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魅力生物课堂(精选12篇)
打造魅力生物课堂 篇1
作为一门艺术, 教学本身有着独特的节奏。一节课通常都会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终结四个阶段, 如果我们采取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 就不能显示出课堂教学应有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了。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有把握好教学变化的节奏, 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张弛有度, 才能弹好课堂进行曲, 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 把学生分散的精力集中在课堂上。节奏和课堂教学之间, 存在着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不同的教学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适宜的教学节奏, 可以使教学获得充分的表达, 吸引学生进入课堂, 认真听讲, 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不当的教学节奏, 则会是教学的内容表达得不充分, 让学生产生一种不适应的感觉, 进而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那么, 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控制教学节奏, 使之与学生的思维节奏更为合拍呢?笔者认为, 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丰富教学手段, 使课堂气氛张弛错落。
所谓“张”, 即指课堂上紧张、急促的气氛;所谓“弛”, 即指课堂上轻松、舒缓的气氛。如果课堂教学一味的“张”, 则会导致学生的心理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如果一味地“弛”, 则会使学生的精神涣散, 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课堂, 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既要运用知识竞赛、课堂辩论以及自己紧张、急促的语言等, 营造紧张的课堂气氛;又要运用游戏、故事等放松学生的心情。通过张与弛的错落, 使课堂教学具有韵味美, 从而让学生乐此不疲。
二.合理配置时间, 使教学内容疏密间隔。
所谓“疏”, 即指间隔大、频率小;“密”, 就是间隔小、频率大。课堂教学要通过时间分配的多少与信息交换的快慢, 使课堂节奏疏密有间隔变化。比如, 在基础训练时要做到“密”, 即速度要快、内容要多, 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在讲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时, 要做到“疏”, 即放慢教学速度, 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通过课堂教学的疏密变化, 使学生即不至于过分紧张, 又不会太过松懈, 积极兴奋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
三.把握课堂全局, 配合学生思维的起伏变换。
所谓“起”, 即指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思维最活跃、师生情感交流最和谐、最融洽的高潮部分;所谓“伏”, 即指高潮退却、学生的情趣相对平稳的状态。事物运动是有节奏的, 同样, 人的思维也是有节奏的。人们在思考问题时, 常常出现此时百思不得其解、彼时却突然豁然开朗的情况。学生的思维亦是如此, 出现一个高潮后, 通常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出现另一个高潮。因此, 教师在讲课时, 应该注意根据学生的思维节奏去控制自己的课堂教学节奏。这样才能弹好课堂进行曲, 才能让学生有精力、有兴趣去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解。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一起一伏的节奏, 将学生带入跌宕起伏的教学艺术情境中, 使他们深入课堂, 感受教育的魅力。
四.掌控教学速度, 适应教学进度的快慢变换。
教学节奏的快与慢是针对教师教学速度而言的。如果教学节奏太慢, 学生的思维就会变松散, 就会阻碍他们的认知发展;而如果教学节奏过快, 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学进程, 而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状况。所谓快节奏, 就是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 可以加快讲课节奏。此外, 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秩序, 以免因为不必要的琐事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所谓慢节奏, 就是在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处放慢步伐, 详细地甚至反复地给学生讲解, 让学生练习, 直至学生读懂、学透。教师讲课的节奏应该有快有慢, 这样学生就不会被教师的快节奏拽着跑, 也不会被教师的慢节奏弄得昏昏欲睡。
五.适度设计活动, 保持听课状态的动静交替。
所谓“动”, 即指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积极参与、踊跃答题和激烈讨论等的一种活跃的听课状态;而所谓的“静”, 则指在课堂教学上, 学生静心听课、深入思考的一种相对安静的听课状态。如果一堂课上, 学生一直处于一种状态, 就会出现或因兴奋过度而使课堂失控, 或因自始至终的静寂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而抑制他们的思维发展。这两种课堂状态, 都不能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听课状态, 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要想让学生一直认真听课, 就应该采取符合教育美学的教学节奏———即在听课状态上保持动与静的有机交替。
一节课好比一曲交响乐, 教师就是这台交响乐的总指挥。教师只有把握了课堂节奏, 这节课才能才能魅力四射, 既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 也能够深深地陶醉自己。
朱旭红, 语文教师, 现居湖北孝感。本文编校:黄碧斋
打造魅力生物课堂 篇2
通过近几天的听课学习,本人收获很大,教师的同课异构,可以说:篇篇都是教师的心血之作,也是教师语文素养的完美体现。有的教师课件制作精美,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有的教师朗诵很有感情,富有感染力,有的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强,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可谓是精彩纷呈,好课连连。
我就结合自己的上课情况,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思考吧。我认为一堂优质的语文公开课,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要有新意。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作者构思行文的发展轨迹,“作者胸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教学一篇文章,必须顺着作者的思路,领悟文章的真谛,但不一定篇篇都是从头到尾问问答答,这样不容易出新。本堂课我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在分析情节时,从插叙手法、二个误会、三次悬念入手,再加入《西游记》的某些故事情节作为补充,让学生了解到只有情节的波澜起伏,才能使故事曲折生动,对学生在写作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指导。分析梨花在文中的作用时,让学生反复诵读,自我感受,然后引入“莲、梅“的象征意义,在这种启发式引导下,学生很快就理解了” 梨花“所蕴含的特殊意味,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二、“三语”的设计要别开生面。课堂教学结构是由各个环节组成的,它与构思一篇幅文章一样,也有开头、中心、结尾。三语就是开头语、中心的过渡语和结尾的结束语。“三语”运用得法,不仅使教师课堂语言显得生动、精炼,而且课堂结构也一目了然,给人精巧别致之感。
三、巧妙的问题设计是成功的保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火花。课堂上有效的设计问题,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使他们产生渴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而当所有疑虑都随之解决时,那种轻松、愉快、满足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将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精彩有趣的引导是学生准确深入理解文本的关键,是激活思维和情感的一把金钥匙。我在上这堂课时,整堂课的提问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辐射开来,注意了系列性,整体性、屋次性。由浅入深步步启发诱导,学生就能拨开云雾,渐入佳境。
四、密切联系生活,生动活泼的进行思维素质训练可敲开高深教学成功大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先引入了三段刻画一个小球迷形象的短文,让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不同及妙用,在课文理解上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很快就理解并掌握了这种写作方法。本堂课如果没有那三段妙趣横生的,生活气息极浓的人物描写作铺垫,没有引导学生对情节进行合理想象,没有试拟对联画龙点睛,这堂课可能会逊色不少。
五、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得法,可为课堂增色不少,若过度使用多媒体课件,则有喧宾夺主之感。
打造魅力音乐课堂 篇3
一、要想让学生喜欢音乐课,首先让他们先喜欢音乐老师
