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

2024-06-20

政治课(精选12篇)

政治课 篇1

理科班政治课教学问题一直是困扰政治教师的一个难题。由于理科政治是非高考科目, 学校领导不重视,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导致理科班政治教师自我认同感降低, 教学积极性受挫, 课堂教学往往也是“走过场”, 缺乏生机和活力, 使得理科班政治课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如何解决理科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出路何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如果为理科班政治课加点不同类型的“油”, 理科班政治课也一样精彩。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理科班政治课应如何“加油”、该加些什么“油”, 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试与同行探讨。

一、首次会面加点“润滑油”, 疏通思想, 端正态度

俗话说,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上好理科班政治的第一课尤为重要。高二文理刚刚分班, 不少学生会产生一种想法:我读理科了, 政治学不学无所谓了。所以一开始便要对学生加点“润滑油”, 疏通学生思想, 端正学习态度, 激发学习动机。

笔者在上理科班政治课第一节课的开场白, 就给学生抹了不少“润滑油”。当时我说:“刚才在办公室, 我与几个老师在开玩笑, 讨论高中各门学科中哪门学科最重要。每个任课老师都说自己所教的课都是最重要的, 还纷纷摆事实讲道理, 说了不少依据。我说其实我们政治课是最重要的, 因为政治是旗帜, 是方向, 一个人如果缺乏正确的政治方向, 那他有再多的知识也必将误入歧途!”学生哄堂大笑, 都觉得我这位老师挺幽默, 拉近了师生间情感距离。接着我深情地说:“的确是这样的。从个人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讲, 理科生就应该学好政治课;再从功利的角度来看, 现在大学公共课、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考中, 政治学科知识的比重都很大。高中政治学科学好了, 今后你上了大学, 公共课就会学得很轻松;参加研究生考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就会有明显的优势。”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同学们都若有所思, 不少同学对理科班政治课有了新的认识。

我的开场白并不是纯理论说教, 而是更多地从现实功利的层面上来引导学生。笔者认为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 学生学习的功利性目的是客观存在的, 不少学生干什么事都会去考虑“值得不值得”, 在学习上往往也会遵循一个“等价交换”原则。哪门课对我的前途发展重要, 我就会在哪门课上多花点时间。由于理科班政治课不是高考科目, 因此政治课在理科班学生眼中往往被看成无用学科, 得不到重视。针对学生这一心理, 我就更多地抹了“润滑油”, 疏通了思想, 端正了学习态度, 激发了学习热情。从近一学年学生的表现来看, 效果尚好。

二、教学加点“调和油”, 激发兴趣, 提高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只有当学生产生对学习的需要, 认为学习是一种享受的时候, 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思想政治课教学政治性、理论性较强, 如果再加上呆板的教学模式, 单纯用理论来解释理论, 会使学生觉得枯躁无味, 失去学习的兴趣。在理科班的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该加点“调和油”, 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调和油”怎么来加呢?我在理科班课堂教学时, 在教学手段上尽量多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通过直观的画面,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在新课导入上, 尽量使用故事导入法、事例论证法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在书本结论性的地方, 要求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体会:在备课过程中, 注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阐述课本知识点, 做到学以致用。另外我也很注意运用幽默语言来讲授知识, 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并内化课堂知识。总的一条:加“调和油”, 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内化课本知识, 并巩固升华, 使理科班政治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滔滔不绝, 学生昏昏欲睡”。

例如, 在学习哲学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抽象难懂的哲学观点时, 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员外家有四位女婿, 分别是文人、做官的、经商的和种田的。有一天, 他们在员外家同桌饮酒时, 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 他们便望雪兴叹对起诗来。身份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诗句。文人认为雪代表纯洁与高雅;做官的认为雪代表自己将官运如雪一样大;经商的认为雪代表白银滚滚来;种田的认为瑞雪兆丰年。

接着我问:“为什么他们对下雪的认识不一样?”

在有趣的故事背景中,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回答, 明白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道理, 而且记忆持久, 效果良好。

“调和油”中“调和”二字应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的调和, 要求把沉闷、枯燥的政治课堂调和得活泼、生动而又不乏严肃;二是教学内容、素材的调和, 利用生活素材、实例来调和课本的理论知识点。两者也是密切联系。通过教学内容、素材的调和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的调和,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中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 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这是政治学科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基本理念, 在理科班政治课堂中加入“调和油”, 也具体贯彻了这一基本理念。

三、交流加点“香麻油’, 改善关系, 赢得主动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心理学研究证明, 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深浅、情感的好坏对交流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交流, 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友谊,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理科班政治课堂交流时间较少, 一周只有2节课时间。作为理科班政治教师, 往往要带多个班级。理科班政治学科是非高考科目, 因此课外主动来问问题的也较少。所有这些都为师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带来了难度。

那么, 在理科班, 政治科教师应如何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笔者在理科班教学实践中发现, 如果为理科班学生加点“香麻油”, 就能拉近师生距离, 改善师生关系, 赢得教学主动。

人都喜欢听好话, 尤其是高二学生, 都在18岁左右, 从生理上已经是成人了, 在心理上、思想上也渴望能与教师平等交流, 希望自己能被老师认可与尊重。在一星期仅有的两节课中, 我尝试着每节课课前都提前进入教室, 与学生们交流谈心, 内容方面可以说是无所不谈, 学习上的、生活上的。比如说有一次看到一位男生穿了一件新衣服, 我就说:“小伙子, 酷!”全班都活跃起来, 那位男生也会觉得老师对他很关注, 师生间距离就拉近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有学生回答问题积极的, 我总不会忘了说一句“very good!”, 虽然有的问题并不是很难, 但学生听到了表扬之后, 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7个理科班, 学生人数在350个左右, 我尽量都关注每一个学生, 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哪怕是最内向、最不引人关注的学生, 我一般也能叫得出他的名字。在校内碰到自己所教的学生, 我会主动跟他打一声招呼, 说上一句赞美的话。我也听到有学生背后也在议论, 如政治老师他居然记得我的名字、政治老师跟我关系不错、很平易近人等, 从中也可以看出高中学生有一种与教师平等交流、改善师生关系的渴求。以前, 理科班学生自习课时, 从来没有一个学生来主动问过政治题目, 而现在却有不少同学来主动向我问问题, 我想这也是对学生“抹油”的功效之一吧!

