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调查

2024-06-23

现场调查(精选11篇)

现场调查 篇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 提高莆田市第一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使药品真正安全、有效、经济地为患者服务, 同时为了解莆田市第一医院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后的用药情况和处方指标, 笔者用《处方管理办法》的处方评价方法, 对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进行用药情况调研。

1 材料与方法

1.1 处方指标

1.1.1 调查对象

对莆田市第一医院2008年1至12月门诊处方。

1.1.2 采样方法

每月抽取一日 (非节假日) , 随机抽取100张, 共1200张处方。

1.1.3 填写和统计方法

将随机抽取的方法按处方评价表1 (《处方管理办法》附件2) 逐张逐项填写。最后进行统计, 统计内容包括:处方用药总数 (A) ;平均用药品种数 (B) =A/100;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数 (C) ;抗菌药物使用率=C/100;使用注射剂的病例数 (E) ;注射剂使用率=E/100;处方中基本药物品种数 (G) ;处方中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G/A;处方中药品通用名总数 (I) ;处方中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J) =I/A;处方总金额 (K) ;平均每张处方金额 (L) =K/100。

1.2 患者关怀指标

1.2.1 调查对象

选择2008年11月17日、11月19日、11月21日普通内科门诊就医的患者各30例。

1.2.2 调查方法按处方评价表1 (《处方管理办法》附件2) 逐项进行, 内容包括就诊时间、发药交待时间、处方用药品种数、实发处方药品数、标签标示完整的药品数、患者是否了解全部处方药用法 (是/否) 。所有调查均在被调查医师、药师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就诊时间:为患者坐到大夫面前, 开始接诊到患者离开诊室的时间 (不包括化验或其他非治疗内检查时间) 。发药交待时间:为药师给患者交待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所花费的时间。标签标示完整:检查每个药品是否标有患者姓名、药名、剂量、用法用量并须附有底方。患者是否了解全部处方药用法:在患者拿到处方药物之后找患者了解是否知道正确使用这些药品, 若对其中一药不知, 则计入不了解用药情况。

1.2.3 填写和统计方法

人工统计患者平均就诊时间 (A) ;患者取药时药师平均发药交待时间 (B) ;处方用药品种总数 (C) ;按处方实际调配药品数 (D) ;按处方实际调配药品的百分率=D/C;标签标示完整的药品数 (F) ;药品标示完整的百分率=F/D;能正确回答全部处方药用法的比例数 (H) ;患者了解全部处方药用法的百分率=H/30。

2 结果

不同年龄段的年龄分布、用药品种数、注射剂应用、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见表1;调研指标汇总见表2。

3 讨论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药品。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药政制度、制药工业、药品供应以及医师、药师和患者等。上述结果显示, 卫生部制定的上述核心指标能客观测评莆田市第一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3.1 平均用药品种数

结果显示,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的平均用药品种数与北京7家医院相似[1],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平均用药品种数不多。门诊平均用药品种数儿科最高, 儿童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 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育尚不健全, 对许多药物代谢、排泄和耐受性较差, 所以儿童的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医师和药师对于患儿的合理用药肩负着重要的职责, 由于医师在诊疗过程中, 顾虑到家长的焦虑心态, 多使用输液处方, 是造成用药品种数较多的原因。而老年人本身患各种疾病的比例较高, 所需药品种类较多。但是, 随着用药品种数的增多,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会增加, 应宣传尽可能单一用药或二联用药。

3.2 抗菌药物使用率

由调查结果可知,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1%, 虽符合我国卫生部规定[2], 但较其他医院高。因儿科患者多是呼吸道感染、高热、急性胃肠炎等, 病情急, 抗菌药物的使用较频繁, 故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最高。但处方调查显示也存在滥用现象, 如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者, 大多使用抗菌药物, 当然也与当前医疗环境有关。

3.3 注射剂使用率

从调查结果可知,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注射剂平均使用率为26.2%, 其中儿科的针剂使用率为38.1%, 长期以来, 我国各医院儿童患者针剂使用率一直偏高, 这可能由于儿科患者发病急且多为呼吸道感染, 年龄太小, 口服不方便, 家长要求医师多使用针剂、输液, 以求快速达到治疗效果等因素有关。在老年人中 (>60岁) 应用针剂的比例>15~59岁年龄段的患者, 考虑到老年患者疾病多为慢性疾病, 接受针剂治疗较为不便, 而其生理功能的自身衰退, 易使接受针剂治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多, 故应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其应用率。

3.4 基本药物使用率

从调查结果可知,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基本药物平均使用率为83.2% (福建省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 (2007年版) ) 。基本药物是指我国城乡医疗卫生防病治病、康复保健、计划生育等不可缺少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毒副反应清楚、适合国情的首选药物。因此, 应加大医师使用基本药物的培训督导力度, 使医疗能有更高的质量, 使患者的钱花得更有所值。

3.5 药物通用名使用率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处方的书写必须使用药品通用名。由调查结果可知,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96.5%。使用药品通用名能避免重复用药, 有助于正确用药、降低药费;有利于医院用药管理, 也便于医疗文书追溯和用药信息共享。应加强规范处方的书写, 严格督导临床医师使用药品通用名来开具处方, 提高处方透明度, 让患者看懂处方内容。

3.7 平均就诊时间

由调查结果可知,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的平均就诊时间为7.7min, 与北京[1]、深圳医院相比[3], 患者就诊时间稍长一点。这与莆田市第一医院致力改善医疗服务流程、改变“三长一短”、提高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关系。

3.8 平均发药交待时间

发药交待是指药剂人员在调剂工作中用语言或文字将所配发药品的用法、用量、禁忌及注意事项等明确地告诉患者, 这对于患者正确执行医嘱, 发挥药物的最佳效应, 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 提高治疗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也是药师与患者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从调查结果可知,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平均发药交待时间为20.1s, 相对较短。这主要在于莆田市第一医院目前门诊发药窗口主要还是以药品供应为主;其次, 每日工作量也制约药师的行为。

3.9 药品调配率

药剂人员调配处方, 必须经过核对, 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从调查结果可知,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的药品调配率为100%, 说明药品供应能保障临床诊疗需求。这是药剂科合理、高效的工作机制的结果。药剂科各药房设定专职人员管理、养护药品, 定期地反馈临床科室的用药情况和用药需求, 及时做好药品的购进工作。对于个别缺货品种及时通知临床科室, 并制定解决方案, 从而使得药品调配率达100%。

3.1 0 药品标示完整率

由调查结果可知,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的药品标示完整率达99.1%。药剂科狠抓药学服务规范, 发出药品均需写明药品名称、患者姓名、用法用量, 全面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3.1 1 患者了解正确用药率

根据病情、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 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同时以适当的方法、剂量、时间准确用药。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有效用药了。由调查结果可知, 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患者了解正确用药率为85.2%。没有达到100%原因可能有: (1) 药师与患者之间交流能力培训不够。 (2) 药师自身业务能力需提高。 (3) 在为患者发药时, 不但要口头交代, 还应该根据医师处方及具体药品特性增加标签说明, 以防患者遗忘。

从表1、2可知莆田市第一医院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率较高, 特别是儿科患者, 更应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患者关怀系列指标提示我们, 医师、药师与患者的交流关怀时间不够长, 患者知晓率不高, 应强化医师、药师对患者的关怀和服务意识。

此次调研提供莆田市第一医院的合理用药情况, 处方指标和患者关怀指标的影响因素为我们进行下一步干预措施提供了可行的方式、方法策略。

参考文献

[1]陈莲珍, 王淑洁, 王青, 等.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查[J].中国药房, 2003, 14 (3) :156.

[2]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S].2001:24.

[3]邹蔼珍, 缪建春, 张灼赞.门诊四大科室用药调查[J].中原医刊, 2005, 6 (12) :3-5.

