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现场

2024-08-22

应急现场(精选10篇)

应急现场 篇1

在工程机械工作中, 现场环境往往是不佳的, 例如在工程施工中, 由于施工多在比较偏远的地方, 加之工程施工经费偏紧、机械记账的品种多且型号杂, 因此机械设备一旦损坏, 往往会由于缺少个别零部件而影响机械的使用和施工工期;在机动车维修中, 机动车行驶突然出现故障, 一时买不到标准配件时。因此我们应该能够在工程机械的使用维护工作中, 灵活处理一些看来比较棘手的问题, 这样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某些容易得到的日常用品应急代用, 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在这里, 本文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应急维修方法。

1 零部件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及现场如何解决

1.1 零部件的安装失误:

例如有些工程机械中液压缸密封件中的支撑环 (主要由充填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的弹性较差, 因此在安装前应先将其在100o C的油中浸泡10~20分钟, 使其变软, 然后乘其弹性较大时安装上。

1.2 零部件操作上的问题:

这方面引起的问题较多, 尤其时在工程车运行中, 新驾驶员不熟悉机器性能的情况下。例如, 有台工程车的半轴的花键经常磨损, 后来发现是驾驶员使差速锁一直未脱开, 导致使用时加重了传动部位的负荷, 使其磨损严重, 因此要改善操作。

1.3 相关部位的故障引起零件的损坏:

例如, 一台挖掘机上的两个行走液压马达同时坏了, 经检查, 是多路回转接头上的油封损坏而堵塞了回路所致, 因此要及时解决这个问题, 否则日后液压马达还会损坏。

1.4 零件的质量问题:

例如有台挖掘机, 其液压马达、液压泵、减速器的轴承都损坏过, 更换了原厂的轴承后还是坏, 最后安装了进口轴承就解决了问题。同样, 这台挖掘机动臂缸的油封在夏天也经常损坏, 后来发现是原厂的活塞与缸筒的配合的间隙太大之故。现场重新加工活塞后, 油封就没再坏过。

2 几种应急维修技巧

2.1 巧用扳手拧螺栓。

有时由于缺少合适的扳手导致拆装零部件困难, 特别是进口工程机械的有些螺栓, 拆装时用国产扳手非大即小。另外, 有时由于随机携带的扳手不全, 拆装也会出现问题。此时采用下面的办法可解燃眉之急 (主要针对梅花扳手、开口扳手 (呆扳手) 和内六角扳手而言, 尽可能少使用活动扳手和管钳等工具, 否则易损坏部件) , 如果所使用的梅花或开口扳手比所要拧的螺栓头 (或螺母) 大, 内六角扳手比所要拧的螺栓头小, 可在扳手内 (梅花、开口扳手) 或扳手外 (内六角扳手) 垫一些铜皮、铁丝或螺丝刀等物, 而后慢慢加力拆、装;而当开口扳手比螺栓头 (或螺母) 小、内六角扳手比螺栓头大时, 可分别用锉刀将开口扳手开口锉大、将内六角扳手的六方尺寸锉小。通过以上处理多数情况下可以解决应急拆、装工作, 而且经改制的扳手可以留作以后使用。

2.2 巧拆轴承座圈。

W4-60挖掘机打气泵 (SKI-82型) 的连杆轴承常易损坏, 损坏后轴承外圈仍镶在连杆孔内很难取下, 因外圈坚硬用钢锯锯时易打滑, 而硬打硬敲又易使连杆损坏。这时, 可将连杆夹于台钳上, 选用重型套筒扳手中的套头, 一侧使用比轴承外圈稍小的套头顶住轴承外圈, 另一侧用比连杆轴承孔尺寸稍大的套头顶住连杆孔侧面, 然后逐渐加力夹紧台钳, 这样轴承外圈就会慢慢被压出来。如有气割工具, 则可直接用气割割断轴承外圈。

2.3 巧拆轮胎。

在拆卸大型轮式装载机、推土机的轮胎时, 分离轮胎和轮辋是一件较困难的事, 由于长时间使用而未拆卸过, 轮辋可能发生锈蚀, 使轮胎和轮辋粘得很紧。采用放气、来回行走碾压的方法拆卸, 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而用下述方法则能取得较好效果:即在取下锁圈后 (有些进口工程机械如WD140推土机其轮胎装有外边环) , 在轮胎和轮辋之间加水以利润滑, 用两台推土机铲刀分别压轮胎两边, 中间用长短合适的一根铁棒横在轮惘上, 而后穿上钢丝绳用起重机或装载机等起吊, 这样轮胎和轮辋就很容易分开。

2.4 巧换销套。

W4-60C挖掘机各销轴处销套因长时间使用, 缺乏润滑而损坏, 更换时如不注意方法, 常使销套安装不到位, 造成端部损坏。对此, 可将销套套在对应的销轴上, 再将销轴穿人销套座孔对中定位, 而后用手锤锤打销轴端头, 使销轴头部将销套压入销套座孔内。此法不损坏销套、不产生歪斜, 简单可靠。

3 使用日常用品进行应急代用

使用日常用品应急代用是不得己时的应急措施, 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是要简便易行, 制作时间短;二是要保证行车安全;三是要不损坏原有装置, 不造成其它零件的损坏;四是应急之后, 要及时调换正规的配件。

3.1 使用自行车零件应急。

3.1.1如果柴油机喷油器顶杆内孔的小钢球丢失, 可以用自行车飞轮滚珠代替, 也可以用报废的黄油嘴内的小钢珠代替。3.1.2当农用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回位弹簧断裂, 可以用自行车车座下的拉伸弹簧代用。3.1.3东风一12型手扶拖拉机上固定转向拨叉与转向臂的销子若磨损, 可以用自行车曲拐销代替。3.1.4在给轮胎充、放气时, 经常需要把气门芯拧出来, 有时因用力不当, 或经长期使用后气门芯的螺纹下部折断在气门嘴内, 而断头部分较难取出。这时, 可取一根自行车辐条, 将其带螺纹一端强行向断芯的气门嘴内拧入, 使辐条螺纹攻人断芯内, 而后用力猛地将辐条向外拔出, 即可将残留在气门嘴内的断芯取出。此法简便易行, 屡试不爽。

3.2 使用生活用品应急。

3.2.1清洗发动机油底壳或者机体内表面时, 如果铁屑和杂质太多难以洗净, 可以用适量的面团粘吸。3.2.2当汽油机化油器的浮子破损时, 可以用热水瓶的软木塞改制代替。3.2.3如果机动车的制动液泄漏流失, 可以用白酒或一定浓度的肥皂水代替。3.2.4牙膏中含有研磨材料, 可以用牙膏研磨气门与气门座、柴油机三副精密偶件以及机动车车灯玻璃上的经微划痕。3.2.5家庭用的洗洁精等, 可以用来清洗机械零部件, 尤其适合清洗橡胶零件, 洗后不会发生溶胀和变形现象。3.2.6用洗衣粉加锯末清洗沾有润滑油的零件。3.2.7如果发现蓄电池电解液液面过低, 为防止极板硫化, 可以购买市场的纯水、太空水倒入蓄电池内。3.2.8剪开易拉罐壳, 可以很方便地制作机动车上的铝垫圈或者加油、加水的漏斗。3.2.9当发现水箱、机油冷却器和液压油散热器等多管 (芯) 部件损坏导致漏油、漏水和漏气时, 为迅速判断损坏部位, 可利用香烟吹气法找到泄漏处。即点燃一支香烟, 深吸几口, 含烟于口中, 将怀疑有故障管 (芯子) 的一端堵死, 对准另一端吹烟, 则管 (芯) 上冒烟处即为故障部位, 然后再查找下一个部位。此法简便易行, 有效可靠, 但要注意安全。