1. 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作为教师特别是音乐教师,一定要塑造良好的外表形象和树立美好的内在形象。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的仪容仪表、服饰打扮和发型,不但会给学生某种暗示,而且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音乐教师在穿着打扮方面,既要显示其职业特点——文雅、庄重、朴实,又要符合审美情趣——合体、合度、和谐、显时尚但不妖娆。此外,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在学生视野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许多事例证明,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最深远,教师魅力越大,学生就越喜欢,从而自然而然喜欢你的课。
2. 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能歌善舞、会弹会唱以外,还要具有渊博的学科学识、过硬的业务水平和创新意识,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者。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至少得有一桶水。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音乐教师要练好基本功,并要不断进取,积极参加进修培训和相关业务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进修,不断提高自己,才能用美妙的歌声、悦耳的琴声和优美的舞姿感染学生。
3. 音乐教师要积极参加校内外艺术表演活动,展示艺术才华,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
音乐教师的学识主要体现在对音乐的审美鉴赏、音乐审美表现、音乐审美创造、音乐现场表演以及艺术修养、文化底蕴的广度和深度上。音乐教师的艺术才华往往是通过一些艺术艺术表演活动中才能得到彰显,音乐艺术美的魅力,为音乐教师展现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作为音乐教师应积极参加校内外艺术表演活动,使自己的艺术才华在师生中产生共鸣,提高知名度,在学生中树立更高的地位和威信。
二、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家长、学校和老师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推进。如:学校对音乐课重视不够,师资力量薄弱,音乐课程研究不够深入……严重影响着音乐学科的教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特别是音乐课堂教学,由于教学部门不重视、投入少、监管缺位等,普遍出现授课内容枯燥、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应付了事的现象,没有真正能将音乐学科内在的魅力展示给学生,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兴趣。所以,要让学生爱上音乐这门课程,必须从课堂做起,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唱歌曲《青春舞曲》这一课时,教师可示范多种唱法,让学生感受、评价。从而让学生知道,如果只是平淡地演唱,这首歌显得很平淡,没有一丝朝气。如果有目的地控制好气息和力度,轻声唱,效果大不相同。特别是在唱“别的那哟哟”这一句歌词时,要求做到“活泼且富有弹性”,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边唱边听自己的声音,去欣赏自己的歌声,感觉到自己的歌声原来也这么好听,他们便会渐渐地喜欢演唱,喜欢音乐课所学的歌曲。又如:在上以西藏为主题的音乐欣赏课时,事先不讲解歌词大意,不花时间去诠释音乐,而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巧妙地安排了《青藏高原》、《走进西藏》、《阿姐鼓》三首歌曲,中间插入散文诗般的导语,让学生静静地听,深刻地想,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和情感启发。这样在学生脑海中不时闪现出高原、雪山、蓝天、飞鹰、寺庙、希达拉宫、青稞酒、酥油茶等景象。这堂课整个过程充满了音乐性,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感悟和净化,是一种文化视野的开拓,不但提高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还陶冶了学生情操。
此外,音乐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多制作音乐课件,音乐课堂教学尽可能借自多媒体电教平台的优势,创造更加鲜明、可观性强的教学情境,使形、声、色同时发挥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音乐教师只要对事业充满热情,积极探讨新的教法与思路,不断丰富教学手段,用自己的歌声、琴声和舞姿带领学生去遨游音乐的海洋,相信我们的孩子定会越更喜欢你,也更加爱上音乐课。
打造信息技术魅力课堂 篇4
●教师有魅力
1. 语言幽默风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 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 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 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 就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轻松,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例如, 在教授“网络拓扑结构”中星型结构这个知识点时, 我一边在黑板上画星型结构图, 一边说“兵熊熊一个, 将熊熊一窝, 所以我们在选择网络设备时, 一定要选择性能好的产品”, 这句话一下逗乐了学生, 不仅学生记住了星型结构的特点, 同时课堂气氛也变得非常轻松。
2.知识面宽
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基础和文化内涵, 才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不仅体现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上, 更应体现在文化底蕴和素养上, 包括渊博的知识积累、深厚的人文素养、深刻的思辨能力等。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多读书, 不仅读专业知识书, 而且也要读教育类的书籍, 还要读一些人文类的书籍, 要利用一切时间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
●教学内容有魅力
1. 精心设计课堂情境
在课堂教学时, 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 将生活实践融入信息技术课堂, 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学习和他们平时的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 在教授《接入因特网》这个小节时,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家里有一台台式计算机和两台笔记本电脑, 到了周末, 家里的矛盾来了, 爸爸想上网查资料, 妈妈想上网看电视剧, 小明想上网玩游戏, 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这个情境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 他们可能也正有这样的烦恼, 这样的情境一下拉近了他们与课堂的距离, 让他们感受到了信息技术课堂的魅力。
2. 课堂导入, 引人入胜
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 求知的动力。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的第一源泉就是教师对每个单元、每个课题的引入。比如, 在讲授《人工智能》这一课题时, 我这样导入:提问一位学生, 连续问了三遍“你吃过了吗”, 明显地可以看出被提问的学生情绪逐渐变得不耐烦, 其余的学生也被吸引了, 他们都觉得今天老师有点反常。这时, 我揭晓答案, 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 学生这下恍然大悟, 一下对人工智能充满了好奇。他们带着这份对人工智能的好奇, 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
3. 课堂范例, 精致引人
这里的范例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时做的范例作品。教师制作的范例不仅可以体现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艺术修养, 也决定了学生作品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好的信息技术作品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统一, 教师制作的课堂范例更应如此。制作课堂范例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范例设计应该整体考虑。 (2) 范例设计要结合生活实际。比如在讲授《图文混排》这一教学内容时, 我们可以选择学生正在学的一篇语文课文让他们排版, 熟悉的课文会让学生备感亲切。 (3) 范例设计要美观。教师优秀的信息技术作品对学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他们会跃跃欲试, 会想与老师比比制作水平。 (4) 范例设计要具有教育性。范例的题材除了应该选取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外还要具有教育性, 在教师演示范例制作过程中, 其中蕴含的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比如在《网页制作设计》这个教学单元, 我选取的范例题材是关于幸福的话题, 通过这个题材, 我希望学生能够明白幸福的含义, 同时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
●教学任务有魅力
大部分中学生都喜欢玩网络游戏, 我们应该思考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原因, 依据游戏的特点改造我们的教学任务, 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1.难度合理并且具有挑战性