现场调查 篇2

--------深入一线现场调查慰问活动纪实

现广南支干线工程正处于关键施工期,任务重,工期紧,点多面广,加之近期广西大部地区持续炎热多雨天气,频遭台风暴雨疯狂袭击,现场安全风险显著加大,给安全生产施工带来很大压力,施工难度进一步增强,山区段施工难度尤为明显。对此管道四公司项目部组织开展“入现场,强士气,促生产”活动。要求相关人员深入现场施工难度较大的山区段检查指导工作,旨在为一线机组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鼓士气,强意识,提生产。

8月20日下午,由项目书记杨福进,安全总监金贺新等调查慰问人员来到5标段CPP408-2组驻地,并为一线员工带来了慰问品,当晚就住机组驻地。期间向驻地负责人详细了解了员工的衣食住行等机组后勤保障状况并和员工进行了亲切交谈,对他们的工作近况,家境状况,思想状态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了解和沟通,对员工比较关心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做了阐明和解答。

次日,慰问组人员与机组员工一同前往施工现场。由于该机组施工地处山区段,加之连日降雨,去往工地的道路被毁,员工每天只能以半乘半徒的方式到达工地。乘车1小时后又徒步约1小时到达施工现场。

在施工现场,在认真听取了现场负责人的汇报讲解,深入了解现场施工状况后。对机组现场施工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提出建议要求。

杨福进书记强调要求:

一、坚定不移的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高温多雨天气,更要组织抓好安全生产。

二、继续坚定不移的抓好质量工作。

三、坚定不移的做好工程进度工作,制定好工作方案。

四、做好机组人员、设备、物力资源调整工作,达到三者资源优化配置最大化,施工成本最小化。

金和新总监强调要求;

一、充分了解现场状况,制定应对措施,切实做到风险动态化管理。

二、加强现场安全掌控,找差距,查不足,强措施,抓落实。

三、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机组安全管理资源储备。

四、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保证具体措施落实。

最后机组负责人代表全体员工表示,坚决执行公司,项目施工部署,科学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安全生产,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施工任务,为工程顺利完工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此次活动,道出了管理要点,明确了现场安全管理方向,鼓舞了一线员工斗志,焕发了奉献精神,管道四公司广南支干线项目部全体参战将士将一如既往的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精神,全力以赴保驾9.30投产目标的实现。

美国网络市场现场调查 篇3

搜索创历史新高三大搜索引擎巨头持平

Nielsen公司3月3日公布的搜索量报告显示,今年1月全美约60家搜索引擎的搜索量达到57亿次,与去年同期的40亿次相比上升了39%。

根据Nielsen之前公布的2005年12月搜索量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55%,同时搜索市场收入也在同期获得了迅猛增长。从2005年12月到今年1月,在线搜索量受节日原因影响上升幅度虽然仅为12%,但仍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首席分析师Ken Cassar说:“网络用户搜索数量的增加并非因为他们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而是因为搜索作为一种工具已经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数据还表明,三大搜索引擎巨头在全美搜索市场的份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保持平稳,Google和雅虎的市场占有率各增加1个百分点,而MSN的市场份额略有下降。

宽带普及视频网站受益

Nielsen3月14日宣布,美国家庭宽带用户数量在过去一年增长28%,从2005年2月的7430万人增加到今年2月的9550万人。宽带用户在美国活跃网民中的比例在过去三年里增长迅猛,年均增长超过10%,并在2006年2月升至最高。目前宽带用户在美国网民中的比例已经达到68%。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系统的研发 篇4

现场流行病学是用于调查解决现场实际发生的各种公共卫生问题的方法学,是流行病学方法和其它学科方法的组合,包括公共关系学、侦探学、心理学、计算机、传媒学、法学等学科的系统知识。现场流行病学工作就是要迅速对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事件做出反应,一方面快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另一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控制疾病的爆发、中断疾病流行。

突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离不开准确及时的流行病学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分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迟到的流行病学相关信息情报和落后原始的手工流行病学调查与信息收集手段往往是制约现场流行病学快速反应的瓶颈。以往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普遍采用人工方式,其流程一般为预先制作相关表格、现场调查、调查结果现场填表、调查数据的事后录入、数据的统计分析等。这种传统的调查方式存在效率低、数据准确性差、不能采集图像信息等缺点,调查人员在调查现场也无法快速获得相关资料和信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终端产品的广泛应用,开发全新的调查系统,可实现实时录入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并为现场人员提供各种需要的信息。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PDA(个人数字助理)等技术为依托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系统,可以使调查人员通过PDA采集各种调查数据,包括手工录入数据、GPS数据、图像数据等,并将所采集到的数据存入本地数据库,待数据录入确认无误后通过GPRS网络上传到服务器,实现实时的调查数据入库和统计分析。同时也可以将在调查工作中所需要的一些数据和资料通过PDA下载并调用,方便在现场进行查看。

基于PDA技术开发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系统,可实现调查数据的采集、静态数据的下载和动态数据的上传等功能。它不仅能采集到大量相关调查数据,还可大大减少调查工作时间,避免数据输入错误,减轻工作强度,提高调查工作效率,还兼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数据兼容性。通过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充分完善,必将使该系统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业务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的紧密合作,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系统的开发研制,现对开发实施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做一简要的介绍,以期对公共卫生应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信息化建设有一点帮助。

1 系统设计

1.1 设计目标

采用现代通讯、计算机网络、PDA等技术和设计方法,构建一个网络平台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系统;

建立统一的中心通讯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完成信息的分类、处理和存储等;

采用国际通用的系统规范和传输协议,实现与其它系统的网络链接和数据共享。

1.2 系统结构图

1.3 主要功能

1.3.1 现场数据采集

(1)在PDA上录入现场调查数据;

(2)数据可通过GPRS网络上传至中心服务器;

(3)可通过PDA摄像头进行图片数据采集。

1.3.2 现场调查辅助

(1)可从中心服务器下载相关的调查表、调查流程、知识库等相关数据;

(2)可随时随地调用查阅相关资料;

(3)可现场设计、修改调查表格。

1.3.3 调查管理功能

(1)能对调查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完善的管理;

(2)能对系统参数进行设置;

(3)用户权限管理;

(4)管理调查表格、调查流程和预案库、知识库;(5)提供各种统计分析和报表。

1.3.4 GPS定位功能(扩展功能,本次系统建设预留接口)

通过配置GPS设备通过蓝牙同步,给PDA提供有关GPS状态、卫星数量、经度、纬度、速度以及方向等信息,通过通信系统上传数据到中心,中心能随时掌握调查人员的位置和运行轨迹。

2 技术路线

2.1 基于Windows Mobile的开发

PDA操作系统基于微软公司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它将用户熟悉的桌面Windows体验扩展到移动设备上,可分为Pocket PC和Smartphone两大类。Pocket PC的设计较为接近个人电脑,有着非常强大的数据管理和处理能力,而Smartphone无论从外观设计还是使用习惯看,则更像一部具备数据管理和处理能力的电话。针对不同的硬件设备需求,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还可以细分为Windows Mobile for Smartphone、Windows Mobile for Pocket PC和Windows Mobile for Pocket PC phone。本地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Windows CE Edition(SQL Server CE),它是为快速开发将数据管理能力扩展到设备的应用程序而准备的精简数据库。SQL Server CE与SQL Server类似,拥有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开发时间的工具、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和Transact SQL语法。

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很多,尤以数据库录入、图像输入等具有代表性。数据库采用ADO.NET进行访问。ADO.NET包括两个核心组件:Data Set和.NET Framework数据提供程序,后者是一组包括Connection、Command、Data Reader和Data Adapter对象在内的组件。在将图像输入到数据库时,需要用到数据库的image数据类型。先将图像文件输入到一个文件流,然后将这个文件流传输至SQL语句中的一个参数,再执行SQL语句,就可以将图像数据录入到数据库。

2.2 J2EE架构

J2EE(Java[tm]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是一个标准中间件体系结构,旨在简化和规范多层分布式企业应用系统的开发和部署,有了它,开发者只需要集中精力编写代码来表达企业应用的商业逻辑和表示逻辑,至于其他系统问题,如内存管理,多线程,资源分布和垃圾收集等,都将由J2EE自动完成。把J2EE引入现场流调应用系统的建设,将大大提供系统的可移植性、安全性、可伸缩性、负载平衡和可重用性。

J2EE应用模型

为了降低成本,并加快企业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J2EE平台提供了一个基于组件的方法来设计、开发、装配及部署企业应用程序。J2EE平台提供了多层的分布式的应用模型、组件再用、一致化的安全模型以及灵活的事务控制。使用户不仅可以比以前更快的速度向市场推出创造性的客户解决方案,而且,平台独立的、基于组件的J2EE解决方案不会被束缚在任何一个厂商的产品和API上。

