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质与教育信息化

2024-12-16

信息素质与教育信息化(精选12篇)

信息素质与教育信息化 篇1

在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化开展中, 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面向素质教育, 把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小学是学生认知的起步时期, 从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面向素质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进行了探讨。

以应试为目的的传统教学往往以知识为本位, 片面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重知识、轻能力, 重记忆、轻运用, 重接受和服从、轻创新和挑战, 并以试卷分数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在传统教育下, 学生的能力普遍较差, 遇到疑难, 不爱独立思考, 依赖性强;听课只记老师讲的结论, 不注意学习思路及方法;思维灵活性弱, 应变能力差;正向、集中思维多, 逆向、发散思维少;固步自封, 固执己见。而与应试教育相反,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能力和素质为本位的教育。因此, 树立能力、素质本位教学思想, 设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一体的教学目标, 使教学着眼于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必然成为信息技术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课程评价内容和方法的革新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评价, 比较强调结果评价, 不强调或者不能实现过程评价, 从而也就不能真正地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 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兴趣, 促进其学习发展和进步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成果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时提交的作业或作品, 如小论文、小制作、研究报告、演示文稿等等。要注意尽量给学生展示、说明的机会;注意观察、指导学习结果形成过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评价的内容一般说来涉及学习目标的各个方面, 包括:认知、技能、情感等。不同的学习单元, 评价的重点也应不同。学习成果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突出特点。其意义在于重视学习主体, 重视学习者反思, 以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面向素质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 应该充分体现学习者主体地位, 以学习者为评价中心和主体, 以促进学习者学习兴趣为评价目的。

二、实施素质教育并不否定或排斥常规教学方式

对常规的教学方式可以进行必要的改造, 推陈出新, 以适应素质教育之需。如优化课程结构, 改变过去课程单一的状况;实行多种课程互补,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研究性课程、综合课程等各有侧重, 相辅相成,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使之得到全面的发展。改变教学形式, 应当强调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发挥其多种功能,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和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 同时, 辅之以课外这一渠道, 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常规教学方式的一概否定。如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基础教育的基本功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 教学的组织形式仍要延用三百多年来的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即是从时间上来看, 基础教育阶段约有一万多个课时用于课堂教学, 大致占学生在校活动总时间的四分之三以上。可见, 中小学的一切教育工作中, 教学是主旋律, 是重中之重。今天, 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主要是通过各门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实现的, 也就是说, 课堂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谁抓住了课堂教学, 谁就掌握了素质教育的主动权, 谁就奏响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嘹亮凯歌。否则, 必然陷入误区, 导致事半功倍, 甚至遗害后代。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 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上机实践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我主张“理论+实践”, 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充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 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 扩大知识面, 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 在学生操作时, 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例如, 在上机操作中, 我都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展示系统, 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屏幕上播放, 再详细讲解操作技巧后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相关知识。在“文字编辑”练习时, 我采用了使用多种文字编辑练习软件的功能对比, 使学生对Word2000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 在教学中, 先熟悉Word工具, 再熟悉软件, 接着就进行文字录入比赛, 使他们在玩中练, 练中学。同时, 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 并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测, 公开赞扬每位学生作品的优点与创新之处, 个别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 培养协作精神。通过这样的上机实践, 必然使学生信息素养不断进步, 从而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此外, 在每节课前3~5分钟, 我都会讲些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 信息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 也会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操作技巧, 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四、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

在目前社会、家长、学校乃至学生本人都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的情况下, 对于一些成绩落后生的心理疏导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做到不歧视、讽刺和挖苦这些学生, 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有一种接受的态度,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 在自己身上, 都有可以让老师值得接纳的东西, 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充满信息, 努力挖掘他们的优点, 用多元化标准来评价他们, 鼓励和允许他们用多元化的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 进而接受自我和悦纳自我。

由于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高, 自尊尚在发展中, 还不稳固, 因此, 培养、激发、保护他们的自尊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研究表明, 影响学生自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就客观因素而言, 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提问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态度、师生间的言语和非言语沟通方式及日常的接触、教师采取的教育方式等都对学生自尊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教师要在自己的教育与教学过程中, 特别注意发扬学生各自的优点, 通过正面和积极的引导, 激发学生的自尊;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 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能力与长处, 以增强自尊;通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产生自信。

总之,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 我国政府也作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加快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以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面向素质教育, 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提升学生的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最高目标, 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任务, 架构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和目标, 形成合理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

信息素质与教育信息化 篇2

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与学生素质的培养

──以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为本的理念在中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的落实

厦门集美中学 刘卫平刘千方 陈艳昌

[内容摘要] 自主能力、协作能力、信息素养、大综合素质、研究能力将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我校开设信息技术实验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大综合素质。

[关健词] 自主、协作、信息素养、研究性学习、大综合、大综合素质、信息技术实验班、多功能网络教室、超文本、超文本资源库、学科式综合性课件、问题式综合性课件、主线式综合性课件

一.案例--《渭城曲》信息技术实验班教学过程

1、教师导读

设置教学重点、难点、目标,提出学习任务、学习问题,指导分组,提供部分网站、网址、文本。以一组为例:

王础⑼ z:落实“”、“进”的音、义;查王维其它的作品及赏析、评论。

颜力、傅倩雯:查王维的生平及边塞诗派、田园派;查柳的有关生物知识。

严倩、叶好秋:查王维的画及《阳关三叠》音乐;查“阳关”、“渭城”的历史、地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学生自主学习,分头找资源(从网上、光盘上、词典等文本上),设计相应的测试试题,制成个人网页。

