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教育现状和问题

2024-08-01

信息教育现状和问题(通用12篇)

信息教育现状和问题 篇1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人类知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海量的知识和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催化剂,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给传统的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带来深刻的影响。科技信息服务如何创新?科技信息服务工作有怎样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每位科技信息工作者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就科技信息服务业面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和研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1. 科技信息服务业面临的现状

(1)历程回顾。

在我国,科技信息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从无到有,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计划经济时代,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在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很好地发挥了尖兵和耳目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科技信息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得到空前发展,省、地(市)建有独立的科技信息机构,县市也建立有相应的机构,全国共有400多个科技信息机构,科技信息从业人员达10万之众,为地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行业服务模式正发生重大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资源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服务知识化已成为主要趋势。信息服务机构的信息服务在手段、方式方法、途径、服务深度上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从一般的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方向转变;从提供共性服务向个性服务方向转变;从传统上的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方向转变;从等待服务向推送服务方向转变。更注重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完善个性化定制机制设计,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从而大大提高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的功能和效率。

(3)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科技信息服务行业的环境继续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由于市场需求牵动,各种信息资源机构发展迅猛。国有、个体、集体、外资信息服务机构纷纷登台,共同角逐竞争市场。国内科技信息咨询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迅速崛起,尤其是民营信息机构因采用灵活的机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特别是一些国外的信息研究咨询机构,以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上乘的服务质量,很快赢得国内的一些用户,占据部分市场,给国内信息服务业造成极大的压力,这也加剧了竞争的复杂性和激烈性。

2. 科技信息服务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是,与全球信息化事业发展相比,与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相比,无论是在产业地位、规模,还是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全社会特别是科技信息工作者大力研究探索加以解决。

(1)指导思想不明确。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科研生产两张皮、社会管理模式以及从业人员队伍等多方面影响,我国的科技信息服务业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服务实践方面,都存在指导思想、工作目的不够明确的问题。在开发资源与服务社会两方面主次颠倒,往往重资源开发、轻用户研究,重信息手段、轻服务效果。应该明确,科技信息服务业,服务是目的,其他均是手段。为此,必须加强信息市场、用户问题研究,一切以用户需求为第一出发点。多年来,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存在问题,科技信息服务业队伍虽然庞大,但社会服务效益整体水平不高。

(2)条块分割,缺乏宏观调控。

目前,我国科技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缺乏宏观调控和总体结构设计,信息服务机构间缺乏合作。我国的科技信息机构大多隶属于政府部门,或者隶属于国企、高校和科研院所,这种依附性强、体制上独立性差、开拓发展的动力机制缺乏的服务体系难以适应社会现实发展的要求。而且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缺乏活力等状况相当普遍,影响了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拓展市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科技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增加了不少困难。

(3)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少信息服务机构仍然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缺乏对市场需求的研究,信息市场发育不完善,信息服务产品单一,针对性不强,层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和用户多样的需求。

(4)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科技信息服务业是一种智力密集型产业,对服务人员的要求很高,既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又要求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从事信息资源开发的人员还要在信息的处理加工技术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而我国许多科技信息服务机构规模小,经营能力差,对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科技服务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专家奇缺。

3. 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科技信息服务业如何能走出目前的窘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很大程度上需要国家宏观引导与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更主要的是主动走向社会,调整发展战略,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一是要树立“用户第一”观念。科技信息服务业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为此,必须深入社会研究用户需求,开发潜在市场。新时期科技信息服务业不但要为政府部门、科技机构服务,而且将主要面向科技型企业及农村市场开展服务,不仅要面向国内还要面向国外。

二是要树立“新型信息”观。传统的科技文献查新、检索等服务已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用户或服务对象对的现实需求。传统的科技资料信息已被政策法规、技术预见、产业跟踪、市场调查、竞争情报、专利服务等具有针对性、有较高层次水平的“新型信息”所取代。任何信息机构如果无视这一社会发展现实,不及时深化研究服务内容,调整人才知识结构,必将被社会所抛弃。

(2)明确政府职能,强化政府服务行为。

政府应把科技信息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提高各级领导与决策者的科技信息服务意识及对科技信息服务性的认识。

一是随着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将有关事务交与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承担,做到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分离,这样既能使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发挥双向服务功能,更好地为企业、社会服务,又使政府与企业、社会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二是政府部门应在财力、人力、信息等多方面加大对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实行政策、法律、税收、财政金融、人才、数据信息提供及物质技术、支撑等方面的倾斜,使科技信息服务业向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3)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随着科技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和社会化进程的加快,科技信息服务的模式随之要更新,要变一般的信息传递、文献服务为知识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等待服务为推送服务,变一般服务为个性化服务,变表层服务为深层次服务,变单一服务为一站式服务。

二是科技信息机构的一切活动都应以适应且满足社会需求为中心,生产并提供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为政府、企业和广大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要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更新服务观念,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潜心在技术、内容、质量、服务上下功夫,使科技信息服务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延伸,确保以优质的商品、优良的服务、优惠的价格赢得社会用户的青睐。

(4)积极构筑信息人才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科技信息队伍。

一是要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和保护机制,优化科技组织结构和科技人员布局,推动科研机构的合理调整和科技人员的合理分流,造就高素质的科技信息服务专家队伍。

二是要加强国际人才引进,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引进人才机制,扩大国际人才引进渠道,逐步建立起国际人才市场,培育和发展国际人才市场中介机构,实现科技信息服务人才的国际化。

三是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大胆起用年青业务骨干,把他们放到关键的岗位,在实际工作中磨炼,提高能力和水平,不断为科技信息服务队伍增添新生力量。

(5)努力营造科技信息服务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

二是政府部门要完善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制定和实施保障信息市场有序运作的法律规范,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市场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保证信息市场拥有规范、公正、公平的良好发展环境。

三是健全和完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加强现有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的治理整顿力度,限制盲目发展低水平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鼓励扶持一批知识型、技术型、网络型、外向型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

四是行业协会要尽快摆脱传统意义上的社团组织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其在宏观调控、组织协调、跨行业合作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力,做好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业务培训、质量考核、同业交流、行业自律和信誉评定等工作。

参考文献

[1]沈蓉蓉.发展我国科技信息服务业的思考[J].中国市场,2007(6).

[2]秦志前.科技信息服务业现状及其发展[J].中国信息导报,2006(2)

[3]孙敬华,周雪松.我国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科技成果纵横,2005(4).

[4]顾国章.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信息服务业[J].华夏星火,2004(6).

[5]符福桓.加速我国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构想[J].中国信息导报,2004(4).

信息教育现状和问题 篇2

1.国内自来水行业信息化现状。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自来水行业就不同程度地开始致力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数字供水”、建设信息社会的出现,对自来水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以生产管理、管网管理、营业管理、无纸化办公为主要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城市供水企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在大中城市自来水行业的信息化大都采用以SCADA为基础的数据系统,它很好地解决了设备实时运行状态监测的数据采集、分析等支持功能;以ERP/EAM为核心,并与SCADA系统对接,对设备的运行、维护实施全面的在线实时管理;以GIS为辅助系统,与SCADA系统、ERP/EAM系统整合,形成实时在线的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全面提高城市自来水信息化水平。

2.国内自来水行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自来水信息化建设正处于建设与逐步完善阶段,分析借鉴国内同行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而又迫切,纵观国内一些自来水公司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观念问题。在现有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下,自来水公司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在一些企业认为:企业建设没有必要非赶信息化这个“时髦”。还有些人认为:信息化建设仅仅只是计算机操作,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或者认为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已经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种认识制约行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2)人才问题。自来水公司由于经营规模小,业务单一,很少能建立起自己的IT团队,对人才吸引力有限,企业内部也很少能够找到既懂得IT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多数单位信息化建设借助外来力量完成,由于开发人员不清楚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沟通难成为信息化建设的软肋。

(3)资金问题。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资金捉襟见肘,加之建设后期资金不足间接造成了初期体系建设的软硬件建设不到位,有的单位每年的系统维护费用更是没有着落。

(4)管理问题。有的单位信息化建设虽然完成,但是公司内部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信息化只是完成了传统的业务流程管理,远远没有实现信息化带动企业现代化的目的;虽然建设了基础数据库、积累了大量数据,但是尚不注重数据的整理和挖掘。加之系统建设缺少一个规范的自来水信息统一管理平台(自来水企业信息门户);一些子系统各自为政,信息的处理和流转只局限于本部门,不能在整个公司进行很好的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二、自来水信息化系统的组成和其逻辑关系

1.建立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此平台建设可使企业内部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可以通过各自的权限在浏览器上共享、分析、处理和应用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实现生产自动化、运营智能化、管理决策科学化、信息资源化和运作网络化。

2.建立稳定可靠的核心数据交换中心。通过对各个业务环节信息数据的实时全面采集和发送,实现企业运营信息的集中存储,形成一个信息共享体,带动整个业务流程运作顺畅,保证决策管理系统对各个业务环节的监控和指挥。

3.建立营业收费管理系统。这是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户基本数据库的主要数据来源,也是城市基础性公益性大型数据库的一个组成部分。系统数据建立和完善,将直接共享应用到城市自来水规划、城市输配自来水管网数学模型、城市GIS系统以及自来水企业各有关管理部门和各有关上级领导决策部门。

4.建立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客户服务中心是企业与用户以及社会各界的直接面对面窗口,也是信息化工程中的关键部分,此系统建立将直接影响公司形象和社会稳定。客户服务中心以用户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每一个自来水用户建立一组档案,记录用户开户之日起到现在的所有的情况,使自来水企业对自己的服务对象有一个非常清楚全面的了解,是自来水企业搞好对外服务的基础工作。此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用户报装管理系统、自来水表管理系统和热线服务管理系统。