J2EE提供了一个企业级的计算模型和运行环境用于开发和部署多层体系结构的应用(图2所示为J2EE的应用模型)。

3 系统特点

3.1 准确性:现场采集,实现调查数据的准确上报;

及时性:系统自动传送、接收数据,并完成相关数据的自动入库和统计汇总;

全面性:系统可以涵盖各级疾控中心、卫生局、医疗机构、隔离点、健康检查点等病人信息,并能实时上报;

动态性:动态扫描确诊病人、疑似病人的情况并实时上报;

科学性:通过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系统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提供极有价值的科学数据。

3.2 支持异地办公和移动:不在局域网环境内的远程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系统对外的IP地址,以拔号或其它方式进入系统。手持终端设备携带人员更是可随时随地通过无线网络进入系统。

3.3 灵活的功能扩展:系统可以进行功能的灵活扩展,功能模块可自由取舍,按实际需求搭建应用系统。

4 系统特色

4.1 平台兼容性

本系统服务器端基于标准的J2EE体系开发,PDA端基于标准的Windows Mobile开发,能适应各种操作系统。PDA设备则能适用各种采用Windows Mobile 6.0以上操作系统的主流PDA、手持终端和智能手机,保证了平台的兼容性,也保证了系统软件能在不同设备上运行。设备的更换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只要重新安装软件包即可,体现了充分的使用方便性和扩展性。

4.2 不同通讯方式结合,网站和PDA应用系统并行

系统对各功能模块提供了网站和PDA两种应用模式,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现场条件选择使用网站系统还是PDA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查询等工作。同时数据也通过有线的方式和无线的方式进行传输,可以保证系统的使用灵活性和兼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实际工作效果。

4.3 调查报告内容扩展性

系统可以调用数据库中存在的大量调查报告,而调查报告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减和自定义,保证了系统调查报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允许随着实际工作的变化不断扩展和完善,使系统随着业务应用的发展不断更新而无需进行重新开发和数据库调整,保证了系统的可用性和扩展性。

4.4 知识库智能检索

针对本系统开发的知识库智能检索突破了传统内容检索和网页搜索的种种局限,是真正基于知识的智能全文检索系统,提供了灵活的检索条件及其组合,并通过知识库的分级存储和类别划分,使检索快速、准确,保障了知识库系统的应用可靠性和方便性。

4.5 统计报表自定义

记者考研现场调查报告 篇5

全国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将于1月7、8日举行。每年的研究生考试前,考生都要做各种准备:包车、租房、防寒等,并引发“考研经济”持续升温。今年的考研市场又是如何呢?日前,针对大学生考研包车、租房等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

考点附近一房难求

“最近一直忙着复习,也没有时间在考点附近租房子,上个星期去找时,转了一上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菏泽学院中文系学生小刘提起考研租房子的事儿,言语中透着无奈。她说,找得那些房子,不是离考点太远,就是房东漫天要价,总之就是不合心意。

“大三时就听说,考点附近没有太多房源,必须提早下手。所以,为了能就近租房,我和同学从去年10月份起就在菏泽一中新校区附近寻找房子,经过再三对比,最终选择离考点还有5里路的一家宾馆。”菏泽学院经济系学生赵立达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在考点附近租房的考生都是在去年10月份提前预订的.房子。现在,考点附近是一房难求。

“为什么考研要选那么僻远的地方?”因为在考点附近租不到房子,不少考生对考点的选择略有微词。

市招办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我市每年参加考研的学生大约有3000名,而菏泽的学校中仅有菏泽一中新校区能够一次性容纳那么多考生。如果安排两个学校进行考试,不仅不方便管理,还会出现考生找错考场的情况。

包车方便又实惠

1月3日,记者在菏泽学院餐厅和自修室前的宣传栏中看到不少关于考研包车的信息。据一名准备考研的女大学生介绍,组织包车服务的大多数是在校学生,提供的是豪华大巴,每人都有座位。“现在,在考研点附近已经租不到房子了,包车挺实惠,我们很多人都选择包车考研。”这位女生说。

随后,记者在自修室内采访了几位考生,其中大部分考生说自己已经订了“车位”。化学系的学生小王说,考点设在菏泽一中新校区,学校所处位置相对偏僻,附近没有适合的宾馆,只能在附近的庄上租一间房子,没暖气不说,房租还贵。“仔细算算,租房不如包车来得方便。考试当天,车辆一早就会停在学校门口等着,中午提供午餐,我们还可以在车上休息一会儿,相比之下,包车优势很明显。”小王说。而这也代表了不少其他考生的心声。

记者又试着拨打了广告信息的电话。接电话的人自称是该校计算机系的大三学生。“从大一的时候,我就组织寒、暑假包车回家,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而且,去年我已经组织过一次包车考研,绝对不会耽误考生考试。今年是7日、8日考试,6日下午看考场,一共是80元钱,中午还可以在车上吃饭、休息。”该学生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850名考生报名包车。

考研“一贴热”受青睐

张小雨去年曾参加一次研究生招生考试。“教室里没有暖气,考试时门是敞开着的,我去年考试穿了两件羽绒服,腿上盖了一个,还是感到很冷。一场考试下来,手脚发麻,没了自觉。”张小雨说,有了上次的经历,她今年提早做好准备,除了多穿些衣服外,还购买了10贴“一贴热”。“‘一贴热’贴在身上会发热,考试时用它应该就不会那么冷了。”张小雨告诉记者,她的大部分同学都买了考研“一贴热”。

现场调查 篇6

投资方的无风险赚钱法

基本上一个明星集中“刷脸”的作品,都是他在爆红时被看中,片约纷至沓来而造成的“高产”假相,而“有意为之”也是片方在挑人之时的考量。一个有口碑有人气、价格又算公道、还没有负面新闻纠缠的人,自然会成为片方的一个“安全的选择”。(不安全的选择:吸毒、嫖娼等有“劣迹”艺人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节目、网络剧、微电影等被广电总局要求暂停播出。因为有柯震东、房祖名、黄海波的创作参与,现在电影《小时代4》《道士下山》,电视剧《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播出都被搁浅,或换其他演员重新演绎,影片还未上映,投资方的损失就已经很惨重了。)毕竟票房需要靠一张张门票卖出来,要先能挤上黄金档,保证院线排片时间和量。如果重要角色都是目前毫无热度的人物,那么想要拼出些票房,的确也有些困难。投资影视行业的金主们个个都怕吃亏,个个想无风险赚钱。

看似有意,实则运气

演员最怕的就是演了一大堆戏,没有一个播的,而最喜欢的就是同一年中自己的戏都播了。有人说,一个演员要想火,就要让他主演的戏在同一年上映。要想证明一个演员的当红程度,除了看他是否频繁参加活动、商业合作外,还要看其当年有多少戏在播。两种说法看似相辅相成,实则都是需要运气。一部电影从有想法到上映,最少经过15个步骤,至少要创作一两年,每部影片的拍摄周期、后期制作所需时间都不同,比如电影《狼图腾》从2009年项目启动,历时5年,预计2015年2月的春节档才能与大家见面;《撒娇的女人最好命》从2011年就已经宣布即将拍摄,剧本打磨3年,直到2013年才正式建组拍摄。早在2012年,杨幂就曾因在同一阶段有多部电影上映而被外界质疑“过度消费”。对此,杨幂表示,很多电影都不是在同一阶段拍的,“只是都集中在这时候被大家看到了而已。”她表示,虽然无法控制拍过的作品到底何时上映,但自己会尽量保证作品的质量。她说:“或许大家只看到了几分钟的电影镜头,但那些其实都是我们投入了好几个月的心血拍成的。我会尽量将每部作品做到最好。”

扎堆遭质疑 明星也犯难

黄渤以往几乎是一年一部电影,而今年光国庆档同时就有3部电影同时上映,虽然成绩很不错(据统计,国庆档之后,黄渤个人累计的票房总和已突破50亿元人民币),但黄渤形容,这样的局面对于演员来说简直是“噩耗”,因为宣传期的时候,演员会非常痛苦。参加哪部电影的发布会就要夸哪部电影,将所有发布会连起来看就会发现拉票夸赞的台词都差不多。

作品集中上映对于演员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而观众则更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会把不同角色摊开比较,因而对这些演员的演技要求更高,出现这样的情况:演好了不仅能让观众印象加深,还能充分证明自己是个实力派;演砸了则可能会遭受严厉的吐槽,甚至让观众产生反感心理。