2、相互交流、讨论(不能够解决的问题留在记事本上,求助老师、专家、网友或作为研究性课题留待日后解决)。同时,反馈、完善,提出新的问题,提供新的文本、电子资源。

3、以网页形式建立以《渭城曲》为主线的综合性资源库课案课件-超文本。包括课文导读、有关资料、自主测试、拓展学习、大综合、研究性课题、电子路径七大块。

4、资源放入相应的`知识结构图中,构建语文资源库及王维资源库、边塞派资源库等。

二.信息技术实验班的学习特点和办学意图

上述《渭城曲》的网络教学过程,是我校开设信息技术实验班的一次教学活动实录。

《渭城曲》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信息技术实验班学习的五个特点:

1、自主的学习;协作的学习;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电脑为工具开展交互式的学习

3、提出问题,搜寻材料,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性的学习;

4、注意各学科知识的整合。

通过以上五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五大素质:

1、自主能力;

2、协作能力;

3、信息素养;

4、研究能力;

5、综合素质。

这正是我校举办信息技术实验班的意图。

三、信息技术实验班开办的必要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 篇3

【关键词】信息素养;素质教育;信息技术

最近几年,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十分迅速,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也走进了小学课堂,丰富了小学生的课堂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信息技术教育是指通过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对教育与学习过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提倡素质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

一、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传统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计算机学习看做是练习打字、熟悉办公软件、会使用网络查询资料等这些简单的、表面性的工作。上课的形式也是老师先教理论,然后学生自己操作,甚至有的学校由于安排的计算机课很少,老师只是讲解理论部分,实践部分由学生自己完成或者几乎就缺乏实践课程,这样的教学几乎就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不能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关键不是将基本的理论知识背熟于心,而是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安排合理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促进自己的学习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多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力。一味地强调的课堂讲解、死记硬背,照本宣科,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枯燥无味,乏味无比,也渐渐使小学生失去了天真,纯洁的学习热情。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不用说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了。小学教育中,要使信息技术教育面向素质教育,必须要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重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陈旧的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把提升小学生的素养作为构建素质教育课堂的核心内容。

二、改革课程评价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评价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小学生对信息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传统的小学计算机课程评价方法主要是结果或成绩评价,不看重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实现方式。这种评价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程度,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进步。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法是要根据课程特点,把每一章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以及需要了解的内容分清楚,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合理安排,每节课结束安排适当的练习作业,比如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PPT演示等等。每一次作业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并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比如学生做了PPT,就要给学生讲解的机会,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通过展示和问题提问,让学生不仅学会了课程内容,也学会了如何通和表达。学习成果的评价有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很重要的一点,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深入反思,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深入的认识自己。另外,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注意的一个方面,由于计算机本来就是一个很新的学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查阅资料,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作为老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培养创新意识。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的重点内容就是学习计算机课程,而计算机课程本来就是实践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因此,必须要加强学生的上机操作。为了提高上机学习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我认为首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以往主要是教师讲授理论,学生自主实践或教师少部分的指导,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太合适。现在教学一般教师都可以通过主机控制学生的学习电脑,将基本的理论像学生讲清楚,基本的操作给学生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上机操作。同时,要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电脑作品,并适时的对学生作品进行测评,对做的好的作品让学生共同欣赏并提出表扬,对不足之处提出来,并可以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使学生真正学会基本的操作,积极查阅资料,不断创新。另外,由于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所以老师可以在每节课留出一点时间向学生讲一些信息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动态,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过程中,也了解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

总而言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项目。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小学教育的信息化,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面向素质教育,培养小学生兴趣爱好和创新精神,注重个性发展,提升信息素养,实现小学生各方面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纪丽芳.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J].学周刊 C 版,2013 (1)

试论信息技术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中国21世纪教育使命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素质教育强调全体性, 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强调主体性, 即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习者的发展为中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强调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素质教育是我国迈向21世纪的教育的新理念。

二、信息素养——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和转型的时代, 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正在丧失其主导地位, 知识经济正在显现蓬勃生机。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 要求人必须具备获取、存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 成为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将信息素养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并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有机联系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 以形成人对信息的有效把握, 培养人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的信息的能力, 并由此扩展对信息本质的认识。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素质教育观

按照素质教育的观点, 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也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 就必须考虑当前的各个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 考虑各个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差距与不平衡性, 面向全体学生, 必须考虑当前的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学生的已有信息技术技能的差距。面向全体学生, 就必须根据当前实际情况, 制定符合大多数学生现有水平的课程标准, 制定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模式, 加快不发达地区和农村的信息技术教育条件的配备,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最终目标。

四、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构想

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从课程内容到课程目标、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 都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其他课程目标具备同样的课程目标取向, 其可以分为面向学科体系、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学生个人发展三个方向, 我国以前的计算机教育主要侧重于面向社会需求, 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是兼顾三个面向, 重点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核心。根据我对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理解, 特提出我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架构的设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分领域和分层次的动态的目标体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基本知识 (对信息的科学理解) 和信息能力, 这三个方面是并列和相互制约的, 核心是信息能力的培养, 但是信息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知识与操作、基本的信息能力、发展的信息能力 (交流协作、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能力) , 这个能力在发展层面上是递进的关系, 体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递进性和层次性, 但是相互之间并非有绝对的界限, 相互之间是可以交叉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设定, 除了体现基本的信息素养之外, 在高中阶段应该体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为学生的升学做试探性准备工作。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将练结合, 忽视学生自我的探究能力的培养, 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教育不但是课程内容的革新, 也是学习方法的革新, 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模式不能应用于信息技术教育, 而应该是探索新型的模式, 有关学者提出了新型的信息技术学习模式, 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统整

