进行分类、梳理,找出各个文化要素的主要特征,从而挖掘出人们原始意识中对乡土的认知,唤起人们对土地生活模式的记忆,并将其最终沉淀为一种图式认知的符号表现,为景观文化符号的提取做准备。(见表1)

表1 涪陵景观文化要素主要特征汇总表

2 涪陵地域文化景观符号创作

2.1 景观符号提取手法

通过形态、功能、结构、材料的变化表述传统民族文化,可以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空间体验与心理认知,唤起不同的情景图式及“记忆”片断,从而形成更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景观。在这一过程中结合不同文化要素的主要特征,有针对性的运用相应的艺术处理手法如:提存、取否、抽象、融合、引借、夸张、象征七种方法,提取契合的景观符号[2]。(见表2)

表2 艺术处理手法阐释汇总表

2.2 涪陵地域文化景观符号创作

景观符号的提取思维过程如下[3]:

一是信息积累:通过对涪陵地域文化景观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积累出大量的原始信息,如符号、表格、图片等;

二是信息梳理:在繁多的原始信息中,归纳梳理出更加契合涪陵人自身记忆特点与民族文化的信息。

三是符号创作:在梳理后的图片信息中,采用的提存、抽象等艺术处理手法,通过对传统形式的抽象理解来提取景观符号。

3 涪陵地域性文化景观要素应用实践

本文通过艺术处理手法对涪陵地域文化景观要素进行了符号提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涪陵传统民族文化,将这些符号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遵循整体性原则、地域性原则、人性化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选取涪陵滨江大道与兴涪路交叉口的三角形空地进行广场景观设计。

3.1 设计方法

融入前文所研究的理论基础,在运用现代的造景手法和工艺的同时,希望能维持和延续涪陵传统的历史文化景观古韵。

3.1.1 利用民俗景观符号的景观创作方法 前文通过对涪陵地域景观文化要素的分析研究所提取出来的景观符号是为了建立起一套有意指作用的通论。景观设计是一个复合的符号系统集合,并不是单个符号的简单叠加。将前文所提取出来的6个景观符号进行重组、排列、加工运用到景观改造设计中。但是在这一套复合符号系统中,又应该有一个最主要表达的景观文化符号,其他的符号应该是从属与辅助,有主次、层次的表达能使得各个景观要素所表达的含义更加明确,从而组成更契合涪陵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见表3)

3.1.2 对景观中点、线、面景观要素所做的具体景观设计 主要对节点、道路、区域等景观要素从点、线、面方向进行,具体方法为改善与塑造,并将它们作为主要设计理念,把研究的涪陵地域景观文化运用其中,力求从历史人文景观中发掘它们的文化特征与价值内涵。

3.2 总体布局

根据该基地项目的设计原则,将广场分为三个功能区:历史文化区、休憩区、入口景观区。在设计的过程中赋予广场的主题——文化历史、和谐自然、休闲娱乐。在空间设计上,采用雕塑、景墙,使空间更加的多样化,不会单调并且能点明整个主题(如图1)。

3.3 节点设计

3.3.1雕塑群与景观墙节点 形式:雕塑群与景观墙/原始民俗符号S= 2(榨菜文化)+ 3(题刻文化);符号类型:标志、图像。

景观设计分析:将编号1、3符号进行融合、重组,再利用夸张、提炼等艺术手法运用于连贯的雕塑群或景观墙中,以达到再现历史文化的作用(如图2)。

3.2.2 编钟展飞节点 形式:巴国编钟/原始民俗符号S= 1(易理文化)+ 5(巴国文化);符号类型:标志、图像。

景观设计分析:将编号1、5符号进行融合、重组,再利用夸张、提炼等艺术手法运用于现代巴国编钟景观节点,以达到再现历史文化的作用(如图3)。

3.2.3 两江喷泉节点 形式:两江文化/原始民俗符号S=4(两江文化)+ 6(现代科技文化);符号类型:标志、图像。

景观设计分析:将编号4、6符号进行融合、重组,再利用夸张、提炼等艺术手法运用于现代巴国编钟景观节点,以达到再现历史文化的作用(如图4)。

4 结语

涪陵地域文化景观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摒弃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更加适应现代的生活节奏,通过有效的符号提取使其与现代景观紧密结合,必然会使涪陵地域文化景观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胡丽辉,李树华,等.乡土景观符号的提取与其在乡土景观中的应用[J].北京园林,2009,25(87):9.

[2] 刘文华,郝丽梅,周德虎.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文化符号研究[J].中外建筑,2011(2):48-50.

[3] 韩依纹.浅谈民俗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及意义[J].艺术学研究,2011,(23):241.

作者简介:秦明一,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网络出版时间:2014-10-16 9:47:13

信息技术应用的战略要素分析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战略要素,企业

1 电子商务环境的基本要求

电子商务是在技术、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 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的人系统化地运用电子化的设备和工具, 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总称。现在人们所探讨的电子商务主要是以EDI (电子数据交换) 和Internet来完成的。信息技术贯穿于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中, 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 而在应用中发展和完善信息技术, 电子商务就成了信息技术的强力推动者。在电子商务中, “电子” (信息技术) 是基础, “商务” (运营模式) 是本质, 因此电子商务脱离不了信息技术的支撑。

2 电子化企业的整体战略

无论是简单的办公软件还是复杂的管理程序都帮助企业实现了电子化发展模式, 可见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是当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 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电子商务、供应管理等活动, 同时还使人员的工作更加方便, 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实现了电子化企业。

当前, 为了提高自身的发展, 企业开始不断追求电子化企业的目标。这就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总的来说, 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连接网络关系直接关系到这个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电子化企业的总体战略部署必须体现出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因为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就是一个企业能否制定出符合自身短期和长期发展的战略。

3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业务流程变动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很多变化, 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来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对企业各个方面提出了更多地要求, 信息技术必然也会随着企业的改革而变化。

3.1 信息技术下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整个企业的重要构架, 随着网络基础平台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已经改变了当前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企业的各项组织结构也开始向着网络化、柔性化等方向发展, 并根据不同的发展模式产生了更多种类的组织结构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使得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进而组织结构也发生了转型。

3.2 业务流程的重组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而是和企业业务流量重组相互依存和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信息技术是业务流程重组的基础和前提, 信息技术在业务中的使用使得收集各种信息更加的方便, 进而打破了企业内部的各种传统分工, 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使得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设定来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另一方面, 随着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始向着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前进, 使得企业不断的向前发展。

所谓的业务流程重组就是把信息技术和业务工作流程相结合的过程。作为企业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信息技术的应用, 重视创新信息技术, 使信息技术能够和企业的各项业务相结合, 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企业发展服务。

4 信息技术与供应链和服务链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包括很多环节, 其中最为主要就是供应链和服务链。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信息内容, 而且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更新信息, 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供应链管理。

服务链管理的焦点在于如何集中与协调企业内部的采购管理、产品研发、生产运作、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服务方面的竞争优势, 从而富有成效地向最终顾客提供满足其需求甚至超越其期望的产品和服务。它是从供应链衍生过来的概念, 因此具有供应链的很多特征, 比如具有系统性、贯穿性和管理理念。但是它又和供应链有所不同, 它重点强调生产和服务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服务链就是一种网络服务。相比对来说供应链是一种网络生产性链条。由于服务链中的群体十分庞大, 必须进行实时沟通, 通过服务的响应才能够使那些处于链条中的相关方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这一切需要强大的信息平台来支撑。在如此海量的信息处理中, 信息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 企业核心竞争力

1998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D·Leonard在其影响广泛的《知识喷泉:建立和保持创新能力的源泉》一书中对核心能力的定义是:“核心能力是企业快速将技术转换到产品和服务中的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在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中产生的, 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对知识的拥有和利用。”根据这个定义, 我们可以把与信息技术有关的能力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如计算机辅助设计) ;二是利用相关信息技术产品 (如计算机、电子通信设备、半导体、软件) 和集成信息技术的能力;三是对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一般来说, 高层次能力能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的竞争优势;低层次能力带给企业的是微弱、短暂的竞争优势。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需要经过一定的演化过程。信息技术能力演化遵循“局部应用能力-内部集成能力-业务流程重新设计能力-业务网络重新设计能力-业务范围重新设计能力”这一线性轨迹。上述演化链有时也会断裂, 即跨层演化, 如从局部应用能力到业务流程重新设计能力。但从局部应用能力到内部集成能力是一个自然发展的渐进过程, 一般发生在开始应用IT的一段时间之后。企业应用这两种能力只能获取微弱的、暂时的竞争优势。而从局部应用能力、内部集成能力到业务流程重新设计能力、业务网络重新设计能力、业务范围重新设计能力的发展则是一个革命性变化的过程。

