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职业素养

2024-09-22

专业职业素养(共12篇)

专业职业素养 篇1

引言

在当前翻译日渐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背景下, 市场对高层次应用翻译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 而传统的外语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能力结构难以满足翻译人才培养的需求, 如何顺应市场需求, 提高职业化应用翻译人才的质量,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瑞娥、陈德用 (2012) 调查发现, 尽管中国高校翻译师资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位结构等方面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但学术型师资和应用型师资的配备仍然不够合理。目前, 我国翻译专业教师大多数由传统外语教师转型而来, 专业背景和长期从业经验不足, 无法给学生提供专业性和职业性的指导。何刚强 (2007) 、詹成 (2008) 、鲍川运 (2009) 等学者指出, 翻译师资不足是当前翻译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 已成为制约口译、笔译教学的一个瓶颈。如何建立一支既懂理论又善实践, 能胜任教学任务的翻译专业教师队伍, 是本科阶段翻译人才培养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一、翻译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构成

何刚强 (2007) 提出, 翻译专业教师具备以下三种能力:第一, 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 精通翻译的一般策略与技巧;第二, 宽广的翻译理论视野, 熟悉译论的国内外发展动向;第三, 无穷的琢磨翻译的激情, 懂得教学的互动与循循善诱。

韩子满 (2008) 也指出, 翻译本科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职业化素质, 具体来讲, 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专业知识, 包括翻译知识和翻译能力;第二, 教学能力, 包括教学组织能力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第三, 科研能力。也有学者呼吁, 本科阶段翻译专业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 即“教师职称+翻译职业资格”, 即翻译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大学专业教师所需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还应具备翻译职业化素质。

穆雷、仲伟合、王巍巍 (2007) 认为, 翻译专业教师要对翻译职业有清楚的认识, 包括职业特点、规律、行规、道德等。教师只有熟悉翻译工作所需的基本翻译技术, 了解翻译的职业特点、行业规范与市场需求, 才能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 翻译专业教师要想胜任教学工作, 应具备以下四种能力:一是良好的教师素养和教学能力, 即具备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并能够灵活运用教学组织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这是对教师的一般要求;二是丰富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扎实的研究能力, 教师只有系统地了解、掌握古今中外有价值的翻译思想, 具备宽广的理论视野, 才能够正确引导实践、充实课堂, 并促进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 这也是对高校教师的特殊要求;三是过硬的翻译实践能力, 翻译专业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 掌握翻译的规律, 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四是良好的翻译职业素养, 了解翻译职业的特点和行业规范。以上四种能力对于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尤其是第三和第四这两个方面, 恰恰体现了教师的翻译职业化水平, 为职业化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翻译职业化与教师发展

翻译职业化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 了解翻译行业的特点和规范。本科阶段翻译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把学生培养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等翻译人才” (蔡平2006) 。翻译实践课程在本科阶段翻译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大量的案例分析和作业讲评则是国内外翻译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式, 因而过硬的翻译实践能力是翻译专业教师首要的、基本的能力, 否则不足以令学生信服, 也无法满足职业化译者培养的需求。翻译专业教师应能教授英汉笔译、汉英笔译、文体与翻译、经贸法律翻译、翻译实务等翻译技能类课程以及与翻译职业相关的实用课程, 了解翻译市场的需求和行业标准。鉴于此, 翻译专业教师应具有不低于30万字的笔译实践量, 或者至少20场的口译实践经验, 只有这样, 才能够胜任翻译专业的教学任务。

然而, 目前我国翻译专业教师队伍现状堪忧, 大多数教师缺乏职业和行业背景, 或由传统英语教师转型而来, 或为近年新进博士学位人员, 翻译职业素质欠缺。受专业背景所限, 真正具有丰富翻译实践经验和较强翻译能力的教师仍然匮乏, 而翻译实践量在100万字以上者更是稀缺。教师缺乏对翻译规律的清晰认识, 不了解翻译的职业特点和行业规范, 因而无法为学生讲授与项目管理、翻译职业市场、行业评判标准等相关的翻译实务知识, 不利于职业化翻译人才的培养, 也阻碍了翻译专业教师自身的发展。翻译专业教师职业化程度不足, 究其原因, 有两个方面:

(一) 科研投入与翻译职业能力发展相矛盾

本科阶段翻译专业最根本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等翻译 (口译、笔译) 人才” (蔡平2006) , 这首先要求翻译专业教师具有一定的口译、笔译实践积累, 还要有扎实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教学功底, 将实践知识内在化, 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专业翻译教学常常采用工作坊的形式进行授课, 即教师通过让学生大量接触各类真实的源语文本素材并进行实际翻译训练, 引导他们对翻译过程、翻译步骤、翻译策略进行反思和讨论, 帮助其学会运用翻译参考工具解决问题, 并最终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翻译综合素质。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集调解者、组织者、创造者、促进者、监管者、引导者、指挥、教练等角色于一身 (李明、仲伟合2010)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翻译能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然而, 与此相矛盾的是, 目前国内高校翻译专业教师面临比较繁重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科研压力,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教师从事翻译实践的时间, 制约了翻译专业教师翻译能力的自我突破和专业发展。长期脱离实践积累, 教师的翻译能力无法提高, 无疑会制约高素质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也不利于翻译教师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 评价体制不完善, 翻译专业教师的专业认同感低

目前, 由于绝大多数高校职称评定和考核标准的科研导向性比较强, 因而教师在职研修、自我提升专业学术水平的意识明确, 并且时间和“心理空间”压力显著 (张莲2013) 。翻译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课堂水平往往与评价并不挂钩, 换句话说, 教师的翻译能力并不会对本人的晋升、奖励有本质的影响。这样, 教师的实践积极性和努力提升自己的动机就会大打折扣。

三、翻译专业教师的发展途径

教师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因素,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张莲2013) 。翻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由多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培养高素质、职业化的翻译专业教师队伍, 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关键, 这不仅需要外在环境和管理机制的保障, 而且需要教师有明确的专业发展观和专业发展行为。