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游戏有个共同特点, 就是难度既不能简单得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 也不会难得让他们失去信心。这给我们一个启示, 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水平。信息技术课堂的最大问题在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所以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 要对任务进行分层, 让任务难度层层递进。每个任务是独立的, 但又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关联的, 任务应当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能把学生从一个发现引领到另一个发现。
2.封闭性任务与开放性任务结合
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分为封闭性任务与开放性任务两类。封闭性任务一般用于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而开放性任务是在学生具备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 依据自己的能力独立设计制作一个完整的作品。因此, 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 应将封闭性任务与开放性任务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及时评价有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 及时评价是评价的主要形式, 适当的及时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信息技术课堂更具魅力。
1.评价及时准确
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生某些良好的行为出现后, 如能及时得到认可, 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 形成愉悦的心境, 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因此, 我在教授《Excel数据处理》时, 利用Excel的判断功能, 制作了能及时评价的学件, 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 都会及时显示得分, 当学生完成整个课堂任务时, 就会显出学生这节课的总体得分, 分数的变化激励着学生完成任务的决心。及时评价与教育活动过程融为一体, 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起到了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
2.评价赏识有度
成功的课堂评价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活他们的思维, 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但在课堂实践中, 一些教师在理解上产生偏差, 认为课堂上不大张旗鼓地表扬奖励, 就是与新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于是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你真棒”的赞美声。其实表扬奖励也应有个“度”, 不能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就盲目地表扬。要营造真正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 就必须让评价具有指导性、启迪性, 要掌握好褒贬的度。在教学中, 我们要及时给学生恰当的鼓励, 因为恰当的鼓励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 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机。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学生发言的思维含量, 肯定学生的闪光点, 真心诚意地采取鼓励性评价。
信息技术魅力课堂给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需要我们付出真心、爱心和耐心。德国著名教育家安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我们一同努力打造魅力无限的信息技术课堂, 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积极获取知识的快乐殿堂。
参考文献
[1]郑子罕, 李伟.中小学信息技术[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浅谈打造魅力课堂的论文 篇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须顾忌,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活创新的潜能,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每位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乐教乐学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掌握知识,逐渐走向成功。课堂中逐渐没有了“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洗耳恭听”的师道尊严,取而代之的是教师春风化雨般的点拨和指导,从内心油然而生的鼓励和评价。教师们逐渐放开手,教给孩子们更多学习的方法,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从而获得了更多成功的体验。
以低年级语文的识字课堂为例,每堂课教师更多的教给学生一些识字的方法,识字生字时放开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记忆,这样比教师逐个的分析字形帮助学生识记要事半功倍的多。有的学生是由生活中的常见字词来联系识字的,有的是编个字谜或顺口溜来识字,有的是用熟字加减换偏旁来识记的,教师只要稍稍补充就可以了。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仅能解放自己,更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ハ执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多丰富、便捷的辅助手段,如:投影机、录音机、录像、多媒体、网络等等。教师借助这些将选择好的教学内容加以演示,是学生看到教学内容不仅形式多样、而且生动逼真,由此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准确。然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如果不科学,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如: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学过程顾此失彼等等。近年来各校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作为研究的课题,在一年多的探索下,教师很快走出了盲目使用电教手段的误区,是自己的电教使用更科学。
以数学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让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来,自己想办法求它的面积。学生有的量边的长度,有的画方格,有的用剪拼的办法,从而初不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大小与它的底和高有关。其次,采用多媒体分两步演示一个不断变化的平行四边形。第一步演示的一组对边逐渐延长,另一组对边及夹角不变,从而真切的感悟到的面积与它的底有关。第二步演示平行四边形各边长度均不变,相邻两边夹角有小到大变化的,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与连边夹角大小有关,而夹角大小决定了的高,因而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由底和高决定的。这样既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动手,又画龙点睛的处理了本课的难点,化抽象为形象,更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开展审美教育,打造魅力课堂 篇6
关键词:诗歌学习;小说学习;散文学习
初中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教学,语言除了具有交流的功能以外,语文学习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初中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和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对中学生的审美教学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近几年随着全国范围的新课改的实施,语文课的改革方向和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初中语文审美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除了给学生讲解课文以外,也应当按照美学教育的规律,引领学生发现和挖掘语文世界里的美,帮助学生创造审美意境,展开审美联想,让学生身临其境到文学作品中去感悟美、欣赏美,最终可以创造美,培养初中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初中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初中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一、语文课堂进行审美教学的意义
1.审美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初中生进行审美教育,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的爱好和情趣,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
2.审美教学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审美培养不光是能够认识美,还要能够辨别丑的东西。我们的国家是以人为本的,语文课对于中学生的培养,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对于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要能够得出正确的判断,发扬有利于人们健康生活的文化事物,杜绝低俗文化的传播和对人们造成的不良影响。
