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系统

2024-09-18

教育信息系统(共12篇)

教育信息系统 篇1

摘要:为提高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本文结合学校的业务需求和实际工作情况, 研究并设计了适合学校的“教育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以期提高学校自身的财务管理效率, 为学校的各项行政管理活动以及教学管理提供相关保障, 从而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本文基于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的思想, 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进行财务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

关键词:数据库,UML语言,BS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因特网技术的广泛运用, 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学校的数字化也因此而迅速兴起并逐渐发展起来。但作为学校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部门, 管理着学校的资金流动, 在部分学校的管理中并未真正实现信息化。首先, 学校虽然使用财务软件来处理会计工作, 但基本都是独立运用于财务部门, 并不能将与财务部门息息相关的其他部门联系起来, 如:后勤部门、人事部门等;其次, 由于学校存在多种经费管理, 如:课题项目经费、业务经费、固定资产经费等费用管理, 流程复杂、繁琐, 在对各部门进行统计汇总和查询经费使用情况、剩余情况时, 财务人员往往需要以手工操作的方式用许多表格进行统计和汇总, 这样的工作效率较低并且数据容易出错。因此, 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实现校园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必要的。

1 系统设计过程

学校财务管理系统能将学校财务系统与学校信息化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学校的信息共享,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发展。系统通过网络将数据传送到各个部门, 为各部门领导的财务预算提供合理的依据。同时,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能与校园内其他各信息系统联系起来, 为学校的运作提供全面的财务数据。借助校园的网络平台, 实现学校资源共享, 通过合理利用学校拥有的资源, 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水平。

本文主要基于软件工程的思想, 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实现的过程进行介绍。

首先, 系统的需求分析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简介、主要业务用例建模和行为建模以及数据分析和系统的功能需求。本系统有多个系统角色, 如会计、出纳、主管和管理员等, 各个系统角色拥有不同的权限, 完成不同的系统功能。

其次, 系统的设计可以分成5个功能模块:物资管理模块、账务管理模块、收支管理模块、统计查询管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系统的对象模型, 本系统的静态模型为系统的参与者类, 系统的其他类和类与类之间的关系。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包括系统的概念设计和表设计, 其中概念设计主要讲述系统包含的实体和联系以及总体E-R图, 表设计主要阐述系统表的属性。

最后, 系统的实现过程, 本系统拟采用My E-clipse7.0作为IDE, Tomcat6.0为服务器, My Sql5.1为系统数据库, 使用JSPServlet技术进行开发。

2 系统功能分析

本系统主要实现的是学校财务数据的有效性、及时性, 加快学校财务服务效率, 降低内部管理成本。主要坚持的原则为:出纳管钱不能管账、会计管账不能管钱、审批人只能审批不能出钱管账。

主要的业务要求有:学校的收入日结管理、支出管理 (报销和开支) 、学生缴费退费管理、物品库存管理 (教材、日常办公用品) 、固定资产管理 (采购申请、审批、购买、入库、出库) 、财务统计、支出统计 (校区、项目、日期、人) 、固定资产折算 (折旧耗损、净值、提前报废) 、资料月末统计 (出入口总数明细、出库总数明细、月末库存量) 。主要具备以下功能:

(1) 员工信息的增加、删除与权限分配;

(2) 员工工资薪金档案管理、工资发放管理;

(3) 学生资料的增加、删除;

(4) 学生缴费情况的登记、审核与结账;

(5) 物品材料的购买、使用与回收, 物品库存管理;

(6) 固定资产的入编、折旧报废管理;

(7) 学校业务收入信息的分析、汇总、统计;

(8) 学校业务支出信息的分析、汇总、统计;

具体来说, 本系统的业务功能需求主要如下:

2.1 物资管理

财务人员登录系统后, 可以对学校教材进行各项管理, 包括教材的出入库管理, 统计物资库存情况;提供对学校物资的查询及结果打印。

2.2 固定资产管理

可以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各项管理, 包括固定资产的领用、收回、折旧、修理、转卖以及报废等管理;提供固定资产的查询及结果打印。

2.3 凭证管理

财务人员登录系统, 可进行凭证管理, 包括凭证的录入、删除及修改, 凭证删除能进行单个删除或批量删除。

2.4 出纳管理

出纳包括现金出纳和银行转账出纳, 系统可提供现金明细和总额, 查询银行转账明细和总额;同时可以进行单个或批量现金支付凭证的复核。

2.5 账簿管理

账簿管理包括总账、明细账。系统提供总账的查询及打印, 明细账的查询、录入、修改、删除以及打印功能;总账与明细账的总额一定是一致的, 若否, 则表明账务有错, 系统需要进行相关的报错。

2.6 报表管理

完成相关数据的录入后, 生成多种报表, 如资产负债表、例如表、现金流表, 查询报表并根据需要导出或打印相关报表。

2.7 学生费用管理

学生费用管理包括学费标准管理与收费管理, 学生入学后根据相关收费标准得到应缴费用, 并统计已缴费收入信息。

2.8 统计查询管理

能根据用户的需求统计收入、支出、资产折旧等情况;查询报表、凭证、账簿、学生和教职工等信息;学校业务信息的查询、统计及分析。

2.9 用户管理

包括权限管理、学院信息管理、职员信息管理及公告信息管理。权限管理即根据用户的角色分配不同的权限, 如出纳只能管钱不能管账, 财务人员只能记账而不能进行审核;系统管理员能查看、增加、删除学院信息以及教职员工信息;系统管理员负责学校有关财务信息方面的发布、修改与删除管理。

3 系统主要数据表和模块设计

本系统涉及的实体包括:教职工、学生、费用支出、项目分类、物品总类、固定资产、缴费记录、固定资产使用回收等。

(1) 教职工:编号、姓名、职务、校区、联系电话、性别、身份证、密码、地址;

(2) 学生:学号、姓名、身份证、校区、联系电话、年级、描述;

(3) 费用支出:费用支出编号、费用单据编号、费用事由、支出日期、金额;

(4) 项目分类:分类编号、分类名称、二级科目;

(5) 物品总类:种类序号、种类名称;

(6) 固定资产:资产编号、名称、购买单价、购买数量、购买日期、出售单位、联系电话、预计报废时间、每月折旧金额、折旧年限、折旧方式;

(7) 缴费记录:编号、日期、缴费情况、是否通过;

(8) 固定资产使用回收:序号、是否损坏、领取时间、归还时间。

整个系统分为五大模块:物资管理模块、账务管理模块、收支管理模块、统计查询管理模块以及用户管理模块。

(1) 物资管理模块

主要包括教材资料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办公用品管理、其他物品管理等物料的出入库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分为固定资产的折旧、使用、报废及回收管理, 上述用例均依赖于登陆用例, 即用户登录后才能进行以上用例。

(2) 账务管理模块

分为凭证管理、出纳管理、账簿管理、报表管理、票据管理以及用户的登录与退出。其中, 凭证管理包括凭证的录入、修改及删除, 出纳管理包括现金出纳、银行出纳以及出纳审核等, 账簿管理包括总账、明细账, 报表管理包括报表查询与报表打印, 上述用例均依赖于登陆用例, 即用户登录后才能进行以上用例。

(3) 收支管理模块

包括收费管理模块、教职工工资管理模块、其他收入、支出管理模块, 其中, 财务人员能进行所有的管理操作, 学生只能查询已缴费用、而不能进行其他修改、删除操作, 教职工薪酬管理是指教职工工资标准信息以及工资发放管理, 教职工只能查询工资标准及个人工资的发放情况。

(4) 统计查询模块

包括收入统计查询、支出统计查询、退费信息统计查询、固定资产折算统计查询、物资库存统计查询, 上述用例均依赖于登陆用例, 即用户登录后才能进行以上用例。

(5) 用户管理模块包

括学生信息管理、教职工信息管理、权限分配管理、公告信息管理。其中权限管理是指为不同职务的教职员工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 如:会计只能管账不能管钱、审批人只能审批不能触钱管账。公告信息管理是指管理员通过系统发布有关财务方面的信息以便查询。

4 结束语

结合学校的业务需求和实际工作情况, 笔者研究并设计了适合学校的“教育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本文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的过程。系统的分析包括系统业务简介、主要业务用例建模和行为建模, 以及数据分析和系统的功能需求。本系统的主要业务行为模型包括物资管理用户登录行为建模、资产领用行为建模、收费管理建模、教材采购行为建模以及用户管理行为建模, 该系统的功能包括物料管理、账务管理、收支管理、统计查询管理、用户管理五个模块。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对学校财务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相关工作人员经行了交流, 提出本系统的整体构架及设计思路, 从而使本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更加具有实用价值。

(2) 本系统立足于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的思路, 基于统一建模语言 (UML) 分析研究了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因为其封装性好、可重用性高, 而且在有较大修改和扩充时, 利用多态性的优势, 可以通过继承机制派生新类, 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 使系统更加规范化、形象化, 便于理解。

(3) 在综合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及个人开发能力的前提下, 对财务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 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设计, 并构建了基本功能, 且以上功能模块能基本满足学校的需求。

由于个人能力及时间的限制, 系统仍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 适用范围小, 很多财务管理功能如决策、预算等并未进行考虑, 在以后的开发中可对功能进行适度扩展, 以便应用于更多的教育机构。

(2) 安全性管理方面考虑不是很周全, 系统虽考虑了权限问题, 但并未建立追踪日志。对系统的完善可通过提供审计线索功能便于发现和遗传该信息, 如对信息变动进行记录反映。

参考文献

[1]丁宝康, 董健全.数据库实用教程 (第二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求是科技.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开发技术与工程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3]孙涌.现代软件工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2.