(一) 创新翻译专业教师培训方式

要改变当前的翻译师资状况、优化师资构成、提高翻译专业教师职业素养, 就要有效整合高校学术资源和行业资源, 对翻译专业教师进行翻译实践、教学技能和科研方法等方面的培训。目前, 我国翻译专业师资培训已经渐成体系。近年来, 中国翻译协会和各大知名高校多次举行针对职业翻译能力和翻译教学能力的师资培训, 这是本科阶段翻译师资培训系统化和专业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鲍川运2009) 。培训内容从初期以翻译理论与教学法培训为主, 逐步涉及各相关领域, 如翻译研究方法、翻译教学基本理论与原则、翻译课程规划、本地化管理、翻译技术、翻译项目管理、口译和笔译实践等多个方面。在翻译教学培训方面, 除了中国翻译协会每年一度的翻译教学法培训之外, 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先后举办了口译、笔译教学开放周等活动。近年来, 口译、笔译高级技能的培训日益得到关注, 并且出现了翻译专题培训项目, 例如, 中国翻译协会举办的法律翻译技能培训, 内容涉及法律翻译概论、各类法律文本的翻译与写作常用技巧、法律翻译习作点评指导等方面。培训专家既有学界专家, 又有行业资深译者;培训课程从专业训练、专题讲座、专题研讨到课程示范、上机实操、案例讲解,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理论讲解与教学示范和翻译实践有机结合, 产生了良好的教学培训效果。

然而, 此类翻译师资培训尚不足以满足当前翻译专业教师发展的需要。首先, 从培训时间来看, 培训多以1~2周的短期培训为主, 缺乏中长期的具有较强延续性的培训。其次, 从培训方式来看, 培训仍以讲座式培训为主, 即按照既定的培训计划, 向培训对象进行单向的信息传输, 参与式培训不足。讲座式培训虽有利于培训对象快捷、系统地接收、理解所传输的信息, 但容易忽视培训对象的个性差异和实践积极性。针对这一不足之处, 应当加强校企合作, 派教师进入企业实习。经过大量翻译实践和行业专家一对一地审校、点评, 有助于翻译专业教师提高翻译能力, 了解行业规范, 同时也能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此外, 笔者认为, 要从根本上解决翻译专业教师“先天不足”的问题, 还应当拓宽教师的来源, 引入具有职业和行业背景的兼职或短期课程师资, 充实翻译专业教师队伍;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 共同建设专业课程, 即由行业专家与专任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大纲、教案和教材的编写, 以及课程评估标准的制订, 这种方式能有效帮助翻译专业教师熟悉行业规范与市场需求, 提升其教学能力。

(二)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教育长效机制

合格的教师应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以及任务的要求等选择适当的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监督策略的执行过程, 能够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 改进教学策略,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吴迪、陈迎, 等2009) 。然而, 有研究发现,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青年外语教师还没有真正从思想上意识到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没有意识到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通过思考、实践、评价解决问题, 才能实现自我发展 (吴寒2011) 。因此, 高校应考虑建立以“自我反思、群体协作”为核心的翻译专业教师教育机制, 通过举办教学研讨活动和教育技术培训、加大教育资源投入等方式, 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帮助教师学会全面反思和评价自己的知识、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 增强翻译专业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 使其形成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和科学的教育观。

(三) 建立多元化的翻译专业教师考核评价方法

我们需要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经验和规范, 探索并建立一种基于翻译专业教师专门人才培养的、适用于翻译专业教师的人才质量标准, 将制度保障融入翻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翻译实践成果应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一样, 成为评定翻译专业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指标。学校应针对翻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考核机制, 促进翻译专业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例如, 建立翻译教师培养体系与资格证书制度, 结合当前翻译专业教师自主发展、校企合作培养和校本培训等培养模式, 鼓励教师取得翻译职业资格证书;通过量化的方式将翻译实践成果纳入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定, 充分发挥翻译专业教师适应环境、发展自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教师与业界加强合作, 针对翻译实践项目、翻译研究项目等开展横向课题研究, 通过团队合作实现科研、实践的共同发展, 储备专业实践教师后备力量。

结束语

翻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教师专业发展受教师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因而翻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必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国家、学校和个人多方位、多层次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鲍川运.2009.翻译师资培训:翻译教学成功的关键[J].中国翻译, (2) :45-47.

蔡平.2006.翻译专业本科生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8) :120-121.

韩子满.2008.教师职业化与译者职业化---翻译本科专业教学师资建设中的一对矛盾[J].外语界, (2) :34-39.

何刚强.2007.精艺谙道, 循循善诱---翻译专业教师须具备三种功夫[J].外语界, (3) :24-29.

李明, 仲伟合.2010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 (4) :32-36.

穆雷, 仲伟合, 王巍巍.2013.从职业化角度看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J].中国外语, (1) :89-95.

吴迪, 陈迎, 宋杨.2009.教师元认知与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J].外语与外语教学, (6) :32-34.

吴寒.2011.高校青年外语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外语, (4) :71-75.

詹成.2008.口译方向研究生实践教学理念及方法[J].江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3) :103-105.

张莲.2013.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一项个案调查报告[J].中国外语, (1) :81-88.

张瑞娥, 陈德用.2012.中国翻译师资基本状况变化分析[J].外语研究, (2) :67-71.

专业职业素养 篇2

同时,幼儿园是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第一驿站。幼儿教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给幼儿以真、善、美的启迪;为幼儿展开美好的社会生活画卷;让幼儿在健康、快乐、勇敢、智慧的起点出发。在实际工作中,幼儿教师既要做幼儿游戏中的“玩伴”、幼儿认知发展中的“导师”,还要做幼儿矛盾纠纷中的“法官”,更要做幼儿情感上信赖依恋的“妈妈”。幼儿教师将高尚的师爱、伟大的母爱无私奉献给懵懂初开的幼小孩童,引领他们踏上人生的起跑线,而自己甘做永远的护花人。

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的多重角色定位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养才能胜任幼教工作。那么,幼儿教师须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呢?

首先,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是从事幼教工作的前提条件。文化知识修养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三个方面。基础知识是指语文基础、数学基础以及科普基础;专业知识是指对《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的系统学习和对各科教学法的熟练掌握;艺术修养是指对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综合艺术,包含艺术表现力、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只有具备这些基本条件,才能保证教育活动在正确无误的情况下正常开展和健康发展。

其次,扎实的专业技能是从事幼教工作的基本条件。“弹”“唱”“画”“话”“跳”“写”“做”七项幼儿教师基本功,即张嘴能说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能讲富有感染力的故事,能唱悦耳动听的童谣歌曲;动手能画形象逼真的儿童图画,能随手制作美观适用玩耍教具,会书写规范标准的粉笔字;见到曲谱能奏响优美的旋律;听到音乐可翩翩起舞等。可见,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是很不容易的。只有娴熟地掌握以上基本功,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从事神圣的幼儿教育事业。

然而,只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知识技能只能证明你具备幼儿教师资格和能力,要想在幼教岗位实现自身价值、干出一番成绩,还必须在工作实践中历练。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内外兼修,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上进心。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勤于积累;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只有将幼教工作实践与自我素质提升完美结合,才能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幼儿教师。