3.审美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审美教学有利于改变以前应试教育的不良传统,转而实施素质教育,使中学生的学习得到全面的发展。语文课有着丰富的美育教育的内容,初中语文老师把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以使中学生得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二、教师开展审美教学的策略
1.在诗歌学习中培养审美能力
中学教材中的古诗词具有节奏美、情景美、语言美等特点,诗歌的语言简明且意境深远,经过老师的适当安排,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学。可以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诗句中的语言美和节奏美,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诗歌的含义,使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从而感知诗歌中的意境美,作者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往往会省略掉一部分情感,而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将缺失的部分补充完整,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容易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2.在小说学习中培养审美能力
小说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讲述手法,较其他文体更贴近生活。但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由老师划分部分,提炼中心思想,分析人物特征并總结写作特点,没有发挥小说中的审美功能。老师应该先让中学生通读小说,读懂故事才能去欣赏,先让中学生感知小说的语言美。在通读课文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中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和环境进行分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故事中所描写的风土人情、社会背景、时代风貌等内容,从而欣赏人物的性格魅力,对于经典的段落,老师还可以让中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的形式去感知其中的内涵,不仅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培养中学生的美感。
3.在散文学习中培养审美能力
散文是抒情性很强的文体,它是美的化身,它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它是美育教育最好的体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抓住散文的特点,挖掘其中美的含义,很自然地将审美教学融入其中。老师可以通过优美动情的讲解先将学生带入散文的情境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在情境之中感受美,让中学生带着情感去吟诵散文作品,这就是所谓的“美读”。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结构美和意境美。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老师还可以将散文欣赏延伸到课外阅读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课本中作者的其他作品,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然后回到课堂上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另外语文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散文评论,也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中的美,最后鼓励中学生将自己感知到的美以散文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就是对美的实践,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中的美源于生活、源于历史、源于文化,美无所不在地渗透于语文学科之中,这就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美育教学,语文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并配合老师的安排去观察美、发现美、感知美、了解美,最终达到创造美的最高境界,不仅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也相应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中学生不仅获得审美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淑英.让学生在审美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初中语文审美教学浅议[J].中学课堂辅导:教学研究,2012,11(1):35-36.
打造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 篇7
一.教学情景是魅力课堂的基础
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 与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密切相关。为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需要教师采用一切有效方法, 创设乐学的教学情景, 带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教学当中, 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
1.通过画面再现情景
在教学中, 图画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结合语言环境, 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在课堂中, 可以通过挂图、投影片、粉笔画等来创设画面情景, 同时, 课文中的插图也是一种有效的资源, 通过这些图画的应用, 将课本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更加贴切。同时, 在向学生展示了相关的画面后,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并且适时提问题, 调动学生情绪, 让学生对知识内容形成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着, 导入课本难点教学。图片与文字结合的教学方式, 通过对教学情景的再现, 使得教学有境、有形, 而且配之以讲课时的“情”, 强化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 进而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了解和掌握。
2.组织表演激活氛围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 其本身就具备一种戏剧性。为此, 要利用语文这一特点, 构建表演情景, 激发学生热情, 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加强对语文的快速理解, 与此同时, 通过表演, 还可以让学生对课本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本描写语言, 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如在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这一节内容时, 有一段讲述的是一位外国学生对徐悲鸿的傲慢无礼、出言不逊, 这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上台表演, 一位学生饰演徐悲鸿, 一位饰演外国学生, 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将当时的情景形象地表演出来, 让学生体现徐悲鸿励志学画, 为祖国争光的情感,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语言描述情景
教学过程中, 教育共同规律就是以情动情, 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 同时, 也感染着学生。因此, 教学中, 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激动与欢喜, 从而来提升教学效果。而且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讲究语言艺术的学科, 为此, 教师要很好地运用激情的语言, 将学生的内心深处的情感调动起来, 将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结合起来, 可以通过明示或者暗示, 或者是通过形象和抽象的语言, 做到语言艺术的珠联璧合, 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充分发挥其录音、投影、摄像等多种功能, 将教学信息以音像、动画、图像、图形以及文字的方式表现出来, 可以对学生的各种感官造成刺激, 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强烈的真实感受, 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性学习平台。
二.教学方式是打造语文魅力课堂的关键
魅力课堂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