此外,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当中的应用, 人们不仅开始关注信息技术还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和其他能源资源的结合, 把它们应用在企业发展当中能够使企业更加快速地发展, 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当前信息通信技术本身就具有普遍应用行, 能够满足大部分企业的需求。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其价格也不断降低, 针对于那些不及时使用新技术的企业, 还能够通过较低的投入获得同样的信息技术服务,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每个企业的发展经营模式都不同, 所以特有的资源模式是不能全部被模仿的, 当前信息技术和资源所组合的资源束会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这样不仅会大于信息技术单独使用以及其他资源的单独使用之和, 而且能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这种状态, 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使其发展更加长远。

参考文献

[1]赵苹, 陈守龙, 郭爽.企业信息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霍国庆.企业战略信息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应用要素论文 篇5

【摘要】在动画中,平面构成要素被广泛应用在动画中人物的造型、场景空间设计、画面的构成,更大限度的表达创作者的设计意图和想象力。本文结合动画史上的丰碑巨作重点阐述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三大要素在动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使平面构成要素与动画有机结合,成为统一、和谐的整体,以丰富艺术形象,扩大艺术表现力,加强审美效果,提高视觉性与经济价值。

【关键词】传统动画,平面构成,装饰性,形式美

平面构成的要素包括概念要素点、线、面,是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造成活动,并通过点、线、面、按一定的法则,用规则或不规则的方法造成新的美的形态,使人产生有规则的起伏,有节奏的韵律、有条理的动感和新奇、奇异的视觉感受。平面构成的目的在于创造美的形态,强化视觉效果以期达到画面的和谐统一给观众视觉享受。

动画作为影视艺术表现形式,构成美轮美奂的画面元素很多,包括镜头、光色、造型、场景等。而这些画面元素在设计审美上与平面构成三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就从平面的构成要素和动画画面元素方面分别进行阐释。

一、构成要素之一――点

从构成分析来看,“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是图形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最简洁的形态。“点”它具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理的表象,无论在什么位置,都会成为视觉中心,但单独的“点”虽然有视觉上的聚集,但多点则会有生动感,大小不同的排列就更具吸引力。如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随着镜头渐渐向画面推去,古琴和琵琶乐曲悠扬而起,把观众带进一个优美抒情的水墨画世界,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蠕动起来,小蝌蚪水中游来游去形成的点会产生节奏和方向感,也就是平面构成要素的点且点动成线。也就是这样没有边缘线,意境优美,气韵生动小小点唱响了中国水墨动画,给我们带来了永久的骄傲。

《三个和尚》画面点的应用很普遍而且装饰美观,如影片开始的时候和尚一路走过时遇到的飞鸟以及可爱的小乌龟都是画面中点的形式,和尚上山的时候画面由面形成的山和庙、由线弯弯曲曲的将山体与庙巧妙的连接在一起、穿橙色僧袍的和尚就是绿色山体中的点,他急速走向庙宇。和尚在造型上圆圆的头部对于身体这个面而言它是个点,这个点在视觉上滑稽搞笑;两个和尚在敲木鱼的时候,大和尚旁边的鞋子因为有只老鼠而向左移动,随之鞋子由左入画,画面中这只独立的鞋子就像一个点置在其中,观影者没有觉得空洞单调,却充满了魔幻与神奇,全景两个和尚在庙宇里敲打木鱼左右相对放在画中,俨然相对的点而后镜头特写两个敲打的木鱼正是强化点的平行与对立、灵活性较强。

二、构成要素之二――线

线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手段和构成视觉艺术的基本符号,在中国的艺术历史上发挥着它不可缺少与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动画的造型上讲,线是最简洁最有效的造型手段之一,是有位置、长度,还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视觉元素。我们见到最多的形式就是圆润精致的边缘线,在传统动画中可爱的《猫和老鼠》、具有民族特色的《大闹天宫》、唯美精致的《龙猫》等,我们见证的是手绘线条创造的视觉盛宴。拿《大闹天宫》来说,人物造型丰富的线条使用,是构成这部经典动画的成功因素之一。动画中的造型线条看似简练、随意,但借鉴了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色彩、图案组合,并赋予其一种神秘的隐喻色彩,成功运用了平面色彩,带有强烈的装饰性意味,把浓厚的中国特色的京剧意味融入到其中。

动画中的“线”与平面构成中线的基本含义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动画中的“线”是在运动的过程中给人们视觉造成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观众的心理,产生不同审美需求。平面构成中的线的性质、作用在动画中同样适用。俄罗斯动画艺术家巴拉丁在实验短片《钢丝圈的恶作剧》用钢丝作为材料,经过他的上帝之手捏出的亚当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家园和房屋,然后拥有羞怯的钢丝夏娃,幸福美满而又波折的生活从此开始。艺术家巴拉丁极其自信的为我们展示一卷了无生气的钢丝经过加工获得丰富的生命力过程,我们不得不感叹创作者将钢丝载体的流畅性,可塑性,以构成平面的通透感,运用的如此得心应手,以至创作形象如此生动,一卷钢丝生成与变型的魅力让画面变得丰富而又多彩。

《幻想曲2000》“蓝色狂想曲”有点爵士味道的近代乐风,背景则是在30年代的纽约大都会,本段落大胆的用色及线条呈现出大都市生活的光怪陆离,尤其那位曼哈顿乐师穿着冰刀的狂舞,构思独特线条洒脱。在《幻想曲2000》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第一章中开场,纯粹用一些几何图形的声影变化,画面十分超现实,蝴蝶以简单的三角型组合而成,随着音乐的变奏展现蝴蝶的诞生,通过圆号第一主题号角式变奏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时,蝴蝶在水面翩翩起舞,水波纹使用的是圆滑流动的线,此时几何形体的蝴蝶与灵动的线交相呼应演绎完美视听。 三、构成要素之三――面

“面”是最富有表现力的,同时“面”是“点”和“线”的扩大。在平面或空间中,面只有长度、宽度两种元素,而没有厚度的元素,平面构成中的面也分为很多种,各自所表达的感情也是不同的。在动画中“面”是运动状态下的动态画面,加入了时间的推移,在视觉中面的形态有流动感,在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感受能积极的调动观众的情绪,达到一种互动的效果。如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中猪八戒踩到西瓜皮摔到后不敢被孙悟空看到的滑稽情景,我们不禁捧腹大笑,简单的剪纸造型是由多个简单的面构成,赋予了生动的人物动作,这种面于面形态的不断变化,加上猪八戒在镜头中所占面积比例较大,起到一种主导作用,积极的调到了观众的情绪,更加赋予了动画的魅力。

中国传统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开创了中国“民族风格”动画片的先河,在中国动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下转第102页)(上接第101页)位。该片在创作上借鉴了中国的传统戏曲尤其是京剧的许多因素。如:造型、场景,从造型上讲,主要人物造型采用了京剧脸谱,形象化、符号化的脸谱采用了平面构成中的曲线构成。平面化形象的塑造,用生动的线条对形象进行极度的简练概括,简单的色彩平涂、拼贴组合,采用民间色彩体系的颜色,原始朴实带有强烈的装饰意味。同时,脸谱的浓重、鲜明的油彩和多样的图案,再配上将军的粗犷声腔,形成强烈艺术刺激,赢得影片的声誉。《骄傲的将军》在场景安排上强调舞台感和空间感,颇有特色。将军府的亭台楼榭,百官祝寿、美女献舞的厅堂富丽堂皇、色彩浓重,宛然戏剧大幕乍启,带有浓重、壮观、华丽的格调。场景多以包含平面构成的中国传统建筑为主,风格独特、艺术精湛,建筑上的装饰凸显出平面构成中的骨骼重复进行排列得到一幅有秩序的画面,更有其无与伦比的一面。

在刚才研究线时了解到《狂想曲2000》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第一章中开场,纯粹用一些几何图形演绎的故事,几何形抽象的蝴蝶与几何形抽象的蝙蝠演绎正义与邪恶之争,简单的几何形在动画艺术家构思中缔造了一个超现实画面。而法国剪影动画《王子与公主》更让人无法不佩服艺术家对艺术追求的机智与敏锐,简单的黑白剪影却将故事演绎得栩栩如生、富有层次、别致优美、充满生趣,使人耳目一新。影片背景是单一明亮的,人物造型和部分场景设计都是统一的黑色平面,但整个画面不失层次感和质感,独特的电影手法,给我们创造出一部变幻神奇的神话意境,从而增添了影片的艺术魅力。

结论

中国悠久文明史形成的丰厚文化底蕴,成就了美术艺术形式的多样发展。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平面构成的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变得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宽泛、越来越兼容,动画作为综合艺术载体需要求创作者更好的掌握平面构成的原则和规律来表达自己设计意图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营造更广泛、更深刻的审美境界,以唤起观者强烈的视觉与心理感受,给观众造成一种震撼的、美的享受。平面构成与动画的结合应用较为广泛,创意独特、风格鲜明、造型别致,又益于动画艺术表现的文化资源,希望中国动画在创作迷茫之期应深掘民族丰富文化资源,以传统为契机创造品牌,让观众看到更多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曹晖.《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

[2]对色彩功能的了解日益加深,使闫伟梅爱冰李淑琴.《平面构成》[M].科学出版社.2008年2月.