3.3 使用电器用品应急。

3.3.1如果柴油机高压油管接头台肩处漏油, 剪一段16号电工保险丝绕在紧固螺母下面。3.3.2如果拆卸磁电机时不慎丢失高压触点炭棒, 造成磁电机不能产生高压电, 可以用干电池的炭芯磨短一段代用。如果汽车分电器盖中心电极碳棒损坏或丢失, 可以用5号干电池中的碳棒稍磨后代用。

3.4 其它应急方法。

3.4.1如果高压油管乳头处漏油, 可以用塑料片或软金属片剪成一个小环形, 垫在接头凹穴内。3.4.2当发电机碳刷磨损过度或弹簧力不足影响发电时, 可以用木块或树皮削成炭刷长宽一致的小块, 垫在弹簧与炭刷之间, 以增加炭刷与整流子的接触压力。3.4.3可以用洗净的丝瓜络代替空气滤清器的铁丝滤芯。3.4.4如果橡胶油封的自紧弹簧过松, 可以用加添橡皮筋的方法予以弥补。3.4.5零件的接合表面常用密封垫片密封, 并在垫片上涂一层耐油密封胶以增加密封效果, 但如一时没有密封胶, 也可使用油漆代替;油漆的粘性较大并干后变硬, 使密封可靠, 效果较好。

摘要:在工程机械工作中, 机械设备一旦损坏, 往往会由于缺少个别零部件而影响机械的使用和施工工期, 因此应该能够在工程机械的使用维护工作中, 灵活处理一些看来比较棘手的问题。

关键词:工程机械,应急维修,现场维修

应急现场 篇2

一、成立应急小组

成立以项目部经理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下辖各作业班组,设立班组负责人为应急小组长,负责制定详细的应急工作流程,并组织能有效组织实施。

专门建立防台组长副组长设备应急小组物资应急小组防台预警员现场清理小组资料应急小组应急办公室损失评估小组各小组成员

主要人员通知录,且在收到防台讯息的第一时间,立即设立电话专线,以及时统一调度防台工作,形成严密的预警及应急网络。

应急救援人员名单:

组长:张少权电话:15060390086副组长:郑梅串13959508982组员:郑建珍15759398929林婷婷18959669331张振杰18659408020蔡晶13959508982电话:110、120。

二、各主要部门及人员职责组长:

负责项目部一级的防台应急统一部署工作,必要时重点督促比较薄弱的现场。

副组长:负责台风应急预案的进一步详细编制,并督促实行,落实到人,在现场全权指挥应急工作。

防台预警员:主要负责台风有关信息的收集、公布及警示工作。设备、物资及资料小组:负责各自相关工作范围内的防台防汛工作,能够及时调度下辖人员,做好前期排查及清理工作,以及抗台抗汛抢险。

应急办公室:负责协调副组长布置应急工作,以及对外界相关部门,如医疗、火警等部门的联系协调工作,做好防台抗台的后勤保障。

损失评估小组:负责抗台工作中各种损失的评估工作,做到准确、及时。

现场清理小组:负责协助应急办公室的具体工作事务,随时待命,对现场进行巡视并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险情,以及协助对已发险情的抢救、保障工作,为应急网络的紧急预备力量。

三、危害源识别与风险每当台风汛期来临,及时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决定项目部应急反应级别:

1、黄色警报(轻度):六级以下台风,可以正常作业,各部门抽部分人员参加应急防灾;

2、橙色警报(中度):六级以上八级以下台风,各部门领导值班,组织部分人员参加应急防灾;

3、红色警报(高度):八级以上台风,停止作业,固定好各种设备设施,无关人员应撤离现场,各级领导带头参与,组织一切人员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共同做好防台防汛工作;

4、项目部重点防范部位:员工宿舍、施工现场各区域、各类设备、高压配电房等;

四、启动应急预案条件

1、本项目所有员工,在得知灾害气象来临时,均有权利和义务,在第一时间内向项目领导报告;

2、领导小组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宣布启动应急处置方案的级别,落实人员,积极做好防台防汛工作,并随时向总指挥汇报进展情况;3、防台防汛工作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及时沟通信息,遇特殊情况,可直接向项目经理汇报;

五、应急设备与设施

1、物资准备:雨衣20套,雨鞋20双,手电筒15把,沙袋200个,铁锹20把,碎石100m3、砂100m3、

2、机械准备:运输车1辆、挖掘机1台。

操作人员:

联系方式:

应急车1台操作人员:

联系方式:

3、人员准备:抢险队人数15人

4、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可向当地110或120求助

六、应急措施

1、气象信息预警成立专人预警员,及时了解台风动向,向有关气象预报部门或其他渠道及时掌握警示信息。预警员负责工程日常施工期间的每日气象预报上墙工作,如遇台讯则用相应警示标志,以明确提示。

2、施工设施保护在台风临近之前,及时中断施工作业,并对现场隐患进行排查,

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以有效减少台风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如有必要,应切断现场一切电源,将机械、电气设备入库保存。

3、施工材料保护对现场的水泥库等存放施工物资的场所进行加固及防水保护措施。对露天堆放的物资,如水泥、钢筋、模板等采取有效处理。如有必要,将相关物资入库存放。

4、现场临时用房保护对于活动房中的重要资料及设备,及时撤离,搬运至安全场所,并对重要临时用房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以控制台后进驻可能存在的隐患及减少损失。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工棚等临时设施,采取措施加固或拆除,撤离住宿人员。

5、清理现场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撤离不必要的人员至安全地带。对各班组施工人员,要求随时待命。

应急现场 篇3

关键词:突发事件 应急处置卡 应急演练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126-02

1 班组标准化应急处置卡的产生背景

近年来,受恶劣天气、外力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电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电网安全涉及各行各业,影响千家万户。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班组作为生产事故现场第一处置梯队,如何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把突发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存在班组应急预案指导性不强、遇有突发事件不能有效指导班组成员现场进行应急处置、一些班组成员说“班组应急预案只是抽屉里的预案”等现象,严重降低了班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鉴于以上情况,国网河北检修公司组织班组一线员工深入探讨和研究,对班组应急预案进行革新,因地制宜出台了“班组应急处置卡”。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卡是突发事件条件下现场人员能够正确开展先期处置,控制、延缓事件发展,自救互救保障安全,为后续处置赢得先机和主动的保障。应急处置卡针对各班组自身专业详细分析和辨识现场风险和危险源,针对可能发生的典型突发事件,制定了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并做到了突发事件处置的标准化和流程化。

2 班组应急处置卡的编制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核心是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班组人员第一时间迅速反应,做好人员、车辆、工器具、物资等准备,迅速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或将各种危险消除,达到风险预控的目的。以输电检修专业为例进行说明如下。

输电专业根据十几年的运检经验,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对易发生或可能预见到的、损失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突发应急事件进行了梳理,对雷击、异物、风偏、鸟害、冰闪等15类500 kV、±660 kV线路典型突发跳闸的应急处置进行了总结,细化步骤,详细分工,按照接到通知、通知人员、备品备件、工器具、材料、车辆准备、办理开工手续、开工前准备、处理步骤、工作终结10个项目,每项均制定相对应的标准和要求,为班组人员提供了具体的行为要求,以达到正确迅速应对的目的。如500 kV导地线悬挂异物的应急处置卡如表1所示。

3 注重应急培训演练,提高员工应急技能水平

应急演练是实际检验应急处置卡可操作性的最好办法,没有经过演练的应急处置卡是没有用的。要将应急处置卡的培训作为班组安全日活动的规定动作,每周组织班组人员对各项应急处置卡进行学习,通过培训,使班组员工熟练掌握各级应急预案特别是班组应急处置卡的内容、要求、作业危险点及防控措施,熟悉本人在应急处置中的职责、工作项目、操作步骤。要结合迎峰度夏、度冬、防汛等季节特点开展应急演练,制定班组的应急演练计划,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要轻“演”重“练”,注重实效,积极推行没有脚本、不事先告知时间和地点的“双盲”演练。通过经常性的应急演练,检验应急处置卡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校核处置流程的准确性,同时,也能不断增强一线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应急处置技能水平。

4 结语

班组应急处置卡的形成来自于生产实际中,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通过表格形式进行表达,一目了然、填写简单、应用方便,规范了班组应急处置的行为,提升了班组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为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S].北京:国家安生产管理监督总局,2006.