大家应该知道幼教工作的细微、琐碎,几乎每个工作日都是一场脑力与体力的比拼。长期从事这种难度大、强度大、压力大的工作对幼儿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如何才能当好一名幼教,坚持不懈地培养好更多的儿童?那就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满爱心、永葆童心,在忙碌中体验幸福,在平凡中感悟人生。所以,永葆童心、充满爱心、保留平常心是从事幼教工作的根本条件,也是职业理想永不蜕变的“保

鲜剂”,正是幼教职业的基本素质。如果把幼教工作比作一艘航船,那么,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就是舵;高度的事业心、强烈的上进心是帆;那么永葆童心、充满爱心、保留平常心则是推进风帆的动力。有了舵,撑起帆,开足马力,我们就可以驾驭这光辉事业的船乘胜前进了。

专业职业素养 篇3

一、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1.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结构

职业素养除了包括与工作能力相关的技能外,还包括有较强的就业形势判断和职场变化分析能力;善于全面分析自己的就业能力,以及客观、理性地分析职业定位等。

2.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特点

首先,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廉洁奉公等良好品质是中职学校会计和审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教师必须在日常行为规范及职业技能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次,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在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会计与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这对中职生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的措施

1.融入专业课的教育与培养

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的状况,加强人文教育,营造会计和审计专业的文化氛围。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及时将各媒体报道的经济新闻和经济事件等作为案例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热点问题;指导学生阅读专业期刊、书籍,浏览专业网站,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组织学生讨论现实中违反会计、审计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会计和审计专业对于维持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性,以及造假对社会和个人的严重危害性,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采取集中强化式教育

教师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与企业进行互动教育,淡化企业和学校的界限。将在一线工作的会计和审计工作人员“请进来”,请他们介绍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又带领学生“走出去”,进行顶岗教育和培训,借助企业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教育与培养。

3.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积极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开设英语、经济法、专业实务操作训练、语言表达及礼仪训练等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效果分析

1.效果

通过系统指导、集中强化教育、校企互动引导、学生综合素质训练等多种培养方式,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会计与审计专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职业的发展更有信心,为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

2.建议

培养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家庭和企业共同的责任。社会的就业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思想,科学、正确的社会观教育、公德教育应从中小学就开始,这样才能在中职教育中引入更符合社会实际的就业理念。同时,家长的就业和职业观,尤其是服务意识的正确与否将决定学生未来的人生定位。因此,社会各界应从多个角度来讨论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问题,正确分析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专业职业素养 篇4

职业素养就是指职业人在工作过程中,要认真履行的行为规则,职业素养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劳动者自身能力的有效发挥,必须依靠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人们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操守。高职院校民航专业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本文自下面这些方面,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建设校园文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应该从下面这些方面着手: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再有,高职院校民航专业也要明确,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能单单依靠某一门具体课程,也不能只依靠一二次实践活动,而应该注重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高职院校民航专业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依靠师生文化活动,创建特色校园精神,并在学校长期发展中不断对其进行完善。高职院校民航专业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在传统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引入大量企业特色,才能完美体现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职业技能等,才能形成职业素质特点突出的校园文化。

所以,高职院校民航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时,应该紧紧依靠社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与企业加强联合,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吸收企业文化中的精髓和实质。对于高职院校民航专业来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与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明显不同的重要特征,是高职院校民航专业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所以,在高职院校民航专业校园文化中引入企业文化,可以有效拓宽民航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二、加强专业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民航高职教育的主要责任,就是为民航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高职院校民航专业的专业教学具有独特的特点,并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技术,努力创建崭新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紧紧依靠专业教学。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但要重视课堂讲授的作用,更应该重视日常活动的重要作用。这是由于高职院校民航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的培养目标。在本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大力引进企业的工作流程,利用教师的精彩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在模拟职业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融入企业之中,对企业当中存在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团队意识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才能树立高职院校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

因此,我们也大力引进民航企业的资深员工前来担任兼职教师,努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为日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传统意义上的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于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民航专业来说,要依据民航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设计相应课程。在开发课程体系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核心内容,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新的课程体系要关系到职业素养培养的多个方面,再有,在创建新型课程体系时,要保证建设体系的系列化和科学化。新型课程体系应该包括职业意识教育、团队合作、生涯设计、诚信教育、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美学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礼仪教育等。高职院校民航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职业教育,要求主题明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高职院校民航专业通过创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可以使高职学生虽然在学校中学习,但也能够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使课程体系成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

正是鉴于此点考虑,我们也尝试让学生走出课堂,接受企业的一些培训课程。比如参加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离港系统操作培训,开拓各类实训基地,旨在让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本专业的认知度,更好地理解企业文化,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四、加强人才培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应该在学校教育的不同环节中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在学校的学校教育中,高职院校民航专业应该首先发挥人才培训环节的重要作用,应该建立长效人才培训机制。才能在高职院校民航专业的人才培养环节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对于高职院校民航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后会走上全国范围内的民航企业,具体从事服务、建设、生产、管理等工作。所以,岗前培训对于高职院校民航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使高职院校民航专业的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当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可以掌握职业技能,通过一定时期的职业训练,可以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顺利进入工作状态,实现职业的健康发展,为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创造有利条件。

专业职业素养 篇5

来自学院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的人才调研,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秘书人才的数量需求是可观的。最近一次专业教师对市场需求的调研中,我们统计的数据是这样的:“首届京津石区域(石家庄)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共有347家单位前来招聘高校毕业生,其中招文秘及文秘相关岗位的单位有78家之多,占招聘单位总数的31。6%,岗位主要有文秘、文员、内勤、行政助理、行政专员、经理秘书、总裁助理、前台接待、文案编辑、会议服务、公关策划等,就业面广,社会需求量较大。而从招聘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来看,依次是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38%)、写作能力(8%)、接待公关能力(27%)、心理素质(8%)、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5%)等。可见,秘书的职业素养是企业考察用人的关键,它折射出秘书的职业态度,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职场的关键。

一、公司化职员理念与职业态度渗透到课堂

在专业教学中,首先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思想定位于“秘书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要从四个层面培养:

1。参加社团,融入班级大集体。从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学起。

2。岗位认知,体验岗位工作,通过考勤和办事能力考验学生的态度。培养学生干好工作的自信。

3。课堂学习,领会授课内容,考查学生的接受能力。培养学生树立专业自信、职业自信和自己的兴趣爱好。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为壮大企业的发展而努力,为企业工作就是为自己工作。文秘专业教师课堂授课时首先要考查学生准时到课堂的态度,是不是能提前15分钟到课堂,检查前一天的教学内容,有没有总结,今天有什么计划等等,可以说,专业教师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其养成员工思维意识。文秘专业的.学生每学期有一周岗位认知的时间。学习秘书对待工作的态度,学习秘书做事的程序,熟悉岗位,热爱岗位,对岗位工作内容渐生兴趣,喜欢上秘书工作。