明星们的扎堆作品:袁泉:《后会无期》《心花路放》《黄金时代》

以往多是出演舞台剧的袁泉,最近成了电影导演们的最爱。前一秒还在大理傻乎乎地寻找爱情,下一秒就变成正襟危坐的儿童作家。不过,频繁的出现也让观众对其演技褒贬不一。

《后会无期》里,袁泉饰演了一位台球店女老板,短短一场戏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有观众评价,素颜出镜的她“依旧女神”,演技也颇受好评:“3秒哽咽和利落到位的台球技艺让人佩服。大爱袁泉的文艺范儿,其舞台剧磨炼出的演技无可挑剔。”不过,到了《心花路放》,观众可就不那么买单了:“不管开心难过,她的表情永远固定在一个模式,先完全面无表情,然后突然潇洒一笑,把女文艺青年演得有点做作了。”好在《黄金时代》上映后又帮她扳回一城,戏里,袁泉饰演胡风的太太梅志,戏份虽然不多,却收获了观众满满的“点赞”,连梅志的后辈也对她的表演表示认同。

冯绍峰:《后会无期》《黄金时代》

凭借电视剧《宫》让自己人气扶摇直上的冯绍峰,最近几年成了大银幕的宠儿,由他主演的电影接连上演,成为内地最炙手可热的小生之一。今年由他主演的《后会无期》《黄金时代》接连上演,可他无奈、单一的表情却被网友频频打趣:“因为冯绍峰,《黄金时代》成了《后会无期》的续集。他在两部电影里的表现实在太相似,发型一样,抽烟的表情一样,见到袁泉的表情一样,连说台词的语气也一样,甚至连服装都差不多,换个名字换个身份,不过如此。”谁让两人在这两部戏里都同时出现了呢,不免让观众有种时光穿越的感觉。不过,在粉丝心里,冯绍峰的演技还是日渐娴熟的。

黄渤:《亲爱的》《心花路放》《痞子英雄2》

凭借《亲爱的》《心花路放》《痞子英雄2》三部大片,黄渤成为了国庆节期间大银幕上最活跃的演员。对于他的演技,网友几乎是“一边倒”地称赞:“黄渤的演技真的没话说,赞!”有观众统计过,黄渤在《亲爱的》里光哭法就有八九种,而且每一次的哭法还都不同,每一次的掉泪又显得非常自然,可以堪称标准的表演哭戏教科书了。“你完全可以看到他通过控制面部肌肉最细微的变化,展现出极富层次的情绪波动。”目前的黄渤已经达到了“演谁是谁”、而不是“演谁像谁”的境界。

郝蕾:《黄金时代》《亲爱的》

面对《亲爱的》《黄金时代》里一大波明星的演技“轰炸”,郝蕾却没有被淹没,表演层次感十足。尽管在《黄金时代》里郝蕾只有寥寥几个镜头,但英武的“丁玲”一亮相,却已让网友惊艳不已:“每个人都演得那么用力,但郝蕾一个眼神就把别人秒成渣。”在《亲爱的》里,她更是将一个由丢小孩到找到小孩的那种心理变化演绎得淋漓尽致,演技不断地获得好评。

黄轩:《黄金时代》《蓝色骨头》《推拿》

黄轩的职业生涯好像从今年才正式开始。《黄金时代》里,黄轩饰演了萧红“生命中的最后一个男人”骆宾基,些许文弱,但眼神里透着一股纯净与坚定,萧红死后,骆宾基嚼着糖哭的一幕更是让不少观众感动落泪。《蓝色骨头》里,黄轩饰演的陈东虽然只有十几分钟的戏份,但出色的表演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推拿》从他饰演的盲人按摩师小马身上展开故事,而他的表现尤为抢眼,将一个青年男子的压抑及冲动演绎得淋漓尽致、生动自然,在他与小蛮的感情与残酷之中,又带着几分相濡以沫,令人不禁动容。而他和周迅合作的电视剧《红高粱》也登上了电视荧屏,大幅提升了他的知名度。

彭于晏:《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匆匆那年》

随着电视剧《风中奇缘》的热播,彭于晏的电影也逐一袭来,《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中他成为了新一代的黄飞鸿,完美的腹肌和让人脸红的胸肌成为粉丝们的一种福利。而《匆匆那年》中,一曲《匆匆那年》,不仅唱出了陈寻对方茴的感情,更是赢得影迷们动情飙泪的一个环节。

佟大為:《亲爱的》《我的早更女友》《太平轮》

刚刚获得百花奖“最佳男配角”的佟大为,紧接着就有多部电影纷纷上映,《亲爱的》中,他是无数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辛苦打拼挣钱的都市青年缩影,而佟大为细腻的表演也带给人一丝温暖。《太平轮》中,一口东北抚顺音,让他撑起了全片的笑点。《我的早更女友》中,他大胆牺牲色相,首次戴假发穿上高跟鞋,变身“世纪暖男”,爆笑全场。

周迅:《撒娇女人最好命》《我的早更女友》

现场调查 篇7

一、调查类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概念和节目特点

调查类报道在西方新闻文体中有特定含义, 它是一种专门的揭露性报道, 是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的新闻报道形式;中国式调查类报道是指, 由媒体相对独立完成、以记者调查为主要方式、揭示不为人知的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形式。俗话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调查类电视新闻中, 主体是亲自对事件进行独立而彻底的调查的记者, 客体是关系到公众利益、却又存在事实被遮蔽现象的社会事件, 而现场报道是这类新闻主要采取的形式。

通过调查进而不断逼近事实的真相, 力求客观地揭示事件的真实面目。正因为如此, 调查的目的是挖掘新闻事实, 而且是侧重于挖掘未知的新闻事实。

所谓“未知的新闻事实”, 并不等同于从未报道过的新闻, 而是追寻新闻背后的新闻。调查类新闻的形态呈现出进行时的特征, 倡导现在进行时, 现场发生的事态可能又是一个新的突破点。

1996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开创了《新闻调查》节目。《新闻调查》每期一个主题, 以记者的调查为结构主线组织段落, 片长40分钟。当时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语态改革的重要标志。

央视《新闻调查》作为调查类新闻的优秀代表, 在坊间和高端都有广泛的影响, 并以其穿透力和影响力征服了新闻媒体。栏目组提出了“探寻事实真相”的口号, 并对“真相”做了这样的解释:“真相就是正在或一直被遮蔽的事实, 有的真相被权力遮蔽, 有的被利益遮蔽, 有的被道德观念和偏见遮蔽, 有的被‘集体无意识’遮蔽, 有的被狭隘的生活圈子、知识和技术遮蔽。”同时, 他们追求一种境界:“有真相被遮蔽的地方, 就应该有《新闻调查》。”[1]

作为调查主体, 记者的行动贯穿调查的始终。在调查过程中, 记者以现场报道的方式,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求证问题, 进而得出判断。比如在《死亡名单》这期节目中, 经过记者曲长缨横跨安徽、河南、山西三个省、历时半个多月环环相扣的调查, 一串长长的、被隐瞒的死亡名单终于浮出水面, 使得埋没于矿石之下的名字终于重见天日, 还逝者以尊严。同时, 现场报道也为观众撕开了一个精心编制的骗局和背后黑幕的口子。还有《派出所里的坠楼事件》, 通过记者杨春的多方调查和分析, 死在派出所的刘骏, 很可能不是官方报告的自杀, 这为事件真相的发现提供另一种可能性, 《新闻调查》的介入使得当地各级司法机关对此事件重新进行了调查。

现场报道还能有意识地抓拍最能反映现场特点的场景和细节, 甚至对探寻事实的走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透视运城渗灌工程》中, 记者王利芬从蓄水池边拔出塞着木头的水管;《死亡名单》中, 记者曲长缨在走访发生矿难的矿工宿舍时, 在床底发现的通讯录;《“非典”突袭人民医院》中, 记者柴静在人民医院发现院方将SARS患者写成普通患者的名单, 甚至画出一条线就是隔离区的现象。这些记者在现场的意外发现, 通过镜头被真实地记录和报道, 可以说, 这样产生的传播效果是文字、广播和一般的电视新闻报道类型很难达到的, 也极大地增强了新闻真实性的感染力。