[4]张宽海.管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教育信息系统 篇2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D)阶段。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2、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不包括(D)。

A.代码设计 B.输入输出设计

C.程序设计 D.系统分析

3、以下哪一项的内聚性最弱(A)。

A.偶然内聚 B.逻辑内聚 C.时间内聚 D.功能内聚

4、在企业系统规划法中,U/C矩阵的主要功能是(D)。

A.确定系统边界 B.确定系统功能 C.确定数据流向 D.划分子系统

5、信息技术是指(C)。

A.计算机硬件技术 B.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

C.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及通信技术的总称 D.人工智能技术

6、数据字典的建立是在(A)。

A.系统分析阶段 B.系统设计阶段

C.系统实施阶段 D.系统规划阶段

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把程序设计的焦点集中在(B)。

A.对象和类的设计与实现 B.类和类层次结构的设计、实现和重用

C.方法、消息和继承性的设计与实现 D.数据和方法的封装

8、在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中高层管理者应属于(A)。

A.战略管理

C.作业管理 B.战术管理 D.A、B、C三者都是

9、Windows NT是一个以(D)模式工作的多功能操作系统。

A.集中式服务器 B.分布式服务器

C.B/S D.C/S

10、C/S模式中,网络中的计算机被分为两大类(A)。

A.服务器/客户机 B.客户机/浏览器

C.工作站/服务器 D.个人电脑/HPC

11、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C)。

A.系统规划的依据 B.系统实施的依据

C.系统设计的依据 D.系统评价的依据

12、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 B.正确的数据可表达信息

C.数据是用于承载信息的物理符号 D.数据等于信息

13、知识是指信息之间的结构化关联关系。知识可以分为(A)。

A.事实 规则 规律 B.事实 规则 方法

C.事实 模型 方法 D.数据 信息 规律

14、对称加密技术的特点有(B)。

A.加密解密效率高 B.破译困难

C.密钥管理容易 D.解决了身份认证问题

15、按照数据的动态特性划分,具有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应放在(A)中。

A.处理文件 B.主文件

C.周转文件 D.后备文件

16、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应该经历(C)阶段。

A.系统调查、系统规划、系统切换、系统评审和系统运行

B.系统安装、系统设置、系统调试、系统准备和系统启动 C.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与评价

D.系统收集、系统传递、系统加工、系统存贮和系统输出

17、以下不是ERP的定义层次的是(D)。

A.管理思想 B.软件产品 C.管理系统 D.管理哲学

18、战略信息又称为决策信息,其主要作用是(C)。

A.制订生产管理计划 B.对运行过程的控制和调整

C.制订公司发展规划 D.为企业掌握生产进度提供依据

19、可以建立模型来求解,但无法确定最优解的决策问题属于(B)问题。

A.结构化决策 B.半结构化决策

C.非结构化决策 D.模糊化决策

20、以下哪一项不是系统的判别特征(D)。

A.系统由若干要素组成 B.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C.系统具有功能和目的 D.系统要有不随环境变化的稳定性

21、用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很多。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的规划方法属于(D)。

A.U/C矩阵法 B.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C.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D.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22、(B)可以防止对数据的人为攻击。

A.使用校验码技术 B.数据加密和完整性校验

C.使用数据备份 D.使用严格的口令

23、在信息安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C)。

A.主机 B.网络 C.人 D.信息

24、SCM管理系统市场的第一名是(A)。

A.SAP B.Oracle C.Mysql D.JDA

25、数据字典的内容不包括(C)。A.数据流 B.处理逻辑

C.数据管理机构 D.数据存储

二、填空题

26、当前常见的三种数据库数据模型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27、程序调试的内容包括程序的(语法)调试和(逻辑)检查。

28、开发DSS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原型法)。

29、(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撑技术。

30、数据的4个特征分别是①时效性;②分散性;③概率性;④再创性。

31、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撑系统是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系统等组成的。

32、MIS的开发方法有结构化系统开发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和CASE法等。

三、名词解释

33、E-R模型

答:E-R模型:信息模型最常用表示方法是实体-联系方法,即由P.P.Chen于1976年提出的E-R方法(Entity-Relation),其主要思想是用E-R图来描述组织的信息模型。E-R模型反映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及其相互联系,是对现实世界 的一种抽象,它抽取了客观事物中人们所关心的信息,而忽略非本质的细节,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精确的描述。

34、MRP II 答:MRP II是关于制造企业生产全过程管理的一种处理逻辑、一种方法和一种哲学思想,是以物料需求计划为核心,以计划排产为主要内容的闭环生产管理系统。

制造资源计划MRP II是一种生产管理的计划与控制模式,因其效益显著而被当成标准管理工具在当今世界制造业普遍采用。MRP 2 实现了物流与资金流的信息集成,是CIMS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核心主体,是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提高企业运作水平的有效工具。

35、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36、业务流程图

答:业务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流理向。

37、管理信息系统 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38、第三范式:指表中的所有数据元素不但要能够惟一地被主关键字所标识,而且它们之间还必须相互独立,不存在其他的函数关系。

四、简答题

39、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答:结构化开发方法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紧密结合,在开发策略上强调“从上而下”,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结构化开发方法适合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它的不足是开发过程复杂繁琐,周期长,系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40、简述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答: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系统的特征:具体包括:集合性

(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41、原型法的应用条件:

答:原型法的开发必须满足四个条件,即:1)原型的开发周期必须短,成本低;

2)要求用户参与评价原型;3)原型必须是可运行的;4)根据原型的运行结果,要评价原型,再根据评价结果,要很容易修改原型。

42、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内容?

答:帮助管理层建立以组织战略为导向、以外界环境为依据、以业务与IT整合为重心的观念,从而正确定位IT部门在整个组织的作用,保证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能够和组织发展目标相协调。为了保障规划目标能够在企业内推行,需要有信息化领导小组保证总体战略目标能够从上而下贯彻执行,使决策层的意图能够贯彻到企业的执行层,并通过执行层提供决策和评估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下层应用要和企业总体目标采用相同的原则,提供评估业绩的衡量方法,从而保证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策略与流程的目标是通过最大限度的控制达到公司设定的目标。在进行外部审计和内部管理时,必须考虑管理策略与流程。管理者支配组织如何划分成若干控制组。为准确评估信息系统审计范围,信息系统审计师要了解现有的策略与流程手册。策略与流程应该是完备的文档,描述职能的范围、活动,以及和其他职能的联系等。所有策略和流程都应该被组织成标准化手册,此手册与组织目标紧密相连。

43、系统开发时,为什么要把系统划分为子系统? 答:把系统划分为子系统,可以简化分析和设计工作,因为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明确以后,每一子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可以基本上互不干扰地独立进行,将来修改或扩充系统时也不至于改动局部而牵动全局。

教育信息系统 篇3

【关键词】中英基础教育项目;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

为帮助实现中国政府在世界全民教育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上的承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和英国国际发展部先后启动了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中英甘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项目和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这些中英合作项目的主要是以支持中国西部地区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目标,促进教育公平,使更多的儿童、少年完成高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1]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在项目逻辑框架中设计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目的是加强项目学校的日常管理,提高学校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利用客观、准确的信息进行监测、评估、规划和决策的能力。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项目学校及其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中,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本文将对中英基础教育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促进项目推广。

1.中英EMIS的目的和意义

1.1规范西部地区中小学EMIS管理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Education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EMIS)本身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以管理活动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标准系统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存储、检索、加工和传输,为教育规划、决策和评价提供客观的依据。EMIS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历程。在以前,教育部对EMIS的建设主要集中在高校,目前EMIS的应用已经基本覆盖全国高校,教育部开始把EMIS的建设转移到中小学来。西部地区中小学EMIS的建设比较薄弱,一般只有市级以上的中小学才存在EMIS的应用,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EMIS建设为零起点。构建农村中小学一级的EMIS势在必行,中英EMIS应运而生,它规范和加强农村学校的日常管理,提高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客观信息进行监测与评估、科学规划和决策的能力。中英EMIS的设计、开发以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规范》CELTS-40WD1.0及2007年9月印发的《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为主要依据,这就保证了本系统的针对性、规范性及权威性,它必能协助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在农村中小学建立并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1.2强化师生管理,实行有效的教育管理新手段

过去的面向西部地区中小学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国家、省、市、县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这些系统的重点是为了收集国家或省、市、县等层面宏观教育发展的信息。而本系统以学生个体和教师个体为基本的信息收集单元,详细记录了学校中每个学生和教师的信息,通过收集这些信息能够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尤其是实施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地为实现“控辍保学”提供及时、全面和真实的数据。本系统面向基层学校,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它能够成为行之有效的改进学校管理的新手段。

1.3在学校规范的管理中采集各类数据,形成一个综合数据库

依据《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本系统分设了“0—17周岁”学龄人口档案和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这两个功能模块。本系统还依据相关规定分别设有教师信息管理功能模块、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功能模块和图书、设备使用管理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尽可能详细、准确,真实地收集学龄人口、中小学学生,教师等与其相对应的管理对象的信息,形成一个综合数据库,为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比较翔实的基础数据。学校层面可以通过这个综合数据库获得改善学校教育质量所需的信息,增强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则可以利用这个基础数据库对学校进行监测与评估,并以此数据库作为教育规划和决策的依据。

1.4构建起新型、高效的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大量、日常、动态的信息,对各种信息的利用率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中英EMIS能够减轻教师、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复杂数据的统计及计算工作,达到了运用数据信息改进教育工作的目的,构建起了适合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型、高效的教育管理模式。因此,系统设计上本系统采用先进的程序设计和网络技术以实现EMIS信息的共享与综合利用,提高中英EMIS的安全性能、管理工作的决策水平。

2.系统设计

根据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程度低国情,中英EMIS分为学校层面使用的单机版系统和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使用的网络版。两个版本均采用MYSQL数据库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具有简化而高级的特性来促进完善的数据库设计、可靠的实施和处理。教育行政部门层面中英EMIS以城域网为依托,以WindowsNT4.0/Windows2000作为网络系统软件平台。前端开发工具采用当前流行的java开发工具,系统架构也采用当前流行的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这样的结构大大降低了系统客户端的使用难度,用户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就能使用系统的所有功能,这样的设计既充分发挥了各种分布式计算机的计算优势,又实现了与最新计算机技术的融合。

3.中英EMIS功能设计

中英EMIS设计有“0—17周岁”学龄人口档案、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图书、设备使用管理5个功能模块。

3.1“0—17周岁”学龄人口档案

统计分析学龄人口的基数,结合在校学龄人口数就能比较准确地测算学龄人口的净入学率,根據学龄人口基数的变动趋势为进一步的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依据。