理科班政治课教学其实是不难的, 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 如何面对理科政治教学问题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笔者认为为理科班政治加点不同类型的“油”, 使理科政治课教学变得有“滋味”, 这是解决理科班教学现状困境的一种不错的方法。我想这也是我在理科班政治课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之谈”吧。

政治课 篇2

时事政治即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引人注目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思想政治课教学结合时政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既是思想政治教学紧密联系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有效渠道,又能弥补教材相对于形势发展滞后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那么,如何结合时事教学、强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呢?

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

导语如何开启,教师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我在上《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电影吗?一定认识许多明星吧?有一个明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现在成了‘富婆’,她就是刘晓庆。可是她由于长期偷税、漏税,数额巨大,已被公安机关逮捕,等待她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你知道偷税、漏税为什么犯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公民纳税的有关知识,通过学习就让我们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好吗?”这样的开场白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收集整理时政资料进行要闻发布

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时政资料,就是促使学生把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狭窄的空间投向辽阔的社会大舞台,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本着这样的愿望,我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时政信息,一方面多阅读各种有益的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二是要求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今日说法等节目。学生必须学会在读和看中摘录国内外、省内外甚至区内外的时事要闻。新课开始前,让两三名同学进行新闻发布,要求他们表述清晰简明,突出热点、焦点,避免内容重复。在学生发布要闻后,教师适时地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谈感受、提问题,教师带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进入正式课堂的学习。通过开展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动手(搜集、整理材料)、动口(口头表达)、动脑(观察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举办时事专题讲座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应该只是以传播课本知识为己任,而要敢于突破课本的束缚,引进课外知识的教学。时事热点、焦点虽是课外内容,然而常常也是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政治课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及时地捕捉各种热点、焦点信息,为学生作更深入、更全面的讲解,而举办时事专题讲座就是比较好的方式之一。在党的“十六大”召开期间和“非典”流行期间,我为学生作了“十六大专题讲座”和“非典专题讲座”。这种把学生学习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的教学,使学生对国策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心进一步深入。

结合时事政治进行讨论式学习

时事政治中蕴藏了许多理论知识,如何去挖掘,不是完全靠教师,而主要是靠学生,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时政材料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文字,作为练习题的形式交给老师。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

政治课教学技巧 篇3

摘要: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灵活。具体表现有善于发现问题, 抓住问题的本质. 善于因势利导, 理论联系实际.

善于随机应变, 把握教育分寸, 循循善诱. 善于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启迪思维。

正文:上思想政治课是教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教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才能和素养,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条件,随机应变地、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突如其来的教育、教学问题,否则,即使你有高谈阔论的理论也无法成为实际的好教师。

在教学的实践中,广大教师对教育的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我们在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时,会发现他们都非常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恰如其分地把握教育的时机和分寸,方式方法灵活自如,语言通俗、生动,分析精辟入理,富于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显示出一名政治教师的聪明才智,即高度的教育技巧。但与此同时,一部分教师由于对教育技巧的含义、表现及其培养途径等缺乏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只对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比较重视,而对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则往往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自己有了:“一杯水”,就一定能给学生“一滴水”,殊不知,如果缺乏教育技巧灵活和才能,没有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为主体地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则连“半滴水”都得不到。另一部分教师在目前的观念常常把教育的技巧理解为是管理学生,维持秩序的一种应急手段。这些误解,往往影响着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自己教育的智慧才能的自觉性,妨碍了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育机智,即是教师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和综合表现。技巧有效地发现和处理各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发现问题,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

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有所变革。如:在初中阶段,原来初二年主要是上“社会发展简史”,而现在是上有关的法律知识,对于这种不同教材,就有不同的要求,要对症下药,才会有的放矢。如果缺乏针对性,就好比射箭没找到靶子,治病没找到病因。只能陷于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有的甚至在朗读教材。如果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迅速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妥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非易得之。所以它要求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二、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键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理解人生,解决周围各种思想认识问题,从而解开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因势利导地对其进行教育,更需要教师有高度的教育技巧和智慧。

三、善于随机应变、灵活机智地处置各种突发问题。

对于课堂上突然出现的问题,这是常见的事,不足为奇。但要能及时地作出正确的反应,机智果断地给以恰如其分地处理,不仅可以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表现出教师在巧妙处理问题的聪明才智,还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政治课教学所独具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该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善于把握教育分寸、循循善诱、引导得法

“欲速则不达”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莫急于求成,而应恰如其分地掌握分寸,不仅是教师在教育机智的重要表现,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区分层次,以理服人,讲求实效,以情感人。

五、善于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启迪思维

政治课 篇4

一、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学生去追求。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在教学中我就利用读图, 再现情景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国家制度》这一章时, 学生很难理解国体、政体的含义, 也不明白人民民主专政的真正内涵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 只是一味地硬背。为此, 我从影视中精心剪辑了抗日战争及解放军战士在南京总统府升起鲜艳红旗的画面,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画面, 改革开放的壮丽画卷和雄伟蓝图, 伴随着雄壮的《国歌》旋律, 使学生融入一个由形、光、声、色等凝成的音乐氛围中, 学生的整个心灵受到震撼, 学生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的启发性思维

第斯多惠说:“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任何方法都是好的。”一节好的思想政治课应该是在教师正确指导下,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积极性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可以根据高中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

1. 高一阶段, 扭转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思维定势, 逐步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根据高一学生的实际, 确定合理的思维培养目标:能搜集和整理材料并对现实材料进行初步分析;培养自学能力, 能从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养成追根溯源的思维习惯。

具体做法是: (1) 搜集和整理资料, 点燃思维火花。学生在搜集和整理资料中, 产生了许多课堂内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从而引起思考。 (2) 指导自学方法, 强化思维动机。自学方法指导分三个层次加以训练:第一步, 由教师分析精读教材的步骤与方法, 指导查阅资料;第二步, 列出问题式自学提纲, 指导学生根据提纲自学归纳;第三步, 由学生经过精读教材和查阅必要的图册文献, 独立思考, 列出自学纲要或画出知识框架图。让学生自觉学习, 必须首先调动其积极性, 强化思维动机。 (3) 加强辨析训练, 感受思维严密。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我们充分利用高一经济学知识的思维严密性, 通过辨析训练,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经济学知识的内在逻辑, 使学生真正重视自己的思维过程, 提高思维自觉性。