5.办公自动系统建设。其内容有: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仓库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物流后勤管理、自来水表管理等。这些系统良好运行,为自来水企业规范化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并为领导层提供及时、准确的经营信息和辅助决策信息。

6.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此系统以实时动态管理系统为主,包括自来水企业的主营产品—自来水的整个生产处理过程和把产品通过管网系统送到千家万户的整个传输过程。这一部分以基本生产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自来水输配过程进行控制。基本生产信息的数据一方面用于生产运行,另一方面和基本用户数据一起作为管网建模的主要基础数据来源。通过数据分析处理,科学指导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和合理的管网运行,为其建设和规划提供宝贵的数据。

7.系统内容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业务应用系统和辅助支持与决策系统统一运行在公共信息平台上;业务应用系统与辅助支持与决策系统数据通过中心数据库平台实现双向互通;业务应用系统中只有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和营业收费管理系统直接面对用户,办公自动和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是公司内部运行系统,主管部门和外部相关机构只与业务发展管理系统联系。

三、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信息化建设的原则。自来水行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原则;统一标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系统开放原则;技术先进、可靠、实用原则;“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信息安全原则。其系统设计要先进、可靠、实用。要充分利用成熟可靠的公用网络,根据其分散和遍布的特点,采用VPN虚拟局域网,保证数据的实时准确传输。

2.系统运行的开放性。系统必须便于开发、使用、维护、管理和系统升级的支持,应用软件设计开发要考虑到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使各类数据资源得到共享。

3.系统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系统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内部业务流程自动化,提升服务素质,提高社会满意度;便民利民应贯穿信息化建设始终,建立企业与用户沟通的友好界面,让用户便于操作。

4.系统安全性。建立信息化系统安全机制,制定规章制度,防数据泄密、丢失,防病毒和黑客的恶意攻击,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四、自来水信息系统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领导重视,企业“一把手”亲自抓,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保证。首先实施“一把手”工程,因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管理手段;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信息公开和规范化管理所导致的管理人员的权限变化。因此从实质上来讲这是一个管理系统而不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机系统,整个系统实际应用都要体现领导思维建立在现代化信息平台基础之上的管理思想。

2.注重“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战略。信息系统建设要从全局的观念出发组建系统,制定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规划重点考虑企业全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编制系统功能目标。确定部门信息处理应用要求和公司全面管理需要之间的合理配合,根据系统要求和市场技术经济条件,合理配置系统软件、硬件和网络的能力并留有发展余地。公务员之家

3.系统建设符合可持续性发展要求。系统建设的可持续性关键是应用程序可以持续使用。这要求应用程序要易于理解、扩充和改动,并可以方便地移植到升级的平台上。对此,在开发阶段就应该按照软件工程的标准,深入分析,合理地做出安排,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结构。

4.注重人才的培养及梯队的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实施以人为本是自来水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的保证。公司内部必须要建立自己的系统维护力量,否则难以完成系统的日常运行。系统维护应当能够完成系统硬件、软件和网络平台的日常维护,处理一般的系统故障、系统参数设置、数据库的维护和备份、用户权限分配、在应用层面上对软件功能和界面的调整修改等。同时,还要求企业员工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型管理工具,而且这也是一个企业走向现代化和成熟的标志之一。

五、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和对策 篇3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对策

计算机网络在设计与使用之初,就有专门的应对网络信息被非法使用的对策。我们经常在电影里面看到电脑黑客与反黑客之间的较量。而在现实生活中,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所涉及的问题更趋复杂性。因此,这也是就成为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计算机技术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

网络环境是一个虚拟的环境,人们在网络上进行的一系列社交活动,包括人们日常的网上购物活动等等,都会涉及人们个人信息的输入。人们日常上网似乎感觉很自由,没有人监视自己的上网浏览内容,其实不然。商家在向客户推送网页内容的同时,他们也有相应的软件系统统计客户的浏览信息。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当人们在整个上网活动过程中,个人的信息始终处于被暴露的状态下。如果个人信息被非法使用,这就产生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二、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一)保障人们生产与生活的顺利进行 计算机网络已经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下,电商的兴起培养了人们新的网络购物的习惯。从2015年阿里巴巴的交易业绩来看,网络主导人们生活已经成为可能。甚至人们吃饭也可以网上订餐。国家鼓励“互联网+”的发展新思路,将来会有更多的行业加入到互联网发展模式中,例如“互联网+影视”的发展思维,已经被很多传媒行业人士所应用。这一切都意味着防护好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 网络环境虽然不同于现实环境,但是不意味着这两个环境是孤立的。拿电商举例,网络环境与现实环境正通过“O2O”的发展模式更为复杂的交合在一起。如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出现问题,那么直接影响到现实生活中交易的顺利进行。商家线上售卖,线下交易的顺利达成才能实现交易双方的共同利益。如果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那么这其中牵扯到的经济利益关系也是复杂多样的,甚至交易双方会对薄公堂。这些都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做好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当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因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也在不断的改造升级之中。在过去,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人基本上都是专业人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掌握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也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带来了更多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黑客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攻击 电脑黑客在电脑网络技术诞生时已经存在。黑客为了不正当利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破坏目标计算机系统,使目标计算机系统处于瘫痪状态,从而非法盗取目标计算机信息,或者对目标计算机信息进行修改。计算机病毒这个词是每个使用计算机的人都比较熟悉的,人们常说要对电脑进行杀毒,意思就是使用相关软件,对可能的黑客制造的电脑病毒进行查杀,以此保证自身计算机的信息安全。黑客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手法是多样的。例如黑客可以制造一些程序,让这些程序平时以合法的身份潜藏在合法程序当中,当人们要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合法程序的时候,黑客制造的有毒程序也就被随之被下载到人们的计算机中。当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小心打开了黑客的有毒程序,那么这些有毒程序就开始发挥作用,破坏人们的计算机系统。黑客的非法目的也就到达了。还有一些情况下,黑客制造一些可以自我不断复制的电脑病毒,一旦人们不小心点开网页,这些病毒被下载到计算机上,那么这种不断可以自我复制的病毒可以使得电脑存储器充满乱码,扰乱计算机正常系统。

(二)计算机网络自身漏洞没有被及时补救 计算机一般都安装有杀毒软件。这是目前最为普遍的防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淡薄,经常忘记定期对电脑进行杀毒。有些时候,电脑自身很多软件或者系统需要被升级,很多人有意或者无意的忽略这些步骤,认为不用升级的软件用着也没有问题。这些小的细节问题都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威胁。因为,很多商家软件定期提醒客户升级,不仅仅是为了软件更好的被客户使用,其中也包括商家对于自身软件或者网页的安全系数升级。软件或者网页的安全系数升级,在客户端方面,客户完成最后一步,这个安全系数的升级才能最终完成。因此,计算机自身的补丁或者漏洞如果没有被及时处理,这就使得黑客或者不法网络入侵者有了可趁之机。

四、解决对策

(一)提高网民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虽然网民大量存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网民都有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或者意识。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强宣传,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组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普及,可以以小区为单位进行。城市小区居民委员会宣传人员也可以多组织一些小区用网安全知识普及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活动要具有趣味性。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如果只是简单的向城市小区居民发送小册子,这样的做法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网民自觉防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能力 网民在平时的用网过程中,可以不断搜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小知识,掌握一些有效的计算机设置方法来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例如,网民在注册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的时候,设置更为高级复杂的密码。在公共环境中使用计算机的时候,有对计算机加密码锁的习惯。网民使用完公共计算机后,对于计算机上残存的个人信息及时消除。

结语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关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的同时,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维护任务也更加艰巨。我国一直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工作,坚决抵制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便利向人民宣传不良思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张蔚.军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10):269.

信息教育现状和问题 篇4

一、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现状

1. 广州市教育综合管理系统

广州教育综合管理系统是遵循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开发的综合业务平台。通过该系统, 可以实现教育管理部门及各学校建立各项教育管理基础数据、日常教育管理、决策咨询、汇总统计、向上级部门上报报表数据等各种教育管理业务。根据规划, 该系统最终包括基础教育管理、职业与成人教育管理、体卫艺管理、思政管理、科研管理、教研管理、招生考试管理、组织人事管理、财务基建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的各种教育业务以及运行评价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目前, 只完成了基础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管理及学校管理的部分功能。在基础教育管理方面, 各区教育局及中小学统一可实现学籍管理、招生管理、学籍异动和学校管理 (学校信息维护、学校部门设置、学校班级设置、学生换班、学生分班和内部学号维护等) 。

2. 区域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

通过广州市教育系统公文交换系统和白云区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实现与上级管理部门的电子公文交换;通过白云区教育信息网公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局机关、镇和片区教育指导中心、各中小学三级公文信息交换;通过白云区教育局政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局机关内部办文、基层请示、上级公文传阅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区人保局和财政局的人事及工资管理系统实现公办教师的人事及工资管理;通过白云区中小学学业成绩管理系统实现全区中小学质量监测数据的上报和统计分析。通过白云区教育信息化售后服务平台实现全区公办中小学信息化设备的维护管理;通过白云区中小学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实施“平安校园”管理。在区域基础教育管理方面, 各类业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相互独立。

3. 学校管理信息化系统

区内学校除按市教育局统一要求使用广州教育综合管理系统提供的功能外, 在管理信息化应用方面大致有3类:使用2004年市教育局下发的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示范软件实现校内人事管理、教务管理、成绩统计、科研、教学设备管理, 该部分学校约占全区学校数的3%;使用自行采购、开发或网上下载的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 该部分学校约占全区学校数的11%左右;全区约86%的学校基本上没有使用学校管理信息化系统。