3.2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

为每一个进校的学生建立学籍档案,跟踪每个学生从小学入学到初中毕业,全面地反映每个学生每学期的基本情况、学习效果和学籍异动等信息,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利用该模块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入学情况,从而为各级政府依法督促适龄儿童入学、控制学生失学、实现“普九”目标和巩固“普九”成果提供第一手资料;改变各项目县学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统一的现状。推动学生学籍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成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措施。

3.3教师信息管理

该模块侧重于教师的专业方向、外语能力、教学情况、科研成果和业务进修情况等。这些信息的记录和使用,将有助于教育管理者了解每个教师的成长过程,把握教师的发展状态及其要求,为改进教师管理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3.4义务教育经费管理

从2006年起,国家逐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与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制度。国家在2006年和2007年两年分别在西部地区和中东部地区分区域试编规范的农村中小学经费预算,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编制农村中小学经费预算。

管理是新机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本模块将与国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办公室开发的软件接轨。以此次改革为契机,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程序和软件保证学校预算、决算数据的准确、可靠,使每笔开支有根据、有来源、有保障、有效益、有监督。

3.5图书、设备使用管理

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各类项目为农村中小学配备了大量的图书、仪器和设备。配置硬件并不能自动地保证实施国家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方法的转变。因此,对学校管理的评价需要关注校长如何鼓励教师有效地使用这些图书、仪器和设备等。如果能充分地管理和有效地使用这些设备和资源,将极大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该模块将侧重于记录和分析这些图书、仪器和设备用于教学的实际信息,以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办公室.中英基础教育项目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指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8.

[2]傅骞,李娜,陈良柱.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部署方式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2006.9.

[3]杨琰华,余胜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标准化研究.教育信息化.2002.7.

教育信息系统 篇4

为了提高城市教育部门资源信息管理水平, 推进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 确立了该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目标是建设起城市教育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建共享。

1 系统概述

城市教育信息管理系统 (见图1) 是采用GIS技术, 基于城市范围内现有的教育信息资源的管理平台, 将教育信息与地理信息相结合, 使得城市各教育局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 实现统一管理。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大大推进了城市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方便对本地区教育进行统一管理, 解决了教育系统中不同部门的数据来源不一致的问题, 通过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将不同区县的学生信息、教职工信息、学校信息、教育局信息等予以集中管理, 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实时了解本地区各地教育系统、学校的情况, 提高了教育管理工作效率, 为城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 技术路线

本系统基于Microsoft Visual C#[1]和asp.NET[2]开发。开发基础平台采用asp.NET, 用于浏览器显示, 快速而高效率, 完全支持面向对象特性, 多线程和异常处理等特性。

服务器处理采用C#开发处理模块。C#是微软公司发布的一种面向对象的、运行于.NET Framework之上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综合了VB简单的可视化操作和C++的高运行效率, 以其强大的操作能力、优雅的语法风格、创新的语言特性和便捷的面向组件编程的支持成为.NET开发的首选语言。

地理信息数据[3,4]采用数据库形式存在于服务器中, 利用数据库+Arc SDE和文件数据库存储空间数据Geodatabase, 并能通过客户端程序在网络环境下顺利读取加载。地理数据结构采用Geodatabase本地数据结构, 是用于编辑和数据管理的基本数据格式。

3 建设要求

②支持B/S结构。

③支持矢量、影像等数据类型。

④系统应按照国家和省要求的标准进行建设。

⑤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方式, 不但能对本级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并实现与上下级系统间的调用、共享和交换。系统管理的数据应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直接管理矢量数据的形式, 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共存于关系型数据库中。

⑥由于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因此数据备份是需特别加强的工作, 必要时应采取数据异地备份。

⑦系统表现形式要求简单方便, 便捷普通大众使用, 可视化效果较好。

4 系统功能

系统包括:管理模块;报表模块;专题图浏览;GIS基础功能模块;系统管理模块。

4.1 教育管理模块

教育管理模块包括以下功能:

学校管理功能 (见图2) :通过学校管理功能我们可以迅速方便的查询信阳市区各个学校的学校名称、学校代码、学制、学校所属主管单位名称、主管单位代码、建校时间、学校办别、学校类型、学校地址、学校联系方式、学校校长、学校主页地址、学校电子邮箱等信息。

城市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起到联接城市教育信息资源, 实现教育信息的共享共建, 系统具有权威性、唯一性和公共性, 便于开展应用分析。为实现教育信息管理与共享, 在系统建设运行过程中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①数据能够满足GIS分析和信息化的要求。

人事管理功能:可以实现教师管理、职工管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管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管理、大中专毕业生档案传递管理等功能, 使教育部门实时了解人事动态, 对整体进行调度和管理。

学籍管理功能:可以实现在校学生的学籍管理, 包括在校生档案、转学、升级、插班、调班、异动、复学、留级、降级、跳级、毕业、毕业生档案、移动撤销、移动审批等。

4.2 统计模块

统计功能是对教育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系统不仅能够快速方便的查询信阳市和教育相关的各类信息, 而且能够根据所存储的海量数据计算各种指标, 自动生成各种报表, 帮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准确的了解当前各种教育相关的信息。

系统还支持下级单位通过电子表格上传的方式实现报表的上报功能。该功能能够统计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之外的数据, 下级单位生成本单位范围内的报表, 然后将该报表通过电子表格的方式上报到上级单位, 上级单位汇总最终生成统计表格。

4.3 专题图浏览

专题图浏览功能主要实现相关专题地图的展示。主要有适龄人口区域分布图、小学辖区范围图、初中辖区范围图、高中辖区范围图、区域教育水平比例图 (见图3) , 以供展示。

4.4 GIS基础功能

GIS基础功能包括地图的缩放、平移、前后视图等基础操作, 还有测量、查询、定位等高级GIS功能。

4.5 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以下功能:

数据管理功能:可以实现数据更新、数据导入导出、数据维护等功能。

系统管理功能:可以实现权限配置、日志和访问统计、数据备份等功能。

权限配置功能:由于在本系统中涉及的人员很多, 这要求权限系统必须很强大, 系统支持按照真实人员的身份进行权限配置, 并实现各级教育局、学校对内部权限的独立管理。

日志和访问统计功能:可以对系统运行过程进行监控, 及时发现隐患, 从而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数据备份和还原功能:可以用于应付系统的突发事件, 如断电造成的系统数据混乱等。

5 结语

本系统研究基于河南省大力开展数字城市之际进行, 着力点是针对教育管理部门, 结合先进的测绘信息化技术, 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数字化思路。城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城市教育管理提供了信息化的技术保障。

摘要:随着河南数字城市的大力开展, 我们利用先进的测绘信息化技术, 基于Microsoft Visual C#和asp.NET开发了城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本文主要说明了系统的技术与实现方法, 并对其主要功能加以阐述。

关键词:Microsoft Visual C#,asp.NET,教育管理模块,GIS基础功能,系统管理模块

参考文献

[1]夏普.Visual C#2013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1.

[2]庄成三, 等.微软.NET平台软件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3]严蔚敏, 吴伟良.数据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教育信息系统 篇5

学校资助工作人员使用篇

做为学校的资助工作人员,只需要六个步骤就能轻松完成学生信息与资助信息的录入与提交工作。第一步:下载程序

打开浏览器,输入安装程序下载网址。第二步:安装程序

程序下载完成后,直接双击安装程序。点击运行按钮——接受许可协议——选择安装路径,在这里可以自行选择安装的路径盘,点击安装按钮即可完成程序的安装工作。

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电脑不是net2.0环境,在程序安装过程中需按照提示进行安装。第三步:运行程序,登录系统

输入账号和密码,这里的账号为学校对应的机构码,初始密码为aabbcc,点击登录按钮登录系统。第四步:熟悉常用操作 1.增加行

有两种方法可以增加行。

方法一:单击日常工作菜单栏下的增加行,这里可以选择增加一行也可以是多行。

方法二:鼠标右击灰色区域增加行 2.删除行

先选择要删除的行,点击“删除行”按钮即可删除,另外也可右键左侧的序列号,选择下拉的“删除行”菜单进行删除。

3、复制与粘贴

在excel表格中选择需要复制的数据并进行复制。回到系统界面,右击第一个“单元格”,选择“粘贴”,这时会跳出检查提示窗口,点击“是”即可。4.查找数据

点击“查找”按钮,弹出“查找”任务框,在“查找内容”中输入要查找的文字,在“查找位置”下拉菜单中选择查找的字段,选择需匹配的方式。点击“查找下一个”按钮即可查找到需要的数据。5.筛选数据

点击“筛选”下拉按钮,可以按条件筛选所需的数据。6.修改账户

点击“管理项目”菜单栏下面的“用户管理”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填入新密码并确认新密码,填写负责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点击“确定”即可修改账户信息。

第五步:核心操作流程

一、学生信息的录入与提交

1、录入建档立卡学生的信息

选择“在学状态表”,学生的信息可以手动录入,也可从excel表格中复制直接粘贴录入。在学生信息录入过程中,如果有提示数据录入错误,直接修改错误的信息即可。

2.本地保存建档立卡学生的信息数据

点击右侧的“本地保存”按钮,即可本地保存学生信息数据。3.效验建档立卡学生的信息数据

点击“效验数据”按钮,如果提示错误,直接修改对应的错误数据。4.上传建档立卡学生的信息数据

点击“上传数据”按钮进行数据上传,如果上传过程中提示错误,要对错误信息进行修改后再上传。

5.导出数据到EXECL,以供其他使用。

二、资助信息的录入与提交 1.录入学生资助信息

选择“学生资助表”,手动录入或从Excel表中直接复制粘贴录入学生资助信息。如果有提示数据录入错误,可直接修改错误信息。2.本地保存学生资助信息

3.效验学生资助信息数据,如果效验过程中有提示错误,直接修改错误数据即可。

4.上传学生资助信息数据,上传过程中如有错误提示,也是将错误数据修正后再上传。

5.导出数据到EXECL表格,以供其他使用。

完成学生信息与资助信息的录入后,点击“保存”按钮,系统会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本地保存,以便下次继续完成没有操作完的工作。第六步:等待上级审核