二、专业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文秘专业要培养秘书崇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专业教师的首要任务。秘书岗位需要素质高又有技能的人才。学生的思想素质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培养。比如校园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集体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等,更重要的是课堂的思想观念的教育。

(一)要教育学生始终树立思想领先的观念。课上让学生主动述说最近的国家大事和大家关心的热事,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课下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如时事讲座、网络视频等,逐步引导秘书的政策和理论水平的提高。

(二)将职业道德的内容引向课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正确的利义观。要认识到秘书工作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学会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要尽职尽责,树立领导的形象,爱岗讲奉献,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与专业课堂教学融通,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认识力。多年考题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可供师生讨论,统一认识,解决思想疑虑。这就需要教师厚实的功底,整合学生的知识和提高能力。

三、重视专业技能培养,提高秘书岗位工作能力

项目化教学,实践技能的强化颠覆了传统教学观念,秘书岗位工作标准成为课堂学习标准。如何做到二者很好的结合,关键是教师,教师将岗位上真实的案例,实战项目任务引到课堂,或带领学生到工作岗位亲自动手去做,大大丰富了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拉近了学生与秘书岗位的距离。

(一)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训。在学生综合实训中,教师整合实践项目,将秘书岗位的不同内容以单元模块的形式关联到一起,让学生在做得过程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修改思路、完成任务。

(二)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功底。在文秘专业教学中学生基本功的打造来自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体现在文字写作能力,办会能力,办公事务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书法写字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学习的方式有课堂、培训、讲座、微课、视频等。

专业职业素养 篇6

[关键词]软件专业;职业素养;培养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学生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占据了技能型人才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培养更多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已成为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然而现实不容乐观,调查发现,学校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学校教育偏重于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则比较匮乏,而这正是企业所关注的焦点。调查发现,专业技能可以在入职培训或日常的业务培训中得到解决,反而是职业素养则不是一朝一夕间即可获得的,它反映了个人对职业的态度、看法、行为和适应能力等的综合素质,为各个企业所看重。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如何培养出让企业满意的技能人才,是高职教师奋斗的目标,其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为例,谈谈高职软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的几点浅见。

一、加强软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职业素养是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技能、习惯、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等的综合表现。从满足社会需求来看,当前的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企业需要什么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己任。通过走访多家软件公司,不难发现,他们均有一个共识:对于新进员工专业技能容易培养,反而是个人的职业素养往往成为事业发展的瓶颈,例如与上级同事间的沟通、撰写文档的能力、社会环境的适应性等等。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调查中也发现普遍存在就业缺乏规划、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频繁跳槽等问题。他们均表示有必要在校园学习阶段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从个人发展来看,良好的职业素养将使得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融入到企业的大家庭中,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探索,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事业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意义重大。

二、软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

软件行业有其特殊性,跳槽的现象时有发生,普遍表现为对所从事的工作期望值很高,期待自己有良好的表现,然而现实常常差强人意,自视过高,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意做,做事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或者与同事没法和平共处,计较工作中一些琐碎的小事,片面夸大事实等,看似是个人素质,实则体现了个人的职业素养。目前,就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除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反复强调,还专门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爱岗敬业等方面,更多地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很难联系实际。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最为直接、有效。

三、软件专业学生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分析

软件行业除了具备一般行业的特点外,有其特殊性,在职业人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方面有其自身的要求:

1、扎实的专业功底

从事软件开发工作,要求学生具备系统分析能力、编码能力、数据库设计能力、文档撰写能力、软件测试能力等。因此必须牢固的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一门编程语言、数据库设计理论、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等。这是从事软件开发或是相关工作的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专业基本功,其中编码的可读性、文档的规范性尤为重要。

2、良好的沟通能力

软件最终是由用户来使用,因此必须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不可避免的必须与用户交流沟通,表达自己,了解他人;同时在项目组内部也需要相互协调、沟通,相互配合工作。

3、强大的内心

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枯燥、单调,任务重、客户要求多、开发周期短、压力大,需要承受巨大的心里压力,例如编码环节,哪怕很小的一处错误,可能要查好几天,这需要毅力、耐力和强大的内心。

4、良好的自学创新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各种开发工具、技术更新频繁,需要不断学习、补充才能不被淘汰,因此必须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开拓创新,学习新技术,解决新问题。

四、软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

1、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职业技能

长期以来,高职软件专业课程内容多、逻辑性强,环环相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缺乏持久性,稍微遇到挫折就停滞不前,开始掉队,久而久之,就淹没在知识的海洋中。究其原因,还是未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长期关注。因此,在授课的开始阶段,我们会将课程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设计工作任务,吸引学生,抓住职业兴趣所在。例如在讲解《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数据库设计”时,联系生活中的数据库实际运用——教务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系统操作视频,设置工作情境,假设你作为该系统的开发人员,该如何设计数据库?继而引入数据库设计主题,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整个班级模拟城软件公司,将学生划分成项目组,将每位同学设定为项目组不同的角色,包括系统分析员、项目经理、数据库设计工程师、程序员、系统测试员;通過项目实践,帮助同学了解软件开发过程,提前认清角色,感受公司工作的氛围。

2、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职业习惯

习惯是长期行为的规律,好的职业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而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例如,在《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每完成一个项目实践,都要求学生提交实践报告,这其中就包括实践的总结,要求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问题存在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常作总结,这带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将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在编码的过程中,养成缩进、注释的好习惯,将使得职业生涯受益无穷。

3、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职业意识

教学中,教师以身作则,以饱满的工作热忱、充满激情的课堂讲授、严谨的治学精神,为学生做表率,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作为职业人就应该是这样的意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拿到项目,先分析,建立系统框架,再抽丝剥茧,逐个分析,各个击破,这将帮助学生形成在遇到问题先分析,全局把握,而后从小处着手,逐个解决的思维意识,这对以后的工作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4、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职业道德

在数据库设计的教学环节,划分项目组,组员相互合作,即使得每个人发挥各自的长处,每个人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也培养小组成员之间如何相处、如何相互协调,共同为项目服务的团队精神。

五、结束语

通过在《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不难发现,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更为清晰,同学们的问题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践证明,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蒋燕,谢军.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实践环节建设浅析[J].学理论:教育理论研究,2010(8):129-131

[2]王双金,孙秀艳.论“职业素养“及教育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4(4): 12-14