2. 高二阶段, 优化学生思维方法, 形成科学思维能力

高二的哲学课, 根据高二学生和教材的实际, 确定合理的思维培养目标: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能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即抽象思维能力;强化辩证思维能力, 能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学会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 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具体做法是: (1) 充分利用哲学中的概念、原理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对物质概念的教学, 设计四个教学步骤:第一步, 让学生列举看得见的物质现象, 包括肉眼和借助工具能观察到的物质现象即自然现象, 还包括看不见的社会现象;第二步, 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共同属性:可知性、运动性、客观性;第三步, 世界上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意识现象。前面概括出的共同属性并不是物质所特有的属性, 意识同样具有可知性和运动性;第四步, 从整个物质世界的角度, 让学生概括出最高的共同属性, 即客观性。由此得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通过这一分析、综合的过程, 学生参与其中, 学生的感受能力、思考能力、评价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都可以展示出来。

(2) 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1) 运用联系观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如我们在学习和复习一些基础知识时, 能充分运用因果联系, 弄清知识点的前因后果, 形成知识链条,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每当一个章节知识学完, 我们都要求学生把这一章节的知识体系罗列出来, 形成知识网络。如学完高一《经济常识》第一课后, 就要求学生围绕商品、价值、货币、价值规律四块知识进行整理, 形成知识体系。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学生深深地懂得, 政治课的知识不是支离破碎的, 而是充满联系的知识体系, 只有掌握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 才能灵活把握并运用这些知识, 形成自己的能力。 (2) 运用矛盾的观点,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我们综合了经济常识中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商品与货币、价格与价值、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速度与效益、积累与消费、生产与消费等概念和哲学常识中的物质与意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等概念, 运用矛盾分析法进行分析。 (3) 运用发展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对通货紧缩问题的认识, 我们要求学生不仅从眼前利益来看, 通货紧缩对人民的购买力来说是有利的, 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要从长远利益来看, 通货紧缩对人民利益是不利的, 不利于企业的正常发展, 使国民经济处于徘徊状态, 最终仍然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集中了教材中的类似问题, 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 既培养了辩证思维能力, 又具备了创新思维。

(3) 加强演绎训练, 增强分析综合能力。如材料分析题:某贫困地区领导人认为, 脱贫不仅靠政策救济, 更要靠自力更生, 他们学习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 建起了小型机械厂, 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 结果收益甚微。经过认真分析, 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 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 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 饲养起牛、羊、家兔等, 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 他们又办起了果品和肉类加工厂, 几年就摆脱贫困, 走上了致富之路。问: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此题难度较大, 我们教给学生理清思路的方法, 首先对基础知识进行分析, 搞清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有什么要求;其次对材料进行分析, 找到材料与基础知识的结合点;然后根据分析的思路和答题的要求组织答案, 先写出理论, 再写该地区在这方面的表现。这是一种建立在分析综合基础上的演绎回答法。我们通过对这种题型的大量训练, 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演绎的答题能力迅速提高。

3. 高三阶段, 强化学生思维训练, 提升思维能力

高三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 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集中训练阶段。我们确定了如下目标:能对各种知识和社会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并通过对比明辨是非;能对政治课所有知识进行重新分解组合, 综合成一个新整体去评价说明社会现象;能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分析社会政治、经济现象, 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做法是: (1) 利用概念、原理的对照、比较, 培养学生的分类比较能力。比较有宏观上的对比、微观上的对比、纵向横向的对比、同类比、异类比, 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宏观上的对比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政治现象与经济现象等;微观上的对比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价格与价值、商品与货币、国家与民族等;纵向横向对比有社会主义民主的自身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 学生认清了这些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也学会了比较的方法, 提高了知识的分类比较能力。

(2) 利用对基础知识的梳理, 培养学生系统化的能力。系统化是通过概括、掌握整体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并把这种联系形成一个有序整体, 即理顺知识之间的关系, 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以辩证法的知识系统为例, 培养学生的系统化能力, 第一层, 联系观、发展观提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特征, 人和规律的关系反映了人类寻求联系, 追求发展的基本方面;第二层, 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和规律的表现形式的关系、人和规律的关系, 都属于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三层, 对立统一思想在若干范畴上展开和深化, 并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第四层, 最后得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由此看出, 不仅要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分析, 更重要的是找到知识的交接点。这不仅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系统化能力。

(3) 开展时政性专题研究,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如2007年把和谐社会、义务教育中的“两免一补”、新农村建设、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等, 通过文字、图片、表格等展现出来, 配合巧妙的发问, 让学生思考, 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挖掘提炼材料中的问题, 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我们提供的材料是最新的, 又是社会上的“热点”,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呈现出情绪饱满、精神愉快、充满自信、联想丰富的最佳状态, 创新思维能力就会体现出来。

三、人格力量的感染

常言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课堂上用一种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 开启学生理想的人生航向。学生一旦获得了人生的智慧, 对人生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深层的把握, 他们的人生境界就在教师的日复一日的人格力量的感染下, 日渐高远。

因此, 要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 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文化修养上, 政治课教师应该博览群书, 广泛吸收营养, 同时还应该积极关注天下大事、要事, 及时更新知识。一句话, 东西南北中样样都了解, 让学生在听你讲课的时候感觉到教师多才多艺, 这样学生对你就建立了信任感。这还不够,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 还必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 在工作中努力培养和提升并表现出自己的人格魅力来, 让学生知道你既是知识广博的教师, 还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和蔼可亲的人生导师和可敬可亲的朋友。这样, 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亲和力, “亲其师, 信其道”就会成为现实, 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全面展开。

政治课标 篇5

段家初级中学 李 娜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段家初中的一名思想品德老师,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的第三单元,程序是说课程标准,说教材分析,说教学建议。