广州市芳村区教育系统信息化 篇6

需求分析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育更多的人才力量,进一步加快芳村区的经济社会建设,以提前实现建成“广州西部商贸中心”的目标,芳村区自2003年起就加大了对于教育的投入力度,陆续开展了学校综合改造、教育信息化、队伍优化、科研兴教、社区教育工程等“五大工程”,一举改变了该区教育的落后面貌,成为远近闻名的教育强区,并被广东省教育强区督导评估组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区”的光荣称号。其中由D-Link独立承建的“校校通”网络信息工程功不可没,是芳村区教育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评估组重点考察的关键硬件指标。

作为广州《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应用示范区,广州市芳村区教育信息化第二期工程项目覆盖了28所中小学校。通常情况下,一套完整的校园网包括多媒体网络教室、图书馆、宿舍楼、实验楼、教学楼和办公楼等,信息点密集。广阔的网络覆盖区域和庞大的接入数量需要强劲的网络核心以提供充沛动力。此外,由于网络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加之校园网络流量巨大且分布时段不均,需要网络系统提供充足的带宽,并保证优越的稳定性。

对于成长迅速的中小学校而言,规划网络时要充分考虑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网络设备的扩展性和升级能力不容忽视。另外,学校管理系统中保存了大量教学资料,学生档案和成绩等重要数据,因此网络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校园网络整体的运营能力和使用效果,认证计费系统、智能管理以及QoS服务质量必不可少。考虑到中小学校的实际规模和对成本控制的要求,适宜选择经济高效的网络结构和拥有较高“性价比”的网络设备,以达到“经济组网,高效用网”的目的。

方案中,采用D-Link高品质高性能的万兆上连交换机DES-6500担当网络骨干。作为一款核心交换设备,DES-6500具备卓越的数据转发能力,352G超大背板容量使得DES-6500所有端口均具备全线速交换能力,从根本上消除了网络拥挤的瓶颈,保证了校园内部之间交互通信畅通无阻,从而轻松实现各种网络应用的统一承载。不仅如此,DES-6500提供了万兆上连端口,实现了同芳村区教育局中心骨干网的高速通信。同时,对RIP, OSPF, IPX-RIP, Apple Talk Routing等路由协议的全面支持,保证了校园网之间的互连互通。

网络设备的稳定可靠是网络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由于师生上网时间相对集中,致使校园网某些时段网络流量巨大,这对于支撑整个网络构架的核心层是一个巨大考验。为此,DES-6500提供了丰富的冗余策略。例如,DES-6500具有电源冗余特性,避免了由于某个电源损坏而导致停机的情况出现。同时,该设备还采用可热插拔的模块化设计,管理人员能够在不干扰网络正常通信的情况下随时替换故障元件,此外,包括VRRP、生成树、链路聚合等一系列实用冗余功能,帮助用户轻松应对网络运行中出现的任何意外,有力的保障了校园网络稳定运行。

为了确保校园网络安全,保障学校教务系统和重要数据免遭非法侵害,DES-6500提供了多重的安全策略,包括基于802.1Q标准的VLAN动态划分,用于控制网络流量的 IP过滤功能等等,并全面支持802.1x安全认证标准,为学校带来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保护。

在网络边缘,D-Link灵活的将汇聚层与接入层合并为一层,选用高性能的可堆叠交换机DES-3526将校园各个楼宇直接入网络核心,形成一条由边缘层到网络中心的快车道,在优化网络结构的同时,降低了校园网络建设成本,一举两得。

接入层肩负着连接所有网络终端的重任,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网络的使用质量,D-Link DES-3526可堆叠交换机是接入层交换设备的理想选择。高密度的24端口设置,最高达32台的设备堆叠,使得DES-3526的扩展优势十分突出,能够为校园庞大的网络用户提供充裕的网络端口。领先的虚拟堆叠技术实现了“随需应变”,不同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规模确定堆叠数目,并可以随着接入终端的增加进行灵活扩充,以做到物尽其用,从而有效避免了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非常适用于发展迅速的校园网络。

为了提高校园网络运营效率,DES-3526特别引入了802.1x安全认证标准,结合D-Link自主研发的具备强大功能的全中文认证管理软件D-Vision,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综合安全认证计费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接入用户的精确管理。同时,面对数量众多的网络接入终端,DES-3526采用了SIM单一IP管理技术实现集群管理,不仅节约IP地址,而且提供了一种图形化、批处理化的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管理人员对堆叠组进行集中控制,简化了网络部署和管理流程。

DES-3526S提供基于多层的服务质量QoS ,为视频、音频等对时延敏感的数据提供了充沛的网络带宽和极佳的传输速率,全面保证多媒体课件、远程教学、网络图书馆等应用得以顺利开展。

方案特点

1. 方案采用了经济、高效的二层网络结构,将汇聚层和接入层合并为一层,实现了边缘到核心的直接通信,提高了网络传输速度和运行质量,优化网络布局的同时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

2. 无论是核心层交换机DES-6500,还是边缘层交换机DES-3226S,均具备突出的“性价比”优势,是中小学校实现经济组网的理想选择。

3. 边缘层设备DES-3226S具有出色的扩展能力,可实现按需堆叠,为发展迅速的校园网络提供了广阔的升级空间,避免了重复建设,从而有效保护用户投资。

4. 方案引入了802.1x安全认证标准,结合D-Vision综合网管系统和领先的单一IP管理技术,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综合安全认证计费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接入用户的精确、智能管理。

教育信息系统 篇7

卫生士官是部队卫生技术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斗争的卫勤准备和保健康、保打赢的历史使命对卫生士官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卫生士官教育训练信息资源应用系统的建设,推进卫生士官教育训练的集约化、基地化,数字化、网络化是亟待研究的课题。“卫生士官教育训练信息资源应用系统”的研究可为部队基层医院和卫生训练机构的卫生士官教育训练提供高效的信息资源应用平台,使卫生士官专业训练功能得以全面提升和优化。

2 设计思想与技术方法

基于Web平台整合教育训练资源可实现卫生士官教育训练信息资源的深加工、再提炼,达到整合、拓展和共享。

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实现教材电子化、课件集成化、图片规范化、素材可用化。

采用ASP+数据库Web编程,实现卫生士官教育训练信息资源的前台应用与后台的综合管理,并通过后台实现动态网页的随时更新。

采用关系数据库技术,建立通科教材、教学课件、教学图库、资源上传、课件下载、综合评分和训练考核等多个数据库,并可适时对各个数据库进行扩充与更新。采用SQL结构化数据查询语言实现关键词智能模糊查询。

建立“卫生士官教育训练信息资源应用系统”的Web页,配置通科教材、课件展播、教学图库、图片管理、训练考核、资源上传、用户资源、后台管理、教案生成、在线帮助等多个功能模块。

采用数字资源的共享技术,以一种开放的自我描述方式定义数据结构。以XML为基础的WWW环境直接面对Web数据,实现Web中的信息共享与交换。

采用ODBC和JDBC重要的数据库访问接口技术,应用标准的SQL编写客户端应用程序。利用ODBC提供的通用接口(API)访问后台数据库和JDBC支持基本SQL功能的通用程序接口,实现Java程序与数据库系统的无缝连接。

采用ASP技术,利用ASP产生和运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应用程序。利用ASP将HTML、Script(脚本)和组件等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服务器的应用程序,并专门制作标准HTML页面送到客户端浏览器。当浏览器向Web服务器请求调用ASP文件时,Web服务器调用ASP,动态生成一个HTML页面并传送到浏览器[1]。

3 功能实现

应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多媒体等多种技术,创建卫生士官教育训练信息资源网上应用平台,成功研制了“卫生士官教育训练信息资源应用系统”。

3.1 系统首页

基于Web“卫生士官教育训练信息资源应用系统”首页设置了通科教材、课件展播、教案生成、教学图库、资源上传、综合评比、训练考核、信息统计、信息查询、课件下载、后台管理和在线帮助等多个功能模块[2],见图1。

3.2 通科教材

通科教材功能模块将部队传染病与预防、部队官兵心理卫生、诊断学基础、训练伤病防治、普通疾病学、部队卫生基础与应用、损伤与战伤、正常人体学、卫勤基础与应用、治疗护理操作技术、部队常用药物学、中医基础与常用疗法、部队健康教育方法、疾病学基础、寄生虫病及媒介生物防治技术等全军通科卫生士官等多本基本教材全部纳入数据库[3,4]。

通科卫生士官教材管理功能模块采用资源管理器的树型结构,设置目录窗口和内容窗口。左边为树型目录窗口,右边为内容窗口。两窗口可通过鼠标拖动改变窗口的大小。右窗口显示的内容与左窗口的树型目录的章节逐一对应。树型目录结构可实现对文件夹的折叠与展开,以关键字进行搜索,能够迅速查找到某一本教材、某一章及某一节,搜索结果将返回到目录树中符合关键字章节的首条目录,供逐条筛选。教材的章、节或小节内容可任意复制、下载或通过窗口拖动到正在生成的教案中,见图2,在内容窗口中设有字号(大、中、小)选项和书签插入功能。

3.3 课件展播

课件展播功能模块设有教学专题、课件播放、教案浏览、教学动态、教学研究等栏目。课件展播功能模块汇聚了各专业和各学科较为规范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些教学课件可用于浏览与播放,使用者利用网络平台可反复调阅。教学课件分为2部分:一部分是标准的多媒体课件,另一部分是教员正在使用的教学课件。授课使用的教学课件的制作人、制作时间、使用时间等均应予以备案,可供课件评比、观摩与展播。

浏览课件者可对自己所观看的课件发表意见,同时也可对所观看的课件评论与打分,系统将根据浏览者打分排出名次,课件的制作者和课件的观看者都可在课件的评比中得到提高。

课件在线浏览功能只可浏览、不能删改是出于教学安全方面的考虑。要想上传和下载所需的教学课件,只有获取系统授权,登录到后台管理功能模块后才能完成。

课件展播功能模块中不仅设有课件播放,还设有教案浏览,每一位浏览者均可发表评论,不仅可以学习,还可以参加讨论,各抒己见。预参加评比的教案均可予以展播。每份教案不仅可以在屏幕显示,还可根据各自的需要,通过打印机输出。

