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校园英语文化

2024-09-09

特色校园英语文化(共12篇)

特色校园英语文化 篇1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我们根据选修课程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的目的, 结合三峡红叶特色学校发展实际, 在选修系列的三大类十四种中, 选择开设了“英语电影教学选修课”。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鉴赏力, 陶冶情操, 帮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又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教学业务能力, 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一阶段下来, 感觉收获颇丰, 也积累了些经验。

一、英语电影教学选修课开设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家Treidler的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5%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人们一般可记住自己看到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由此可见, 人类获取的知识来自多个方面, 其中视觉和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英语电影教学选修课的教学正是利用了图像、感情、声音等方面强化了学生的“刺激反应”, 使外界的信息通过视觉、听觉等传给大脑中枢, 建立起信号联系并诱发人脑迅速做出反应和加速记忆, 达到记忆痕迹的长期储存从而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影视以其直观的手段, 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给学生提供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和运用情景, 促使学生对不同国家的习俗、文化、社会及历史概况进行了解。

二、英语电影教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践原则

要上好电影赏析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课堂教学有别于学生自己欣赏影片, 教师需要对影片剪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整合, 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入手, 从而达到听说能力的提高并促进其读写能力的发展。

1、循序渐进原则。

选择什么样的电影对开展英语电影教学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高中学生的语言储存量还非常有限, 听力也远远没有达到原版影片的要求。假如材料的难度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那么他们的“专心”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起始阶段, 电影方面不妨选用迪斯尼动画片《冰河世纪》Ice Age、《花木兰》Mulan或《史努比的故事》Snoopy's Story、《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等。《阿甘正传》〈Forest Gump〉、《飘》 (Gone With the Wind) 等影片则可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使用。

2、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学生的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 在有一定的进步和成就之后, 才会努力去学习一门课程。面对学生们使用的教材, 我们可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通过影视欣赏, 拓展和延伸教材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与英语1《Unit 4 Unforgettable Films》有关的《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观看电影后, 我们采用了多种活动形式:朗读、模仿表演、角色配音、问题讨论、知识竞赛和话题辩论等形式,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与三峡红叶特色学校相结合的原则。

目前的高校选拔人才仍主要是以分数定夺, 一分之差就会拒之门外。学生很容易放弃选修课程的学习, 因而要很好地发挥选修课评价的各方面功能。为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选修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各自的特长达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我校制定了“片片红叶展风采, 千姿百态成人才”的发展目标, 对学生在校期间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特长评价与各种奖励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三、英语电影教学选修课与红叶特色学校结合的具体实践

新课标在吸收国外理论并结合目前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下, 对课程评价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最核心的理念是转变传统课程中以考试定终身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从2013年开始, 重庆市高考英语采用新的评价体系, 把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起来, 实现评价主体、对象和形式的多元化, 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英语电影选修课的教学, 我们具体操作如下:

1、教材编选多元化。

电影是一部百科全书, 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 是一种充满魅力的艺术。作为面对高中学生的英语影视欣赏选修课,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由于选修课程没有完全统一的教材, 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各异, 必将导致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上的差异, 因此允许教材编选的多元化。

教师对影片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 注意五要: (1) 选用的影片应思想健康、有教育意义; (2) 选用的影片应语言、语音纯正, 易于学习及模仿; (3) 选用的影片应情节简单, 人物形象生动; (4) 选用的影片应对话简洁, 能吸引学生, 最好是国际上获奖的优秀影片。 (5) 选用的影片应选择题材轻松、内容简单、长度适中并且画面对语言说明作用强的影片, 这样看英文电影比较容易, 比如《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史密斯夫妇》Mr.&Mrs.Smith、《公主日记》THE PRINCESS DIARIES、《大话王》Liar Liar、《勇敢的心》Braveheart、《雨人》Rain Man、《阿甘正传》FORREST GUMP等。

注意四不要: (1) 不要选用过于曲折离奇的情节, 会使学生过多关注电影情节, 而不注意学习知识。 (2) 不要选专业术语较多或逻辑推理较强的影视材料, 如科幻、法律、医学、刑侦、悬疑等。 (3) 不要选情景剧, 因为情景剧一般固定在一、两个场景中, 故事情节不足, 有碍学习者对剧情的理解;另一方面情景剧对话多、信息量大且密集度高, 加之丰富的俚语、流行语和文化背景知识, 更增加了理解的困难。 (4) 不要选择卡通片, 因为卡通片中的角色的语音和语调极其夸张, 不易理解。

学生在选择电影时还是以中文电影为主, 即使选择国外电影, 也一般都是国语配音, 很少主动去看英文原音电影。为调动每个学生参与选修课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提前一周让学生知道他们即将要观看的影片, 要求他们分头查找相关资料, 上课时以讨论或单独发言的形式完成对电影内容、时代背景以及获奖情况的介绍。在介绍影片内容的同时, 给学生们播放它的预告片, 从而使他们对故事情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运用英语的综合技能。

2、教学方式灵活化。

从以往的“语法翻译法”到后来的“交际法”再到后来的“任务型教学”, 英语学科的教材教法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但始终没有一种教学法可以让老师真正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师生互动、师生交融”。我们在上英语电影教学选修课时, 充分利用英语电影资源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使课堂变得更加立体化和多样化,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发展, 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比如外国电影中的英语歌曲, 有很多经典。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式: (1) 利用中午休息或课间休息时间。循环播放要教学的曲目, 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熟悉歌曲的旋律和部分歌词; (2) 介绍歌曲的词、曲作者、乐队成员主唱、乐曲风格、歌曲背景和外界评价等。在进行一段之后, 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 (主要是网络) , 主动地去搜集相关资料, 效果相当不错; (3) 跟唱。学生们在熟悉歌词和旋律后, 跟着唱, 直到可以脱离原唱自己清唱或和着背景乐唱。老师们往往在较难处进行多次反复讲解、播放、领唱, 一直到学生掌握。

3、营造良好的英语校园环境。

我校生源属重庆市重点中学中下的水平, 很多学生高中阶段不喜欢英语学习。我们开设的英语电影教学选修课, 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受到校内所有学生的欢迎。

选修课程是针对学生的探究式、研究性学习方式设置的。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举办英语晚会、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文录像、演唱英文歌曲和制作英文网页等活动。学生还可以组织“英语背诵比赛”、“英语演讲大赛”、“英语小品大赛”和“英语电影对白大赛”等一系列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活动。

我们充分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拓展学习和运用了渠道, 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组织学生办英语黑板报、英语手抄报, 看英语刊物、写英语日记等。开设三峡红叶校园英语广播, 定期播出, 让学生天天能听到英语。建立三峡红叶校园英语标识牌, 教室布置英语化, 让学生睁开眼就能看到英语。开设三峡红叶英语会话角, 创造语言环境, 让学生经常开口说英语。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与前来巫山旅游的外宾交流,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摘要:在英语选修Ⅱ系列的三大类十四种中, 我校选择开设了“英语电影教学选修课”, 因为人类获取的信息83.5%来自于视觉, 影视教学利用了图像、感情、声音等方面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在实践中遵循循序渐进、兴趣性、与三峡红叶特色学校相结合的原则, 体现在教材编选多元化、教学方式灵活化、营造良好的英语校园环境等方面。总之, 使校园更具特色。

关键词:电影,选修课,红叶特色学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舒其惠.钟友循.1994.影视学教程[T].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英语教学中开设英语电影选修课的实践探索和思考农一师高级中学, 唐麟.

[4]让英文电影欣赏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助推剂, 仪征市第二中学, 林会平.

[5]高中英语影视欣赏视听说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高中资源网.