信息素质与教育信息化 篇5

从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入手,进行研究与分析,并论述了信息素质教育在图书馆的重要地位和优势,从而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强化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作 者:黄国威 Huang Guowei  作者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510 刊 名:高校图书馆工作 英文刊名:LIBRARY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年,卷(期):2009 29(3) 分类号:G250 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   高校图书馆   研究与分析  

★ 信息范文

★ 对公共财政的再思考

★ 道歉信息

★ 党政信息范文

★ 检察机关信息范文

★ 信息工作总结

★ 计划生育信息

★ 会议信息范文

★ 信息教案

信息素质与教育信息化 篇6

关键词:网络模块;网络应用;网络素质;创新素养

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给人类带来深远的影响,展现了人类的智慧,也丰富了教育教学手段,但在网络及其应用的高速发展中,也渐渐地暴露出其弊端,成为违法犯罪的平台,不良信息的虚拟载体,这便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是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网络课程的教育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对信息慎重筛选,对网络环境教学进行深层探讨。

信息技术课不乏网络内容的模块,与Internet应用紧密相连。课程中的定义概念、专有名词、外文语词较多,具有技术发展快、课程的实践性、技术性强、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广、规范程度较弱等特点。为此,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模块教学,注意实施研究型学习和实践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法治、安全和社会意识,以提高学生利用网络信息的素质能力和涵养。

一、实施基于研究和实践的教学方法

1研究型学习法

在教学中实施研究型学习法的目标是实践教学与任务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未知欲和独立思考精神,培养实践与自学能力。

(1)教师按照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布置学习任务。

(2)给出学生完成课题所需要自学的参考书目或参考网址,如,在本人的空间主页放置自学内容以供参考学习,通过网络联系方式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

(3)每个学生均完成工作后,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得出评价结果。

2.实践教学法

网络应用课程的实验部分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在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按实验教学安排进行,明确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要求等。对每一实验环节严格验收,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二、培养学生信息的学习、处理与沟通能力

1.自主学习与提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网络模块中,学生往往对网络高层应用有较浓厚的兴趣,而对网络体系结构等理论部分感觉较为枯燥,为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从网络的应用追溯到网络体系结构,并对协议的组成与日常生活的现实内容进行对比,引申出知识点,如,普通话的基本构成,就与网络协议的语义、语法、定时形成较强的对比性和可参照性。同时,努力改变教学中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任务要求,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网站地址。

2.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软件虽然不在网络教学的内容中,但在给学生布置课题的过程时有意让学生使用这些办公软件完成网络结构图与原理图的制作,让学生设计网络系统,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达到辅助应用的目的。

3.网络交流与沟通能力

对于课后和扩展内容,可以采取各种网络通讯手段完成部分教学任务。如邮件提交下载课后作业、网络即时通信工具发布、接收作业、解答疑问等。网络通讯手段不但实现了异地教学的可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和意识。

三、利用网络环境,提升学生创新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又是一项系统工程。信息技术教师理应从自身做起,利用、善用网络环境,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教育教学的新思路。

要利用信息反馈,善用评价,增强创新激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因而,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积极的评价是激励学生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信息的反馈,又存在于学生利用邮件、空间、博客等网络信息工具进行反馈。

四、强化学生网络素质意识

强化网络法治意识,在网络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渗透。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及道德意识,勿侵犯他人权益,滥用网络进行媒体传播与恶意拷贝。强化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上的假新闻、假消息、信息战、网络攻击等,都给整个网络环境带来危害。强化网络社会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进行网络社会意识的教育是必要的。互联网在快速发展,网上各种垃圾信息也在泛滥,网络中带有病毒的文件、BBS中肆意的辱骂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抵制的。

总之,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给现今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当代教育教学提供便利信息的同时,也为信息安全带来了隐忧;为现代教育教学提供更多资源的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发的问题也尤为突出;为现今学生的智商、情商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也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好的引导与疏导。努力提高信息技术网络应用的素质教育,也将成为未来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必然也对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营造清新自然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9.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张红薇.网络生态危机与网络主体的道德素质培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试论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培养 篇7

关键词: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标准,信息素质教育,医学生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是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出现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信息网络环境中,面对浩瀚、动荡而又缺乏组织与控制的海量信息世界,人们普遍感到信息超载而引发的困惑和茫然,过多未经整理、评价的信息,对选择、吸收、消化有价值的信息造成干扰,从而影响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而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能增强人们对信息正确取舍的能力。信息素质作为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目前,信息素质教育已在我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开展,不少国家把信息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来研究和实施。本文就信息素质国际、国内丰硕的研究成果背景下,论述医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构建策略。

1 信息素质的定义及标准

信息素质较为权威的定义是在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下设的"信息素质主席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作为具有信息素质能力的人,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以及具有查寻、评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而那些真正具有信息素质的人是知道如何学习,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去发现和使用信息。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为他们总能为任何任务和决策找到所需信息[1]。"这一定义由于包含了信息素质的基本要素,并从最初的纯技能层面上升到能力层面,所以被专家及公众所接受和认同。