首先, 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打造全面“全生参与”的语文课堂。在新教学理念下, 要求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得到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为此, 就要优化教学氛围。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就是好玩、好动, 为此, 需要教师要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得课堂教学互动有序, 保证语文课堂活而不乱, 让学生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实际操作中, 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采取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 提高自己的亲和力, 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选择, 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特征, 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手, 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二、科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 教师要给予客观真实的评价, 坚持帮助、尊重、启发与爱护学生的原则,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次, 要注重课堂活动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内容, 设定一定主题的课堂活动, 让学生投入到情感体验与互动中, 从而进一步深入了解课本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 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打造三味课堂彰显语言魅力 篇8
一、童趣味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生动活泼的的课堂更感兴趣, 而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程度与学生的兴趣密切相关。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设计具有童趣味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学习冲动, 让学生处于欲罢不能的学习状态中。
例如, 教师在上课伊始通过一首朗朗上口的英语儿歌让学生在愉悦轻松吟唱活动中快乐地融入英语课堂学习活动中, 并在歌词中初步感受语言结构;接着通过游戏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宝盒里有什么, 让学生尝试感受、体验there be的语言结构, 游戏让课堂教学活动变得趣味横生, 让学生变得主动积极;随后授课教师让学生看插图让学生找一找语篇人物, 带领学生开启发现之旅,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观看动画让学生整体感知语篇, 将句子和图片进行配对连线, 让学生从细节处学习语言, 理解语篇;听录音模仿读课文, 并进行配音、表演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最后让学生进行故事的续编,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立足学生的兴趣点, 注重凸显课堂活动的童趣味, 让课堂教学充满乐趣, 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兴趣。
二、生活味
教学中要有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任务, 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领悟, 打通语言和生活的关系, 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有效感知和理解, 鼓励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训练。
例如, 教师结合话题内容在课上伊始介绍自己在各个季节的活动, 并通过师生间的自由对话, 展开对活动图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帮助学生勾起对相应生活体验的回忆, 激活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对各季节的活动进行有效的复习, 并适当渗透部分新词, 有效开启学生的智力门户;随后教师就带领学生展开课堂学习, 首先教师展示自己最喜欢的春季, 带领学生理解语言和诗歌的结构, 然后通过图片让学生尝试联系生活实际自编诗歌, 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关于夏天的诗歌, 感悟语言, 最后放手让学生联系生活, 小组读关于秋季和冬季的诗歌, 让学生读一读, 并演一演,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进行语言的学习, 学生们沉醉在语言学习活动中。
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注重凸显课堂活动的生活味, 让语言学习显得更真实、更生动, 这样的课堂自然让学生喜欢, 让学生陶醉。
三、成功感
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 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语言的尝试和创新,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使之更主动、更积极地投入到下一轮的学习活动中去。
例如, 教师在上课伊始设计了一个游戏, 首先让学生认识常见的颜色, 接着通过不同颜料的调色游戏向学生提问。充满神秘色彩的游戏让学生兴奋不已, 接着教师就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到讲台前来进行调色, 并进行提问。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当魔术师, 教师选择最佳人选作为魔术师, 使之体验到成功感。
教师通过魔术师的角色交换,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魔力”, 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的同时, 更找到了学习的自信, 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
引入新闻事件 打造魅力课堂 篇9
所谓新闻事件, 就是指新近或正在发生的, 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 包括国内外、校内外、家庭中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引入新闻事件要体现“时”, 注重它的发生时间是最近的, 用鲜活事件进行教育往往更加有效;引入新闻事件要体现“效”, 要分析这一社会事件对开展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认识、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否有帮助。
一、从社会生活中捕捉新闻资源
我们所处的社会是动态的, 经历的生活是动态的, 有非常丰富的资源, 作为品社教师, 我们有责任在利用教材时, 联系学生现实生活, 及时吸收社会信息。教师先行、积累删选, 是从社会生活中捕捉新闻事件的必需。
1. 拓展范围, 有心积累
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其中蕴涵了千变万化的资源, 我们要拓展范围, 有心积累, 从中捕捉合适的新闻事件。要随时随地关注社会动态, 不仅要关注我们身边的大小事情, 更要善于积累国内外的时事新闻。
新闻事件, 从时间来看应是近期发生的, 非常鲜活;从范围来看有国际的、国内的, 还有本市、本校的;从与教材配合来看, 浙教版教材中安排了同类的教学单元, 可以将它们相应地引入到教材中。
2. 配合教材, 分析筛选
并不是所有的新闻事件都能成为课堂资源, 因此在将其引入到课堂之前, 就必须要配合教材, 进行分析筛选。以2008年8~12月国内新闻事件为例 (见下表) 。
繁多的新闻事件, 配合教材, 进行选择是关键。从表中我们发现, 有的新闻事件能引入, 对提升学生认识有帮助;有的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而言, 不仅没有促进作用, 反而会影响他们正确的道德认识的形成, 就不能引入到课堂中。重要新闻事件, 如“08奥运”“神七升空”等, 是举国关注的热点, 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新闻事件, 可以作为重点事例展开教学。
二、新闻资源与教材的案例整合
提高新闻事件引入课堂的效果, 需要教师精心地做好“取精用弘”的工作, 即针对一件新闻事件, 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取舍, 提取精华, 与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 使其成为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
苏教版六上《奥林匹克的故乡》, 因“2008北京奥运”而呈现了不同的课例, 笔者执教了《走进奥运》, 又观摩了《世界给我十六天, 我还世界五千年》和《2008我们的奥运》, 三个课例给笔者带来许多的启发。
1. 正确把握教材, 确定教学目标
引入新闻事件, 并不意味着可以撇开教材, 而是在教材的基础上, 丰富其内容, 拓展其视野, 因此, 首要的工作就是——正确把握教材, 确定教学目标。这对引入新闻事件与教材的案例进行整合, 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引作用。以三个课例的教学目标为例。
课例1《走进奥运》教学目标: (1) 了解现代奥运起源, 知道顾拜旦对现代奥林匹克做出的贡献。 (2) 通过真实的奥运会故事, 领会奥林匹克格言的内涵。 (3) 懂得奥运精神就在我们生活、学习中, 进一步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来实践奥运精神。
课例2《世界给我十六天, 我还世界五千年》教学目标: (1) 关注2008北京奥运, 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 增强民族自豪感。 (2) 畅想参与2008北京奥运, 宣传中华传统文化, 进一步激发中华情。
课例3《2008我们的奥运》教学目标: (1) 了解现代奥运和2008北京奥运的相关知识, 初步了解中国奥运的历史,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努力实践, 了解大家为2008北京奥运会所作的准备, 并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引导学生了解奥运精神并以此激励自己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三个课例结合学生生活、地区特点, 及新闻事件的部分信息, 将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定位, 从而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将有效的材料引入课堂。
凡是新闻事件, 都拥有丰富的资源, 如果不加以分析、重组, 而是罗列大堆的材料, 那么, 我们的品德课就失去了意义!