[3]陈伟.《动漫平面构成》[M].出版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4]李中扬:《平面构成原理与设计应用》[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 浅议平面构成与图案

★ 对班主任工作的思考教学论文

★ 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教学论文

★ 谈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 对西方音乐史学习的思考论文

★ 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教育论文

★ 设计管理教学思考论文

★ 生物心理教学思考论文

★ 小学体育教学思考论文

应用要素论文 篇6

关键词:人口随机预测:迁移要素:区域人口

中图分类号:C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16)04-0001-09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6.04.001

一、引言

人口预测可以描绘未来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劳动力、人口负担系数等变动趋势,有助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问题也逐渐突出。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宁波等城市,随着死亡率和出生率的下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经下降到了3%0以下的水平,有的城市甚至已经进入负增长阶段,而这些城市每年的常住人口增长率却保持在1%以上,说明目前这些城市的人口增长主要是来自人口迁移增长。因此,在对此类地区进行人口预测时不能只考虑出生和死亡的影响,需更加重视迁移人口的影响。相对于更有变化规律可循的死亡率和生育率,迁移率更加难以量化和把握其趋势,这也使得区域人口预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

传统的人口预测方法是在参考历史数据和专家意见之后以确定性参数的方式进行的。21世纪以来,随机人口预测方法在国外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和应用。但是在我国对于该类方法的研究却较少,在区域人口研究中更是鲜有运用。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通过人口留存分析测算年龄别迁移率的方法,并将测算结果作为预测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其次,在预测过程中,同时对总和生育率(TFR)、出生人口性别比(SRB)、迁移率三个参数做了随机化处理。最后,以宁波市“六普”数据为起始人口基数,对其常住人口变动趋势进行了百年预测(2011-2110年)。预测目的一是展望宁波市人口总量、结构及老龄化的趋势,尤其是不同的人口净迁入水平对宁波市人口变动的影响,二是分析出生、迁移和死亡三大要素对人口总量及老龄化程度变化的影响效力。该随机人口预测方法能够推广运用到我国各省、市一级的区域人口预测当中。

二、方法介绍

1.人口预测方法评述

对人口预测方法、模型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颇有成就。如宋健人口预测模型、灰色人口预测模型、年龄移算模型以及Leslie矩阵模型。在人口预测软件方面,也有我国学者王广州开发的CPPS、神舟数码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开始联合开发的PADIS-INT。目前国内的人口预测方法和模型基本上都是基于將参数固定化处理的点估计预测。

随机人口预测的方法已经在一些西方国家有了较好的应用。李(Lee)等人对美国人口进行了随机预测。奥尔德斯(Alders)等人利用贝叶斯参数处理方法对欧洲18个国家进行了随机人口预测,并将结果与经验公式法、专家系统方法进行了对比。海因德曼(Hyndmand)等人基于1921-2003年澳大利亚的出生、死亡和迁移数据,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确定参数的随机变化,再依靠队列要素模型对澳洲人口进行了随机预测。海德拉(Hardel)等人利用改进的Lee-Carter模型对死亡率和生育率进行了预测,并利用一种非参数化的技术处理了年龄别迁移率,在此基础上随机预测德国2007-2060年的人口总量和结构。联合国人口司基于各国的人口历史数据,利用贝叶斯方法对出生率进行了估计,对全球两百多个国家的人口进行了1950-2100年的描述和随机预测。

在对中国人口的预测方面,鲁茨(Lutz)等人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考察,拟合带有随机项的平稳时间序列,进而对未来的各变量进行估计,对中国人口进行了随机预测,描绘出了未来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变动趋势。任强等人对鲁茨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基于Leslie矩阵和ARMA时间序列对参数进行了识别和推算,预测了中国2000-2050年的人口。但是他们都未考虑迁移人口的影响,也未分析各参数的影响效力。李强等人对中国人口(2005-2060年)进行了多要素的随机人口预测,结合历史数据及专家经验,对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进行了随机化处理,并且考虑到了国际迁移对中国人口变动的影响,对全中国人口进行了随机预测。但是其对国际迁移只进行了粗略的估计,也没有细化到分年龄别的程度。童玉芬等人利用PADIS-INT系统,采用多区域人口预测模式对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变动趋势进行了多方案预测(2011-2050年),评估了不同乡城人口迁移水平下我国城乡人口的老龄化变化特点。

以上研究方法,需要较充分的历史统计数据,且预测主要基于死亡和生育两大要素,适合可基本不考虑迁移的国家一级的人口预测。而对于迁移人口的测算,以上研究还鲜有深入,难以直接运用到对区域人口的预测中来。

2.队列要素法人口预测模型

本文的人口预测模型为队列要素模型,是指以分性别、年龄别的实际人口数为基数,按照出生率、存活概率、净迁移率对人口进行逐年递推移算来进行预测的方法。其原理就是将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看作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过一年人就会长一岁,期间发生人口死亡、迁入与迁出、育龄妇女生育与新生儿出生等事件。其主要优点是基于人口变动的内生机理,移算原理严谨且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在人口预测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

nlc202309081014

该模型在理论上浅显易懂,其难点是在参数的处理上:迁移、出生、死亡三大要素可以仅用三个变量描述,即仅考虑总体水平,而不考虑年龄别模式,也可以将其再细分为总体水平和年龄别模式,这样参数就变得更为复杂。本文对三大要素进行了细分,预测思路如下。

三、参数设置及预测方案

宁波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据“六普”统计,该市常住人口达760余万人,与2000年“五普”时的590余万人相比,10年间增加了160余万人,增长了27.56%,居浙江省首位,年平均增加1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达2.46%。据“六普”统计,该市2010年男性人口人均期望寿命为82.4岁,女性为78.5岁。总和生育率仅为0.83,出生性别比为123,女性平均初育年龄为27岁。由于存在漏报,宁波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2012年版《宁波市人口发展报告》对数据进行了评估与修正,TFR经修正后为1.2,出生性别比为115。

1.迁移

(1)年龄别净迁移率。罗杰斯(Rogers)等人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就利用欧美国家的人口普查资料,对迁移率与年龄變化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年龄别迁移率理论。该理论认为,各年龄人口中,流动人口所占的比率即迁移率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则。严善平通过对全国“五普”资料中与迁移有关的指标分类汇总,得出了2000年我国的总人口年龄别迁移模式,但是这种方法难以分析普查年份之外时期的迁移情况,且精度一般。

本文提出了利用人口留存分析法来测算2000-2010年宁波市分年龄性别的迁移率。对于人口留存分析法,有的学者又称其为存活分析法,或队列人口一致性分析法,或年龄移算倒推法,虽然称呼不一样,实质原理是一致的。其通常用来评估人口普查的数据质量,测算人口漏报率。本文这里用其来测算人口净迁移率。

具体思路如下:对于处于同一队列的人口,即2000年普查时点x岁,则其到2010年为x+10岁,对于2000年0-90岁的人口,到2010年即成了10-100岁的群体,倘若这10年间没有人口迁出与迁入,则应有10年间某x岁组人口的存活率为:

若无迁移人口,则到2010年,各岁人口的存活率应为图1中正常存活率,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到2010年,即2010年10-100岁的人口由于自然死亡相对2000年0-90岁的人口,是越来越少。而通过将宁波市“六普”数据中10-100岁与“五普”数据的0-90岁的人口对比,却呈现图1中实际存活率所示的情况。实际存活率大于正常存活率的部分即表明这些年龄段人口10年间为人口净迁入。