区别于简单报道他人的调查行为和调查结果, 此类的媒体凭借自身的力量进行调查。《新闻调查》通过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 记录和展示的是记者如何不断接近事实本身、一步步获取真相, 受众跟随记者对事件所进行的现场调查, 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现场报道的魅力。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们要等到事件有了真正的结论后媒体才能介入的观念桎梏。

二、调查类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

(一) 现场评述和视听效应犹如身临其境

我国古语中有“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等说法, 人们总是相信自己亲眼见到的事实。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 使受众不仅可以“耳闻”, 还可以“目睹”。

现场评述是《新闻调查》的又一个法宝。电视媒介权力不是私人、小团体的利益代表, 而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特征的权力。《新闻调查》记者能够在采访中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式提问的底气, 就是来自对电视媒介权力的使用。在《为了公共的利益拆迁?》这期节目中, 面对双方利益的纠葛、面对拆迁这一经常性双方不平等的现状, 记者黄洁没有陷入个人同情的主观感情之中, 而是在表示关切的同时, 注重对各种有利于展现新闻事实的证据的提供, 这种成熟与犀利的访问风格对新闻舆论监督功能的实现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在《上海楼倒事件》中, 面对一座高层住宅楼的整体倒塌这一匪夷所思的事件, 调查记者柴静通过对政府代表、住户、专家等的采访, 对“楼脆脆”事件的真相进行了有说服力的梳理, 将此新闻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将调查类新闻的冲击性和现场感进行了充分的展现。

在一般性的电视新闻报道中受众看到的是现场的情形, 听到的是播音员的解说, 而现场报道在使受众看到现场图像的同时, 还看到听到记者在现场的叙述、采访声的问答以及现场特有的同期声, 以视、听两个方面的综合效应建立强烈的现场感, 使受众在耳闻目睹新闻事件的整个过程中感到身临其境。

(二) 发挥电视特点直接传播信息鲜活可信

电视新闻的一般报道要经过“当事人—记者—文字—播音员—受众”等几个层次的中转, 而现场报道中的记者可以直接向受众传递信息, 增强所传信息的可信度。例如1998年《巴格达遭空袭纪实》这条新闻, 电视记者首次置身于国际战争的热点地区, 在战场做现场报道, 可以说是中国电视新闻界的一次新突破。中央电视台特别报道小组登上巴格达新闻中心大楼楼顶时, 英美空军正对伊拉克进行第三轮“攻击波”。记者水均益以炮火为背景, 做出现场报道, 这在视觉上和听觉上都给观众以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在当时四十分钟的攻击中, 有十几枚巡航导弹在新闻中心附近炸响, 距离最近的炸点离他们不到八百米。新闻中心的楼顶就是高射机枪阵地, 高射机枪的对空射击使整个大楼都震颤起来。记者水均益对现场并没有刻意地渲染, 但是受众却仿佛已经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现场。

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 以其鲜活生动的表现形式, 充分发挥了电视这一现代化传播工具的特点, 越来越被电视记者普遍采用, 它以直观的报道形式拉近了记者与观众的距离, 亲切、自然、可信性强。

(三) 强烈的感性诉求与人文关怀赋予体贴温暖

常常有这种情况, 有些节目播出后给人留下的印象较深, 有些却不然。在这里, 信息接收者的选择, 除了职业、兴趣等不同影响因素外, 还与他们在接收新闻时的心理参与程度有很大关系。当受众处于“有意注意”的心理状态时, 对信息的接收就是积极的、主动的;当处于“无意注意”时, 就呈现出消极、被动的心态, 参与感明显减弱。而调查类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受众的参与感, 其中记者在现场建立的强烈的感性诉求与人文关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所谓感性诉求, 是指为使观众尽可能为电视语境假设趋同, 从而获得澄清与解惑的效果, 记者应该与观众之间建立某种默契, 成为观众的代言人, 引领观众去亲历调查的全过程, 感受现场, 透视现象。记者在现场的种种诉求应该是代表观众的诉求, 表达的是观众的情感。例如[2]《心灵的成长》这期节目, 探讨的是青少年忧郁症。节目的结尾采取的是黑场加采访同期声的处理方式, 黑场中”是医生与少女以及柴静与少年父亲的两段对话:

栢医生:“你爱她吗?郭娟娟回答:“我爱她”。栢医生:“你妈妈爱你吗?”郭娟娟回答:“应该是非常爱的”。

柴静:“你爱宋禹吗?”宋禹父:“爱”。柴静:“那你能确定宋禹爱你吗?”宋禹父:“内心我觉得应该是, 确定, 应该说确定”。

节目的结尾每一句简单的话语所包含的情感, 经黑场加以强调, 让观众注意每一句词意及其语气, 使片子前40分钟的情绪积累达到了一种心灵的极致效果。这一极致效果正源于记者在采访中的感性诉求在片子中的成功运用。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 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的生存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关注”。[3]始终保持对人类生存状况, 注重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和肯定, 是《新闻调查》历来的特色与风格, 也是《新闻调查》赢得尊重的重要原因。

例如:《新闻调查》的《双城的创伤》那期节目, 有一段值得回味的画面, 柴静采访服毒自杀女孩苗苗的表弟, 柴静和被采访者呈现在画面上的都是剪影。男孩拘谨地坐着, 剪影中简单的肢体表现出内心的痛苦和不安。柴静身体前倾, 轻声问道:“你回答不了自己时心里会难受吗?”苗苗弟弟:“难受。”柴静:“难受怎么办?”这时男孩已经泪流满面, 哽咽着说不下去。柴静对摄像说“可以了”。但是摄像并没有关机, 录下以下的一段画面:柴静蹲下身去, 用手拭去男孩脸上的泪水。沉默片刻后, 柴静接着问:“你跟姐姐在心里说过话吗?”苗苗弟弟:“说过”。柴静“你跟她说过什么呢?”苗苗弟弟:“你好吗……”

以上我们注意到, 画面用的是剪影而不是马赛克, 用柴静的话说用马赛克是对人不尊重的表现。柴静蹲下身去用手拭去男孩泪水的画面, 至今让人深刻不忘。这些细节, 让人感觉到节目带来的温暖, 体现出节目对于这样一群受到心灵创伤而又缺乏关爱的孩子们的深刻的人文关怀。同时也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关注。

(四) 严肃和理性体现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媒体日趋娱乐化、新闻也趋于轻松、娱乐的媒介环境中, 调查类电视新闻栏目面对着收视率巨大的诱惑和压力。诸如追求轰动效应、大众化内容、视觉刺激、暴力等, 这些内容都在慢慢销蚀着许多原本严肃的媒体, 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 能够坚持“精神守望”的媒体弥足珍贵。

电视是一种大众化的传播媒介, 要照顾到各层次文化水平的观众。倘若一味追求影像上的凌厉, 则观众得到的只是一场震撼, 而不是该节目所被期待的舆论监督的作用。而《新闻调查》的严肃和理性是它的另一优势所在。严肃重在节目的内容, 理性重在节目的精神气质。