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篇7

会计专业职业素养,是指会计专业的学生胜任会计工作的所必须具备的会计职业意识、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专业技能三个方面的素质。会计职业意识,是指对从事本专业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包括对从事会计职业活动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会计职业中不同岗位、工作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会计职业具有的热情以及较强的竞争意识等。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人员在本职岗位上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内容有八项,包括以下方面:

1. 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

2. 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3. 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公私分明、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4. 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不偏不倚。

5. 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6.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7.参与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

8.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会计职业技能,也可称为职业能力,是人们进行职业活动承担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会计专业技能育主要包括制证、签章、传递凭证、往来结算、记账、审核、结账、制表等胜任会计工作的基础技能。

二、培养会计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最直接的意义在于能大大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近几年,出现了一些很不正常的奇怪现象: 一方面,企业方面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求职者一职难求。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进行仔细调研,企业道出他们的苦衷。

1. 就业学生诚信不足。当前毕业生的不诚实现象日益凸显,夸夸其谈自己的专业成绩,好得叫人“瞠目”; 招聘人员对这种求职简历大多不屑一顾。一项不完全统计,用人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到岗率不足70% 的占了将近一半。

2. 图安逸,怕吃苦。“大城市、好单位、高资”,是就业学生的首选。据不完全统计,约有90% 的毕业生选择效益好、工资高、地处大中城市的好单位; 愿意到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的毕业生仅占2% 。

3.善小不为,善大难为。对一些轻而易举就能干好的小事情,不愿干、不屑干,即使是单位要求,也很不情愿,认为浪费了自己的青春。

4. 不愿意同别人团结互助,共同合作。这不仅是对学生道德水平的检验,也是用人单位考察的重要标准。它能反映出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工作协调能力,但是,在竞争过程中,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对此,用人单位的态度十分明确,对此类学生坚决拒用。

另外,会计是离钱最近的职业,自然也就面临着更多形形色色的利诱。 在巨大的物质利益或者威胁面前要保持理智冷静的心态是不容易的。近年来,假账泛滥、信息失真、秩序混乱等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秩序和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个别会计人员已走上知法犯法的道路。甚至因为会计信息失真,而导致金融证券市场动荡的事例也陆续出现过几例了。这些事件的消极影响难以估量。

正因如此,“职业素养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当前会计专业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已要求不严格,职业素养缺失,从而导致就业状况不理想。因此,着为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已成为当前会计教育的一个迫切社会任务。

三、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职业素养培养包括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与培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我们就是要在教育活动和培训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1.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围绕个人的人生目标,明确人生阶段的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抓住时机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明白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了解会计专业发展方向,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比如,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今后的就业领域主要是哪些,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需要具备哪些资格,使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之后也就有了学习甚至是奋斗的动力。

2. 通过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考试培养职业素养。技能训练的各项要求,无疑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职业准入的标准,它反映了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内容全面、训练科学且具有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必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聘用越来越多的企业优秀人才为学生上课,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同样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 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珠算定级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 会计从员资格上岗证等资格证书的考试,通过这种资格证的获得过程,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3. 就业和创业教育培养职业素养。就业和创业教育,就是要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根据就业形势和自身条件进行全面权衡,在科学的职业理想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正确地职业态度。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来体现,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积累,只有这样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才能迈向更高的目标。

4. 通过“两课”教学培养职业素养。为适应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两课教学的内容、方法要不断改进,使学生能更容易、更好的掌握会计专业基本技能。同时在教学中过程,还要组织学生学习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特点、意义和内容,掌握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爱岗敬业服务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观念。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外企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也有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这样的情势,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契机,要想把握好这个契机,就应该不断地完善自己。只有把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才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会计教育要面向市场经济、面向国际、面向未来,这就要求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融为一体,重点会突出计人才的整体素质培养。就如何进行会计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训策略 篇8

当前社会对医护人员提出了高要求, 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医学院培养适合于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的医学生, 需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 使他们不仅具有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 而且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 在未来从事医务工作的职业生涯中能成为履职尽责、让人们满意的医务工作者。对护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训, 使他们认识到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以疾病、减轻痛苦的重要的社会职责, 是一种神圣而光荣的职业。

1 增进职业情感

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素养不仅需要课堂上的理论教学,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还需要结合案例法教学, 让学生在模拟的护患情境中进入角色, 通过自己的思考后去讨论、争辩和分析并验证所学到的理论的真实性与可行性, 从而转变成自己信念。我国传统医学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医患关系”或“交流技能”课程, 但在发达国家相关课程已开展多年[1]。如在每项护理操作实施前, 都要与病人或者家属沟通。如在给病人实施导尿术操作前, 要向病人和家属表明身份和来意, 消除病人的疑虑, 取得配合, 对于异性病人要讲明会尊重其隐私, 减缓其尴尬情绪。通俗简练、亲切和蔼的沟通会比语气生硬的套用专业术语更易被接受。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护士首先投入情感, 研究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艺术。护理是一种高度人性化的职业, 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帮助性的专业, 护士的服务对象是有情感的人, 被病痛折磨的病人渴望得到身体上的照顾和心灵上的抚慰, 护士工作需要情感的投入和传递, 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2 加强职业认同感

护理是承载了人类最伟大的人的爱和美的代名词, 是仁术、爱心的具体体现[2]。让护生充分了解并认识护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是提高职业认同感的有效途径。护理工作已不仅是遵医嘱打针发药, 而是从病人入院开始, 就要完成对病人的入院评估, 做出护理诊断, 提出护理措施, 实施计划直至患者出院的一系列护理工作。对护士的要求是具备扎实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经过严谨分析和判断, 针对性完成护理工作, 体现了护士工作价值和技术能力。对于高素质护理工作人员的需求逐步增加, 反映出社会对护理工作和护理工作人员的高度肯定和认可。坚信护理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护理工作的认同感。

3 肯定护士职业荣誉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了人具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3], 各需要间是逐级递进的关系, 职业荣誉感是自我实现需要的具体表现。对护士职业充满荣誉感, 满足了最高层次的需要, 会使护生认为从事护士职业能够使自我价值得到最大的实现, 从而热衷于护理专业和护理事业。激发护生从护士职业中获得荣誉感并得到社会的尊重的欲望, 就会使护生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尽力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护理工作的后备人员。而且保持对护士职业的荣誉感能够改变护生对护士职业的工作环境满意度较低的现状。

4 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 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综合品质的集合[4]。护士这一职业对于职业素养的要求很高, 不仅要求护生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还要具备有效沟通的技巧, 以一颗爱心和耐心服务于每例病人。社会不断进步, 医疗事业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护理工作也越来越关注, 都对护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所以, 对于护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势在必行, 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护生本人都必须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校和社会应为护生提供场所和条件。职业素养在职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扮演好职场角色。

参考文献

[1]张洪芹.教师职业情感对医学生构建职业素质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5) :1051-1055.