一、说课程标准

课标的核心理念: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幸福,并懂得如何追求幸福。

我们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这也是2011年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新课标原课标相比进行了改动,在增加和突出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内容的同时,适当的调整了法制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新课标要求在内容的编排上,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打破传统的课程内容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其中 “成长中的我”主要为七年级的教学内容,“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 主要为八年级的教学内容,“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主要为九年级的教学内容。三个板块都是以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宗旨,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单元的课程标准:

一、知识目标

1.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2.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 创新的个性品质。

3.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能力目标

1.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2.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 信息化社会。

3.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 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 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2.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内容标准:

1、知道党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的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的现实意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掌握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教材分析

1、编写特点: ①本册教材的编写突出了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的特点,教材把内容分为大、小两种字体,小字内容为相关链接和与知识点有联系的练习题,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并且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与人教版相比,可读性强。②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加强了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同时注重了教材的启发性。

③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本教材设置活动课和课后活动与探究,我们要转变观念,让学生可以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内容结构:

①依次分为:单元——课——框题

②单元:包括单元引言和主题探究,突出研究型学习和合作学习。

③课包括本课引言,正文设计。本课引言承前启后,趣味引入,正文设计用。④宋体表述和分析基本事实概念、观点和结论。楷体提供教学所需资源。⑤插图增加教材的可视性,做到图文并茂。

⑥框题方面,每框约2000字左右,大致安排一课时的内容。

九年级知识的横向联系

课标在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国情方面:要了解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责任,关注国家发展,将来为国争光。第一单元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

本单元主要对学生进行公平、正义和责任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分清社会生活中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激发社会正义感,增强责任意识,明确自己所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承担责任的好公民。第二单元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会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第三单元关注国家的发展

学生学完第二单元后产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的情感,渴望为祖国建设奉献青春和才华。为了更好的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学生需要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明确中国应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正是为了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重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增强为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第四单元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本单元针对学生面临毕业和未来选择的实际问题,以树立共同理想,实现人生意义为生活主题,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帮助学生解决毕业之际面临的升学与择业问题,为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奠定基础。结论: 由个人——社会——整体感知改革开放的成果——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个人,它以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进行了有机整合。四个单元的知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五、说教学建议

我们学校运用“探究目标、精讲多练、增大容量、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四步:

第一步:学生自学,教师简明扼要的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做到课前预习课堂做,紧紧围绕学习目标。

第二步:研学,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

第三步:讲解,教师先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解决问题。教师讲解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为:讲重点、难点、易混点,“三不讲”为:学生通过自学可以会的,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解决的,偏难的不讲。我翻阅了高中的政治课本了解到政治还要进行学习。

第四步:当堂训练,针对学生的学情,有层次的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理解课堂上的重点难点。

“探究目标、精讲多练、增大容量、提高效率”的教学模式,蕴含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六、评价建议

提到评价建议,是值得我们思想品德老师深思的,我们以考试成绩为主,存在成绩好,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心理跟不上的现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应树立“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的思想,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要注意激励学生,把评价与学生的体验结合起来,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行为。多激励、多表扬。

● 行为能力的评价:强调学生自己的进步,多激励学生,只要自己比以前进步了,就应该得到肯定,突出学生的成就感。

● 知识评价:可以和情感变化,能力的增强及行为表现结合起来,通过具体情境进行考察。

七、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第一、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政治教科书是开展政治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政治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体会到政治考试试题是题在外,答案在内,指课本的知识点。所以要深挖教材理解和使用好教材。

第二、是利用物件,如图表、多媒体、电视节目、广播等,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大事。

例如我们学校每天下午让学生观看新闻联播。

第三、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资源,发挥教师潜力,放飞学生的智慧,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我正在学习打太极拳,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学校鼓励我们“走出去”,学校组织我们去西工大附中进行学习,全班80多名学生没有一个做小动作,没有一个睡觉,学习完后我创新的运用到我的课堂,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第四、结合当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发挥本土资源和校园文化的优势。

1、思想品德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怎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品德得到教育中要不要适当的说理、认知、或者说必要的“灌输”,如何保持这样一种度?

2、思想品德教材如何面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性?

这些问题将会一直存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之中,召唤我去思考、不断进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和使用好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和拓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理想的程度。

但由于水平有限,说课标说教材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谈政治课导入 篇6

关键词:政治课 导入

作为政治教师,了解和掌握这门艺术是十分必要的。一般说来,政治课导入新课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是直接进入正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点明重点和难点,提出相应的要求。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可以节省时间,突出重点。但是,整个导入新课的过程一般则显得生硬和不自然,课堂气氛相对平淡,缺乏和谐、融洽的感觉,不能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中学阶段不宜过多利用。然而,在下列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内容较多,且相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可利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高年级采用,因为低年级学生的自控力、能力和基础都比较差,采用这种导入新课方式,收效不大。新教师采用,因为他们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所以往往采用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的方式导入新课。

二、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这是政治课教学上比较常用的方式。其过程就是通过提问、做练习等形式复习旧知识,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引出新课。采用这种方法就是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它们的联结点,通过复习,引出新课,做到推陈出新。这种方法如果使用得当,这个过程则显得自然、和谐,一来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点出本课的重点、难点;二来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促进师生双方的互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此外,采用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脉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般说来,政治课本在内容编排上先后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找准这种关系是采用这种方法的基础和前提;这种方法常常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如通过提问,设置情境,作练习等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然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在使用过程中应力求做到简洁、明了,注重其实用性。