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测算10年间分性别、年龄别人口的迁移模式,算法思路如下:第一步,利用2000年、2010年的普查数据算出10年间各岁人口的平均死亡概率;第二步,利用上一步结果,计算无迁移情况下,2000年0-90岁人口到2010年即10-100岁正常的存活人口;第三步,利用2010年普查得到的实际10-100岁的人口减去上一步得到的正常人口,即10年间各岁组的净迁移人口;第四步,经过滤波、平滑拟合、0-1标准化处理,以此反映各岁组人口净迁移率的一般模式,即各岁组的相对净迁移率。

研究显示,2010年宁波市15-49岁的常住人口中有较多是在此前的10年间由外地迁入的,其中20-23岁人口的迁移数最多,15岁以下及50岁以上人口的迁移数较少,年轻女性的迁入率高于年轻男性的迁入率。经过二阶高斯滤波,及0-1标准化处理,本文认为两次普查之间宁波市分性别年龄别的人口迁移模式如图2所示。

(2)总净迁移率。宁波市“六普”数据显示,2000-2010年,该市常住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2.46%,是同期中国大陆人口年均增长率的4.3倍,是同期浙江省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的1.6倍。从“五普”到“六普”,宁波是浙江省常住人口增幅第一位的地区。而宁波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历年《宁波市人口发展报告》显示:自2000年以来,宁波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除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0‰外,其余年份自然增长率均保持在2.4%o以下,其中余姚市从2005年开始甚至出现连年的负增长。这说明10年间宁波市人口净迁入率平均保持在2%以上的水平。

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发展方针,加上目前宁波的人口承载力趋于上限,可以预料未来的人口净迁入将难以长期保持在目前的高位水平。本文在人口预测时对宁波市的人口净迁入率做了三组假设。

2.出生

据原宁波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年统计年报显示:该市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连续10年保持在1.2以下,与多数发达国家水平相近;1990年育龄妇女生育峰值年龄为24岁,2000年为25岁,2010年上升到27岁。鉴于目前已放开“全面二孩”政策,故在未来几年内,生育率从2016年开始理论上会有一个提升。本文假设2010-2110年育龄妇女生育峰值年龄从27岁增加到30岁。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假设,在预测时均加入随机白噪声序列。鉴于宁波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将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2以下,所以出生性别比在预测中设置为服从均值为112、方差为4的白噪声序列,且单边限定不得低于108,呈偏态分布。

3.死亡

宁波市1990年人均期望寿命为71.8岁,2000年为76.5岁,2010年上升到80.41岁,最近20年平均每10年增长4岁左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是考虑到过去的20—30年正是中国高速发展的时期,就像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发展终究会趋于稳定,未来期望寿命的提升很难保持如此快的增速。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期望寿命每10年增长2岁是比较符合自然规律的。在本文的预测中,也假设未来男女两性人口的期望寿命均为每10年增长2岁,同时还设置了一组较低的死亡水平作为对照组,即每10年增长1岁,用来评估死亡水平的不同对人口变动的影响。

nlc202309081014

4.参数设置及数据来源

综合以上分析,本研究中的具体参数设置以及数据来源如表1所示,实际进行研究时每组方案分别预测100次。

为了便于对比分析,在结果报告中将方案A、B、C放在一起分析,了解不同迁移模式下的人口变动情况;将方案C、D、E放在一起分析,比较在迁移水平相同时,不同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分别对人口变动的影响。

以上方案中的生育水平、出生性别比、迁移水平三大参数均加入了随机白噪声序列,方案中的数值仅为其均值。每组方案分别预测100次。

四、结果及分析

五种方案的仿真结果如图3、图4所示,带状区间分别是各方案预测100次后的区间。由于方案C、D、E中没有考虑迁移的影响,只有出生和死亡两个随机变量在影响预测结果,故方案C、D、E预测结果的带状区间较窄。从图3和图4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人口净迁入延迟了宁波市总人口进入减少阶段的时间拐点

方案A显示,若人口净迁移率经过10年的下降后仍保持在0.1%的低水平,总人口会持续增加,到2055年才达到峰值,约920万人,并且未来100年内,全市总人口都高于750万的水平。方案B显示,若人口净迁移率在10年内从2%下降到0,则会在未来15年内给宁波市带来近150万的人口增量,总人口在2030年达到峰值,约910万人。方案C顯示,若无人口净迁入,尽管生育率已明显低于更替水平,但是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育龄妇女人数较多),到2025年宁波市总人口仍然将惯性增长。很明显,人口净迁入延迟了宁波市总人口进入减少阶段的时间拐点。

2.长远来看,人口净迁入对缓解宁波市人口老龄化作用有限

从图4方案A和方案C的对比结果看,人口净迁人会带来劳动力适当的补充,对减缓人口老龄化程度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效果却未必明显,因为迁入的人口在几十年后也会步入老年。无论哪种迁移水平下,宁波市人口老年抚养比从目前到2060年都将持续上升。

方案D与方案C的对比结果显示,低生育率将明显提升老年抚养比。方案E与方案C的对比结果显示,低死亡率也是提升老年抚养比的主要因素。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对老年抚养比的提升效用高于迁移率对老年抚养比的压低效用。

3.低生育率是未来宁波市人口减少和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

在净迁移水平固定不变保持为0的前提下,若宁波市未来100年人口总和生育率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TFR长期在1.4以下(方案D),则从2020年开始,总人口便会逐年减少,2060年降为600万,相对方案C减少7%,到2110年将不到350万;在总人口减少的同时,老年抚养比却会急剧上升,在2058年超过100%,之后保持这个水平波动,到2110年方案D为老年抚养比相对方案C高出37%。说明低生育水平会明显加剧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及减少人口总量。

4.低死亡率对加剧人口老龄化的效力在2040年后才得以明显体现

通过方案C和方案E的对比,即人口期望寿命每10年增长2岁,与每10年增长1岁的情况相比,到2060年,未来总人口的差距维持在50万左右,方案C的老年抚养比相对方案E高30%。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死亡率不同,但是方案C和方案E的老年抚养比在2040年之前差别很小,2040年后差别才逐渐扩大。这也和宁波市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有关,因为2040年后大量的高龄人口才会出现。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研究首先将人口留存分析方法运用到对人口净迁移率的测算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测算相邻普查年份之间的分年龄性别的人口净迁移率。其次,将迁移要素加入人口预测模型,使得模型的参数更加完善,预测结果更加精确。再次,对迁移水平、总和生育率、出生人口性别比三个参数做了随机化处理,加入了白噪声序列,这样能预测出人口变动的置信区间及可能出现的人口风险情况,相对于传统固定参数的点估计类预测方法会更加可靠。最后,基于不同的预测方案,分析了影响人口变动的迁移、出生和死亡三大要素对人口总量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影响效果。

预测结果显示,净迁移率与生育率和死亡率相比,对宁波市的总人口数量变化影响较大,即使宁波市的净迁移水平从目前约2%的水平逐年减小,常住人口总量都很有可能在2030年突破900万大关。但从长远来看,人口净迁移对减轻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作用有限。低出生率是未来宁波市人口减少及老龄化程度加剧的主要影响因素。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低死亡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效力在2040年后得以显著体现。

由于过去30多年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我国的生育率受到政策的“外生性”束缚: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已经下降,导致了内生性的“低生育率”问题。宁波市“六普”的总和生育率数据仅为0.83,经过漏报补全修正后也仅为1.2,仍大大低于全国约1.6的平均水平。长此以往,对人口的均衡发展十分不利。2016年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打破了对生育率的“外生性”束缚。若宁波市2015年后总和生育率能提升为1.5,2035年后为1.8,不考虑人口净迁入,则其总人口在2060年为700万人,老年抚养比相对降低生育率的情景在2060年后会低20%-30%左右。

2.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正处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阶段,也赋予了地方政府在户籍管理和生育政策方面更多的调整权力,这同时也在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能否摸清该地区人口出生和迁移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未来人口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政策。

在和平与发展的年代,世界各国人口死亡率持续的下降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也不例外。受低死亡率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未来宁波市高龄人口将大量增加。对高龄老人,尤其是高龄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会日渐突出。因此,像宁波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更应该尽快建立起针对高龄、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制度。