[2]郭晓琴, 王斌全.浅谈护理核心理念“爱心仁术”[J].全科护理, 2009, 7 (2C) :551-552.

[3]李小妹, 朱京慈.护理学导论[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43-44.

专业职业素养 篇9

一、职业素养的认识

(一)职业素养与旅游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指职业内含的标准和规范,是职业实施过程展示的品质综合,体现在与职业相关的道德、技能、行为、作风和意识等方面。而旅游职业素养,是从业人员应具备基础,是先天因素(如:五官、形体、身材、协调度与比例度等,这些均是客观的。)和后天因素(服务、礼貌、公关和沟通交流意识、文明行为和卫生习惯等,这些可以后天学习获得。)互为因果综合影响的产物。

(二)旅游职业素养构成

1、旅游职业意识

优服务、肯吃苦、有韧劲、公平感、正直感、敬业感、爱岗感、协作感、现代感和进取感等是旅游职业意识内容。这当中,优服务、肯吃苦和有韧劲非常重要,是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基础。作为代表性强的服务业,旅游行业中住宿、旅行、景区的服务实体可能差异于服务内容和形式,但服务态度、流程和规范却无差别,服务意识是否强烈往往成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好坏的重要依据。

2、旅游职业知识

旅游职业技能和旅游职业需知是旅游企业对旅游从业劳动者职业知识要求的体现。作为走向职场基础的旅游职业技能,可以经过自我或规范地实践学习与训练获得。而旅游职业需知,对于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来说,体现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这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和旅游学等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旅游科学、旅游产业发展等有关知识,获得文学、艺术、语言、风土人情、待人接物等人文素质培养。如此,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经过人文素养教育,在获得人文美和自然美的认识和社会、自然和历史的了解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感知、理解、想像和创造方面的能力,自身的创新和意识和精神得到激发。

3、旅游职业能力

旅游专业能力和旅游综合能力是旅游从业人员的能力组合。旅游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旅游职业的专业技能,旅游综合能力则指包括创新、信息处理、沟通协作、不断学习和运用语言等方面、国际普遍认可的关键能力。在旅游产业和企业发展过程中,旅游从业人员不仅对客人共同的、基础的、静止的和表现出的需要予以准确把握,而且对客人个性化的、特殊性的、变化的和隐含的需要予以关注,能够实施针对性强、差异化和多样化的服务,紧急情况能够沉着冷静、机智利落、随机应变。

二、培养职业素养方法

(一)立足于旅游企业管理实际,构建职业仿真情境

立足于旅游企业管理实际,构建职业仿真情境,有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培养成相关职业素养。比如:酒店管理专班级,可以借鉴酒店组织结构模式设计班委会组成,班主任虚拟董事长,班长虚拟总经理,学习、体育和纪律委员虚拟职能部门经理,小组长虚拟领班等;参照酒店制服款式作为班服制式,依照酒店标准对学生日常的行为、言谈、穿戴、化妆、卫生、习惯、出勤等方面严格约束。如此,学生可以可以强化未来职业的感知,提前树立良好职业意识,逐渐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二)优化课程系统和教学应知,职业素养培养应纳入课程教学

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优化现有课程系统,增设职业生涯管理、社会交际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职业心理素质如:岗位意识、自我鼓励、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专业课程教授过程中,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且强化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如:团队协作、职业道德、服务观念、创新理念等;人文方面选修课应该多开,利于学生职业素养全面提升,有利于将来就业或创业。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顶岗实习等职业实践活动

顶岗实习等职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方式。基于企业真实的岗位环境,学生亲身体验,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工作中岗位纪律的严格、工作规范的高标准能够亲自体会;与企业领导和同事工作接触中,学会社会人际交往与合作、复杂人际关系处理的方法和艺术;在服务客人过程中,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待人接物技巧、服务技能运用,具备一定委屈和抱怨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体验到劳动付出的艰辛、顾客满意的喜悦、工作付出的价值。正是借助于这些职业性实践活动,能大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能力,为今后学生正式走向企业、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四)以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为推手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借助导游比赛、礼仪展示、热点辩论等比赛方式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随机应变能力得到锻炼;借助餐饮服务技能展示、客房服务技能演练、咖啡和酒水服务技能表演等比赛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职业技能培养;新生开学接待,让旅游专业学生为新生和家长义务导游,负责学校接待礼仪工作,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职业意识和自豪感。

专业职业素养 篇10

财政部颁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 新准则对某项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 而更多的是给出确认和计量的判断标准, 具体可能反映在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落实、资产减值的计提、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判定、或有事项的预计与处理等方面, 这些都赋予会计主体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从而渗透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如何较为精准的运用职业判断, 最终提交公允的财务报告, 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当前不可回避的任务和必修课。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内涵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以“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及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为准绳, 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 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 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反映了会计人员对某些特定情况下的不确定因素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合理恰当的会计职业判断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 但不当的会计职业判断则会扭曲会计信息。

由此, 笔者认为, 坚持法规准绳坚持事实依据, 结合自身经营特点, 选择会计核算政策及估计方法, 使会计信息可靠而有用。这是职业判断的归宿点, 是共性和个性统一的结果。

►►二、会计职业判断遵循的原则

1.合法原则与合理原则

合法原则就是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不违反“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及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 具体表现为不违反有直接规定的条文, 或者不违反虽无直接规定的条文但符合会计法规的立法旨意。合理原则是法规规定之外, 会计主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 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 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并不违反行业公认的公序良俗。

2.客观原则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即必须以本会计主体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为基础, 强调真实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法律表现形式, 强调内在的性质, 注重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综述会计职业判断遵循的四项原则, 他们是有机的一个整体, 坚持准绳, 真实依据, 体现自身特点, 反映经济实质, 满足会计信息使用人。《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报表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因此, 离开“满足会计信息使用人”谈会计职业判断, 是无意义的。

►►三、提升专业素养, 提高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从而影响利益相关主体决策的正确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就是行业都能听懂的“会计语言”, 可以加速经济交流减少交易成本, 符合经济的节约原则。尤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 “会计语言”越来越趋同,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正是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经济生活中不确定经济事项增多, 将其客观、公允表达披露, 需要健全的会计法规运行环境, 需要良好的会计伦理环境, 需要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素养。

(1) 树立一个意识“不唯本本, 不唯框框, 从公认, 遵实质”。

一个意识就是会计人员首先应当转变思想观念, 培养自己职业判断的意识。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进程不长, 会计制度由“一包到底”的状况向提供确认、计量的方向发展刚刚开始, 会计人员也由“照本 (指会计制度) 执业”向职业判断方向迈进。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会计人员“不唯本本, 不唯框框”, 但要“从公认, 遵实质”, 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经济事项。

