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英语学习行为(精选4篇)
亲英语学习行为 篇1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关系到儿童成年后是否能够适应社会、获取学业、成就事业以及心理能否健康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于儿童成长乃至其整个人生的发展都相当重要, 很多心理学家也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内涵
关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已经颇为丰富, 不同的研究者在其研究领域及实践活动中都会融入自己的看法及见解。寇彧等认为亲社会行为是对于他人和社会有益的行为, 以帮助、分享、合作、同情、安慰等为典型的亲社会行为。金盛华、赵章留等把亲社会行为看作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儿童亲社会行为则是将亲社会行为理论及研究视角放于特定的群体——儿童上。
二、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工具与方法
目前存在的研究主要有基于思辨的质性研究以及实证调查的定量研究两个方面;采用的反馈形式主要有自陈和他评两种形式;而在研究中使用的工具及方法则有问卷调查法、自陈量表法、观察法、教育实验法等。
三、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内容
(一)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现状研究
方芳、谢广田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总体情况不理想, 且各种类型的亲社会行为分布不均,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蒋仕菁、冯维总结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特点包括对特殊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关注和研究、网络亲社会行为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内隐研究成为新的研究方法、培养和干预研究逐渐增多。丰富的研究侧面, 多样的研究内容, 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与依据。
(二)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儿童时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其整个人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大致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性别、同伴关系、重要他人的评价、社会传媒、个体因素等。李静指出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因素有家庭、学校、同伴、社会传媒等。张晓贤、桑标认为内疚情绪能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黎志华、尹霞云等研究结果表明父亲参与教养的程度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影响。
(三) 儿童亲社会行为培养策略研究
苏中红通过试验法得出利用动画片进行的干预实验可以显著提高幼儿的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彭宇、傅鑫媛等认为有效促进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有言语说服、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培养移情能力、角色扮演、游戏和模拟等方式。王楠 (2012) 论证了移情训练对5~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从以上的研究不难看出, 目前存在的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措施主要包括内在激励以及外在支持。
四、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展望
(一) 加强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追踪性研究
就中国近十年的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来看, 大部分集中于横向研究, 而追踪性研究则相对较少。为深刻全面地了解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现现状、存在问题、成长历程, 综合运用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的方法是好的选择。
(二) 加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
大脑神经机制是人类思想与活动的基础,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势必也与一定的大脑神经机制相关。了解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 无疑可以对其提供较为可靠的实证依据。目前已有的研究已逐渐向这个方面靠拢, 但就研究的力度来讲, 还是明显不足的。
(三) 加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
目前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将视角集中在发展心理学上来进行的, 而亲社会行为却是一个内涵广阔的概念, 它可以和很多学科相融合。儿童亲社会行为不仅事关自身的发展, 也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要: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和社会有利的行为。在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领域中,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受到了大量研究者的青睐。本文以近十年来国内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为基础, 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内涵、研究工具与方法、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并对未来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儿童,亲社会行为
亲英语学习行为 篇2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谦让、分享、助人的良好相位习惯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能力目的:
能理解和掌握青少年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3、知识目标:
明确谦让、分享、助人的表现、方式和意义
4、教学重点:
养成谦让、分享、助人的良好相位习惯
5、教学难点:
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6、导入新课:
第一幅图片:一个人将下水道盖恢复原位
第二幅图片:帮残疾人推轮椅
第三幅图片:募捐活动现场
第四幅图片:中学生扶老奶奶过马路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ppt上播放的四幅图片,想一想这些图片都有什么共同点? 师:是的,这些行为都有利于他人和社会,而有利于让人和社会的行为就叫作亲社会行为,那接下来我们就学习一下今天要讲解的内容《养成亲社会行为》。
板书:养成亲社会行为
7、新课教授:
师:同学们,认真看一下ppt上的这四幅图片(第一幅是孔融让梨的漫画,第二幅是中学生上下楼右行礼让,第三幅是马路上车辆礼让行人,第四幅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从这四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对你今后的为人处世有何启示?