在《透视运城渗灌工程》这期节目中, 节目首先亮出了一组数字, 即运城地委和行署在1995年提出半年内投资2.8个亿, 完成100万亩渗灌面积, 并且在1996年向省委的汇报中数字变成103万亩, 配套面积数字达76.7万亩, 之后这个数字又变成84.6万亩和81.2万亩。但是到1998年地委督察室调查的配套面积数居然降到5.36万亩。接着节目便开始展示记者重新对事件的调查过程。从节目编排来看这个调查过程:第一步, 向运城有关官员求证渗灌工程的面积的数据。这一环节出镜记者反复求证官方提供的所谓准确数据。第二步, 记者随机向本应直接受益的村民调查渗灌使用情况, 得到的回答都是渗灌根本没用。第三步, 进一步在搞渗灌节水的典范乡芮城调查, 在村民与乡长的当面对质中揭露当地政府的造假。这是记者在现场推动双方互动的最精彩片段。[4]第四步, 第二天请来专家再回访芮城。对之前乡长提供的数据进行核实, 并得出调查数据, 到这里调查的第一阶段基本结束。[5]这段调查回答了节目开始提出的疑问:半年的时间里修建渗灌100万亩面积的渗灌工程是否能够完成, 以及三年之后这些工程到底怎么样了。接着便开始第二阶段调查:这么耗资巨大的工程如何成了“豆腐渣”工程。第五步, 采访已退休芮城地委书记, 观众听到的是前地委书记轻描淡写的反思。第六步, 随意选取一个村, 调查基层当初如何完成建渗灌池的任务。从村民那里听到的是“劳民伤财”的抱怨。第七步, 对芮城分管农业的副书记采访, 在记者的质疑下, 我们听到的还是面不改色的谎话。在采访之后, 出镜记者在串场中进行了评论, 并且在镜头前将渗灌池的上水管拔起来, 让观众一起看管道根本就是木头, 还长了芽。这一段显示了调查叙述者的本色, 记者通过现场调查, 将事实叙述给观众听。第八步, 记者就专家提出的渗灌节水技术不适合大面积推广问题, 再次采访芮城前地委书记和运城地委书记。记者不断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铺陈证据, 但是前地委书记仍镇定自若地推卸责任。而这一部分的调查恰好为运城搞形式主义工程说明了本质原因。第九步, 在对农民的调查访问中发现强建、强拆现象。第十步, 在太原采访省领导, 省里作反思。出镜记者最后评论。至此, 整个调查过程结束。我们可以看到出镜记者始终在现场层层推动调查的进行, 并且借助镜头将调查一一呈现出来, 有理有据, 环环相扣, 体现出节目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调查类电视新闻的记者的角色定位和现场把握

调查类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成功, 在于记者心理层面的外在表现。在《新闻调查》的工作手册中, 对记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质疑的精神、平衡的意识、平等的视角和平静的心态。

笔者认为, 采取怀疑与质询的态度, 才能探究问题、揭露内幕;保持调查天平的平衡, 才能保证事件中冲突的双方有同等的发言机会, 即便沉默也是一种回答, 即便缺席也是一种现场。《新闻调查》记者柴静曾说:“真相来自探寻, 而平衡是我们的道德责任”;以平等的视角调查, 才能使被采访对象没有尊卑贵贱之顾虑, 只有被调查者这一相同身份在话语场内发挥作用;怀抱平静的心态, 才能多一份理性、少一份冲动, 为电视机前的观众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与分析。对事件发问、对真相追踪, 但不以伤人为代价。调查类新闻的记者应当采取质疑、挖掘、求证的方式, 逐渐接近真相无底洞的那个“底”。根据线索提出疑问, 为调查过程布下悬念;在调查过程中, 对各种可能性背后的支撑材料进行广泛的发现;对已然发现的事件真相进行进一步确认。他们应该犀利却不残酷, 平实但是专业。央视名牌主持白岩松, 在《新闻调查》栏目中报道北京“公交先行”话题时, 在节目的结尾处借助流行音乐《归家》的那一大段评论感叹, 不仅让人拍案叫绝, 而且使整个栏目给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主持人恰到好处的主观介入不仅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 而且会使传播导向更趋于鲜明。

在《新闻调查》中, 出镜主持人也是“调查记者”。作为现场报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传播元素和表达符号, 他需要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与话语同时的身势、手势、面部表情等, 在镜头前驾驭现场报道的进程[6]。被称为“电视记者界的巨人”的迈克·华莱士, 提出记者应采用“挑起矛盾”的提问方式, 他将新闻调查变为一种握紧拳头的艺术形式[7]。

现场报道对于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新闻调查的证据和结论并不是在事先全部知晓, 而是伴随调查行为的开展逐渐浮出水面, 调查记者的角色行使方式在电视业界被称为“漂流式”调查。依托现场报道的手段, 记者带领受众一同获取信息并验证真伪, 这更加需要媒体人保持一种灵活的思维方式, 根据不断接受到的信息来调整下一步的行为, 力求发掘更多的事实细节, 进而逼近事件真相。

四、结语

虽然新媒体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 然而, 有着独特魅力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异军突起的调查类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一扫“电视无文化”的偏见, 把理性引入电视新闻这一领域, 这是电视新闻的一大突破, 也是传播界的一大突破, 相信这一报道方式将会催生更多精品, 在新媒体时代绽放夺目光芒。

参考文献

[1]张洁.从调查节目到调查性报道[J].新闻记者, 2005 (10) .

[2]罗昶.浅论调查性报道的感性诉求——兼谈柴静在《新闻调查》中的采访语态.央视国际网站专栏

[3]余吾金: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维度[N].光明日报学术版, 2001-02-06.

[4]张洁, 吴征.调查《新闻调查》[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148.

[5]《新闻调查》出镜记者的叙事功能分析第一章《新闻调查》出镜记者的叙述者类型.

[6]张龙.记者型主持人角色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9.

某部队肺结核疫情现场调查与处置 篇8

1 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调查

1.1 一般情况

患者所在单位自2008年始在某地进行施工。受自然条件限制营区面积较窄,居住拥挤。营区管理较为严格,认真执行外出请假制度,人员主要在营区内活动,但外出时与地方人员偶有接触。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主要分布于20~24岁。自2009年7月17日首例病人被确诊后,至2010年5月,陆续出现10例肺结核病例。

1.2 病例分布

(1)时间分布:10例病例中,2009年7月17日首例病人被确诊为浸润型肺结核,此后陆续有病例出现,其中11月1例,12月2例,2010年2月1例,4月2例,5月3例。(2)人群分布:发病患者除1名干部外,其余均系战士,其中2002年12月和2006年12月入伍各1名,2003年12月和2005年12月入伍各2名,2008年12月入伍4名。年龄分布集中在20~26岁之间。从职业分布上看,均为坑道施工作业人员。(3)空间分布:10例病例分布在2个营,分别为8例和2例。10例患者之间均有不同程度接触,如居住同一宿舍、一起用餐、在同一个作业面进行施工作业和病人确诊后进行陪护等情况。但第1例患者的传染源不明确,分析原因可能是受地方人员传染而发病。

1.3 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

发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胸痛、腹胀、腹痛、盗汗、间歇性发热。经X线检查,痰涂片检查确诊,符合肺结核金标准诊断,发病以浸润性肺结核为多。10名患者根据各自病情,给予四联抗结核(异胭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以及保肝等疗法。目前4名患者已经治愈,剩下6名继续住院治疗。

2 疫情控制措施

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全营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67人进行了胸部CT检查,对与最后一例确诊患者密切接触的18人,进行了结核菌素(PPD)试验,在全部的受检对象中,胸部CT无疑似结核病症状,PPD实验无强阳性结果,暂时排除了现有密切接触者中短期内发病的可能。(2)对全体官兵进行了健康检查、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病知识宣传。(3)对营区营房和环境进行了全面消毒。(4)指导部队医生开展预防工作,进一步强化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3 流行病学分析

3.1 传染源

该单位自2009年7月—2010年5月以来的病例均属散发病例,病例之间存在相互传播关系。7月份首例病人近期无探亲出差旅游史,无肺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但该部队驻地位于结核病高发区,因此在外出时,难以避免与结核菌感染者接触,进而被传染,并作为携带者带入营区。首发病例于7月份发病后,陆续有病毒例出现,根据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判断该单位首例病人是后续病人的传染源。

3.2 传播因素

结核病系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高度密集,居住集中,接触频繁均可促进该病的传播。此次疫情的发生推断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环境因素:该单位为施工单位,主要是在通风较差、粉尘多的坑道内作业。平时施工任务繁重,人员长期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学习和训练强度大,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均较差,再加上人员居住密集,施工现场较为集中,彼此频繁密切接触机会较多等因素,客观上造成了大量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大大增加了结核菌不断传播和感染的可能。另外,营区的地处偏僻,官兵的业余生活比较单调,身心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并难以及时排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免疫系统,使之易于感染疾病。(2)疫情缓报、漏报是造成该单位后续病例不断的又一主要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军队传染病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肺结核为法定上报乙类传染病,应在疫情发生后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该单位上报不及时,也未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对病情的发展和后续的病例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 讨论与建议