进入21世纪以来,宁波市的年人口净迁入率维持在2.4%左右的高水平,且迁入人口的年龄集中在15-49岁,这为宁波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随着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期,加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严格限制大城市人口数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可以预计未来宁波市人口净迁入率降低的可能性很大。如本文的方案D所预测的那样,在低生育率、低净迁入率、低死亡率的三重作用下,宁波市会形成人口的倒金字塔结构,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因此,对于宁波市,在制定人口政策时,更要把握好出生和迁移两大影响要素。首先,应积极利用“全面二孩”政策,鼓励夫妇生育二孩,使实际生育率尽量能接近“政策生育率”,就地补充新鲜血液和劳动力。其次,应重点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不能通过行政命令简单限制外来人口流入,不应减少或限制外来人口共享大城市的发展成果。最后,应尊重人口迁移的规律,疏通人口双向迁移的通道,凭借经济优势和制度优势继续吸引人才。

宁波,这个人文历史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中国大陆综合竞争力前15强的城市,不能由于无法适应人口的转变而逐渐失去其竞争力。引导夫妇生育二孩、优化人才引进和落户机制,在高龄化社会到来之前建立起完善的公共服务尤其是针对高龄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应是其人口政策改革的当务之急。

舞台灯光设计中色彩要素的应用 篇7

一、舞台灯光设计中色要素的作用

色彩作为艺术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依附于物体作用于人的感官, 不同的色彩表现出的艺术效果也会不同。在舞台灯光设计中, 色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 色彩是舞台设计的调色板, 可以美化舞台构图, 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利用色彩, 还可以对舞台场景设置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节, 使得舞台场景更加协调;其次, 色彩可以突出舞台主题, 使得舞台剧情更明了。在舞台灯光设计中, 通过增加灯光色彩、对比比例, 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 引起观众的共鸣, 使得舞台主题更加鲜明。最后, 色彩可以更好地提高舞台艺术效果。在舞台灯光设计中, 单一的色彩效果比较明显, 而多色彩的应用要与灯光结合, 可以使得舞台更具色彩性和神秘感, 提高舞台艺术效果。

二、舞台灯光设计中色彩要素应用原则

(一) 协调性。对于舞台灯光设计而言, 其主要目的就是使舞台主题更加鲜明, 丰富舞台内容。而色彩是颜色的统称, 不同的颜色搭配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 只有满足人们视觉上对色彩的需求, 符合主题需要, 才能给人们一种视觉享受。为此, 在舞台灯光设计应用色彩过程中, 要想保证舞台艺术效果, 就必须保证色彩与舞台灯光的协调性, 避免色彩与舞台灯光之间出现冲突。

(二) 统一性。在舞台灯光设计中, 色彩的应用会打乱原有的灯光效果, 进而影响灯光的表现效果。为此, 在色彩应用过程中, 必须确保构成舞台灯光设计中各要素在形式、 色彩等方面上统一, 通过合理应用色彩, 保障舞台的整体统一性, 进而满足人们对美的要求。

三、舞台灯光设计中色彩要素的应用

(一) 无色彩在舞台灯光设计中的应用。无彩色系作为彩色的一部分, 它主要是指白色、黑色、灰色。在无彩色系中, 黑与白作为颜料, 可以调节物体的反射率, 进而调节物体的明度。在舞台灯光设计中, 利用无彩色系, 可以更好地表现舞台的视觉效果。利用黑色, 给人一种深沉、庄重的感觉; 利用白色可以提高舞台的亮度;利用灰色可以增强舞台的朦胧性。将这些色彩与灯光结合, 通过灯光的照映, 可以使得舞台艺术效果更加鲜明[1]。

(二) 单一色彩在舞台灯光设计中的应用。色彩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感官, 进而引起人们对色彩的注意。在舞台灯光设计中, 有的舞台场景设计不需要太多的灯光色彩, 只需要一种色彩就可以。单一色彩是使用一种颜色来突出舞台效果, 如红色代表着喜庆, 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在舞台中, 加强红色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彰显主题, 同时通过灯光的移动, 使舞台艺术效果更加突出[2]。

(三) 多色彩在舞台灯光设计中的应用。多色彩就是多种颜色进行搭配使用。一方面, 通过多种色彩可以相互协调, 另一方面, 通过多种色彩可以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在舞台灯光创作中, 色彩对比是灯光设计师营造意境、构成立体空间形象、表达人的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进行舞台灯光设计时, 通过多种色彩的应用、色调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 色光面积大小的对比等, 使其大小或强弱达到合适的比例, 以达到和谐的效果。另外, 多色彩又可以分为冷色系和暖色系, 不同的色系对舞台灯光的衬托作用也是不同的。冷色系可以增加空间的深远度, 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而暖色系色彩感觉比较跳跃, 在舞台灯光中可以渲染氛围[3]。

四、结语

舞台灯光设计作为我国艺术的一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舞台灯光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舞台表演中, 灯光色彩作为一种视觉体, 通过灯光色彩, 可以更好地引起观众的共鸣, 提高舞台艺术效果。在艺术设计中, 色彩作为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色彩应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艺术效果。为此, 在舞台灯光设计中, 在应用色彩的时候要合理应用, 根据舞台灯光设计要求, 适当地增加色彩, 使得舞台灯光更具凸显性, 使得舞台主体更加名下, 进而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盛宴。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多。舞台灯光作为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人们对艺术追求的需要, 提高舞台灯光设计内涵有着重大意义。色彩作为一种视觉体, 不同的色彩可以渲染不同的舞台氛围, 表达不同的艺术效果。本文就舞台灯光设计中色彩要素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舞台灯光,色彩要素,应用

参考文献

[1]谢文昕.舞台灯光设计中色彩要素的应用探究[J].科技传播, 2015, (01) :136-137.

[2]鞠萌.色彩在舞台灯光设计中运用的几点体会[J].科技传播, 2015, (14) :55+51.

应用要素论文 篇8

关键词:舞台,灯光设计,色彩,应用

1 研究舞台灯光功能

1.1 构成画面

由于光色具有一定的特点 , 所以它可以在空间当中任意使用 , 与绘画艺术不同 , 绘画主要应用颜色来表现物体的特性 , 使人的视觉产生空间幻觉。灯光可以在空间直接影响不同物体 , 利用不同角度的灯光照射 , 使空间具有丰富色彩变化 , 表现空间的整体效果与一致性。

1.2 激活空间

在舞台演出当中 , 一定要有丰富多彩的灯光配合 , 才能使演出空间具有特色。不同的光色可以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 有轻有重、有近有远 , 配合布景的设置 , 用不同灯光处理远景和近景 , 以及表演区域内的色彩 , 使整个舞台更具有层次感。在舞台灯光设计当中 , 可以参照绘画艺术的特点 , 在表现较近的物体时 , 可以运用对比性强、较明亮鲜明的灯光 , 在表现较远的物体时 , 可以运用冷、黑暗、模糊的色彩 , 要根据不同的场景要求 , 设计不同的灯光 , 可以使空间充满了变化。如在舞剧《大梦敦煌》的第一幕 , 设计人员不但重视布景、道具的设置 , 而且运用了丰富的灯光 , 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宽广的沙漠 , 整个场景设计广阔深远 , 具有一定的层次 , 然后随着灯光不断改变 , 出现了黑夜精灵和蓝衣仙子 , 时隐时现的天边少女 , 整个设计具有梦幻效果。不但表现了莫高在沙漠当中孤独和困苦 , 同时展现了它不怕艰难险阻 , 勇于拼搏的思想品质。

1.3 演变时空

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当中 , 光线也会随着时间的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 , 所以在设计舞台灯光时 , 可以利用光色的不同来表现不同的时间 , 如中午时的光线较强、傍晚时的光线较弱、夜晚的光线最弱等。不但要利用灯光的变化 , 而且要注意到灯光照射部位的变化 , 如在表现日出和日落的光线时 , 一般情况下运用平投光 , 在设计灯光时要根据舞台演出的实际要求 , 要综合考虑表演需要。如在舞剧《大梦敦煌》第一幕中 , 主人公莫高的出现时间是黎明 , 然后光色不断发生变化 , 由黑暗的深蓝逐步变化为较亮的蓝色、浅蓝 , 代表时间由早晨过渡到天亮 , 再运用黄色、橙黄的变化 , 可以使人感受到中午阳光的强烈 , 黄昏时分 , 灯光又慢慢变蓝变深 , 最后变为黑色 , 代表一天的时间过去了。由于灯光的不断变化 , 使人能够感受到一天时间的流逝。