特色校园英语文化 篇2

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色化体系,创建了文明、平校的安、和谐的校园。促使园建学校建设成校舍设施特设

全、校园环境美、艺术色——

氛围浓、文化底蕴厚、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与并且坚持校园文化建

校唐园

怀设的正确方向,形成校

波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

制,不断总结经验,不

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教师、学校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特色学校。

一、挖掘潜力,构建校园静态文化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自然环境、校舍设施环境、校园传媒环境等静态文化资源,努力构建校园静态文化(举例)。

二、创新教育思想,激活校园动态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三、改善校园人际关系,树立校园精神文化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优化心理环境为突破口,注重学校人际关系的改善注意挖掘和利用一切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的心理环境因素,改善学校领导与教师,教职工内部,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为师生创造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和宽松和谐平等的人际环境,使学校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四、树立良好校风,净化校园文化环境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道德风尚,是全体师生员工思想、道德、纪律、作风以及精神风貌的综合体,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在校风建设上要把领导作风、学风和教风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1、领导作风。

领导作风是校风的“源头”,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在校风建设中起着主导和表率

作用,是形成校风的“风源”。思想作风要纯正;工作作风要民主。

2、学风。

学风是学生群体的风气,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风是校风的核心。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潜心培养群体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

3、教风。

教师的教风是学生学风形成的起因,是校风形成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认真的教学态度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依托“海洋文化”成就特色校园 篇3

营造特色教育氛围

学校以蓝色为基本色调,彰显了学校的文化特色,在视觉上给人以秀丽清新、宁静、豁达、沉稳的感受。校园建筑根据功能差异,分别冠以“领航楼”“搏浪楼”“扬帆楼”的名称,并在外形、装饰上做到协调美观、生动活泼。同时设计了彰显学校价值追求的雕塑——舵,表达着学校在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上凸显其主动性的诉求,刻画了航二学子扬帆掌舵,具有强烈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形象。在校园醒目位置与办公环境设计了热带鱼校园观养景观,使学校特色在学校饰物上得到彰显。

创建海洋科普教育平台

特色功能室的建设 目前学校已建成海洋科普活动室、展览室,并依托校园网,建成了海洋文化科普网站。新能源实验室正在建设中,海洋科普教育中心也正在积极筹建中。

举办以“海洋、创新”等为主题词的科技节 每年科技节,学校都会结合海洋科技文化设置“海洋科技”板块,进行“海洋科技之光”黑板报评选、海洋科技小报现场制作、海洋科普知识竞赛、科普知识讲座、航海模型比赛等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了航华二中海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新多元化的功能室活动方式 2013年始,学校就建成了海洋科普实验室,并在此开展探究型课程教学。学生通过海洋科普活动室的书橱查阅海洋科普书籍,在海洋科普活动室直接进行探究活动,观看视频或问题墙的方式了解海洋科普知识,还可以在学生工作台进行组装航海模型和海洋能源转换实验等。

定期举行暑期海洋科室开放日活动 学校已连续三个暑期向社区进行海洋科普室开放。校外学生在学校科技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参观活动室里的海洋能源发电模型、海洋科普活动墙、航海模型、海洋生物标本等展品。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从小关注海洋,为区域海洋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海洋科普活动 在每次上海市科委举办的海洋科普活动中,都有学校师生的身影。2014年9月,学校承办了上海市科普大讲坛办公室主办的“随我一起看海洋——新版《十万个为什么》(海洋卷)告诉我们”的科普讲坛活动,本次大讲坛活动让学校学生感受了海洋的精彩、浩瀚、神秘,丰富了海洋知识,提升了海洋意识。

德育活动与校本课程并驾齐驱

有序开展特色德育主题活动 第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本着育人目标,学校挖掘“海洋文化”内涵,开展不同年级的主题教育活动。独具特色的海洋主题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海洋知识,让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感受海洋文化的博大。第二,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将“海洋文化”渗透到校园每个角落,营造浓厚的海洋文化教育氛围,大力推进“海洋文化”特色专题教育活动,弘扬海洋精神。如“乘风破浪,百舸争流”阳光体育文化节、“弘扬民族文化,唱响海洋之歌”歌咏比赛等。第三,建设班级特色文化。学校以“班班创特色”海洋特色班级创建项目为抓手,力求丰富校园海洋文化,内容包括个性班名、班级海洋吉祥物、特色班级标牌等评选,这些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开拓了学校德育的渠道方法。第四,延伸德育实践课程。学校实施“六个一”德育课程:学会一项技能,观赏一场电影,经历一次社会实践,品味一本书籍,开设一次讲座,组织一次论坛。第五,建设社团。成立海洋趣味科普为主的科技社团、“墨海帆影”文学社、“海精灵”舞蹈团、“海星”合唱团、“寰宇探索”地理社团、航海模社团等社团,提供学生自我培养、自我锻炼、自我学习、自我升华、自我体验以及互相交流的舞台。

构建与实施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自2012年起,学校在保留原有的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加快了以“海洋文化”教育特色为基础的校本课程建设步伐,同时利用现有资源挖掘一些具有“海洋文化”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基础课程中渗透海洋文化精神,主要以呼应“海洋文化”教育特色为主。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海洋精神、品质等方面的价值养成教育。在拓展型课程中拓宽海洋知识,围绕特色项目,学校共开设了6门特色校本课程课程。此外,学校将计划在舞蹈、健美操、Flash制作、科学DV等课程中,也在不断引入“海洋文化”教育特色,逐步丰富学校的校本课程。在探究型课程中培养探索精神,探究型课程主要在六年级至八年级中开设,以整班制的形式编班。

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学校从“航海”到“海洋科普教育”再到“海洋文化建设”的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思路逐步形成,并先后荣获闵行区花园单位、文明单位、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SD项目实验学校、科普特色学校、全国课程实验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多年来,学校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用自我超越的勇气实现着一次又一次的腾飞,学校将继续推进特色建设,建设优质学校的发展,期待明天更美好!

提升文化品味 创建特色校园 篇4

一、学校高度重视, 工作扎实有效

抓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认真贯彻教育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领导班子在工作上统一认识, 作风民主, 处处以身作则, 要求教师做到的, 领导率先垂范, 勇挑重担。通过组织学习, 加强理想、信念、师德等方面教育,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 “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 关心教师思想的提高。

二、突出学校特色创建主题———文化之魂

以“明德博学”文化作统领, 以“校园美、校风正、学风浓” 为定位和追求目标, 在学校的物质环境, 精神追求, 制度建设和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力求使学校的目标能在师生生活和学校课程教学活动中感受到它鲜活的气息。

(1) 营造优美校园育人环境。“人创造环境, 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生个体情感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品质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 无不受到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实施素质教育;让校园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体现出文化底蕴;让学校的草木、都成为知识的载体;让墙壁说话、花草发声;设计教育目标、知识目标;以处处是教育之地, 人人是教育之师;开展环境建设活动。

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凸显文化主题“明德博学”。校门的对面立竖牌展示办学理念, 侧面的墙壁布置学生六会、班级评比栏、校务公开等主要内容。教学楼内有宣传栏、光荣榜、名人名言, 内涵丰富, 令人启迪;校园里杨柳参天、树墙整齐、生机盎然、葱葱郁郁的树木、教学楼前的花坛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处处彰显着校园文化的和谐之美;这里是学生健康、快乐、进步、学习的乐园。

(2) 营造校园墙体文化育人。学校设置古诗文诵读墙、爱国主义教育墙、中国梦主题教育墙、操场健体墙、安全教育墙, 体现校园文化多样化, 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道德品质。