当前我国结核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结核病发病数始终居甲、乙类传染病的首位。部队肺结核发病数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排序次位逐渐上升[1]。肺结核在传染病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2009年排位首次升至第1位,成为危害官兵健康、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2,3]。鉴于结核病总体严峻形势,为防止疫情的再度发生,提出以下建议:(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结核病是病因明确、防有措施、治有办法的慢性传染病,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因此应加强肺结核病患的检出和发现,以及痰菌阳性患者的管理工作,切实做到对患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要贯彻“查出必治,治必彻底”方针。(2)切断传播途径。结核杆菌侵入人体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以呼吸道为主。所以应加大健康宣传力度。教育官兵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室内经常通风,勤晒衣被。严格落实饮食卫生制度。在传染病发生期间,要做好官兵的思想宣教,以免引起恐慌。(3)提高人体免疫力。一方面,加强锻炼,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另一方面,应对官兵进行结核菌素检查,阴性者接种卡介苗。目前部队施工任务繁重,干部战士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如何解决完成工作任务与保护官兵健康这一矛盾是施工部队亟需解决的问题。建议一是合理安排工作,保证官兵休息时间,以缓解身心疲劳;二是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4)健全疫情报告管理和监督机制。疾病监测是掌握疾病分布、流行动态及早期发现疫情的重要手段,对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件播散、降低其造成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缓报、漏报都将对疫情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旦造成大范围的流行,不仅直接威胁到广大官兵的身体健康,甚至直接影响部队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应切实重视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上报制度,加大培训、监督、检查、惩罚力度,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参考文献

[1]李桥,彦西军,张翠英.全部肺结核疫情监测与调查17年分析[J].传染病信息杂志,2009,23(1):39-42.

[2]郝永建,陶涛,胡勇,等.某部1992—2005年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分析[J].传染病信息杂志,2007,20(1):45-46.

现场调查 篇9

该研究对职业篮球联赛江苏赛区观众现场观众的基本特征、观看比赛的动机、助威道具等3个方面进行了实地调查,为构建职业联赛江苏赛区绿色看台文化、满足观众精神追求具有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70份,回收问卷369份,回收率为99.7%,其中有效问卷36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具体调查对象情况如表1所示。

(2)访谈法:与调查对象中的20人进行了交流和座谈。

(3)数理统计法:回收并整理问卷,将回收的相关数据信息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果。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 . 1 现场观众的基本特征

从性别来看,现场男性观众数量占绝大数的比例,男女比例悬殊还是比较大的。从年龄分布可以看出,35岁以下的观众到场率比绝对优势,而随着观众的年领的增加,观众到场比例逐步减少,由此可见,现场观众已经呈现出年轻化。

从群体来看,学生、工人和企业人员这一群体是看台上的主要群体,这与观众群体年化是相呼应的。高中以上学历的现场观众占85%,这说明随着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观众中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随着提高,对精神生活的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到文化水平越高,对精神生活的消费需求就越多。

从对篮球规则了解程度看,比较了解篮球规则的观众占73%,这说明所调查的观众中很大的一部分人是可以判断篮球比赛过程中的是非功过,可以很清楚的理解裁判的判罚。

2 . 2 现场观众观看比赛的动机调查分析

在对职业篮球联赛江苏赛区的现场观众的调查访问中,涉及到的观赛动机笔者将其归结为10类,分别为:(1)喜欢篮球运动;(2)欣赏高水平的篮球比赛;(3)支持家乡球队;(4)初次体验现场观看比赛;(5)发泄情绪;(6)看自己喜欢的球星;(7)受家人和朋友的影响;(8)单位组织不得不来;(9)帮亲朋好友加油;(10)其他原因(如图1)。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喜欢篮球运动”,有273人选择,144人选择“欣赏高水平的篮球比赛”这一项排在第二位。由此可以看出现场观众对篮球运动的怀有高涨的热情和对篮球运动的理解不单单停留在观看视频而是去现场体验最真实的比赛场景,去感受最激烈的比赛气氛,他们乐于参与其中。为自己家乡的队伍或球员加油助威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四位,这部分观众具有“支持型”动机,他们非常关注自己支持的队伍或球员的表现或输赢,这也是职业篮球联赛实行主客场赛制后,看台文化开始出现明显的地域特色型的特点。职业篮球联赛的利用“明星效应”的来开拓市场与国内其他职业运动相比,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加上近几年对国外球员的引用和对国内优秀球员的商业包装以及一系列媒体的报道宣传,“来看喜爱的球星”也成为了观众来现场观看比赛的动机之一。

除上述两种动机类型,“好奇型”动机观众群也占一定的比例,“以前没有来过,来体验一下”是促使他们来到比赛现场的动机。他们是比赛现场潜在的固定观众,如果能够多加引导和影响,他们能对篮球比赛现场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也能促使职业篮球市场的繁荣发展。

2 . 3 现场观众助威道具

为比赛加油助威的道具、服饰、标语是最能够振奋人心,烘托比赛激烈气氛的最直观的看台文化的物质表现。

在常州中天钢铁体育馆,笔者看到,在上座率较高,竞技激烈度较强的场次中,赛事主办方往往免费发放充气助威道具(在上座率不高的比赛中,充气道具是要观众自己购买),球迷协会也会给成员发放一部分。除此之外,在比赛间隙,全场观众喜欢组成人浪来烘托现场的气氛,他们大声呼喊,有节奏并不止一次的站起,坐下,挥舞自己的双臂,每个观众都洋溢着笑脸,直到比赛开始或比赛将要结束。当主队某个队员赛场表现优异时,观众们会大声喊这位队员的名字和“MVP”(最有价值球员),在比赛结束时或队员下场时给予热烈的掌声,这也是他们为主队加油的一种方式。

调查显示:观众带进赛场的道具有69%是自己购买的,由此看出,大部分的观众愿意接受并购买助威道具,他们希望通过对道具的运用和自己的声音为支持的球队加油。在比赛期间,当所支持的球队进攻时,观众们伴随着音响中的加油鼓点有节奏的为队员们加油,当对方球队进攻时,观众们会随着现场DJ一起喊“防守”。这种干扰是不带任何侮辱或攻击性的。

除普通观众随意组成的加油助威方阵以外,整个看台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由主队球迷协会组成的助威方阵了。他们身着统一的标有加油口号服装,手持颜色统一的助威道具(通常是颜色鲜艳的充气棒)在一名球迷协会成员带领下,大声呼喊着他们自创的口号和助威节奏,或跟随现场DJ播放的助威节奏为球队加油助威。他们比普通观众更能展现出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他们不仅使人们看到一种单纯的助威现象,他们还向大众传递这一种只有竞技体育运动才能带给人的一种独特的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正能量,这也正是体育的魅力。

3 结论与建议

(1)观众群体以学生、工人和企业人员这一年轻群体为主,篮球运动在江苏的普及程度很高,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当今社会发展的进步致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的丰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2)赛事的承办者及各球队应积极培养属于自己队伍的篮球明星,在提高竞技技术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各球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从而在球迷和现场观众面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使球员的“明星效应”不光能在球场上发挥作用,也能使其在在球迷或现场观众的社会生活中起到明星作用。

(3)与其他动机相比,“为了发泄情绪”所占比例虽小,但笔者认为,这一结果更应引起相关管理者的关注,这一部分观众是潜在的引起比赛现场秩序混乱和暴力的导火线,如果不能够及时引导或疏散,球场悲剧的发生概率将会大幅提升。如果在球场管理者的合理管理及大力宣传下,找到一个能够相互沟通的平台。

现场调查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该厂电焊作业点进行现场调查, 并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有害因素进行检测。

1.2 方法

1.2.1 现场采样及检测

根据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布置监测点, 包括电焊烟尘、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紫外辐射及噪声。生产性粉尘和毒物采样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 [2], 在工作高峰期进行空气采样, 采样点选择工人呼吸带。电焊烟尘采用AKFC-92A型防爆型粉尘采样器采样, 采样时间15 min, 流量20.0 L/min;二氧化氮、臭氧采用QC-4型防爆型空气采样器采样至吸收液呈红色;GXH3011不分光红外线一氧化碳测定仪测量;噪声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定第8部分:噪声》 (GBZ/T 189.8-2007) , 测定点为人耳高度[3], 检测仪器为声级计;电焊弧光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定第6部分:紫外辐射》 (GBZ/T 189.6-2007) , 采用UV-A、UV-B紫外照度计进行检测。

1.2.2 分析方法

粉尘浓度测定依据《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GBZ/T 192.1-2007) ;二氧化氮测定依据《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GBZ/T 160.29-2004) ;臭氧测定依据《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测定氧化物丁子香酚分光光度法》 (GBZ/T 160.32-2004) ;一氧化碳测定依据《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 (GBZ/T 160.28-2004) [4]。