2000年1月,美国高校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推出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包括标准、执行指标和效果,有五大标准22项执行指标。五大标准主要指:具备明确信息需求的内容与范围的能力,包括重新评价的能力;具备有效和充分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包括构建、实施、调整有效的检索策略;具备客观、审慎地评估信息与信息源,并将其纳入信息库与评价系统的能力,包括从获取的信息中提炼、评估信息主题的能力;具备有效地利用信息实现特定目标的能力,包括利用各种可获得的信息开发、修改、调整特定的信息产品和成果;具备理解有关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获取与使用信息须符合的道德与法律规范这一认知能力,包括在存取、使用信息资源时能遵守法律、法规、信息资源提供的规定,以及约定俗成的规则[2]。五大标准及执行指标对信息素质教育宏观目标的确定,规范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为教师、管理人员、图书馆员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具体有效的指南。

医学教育方面,1999年6月9日由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理事会资助的国际医学教育学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Medical Education,IIME)在纽约成立,主要工作是通过收集和研究世界各国医学教育的要求和标准,制定出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标准,为各国在医学教育标准方面的互认搭建一个国际平台。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标准主要包括7个宏观领域65条基本要求。目前该评估体系已对我国8所医学院校进行综合评价[3]。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始于八十年代,1984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正式拉开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序幕。1985年,国家教委又颁布了"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几点意见的通知",其中指出:"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目的,不仅使学生增加信息意识,初步掌握利用文献和信息的技能,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是面向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不断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发挥创造力等都有重要的意义。"1992年,国家教委再以文教司(1992)44号文件的形式印发了《文献检索教学基本要求》,对课程需达到的目标进行了规范。2005年,清华大学孙平教授主持研究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发布,成为我国第一个地区性的信息素质标准规范。最近几年,我国更加大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力度,高教司已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中设立了"网络条件下的文献信息用户教育研究"的课题,委托清华大学图书馆主持研究。

在一系列的政策指导和推动下,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也日趋成熟、规范。相关的信息素质课程已成为高校学生必修和指定选修课,不少高校的文献检索课已被列入重点课程进行投入和扶持。

2 信息素质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信息素质已成为人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在信息社会,医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主动掌握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和创造的技能,才能紧跟医学研究前沿,并将医学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医疗、科研和教学中,促进医学发展。对医学生而言,具备完善的信息素质尤其重要。

2.1 现代医学发展特点的需要

现代科学的高度发展,体现在医学领域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边缘学科和医学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医学的知识门类数量骤增,这就要求医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融合各种各类知识信息,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掌握学科发展最新进展,适应现代医疗的要求。信息素质的高低,将影响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进程。

2.2 知识积累的需要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在不断地淘汰陈旧知识,从新知识中汲取养分,知识积累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更新的过程。据报道,医学知识的半衰期是5年,那么,一个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时,有一半的知识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即时更新和扩展。信息素质教育是当代医学生今后学习与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今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诊断与治疗的一系列工作中,不断有新的诊断方法、新的治疗手段、新药物的开发、新发现的药物副作用,以及一系列的新标准、新规范等等研究成果信息,需要获取、了解、吸收、实施。医学生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生命,所以获取全面、客观、有效的医学信息对于医学生来说就是对生命的保障。

2.3 科研创新的需要

医学的发展不断揭示出生命科学的奥秘,从基因序列等基础研究,到各种疑难杂症的迎刃而解,科技不断在向前发展,科学研究也在不断创新。科研的创新必须依赖前人的成果,在吸收、整合、利用前人知识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新的突破。毋庸置疑的是,医学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时效性强,信息素质的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研创新的能力,也决定了在现代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2.4 终身学习的需要

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共同需要,是一种贯穿于人一生的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在信息多元化、全球化的21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知识的绝对数量不断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的更新周期加速,单纯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医学生更应具备主动学习、批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医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的实践者,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医学生的终身学习模式更为重要,随时掌握最新学科动态,在全面信息基础之上的医疗决策才是最正确、最有利于患者的决策。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素质教育对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3 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及发展策略构想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创新的能力。构建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并不断完善是确保信息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构建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应倡导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协作和合作方式,最佳信息素质教育应该全面构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的信息学习环境和模式。

3.1 课堂教育模式

通过高校开设的相关信息素质课题进行系统学习。如:计算机运用技术、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循证医学等。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1)通用型教学内容主要为普及信息检索的常识性概念和技能,如信息的类型、信息检索的对象、检索语言、检索常用策略和技巧、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信息检索中的运用等等。这部分内容适合所有专业的学生;(2)专业型教学内容设置与中西医学相关的检索工具(比如:中医书目、主题词表)以及专业数据库及有关知识培训,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各种中外文数据库,并能从问题入口,运用有效的检索技能从数据库资源中获得查全率和查准率都相对较高的检索结果。通过大量检索实例的训练使学生信息的获取从简单、浅表层面到专深、全面层面,有效提高信息检索能力;(3)拓展型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高速发展的网络资源而设置。在新一代的大学生中,在网络上冲浪已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常态。培养学生利用、整合、鉴别与医学相关的网络资源,是信息素质培养的重要部分。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网络资源日趋丰富,培养医学生在网上获取医学信息的意识,了解医学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别,利用网络资源有效浏览,并获取所需医学文献信息。运用"时间、人物、地点"要素鉴别网络信息有效性、真实性,高效率把网络资源为我所用。通过浩瀚的互联网高效率整合信息资源,实际上是打开了一扇直接面向世界的窗户,对学生来说,深层次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将是他终身学习可持续的重要途径。