2. 精选新闻事件, 促进课堂教学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老师要在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的同时, “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对新闻事件进行取舍、整合, 以精选的内容来促进课堂教学, 才能使其成为学生认知能力、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最佳载体。
教师要在经过反复比较之后, 精心选取新闻事件中最精华、最值得学习的内容, 引入课堂。例如课例1中, 笔者将“领会奥林匹克格言的内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而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奥运会, 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故事不胜枚举, 笔者最终选取“皮特里”的故事, 引导学生与之对话, 领悟“重要的是参与, 不是胜利”, 之后补充“八旬老人争当火炬手”的影像资料, 让学生明白——奥运会不只是运动员的事情, 它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经过恰当取舍的材料, 能吸引学生, 引起材料与心灵的撞击, 从而生成更多的精彩, 最终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将一件新闻事件中的部分材料引入后, 教师必须对材料进行再次整合。例如课例1围绕“奥运精神”, 笔者将新闻事件的开发指向了能充分展现奥林匹克格言内涵的奥运会故事。故事一, 1936年, 柏林奥运会上卢茨·朗以实际行动实践了奥林匹克精神“体育就是和平”。故事二, 马拉松赛场上“皮特里”失去金牌却获得英国王后奖励的故事, 体悟“重要的是参与, 不是胜利”。之后, 一系列运动员顽强拼搏、不懈努力的照片,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运动员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
课堂上, 故事一、二及一组照片, 并不是平行展开的, 而是紧紧围绕两个奥林匹克精神, 层层递进, 螺旋上升, 因此, 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感悟是渐渐深入的, 所受到的震撼是强烈的。
实践证明, 引入新闻事件, 需要教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有针对性地取舍、整合, 学生近距离地了解新闻事件, 深入地与其对话, 产生思想的碰撞。
三、引领学生关注新闻事件的实践体验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源在于主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交互作用──活动或实践。课堂外的实践体验, 更能促进学生与人、事、物发生实际的接触, 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 获得感悟。引领学生关注新闻事件的实践体验, 对课堂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借助媒介视听, 拓展关注视野
关注新闻事件, 不能仅停留在身边, 要拓展到祖国各地, 甚至全世界, 而现代化的媒介视听给我们带来了便利:浏览网站、观看电视、收听广播等多种途径, 能有效拓展学生关注新闻事件的视野。
在教学《走近奥运》一课前, 笔者引导学生观看“CCTV5”等电视节目, 关注北京奥运会的进展情况, 以及北京已经做好的准备工作;浏览“中国青少年体育网”“百度”等网站, 收集中外运动员顽强拼搏的事例, 并做好记录。
借助媒介视听, 通过不同途径, 学生收集到了丰富的资料, 课堂上有背景介绍, 感人故事, 准确数据……课堂交流的信息量增加了, 学生对奥运会的了解更深入全面了。
借助媒介视听, 拓展了学生视野, 激发了他们关注新闻事件的热情。
2. 依托社会活动, 丰富关注体验
关注新闻事件, 不能仅停留在表面, 要引领学生深入其中, 去获得体验, 依托社会活动是非常好的选择。
《走近奥运》第四板块是“奥运精神与我们”, 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确:奥运会, 不只是运动员的事, 身边已有许多人参与其中, 懂得奥运精神就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 更懂得参与的重要性。
新闻事件, 为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的事例, 引领学生共同关注, 是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的起点, 也是发挥其主动性, 提升其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打造高效课堂彰显音乐魅力 篇10
一、精心提问——高效课堂的基础
仔细阅读《标准》, 笔者体会到: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不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 而它的使命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 开发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 使得他们都能在音乐中受益。学段不同, 导致学生的音乐能力存在差异, 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素质更是因人而异, 鉴于此, 课堂提问的范围要广, 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 面向全体学生。
现在的小学生, 在音乐课堂上表现地尤其好动、好奇、有个性, 我们要针对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年龄、心理、兴趣爱好等特点, 课力求课堂提问的设计灵活新颖, 同一个问题可以转换一下角度或者变革一下方式, 别开生面的场景可能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一首新歌, 少不了有初听范唱感受歌曲这一环节, 笔者以往的做法是, 学生听完, “歌曲中所表现的是怎样一种的情绪?你是否喜欢?”等这样的问题就提出来了, 但笔者慢慢感觉到, 面对一次一次的老调重弹, 学生表现出厌烦淡漠的情绪和态度, 于是, 笔者开始根据年级学生特征及歌曲内容的不同, 开始学着精心策划提问。
如笔者在教学歌曲《美丽的村庄》一课时, 先让学生把旋律听了一遍, 接着这样设问:“听着这首歌, 你觉得它向我们的呈现的是怎样一幅画面?”通过引导, 他们纷纷用语言表达了旋律带来的感受, 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兴趣盎然。由此可见, 同样一个问题, 我们采用新的问法, 就能使课堂妙趣横生, 对于激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非常有利, 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
二、创设情境, 高效课堂的源泉
众所周之,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学习方法如果一味地单一化, 必然会让学生觉得音乐课枯燥乏味。笔者以为, 情境的创设, 可以为音乐课堂开辟一番新天地。它可以集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为一体, 营造一个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 将学生积极的情感激发起来,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收益, 从而达成陶冶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人格的终极目标。
如笔者在教学《到小熊家里去》一课时, 根据教学目标, 设置了这样的两个场景:一是“爬楼梯比赛”的场景, 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摩拳擦掌, 兴致高涨。为了化解本课的教学难点, 从sol—do的每级音的阶梯上都安排了一个动物。二是展现了小猫、小狗、小鸡一边唱着歌一边兴致勃勃地前往小熊家去做客的动画场景, 并配上了音乐。生动有趣的情境一下子把小朋友们吸引住了, 他们积极参与了到教学中来, 难点迎刃而解,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如果说“情境是只船”, 学生不能仅仅是只是一个船客, 教师更应该引导他们积极动脑学习如何“划船”, 师生“同舟共济”, 迈向预定的目标, 抵达希望的彼岸, 这是情境教学的一贯追求。
三、过程评价——高效课堂的土壤