3.4 题库管理

题库管理功能模块包括对各类型试题数据的录入、编辑、增删和打印输出等功能。试题题型分为判断、单选、多选、填空和图示题。试题分为难、中、易3挡。试卷生成分为定制和随机产生2种方式。当确定题型、题量、题分、难度系数和答题时间后即可随机无重复出题。

3.5 网上考核

网上考核要求参考者必须注册,注册成功后即可登录到该考核系统,并能参加系统组织的各项考核。试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参考人员提交试卷后,系统将自动判卷并给出成绩。参考人员每次考核的成绩均存入数据库中。同一考号只能注册1次,这样可有效防止重复考试。超级管理员可以取消任意一名参考人员的资格。只要考号被删除,其相关信息便随之被删除。每场考试的参考人员只能提交试卷1次,若出现意外(误操作、误时、掉电、死锁),只有在系统管理员许可的前提下方能再次登录并进行考试[5]。

3.6 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与网上考核的操作大致相同,参训人员自练时也须注册,以考号作为关键字,并具有唯一性。只有在册的参训者方可反复随机抽题、随机组卷、多次练习、多次提交、系统判分并对照答案。

3.7 后台管理

后台管理是本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模块,进入本系统后台管理必须经由系统授权,录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方能登录。该功能模块有修改密码、上传管理、数据统计、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子功能模块。

后台管理还设有课件上传、教案上传、教案生成、文章录入、发布公告等子功能模块。

3.8 图片上传

图片上传是后台管理系统中重要的子功能模块。上传图片对用户开放,用户可根据各自的需要上传有关的图片。系统管理者可适时进行整理。该功能模块设有图片类型、文件大小和上传时间,并特别设置有选定删除和全部清空功能。

3.9 图库管理

图库后台管理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等3级分类。后台采用了AJAX操作和ASP服务器组件。ASP服务器组件作为特殊的COM组件,采用VC++、VB、Delphi等开发,可以被IIS调用,组件的执行效率要比脚本的执行效率高,但必须要在服务器上先注册后才能执行。

系统使用了2种缩略图,即Ironsoft图片组件和Asp Jpeg图片组件。还使用了2种上传组件,即Dv File-Up上传组件(动网上传组件)和aspupload上传组件。

3.10 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是对教学专题、课件播放、教案浏览、教学动态、教学研究的篇数、次数分别进行统计,并分别列出上传次数、阅读次数及排行榜。

3.1 1 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

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子功能可将教案、课件和有关信息资源备份到本机另一目录(安全目录),并可随时恢复。

3.1 2 课件上传

课件上传是本系统的重要功能,因为教学课件是教育训练的重要资源,PPT教学课件是大量的,实现局域网上的PPT课件播放对教学十分有益。教学课件通过无组件上传技术上传到服务器,见图3。

课件上传必须严格执行上传权限,没有得到授权的用户是不能进行课件上传的。

3.1 3 教案上传

教案上传分为在线直接生成的教案上传和先前已有的教案上传。先前已有的教案上传可省略在线直接生成教案的过程。教案上传屏蔽了授课用机的USB接口,授课教员也无须再把U盘和光盘带到授课教室,而是到授课教室直接点击自己的文件夹即可授课。教案上传对严禁病毒的侵入和加强教学信息资源的安全十分有益。

3.1 4 教案生成

教案生成功能具有教案生成界面,教案生成界面有教案标准模板。教案模板设有科目、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和授课内容。授课者根据教案模板提示和授课对象及教学要求可从教材库、图片库复制粘贴或在窗口通过鼠标拖进所需内容,极大缩短了授课者书写教案、键盘录入、查找资料和下载图片的时间,本功能模块侧重于教员的使用,使他们得以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省时又省力。

3.1 5 教学图库

教学图库包括中药图谱库、卫生装备图库、教育训练图库、军事题材图库和人体解剖图谱库。人体解剖图谱库收录了奈特人体解剖彩色图谱(第3版)8大部分,共计542幅图片。第1部分为头和颅;第2部分为背部与脊髓;第3部分为胸部;第4部分为腹部;第5部分为盆和会阴;第6部分为上肢;第7部分为下肢;第8部分为断面解剖[6],见图4。

人体解剖彩色图谱数据库的建立极大方便了教学与训练。以前,训练者在讲课时为了所需的人体解剖图片,往往多方收集和寻找,费时、费力、费神;而现在可信手拈来,触手可及。不仅可在计算机和屏幕投影显示,更重要的是该系统能随时将教学和训练所需的人体解剖图片导入到自己教学的教案中、教学的课件中,其快速性、灵活性和高效性是以往难以实现的。该功能为练习者和训练者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工具和应用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训练水平。

4 结语

该系统具有通用性、可移植行和可扩展性,创建了卫生士官教育训练信息资源网络应用平台,实现了教材电子化,课件集成化,图片、素材规范化,省时省力,事半功倍,以及卫生士官教育训练的数字化、网络化,对卫生士官教育训练模式、手段与方法进行了创新。

摘要:目的:创建卫生士官教育训练信息资源网络应用平台,使教育训练资源得以整合、拓展、共享,使教育训练功能得以全面优化与提升。方法:采用ASP+数据库Web编程,实现网络前台应用与后台综合管理,并可通过后台实现动态网页随时更新。结果:实现了卫生士官教育训练过程中的教材电子化、课件集成化、图片和素材规范化,实现了教案自动生成和课件上传、下载与展播。结论: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卫生士官教育训练,可实现教育训练的数字化、网络化,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与训练手段的创新。

关键词:卫生士官,教育训练,信息资源,应用系统

参考文献

[1]王国荣.ASP网页制作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龙马工作室.ASP+SQL Server组建动态网站[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李晓喆,张晓辉,李翔胜.SQL Server2000管理及应用系统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4]周继恩.网络数据库应用与开发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王昌发,季青春,卢建军.中医药知识训练考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08,3(10):46-47.

教育信息系统 篇8

总结现状, 研究规律, 我认为目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主要有四大障碍。对策如下。

障碍一:人员障碍:CIO奇缺。

目前大部分教育单位都指定了一位学校主要领导负责信息化工作, 也就是业界所说的CIO。CIO应当有三方面的能力:业务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IT管理能力。如果现任CIO能力不够, 对于信息系统原理和结构的不熟悉, 不能根据信息系统的本质特点来梳理业务需求, 在立项和选型的阶段都缺乏把握, 导致立项不明确, 选型不准确;如果现任CIO没有对本单位做整体信息化规划, 导致信息系统各自为阵, 互不往来, 功能重复形成重复投资;如果现任CIO不能同时具备IT、项目管理和业务能力, 因为某个方面的知识缺陷导致实施进展缓慢, 对项目成员的业务不能实行有效管理;如果现任CIO的沟通不完善, 没有充分重视启动大会和信息化培训, 没有充分做好系统操作培训, 业务操作者对于信息系统还不能熟练运用, 畏惧感强。

一个标准的CIO应该具备这些条件:成功管理过教育单位的重要项目, 负责过教育单位管理流程的优化和再造, 外语四级或以上, 计算机相关技能中级或以上, 善于沟通和交流。在这个范围内选拔1-3名人员进行培训, 就可以成为教育单位合格的CIO。

找到了具备这两种能力的员工之后, 必须对他进行IT基础技能的培训和检查。CIO最需要的IT技能及项目管理技能:项目/项目群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商业分析;应用开发;数据库管理;安全;组织架构管理;战略分析/内部管理咨询;系统分析;人际关系管理;网络服务;咨询台/用户支持;网络;网站开发;品质保证/检测;IT财务;供应商管理/采购;IT人力资源。

CIO所必须的普通管理技能:人际关系技能;领导能力;善于倾听;正直, 道德行为, 坚定;善于建立信任关系;口头沟通;善于创建团队;解决冲突, 冲突管理;批判式思考, 解决问题;理解, 权衡优先;

团队建设和管理是CIO的重要工作内容。CIO应该充分了解团队形成的过程和各个阶段的规律, 对团队建设不同阶段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简单而言, 团队建设四个阶段的特点如表:

伴随团队建设四个阶段的发展, 团队成员也会经历满含兴趣、感到挫折、感到厌恶、找回感觉、开窍、习惯中麻木、领悟七个阶段;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来推进项目的进程, 帮助项目成员正视厌恶期, 想办法缓解厌恶期的挫折感, 使团队安全度过厌恶期, 快速找回感觉, 进入信息化管理的大门。

有一位优秀CIO的单位进行信息系统实施无疑是非常幸福的。CIO能够帮助单位进行信息化规划, 进行立项选型, 对系统实施做出整体规划, 还能够建设和培训一批信息化人才;同时优秀的CIO也能够实现在预计时间和预计成本内, 顺利完成信息系统的实施任务。

障碍二:框架障碍:需求和供应矛盾。

需求和供应矛盾的实质有两种:一种是因为需求不明确, 选型错误;或者由计划模式供应的信息系统不符合实施单位需求;另一种是因为实施过程中, 没有合理发掘系统功能, 应用的功能不是核心功能, 导致暂时性需求和供应矛盾。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2006-2020年) 》明确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深化应用、务求实效, 面向市场、立足创新, 军民结合、安全可靠”。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应遵循“效益驱动、总体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从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决定自己的应用需求及分期目标, 确定和实施具有自己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效益驱动即指教育信息系统的投资应注重回报率。它的价值应该包含三部分:降低的成本、增加的收入 (效益) 、因为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资源带来的收益。驱动信息系统实施的动力, 一定要是教育单位当前急需解决的矛盾和将来发展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例如部分职业院校的“进”和“出”的问题;技工学校的设备使用排程问题等等。

总体规划是为了避免教育单位的各个部门出现“各自为阵, 孤岛林立”的状况。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庞大、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立足长远。整体规划就是要画出教育单位未来信息系统的蓝图, 并指出将宏伟蓝图化为现实的途径。整体规划要综合考虑信息系统的通用性和特殊性、前瞻性、时效性和动态性、互补性、层次性和继承性等特点。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就是找实施突破口。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来确定:一是关系生存的问题;二是最基础的问题;三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四是相对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五是现有资金预算能够解决的问题;六是人员能力足以解决的问题;七是解决后能够见效的问题。选择好的突破口会使教育单位信息化工作更顺利, 阻力更小, 获得的支持更多;也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失败的风险。