3.2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主旨主要是通过提供web平台,使信息资源的检索技巧、评价标准、使用规范等信息素质教育不受时空限制,交互性和个性化地进行教学,以达到提高检索用户的目的[4]。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高校较早推出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我国一些高校也在图书馆主页上推出了文检教学有关的链接,如复旦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培训",提供信息素质相关讲座和讲稿,文检在线课程提供网上课堂、学习指南、远程教育和教学研究等,并提供Flash、Video等动态播放课件和录像。武汉大学图书馆设有"资料查找一点通"等。这些教学平台可以看作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初级阶段。相信今后随着信息素质教育投入的加大,会日趋完善、规范。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是一个开放性的教育实践基地,它遵循信息素质标准设计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架构。教学内容通过网上课堂、课件、多层次问题解答,难度不一的教学案例实验等,以文本、图形、视频、音频和声像等多种媒介形式展示[5],来提供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学习。学生能基于问题进行跳跃式学习,或基于基础评测结果,平台自动提供层次相匹配的教学内容。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深化,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知识更新,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其他教育模式

信息素质教育还可通过新生入馆教育、专题讲座、信息知识大赛、网上开放式课程下载、网上论坛、交互式问题交流等方式进行。如网上课程下载,笔者在Google的高级搜索页面检索医学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PPT课件,即刻找到相关课件4120个。互联网中还有很多学习型社区,如丁香园医学论坛等。学习者自愿参与,互相交流学习资源,往往通过不断讨论、献计献策,使一个检索提问得到非常完善的结果,通过这些案例的参与过程,可以学到不少相关检索知识、要点和技巧。

信息社会环境下的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研究命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需要政府和各部门的决策及资源投入。这里初步提出三个信息素质教育发展构想,以期抛砖引玉。一、基于医学教育的特点对信息素养教育的特殊影响,参照国际医学教育组织确立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对医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初步制定我国医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标准和规范;二、相关学科、相关高校联合打造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高质量的在线教育平台需要资源、人力、资金的大量投入,恐非单一学校所能承担,还可能浪费资源的共享效率;三、打造医学信息素质教育与各医学专业课程整合模式,设想把信息素养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去,通过在多学科中获得的信息素养累积,系统地达到提高信息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Behrens,S.J.A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istorical overview of information liter-acy.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1994,55(4):309-322

[2]李春光.从美国信息素质标准谈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改革.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4):91-92

[3]王庭槐黄睛珊朱伟丽.从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看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医学信息学杂志.2007,(1):88-90

[4]宋琳琳,李海涛.英国国家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VTS的构建与启示.图书情报知识,2008,(5):92-97

信息素质与教育信息化 篇8

1 信息素质培养的内涵

信息素质主要是指利用信息工具、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信息素质涉及到对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掌握以及使用能力, 包括信息资源的取得、加工、组织、分析、评估、处理等。信息素质培养主要指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对学生信息素质的提升。信息素质培养主要包括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四个方面的培养。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时代, 信息的储存以及传播都是以计算机为载体, 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 计算机是人们取得信息、加工分析信息、应用信息的重要平台之一。所以, 进行计算机教育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计算机教育主要是为了传授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能力,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渗透信息素质教育, 让学生认识信息、了解信息的功能、体验信息的作用和价值、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 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自己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增添一份竞争力。

2 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2.1 加强学生信息意识, 拓展学生信息知识

信息意识主要是指信息价值判断力、信息洞察力、信息感受力等, 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学生判断、获取、利用、分析信息的积极性、自我感觉能力。因此, 在计算机教育中实行信息素质培养, 必须加强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首先, 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意识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使学生充分认识计算机以及网络仅仅只是信息储存和传播的载体、工具, 掌握这些技能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具备了信息意识。其次, 教师必须强化学生信息价值论的观念, 让学生树立信息决定着未来、信息技术决定着社会发展方向、信息对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等理念。只有这样, 才能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第三, 教师必须拓展学生的信息知识。在计算机教学中, 树立学生信息意识还不够, 还必须丰富学生的信息知识。信息知识主要是指跟信息相关的方法、技能等。通过信息知识的拓展, 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发生、发展的科学、社会背景,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价值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信息取得、信息分析、信息交流等实践应用,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总之, 在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应该加强学生信息意识, 拓展学生信息知识。

2.2 明确计算机教学目标, 完善学生衡量标准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 首先必须对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 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目标应该包括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根据此目标, 让高校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扎实掌握信息技术。于是, 教师设计计算机教学内容时应该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理论渗透其中,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同时,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 应该改变过去传统仅仅依靠计算机等级考试而设计的比较单调的衡量标准, 而应该设定一种动态的标准对学生计算机水平进行衡量。这种标准除了涉及到学生的考试成绩, 同时还包括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等能力的考察。并且应设计层次化标准, 对于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不标准, 应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来培养他们的计算机能力和信息素质。通过学生学习标准的完善, 促使高校计算机教学从理论知识转向实践应用技能的转变, 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

2.3 优化计算机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信息能力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应该改编过去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计算机知识。首先, 在计算机课堂理论教学中,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更多主动学习的气氛, 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等方式, 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学习计算机知识, 提升学生信息套索、分析和应用能力。其次, 在计算机实践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放权,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在他们遇见问题需要引导时, 教师积极正确引导。第三, 创建问题情境, 多给学生设计一些信息能力培养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课后进行思考和动手操作, 让他们主动体验信息查找、判断、获取、分析、应用等过程。

3 结语

综上所述, 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是高校计算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是信息时代学生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竞争力之一,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 必须加强信息素质的培养, 加强学生信息意识, 拓展学生信息知识;明确计算机教学目标, 完善学生衡量标准;优化计算机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信息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卫国.当前深化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 2011, (1) .