三、联系现实生活,导入新课

采用这种方法就是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出新课。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身边的事例及社会热点问题是比较感兴趣的,利用这种方式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学习本学科的兴趣,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是政治教学一个发展趋势,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般说来,学生对身边的事例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还基本上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种方式能够有助于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对当前改革开放形势及时政问题进行分析,能够加强和培养学生参政议政的能力和兴趣,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帮助学生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助于他们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这种导入新课的形式一般适用于讲解比较抽象,深奥的理论时采用。利用典型、生动的事例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深奥的知识通俗化。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利用故事,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科学性、哲理性都比较强的寓言、典故以及传说等,把比较深奥、抽象的理论故事化、简单化,使其生动具体,通俗易懂,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使用起来不但便利,而且实用,并且可以一直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尤其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教学。采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往往能够起到活跃思维,增大兴趣的作用;同时,还能营造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五、利用“媒体”教学手段,导入新课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是未来教学的一个趋势。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就是通过利用幻灯片,录音、录像,图表对比,影视节选等“电化”教学手段,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多样化的特点,在使用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帮助理解、加深记忆,同时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使用这种方式一般来说要求比较高。首先,要具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所需的物质条件,各地区,各学校条件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其次,学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尤其要求学生的基础要扎实,能够独立进行思考,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最后,教师要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利用课堂活动,导入新课

政治课 篇7

一、思想政治课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2007年12月20日上午举行的“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与大学德育高层论坛”上,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表示, 将从四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切实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二是要继续加大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 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三是要积极拓展有效途径, 加大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引导作用, 大力发掘、培育、宣传优秀大学生典型, 为大学生树立“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榜样;四是要加强工作总结和研究, 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不断开创新的局面。其中将课堂教学放在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堂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实践中, 思想政治课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发挥着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首先, 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上看,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从两方面开展:一是学生活动, 二是课堂教学。相比于学生活动, 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整个在校期间的绝大部分时间, 具有常规性、普遍性、高效性等特点, 能够反复、经常地进行, 使教师“言传”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因此, 思想政治课堂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1)

其次, 从思想政治课的组织形式上看, 思想政治课与其它课程一样, 都是通过集中讲授的方式进行, 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可以在同一时间传达给课堂上的每位学生, 排除个别上课不专心的情况, 其他认真听课的学生均可以接收到相同的信息, 并及时作出反应。因此, 思想政治课堂可以起到“从点到面”的作用。

第三, 从思想政治课的发展方向上看, 思想政治课已经逐步超越课堂的局限, 而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如针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查活动等等, 表明思想政治课已经渗透到学生在校期间的方方面面。此外, 思想政治课已经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广泛的改革, 全国各地高职院校正在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 集体讨论、主题演讲、辩论赛等形式逐步进入思想政治课堂, 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因此, 思想政治课堂可以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继续发挥重要的平台作用。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改革的紧迫性

尽管思想政治课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意识到, 思想政治课处境堪忧, 改革势在必行。经历过大学生活的人都知道, 思想政治课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学生不欢迎, 老师没兴趣。一份调查显示, 大学生中愿意认真听政治课的仅占19.4%, 90%的学生认为现行政治课教材可读性不强, 偏重说教, 不愿意读;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中, 83.9%的教师觉得被学生轻视, 89.2%的教师认为被社会轻视, 近四成的人无法坦然承认自己的职业。 (2) 从定义到定义、从理论到理论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行不通了, 由此而形成的“枯燥乏味”的感觉已经根深蒂固。

这同时又限制了思想政治课程本身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 旨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在专业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 强化学生的技术操作。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 即将理论“够用”原则套用在思想道德教育上, 压缩思想道德课程的内容和深度, 从而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学生受此影响, 也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在个人品德培养与素质提高方面的作用, 进而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程。学校与学生的双重忽视, 导致思想政治课在高职院校中处于弱势地位, 其师资、课时、经费保障等各方面都受到限制, 随时都要为专业课程的开设让路, 这不仅极大地限制了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 也极大地影响了其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作用的发挥。

三、改革思想政治课, 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针对上述状况, 笔者以为有必要对思想政治课本身进行改革, 使其重新引起院系的重视,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实现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 发挥与其地位相称的作用。对此, 改革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争取学院的支持和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文) 中指出,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由此可见中共中央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但在现实层面, 文件及政策对高校思想政治的课程设置、课时数量、师资力量、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明确规定, 在具体落实时则存在种种困难, 因此必须争取学院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支持和保障, 贯彻落实相关政策。这主要依靠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提升课程品质,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作用来实现。

2. 改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首先, 树立大德育教育观,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职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 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思想政治课堂不能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教室, 应当超越课堂本身, 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相结合, 既服务于专业课程, 又切实提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同时,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课堂教学, 还应当重视学生活动、课余生活的内容, 将学院所有教职员工、所有部门处室均视为思想政治课堂的组成部分, 联合学院所有力量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做到时时、处处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 班主任、思想政治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力量, 必须要很好地开发并利用起来, 以充分发挥两者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作用。

其次, 以生活为本, 调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所谓以生活为本, 就是以高职学生现实生活为参照和源泉。 (3) 我们知道, 随着专门化教育的出现, 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生活相分离, 不注重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教育, 而是在学校中进行理论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从体验教育逐步转变到接受教育中来, 学习的过程就是和抽象概念、规范、文字、符号打交道的过程。但这些东西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并无密切联系, 对学生的现实生活也无重大帮助和重要意义, 因而难以被学生真正接受, 效果甚微。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归生活, 以生活为本, 调整高职院校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而言, 就是根据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 如集体生活、交往生活、情感生活、课程生活以及相关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宗教生活等相关的课程, 建构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最后, 以课程为中心, 改革授课方式和方法。课程源于生活, 因此授课的方式和方法也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每次课前要调查听课对象的构成, 了解他们关心什么、有哪些实际问题、思想上解不开的结在什么地方, 然后有针对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授课过程中, 可以借鉴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的教学方式。该校化学系150名新生的班级被分成了15个小组, 班有课代表, 组有小组长。课代表的任务是与组长们一起组织社会实践和课外讨论, 而这一环节占据了总学时的36%。学生们的期末考试卷面分数只占总成绩的60%, 他们在课堂内外的表现, 决定了其余的40%。学生要利用3节课的时间从事社会公益工作, 才算完成实践环节的学习, 课外讨论主题, 则依据授课内容, 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 贴近校园生活。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还开通了博客与学生在线交流, 将严肃的课题与学生轻松讨论, 收效良好。 (4)

3.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形势, 这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 因此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 (5)

首先, 要通过聘用、选调等多种途径选择专业对口的教师进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 保证课程讲授的专业性及一贯性, 同时还需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 以吸收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及知识背景。其次, 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 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 同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使有益的经验转化为现实成效。最后, 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中的人员应当具有适当的进修机会, 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 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如此才能形成真正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 笔者结合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切身体会, 不揣浅陋提出上述浅见, 还望抛砖引玉, 引起学界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结合之道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日益引起政府重视, 而思想政治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理当受到同等关注。通过分析思想政治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现状, 笔者认为应当改革思想政治课, 通过争取学院的支持和保障、改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等方面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工作,高校

注释

11 孙文红.当前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论[J].大学时代 (下半月学术教育版) , 2006 (11 ) .