二、教育管理信息化对城乡二元化地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白云区是典型的城乡二元化地区, 农村区域广、学校数量多, 管理业务量大、管理队伍人数较少, 导致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压力大, 教育管理整体水平不高, 与城区存在较大的差距。区域内学校管理水平的校际差异显著。近年来通过实施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示范区建设, 通过各类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实施, 促进了管理方式的转变, 提升了管理效能, 缩小了城乡差异, 体现了管理成本的最小化和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1. 缩小教育管理水平的城乡差异

在教育电子政务方面, 白云教育信息网成为我区重要的政务门户网站之一, 自2003年该网站改版至今, 总访问量超过360万人次, 日均访问量超过3500人次, 对外公开各类政务、校务信息超过12000条。教育局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年均办结公文1112件, 公文交换系统为系统内612个教育单位实现公文上传下达, 年均传输公文数超过43000件, 平均每个用户70件。通过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实现全区近26万中小学生的学籍、招生、考试管理以及1.2万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在学校信息化设备维护方面, 实现对全区152所公办中小学近6万套设备的维护管理, 年均办结报障信息3000条。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 实现全区中学各年级统测学科和抽测学科的网上阅卷及质量分析;在学校安全管理方面, 实现对全区14个直属单位近300个管理部位的视频监控, 并与8个街镇派出所建立了警情联动。

在学校管理现代化方面, 一部分学校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为基础, 深入开展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 实现了办公、学籍、人事、教务、招生、考评、图书借阅、考勤等业务的网络化管理, 借助智能IC卡和短信系统, 实现管理信息查询及家校互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带来的便利与高效, 充分体现了学校管理的现代化特征。

2. 提升教育现代化意识

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过程是一项推动学校革新管理观念, 创新管理机制, 提高队伍素质, 提升管理绩效的系统工程, 对教育现代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类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中小学校长逐步树立了规范管理、科学决策的现代学校管理新理念, 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利用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综合数据查询, 进行科学决策;利用教务管理模块, 规范科组、科任教师的教学管理。学科教师的现代教学素养逐步提高, 利用成绩统计模块, 收集教学评价数据, 掌握教与学的反馈信息, 因材施教等。许多学校改变了过去落后的管理模式,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问题分析

1. 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与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适应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精神, 区域基础教育管理的内设机构、业务流程等具体的管理要素必然呈现“以县为主”的特点。以广州市为例, 就形成了两类不同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即以城区为代表的“区、校”两级管理体制, 以城乡二元化或农村地区为代表的“区、镇街 (片) 、校”三级管理体制。在广州教育综合管理系统的学籍管理实践中, 由于系统局限在市、区、校三级的学籍、中招管理中, 便无法满足区、镇片、学校的分级管理。根据广州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全市统一应用平台的规划, 必然造成信息化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各区管理业务的需求, 基础数据无法与区教育局其他业务管理工作实现共享。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方面, 广州教育综合管理系统目前提供的管理管理模块无法满足学校各项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也不存在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的接口。各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中小学为满足自身的业务需求, 在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必须造成业务信息系统重复开发, 用户重复操作的局面, 进而制约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2. 区域内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

作为典型的城乡二元化地区, 学校在管理水平、师资条件、硬件配置等方面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导致在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存在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在管理软件方面, 目前学校内部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普遍存在类型混杂, 功能不完善, 盗版等问题。一方面软件质量水平难以保障, 安全漏洞问题较多;另一方面, 数据字段不统一, 难以采集与统计分析。在应用水平方面, 学校对信息化管理系统大多停留在简单的信息发布, 缺乏流程化、规范化的管理意识, 对数据的应用范围则大多数限制在校内;在应用典型方面, 目前区内存在一些设备条件较好和人员技术水平较高的学校, 其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也较为深入, 但多数的系统都是按照其学校规模和个性化需求进行功能定制与开发, 难以复制或推广到其他学校。

3. 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在管理数据库方面, 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用户数据库相对独立, 没有统一的接口, 各级用户在不同系统需重复进行用户认证工作, 系统管理员的用户数据维护工作繁琐、各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互;在办公自动化应用方面, 区教育局与学校内部的办公系统割裂, 公文上传下达时, 大量重复的公文发布工作减低了工作效率;在区域教育基础数据方面, 基础教育信息的收集困难, 各业务科室进行数据统计时, 缺乏有效的数据收集系统, 也不能利用已有数据, 数据收集工作需反复进行发布单份报表文件, 再进行人工收集统计, 工作效率极低。在基础数据开放性方面, 各业务科室无法准确掌握各校的人、财、物等资源情况, 难以为行政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四、区校联动基础教育综合管理系统构建思路

根据白云区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 本文提出在城乡二元化地区构建“一个中心, 区校联动”的基础教育综合管理系统的创新思路。“一个中心”即建立数据标准化和集中管理的区域基础教育标准化数据中心;“区校联动”即以区 (县) 为主体构建与城乡二元化区域教育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区校一体化业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1. 系统总体架构

区校联动基础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包括一个数据中心和区端、校端两大系统。区域数据中心与广州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基础数据中心采取分布式部署的形式, 实现市与区 (县) 之间基础数据的同步与异地备份, 同时实现区域内基础数据的集中管理。

区端应用系统为区教育局、镇 (片) 教育指导中心及下辖中小学提供纵向的区域基础教育管理功能, 包括学籍管理、学校管理、成绩管理、基础数据管理、区校信息联动、区域基础数据综合查询等子系统, 实现基础教育以区 (县) 为主的三级管理。校端应用系统为区域内学校提供横向的学校内部管理功能, 包括学籍管理、教师管理、学校资源管理、成绩管理、基础信息数据管理、教务管理、公文流转、内部邮件、家校信息联动等子系统, 实现学校管理的自主性 (如图1所示) 。

2.系统用户及权限

系统涉及系统管理员等7类用户, 根据不同用户的管理职能, 分别获得系统相应的管理功能 (见表1) 。

3. 校端应用系统的部署

根据城乡二元化地区的特点, 校端应用系统的部署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建立校端服务器, 为每所学校配备小型服务器并部署应校端应用系统, 这种方式适用于区域内办学规模比较大, 有条件建设和维护服务器的学校;另一种是使用代理服务器, 采用Saa S的软件部署方式, 为区内幼儿园或者小规模学校提供校端应用。两种部署方式的组合, 在系统建设成本上, 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城乡二元化地区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投入成本, 提高规模效益;在系统性能方面, 能够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提高代理服务器运行的效率 (如图2所示) 。

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揭示问题研究 篇5

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揭示问题的研究

一、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状况

自2007年新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实施以来,在上市公司以及率先执行准则的部分中央企业等单位得到全面贯彻执行,新旧会计准则实现了平稳过渡和顺利转换,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公允性明显增强,会计信息质量整体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但部分企业存在对准则理解有偏差、判断不准确、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少数企业存在违背准则操纵利润、虚构交易等严重会计造假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推迟披露信息,降低了使用价值 在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一方面为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创造了条件,从而使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另一方面则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二)股权集中,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产 因为股权过于集中,往往使得小股东的利益受到限制。大股东往往干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引导与压迫其在公司重大问题上做出的判断,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重大遗漏,缺乏完整性、充分性 表现为出于增加投资者资本注入、减少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公司对应披露的信息不作全面的披露,而是采取避重就轻的手法,故意夸大部分事实、隐瞒部分事实、误导投资者。

(四)是随意调节收入成本粉饰业绩。

如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从而在不同年度间调节利润,随意增减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调节折旧费用,对同一交易事项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确定公允价值,非法转回以前年度确认的减值损失等。

(五)是利用关联方交易转移利润。

如通过母公司豁免大额债务或者进行大额捐赠等手段,直接向上市公司输送利润,帮助上市公司扭亏为盈。

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严重地扰乱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那么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二、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乃是企业内外管理和决策的关键。然而,复杂的会计环境与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种历史性与国际性现象。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既有企业主管因素,也有客 广东商学院会计学院

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揭示问题的研究

观因素。

1、资产所有者缺位,对经营者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致使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现代公司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机制,所有者缺位,厂长、经理作为法人代表的权力得到了加强,实际上已超越了现代企业制度下作为经营者的权限,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然而委托代理契约本身存在四个不可克服的缺陷:委托代理契约的不完全性;信息不对称;监督成本为正数;利益不一致。因此“内部人控制”问题较为严重,存在着经营者一手遮天的现象。

2、执法不严,惩罚力度不够。我国《刑法》、《会计法》都对会计作假行为作了处罚规定,但我们很少听到因违背《会计法》而受到法律制裁的事例。假账真算,假账假算的事例却屡见不鲜,具体表现为:(1)会计造假行为败露后,司法介入欠缺,有时甚至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减弱了法律的威慑力。(2)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刑事处罚,或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和刑事处罚。(3)重处罚单位,轻处罚个人。(4)会计造假成本低、风险小,是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尤其是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助长了造假行为,使造假者在侥幸心理和利益驱使下无所顾忌。

3、注册会计师制度不完善削弱了对会计信息的鉴证作用。目前一些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对审计责任的认识远远不足。同时由于中介市场的无序及不正当竞争,致使审计机构为了追求业务,不得不屈从于企业领导人的授意,违背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信条,成为企业编制假财务报告的帮凶,虽然近几年来已有保留意见、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出现,但不可否认整体审计质量偏低。

4、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差。企业在人事管理上还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也不重视,致使部分财会人员素质、技能低,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如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会计确认及计量工作混乱。尤其近几年会计制度中增加新的内容较多,如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增值税等给会计核算增加了不少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5、会计方法落后于会计环境。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动的信息。我国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当客观环境变化后,在客观上会计 广东商学院会计学院

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揭示问题的研究

都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产生会计信息误差和失真,市场越是不稳,竞争越是激烈。

6、监督执行乏力。目前在我国执行的是会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理论上很完善,但在执行中却不尽如人意。实际上会计监督弱化,单位会计受制于领导;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不能独立发挥作用;政府监督没有形成合力,诸多监督机关监督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政,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在我国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会计信息的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大,其作用与影响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能比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后果也就更加严重。