浅析应急广播现场编辑能力建设 篇4

1 应急广播现场编辑与普通编辑工作的差别

1.1 场景不同

应急广播现场编辑工作人员所处的环境大部分是事故现象, 环境与传统的办公室内进行编辑相比, 不仅脏乱差, 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例如, 在地震、火灾以及爆炸现场的编辑报道等。而在这些紧急的现场进行报道时, 一般都需要很多天的撰稿, 需要真实感受事故现场情况。由于条件有限, 很多现场编辑大部分都是身兼多职, 才能够实现现场编辑工作。应急现场编辑工作对编辑人员的身体以及心理素质要求比较高。

1.2 传播对象不同

演播室中的编辑信息传播与接受对象之间存在这一定的距离, 但是在应急现场中, 编辑人员所传播的信息与现场对象零距离, 能够一边报道, 一边接受到信息对象的反馈信息。能够从信息反馈环节中, 信息传播进行精确的把握, 在这样的前提下, 信息传播的对象更加具备针对性[1]。

1.3 传播内容不同

与普通的编辑工作相比, 应急广播现场中所报道的内容比较直接、简单, 同时针对性极强。一般情况下, 应急广播现场编辑工作的内容有以下5个方面:权威警告、行动指导、心灵安慰、知识普及以及人际沟通等。

2 应急广播编辑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信息发布的及时性

应急广播现场编辑中最需要重视的问题就是“应急”, 如果现场编辑所播报的事件不及时, 那么将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根据突发事件的时间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 进行信息的及时发布。例如, 在2013年4月份的芦山地震现场应急编辑中, 应急电台在进行现场情况的应急报道, 但是庐山气象局预测出该地区三天后将会发生大降雨, 此时, 应急现场编辑立即停止当前的播报工作, 向当地居民报道暴雨事件。这样的处理方式, 能够提醒灾区百姓防范泥石流。这样的应急处理模式, 一方面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播, 同时也体现了应急广播的应急功能。

2.2 信息编辑的权威性

当有危险事件发生时, 人们的内心往往比较焦虑, 同时对环境比较恐惧, 此时应急广播现场编辑需要以灾区人们的内心安慰出发, 向人们报道具有公信力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出现, 能够对灾区人的内心进行抚慰, 并对其行动进行指引, 避免其出现危险行动。因此, 应急现场编辑人员需要向人们发出具有权威性的信息, 纠正谣言等。在芦山地震中, 应急电台实时对现场灾区百姓沟通, 在与百姓互动的同时, 向他们指导如何保护自己等, 并安排饮用水、食品发放以及疾病防治。在这样的形式中, 一方面提升了应急电台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另一方面缓解了灾区灾情[2]。

2.3 信息编辑的贴近性

应急广播走进灾区, 是新闻的价值体现, 那么应急广播现场编辑所发出的信息需要具有一定的贴近性, 所谓贴近性就是指, 编辑所发出的信息能够与人们的现状相符合, 并对其以后的工作有促进作用。在对天津塘沽大爆炸事件的应急广播中, 在对现场人们的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人希望在应急现场编辑所发出的信息中得到政府部门的公告、救灾信息、灾害提示以及天气预报等, 因此在实际的应急现场编辑中, 需要现场编辑对这些内容进行着重报道。

3 应急广播现场编辑能力标准

3.1 具有良好的信息把握能力

应急广播现场编辑能力是决定信息播报成功与否的基础, 因此在实际的播报环节中, 需要编辑人员具有超强的信息把握能力。在事故现场中, 信息种类比较多, 那么现场编辑人员应该如何提取出关键的信息并将信息传播出去, 是实际应急现场编辑中的关键。在应急现场中, 哪些信息必须播报, 哪些不能播报以及哪些信息需要进行转换角度才能够播报, 都是需要应急广播现场编辑对信息进行综合把握。例如, 当发生地震时, 芦山由于情况紧急, 一个养老院内物资出现紧缺, 并且老人们的情绪比较波动, 老人们搀扶着来到芦山应急广播中心表示对救灾的不满, 希望将该信息发布出去。看到这样的问题, 应急广播现场编辑人员马上对老人进行安抚, 并向他们解释救灾的情况, 并与物资运输部门取得联系, 希望他们尽快为老人们输送物资等, 在这样一番处理下, 将老人的情绪稳定下来。由此可见在实际的应急广播中, 有很多信息是不能播报的。另外一种情况是, 很多信息需要在转换角度之下才能够进行播报, 如发生地震后, 许多居民都撤离了居住地, 居住地发生被盗事件。在对此事进行播报时, 一方面不能引起骚动;另一方面需要积极转换角度, 为听众带来希望。例如, 在现场编辑人员与公安人员取得联系之后, 将公安干警请到直播间, 对地震后居民家中发生被盗事件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实际播报中提醒居民保护好物品, 并告知百姓公安部门正在进行调查等。以这样的转换思路模式, 能够稳定人心, 警示犯罪分子。

3.2 对紧急信息进行甄别

信息的甄别对于应急广播现场编辑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信息有误, 将在紧急事件播报中扰乱人心。因此, 在实际信息筛选中, 需要关注信息的真实可信度, 例如, 如果有不法分子在事件慌乱中向人们散布虚假信息以制造恐慌, 需要应急广播现场编辑对虚假信息进行识别。在芦山地震中, 有一对退休的教师夫妇, 向应急广播中心发出申请, 他们愿意免费为灾区孩子进行教学, 该申请发出后, 应急广播现场编辑人员并没有向灾区百姓广播, 而是向公安机关提出请求, 对该夫妇的真实身份进行核实, 当审核通过之后, 才将此信息发布出去, 为灾区孩子提供教学。

3.3 信息播报的情感共鸣

在对应急广播现场进行采访时, 如何实现在采访中引起被采访者与观众的共鸣, 就需要实现采访从故事的捕捉上, 转化为情感的交融。主要的实现方式有2点:第一, 转变初始访谈气氛, 从与被采访者处于一种陌生的关系中转变为知己;第二, 在实际采访中, 注意引起被采访者的共鸣, 实现故事性的沟通。例如, 能够引起被采访者共鸣, 有可能是主持人一句感同身受的话, 或者是一件相似的人生经历等, 这些都是联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重要因素。

4 结论

综上所述, 应急广播现场编辑工作与传统的编辑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为了对应急广播现场编辑的能力建设进行研究, 在本文中, 首先对应急广播现场编辑与普通编辑工作的差别进行分析, 二者主要在编辑的内容、场地以及对象距离上存在着不同。在实际的现场编辑中, 需要注意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权威性以及贴合性。优秀的现场编辑需要具有较好的信息把握能力、对紧急信息进行甄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广播》2014年总目录[J].中国广播, 2014 (12) :91-96.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 篇5

(一)应急领导机构

项目部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由安全、保卫、工程技术、材料设备、后勤等部门组成,有调整时应及时修订。

(二)应急计划(预案)及演练

工程项目应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其内容包括:潜在事态发生的物质,场所、原因及预防措施;应急对策、应急设施和装备;职责和信患传递,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预案)应及时让所有相关岗位、人员掌握,并对应急计划(预案)的有效性适时进行演练,并做好记录。

工程开工或阶段性施工开始前,项目经理部根据活动、项目特点、管理水平、资源配置、技术装备能力、外部条件等识别潜在事故和应急情况,控制潜在事故和可能引起人员、材料、装备、设施破坏的紧急情况。如:火灾、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械伤害、中及自然灾害等。

(三)应急响应

1.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现场负责人立即按应急计划(预案)处理,保护现场,迅速逐级上报企业有关部门,企业有关部门报同级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小组和企业有关部门接到事态信息后,须马上了解情况判断后果,决定处理方法。必要时,应采取避让、疏散、报警、救护、封闭、洗消、切断和隔离危险源等措施,防止损害扩大。