师:是的,谦让。板书:谦让
师:学会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那同学们再看一下PPT上的这则《天堂和地狱》的小故事,看完之后告诉老师,你从中学会了什么?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对。懂得分享,收获更多。板书:分享。
师:把快乐喜悦分享给别人,你会得到更多快乐;把生活感悟分享给别人,你会得到信任和友情;把知识经验分享给别人,你会得到新的收获和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王峰》,看完之后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选个代表谈一下你们的感受?你身边有哪些类似的事例,讲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师:以上三组的同学都提到了帮助别人。板书:助人
师:刚才二组的同学更提到了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首先要真诚,还应注意方式方法。首先,我们要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其次注意自身的安全;最后要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不要把帮助别人当成一种施舍。
师:亲社会行为,我们仅仅做到谦让、分享、主任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做贡献。我们中学生虽然年龄小,却同样可以为社会做贡献。
板书:为社会做贡献 师:同学们看一下ppt上的六张图片(第一张是中学生去敬老院献爱心,第二张是中学生参加环保宣传,第三张是中学生在路上救助晕倒的老人,第四张中学生排队捐款,第五张是李克强总理与陕西小女孩的“绿色约定”截图,第六张是中学生看人民日报),通过以上六张照片,同学们讨论一下中学生应如何为社会做贡献?
师:是的,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还要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力所能及的为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贡献一份力量。
师:我们看PPT上最后一段视频,这是《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段视频中的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耶鲁村官秦玥飞、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交流一下,这些道德模范的身上都有什么共同品质?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老师概括为八个字:“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8、巩固提高:
师:接下来我们系统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谈一下你有哪些感悟呢?
师:社会是每个人的归宿和依靠,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如果每个人都多一点爱心和奉献,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世界就会充满爱,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9、小结: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谦让 分享 助人
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关心社会发展
关注国家大事
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0、作业:
结合所学内容,为社会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备注:
1、《天堂和地狱》故事: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 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独霸利益。
2、火海英雄王峰: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3、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4、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
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 篇3
关键词: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成因,策略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 各种关于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问题的报道、调查报告、论文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类杂志、报纸等媒介上,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关注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策略, 对于促进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促进教育公平,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问题的提出
蔡迎旗等学者认为, “留守幼儿”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 自己留守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6周岁及以下的未入小学的儿童。[1]本文中的“留守幼儿”, 主要指广大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李幼穗指出,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它是指包括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在内的一切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2]亲社会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化行为, 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农村留守幼儿的父母双方或者单方长期外出, 不能对留守幼儿进行良好的“言传身教”的教养和必要的关心和爱护, 这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会产生非常重大的负面影响, 造成重要的亲社会行为问题, 因此, 研究留守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问题的原因及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村留守幼儿存在亲社会性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
从留守幼儿的生活环境与幼儿生活密切的程度,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成因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幼儿、家庭、幼儿园、社会。
(一) 幼儿
相关研究表明, 幼儿自身的遗传基础、环境差异、激素水平以及气质差异都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艾森伯格的研究表明, 从人的生物学的角度来说, 的确存在一种利他个性, 这种个性的人, 如果从社会化的角度来说, 就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具体表现为:乐于助人, 乐于分享, 乐于与他人合作来完成任务。如果从性格的角度分析, 性格开朗的人一般亲社会行为较多, 而性格内向的人一般表现为较少的亲社会行为。因此, 留守幼儿的生理因素对其亲社会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 家庭
从幼儿家庭成员来看, 主要包括父母、祖辈和其他监护人。首先, 是父母方面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的影响。由于父母外出打工, 与子女聚少离多, 难以对子女进行言传身教, 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模范榜样。子女从小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养育、教育、爱护, 进而淡薄了亲子依恋关系。儿童的早期教育阶段, 是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的最关键时期, 对幼儿的一生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与子女的长期分离, 不利于亲子依恋关系的形成, 对幼儿的情感、认知、社会化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深远的。其次, 是祖辈或其他监护人监管不力的影响。据一项研究表明, 有72.5%的留守幼儿和其祖父母一起生活, 大概有10%与其外祖父母一起生活。[3]留守幼儿的祖辈监护人大多年过半百, 他们多数既要务农又要做家务, 生理水平和精力有限, 想带好孩子, 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祖辈和其他监护人大多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陈旧, 教育方法多来源于其生活经验, 传统的习俗, 有些甚至恪守封建迷信, 缺乏科学性。
(三) 幼儿园