分布实施首先意味着分布投资, 一部分一部分上, 前一期见到效果后再启动后一期;分步实施其次有利于积累经验培养人才。前一阶段的经验教训能够为后一阶段所借鉴, 一步一步实施下来, 团队内部的默契逐渐形成, 团队中的成员也逐渐有了丰富的经验, 能够胜任接下来更艰巨、更复杂的工作。再次, 分布实施能够树立团队信心, 鼓舞士气。每个阶段都能看到阶段性成果, 阶段性成果又能树立团队对于信息化项目成功的信心, 鼓舞团队士气,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障碍三:无序障碍:实施杂乱无序。

常见情况是:信息系统实施团队四处救火, 但是越救越忙;业务部门平时基本不用,

考核检查时乱用一气;不提则已, 一提问题一大堆, 足够忙半个月;业务部门不知道实施团队在干什么;实施团队抱怨业务部门不懂得做什么。要解决实施杂乱无章, 一团乱麻的现象, 就应该进行细致的实施规划, 明确实施中任务分配和交流沟通的纪律, 在实施开始的时候, 应该进行启动仪式和宣讲。

实施规划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实施管理整体计划。即信息系统在教育单位整个信息化蓝图中的位置;包含领导对于实施各

方面的要求;教育单位目前资金投入、人员信息素质;供应商在购买合同中的承诺和条件等内容。这样就可以避免信息系统符合教育单位的整体信息规划, 符合教育单位目前的经济能力和人员信息基础;同时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沟通有文件记录, 双方能够更好的履行义务。

实施范围管理。实施范围需要界定信息系统服务的业务范围、业务深度、数据管理的方式、完成的功能范围等, 从而明确了每件工作的目标。很多教育单位在实施时, 伴随信息系统实施的进度, 不断提出很多要求, 这些要有有些是实施过程本身可以满足的, 有些要求是暂时不能满足的, 或者不是当前阶段的实施范围所要求满足的, 贸然按照要求修改实施范围就将承受更大的风险。

实施进度管理。进度管理首先需要明确各个进度的定义, 进度的特点, 里程碑清单, 进度变更请求程序;进度的资源要求、进度的任务分解、进度表和进程日历等;

实施成本管理。就是实施的成本估计和成本预算, 包含活动成本估算和支持细节、成本管理计划、成本变更请求、实施资金要求等;

此外还有实施质量管理、团队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

编制可行的实施进度表。实施进度表要符合实际情况。如果项目的进度估计不符合实际情况, 尤其是时间约束条件, 那实施就是注定要失败的“死亡行军”。所以, CIO在制定实施计划时要准备额外的资源来应对组织中即将出现的复杂问题, 就像避免公路上出现堵车一样;在开展实施时也要合理配置资源, 每种资源的使用度不能超过75%。所以, 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项目进度和预见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

使用里程碑管理进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它主要用于确定和追踪实施中的关键点和成果。使用里程碑应该注意:首先要在实施计划中确定里程碑, 并明确标注, 以在进程中能够清晰指导;其次里程碑设置尽量小而多;再次要注意从整个实施整体来考虑里程碑的设置;里程碑不应该是模糊不清的, 它要么是完成的, 要么是未完成的。

这样, 信息系统实施之初, 整体实施计划和规划, 交流沟通管理制度、人员安排和部门支持都已经明确, 为将来的实施成功做好了铺垫。

障碍四:观念障碍

信息系统实施往往是自上而下的, 上层决策实施, 基层学习操作。所以基层教职员工被动投入信息化, 由于对信息系统比较陌生, 所以基层操作教职员工害怕信息化, 反对信息化, 消极应对操作培训的反应能够理解;部分员工还可能绝对划分IT与业务, 专门挑刺等等情绪和现象。很多教职员工认为:信息化就是使用电脑工作。但是不用电脑, 很多他们习惯的工作可以做的更快。其实之所以他们手工比电脑快, 那是因为他们还不能熟练使用电脑, 他们也还不理解信息系统设计的初衷。而使用电脑不仅仅是技能, 更是一种习惯, 一种组织文化。

首先, 教育信息化要求新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虚拟化”正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组织结构的发展方向。层级扁平化大大提高了教育的信息搜集、处理和传递的能力, 缩短了组织的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信息传递距离, 压缩了管理层次, 减少了信息污染, 提高了组织结构的效率;教育的组织结构必须向网络化转变, 强调组织内部的个体、群体和部门之间以及它们与组织环境的关键成分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以快速适应外部环境;教育组织结构转变为高度弹性高度流动性高度分权的柔性组织, 实现集权与分权、稳定性与变革性的有机统一, 提高教育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虚拟组织的出现反映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组织的法定界限已被打破, 传统的组织概念也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

信息系统的实施是一场组织革命。信息系统实施改变的就是组织的传统、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因为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技术, 还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思想。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以达到组织的目的, 组织就要考虑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与之配套。许多组织也因此走向了改造业务流程、缩短管理层次、打破部门之间界限的组织变革之路。既然是变革, 就牵涉到权、责、利的调整和重新分配, 就要求员工必须改变现有的工作习惯和行为模式。由于这些都涉及到改变和更新文化传统。而文化的回归性和惯性使其具有阻碍变革的天然倾向, 组织就会发现自身的优化遭到了大大小小的抵制与反抗, 为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带来了阻碍。

明确了信息化是组织革命的实质之后, 就应该明确一个观念:信息化实施是否成功, 就是以范围内的用户是否习惯和接受信息化方式工作为衡量的标准的。但是这些思维和习惯的改变以及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 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实行。只有当用户熟悉了信息系统的操作, 理解了系统的架构和思路之后, 才能真正将信息系统运用为工具而不是束缚。用户从抗拒到接受, 从陌生到熟悉,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改造, 这些就是培训和沟通的目标。

教育信息系统 篇9

关键词: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1 引言

根据国家 《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的总体要求,某高校对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简称GMIS)采用了公开招标的方式。2013 年3 月,项目以某高校研究生主管部门为依托,面向管理人员、导师、学生和考生,集招生、学工、培养、学位学科、毕业、就业、系统管理、对外接口系统、数据挖掘和入口网络平台等各子系统于一体,采用Oracle作为后台数据库,纯B/S及.net平台开发。

项目中的质量有明确要求,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系统要求用户并发访问量为10000 以上;二是要参照信息化标准,建立研究生教育校级信息化标准;三是时间要求在2014 年9 月入学时能够上线试运行。

在项目实施中,综合运用项目质量管理方法,很好地保证了项目按质按量交付运行,实现客户及公司对项目产品及过程管理的质量要求,并结合了过程资产如本体实践的方法学与技术和计算机考试系统及题库。

2 GMIS项目质量规划设计与制定

质量规划包括识别与该项目有关的质量标准及确定如何满足这些标准。 我们首先识别相关的质量标准,通过参照或依据质量策略、相关业务规定、项目范围说明书、产品详细需求说明书、项目管理计划等作为规划的依据,通过成本效益分析、与类似项目基准分析,分析质量成本等方法识别出项目相关的时间、成本等质量标准,进而达到或超过客户和其他干系人的期望要求。 同时,把满足项目相关质量标准的活动或过程规划到项目的产品和项目管理过程中, 制定出项目质量管理计划、质量检查单、过程改进计划等。

另外,为了满足并发量10000 的要求,我们把Web、数据库和接口系统分别部署在3 台独立的服务器上进行负载均衡。 由于系统面向的业务普遍具有的使用上的集中性和阵发性, 如招生系统在博士入学考试网报、硕士博士入学考试成绩查询、推免考试成绩查询、录取和校内外调剂的时候访问峰值大,且一般要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很高。 在学生报道注册、选课、开题一直到答辩的各个环节都有比较集中的阵发访问性,在采用3 台独立服务器分别部署Web、数据库和接口系统外,而且访问的页面尽量减少框架形式,尽量减少页面和图片中链接等方式。 最后的运行结果证明了采用方案成功。

3 GMIS项目质量保证的研究与实施

质量保证主要是通过有计划、系统地质量活动(如审计或同行审查),证明项目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确保交付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满足项目干系人的期望,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 质量保证应贯穿于整个项目生命期。 项目的质量保证工作由质量保证小组实施, 定期进行结构性审查。

为了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管理,引入Clear Quest来管理和追踪发现的质量缺陷和变更。 每次成果版本发布,评测人员都要核查已有问题是否得到修改。 用帕累托图把问题按紧急和重要程度进行优先级排序和分类,根据问题的优先级分别进行处理。

4 GMIS项目质量控制的研究与实施

GMIS质量控制是监控项目的具体实施成果, 判断项目成果是否符合有关的项目质量标准,并确定消除产生不良质量结果原因的途径。 把项目质量控制贯穿于项目执行的全过程,项目质量控制重点集中于及时发现与项目质量标准的差异,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由于本项目的质量控制人员有限, 为了更好地做好质量控制, 本项目由质量小组1 人承担项目产品质量控制、由项目管理组承担过程质量控制,而由QA对文档完整性和项目成果进行定期的结构性审查。 测试小组根据概要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编制测试用例,通过用例执行的结果检查项目产品的质量,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趋势分析,对项目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控。 项目管理组根据质量管理计划、绩效报告、质量检查单对项目管理过程进行检查。 通过质量检查单对代码进行白盒和系统走查,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是否存在质量隐患, 如果存在则由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处理后再进行复查确认效果;通过因果图查找可能问题的原因, 集合项目组内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尽量罗列原因,用ABC图分析法对各原因按影响权重进行排序, 然后针对这些产生质量问题原因的不同优先级确定相应的解决方法, 尽量在问题出现前消除隐患,提高项目质量;通过控制图监控项目执行中异常波动情况,将质量特性控制在正常质量范围内。

5 GMIS项目管理总结与讨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项目初期,项目组人员配备安排不合理,新人和初级软件工程师多,导致代码编写进度拖延,且代码质量不理想。 其次, 由于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在项目不同阶段会变化,今后还要加强对这种变化的监控和分析应对。 最后,项目比较复杂,关系人众多,在制定质量检查单时,有些非关键的功能项重视不够,导致在实际执行时,当时看似不重要,后期却需纠正性的维护。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高等教育研究[J].2010,V31(7):1-6.