1、对企业的危害。企业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同时也是信息使用者。因此,企业要是在运用虚拟会计信息的相互比较时,只会产生错误的比较结果,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毫无益处。若因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而使企业声誉受损,更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危害。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投资者和债权人是会计信息位数最多的关心者,他们与企业财务成果有着直接的收益。失真的会计信息只能对他们产生误导,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或贷款决策,并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3、对国家的危害。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四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运作者,她可以是企业的直接投资者。因此,会计信息对于国家来说就有着双重意义。企业的会计信息一旦“失灵”,不仅会导致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紊乱,也可能导致国家的投资付之东流。

四、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

1、明晰产权,自愿披露会计信息。

充分发挥产权对会计的规范和界定的功能,只有产权的明确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产权的明晰可以实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以及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为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应采取自愿披露机制,通过自愿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至少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和合约成本、降低资本成本以及提高公司价值。

2、要建立健全内部制度机制 广东商学院会计学院

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揭示问题的研究

首先,要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因为提高财务报告信息透明度的关键是董事会。然后,要充分发挥监事会的职能。监事会是上市公司内部的监督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最后,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使其既起到激励作用,又不使独立董事、监事会对公司产生依附感,发挥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优点,但也要慎重使用该机制,从市场监管、信息披露等各方面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3、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督体系

注册会计师是证券市场安定发展的经济警察,它在整个监督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审计鉴证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公之于众前的必经“关卡”,经审计的上市公司报表出现造假,不仅使广大投资者遭受经济损失,而且会挫伤其对整个证券市场的信心,所以关卡必须把牢。

4、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首先,加强对会计证得管理。目前,虽有工商、税务部门在年检、登记时要求出示会计证,对会计管理是个很大的支持,但并未形成社会的有效监督制度。对会计证培训班资格要严格审批,并对其师资及教学质量进行经常性的考核、监督,以保证持证会计人员真正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对非法办班、办证者要严厉打击,使其无法生存,以保证会计证得权威性、严肃性。其次,应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第三,要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经常性管理和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以确保会计信息的技术真实性和权威性;提高职业道德,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认为真实性和可信度。

5、强化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加强社会会计监督机制。建立国有企业定期审计制度内部会计监督,业务上归属国家财税部门管理,行政上向董事会或主管部门负责;企业外部会计监督,要实行年度会计由中介机构审计验证制度,审计结果与评价意见要公开披露;要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及一批会计师事务所,使社会会计监督机构(中介机构)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警察”。

6、完善现有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加强会计工作管理。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适应国际发展方向,与企业改革步伐相适应的会计信息体系;财政部门等应督促企业按会计法及国务院有关规定,依法建账和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广东商学院会计学院

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揭示问题的研究

结束语

会计信息披露是解决会计信息需求者与生产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装置,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笔者根据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且也从认识到其严重危害性方面进行阐述,最后结合我国实际对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治理上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还要求有关各方都来关心和重视这一问题。也就是说,除前文提到的措施外,问题的彻底解决还要依赖于其它很多条件如优良的外部宏观环境。这些建议或许尚不完善,单作为;理论性的探讨或许能为治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同时也会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淮建军、雷红梅、赵誉谦《信息披露近40年国外研究综述》《经济评论》2010年第2期

[2] 韦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经贸.2008(05):70-71.[3] 北京师范大学研制的《2010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数报告》 2010.12 [4]李燕媛:《“管理层评论”信息质量原则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会计研究》2009年第1期。

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问题;对策

会计信息化这一概念是在1999年深圳举办的“新形势下会计软件市场管理研究会暨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提出来的,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会计信息作为信息源,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送、存储、检索等处理,使会计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提供实时会计信息,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和及时的信息。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层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只是简单的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只是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简单处理,只是使会计人员减轻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的工具,因此,虽然企业发展了,其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管理手段和措施也没有多大的变化,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二)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在会计领域,即能够完成手工记账式的人才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界,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需要,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却十分欠缺。因此,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未能有机结合

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性,这就要求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还有一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资金短缺、人员缺乏、业务链脱节等原因使财务软件大多只在财务部门使用,致使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不仅造成横向上不能与银行、税务等部门信息共享,纵向上不能与客户、供应商及时沟通,而且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连接,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从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的进程。

(四)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1.会计信息化数据安全控制存在问题

第一,保密性差。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经济业务均记录在纸张上,所有的数据都以纸张为载体,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很容易辨认出修改线索和痕迹,从而使非法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可被挽救,但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以磁性介质作为信息载体,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上的数据容易被修改,甚至能不留下痕迹地被修改。

第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计算机病毒日益猖獗,会计信息化数据安全稳定性差。

2.企业授权方式的改变,会使得某些内控制度失效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项会计业务的每个环节都由有相应管理权限的责任人的签名或者是盖章,这种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作弊。而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系统授权方式是主要是口令授权,通过绕过财务软件的关卡,可以打开计算机财务数据库进入财务报表等系统。同时,业务人员的口令不像印章那样由专人保管,一旦口令被人偷看或窃取,便会带来巨大的隐患。

3.内容控制的程序化,增加了差错的反复性和严重性

手工会计系统中数据处理环节分散于多个部门、多个员工,一个部门或人员的差错往往可以在下个环节发现和纠正。所以,一般情况下一定时间内差错重复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二、解决会计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会计信息化理念,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使他们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会计信息化的倡导者。同时领导要重视会计信息化,提高认识,成立高效务实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

(二)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首先,国家从宏观的角度加大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教育投资,加大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力度,调动社会各种培训机构的力量,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其次,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增强企业员工对管理信息化的认识,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培训。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企业信息化包含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企业信息化在会计方面发展的体现,没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加快企业信息化速度,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连接,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四)加强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

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企业加快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带来的危害。

1.做好系统的安全保密控制

实现会计信息化后,必须要解决信息的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且受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电脑病毒入侵及水灾、火灾等因素影响,数据容易被破坏,因此必须做好会计信息化的安全保密控制。

2.建立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加强授权审批控制,强化内部牵制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3.加強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管理

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在会计信息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更好为管理服务的保证。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对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防盗、防虫蛀、防霉烂和防鼠咬等工作。

三、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顺应了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成为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但应看到,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距离现代企业信息经济的要求还很远,企业会计信息化变革任重而道远,企业、政府、社会各组织以及会计人员都应加强合作和互动,共同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昔武,纪纲.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6,(3).

信息教育现状和问题 篇7

十七大提出“两化融合、五化并举”,即:“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这是“五化并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这里提到了“两化融合”。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如何深入理解?哪些技术和产业发展会遇到新的机遇?

2“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通过工业信息化的过程达到信息化工业的目标,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的工业是信息经济、信息社会的基础。在这里,工业化的需求是牵引,信息技术是主要驱动。做好这一点,“两化”不会是“两张皮”,会走向“融合”,达到目标。

工业化的需求有:P(Products/Service,产品/服务)、T(Time,上市快)、Q(Quality,质量好)、C(Cost,成本低)、S(Service,服务好)、E(Environment,环保),这些是经常性的需求。但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工业化的需求还应该考虑以下五个方面。

2.1 全球化和金融危机

在全球所有国家中,美国和中国的全球化程度最高,而欧盟的全球化程度只有美国和中国的一半。在中国,转移而来的制造业十分发达,而其他行业却要落后几十年,差距之大不亚于日本与纳米比亚的经济发展差距。

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催化下,世界经济将面临着以下四方面转型:一是世界经济格局转型由单极向多极化转型,欧盟经济区、美洲经济区、东亚经济区三足鼎立;二是世界经济形态转型,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三是世界经济增长动力转型,以新能源产业、智能产业、低碳贸易、文化产业与有机农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国获得新竞争优势的新领域;四是国际社会价值趋向转型,从单一的物质价值观向多元化的生态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人本价值观转型。

上述正在发生的四方面转型,不是局部的、短期的转型,而是涉及多重危机催化下的人类文明形态、经济形态、增长模式与文化范式拐点式转型,这一过程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当代中国已经不是这次转型的旁观者,而是当代世界转型多极文明力量不可缺少的新成员。

2.2 环境和资源

2.2.1 环境问题:从环境破坏型增长向环境友好型增长转变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功能在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减弱。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3;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8%;土地面临污染日趋严重,中东部地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占灌溉面积的20%;历年垃圾堆存量已高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有220个城市已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大气污染程度依然严重,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

如果未来我国能源消耗方式、能源消耗结构和效率没有大的进步,中国将成为对全球环境造成最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2.2.2 资源问题: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

1) 水资源问题

一是水资源短缺,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因缺水造成工农业损失每年达数千亿元;二是水资源污染严重,全国七大水系中,只有不到40%的河段达到水环境质量3类标准;三是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工业用水中的单位产品耗水率高于先进国家几倍甚至十几倍。

2) 能源问题

2009年我国共进口原油2.038亿吨,原油进口依存度已达52%,首度超过50%的警戒线。按照单位GDP能耗来计算,中国的单位能耗几乎相当于美国的3倍。

3) 主要矿产资源问题

铁矿石进口量从2002年的1.12亿吨提高到2007年的3.83亿吨,提高了2.4倍;铜的消费峰值将达到530万吨/年~680万吨/年,2020年前后缺口将达到5000万吨~6000万吨;铝的消费峰值将达到1300万吨/年,2020年前后缺口将达1亿吨。我国原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的钨、稀土、锑和锡等优势矿种,因为滥采乱挖和过度出口,绝对储量已下降了1/3~1/2,按现有产量水平保障程度亦已不超过10年。