1.3 评价依据

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2007) [5], 噪声测定8 h等效声级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2.2-2007) [6]。

2 结果

2.1 电焊作业化学性有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主要的28个电焊作业点进行检测, 毒物、粉尘结果均未超标, 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合格率100%。见表1。

2.2 电焊作业噪声、紫外辐射检测结果

对28个作业场所噪声进行检测, 超标11个点, 超标率39.3%, 噪声测量在67.8~95.3 d B (A) 范围, 噪声最高值达95.3 d B (A) 。电焊弧光检测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合格率100%。

3 讨论

电焊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 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电焊烟尘及电焊弧光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但依然是电焊作业场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声也是电焊作业的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 本次调查该厂已安装有轴流通风机, 屋顶离心机等职业病防护设施。机械制造企业厂房不便采用隔声、消声、吸声等防噪措施, 主要依靠个体防护用品防护工人的听力。检测结果显示, 噪声超标最高达95.3 d B (A) , 耳塞噪声降低数 (NRR) 29 d B, 采用噪声降低评估法计算出的实际降低噪声为 (29-7) /2=11 d B, 耳罩的SNR为30 d B, 实际噪声降低值为18 d B。因此, 根据噪声的特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正确指导工人佩戴耳塞和耳罩, 可使作业人员接受的噪声强度降低在85 d B (A) 以下。应加强对电焊作业工人耳塞和耳罩的使用和监督管理, 高度重视在职业活动中电焊烟尘与噪声的联合接触对作业工人造成的健康危害[7]。焊工职业病注意降低作业环境中化学毒物的浓度, 加强对工人的劳动保护教育, 工作时坚持用防护面罩、眼罩、眼镜、手套、防尘口罩等劳动用品, 每年定期监测,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璇, 王小舫, 胡泊.焊接烟尘净化组在焊接作业环境中污染控制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2, 11 (6) :463-46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定第8部分噪声[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60-2004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测定[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现场调查 篇11

2006年12月, 试行近一年时对辖区所有的22个接种单位全体直接工作的专业人员, 以及每个接种门诊随机抽访50至100名被种者或其监护人, 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 执行情况很不理想。2007年区在多个接种门诊先后出现三起乙肝疫苗种后疑似反应死亡 (其中一起以医方“过错”被指控, 却以无懈可击的现场操作签印记录而胜诉) 和一起因接种狂犬疫苗不全发病死亡纠纷巨额索赔事件后, 接种门诊的严格规范管理不得不引起所有领导和专业接种人员的高度重视, 2007、2008年在对专业人员再次进行全面认真培训的基础上, 还专门研讨了“告核签字制”的合理性、合法性、必要性及可行性, 以达成共识。2009年9月, 即试行近四年后, 再用2006年的方法进行了现场反响调查, 这次结果多项指标出现了显著变化。现将两次调查数据对比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2006年12月及2009年9月于现场调查汇总的资料。调查对象:辖区内所有接种门诊及所有工作专业人员, 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调查;每个门诊随机抽取50至100名接种者或其监护人, 有文化者自己无记名答卷, 无文化者由调查人员访问后填写答卷。

1.2 指标判断标准

包括五个认知度判断指标和四个安全质量判断指标。 (1) 认为实行告核签印制很必要的人所占比率。 (2) 接受告核签印制的人所占比率。 (3) 认为告核签印制繁琐的人所占比率。 (4) 多种记录方式比较中选择告核签印制的人所占比率。 (5) 实行告核签印制后安全感增强的人所占比率。 (6) 实行告核签印制后仅限于疾控中心领 (购) 疫苗的单位所占比率。 (7) 实行告核签印制后以单位年有社会投诉的单位数所占比率。 (8) 实行告核签印制后以单位年差错事故减少单位数所占比率。 (9) 实行告核签印制后以单位年每月处置五起以上可疑反应的单位所占比率。

1.3 统计处理用两率显著性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接种门诊专业人员认知度变化情况

渝北区地处重庆主城区, 重庆经济开发的第一门户。辖区总人口94万, 每年新生在1万人左右。全区22个镇街。实行告核签印制后接种门诊专业人员的认知度与2006年和2009年相比出现了以下变化: (1) 认为实行告核签印制必要的人所占比率从50%上升为96.26%。 (2) 接受告核签印制的人所占比率从30.26%上升为90.94%。 (3) 认为实行告核签印制繁琐的人所占比率从81.57%下降为28.70%。 (4) 在多项现场记录方式比较中选择实行告核签印制的人所占比率从39.47%上升为88.88%。 (5) 实行告核签印制后认为操作规范安全感增加的人所占比率从36.84%上升为97.22%。以上五项指标均表明专业人员认知度呈现显著变化, 绝大多数人员已完全接受实行告核签印制。 (表1)

2.2 被种者或其监护人认知度变化情况

实行告核签印制后接种门诊专业人员的认知度出现了以下变化: (1) 认为实行告核签印制必要的人所占比率从2006年的86.79%上升为2009年的93.32%。 (2) 接受告核签印制的人所占比率从2006年的88.26%上升为2009年的97.44%。 (3) 认为实行告核签印制繁琐的人所占比率从2006年的63.58%下降为2009年的60.96%。 (4) 在多项现场记录方式比较中选择实行告核签印制的人所占比率从2006年的87.88%上升为2009年的91.69%。 (5) 实行告核签印制后认为操作规范安全感增加的人所占比率从2006年的71.13%上升为2009年的97.77%。以上五项指标中有四项表明门诊被种者或其监护人认知度呈现显著变化, 总体指标表明绝大多数人员也接受实行告核签印制。 (表2)

2.3 接种门诊安全质量指标变化情况

实行告核签印制后体现接种门诊安全质量的四个指标出现如下变化: (1) 只在疾控中心进苗的单位数所占比率从2006年的45.45%上升为2009年的95.45%。 (2) 每单位年中被投诉的单位数所占比率从2006年的68.16%下降为2009年的9.00%。 (3) 每单位年中出现差错事故的单位数所占比率从2006年的31.81%下降为2009年的4.5%。 (4) 每月有大小五起以上可疑反应处置的单位数所占比率从2006年的41.90%上升为2009年的86.36%, 说明对可疑反应及时处置加强, 避免大反应和事故出现。四项指标表明接种安全质量呈显著提高。 (表3)

3 讨论

预防接种工作在我国是一项人人享有的初级公共卫生项目, 它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渝北区地处重庆主城区, 重庆经济开发的第一门户。实现接种的科学管理尤显重要。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 医疗保健的知情权意识已深入民心。信息网络的普及, 加之我国医疗纠纷举证倒置和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的紧张, 医疗保健服务单位和人员风险日益增大。多起有关疫苗接种事件的报道, 让民众无不带着高度怀疑的心态来接种。如出现纠纷时还会追查接种单位的资格和疫苗的保存有无问题。走上法庭时, 一切有无过错责任必须由医方举证, 并要对方和法官认可的材料事实。而长期大量的预防接种疫苗正常的、异常的、偶合的病症实属不能完全杜绝的事情。只能尽可能做好医方应做的工作, 最大限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渝北区四年的告核签印制试行来看, 无论从理论、实践或是反面教训都证明告核签印制这一干预措施非常必要且可行和有效。

摘要:目的 探讨在基层预防接种中建立一套真实可信的原始记录工作模式——“告核签印制”, 以实现科学管理, 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及时发现和处置可疑反应先兆, 减少严重后果出现。方法 对比分析在2006年12月和2009年9月在渝北区所有接种门诊试行预防接种告核签印制1年和4年后, 专业人员及社会反响的两次现场调查结果。结果 试行告核签印制4年中, 专业人员接受率从2006年的30.26%上升为2009年的90.94%;被种者或其监护人接受率从88.26%上升为97.44%;专业人员安全感率从36.84%上升为97.22%;被种者或其监护人安全感率从71.13%上升为97.77%;单位年被投诉率从68.18%降到9%;单位年接种差错事故出现率从31.86%下降为4.5%。结论 两年对比发现无论专业人员或来种者的认知度及接种单位安全质量指标均呈高度改变, 绝大多数人均能接受, 接种规范性和安全性也显著提高。

上一篇:导游业务课程下一篇:政府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