从留守幼儿在幼儿园的交往对象上可以从同伴、老师及幼儿园环境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 在同伴交往方面, 大量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幼儿与同辈的交往具有以下特点:时间多、空间广、地位平等、放任自流。农村留守幼儿每天大多数的时间与小伙伴相处, 同伴之间互相影响很大。但是留守幼儿由于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 祖辈自身的生理条件的限制, 无法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 大多数的临时监护人, 采用溺爱的教育方式, 对其教育多采用放任自流型, 对其和同伴之间的交往, 也缺乏科学的正确的指导, 而留守幼儿由于自身各种原因, 缺乏对同伴的选择能力, 导致一些不良同伴对留守幼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些都不利于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其次, 家庭教育的缺失, 教师的教育功能上升, 对留守幼儿的影响较大, 良好的师幼关系将促进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反之, 将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再次, 幼儿园是否为留守幼儿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对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将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而不良的幼儿园环境将会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四) 社会
大量研究表明, 留守儿童的食宿、安全、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条件普遍较差,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认知、情感、行为、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的问题。[4]尤其是亲社会行为方面存在重大问题, 社会对此负有重大责任。首先, 政府对留守幼儿的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 颁布有效的政策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其次, 社会文化氛围影响。目前社会对留守幼儿的关注程度还有待提高, 社会急需形成一种关注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改善留守幼儿亲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一) 幼儿
根据杜威“做中学”的理论, 为幼儿提供亲社会行为的环境, 丰富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体验, 通过移情训练、归因训练、观点采择、组织游戏等训练培养幼儿关心、帮助他人, 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移情训练是一种旨在提高儿童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 从而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的训练方法, 利用角色扮演、情境讨论和分享体验三种移情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移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李桂华提出, 可以利用榜样的作用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幼儿可塑性大, 模仿性强, 榜样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影响。[5]
(二) 家庭
父母意识到家长的角色不可代替, 尽量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 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父母应该有意识地与儿童讨论具有社交意义和利他意义的帮助、合作等问题, 并在讨论中通过价值澄清的方式提出自己对儿童的期望、对事件的评价, 从而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6]祖辈或其他监护人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转换教育观念, 树立代际之间应充分沟通的教育观念, 形成教育合力。
(三) 幼儿园
幼儿园可以从制度管理、幼儿教师两个层面促进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 制度管理
幼儿园要加强管理, 制定完善有关关爱留守幼儿的规定。首先, 开展家庭教育的知识讲座, 对祖辈和其他监护人进行指导培训, 转变其落后的教育观念, 提升其教育理念的科学性。其次, 可以采取混龄教育的形式, 促进留守幼儿自身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由于年龄的不同, 大龄的留守幼儿可以对低龄的留守幼儿进行照顾, 学会关心他人。而低龄的留守幼儿又会模仿大龄的留守幼儿, 这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促进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再次, 大力开展亲子活动, 增进留守幼儿和他们祖辈和其他临时监护人之间感情的交流和沟通, 由于留守幼儿的特殊的家庭情况, 父母的外出, 长期的分离, 亲子关系的淡薄, 对其情感认知等方面将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 而亲子活动的开展将会极大地改善这一情况, 增进留守幼儿与其监护人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和其监护人之间的沟通, 改变监护人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提高其科学性, 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2. 幼儿教师
首先, 幼儿教师要细致耐心地观察幼儿, 建立幼儿成长档案, 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不仅包括课堂上的观察记录, 而且还包括课堂外的记录。而课堂外的记录尤为重要。因为大部分幼儿在自由活动的时间, 才表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流露出最真实的感情, 此时, 教师细心的观察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还可以采取和留守幼儿谈心的办法, 表现出自己对留守幼儿的关心和爱护, 进而进行详细的记录, 并和家长多联系和交流, 形成家园共育的局面。其次, 开展有针对性的帮助。留守幼儿由于其特殊性, 很多留守幼儿在其社会性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异常的情况, 教师应多关心留守幼儿, 针对其问题,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帮助, 例如有目的地和留守幼儿进行谈心、沟通和交流, 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让留守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关心;善于利用随机教育, 抓住一切机会对留守幼儿进行教育, 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四) 社会
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社会因素是复杂而多样的, 主要因素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
1. 政治
首先, 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各种有利于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政策, 为促进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农村学前教育的建设, 把有关留守幼儿的各方面的建设纳入到农村各方面建设之中。加强留守幼儿机构的管理, 提高其办园水平和服务条件。其次, 立法建制, 制定各种保障留守幼儿权益的法律法规, 给予留守幼儿法律层面上的保护, 完善有关留守幼儿机构的监督管理机制, 确保各项法规的有效实施。政府针对留守幼儿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 例如扩建农村学前教育的机构, 保证留守幼儿的入园率, 提高其覆盖范围;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支持鼓励民办幼儿园;大力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 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幼儿教师的培训, 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等等。
2. 经济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 减少留守幼儿数量, 减少因为和父母分离而产生的亲子关系淡薄等社会性发展问题。加大财政拨款和投入, 促进幼儿园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园及农民工子弟幼儿园的发展, 充分发挥幼儿园作用, 弥补留守幼儿家庭呵护的缺失。
3. 文化
社会各个方面积极配合, 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文化环境, 提高社会各个部门对留守幼儿的关注, 提高全社会对留守幼儿的关爱意识。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 加大关爱留守幼儿的宣传教育。在社会中形成关爱留守幼儿, 促进留守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好风气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蔡迎旗, 王清华, 杨慧玲.黄冈革命老区“留守幼儿”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 2007 (6) .