(3) 营造班级文化育人。有班级墙壁文化, 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卫生角、图书角等, 教室前黑板上方配上富有本班个性特色的班风, 中间是国旗。《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张贴上墙。做到统一、整齐;教室后墙壁统一规划为专栏, 班级之星公示栏和学生作品展示栏, 以促进班内学生间的上进性;“学习园地”由班主任负责个性化、人文性设计, 凸显主题, 个性鲜明。

(4) 精心打造教室、办公室和功能室的文化。发掘班级文化、校史成果文化, 做到室室文化特色鲜明、底蕴深厚和育人效果明显, 并将教师、学生创作的书画作品、科普作品及小发明、小创造的作品和师生所获荣誉, 进行分类收集展示, 打造校史发展和办学成果相融合的综合育人文化室, 使之成为学校的育人基地。教师办公室文化建设。根据学校特色, 布置办公室。墙壁上统一布置“办公室工作活动公示栏”, 做到师德师风标语、重要的规章制度等上墙, 为教师营造儒雅、健康的工作环境。

三、突出学校特色创建主题———精神之魂

(1) 宣传阵地建设。利用校园简报、广播室等内容, 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理念, 展示学生的各方面的才华, 创设厚重的文化氛围。

(2) 校本教材。学校编印《三字经》、《弟子规》、《书法》等校本教材。

(3) 规范、精细化管理。规范教师常规管理、教师评价制度, 学生日常管理、学生评价制度, 以“校园十佳、班级之星” 评比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

(4) 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园管理上我们的少先队、红领巾岗, 随着环境的不断美化, 人人都是自发的看护员。每天清晨和傍晚, 花园的砖道中、整齐的白杨下, 都有孩子读书的身影, 课余帮助敬老院老人打扫卫生、清扫马路两侧垃圾。

四、突出学校特色创建主题———活动之魂

(1) 交流学习。为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派教师进行相互交流, 把外校经验带入, 把本校经验传出, 有力地推进了义务教育高效课堂的均衡发展, 互慧互利, 共同成长。多次在区级以上组织的征文、绘画、课堂教学等比赛中获奖。

(2)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校编印校本、开展合唱、书法等社团活动, 做到周周有活动、人人有项目;广泛开展艺术、阳光体育活动, 引导师生牢固树立“每天一小时, 阳光一辈子”的思想, 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多角度接受美育, 提高审美标准。大课间活动的呼啦圈、旱冰、踢毽子等活动, 得到家长们的好评。

(3) 争做优秀少先队员活动。注重树立典型, 利用晨会、 课间集会、黑板报等宣传各种先进典型, 用榜样的精神引导学生, 弘扬正气。学校设立了“红领巾监督岗”, 各班轮流值岗, 并对情况进行记录, 及时地反馈, 还设立了好人好事登记簿, 根据情况不定期地进行表彰。

(4) 强化安全教育活动。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 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特色文化校园体系解读 篇5

为了创建浑南一中特色校园文化,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在校长先进办学理念指导下,在各部门教师的通力协作下,在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历经一年半,浑南一中师生共建和谐特色文化校园基本形成。

在学校整体规划中,特色文化校园体系由教师篇和学生篇构成,其中教师篇由《教师工作手册》、《教师读书笔记》两部分组成;学生篇由《成长之路》、《学生读书笔记》、《青春导航》、《班级日志》四部分组成,可以说这是全校师生的教育教学成果,是全体教师智慧的结晶。

教师篇:

《教师工作手册》:一本教师工作手册用于记录教师一学年的教学工作,其中包括、课程表、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学生成绩册、周中记事与反思、期末工作总结、发表论文及获得奖励与荣誉。

《教师读书笔记》:用于记录教师阅读书籍时摘抄精彩片段或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学生篇:

《班级日志》:用于记录班级每天的课程情况、主要记事、班级出勤统计以及奖惩情况。

《成长之路》:记录个人和班级完整的学习走势,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保证公平公正。

《青春导航》:记录学生每日自省后自我肯定和不足之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通过每日的“慎独”培养,养成自律、自控、自省习惯,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篇6

【关键词】高校 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052-02

当前,高考录取率持续攀升,学龄人口却逐渐减少,生源进入持续减少状态,一些高校开始面临生存危机。对此,本文提出以特色校园文化带动学校发展的观点,并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新举措。

一、挑战当前,特色校园文化作用凸显

新晋高职高专以及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新生力量,具有很强的活力和发展潜力。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从中专升为大专后连续8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98%,在地区高校中遥遥领先。和许多高职高专一样,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开始了新校区建设,为更大规模的扩招和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升级做准备。一方面,从全国范围内生源减少的原因来看,除适龄人口下降这个主要因素外,高中毕业生的选择性增多,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不少人转变观念,开始青睐那些就业针对性更强的职业教育院校,选择重读再考的人数也逐年减少——这是有利于高职高专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扩大招生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生源之夺在各大高校间愈演愈烈,综合性本科院校尤其是有名的高校凭借其雄厚的办学基础、优惠的招生政策和政府给予的财政支持大抢优秀生源。而新晋高职高专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处于转型中或者转型后的发展起步阶段,受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办学基础等软硬件的制约,对生源的吸引力还有待提高。新晋高职高专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制敌”的长处在于特色办学,而大学最本质、最重要的特色首先应该是文化特色,它是一所大学精神、灵魂和标志性的特征。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凝练办学特色是大学特色办学的内在要求,是新晋高职高专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重要标志,是创建办学特色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应用性和地域性

新晋高职高专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能一味地模仿和抄袭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进程与历史和特定地域文化背景相关联,再融入职业教育背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有其自身特定的内涵,其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应用性和地域性上下工夫,在对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面的文化建设中,融入更多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等,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使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建立起优秀的社会形象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建筑类高职院校,按照学院规划,“十二五”期间学院中心工作是完成新校区建设和实现专升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该目标,其中的关键就是建设具有明显应用性和地域性的应用型校园文化。

(一)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大力倡导鲁班精神,定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鲁班一直被尊奉为我国土木工匠的“祖师”,注重细节、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学习、立足实践、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是人们对鲁班精神的概括。作为广西唯一一所建筑类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涉及土木工程、规划、园林、城市交通、房地产等,要求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具备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高雅尚美的艺术情趣、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是对鲁班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区别于其他高校的优秀特质。鲁班精神是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的底蕴和文脉。

(二)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新校区环境的建筑特色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建筑职业教育为特色,从新校区规划、建筑设计开始就应考虑对新概念、新技术、新材料的有效应用,在理性的建筑形式中融入现代和传统建筑文脉的意味,以体现建筑院校的特点,整个新校区规划和设计要出精品,力求在某项技术工艺、某幢建筑或某项园林工程上做出区内的代表性作品,体现建筑类院校的专业水准;与此同时,加强校园人文景点建设,烘托浓厚人文环境。突出学院“当代鲁班摇篮,建筑英才基地”的形象定位,景点建设以鲁班广场为核心,以标志塔为亮点,注重对旧校区的文化传承,一些优秀文化小品和植物可以直接从旧校区移来,满足学院师生的“寻根”情感,对新校区尽快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在行为文化建设中整合提升行业特色和地域特征,“以专显校,以地兴校”

1.大力推进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学科建设。一是创建品牌专业。面向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行业以及相关岗位群,按照“专业结构集群化、资源配置集成化、专业拓展集约化”思路,将重点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建设成为广西应用型高校示范专业,加大力度扩充国家级和区级精品课程数量。二是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以互惠互利、文化融合、共同发展为导向,实现学校办学和企业经营的双赢,包括通过经营型合作构建实力雄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科研型合作提升学院的科研能力和水平,通过培养型合作提升校外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档次。三是加大继续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学校专业优势扩大培训范围,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成效。除协助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开展“五大员”关键岗位和特殊工作的培训考核、农民工的学习活动外,大力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受其委托开展相关专业员工培训。同时,在高等成人学历教育工作方面寻求突破,提升函授学习质量的同时,以推广远程教育为抓手扩大在优质特色专业领域中与更多知名学府的合作。