[2]钟丹.浅谈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4) .

信息素质与教育信息化 篇9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产物, 是一门新型课程, 与其他课程相比, 它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发展迅速等显著优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同时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对小学生学习意识和教育意识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 为学生创造更加完备、优越的学习环境

长期以来, 小学整体教育手段单一, 方法陈旧, 教具贫乏, 使小学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计算机多媒体的介入, 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认知视野, 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桥梁。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获取信息, 并学会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

2.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刺激学生求知欲望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和发展最好的老师, 小学阶段正是个人兴趣激发和培养的重要时期。但是, 以“说教”为主的小学教育, 一直以来阻碍着这一重要素质的培养和发挥。其计算机多媒体由于可以提供色彩丰富的图像、生动的声音信息以及在教育情境上得天独厚的优势, 使学生自然而然去克服实际操作方面的枯燥,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接受知识和集中记忆。

3. 为学生独创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每个人的思维过程不同, 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演示也各不相同。比如面对同一个理念下的画面设计, 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答案, 这些答案又代表着学生不同的个性与思维。这种独特的求异思维方式, 突破了传统思维方式的培养, 使学生的独创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影响与促进作用的思考

我国教育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 开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适应社会生活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一直以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和家长过分注重成绩分数,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意识更是无从谈起。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变学生“照猫画虎”、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 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探索, 灵活地掌握和运用学习方法。

1. 信息技术对学生思维品质形成具有影响与促进意义

信息技术是一门既有较深的理论知识, 又有很强的实践技能, 并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课程。同时, 由于其运行高度自动化和程序化, 不容出现任何疏忽, 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手、眼、心、脑并用, 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能力形成高度关注,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鲜事物, 对学生来说极具新鲜感,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

2.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影响非凡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教学在这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多媒体的学习与应用, 加强了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能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接受新观念, 从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例如, 编排班级板报, 打印文稿, 设计自己的网页, 编写软件等等, 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能力。

3. 学习信息技术, 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在指导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方面, 在培养学生用现代化工具、方法认知的能力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 还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获取辅助资料和有价值的信息, 开拓受知面, 帮助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 信息技术教学无疑给小学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 展现了教育领域的另一片天地。但是,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 也正因如此, 他们更缺乏自制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信息技术本身具有的枯燥性和复杂性, 使得信息技术教学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难题。因此,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上, 还有待创新的思维, 寻找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 进一步深化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向永.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 2002 (6) [1]刘向永.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 2002 (6)

[2]董琬.浅谈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4) [2]董琬.浅谈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4)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图书馆 篇10

1 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与图书馆

1.1 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是以图书馆情报信息检索为基础的。

人们都知道, 在美国信息素质的概念是从图书情报检索技能发展演变而来, 美国图书馆协会在普及及推广信息素质教育方面起到发起者作用。图书馆文献信息部门的工作以及馆员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决定了这一结果。以大学图书馆为例, 图书馆在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教育科研服务时, 是通过文献 (信息的载体) 的选择、收集、组织, 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信息系统, 通过主动和被动的服务形式来提供读者细致、及时、有针对性的知识信息服务。这一过程除一些操作技能外, 更重要的是依靠工作人员的信息素质水平来完成。

1.2 文献检索课是高校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主要课堂。

上世纪八十年代, 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初期, 文献检索课在各高校课堂上初现和蓬勃发展。文献检索课经历了由图书馆专业馆员授课到专业教师任课或专业教师和图书馆专业馆员共同任教的发展阶段。我校目前, 就是由图书馆专业馆员和院系专业教师共同任教的形式, 完成此项教学任务。图书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肩负着教学实验基地的角色, 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生力军。

1.3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 作为知识

创造必备技能的信息素质教育, 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我国为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正加紧信息化建设,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传统的文献检索课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更高层次、更复杂的需求, 给图书馆教育职能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2.1 信息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兴起, 知识和信息的产出量急剧增长, 科学技术综合性越来越强, 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全球化, 使各国综合实力的竟争日益激烈, 信息产业给发达国家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使各国政府清楚的认识到了信息的重要性。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谁掌握了知识和信息, 谁就掌握了支配它的权力”。可见, 信息时代, 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之才, 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接受信息素质教育, 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2.2 信息素质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需要

在信息社会里, 信息素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本构成, 成为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1999年6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获取知识的能力”。我国教育界在《面相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 信息素质是终身学习的条件”。目前, 大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足在信息意识方面表现为:对信息素养教育关注程度低, 大多数学生还习惯原始的阅读方式, 对新的信息环境的认识与接受能力差;在信息能力方面表现为:一是获取信息的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如何获取文献资源尤其是电子信息资源较为陌生, 以致于变得越来越“不会使用现代图书馆了”, 具体表现是不能“广、准、新、精、全、快”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真正信息。二是利用信息盲从无目的。调查表明, 大学生有目的地利用信息资源和积累信息资源的能力较差, 许多学生通常没有目的和计划地阅读书刊。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 往往不知从何下手, 造成盲目借阅的局面;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尚需培养:据调查, 在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 诸如对“计算机犯罪”、“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的认识上, 有相当多的学生仅认为“计算机犯罪”属违法问题, 只有少数学生了解“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和“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等也是违法或不道德范畴。再如, 有的学生不清楚或不遵守信息行业的网络社交安全规则, 以致网络欺诈、成瘾等网络社交不安全的情况屡屡出现。正因如此, 我国高等教育将信息素质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变“授人之鱼”为“授人以渔”, 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变“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分析和信息判断能力, 使其不断接受的新理论伴随终身。