22 郝驹.遭遇前所未有“尴尬”大学生需要怎样的思想政治课[J].人民日报, 2007-04-27.

33 刘志山.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和出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03 ) .

44 郝驹.遭遇前所未有“尴尬”大学生需要怎样的思想政治课[N].人民日报, 2007-04-27.

思想政治课教学探讨 篇8

首先,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 “辞不可不修, 说不可不善”。语言, 无论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 还是形体语言、艺术语言, 作为一种媒体它传达思想与情感、事实与信息, 是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授, 是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成分。教师不管有多高的学识, 若是象“茶壶里装饺子倒不出来”, 学生就无法从教师的讲授中, 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 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 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教师若能把需要讲述的内容, 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 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 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促进记忆的持久, 思维的活跃, 想象的丰富, 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有着积极的作用, 并能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

其次, 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衡量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 不是以教师教了多少作为标准, 而是以学生学了多少作为标准。我们必须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年来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强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被动的接收者, 他们自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职校学生虽然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但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却具有一些积极的表现。他们一般比较有个性、能够独立动脑思考问题, 对有挑战性的活动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自主探求知识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 我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 让学生读教材。“读”不是盲目的读, 而是根据目标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读法, 首先列出导读目标, 把学生引入读书情景;其次, 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浏览、细读、精读。通过读, 结合“想一想”、“议一议”, 归纳、总结其主要内容, 并思索其重难点。

第二, 和学生共同讨论。有些知识, 老师直接讲给学生, 学生很难接受, 这些知识的认知过程不是教师单纯的灌输的过程, 而是学生通过学习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讨论。所谓讨论法, 就是有准备地把问题提出来, 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事实材料, 运用有关原理,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讨论, 自然的得出正确的观点或结论。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会阻碍学生交流, 限制学生的思考。组织学生议论、争论、讨论就改变了过去那种死气沉沉的教学气氛, 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锻炼了思维, 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 取长补短, 纠错立正, 学得生动, 学得愉快, 学的富有情趣。同时有利于教师发扬民主, 有的放矢的启发、引导、解惑和及时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

第三, 提问法的运用。提问,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精当的提问, 对于启迪学生思维, 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解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 思维以疑问为起点, 有疑问才有思维, 经过思维才能解疑, 有所进取。提问不只是教师来提, 更要让学生提问, 提出大家想知道的, 认为有用的问题, 教师再将学生问题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肯定。这样既巧妙的展示了教学目标, 又培养了学生的置疑意识, 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一环中, 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 给予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思想政治课教学“五要” 篇9

一、条理要清

新教材贴近生活, 其中穿插列举了不少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情境, 同时, 开放的教学方式也与社会生活实践形成互动的关系, 这一方面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常识的积极性, 有效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但同时也要看到,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 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 主动去获取正确的觉悟, 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就十分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了。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笔者认为, 教师首先应该是课程的执行者, 在吃透教材之后, 才可能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此, 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 理清教材思路, 体会教材的出发点, 只有这样, 课堂上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从而指导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实现课程目标——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 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既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发展, 又要学会做人。引导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更加注重自己精神方面的追求, 加深对人生命运的关怀、体验和思考, 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

二、重点要明

每一节课都有一些最主要的内容, 即通常所说的教学重点, 也都有一些难懂的或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 即教学难点。教师在处理教材时, 要突出重难点,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突出重点的时机和方法可以根据课型、课程内容具体分析, 有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在导入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明确提出, 也可以在课后小结时强调, 而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突出, 这种做法我称之为厚此薄彼, 即“厚重点”、“薄易点”。具体的操作就是:学生自己能掌握的尽量不讲或少讲,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让他们自主完成。而重点部分就不要怕花时间, 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进行课前调查, 课堂上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充分发表、交流自己的想法见解, 在学生有理解有记忆的基础上, 教师还要发挥主导作用———精讲, 讲过之后也要针对重点难点安排习题精练, 这样学生自会对本节的重点有一个清楚明了的认识, 从而就可以做到课课有重点, 课课有突破。

三、语言要简

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沟通思想的媒介, 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就应力求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化和精确化。教师的语言, 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 应该更加注重教学语言的修炼。笔者认为, 理论性、严谨性和规范性是思想政治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语言的特点。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学语言除了教学语言的准确、生动、富有情感外, 还必须简, 即简洁、简练、简单, 忌拖拖沓沓。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 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也有人说:“把政治课上得简单是一种水平。”的确, 当教师简练准确地把概念、性质表述出来, 简洁、有层次地用政治原理分析时事, 把深奥、抽象的理论讲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这实在是一种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鞭辟入里的分析, 入木三分的概括, 恰到好处的点拨, 能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 开启学生的心智, 陶冶其情操, 从而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四、练习要精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 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彻底理解所讲的重点、概念和基本原理, 也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选择适合学生的习题来训练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手段。习题的选择一定要“精”, 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紧扣教学目标, 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 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所以, 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巧妙而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 可以优化教学过程, 从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评讲要高效

练习讲评课是指在练习之后对练习题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过程。它不仅是课堂练习环节的延伸, 而且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效果。作为高中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讲评的目的决不仅在于澄清某个问题的正误和对练习题进行单纯的分析, 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诊断失误、重新吸收、深化理解、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和内化。因此, 笔者认为, 让学生讲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错误, 才是评讲的重点。而教师则应重在引导:引导审题、引导分析、拓宽思维。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将试题按题型分类, 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只有把对学生解题策略的培养贯穿于每节课的讲评中,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思想政治课教学初探 篇10