音乐可以是属于每个人的美好。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音乐, 那么生活是不完整的, 是没有颜色的。一个对音乐充满着热爱的人才算是爱着生活的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学好音乐, 引导他们欣赏音乐、热爱音乐、享受音乐, 让音乐植根于他们的生活。我们的评价就要讲究科学性、艺术性, 要体现它的价值。笔者过程评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关注学生的共性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个性, 不做太多硬性的规定, 多提一些富有弹性的要求, 因为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速度和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老师的客观评价下, 品尝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音乐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笔者为了激励学生课上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 笔者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打分, 课上积极发言一次或者发言有创新都能有相应的得分, 最后计入期末总评。渐渐发现, 这样的过程性评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迎来了一个又有个教学契机, 在平凡和智慧中使音乐教学在学生中建立了良性循环, 他们必定能在其中获得更多的发展;如, 在每一单结束的时候, 笔者会安排一次学生间的自评、互评和他评活动, 在活动中, 学生慢慢学会了欣赏别人, 客观地评价别人;再如, 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不尽相同, “成长档案袋”不失为一种以人为本的行之有效的过程评价方法。它可以拥有宽泛的选择, 记录着学生的点滴成长和进步, 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以及成功的喜悦。
教学艺术打造英语魅力课堂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育方法 教学艺术
教学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英语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英语这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知识性、抽象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求学生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使学生觉得英语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对学好英语没有信心,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师首先要树立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快乐感,克服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英语教学方式,讲究英语教学的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的魅力。
一、趣化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英语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在学Music 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不同国家的、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其猜出音乐所属国、音乐所属种类,导出music话题;在讲述Earthquakes时,可以播放有关地震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接体会地震带来的灾难和后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讲不同运动时,让学生上台表演打篮球、踢足球、游泳、骑马、划船、跑步…这些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通过精心设计英语导入,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英语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英语学和英语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二、情化
心理学有关知识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但与他们智力水平、学习方法有关,还与其心理状态有关,教师的情绪极易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创设和谐公平的教学情境和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感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如在教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来源时,我们可以跟学生分享嫦娥奔月,屈原的文学成就等等;在讲the Environment时,我们可以用图片对比,突出河流的污染、沙漠化、水土流失、雾霾、噪音污染等等,从而给学生带来强烈的眼球震撼…这些事例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大有裨益的。
三、活化
教师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得讲课内容生活化、故事化,并通过教师多做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多动手做实验来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学习“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时,让学生思考各种交通方式的比较与选择,哪种便捷安全又环保呢?再如,在学习了写招聘启示后,教师先演示讲解,再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写出自己的不同类型的招聘启示。
布置习题时教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一些综合性的、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题目,让学生讨论、研究、尝试,通过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小活动、小制作,让学生自己去开拓、发挥、探索,促进学生建立起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课外也可以举办英语阅读竞赛,英语辩论赛,运用这些非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一个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和谐统一过程,只有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讲究教学的艺术,向学生展示愉快的、生动的、形象的英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英语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的魅力,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让知识的传递过程成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得到的知识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知识在学生身上获得改变,创新和增值,富有新的生命力,从而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朱杏才.注重教学艺术手段 提高英语课堂实效[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07).
[2]葛为标.谈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艺术[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05).
[3]杨忠平.“阳光激情英语教学法”——浅谈新课标下英语课堂教学艺术[J].现代教育科学.2011(10).
[4]洪明玉.英语课堂组织教学艺术探微[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12).