[2]柳纯录,刘明亮,高章舜.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2版)[M].2008.

[3]王体春,韩永国.本体复用方法语义导入的研究与设计[J].自动化与仪表,2008,v118(1):8-10.

教育信息系统 篇10

(一) 信息系统的组成

目前在教务管理中普遍使用的信息系统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 (Client/Server) 模式开发的应用系统, 利用后台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和传输。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例, 该系统包括系统维护、招生管理、计划管理、学籍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教材管理七个子系统。其中, 系统维护子系统主要用于管理权限设置、系统维护等工作, 招生管理和教材管理两个子系统没有得到普及应用, 故, 本文仅对计划管理、学籍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子系统进行讨论。

(二) 信息系统的数据流向 (见图1)

计划管理子系统的教学计划、课程数据是信息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基础数据。学籍管理子系统依据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数据建立学籍档案, 对学生学籍状态和选课注册进行管理。考务管理子系统依据课程数据定义开考课程, 依据学生注册课程形成考试报名数据并进行考场编排和成绩录入。成绩管理子系统依据考试报名数据建立学生成绩数据档案。最终, 学籍管理子系统依据计划管理子系统设定的课程学分、毕业等相关条件和成绩管理子系统的成绩数据对学生进行毕业和学位审核, 完成全部教务管理工作。

(三) 信息系统的现状

1.该系统根据使用单位在远程教育办学网络中所处的层级分为网络版和单机版, 运行局限在小型局域网和单机上, 依靠两个版本的传输接口实现数据交换, 不具备在大型网路 (如互联网) 上运行的功能。从这个角度看, 网络技术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还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未能很好地体现远程教育开放性的特点。

2.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 专业培养方案需做出相应调整, 这对信息系统的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 现行信息系统的设计方式使其功能的扩充受到局限, 难以紧随远程教育教务管理工作新要求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 因此造成该系统不可能被长期稳定地用于教务管理工作中。

3.该系统实现了各子系统间的信息传递, 但与外部系统之间却无法共享数据, 成为信息孤岛。

二、信息系统的重新设计

(一) 重新设计的原则

1.远程教育的大规模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及教育环境的变化, 要求信息系统能够满足多方利用的便利。

2.在教务管理工作中, 存在着为实现其工作总目标起导向作用的基础流程, 信息系统的重新设计应保持数据流向与基础流程走向的一致性。通过改变数据获取渠道、信息发布形式和信息使用权限等数据流向的起止点, 保证数据源头的唯一性, 减少数据采集的中间环节, 最大限度避免错误的产生, 扩大信息的使用范围, 提高教务管理质量。

3.依托信息技术对系统进行重新设计, 搭建一个数据流速更快、错误更少、适用范围更广、管理操作更便捷、决策依据更充分的信息系统。

(二) 重新设计的探索

1.以信息传递过程中涉及的目标对象为切入点, 各类信息的需求及信息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关系如图2所示。

2.系统重新设计采用的信息技术要能够支持分布式管理的需要, 除要具备符合教务管理的数据库结构外, 还要满足远程教育发展和与其他系统信息共享的需要。因此, 引入最新的设计理念和信息技术, 是解决相应问题的关键。

(1)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Web界面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促进教务信息的共享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使各类用户都能及时获得和使用信息。

(2) 增强信息系统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以便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交换, 追求数据共享最大化, 减少重复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加强对数据潜在价值的挖掘, 为用户提供宽泛的统计数据以满足不同需要。

3.远程教育教务管理思路和要求要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调整, 依据远程教育办学模式、管理特点, 以充分体现教育的开放性和教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为特征。

(1) 将以教学计划为“龙头”和基础的教务管理模式调整为以课程为核心的模式, 在此基础上突破设置固定专业的方式, 实行完全意义上的专业规则和课程超市管理办法。即规定较大范围为完成学业可供选择的基础课和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具有一定选择范围的必修专业课程、各类课程学分及毕业总学分。学生入学时初步确定专业, 在学习过程中可根据专业规则随学习兴趣和人才市场的变化通过调整选择的课程达到调整专业的目的。学生信息简化为基本信息和专业倾向, 以确定学生当前专业, 便于教师对新生进行选课指导。毕业时, 依据课程成绩和专业规则进行审核, 可满足学生在一个学程内取得多个专业毕业证书的需求。

(2) 取消学籍异动管理。远程教育学籍异动主要涉及转学、转专业、退学管理。当学生信息全部实现统一管理和在系统内共享时, 学生选课交费的同时可选择学习地点, 实现学生在系统内的流动, 因而可取消转学操作。而上一条的实施, 已无转专业问题。超过学籍有效期未毕业的学生自动转入超期学生数据库而无需办理退学手续, 为未完成学业者保留一段时间的学习档案。

(3) 改变学生只能被动地按照学校要求到指定考点参加考试的考试组织管理方式, 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 自主选择考试地点。

根据上述思路, 信息系统数据流向可调整为图3。

4.信息系统的调整

(1) 取消计划管理子系统, 改为专业规则子系统;

(2) 取消学籍管理子系统, 改为学生管理子系统;

(3) 调整考务管理、成绩管理子系统功能;

(4) 增设选课管理、考试预约、收费管理、毕业管理和师资管理五个子系统。

(三) 新系统实现的功能

1.重新设计的信息系统各子系统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可实现如下功能:

(1) 专业规则子系统:

规定专业必修、选修课程最低毕业学分、最低毕业总学分和毕业条件及其他教学教务管理规则。

(2) 选课管理子系统:

提供课程信息和前修后续关系, 依据专业规则和学生成绩对学生选课进行条件限定, 阻止违背教学规律的选课行为。

(3) 收费管理子系统:

该系统将分别依据选课管理和考试预约子系统的数据及相应的收费标准, 通过设在结算中心的客户端, 为学生办理网上缴费业务。此系统与财务部门建立数据共享关系, 对缴费情况进行自动统计。

(4) 考务管理子系统:

根据选课和交费情况形成开考课程数据、设定考试地点和时间安排, 根据考试预约及交费和考点数据编排考场, 进行试卷征订等管理。

(5) 考试预约子系统:

该系统接受学生预约考试课程数据, 确定考试地点, 形成当次报考数据。

(6) 成绩管理子系统:

实现成绩的录入、合成、发布及更正, 与选课管理子系统相关联, 根据专业规则将成绩数据作为选课和毕业的限定条件, 为使用者提供各类成绩统计数据。

(7) 毕业管理子系统:

根据专业规则设定的毕业、学位审核条件和学生成绩、奖惩记录等数据, 完成毕业、学位审核。

(8) 学生管理子系统:

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情况、奖惩情况进行管理。通过与学生界面的连接, 实现对基本信息的核对。

(9) 师资管理子系统:

该系统对教师基本信息及业务档案进行管理。通过与选课管理子系统的关联, 为学生选择教师、确定学习地点提供参考。

2.根据新系统的设计原则将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界面, 主要功能如下:

学生界面——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访问信息系统, 输入学号和密码即可查询本人基本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交费信息、考试信息、成绩信息及相关的通知等信息及管理规定, 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选课注册、考试预约和交费, 随时进行评教操作。

教师界面——教师可以使用各自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 查询学生选课情况, 进行成绩录入, 查阅成绩及统计分析结果和学生评教情况, 了解教务管理规章制度和即时消息, 与教务管理人员讨论有关管理问题。

管理人员界面——根据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完成各种操作, 利用公告栏发布管理信息, 利用与学生、教师相关联的交流区进行有关管理问题的讨论, 对系统进行维护管理。

(四) 新系统效果分析

1.优势

(1) 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用户需求开发的信息系统, 将实现教务数据和管理信息的实时查询, 赋予师生教务信息的知情权和管理意见的参与权, 增加教务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2) 依据基础流程流向进行系统开发, 改变了按职能分工进行模块设计的思路, 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适应了远程教育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特点, 促进了管理思想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3) 数据源头的单一性和对数据的统一管理及数据间限定条件的建立, 提高了数据的可信度, 达到规范管理、降低错误发生率的目标, 使管理工作整体水平有一个较大提高。

2.难点

(1) 系统的开发是集集体力量于一身的大型工程, 需得到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系统设计专家和程序编制人员与用户的大力合作。

(2) 该系统的使用将打破原有管理体系和管理思路及方法, 因此需要进行大范围和透彻的从管理思想到工作方法的全员培训。

(3) 系统的运行要有大型服务器的硬件支持和宽带网络环境的保障。

(4) 开放的网络系统, 需要极高的安全防范措施。

三、结语

教务管理是涉及诸多因素的工作,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 过去分散式的教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远程教育教务管理发展的需要。引进流程再造的思想, 对原有的信息系统进行重新设计, 大力推进教务管理的信息化, 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和工作思路, 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踪家峰.传统管理的革命者———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5.6.