(2) 养成一个习惯“精读准则, 联系案例, 勤学习, 多解析”。

良好的职业素养首先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法规、准则的学习基础之上, 然后联系实际、结合案例, 活化、生动化、具体化会计准则。任何以财务报告为载体的“会计语言”, 应当都反映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 如果我们从会计语言中读到了会计主体真实完整的信息以及其中掺杂的虚假信息, 那么就说明我们“活学活用”了, 一个习惯才算是养成了。

(3) 形成一种认识“经验来自积累, 直接间接都是来源”。

经验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勇于实践、善于实践, 并在工作实践中积极地总结执业经验, 以丰富执业经验。这里强调的是, 经验完全来自会计人员自身实践是不可能的, 也是制约自身成长的瓶颈。

(4) 形成一种方法论“举一反三用经验, 剖析经验中共性, 总结技巧性的方法”。

经验需要举一反三利用, 可以不需经过很多会计实践, 如同一个好学活用的五年会计比一个墨守成规死板硬套的账房先生有用的多, 我们的经验化成了一种工具, 已经是成品, 而不是散乱堆放在脑袋中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腐朽了的废品”。掌握合理的职业判断方法和程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坚定一个理念“以德为纲, 德才并举”。

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写的校训:“不做假账”。这是会计行业的问题, 也是整个社会诚信的问题, 需要系统解决, 单靠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是远远不够的, 但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石。

专业职业素养 篇11

关键词:高职旅游学生 职业基本素养 养成

课 题:2015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导游基础》微课开发(课题编号:BGZY2015JYJGXM36)。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将逐步进入世界旅游强国的行列。旅游人才是确保我国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目标的核心要素。但从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目前的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快培养旅游人才,不断提升旅游人才质量。那么如何延展旅游专业学生未来在旅游业的职业发展空间呢?笔者认为,在具备旅游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前提下,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就是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空间的法宝。

一、职业素养的基本概念

职业素养鼻祖San Francisco 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中这样定义: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可以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Career Quotient 简称CQ),体现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

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适者生存,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从企业角度来看,唯有集中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才能实现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正因如此,“职业素养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旅游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它由内在素养和外在素养构成。内在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是指学生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范畴;外在素养指学生中英文导游讲解、计调、酒店管理等职业技能范畴,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且可以在实践运用中日渐熟练的部分。

二、高职旅游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养成的途径

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质服务意识

高职旅游教育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体现高职旅游教育的特色。作为高职院校大专层次的旅游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培养旅游专业知识,且还需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质服务意识。目前高职旅游学生存在不遵守学校纪律、不讲诚信等道德缺陷,如:谎称家庭困难申请助学贷款、无故旷课、考试科目作弊等。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学校道德教育任重道远。

树立优质的服务意识旅游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假如旅游从业人员没有服务意识,就很难给客人提供热情周到、宾至如归的服务。职业道德和优质服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律、爱岗、敬业、服务、奉献、诚信。因此,高职旅游教育应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开设养成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课程,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各项职业素质。

(1)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作为旅游专业毕业生,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自律意识,自觉遵守家庭、学校、旅游业的规矩,让学生懂得只有尊重客观规律,遵守规矩,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人生目标。当然,培养自律意识并不等于墨守成规、麻木守旧。要让学生明白在遵守规矩的基础上创新,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自信、自我控制、忍受挫折等人格品质。

(2)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意识。宋代朱熹说:“敬业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爱岗敬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这就要求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旅游企业、热爱本职工作。通常敬业与爱岗联系在一起,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升华。一个不爱岗的人很难做到敬业,一个不敬业的人很难做到爱岗。所以,每个旅游从业人员要真正做到敬业,首先必须从爱岗做起。旅游业的工作辛苦,职业岗位要求不仅要具备旅游行业相关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思想水平,表现为勤奋努力、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职业行为。这些是旅游业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这对每一位即将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高职旅游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3)培养学生的优质服务意识。旅游业的服务对象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这就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自己未来从事旅游业的职业特点,培养优质的服务意识,树立起服务至上的理念。有人认为旅游业的工作就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没有文化含量。其实不然,旅游业的员工需要有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胆大心细,要求熟悉旅游业务,懂得尊重客人,守时守信提供优质服务。旅游从业人员与旅游者之间的提供服务与享受服务的关系被称作“客我关系”。要使旅游者满意,旅游从业人员必须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向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

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应注重营造德育教育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学校可以开展导游、餐饮等服务技能比赛和旅游社团活动,把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不服输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意识;其次,指导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在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发掘潜能的同时,提倡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再次,加强高职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的德育工作,用旅游企业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一句话,培养学生的优质服务意识要从“处处真心诚意为客人服务着想”做起。

(4)培养学生务实、坚持、协作意识。高职旅游学生要想在职场中立足,进而获得成功,必须学会脚踏实地。务实是每个职业人应有的职业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眼高手低现象发生。要注重从点滴做事积累经验,熟悉工作流程,逐步学会做事情的方法。要努力做到勤奋刻苦、坚持不懈。

中国有句古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善于协作,运用合力,才能聚集团队力量。记得有一句话说:“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有人说1+1=2的时候,你就应该想到1+1>2。”一个由若干个体组成的整体,经过优化之后,整体力量远远大于个体力量之和,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2.建设融入职业基本素养的高职旅游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基本素养的内容体系包括道德品质、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三个方面。道德品质具体表现为让学生养成自律意识、公德意识和诚信意识;职业态度具体表现为让学生学会服务、学会务实、学会敬业、学会坚持、学会协作;职业能力具体表现为学会主动学习、学会表达、学会自控、学会创新。高职旅游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其核心就是要做好融入职业基本素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高职旅游院校越来越重视养成职业基本素养。如果没有职业素养的支撑,旅游业可持续性将没有后劲,也难以发展。那么如何将职业基本素养融入高职旅游教育课程体系里呢?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具有外向性特点,旅游经营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现代旅游业要求岗位工作需要具备旅游专业知识和具有经营管理的创新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旅游人才的培养在专业建设上应该形成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组成的理论教学体系。同时还应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岗位工作适应力、创新力。如: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开设《旅游职业礼仪》,专业基础课程门市接待岗位开设《旅游消费心理》《旅游销售技巧》,职业技能课程开设《旅行社门市接待实训》,职业拓展课程着力提升学生的旅游文化内涵,开设了《旅游文学》等。但是,该校没有开设职业基本素养方面的课程。因此,为了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在上述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职业素养课程,把职业基本素养逐步融入高职旅游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当然这也需要社会、高职旅游院校、高职旅游学生共同努力。

3.搭建旅游职教联盟帮助学生提升职业基本素养

搭建旅游职教联盟,就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学校、政府、企业等之间搭建一个交流、互助、资源共享的平台。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平台保障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通过成立联盟,整合社会资源各自扮演不同角色,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承担培养人才的职责,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政府与企业互动共赢:企业提供顶岗实习、假期兼职;高职院校聘请行业专家走进校园宣讲企业家实践经验和企业文化;联盟举办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青春活力,磨炼学生的意志。

三、小结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认为:高职旅游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应该把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如果缺乏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就无法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只有养成职业基本素养,才能成就精彩职业人生。从旅游企业角度来看,只有拥有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员工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沈文馥.海西旅游产业发展与高职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2]黄建伟.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中文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9(2).