[2]李幼穗.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2) .
[3]李金涛.农村“留守孩现象”亟待关注[J].中国改革:农村版, 2003 (6) .
[4]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 2002 (9) .
[5]朱止丰, 白丽华.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
亲英语学习行为 篇4
关键词: 角色游戏 亲社会行为 条件创造
一、幼儿亲社会行为调查,发现可塑源泉
在《心理学大辞典》中指出:亲社会行为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这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幼儿的社会性,尤其是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不容乐观。很多幼儿不懂交往、谦让、分享与合作。而目前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多半集中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等,很少关注幼儿亲社会行为是如何发生的。此外,本次研究将采取文献法、观察法和个别访谈法,重点观察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其亲社会行为发生的主动性程度,以此作为教师指导的理论依据。
在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设计如下步骤,首先选择并编制了观察量表,记录中班上学期幼儿亲社会行为记录表,主要包括分享、谦让、助人、合作共玩。其中每种形式按照其发生的主动性程度,从强到弱设定了4个水平等级。然后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从江干区某幼儿园两个中班所有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对角色游戏过程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现状进行了现场观察与记录。观察时间为:2010年10月周二、周四下午3:00—3:30,共计5天。
中班上学期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状况 等 级 标准差
总是能 有时能 需要提醒 不能 分享 0 22% 68% 10% 0.3 共玩 10% 28% 54% 8% 0.21 谦让 2% 13% 59% 26% 0.2 助人 13% 33% 47% 6% 0.19 本次调查表明,中班上学习幼儿正处于小班到中班的过度期,亲社会行为较弱。从调查中看出:
㈠分享
在角色游戏中“极其乐意与同伴分享的”发生率为0;“经过老师提醒学习分享的”出现的比率占68%比重最大。通过调查我们也可以看出,有无教师的引导对孩子的影响差别很大。观察过程中曾问过部分孩子:“你为什么同意分你的玩具给他呢?”回答通常是:“老师让给的,老师会表扬我。”“我也可以玩他的啊。”这类答案透视出孩子的分享动机主要是“诱发、互惠、权威”等等。无论如何都不会把玩具分给别人”这类现象还是存在的,占了10%。孩子的理由是“谁让他先拿到玩具啊?”总的来说,分享对中班幼儿来说更多的是作为解决矛盾的一种方式,不具有明显的道德意义。
㈡合作
合作是出现最多的亲社会行为,各个水平所占的比重也与其他亲社会行为有所差异。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无教师指导对孩子的表现影响不大。观察中,我们也发现自主自发合作的特别多。但对游戏材料或角色的选择经常会发生纷争,许多孩子都会向老师告状,说别人怎么不对、在抢什么操作材料等。
㈢谦让
谦让不同于分享和合作,就游戏材料玩具来说,在分享和合作中“玩具是大家一起玩,是大家共有的”,而谦让就不一样,对孩子来说“玩具给了你,我就没有了”而不是“你有我也有,大家都有”;就游戏角色来说,“你要扮演,我也要扮演,你演了,我就演不成了”,孩子们很难想到“大家可以轮换着演”,所以通常没有积极主动的谦让。
㈣助人
助人是指在同伴有意或者无意地受到了心灵或者身体上的伤害时给予安慰。中班的孩子在四个水平上的表现可以说出人意料。例如:主动帮别人捡东西,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同时语言上还伴之以“不哭哦”“不痛不痛啦”等。但也有个别孩子无论怎样一点都不同情别人,甚至有点幸灾乐祸的表现。
二、角色扮演法,塑造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生性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因此,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且与他们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
㈠ 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
⒈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的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
⒉ 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
⑴ 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⑵ 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 角色游戏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最为浓厚,幼儿玩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也十分多样与新颖。