2.以项目为载体,提高学校为地方服务的能力。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项目研究为载体服务社会是应用型高校为地方服务的又一种重要方式,包括与其他科研院所、地方政府部门开展城镇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如结合专业特长参与地区规划编制、区域经济发展项目招商、少数民族地区民居研究、东盟经济区合作研究、地区中小城镇建设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等,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3.打造行业特色文化活动精品。发掘建筑院校特点,结合学生专业、就业和综合素质培训,打好校园活动文化牌,重点在于提高品牌意识,整合校内文化活动,打造建筑应用型学院三大文化品牌——校园十大歌手大赛、鲁班建筑文化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重点以专业竞技和职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为主。一是开展专业竞技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打造专业品牌活动鲁班建筑文化节,通过赛、展、会、演四合一,邀请教育厅、住建厅、合作企业、媒体参与,推进专业技术与校园文化更上新台阶。重点推出《鲁班讲坛》栏目,邀请业界权威点评社会热点,邀请专家学者介绍行业资讯,邀请优秀校友自述成才故事。二是开展各类职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以专业优势为依托,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锻炼并充实自我。结合农村考察、社区帮困、挂职锻炼等活动项目,广泛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使之成为学院学生服务社会的传统品牌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社会的活动,安排学生参加各类职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专业、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利用区位优势,挖掘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一是中心城市的优势。广西大部分知名的建筑设计企业、施工企业以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都以南宁为发展基地或总部,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也设立此地。绿城南宁,就是一张名片,从政府支持程度、办学政策、办学基础、生源条件、就业形势、科研水平、合作交流等各方面来说,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都具备了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塑造首府建筑名校的形象,扩大外省招生范围。二是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学领域,可加强与东南亚各国同类院校的交往,采取合作办学、参观互访、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互派教师工作、学生实习等方式,吸取先进的办学经验,拓宽办学思路和途径;在行业领域,通过与东南亚国家政府、企业的交流,掌握东盟市场的需求,分析和制定人才培养方向,优化学科建设,为国内企业在东南亚国家的项目量身培养人才,为东南亚国家的企业输送专业人才,扩大学院的国际知名度;在社会服务方面,可更多地协助广西区政府及企业在中国—东盟经济区中参与各类高端经济交流活动,如参展中国—东盟博览会或者组织志愿者服务展会等。

现代高校的管理,是制度化科学管理,制度文化建设是根本保障。没有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对于特色校园文化的分析和研究只是纸上谈兵,因此,高校应站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重新审视现有的制度是否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发展的要求相吻合,从管理、激励、保障、学习、投入、考核等方面完善制度文化建设,满足学校特色办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军,方振聪.试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J].教育导论,2005(5)

[2]吴丹.浅议多校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学园,2010(9)

[3]王守义,杜喜荣,彭喜保.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特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4]甘晖等.战略机遇期高等学校的定位及其分层次管理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4(10)

[5]王育.要注重营造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校园文化[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5)

[6]赵骏.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J].职业时空,2008(8)

[7]聂彩林等.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8]葛新斌,冯海志.大学经营与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9]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中国高等教育启思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责编 苏 洋)

创建书香校园彰显文化特色 篇7

一、以文化视野创建育人环境,精心营造书香氛围

1. 发挥园区 空间的书 香文化宣 传功能,创设书香教育环境。首先,在园门口的宣传栏中,张贴宣传阅读活动的海报,通过保教楼门前的电子屏,用游动字幕打出宣传横幅,号召幼儿和家长“好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好”。其次,在家长和幼儿中征集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并将征集到的内容用广告贴纸的形式在全园的每一根圆柱上展出,让这些语言以一种安静、典雅的姿态展示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幼儿、家长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欣赏和阅读,激发幼儿、家长对于阅读活动的支持与参与。再次,还选择了一批比较有教育意义、能启迪童心的绘本进行喷绘,在幼儿园的楼道墙上进行了粘贴,使幼儿和家长可以随意地阅读、自然地感受,形成了浓厚的书香文化氛围。

2. 创建幼儿 图书室和 亲子阅读 室。为给幼儿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我园创建了幼儿图书室和亲子阅读室,购进了大量幼儿喜闻乐见的读物。同时还倡导家长、幼儿开展了图书捐赠活动,鼓励幼儿把读过的旧图书捐赠给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这项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园内的图书资源,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3. 开辟班级 阅读角。我们要求各班在教室中比较安静的区域构建别具特色的阅读角。在进行区角活动时,用进区规则限制人数和阅读时间,尽量使读书的幼儿不受干扰。平时可以让幼儿随机地、自由地进区阅读。阅读角的建立既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又充实了幼儿的在园生活。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大力营造书香特色的人文环境

1. 以“早期阅 读”教学为载 体 ,大力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为从根本上着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与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我们在全园开展了早期阅读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订阅读活动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指导幼儿进行阅读活动。幼儿园规定,早上10:50各班统一进行早期阅读集体教学活动,每天的纯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并要求大家严格遵守。

2. 通过班级阅读 角 ,广泛开展 同伴互助阅读活动。各班的阅读角为班级幼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资源,我们鼓励幼儿在区角与同伴一起感受阅读、体验阅读的快乐,并提倡幼儿之间合作学习、合作阅读,共同探讨和交流对同一本书的看法和理解,这种交流中存在的共鸣和争论,势必对幼儿的阅读产生进一步的刺激,从而让幼儿彼此影响和引导,共同沉浸在阅读的愉悦中。

3. 通过多样的亲 子阅读活 动 ,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 互动 ,合作共育。一是创建亲子阅读室,在园内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每天有一个班会利用下午幼儿离园的前半小时轮流到亲子阅读室进行亲子阅读活动,阅读活动结束前要求亲子共同填写阅读感言录;二是鼓励家长在家经常定时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活动,并为孩子营造温馨自由的家庭阅读空间,让孩子随手可以拿到喜爱的书,使他们在家庭中也置身于书香中;三是通过家长开放日,向家长展示我们的阅读教学形式,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亲子阅读活动。

三、以“读书月”为载体,拓宽书香特色外延

1. 在全园范 围内举办 “好书推荐 ”活动。一方面,通过幼儿园给家长、幼儿推荐、介绍优秀的读物;另一方面,号召全体家长、幼儿将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图书推荐给其他幼儿和家长,使阅读互动起来,此举深受大家的喜欢。

2. 在家长中 进行“书香 家庭”推 荐活动。书香家庭是我们在书香校园创建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家庭永远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家庭对于幼儿的影响也是深厚的。因此,我们鼓励全园的家长积极参与到书香家庭的创建和申报中来,让家长们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式陈述并表达自己创建书香家庭的做法和决心,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参与各类阅读活动。

特色校园英语文化 篇8

中职特色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很多的相同点和相互融通的地方,因此通过“校企结合”来构建中职特色校园文化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1.1 培养中职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职业素质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不可缺少的途径。而且不同的职业(行业)往往有明显不同的职业素质要求,例如护理专业人员需要具有细心、和蔼和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等,而机电类专业工作人员则需要有思维严谨、一丝不苟等职业素质,这种不同的素质要求需要有不同的文化来陶冶。要使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就能感受这种职业(或行业)文化,初步形成较好的相应职业的职业素质,必须通过包含有一定职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守相关职业的素质要求。显然,这种包含职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只有通过“校企结合”途径才能形成。