教育信息系统 篇11

【主题词】教育统计 信息系统 软件 应用 技巧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170-01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从2011年开始,按照主体校原则,教育部对《教育统计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进行了重大改革。针对2011年《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保存、校验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2012年《系统》在数据录入、汇总、过录等功能上进行了改进,尤其是速度上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新增了任务提醒、指标查看等功能,信息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功能进一步完善。

在现行体制下,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由校到乡,到县,再到市、省、教育部,层层汇总上报,其中县级教育统计承担着人员培训、报表收集、汇总整理、数据把关等艰巨任务,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以下是笔者作为一名县级教育统计工作者,根据县级教育部门统计工作实践,对2012年《系统》从使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技巧等方面进行的说明介绍,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意见,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软件主要功能及操作方法:

2012年《系统》具有任务提醒、指标查看、业务办理、审批上报、数据导出、机构浏览、数据分析、校验分析、接收数据等九大功能。对于学校级用户,只有前五项功能,主要是完成数据录入、校验、审核、上报、打印等基本的数据采集功能。对于县级以上教育管理机构用户,还增加了后四项功能,突出其数据分析管理功能,同时还具备数据代录功能。

1.任务提醒:反映报表填报进度,显示未填报完成的报表列表,县区级用户还显示未完成上报任务的学校总数及列表。

2.指标查看:主要查处统计系统中涉及的一些主要指标,如系统版本、报表结构、专业分类代码、办学类型等。其中,报表结构中可查看报表中所有基表模板的表格结构、逻辑校验公式和经验校验公式。

3.业务办理:主要承担着报表录入任务,可对录入数据进行保存、Excel导入导出、上年数比较、单表打印、校验等操作。同时,还有“只读”、“水印”、“颜色”等五个显示属性选项。

4.审批上报:报表录入、校验无误后,通过审核程序,生成上报文件(后缀为.up),完成本年统计任务,同时可使用“报表备案打印”程序功能,进行报表集中打印。

5.数据导出:要将系统内数据导出备份,生成备份文件(后缀为.input)。

6.机构浏览:选择需查看学校,点击“查看”按钮,再选择所要查看的基表,即可进行基表数据浏览,其界面与功能和“业务办理”基表录入相同,适用于县级以上教育管理机构进行基表数据浏览及修改录入等操作。

7.数据分析:可根据采集、统计、区划三种视角对基表和综表进行过录,生成过录表,然后对过录表进行查看、导出、打印等操作。还可通过基表单元格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或筛选。如要筛选出全县所有寄宿生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寄宿制学校,就要先选择“分析视角—采集—县教育局”,然后选择基表“基础基312—小学学生数”,再选择“在校生合计的其中寄宿生”单元格(行号为A13,列号为H),再填写该单元格的取值区间,即0<(A13,H)<100,然后在复选框内打对勾,单击“查看”按钮,系统就会显示筛选出的相关信息列表。

8.校验分析:可按照采集、统计、区划三种视角对基表数据进行单表或多表以及全部基表校验,主要分为逻辑校验和经验校验,还可查看报表的校验关系公式。学校级用户可在录入保存后,选择单表校验,县级以上教育管理机构用户可选择全部基表,进行集中校验。

9.接收数据:指县级以上教育管理机构接收学校或下级单位上报的数据,可使用“批量加载”或“加载文件”接收多个或单个上报文件。

二、使用注意事项及技巧:

1.数据导入(导出)与数据接收(上报)的区别:数据导入对应数据导出,数据导入只能接收数据导出的备份文件(后缀为.input)。数据接收与数据上报相对应,数据接收只能接收数据上报生成的上报文件(后缀为.up)。

2.县级以上教育管理机构用户可通过“机构浏览”或“业务办理—数据代录”两种方式,实现对学校基表的浏览查看以及录入、修改、校验等操作。

3.使用Excel导入、导出功能,既可以将单张基表导出为Excel格式进行编辑后再导入系统,也可在Excel中调整格式后打印。

4.使用报表显示属性中的“只读”功能,可防止数据在浏览、查看时被误改;“颜色”功能可将表头、行头显示为灰色,将合计显示为蓝色,加*号单元格显示为深灰色;“显示比例”功能可调整报表显示比例。

5.新增两年数据比对功能,方便与上年数据进行比较和衔接。其中,上年数在单元格左边以红色显示。

6.从校验信息列表中选定一行,点击“查看表单”,可快速直达该条校验信息所指的“问题”报表。同时,可根据“办学类型”、“机构名称”、“校验说明”等进行筛选或排序,便于归类修改数据。

7.基础基111表、基础基112表过录解决方案:当前系统中尚不支持上述两个基层表的数据过录功能,目前可通过登录界面中“配置管理—数据工具—DBF工具”,将基表导出为DBF文件(后缀为.dbf),再用VFP程序将DBF文件导出为Excel文件(后缀为.xls),然后再根据需要编辑利用。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报表录入、查看时,建议将当前编辑的单元格所在的行与列显示字体加粗、颜色加深或变亮,醒目,以防止录入时发生错位现象。尤其是象基础基312那样行数特别多的表,非常容易在录入时错位。

2.基础基111表、基础基112表未实现过录功能,打印时重复111表内容。

3.生成过录表时,每次都要从省级开始选,建议根据登录账号将省、市锁定,以免每次都要重复选择。

4.过录表查看时,建议锁定顶端标题行和左端标题列,以便于查看和浏览。

5.生成过录表中,往往多达几十列内容,且多项为重复信息,如基础基211表不分组过录,过录表多达33列,且举办者信息重复出现。建议增加类似自定义字段功能,使过录表更简洁实用。

6.建议增加乡级过录功能,满足基层教育管理需要。

7.汇总功能虽然实现了采集、统计、区划三个视角,但与地方教育管理体制并不一致,比如城区学校中有部分县直学校,虽然其地域区划属于某个管委会,但并不归该管委会管辖,因此按区划汇总的数据,并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建议增加相应的自定义功能。

8.报表导出功能目前只能逐校导出,且不支持csv格式,只能在录入或浏览界面逐页导出Excel文件,建议参照上年系统,实现一次将一所或多所以至全部学校所有基表集中导出Excel文件,每校生成一个以代码和校名命名的文件夹。

9.进一步增强管理分析功能,尤其是对一些重要监测指标,如巩固率,流失率,生师比等,以及学生增加或减少等发展动态情况进行自动分析,生成分析表。

10.逐步实现在线上报、接收功能,实行网络直报方式。

11.建议设置简易版程序,通过Excel程序录入、校验、打印、上报,减轻基层学校系统安装、使用难度,提高统计工作效率。

教育信息系统 篇12

1. 课程分析

其知识点结构如图1所示, 包括理论基础和教育应用两个部分。

对于课程知识的分类, 本文采用国际经济合作组织1996年的分类方式, 即将知识划分为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四类, 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考虑:

(1) 概括了知识所传递信息的不同类型, 而且四种知识类型有清晰的划分界限, 不易混淆。

(2) 比较适合应用性强的学科, 不仅包括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 而且包括具有操作性的技能知识。

(3) 便于实现知识点在专家系统后台知识库中的存储, 每一种知识类型都有几种适合的知识表示方法相对应, 方便选择。如:事实知识采用谓词逻辑、产生式规则、框架、语义网络等表示方法;原理知识采用产生式规则、框架等表示方法;技能知识采用语义网络表示方法;人力知识则采用谓词逻辑、语义网络等表示方法。

由于四种类型知识点采用不同知识表示方法, 因此, 本文在进行课程学习系统的设计时采用的是混合的知识表示方法, 即综合利用谓词逻辑、产生式规则、框架、语义网络和模糊知识表示等多种方法, 并据此搭建学习系统的后台知识库。

2. 课程知识点的具体知识表示

《教育信息处理》所包含的课程内容较多, 本文仅以其中的教学过程分析为例, 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具体的知识表示。教学过程是师生沟通、合作、对话、交往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在课程中提到的常用教学过程分析有逐语记录法、分类分析法和时序分析法等。其中, 分类分析法的知识分类如图2所示。

而其具体知识表示要针对具体的知识表示方法而言, 本文以谓词逻辑和语义网络为例进行说明。

表明逐语记录法是教学分析方法的一种。

逐语记录法后期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阶段的语义网络表示方式。

3. 基于知识表示的《教育信息处理》学习系统的模型

依据现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个面向学生的学科教学———学习平台系统一般应包括管理模块、学习工具模块、协作交流模块、网上答疑模块、学习资源模块、评价模块和维护支持模块几个子系统。

结合《教育信息处理》的学后台知识库并不是直接相连的, 而是通过一个中间件———信息处理器, 建立两者的联系。课程学习平台搭建后台知识库时, 针对不同知识类型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知识存储方式, 分别存储于不同的子知识库中, 并根据统一的关键词字段建立起各子知识库之间的联系。如此一来所形成的知识库网络构成了课程学习平台的后台知识库。而且, 学习者与后台知识库并不是直接相连的, 而是通过一个中间件———信息处理器, 建立两者的联系。

学习系统模型如图5所示, 其中, PLR (Predicate Logical Repository) 表示谓词逻辑知识库, 存储采用谓词逻辑表示的知识;RR (Rules Repository) 表示产生式规则知识库, 存储采用产生式规则表示的知识;FrR (Frames Repository) 表示框架知识库, 存储采用框架形式表示的知识;SNR (Semantic Networks Repository) 表示语义网络知识库, 存储采用语义网络形式表示的知识;FuR (Fuzzy Repository) 表示模糊知识库, 存储采用模糊知识形式表示的知识。

用户登录课程学习平台之后, 系统会分配相应的使用权限, 对学习者分配前台的学习工具模块、协作交流模块、网上答疑、学习资源、评价模块的使用权限, 而管理者具有最大的权限, 负责系统的维护支持及平台的管理。

用户在使用前台模块的过程中, 如果需要查询某个知识点内容, 或者提出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求解答, 就需要和后台的知识库建立连接通信, 进行交流。此时, 信息处理器能将用户输入的信息进行适当转换, 并到指定的子知识库中搜索, 然后将检索到的结果返回到前台界面, 供用户浏览。另外, 还可以根据用户对查询结果的反馈, 调整后台知识库的知识表示方式, 有利于知识库的更新。后台知识库搭建起来之后, 更为重要的是后期的维护与更新, 根据学习者的实际使用情况对后台知识库中的各个子库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 并建立新的连接, 以起到知识创新的作用。

随着知识管理学在不同行业中的进一步渗透, 知识表示的应用程度也将越来越大, 在课程学习平台的系统设计中将更多采用此种思想, 以期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宋久鹏, 高国安著.混合知识表示法在基于实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 2001, (11) :108-110.

[2]杨蓓, 缑西梅, 艾艳著.专家系统中的模糊知识表示及推理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 (理学版) , 2004, (2) :31-33.

[3]唐伟.开放教育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的构建[J].云南电大学报, 2006, (3) .

[4]邱均平著.知识管理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3.

上一篇:情感性社会资本下一篇:煤层片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