4) 海洋与空间资源问题

在海洋方面,确保国家300万平方公里领海主权、充分利用大洋资源;在空间方面,积极发展空天技术,参与空间竞争。

2.3 城镇化(城市化)

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两个过程:工业化决定城市化、城市化拉动工业化。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金融资源配置的重心由工业化转向城市化。资金流向的改变和资本形成的偏向都表明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已经逐渐从工业化转向城市化。城市化更深刻的含义不仅仅在重新理解资金、资源的流向和价值,更重要的是城市化彻底改变了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空间分配模式,也改变了工业化过程中的项目发展模式,使城市成为了在空间意义上集聚资金、资源、人口、公共基础设施、工业和政府的组合体。

以城市为基础,重新构造经济社会环境,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最主要推动力之一。

2.4 人口老龄化和公共卫生

国家民政部2009年5月发布的《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9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60岁及以上人口1598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

通常,65岁以上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超过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根据联合国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国将在2024年至2026年前后进入老龄社会,速度与日本大体相同。

2.5 公共安全

目前,我国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数十万人死亡和伤残,经济损失约6500亿元人民币。除了自然灾害、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社会安全、核安全、国境检验检疫等传统安全外,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生物安全、防恐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70%以上人口、80%以上工、农业和城市受到各种灾害的威胁,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发达国家在完成其工业化后,才开始推进信息化,进入信息社会。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付出了过量消耗资源的代价。产业革命200多年以来,占全球人口不到15%的英国、德国、美国等40多个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化,在此进程中消耗了全球已探明能源的70%和其他矿产资源的60%。显然,广大后发展国家客观上难以复制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和模式。

我国也为前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付出了代价:联合国公布的全球环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就占了7个;由于全国70%以上的江河湖泊遭受不同程度污染,有3.2亿人饮用水不安全;中国每年因污染造成的成本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显然,中国必须走出一条新路,信息化是其核心内容!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中央设计的我国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经济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中最重要、影响到方方面面的、有战略性的是信息化。所以,“两化融合”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的特点如图1所示。

3“深度融合”

信息化推进了30多年,从国家层面大力推进信息化已经近20年。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我国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离开了信息技术,整个社会就不能运行,但信息化的发展不平衡。今天,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引导,表现在两方面:广度和深度,强调用深度带动广度。从依靠外国的信息技术和产品到更多地依靠自主品牌的信息产品来实施信息化。

信息化是分阶段的:初步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从初级阶段的“两化融合”到高级阶段的“两化融合”将经历在技术、产品、管理模式、效益、人才队伍以及国家支持方向等多方面的变化。

1)在技术上,“两化融合”从初级的单元信息技术应用,到初步的集成化应用,再到集成和协同。如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网上协同设计制造。

2)在产品上,从加快产品的研发速度和提高产品的研制水平,到在产品中广泛应用嵌入式系统,使产品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功能,显著提高产品的信息化含量,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获得更大的附加值。

3)在管理和业务流程上,从初级的应用信息技术支持业务的高效运作,到促进新生产模式的产生和企业业务的重组,甚至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制造资源的优化整合。在无所不在的信息服务和云计算技术及平台的支持下,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组织和人员管理的实时性与组织沟通的实效性;充分利用和挖掘信息资源,将计算智能和人的智慧结合,支持智慧的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

4)在效益上,从初级的降低单个企业的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效率的战术层指标,到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战略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得到战略性收益,并通过为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提供透明的及时信息服务,提高产品制造、物流、管理的精益化水平。

5)企业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将从最初的依靠外部技术力量,发展到企业自身信息化队伍的发展壮大。

6)在国家层面,随着“两化融合”的进程的深入推进,需要从初步的鼓励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发展到全面推进企业、行业、区域的“两化融合”的试点和示范工程。从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软件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发展到鼓励和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工业软件做大做强。同时,不断制定和改进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促进“两化融合”进程的健康、有序、高效发展。

对于中央提出的“深度融合”,我认为:深度融合是指信息化发展的中级和高级阶段。这样,符合我国信息化不平衡的特点,又可以对所有的企业(包括信息化应用相当好的)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指导。

4 积极、冷静看待信息化的两个热点:智慧地球和云计算

4.1 智慧地球

4.1.1 智慧地球的由来

早在1998年1月,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戈尔第一次提出了“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的概念。10年过后,戈尔所描绘的一个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数字地球”已经实现。然而,“数字地球”并没有帮助人类摆脱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2008年11月6日,美国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其演讲《智慧地球:下一代的领导议程》中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的理念,描绘了一个由物联网构成的智慧地球的愿景,为人类构想了一个全新的空间:让社会更智慧地进步,让人类更智慧地生存,让地球更智慧地运转。

在IBM的“智慧地球”模型中,通过构建一个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将各种物体加以互联的扁平化网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在该模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将被重新定义,从过去单维度的“生产——消费”、“管理——被管理”、“计划——执行”转变为先进的、多维度的新型协作关系。

4.1.2 智慧方法的特征

智慧方法的特征3I:更透彻的感知(物联化,Instrumented)、更全面的互联互通(互联化,Interconnected)、更深入的智能化(智能化,Intelligent)。通过建设智慧的基础设施系统,将衍生出关系到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工程,让各行各业都“智慧”起来,包括:智慧的城市、智慧的电网、智慧的铁路、智慧的医疗、智慧的金融、智慧的水资源管理等。这些智慧的解决方案将进一步带给社会更多的价值:经济的繁荣、信息传递的便利、无障碍的沟通、随需应变的企业、更方便的生活,也会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和工作岗位。

4.1.3 关于智慧地球的讨论

1)智慧地球将信息技术提升到一个更高、更重要的地位。

2)出现智慧地球或类似理念是全球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3)尽管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经济体,但高增长、大量消耗生产要素的粗放型增长已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如何“智慧”地利用资源、劳动力,实现一种健康和谐又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4)实现智慧地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显然,智慧地球不可能解决地球上的根本问题,但它是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

防止炒作“智慧”的一条检验“标准”是看各式各样的项目是否是真正应用驱动?是否会真有实效?这是需要“冷静”之处。

4.2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技术,其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拆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台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进行处理之后将结果回传给用户。云计算的新颖之处在于其几乎可以提供无限的廉价存储和计算能力。

4.2.1 云计算的主要形式

云计算的主要形式有:Saa S(软件即服务)、实用计算、网络服务、平台即服务、MSP(管理服务提供商)、商业服务平台、互联网整合等。

Google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使用者。Google搜索引擎建立在分布于200多个地点、超过100万台服务器的平台之上。Google地球、地图、Gmail、Docs等也使用了这些基础设施。

IBM在2007年11月推出了“改变游戏规则”的“蓝云”计算平台,该平台提供了一系列自动化、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复的虚拟化云计算软件。

微软于2008年10月推出了Windows Azure(“蓝天”)操作系统。Azure是继Windows取代DOS之后,微软的又一次颠覆性转型——通过在互联网架构上打造新云计算平台,让Windows真正由PC延伸到“蓝天”上。

4.2.2 云计算的特点

1)云计算提供了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必再担心出现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问题。

2)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非常低,使用方便。

3)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

4)云计算为人们使用网络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

4.2.3 关于云计算的讨论

1)云计算可能是未来一种潜在的计算模式,其新的设计理念将对信息系统的构建产生影响。云计算将使信息资源的统计复用增益显著提高。目前信息系统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过量预留产生的浪费,以及投入不足导致的能力缺失等问题将可能在云计算的支持下得到合理解决。

2)云计算系统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采用开放标准的零部件与开放源码的基础软件,这为我国摆脱Win Tel垄断,发展自主创新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带来了契机。

3)至2030年,云计算技术领域的发展呈现下述趋势:2015年前,云计算领域将仍然处于百花齐放的发散期;在2015年~2020年期间,云计算领域将会出现产业整合和学科整合;2020年~2030年期间,云计算将趋于成熟和普及,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充分显现,并酝酿出新的技术。

5 我国工业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今天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我国经济、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社会的运行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总的看法是进步巨大,不足明显。存在的技术差距为我国工业结构调整、高技术产业化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工业信息化的内容包括:产品信息化和产品设计、制造、管理等过程的信息化。可以从以下8个方面具体化。

5.1 装备和产品的信息化--嵌入式系统

装备和产品的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主要是芯片和软件)与传统工业紧密联系,使机械化、电气化的装备和产品具有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征。

嵌入式系统是未来的一个大市场!包括嵌入式工业软件和芯片在内的嵌入式在国内外均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年均增长20%左右,国内更高。我国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发展势头较好。嵌入式系统是提高我国装备和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嵌入式系统,不可能由少数几家公司垄断,这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

消费电子和电信/数据应用,占了嵌入式系统应用市场的一半,主要包括:移动通信、消费电子、数码相机、MP3/MP4、数字电视、IPTV、智能家电、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工业过程控制)、数控机床、电力系统、石油化工系统;交通管理控制,移动定位终端、GPS手持机、公共交通无接触智能卡CSC等。

5.2 产品设计过程信息化

可以说,从甩图板到深入应用,国内能用CAX技术(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辅助技术)的企业都采用了。

航空航天、汽车、机械、造船、铁路车辆等行业的应用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如虚拟设计、虚拟装配、网上协同设计等等。但支撑产品设计的软件工具都依赖进口,技术和市场差距很大。我国重要机械、电子装备的设计研发软件基本上采用国外的三维MDA软件。EDA软件的差距更大。

网上协同设计技术,在“大飞机”、“高速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中会得到应用,代表了我国产品设计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新起点。

5.3 管理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是在网络、数据库基础上的应用软件,实现对“产、供、销、人、财、物”的现代化管理。软件技术的新概念、新技术发展很快,管理软件也在不断发展中。