㈡角色游戏的结构以及形式 1.角色游戏的结构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己确定主题,编造情节,扮演角色,自己布置游戏环境,自己选择材料,制作玩具用品,自己设计情节,想象适当的语言、动作来进行的一种游戏。2.角色游戏的形式
“游戏是儿童为了寻找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并具有多样化特点。”就是说一种活动能使幼儿感到开心、好玩、有意思,并以此为目的主动投身其中,积极从事的,这就是游戏。而角色游戏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幼儿通过模仿、想象、扮演角色、使用玩具、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又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
㈢ 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
⒈ 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识进行游戏,以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完成游戏,角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分享行为,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不断设置各种分享的游戏练习以提升他们与他人分享的意识。
例如:在“娃娃家”游戏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一部电话机、一辆小推车和若干大小不一的食物,并向孩子们提出当有“客人”来“娃娃家”做客时,“妈妈”、“爸爸”、“宝宝”应当怎样分配这些物品?启发幼儿学习分享,共同享用娃娃家内的物品、玩具,并用各种食物招待客人等等,让他们在游戏交往的同时分享行为也能随之产生。
⒉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交往行为的机会。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合作交往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着他们的情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逼真的表现所担当的角色,与同伴合作交往。
如:在玩“开餐馆”的游戏中,扮演服务员的小朋友,会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客人,说:“欢迎光临”。客人入座后便向他们询问:“小姐需要喝点什么?”,“先生请您点菜”。客人吃完饭走了以后,服务员便彬彬有礼地对客人说:“欢迎下次再来。”又如:“娃娃家”的游戏中,“爸爸”下班回到家了,“孩子”说:“爸爸,您累了吧!快洗洗脸,先喝杯水,休息休息吧!”这样幼儿便学着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等好的思想行为,学会正确的方法与同伴合作玩,发展正常的交往关系。
⒊ 培养幼儿的谦让意识 角色游戏中要进行角色的分配,为了培养幼儿的主导性,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角色游戏应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但这样会出现争抢角色的现象。在活动中,你要当售货员,我也要当售货员,你要做司机,他也要做,争论不休。怎么办呢? 如: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有两个幼儿在玩角色游戏,他们打算开汽车,但是角色中有少许的车辆提供,于是就有两个幼儿都想享用同一辆汽车,这时一个幼儿就对另一个幼儿说:“我们来猜拳,看谁赢了谁来当今天的司机。”另一个幼儿说:“好吧。”在彼此的协议下,角色分配就这样获得了成功。而在这个时候,又有其他的幼儿想加入他们的游戏,人数越多,角色的分配就越复杂,他们之间的合作行为就越能体现出来,有限的外部环境促使他们不得不学会谦让——后来居上的幼儿就会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协商。
⒋ 培养幼儿的助人意识
角色游戏的内容与形式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而实现其角色转换过程,进入他人角色并体验他人情感和行为经验,每为幼儿都有参与角色行为练习的机会,他们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理解帮助别人的快感。
例如:我在介入游戏时,当一名没钱来医院里治病的重伤病人,这时,我发现大多数幼儿都能慷慨解囊,主动上前帮忙或是积极地想办法,表现出了最起码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我对这些表现都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正确引导。
三、适时指导,为幼儿亲社会行为创造条件
通过对中班幼儿游戏过程中亲社会行为发生现状的观察研究,我们发现“分享、谦让、助人、合作、公共道德”等五种亲社会行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在游戏中,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的观念和引导方式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至关重要。
游戏中的角色、情景、幼儿自己的表现与展开,都依赖于幼儿间的社会交往。角色扮演法要求教育者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选择相应的角色,使角色扮演具有针对性,以提高角色扮演的效果。角色游戏对于幼儿亲社会行为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该如何有效组织开展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呢?