1.2 中职教育服务于企业的需要

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企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中职教育的宗旨,这一宗旨决定了中职学校必须要有很强的服务功能,全体教职员工要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完善服务功能方面都远远地走在了学校的前面,具备了良好的服务理念,形成了良好的服务体系。在中职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实行文化的“校企结合”,一方面可以学习优秀企业的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学习企业为客户服务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的融合,中职学校会与企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将有利于全方位的实行校企合作,有利于中职学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1.3 中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真正的“零距离”就业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可以尽量缩小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距离。有不少学校的毕业生仅就知识和技能而言,是基本能适应企业需要的,但是为什么这些毕业生中的相当部分仍然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而被炒鱿鱼呢,这是因为一方面不适应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在学校学习时所处的情景往往与进入企业后工作的场景存在巨大反差,从而对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容易产生怀疑,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难以发挥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要克服上述弊端,学校不仅要把知识和技能的“零距离”作为培养目标,更要把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实行中职毕业生就业时文化“零距离”作为重要目标。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行“校企结合”,使中职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认同企业文化。

1.4 创建中职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强校之本,没有特色的中职学校,将难以长久生存。办学特色不仅体现在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服务特色等方面,还表现在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不管是哪个方面的特色,如果没有相应的特色校园文化作支撑,这种特色只会是昙花一现,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办学特色。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只有在文化建设上实行校企结合,吸收不同类型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才能形成各具特点的、百花齐放的中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2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的途径

2.1 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组织文化中属于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应该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做出适时适当的调整,使其行为更有利于组织功能的发挥。比较我国的企业和学校,企业对社会的变化更敏感,学校对社会变化的反应略显迟钝。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顾客至上的理念已为大多数企业奉行。而中职学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虽然也做出了较大的改革,但与企业相比,可以说还是远远的落在了后面,因此,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吸纳国内优秀企业甚至国外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现阶段来看,主要应吸纳大多数优秀企业所共同奉行的四个方面的理念:

2.1.1团队协作精神当今社会已是一个非常重视合作的社会,现代企业更是如此,大部分的工作都已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发挥团队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为企业培养一线工作人员的中职学校就应特别注意培养中职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就需要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大力倡导团队合作意识,树立合作的校园文化氛围。

2.1.2以客户为中心顾客至上已是大多数企业奉行的核心理念之一,中职学校也应全心全意地服务自己的“顾客”———学生、学生家长及企业和行业,树立以“顾客”的需要为中心的办学思想。充分理解和尊重中职学生,处处事事为学生着想,真心实意地为企业服务。

2.1.3平等对待员工树立以人为本、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的思想,尊重每一个教职工。倡导学校与员工共同发展,为每一名教职工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让员工更出色,使学校更卓越。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淡化学校内的等级差别,使全体教职工成为一个平等、和谐的整体。

2.1.4激励与创新优秀的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优秀的中职学校更应有很浓的创新氛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有良好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中职学校应尽快赶上和超过企业。

2.2学习研究企业文化要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必须要学习和研究企业文化。目前,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相对成熟,学校文化的研究略显滞后,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研究还刚刚起步。通过学习和研究企业文化,对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2.1中职学校的中职教育研究所应有专人从事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研究,各个专业也要有专业教师进行相关职业或行业的企业文化研究。

2.2.2要为中职学生开设企业文化课程及相关人文课程,学习企业文化的内容,并进行与此相关的职业素质的训练。

2.2.3定期选派相关人员(如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到优秀企业学习感受企业文化。

2.3企业精英参与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形成是历史的积淀,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校园文化,而应变被动为主动,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无论是校徽的制作、校训的确定、校歌的创作、校刊的编辑、校服的设计,还是校园建筑的布局创意、教室宿舍的文化布置,都要精心设计,充分体现学校精神的文化内涵。”

中职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最密切,像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离不开企业一样,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不应该闭门造车式地疏远行业企业,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企业的参与和支持:(1)诚邀企业的管理精英、技术精英、营销精英等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2)向企业精英发放调查问卷,征求企业精英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书面意见和想法。(3)成立有优秀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成员还应包括中职学校的主要领导及有关管理者、骨干教师,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管理专家。由中职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会议。

2.4注重来自企业的反馈信息系统论的反馈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只有不断地根据反馈信息调整系统行为,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校园文化这项系统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善于收集和吸纳来自校内师生员工和社会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对偏离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行为,适时调整,对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行为予以强化。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尤其要注重来自企业的反馈信息,这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有专门的途径来获得企业各个部门就学校校园文化对毕业生影响的评价,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和各专业在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时要把毕业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状况和企业各个部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作为重要的调查内容。当然调查时要制定出细化分解的表格。

2.5全方位实施“校企结合”建设中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实施文化的“校企结合”,决不能仅就文化来谈文化的结合,因为校园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蕴含在办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此中职院校要实施真正的文化“校企结合”,构建中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的实施“校企结合”,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行为习惯等都要满足企业的要求,学校的管理包括教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都要向优秀企业学习,要与优秀的企业进行深层次地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柏松.企业文化宣言[M].蓝天出版社,2005,(1).

[2]赵文明.中外企业文化经典案例[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6).

[3]杨么英.浅析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2005,(3).

突出地域特色 建设校园文化 篇9

一、公共技能训练内容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兴趣爱好, 精心安排技能训练内容, 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学科门类和授课语言的不同分别明确训练内容、学时、学分要求, 分别制定训练大纲、考核方法。公共技能训练内容可分为公共艺术技能、公共计算机操作技能、公共外语听说技能、公共演讲技能和公共书写技能等。

1. 公共艺术技能训练。

遵循公共艺术技能训练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的原则, 凸显具有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大学文化。以当地民族民间舞蹈、民歌演唱、摄影、绘画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为基础进行培育, 建设以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为品牌的校园文化, 以艺术节、风采展演、文艺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摄影展、美术展、书法展和各类竞赛为载体, 大力加强技能训练, 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推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1) 民间舞蹈的学习与训练。呼伦贝尔大草原以其丰饶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中国北方诸多的民族, 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生活着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 民族民间歌舞丰富多彩, 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应积极学习、传承和发展。如:呼伦贝尔学院从1997年以来, 引进改编了一套长达40分钟的民间舞蹈。这个舞蹈是由巴尔虎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等5个民族民间舞蹈合编而成, 具有呼伦贝尔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广场舞。民族民间广场舞是来自民间的, 取材于少数民族日常的生产和劳动生活当中, 经过艺术提炼成形的。这些舞蹈对于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很有帮助。而且, 民族民间广场舞以动听的旋律和优美的舞姿, 以及群众性广场具体舞的表演形式,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校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 通过每年的艺术节开展民间舞的表演和学习, 并把它正式纳入公共艺术技能课程, 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课, 学分定为2分。如今, 民族

试论传统图书馆的自身优势与价值实现

徐敏

(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图信中心, 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 各种新兴的图书馆给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但这更是传统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机遇。传统图书馆要认清自己的价值优势, 并适应时代的发展, 必须采取措施促进自己的价值实现。

关键词: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自身优势;价值实现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志码:A