2.发生事故后,在最短时间内寻求第三方(如消防队、抢险队、119、120急救)援助和救护,并按法定程序报政府主管部门进行事故处理。应急小组负责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协调处理紧急事态,组织事故善后工作。小组负责人负责召集应急和事故处理工作会议,确定对策,统一对外联络,调配所须各项资源,确保应急工作有序高效。

3.企业有关部门对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有效性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当活动、产品、服务或外部条件变化时,应及时修订应急计划(预案)。

(四)善后处置

应急领导小组应安排专人会同相关部门负责组织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维护.稳定,尽快恢复正常施工。

(五)保障措施

应急现场 篇6

现代意义的应急通信, 一般指在出现自然的或人为的突发性紧急情况时, 同时包括重要节假日、重要会议等通信需求骤增时, 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 保障救援、紧急救助和必要通信所需的通信手段和方法, 是一种具有暂时性的、为应对自然或人为紧急情况而提供的特殊通信机制。

近年来, 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对应急通信系统提出了日益严峻的考验, 各部门为提高应急通信能力做了不少努力, 目前, 除了三大运营商、中国卫通以外, 包括公安、交通、民航、林业、渔业等在内的各个部门和行业也建立了各自的应急通信系统。以公安部为例, 目前, 公安部拥有80多个固定地球站、4, 000余个无线通信专用基站、1万余个总信道。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还分别推出了高空平台应急通信系统和区域空间应急通信系统。

不过, 在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史炜看来, 各个应急通信系统之间, 以及应急通信和其他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 成为当前我国应急通信系统建设的最大障碍。实现应急通信系统的信息共享, 一方面需要建设能够快速反应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另一方面需要统一协调公安、消防、民政等部门, 实现部门间的联动。

公安部门承担着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的重大责任, 急需将先进的通信技术与各类紧急与灾害事件的应急指挥和管理 (包括预防、预警、快速反应、处置、恢复) 进行深入的结合, 更加有效地利用各种综合信息平台, 掌握快速、高效的应急决策利器。

2公安无线应急通信需求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 公安各部门将迅速进驻现场开始事件处置及救援工作, 由于现场参与事件处置部门众多, 通信手段存在差异, 必须在现场设立应急通信指挥平台, 以保证前方环境及事件发展情况可以及时回传到后方指挥中心, 并实现后方指挥中心下发的处置指令得到完美执行。如图1所示, 完善的无线应急通信处置应该具有3层, 并实现4个维度的管理, 具体而言包括语音通信管理、图像通信管理、警力处置管理以及处置预案管理。语音通信、图像通信管理是警力处置的基础, 处置预案的管理就是警力处置的具体实施方法。

3公安应急无线通信系统特点

因应急通信具有以下特点:时间不确定, 地点不确定, 通信容量不确定, 网络制式不确定, 通信安全不确定。所以,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应该能做到迅速布设网络, 兼容多种通信制式, 保障重要信息的传输, 快速有效地指挥发, 同时确保相关信息的安全, 打造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应急专用车道。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 小型一体化设计。目前应急通信通常使用的装备主要是配置有“动中通”、“静中通”的应急通信指挥车或便携卫星地面站设备。以上系统设备在汶川、玉树大地震及新疆715事件等大型自然灾害和安全维稳活动中发挥了一定的通信保障作用, 保证了现场临时指挥部对后端指挥中心的音视频互联互通, 从而使远程指挥中心能根据现场传输回来的音视频进行及时研判和决策, 并能传达给予现场部署指令。

然而在山体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道路中断, 通信车无法进入灾害现场的情况, 就需要小型化的便携应急通信设备能够通过人力搬运快速抵达现场, 进行通信保障。

(2) 快速部署、操作简便。应急通信现场, 情况瞬息万变, 常规的通信车、计算机系统为基础的应急通信解决方案设备操作繁琐复杂, 操作系统响应慢, 没有熟练的专业人员是无法在短时间内移动、部署及应用。应急指挥平台基于快速移动、快速部署、快速应用的现场调度, 需要时快速收起、移动, 只要开启电源, 设备就能快速开机使用。

(3) 持久续航能力。在应急通信现场, 给予设备供电的UPS容量够大才能满足各种集成设备的正常使用。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如果各种设备功耗小, 同样提供后备电池, 又能满足使用的需求, 将可以为设备提供长久的续航能力。

(4) 操作直观、便宜。现场应急指挥平台设备需要高度集成化和简捷化, 从而可以在一个界面进行所有现场通信调度, 普通工作人员即可操作。

4江西现场应急指挥平台的特点

根据公安部《公安指挥通信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提出的“每个县级公安机关需配备1套小规模的通讯指挥车”的要求。江西省结合自身情况, 按照指导意见, 区级公安机关配备一套现场应急指挥平台, 用于县区级紧急事故现场组网与调度、现场图像采集与上传、远程指挥。现场应急指挥平台搭建在任意警用车辆内, 并且根据需要可移动至室内的临时指挥调度场所。

综上需要, 我们使用的应急设备采用拉杆箱式设计, 可拖、可提、可背, 搬运便捷;设备集成度高, 内置集成有专网集群、专网常规、G网手机、固定电话、无线专网视频接收、有线视频接收、3G/4G视频传输、音视频存储、音视频矩阵等功能, 外部扩展有专网通信扩展口、卫星通信扩展口等丰富的功能扩展接口。既可以满足现场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的语音和视频通信需要, 也能与后端指挥中心音视频进行互通。

设备的功能实现主要体现在语音和视频两个方面:

在视频方面, 该平台可接收1~2路专网视频和2~3路有线视频, 全屏显示和画面分屏显示, 视频灵活切换, 并对音视频自动存储。同时, 可通过扩展接口连接到其他显示设备。该平台还可利用内置3G/4G视频传输模块或外接专网图传设备、卫星通信系统实现现场视频实时传输至指挥中心。

在语音方面, 该平台集成常规、集群、公网手机、固定电话等各种语音通信模块, 并可外接多种语音终端或者中转台, 实现现场多部门、多制式语音的互联互通以及前端人员、现场指挥部、后方指挥中心多方的语音会议。

5现场应急指挥平台的应用场景分析

在大型自然灾害抢险救援时, 由于道路中断通信指挥车无法抵达现场,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可作为便携式装备由救援人员携带至现场快速组建应急通信指挥部, 解决现场救援人员语音通信、视频图像采集和现场指挥调度问题, 配合便携式卫星地面站实现与后方指挥部音视频的互联互通。

在处置持续时间较长的群体性事件时,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可部署于附近高楼内快速组建应急通信指挥部, 接入城市公安无线通信网和临时组建的现场无线应急通信网, 解决不同警种 (不同制式、不同频段、不同群组) 语音互联互通、视频图像采集和现场指挥调度问题。

在执行大型活动安保任务时,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可部署于通信车或者临时指挥室内, 对目标区域进行移动性的视频实时监控。当出现突发状况时, 通过该装备对现场周边警力进行指挥调度。

6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具备的功能

6.1语音通信功能

6.1.1专网通信

若突发应急现场有集群/常规信号覆盖区域, 则现场人员可通过集群/常规系统实现对指挥中心的呼叫, 直接和指挥中心进行语音通信。

6.1.2公网通信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利用内置G网手机/固定电话语音模块, 通过G网手机/固定电话公网语音链路和后方指挥中心进行联系, 及时了解应急现场的实时情况。

6.1.3卫星语音通信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利用外置便携卫星设备, 通过卫星通信链路实现与后方指挥中心的语音通信, 及时汇报应急现场的情况。