第一、材料灵活多变,丰富游戏内容
良好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幼儿游戏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教师布置的环境、材料的投放。教师所选的材料首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其次要种类丰富,不一定要形象、逼真的。材料简单,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如果提供的材料是现成的,分工非常细,幼儿就不需要协商讨论,更不需要想象与创造,那么孩子就不感兴趣,材料就成了摆设。再次要定期增添或更换部分材料,吸引幼儿兴趣。在幼儿熟悉的游戏环境中加入新材料,往往会对幼儿所熟悉的情节形成挑战,促使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发展出新的情节。如:在“娃娃家”放一支笔,会使“妈妈”教娃娃画画,放上牙膏、牙刷,会让“父母”提醒“娃娃”刷牙,保护牙齿健康。材料的投放可以是逐渐增加、变换的,不要一步到位,这样就限定了游戏情节。
第二、教师认真观察,适时角色参与
在游戏中教师先观察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情况,如果情节简单,应考虑如何丰富幼儿这反面的经验。然后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否正确。如有的幼儿用手拿东西“吃”,“司机”开车到处跑,不遵守交通规则,这些都需要教师纠正。
幼儿特别喜欢教师跟他们一起玩,教师参与游戏时,幼儿非常兴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遇到困难,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如:在一次游戏中,教师以一名角色身份(顾客)参与了幼儿的活动,招呼——入座——点菜——上菜——品尝——征询——致谢,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就把“点菜”这一新颖的游戏方式传递给了幼儿,影响幼儿的游戏。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各有分工但有相互协调配合,教师要鼓励得到锻炼与发展,为幼儿以后的社交提供必要的准备。
第三,最后教师讲评,愉快结束游戏
要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就需要教师掌握时机,即在幼儿游戏兴致尚存的时候结束游戏让幼儿还盼着下次的游戏。收拾整理材料是结束游戏的主要内容。好的结束可以培养幼儿爱惜玩具,做事有始有终。游戏结束后应进行简单的讲评。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游戏得失,更有利于促进下次游戏的开展。
第四,家园共同教育,积累社会经验
在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时,不要只注意“物”,更要注意“人”。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知识经验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幼儿经验的积累,认知水平的提高。角色游戏反映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人的分工合作关系,同时在游戏中学会分配角色、协调同伴间关系,对于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难免全盘吸收,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的正确引导。
四、实践结果
通过一学期的角色游戏的锻炼,再次从分享、谦让、助人、合作共玩、归还物品方面来调查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状况,观察时间为:2011年3月周二、周四下午3:00—3:30,共计5天。
中班上学期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状况 等 级 标准差 总是能 有时能 需要提醒 不能 分享 19% 29% 46% 6% 0.17 共玩 27% 30% 40% 3% 0.16 谦让 22% 28% 43% 7% 0.15 助人 34% 20% 42% 4% 0.17 本次调查表明, 在角色游戏中能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使幼儿逐渐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角色游戏材料的使用、角色选择的范围、角色扮演技能、游戏时间、互动行为和语言沟通6个方面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直接表现,这些反映了幼儿亲社会行为水平的高低。通过一学期的调查,幼儿亲社会行为与其心理水平都有一定的发展,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点采择能力,能够注意和体会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这为其友好交往行为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观察发现,角色区的规则教育,以简单的一两句话告诉幼儿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
五、总结
《心理学大辞典》中对于“亲社会行为”的解释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必须分享、合作、谦让,以保证游戏的顺序进行。本文就角色游戏对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做了实践研究,将江干区某幼儿园两个中班所有幼儿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文献法、观察法和个别访谈法,研究角色游戏过程中幼儿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情况。通过实践研究发现角色游戏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在社会行为中分享、合作共玩、谦让、助人的意识,进一步确定角色游戏对于幼儿亲社会行为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提高角色游戏的质量,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和内容,积极参与其中,联合家长共同努力。参考文献:
【亲英语学习行为】推荐阅读:
考研英语作文秘籍!亲~你懂的!05-25
行为学习05-26
有效学习行为05-23
学习动机行为05-24
学习行为障碍05-31
英语言语行为09-29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06-26
英语口语教师课堂行为07-26
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及规范要求06-27
学习行为规范,重塑自我形象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