1.4 烘托气氛

不管哪种形式的舞台演出 , 在不同的场合、段落对灯光都会有不同的要求 , 如红色灯光代表喜庆 , 明亮灯光代表辉煌 , 灰暗灯光代表低沉等 , 以上这些效果的表达 , 不但要求演员的配合 , 而且灯光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可以使表演更加成功 , 使表现的整体气氛更强 , 可以使演出锦上添花。再有 , 灯光也可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 在实际演出过程中 , 可以依据导演的实际要求 , 结合人物的变幻位置 , 利用灯光对比的方法 , 不断改变灯光的亮度和色彩 , 使人物主题更加突出 , 使色彩根据表演的需要不断变幻 , 可以产生巨大的情感效果。俄国抽象主义大师康定斯基说过“色彩在对人的感官产生作用以后 , 人就会很快忘掉它 , 印象不会久远。但是 , 如果色彩对其影响很深 , 渗透至人的思想范围 , 就会使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变化 , 出现一连串的反应 , 最终形成人的情感体验。

2 舞台灯光色彩的运用

2.1 光色的起伏变化

在设计舞台灯光时 , 要依据表现作品主题和导演要求 , 运用变幻丰富的灯光 , 力求达到烘托剧情的效果 , 综合考虑到全剧灯光的运用 , 使全剧灯光充满变化。如《西出阳关》一戏 , 要体现画工在洞内艰苦劳动的场景 , 在设计群舞时 , 底光运用深蓝色灯光 , 深刻反映了洞内环境 , 注重地流和高流的结合 , 重视表现演员的上半身动作 , 下半身则全部沉浸在黑暗当中 , 使演员动作更具立体感。再有 , 为了表现画工高超技艺水平 , 在设计灯光时 , 首先运用蓝灰 , 用局部表现全体劳动人民的艰辛 , 当创作者参拜佛像时 , 将洞内的灯光慢慢减弱 , 整体灯光效果更加黑暗 , 使神像更加具有神秘感 , 可以使观众产生参观真实佛像的冲动 , 随着音乐的逐步响起 , 用灯光逐步显现出一尊巨大的佛像 , 同时 , 各种强烈的灯光照射在不同洞内 , 展现了众多雕刻精美的佛像 , 强烈冲击了观众的视觉 , 给人留下久久难以忘怀的印象。

2.2 注重活用光色的风格特点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 灯光艺术存在于戏剧艺术当中, 应该以戏剧内容为中心。假如灯光变化过于频繁 , 使戏剧内容的表达受到影响 , 那么灯光就失去了本身意义 , 所以在设计舞台灯光时 , 要根据戏剧表现的实际内容 , 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舞台设计当中的灯光设计 , 要考虑舞台整体因素的和谐 , 使戏剧的演出更具感染力。还有 , 在设计舞台灯光时要站在观众的角度 , 以使达到的舞台效果最佳。其次 , 要使灯光设计具有一定的风格。在设计灯光时要紧密围绕剧情的需要 , 力求多样化表现手法 , 适当添加一些个性化因素 , 以满足广大观众的切实需要。

2.3 注重活用光色的情感象征

色彩可以象征一定的事物 , 舞台灯光设计中有效利用灯光色彩 , 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灯光色彩不同则给人带来的感觉不同 , 它所表现的象征意义和带给人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如如黑色光给人的感觉是害怕、压抑和犯罪 , 白色光给人的感觉是纯洁、高尚和真诚 , 如果将黑与白结合在一起 , 就会产生两种不同效果 , 两种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 就会带给人黑暗中出现光明的感觉。黄色光给人的感觉是温暖和成熟 , 如果在舞台上充满了黄色光 , 那么就表示着丰富的季节来到了 , 可以带给人轻松和愉快的心理感觉 ;绿色光代表着绿色物品 , 主要可以用来代表春天的生机盎然 , 给人的感觉是宁静和平安 , 如果应用绿色光 , 那么就会使观众的心灵得到净化 , 思想得以安静 ;蓝色光给人的感觉是伤感和悲哀 , 一般都应用于悲剧中 , 可以使气氛更加浓郁 ;红色光带给人的感觉是具有强大冲击力 , 容易使人产生冲动 , 可以让人感受到坚强 , 大量应用红色光 , 可以使舞台气氛更加强烈 , 可以激发观众的情绪。

光色在舞台灯光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不同色彩可以激发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 , 产生多种层次的想象。因为观众具有不同的文化水平和个人习惯 , 所以对灯光的要求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不同颜色可以反映不同的心理感受 , 所以不但要重视光色的运用 , 还应注意这些光色所包含的象征意义 , 使演出气氛更浓。

2.4 要注重色彩对比

在创作舞台灯光过程中 , 色彩对比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人情感的方法, 有利于灯光设计者创造一定的意境, 可以创造出立体空间形象。所以在设计舞台灯光时 , 可以有效应用色调对比、明暗对比和冷暖对比、色光面积大小对比 , 使大小与强弱应用的恰到好处 , 以创造和谐的气氛。灯光色彩对比要依据下面规律 :带给人凝重和迟钝感的色彩是明度较小的 , 能够带给人轻松和愉快的是明度大的色彩。如果两种色彩的明度相当 , 色度对比具有明显的效果 ;如果两种色彩的明度存在较大差距 , 那么色彩的明度对比则会明显。不管哪一种色彩如果四周都是明亮的色彩 , 那么它就会显得暗 , 相反则会显得亮。如果一种色彩四周都是另外一种相同的色彩时 , 四周的色彩面积越大 , 那么就会对中间色彩的影响越大。对于灯光设计师而言 , 只有明确色彩对比规律 , 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作品得到观众的喜爱。

3 结论

总之, 舞台灯光在舞台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增强戏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在舞台演出中得到普遍应用。所以 , 研究舞台灯光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田微微.写意意味的舞台灯光艺术[J].演艺科技, 2012 (12) .

[2]田微微.写意意味的舞台灯光艺术 (续) [J].演艺科技, 2013 (1) .

应用要素论文 篇9

一、感性意象研究

感性工学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基于人因工程的产品开发支持技术,利用此技术,可将人们模糊不明的感性需求及意象转化为细部设计的形态要素。目前,感性工学研究的主要应用方式,一个是消费者决策辅助系统,即由消费者输入其偏好的意象语汇,系统透过推理而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输出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另一个则是设计人员决策辅助系统,用于协助设计人员掌握产品的特性,了解产品元素和消费者感觉意象的关系。当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都会以心中曾经有的一些感觉意象来选择商品,如漂亮的、朴实的与坚固的等,也就是说在消费者根据感觉意象选择商品的时候,他们的心中就已经有了感性词汇这概念了,只不过消费者不会去归纳,而是停留在感觉的层面上。无论消费者在选择什么产品,这种感觉意象都是存在的。我们只有掌握了消费者的这些心理趋向,才能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才能开始我们的设计,也才能设计出有意义的产品。感性意象研究目标正是帮助设计师更准确地抓住消费者的感性倾向。

二、国内的汽车设计

在整个汽车研发的流程中,造型设计是新车型诞生的关键之一。各国的品牌名车,造型各有千秋,每一款设计,都渗透着不同的地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优秀的造型设计,是美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不但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也能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品位。继承优良传统,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是汽车工业不断前进的动力。如日本汽车非常注重品牌文化,这种品牌文化是通过自身品牌形态、色彩品质等元素的继承、延展和升华得以实现的,像本田的严谨、丰田的流畅性等等都是这种继承的表现。综观世界各国的汽车品牌设计,无一不是云集着大批的优秀设计师和工程师,集中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最优秀的创意思维和最经典的传统文化,当然也包含了全方位的造型创意构思。云集各方精华、统筹规划设计,便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发展和提升汽车工业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完整的研发工作必须有一套缜密、周全的开发流程和开发程序,包括汽车造型的开发程序。

目前中国汽车界常见的外观设计相似或者某些元素相近的,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模仿者和被模仿者有合资、合作的关系,在双方协议许可的情况下制造产品。比如早期的华晨中华造型和宝马有几分神似,但这是建立在华晨与宝马合资合作的基础上,没有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这种做法可以算作是合法的模仿,并不是抄袭。

(二)国内厂商不约而同选择同一家设计公司。由于各个设计公司在设计中都包含了其自身的设计元素、设计风格,因此出自一家的设计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相似。

(三)在对方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抄袭现今市场流行好卖的成熟车型。这种情况不能算是合法的模仿,应该算是涉嫌抄袭。当然,是否确为抄袭,还要法庭来下结论。