6.1.4现场语音互联互通

支持现场多部门、多制式语音通信设备的互联互通, 可外接3路语音设备, 包括数字集群、常规, 模拟集群、常规、短波电台与卫星电话等。

6.1.5多方语音会议

建立应急现场人员、现场指挥部及后端指挥中心的多方通话, 将后方指挥中心按需接入, 实现统一指挥调度和跨部门协同作战。

6.1.6录音查询功能

对调度语音进行实时录音备份, 可以在现场应急指挥平台上回放调度语音也可以通过USB接口导出录音文件并在电脑上回放。

6.2视频通信功能

6.2.1视频采集

该平台内置无线视频接收模块, 可根据实际需求接收1~2路不同频点的无线单兵视频, 并且频点可定制, 视频传输带宽可分为2M或8M两种模式。

该平台具备扩展视频接口, 可灵活接入最多3路有线视频源。车载应用时, 可接入车顶、车内摄像头监控视频源;室外便携应用时, 可直接接入DV、摄像头等作为视频源。

6.2.2视频展示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集成1块工业级高清高亮宽温显示屏, 半透屏技术可保证室外强光下的显示效果, 结合4*4视频矩阵以及4路DVR模块, 实现全屏显示和4画面视频显示及灵活切换。

6.2.3视频无线回传

6.2.3.1专网传输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可接收现场单兵采集的音视频信息, 通过该平台进行显示、存储、回放, 从而满足现场指挥的监控需求;同时, 可配合车载视频发射机将视频传输到基站, 基站接收后对视频信息进行编码转换成IP数据通过E1专线、光纤专线、微波等链路方式传输到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部署的解码器对IP视频信息解码成模拟视频信号, 将现场实时视频图像显示在大屏上。

6.2.3.2 3G/4G传输

在公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该平台可采用内置3G/4 G视频传输模块将现场视频信息传输到指挥中心。该平台采用3G/4G视频传输时实现如下: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内置3G/4G视频模块对接收到的现场视频信息进行编码转换成IP数据包, 通过3G/4 G上网卡上传到运营商3G/4 G网络。3G/4 G视频模块可通过双网卡实现负载分流技术, 提高传输带宽和可靠性。

后方指挥中心需向运营商申请公网IP地址 (作为前端3G/4G视频的接入地址) , 通过部署3G/4G视频服务器、3G/4G视频服务软件、3G/4G视频解码器, 实现现场实时视频查看、存储、回放、大屏显示。

6.2.3.3卫星传输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可接收现场单兵采集的音视频信息, 在现场指挥部进行显示、存储、回放, 可满足现场指挥调度需求;同时, 该平台可将视频、音频接入卫星系统的多业务接入设备, 卫星系统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密、调制、上变频后, 传送到卫星地面站, 地面站接收到卫星信号进行下变频、解调、解密后, 通过卫星多业务设备, 最终分离成视频、音频等各种业务信息, 其中, 视频通过解码器解码将现场实时视频图像显示在大屏上。

6.2.3.4视频有线回传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能够实现视频的IP网络有线方式回传, 在派出所、酒店等固定场所通过有线方式回传最稳定可靠。

6.2.4视频存储回放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通过内置DVR模块以及64G固态硬盘实现4路视频图像的实时存储, 并可随时本地播放;存储格式可以采用CIF/HD1/D1等方式, USB读取接口可方便进行取证回放。

6.2.5供电模式

220伏交流电、12伏车载直流电、外置电池 (满足5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长) 3种供电方式, 灵活解决设备供电问题。

7结束语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 现场应急通信设备集成度较高, 具备小型化、快速部署、续航能力强、移动性好、简单易操作等特点, 十分适用于县域的救援、抢险、救灾、维稳、处突各种事件快速应急通信部署。初步形成以省厅“动中通”卫星通信车和设区市应急通信车为主力, 以县级现场应急指挥平台为基础的省-市-县三级应急机动通信保障体系, 大大提高我省公安应急通信保障水平。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公安安全领域小型化便携式装备形态的应急通信指挥平台, 平台基于快速移动、快速部署、快速应用的业务定位和系统组成进行探讨,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应用实例。

关键词: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小型化

参考文献

[1]王海涛.应急通信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手段分析[J].中国无线电, 2010 (11)

[2]孙秀斌.几种应急通信手段现状分析及应急通信体系发展探讨[J].科学大众, 2012 (06) :172-174

应急现场 篇7

关键词:现场燃烧,输油管道,溢油,应急响应

目前, 我国陆上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12万km, 主要包括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 其中原油管道约2.3万km, 成品油管道约2.1万km, 基本形成了连通海外、覆盖全国、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油气骨干管网布局, 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造福民生的能源动脉[1]。但由于管道分布链长面广, 途经区域地理环境复杂, 受人为破坏、腐蚀以及地质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管道泄漏事故给溢油应急处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尤其是对于穿跨越森林、沼泽、冻土、田野、冰雪覆盖区、绿洲、大中型河流、以及湖泊等环境敏感区的管道溢油事故, 采用人工清理或机械回收等应急处置方法, 受溢油区道路以及地面承载能力的限制, 应急人员和清理设备无法及时进入溢油区域, 致使溢油扩散, 而进入河流、水源地或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 造成大面积的伤害或污染[2]。对于环境敏感区溢油应急的处理, 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 采用现场燃烧技术清除该类区域的溢油, 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3,4,5], 但我国尚未有相关的应急处理技术作为储备, 这对于环境敏感区溢油应急的处理十分不利。为此, 通过分析现场燃烧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为完善我国陆上溢油应急处理技术提供帮助。

1 现场燃烧技术

溢油应急响应的主要目标是快速清除溢油, 阻止溢油扩散, 尽量减轻其对环境的伤害, 而最佳的应急响应策略是选择对环境伤害最小和处理效果最优的应急处理方法, 例如在如下这些情况下, 选择其它应急响应方法处理效果不佳或对环境造成更大伤害:

1) 人为冲洗通常无法完全清除粘附在植被上的溢油, 因此需要其他清理方法配合, 才能减少残留物对环境的额外伤害或人类接触的可能性。

2) 燃烧被溢油污染的植被, 不但可以减少野生动物接触油污的可能, 还可以防止其转移到其他区域。

3) 侵入性的清理活动 (例如修建通行道路、车辆通行、人员通行、堵塞、导流) 会对溢油现场造成伤害。

使用现场燃烧技术清理溢油区域溢油和受污染的植被时, 与机械回收和人工清理等其他应急响应技术相比, 由于不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和清理人员, 因此对环境造成的侵入性伤害和机械伤害会更小, 但开展现场燃烧时机依赖于油的风化程度和现场天气条件, 在某些天气情况下, 等待出现适合开展现场燃烧时机的时间会很长, 甚至可能达数月之久[6]。

溢油不能及时清理, 溢油中的组份随时间推移渗入土壤, 进入被植物根系, 会对植被造成一些急性和慢性损伤, 如果在溢油渗入土壤和进入植被根系之前实施现场燃烧, 虽然并不能减小燃烧之前溢油对植被的损伤, 但由于其清理溢油的速度比其他方法快且高效, 减小了溢油进一步伤害的范围和程度, 从而会使植被恢复质量和速度加快, 现场燃烧技术的主要优缺点如表1所示。此外, 由于许多种类的植物 (例如草原) 已经经过进化, 可以耐受周期性的、自然发生的野火, 所以燃烧并不会对植被造成很大的伤害。

促使考虑采用现场燃烧处理溢油事故的四个因素如下:

1) 需要将陆上或水面上溢油的扩散范围减到最小;

2) 需要快速清除表面溢油以减少其暴露时间;

3) 与采用其它应急响应方法相比, 现场燃烧对后勤保障和接近溢油区道路的要求较低, 且能降低对环境的损害;

4) 将需要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回收油量降到最少, 尽量避免收集、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危险的发生。

1.1 减缓溢油的扩散

现场燃烧可以在几分钟到数小时内清除的溢油, 用机械清理或人工回收可能需要几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而溢油应急的重点是快速将溢油区的溢油清理, 且应急响应的时机易受季节或天气水文条件的影响, 遇到天气变化可能会使溢油扩散影响更大的区域, 如:

1) 天气预报有降雨时, 溢油可能会被雨水冲刷到环境敏感区或未被溢油污染的区域;

2) 临时围建 (构) 筑物可能会失效;

3) 在解冻期间, 较小区域内被冰雪堤坝围困的溢油可能会由于冰雪融化而扩散。

1.2 快速清除表面溢油

泄漏油品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与其浓度和暴露时间相关, 由于现场燃烧技术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清除溢油, 从而可以大大减少溢油区单位面积的浓度和暴露时间, 而且燃烧熄灭后, 若观察到燃烧不完全, 还可以选择二次燃烧, 以期最大限度的清理溢油。此外, 在实施现场燃烧之前, 可以挖沟或采用其他方法将溢油聚集, 以增加油膜的厚度, 提高燃烧效率, 且如果燃烧区植被正处于休眠期, 对来年植被生长的影响会大大的降低。

1.3 降低后勤保障和进入溢油区域的束缚

溢油扩散到环境敏感区或不容易到达的区域, 常规的应急响应技术会对环境造成二次伤害, 如应急响应人员的踩踏、重型机械设备的碾压以及抽油软管的拖拽等, 不仅使溢油渗入土壤造成污染, 而且还会对地表脆弱植被造成伤害, 此外, 在应急响应期间, 很难在短时间内开辟一条应急响应人员和大型机械设备安全进入的道路。采用现场燃烧技术不但可以快速清除溢油, 而且不需要建设大型机械设备进入溢油区的道路, 从而降低了机械设备对溢油区环境的伤害。

1.4 将废物量减到最少

对回收的溢油和含油废物需进行临时储存、运输和处置, 但是储存、运输和处置的废物量是有限的, 因此, 应尽可能减少回收含油废物。通过室内实验、中等规模现场试验以及溢油现场燃烧的经验观察, 现场燃烧的处理效率能达到98%以上[7], 可回收的残留物很少, 而无论采用人工清理还是机械清理, 需回收大量的溢油和含油废物, 且需要对回收废物安全、合理地进行储存、运输和处置, 这意味着需要设置临时储存地点, 制定临时处理方式以及配置响应的运输工具, 直到最终回收利用或处理。此外, 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 每一项活动都具有一定风险, 因此, 如果溢油现场距离废物处理厂的距离较远, 可以考虑采用现场燃烧处理溢油事故, 以减少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2 现场燃烧注意事项

制定安全高效的现场燃烧实施计划, 除了需要准备充足的应急物资以外, 还需要预估燃烧规模、溢油量和状态、泄漏类型 (间歇泄漏还是连续泄漏) 、可实施燃烧的地点与泄露源之间的距离以及泄漏源是否有被意外引燃的可能, 此外, 最重要的还应考虑应急响应人员的安全, 在某些时候, 出于安全考虑, 点火人员可能采用特定的点火流程, 利用易挥发的流体点燃溢油。

2.1 油品类型

通常认为原油、柴油和其他石油产品可安全燃烧, 而轻质油如汽油由于挥发过快, 被认为无法安全燃烧, 油的状态、风化情况、点火和燃烧是实施现场控制燃烧技术的关键。

2.2 燃烧位置选择

内陆的很多区域都可以实施现场燃烧技术处理溢油事故, 只是从控制燃烧的角度出发, 选择实施燃烧的区域应尽量远离溢油源, 尤其是仍然在泄漏的溢油源。此外, 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 现场燃烧技术可能是唯一安全有效处理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理方式。

2.3 点火和维持燃烧

燃烧的三要素为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现场燃烧的可燃物为溢油蒸发产生的蒸气, 而为了维持燃烧持续稳定的进行, 就需要有足够蒸气以及产生蒸气的油, 且蒸气量会随着燃烧的进行而增大;支撑点火和维持燃烧所需油膜厚度取决于油的挥发性、乳化程度 (或含水率) 以及天气状态等, 点燃溢油受上述条件影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多数点火装置的尺寸和点火强度是有限的。

如果溢油时间超过4或5天, 由于挥发性组份蒸发过快, 只剩重组份成分, 而如果要点燃挥发后的残留物, 不使用高温且能长时间维持燃烧的点火装置点火, 会无法将其点燃, 或即使点燃也无法持续燃烧。如果溢油发生在水面上, 一旦点火燃烧就会持续进行, 直至油膜厚度不足1 mm时才会停止燃烧, 而对陆上溢油燃烧来说, 由于溢油会不同程度的渗入土壤, 且受到燃烧区植被助燃作用的影响, 使燃烧会更加彻底。水面溢油燃烧所需油膜厚度至少应为2~3 mm, 而对于重质油或乳化油来说, 所需油膜厚度最少需要10 mm, 以期获得可支持燃烧的足够量的蒸气[8,9,10]。

2.4 围堵措施

点火和维持燃烧需要一定的油膜厚度, 而为了阻止油膜的扩散, 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围控措施。陆地上溢油受到土壤和植被吸附作用的影响, 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油膜的水平移动速度[11,12,13], 具体的围堵措施如下:

1) 陆上溢油可以采用物理方法 (例如堤堰、雪障或沟渠) 进行围控, 并且还可以利用天然的凹陷或低洼区域, 进行围控和点火;

2) 其它类型的围控 (例如雪、冰、杂物、海岸线) 可以形成障碍, 防止溢油扩散, 以便实施现场燃烧;

3) 内陆水域, 溢油能被耐火围油栏或冰, 或被风吹到岸边或堤坝内富集起来;

4) 风和化学集油剂也可以帮助把水上的浮油推到天然的或人造的障碍物旁, 增加油膜, 从而支持燃烧。

3 结论

应急现场 篇8

关键词:现场口译,应变能力,补救策略

工程现场口译不同于笔译, 口译人员必须及时、独立地进行一次性翻译。译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查字典或资料, 也不可能在现场仔细推敲或向有经验的同行求教;他必须将双方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表达出来并传递给交流的双方。这就要求译员除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相关的专业知识, 还应有一定随机应变的能力, 以保证现场工作顺利进行[1]。然而, 初涉现场口译者, 往往因自己经验不足, 知识和翻译技能有限, 再加上现场工程氛围造成的心理压力, 听不清、听不懂、译不出或出现差错是不可避免的。笔者认为, 从事现场口译人员除了对双语语言有一定的驾驭能力之外, 还要具备一定的应变技巧。本文根据笔者在现场口译尝试中的经验, 提出五个应急补救策略, 以供大家商榷。

1. 求助法

工程现场口译的语言特点是专业词汇和省略句多, 口音、方言以及语言变体多。由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个人素养的不同, 不同的人所用的语音、语调、词汇和语言习惯等也各有差异。在现场负责施工、安装、调试的工程技术人员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他们在讲英语的时候往往受到本国语言发音的影响。这些因素都给译员的翻译增加了难度。如“a”在英、美英语中发/ei/, 而在澳大利亚却发得近乎于/ai/如“day”/dei/ (日子) 发成/dai/ (die, 死亡) 。在翻译中时若听不懂或听不清时, 切勿慌乱或凭借感觉任意猜译, 也不可删减不译, 否则可能会给现场工作带来重大失误。正确的做法是译员可以请说话者澄清他的原意, 然后再转达说话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常用表达方式如:Pardon!/I beg your pardon!/Sorry, what do you call (say) ...in English?/What do you mean by...?/I’m sorry, can you repeat/explain the…?/I’m sorry, but I couldn’t follow you...等。

此外, 也可采用间接方式求助, 如用眼神、手势、面部表情、重音、语调等。但求助法不可用得过多, 在工程现场, 时间不允许你总让对方重复后再译。若总是“Sorry”或者“pardon”之类的话, 一个信息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传递过去, 会令交流的双方处于等待之中, 这样不仅会影响工作进展甚至还会令人对译员的素质产生怀疑。