传统图书馆是伴随着近代图书馆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直到现在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 随着网络环境的日趋成熟民间广场舞已成为呼伦贝尔学院校园文化的品牌传承项目, 成为校园文化的靓丽风景线, 在呼伦贝尔学院, 机会人人会跳民族民间广场舞。近十年来, 呼伦贝尔学院以推广和普及民族民间广场舞为载体, 围绕训练学生公共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促进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建设和谐校园, 使民族民间广场舞的训练、比赛、表演等贯穿于每届学生四年的校园生活,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 使学生热爱呼伦贝尔, 树立建设呼伦贝尔的坚定决心。 (2) 民歌、民乐的学习与训练。首先, 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民歌、民乐的任选课, 有音乐基础的民歌、民乐爱好的学生自主选课, 在开课期间, 组织训练活动。其次, 通过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 开展民歌、民乐的学习与训练活动, 作为选修课的延伸, 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学习和训练活动。如:呼伦贝尔学院重点开展蒙古长调、草原歌曲、呼麦、马头琴等民族音乐的组织教学和训练。再次, 学校组建艺术团, 分为军乐团、舞蹈团、民乐团、声乐团等, 有计划的开展学习、训练活动, 并提供表演、展示的机会, 在实践中提高民歌演唱、民乐演奏的能力,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 外语技能训练。

根据地方高校, 特别是汉语和民族语言双语授课的高校, 公共外语教学尤为重要, 可进行分层次教学。根据入学成绩, 可以分为A班、B班、C班、D班, 教学目标分别确定为达到公共六级、四级、三级和校内三级。配合公共英语教学安排和公共英语听说技能训练, 开展公共英语晨读活动。训练和晨读要有大纲要求和考核办法, 不能只停留在提出倡议和号召的层面上。可选派外国语学院高年级学生承担低年级公共外语训练和晨读的辅导教师, 并结合外语技能训练, 开展外语演讲和朗读等竞赛活动。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使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得到锻炼, 提高外语水平。

3. 演讲技能训练。

在开设《演讲与口才》或《教师口语》课程、普通话测试辅导期间, 进行演讲技能训练。在训练期间安排演讲大赛和汉语、民族语言双语经典诵读比赛等竞赛活动, 学生毕业之前, 由院系组织应届毕业生进行毕业演讲。

4. 中文书写技能训练。

安排书法鉴赏课, 同时进行书写技能训练, 训练内容为“三笔字”, 即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 并以院系为单位举办书法展览、训练作品展览, 全校定期举办书法大赛,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提高书写能力。

5. 计算机技能训练。

遵循公共应用需求兼顾与专业结合的原则, 可采取“2+1”模式, 即两个学期公共计算机通识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04-0029-03

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的横空出世, 给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 对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大发展也带来了历史契机。有人在问:数字图书馆是否将基础知识的教学, 再开设一个学期的限选课, 让学生选择能够与本专业结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课程。开展计算机技能大赛, 如:Office办公软件大赛、互联网知识大赛、网站设计大赛、计算机组装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

二、公共技能训练活动,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公共技能训练活动中, 做到创新制度, 强化管理, 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可推行“技能达标证书制”和“组织验收制”, 技能达标证书是毕业条件之一。制定《学生技能训练实施方案》、《学生技能训练大纲及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 坚持每一项公共技能训练结束时, 由教务处组织验收组。以班级为单位抽查验收, 形成制度创新、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机制。音乐学院选派高年级学生到各院系担任音乐助理, 协助开展民族民间广场舞的培训和表演等项活动;外国语学院选派高年级学生到各院系担任本科生外语听说技能训练和外语晨读指导教师;文学院选派高年级学生担任本专科生中文演讲、书写技能训练指导教师;教育科学学院选派学生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助理,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此外, 还可以开展新闻助理、法律助理等多项大学生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培养系列活动。高年级学生以校内实践系列活动的形式, 参与管理和指导相关技能训练活动。学校持之以恒地坚持全院公共技能训练, 使学生在实训、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使学生能说、会写、会跳, 善于展示和管理,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演讲、书写、外语听说、计算机操作等公共技能训练, 既符合学生的兴趣, 也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既是传承文化的要求, 也是必备的现代技能。兼顾文化与艺术的和谐发展, 既切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又符合“突出特色, 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特别是开展民族民间广场舞的学习和表现是一项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公共艺术活动。通过开展此项活动, 使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有健康的社会心理。通过了解狩猎、渔猎、游牧和农耕文明的交融, 凝聚民族精神, 促进民族团结教育, 提高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 维护社会稳定。这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培养教育作用。

摘要:传承和发展文化是高校的办学职能之一, 对高校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都要与文化建设、文化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日常的训练、展示、交流、竞赛以及突出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 强化学生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素质, 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特色校园英语文化 篇10

校园文化是作为学校的环境教育, 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和一种个性气质, 也是学校无形的一种宝贵财富, 是学校办学特色和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 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职业院校为了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拉近与企业的距离, 学校往往会引入企业的文化, 而军工企业文化无疑在价值理念、制度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要求要高于一般的企业要求, 因此把军工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

(一) 可以提高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能力

职业教育应该要体现出职业教育中“职业”两字的内涵。通过对大量军工企业的调研后我们发现, 毕业生进入军工企业后往往不能够很好地融入企业环境, 特别是一些中大型规模的国营军工企业, 学生往往对军工企业文化不适应, 甚至感到惶恐。学生不能够适应的原因并不是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 而是由于缺乏对军工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 从而不能游刃有余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所以, 职业教育不仅要在专业能力上进行培养, 还需要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素养上进行培养。

当前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企业的文化氛围具有较大的差异, 学生不能通过校园文化很好地感受到企业文化。比如, 军工企业或大型企业对员工工作纪律要求和工作态度的严谨都是非常高的,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 如果没有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这些习惯, 就很难适应企业的这种制度文化。这些不同点直接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地完成从学生角色到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 从而达不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融合军工企业文化的成分, 从而形成独特的军工企业校园文化, 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军工企业文化的距离, 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熟悉并适应了军工企业文化, 从而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二) 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校园文化往往注重的是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军工企业文化是军工企业在长期的军工企业实践活动中从军工文化中提炼、演化而来的, 是各军工企业由于特殊的企业性质而产生的特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等文化诸要素的综合。把军工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能够很好地促进学校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改变, 让学校形成一个立体教育空间, 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带动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尤其是军工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等优秀的文化价值理念, 能够很好地净化学生的人格品质, 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军工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就能产生合力, 从而能正确地引导高职学生提高各方面的素养。

(三) 可以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 “办大学不要都办成一个样子, 要办出特色, 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才能有高水平, 办出水平才能有特色。”而“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也是当前职业院校的共同追求, 也是学校优化管理、提升内涵、增强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所以, 任何一所职业院校的发展都要追求自己的特色, 最好是其他学校不容易复制的特色。通过这些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逐渐重视, 职业院校的发展都很快, 院校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 传统的“千校一面”的情况已经不能满足学校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 办学的特色化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因此, 职业院校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找准定位, 办出自己的特色, 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我院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成立于1962年, 是国家唯一一所为中国兵工行业培养军工特有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 也是一所依托中国兵工行业办学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通过50余年的办学实践, 已初步形成“务实创新, 和谐共进”的校风, “乐教善导, 求精爱生”的教风和“勤学好思, 图强明礼”的学风。自创办高职学院以来, 学院领导根据我院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 明确了“军工品质, 忠诚奉献, 立德树人, 经世致用”的学院核心价值观。

在过去的几年间, 学院坚持“根植企业、校企一体, 共荣共生”的军工企业办学模式,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 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 以打造“知识育人、环境育人、师德育人”为发展目标, 体现我校“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加强环境教育的效果, 我院加大了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 东西两个校区的环境建设逐渐完善, 校园中榴弹炮、装甲车、文化石等一系列具有军工特色的景物应运而生。校园建筑结构日趋合理、环境优雅、风景宜人的校园环境已初步形成, 同时学院还注重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 学院现有各类社团24个, 社团利用业余时间各自开展社团活动, 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社团联合会还会定期开展三月学雷锋活动、新生红色旅游、入团红色景点宣誓、学生干部向革命先辈致敬、红歌会、建党知识竞赛、徒步伟人故居行、保护母亲河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通过这些红色文化活动的开展, 不仅让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了解了老一辈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锻炼了意志。