模仿和抄袭,显然很难学到汽车研发设计及材料,动力、承受力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这样也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模仿者由于不具备独立研发的能力,也很难根据市场反馈及时作出反应。本来想少走弯路的模仿者反而更可能陷入“死胡同”无法抽身。所以,我们应该重点去研究中国汽车的设计之路,而且,不能是简单的生搬硬套,更不是在模糊的概念里漫无目的的寻找,应该实实在在地结合我国的汽车制造技术、发展水平和社会大众的接受心理,继承、重视和发展中国艺术底蕴,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设计之路。

三、传统文化艺术与汽车设计

文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不同民族和地区会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不同国度会产生出不同类型的文化,如希腊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在我国历史上,不同的地域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艺术文化,如京剧文化艺术、剪纸文化艺术、青铜器文化艺术等。它们都是特定生存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产物。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和独特性,反映了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美国的莱茵·辛格认为设计师是文化的代言人。这不仅适用于今天的人去观察古代遗址中出土的那些人造物品,也适用于同一时代的一个民族(或地区、国家)的人去观察另一个民族(或地区、国家)的人造物品。“于是,好的设计便具有了新的含义:它不仅意味着充分满足了使用功能,而且使用方便、舒适,是丰富的知识载体,完美的精神功能的体现,充满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及风格内涵。”汽车设计考虑文化艺术的因素并不意味着仅以概念的更换为满足,它对设计的内涵提出了更深更新的要求。它不应该是设计师个人的,任意的想象和作为.而是将生活行为中的“文化意象”显现化。设计与文化之间并不是抽象的联系,如果仅将设计的一些基本形式法则当作它的全部原则和出发点,希望不研究具体环境就能实现完美的设计,甚至建立一种超越地域和民族的对形式、色彩、结构、功能的共同要求和喜好,直至世界一统的设计风格,那就真正丧失了它将作为一种文化活跃在人类生活之中的活力。

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丰富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绘画、雕刻、书法、诗歌等文化以及古代哲人的思想、见地,都能给我们以启示,给我们以感召,可以使我们的设计具有民族特质。汽车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并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肤浅理解、表面形式的简单套用和照搬,是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神韵”融入到设计中,运用现代设计的表现元素,体现传统文化的意蕴。

四、应用实例

(一)研究过程及方法。感性意象要素的提取将由以下两个方面体现:

第一,广泛搜集具有目标要素的图片,将其进行初步分类,去除接近的图片,将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制成样本。

第二,收集受试者(有手绘基础)对上述图片展示的感觉与意象,可以采用单线条来表达所有可能的感性意象,体现对样本的感觉,以便反映对产品语意的解读。

(二)应用过程

采用上述方法,对具有中国意象的汽车进行设计,首先,选择具有代表中国文化的图形为样本(如图1);然后进行中国传统意象要素的提炼,以线条的形式表现(如图2);然后根据提炼出的线条进行前期的草图构思,并获得一定量的设计方案(如图3);最后对设计方案优选,并对最终的方案进行完善(如图4)。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抽象和提取得出的中国传统特征的造型更加注重感性,并且有质朴的浪漫气息,产品功能是含蓄生动的,从中可以总结出汽车设计“舞动”的韵律,追求汽车空间线条的动感的节奏。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是源自生命的永恒活力。

本文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分析了汽车造型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关联性。应用感性工学系统的理论架构,采取代表性图形意象线条提取的模式来描述产品形态特征、感性意象与汽车造型形态的对应关系。它为设计师进行汽车造型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应用要素论文 篇10

关键词:导入技能,体育教学,教学技能

一、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

教师在运用导入方法设计一堂课的导言前,要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熟悉和分析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理解和把握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典型的导入结构一般由下列要素构成:

引起注意 → 激发兴趣 → 明确目标 → 进入课题。[1]

1.引起注意。

导入的设计首先要考虑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帮助学生收敛各种无关的思维活动和动作,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准备状态。 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是由客观事物刺激或主体的经验、需要等引起的。刺激物的变化、强度、新颖性都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2]具有导入技能的教师,善于通过不同的导入设计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把注意力引向对教学活动的有意注意。通过富有表情的体态语、醒目的标题、精致的挂图、感人的故事、巧妙的提问、有趣的悬念、不俗的幽默等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随着教师导入的进一步深入,使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保持下去。

2.激发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动机,是导入技能的基本要素之一。兴趣是学习活动中引起动机的首要因素,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成功的导入,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3.明确目标。

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新课题的教学目标,即预期通过教学,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等将产生哪些变化,并明确按怎样的程序和运用什么方法去学习。使学生在课的开始就明确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明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引起学生正确积极的学习心理定势的主要途径。

4.进入课题。

导入结尾阶段,教师应以某种方式使学生明确导入结束和新课开始。导入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有效地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标,注意力集中到本次训练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动作技能难点与重点上。

二、导入技能的类型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

1.情景导入法。

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善于利用课堂中出现的特殊情景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比如给低年级学生上广播体操课,在课即将开始时,一群高年级的学生正为即将召开的校运动会开幕式排练方队。此时学生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教师当即抓住这一特殊情景说:“同学们,你们看高年级的同学多守纪律,队伍排得多整齐,能够代表各自班级去参加校开幕式。我们今天学习广播体操,我想看看你们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做到队列整齐,动作一致!”学生在与高年级同学比试的心理驱使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教学场地的布置,教辅设备的安放等创造情景,借助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引起学生激动、愉快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导入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听、视、触及本体等感觉器官,对外界各种刺激进行感知,就会对所学的知识、技能产生更加深刻的知觉或感性认识。讲授新课前可组织学生观看技术动作图片等,创设一个直观教学环境导入新的教学,这不仅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建立清晰的运动表象,促进学生对所学新知识形成正确的学习心理定势和心理准备。如有位体育教师在上女生背越式跳高课时选择用照片翻印的幻灯片,示范者是本校同年级的三名女同学。幻灯片一打出,学生顿时兴奋起来,因为他们已经认出了示范者,感到很亲近,容易接受,因而对幻灯片中的技术动作观察得很仔细,增强了完成动作的信心,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开了好头。[3]

3.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是指教师运用实验或者其他教学媒体的演示,为学习新课题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以期引起学生注意和动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维,揭示并进入新课题学习的导入方法。如果教学中新知识所需要的感性材料是学生未曾接触过、注意过的,或新知识比较抽象,是语言不易表达清楚的,则可运用此法。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观察与思考获得知识的本领。开始授课前,可根据教材设计些小实验,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并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归纳和总结,所得出的结论应是本次课所要讲授内容的概念或技术动作的要点和关键,从而揭示出本次课教学的重点。实验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运动技术动作的理解。有位教师在教前滚翻前,先用一块长方形的物体和一个球体做滚动试验,并演示滚动时的情景,使学生明白“含胸、收腹、低头、手撑、滚动、身似球”的道理。

4.示范导入法。

利用示范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示范除正面外,还可用反面,以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有位教师在上单杠支撑后回环复习课时,为了改进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开始时先找出一位学生做示范,由于这位学生上体不敢后倒,所以当腿前摆到腹部贴杠时,上体就顺杠下落,完不成动作。根据这种现象,结合已学的物理学中“力偶”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一错误动作进行分析,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上体不后倒就不能形成较大的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因此动作失败。”通过反面示范,使学生在课的开始就明确了本次课的重点和努力方向,明确了单杠支撑后回环的技术动作关键,从而使本次课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设疑导入法。

有经验的教师经常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增强学生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有位教师在篮球课上教单手胸前传球。开始他叫两名学生,一位接传球,一位防传球,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双手胸前传球,假如在传球时面前有防守队员,我们该怎样传球呢?”学生纷纷回答,提出了许多种传球方式。教师接着说:“下面我在××同学积极防守的情况下,采用一种方式传球,请大家注意观察我的动作,随后将回答两个问题:第一,球是从防守者的什么位置传过去的?第二,为什么能够传过去,而××同学却得不到球?”教师的提问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地吸引到教师的示范动作上来,随着教师的示范,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并不时对教师精彩巧妙的传球发出赞叹。示范结束后,同学们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回答了两个问题。教师接着说:“刚才大家看到的传球方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单手胸前传球。”

6.游戏导入法。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一位教师通过一个奔跑游戏,使低年级学生了解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循环途径及基本功能。课前,该教师认真筹划,准备教具(气球),布置场地。课开始时,教师首先宣布本课的任务:“同学们,你们所看到的篮球场地上的线是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循环路线。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扮演一个‘红血球’,到‘心脏’和‘血管’中去旅行。要记住每一站的名称,还要照顾好自己的‘行李’,千万不要忘记领取和托运‘行李’呀!”游戏中,教师还要提一些问题,如“你现在在什么地方?”“你将要到哪里去?”“当你在肺部的时候,托运什么‘行李’,取走什么‘行李’?”等,逐步扩展和加深学生对心血管循环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导入技能是教师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有效教学行为方式。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新课题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目标。导入在设计时应以本次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体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65.