管理软件的柔性化有很好的技术进展和应用,这对我国管理软件的发展会有很好的作用。由于用好管理软件与国情关系更密切,国内软件厂商的服务有可能更好。中国管理软件的前景可以看好,但是管理软件中的核心,数据库与国外差距仍然很大。

5.4 控制设备与系统

对生产线、过程的控制和优化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数控系统是关键技术之一,可以说代表了装备制造业的水平。我国数控的“攻关”是从“六五”开始(1981年),“屡败屡战”。这几年有进展,如广州数控、华中数控,无论普及型还是高档数控都有重大的进步。

对于流程工业的设备、过程控制,国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DCS(集散控制系统)、PLC已开始为大企业提供成套装置,如浙大中控、和利时,进一步发展有一定优势。如变量达到10万维的操作优化问题,有973计划的支持,开发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多种算法,是相应软件的核心技术。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开发与工业应用广泛,但核心芯片与国外还有差距。

5.5 检测与自动化仪表

2007年,我国国产工业自动化仪表及系统共销售5000余万台(套),占有73%的市场份额,但高端工业自动化仪表及系统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5%。未来10年的发展重点:

1) 传感器方面

①新型传感器:高档传感器、MEMS传感器、无线传输传感器以及生物传感器等。

②特种变送器: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安全性、高环境适应性要求的重大工程非常见变量的变送器。

③特种执行器:高压、高温、腐蚀、易爆、易燃等特殊要求,着重研制高精度特种执行器和相应的调节阀,以及高精度阀门定位器。

④成分分析仪器:气固液及多相流介质,研发高精度、长寿命在线成分分析仪器。

2) 新型检测技术和装置方面

①重大工程质量与安全在线检测控制及装备技术。

②新型机器视觉软测量和精微模识测控技术。

③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研究施工作业中的安全检测与故障诊断。

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动态协同自组网方法与技术。

5.6 系统集成

异构是信息集成的主要问题。我国引进的各种硬件、软件商用产品和设备种类多,不少产品只是企业内部标准,这给集成带来困难。

863计划的CIMS主题从开始就把信息集成作为重点,我国没有采用当时的国际主流方案(MAP),效果更好。在此以后,我国企业的信息集成都是以此为基础。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集成:

1)基于PDM的局部集成:CAD/CAPP/CAM。

2)基于PLM的企业集成:CAD/ERP/SCM/CRM。

但是,大型PDM、PLM软件平台都是引进的;在协同产品商务(CPC)软件、应用服务提供(ASP)平台、企业入口软件(PORTAL)等方面我国做了很好的工作。PLM平台如图2所示。

信息集成给企业带来明显效益,实施的企业逐步增加。2005年全球协同软件市场的营业额将近500亿美元,我国约占10%,但发展速度快,协同软件市场预期以35%的年复合增长率发展。

5.7 服务信息系统

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以服务为目的的信息系统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国内除了很少数极贫困的地区,都采用了计算机并提供网上服务。

服务科学的提出是IBM,发端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的国家创新计划(NII),是21世纪美国国家创新战略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围绕产品的服务所产生的利润远远超过制造产品!围绕产品的服务所产生的利润如图3所示。

在国内,服务信息系统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生产性服务(现代物流等等)、众多的金融服务信息系统等,还有面向公众的服务,如:数字图书馆、全国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全国4000门精品课集成系统、资源库分布在北京、武汉、杭州、内容搜索、流媒体服务器、主动服务、网格技术、用户可以得到透明的服务,试验期间几十万次/日。

5.8 节能减排中的信息技术

我国炼制每吨原油平均综合能耗为87.1千克标油,发达国家炼制一吨原油的综合能耗为53.2千克标油;我国乙烯综合能耗为720千克标油,而国外先进水平为500千克标油;我国水泥工业电耗指标为100kWh/吨,而发达国家为85kWh/吨,减排的任务非常严峻。

重大工程实现节能减排一般有三条途径:采用绿色化的工艺设计技术;通过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采用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

对于现有的重大工程和生产装备,节能减排最有效的办法是先进控制与优化。如中央空调的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50%,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等方法,可以在原来节能的基础上再提高30%。

6 工业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及重大项目建议

6.1 工业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

工业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包括:智能设计/制造信息化技术、现代企业生产组织模式及管理信息化技术、先进集成技术及支撑软件平台、物联网环境下的现代物流与供需链管理技术、全程电子商务、3G/4G等无线技术工业应用、嵌入式系统、高端数控系统、高端工业控制技术及智能系统、现代工业传感器及仪表。

6.2 重大项目

1)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

2)云制造服务支撑平台及重大应用;

3)制造服务信息化工程;

4)工业软件;

5)节能减排中的优化控制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

6)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7)超高速工业过程运行控制的关键基础研究;

8)流程工业的优化运行技术。

7 结束语

“十二五”期间,企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转型?从前面讲过的材料,围绕这个问题,从技术上可以有以下方面:

1)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型、从模仿到创新转型,信息技术,例如嵌入式系统、支持创新设计的数字化技术、虚拟制造技术、多学科协同仿真技术等都是有用的。

2)从提供产品到提供产品和服务,向服务转型。

3)从粗放生产模式向精细化的生产模式转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提高效益、核心竞争力为目标。

4)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型。创新的中国管理模式,基于云计算的管理模式等等。

信息教育现状和问题 篇8

一、冷静分析,正视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四媒体”,而随之而来众多的思想理论、意识形态、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等也扑面而来,这对思想教育工作恰似一把双刃剑,既给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又带来了众多的消极影响,使思想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当前的思想教育应立足于这种全新的信息网络时代的形势和条件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信息网络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一是教育舞台无限化。网络超越地域和国界的信息传播特点,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全球信息,它突破了传统思想教育空间及人力的局限,只要愿意,则随时可在网上接受正确的教育和熏陶。二是教育形式综合化。它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于一体,可以克服传统的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呆板的弊端,把大量生动的事实逼真地展现在教育对象面前,获得声像并茂、情景交融的功效,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三是教育功能多样化。网络超强的“互动性”,使得信息的思想性与娱乐性紧密结合,教育资料可以结合多种场合展示,从而使思想教育巧妙地融入到网络的信息交互中,给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发展创造难得的机遇。四是教育效果经济化。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及上网时间的无限化使宣传教育面更广、速度更快、影响更大,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二)信息网络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网络在给思想教育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一是网络信息的“失控性”对思想教育开展了全面攻击。由于历史原因,现有网络(IPv4)的管理主动权被美国牢牢牢牢抓住,导致我国获得的信息良莠不齐。据调查,互联网上的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网上无益信息占50%以上。显然,这对于在因特网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建设信息和精神风貌是极为不利的。二是网络信息的多元性、复杂性,对思想教育的集中统一提出了挑战。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网络信息的产生、发布和流传可以迅速遍布全世界。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发表反动的政治言论,恶意攻击我党和政府,直接危害我思想政治建设,这给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变化的脉搏增大了难度,对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上的一致增加了困难。三是网络上不健康文化和精神垃圾的传播对保持学生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提出了严峻挑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无序性使得部分学生意志力受到影响,道德人格开始扭曲,开始利用网络进行欺骗、诈骗等违法活动,部分色情网站、“一夜致富”等信息垃圾,其传播具有量大、快速、隐蔽、庞杂、诱惑力大等特点,极大地危害到青年的身心健康,对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保持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四是教育者面临信息不对称的冲击和挑战。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即时性,学生有可能先于教育者获得有关资讯,教师和管理者获取的部分知识有可能少于学生,这就造成了思想教育知识的局部不对称,进而可能引发思想工作的被动。

二、正视挑战,精确把握息网络条件下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规律

面对网络的挑战,我们应该辩证分析,疏堵结合,在战略上突出进攻态势,主动出击,占领信息网络这块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

(一)要唱响主旋律,必须抓紧网络建设,努力实现思想教育工作手段的不断更新。

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必须广泛运用第四媒体。目前要解决统筹规划和统一领导的问题。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要有战略眼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各自为阵、网络割据的状态中走出来,进行综合集成、无缝链接,抓紧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宣传教育网络和思想文化网络,在全国形成“大教育”的局面。另外,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技术管理措施,专门研究能防止、过滤政治诽谤和色情暴力等反动、有害信息的软件和监控系统,限制影响正常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关内容的传播。

(二)网络信息良莠并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思想武器,提高自身“免疫力”。

网络的出现带来了一个广阔的天地,通过网络,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到各种社会现象、观点、思潮,可是同时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也变成干扰学生的“噪音”,影响到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并使人的兴奋点和注意力往往被信息的奇、新、异所吸引,还没来得及判断思考就可能会转换为自己的东西。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正确信息与错误信息的界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是要主动参与,走进网络,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二是要结合案例进行法纪、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道德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对网上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免疫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保持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

(三)教育者先受教育,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努力成为思想教育的专家。

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离生活越来越近,然而,有些教育者却没能跟上网络的步伐,在做思想工作时没有什么吸引力,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没能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这既浪费了师资,又耽误了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当代教育者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各种思潮和大量的信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从思想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阐释新问题,作出新概括,讲出新东西。三是必须努力掌握现代技术手段,用新技术装备自己。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能够熟练地使用网络,会做网上政治工作,懂得网上工作的艺术,学习占领网上阵地的方法与技巧,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件等。

(四)传播媒体大众化,教育方式必须从偏重灌输型向偏重渗透型转变。

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以往“一面倒”“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要以新式网上互动结合传统经验,主动占领网上教育阵地。教育要有多样化的教材,以书本教材为主,辅之以声像教材、计算机软件教材、实物教材等,还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以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读书会等多种样式丰富教育方式,善于把讲大道理与讲小道理结合起来,把大道理寓于小道理之中,使深奥的东西通俗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22.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分类和举例 篇9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 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由此可以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理解为: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 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 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所以, 建立网络安全保护措施的目的是确保经过网络传输和交换的数据不会发生增加、修改、丢失和泄露等。