2. 迂回法

迂回法就是在遇到不能或不会准确地表达时, 巧妙地绕开障碍, 进行解释性翻译, 使译事顺利进行, 而不影响信息的交流。这样做虽烦琐, 但达到殊途同归之目的。在现场口译时, 常常碰到许多专有名词, 如炼胶工艺中的“炭黑” (carbon black) , “塑炼 (plastication) , 硫化 (vulcanization) , 静电除尘器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等晦涩难记的专业词汇, 给现场口译增加了难度。如, 在检测供电设施时, 中方人员问外籍人员, “你是否已检测过所有的瓦斯继电器了?”笔者熟悉“继电器 (relay) ”这个词, 但“瓦斯”英语怎样说一时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双方都在等我的翻译, 情急之中采用了解释性翻译法:“Have you inspected and tested all the gas relays?I’m sorry I’m not sure whether the term‘gas relay’is correct.By‘gas’I mean a kind of explosive gas. (你是否检测过所有的瓦斯继电器。抱歉对‘gas relay’这个术语我不敢肯定。我说的‘gas’是指一种易爆炸性气体。) 外籍人员听后回答说“y e s”。我明白自己的解释性翻译起了作用。事后, 我查阅了字典, 竟惊奇地发现“瓦斯继电器”英文就是“g a s relay”。

称职的译员不是词句转换的“对号者”, 而是勾通思想的“搭桥人”。因此, 他可以在无损原意的范围内进行词句的加工[2]。在翻译一些中国特有的词或用语时, 如:中国国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名胜古迹等各个方面词汇, 也可以进行迂回性的解释翻译法。如:“文化大革命时期”不能直译为“D u r i n g t h e cultural revolution”而应该译为:“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at is from 1966 to 1976which is called a time of turmoil in China”这样做既补充了外国人对中国历史了解的不足, 又使接受信息的对方感到清晰、易懂。

3. 模仿法

为了使专业术语译得准确, 使专业内容表达得正确, 自然最好采用英汉词典上有关术语及表达式。但我国引进的设备可能来自于非英语国家。因而一些技术术语或设备名称存在不规范现象, 此时, 译员不可将辞典作为学习、寻查术语的唯一工具, 或按照自己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对某些专业性很强的术语的进行解释翻译。这样做往往使译员语言生硬、外行, 甚至很可能会出现错误, 达不到双方友好交流和协同工作的目的[2]。译员要留心交流双方在现场工作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 口译时可使用模仿法, 使自己尽快进入交流的环境。

在橡胶密炼机安装、调试工程现场, 外方人员将“橡胶密炼机” (internal mixer) 称为mixer, 将“胶片冷却系统” (rubber cooling system) 称为“batch-off”等。我在翻译中模仿使用这些词汇, 使自己很快适应现场环境, 工作变得很默契。一次外方人员对现场照明条件不满, 提出“No light, no work. (没有灯, 不工作) ”的抗议。我模仿他的话开玩笑地说:“No work, no money.不工作, 没工钱。) ”他听之后笑了。这样处理使交流气氛活跃了许多。

4. 使用填补词法

口译人员在现场口译时, 遇到一时找不到适当的词语来表达说话者的意图时, 为了使交流不致中断, 可以利用填补词语 (fillers) 来增加思考的时间[3]。如用“er、m、w e l l”或“y o u s e e”, “y o u know”, “I mean”等。口译时, 说话者不能或不需要表达十分确切时, 也常用“kind of, sort of”等一类词语, 如“There are about…er…mm…1, 500workers, oh, no…it’s about 2, 000workers, that's right, in the plant. (这个工厂大约有2000名工人。) ”

5. 借助实物法

与笔译相比, 现场口译直观性较强, 利用实物进行口译是其最便利, 最有效和直观的方式。如:一位外籍程序调试人员在安排次日工作时说“I n e e d a t a p e tomorrow.”当时, 笔者觉得奇怪:他要磁带干吗?看到他的计算机和针式打印机, 我明白了, 于是译为“请明天给我带盒打印机色带。”

在工程现场, 译员还可使用代替词 (如代词、指示代词, 定冠词等。因为双方都在场的情况下, 替代词既直观又不人会引起误解[3]。如:“That meter should be replaced. (这个仪表应换掉。) ”

以上介绍的几个策略只是供偶尔应急补救使用, 要解决现场口译中的障碍仍然要靠口译人员平时收集有关材料, 了解相关科技领域的基本知识, 加强中外文基础知识训练, 并不断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 才能提高口译技能, 增强随机应变的能力, 使现场口译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杜云辉.现场口译实例分析[J].中国科技翻译.1997 (2) :34-37.

[2]方梦之, 马秉义.汉译英实践与技巧[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306-328.

应急现场 篇9

关键词:4G网络,信息服务系统

1 引言

地震是人类面临的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每当较大的地震发生时,都会带来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地震发生后,灾区现场的通信环境、网络环境可能存在中断的情况,因此震后如何第一时间获取震情,并动员与震级相适应的人力、物力投入抢险救灾且获得成效,同时又快速、正确传递应急指挥命令、灾情快速采集和震灾调查评估的信息服务系统就成为高效、有序开展应急工作的关键。

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一套基于4G移动网络的地震现场应急信息服务系统,从硬件平台上划分为信息服务器及报送终端两大部分,其中信息服务器部署于后方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用以震情接收、命令下达、数据信息管理等方面工作;手持终端则由地震现场工作队员携带至震区采集诸如现场勘察情况、灾情信息、测绘信息及各类搜索救援报告等并完成上报,同时实时接收后方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的救援指令。

2 4G无线通信

2.1 概述

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3G的延伸,它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其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4G系统能够以1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5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目前国内只给网络运营商颁发了FDD-LET和TD-LE两种牌照,其中TD-LTE即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分时长期演进),是由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大唐电信、华为技术、中兴通讯、中国移动等共同开发的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与标准;而LTE-FDD中的FDD是频分双工的意思,应用FDD(频分双工)式的LTE即为FDD-LTE。

由于无线技术的差异、使用频段的不同以及各个厂家的利益等因素,FDD-LTE的标准化与产业发展都领先于TD-LTE。目前FDD-LTE已成为当前世界上采用的国家及地区最广泛的,终端种类最丰富的一种4G标准。综合比较而言,FDD模式相对于TD模式速率较快、抗干扰性较好,但TD系统的基站设备成本比FDD系统的基站成本低约20%~50%。

2.2 国内三大运营商4G服务对比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于14年6月27日、13年12月4日获得FDD-LET和TD-LET双制式网络牌照,均采用FDD+TD混合LET组网,基本实现国内300个以上城市4G网络覆盖,实际4G网络测试中,下行速率能达到惊人的100Mbps。

中国移动采用的是TD-LET网络,目前拥有超过32万个4G基站,覆盖340个以上城市,4G终端的种类超240种,4G终端达到1200万部,实际4G网络测试中,下行速率在50Mbps左右。

从技术成熟度来看,TD-LET和FDD-LET都是4G国际标准,但FDD-LTE比TD-LTE研发更早,技术更成熟,终端更丰富,全球应用范围更广;从网络覆盖来看,中国移动由于4G网络的优先发力,现在是3大运营商中网络覆盖最全面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差距会越来越小,然而网络制式发展潜力这个硬伤将会持续存在;从网络通信速度来看,3大运营商的4G网络速度都已经普遍超越了家用宽带,满足了高速上网的需求,但实际体验中TD-LET相对FDD-LET还有不小的差距。

3 系统组成

3.1 硬件

基于4G移动网络的地震现场应急信息服务系统分为信息服务器、手持终端两大部分。部署在后方指挥部的信息服务器由省局内网统一的防火墙系统根据安全需要进行实时防护,保证网络通信安全并进行有效的病毒防御;部署在现场指挥部的移动工作站独立安装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可以直接使用本地系统完成现场监控、分析等工作,实现与后方指挥部的服务器数据同步;手持终端则由现场工作队员随身携带,通过电信4G网络实现信息上报、救援指令下发等功能,如图1所示。