[2]运动心理学编写小组.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83-92.

应用要素论文 篇11

[关键词]气象要素;等值线

[中图分类号]P41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03-01

1 引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气象的关注度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们气象部门提供给公众的气象产品中不少以图形的方式展示给用户,其中气象实时要素的等值线分布图便是重要的产品之一。等值线图是用布满一定区域内的若干条等值线表示某个地理现象的数量分布状况。它是研究地理事物变化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等值线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疏密程度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特点。我们利用成熟的surfer绘图软件制作不同区域的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的等值线图。等值线图能够让使用者方便直观地了解到某个区域的温度、降水等情况。

2 SURFER绘图软件介绍

Suffer是一款以画三维图的软件。它内置有比较全面的空间插值算法,主要包括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最小曲率、改进谢别德法、自然邻点插值法、最近邻点插值法、多元回归法、径向基函数法、线性插值三角网法、移动平均法、局部多项式法。具有的强大插值功能和绘制图件能力,可以轻松制作基面图、数据点位图、分类数据图、等值线图、线框图、地形地貌图、趋势图、矢量图以及三维表面图等;同时,它还提供各种流行图形图像文件格式的输入输出接口以及各大GIS软件文件格式的输入输出接口,大大方便了文件和数据的交流和交换;提供新版的脚本编辑引擎,自动化功能得到极大加强。

3 绘制等值线图

在Suffer软件中分别用GridSh能和base map功能打开区域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和区域背景地图文件,即可绘制出气象要素等值线图。我们所做的软件界面是在c#.net台上进行的制作,我们利用suffer绘制地图也是在c#.net调用suffer软件,这样我们在就可以在执行我们编写的程序中看到suffer绘制出来的地图以及气象要素的等值线图。在c#.net的代码中,我们绘制地图以及等值线图的操作代码都是写在函数中的。

3.1 用suffer绘制边界地图

在c#中,调用suffer软件的调用代码为:

Surfer.Application app=new Suffer.AppEcation();

在绘制边界地图时,我们的地图边界文件是存储在bouTldary.bin文件中的,存储样式为106.119,30.535,表示一个边界点的经度和纬度,boundary.bln文件中每一行且只能有一个这种样式的经度和纬度值。

其绘制出来的网格地图如图1所示。

3.2 用surfer绘制等值线

我们在绘制等值线之前,通过在c#.net中编写代码设定我们要绘制的等值线的要求,如等值线区域的颜色、要连接的后台数据库、统计方式以及需要查询的气象要素的时间段等。完成对各参数的设定后,我们将输出各个气象要素的等值线图。一般情况下,我们对气象要素的统计方式有最大、最小、合计、平均等。

我们以求某段时间内的最高气温为例,此时我统计方式就是求这段间内气象的最大值。通过surfer绘制出来的图形如图2如示。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要查看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降水量的区域分布等值线图,其统计方式是求这段时间内的合计值,其输出图形如图3所示。

3.3 标注站点信息

我们在显示等值线的同时,要显示我们每个自动站的位置及相应的气象要素数值,如气温、降水量等,如上面绘制出的等值线图所示,这可以用post map和classed post map来完成。

4 结束语

应用要素论文 篇12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技能型,人才,要素

21世纪,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结构调整加速。社会需要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需求, 造成企业招工难。另一方面, 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发展, 造成高校大量毕业生“过剩”, 就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 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与需求, 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构想, 切实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教育部决定于2014年5月份正式启动高校转型改革, 将1999年以后成立的六百多所本科院校率先转向职业教育, 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

一、人才素质的理论发展

在理论上, 应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既区别于研究型人才又不同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在理论研究深度上低于研究型人才, 又高于专科院校毕业生;在实践能力上要高于研究型人才, 并且不应低于专科毕业生。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人才培养要明确目标, 清楚应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要素。关于人才构成要素,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我国在1998年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中, 将人才培养模式概括为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由此可知, 当时的人才要素主要由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构成。随着高校实践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人才要素由“三要素”转为“五要素”。“五要素”说认为人才个体内在素质由德、智、体、美、学等五大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 其中“德”是五要素中的核心要素。这些要素同时也体现在用人单位人事考核评价标准中。2003年以后, 党中央召开了我国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 确立了“能绩为衡”的人才观。认为人才要素由品德、能力、知识、业绩四个要素构成。“四要素”观点广泛应用于以后的各种人才标准分析研究之中, 社会各界也根据不同的岗位以这四要素为基础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地方本科高校应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根据党的十八大要求, 部分高校将转型为职业教育, 培养人才的目标为应用技能型人才。为更加明确培养目标, 需要明确应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哪些具体的素质要求。我们对于江苏省部分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分析, 并在宿迁市、连云港市、常州市、南通市、南京市五市分别代表经济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里, 共选择20家社会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 综合分析应用技能型人才素质要素的构成。经过对省内部分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 我们总结出目前应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要素首要的是品德素质, 其次具备健全的身心素质、扎实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

(一) 思想品德素质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思想基础。品德是最为重要的人才要素, 是指人的道德品质, 具体包括个人的思想政治倾向、专业观念、工作作风等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应用技能型人才首先要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使命感;具有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 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的精神, 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

(二) 健全的身心素质。健全的身心素质是应用型人才的基础素质。没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将来走向工作岗位, 不能正确面对各种压力。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顽强的自信心, 心理承受能力较强, 任劳任怨, 不断努力进取, 不断创新。

(三) 具备扎实的文化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应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学生在校期间应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培养涉猎文化知识的兴趣, 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 增强文化自信、道德自信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自信。

(四) 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具体包括:知识运用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竞争与协作能力、操作能力。

1、专业知识与综合知识相结合的能力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广博的综合性知识。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 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 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能够拓宽知识面并具有能随时更新知识, 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能力。随着知识积累水平越高, 综合知识面就越宽, 就越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跨世纪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是专业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反应迅速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2、跨学科学习的能力素质。信息经济时代, 人类对新的知识领域的开拓越来越迅速。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已经超越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范畴。学科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 如果高校教育不能突破旧学科体系的限制和束缚, 就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就不能更加丰富和完善本学科。高级应用型人才不只是专注于本学科领域, 而是应该拓宽视野, 打破学科界限, 吸取有创造价值的知识成果, 完善本学科专业。社会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知识应用的素质和能力人才。

3、竞争与协作的能力素质。竞争与协作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业务能力之一。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和束缚, 阻碍了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 高校缺乏社会竞争意识, 人才培养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缺乏必要的训练。竞争会促进人才不断进步, 促进社会发展。当然, 社会化大生产分工的基础上, 协作又是不可缺少的。团结才是力量。竞争与协作两者是有机的统一整体。竞争是在协作的基础上进行的, 而协作能够为个人提供发展的机遇及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4、运用工具的能力素质。当代社会发展必备的工具有外语、计算机和母语写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 应用型人才掌握这一能力在今后社会发展中将会更为有利。外语、计算机、母语写作都是将来岗位工作中必备的工具。随着世界经济大融合, 对外交流的加强, 企业发展需要得到到国际上最新的科研成果, 需要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信息时代更加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这一工具;母语写作能力也是目前一些高校培养模式的薄弱环节, 部分高校毕业生甚至不会写一篇完整的工作报告。

三、应用技能型人才要素的关系分析

综上所述, 新时期应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品德素质、健全的身心素质、扎实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业务素质四要素。

道德修养是人才评价的首要条件, 知识运用能力是人才评价的核心要素, 专业素质是人才评价的基本要求, 身心健康是应对竞争压力的必备条件。因此, 品德素质、健全的身心素质、扎实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是体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因素。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 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 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设置相关课程和培训计划显得尤为重要。地方本科高校应从这四要素方面设置相应的课程和计划, 削减理论性强应用不强的课程, 增加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按照本地及周边地区急需的岗位设置相应课程及技能培养方案, 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而不是一味追求向“985、211”等研究型高校标准发展, 造成千篇一律的同质化教育, 大量毕业生失业, 用人单位难找合适的“高级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裴宏森.人才标准要素构成评析[J].人才资源开发, 2010.9.

上一篇:不能忽视后进生的教育下一篇:多层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