2. 网络安全问题的分类

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访问安全和病毒危害

2.1 访问安全

访问安全是指对设备、资源、信息和服务访问权限的安全控制。访问安全也是最常见的安全问题, 它的范围是极为广泛的, 在企业中许多敏感的数据如财务数据和人事管理档案等, 它的访问限制应该很严格的, 只有部门相关业务人员或部分领导才有权查看;个人计算机上的文件如果不共享别人也不能查看;企业中生产控制网络与管理网络之间一般也通过防火墙隔离;重要计算设备也只对部分单位和人员公开;网管人员可能会限制你浏览互联网的权限和时间;有人可能会尝试登录路由器管理环境等, 你的防火墙可能受到外部攻击等等, 诸多访问安全问题常常会呈现在网络管理员面前。

2.2 病毒危害

在开放网络环境下,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比以往要大得多, 特别是近几年, 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病毒数量急剧增长, 危害范围也不断扩大, 由于计算机病毒带来的经济损失数量是巨大的。

3. 一个常见攻击系统安全的病毒案例

3.1 蠕虫名称

W32.Blaster.Worm (symantec)

W32/Lovsan.worm (Mc Afee)

WORM_MSBLAST.A (Trend Micro)

Win32.Posa.Worm (CA)

Lovsan (F-secure)

CVE参考:CAN-2003-0352

BUGTRAQ ID:8205

3.2 影响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NT 4.0 (包括所有SP补丁版本)

Microsoft Windows 2000 (包括所有SP补丁版本)

Microsoft Windows XP (包括所有SP补丁版本)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3.3 蠕虫感染特征

1、蠕虫攻击可能导致RPC服务停止, 因此可能引起其他服务 (如IIS) 不能正常工作;

2、攻击不成功时, 可能导致系统出现了不正常, 比如拷贝、粘贴功能不工作, 无法进入网站页面链接等等;

3、成功溢出时, 系统表现为如下特征:系统被重启动;

用netstat可以看到大量TCP/135端口的扫描;

系统中出现文件:%Windir%system32msblast.exe;

注册表中出现键值: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 VersionRun"windows auto update"="msblast.exe";

3.4 控制方法

如果您不需要使用下面的端口, 可以在防火墙或路由器上暂时阻塞下面的端口:

TCP 4444蠕虫开设的后门端口, 用于远程命令控制

UDP Port 69用于文件下载

TCP Port 135蠕虫用以下端口发现有漏洞的系统

TCP Port 137

TCP Port 139

如果使用cisco路由器, 可以用如下访问控制列表来防止蠕虫的扫描和传播 (仅作参考) :

!以前的控制规则

!.....

access-list 110 deny tcp any any eq 135

access-list 110 deny tcp any any eq 4444

access-list 110 deny udp any any eq 69

access-list 110 permit ip any any

interface s0

ip access-group 110 in

3.5 检测和删除

如果计算机感染了蠕虫, 可以用下面办法手工删除:

1.检查、并删除文件:%Windir%system32msblast.exe

2.打开任务管理器, 停止以下进程msblast.exe.

3.进入注册表 ("开始->运行:regedit) , 找到键值: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 VersionRun

在右边的栏目, 删除下面键值:

"windows auto update"="msblast.exe"

4.给系统打补丁 (否则很快被再次感染) , 补丁下载地址参见下文。

5.如果您安装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请尽快升级检测规则, Symantec公司给出的检测规则如下

alert tcp$EXTERNAL_NET any->$HOME_NET 135 (msg:"DCE RPC Interface Buffer Overflow Exploit";content:"|00 5C 00 5C|";content:!"|5C|";within:32;flow:to_server, established;reference:bugtraq, 8205;rev:1;)

3.6 补丁下载

微软:

http://www.microsoft.com/technet/treeview/default.asp?url=/technet/security/bulletin/MS03-026.asp

CCERT:http://www.edu.cn

http://www.ccert.edu.cn

CNCERT:http://www.cert.org.cn/upload

3.7 蠕虫感染途径

1.蠕虫感染系统后首先检测是否有名为"BILLY"的互斥体存在, 如果检测到该互斥体, 蠕虫就会退出, 如果没有, 就创建。

2.在注册表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 VersionRun中添加以下键值:windows auto update"="msblast.exe"以保证每次用户登录的时候蠕虫都会自动运行。

3.蠕虫还会在本地的UDP/69端口上建立一个tftp服务器, 用来向其它受侵害的系统上传送蠕虫的二进制程序msblast.exe。

4.蠕虫选择目标IP地址的时候会首先选择受感染系统所在子网的IP, 然后再按照一定算法随机在互连网上选择目标攻击。

5.向目标的TCP/135端口发送攻击数据。如果攻击成功, 会监听目标系统的TCP/4444端口作为后门, 并绑定cmd.exe。然后蠕虫会连接到这个端口, 发送tftp命令, 回连到发起进攻的主机 (UDP/69端口) , 将msblast.exe传到目标系统上, 然后运行它。

蠕虫检测到当前系统月份是8月之后或者日期是15日之后, 也就是说, 在1月至8月的16日至此月最后一天, 以及九月至十二月的任意一天, 就会向微软的更新站点"windowsupdate.com"发动拒绝服务攻击。蠕虫所带的攻击代码来自一个公开发布的攻击代码, 当攻击失败时, 可能造成没有打补丁的Windows系统RPC服务崩溃, Windows XP系统可能会自动重启。该蠕虫不能成功侵入Windows 2003, 但是可以造成Windows 2003系统的RPC服务崩溃, 默认情况下, 这将使系统重启。

蠕虫代码中还包含以下文本数据:

I just want to say LOVE YOU SAN!!

billy gates why do you make this possible?Stop making money and fix your software!! (比尔·盖茨, 你为什么要使这种攻击成为可能?不要再只顾挣钱了, 好好修补你发行的软件吧。)

摘要:随着Internet网络急剧扩大和上网用户迅速增加, 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但同时也给上网用户带来了安全问题。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和超越组织与国界等特点, 使得风险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原来由单个计算机安全事故引起的损害可能传播到其他系统, 引起大范围的瘫痪和损失。因此必须认真考虑网络系统安全风险, 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而且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 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

关键词:网络安全,病毒,蠕虫

参考文献

[1]、http://www.antdata.com.cn/infoflat.aspx1、http://www.antdata.com.cn/infoflat.aspx

[2]、http://www.aqtd.cn/aqlw/list/list_317.html2、http://www.aqtd.cn/aqlw/list/list_317.html

[3]、http://www.securityfocus.com/news/66893、http://www.securityfocus.com/news/6689

[4]、http://www.securityfocus.com/columnists/1744、http://www.securityfocus.com/columnists/174

[5]、http://isc.sans.org/diary.html?date=2003-08-115、http://isc.sans.org/diary.html?date=2003-08-11

[6]、http://www.cert.org/advisories/CA-2003-20.html6、http://www.cert.org/advisories/CA-2003-20.html

[7]、http://www.cert.org/tech_tips/w32_blaster.html7、http://www.cert.org/tech_tips/w32_blaster.html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和保障措施 篇10

1.1 基本内涵

网络信息安全主要是指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主要是网络系统安全,也就是硬件设备、应用软件和运行服务器的安全,保证网络服务的连续性;而信息安全是为保护信息处理系统的数据信息安全而采取的防范措施,从而实现数据信息的保密性和真实可靠性。网络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硬件设备或者软件及其重要数据信息受到保护,不因突发事件或者恶意破坏而遭到损害、更改或者泄露,从而使网络信息系统能够连续安全运行。

1.2 威胁因素

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因素有很多,下面进行详细介绍:第一,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式在编制计算机程序或者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和数据信息,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的一组程序代码。这种病毒的寄生性比较强,传染速度快、潜伏性比较高。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对数据包以及运行程序的复制及传递,传播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工具是闪存盘、移动硬盘、硬盘、光盘和网络等。计算机病毒的出现也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特洛伊木马。它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程序漏洞来入侵窃取文件信息,这种病毒是隐藏的,主要是用来控制电脑;第三,严禁服务攻击。严禁服务攻击就是攻击者设法让目标机器停止提供服务,对网络宽带进行攻击是禁止服务攻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逻辑炸弹、内外部泄密、黑客攻击和软件漏洞。其中黑客攻击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大威胁,主要包括网络攻击和网络侦察。

2 存在问题及原因

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网络协议和软件存在安全隐患。TCP/IP协议是因特网的基础,该协议只是追求高效率,却未考虑过安全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行效率。大部分互联网上的流量都没有设置密码,部分重要的电子邮件口令和文件传输很容易被监听和窃取。很多基于TCP/IP协议的应用服务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如很多站点在防火墙配置中无意扩大了访问权限,这就很容易导致重要内部机密被泄露,不利于网络信息的传递。网络访问控制的配置的复杂性很高,很容易出错,这就为黑客和木马病毒的入侵创造契机。

第二,黑客的攻击手段日益多样化。近几年来,网络犯罪常使用翻新分散式的方法来阻断服务攻击,利用一些网页来扰乱网络信息系统。网络黑客蓄意发动网络服务器攻击,或者用蠕虫病等方式对网络进行攻击,导致网络设备出现崩溃,严重影响了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如部分黑客通过修改注册表,右键加进网页链接。以下是代码引用片段:

第三,计算机病毒的侵袭。计算机病毒具有专门性,专门用来扰乱计算机正常工作,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寄生于其他程序之中,隐蔽性强、潜伏性高、传染性比较强,对计算机系统危害比较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病毒的种类数量也在急剧增加,没有出现减弱的形势。总之,只要带病毒的文件在电脑中运行,就可能会导致电脑运行速度减慢、文件丢失,严重时导致系统瘫痪。