中学思想政治课虽不能说就是综合课程, 但它的综合性极强。从初中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情况来看, 包括了公民常识、社会发展简史、法律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常识、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知识等。其内容覆盖着多门学科, 不仅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宗教等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 而且还涉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自然科学常识, 以及现代高科技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同时, 思想政治课还要重点介绍党和政府所制定的现行路线及重大政策, 因而它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特点的学科。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实施以国家意识形态为核心内容的普遍的、常用的文化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教育, 扩展学生的知识容量的同时, 还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的宗旨。由此可见, 素质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属性和底色。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特点代表了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改革的方向, 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思想政治课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的运用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仅受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思维方法及认识能力的制约, 而且还要受社会上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干扰。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的社会现象, 以及学生对此产生的大量思想问题。所以思想政治课既要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 又要解决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和学生情感习惯、信念等方面产生的对无产阶级理论信与不信的矛盾。同时, 思想政治课教学还包含教育者把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 使受教育者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 以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为基础, 自觉地选择, 消化、吸收这些教学内容, 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认识, 并将这种认识自觉地转化为自身相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因此, 思想政治课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际出发, 抓住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问题, 联系自然科学及其发展的实际, 使学生能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并正确运用这些立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并使学生能不断提高分析和解释能力、判断和批评能力、综合认识和评价能力, 真正做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 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中有其独到的价值。

中学思想政治课在整个中学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注重其价值的发挥, 给予它足够的重视与支持, 关系着百年树人的大计, 我们只有不断努力, 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让政治课也温情 篇11

关键词:情感;生成;故事;时政;辩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22-01

我们高中政治安排了四个必修模块,从经济到政治,到文化,再到哲学,都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身边的购物,大到国家的性质,微观到商品的含义,宏观到世界本源,都在引领学生思考人生,思考世界,但如果老师讲课总是就理论讲理论,那就必然使我们的政治课僵化,学生没有学的兴趣,老师没有讲的兴趣,让政治课成了“老夫子”的简单说教,所以我们需要一些艺术,需要一些方法,让我们的政治课也充满温情。

一、温情——从故事开始

“寓教于乐“似乎是对小孩子说的话,其实对我们高中的学生而言,兴趣依然是最好的老师。

高一开学伊始,我带上了新班,如何上好第一节课就成为老师最关注的问题,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上好第一节课是得到学生认可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把钥匙,是老师给学生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今后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很多老师都很关注第一节课。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第一节课讲什么,往往是对高中政治课都讲什么做一个简介,或者是对上课、作业、纪律等做一些要求,或者直接开始上新课。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如何以最好的方式,用最好的素材,激发学生最大的兴趣成为摆在我眼前的一个课题。经过认真反思,我选择了这样一个话题:猜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还没等我说完,学生就喊了“人!”这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的谜语,但是这个谜语后面的故事,却不是很多都知道的,于是我引出了“斯芬克斯之谜”,将大家带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王国。然后提出了人的社会化的问题“人——从——众”,顺理成章引出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学生听的入迷,老师也讲的有味。在温情的故事中,让我们的学生体会到政治学科的意义。

二、温情——从时政入手

时事和政治如影随形,生活中一些鲜活的素材,会让我们的政治课在关注社会热点的氛围中或意气风发、或扼腕叹息、或悲伤落泪,让我们的课堂在温情的阳光里成为师生情感交融的园地。

当“小悦悦事件”发生后,社会舆论开始拷问国人的良知,这无疑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时机,我给大家播放了整段视频,把最残酷的现实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当面包车前轮碾过,司机没有施救又让后轮碾过,18个路人路过无人过问,第二辆大卡车又一次残忍的从小悦悦身上碾过,直到最后拾荒阿姨伸出援手………我们的心全都纠结在了一起…..我们无法掩饰眼角的泪水,我们也无法掩饰内心的愤恨,我们也开始拷问:我们的社会是怎么了?我们的良知到底在哪里?一场辩论就这样展开,思想道德建设不再成为简单的说教,我们所获得的岂止是一点点理论知识?

当“钓鱼岛”时间发生后,全民沸腾,我们的学生岂能不理?于是一场关于“钓鱼岛”的主题课也便随之展开,搜集资料、发表看法、表达情感,无需我们空泛的口号,在如此充满激情的主题课中我们亦无需太多的语言,因为我们的学生有最丰富的情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随即渗透。

当“黄岩岛事件”发生之时,中菲对峙也牵动着我们学生的心,不关注国家大事的学生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所以我播放了“中菲军力对比”视频,让大家明白我国政府的做法有理有力有节,让大家探寻事件背后的真相,让我们的学生在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中体会“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这比我们简单的说教效果我好的多。

三、温情——从辩论出发

当我们真切的把自己的学生看成是一个个充满感情的人时,我们就不会只是一味的说教,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让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在我们习惯里自己讲课之后,我们能否腾出一些这样的课型:辩论课。让我们的学生迸发最耀眼的火花。

在上“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一课时,我放开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准备,自己辩论,我只做一个普通的听众。“女子无才便是德”“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愚忠愚孝”等一系列的话题,激烈的讨论中我们学生精彩的发挥使我至今难忘。记得有一个后来去了人大附中的同学在当天的课后总结里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是我上过的最给力的政治课!”“理不辨不明”,当我们的学生在自己的辩论里明白了这样的道理的时候,我们的课堂便满是人文关怀,学生与老师也便平等的成为学习者了。

四、温情——从快乐结束

有教育家曾说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幸福。”我们的学生需要从课堂里体会一些幸福与快乐,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之于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需要在45分钟的高效课堂里有一些可以陶冶身心、让自己愉悦的亮点,这不是浪费时间,反而是另一种高效,是对学生最温情的关怀。

一首“江南style”红遍大江南北,我们何不在课后几分钟与大家分享?快乐与时尚同行,爱与关怀备至,师生间最真切的情感也便由此得以共鸣;讲完“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歌曲“打工行”,在体会劳动艰辛的同时激发了努力学习的情感,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体会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在紧张的复习考试之后,和同学利用一两节课欣赏一部好的电影,如《功夫熊猫》,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这样的老师,这样与学生有共同心理体验的老师,学生怎能不喜欢?在快乐中彼此欣赏,在快乐中彼此理解,也在快乐中彼此尊重,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渴望的最好的师生关系吗?