3.2 软件

地震现场救援信息服务系统包括后台管理系统和手持终端APP两部分,后台管理系统分别部署在后方指挥部信息服务器以及现场指挥部移动工作站上,用于接收手持终端上传的现场灾情信息,提供现场灾情的展示及查询、地震烈度分析、救援信息下发、专题图自动生成、辅助决策支持等;手持终端APP支持常见的安卓、IOS系统,其功能包括GPS定位、现场测绘、灾情信息上传、救援指令接收等。

3.3 系统工作流程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后方指挥部立即开启地震现场救援信息服务系统,同时现场工作队集结出发立即奔赴地震现场,抵达震区后,一方面现场指挥部利用移动工作站架设临时服务器,通过4G网络,与后方指挥部共享实时灾情数据,另一方面现场工作队携带4G手持终端进入重灾区,上报沿途灾情信息,并接受指挥部的行动指令。系统工作的一般性流程如图2所示。

4 结语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日常的通信系统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提出的基于4G技术构建的地震现场救援信息服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震区通信保障的要求,通过设备架设、快速组网,能实现应急救援工作的快速开展,投入产出比较高。但如果通信系统诸如移动基站被地震完全摧毁,依靠传统通信设施搭建的本平台就不再适用,利用卫星、超短波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将有更大的操作空间,这也是地震现场救援信息服务系统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潘丹.基于3G的安徽省地震应急通信系统研究.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14).

[2]张毓丰,邓民宪.地震现场应急救援的通信系统设计.灾害学,2005,20(4).

[3]林福华.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研究.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4,(4).

应急现场 篇10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安全、社会安全等一系列非常规突发事件频发, 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 我国制定了《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对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同时, 为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 我国积极研究了民众与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与民众的应急通信同体系, 包括定位功能、电力供应、基站协同等。此外, 借助无线通信、有线通信、视频通信、数字集群、卫星通信等技术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应急通信设施, 这些都为为我国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但不可否认, 我国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通信较多问题。

1.1 指挥部门缺乏默契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但我国相关部门在现场指挥中“默契度”不高, 在信息共享和统一指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现场的总指挥人无法获得及时全面现场灾情和救援的信息, 造成了突发事件现场组织与救援人员“各自为战”的局面, 严重阻碍了突发事件现场的及时救援。

1.2 现场应急通信手段单一

目前, 我国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手段主要还是依靠卫星通信应急通信车, 无线互联网等通信设备技术还未实现全面覆盖。另外, 我国应急通信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 而对于乡县两级的建设还比较薄弱, 一旦突发事件在这些地区发生, 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将面临严重考验。

1.3 现场应急通信网络未形成标准化

在突发事件救援现场, 相关部门都拥有自己的应急通信网络, 部门之间未实现沟通, 也未统一的组建应急现场指挥信息网络的标准与规范, 造成信息网络存在随意性, 指挥部门没有形成资源共享, 信息共通, 造成了现场指挥效率低下, 增加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2 国外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建设中的经验

目前,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建设一整套完整、可行、有效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 增强了政府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能力, 应变能力, 减少突发事件对国家和民众造成的损失。

2.1 美国

自20世纪70年代加州发生森林大火, 美国开始研究建立一套适用于全国的、标准化的、过程控制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机制, 包含“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为一体的ICS事故指挥体系, 一是设置专门指挥部门负责处理所有的突发事件;二是设计突发事件专用术语;三是实现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四是设计能够资源共享的现场指挥应急通信系统;五是保证资源的高效分配。在“9.11”事件后, 美国对突发事件应急系统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成立了国土安全部负责全面应急职能, 国土安全部办发布了《国家事故管理系统》和《国家应急计划》, 并于2008年12月进行了具体细化。

2.2 日本

由于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频发, 日本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体系建设投入了较大的精力, 在阪神大地震后, 日本形成了在全国范围内的、技术过硬的、功能齐全的突发事件信息通信体系。包括“中央防灾无线网”, 由固定的和移动的通信线路组成;“消防防灾无线网”可以实现现场多个救援机构的互通互联。2003年, 日本发生7级地震, 整个事件的处理迅速而富有成效。地震一发生, 核电站、列车、炼油厂等危险设施全部自动终止了运作;1-2分钟后, 电视上就出现了有关地震的消息及视频;10分钟后, 首都就取得了有关灾情的图像;一个半小时后, 政府部门就对外就地震情况召开了记者招待会。此外, 日本电信网络运营商在规划时就已经考虑对于突发事件的防控, 形成了多路由、环形传输线路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通信设施。日本公司为了解决, 突发事件发生时, 话务信息繁忙的情况, 设置了“171”突发事件应急通信和i-mode业务板块。“171”突发事件应急通信是指当突发事件发生后, 受灾人员拨打“171”留言后, 系统自动将信息保存, 当亲友拨打“171”时, 只要输入受灾人员的号码, 就可以得知受灾人员的情况。

2.3 英国

2005年7月, 伦敦发生多起地铁、汽车爆炸事件。事件发生后, 电信网络信系统发生了严重的拥堵, 导致电话系统中断。电信公司以“终止呼叫” (即自动停止一部分打往伦敦的电话, 但是不停止紧急呼叫业务) 的措施解决了这次电信网络瘫痪的事件。同时, 电信网络公司采用“半速率编码” (降低通话质量、延迟短信输送) 。为了保障指挥部门得到及时、全面的救援信息, 英国的移动网接入超载控制, 即拥有“SIM”卡的人员可以直接进入网络。此外, 英国还实行在爆炸事件现1公里内使用ACCOLC通信, 但是由于现场指挥混乱, ACCOLC并未实现良好电费效果, 其对人员救护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构建我国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的建议

为了保障政府部门在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时, 迅速、及时、有效的开展现场应急指挥, 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可行的、成熟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因此, 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通信体系存在的问题, 提出构建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通信体系的相关建议。

3.1 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

在原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 进一步细化关于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的相关内容, 规定突应急管理的特点, 突发事件的总指挥部门、指挥人员、指挥的团队, 各部门的职责等。依据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级别建立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 形成统一的过程化的现场指挥体系, 实现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 资源共享, 信息共通, 充分整合各个部门的应急资源, 解决现场应急指不统一、不协调的问题, 实现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的高效率。

3.2 明确应急通信标准

近年来, 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积极研究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通信的标准, 以确保应急通讯在突发事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相关标准的同时, 结合新常态我国应急通信的现状, 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应急通信标准, 形成突发事件救援现场与应急通信网络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标准体系, 在突发事件指挥现场的通信网络的搭建过程中, 应实施网络规划和接口设置, 进而实现突发事件现场各类应急通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数据共享, 确保各个指挥部门的高度协调一致。

3.3 建立专门的应急信息通信网络体系

在现有的应急信息通信网络基础上, 我国应加快建立专门用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通信网络, 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卫星通信、集群通信、移动网络等一系列套完整的、可行的、全方位的专门的应急信息通信网络体系。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 运用专门的应急信息通信网络体系获取灾情信息, 实现信息共享与兼容, 确保现场指挥人员获取更加及时、全面的信息, 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3.4 统筹规划现场应急指挥指挥通信平台

开展各级部门现场应急指挥指挥通信平台建设, 统筹规划现有的现场应急指挥指挥通信平台, 实现应急指挥指挥通信平台功能的有效整合与增强, 达到“多用户、多需求、多业务”的全方位服务, 并能够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同时, 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汇总与分类, 满足不同级别人员的需要。通过现场应急指挥指挥通信平台的联合配合, 实现现场部署与指挥的实时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铁民.重大事故应急指挥系统 (ICS) 框架与功能[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7 (2) .

[2]王海涛.应急通信的研究发展现状和技术手段分析[J].信息通信技术, 2011 (5) .

[3]袁敏, 李红敏, 姚国章等.江苏省数字集群应急通信发展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

[4]刘丹, 王红卫, 祁超等.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组织结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 (7) .

上一篇:发电机控制器下一篇:四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