2.3 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创新能力是指怀疑、批判和调查的能力, 是指研究者运用知识和理论, 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 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能力。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就必须加强信息素质教育, 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信息, 学会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和设备, 掌握科技最前沿的技术资料, 除了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外, 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分析、加工、开发能力。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才能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 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3.1 信息意识与增强大学生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 即人们从信息的角度对自然界、社会中各种现象与行为的感受。信息意识既是现象主体对现象的认识过程, 也是其对外界信息环境变化的一种能动反映。因此, 信息意识强的人重视信息, 懂得信息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会在实践中注意观察, 能抓住机会, 并获得有用的信息;信息意识薄弱的人忽视信息, 对信息反应较麻木, 就会失去机遇。高校图书馆应强化其教育功能, 搞好现代化、数字化图书馆的宣传工作, 引导并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教育, 充分利用校园网图书馆主页、宣传栏、讲座等多种多媒体形式, 主动宣传信息素质教育, 使信息意识深入每个大学生心里。高校教改应将信息素质教育课系统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 充分体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3.2 信息能力与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搜集开发信息的能力, 鉴别信息的能力, 组织、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 通过网络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了解信息源。这是获得信息的基础教育之一。二是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的运用, 查询和检索信息过程中掌握一些检索技巧, 有利于提高获取信息的准确率。三是处理信息的能力。人们在获取大量信息基础上, 准确地鉴别、分析、判断信息, 并根据自己的学科需求使之有序化和专业化的能力。四是利用和创新能力。人们在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中, 将所获取的有用的信息转化成生产力, 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服务社会。图书馆馆藏资源是搞好信息素质教育的物质条件。首先图书馆要把好采购关, 结合专业特点选购学术价值较高和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图书和期刊、光盘数据库及网络数据库, 将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 自建特色数据库, 利用多媒体优势建设高质量的图书馆主页, 这是学生利用图书馆主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的主要途径。引进各类数据库, 加入全国数据库资源共享体系, 极大丰富馆藏资源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3.3 信息道德与德才兼备

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调节创造者、服务者和使用者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任何人都可以共享网络资源, 可以发布和下载网络信息,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信息道德和法制观念。培养大学生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信息道德, 并以此来规范大学生自身的信息行为和信息活动;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不恶意使用信息, 非法下载或者摄取他人的私人秘密;增加防范能力, 鉴别真伪信息能力,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加大文献检索课的改革力度, 采取增加课时, 从事教学内容等措施把信息道德教育内容

全面纳入教学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多媒体资源, 牢固占领信息道德教育这块阵地, 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怀诗, 李平稳.信息素质教育及其途径[J].图书与情报, 2004 (1) :12-15.[1]王怀诗, 李平稳.信息素质教育及其途径[J].图书与情报, 2004 (1) :12-15.

[2]杨翊.论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素质教育[J].情报探索, 2005 (1) :29-31.[2]杨翊.论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素质教育[J].情报探索, 2005 (1) :29-31.

[3]杜道群.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4 (1) :79-81.[3]杜道群.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4 (1) :79-81.

关于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 篇11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是一个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没有把信息素质教育放在应有地位,甚至没有这种意识。

首先表现在对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在办馆理念上,传统的图书馆以收藏文献为主,强调文献的保存价值,整个图书馆的工作环节:从文献采购到文献分编,再到流通环节,图书馆的整个中心工作都是围绕着“书”在进行,忽略了人们在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上能力的开发和提高。虽然近年来图书馆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上也做了许多努力,但更多的还是仅限于一般的文献借还、参考咨询及读者活动上,至于更深层次的对人的信息素质的培训教育却很少甚至没有开展。其次,公共图书馆认为素质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公共图书馆似乎没有太大关系,公共图书馆只要做好文献的整理和流通环节就行了,至于开展公民信息素质教育的事情,那是高校和读者自己的事。再次是公共图书馆读者群中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知识缺少,信息能力不强的读者还是占相当比例。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层次不一,情况复杂,而且一般没有固定的读者群,特别是中老年读者,面对数字化时代的网络信息有点不适应甚至无所适从。这样也给公共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上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着全民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也制约着公共图书馆在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开发智力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图书馆文献的充分利用。

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和措施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性的信息服务机构,是读者获得信息必不可少的来源和工具。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1、利用馆藏文献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公共图书馆作为拥有丰富的纸质传统文献及光电磁的电子出版物的知识宝库,不仅是在保存文献的数量和质量上占有优势,最重要的是能通过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如分类标引、编目、排架等,把大量无序的杂乱的信息加工整理成可利用的有序的信息资源。这一庞大的工作是任何一个机构无法完成的。因而,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是读者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

2、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优越的空间环境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近年来,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的公共图书馆,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地政府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支持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使图书馆的馆舍条件和各项设施大大改善。就拿湖北全省来看,十二五期间有65家公共图书馆将建新馆。

国家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经费的投入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使全省公共图书馆各项基本设施和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优越的空间环境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把培养读者的信息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制定计划,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和活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还可以定期为读者举办信息素质教育培训班,聘请专业的教师为他们讲课,特别是可以在寒暑假为中小学生开展“入馆教育”培训,在“入馆教育”中,应该先对读者进行图书馆的基本知识教育 , 一是灌输给他们最基本的信息获取方法。主要是我国图书馆使用最普遍的图书分类方法等。二是教育读者学会利用计算机检索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通过一系列讲座培训,达到提高公民信息素质的目的。