三、军工企业校园文化的完善

(一) 完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对校园整体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 加强校园特色人文景观建设, 做好校舍建筑、道路、特色景点等维护保养工作, 在学校主要部位悬挂“枪神吴运铎”照片等特色鲜明的图片、标语横幅, 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进一步完善校内一体化教学实验实训室的教学条件, 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增设宣传栏、阅报栏、公告栏、电子显示屏, 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宿舍管理中心和学生资助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网络建设及教育, 加强教室、宿舍的管理,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 完善各项德育工作制度

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基本制度、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学生奖 (助) 学金制度、德育工作评价制度、学生素质拓展制度等。将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纳入辅导员工作条例;将军工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和6S管理规定等纳入学生行为准则、学生实习制度、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等;将军工企业的具体考核标准融入学生评先评优奖励办法中, 设置企业奖学金;将军工企业管理办法融合到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中, 形成学生素质拓展制度。

(三) 升华核心价值观, 弘扬军工精神

进一步依托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彭德怀故居、吴运铎精神教育基地四大德育基地、军工协会等平台, 开展大型徒步行军红色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展 (如电视剧《枪神》、电影《吴运铎》) 等活动, 传承无产阶级革命家精神, 形成“心系天下的忧患意识、脚踏实地的践履品格、敢为人先的创新品质、坚忍不拔的拼搏意志”的精神文化, 用朴实、用坚韧、用努力延续无产阶级革命家精神, 丰富学院“一训三风” (校训“德能兼融、行知并重”、校风“务实创新、和谐共进”、教风“乐教善导、求精爱生”、学风“勤学好思、图强明礼”) 内涵, 升华“军工品质、忠诚奉献、立德树人、经世致用”核心价值观, 将军工精神内化与心。

(四) 完善德育工作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德育工作水平”的目标:面向全体师生, 以普及为基础, 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创新” (学会做人, 就是修德明志、以德立身;学会做事, 就是掌握技能、增强能力;学会学习, 就是注重实践、学以致用;学会创新, 就是不断超越、适应发展) 为基本目的,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为人处事能力、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能够把礼仪常识运用于实践, 做到彬彬有礼、言谈有致, 举止得体, 养成知礼仪、讲文明的好习惯。从而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 提高学院德育工作水平, 促进学院整体工作的提高。建设各类学生活动和素质拓展中心, 使其成为文化素质培养、艺术教育、科技创新、生活服务, 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场所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四、结束语

军工企业校园文化是军工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 是我院广大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一种财富。我院军工企业校园文化通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我相信在将来我院通过不断的建设和完善必将树立起自己的特色, 从而为学院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摘要: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学生走向社会、进入企业前的准备教育, 因此, 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就应该融入企业的各种文化元素, 从而为学生进入企业做好心理上、思想上、习惯上、能力上等各方面的准备。当今的很多职业学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和企业文化对接, 导致了学生就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 所以, 如何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就成了职业院校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把军工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角度探索了军工企业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完善。

关键词:军工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惠晓钟.融合军工企业文化凝聚国防精神-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

[2]代艳丽, 等.军工文化融入大学文化建设的功用[J].社会科学家, 2012, (4) .

建设有中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篇11

【关键词】中职校园文化企业

校园文化是校园中全体成员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所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总和。它是学校隐性德育主渠道,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每一所学校都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也应与学校培养目标相适应,创建自己的特色。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较多问题,没有自己的特色,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决定着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因此,在对中职学校进行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也要对中职特色加以强化。

一、自主管理

中职生在学习期间受到家长和老师的约束,自由空间和时间都很少,自己能掌控的东西不多。而工作之后就不再受到学校、老师的约束,来自家长的约束也慢慢减少,而企业对工人管理以自主管理为主。学生习惯了被人管束,对一下子进入企业后要自主管理很不适应。且进入企业后自己一言一行都得自己负责,出了问题没有了家长、老师的帮助,学生感觉很茫然,缺乏处理事情的能力。因此中职学校校园文化要接近企业文化,以便中职生提前做好准备,能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随时进入企业工作。

二、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与规划的必要指导

目前,纵观我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由于缺少必要的职业指导,许多学生职业规划概念不清晰,就业观念老化陈旧,毕业后学生职业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脱离实际,在择业中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必须适应当下就业形势,加强对学生进行有力的职业发展与规划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个人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信息,促进正确择业观的形成,从而在未来选择职业时发挥自己的特长,摒弃自己的缺点,在职中的学习中有目的性的选择课程,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和谐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子课题《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中职课程改革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研究成果。

1.使学生了解自我、了解社会职业需求。

学生正处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懵懂期和尝试期,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发展规划指导,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提供了发现自己兴趣、爱好、特长的平台,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评估自我,从价值观、人生观、思想、能力等方面深入认识自我,通过教师对其的引导下,进行综合分析,认识到自己优势与不足,从而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反思,实事求是谋划自己的未来之路,最终形成切合实际的长远职业规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提高自己思想力、执行力、利用时间的能力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最终确立一个职业方向,在职业方向引导下,努力学习,为职业目标而努力奋斗。

2.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理想和目标、进行自我监测和职业规划的修订。

职业理想是指学生对未来所要从事职业的构想和规划,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学生在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后,就会依据职业理想,一步一步向理想迈进。职业理想确定后,教师要根据学生职业理想,设立学生远期和近期的职业目标。西方哲学、心理学家洛克曾提出“目标设置理论”,他认为,只要人们的外界目标转变为自觉目标,就会对人产生激励,目标也就会成为人们完成工作的动机。教师在职业发展和指导中,对学生进行目标的设置,就是以学生的才能、性格、兴趣为支撑,在对学生个人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后,综合客观条件和环境,结合学生个体职业理想确定学生职业目标,最终将学生目标进行科学的细化、分解,制定阶段性的努力目标,以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

确定了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后,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实时监测,要围绕每个学生职业规划目标,监控其行动计划严格执行,以保证细化职业目标转化为现实学习中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职业理想与学习实践匹配能力,把职业目标数据细分,化解,包括通过短期学习提高综合能力,改进以往不良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特长,完善学生人格,改进学生缺点,缩短与目标理想差距等。在帮助学生自我监测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与学生密切沟通、了解,构建互动式监测平台。充分发挥教师辅导作用与服务作用,督促学生在目标指引下学习,学习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自觉的、有意识的回顾自己的学习行为,检验自己当初制定的目标是否完成,存在哪些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更科学的评价自己职业发展规划。当学生发现其职业规划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或自身实际情况发生变动时,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重新规划选择、职业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更改等内容为主的职业规划修订。

三、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和学生特长

在职业学校中不同专业应有不同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时班级文化的布置要考虑专业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要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更要注重学生的特长,从学生的优势强项着手,注重挖掘他们的优势潜能,注重考虑如何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使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都有机会得到发挥。使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从而得到宝贵的自信心,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这不仅能让学生有一展所长的成就感,也能培养学生职业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追求。博采众长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多种多样职校专业带来多姿多彩的文化氛围,各有所长的学生让校园文化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同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在普高中这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难以形成的,职业学校更应把握这一优势,办出学校的特色。