如何打造语文课堂的魅力 篇12
一、精彩的导入是魅力课堂的序曲
精彩的课堂导入对于语文魅力课堂的打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很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中来。精彩的课堂导入就像是戏剧的序幕,让学生望眼欲穿,就像是音乐的序曲,让学生心向往之,又如一道风景亮丽的画卷,让学生翘首以盼.新课的巧妙导入,如投石激浪,往往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勃发热情,能够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设计的新课导入最好是对课文知识的必要的补充,如能够把新旧知识串联起来,会有更好的效果。
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优美隽永的散文,有意味深长的诗歌,又跌宕起伏的小说,还有严谨无比的科学小品文。我们设计出来的导入可以入李清照一样的婉约哀怨,也可以如苏轼一样的大气磅礴,我们可选择清新自然的语言,也可追求气吞万里意蕴深长。在讲《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时,我这样设计导入:同学们,看着你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常常想;你们是幸福的一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对请愿,对条约似乎已经陌生了,但是,我们忘不了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得硝烟,忘不了飞行员王伟同志的不明失踪,假如你是他们的亲人,你将怎样为他们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鲁迅先生当年是怎样纪念刘和珍君的。
二、语文课堂的魅力靠卓越的口才打造
在当今社会里,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异彩纷呈、日新月异,但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无论形势如何变化,良好的口才,卓越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语文课堂的魅力打造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堂充满魅力的生动的语文课,必须有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一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他一定是一个谈吐不凡、知识丰富的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尽量做到自己想表达什么就能用语言精确的表达出来,并且尽量让自己的课堂语言像经过思考之后写下的文字,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传承就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语文老师之所以能够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是因为我们饱受了诗书的熏陶,那些名言警句、那些诗词佳句文人逸事,说起来当然如数家珍。我相信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希望自己能够做到这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天文地理到艺术创作,应该多方面的吸收,多方面的涉猎。
三、激情是魅力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打造一堂有魅力的语文课,激情是它的主旋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想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想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激情,我们语文老师自己必须先有激情。一个语文老师的澎湃的激情来源于对语文课堂和教学工作的深深地热爱,来自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挖掘与提炼。文学的东西,它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当我们用神往的充满憧憬的语言表达的时候,才能感染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师生的共鸣的境界。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美,升华学生的审美需要。就拿高尔基的《海燕》来说吧,这篇课文采用象征的表达手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对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和即将到来的描绘,给我们描绘了一只不怕闪电,勇敢再在风浪中搏击的海燕。我们朗诵时就必须把那种满怀激情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激情诵读出来。进而感染学生海燕当时对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的理解。
四、魅力语文课堂必须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堂有魅力的语文课,应该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课文中所传达的思想不是通过老师的嘴说出来的,应该运用想象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作者与学生在心灵上能够沟通,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写作背景。一篇课文不管是什么体裁,不管是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方面的文章都需要我们去想象,去再创造,既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想象,去领会作者的感情、作品的意境、主旨、内涵。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朗读时通过想象去领会郭沫若心中的境界,体味“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让学生运用想象力,一起玩味作者所展现的景象。
在我们语文的教学中,学生在思维方面有时可能会停滞,我们要适时的启发学生自觉的打开想象的窗。如我在教学《驿路梨花》时,启发我的学生,我设计的问题是:“这篇课文的主题赞美雷锋精神如梨花般开遍山野,传扬四方,哈尼小姑娘开旅店,增加经济收入,是不是违背了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家可以从这个方面去思考。”听了这句启发,同学们的话匣子打开了,有的说:“我认为哈尼小姑娘不应该开旅店,即使是开旅店也不应该收钱,收钱就充满了铜臭味,违背了雷锋精神。”马上有人反驳道:“不收钱,怎能支持旅店的正常运行,哈尼小姑娘又不是百万富翁,如果不收钱,你去!”班上的同学马上分成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自谈自己的理由,发言十分的精彩。我们大家知道,想象力比知识还要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它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我们的学生才能够超越思维的约束,冲破已有的知识的局限,一种大胆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其魅力的打造离不开对于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深悟文学的美。
五、有效的师生互动是魅力课堂的关键
一堂有魅力的语文课,不是老师的专场演讲,必须有师生的有效互动。这种互动的创设关键在于老师。高质量的问题的设置,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好的引导到意境中的关键。在解决问题时,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主动地参与其中,或独立思考或和同桌讨论,都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效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课堂的参与者,同时我们还是学生学习的最亲密的伙伴。所以对于课堂上的问题,我们老师不能直接说出答案,应该寻找一个切入点,把学生引导到最近的思考区,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提示、启发、点拨。这就需要我们创设一些高质的问题,一些有创造性的问题,因为这样,才能营造所问问题的情景,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比如: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请用你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都能够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对知识的理解。
一堂有魅力的语文课,科学的使用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合理的组织教学,开放学习实践,都是魅力课堂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让我们共同努力,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更多的魅力,收获更多的喜悦!
摘要: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是对艺术和自由的演绎,一堂具有魅力的语文课,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对好奇心的刺激,在不经意间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无法预约的美丽。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充满魅力,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向同仁们的学习,从导入、口才、激情、想象力、互动五个方面就如何打造语文课堂的魅力进行了论述。
【打造魅力生物课堂】推荐阅读:
打造信息技术魅力课堂08-08
用魅力打造数学课堂06-07
打造魅力女人08-13
打造魅力班会课—学习体会08-15
打造海东新区 建设魅力坡头10-11
魅力课堂无限魅力06-20
魅力新课堂08-31
魅力英语课堂论文05-26
展现语文课堂魅力06-12
文学课堂的魅力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