让政治课“趣”起来 篇12

一、创设情境让政治课“趣”起来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 将学生引入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 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活其思维, 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实效。例如教师在讲“真正的友谊”时, 就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贝妮和小婉是好朋友。老师让贝妮给小婉数仰卧起坐的次数, 仰卧体是小婉的老大难项目, 小婉一看是贝妮帮她数数, 向贝妮递了个眼色, 心里特高兴。但贝妮没有“帮忙”, 结果小婉还差2个没及格。小婉气极了, 她想:贝妮真不够朋友。贝妮在放学的路上塞给小婉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知道你在生我的气, 但这不能怪我。从明天起我陪你一起练仰卧体。”在贝妮的陪练下, 小婉的体能增强了, 再一次的测试终于及格了。为了感谢贝妮, 小婉趁去老师办公室领本子的时候改了贝妮没考好的试卷。贝妮知道了却拉着小婉进了老师办公室。贝妮够朋友吗?为什么?小婉还应该和贝妮做朋友吗?为什么?

教师通过对上述情境设置的讨论, 让学生对分歧意见展开交锋, 自己教育自己, 最后达成共识, 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又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二、精彩算帐让政治课“趣”起来

算帐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比较有说服力。例如在讲“环保意识”时, 我让学生算了一笔帐:“十一”黄金周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竟留下了60万块口香糖残渣, 而清除一块口香糖残渣, 需要铲30下, 刷100下, 需花费1.1元, 用从国外进口的爱斯50专用清洗剂, 一吨15万元。清洁公司投入人工近千人次, 从早上8点开始清除, 下午5点收工, 共用了20天才把广场清除干净。

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 小小的口香糖体现了一个人的环保意识。如此算帐后学生自然就会认识到口香糖残渣的污染有多严重。

三、做小实验让政治课“趣”起来

政治课上做试验, 学生肯定很好奇, 好奇心一来, 兴趣也就来了。例如在讲“观察处理复杂问题时, 教师要善于抓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可以做一个小试验:将一个广口瓶放在桌上, 先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 把它们一块块地放进瓶子里, 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然后取出一些砾石, 倒进瓶子, 并敲击玻璃壁使砾石填满石块间的间隙;再把沙子倒进瓶子, 沙子填满了石块的所有间隙;最后拿一壶水倒进玻璃瓶, 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

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先放什么, 后放什么, 提醒学生无论在工作、生活、学习方面都存在“石块”和“沙子”的关系问题, 但切切得先放“大石块”, 否则就会终身错过, 进而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 使学生认识到在处理复杂问题时, 要善于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四、引入影视资料让政治课“趣”起来

学生大多喜欢电影电视艺术, 对它有兴趣。教师若能将影视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就会加深学生的印象, 省时高效。例如在讲“性格的作用”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空城计》, 请学生思考看来稳操胜券的司马懿怎么败了?诸葛亮为什么敢用“空城计”?学生会与课本知识对照分析, 明白一个人性格的好坏会影响他的成败。

五、利用身体中的趣味数字让政治课“趣”起来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若用一些身体中的数字, 就会使课变得亲切、生动, 让学生感兴趣。例如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辩证原理”时, 教师就可用身体中的数字来说明:人的全身皮肤重量相当于人体重量的20%;成年人皮肤总面积平均为17平方米, 每平方厘米皮肤上有200万个细胞, 100根汗腺、12根皮脂腺、4米长的神经纤维、150多根神经末梢和近1米长的血管。虽然每个人的身高、体型各不相同, 但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上述的这组数字, 相差不会太大。这样可使学生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 都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 总要服从这个一般规律, 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从而很清楚地讲明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六、抓住学生认识的误区让政治课“趣”起来

学生求知欲强, 但往往不求甚解。教师若抓住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就会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讲“婚姻自由原则”时, 学生可能会认为涉外婚姻也不受限制, 这就是个需要讲清的误区。事实上为了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维护国家的利益,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规定:现役军人、外交人员、公安人员、机要保密人员和其他掌握国家重大机密人员不能与外国人结婚。此外, 正在接受劳动教养和服刑的人也不准同外国人结婚。这样一讲学生对“婚姻自由原则”的理解就会更全面而深刻。

七、介绍真人真事让政治课“趣”起来

“真的”较有魅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学生往往爱听、想知道、有兴趣。教师若能善加引用, 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人生态度”时, 教师就可以讲这样一个真人真事:在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 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 父亲经常对她说,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 永远都要坐前排。玛格丽特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 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玛格丽特上大学时, 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 她在一年内全部学完而且成绩名列前茅。她不仅学业出类拔萃, 而且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她就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这个故事会令学生感动, 使学生意识到“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激发学生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

八、结语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所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主要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的。

(一) 以新颖的视觉设立情境

有品位、有层次的教学情境充溢着韵味, 能给人以美的感染和熏陶, 不仅能启发学生思考, 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且能起到升华情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作用。

(二) 以新鲜的内容设计活动

陈旧的、不变的、固定化的教学活动容易引发学生的一种习惯性的抑制心理而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用更新的内容设计活动, 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提高学习效率。

(三) 以新奇的方式开展教学

在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必须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 改变政治课教学照本宣科、教师唱“独角戏”的状况, 切实实行开放式教学, 增强教学的时代感,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愚笨的人向我们灌输道理, 聪明的人引导我们发现真理”。这启发我们:无论是“授道”还是“传业”都要尽力做到寓教于“趣”, 让政治课充满魅力, 让政治课“趣”起来, 让学生“爱你没商量”。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上) [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2]严行方.打开学生智慧之门[M].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4.1.

[3]高宇虹.创设意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思想政治课[N].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7-12-6.

[4]戴岗.学生思想政治课兴趣培养的探讨[N].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9-24.

[5]齐晓.浅谈增强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效性[N].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6-8.

[6]夏菲.寓情于教增强亲和力——谈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7]肖修平.构建思想政治课的快乐学习[J].科学咨询, 2008, (1) :80.

上一篇:LCP钢板下一篇:旋转木马教学法