3、图书馆员应成为信息的领航者

信息素质日益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和主导因素,作为专业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的图书馆员, 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 才能较好地为用户开展信息导航、信息组织、信息开发服务。

图书馆员要成为信息的领航者,必须提高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和综合能力,国外图书馆在图书馆员的培养上有一些方面可以借鉴。在美国,如果要获得专业图书馆员的工作,一定要有大学的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如果全职读书,通常一年到一年半时间便可拿到学位,这和国内的工商管理硕士有点相似。图书馆助理工作不需要图书馆学硕士学位。但一般要有高中文凭。和图书馆员一样,助理人员也有等级,通常有3到5个等级。助理人员无论工作多长,或有其他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如果没有图书馆学硕士学位,直到退休也不会升为图书馆员。可见,从职业道德、服务态度以及服务质量这几个方面来比较,中美两国图书馆馆员之间确实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图书馆员要加大自身的信息素质教育,只有具备综合信息素质能力,才能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文献查找途径,引领读者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这是时代负于图书馆员的使命。也是图书馆员所具备的基本能力。

信息素质与教育信息化 篇12

1.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

1.1信 息 素 养的 基 本 内涵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 主席保罗·泽考 斯基率先 提出的 , 概括为“利 用大量的 信息工具 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养是由信息 需求、信息 意识、信息 能力、信息 道德组成 的综合素质。 其中, 信息需求主要指个体对信息的渴望, 是产生信息行为的内因;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在活动中的观念和自觉能力 , 主要体现 在对信息 的敏感度 、专注度、判 断力和创 造力等方面;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得信息 , 加工主要 包括对信 息的认知 、获取、识别 、检索、处理 、利用、分析 综合、交流 和熟练掌 握运用现 代信息技 术的能力; 信息道德是指个体在信息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其信息活动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遵循信息法规, 防止违法行为、保证信息活动中的公平和真实可靠等内容组成。

从信息素养的涵义看, 拥有信息素养不仅能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拓宽研究范围, 而且能使学习者对学习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1.2信 息 素 养教育的 基 本 内涵

信息素养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是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和“开放学习”的需要。内容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与信息法规教育、信息能力教育等组成。其中, 信息意识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 或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教育要求人们防止信息垃圾与信息污染, 不制作、不传播、不使用不良信息, 不借助网络进行人身攻击, 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隐私权, 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信息能力教育由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等能力组成。

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不仅是诸如信息的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等纯粹的技能教育, 而且是将已获得的信息用于信息问题解决、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的教育, 更是培养人们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继续学习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促进社会个体成员信息智慧、信息心理的发展, 培养信息观念、信息主动精神主体意识和信息头脑等素质的教育。其意义不仅是某一个特定阶段的目标, 而且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终身追求的目标, 是信息时代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2.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2.1资 源优 势

图书馆的具有丰富的各种载体的馆藏资源, 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丰富的馆藏资源吸引求知欲望强烈的人们,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获取所需信息, 这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2.2技 术 优 势

图书馆的现代化设备比较完备, 为开展信息素质培养提供了技术保障。图书馆借助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向学生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 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收集信息。

2.3人 员 优 势

图书馆拥有一批理论和实践丰富的信息素质馆员, 他们具备加工、处理和组织、检索信息的能力, 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 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

2.4环 境 优 势

图书馆不仅是信息传播地, 更是人类文化的集散地。它以庄重典雅的建筑设计、整洁安静的内部环境、宽敞明亮的学习空间, 以及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等吸引大学生, 对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应发挥主动性, 积极采取措施, 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服务创造条件。

3.1提 高 图 书 馆 馆员 的 综 合 素 质

为了传道授业, 高校图书馆馆员必须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 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提高整个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

3.2主 动 开展 读 者 导 向 工作

高校图书馆通过对读者的引导, 使其更好地认识图书馆, 了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及获 取途径。 图书馆对 读者的导向活动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 对新生开展入馆教育。通过对新生的入馆教育, 使他们了解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 树立基本的图书馆观念, 为以后更好地使用图书馆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 通过新书推荐, 开展一系列活动和举办专题讲座等, 普及大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3.3 开展 读 者 培 训工作

我国高校文献检索课一直存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现代技术知识不足等缺点。因此, 图书馆组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成为重要途径之一。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光盘检索、联机检索、数据库知识等,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机检的原理和方法, 独立进行计算机检索操作。

3.4开 设 文 献 检 索 课

图书馆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指导大学生掌握检索和获取信息的方法:第一, 评价和推荐检索工具。第二, 加强文献检索知识教学, 重点介绍各种检索工具的查询与使用、检索理论和技巧、文献分布情况, 以及简单的情报分析和研究方法等, 解决怎样查询信息的问题。第三, 信息技术知识教育。通过实际操作, 提高学生计算机运用水平和网络检索技能, 知道如何利用工具查找和获取信息。

总之, 高校图书馆要在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中, 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人才、技术和环境等多方面优势。图书馆作为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 除利用图书馆的力量和优势外, 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从而探索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 以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为核心, 采取多种形式, 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摘要: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公众的信息获取能力, 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作者在分析信息素质教育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 进一步阐述了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理论, 扼要介绍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实践经验。

上一篇:抑郁症的家庭护理下一篇:沈阳理工大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