3 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主要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威胁,因此,主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3.1 外部入侵的防范措施

针对木马病毒和黑客的入侵,应该及时地采取防范措施,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对网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密码。对于不同的电脑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不同设置不同的安全保护,这样网络加密就为保证数据信息传递的机密性、完整性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网络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第二,充分利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网络运行时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寸,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控制网络权限,在网络内外站点设置安全点,从而对网络服务器的访问人数进行控制,防止外部非法分子利用网络信息进行牟利。从逻辑的角度来看,防火墙不仅是一个分割器,还是一种限制访问的机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

第三,电脑用户可以安全一些杀毒软件或者购买入侵检测产品。通过使用入侵检测产品,监视局域网,设置防护墙,防止木马病毒的入侵。入侵检测产品是防火墙技术的进一步延伸,帮助计算机系统更好地对付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上述的黑客入侵的实例,杀毒软件可以有效防御,保护注册表不被修改。以下是代码引用片段:

3.2 防范措施

网络信息安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事业单位必须采取科学的安全策略来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传递。身份认证、流量监测、防病毒和漏洞扫描是一个安全技术产品必须包含的软件。网络身份认证是指用户在登录计算机网络是对用户身份的一种识别技术,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用户在访问网络系统之前必须进行身份识别,然后由访问服务器决定用户有没有访问某项网络信息的权限,这个需要网络管理员的安全设置。通过监测网络流量,根据流量的异常情况查找原因,及时发现病毒或者黑客的外来入侵,并进行制止。漏洞扫描也是保护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手段,对于网络信息系统而言,存在隐患因素是黑客攻击网络系统的主要着手点。因此,用户应该对系统进行固定时间的安全扫描,及时发现隐患因素并进行杀毒,充分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

4 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网络逐渐成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思维方式、工作环境以及生产方式都带来深刻的变化。然而网络在硬件设备和软件方面都存在一些缺陷,这就给黑客和病毒制造者创造时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信息的安全。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如网络数据信息的盗窃、黑客和木马病毒的入侵等。为了有效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只有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引用先进的软件技术,如防火墙技术等,防止非法手段的入侵,才能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郑新.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商业研究,2001,10.

[2]林筑英,苟朝品.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及防范[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04.

信息教育现状和问题 篇11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虽然信息技术在中学中是一门以前未涉及过的崭新课程,但是它的应用将逐步渗透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同时对于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它不仅担当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重任,同时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也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许多教师由于课程考试制度设置的影响,产生了对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认识不足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中考以及高考的重点科目是广大教师的教学重点,目前的教学仍然是应试教育,以考试分数为主。而信息技术是近年来的一门新兴课程,对于中考来说虽然也包含该门课程,但是涉及的分值很少,乃至到高中该门课程也仅仅只是参加会考,因此教师普遍存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的观念,甚至有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时间安排其他课程的学习。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管理,也没有按照培养计划进行教学,许多教师都尚未在思想上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2、学生在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上面我们介绍到信息技术在中考中所占比例甚小以至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旦教师教学态度随意,学生也就没有了正确的引导。许多初中生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就是用来上网聊天、打游戏的课程,他们在思想上存在着很大误区,认为信息技术仅仅是娱乐,而没有其他的实用价值。这样的现状使得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根本就得不到发挥,也与原本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有着很大的差距,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与教学大纲相去甚远。

3、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当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来说,其课程体系还不健全,相应的教学方法不够成熟,教学的模式也比较单一、刻板,相应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差。在许多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们仍然采用以自己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仅仅是被动的听以及进行观看教师在终端机上的相关操作演示。

4、教师信息技术知识与水平不高。对于信息技术而言,它是不断的发展、更新的,它的知识体系相当的庞大,包含了许多的新思想以及新方法。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师们来说就必须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的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可实际情况却是目前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水平都很一般,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时所传授的知识也单一的,根本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5、设备投入少,师资力量不足。近年来,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渐渐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上级领导部门也开始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在设备以及技术上都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但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仍然有好多学校在信息技术设备上比较缺乏,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和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它们在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设备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配备不齐全以及设施落后等问题。除此之外,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许多学校还没有专门的教师队伍,通常采用其他的学科教师兼任的方法,这样专业性不强、专业素质和技能都较低的教师队伍大大的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二、针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1、教师观念的及时更新。针对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不足,学校应当及时地对教师观念进行更新培训,让教师从思想上真正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对该课程有足够的重视度。

2、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与学习目的的明确。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知的倾向,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引导以及学习目的的明确是极其关键也是十分必要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较强、好动等特点。

3、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应当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小组学习、互动学习以及网络学习等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

4、专业师资水平的提高与硬件设施的完善与配套。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首先应当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使专业师资水平有保障;其次应当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设备的投入;最后还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与人员,即在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时候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维保,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也应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等等。只有从师资水平和硬件设备两个方面进行管理和提高,才能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今天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已经大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信息技术教育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广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一方面从自身角度出发,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应从学生角度出发研究创新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的研究与创新,使信息技术教学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打下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建议 篇12

(1) 重物质轻人力。很少关注信息化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 以及用户需求之间的差异性;忽略了建立人性化的用户界面;难以建设专业化的技术开发队伍和运行服务队伍。

(2) 重硬件轻软件。搭建了先进的校园网硬件平台后, 忽视了开发相应的信息化应用系统, 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的发展不同步。

(3) 标准建设不到位。没有建立针对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以及应用标准与应用访问接口;构成的信息系统之间彼此孤立, 导致难以实现信息挖掘与匹配。

(4) 注重开发轻视维护。高校信息化运行服务体系不健全, 导致信息化应用系统后期的维护工作量比较庞大, 而难以应对。

(5) 巩固和强化信息安全。由于学校专门部门通过唯一的数据采集入口完成信息的录入与发布, 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信息的唯一性和权威性。信息的准确性有了保证, 随着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 信息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2 针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2.1 建立专业化的网络信息中心和网络技术信息中

心, 学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的制定由网络技术信息中心负责。

2.2 在校级层面建设校园信息化。

全校相关部门需要全力配合信息技术中心做好需求分析, 系统建设和维护工作, 进而建设校园信息化。在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从全局出发, 考虑子系统之间的对接, 便于整体工作的展。

2.3 通过校企结合的开发的模式, 开展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借助企业的开发团队实现前期的开发, 学校内部人员熟悉系统的框架和组成, 参与部分系统的开发, 进而熟悉系统的维护过程, 避免对市场力量的依赖性。在项目实施时, 做好项目管理, 对内部的工作人员和外部企业的开发团队通过建立规章制度进行约束, 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 做到系统模块之间连接与藕合。

2.4 按照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方式建设校园信息化。

让全校师生意识到办公自动化系统对于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领略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进而将全校师生纳入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中来。

2.5 确保校园网正常运行, 保证网络与信息安全。

所谓信息安全主要包括:

(1) 信息传输安全。通过采用链路层加密、IP层加密、应用层加密等方案, 根据实际需求与安全强度的不同要求, 对系统内的信息进行安全传输;

(2) 信息存储安全。系统中主要包括数据信息和功能信息两类。对数据信息进行安全保护, 以保护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最为典型, 同时对功能文件的保护和终端安全保护也很重要;

(3) 安全管理。通过采用管理和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为了确保网络信息的最大的安全性, 采用先进的技术结合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通过以下两方面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管理提供保障:一方面国家和主管部门。宏观上根据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做;另一方面根据校园信息化相关的规章制度, 所采取的安全机制形成优势互补。

3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当前, 我国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正处于整合信息资源和集成信息服务为核心的数字化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高校信息化建设表现出了以下特点和趋势:

3.1 以工作流为基础的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各种功能以预先设计的业务流程为基础。

目前, 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系统能否按照人们的预先设计安全、可靠地运行。而工作流作为数字化校园业务流程的描述载体, 是一类可以完全或部分地自动完成的业务过程。

在工作流的基础上实现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其事务性处理是最重要的环节, 这些事务的特点是繁琐而复杂, 在该系统中共享资源可以由多个流程同时访问, 或者并发执行多个实例等情况, 这时往往会出现冲突和死锁现象。但是, 在数字化校园系统中发生冲突或者死锁, 导致发生冲突的事务出现等待、重启以至停止, 系统都是无法接受的。因此, 需要并发控制或者调度机制实现解决。

目前, 利他锁 (Altruistic) 协议、基于NT/PV模型的方法以及基于语义的处理方法比较适合于繁琐事务并发控制。在一定程度上, 为了进一步避免死锁, 提高并发度, 工作流需要调度算法来控制和执行, 在出现错误时, 为了确保系统能正确恢复, 系统最多允许一个事务工作流执行不可补偿事务。

3.2 基于Web的信息化系统需要借助先进的、功能强大的应用开发平台, 构建一流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通常情况下, 开发平台要与网络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促进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 同时有利于实施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对信息化系统采用Web方式进行开发, 具备一定的优势。

3.3 办公自动化系统支持动态演化办公自动化系统

具有较强的离散性, 进而增强了运行的动态性和不可控性, 用户多样化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使得用户趋向于更为个性化的工作流程, 其需求更为多样性, 因此, 需要实现支持办公流程的自动演化。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国内很多人探讨“校园信息化建设”这个问题, 同时加快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总的规划前提下, 提高高校教职员工对校园信息化安全的认识。综上所述,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 必将给高校的教育科研带来响, 进而提高学校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从而极大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沈培华.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与实践[R].珠海: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研会, 2011.

[2]田茂永.先管理, 还是先IT[J].经理世界, 2009.

上一篇:网络密码认证安全研究下一篇:图书馆建筑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