四、更多更真实的实习

学校要协调好理论课和专业课的课时安排,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增加实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实践的机会。另外,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真实的实习环境,生产设施设备和生产流程及管理尽量按企业的方式进行布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实习,这对中职学生的培养以及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很多学校开始实行工学结合、实习基地建设等,使不少职业学校学生能在企业或者是校办企业中进行实习,给予学生真实的情境体验,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工作场景、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前适应工作环境,使学生有即将成为企业员工参加工作的实感;实践操作时的困难也能给学生适量的压力,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学习。不管是引进企业生产方式的实训,还是让学生步入企业参加实习,对促进校企文化的融合有很大的意义,更能促进校企文化过渡、融合。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的演练,对学生养成标准的工作规范,以及学会引领或融入和谐的合作氛围,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现代企业精神都需要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中职学校在构建校园文化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例如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并给予优秀的作品和学生予以肯定,以直观可见的奖励给学生以鼓励,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样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使学生具备追求创新的优秀品质,更好地为就业做准备。

学校开展各项活动也可以考虑专业特色,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技能大赛中,可以让烹饪专业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水果蔬菜雕刻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或者给他们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制作出宴席的菜肴。这类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为烹饪专业提供了充满职业特色的文化活动。

总之,中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体现中职教育特色,在进行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对中职的特色加以强化和补充。

大学校园水景空间的文化特色构建 篇12

关键词:校园水景,文化特色,生态,可识别性

水者, 万物之本源也。水以其自由而多变的形态诠释着自然之美, 传递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文思想。水作为园林景观基本构成元素, 在园林中也同样有着多重的文化内涵, 表达着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哲学思考、人生理想和情感叙述[1]。水体是校园重要的景观要素, 水的灵动能给学校赋予更多的生命力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因此, 现代大学校园水体景观规划必须突出其文化特征, 营造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 实现水体景观建设与校园文化传承的和谐统一。

任何一所校园都有经过历史沉淀形成的独特文化, 没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水景势必失去灵魂, 导致水景设计的空洞和乏味。将校园文化运用于水景之中能增强校园文化整体内涵, 师生也能从水景之中体会到深深的校园文化[2]。当人们在进行学校水体规划建设或水环境景观的营造时, 学校的传统文化应该潜移默化的融入其中, 根据不同的历史文化、发展背景, 校园景观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要展现水体设计的文化性, 关键要通过有意义的场景设计实现启迪与警示后人的目的[3]。水体设计的文化体现要从立足传承传统文化、铭记学校历史、明辨人生哲理和突出主题精神着手, 充分挖掘校园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及其内涵方面的文化特征,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使之成为校园的灵魂所在。

1 突出主题文化精神原则

现代校园绿地水体景观不仅美学欣赏价值高, 而且文化内涵丰富, 能够给师生以精神追求和心灵享受。校园绿地水景正以其丰富的文化意味和良好的景观效果而成为学校的标志性景观, 诠释着学校的主题文化精神。例如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东大门北侧人工湖“工”字形水岸线设计, 寓意理工大学以工科为主的办学特点;环湖叠石驳岸、雕花护栏、四季花园的植物配置, 增加了校园的人文和艺术气息, 体现着一种包容精神和“勤奋求实”的桂工精神。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利用岷江的支流江安河、明远湖等自然水体, 通过打造学校独有的历史文化水景, 很好地突出了水的文化特征和“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川大精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前区以两侧对称的线形水渠结合特色种植展示自然、阳光的田园风光, 体现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院校特色, 突出“农、林、水”的办学特点和校园精神[4]。上海交通大学执信西斋前广场中心的喷泉水景通过主题雕塑和波浪状特色植物背景, 以体现“爱国爱校、不忘根本、饮水思源”的校园精神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

2 绿色生态原则

把“以人为本, 展现特色文化”作为校园水体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建设充满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的绿色生态校园水体景观[5]。生态的景观设计才是真正的人性化设计, 而水景设计又是生态景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水景设计当融入生态关怀[6], 同时强化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意识。校园作为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校园环境由人工与自然生态环境融合而成, 其规划建设以满足师生员工的需求为主要目的。要建成理想的生态校园, 必须在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融入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思想, 推行生态教育和系统管理, 最终实现并保持校园的可持续发展[7]。尺度范围较小的体验式生态水景不仅能为师生提供一些生态体验, 还可以实现教育意义[6]。例如天津大学以建设以水为主体的生态大学为目标, 规划设计处处以生态为原则, 绿化与水景相结合, 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 达到节能、节源的目的, 由此而带来明显的环境效益及人文效应[8]。

3 可识别性原则

校园绿地水景设计时, 往往将水景作为主体景观, 无论是自然河湖水体还是人工叠水喷泉, 规划设计都要做到因地制宜、动静适宜、特色鲜明。校园绿化应把自然生态条件和植被地带性特点作为基础, 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绿化建设中, 使绿地系统具有较强文化特征, 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9]。校园水景的设计应从审美及校园文化角度出发, 以彰显大学文化内涵为主体内容, 充分尊重校园的历史文脉, 比如清华大学的“荷塘月色”和“水木清华”、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等就充分体现了各自校园的历史文化, 经过历史的积淀, 铸造了较强的可识别性, 成为了学校的标志和名片[10]。

4 地域差异性原则

学校所处的城市地域不同, 人文风俗及历史发展脉络就不同。在校园绿化水景建设中强调文化原则, 就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脉络和地域风俗, 并将它们融入校园绿化之中, 使校园绿化向着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 实现景观特征丰富、文化内涵多彩。校园水景设计要从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 挖掘提炼各地区在环境设计中的理念, 塑造有地域风格的水景空间, 形成水乳相融的校园景观[11]。针对不同地域的自然特征、人文特点以及周围环境的不同, 把人文景观、地方文脉一同考虑到水景设计中, 提高学校的文化内涵。彰显地域文化的校园水景, 能为学校内涵的提升增添无尽的魅力。例如浙江大学校园内江、湖、池、溪、泉, 以水脉沟通传承, 体现江南水乡特色并以名人岛展示浙大历史和名人, 使地域特色巧妙融入到校园山水之中, 表达出校园的文化气质与江南水乡地域文化的融合[4]。

5 情感化原则

水是人们心中对时光、人生、情感、思绪的具形解说, 以水为喻, 这些抽象无形的思维感受都变得具体可感, 且更加容易传达及把握其本质。于是水也成了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 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世界[12]。水景的设计与实现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亲水、近水的情感需求, 因此现代水景设计充分考虑人们的视觉和心理需求, 把握恰当的人工水景的尺度与形式, 力求达到水景设计情感化的最佳效果[13]。在复旦大学以思想活跃著称的校园里, 有一片静谧, 即复旦大学校园水景“燕园”。小桥流水, 阅尽历史沧桑;睡莲丛丛, 总有一种难舍的情怀。这里渐离喧嚣, 恬静宜思;这里积淀深厚, 内涵丰盈, 凝聚着这个校园一年四季最美好的时光。暨南大学广州本部有一湖叫“明湖”,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为了与本部的湖相呼应, 把“明”字拆为“日月”, 建成美丽的“日月湖”, 这样的新校区校园水体景观设计做到了传承老校区的校园文化, 使身处不同校区的师生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表达了一种人文情怀。

6 借物言志原则

水景配以置石常常可以在园林景观中传递出活力和生机, 通过在景观石上书文题字等表达人生追求文化理念, 给师生创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意境, 具有浓烈的人文气息。例如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东大门北侧水景边上校友捐赠的题名“母校情深”景石, 点出学校对新校区美好期待和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情感[14]。传统园林理水惯用拟人化手法, 赋予水以伦理道德或人生哲理, 使之更加有“情”有“意”。“曲水流觞”就是这种高雅脱俗、风格独特文化性思想的典范, 其赋予水景以强烈的文化烙印, 既使得隐性文化通过具象园林水景形式体现出来, 也让这一园林水景形式更具生命活力[15]。

7 结语

上一篇:表外重点下一篇:真空包装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