[3]刘峰.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旅游发展[J].旅游学刊,2009?(7).

[4]刘兰明.关注职业基本素养打造安身立命之本[J].中国高等教育,2010(19).

[5]杨卫武.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专业职业素养 篇12

关键词:职业素养,课程改革,考核

1 精细专业的基本职业素养描述

对于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来说,学生做精细化学品试验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如保持实验台面整洁,实验后应该将没有用完的原料、实验的半成品、仪器等归还、归位以及实验台面的清扫,离开实验室时门窗、水电关闭等等。这些带有专业特色的基本职业素养需要通过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的内容,而且必须通过有效课程设计、长期实施才能起到作用。

精细化学品试验最重要的内容是数据记录,并保持数据的真实性,只有保持数据真实可信,才能对试验结果有指导和参考价值,才能进一步优化产品的试验方案,提出改进措施,即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化工试验过程的数据记录一定要准确、真实,原料的称量要精确到毫克,不能有一丝马虎,否则试验数据不可靠致使试验失败。这些基本职业素养的养成也需要通过课堂的教学设计,通过严格教学过程管理才能实现。

化工试验与生产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这里面有原料在称量过程的安全,原料储存过程中的安全,试验过程的安全,如燃烧、灼伤、烫伤、机械搅拌过程中引起的伤害等,还有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如爆炸伤、物品坠落砸伤、挤压伤、操作不当碰撞伤害、触电等等,试验做的再好,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一切都归于零。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抓住各个环节强调安全,培养安全意识。另外就是要有环保节能意识,比如试验后的原料、半成品应该按照规定放置在规定的区域,而不是直接倒掉,排入地沟,导致环境污染等。

开发一款化工产品,按照正交实验方法,需要多次的实验,有的需要上百次、上千次的实验,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服输的劲头,吃苦耐劳的精神。

与人沟通能力是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比如在生产过程中要善于与人沟通,这样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加出色。而目前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是手机不离手,手机成为了主要的沟通桥梁,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正常沟通。所以,应该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典型精细化学品小试技术》课程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对学生要求有较高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线,课程的技能目标以原料识别、小试方案制定、小试方案实施、试验总结与改进为线索,从产品原料到小试配方工艺制定到试制产品的整个过程来开展,项目开展也从易到难进行,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精细化学品小试的全过程。

2《典型精细化学品小试技术》 课程职业素养培养目标的设计

2. 1 整体目标

本课程教学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探索、永不言败的职业精神,具有善于与团队合作、共同工作的团队意识,能自觉进行试验后的实验台面的清理以及仪器、药品的归位,具备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特有的安全环保意识等职业素养,具有对精细化学品小试试验产品独特的追求和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

2. 2 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及在教学任务中的分解[1]

本课程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总结为: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典型精细化学品小试技术在精细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对精细专业的职业认同感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认真负责、团队合作、讲究效率、统筹安排、沟通良好的通用职业素养; 培养学生细致严谨、勇于探索的工作态度、严格规范的工作习惯、实验室管理和自我防护意识、实事求是对数据负责的职业操守等专业素养。

在 《典型精细化学品小试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职业素养的具体内容分解到每一个工作任务,明确每一个工作任务中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侧重。

每一任务都有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随着教学任务的进展,这些任务有简单到复杂,会有重复叠加,经过反复的训练和巩固,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

3《典型精细化学品小试技术》 课程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手段[2,3,4]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手段,一种是案例分析。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进行案例分析,第一节课,强调小试技术在精细化工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小试技术是新产品开发的起始阶段,对产品是否满足客户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创新欲。举例说明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例如: 试验过程是一个仔细严谨、不怕失败的过程,企业传化集团-徐传化创业故事,徐冠巨经过1000 多次实验发明了“901 特效去油灵”。没按操作规程使用烘箱致烘箱爆炸事件。工作习惯不好导致液相检测仪器的主机烧坏。工作习惯不好致使试验地面湿滑、试验台面零乱等使人摔倒、物品滑落等问题。引用这些来自媒体报道或真实发生的事件,加深学生对职业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种是,行为示范。在每一个教学项目的内容设计上,要加入教师正确无误、训练有素的行为示范,作为职业素养培养的一个环节。教师首先要正确无误的示范,并且把行为示范融入每个教学环节,可以请企业教师双师授课,以增加学生更直观的印象。试验前仪器、设备、物品资料应该摆放在什么位置; 试验过程中应该观察、纪录哪些现象、数据; 烘箱的正确使用方法; 粘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数据的记录以及正确的涂改方法; 设备使用结束后的随手关闭电源; 试验结束后废品处理、试剂归位、台面清理等。

4 对专业教师的几点建议[5]

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非一朝一夕所能凑效的,需要长期坚持贯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作为一名大学的专业教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4. 1 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专业组有的教师拥有了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但也有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对企业的了解,也就无法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的要求,进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无法将职业素养与技能培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不断深入企业,服务企业,掌握企业文化精髓,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师资团队的师德师风建设,有道是 “打铁还需自身硬”,“身正为范,学高为师”,都是讲教师本身职业素养和能力需要不断提升。第三途径是实施教师企业经历工程。第四是加强自身学习,牢固树立 “以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2 教师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

教师是教学的总导演,教师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而不是主题作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课程实施的设计、组织、准备、实施、评价,强调完成的质量和效率,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4. 3 团队协作,形成合力

在提出学生团队合作的同时,也提出了教师团队的问题,如果没有通力合作的教师团队,就不可能提高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专业组教师首先要对本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形成一种共识,然后在不同的课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翔云,胡振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56-58.

[2]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30-132.

[3]任雁敏.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中:79-80.

[4]许亚琼.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综述[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7-20.

上一篇:健脾解毒下一篇:云南省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